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9631A - 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9631A
CN111509631A CN201911371450.0A CN201911371450A CN111509631A CN 111509631 A CN111509631 A CN 111509631A CN 201911371450 A CN201911371450 A CN 201911371450A CN 111509631 A CN111509631 A CN 111509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able
support member
cover member
cab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14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田僚介
栉间贵雄
村田拓弥
西祐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09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96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其具有支承构件和与支承构件相对的盖构件,多个所述车辆用电缆以沿并联方向排列并贯穿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支承构件与所述盖构件之间,所述支承构件的内侧以及所述盖构件的内侧分别由弹性构件构成,所述支承构件的外侧以及所述盖构件的外侧分别由金属构成,在所述支承构件的内侧以及所述盖构件的内侧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构成为从所述并联方向上的两侧夹着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

Description

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对车辆用电缆进行保持并固定的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13-67292所述的装置就是该种固定装置。在日本特开2013-67292所述的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中,将作为被固定构件的车辆用电缆收容于筒形的金属管的内部,利用夹具将该金属管固定于位置固定用的构件。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日本特开2013-67292所述的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中,需要对车辆用电缆进行收容的金属管,所以为了削减成本,考虑使固定装置直接保持车辆用电缆。例如,考虑利用相对的弹性构件夹持并保持车辆用电缆,在该情况下,对车辆用电缆施加的振动被吸收,而车辆用电缆因夹持该车辆用电缆的弹性构件而变形,从而对车辆用电缆的保持力(按压力)可能下降。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吸收振动而降低对车辆用电缆的损伤,并且能够抑制对车辆用电缆的保持力下降的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具有支承构件和与支承构件相对的盖构件,多个所述车辆用电缆以沿并联方向排列并贯穿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支承构件与所述盖构件之间,其中,所述支承构件的内侧以及所述盖构件的内侧分别由弹性构件构成,所述支承构件的外侧以及所述盖构件的外侧分别由金属构成,在所述支承构件的内侧以及所述盖构件的内侧中至少一者设置有分隔部,上述分隔部构成为从所述并联方向上的两侧夹着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
采用本发明,所述支承构件以及所述盖构件的内侧分别为弹性构件,所述支承构件以及所述盖构件的外侧分别为金属,在所述支承构件以及所述盖构件的至少一者的所述内侧设置有从所述并联方向上的两侧夹着所述多根车辆用电缆的相对的分隔部,所述相对的分隔部抑制所述多根车辆用电缆的变形。
支承构件以及盖构件的外侧的金属分别朝向内侧压紧支承构件以及盖构件的内侧的弹性构件,所以抑制由支承构件以及盖构件的内侧的弹性构件对车辆用电缆的保持力下降。另外,多个车辆用电缆分别贯穿于在利用弹性构件设置于支承构件以及盖构件的至少一者的内侧的相邻的分隔部之间形成的各个槽部,利用从并联方向上的两侧夹着车辆用电缆的相对的分隔部抑制车辆用电缆的变形。由于抑制车辆用电缆的变形,所以与未设置分隔部而未抑制车辆用电缆的变形的情况相比,抑制由相对的支承构件以及盖构件各自的内侧的弹性构件对车辆用电缆的保持力下降。支承构件以及盖构件各自的内侧的弹性构件吸收车辆用电缆的振动。因而,即使在相对于车辆用电缆发生了振动的情况下,也利用支承构件以及盖构件各自的内侧的弹性构件吸收该振动而降低对车辆用电缆的损伤,并且抑制车辆用电缆的变形而抑制由支承构件以及盖构件的内侧的弹性构件对车辆用电缆的保持力的下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承构件的内侧以及所述盖构件的内侧也可以是所述支承构件以及所述盖构件中分别面对的一侧。