CN111533969A - 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33969A
CN111533969A CN202010322915.XA CN202010322915A CN111533969A CN 111533969 A CN111533969 A CN 111533969A CN 202010322915 A CN202010322915 A CN 202010322915A CN 111533969 A CN111533969 A CN 111533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k transfer
transfer medium
foaming layer
microsphe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229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佳
徐毛清
周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om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om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om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om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2291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339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33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396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8649 priority patent/WO202121343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32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from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microballoons, e.g. syntactic fo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10/00Blankets or like coverings; Coverings for wipers for intaglio printing
    • B41N10/02Blanket structure
    • B41N10/04Blanket structure multi-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2210/00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in multi-layer blankets or like coverings
    • B41N2210/04Intermediat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2210/00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in multi-layer blankets or like coverings
    • B41N2210/10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in multi-layer blankets or like coverings characterised by inorganic compounds, e.g. pig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2210/00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in multi-layer blankets or like coverings
    • B41N2210/12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in multi-layer blankets or like coverings characterised by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2210/00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in multi-layer blankets or like coverings
    • B41N2210/14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in multi-layer blankets or like coverings characterised by 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3/00Foams characterized by the expanding agent
    • C08J2203/22Expandable microspheres, e.g. Expanc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njugated diene hydrocarbons
    • C08J2309/02Copolymers with acrylonitri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6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poxy resins;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13/00Use of mixtures of ingredients not covered by one singl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each of these compounds being essential
