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2250A - 电气部件用插座 - Google Patents

电气部件用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2250A
CN111492250A CN201880081888.2A CN201880081888A CN111492250A CN 111492250 A CN111492250 A CN 111492250A CN 201880081888 A CN201880081888 A CN 201880081888A CN 111492250 A CN111492250 A CN 111492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package
housing
electrical component
gu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18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外山亮太
常冈克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pla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npla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plas Corp filed Critical Enpla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92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22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74Devices having four or more poles, e.g. holders for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s
    • H01R33/76Holders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dapted for axially-sliding engagement with parallely-arranged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on counterpart, e.g. electronic tub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74Devices having four or more poles, e.g. holders for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s
    • H01R33/76Holders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dapted for axially-sliding engagement with parallely-arranged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on counterpart, e.g. electronic tube socket
    • H01R33/7664Holders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dapted for axially-sliding engagement with parallely-arranged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on counterpart, e.g. electronic tube socket having additional guiding, adapting, shielding, anti-vibration or mounting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G01R1/0408Test fixtures or contact fields;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adaptors; Test clips; Test sockets
    • G01R1/0433Sockets for IC's or transis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55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 G01R31/286External aspects, e.g. related to chambers, contacting devices or handlers
    • G01R31/2863Contacting devices, e.g. sockets, burn-in boards or mounting fix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84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using dedicated test connectors, test elements or test circuits on the IC under tes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是顶部开放式也能够使异物难以相对于电气部件的上表面附着的电气部件用插座。一种IC插座(10),其特征在于,具有:插座主体(17),其具有收纳IC封装体(12)的收纳部(14);针式触头(27),其与IC封装体(12)的焊球(13)电连接;操作构件(23),其上下运动自如地设于插座主体(17);以及防护件(21),其通过操作构件(23)的上下运动进行开闭,在关闭的状态下覆盖IC封装体(12)的上侧,在收纳部(14)设有包围IC封装体(12)的收纳范围(18)的四周的环状部(20),通过防护件(21)关闭并抵接于环状部(20),在收纳部(14)形成封闭的IC封装体(12)的收纳空间(47),并且防护件(21)在上方自收纳于收纳空间(47)内的IC封装体(12)的上表面隔有间隔。

Description

电气部件用插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半导体装置(以下称作“IC封装体”)等电气部件电连接的电气部件用插座。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电气部件用插座,公知一种配置有针式触头的IC插座。该IC插座配置于布线基板上,并且收纳有作为检查对象的IC封装体,该IC封装体的端子和布线基板的电极借助针式触头电连接,进行导通试验等试验。