所述支承构件的外侧也可以是与所述支承构件的内侧相反的一侧。所述盖构件的外侧也可以是与所述盖构件的内侧相反的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分隔部也可以设置为夹着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中的至少一者的车辆用电缆地相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分隔部也可以构成为抑制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的变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被所述支承构件和所述盖构件夹持的状态下,在对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沿与所述支承构件以及所述盖构件垂直的方向施加了载荷的情况下,所述分隔部抑制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的变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分隔部是沿第1方向设置的突部,所述第1方向是在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被所述支承构件和所述盖构件夹持的情况下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延伸的方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突部的高度也可以比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的半径大且比直径小。
附图说明
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工业上的意义,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其中,
图1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的中继保护器的应用例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中继保护器的立体图。
图3是构成图2所示的中继保护器的第1构件以及第2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构成图2所示的中继保护器的第3构件以及第4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图2所示的中继保护器以及车辆用电缆的状态的示意图,其中,(a)是利用中继保护器的支承构件和盖构件夹持车辆用电缆前的状态(组装前的状态),(b)是利用中继保护器的支承构件和盖构件夹持车辆用电缆后的状态(组装后的状态)。
图6是说明比较例的中继保护器以及车辆用电缆的状态的示意图,是利用中继保护器的支承构件和盖构件夹持车辆用电缆后的状态(组装后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为了使图容易理解而将图适当地简化或变形,不一定准确地描绘各部分的尺寸比以及形状等。
图1是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用电缆90的固定装置的中继保护器80的应用例的图。
图1所示的是电动汽车100的发动机室内的概略结构。在发动机室内,未图示的变速驱动桥、转换器110、电动机130以及充电器150相互紧固。在电动汽车100中,被充电于充电器150的直流电力由转换器110转换为交流电力,利用该转换后的交流电力对电动机130进行旋转驱动。该电动机130的驱动力传递到电动汽车100的驱动轮。
借助多根(在本实施例中是3根)车辆用电缆90(以下记作“电缆90”)进行自转换器110向电动机130的电力供给。例如,3根电缆90进行U相、V相以及W相的三相交流电力的供给。3根电缆90的一端侧与转换器侧连接器120相连接,3根电缆90的另一端侧与电动机侧连接器140相连接。转换器110内的缆线与转换器侧连接器120相连接,电动机130内的缆线与电动机侧连接器140相连接。由此,自转换器110输出的交流电力借助转换器侧连接器120、多根电缆90以及电动机侧连接器140被供给到电动机130。
3根电缆90例如分别是使用绝缘性树脂包覆将金属线加捻后得到的电线的外周而形成的。为了抑制两端被转换器侧连接器120和电动机侧连接器140约束的电线直径比较粗的电缆90由挠曲导致与周边零件接触等干扰,利用中继保护器80保持电缆90的中间部(即,电缆90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的部分)。另外,中继保护器80是本发明中的“固定装置”的一例。
图2是图1所示的中继保护器80的立体图。图3是构成图2所示的中继保护器80的第1构件10以及第2构件20的立体图。图4是构成图2所示的中继保护器80的第3构件30以及第4构件40的立体图。另外,在图2、图3、图4、后述的图5以及后述的图6的各个图中示出的第1(宽度)方向、第2(长度)方向以及第3(厚度)方向,即使图不同,也是分别相同的方向。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是相互垂直的方向,第3方向是与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均垂直的方向。
