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7784A - 移动体用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体用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7784A
CN111497784A CN202010030462.3A CN202010030462A CN111497784A CN 111497784 A CN111497784 A CN 111497784A CN 202010030462 A CN202010030462 A CN 202010030462A CN 111497784 A CN111497784 A CN 111497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heater
air
air conditioning
outsid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304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7784B (zh
Inventor
工藤成司
中岛匡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97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7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7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7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8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by the detection of humidity or fro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vehicle
    • B60H1/00264Transportable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35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 B60H1/00849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for selectively commanding the induction of outside or inside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 B60H1/2218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hea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 B60H1/2227Electric heaters incorporated in vehicle trim components, e.g. panels or lin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02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means for clear vision, e.g. anti-frost or defog panes, rain shie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4Mounting of cameras operative during driv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23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including defroster or demisting means
    • B60S1/026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including defroster or demisting means using electric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6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 B60S1/08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electrically driven
    • B60S1/0818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electrically driven including control systems responsive to external conditions, e.g. by detection of moisture, dirt or the like
    • B60S1/0822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electrically driven including control systems responsive to external conditions, e.g. by detection of moisture, dirt or the like characteriz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type of detection means
    • B60S1/0833Optical rain sensor
    • B60S1/0844Optical rain sensor including a camera
    • B60S1/0848Cleaning devices for cameras on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2Elements optimising image sensor operation, e.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protection or temperature control by heat transfer or cool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2001/003Component temperature regulation using an air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algorithms or computational models, e.g. fuzzy logic or dynamic models
    • B60H2001/00733Computational models modifying user-set valu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26Windows, e.g. windscre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控制装置,以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拍摄装置的视野内的窗部的模糊。该控制装置具备经由构成车辆的窗部的透过部对车辆的周边进行拍摄的拍摄机构、能够加热透过部的加热器、能够将车辆的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状态切换为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空气调节机构、以及控制加热器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在空气调节状态为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进行用于使加热器开始工作的、关于外部气温的条件不同的控制。控制机构在外部气温为规定温度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开始加热器的工作,在空气调节状态为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下的规定温度阈值比空气调节状态为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的规定温度阈值高。

Description

