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1143A - 集成模组和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集成模组和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11143A
CN111511143A CN202010419239.8A CN202010419239A CN111511143A CN 111511143 A CN111511143 A CN 111511143A CN 202010419239 A CN202010419239 A CN 202010419239A CN 111511143 A CN111511143 A CN 111511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ircuit board
module
housing
integ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192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一辉
李璇
卢世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192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111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11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1143A/zh
Priority to KR1020200125462A priority patent/KR102520364B1/ko
Priority to JP2020173796A priority patent/JP7119043B2/ja
Priority to EP20217076.7A priority patent/EP3913910A1/en
Priority to US17/144,922 priority patent/US20210357008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9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H04N5/642Disposition of sound reproduc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06F1/1605Multimedia displays, e.g. with integrated or attached speakers, cameras,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H04N5/655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chassis, e.g. for varying the elevation of the tub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04R1/083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mouthpie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4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combining a number of identical transducers
    • H04R1/406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combining a number of identical transducers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集成模组和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集成模组包括:模组壳体,具有传输孔;音频输入组件,位于所述模组壳体内;集成组件,位于所述模组壳体内,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器件;所述传输孔,用于供与所述音频输入组件和/或集成组件建立电连接的传输线穿过。如此,将多个组件集成在同一模组内,能有效缩减多个功能组件零散分布时所占用的空间,提高视觉体验。

Description

集成模组和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模组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进入到用户家中。这些智能产品由于满足了更多的用户需求,在功能上也越来越丰富。功能上的丰富使得其包含的功能器件也越来越多,那么在布局上,需要为各个功能器件都提供布局空间。当这些功能器件零散地分布在智能产品内的各个位置时,例如,一些放在智能产品的背侧,另一些放在下侧,就会导致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安置,且分布杂乱。另外,由于不同的智能产品的功能器件大多处于不同的位置,使得一旦发生故障,维修也会变得繁琐。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集成模组和显示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集成模组,包括:
模组壳体,具有传输孔;
音频输入组件,位于所述模组壳体内;
集成组件,位于所述模组壳体内,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器件;
所述传输孔,用于供与所述音频输入组件和/或集成组件建立电连接的传输线穿过。
可选地,所述传输孔位于所述模组壳体的第一壳体上;
所述音频输入组件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且朝向所述模组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为所述第一壳体的相邻壳体;
所述集成组件安装在第二电路板上,且朝向所述模组壳体的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为所述第二壳体另一个相邻壳体。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供光线输出的开口;
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至少有一个缺口;所述缺口朝向所述开口;
所述功能器件包括:呼吸灯;所述呼吸灯与所述缺口之间具有导光器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缺口的长度,与多个所述呼吸灯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一字排开时所占的长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路板,平行于所述第三壳体,包括:朝向所述第三壳体的第一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外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安装位;
所述呼吸灯,位于所述安装位上,发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壳体。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路板,还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壳体,且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反的第二外表面;