如图2所示,中继保护器80包括第1构件10、第2构件20、第3构件30以及第4构件40。在中继保护器80中,第1构件10以及第3构件30构成支承构件50,第2构件20以及第4构件40构成盖构件60。支承构件50以及盖构件60相对并在贯穿有电缆90的状态下夹持电缆90的中间部。这里,在支承构件50以及盖构件60中,将夹持有电缆90的状态下的靠电缆90的那侧称为内侧,将该内侧的相反侧称为外侧。第1构件10是支承构件50的内侧构件,第3构件30是支承构件50的外侧构件。第2构件20是盖构件60的内侧构件,第4构件40是盖构件60的外侧构件。另外,第1构件10以及第3构件30分别是本发明中的“支承构件的内侧”以及“支承构件的外侧”的一例,第2构件20以及第4构件40分别是本发明中的“盖构件的内侧”以及“盖构件的外侧”的一例。
如图3所示,第1构件10作为整体是沿第2方向为长条状的构件。第1构件10为弹性构件(例如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橡胶构件)。另外,作为弹性构件的第1构件10的弹性率小于后述的钢板等金属制的第3构件30的弹性率。在第1构件10的第3方向上的内侧,以比电缆90的半径(=直径D0/2)大且比直径D0小的高度,设置有沿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突部10a(参照图5)。在相邻的第1突部10a之间以能可靠地收容电缆90的槽宽形成有沿第1方向贯通的第1槽部10b,第1槽部10b在第3方向上的内侧方向具有开口部。在第1构件10的第3方向上的外侧,在第1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沿第2方向延伸的第2突部10c。在设置于该两端部的第2突部10c之间形成有沿第2方向贯通的第2槽部10d,第2槽部10d在第3方向上的外侧方向具有开口部。
如图3所示,第2构件20作为整体是沿第2方向为长条状的构件。第2构件20为弹性构件(例如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橡胶构件)。另外,作为弹性构件的第2构件20的弹性率小于后述的钢板等金属制的第4构件40的弹性率。在第2构件20的第3方向上的内侧,在第2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向第3方向的内侧突出的第1突部20a(在图3中仅图示了一端部侧的第1突部20a)。在第2构件20的第3方向上的外侧,在第1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沿第2方向延伸的第2突部20b。在设置于该两端部的第2突部20b之间形成有沿第2方向贯通的槽部20c,槽部20c在第3方向上的外侧方向具有开口部。在第2构件20中,构成槽部20c的底面并沿第2方向延伸的部分是平坦部20d。
在图4中示出第3构件30的立体图。第3构件30为金属制(例如冷轧钢板等钢板)。例如,对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第3构件30。在第3构件30的第2方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能与第1构件10的第2槽部10d相对应地嵌入的压紧部30a。在压紧部30a的第2方向的一端侧设置有第1端部30b,在另一端侧设置有第2端部30d。第1端部30b在与压紧部30a的连接部分处的第1方向的两端在第1方向上分别比压紧部30a的两端伸长。第2端部30d在与压紧部30a的连接部分处的第1方向的两端在第1方向上分别比压紧部30a的两端伸长。
在第1端部30b的1处设置有沿第3方向贯通的通孔30c。在第2端部30d的在第2方向上的中间部,第2端部30d具有向第3方向上的内侧方向折弯的部分。第2端部30d随着自与压紧部30a的连接部分向第2方向的外侧(与压紧部30a的连接部分的相反方向)延伸而沿第1方向扩宽。在第2端部30d的比折弯的部分向第2方向的外侧延伸的部分的两处设置有沿第3方向贯通的螺栓孔30f。该螺栓孔30f是供以下这样的螺栓穿过的孔,即,用于将保持有多根电缆90的中继保护器80固定安装于非旋转构件例如变速驱动桥的壳体的螺栓。在压紧部30a的第2端部30d侧设置有被卡定部30e。
在图4中示出第4构件40的立体图。第4构件40为金属制(例如冷轧钢板等钢板)。例如,对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第4构件40。
在第4构件40设置有能与第2构件20的槽部20c相对应地嵌入的压紧部40a。在压紧部40a的一端侧设置有第1端部40b,在另一端侧设置有第2端部40d。
第1端部40b是自与压紧部40a的连接部分向第3方向上的内侧方向折弯后的部分以及进一步自该折弯后的末端向第2方向上的外侧(与压紧部40a的连接部分的相反方向)折弯的部分。第2端部40d是自与压紧部40a的连接部分向第3方向上的内侧方向折弯的部分以及进一步在该折弯后的末端设置有卡定部40e的部分。第4构件40的卡定部40e形成为在像后述那样组装了中继保护器80的情况下,能卡定于第3构件30的被卡定部30e的结构。第1端部40b在与压紧部40a的连接部分处的第1方向的两端在第1方向上分别比压紧部40a的两端伸长。第2端部40d在与压紧部40a的连接部分处的第1方向的两端在第1方向上分别比压紧部40a的两端伸长。
在第1端部40b的向第2方向上的外侧折弯后的部分的1处设置有沿第3方向贯通的通孔40c。在像后述那样组装了中继保护器80的情况下,第4构件40的通孔40c和第3构件30的通孔30c的在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上的位置相同。