    • C08K13/04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nd organic or inorganic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6Hal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2003/168Zinc hal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08K3/26Carbonates; Bicarbonates
    • C08K2003/265Calcium, strontium or barium carbon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9Carboxylic acids; Metal salts thereof; Anhydrid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22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 C08K7/24Expanded, porous or hollow particles inorganic
    • C08K7/26Silicon- containing compound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包括微球体、橡胶和支撑助剂。本发明提高了发泡层的压缩性能、抗拉强度等,也使得在印刷过程中印刷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墨转移介质在使用转移单元印刷之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其中,例如橡皮布 具有有效的抗压性能,恢复力快,黏性强,不留任何粘贴物的特点,不论是网点或是满版, 均能使油墨传送更稳定,其中,橡皮布中的面胶层负责接受油墨。然而,目前的橡皮布大多 不够环保,橡皮布中会残留一些有害物质,且橡皮布中的发泡层的压缩性能,抗拉强度等都 有待提高,另外目前的橡皮布在印刷时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改进微球体的配方以 及发泡层的配方,使得微球体的膨胀效果更好,从而提高了发泡层的压缩性能、抗拉强度等, 也使得在印刷过程中印刷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 的发泡层,包括微球体、橡胶和支撑助剂,其中,所述微球体包括一交联结构物,所述交联 结构物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和异氰酸酯,所述微球体的压缩性能为0.10~0.18mm,所述发 泡层的抗拉强度≥82N/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助剂包括纳米级白炭黑、硬脂酸、氯化锌、轻质碳酸钙和增塑 剂TP-90B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层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布层间附着力为1.2~1.8KN/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微球体为一空心微球,所述空心微球的内部包裹有气体。
在一实施例中,在加热的条件下,所述微球体的内部形成有孔径为0.008~0.01mm的闭 形微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层的厚度为0.3~0.6毫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为3~6。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异氰酸酯为芳香族二异氰酸酯。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 骤:
将环氧树脂、丙烯酸和异氰酸酯进行混合,获得微球体;
对所述微球体进行升温处理,获得预发泡层;
向所述预发泡层中加入橡胶和支撑助剂,形成气垫块;
对所述气垫块进行硫化,获得所述发泡层;
其中,所述发泡层包括一交联结构物,所述交联结构物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异氰酸 酯、橡胶和支撑助剂,所述微球体的压缩性能为0.10~0.18mm,所述发泡层的抗拉强度 ≥82N/mm。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油墨转移介质,包括:
第一基布;
粘结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布上;
第二基布,形成于所述粘结层上;
发泡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布上;
第三基布,形成于所述发泡层上;
面胶层,形成于所述第三基布上;
其中,所述发泡层包括一交联结构物,所述交联结构物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异氰酸 酯、橡胶和支撑助剂,所述微球体的压缩性能为0.10~0.18mm,所述发泡层的抗拉强度 ≥82N/mm。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通过加入微球体、橡胶和支撑助剂,能 更好地使微球体膨胀。也通过改进微球体的外壳的配方,进一步完善微球体的结构性能,从 而使得发泡层的压缩性能、抗拉强度均得以提升。本发明的发泡层在硫化时布缝渗胶浆少且 气泡多,网点清晰,传墨效果好,满足了高速印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油墨转移介质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发泡层的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油墨转移介质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泡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泡层在40倍电子显微镜下的图示;