所述功能器件包括:
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二外表面上,与穿过所述传输孔的传输线相连,用于为所述第二电路板提供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功能器件包括:
红外采集器,所述红外采集器的采集面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由允许红外光透过的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粘贴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声孔;
所述音频输入组件包含拾音器;所述拾音器与所述声孔对齐。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侧表面;所述侧表面垂直于与所述第二壳体粘贴连接的面,且朝向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覆盖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侧表面上,且所述遮光板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侧表面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功能器件包括:
按键,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按键的控制面朝向所述第三壳体。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主体,包括:显示屏;
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模组,与所述主体之间具有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体还包括:
主板,所述主体和所述显示屏均位于设备壳体内;
所述设备壳体上具有通孔;
所述集成模组的传输线,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主板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将音频输入组件和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器件的集成组件设置在同一个模组壳体内,组成集成模组。这样,通过集成在同一个模组壳体内的方式,可以减少由于各个功能器件零散分布所造成的占用更多的布局空间。除此之外,将各个功能器件或组件设置在同一个模组壳体内还有利于后续的维修,即在集成模组中的功能器件发生运行故障时,仅需要拆卸该集成模组单独进行维修,而不用整体搬运整个设备进行维修,也增加了维修的便利性。同时还可以加快维修人员对不同型号或不同产品在寻找功能器件安置位置所占用的时间。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集成模组的结构展开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集成模组中模组壳体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集成模组中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集成模组中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集成模组的结构展开示意图二。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集成模组中位于第二电路板上的红外采集器、呼吸灯、按键和连接器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视机的实体示意图。
图9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设备中对集成模组的控制线路示意图。
图10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设备中对呼吸灯的控制线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电视或电脑等智能产品,将指示灯,红外头,按键,语音采集器等以部件或者单个组件形式单独列放在智能产品的下侧、背侧等区域。使得智能产品上由于零部件较多,在分布上较为零散,也需要很多空间来安置各个零部件,过多地占用了空间。并且,在售后上,因多物料会导致维修较为繁琐。
为了节省智能产品上的各类功能器件的空间占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模组,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集成模组的结构展开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所述集成模组100,包括:
模组壳体101,具有传输孔;
音频输入组件102,位于所述模组壳体内;
集成组件103,位于所述模组壳体内,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器件;
所述传输孔,用于供与所述音频输入组件和/或集成组件建立电连接的传输线穿过。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集成模组可以适用于任意的电子设备,包括:电视机、电脑、打印机或智能手机等。将电子设备的上的多种功能器件或组件集成在一个壳体内形成集成模组,以此实现美观性以及减少空间占用。
本公开实施例中,模组壳体是用于放置各类组件或各类功能器件的壳体。模组壳体可以设计成规则形状或近似规则形状,例如,长方体或近似长方体。当然也可以是任意的其他形状,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但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排列放置和安装的便利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该模组壳体设计成长方体或近似长方体,例如,长145毫米,宽32.3毫米以及高13.7毫米的长方体。
这里,模组壳体与电子设备可以是活动连接的,即可以将模组壳体从电子设备上分离。如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模组壳体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螺丝连接或卡接。活动连接的方式便于后续的维修和管理。
另外,为了便于安装和模组壳体的轻便性,模组壳体可以由塑料或金属等重量较轻以及耐磨损的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所述模组壳体内包含发光器件,且发光器件发出的光需要传输到外部,则模组壳体可以是由能够透光的材料制成,或者通过在模组壳体上设置开口来实现对光的输出。对于需要特殊波段的光线的功能器件,模组壳体则可以是能够允许特殊波段的光线透过的材料制成。例如,能够透红外光或紫外光的材料。
本公开实施例中,模组壳体上的传输孔用于供模组壳体内放置的功能器件或组件能够通过传输线与电子设备主体来建立电连接,以此实现对组壳体内放置的功能器件或组件的控制。这里的电子设备主体是指电子设备中安装各类主芯片的主板。
考虑到目前大部分的功能器件或组件不具备无线传输功能,并且有线传输的快速和传输的稳定性,本公开实施例中,模组壳体内放置的功能器件或组件与电子设备主体的连接采用有线连接的方式。但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对此不作限定。