以下说明中继保护器80的组装方法。首先,相对于第3构件30的压紧部30a嵌入第1构件10的第2槽部10d,与第1构件10相对地配置第2构件20。进一步使第4构件40的卡定部40e卡定于第3构件30的被卡定部30e,并且相对于第2构件20的槽部20c嵌入压紧部40a,使第4构件40的第1端部40b与第3构件30的第1端部30b重叠。由于第3构件30的通孔30c和第4构件40的通孔40c的在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上的位置相同,所以利用铆钉固定这些通孔30c以及通孔40c。由此,组装图2所示的中继保护器80。另外,实际上,在被相对的第1构件10的第1槽部10b和第2构件20的平坦部20d包围的各个部分,3根电缆90以沿第2方向排列并贯穿的状态被分别夹持而保持。另外,第2方向是本发明中的“并联方向”的一例。
在组装后的状态下,通过压紧部30a向第1构件10的第2槽部10d嵌入而限制第1构件10沿第1方向移动,第1端部30b以及第2端部30d的与压紧部30a的连接部分处的沿第1方向延伸的部分分别在第2方向上夹着第1构件10的第2突部10c,所以限制第1构件10沿第2方向移动。在组装后的状态下,通过压紧部40a向第2构件20的槽部20c嵌入而限制第2构件20沿第1方向移动,第1端部40b以及第2端部40d的与压紧部40a的连接部分处的沿第1方向延伸的部分分别在第2方向上夹着第2构件20的第2突部20b,所以限制第2构件20沿第2方向移动。
图5是说明图2所示的中继保护器80以及电缆90的状态的示意图,(a)是利用中继保护器80的支承构件50和盖构件60夹持电缆90前的状态(组装前的状态),(b)是利用中继保护器80的支承构件50和盖构件60夹持电缆90后的状态(组装后的状态)。图5是从图2所示的第1方向观察的电缆90以及中继保护器80的剖视图。
如图5的(a)所示,在利用中继保护器80的支承构件50和盖构件60夹持电缆90前的状态下,截面为直径D0[mm]的圆形的3根电缆90分别嵌入第1构件10处的槽宽W[mm](>D0)的第1槽部10b。电缆90的直径D0大于第1构件10的第1突部10a在第3方向上的高度H1[mm]与第2构件20的第1突部20a在第3方向上的高度H2[mm]的总值。因此,在第2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第1突部10a与第1突部20a之间具有间隙。第1突部10a的高度H1比电缆90的直径D0小且比半径(=D0/2)大。在第3方向上,在第1构件10的外侧具有第3构件30的压紧部30a,在第2构件20的外侧具有第4构件40的压紧部40a。
如图5的(b)所示,在利用中继保护器80的支承构件50和盖构件60夹持电缆90后的状态下,第3方向上的第1槽部10b的底面与平坦部20d之间的间隙的距离G1[mm],依据由作为金属的压紧部30a以及压紧部40a产生的在第3方向上的间隙的距离G0[mm]而变化。在间隙的距离G1小于第1突部10a的高度H1与第1突部20a的高度H2的总值的情况下,第2方向的两端部处的第1突部10a以及第1突部20a成为被压紧部30a以及压紧部40a沿第3方向压扁的状态。第1构件10以及第2构件20夹持电缆90的按压力依据间隙的距离G1的大小而变化。
如图5的(b)所示,电缆90被第1构件10以及第2构件20按压而变形。电缆90的截面从圆形变形为椭圆形,第2方向的长径(长轴的长度)D1[mm]变得大于直径D0,第3方向的短径(短轴的长度)D2[mm]变得小于直径D0。关于电缆90的截面,第2方向的长径D1变大这种情况由配置于电缆90的第2方向上的两侧的第1突部10a抑制,所以第2方向的长径D1被第1槽部10b的槽宽W限制。换言之,在第1构件10设置有相对的第1突部10a,该相对的第1突部10a通过从第2方向上的两侧夹着各个电缆90而抑制电缆90的变形。另外,设置于第1构件10的内侧的第1突部10a为本发明中的“分隔部”的一例。
关于电缆90的截面,由于抑制第2方向的长径D1增大,所以关于电缆90的截面,抑制第3方向的短径D2减小,第3方向的短径D2变得大于间隙的距离G1。因此,电缆90在第3方向上与作为弹性构件的第2构件20的平坦部20d咬合。由此,在第3方向上以利用作为弹性构件的第1构件10的第1槽部10b的底面和第2构件20的平坦部20d按压的状态夹持而保持电缆90。另外,在第3方向上,作为弹性构件的第1构件10由作为金属的第3构件30的压紧部30a压紧,作为弹性构件的第2构件20由作为金属的第4构件40的压紧部40a压紧。因此,利用压紧部30a以及压紧部40a抑制作为弹性构件的第1构件10以及第2构件20分别朝向外侧变形,与没有压紧部30a以及压紧部40a的情况相比,抑制对电缆90的保持力(按压力)下降。
在图5的(b)中,为了容易理解,示意性地示出并说明电缆90的截面变形为椭圆形而只与第2构件20的平坦部20d咬合。但是实际上,依据第1构件10的第1突部10a(即,第1槽部10b的侧壁)以及第1槽部10b的底面的弹性率和第2构件20的平坦部20d的弹性率,电缆90的截面也可能不是严密地变形为完全的椭圆形,另外,除第2构件20的平坦部20d以外,也可能与第1构件10的第1突部10a以及第1槽部10b的底面咬合。
图6是说明比较例的中继保护器280以及电缆90的状态的示意图,为电缆90被中继保护器280的支承构件250和盖构件260夹持的状态(组装后的状态)。
比较例的中继保护器280的结构与本实施例的中继保护器80的结构大致相同,但以下这点不同,即,在中继保护器80中具有抑制电缆90的变形的第1突部10a,而在中继保护器280中没有第1突部10a。因此,对中继保护器280与中继保护器80共用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适当地省略说明。