图7:图6中的发泡层在100倍电子显微镜下的图示;
图8: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油墨转移介质制造设备的示例性的框图;
图9:显示为图8中第一硫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中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工艺条件及结果等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 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 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注意,如没有特别说明,本文中描述所示的“%”和“份”是指“质量份数”。在本发明中, 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和区分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 要性。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墨转移介质4,所述油墨转移介质4可以包覆在胶印 印刷机5的转印滚筒6上,从而作为平板印刷(胶印)过程中的一种油墨转移用的介质,油墨由所述油墨转移介质4的表面直接转移到承印物9上。具体地可以通过包括以下的过程实现,将包覆有所述油墨转移介质4的转印滚筒6旋转,与其上面形成有字符和图像并提供有印刷油墨的印版滚筒7密切接触,使得位于印版滚筒7处的印版10上的字符和图像油墨被转移到所述油墨转移介质4上,接着,在所述油墨转移介质4上的字符和图像(转移并)被定位在压印辊8的承印物9如纸张上,该纸张在与所述油墨转移介质4紧密接触下被传送,从而进行印刷。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油墨转移介质例如是由纤维布和合成橡胶两种材料制成的,所 用的纤维布可以是富有弹性的棉纤维纺织品,纤维布的弹性还具有很明显的方向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油墨转移介质担负着将印版上的油墨传递到纸张上的作用,要 以一定的张力安装在金属制橡皮布滚筒上,因此,所述油墨转移介质具备适当的伸长率和充 分的强度。为了使印刷品墨色均匀,网点清晰,层次丰富,所述油墨转移介质具备硬度适中, 压缩变形小,传墨性能好和伸长率小等特点,在化学性能上它既具备吸附油墨及吸附润版液 的作用,又具备不与油和药水发生化学反应和被油、药水侵蚀的性能。所述油墨转移介质具 有厚薄均匀,以及一定的粗糙度,此外,还具有压缩变形小等特点。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印刷过程中橡皮布厚度减少,弹性减小,硬度增大,所述 油墨转移介质压缩变形小,伸长率较小,这样,所述油墨转移介质在印刷过程中就能保住套 印准确,网点完整,图文清晰,从而提高印刷质量。所述油墨转移介质结构致密,机械强度 高,有利于抗张强度的增加,并以此减少图文转移的变形量。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油墨转移介质4有机溶剂残留量小于等于0.1PPM,进一步地, 小于等于0.05PPM,更进一步地,有机溶剂的残留量为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墨转移介质10中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以选自酮系溶剂,具体地可 以列举丙酮、丁酮、甲基乙基酮、甲基正丙基酮、甲基异丙基酮、二乙基酮、甲基正丁基酮、 甲基异丁基酮、甲基仲丁基酮、甲基叔丁基酮等二烷基酮类、环戊酮、环己酮、环庚酮等环 状酮类等。进一步地,选自丙酮、丁酮、环己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墨转移介质4中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以选自芳族溶剂,具体的可 以列举甲苯、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乙苯、萘、苯乙酮、苯甲醇、苯甲酸乙酯、苯甲酸、邻苯二甲酸脂类(例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 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 和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等。进一步地,选自苯、甲苯、二甲苯、邻苯二甲酸脂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墨转移介质4中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以选自酯系溶剂,具体地可 以列举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等烷基酯类、乙酸1-甲氧基-2-丙酯等烷 氧基烷基酯类、β-丙内酯、α-甲基-γ-丁内酯、γ-丁内酯、δ-己内酯、γ-戊内酯等环状酯 类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墨转移介质4中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以选自酰胺系溶剂,具体可 以列举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戊基乙酰胺、N,N-二叔丁基乙酰胺等 烷基酰胺类、N,N-二甲氧基丙基乙酰胺、3-甲氧基-N,N-二甲基丙酰胺、3-正丁氧基-N,N-二甲 基丙酰胺等烷氧基烷基酰胺类、1,3-二甲基-2-咪唑啉酮、N-甲基-2-吡咯烷酮等环状酰胺类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墨转移介质4中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以选自醚系溶剂具体的可以 列举乙二醇、二乙二醇等单或二烷基醚类、二烷、四氢呋喃等环状醚类、苯甲醚等芳香族醚 类等。