作为这样的IC插座,公知一种插座的上方开放并具有供IC封装体从该插座的上方取出放入的结构的、所谓的顶部开放式的IC插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279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当希望在像所述的专利文献1那样的顶部开放式的IC插座中收纳例如极端厌恶异物附着在封装体上表面的IC封装体时,由于顶部开放,因此无法避免异物附着在IC封装体的上表面,从而成为一个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顶部开放式也能够使异物难以相对于电气部件(IC封装体)的上表面附着的电气部件用插座(IC插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这样的课题,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涉及一种电气部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具有:插座主体,其具有收纳电气部件的收纳部;针式触头,其与该电气部件的端子电连接;操作构件,其上下运动自如地设于所述插座主体;以及防护件(日文:パッド),其通过所述操作构件的上下运动进行开闭,在关闭的状态下覆盖所述电气部件的上侧,在所述收纳部设有包围所述电气部件的收纳范围的四周的环状部,该电气部件用插座构成为,通过所述防护件关闭并抵接于所述环状部,在所述收纳部形成封闭的所述电气部件的收纳空间,并且所述防护件在上方自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内的所述电气部件的上表面隔有间隔。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气部件用插座的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部是设于所述插座主体以将所述电气部件向所述收纳范围引导的引导构件的局部。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3所述的电气部件用插座的特征在于,在该电气部件用插座构成有盖单元,该盖单元构成为,所述防护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臂,该臂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插座主体。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4所述的电气部件用插座的特征在于,所述盖单元通过使所述防护件的背面抵接于所述插座主体或所述操作构件,将该防护件配置于比所述收纳范围的上方靠外侧的位置。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求1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5所述的电气部件用插座的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操作构件的上下运动,所述针式触头进行开闭。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技术方案6所述的电气部件用插座的特征在于,该电气部件用插座具有以彼此不同的朝向开闭的多个所述防护件,通过将该多个防护件关闭并抵接于所述环状部来封闭所述收纳空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由于在电气部件的收纳部设有包围收纳范围的四周的环状部,通过防护件关闭并抵接于该环状部而形成封闭的收纳空间,因此,在电气部件用插座中收纳电气部件并对该电气部件用插座进行使用时,若将电气部件收纳于收纳空间内并将防护件关闭,则能够使异物难以相对于电气部件的上表面附着。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环状部是将电气部件向收纳范围引导的引导构件的局部,因此,不必利用另外的构件设置环状部,能够简化具有用于形成收纳空间的防护件的电气部件用插座的结构。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由于盖单元构成为,防护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臂,该臂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插座主体,因此,通过臂相对于插座主体的转动,能够使防护件移动,而且通过防护件相对于臂的转动,能够使防护件转动臂的转动角度以上。因此,能够容易地使设于收纳部的收纳范围的上方较大范围地开放。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由于构成为使防护件的背面抵接于插座主体或操作构件并将防护件配置于比收纳范围的上方靠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紧凑地设置用于使防护件相对于臂可靠地转动并开闭的构造。因此,能够在顶部开放式的电气部件用插座的插座主体上方以较少的空间构成容易使收纳部的收纳范围的上方更大范围地开放的盖单元。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由于构成为针式触头通过操作构件的上下运动进行开闭,因此,能够使对针式触头的开闭和由防护件进行的对收纳空间的开闭连动。因此,在收纳空间中收纳电气部件并使之与针式触头相连接期间,能够可靠地将收纳空间封闭好,在使用电气部件用插座时,能够可靠地使异物难以附着于电气部件。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由于构成为通过将以彼此不同的朝向开闭的多个防护件关闭并抵接于环状部来将收纳空间封闭,因此,能够减小各防护件的动作范围而容易地开闭,能够容易地对电气部件进行收纳和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IC插座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1的IC插座的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1的IC插座的打开状态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1的IC插座的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1的IC插座的关闭状态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1的IC插座的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该实施方式1的IC插座的针式触头的立体图。
