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2291B - 广角镜头 - Google Patents
广角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92291B CN111492291B CN201880081491.3A CN201880081491A CN111492291B CN 111492291 B CN111492291 B CN 111492291B CN 201880081491 A CN201880081491 A CN 201880081491A CN 111492291 B CN111492291 B CN 1114922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wide
- image side
- angle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0485 co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0071 C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4—Reversed telephoto objectiv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achieving an enlarged field of view, e.g. panoramic image captur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0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wo components only
- G02B9/06—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wo components only two + components
- G02B9/08—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wo components only two + components arranged about a stop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广角镜头(100)具有前组(110)、光圈(80)、后组(120)及红外线截止滤波器(81)。前组(110)具备从最靠物体侧(La)向像侧(Lb)依次配置的第一透镜(10)及第二透镜(20)。在该广角镜头(100)中,在透镜面(102)设置有将430nm~850nm波长区域的反射率设为1.5%以下的防反射层(18),以抑制由于通过第一透镜(10)的像侧的透镜面(102)的周边部的光引起的重像的发生。因此,即使构成防反射层(18)的膜在透镜面(102)的周边部比适当值薄,防反射层(18)也能够对长波长区域的光进行适当的防反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各种成像系统的广角镜头。
背景技术
在广角镜头中,为了获得高分辨率而提出了一种5组6片透镜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广角镜头中,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配置有前组、光圈、后组及红外线截止滤波器,在前组中,从最靠物体侧朝向像侧,至少依次配置有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在此,第一透镜是像侧的透镜面为凹曲面的负弯月透镜,第二透镜是像侧的透镜面为凹曲面的负弯月透镜。
另一方面,在成像系统中使用的广角镜头中,由于需要抑制透镜面和透镜面的多重反射引起的重像的发生,因此通常在透镜面形成适当的层结构的防反射层来防止可见光的反射的情况较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75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广角镜头中,从对应广视角的观点来看,由于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下垂量增大,所以相对于透镜面的周边部的切线与光轴所成的角度变小。因此,即使在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设置图5中虚线L2所示的特性的防反射层,构成防反射层的膜的膜厚在周边部也比适当的值变薄。从而,对于长波长区域的光,防反射层不能发挥适当的防反射效果,所以存在产生环状的红色重像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于通过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周边部的光引起的重像的发生的广角镜头。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广角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配置有前组、光圈、后组及红外线截止滤波器,在所述前组中,从最靠物体侧朝向像侧至少依次配置有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是像侧的透镜面为凹曲面的负弯月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是像侧的透镜面为凹曲面的负透镜,至少在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设置有将430nm~850nm波长区域的反射率设为1.5%以下的防反射层。
在本发明中,在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设置有将430nm~850nm波长区域的反射率设为1.5%以下的防反射层。即,在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除了通常的可视区域以外,还在直到近红外区域的宽波长区域设置有将反射率设为1.5%以下的防反射层。因此,即使相对于透镜面的周边部的切线与光轴所成的角度变小,当在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设置有防反射层时,构成防反射层的膜的膜厚在周边部比适当的值变薄,对于长波长区域的光,防反射层也进行适当的防反射。因此,能够抑制环状的红色重像的发生。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将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下垂量设为Sag12(mm),且将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直径设为D12(mm)时,下垂量Sag12及直径D12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577<Sag12/(D12/2)<1.733。
在该方式中,由于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下垂量Sag12和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半径(D12/2)之比(Sag12/(D12/2))设有下限(0.577),因此可以确保足够的负光焦度。因此,即使在对应广视角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修正各种像差。另外,由于比(Sag12/(D12/2))设有上限(1.733),因此能够抑制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周边部与切线所成的角度过度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当在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设置有防反射层时,构成防反射层的膜的膜厚在周边部变薄。另外,由于易于制作第一透镜,所以能够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将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下垂量设为Sag21(mm),且将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直径设为D21(mm)时,下垂量Sag21及直径D21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Sag21/(D21/2)|<0.125。