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油墨转移介质例如是由三层或四层基 布和橡胶聚合物相粘接,表面压以高级橡胶聚合物强性体,经过化学、物理、机械加工而成 的精细化工产品。例如,所述油墨转移介质包括本发明制备的面胶层,具体包括:第一基布 31;粘结层3,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布上31;第二基布21,形成于所述粘结层3上;发泡层2, 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布21上;第三基布11,形成于所述发泡层2上;面胶层1,形成于所述第三基布11上。本发明的所述发泡层2的布缝渗胶浆少气泡多,比较圆整,分布均匀。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油墨转移介质包含一发泡层2,例如包含很多微小的气囊体, 含有微小气囊体的发泡层,也可以称为微球体发泡层,例如,对于0.20-0.22mm的微球体发 泡层厚度,其最小压缩模量为3.5kg/cm2,一般微球体发泡层由微球体,橡胶,添加助剂构成, 微球体例如是丙烯腈或者是丙烯腈的共聚物形成的。所述微球体的原料组分中还例如包括有 发泡剂、交联剂等助剂,所述发泡剂例如是异丁烷、2,4-二甲基丁烷、2-甲基戊烷、3-甲基戊 烷、正己烷、环己烷、庚烷、异辛烷或它们的任何组合,所述微球体例如是聚合物微球,例 如可以通过乳液聚合制备得到,乳化后得到聚合物颗粒,然后经过过筛筛分,干燥后得到所 述微球体,所述聚合物颗粒的平均粒径可以为0.02-0.05mm。通过过筛可以得到相似平均粒径 的样品微球体,从而可以限制在胶版使用中粒度不均匀对膨胀性的影响。所述发泡层2例如 是以耐油性橡胶基质为主成分,耐油性橡胶基质可以通过硫化得到。例如使用含非极性溶剂 的墨水进行印刷时,橡胶材料例如采用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氯丁橡胶(CR)、含氟橡胶 (FKM)、聚氨酯橡胶(UR)等极性聚合物。使用含极性溶剂的墨水进行印刷时,橡胶材料例如 采用乙丙橡胶(EPDM)、丁基橡胶(IIR)等非极性聚合物。在所述发泡层2中,除橡胶材料外, 根据需要可以含有添加助剂,例如有硫化剂、D.M(二硫化二苯并噻唑)及M(2-巯基苯并噻唑) 这类硫化促进剂、防老化剂、加强剂、填充剂、增塑剂等。所述填充剂例如为炭黑、白炭黑、 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碳酸钙、着色颜料、粘土和它们的组合,所述增强剂例如为邻苯二甲 酸二丁酯、硬脂酸锌和/或氧化锌。
本发明的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不同于传统橡皮布中的发泡层,具有更环保,性能 更优的特点。具体的,本发明通过在发泡层的配方中添加纳米级材料,以及改进微球体的配 方组分,进一步完善微球体的结构性能,使微球体更好地膨胀,从而使得发泡层的压缩性能、 抗拉强度等性能均得以提升。本发明的微球体还例如是聚氨酯微球体。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2,本发明的发泡 层2包所述发泡层包括一交联结构物,所述交联结构物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异氰酸酯、 橡胶和支撑助剂,所述微球体的压缩性能为0.10~0.18mm,所述发泡层的抗拉强度≥82N/mm, 向微球体中加入橡胶和支撑助剂后经硫化处理生成所述交联结构,使得微球体能够更好地膨 胀,从而使得发泡层的压缩性能、抗拉强度等性能均得以提升,该工艺取消了胶料溶于甲苯 中制成胶浆、涂布工序,以及利用蒸汽加热挥发甲苯等溶剂等工序,节约了橡皮布生产的原 料成本和能源消耗,是一项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新工艺。所述微球体的压缩性能例如为 0.10~0.18mm,所述发泡层的抗拉强度例如为≥82N/mm。更具体的,所述支撑助剂包括纳米 级白炭黑、硬脂酸、氯化锌、轻质碳酸钙和增塑剂TP-90B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橡胶 例如为丁腈橡胶。所述发泡层2的第一表面201与第二表面202的布层间附着力例如为1.2~1.8KN/m。所述微球体为一空心微球,所述空心微球的内部包裹有气体。在加热的条件下, 所述微球体的内部形成有例如孔径为0.008~0.01mm的闭形微孔。所述发泡层的厚度例如为 0.3~0.6mm。所述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为3~6。所述异氰酸酯例如为芳香族二异氰酸酯。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层2例如包括以下组分:10-30质量份的微球体, 0~200质量份的丁腈橡胶,3-10质量份的纳米级白炭黑,或者例如包括10-30质量份的微球 体,5-20质量份的丁腈橡胶,1-2质量份的纳米级白炭黑,2-3质量份的硬脂酸、2-6质量份 的氯化锌、3-5质量份的轻质碳酸钙和2-9质量份的增塑剂TP-90B。其中,例如加入两种不 同的丁腈橡胶,或者加入仅一种丁腈橡胶,例如加入50~200质量份的第一丁腈橡胶和/或 0~100质量份的第二丁腈橡胶。其中10-30质量份的微球体主要是由10-15质量份的环氧树 脂、10-15质量份的丙烯酸和10-15质量份的异氰酸酯混合后,再经过一些后处理步骤得来的。 本发明中的轻质碳酸钙能够改善发泡层的硬度等性能。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微球体(microspheres)是一种直径仅有1μm左右的球状塑 胶料颗料,由一种聚合物的壳体和它包裹着的气体组成。将微球体混和于胶料中,当加热时 热塑性壳体软化,壳体里面的气体膨胀,在胶料中产生无数个直径在0.01mm左右的闭形微 孔,在印刷过程中,微孔吸收印刷压力不使橡皮布表面形成“鼓包”,造成网点变形。当印刷 压力消除后,微球体中的气体迅速恢复,而使印刷过程中压力基本保持恒定。本发明选用了 特定微球体品种,创造了三温度区间的最佳微球体气垫层预硫化方法,制造的微球体气垫层 全闭孔结构,气孔均匀,按国际标准测试,可压缩性稳定在一个理想的数值范围中。与普通 橡皮布相比,橡皮布表层变形小,印刷网点还原性好。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的制备方法,至 少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环氧树脂、丙烯酸和异氰酸酯进行混合,获得微球体;