图8是说明该实施方式1的IC插座的针式触头的上端部的动作的图,图8的(a)表示关闭状态,图8的(b)表示打开状态。
图9是该实施方式1的IC插座的引导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该实施方式1的IC插座的引导构件的剖视图。
图11是该实施方式1的IC插座的盖单元的臂的立体图。
图12是该实施方式1的IC插座的盖单元的臂的剖视图。
图13是该实施方式1的IC插座的盖单元的臂的俯视图。
图14是该实施方式1的IC插座的盖单元的防护件的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15是该实施方式1的IC插座的盖单元的防护件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16是该实施方式1的IC插座的对角线方向的剖视图,图16的(a)表示打开状态,图16的(b)表示关闭状态。
图17是表示收纳于该实施方式1的IC插座中的IC封装体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IC插座的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IC插座的关闭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该实施方式2的IC插座的关闭状态下的一对防护件的顶端部的抵接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1是表示该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IC插座的关闭状态下的一对防护件的顶端部的抵接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方式1]
在图1~图16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如图1~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气部件用插座”的IC插座10构成为,其配置在布线基板11上,在该IC插座10的上表面具有将作为“电气部件”的IC封装体12收纳的收纳部14,该IC插座10将作为IC封装体12的“端子”的焊球13与布线基板11的电极(省略图示)这两者之间电连接。该IC插座10应用于例如针对IC封装体12的老化试验等导通试验的试验装置等。
本实施方式的IC封装体12形成为大致方形的板状,如图17所示,在该IC封装体12的上表面设有摄像部15和包围该摄像部15的周围的倾斜面16,在该IC封装体12的下表面以矩阵状在大致方形的预定的范围设有多个球状的焊球13。
如图3~图6所示,IC插座10具有插座主体17,该插座主体17配置在布线基板11上,具有将IC封装体12收纳的收纳部14。在收纳部14设有将IC封装体12收纳的收纳范围18和包围收纳范围18的环状部20。
在插座主体17安装有:盖单元22,其具有覆盖所收纳的IC封装体12的上侧的、能够开闭的防护件21;以及操作构件23,其用于使防护件21开闭。
详细而言,插座主体17在俯视时呈大致方形,如图3~图6所示,在基部24的上侧配设有触头模块25,在触头模块25之上设有将IC封装体12收纳的收纳部14,并配设有引导构件26。贯通触头模块25和基部24地配设有多个针式触头27。
如图7所示,针式触头27在上端部设有彼此相对配置的一对夹持片28,在下端部设有与布线基板11的电极相连接的接触部29。一对夹持片28构成为,能够通过弹性分离,并利用弹性从侧面对收纳于收纳部14中的IC封装体12的焊球13进行夹持而与之电连接,从而该封装体12与布线基板11之间导通。
如图3~图6所示,在触头模块25设有固定块31和能够相对于固定块31沿横向滑动的滑动板32。如图8的(a)、图8的(b)所示,滑动板32构成为,将各针式触头27的一个夹持片28卡定,通过滑动板32相对于固定块31滑动,能够使彼此相对的夹持片28开闭。
在插座主体17的收纳部14设有IC封装体12的收纳范围18。多个针式触头27的上端部以位于与IC封装体12的焊球13相对应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在收纳范围18。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收纳范围18的四周配设有如图9和图10所示的引导构件26,该引导构件26利用卡定突起33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于基部24、触头模块25等。
在引导构件26的中央部设有中央开口34,在该中央开口34配置有多个针式触头27的上端,在中央开口34的周围的多个位置,具体地在4个角的位置设有与IC封装体12的外周形状相对应的引导面35和载置面36。
引导面35构成为,以在上方扩展的方式形成为坡形面,引导从上方收纳的IC封装体12的4个角并将其载置于载置面36,从而能够将IC封装体12高精度地定位在收纳范围18。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引导构件26设有连续地包围收纳范围18的四周的整周的环状部20,中央开口34、引导面35以及载置面36设于该环状部20的内侧。
另外,环状部20在自收纳于收纳范围18内的IC封装体12的上表面隔有间隔的上方的高度,具有以环状连续的平面形状的环状连续面37。
如图3~图6所示,安装于插座主体17的盖单元22具有基端侧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插座主体17的臂38和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臂38的顶端侧的防护件21。
如图11~图13所示,盖单元22的臂38具有设于基端侧的转动基部41、彼此平行地从转动基部41突出设置的主视时呈大致日文く状的一对臂片39以及在一对臂片39相连结的顶端侧设置的防护件支承部42。
如图4和图6所示,转动基部41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插座主体17的固定块31的臂轴43和从臂轴43突出设置并能够被操作构件23按入的被按入部44。被按入部44相对于臂轴43而言设于在水平方向上与防护件支承部42相反的一侧。
该臂38由未图示的施力部件向使防护件21关闭的一侧的转动方向施力。
盖单元22的防护件21形成为俯视时的外形形状比收纳于插座主体17的IC封装体12和环状部20的环状连续面37的内周缘大的大致板形。