这里,传输孔可以供模组壳体内所有需要电连接的功能器件或组件所引出的传输线穿过。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功能器件或组件在模组壳体内布局的方向性不同,也可以设置不同的传输孔来供相隔相对较远的功能器件或组件所引出的传输线穿过。
传输孔设置在模组壳体与电子设备建立接连的方向上,即设置在模组壳体与电子设备相邻的位置上。例如,当模组壳体设置在电子设备下方,则为了布线的方便,传输孔就可以设置在模组壳体的上方。当模组壳体设置在电子设备左方,传输孔就可以设置在模组壳体的右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孔还可以是模组壳体与电子设备建立接连的整个面,即将模组壳体与电子设备建立接连的面不设壳体,设置成敞开状态,功能器件或组件所引出的传输线就直接从模组壳体处于敞开状态的面上穿出,进而与电子设备主体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传输孔还可以是:包含有活动档门结构的传输孔。如此,集成模组在组装后,可以通过活动档门的闭合来实现传输孔的关闭来保护集成模组的内部结构。
所述音频输入组件是指采集音频信号的组件,例如,麦克风或拾音器等。在放置在模组壳体中时,音频输入组件与电子设备主体通过穿过传输孔的传输线进行连接。通过音频输入组件所采集的音频信号,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来控制电子设备。相对应的,为了识别音频信号,电子设备侧的语音识别芯片中就可以存储有用于识别音频信号的相关程序,以实现对语音的识别,并基于识别结果下发相应的控制指令。
这里,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音频输入组件中设置一字排开且固定间距的多个拾音器,用于采集音频信号。所述固定间距可以根据集成模组的尺寸来设置,例如,当集成模组的长度为100cm,则固定间距可以设置为10mm至120mm之间。设有间距是为了减少声音的串扰,而间距的大小可以根据经验值或实验值和布局要求联合确定。拾音器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确定。
拾音器的数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尺寸、语音识别效果以及处理器的运算能力来综合确定。由于拾音器的数量越多,对处理器的资源消耗就会越大,当在能满足较好的语音识别效果的基础上,可以选取相对较少数量的拾音器来节省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基于综合考虑,在一些实施例中,拾音器的数量可以是4个,这里的4个可以是综合考虑处理器的资源占用率和进行语音效果实测时所得的识别率而确定出,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拾音器的拾音孔上设置有防尘网,通过减少灰尘进入拾音器内,来提高音频信号采集的准确性,以此增大拾音器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频输入组件中拾音器朝向的模组壳体的面上会设置有声孔,用于通过该声孔来更清楚地采集音频信号,尽可能提高音频信号采集的准确性。
集成组件是指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器件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所形成的组件。
功能器件包括:发光灯、按键、各类传感器或连接器。在放置在模组壳体中时,集成组件与电子设备主体通过穿过传输孔的传输线进行连接,即将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器件所位于的电路板与电子设备内的主板建立电连接。如此,可以通过集成组件内的功能器件与主芯片的信息交互,来实现各类应用。
为了音频信号采集的准确性,音频输入组件中拾音器或者麦克风等数量会设置较多。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中,将音频输入组件和其他的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器件分开设置,可以减少将所有功能器件设置在同一电路板上所造成的电路板体积较大的问题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其他的功能器件也布置在模组壳体内,例如,音频输出组件或图像采集组件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如此,本公开实施例将音频输入组件和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器件的集成组件设置在同一个模组壳体内,组成集成模组。这样,通过集成在同一个模组壳体内的方式,可以减少由于各个功能器件零散分布所造成的占用更多的布局空间。除此之外,能够对各个功能器件形成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后续的维修,以及加快维修人员对不同型号或不同产品在寻找功能器件安置位置所占用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孔位于所述模组壳体的第一壳体上。
如上所述,第一壳体是指模组壳体与电子设备建立接连的所在面,是指与电子设备主体最为接近的一个面。当模组壳体是设置电子设备主体下方的长方体,则第一壳体是长方体的模组壳体的顶部所在面。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集成模组中模组壳体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将传输孔设置在第一壳体1011上,且第一壳体1011为长方体的模组壳体101的顶部所在面时,长方体的模组壳体101中与第一壳体1011的相邻壳体即为第二壳体1012;作为第二壳体1012的另一个相邻壳体即为第三壳体1013。这里,在长方体的模组壳体101中,第一壳体1011和第三壳体1013为相互平行且对立设置的面。
这里,规则形状的模组壳体有利于制造,且整体整洁排放性较高。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集成模组中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频输入组件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021上,且朝向所述模组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为所述第一壳体的相邻壳体;所述集成组件安装在第二电路板1031上,且朝向所述模组壳体的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为所述第二壳体另一个相邻壳体。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是需要固定在模组壳体内的,如此,才能避免发生位移而导致的撞击,以及保证各类光学器件光路的正常。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固定方式在之后会分别进行介绍。
这里,第二壳体上具备声孔,在将音频输入组件朝向所述模组壳体具有声孔的第二壳体,可以使得采集的音频信号更为清楚。而将音频输入组件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可以有效解决当音频输入组件包含的拾音器数量较多时的统一控制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音频输入组件是朝向具备声孔的壳体,可以是模组壳体中的任一壳体。并且,为了音频信号的清楚性,具备声孔的壳体需要朝向用户,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是具备声孔且朝向用户的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电路板,粘贴在具备声孔的第二壳体上,且设置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音频输入组件所包含的拾音器与声孔对齐。如此,通过直接粘贴在壳体上的方式可以减少第一电路板对布局空间的占用,并且,声孔和拾音器直接接触,加大了对音频信号采集的便利性。