S2、对所述微球体进行升温处理,获得预发泡层;
S3、向所述预发泡层中加入橡胶和支撑助剂,形成气垫块;
S4、对所述气垫块进行硫化,获得所述发泡层;
其中,所述发泡层包括一交联结构物,所述交联结构物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异氰酸 酯、橡胶和支撑助剂,所述微球体的压缩性能为0.10~0.18mm,所述发泡层的抗拉强度 ≥82N/mm。
请参阅图8,所述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2例如可以通过油墨转移介质的制造设备C10 的过程实现,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造设备C10包括炼胶设备C100、滤胶设备C200、压延设备C300、拼布设备C400、第一硫化设备C500、第二硫化设备C600、打磨设备C700,所述油所述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2通过制造设备C10中的部分对所述发泡层2分别经过炼胶、滤胶、压片、硫化完成所述发泡层2的制备方法。
具体的,在步骤S1中,将10-15质量份的环氧树脂、10-15质量份的丙烯酸和10-15质 量份的异氰酸酯均匀的混合在一起,进行乳化反应,温度例如控制在70~80℃,时间例如控 制为10~12分钟,获得微球体。
具体的,在步骤S2和步骤S3中将10-30质量份的微胶体在130℃-145℃内可调节的烘 桶中升温发泡,再加入0~200质量份的丁腈橡胶,或者例如包括10-30质量份的微球体,5-20质量份的丁腈橡胶,1-2质量份的纳米级白炭黑,2-3质量份的硬脂酸、2-6质量份的氯化锌、3-5质量份的轻质碳酸钙和2-9质量份的增塑剂TP-90B,也可加入10-20质量份的抗氧化剂,进行混合,具体而言,例如在炼胶设备C100、滤胶设备C200中进行混炼,并进行 滤胶,炼成气垫块,然后压制成型,压延机贴胶条件:辊温:上辊,70℃,中辊,80℃;下 辊,60℃。具体的,例如加入两种不同的丁腈橡胶,或者加入仅一种丁腈橡胶,例如加入 50~200质量份的第一丁腈橡胶和/或0~100质量份的第二丁腈橡胶。所述橡胶及其它原材料经 筛选、检验、称重后,确定一段混炼胶门尼标准,逐项控制,达到既适合压延工艺加工要求, 又取得较高门尼值,做到生产过程加工和产品印刷质量达标的双赢结果。
具体的,在步骤S3中,例如混炼后的橡胶组分,例如将气垫块转移至例如压延设备C300,例如三辊压延机中进行压片,用于后续的基布和胶层拼合。在三辊压延机中,所述 压合过程中的参数例如温度为100-170℃,例如150℃、162℃、170℃;压力为5-12MPa,例 如为5.5MPa、8.5MPa、10MPa、12MPa;辊间距为0.05-5mm,例如0.06mm、0.08mm、 0.09mm、2mm、3mm、4mm、5mm;压延速率为5-15米/分钟,例如为5米/小时、7米/小 时、10米/小时、15米/小时。
具体的,在步骤S4中,用例如硫化设备进行硫化(硫磺用量为1.2g),硫化条件例如为 120℃×10小时,压力为0-8kg,硫化后发泡层的厚度为0.30mm,最后在打磨机上磨平。为达 到无溶剂橡皮布的技术要求指标,本发明在橡皮布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多级硫化法,将所述压 延面胶通过鼓式硫化机进行硫化,硫化温度例如为85~160℃之间。具体的,预硫化发泡工艺 包括:发泡剂混入工艺、发泡温度与硫化温度的匹配、发泡层的拼硫工艺,其中,发泡胶厚 度0.26mm+配布0.29mm~0.55mm,在压延过程中,胶进入布缝规定0.08mm~0.47mm,拼另 一层布+0.29mm,胶进入布缝0.06mm~0.69mm,发泡后达到两布一胶总厚0.98~0.99mm(单发 泡层0.40mm)。整体硫化工艺包括轻压力拼硫(以2kg减为0.5kg)和轻压力硫化(以4kg减 为1kg)。
具体的,在步骤S4中,将例如厚度为0.26mm的片状的多个原料组分,和例如总厚度为 0.29mm~0.55mm的第一基布31、粘结层3和第二基布2,例如采用布缝为0.08mm~0.47mm的棉布,于压延设备C300和拼布设备C500压延拼合,接着再拼合例如总厚度为0.3~0.6mm的发泡层2和第三基布11,例如采用布缝为0.06mm~0.69mm的棉布,接着于第一硫化设备C500进行硫化发泡。
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硫化设备C500例如包括机架C510和放卷组件 C520、热辊组件C530以及收卷组件C540。在进行硫化发泡作业时,所述热辊组件C530安装于所述机架C510内,并可以绕所述机架C510转动,所述热辊组件C530包括多个加热 辊,例如16个加热辊,所述多个加热辊之间具有不同的温度,从而将所述油墨转移介质中 的发泡层2进行硫化发泡,并进一步地牵伸至所述收卷组件C540,以进行收卷。
下面列举一些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同时列举一些对比例。
请参阅表1和表3中的数据,在一实施例中,将10-15质量份的环氧树脂、10-15质量份 的丙烯酸和10-15质量份的异氰酸酯均匀的混合在一起,进行乳化反应,温度例如控制在 70~80℃,时间例如控制为10~12分钟,获得微球体。将10-30质量份的微胶体在130℃-145℃ 内可调节的烘桶中升温发泡,再加入0~200质量份的丁腈橡胶,3-10质量份的纳米级白炭 黑,炼成气垫块,然后压制成型,压延机贴胶条件:辊温:上辊,110℃,中辊,120℃;下 辊,100℃。具体的,例如加入两种不同的丁腈橡胶,或者加入仅一种丁腈橡胶,例如加入50~200质量份的第一丁腈橡胶和0~100质量份的第二丁腈橡胶。接着进行硫化处理(硫磺用 量为1.2g),硫化条件为120℃×10小时,压力为0-8kg,硫化后发泡层的厚度为0.30mm,最后在打磨机上磨平,获得发泡层A,用此发泡层A获得油墨转移介质A。