移动体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体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拍摄车辆周边的摄像机设置在车室内的车辆。在这样的车辆中,摄像机经由窗部的一部分而对车辆的周边进行拍摄。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为了除去或防止摄像机的视野内的窗部的模糊而配置加热器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17-2060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搭载于车辆等移动体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存在将室内的空气调节状态切换为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空气调节装置。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下,与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相比,室内的湿度容易变高,容易产生摄像机视野内的窗部的模糊。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拍摄装置的视野内的窗部的模糊。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移动体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体用控制装置具备:
拍摄机构,其经由构成移动体的窗部的透过部而对所述移动体的周边进行拍摄;
加热器,其能够对所述透过部进行加热;
空气调节机构,其能够将所述移动体的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状态切换为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
控制机构,其对所述加热器进行控制;以及
外部气温检测机构,其对外部气温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进行用于使所述加热器开始工作的、关于所述外部气温的条件不同的控制,
在所述外部气温为规定温度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使所述加热器开始工作,
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下的所述规定温度阈值比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的所述规定温度阈值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拍摄装置的视野内的窗部的模糊。
附图说明
图1中的(A)以及(B)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2是从窗部的外侧观察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以及加热器的图。
图3是图2的II-II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控制装置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工作时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工作时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工作时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工作时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
3 拍摄装置
4 加热器
20 车辆用控制装置
24 ECU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车辆用控制装置的构成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控制装置20进行说明。图1中的(A)以及(B)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1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此外,在各图中,箭头X表示车辆1的前后方向,箭头Y表示车辆1的车宽方向。箭头Z表示上下方向。
作为一例,车辆1是轿车型的四轮的乘用车。车辆1在与窗部5相邻的前列具有两个座椅,在后列具有两个座椅,前列的右侧的座椅是驾驶席,左侧的座椅是副驾驶席。车辆1与各座椅相邻地具有合计四个门。在车辆1的前部设置有驱动单元6。驱动单元6包括发挥车辆1的推进力的驱动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驱动源为发动机(内燃机)。除了发动机之外,驱动单元6还包括自动变速器。此外,作为驱动源,可以采用电动马达等其他驱动源,也可以如内燃机与电动马达的组合那样通过多个装置的组合来构成驱动源。另外,在本说明中,以四轮的车辆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适用于两轮车、船舶等其他移动体。
在车辆1的前部设置有进行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装置9。空气调节装置9基于乘员的操作进行制冷制热、除湿、换气等。乘员的操作例如通过设置于车室内的仪表盘的开关(未图示)来进行。另外,空气调节装置9能够将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状态切换为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装置9具有内部气体循环模式和外部气体导入模式作为其工作模式。空气调节装置9在内部气体循环模式时使车室内的空气循环,在外部气体导入模式时从车外向车室内供给空气。
同时参照图2以及图3。图2是从窗部5的外侧观察拍摄装置3以及加热器4的图。另外,图3是图2的II-II线剖视图。
车辆1具备对车辆1的周边进行拍摄的拍摄装置3。在本实施方式中,拍摄装置3拍摄车辆1的前方的图像。拍摄装置3例如是具备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和透镜等光学系统的摄像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拍摄装置3的拍摄图像例如用于车辆1的前方的障碍物的检测、道路交通标线(例如白线)的识别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拍摄装置3在车辆1的车室内侧经由托架30设置于车顶7的前部。另外,拍摄装置3能够经由构成窗部5的透过部50而对车辆1的前方进行拍摄。当从图2的方向观察时,拍摄装置3的透镜部分露出,主体部分隐藏在托架30及加热器4的后方或下方。
在透过部50的下方设置有能够分别加热透过部50的加热器4。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4粘贴在SLS(防杂散光结构)301的背侧。SLS301是用于抑制透过透过部50而入射到车室内侧的光的漫反射的板状的部件。SLS301以表面侧与透过部50对置的方式设置,在背面侧粘贴有加热器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4经由SLS301而设置于托架30。
加热器4用于除去或防止透过部50的模糊。例如,若在外部气温较低时在车室内使用制热,则车室内外的温度之差变大,有时会在车辆的窗玻璃等上产生结露所导致的模糊。另外,例如,在外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由于附着于车外侧表面的冰、霜,有时也会产生窗玻璃等的模糊。若在透过部50产生模糊,则拍摄装置3的拍摄图像变得不清晰,有时无法在行驶辅助中的障碍物、交通标线等的检测中使用拍摄图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拍摄装置3设置加热器4,从而除去或防止透过部50的模糊。
加热器4例如是电热加热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加热器4呈板状的形状,通过在配置于板状的部分的电热线中流过电流,能够对其周围进行加热。此外,加热器4的结构是例示,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也可以在窗部5自身的透过部50的周围设置电热线。