在该方式中,由于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下垂量Sag21和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半径(D21/2)之比(Sag21/(D21/2))的绝对值超过下限(0),因此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不是平面。从而,能够适当地修正各种像差。另外,由于比(Sag21/(D21/2))的绝对值设有上限(0.125),因此能够避免下垂量大的凹面和下垂量大的凸面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对向。从而,能够抑制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和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之间的多重反射。所以,能够抑制由于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和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之间的多重反射引起的环状重像的发生。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在所述前组中,从最靠物体侧朝向像侧至少依次配置有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第三透镜是像侧的透镜面为凸曲面的正透镜,将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下垂量设为Sag31(mm),且将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直径设为D31(mm)时,下垂量Sag31及直径D31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Sag31/(D31/2)|<0.125。
在该方式中,由于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下垂量Sag31和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半径(D31/2)之比(Sag31/(D31/2))的绝对值超过下限(0),因此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不是平面。从而,可以适当地修正各种像差。另外,由于比(Sag31/(D31/2))的绝对值设有上限(0.125),因此可以避免下垂量大的凹面在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彼此对向。从而,可以抑制在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下垂量大的凹面之间的多重反射,所以能够抑制由于第二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和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之间的多重反射引起的斑点状重像的发生。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将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下垂量设为Sag22(mm),且将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直径设为D22(mm)时,下垂量Sag22及直径D22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400<Sag22/(D22/2)<1.733。
在该方式中,由于第二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下垂量Sag22和第二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半径(D22/2)之比(Sag22/(D22/2))设有下限(0.400),因此可以确保足够的负光焦度。从而,可以适当地修正各种像差。另外,由于比(Sag22/(D22/2))设有上限(1.733),因此能够抑制第二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周边部与切线所成的角度过度变小。因此,易于制作第二透镜,所以可以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前组由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配置的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第三透镜构成,所述后组由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配置的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构成,所述第三透镜是像侧的透镜面为凸曲面的正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是像侧的透镜面为凸曲面的正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是像侧的透镜面为凹曲面的负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是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凸曲面的双凸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及所述第六透镜是塑料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是玻璃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构成接合透镜,所述接合透镜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接合而成。根据该方式,由于相对于光圈在像侧,第五透镜的像侧的凹面和第六透镜的物体侧的凸面接合,所以可以适当地修正色像差。另外,由于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是塑料透镜,因此可以降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第四透镜也是玻璃透镜,伴随温度变化的折射率变化小。因此,能够提高广角镜头的温度特性。因此,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实现更高的分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广角镜头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广角镜头的球面像差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广角镜头的倍率色像差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广角镜头的像散及失真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设置于图1所示的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防反射层的反射率特性的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广角镜头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广角镜头的球面像差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图6所示的广角镜头的倍率色像差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6所示的广角镜头的像散及失真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广角镜头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广角镜头的球面像差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图10所示的广角镜头的倍率色像差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图10所示的广角镜头的像散及失真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参照的附图中,在光轴L延伸的方向的物体侧标注La,在像侧标注Lb。在本申请发明中,“透镜面的直径(Diameter)”是指透镜面上的光学有效直径。有效直径是指考虑到所有有助于成像的光线和透镜面相交的点时,由径向上的最外侧的点(离光轴最远的点)构成的圆的直径。“下垂量(Sag)”是将与光轴正交的假想平面设为假想基准面时,从透镜面的有效直径的最外周上的假想基准面的光轴L上的点到透镜面的光轴L上的点的距离。