如图14和图15所示,对于该实施方式的防护件21,该防护件21的表面形成为凹状,在该防护件21的表面的外周围以与环状部20的环状连续面37相对抵接的方式设有以环状连续的平面状的防护件抵接面46。防护件抵接面46与引导构件26的环状连续面37相对抵接,从而构成为,在自收纳于收纳范围18内的IC封装体12的上表面隔有间隔的位置配置有防护件21,将环状部20的上部封闭,在内部形成封闭的收纳空间47。
另一方面,在该防护件21的背面的比中心靠近臂的转动中心侧的突出的位置,防护件轴45与防护件抵接面46平行地设置。该防护件轴45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臂38的防护件支承部42。
如图1~图6所示,安装于插座主体17的操作构件23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地设有中空部48的框形状,该操作构件23以能够相对于插座主体17进行上下运动的方式配设,由施力部件51相对于插座主体对该操作构件23向上方施力。中空部48形成为比IC封装体12和防护件21的俯视时的形状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操作构件23的下部,在通过下降能够将臂38的被按入部44按入的位置突出设置有按入部52。操作构件23构成为,通过利用该按入部52将臂38的与防护件支承部42相反的一侧的被按入部44按入,臂38向打开防护件21的方向转动。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设有操作构件23的按入部52的一侧的上方设有通过臂38转动而打开的防护件21的背面所抵接的防护件抵接部53。该防护件抵接部53构成为,在臂38向打开防护件21的方向转动了时,通过与防护件21的背面抵接,从而使防护件21相对于臂38进一步转动,更大程度地打开防护件21,将该防护件21配置于比收纳范围18的上方靠外侧的位置。
并且,如图16的(a)、图16的(b)所示,在俯视呈大致方形的IC插座10的对角线方向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滑动板32的被按入部54向对角线方向按入的按入部55。该滑动板32由施力部件56朝向对角线方向的一侧施力。按入部52构成为,通过将被按入部44按入,能够使滑动板32克服作用力而滑动。
如上述那样,滑动板32将各针式触头27的一对夹持片28中的一者卡定,因此构成为,通过使滑动板32沿对角线方向滑动,如图8的(a)、图8的(b)所示,能够将一对夹持片开闭。
接着,说明在这样的IC插座10中收纳如图17所示的IC封装体12并使用该IC插座10时的动作。
首先,如图3和图4所示,当从操作构件23配置于被释放而上升的位置的状态起,克服施力部件51的作用力而将操作构件23按下时,盖单元22的臂38以臂轴43为中心进行转动,防护件21打开。
并且,当将操作构件23按下时,通过臂38进一步转动,防护件21的背面抵接于操作构件23的防护件抵接部53。由此,防护件21相对于臂38进一步向打开的方向转动,防护件21配置于比收纳范围18的上方靠外侧的位置,收纳部14处于打开的状态(以下称作打开状态)。
另外,如图16的(a)所示,通过按下操作构件23,利用按入部55将滑动板32的被按入部54沿对角线方向按入,使该滑动板32克服施力部件56的作用力而滑动。由此,如图8的(b)所示,多个针式触头27的上端部分别开口。
在该状态下,如图3和图4所示,从上方将IC封装体12经由操作构件23的中空部48向引导构件26的引导面35的内侧插入,载置在载置面36上。由此,IC封装体12高精度地配置在收纳范围18内,以矩阵状配置的焊球13分别配置于各针式触头27的夹持片28之间。
在将IC封装体12收纳于收纳部14之后,解除对操作构件23的按压,使操作构件23上升。于是,如图16的(b)所示,滑动板32在施力部件51的作用力下向原来的位置滑动。由此,如图8的(a)所示,将各针式触头27的一对夹持片28之间闭拢,分别夹持焊球13。
另外,通过使操作构件23上升,如图5和图6所示,盖单元22的臂38以臂轴43为中心向关闭防护件21的方向转动。由此,设于防护件21的表面的防护件抵接面46抵接于在引导构件26设置的环状连续面37。防护件21配置为在上方自收纳于收纳空间47内的IC封装体12的上表面隔有间隔。
这时,臂38被向关闭的方向施力,因此,防护件21以充分的抵接压力抵接于引导构件的环状部20。通过防护件21关闭并抵接于环状连续面37,在收纳部14上形成封闭的IC封装体12的收纳空间47,在内部的预定位置配置有IC封装体12。
然后,进行例如针对IC封装体12的老化试验等导通试验等。
根据如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IC插座10,在IC封装体12的收纳部14设有包围收纳范围18的四周的环状部20,通过防护件21关闭并抵接于该环状部20,形成封闭的收纳空间47,因此,在IC插座10中收纳IC封装体12并对该IC插座10进行使用时,若将IC封装体12收纳于收纳空间47内并将防护件21关闭,则能够使异物难以相对于IC封装体12的上表面附着。
并且,防护件21通过抵接于环状部20而在上方自IC封装体12的上表面隔有间隔,因此,防护件21不会直接抵接于所收纳的IC封装体12的上表面。因此,即使是上表面的结构彼此不同的IC封装体12,若是能够收纳于收纳空间47内并与针式触头27相连接的IC封装体12,则不论上表面的形状如何,都能够使用共用的防护件21并难以使异物附着。
在明显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相同的收纳部14,将上表面的结构不同的IC封装体12收纳于收纳部14内并使用IC插座10。例如在变更所收纳的IC封装体12的规格时,也能够在不变更收纳部14的结构的情况下使用IC插座10。
并且,由于防护件21自IC封装体12的上表面隔有间隔,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防护件21与IC封装体12的上表面相接触。例如即使在IC封装体12发生位置偏离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防护件21接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IC插座10,由于环状部20是将IC封装体12向收纳范围18引导的引导构件26的局部,因此,不必利用另外的构件设置环状部20,能够简化具有用于形成收纳空间47的防护件21的IC插座10的结构。
并且,若用于将IC封装体12向收纳范围18引导的精密的引导构件26为环状部20,则与防护件21抵接的抵接部位的形状也能够高精度地形成,能够容易形成可靠地封闭的收纳空间47。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IC插座10,盖单元22构成为,防护件21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臂38,该臂38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插座主体17,因此,通过臂38相对于插座主体17的转动,能够使防护件21移动,而且通过防护件21相对于臂38的转动,能够使防护件21转动臂38的转动角度以上。因此,能够容易地使设于收纳部14的收纳范围18的上方较大范围地开放。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的IC插座10中,由于构成为使防护件21的背面抵接于操作构件23并将防护件21配置于比收纳范围18的上方靠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紧凑地设置用于使防护件21相对于臂38可靠地转动并开闭的构造。