托架30支承拍摄装置3以及加热器4。托架30包括与透过部50对置设置的壁部30a和从壁部30a向透过部50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壁部30b。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透过部50、壁部30a以及壁部30b划定空间30c。此外,托架30以及壁部30a、30b的结构是例示,可以适当变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壁部30a的前侧形成有连通空间30c与车室内的其余空间的连通部30d。换言之,在壁部30a的前侧端部与窗部5(透过部50)之间形成有间隙。通过这样的结构,来自设置于车辆1的前部的空气调节装置9的空气如图3的箭头A所示那样沿着窗部5向空间30c内被导入。即,连通部30d被设置成能够将来自空气调节装置9的空气向空间30c内导入。通过这样的结构,来自空气调节装置9的空气直接吹到透过部50,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或除去透过部50的模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拍摄装置3以及加热器4进行支承的托架30设置于车顶7,但也能够采用托架30粘接至窗部5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一个拍摄装置3,但也可以采用设置两个以上的拍摄装置3而分别对其设置加热器4,通过托架支承它们的构成。此外,在设置多个拍摄装置3以及加热器4的情况下,也可以针对拍摄装置3以及加热器4的每对设置多个托架。另外,也可以设置为以单一的托架支承多个拍摄装置3以及加热器4。
图4是表示车辆1的车辆用控制装置20的构成例的框图。车辆用控制装置20是进行车辆1的各设备的控制的单元,在图4中图示了与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关系所需的构成。
车辆用控制装置20包括控制单元21。控制单元21包括多个ECU(Electr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22~26。各ECU经由车内网络NT以能够相互通信的方式连接。各ECU包括以CPU为代表的处理器、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设备、与外部设备的接口等。在存储设备中存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处理器在处理中使用的数据等。各ECU也可以具备多个处理器、存储设备以及接口等。此外,关于ECU的数量、负责的功能,能够适当地设计,能够比本实施方式细分化或者合并。此外,在图4中,标注有ECU22~26的代表性的功能的名称。例如,ECU22中记载有“空气调节控制ECU”。
ECU22控制空气调节装置9的工作。例如ECU22控制空气调节装置9的工作以及停止、制冷制热的切换、以及内部气体循环模式与外部气体导入模式的切换。这些控制例如基于车内温度等车内状态、ECU25(输入ECU)接受到的来自乘员的操作来进行。ECU23基于拍摄装置3以及未图示的其他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作为车辆1的行驶控制而进行行驶辅助(换言之,驾驶辅助)。ECU24控制加热器4的工作。例如,ECU24执行加热器4的输出调整、开/关的切换等与加热器4的工作有关的控制。例如,ECU24按照后述的图5的流程图来控制加热器4的工作。ECU25接受乘员对输入装置12的指示。例如,在输入装置12中包括进行驱动单元6的启动的点火开关、对空气调节装置9的开/关、制冷制热切换、内部气体循环模式与外部气体导入模式之间的切换进行指示的开关。另外,ECU26控制传感器15,获取其检测结果。在传感器15中,如果是与后述的说明的关系,则包括进行外部气温检测的外部气温传感器(以下,称为外部气温传感器15)。
控制单元的处理例
对控制单元21的处理例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ECU24(加热器控制ECU)所执行的加热器4工作时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此外,本流程图在空气调节装置9开始工作(A/C为开)时开始。
如上所述,若在外部气温较低时在车室内使用制热,则车室内外的温度之差变大,有时会在车辆的窗玻璃等上产生结露所导致的模糊。另外,车室内的湿度越高,越容易产生该模糊。另一方面,在能够通过空气调节装置9对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状态进行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切换的情况下,与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相比,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车室内的湿度更容易变高。因此,在空气调节装置9工作的情况下,内部气体循环状态比外部气体导入状态更容易产生模糊。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下对加热器4进行不同的控制,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模糊。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用于使加热器4工作的、关于外部气温的条件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下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ECU24在外部气温为规定温度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使加热器4开始工作。而且,ECU24以使该规定温度阈值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与外部气体导入状态下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若将外部气体导入状态下的温度阈值设为T1,将内部气体循环状态下的温度阈值设为T2,则以T1<T2的方式设定阈值。由此,在透过部50容易产生模糊的内部气体循环状态下容易开始加热器4的工作,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模糊。此外,T1以及T2能够根据车辆1的结构、使用区域等而适当地变更,但作为一个例子,能够将T1设定为10℃、将T2设定为15℃,或者也可以为其以上或者其以下。
在图5中,在步骤S1中,ECU24进行温度阈值的初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状态为外部气体导入状态时的温度阈值T1作为初始值。因此,ECU24将温度阈值设定为T1。此外,也可以采用将内部气体循环状态时的温度阈值T2作为初始值的构成。
在步骤S2中,ECU24从ECU22获取空气调节装置9的工作信息。在步骤S3中,ECU24根据在步骤S2中获取的工作信息来判定空气调节装置9是内部气体循环模式还是外部气体导入模式。ECU24在空气调节装置9为内部气体循环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在空气调节装置9为外部气体导入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
在步骤S4中,ECU24对用于开始加热器4的工作的温度阈值进行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ECU24将温度阈值设定为T2(>T1)。由此,在内部气体循环模式中设定为比外部气体导入模式高的温度阈值,因此在湿度容易上升的内部气体循环模式下,容易开始加热器4的工作,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透过部50的模糊。
在步骤S5中,ECU24从ECU26获取外部气温传感器15检测到的外部气温(以下,称为外部气温T3)。在步骤S6中,ECU24判定外部气温T3是否为温度阈值以下。在外部气温T3比温度阈值高的情况下(T3>T1或者T2),ECU24结束一次处理。另一方面,在外部气温为温度阈值以下的情况下(T3≤T1或者T2),ECU24进入步骤S7。
在步骤S7中,ECU24开始(打开)加热器4的工作而进入步骤S8。在步骤S8中,ECU24判定加热器4对透过部50的加热是否完成。ECU24在加热器4的加热完成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在加热未完成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8的判定直到工作完成为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加热器4工作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定为加热完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加热器4的工作中,在外部气温变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在其以上的加热,而判定为加热器4的加热完成。可以适当变更上述的判定条件。作为一例,ECU24可以在加热器4工作了15分钟或者外部气温为10℃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加热器4的加热完成。另外,在上述的判定中,在外部气体导入状态和内部气体循环状态下既可以使用相同的条件,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条件。例如,也可以与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相比,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下延长用于判定为加热器4的加热完成的规定时间。在步骤S9中,ECU24结束(关闭)加热器4的工作而结束处理。