另外,当下垂量为负值时,假想基准面上的光轴L的点位于比透镜面的光轴L上的点靠物体侧的位置,当下垂量为正值时,假想基准面上的光轴L的点位于比透镜面的光轴L上的点靠像侧的位置。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广角镜头100的说明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表示表面编号时,在非球面标注“*”。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镜头100具有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依次配置的前组110、光圈80、后组120及红外线截止滤波器81。前组110由从最靠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配置的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及第三透镜30构成。后组120由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配置的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及第六透镜60构成。相对于第六透镜60在像侧Lb依次配置有平板状的红外线截止滤波器81、透光性的罩82及成像元件85。
第一透镜10是像侧Lb的透镜面102(第二面2)为凹曲面的负弯月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物体侧La的透镜面101(第一面1)为凸曲面。第二透镜20是像侧Lb的透镜面22(第四面4)为凹曲面的负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物体侧La的透镜面21(第三面3)为凹曲面。第三透镜30是像侧Lb的透镜面32(第六面6)为凸曲面的正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30的物体侧La的透镜面31(第五面5)为凹曲面。第四透镜40是像侧Lb的透镜面42(第九面9)为凸曲面的正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40的物体侧La的透镜面41(第八面8)为凸曲面。第五透镜50是像侧Lb的透镜面52(第十一面11)为凹曲面的负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50的物体侧La的透镜面51(第十面10)为凹曲面。第六透镜60是物体侧La的透镜面61及像侧Lb的透镜面62(第十二面12)为凸曲面的双凸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50和第六透镜60构成接合透镜70,所述接合透镜70为第五透镜50的像侧Lb的透镜面52和第六透镜60的物体侧La的透镜面61通过粘接剂(未图示)接合而成,第五透镜50的像侧Lb的透镜面52及第六透镜60的物体侧La的透镜面61构成第十一面11。根据该方式,由于第五透镜50和第六透镜60相对于光圈80在像侧Lb构成接合透镜70,因此能够适当地修正色像差。粘接剂优选固化后依然具有弹性的材质。
光圈80构成第七面7。红外线截止滤波器81的物体侧La的面811构成第十三面13,像侧Lb的面812构成第十四面14。罩82的物体侧La的面821构成第十五面15,像侧Lb的面822构成第十六面16。成像元件85的成像面构成第十七面17。
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五透镜50及第六透镜60是由丙烯酸树脂系、聚碳酸酯系以及聚烯烃系等构成的塑料透镜。因此,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透镜10及第四透镜40也是玻璃透镜。与光圈80相邻的第四透镜40是玻璃透镜,伴随温度的变化的折射率变化小。因此,能够提高广角镜头100的温度特性。由此,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另外,由于配置于最靠物体侧La的第一透镜10是玻璃透镜,所以第一透镜10不易被刮擦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1、22、第三透镜30的透镜面31、32、第五透镜50的透镜面51、52及第六透镜60的透镜面61、62为非球面。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1、102及第四透镜40的透镜面41、42为球面。
(透镜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镜头100的各透镜的结构等如表1所示,在表1中,示出以下特性作为广角镜头100的特性。
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Effective Focal Length)
总长d0(Total Track)
整个透镜系统的F值(Image Space)
最大视角(Max.Field Angle)
另外,在表1中示出各面的以下项目。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是mm。在此,透镜面是朝向物体侧突出的凸面或朝向物体侧凹陷的凹面的情况下,将曲率半径设为正值,透镜面是朝向像侧突出的凸面或朝向像侧凹陷的凹面的情况下,将曲率半径设为负值。
曲率半径(Radius)
厚度(Thickness)
折射率Nd
阿贝数d
焦距f
另外,在表1中,示出了用下式(数学公式1)表示非球面的形状时的非球面系数A4、A6、A8、A10··。在下式中,设:下垂量(光轴方向上的轴)为z、光轴和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光线高度)为r、圆锥系数为k、曲率半径的倒数为c。
公式1
表1
有效焦距f0 | 0.914mm |
全长d0 | 12.302mm |
影像空间F/# | 2.0 |
最大视角 | 215deg |
如表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镜头100中,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为0.914mm,从第一透镜10的物体侧La的透镜面101到成像元件85的距离的总长为12.302mm,整个透镜系统的F值为2.0,最大视角为215deg。
(广角镜头100的像差特性)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广角镜头100的球面像差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广角镜头100的倍率色像差的说明图,表示最大视角(107.3998deg/半角)下的倍率色像差。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广角镜头100的像散及失真的说明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图3、图4中,对435nm、473nm、546nm、600nm及668nm波长下的各像差标注V、B、G、O及R来表示。另外,图4中所示的像散,对径向方向的特性标注S,对切线方向的特性标注T。另外,图4所示的失真表示成像中央部和周边部的像的变化率,代表失真的数值的绝对值越小,则可以说越是高精度的透镜。
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镜头100中,球面像差、倍率色像差及像散(失真)被修正到适当的水平。
(与重像对策等有关的结构)
在表2中,示出了对应于以下说明的条件式的各数值,在图2中,还示出了后面将描述的实施例1的变形例及实施例2、3的数值。需要说明的是,表2所示的值进行了基于四舍五入的尾数处理。
表2
条件式 | 实施方式1 |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 实施方式2 | 实施方式3 | |
(1) | 0.577<Sag12/(D12/2)<1.733 | 0.646 | 0.648 | 0.645 | 0.595 |
(2) | 0<|Sag21/(D21/2)|<0.125 | 0.083 | 0.083 | 0.060 | 0.051 |
(3) | 0<|Sag31/(D31/2)|<0.125 | 0.082 | 0.083 | 0.090 | 0.092 |
(4) | 0.400<Sag22/(D22/2)<1.733 | 0.671 | 0.674 | 0.718 | 0.464 |
(5) | 0.1<|f12/f3456|<1 | 0.526 | 0.544 | 0.567 | 0.556 |
(6) | 0.5<|f12/f0|<2.5 | 1.40 | 1.405 | 1.53 | 1.40 |
(7) | 2<f456/f0<4 | 3.78 | 3.316 | 3.16 | 3.00 |
(8) | 10<d0/f0<18 | 13.46 | 13.463 | 13.64 | 13.12 |
(9) | 1.7<n1 | 1.876 | 1.876 | 1.876 | 1.876 |