请参阅表1和表3中的数据,在另一实施例中,将10-15质量份的环氧树脂、10-15质量 份的丙烯酸和10-15质量份的异氰酸酯均匀的混合在一起,进行乳化反应,温度例如控制在 70~80℃,时间例如控制为10~12分钟,获得微球体。将10-30质量份的微球体,50-200质量 份的丁腈橡胶,1-2质量份的纳米级白炭黑,2-3质量份的硬脂酸、2-6质量份的氯化锌、3-5 质量份的轻质碳酸钙和2-9质量份的增塑剂TP-90B,进行混合反应,炼成气垫块,然后压制 成型,压延机贴胶条件:辊温:上辊,110℃,中辊,120℃;下辊,100℃。接着进行硫化 处理(硫磺用量为1.2g),硫化条件为120℃×10小时,压力为0-8kg,硫化后发泡层的厚度 为0.30mm,最后在打磨机上磨平,获得发泡层B,用此发泡层B获得油墨转移介质B。
请参阅表1和表3中的数据,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表1和表3中的数据,在另一实施例中,将10-15质量份的环氧树脂、10-15质量份的丙烯酸和10-15质量份的异氰酸酯均匀的混合在一起,进行乳化反应,温度例如控制在70~80℃,时间例如控制再10~12分钟,获得微球体。将10-30质量份的微球体、50-200质量份的丁腈橡胶、1-2质量份的纳米级白炭黑、 2-3质量份的硬脂酸、2-6质量份的氯化锌、3-5质量份的轻质碳酸钙和2-9质量份的增塑剂 TP-90B,10-20质量份的抗氧化剂,进行混合反应,炼成气垫块,然后压制成型,压延机贴 胶条件:辊温:上辊,110℃,中辊,120℃;下辊,100℃。接着进行硫化处理(硫磺用量 为1.2g),硫化条件为120℃×10小时,压力为0-8kg,硫化后发泡层的厚度为0.30mm,最 后在打磨机上磨平,获得发泡层C,用此发泡层C获得油墨转移介质C。
请参阅表1和表3中的数据,在一对比例中,将10-15质量份的丙烯酸树脂、10-15质量 份的丙烯酸和10-15质量份的异氰酸酯均匀的混合在一起,进行乳化反应,温度例如控制在 70~80℃,时间例如控制为10~12分钟,获得微球体。将10-30质量份的微胶体在 130℃-145℃内可调节的烘桶中升温发泡,再加入0~200质量份的丁腈橡胶,3-10质量份的 纳米级白炭黑,炼成气垫块,然后压制成型,压延机贴胶条件:辊温:上辊,110℃,中 辊,120℃;下辊,100℃。具体的,例如加入两种不同的丁腈橡胶,或者加入仅一种丁腈橡 胶,例如加入50~200质量份的第一丁腈橡胶和/或0~100质量份的第二丁腈橡胶。接着进行 硫化处理(硫磺用量为1.2g),硫化条件为120℃×10小时,压力为0-8kg,硫化后发泡层的 厚度为0.30mm,最后在打磨机上磨平,获得发泡层D,用此发泡层D获得油墨转移介质D。 本对比例中使用丙烯酸树脂来代替环氧树脂。
请参阅表1和表3中的数据,在另一对比例中,将10-15质量份的环氧树脂、10-15质量份的丙烯酸和10-15质量份的异氰酸酯均匀的混合在一起,进行乳化反应,温度例如控制在70~80℃,时间例如控制为10~12分钟,获得微球体。将10-30质量份的微胶体在 130℃-145℃内可调节的烘桶中升温发泡,再加入0~200质量份的丁腈橡胶,炼成气垫块, 然后压制成型,压延机贴胶条件:辊温:上辊,110℃,中辊,120℃;下辊,100℃。具体 的,例如加入两种不同的丁腈橡胶,或者加入仅一种丁腈橡胶,例如加入50~200质量份的 第一丁腈橡胶和/或0~100质量份的第二丁腈橡胶。接着进行硫化处理(硫磺用量为1.2g), 硫化条件为120℃×10小时,压力为0-8kg,硫化后发泡层的厚度为0.30mm,最后在打磨机 上磨平,获得发泡层E,用此发泡层E获得油墨转移介质E,本对比例中没有添加纳米级白 炭黑。
请参阅表1和表3中的数据,在另一对比例中,将10-15质量份的环氧树脂、10-15质量份的丙烯酸和10-15质量份的异氰酸酯均匀的混合在一起,进行乳化反应,温度例如控制在70~80℃,时间例如控制为10~12分钟,获得微球体。将10-30质量份的微球体,5-20质量份的丁腈橡胶,1-2质量份的纳米级白炭黑,2-3质量份的硬脂酸、2-6质量份的氯化锌、3-5质量份的轻质碳酸钙和2-9质量份的邻苯二甲酸脂类,进行混合反应,炼成气垫块,然后压制成型,压延机贴胶条件:辊温:上辊,110℃,中辊,120℃;下辊,100℃。接着进 行硫化处理(硫磺用量为1.2g),硫化条件为120℃×10小时,压力为0-8kg,硫化后发泡层 的厚度为0.30mm,最后在打磨机上磨平,获得发泡层F,用此发泡层F获得油墨转移介质 F。本对比例没有使用增塑剂TP-90B,而是使用邻苯二甲酸脂类来代替。
本发明过改进微球体的配方以及发泡层的配方,使得微球体的膨胀效果更好,从而提高 了发泡层的压缩性能、抗拉强度等,也使得在印刷过程中印刷效果好。
性能检测
下面将上述列举的一些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到的发泡层和油墨转移介质进行性能测 试,见表1、表2和表3所示。
表1.性能结果对比表1
Figure BDA0002462117890000101
Figure BDA0002462117890000111
从表1中的数据及本发明记载的内容分析得出,改变发泡层的配方对性能影响很大,使 用环氧树脂、丙烯酸和异氰酸酯进行复配制得的微球体,然后与橡胶、纳米级白炭黑等物质 进行反应,经硫化制得的含有交联结构的发泡层和油墨转移介质,远远超过指标的水平。本 发明的发泡层的压缩性能能达到0.18mm甚至更高。当使用丙烯酸树脂代替环氧树脂时,性 能要大大降低,主要是由于环氧树脂中含有环氧官能团,能增强微球体表面的压缩性能。
表2.性能结果对比表2
Figure BDA0002462117890000112
从表2中的数据及本发明记载的内容分析得出,当发泡层F中没有添加增塑剂TP~90B 时,而是用邻苯二甲酸脂类代替增塑剂代替,则最后的化学残留量(邻苯二甲酸脂类(6项)) /mg/Kg能检测出,且压缩性能仅达到达到0.07mm左右,比使用增塑剂TP~90B时压缩性能, 其他性能例如布层间附着力/KN/m、抗拉强度等都有所下降。
将本发明列举的实施例得到的发泡层应用于油墨转移介质中,对由发泡层A、 发泡层B、发泡层C、发泡层D、发泡层E和发泡层F,获得的油墨转移介质A、 油墨转移介质B、油墨转移介质C、油墨转移介质D、油墨转移介质E、油墨转 移介质F进行性能测试,如表3。
表3.性能结果对比表3
Figure BDA0002462117890000121