根据以上说明的处理,ECU24以使在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状态为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用于使加热器工作的外部气温的阈值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由于在容易产生模糊的内部气体循环状态时以更高的外部气温的阈值使加热器工作,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模糊。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外部气温为规定温度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开始加热器4的工作,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外部气温T3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ΔT3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开始加热器的工作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变化量ΔT3将外部气温在经过规定时间后降低的情况设为正。即,ΔT3是外部气温T3的每规定时间的温度的降低量,在该降低量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开始加热器的工作。
例如,在驾驶中进入隧道的情况下或有突然的降雨的情况下,即使外部气温比较高,有时也会由于急剧的温度变化而在窗部5产生模糊。另外,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相比,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下也容易产生模糊。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外部气温T3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ΔT3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使加热器4开始工作。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ΔT3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使加热器4开始工作。另外,在容易产生模糊的内部气体循环状态下,与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相比减小了规定阈值。即,通过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下,与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相比,即使外部气温的降低量较小,也使加热器4开始工作,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窗部5(透过部50)的模糊。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ECU24执行的加热器4的工作时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说明。
在步骤S11中,ECU24进行阈值的初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状态为外部气体导入状态时的温度变化阈值ΔT1作为初始值。因此,ECU24将阈值设定为ΔT1。此外,也可以采用将内部气体循环状态时的阈值ΔT2作为初始值的构成。另外,可以适当变更温度变化阈值ΔT1以及ΔT2。作为一例,可以将ΔT1设定为10℃/30秒,将ΔT2设定为5℃/30秒,也可以设定为其以上或其以下。
在步骤S14中,ECU24对用于开始加热器4的工作的阈值进行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ECU24将阈值设定为ΔT2(<ΔT1)。由此,在内部气体循环模式中,阈值被设定得比外部气体导入模式小,因此在湿度容易上升的内部气体循环模式下,加热器4容易开始工作,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透过部50的模糊。
在步骤S15中,ECU24从ECU26获取外部气温传感器15所检测到的外部气温T3,并计算其变化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外部气温的降低量作为判定条件,因此ECU24获取经过规定时间前后的外部气温。观察外部气温的降低量的规定时间可以适当设定,例如可以设定为30秒,也可以设定为其以上或其以下。ECU24根据所获取的经过规定时间前后的外部气温T3算出外部气温的变化量ΔT3。
在步骤S16中,ECU24判定ΔT3是否为阈值以上。在外部气温的变化量ΔT3小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ΔT3<ΔT1或者ΔT2),ECU24结束一次处理。另一方面,在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ΔT3≥ΔT1或者ΔT2),ECU24进入步骤S7。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下,即使是比外部气体导入状态小的外部气体温度的降低量也能够使加热器4开始工作,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窗部5(透过部50)的模糊。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用于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下使加热器4开始工作的条件不同,但也能够采用加热器4的工作中的工作条件不同的构成。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下,通过使加热器工作时的输出高于外部气体导入状态,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在窗部5(透过部50)容易产生模糊的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下的窗部5(透过部50)的模糊的产生。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ECU24执行的加热器4工作时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说明。
在步骤S21中,ECU24进行加热器输出的初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状态为外部气体导入状态时的加热器输出P1作为初始值。因此,ECU24将加热器输出设定为P1。此外,也可以采用将内部气体循环状态时的加热器输出P2作为初始值的构成。
在步骤S24中,ECU24对加热器4的加热器输出进行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加热器输出变更为P2(>P1)。由此,在内部气体循环模式中设定为比外部气体导入模式高的加热器输出,因此在湿度容易上升的内部气体循环模式下,加热器4的加热器输出变高,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透过部50的模糊。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下加热器4的工作中的工作条件不同这一点上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加热器4能够间歇地工作,以加热器4的工作间隔的条件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下不同的方式控制加热器4的工作。