如表1及表2所示,将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的下垂量设为Sag12(mm),且将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的直径设为D12(mm)时,下垂量Sag12及直径D12满足以下条件式(1):
0.577<Sag12/(D12/2)<1.733··条件式(1)。
更具体地说,Sag12为1.547mm,D12为4.793mm。因此,比(Sag12/(D12/2))为0.646,满足条件式(1)。
由于比(Sag12/(D12/2))超过下限(0.577),因此可以确保足够的负光焦度。另外,在对应广视角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修正各种像差。另外,由于比(Sag12/(D12/2))设有上限(1.733),因此可以抑制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的周边部与切线所成的角度过度变小。从而,可以抑制当在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设置后面将描述的防反射层时,构成防反射层的膜的膜厚在周边部变薄。另外,由于易于制作第一透镜10,所以能够降低成本。
将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1的下垂量设为Sag21(mm),且将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1的直径设为D21(mm)时,下垂量Sag21及直径D21满足以下条件式(2):
0<|Sag21/(D21/2)|<0.125··条件式(2)。
更具体地说,Sag21为0.199mm,D21为4.793mm。因此,比(Sag21/(D21/2))的绝对值为0.083,满足条件式(2)。
由于比(Sag21/(D21/2))的绝对值超过下限(0),因此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1不会是平面。从而,能够适当地修正各种像差。另外,由于比(Sag21/(D21/2))的绝对值设有上限(0.125),因此可以避免下垂量大的凹面和下垂量大的凸面在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之间对向。从而,能够抑制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和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1之间的多重反射。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和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1之间的多重反射引起的环状重像的发生。另外,还可以避免下垂量大的凹面在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和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1之间彼此对向。从而,还能够抑制由于下垂量大的凹面之间的多重反射引起的斑点状重像的发生。
将第三透镜30的透镜面31的下垂量设为Sag31(mm),且将第三透镜30的透镜面31的直径设为D31(mm)时,下垂量Sag31及直径D31满足以下条件式(3):
0<|Sag31/(D31/2)|<0.125··条件式(3)。
更具体地说,下垂量Sag31为-0.097mm,D21为2.354mm。从而,比(Sag31/(D31/2))的绝对值为0.082,满足条件式(3)。
由于比(Sag31/(D31/2))的绝对值超过下限(0),所以第三透镜30的透镜面31不会是平面。从而,能够适当地修正各种像差。另外,由于比(Sag31/(D31/2))的绝对值设有上限(0.125),所以能够避免下垂量大的凹面在第二透镜20和第三透镜30之间彼此对置。因此,由于能够避免在第二透镜20和第三透镜30之间,下垂量大的凹面之间的多重反射,所以能够抑制在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2和第三透镜30的透镜面31之间,由于下垂量大的凹面之间的多重反射引起的斑点状重像的发生。
将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2的下垂量设为Sag22(mm),且将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2的直径设为D22(mm)时,下垂量Sag22及直径D22满足以下条件式(4):
0.400<Sag22/(D22/2)<1.733···条件式(4)。
更具体地说,下垂量Sag22为0.837mm,直径D22为2.495mm。因此,比(Sag22/(D22/2))为0.671,满足条件式(4)。
由于比(Sag22/(D22/2))超过下限(0.400),因此能够确保足够的负光焦度。从而,可以适当地修正各种像差。另外,由于比(Sag22/(D22/2))设有上限(1.733),所以可以抑制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2的周边部与切线所成的角度过度变小。因此,易于制作第二透镜20,所以能够降低成本。
将第一透镜10及第二透镜20的合成焦距设为f12(mm),且将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及第六透镜60的合成焦距设为f3456(mm)时,合成焦距f12、f3456满足以下条件式(5):
0.1<|f12/f3456|<1··条件式(5)。
更具体地说,合成焦距f12、f3456分别为-1.283mm及2.440mm。因此,比f12/f3456的绝对值为0.526,满足条件(5)。
由于比(f12/f3456)的绝对值小于上限(1),因此能够抑制正光焦度过强。因此,可以适当地修正彗形像差和像散。另外,由于比(f12/f3456)的绝对值超过下限(0.1),所以可以抑制负光焦度太强。从而,可以避免整个透镜系统的总长变长。因此,能够实现广角镜头100的小型化。
合成焦距f12及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满足以下条件式(6):
0.5<|f12/f0|<2.5··条件式(6)。
更具体地说,合成焦距f12及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分别为-1.283mm及0.914mm。因此,比f12/f0的绝对值为1.40,满足条件式(6)。
由于比(f12/f0)的绝对值超过下限(0.5),所以可以抑制像面弯曲。另外,由于比(f12/f0)的绝对值小于上限(2.5),所以可以增大视角。
将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及第六透镜60的合成焦距设为f456(mm)时,合成焦距f456及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满足以下条件式(7):
2<f456/f0<4··条件式(7)。
更具体地说,合成焦距f456及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分别为3.456mm及0.914mm。因此,比f456/f0为3.78,满足条件式(7)。
由于比(f456/f0)超过下限(2),因此能够防止由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及第六透镜构成的后组120的光焦度过强。因此,可以更好地进行各像差尤其是色像差的修正,能够进一步实现高光学性能。另外,由于比(f456/f0)小于上限(4),所以可以抑制透镜直径变得过大,并且可以避免整个透镜系统的总长变长。因此,能够实现广角镜头的小型化。
总长d0、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满足以下条件式(8):
10<d0/f0<18··条件式(8)。
更具体地说,总长d0及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分别为12.302mm及0.914mm。因此,d0/f0为13.46,满足条件式(8)。
由于比(d0/f0)超过下限(10),所以可以适当地修正球面像差及失真像差。另外,由于比(d0/f0)小于上限(18),所以可以抑制透镜直径变得过大,并且可以避免整个透镜系统的总长变长。所以,能够实现广角镜头的小型化。
将第一透镜10的折射率Nd设为n1时,第一透镜10的折射率n1满足以下条件式(9):
1.7<n1··条件式(9)。
更具体地说,第一透镜10的折射率n1为1.8 76。因此,满足条件式(9)。
由于第一透镜10的折射率n1超过1.7,所以可以减小第一透镜10的外径。因此,能够实现广角镜头100的小型化。另外,能够减小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1的下垂量(变浅),能够抑制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和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1之间的多重反射。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和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1之间的多重反射引起的环状重像的发生。