同样的,将集成组件安装在第二电路板,可以同时保证多个功能器件在工作时的电连接问题,也减少了对分别布置在不同电路板上所造成的空间占用。
这里,由于集成组件包含的功能器件较多,第二电路板的体积相对较大,此时如果将第二电路板也设置在如第二壳体在内的侧边壳体上时,会加大模组壳体的高度,不利于布局。
为了节省布局空间,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路板,平行于所述第三壳体,包括:朝向所述第三壳体的第一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外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安装位。
这里,第二电路板为板状结构,包括2个相反设置的面:第一外表面,以及,朝向所述第一壳体且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反的第二外表面。其中,在所述第一外表面朝向第三壳体时,所述第二外表面朝向第一壳体。
这样,第二电路板上放置较多功能器件的板面会与第三壳体平行设置,使得模组壳体的整体高度不会较大增加。
第二电路板平行于第三壳体包括:第二电路板与第三壳体处于非密合状态的平行,或,第二电路板与第三壳体处于密合状态的平行。非密合状态的平行是指第二电路板与第三壳体之间存在空间间隙。密合状态的平行是指第二电路板与第三壳体之间不存在空间间隙,紧密相连。例如,将第二电路板与第三壳体粘贴,则不存在空间间隙。
这里,当第二电路板与第三壳体处于非密合状态的平行时,可以使得第二电路板朝向第三壳体的面上能够设置安装位。如此,由于第二电路板在朝向第三壳体的面上的安装位上也可以放置一些功能器件,可以减小集成组件中的全部功能器件放置在第二电路板的一侧所导致的第二电路板体积较大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电路板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三壳体上,即通过连接第二电路板与第三壳体的螺丝,使得第二电路板固定在第三壳体上。螺丝固定的方式使得第二电路板与第三壳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使得第二电路板在朝向所述模组壳体的第三壳体的面可以设置安装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螺丝将第二电路板与第四壳体和第五壳体进行连接,使得第二电路板的一端固定在第四壳体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五壳体上。所述第四壳体为同时与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相邻的壳体,所述第五壳体为同时与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相邻的壳体,所述第四壳体与第五壳体平行且对立设置。如此,可以通过与第四壳体和第五壳体连接的螺丝设置的高度,来保证第二电路板在朝向所述第三壳体的面上也可以设置安装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供光线输出的开口。
这里,在第二壳体上设置开口是用于将发光器件发出的光传输到外部,供用户在视觉上感知。那么,为了便于用户的视觉感知,光发出的位置需要是面向或侧向用户。而由于第二壳体是面向用户的,直接在第二壳体上设置开口可以有效解决光线的传输问题,既可以保证音频信号采集的清楚性,又可以使用户直观地感受到电子设备所发出的光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可以由透光材料制成,如透光树脂。
当第二壳体由透光材料制成时,可以不在第二壳体上设置开口,使得同样可以在发光的对应位置显示出光线。
进一步地,由于发光器件是位于第二电路板上,且位于第一电路板位于第二壳体上,阻挡了发光器件发出的光从第二壳体上传输出去。那么,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电路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朝向所述开口。
如此,使得位于第二电路板上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可以传输至第一电路板上的缺口处,进而再传向第二壳体上的开口,从而传出至外部。在不过多占用其他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对光的传输。
这里,第一电路板上设置的缺口的位置是与发光器件的发光面正对应的位置,如此,可以减少由于光路的偏折所造成的光源无法尽可能多的传输至外部所造成的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上的缺口可以位于第一电路板两端,也可以位于第一电路板中间位置。
这里,当呼吸灯时是均匀分布在第二电路上的连续区域时,就可以将第一电路板上的缺口设置在电路板中间位置,且与发光器件的发光面正对应。如此可以对应于呼吸灯的布局,实现对光线较为对应的输出,减少损耗。
当呼吸灯是分成两块分别分布在第二电路板的两端时,就可以在第一电路板上设置2个缺口,分别位于第一电路板的两端,以实现为对应位置的呼吸灯发出的光进行传导。这里,将呼吸灯分成两块分别分布在第二电路板的两端,有利于减少呼吸灯数量较多时所造成的布局困难,也方便其他功能器件的布局。同时,缺口也设置在第一电路板的两端,可以减小第一电路板的高度,使得集成模组可以具备更小的体积,节省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器件包括:呼吸灯;所述呼吸灯与所述缺口之间具有导光器件。
这里,所述呼吸灯是指在控制下完成由亮到暗的变化,会呈现出在呼吸的效果的灯。包括:单色呼吸灯或多色呼吸灯。单色呼吸灯呈现出一种颜色的光,而多色呼吸灯可以呈现出多彩的光。即上述所述发光器件可以是呼吸灯。
所述导光器件用于对呼吸灯发出的光线进行传导,包括:导光柱或导光片。在呼吸灯与缺口之间设置导光器件的方式可以减少光线的发散,更有利于光线的传导。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节省布局,所述导光器件可以选择导光片。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器件也需要固定在模组壳体中,以减少由于位移所造成的损坏和光路错乱。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导光器件固定在第二电路板上,以减小导光器与呼吸灯的距离,更有利于光线的传导。例如,导光器件可以通过定位柱的方式与第二电路板进行固定,即固定在第二电路板朝向第二壳体的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局部漏光,在导光器件上可以粘贴一些由遮光材料制成的器件。例如,在导光器件的两端粘贴上遮光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集成模组中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4所示,第一电路板上缺口201的长度,与多个呼吸灯301在第二电路板上一字排开时所占的长度相同。
这里,多个呼吸灯301在第二电路板上一字排开时,发出的光呈现出带状的效果,即形成灯带。所述灯带的长度由呼吸灯的排列方式和数量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呼吸灯在第二电路板上一字排开时,可以间隔同样的间距。如此,当呼吸灯是多色呼吸灯时,所呈现出的灯带中的各类颜色分布较为均匀,视觉效果更佳。