从防止透过部50被过度加热、减少能量消耗等观点出发,有时反复进行加热器4的开/关而使加热器4间歇地工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与外部气体导入状态下加热器4的间歇工作中的加热器打开时间及关闭时间(以下,有时称为间歇工作时间)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即,以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与外部气体导入状态下间歇间隔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窗部5(透过部50)的模糊。
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ECU24执行的加热器4工作时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说明。
在步骤S31中,ECU24进行加热器间歇工作时间的初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状态为外部气体导入状态时的加热器间歇工作时间X1作为初始值。因此,ECU24将加热器间歇工作时间设定为X1。此外,也可以采用将内部气体循环状态时的加热器间歇工作时间X2作为初始值的构成。
在步骤S34中,ECU24对加热器4的加热器间歇工作时间进行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加热器间歇工作时间变更为X2。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X2与X1相比较,加热器打开时间相对于加热器关闭时间的比例变高。可以适当设定X1以及X2的加热器打开时间以及加热器关闭时间。但是,作为一例,可以设定为,在X1中,加热器打开时间和加热器关闭时间均为15分钟,与此相对,X2的加热器打开时间为15分钟,加热器关闭时间为5分钟。这样,通过设定为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下,与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相比间歇工作中的加热器打开时间的比例相对变大,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透过部50的模糊。另外,通过设定为在比较难以在透过部50产生模糊的外部气体导入状态下加热器关闭时间的比例相对变大,能够抑制加热器4的工作所导致的能量消耗。
另外,作为间歇工作时间的设定,也可以是,在X1中,加热器打开时间以及加热器关闭时间均为15分钟,在X2中,加热器打开时间以及加热器关闭时间均为5分钟,以X2的间隔较短的方式进行开/关切换。由此,能够抑制加热器关闭时的透过部50的温度降低,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透过部50的模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步骤S8中的加热是否完成的判定除了通过上述的规定时间的经过、外部气温的判定之外,还可以根据加热器开/关的切换是否进行了规定次数等来进行。
<其它实施方式>
可以适当组合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例如,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是用于开始加热器的工作的控制,第三以及第四实施方式是加热器工作中的控制。因此,也可以将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与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组合。由此,能够在加热器的工作开始以及工作中有效地除去或防止模糊。
<实施方式的总结>
上述实施方式至少公开以下的移动体用控制装置。
1.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体用控制装置(例如20),其具备:
拍摄机构(例如3),其经由构成移动体(例如1)的窗部(例如5)的透过部(例如50)而对所述移动体的周边进行拍摄;
加热器(例如4),其能够对所述透过部进行加热;
空气调节机构(例如9),其能够将所述移动体的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状态切换为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
控制机构(例如24),其对所述加热器进行控制;以及
外部气温检测机构(例如15),其对外部气温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进行不同的控制,
在所述外部气温为规定温度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使所述加热器开始工作,
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下的所述规定温度阈值比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的所述规定温度阈值高。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下加热器的控制条件不同,因此能够根据窗部产生模糊的容易程度来控制加热器。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拍摄装置的视野内的窗部的模糊、即透过部的模糊。另外,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下,用于使加热器开始工作的、关于外部气温的条件不同,因此能够根据窗部产生模糊的容易程度以使加热器的工作的开始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透过部的模糊。进一步,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下的用于开始加热器的工作的、关于外部气体温度的阈值比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高。因此,在与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相比车室内的湿度容易变高而在拍摄装置的视野内的窗部容易产生模糊的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下,加热器变得容易工作,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透过部的模糊。
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体用控制装置中,
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和所述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加热器的工作中的条件不同的控制,
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下,与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相比,提高工作中的所述加热器的输出。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下加热器工作中的条件不同,因此能够根据窗部产生模糊的容易程度来控制加热器的工作。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透过部的模糊。另外,根据该实施方式,在车室内的湿度容易变高而容易在窗部产生模糊的内部气体循环状态下,加热器的输出变高。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透过部的模糊。
3.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体用控制装置中,
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和所述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加热器的工作中的条件不同的控制,
能够使所述加热器间歇性地工作,且以所述加热器的工作间隔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比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短的方式进行控制。
根据该实施方式,间歇工作时的加热器的间歇间隔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和所述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不同。因此,根据窗部产生模糊的容易程度进行不同的控制,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透过部的模糊。