(防反射层的结构)
图5是表示设置在图1所示的第一透镜10的像侧Lb的透镜面102上的防反射层的反射率特性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在第一透镜10的像侧Lb的透镜面102形成有防反射层19,防反射层19具有图5中虚线L2表示的反射率特性。因此,能够抑制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和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1之间的多重反射,能够抑制由于多重反射引起的环状重像的发生。
在此,优选的是,在第一透镜10的像侧Lb的透镜面102,代替防反射层19,设置具有图5中实线L1所示的反射率特性的防反射层18。在防反射层18中,430nm~850nm波长区域的反射率为1.5%以下。防反射层18由电介质多层膜构成。防反射层19由电介质多层膜或单层的镀膜层构成。
从图5可以看出,除了通常的可视区域以外,防反射层18在直到近红外区域的宽波长区域中,反射率为1.5%以下。因此,即使相对于透镜面102的周边部的切线与光轴L所成的角度变小,并且构成防反射层18的膜的膜厚在透镜面102的周边部比适当的值变薄,防反射层18对于长波长区域的光也进行适当的防反射。因此,能够抑制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和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1的多重反射,所以能够抑制环状的红色重像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比较防反射层18、19,防反射层19的电介质层的层叠数多于通常的防反射层。因此,仅在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形成防反射层18,且在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1等其他透镜面形成防反射层19能够降低成本。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中,广角镜头100的基本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因此,关于本变形例的透镜结构,基于实施方式1中参照的图1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镜头100与实施方式1一样也具有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依次配置的前组110、光圈80、后组120及红外线截止滤波器81。前组110由从最靠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配置的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及第三透镜30构成。后组120由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配置的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及第六透镜60构成。相对于第六透镜60,在像侧Lb依次配置有平板状的红外线截止滤波器81、透光性的罩82及成像元件85。
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镜头100的各透镜的结构等如表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镜头100中,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为0.914mm,从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1到成像元件85的距离的总长为12.301mm,整个透镜系统的F值为2.0,最大视角为215deg。在本变形例的广角镜头100中,球面像差、倍率色像差及像散(失真)与实施方式1中参照的图2~图4一样被修正到适当的水平。
表3
有效焦距f0 | 0.914mm |
全长d0 | 12.301mm |
影像空间F/# | 2.0 |
最大视角 | 215deg |
如表2及表3所示,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的下垂量Sag12及直径D12分别为1.555mm及4.801mm。因此,比(Sag12/(D12/2))为0.648,满足条件式(1)。
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1的下垂量Sag21及直径D21分别为0.199mm及4.801mm。因此,比(Sag21/(D21/2))的绝对值为0.083,满足条件式(2)。
第三透镜30的透镜面31的下垂量Sag31及直径D31分别是-0.098mm及2.362mm。因此,比(Sag31/(D31/2))的绝对值是0.083,满足条件式(3)。
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2的下垂量Sag22及直径D22分别为0.842mm及2.501mm。因此,比(Sag22/(D22/2))为0.674,满足条件式(4)。
合成焦距f12、f3456分别是-1.283mm及2.360mm。因此,比f12/f3456的绝对值是0.544,满足条件式(5)。
合成焦距f12及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分别为-1.283mm及0.914mm。因此,比f12/f0的绝对值为1.405,满足条件式(6)。
合成焦距f456及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分别为3.029mm及0.914mm。因此,比f456/f0为3.316,满足条件式(7)。
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及总长d0分别为0.914mm及12.301mm。因此,比d0/f0为13.463,满足条件式(8)。
第一透镜10的折射率Nd(n1)为1.876,满足条件式(9)。
在这样构成的广角镜头100中,与实施方式1一样,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也形成有表示图5中实线L1所示的反射率特性的防反射层18。
实施方式2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广角镜头100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广角镜头100的球面像差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图6所示的广角镜头100的倍率色像差的说明图,表示最大视角(106.0000deg/半角)下的倍率色像差。图9是表示图6所示的广角镜头100的像散及失真的说明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镜头100与实施方式1一样,也具有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依次配置的前组110、光圈80、后组120及红外线截止滤波器81。前组110由从最靠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配置的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及第三透镜30构成。后组120由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配置的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及第六透镜60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20的物体侧La的透镜面21(第三面3)为凸曲面。其他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一样。
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镜头100的各透镜的结构等如表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镜头100中,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为0.913mm,从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1到成像元件85的距离的总长为12.450mm,整个透镜系统的F值为2.0,最大视角为212deg。如图7~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镜头100中,球面像差、倍率色像差及像散(失真)被修正到适当的水平。