由于呼吸灯发出的光需要传输至外部供用户感知,而光线传输的通道是经第一电路板上的缺口传输至第二壳体进而向外发出。那么第一电路板上缺口的长度就会控制着对外所显示的灯带的长度。如此,将第一电路板上缺口的长度,设置为与多个呼吸灯在第二电路板上一字排开时所占的长度相同的方式,可以在保证呼吸灯所形成的灯带可以被用户完全感知的基础上,也使得第一电路板缺口的长度不会由于过大而浪费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呼吸灯,位于所述安装位上,发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壳体。
这里,第二电路板上的安装位,位于第二电路板朝向第三壳体的面上。
以集成模组安装在电子设备下端为例,则安装位是位于集成模组上较为下端的位置处。那么,安装在安装位上的呼吸灯,就可以通过第一电路板上对应的缺口以及第二壳体上的开口,在集成模组的模组壳体朝向用户的第二壳体较为下端的位置处对外展示出灯带。如此,可以减少灯带位于集成模组中间或上方对需要光线的功能器件所造成的光线干扰,视觉体验更好。
这里,安装位会为呼吸灯提供电连接,而由于安装位朝向第三壳体,使得直接将呼吸灯设置在安装位上,呼吸灯的发光面会朝向第三壳体,而不是第二壳体,导致发出的光无法经第一电路板上对应的缺口以及第二壳体上的开口传出。本公开实施例中,需要将呼吸灯发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壳体。
呼吸灯发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可以通过将发光面在安装位上的安装方向的改变来实现;或在焊接引线时,改变引线的方向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此,通过将呼吸灯发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可以尽可能保证呼吸灯发出的光可以经第一电路板上对应的缺口以及第二壳体上的开口传出,减少损耗。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集成模组的结构展开示意图二,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遮光板104;所述遮光板104,覆盖在所述第一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面上,且面积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面的面积。
这里,图5所示为集成模组的爆炸图,为了便于展示,将第一电路板从第二壳体上分离开来。实际上,第一电路板粘贴在具有声孔的第二壳体上。图5中第二壳体上的声孔的位置需要与第一电路板上的拾音器的位置相对应,如图5所示,当拾音器间隔35mm在第一电路板上一字排开时,声孔也在第二壳体上间隔35mm一字排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侧表面;所述侧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粘贴连接的面垂直,且朝向所述第一壳体。
这里,与所述第二壳体粘贴连接的面是指:第一电路板的板面。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板面与第二壳体处于粘贴连接,且安装有音频输入组件。
所述遮光板104覆盖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侧表面上。即如图5所示,所述遮光板104覆盖在第一电路板的上方,位于第一壳体的内侧,用于对第一电路板进行进一步固定,防止由于粘贴不当,或时间长粘性减退所导致的第一电路板产生移动。
进一步地,可以将遮光板104的面积设置为等于或大于所述侧表面的面积。如此,使得遮光板104会一部分覆盖在第一电路板侧表面的上方,另一部分会覆盖在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的位置,此时可以起到一部分的遮光效果,减少光从上部发出所造成的泄露。
这里,为了更好的遮光,所述遮光板还可以设置为由遮光材料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器件包括:
红外采集器,所述红外采集器的采集面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由允许红外光透过的材料制成。
这里,红外采集器用于采集红外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该红外信号在传输至主芯片后,可以基于接收的红外信号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控制。这里,红外采集器的采集面是指红外采集器的接收头。
以电子设备为电视机为例,红外采集器可以采集遥控器发出的红外光,以此电视机可以实现频道的改变和工作状态的改变。
如上所述,在第二壳体朝向用户时,将红外采集器的采集面设置为朝向所述第二壳体能更为快速地采集到红外光。而第二壳体由允许红外光透过的材料制成就可以尽可能地保证红外光能穿过第二壳体进入到模组壳体内部,从而被红外采集器采集到。
这里,红外采集器的采集面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在实现上可以是:红外采集器直接安装在第二电路板朝向第二壳体的面上,此时,红外采集器的采集面(即接收头)可以直接朝向所述第二壳体。还可以是通过沉板式设计或特殊的焊接工艺将红外采集器设置在位于第二电路板朝向第一壳体的面上,而红外采集器的采集面(即接收头)垂直于第一壳体,面向第二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将红外采集器的采集面朝向的第二壳体的对应位置设置开口,而不再限制第二壳体的材质,来实现采集红外信号。
另外,由于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电路板,当红外采集器的采集面朝向所述第二壳体时,如果红外采集器的采集面正对应于第一电路板的安装位置,第一电路板就会阻挡红外线的穿过。如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红外采集器设置在第二电路板朝向第二壳体的面的两端,即设置第二电路板的长度大于第一电路板的长度,使得从第二壳体正面看时,第二电路板朝向第二壳体的面会从两端伸出于第一电路板之外。而红外采集器就设置在第二电路板朝向第二壳体的面上伸出于第一电路板之外的位置上,即设置在第二电路板朝向第二壳体的面的两端,以此尽可能地保证红外光能够被红外采集器采集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器件包括:
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外表面上,与穿过所述传输孔的传输线相连,用于为所述第二电路板提供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反。
这里,所述连接器是指电器接插件,用于使两个有源器件通过线缆发生电连接。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SB)形式的接口、串行通信接口或并行通信接口(如8针的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可以分别使用各自的连接器进行与主板的电连接,即各自都布置有连接器。这种分别使用连接器的方式,虽然相对成本高一点,但有利于信息的传输,且反应迅速,多个电路板也可以同时工作。
本公开实施例对电路板的连接器的类型,以及个数不做限定。
连接器设置在第二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面上可以便于布线,也减少传输线的长度。即连接器不需要弯折,就直接可以与穿过第一壳体上传输孔的传输线相连,再通过传输线另一端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相连,以建立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器件包括:
按键,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按键的控制面朝向所述第三壳体。
这里,按键的控制面是指触控面,即,按键被触发的面。
按键可以是:机械按键或电容按键;其中,机械按键是指按下后,由于按键结构变化带来电路状态的变化,从而使得输出的电信号发生改变的器件;电容按键是指触摸后,由于电容值发生变化,电路检测这种电容值变化,给主板发送对应的键值数据的器件。
这里,对于机械按键,由于会发生机械结构变动,在需要触控时,可以通过将按键的控制面朝向所述第三壳体,进而在第三壳体上设置开口,以使用户可以通过第三壳体的开口实现对按键的触发。
对于电容按键,就可以使电容按键的控制面朝向所述第三壳体,且紧贴第三壳体,以此实现用户触碰第三壳体来触发紧贴第三壳体的电容按键。这里,当选用电容按键,第三壳体上可以不设置开口。如此,按键也集成在集成模组内,进一步减少对电子设备上布局的占用。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集成模组中位于第二电路板上的红外采集器、呼吸灯、按键和连接器的位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红外采集器位于第二电路板朝向第二壳体的面上,且位于两端,以使红外采集器的采集面可以直接就朝向第二壳体,使得对穿过第二壳体的红外光的采集能够更为快速。呼吸灯一字排开位于第二电路板朝向第三壳体的面的安装位上。
呼吸灯的发光面朝向第二壳体,具体是朝向第二壳体的开口以及朝向位于第二壳体上的第一电路板的缺口。在图6中,按键也放置在第二电路板朝向第三壳体的面上。而连接器放置在于第二电路板朝向第一壳体的面上。
如此,将各个功能器件分布在第二电路板的几个侧面,可以减少第二电路板的体积,从而减小整个集成模组的体积,更有利于安装和布局。
本公开实施例将音频输入组件和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器件的集成组件设置在同一个模组壳体内,组成集成模组。这样,通过集成在同一个模组壳体内的方式,可以减少由于各个功能器件零散分布所造成的占用更多的布局空间。除此之外,将各个功能器件或组件设置在同一个模组壳体内还有利于后续的维修,即在集成模组中的功能器件发生运行故障时,仅需要拆卸该集成模组单独进行维修,而不用整体搬运整个设备进行维修,也增加了维修的便利性。同时还可以加快维修人员对不同型号或不同产品在寻找功能器件安置位置所占用的时间。
为了节省智能产品上的各类功能器件的空间占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7所示,所述显示设备700,包括:
主体701,包括:显示屏;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集成模组702,与所述主体701之间具有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可以是大屏显示设备,例如,大屏电脑、大屏教学设备或电视机等。
这里,图7所示为集成模组702安装显示设备的主体701下方的示意图。如上所述,在其他实施例中,集成模组702也可以安装显示设备主体701的左右侧或上侧等位置。
这里,为了方便布线,显示设备主体上具有通孔的面的位置,决定了集成模组安装的位置;即,当显示设备主体的下端面具有通孔,则集成模组就安装显示设备的主体下方。当显示设备主体的左侧端面具有通孔,则集成模组就安装显示设备主体的左方,以此类推。
如此,将显示设备上的各个功能器件和组件从显示设备主体上转移到同一个集成模组的方式,能有效缩减多个功能组件零散分布时所占用的空间,提高视觉体验。并且,有利于后续的维修,以及加快维修人员对不同型号或不同产品在寻找功能器件安置位置所占用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还包括:主板,所述主板和所述显示屏均位于设备壳体内;
所述设备壳体上具有通孔;所述集成模组的传输线,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主板连接。
如此,集成模组通过传输线与所述主板连接方式,可以通过主板发出的信号实现对集成模组内功能器件的控制。
主体可以是显示设备的机身,主体包括:设备壳体和设备壳体内的主板和显示屏。
以显示设备为电视机为例,图8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视机的实体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电视机包括:
电视壳体801,在所述电视壳体的一个面上具有通孔;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集成模组802,通过所述通孔内的螺丝与所述电视壳体相连。
通过上述集成模组实施例中的布局方式,使得位于电视壳体下方的集成模组上的呼吸灯发出的光,可以从电视机的正面发出。坐在电视机正前方的用户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灯带效果,用户体验大大提高。
图9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设备中对集成模组的控制线路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显示设备为电视机为例,该电视机还包括:
主板,位于所述电视壳体内,与所述集成模组内的音频输入组件之间,通过穿过所述集成模组的模组壳体上第一壳体的传输孔的带屏蔽功能的线缆进行连接;与所述集成模组内的集成组件之间,通过穿过所述传输孔的电子线进行连接;
所述主板,用于向所述音频输入组件和所述集成组件内的功能器件提供控制信号,以及接收音频输入组件和所述集成组件内的功能器件传输的数据。
这里,主板上设置有主芯片,用于发出各类控制指令和接收各类数据,例如,接收音频数据。所述主板与集成模组的连接具体是指主芯片与集成模组内位于第一电路板上的音频输入组件或第二电路板上的各功能器件的连接。
所述电子线可以是各类信号传输线,例如,集成电路总线(I2C)。
这里,如图9所示,主板与第二电路板的连接通过电子线实现。电子线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的连接器,且尺寸较小,能够满足结构小型化的要求。
所述带屏蔽功能的线缆(FFC)相对于电子线来说,连接器的尺寸更小,也可以满足结构小型化的要求。并且,带屏蔽功能的线缆的屏蔽层可以减少麦克风或拾音器的时钟信号对外辐射,有利于干扰测试的进行。
由于实际应用中,音频输入组件会搭配不同整机或不同主板,在不同整机结构下辐射情况差异也会比较大,因此,FFC由于体积小且带有屏蔽功能,应用场景更多。
图10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设备中对呼吸灯的控制线路示意图,如图10所示,集成模组所在的第二电路板上安装有呼吸灯以及呼吸灯驱动芯片。呼吸灯驱动芯片的输出方式为阵列式扫描输出,可支持驱动多颗呼吸灯同时发光。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空间的大小来设置呼吸灯的数量。
为了形成标准化,适用于各类型号的电视机,且有利于批量生产。无论呼吸灯的数量为多少,都可以设置为同样的分布长度。即无论是9颗呼吸灯还是3颗,在第二电路板上一字排开所占的长度相同。那么,9颗呼吸灯的间距就会小于3颗吸灯的间距。
图10所示的呼吸灯驱动芯片支持I2C通信,可以根据位于主板上的主芯片所发出的I2C命令,来控制呼吸灯阵列切换不同的灯效。这里,所切换的灯效为预先设定好的灯效,在一些实施例中,呼吸灯驱动芯片还可以根据采集的音频信号,输出随声音变化的灯效,以丰富呼吸灯的应用场景。
如此,本公开实施例将音频输入组件和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器件的集成组件设置在同一个模组壳体内,组成集成模组。这样,通过集成在同一个模组壳体内的方式,可以减少由于各个功能器件零散分布所造成的占用更多的布局空间。并通过将集成模组内的功能器件与电视机主板电连接的方式来实现控制,能够对各个功能器件形成规范化管理,布线方式和电连接方式也可以适用于大部分型号的电视机,有利于规范化生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集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组壳体,具有传输孔;