从表3和本发明记载的实施例可以得出,加入环氧树脂、丙烯酸和异氰酸酯进行复配制 得的微球体的油墨转移介质,色泽均匀、无微孔、针眼、拉毛、渗浆、脱层等现象。没有加 入以及加入了环氧树脂、丙烯酸和异氰酸酯进行复配制得的微球体但没有使用例如增塑剂 TP~90B的增塑剂,所获得的油墨转移介质,性能都会受到影响,例如抗拉强度只能达到85 N/mm左右。没有加入环氧树脂、丙烯酸和异氰酸酯进行复配制得的微球体的油墨转移介质, 布层间附着力/KN/m只能达到1.1KN/m。加入了环氧树脂、丙烯酸和异氰酸酯进行复配制得 的微球体但没有使用例如增塑剂TP~90B的增塑剂,不仅对性能产生影响,还有化学残留量, 不符合环保理念。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通过加入微球体、橡胶和支撑助剂, 能更好地使微球体膨胀。也通过改进微球体的外壳的配方,进一步完善微球体的结构性能, 从而使得发泡层的压缩性能、抗拉强度均得以提升。本发明的发泡层在硫化时布缝渗胶浆少 且气泡多,网点清晰,传墨效果好,满足了高速印刷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 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 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 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 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 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 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内。

Claims (10)

1.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层包括一交联结构物,所述交联结构物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异氰酸酯、橡胶和支撑助剂,所述发泡层的压缩性能为0.10~0.18mm,所述发泡层的抗拉强度≥82N/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助剂包括纳米级白炭黑、硬脂酸、氯化锌、轻质碳酸钙和增塑剂TP-90B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层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布层间附着力为1.2~1.8K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体为一空心微球,所述空心微球的内部包裹有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其特征在于,在加热的条件下,所述微球体的内部形成有孔径为0.008~0.01mm的闭形微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层的厚度为0.3~0.6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为3~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为芳香族二异氰酸酯。
9.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将环氧树脂、丙烯酸和异氰酸酯进行混合,获得微球体;
对所述微球体进行升温处理,获得预发泡层;
向所述预发泡层中加入橡胶和支撑助剂,形成气垫块;
对所述气垫块进行硫化,获得所述发泡层;
其中,所述发泡层包括一交联结构物,所述交联结构物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异氰酸酯、橡胶和支撑助剂,所述微球体的压缩性能为0.10~0.18mm,所述发泡层的抗拉强度≥82N/mm。
10.一种油墨转移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布;
粘结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布上;
第二基布,形成于所述粘结层上;
发泡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布上;
第三基布,形成于所述发泡层上;
面胶层,形成于所述第三基布上;
其中,所述发泡层包括一交联结构物,所述交联结构物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异氰酸酯、橡胶和支撑助剂,所述微球体的压缩性能为0.10~0.18mm,所述发泡层的抗拉强度≥82N/mm。
CN202010322915.XA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15339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2915.XA CN111533969A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21/088649 WO2021213431A1 (zh) 2020-04-22 2021-04-21 一种油墨转移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2915.XA CN111533969A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3969A true CN111533969A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71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2915.XA Pending CN111533969A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339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3319A (zh) * 2021-11-09 2022-03-01 江苏康普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v橡皮布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7793A (en) * 1985-11-12 1988-08-30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Method of producing a foam from a radiation-curable composition