表4
有效焦距f0 | 0.913mm |
全长d0 | 12.450mm |
影像空间F/# | 2.0 |
最大视角 | 212deg |
如表2及表4所示,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的下垂量Sag12及直径D12分别为1.738mm及5.392mm。因此,比(Sag12/(D12/2))为0.645,满足条件式(1)。
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1的下垂量Sag21及直径D21分别为0.161mm及5.392mm。因此,比(Sag21/(D21/2))的绝对值为0.060,满足条件式(2)。
第三透镜30的透镜面31的下垂量Sag31及直径D31分别为-0.120mm及2.665mm。因此,比(Sag31/(D31/2))的绝对值为是0.090,满足条件式(3)。
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2的下垂量Sag22及直径D22分别为1.001mm及2.787mm。因此,比(Sag22/(D22/2))为0.718,满足条件式(4)。
合成焦距f12、f3456分别为-1.393mm、2.461mm。因此,比f12/f3456的绝对值为0.567,满足条件(5)。
合成焦距f12及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分别为-1.393mm及0.913mm。因此,比f12/f0的绝对值为1.53,满足条件式(6)。
合成焦距f456及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分别为2.889mm及0.913mm。因此,比f456/f0为3.16,满足条件式(7)。
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及总长d0分别为0.913mm及12.450mm。因此,比d0/f0为13.64,满足条件式(8)。
第一透镜10的折射率Nd(n1)为1.876,满足条件式(9)。
这样构成的广角镜头100与实施方式1一样,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也形成有表示图5中实线L1所示的反射率特性的防反射层18。
实施方式3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广角镜头100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广角镜头100的球面像差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图10所示的广角镜头100的倍率色像差的说明图,表示最大视角(106.5000deg/半角)下的倍率色像差。图13是表示图10所示的广角镜头100的像散及失真的说明图。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镜头100与实施方式1一样,也具有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依次配置的前组110、光圈80、后组120及红外线截止滤波器81。前组110由从最靠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配置的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及第三透镜30构成。在后组120中,由从物体侧La朝向像侧Lb配置的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及第六透镜60等构成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一样。
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镜头100的各透镜的结构等如表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镜头100中,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0为0.945mm,从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1到成像元件85的距离的总长为12.393mm,整个透镜系统的F值为2.04,最大视角为213deg。如图11~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广角镜头100中,球面像差、倍率色像差及像散(失真)被修正到适当的水平。
表5
有效焦距f0 | 0.945mm |
全长d0 | 12.393mm |
影像空间F/# | 2.04 |
最大视角 | 213deg |
如表2及表5所示,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的下垂量∑αγ12及直径Δ12分别为1.439μμ及4.837μμ。因此,比(∑αγ12/(Δ12/2))为0.595,满足条件式(1)。
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1的下垂量∑αγ21及直径ΔΔ21分别为-0.124μμ及4.837μμ。因此,比(∑αγ21/(ΔΔ21/2))的绝对值为0.051,满足条件式(2)。
第三透镜30的透镜面31的下垂量∑αγ31及直径Δ31分别为-0.110μμ及2.387μμ。因此,比(∑αγ31/(Δ31/2))的绝对值为0.092,满足条件式(3)。
第二透镜20的透镜面22的下垂量∑αγ22及直径Δ22分别为0.600μμ及2.586μμ。因此,比(∑αγ22/(Δ22/2))为0.464,满足条件式(4)。
合成焦距φ12、φ3456分别为-1.319μμ、2.374μμ。因此,比φ12/φ3456的绝对值为0.556,满足条件式(5)。
合成焦距φ12及整个透镜系统的φ0分别为-1.319μμ及0.945μμ。因此,比φ12/φ0的绝对值为是1.40,满足条件式(6)。
合成焦距φ456及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φ0分别为2.832μμ及0.945μμ。因此,比φ456/φ0为3.00,满足条件式(7)。
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φ0及总长δ0分别为0.945μμ及12.393μμ。因此,比δ0/φ0为13.12,满足条件式(8)。
第一透镜10的折射率Nδ(v1)为1.876,满足条件式(9)。
这样构成的广角镜头100与实施方式1一样,第一透镜10的透镜面102也形成有表示图5中实线Λ1所示的反射率特性的防反射层18。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10是玻璃透镜,但也可以是塑料透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第一透镜10的像侧Λβ的透镜面102设为非球面。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本发明中,在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上,设置有将430vμ~850vμ波长区域的反射率设为1.5%以下的防反射层。即,在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上,除了通常的可视区域以外,还在直到近红外区域的宽波长区域中设置有将反射率设为1.5%以下的防反射层。因此,即使相对于透镜面的周边部的切线与光轴所成的角度变小,当在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上设置有防反射层时,构成防反射层的膜的膜厚在周边部比适当的值变薄,对于长波长区域的光,防反射层也进行适当的防反射。因此,能够抑制环状的红色重像的发生。
Claims (6)
1.一种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配置有前组、光圈、后组及红外线截止滤波器,
在所述前组中,从最靠物体侧朝向像侧至少依次配置有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是像侧的透镜面为凹曲面的负弯月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是像侧的透镜面为凹曲面的负透镜,
至少在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设置有将430nm~850nm波长区域的反射率设为1.5%以下的防反射层,