音频输入组件,位于所述模组壳体内;
集成组件,位于所述模组壳体内,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器件;
所述传输孔,用于供与所述音频输入组件和/或集成组件建立电连接的传输线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孔位于所述模组壳体的第一壳体上;
所述音频输入组件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且朝向所述模组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为所述第一壳体的相邻壳体;
所述集成组件安装在第二电路板上,且朝向所述模组壳体的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为所述第二壳体另一个相邻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供光线输出的开口;
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至少有一个缺口;所述缺口朝向所述开口;
所述功能器件包括:呼吸灯;所述呼吸灯与所述缺口之间具有导光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缺口的长度,与多个所述呼吸灯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一字排开时所占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路板,平行于所述第三壳体,包括:朝向所述第三壳体的第一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外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安装位;
所述呼吸灯,位于所述安装位上,发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路板,还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壳体,且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反的第二外表面;
所述功能器件包括:
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二外表面上,与穿过所述传输孔的传输线相连,用于为所述第二电路板提供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包括:
红外采集器,所述红外采集器的采集面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由允许红外光透过的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板,粘贴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声孔;
所述音频输入组件包含拾音器;所述拾音器与所述声孔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侧表面;所述侧表面垂直于与所述第二壳体粘贴连接的面,且朝向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覆盖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侧表面上,且所述遮光板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侧表面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包括:
按键,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按键的控制面朝向所述第三壳体。
1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包括:显示屏;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模组,与所述主体之间具有可拆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
主板,所述主板和所述显示屏均位于设备壳体内;
所述设备壳体上具有通孔;
所述集成模组的传输线,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主板连接。
CN202010419239.8A 2020-05-18 2020-05-18 集成模组和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15111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9239.8A CN111511143A (zh) 2020-05-18 2020-05-18 集成模组和显示设备
KR1020200125462A KR102520364B1 (ko) 2020-05-18 2020-09-28 집적 모듈 및 디스플레이 기기
JP2020173796A JP7119043B2 (ja) 2020-05-18 2020-10-15 集積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EP20217076.7A EP3913910A1 (en) 2020-05-18 2020-12-23 Integrated module and display equipment
US17/144,922 US20210357008A1 (en) 2020-05-18 2021-01-08 Integrated module and display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9239.8A CN111511143A (zh) 2020-05-18 2020-05-18 集成模组和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1143A true CN111511143A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73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9239.8A Pending CN111511143A (zh) 2020-05-18 2020-05-18 集成模组和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57008A1 (zh)
EP (1) EP3913910A1 (zh)
JP (1) JP7119043B2 (zh)
KR (1) KR102520364B1 (zh)
CN (1) CN11151114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48219B2 (ja) * 1995-05-17 2002-11-20 株式会社ナナオ ビデオモニタ用の補助ケース
US5703754A (en) * 1996-02-26 1997-12-30 Del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Fastenerless sealed electronic module
JPH1173137A (ja) * 1997-08-29 1999-03-16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液晶表示装置