CN101528471A (zh) * 2006-09-20 2009-09-09 白昼国际有限公司 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层或热塑性聚氨酯合金层的印刷胶布板或印刷套筒
CN103140358A (zh) * 2010-06-28 2013-06-05 特瑞堡工程系统意大利股份公司 用于印刷橡皮布的基于聚合物的双可压缩层骨架
CN109265763A (zh) * 2018-09-05 2019-01-25 江苏康普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胶版的微球体发泡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7793A (en) * 1985-11-12 1988-08-30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Method of producing a foam from a radiation-curable composition
CN101528471A (zh) * 2006-09-20 2009-09-09 白昼国际有限公司 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层或热塑性聚氨酯合金层的印刷胶布板或印刷套筒
CN103140358A (zh) * 2010-06-28 2013-06-05 特瑞堡工程系统意大利股份公司 用于印刷橡皮布的基于聚合物的双可压缩层骨架
CN109265763A (zh) * 2018-09-05 2019-01-25 江苏康普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胶版的微球体发泡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3319A (zh) * 2021-11-09 2022-03-01 江苏康普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v橡皮布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78800A (en) Member for loudspeaker
US20080070042A1 (en) Printing blanket or sleeve including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or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alloy layers
CN106750133B (zh) 低硬度聚氨酯胶辊料及其制备方法
TWI308162B (en) Foamed dustproof material and its use
CN111533969A (zh) 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发泡层及其制备方法
US5264289A (en) Printing offset blanket and rubber roll
CN111548541B (zh) 一种油墨转移介质用的气垫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GB2089288A (en) Printing blankets
CN100376412C (zh) 印刷橡皮包布
CA1094269A (en) Printing blanke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11532050A (zh) 一种油墨转移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06273A (zh) 一种柔性印刷版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56715B (zh) 一种防水透湿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00889A (zh) 一种氯丁橡胶微孔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209526A1 (ko) 연질 열가소성수지 소재 및 천연가죽의 상온 전사인쇄를 위한 전사액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인쇄제작물
US6308624B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compressible layer for a printing blanket
US20030045646A1 (en) Method for extruding a compressible layer on a printing sleeve
CN113320308B (zh) 一种激光雕刻柔性印刷版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6172A (zh) 一种混炼橡胶及炼胶工艺
JP3935270B2 (ja) 印刷用ブランケット
CN111571885A (zh) 一种油墨转移介质的硫化设备及其硫化方法和用途
CN111484655A (zh) 一种油墨转移介质中的面胶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210347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未加硫インナーライナー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795799B2 (ja) バギング用フィルム
CN109504143A (zh) 一种具有空气清新功能的聚氨酯汽车顶蓬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