将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下垂量以mm为单位设为Sag12,且将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直径以mm为单位设为D12时,下垂量Sag12及直径D12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577<Sag12/(D12/2)<1.7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下垂量以mm为单位设为Sag21且,将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直径以mm为单位设为D21时,下垂量Sag21及直径D21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Sag21/(D21/2)|<0.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组中,从最靠物体侧朝向像侧至少依次配置有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是像侧的透镜面为凸曲面的正透镜,
将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下垂量以mm为单位设为Sag31,且将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直径以mm为单位设为D31时,下垂量Sag31及直径D31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Sag31/(D31/2)|<0.1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下垂量以mm为单位设为Sag22,且将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直径以mm为单位设为D22时,下垂量Sag22及直径D22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400<Sag22/(D22/2)<1.73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组由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配置的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第三透镜构成,
所述后组由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配置的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构成,
所述第三透镜是像侧的透镜面为凸曲面的正透镜,
所述第四透镜是像侧的透镜面为凸曲面的正透镜,
所述第五透镜是像侧的透镜面为凹曲面的负透镜,
所述第六透镜是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凸曲面的双凸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及所述第六透镜是塑料透镜,
所述第四透镜是玻璃透镜,
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构成接合透镜,所述接合透镜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接合而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48892 | 2017-12-26 | ||
JP2017248892 | 2017-12-26 | ||
PCT/JP2018/046708 WO2019131367A1 (ja) | 2017-12-26 | 2018-12-19 | 広角レン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92291A CN111492291A (zh) | 2020-08-04 |
CN111492291B true CN111492291B (zh) | 2022-05-13 |
Family
ID=67067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81491.3A Active CN111492291B (zh) | 2017-12-26 | 2018-12-19 | 广角镜头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79420B2 (zh) |
JP (1) | JP7166289B2 (zh) |
CN (1) | CN111492291B (zh) |
WO (1) | WO201913136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93204B (zh) * | 2022-11-11 | 2023-09-01 | 湖北华鑫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六片式架构的微小型鱼眼镜头 |
TWI831649B (zh) * | 2023-03-03 | 2024-02-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84620A (ja) * | 2005-03-31 | 2006-10-19 | Nidec Nissin Corp |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接合レンズ |
CN101029958A (zh) * | 2006-03-02 | 2007-09-05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 |
CN100507631C (zh) * | 2006-09-21 | 2009-07-01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广角摄像透镜、摄像装置、及摄像机组件 |
CN102289052A (zh) * | 2011-08-22 | 2011-12-21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超广角镜头 |
JP2013073156A (ja) * | 2011-09-29 | 2013-04-22 | Fujifilm Corp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CN103748495A (zh) * | 2011-08-17 | 2014-04-23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 |
CN104423022A (zh) * | 2013-08-28 | 2015-03-18 |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定焦镜头 |
CN104578512A (zh) * | 2013-10-23 | 2015-04-29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马达以及在马达中向端子销连接卷线的方法 |
WO2015159592A1 (ja) * | 2014-04-14 | 2015-10-22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CN106199921A (zh) * | 2014-09-12 | 2016-12-07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广角透镜 |
CN206020797U (zh) * | 2016-08-31 | 2017-03-15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鱼眼光学系统 |
CN106886083A (zh) * | 2015-12-15 | 2017-06-23 |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 |
CN107121762A (zh) * | 2017-06-30 | 2017-09-01 | 中山市众盈光学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镜头光学系统 |
CN107436476A (zh) * | 2017-06-22 | 2017-12-05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70020B2 (ja) * | 2002-05-23 | 2008-10-22 |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 ズームレンズ |
JP2006171597A (ja) * | 2004-12-20 | 2006-06-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広角レンズ |
US8107174B2 (en) | 2009-01-30 | 2012-01-31 | Nikon Corporation | Wide-angle lens,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de-angle lens |