4.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体用控制装置,
所述移动体用控制装置还具备对所述拍摄机构以及所述加热器进行支承的托架(例如30),
该托架具有壁部(例如30a、30b),
该壁部和所述透过部划定空间(例如30c),
在所述壁部设置有能够将来自所述空气调节机构的空气向所述空间内导入的连通部(例如30d)。
根据该实施方式,来自空气调节装置的空气通过连通部而被导入空间并与透过部直接接触,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或除去透过部的模糊。
5.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体用控制装置(例如20),其具备:
拍摄机构(例如3),其经由构成移动体(例如1)的窗部(例如5)的透过部(例如50)而对所述移动体的周边进行拍摄;
加热器(例如4),其能够对所述透过部进行加热;
空气调节机构(例如9),其能够将所述移动体的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状态切换为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
控制机构(例如24),其对所述加热器进行控制;以及
外部气温检测机构(例如15),其对外部气温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外部气温的规定时间内的变化量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使所述加热器开始工作,
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下的所述规定阈值比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的所述规定阈值小。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下用于开始加热器的工作的、关于外部气温的变化量的阈值比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高。因此,在与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相比车室内的湿度容易变高而在拍摄装置的视野内的窗部容易产生模糊的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下,加热器变得容易工作,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除去或防止透过部的模糊。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Claims (5)

1.一种移动体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体用控制装置具备:
拍摄机构,其经由构成移动体的窗部的透过部而对所述移动体的周边进行拍摄;
加热器,其能够对所述透过部进行加热;
空气调节机构,其能够将所述移动体的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状态切换为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
控制机构,其对所述加热器进行控制;以及
外部气温检测机构,其对外部气温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进行用于使所述加热器开始工作的、关于所述外部气温的条件不同的控制,
在所述外部气温为规定温度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使所述加热器开始工作,
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下的所述规定温度阈值比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的所述规定温度阈值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体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和所述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加热器的工作中的条件不同的控制,
与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相比,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下,提高工作中的所述加热器的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体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和所述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加热器的工作中的条件不同的控制,
能够使所述加热器间歇性地工作,且以所述加热器的工作间隔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比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短的方式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体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体用控制装置还具备对所述拍摄机构以及所述加热器进行支承的托架,
该托架具有壁部,
该壁部和所述透过部划定空间,
在所述壁部设置有能够将来自所述空气调节机构的空气向所述空间内导入的连通部。
5.一种移动体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体用控制装置具备:
拍摄机构,其经由构成移动体的窗部的透过部而对所述移动体的周边进行拍摄;
加热器,其能够对所述透过部进行加热;
空气调节机构,其能够将所述移动体的车室内的空气调节状态切换为内部气体循环状态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
控制机构,其对所述加热器进行控制;以及
外部气温检测机构,其对外部气温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和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进行用于使所述加热器开始工作的、关于所述外部气温的条件不同的控制,
在所述外部气温在规定时间内的变化量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使所述加热器开始工作,
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内部气体循环状态的情况下的所述规定阈值比在所述空气调节状态为所述外部气体导入状态的情况下的所述规定阈值小。
CN202010030462.3A 2019-01-23 2020-01-13 移动体用控制装置 Active CN111497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9735A JP7066645B2 (ja) 2019-01-23 2019-01-23 移動体用制御装置
JP2019-009735 2019-01-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7784A true CN111497784A (zh) 2020-08-07
CN111497784B CN111497784B (zh) 2023-04-28

Family

ID=71608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30462.3A Active CN111497784B (zh) 2019-01-23 2020-01-13 移动体用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76920B2 (zh)
JP (1) JP7066645B2 (zh)
CN (1) CN1114977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17070A (ja) * 2019-01-23 2020-08-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移動体用制御装置