中继保护器280包括第1构件210、第2构件220、第3构件30以及第4构件40。在中继保护器280中,第1构件210以及第3构件30构成支承构件250,第2构件220以及第4构件40构成盖构件260。第1构件210的结构与上述的第1构件10的结构大致相同,但在第1构件210中没有第1突部10a。第2构件220的结构与上述的第2构件20的结构大致相同,但在第2构件220中没有第1突部20a。
如图6所示,在利用中继保护器280的支承构件250和盖构件260夹持电缆90的状态下,为了与上述的图5的(b)进行比较,第3方向上的第1构件210与第2构件220之间的间隙的距离G1与图5的(b)相同。以利用第1构件210以及第2构件220按压的状态夹持而保持电缆90。但是,随着时间的经过,电缆90自作为弹性构件的第1构件210以及第2构件220持续受到按压力,从而电缆90的绝缘性树脂塑性变形,电缆90的截面成为第2方向的长径D3[mm]大于上述的长径D1且第3方向的短径D4[mm]小于上述的短径D2的椭圆形。
这是因为,由于没有第1突部10a,关于电缆90的截面,没有抑制第2方向的长径D3变得大于槽宽W,因此关于电缆90的截面,没有抑制第3方向的短径D4减小。在像电动汽车100那样自转换器110向电动机130供给的交流电力较大的情况下,为了抑制由供给电力导致的电缆90内的电线发热量,使电缆90内的电线较粗。这样使电线越粗,即,越增大电缆90的直径D0,则在电缆90被压紧了的情况下电缆90的截面越容易变形为椭圆形而使电缆90的第3方向上的直径减小,从而绝缘性树脂的厚度减少。由此,由作为弹性构件的第1构件210和第2构件220构成的中继保护器280对电缆90的保持力(按压力)会比上述的中继保护器80的情况下降。
另外,在图6中,与图5的(b)同样,为了容易理解,也是示意性地示出并说明电缆90的截面变形为椭圆形,但电缆90的截面不是严密地变形为完全的椭圆形。
采用本实施例的中继保护器80,支承构件50中的内侧的第1构件10以及盖构件60中的内侧的第2构件20分别为弹性构件,支承构件50中的外侧的第3构件30以及盖构件60中的外侧的第4构件40分别为金属。在支承构件50的内侧的第1构件10设置有通过从第2方向上的两侧夹着电缆90而抑制电缆90的变形的相对的第1突部10a。
支承构件50中外侧的作为金属的第3构件30朝向内侧压紧内侧的作为弹性构件的第1构件10,盖构件60中外侧的作为金属的第4构件40朝向内侧压紧内侧的作为弹性构件的第2构件20,所以抑制由第1构件10以及第2构件20对电缆90的保持力下降。
另外,3根电缆90分别贯穿于各个第1槽部10b,各个第1槽部10b形成于相邻的第1突部10a之间,第1突部设置于作为弹性构件的第1构件10,利用从第2方向上的两侧夹着电缆90的相对的第1突部10a,抑制电缆90变形(截面的从圆形向椭圆形变形)。由于抑制电缆90的变形,所以与未设置第1突部10a而未抑制电缆90的变形的情况相比,抑制由相对的作为弹性构件的第1构件10以及第2构件20对电缆90的保持力下降。作为弹性构件的第1构件10以及第2构件20吸收电缆90的振动。因而,即使在电缆90发生了振动的情况下,也利用作为弹性构件的第1构件10以及第2构件20吸收该振动而降低对电缆90的损伤,并且抑制电缆90的变形而抑制由第1构件10以及第2构件20对电缆90的保持力下降。
采用本实施例的中继保护器80,通过调整由第3构件30的压紧部30a以及第4构件40的压紧部40a形成的在第3方向上的间隙的距离G0[mm],能够简便地改变第3方向上的第1槽部10b的底面与平坦部20d之间的间隙的距离G1。通过改变该间隙的距离G1的大小,能够调整第1构件10以及第2构件20夹持电缆90的按压力。
以上,基于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在其他形态中也能应用本发明。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分隔部发挥功能的是设置于第1构件10的第1突部10a,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第2构件20的平坦部20d的第3方向上的内侧设置作为分隔部发挥功能的突部。另外,也可以在第1构件10设置作为分隔部发挥功能的第1突部10a,并且在第2构件20的平坦部20d的第3方向上的内侧也设置作为分隔部发挥功能的突部。即,在位于支承构件50的内侧的第1构件10以及位于盖构件60的内侧的第2构件20的至少一者的第3方向上的内侧,设置通过从第2方向上的两侧夹着电缆90而抑制电缆90变形的相对的作为分隔部发挥功能的突部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1构件10处的第1槽部10b的槽宽W大于被夹持前的电缆90的截面的直径D0,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考虑电缆90的绝缘性树脂的塑性变形而能使电缆90嵌入第1槽部10b即可,第1槽部10b的槽宽W也可以与电缆90的截面的直径D0相同,第1槽部10b的槽宽W也可以比电缆90的截面的直径D0小一些。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为相互垂直的方向,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只要是相互交叉的方向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3构件30的通孔30c以及第4构件40的通孔40c利用铆钉固定,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螺栓固定、焊接固定以及粘接剂固定等其他的固定方法。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将本发明的中继保护器80应用于电动汽车100,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有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和电动机这两者的混合动力车辆。