JP2010197665A (ja) * | 2009-02-25 | 2010-09-09 | Olympus Corp |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
US8873167B2 (en) * | 2012-11-07 | 2014-10-28 | Alex Ning | Wide-angle lenses with reduced ghost reflections |
JP2014209190A (ja) * | 2013-03-28 | 2014-11-06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広角レンズ |
CN203630431U (zh) * | 2013-10-30 | 2014-06-04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广角镜头 |
TWI491915B (zh) | 2014-04-01 | 2015-07-11 |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 廣角鏡頭 |
JP6540031B2 (ja) * | 2015-01-19 | 2019-07-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結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6549458B2 (ja) * | 2015-09-30 | 2019-07-24 |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 反射防止膜、光学素子、及び眼科装置 |
JP6824618B2 (ja) * | 2016-03-31 | 2021-02-03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広角レンズ |
JP2017223755A (ja) * | 2016-06-14 | 2017-12-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光学系 |
CN206321860U (zh) * | 2016-10-11 | 2017-07-11 | 今国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五片式广角镜头 |
WO2019131369A1 (ja) * | 2017-12-26 | 2019-07-04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広角レンズ |
CN111492289B (zh) * | 2017-12-26 | 2022-06-07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广角镜头 |
-
2018
- 2018-12-19 US US16/955,774 patent/US11579420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2-19 JP JP2019561565A patent/JP7166289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2-19 WO PCT/JP2018/046708 patent/WO201913136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12-19 CN CN201880081491.3A patent/CN1114922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84620A (ja) * | 2005-03-31 | 2006-10-19 | Nidec Nissin Corp |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接合レンズ |
CN101029958A (zh) * | 2006-03-02 | 2007-09-05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 |
CN100507631C (zh) * | 2006-09-21 | 2009-07-01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广角摄像透镜、摄像装置、及摄像机组件 |
CN103748495A (zh) * | 2011-08-17 | 2014-04-23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 |
CN102289052A (zh) * | 2011-08-22 | 2011-12-21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超广角镜头 |
JP2013073156A (ja) * | 2011-09-29 | 2013-04-22 | Fujifilm Corp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CN104423022A (zh) * | 2013-08-28 | 2015-03-18 |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定焦镜头 |
CN104578512A (zh) * | 2013-10-23 | 2015-04-29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马达以及在马达中向端子销连接卷线的方法 |
WO2015159592A1 (ja) * | 2014-04-14 | 2015-10-22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CN106199921A (zh) * | 2014-09-12 | 2016-12-07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广角透镜 |
CN106886083A (zh) * | 2015-12-15 | 2017-06-23 |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 |
CN206020797U (zh) * | 2016-08-31 | 2017-03-15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鱼眼光学系统 |
CN107436476A (zh) * | 2017-06-22 | 2017-12-05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07121762A (zh) * | 2017-06-30 | 2017-09-01 | 中山市众盈光学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镜头光学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9131367A1 (ja) | 2021-01-14 |
US11579420B2 (en) | 2023-02-14 |
WO2019131367A1 (ja) | 2019-07-04 |
JP7166289B2 (ja) | 2022-11-07 |
US20200371321A1 (en) | 2020-11-26 |
CN111492291A (zh) | 2020-08-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92289B (zh) | 广角镜头 | |
CN109581624B (zh) | 广角镜头 | |
JP6029111B2 (ja) | 撮像レンズ | |
WO2018021205A1 (ja) | 広角レンズ | |
JP7319049B2 (ja) | 撮像レンズ | |
CN111492290B (zh) | 广角镜头 | |
JP7269801B2 (ja) | 広角レンズ | |
CN110174744B (zh) | 广角镜头 | |
CN111492291B (zh) | 广角镜头 | |
CN114236767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JP7512276B2 (ja) | 広角レンズ | |
JP7269800B2 (ja) | 広角レンズ | |
JP7219105B2 (ja) | 広角レンズ | |
JP2017173818A (ja) | 撮像レンズ | |
JP2021107892A (ja) | 広角レンズ | |
CN209928121U (zh)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
JP2023075469A (ja) | 広角レンズ | |
JP2023075468A (ja) | 広角レンズ | |
CN111965797A (zh) | 紧凑型超广角成像光学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