JP7140698B2 (ja) * 2019-03-05 2022-09-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曇り抑制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34022A1 (en) * 2012-03-02 2013-09-04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CN104411521A (zh) * 2012-06-29 2015-03-11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
JP2015155279A (ja) * 2014-02-21 2015-08-2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5383444A (zh) * 2014-08-20 2016-03-0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挡风玻璃除雾系统和方法
US20170247019A1 (en) * 2016-02-29 2017-08-3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Window glass heating apparatus
US20180056942A1 (en) * 2016-08-29 2018-03-0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Window glass hea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8891B2 (ja) * 1986-07-15 1994-12-07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のデミスト制御装置
JPS63306952A (ja) * 1987-06-08 1988-12-14 Nippon Denso Co Ltd 車両用防曇装置
JP3419841B2 (ja) * 1993-09-01 2003-06-23 ビステオンアジアパシフィ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962530B2 (ja) 2008-12-26 2012-06-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120234930A1 (en) * 2011-03-17 2012-09-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utomatic remote start/stop control strategy for vehicle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s
JP5370402B2 (ja) * 2011-03-28 2013-12-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DE102012205012A1 (de) * 2011-07-12 2013-01-17 Robert Bosch Gmbh Kamerasystem für den Einsatz in einem Fahrzeug sowie Fahrzeug mit einem derartigen Kamerasystem
JP5983495B2 (ja) * 2013-03-28 2016-08-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輻射ヒータ装置
JP6127913B2 (ja) * 2013-03-29 2017-05-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輻射ヒータ装置
US9994175B2 (en) * 2016-03-04 2018-06-12 Honda Motor Co., Ltd. System for preconditioning a vehicle and method thereof
JP6555190B2 (ja) 2016-05-18 2019-08-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撮影装置
JP6708170B2 (ja) * 2017-05-30 2020-06-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20117070A (ja) * 2019-01-23 2020-08-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移動体用制御装置
JP7140698B2 (ja) * 2019-03-05 2022-09-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曇り抑制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20200130605A (ko) * 2019-05-10 2020-11-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및 이의 생명 보호 조치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34022A1 (en) * 2012-03-02 2013-09-04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CN104411521A (zh) * 2012-06-29 2015-03-11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
JP2015155279A (ja) * 2014-02-21 2015-08-2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5383444A (zh) * 2014-08-20 2016-03-0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挡风玻璃除雾系统和方法
US20170247019A1 (en) * 2016-02-29 2017-08-3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Window glass heating apparatus
US20180056942A1 (en) * 2016-08-29 2018-03-0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Window glass hea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7784B (zh) 2023-04-28
US20200231018A1 (en) 2020-07-23
US11376920B2 (en) 2022-07-05
JP2020117069A (ja) 2020-08-06
JP7066645B2 (ja)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9808A (zh) 移动体用控制装置
US10196041B2 (en) Imaging system
CN111200881B (zh) 窗玻璃加热装置
JP5949490B2 (ja) 車両用センサ搭載構造及びシステム連携方法
CN111497784B (zh) 移动体用控制装置
CN111347999A (zh) 移动体
CN111661002A (zh) 起雾抑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20100294A (ja) 移動体
JP7044692B2 (ja) 移動体用撮影システム
CN111902699A (zh) 车载控制装置、控制程序及设备控制方法
CN111791834A (zh) 汽车及其除雾方法和装置
CN111216634B (zh) 车载装置
JPWO2008143079A1 (ja) 自動車用の映像切替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自動車用撮影装置
JP2023101773A (ja) 防曇システム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JP6990205B2 (ja) 運転支援装置、車両及び車両用制御装置
CN111717162B (zh) 移动体
CN111717161B (zh) 移动体
JPH11310096A (ja) 車両用撮像装置
CN111661003A (zh) 起雾抑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16635A (zh) 车载装置
JP2024030087A (ja) 車両
CN114056284A (zh) 加热器控制装置
JP2020053864A (ja) 撮像装置の調整装置及び調整方法
JPH09207664A (ja) 車両の後方確認装置
CN115556704A (zh) 防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