另外,上述毕竟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能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以施加了各种各样的变更和改良后得到的形态来实施。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具有支承构件和与支承构件相对的盖构件,多个所述车辆用电缆以沿并联方向排列并贯穿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支承构件与所述盖构件之间,
所述支承构件的内侧以及所述盖构件的内侧分别由弹性构件构成,
所述支承构件的外侧以及所述盖构件的外侧分别由金属构成,
在所述支承构件的内侧以及所述盖构件的内侧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构成为从所述并联方向上的两侧夹着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构件的内侧以及所述盖构件的内侧是所述支承构件以及所述盖构件中分别面对的一侧,
所述支承构件的外侧是与所述支承构件的内侧相反的一侧,
所述盖构件的外侧是与所述盖构件的内侧相反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设置为夹着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中的至少一个车辆用电缆地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构成为抑制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的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被所述支承构件和所述盖构件夹持的状态下,在对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沿与所述支承构件以及所述盖构件垂直的方向施加了载荷的情况下,所述分隔部抑制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的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是沿第1方向设置的突部,所述第1方向是在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被所述支承构件和所述盖构件夹持的情况下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延伸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部的高度比所述多个车辆用电缆的半径大且比直径小。
CN201911371450.0A 2019-01-31 2019-12-27 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 Pending CN1115096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6424 2019-01-31
JP2019016424A JP2020121702A (ja) 2019-01-31 2019-01-31 車両用電気ケーブルの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9631A true CN111509631A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74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1450.0A Pending CN111509631A (zh) 2019-01-31 2019-12-27 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21702A (zh)
CN (1) CN11150963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08492U (zh) * 2009-12-25 2011-01-12 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高压电缆保护装置
JP2014100013A (ja) * 2012-11-15 2014-05-29 Yazaki Corp 電線保持構造
JP2016046943A (ja) * 2014-08-25 2016-04-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タ
US9661792B2 (en) * 2015-06-15 2017-05-2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otector and wire harness