US5900907A (en) * 1997-10-17 1999-05-04 Polycom, Inc. Integrated videoconferencing unit
US6304456B1 (en) 1999-07-22 2001-10-1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Housing assembly having simplifi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retention,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features
JP2007058584A (ja) * 2005-08-24 2007-03-08 Fujitsu Ltd 電子機器
JP2011204503A (ja) * 2010-03-26 2011-10-13 Hitachi Cable Fine Tech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EP2800087B1 (en) * 2011-12-27 2019-02-06 Saturn Licensing LLC Light emitting device
WO2013100611A1 (en) * 2011-12-30 2013-07-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KR102146025B1 (ko) 2011-12-30 2020-08-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3175941A1 (ja) * 2012-05-22 2013-11-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複合モジュール
KR102100184B1 (ko) 2013-02-18 2020-04-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285265B2 (en) * 2013-03-14 2016-03-15 Heptagon Micro Optics Pte. Ltd. Integrated module having multiple light emitters or sensors for televisions and other appliances
CN104767949A (zh) * 2014-11-08 2015-07-08 晶晨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分体式电视
KR20170033198A (ko) 2015-09-16 2017-03-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어 장치
US20170208221A1 (en) * 2016-01-20 2017-07-20 Le Holdings(Beijing)Co., Ltd. Multimedia playing device
US11269126B2 (en) * 2017-11-09 2022-03-08 Sharp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Light guide, light guide unit,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ght guide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9219539A (ja) 2018-06-20 2019-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表示装置
CN110121020A (zh) * 2019-05-28 2019-08-13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组件和包含摄像组件的电子装置
US10999482B2 (en) * 2019-07-04 2021-05-04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CN112333352B (zh) * 2019-09-09 2022-06-28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摄像机构
US11113933B1 (en) * 2020-02-28 2021-09-07 Therm-Omega-Tech, Inc. Visual indication system for feedback controll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20364B1 (ko) 2023-04-11
JP2021182731A (ja) 2021-11-25
EP3913910A1 (en) 2021-11-24
KR20210142522A (ko) 2021-11-25
JP7119043B2 (ja) 2022-08-16
US20210357008A1 (en) 2021-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74689B (zh)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EP1526722B1 (en) Flat 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US20070081308A1 (en) Computer system
JP2007128498A (ja)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CN104272887A (zh) 电子设备中的用于电路板的安装结构
US20110013111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CN211931066U (zh) 集成模组和显示设备
CN111511143A (zh) 集成模组和显示设备
US8560090B2 (en) Monitor and control apparatus
CN202580891U (zh) 灯条板、背光模组及电视机
US20100064059A1 (en) Modularized electronic switching controller assembly for computer
US20070211037A1 (en) Photoelectric sensing array apparatus
CN210694195U (zh) 一种集成3d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US8120656B2 (en) Assembly module having a video transmission element
CN219204586U (zh) 摄像头麦克风触控三合一设备
CN211349329U (zh) 一种电容触控膜组件及交互显示设备
CN216623123U (zh) 一种面板模组和机箱
US20110039444A1 (en) Connecting module with optical indication
CN212675850U (zh) Micro LED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213333944U (zh) 一种出光组件及包含该出光组件的pcba主板
CN217283103U (zh) 摄像头模组安装支架、摄像头模组及会议平板一体机
CN117631872A (zh) 交互显示系统及显示设备
CN221151705U (zh) 一种基于集成式组装的信号管理模组
CN218352587U (zh) 摄像组件及摄像头
CN212906247U (zh) 电子黑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