JP2018082588A (ja) * 2016-11-18 2018-05-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08433717U (zh) * 2018-08-02 2019-01-25 任丘市星宇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推拉式快速安装线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1081U (ja) * 1982-12-27 1984-07-0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配管・配線用クランプ
JPH0350917U (zh) * 1989-09-26 1991-05-17
JP5482624B2 (ja) * 2010-11-04 2014-05-0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固定金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08492U (zh) * 2009-12-25 2011-01-12 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高压电缆保护装置
JP2014100013A (ja) * 2012-11-15 2014-05-29 Yazaki Corp 電線保持構造
JP6139109B2 (ja) * 2012-11-15 2017-05-3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保持構造
JP2016046943A (ja) * 2014-08-25 2016-04-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タ
US9661792B2 (en) * 2015-06-15 2017-05-2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otector and wire harness
JP2018082588A (ja) * 2016-11-18 2018-05-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08433717U (zh) * 2018-08-02 2019-01-25 任丘市星宇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推拉式快速安装线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21702A (ja) 2020-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72444B2 (ja) クランプ
US9391485B2 (en) Inverter terminal board installed in motor case and packing
US20090108688A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 apparatus and feeder terminal portion, and vehicle
EP2684721B1 (en) Onboard equipment fixing structure
EP2136448B1 (en) Fixing tool of wire harness
US9718356B1 (en) Mounting structure
US11108299B2 (en) Fixture, fixing assembly, and fixation method for fixing power line to base member
CN111509631A (zh) 车辆用电缆的固定装置
CN211062766U (zh) 一种电池模组总成及车辆
WO2019215776A1 (ja) 回転電機
KR20130045756A (ko) 전자식 주차 브레이크장치용 액추에이터
KR102407864B1 (ko) 전기 및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배터리 케이스
CN113964440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电池
KR20220113035A (ko) 전기차량 구동모터용 다층헤어핀 정렬지그
JP4798113B2 (ja) ケーブル保持構造
JP5115804B2 (ja) バスバー固定構造及びバスバー固定部材
JP2012054210A (ja) バスバー及びこれと端子の接続構造
CN220009413U (zh) 减振支架、动力总成和车辆
JP6547178B2 (ja) ノイズ吸収体取付構造
JP6398305B2 (ja) 車両用ブラケット
CN220985441U (zh) 电机、制动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CN213167949U (zh) 一种安装支架及网关控制装置
JP7140029B2 (ja) 電力変換器の車載構造
CN215869665U (zh) 线束组件及电池
CN217544809U (zh) 模组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