因此,能够在顶部开放式的IC插座10的插座主体17的上方以较少的空间构成容易使收纳部14的收纳范围18的上方更大范围地开放的盖单元2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IC插座10,由于构成为针式触头27通过操作构件23的上下运动进行开闭,因此,能够使对针式触头27的开闭和由防护件21进行的对收纳空间47的开闭连动。因此,在收纳空间47内收纳IC封装体12并使之与针式触头27相连接期间,能够可靠地将收纳空间47封闭好,在使用IC插座10时,能够可靠地使异物难以附着于IC封装体12。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防护件21的与收纳范围18相对的表面为平坦或稍微凹陷的形状的例子,但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使防护件21和环状部20能够将收纳空间47的整个周围封闭的相对应的形状防护件即可。
例如,也可以是,防护件21的与收纳范围相对的表面具有较大程度地凹陷的形状,在防护件21的表面的凹部设有能够收纳IC封装体12的空间。在该情况下,环状部20也可以由设于收纳范围18的外周的平坦的区域形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打开状态的防护件21抵接于在操作构件23设置的防护件抵接部53的例子,但也能够在插座主体17设置防护件抵接部使该防护件21抵接,而没有任何不同。
[发明的实施方式2]
在图18~图21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除了以下说明的事项之外,其他事项与所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除了与所述的实施方式1不同的事项之外,省略其他事项的说明。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IC插座10的插座主体17中,以彼此不同的朝向,具体是以彼此相对的朝向设有多个防护件21。各防护件21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臂38的顶端,该臂38转动自如地配设于分别彼此相对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在一对防护件21的顶端部分别设有相对抵接部57,以在将各防护件21关闭时,使顶端部彼此在全长上紧贴。
其他与发明的实施方式1相同。
关于该IC插座10,对操作构件23进行操作,如图18那样设为打开状态并在收纳范围18内收纳IC封装体12,然后将操作构件23释放,从而如图19那样将一对防护件21设为关闭状态,从而也能够抑制异物附着于IC封装体12的上表面,能够与发明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使用。
在如以上那样的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IC插座10中,也能够实现与发明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如图20所示,将以彼此不同的朝向开闭的多个防护件21关闭并抵接于环状部20,从而将收纳空间47封闭,因此,能够减小各防护件21的动作范围而容易地开闭,能够容易地对IC封装体12进行收纳和取出。
并且,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IC插座10,也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例如图21所示那样,也能够在一对防护件21中的一者的顶端部的下表面,在整个宽度上连续地设置突出的接触部57,在一对防护件21中的另一者的顶端部的上表面设置接触部57的抵接面,以在将各防护件21关闭时,使顶端部彼此在全长上紧贴。
并且,也可以与发明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各部分。
附图标记说明
10、IC插座;11、布线基板;12、IC封装体;13、焊球;14、收纳部;15、摄像部;16、倾斜面;17、插座主体;18、收纳范围;20、环状部;21、防护件;22、盖单元;23、操作构件;24、基部;25、触头模块;26、引导构件;27、针式触头;28、夹持片;29、接触部;31、固定块;32、滑动板;33、卡定突起;34、中央开口;35、引导面;36、载置面;37、环状连续面;38、臂;39、臂片;41、转动基部;42、防护件支承部;43、臂轴;44、被按入部;45、防护件轴;46、防护件抵接面;47、收纳空间;48、中空部;51、施力部件;52、按入部;53、防护件抵接部;54、被按入部;55、按入部;56、施力部件;57、接触部。

Claims (6)

1.一种电气部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具有:
插座主体,其具有收纳电气部件的收纳部;针式触头,其与该电气部件的端子电连接;操作构件,其上下运动自如地设于所述插座主体;以及防护件,其通过所述操作构件的上下运动进行开闭,在关闭的状态下覆盖所述电气部件的上侧,
在所述收纳部设有包围所述电气部件的收纳范围的四周的环状部,
该电气部件用插座构成为,通过所述防护件关闭并抵接于所述环状部,在所述收纳部形成封闭的所述电气部件的收纳空间,并且所述防护件在上方自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内的所述电气部件的上表面隔有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部是设于所述插座主体以将所述电气部件向所述收纳范围引导的引导构件的局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
在该电气部件用插座构成有盖单元,该盖单元构成为,所述防护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臂,该臂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插座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单元通过使所述防护件的背面抵接于所述插座主体或所述操作构件,将该防护件配置于比所述收纳范围的上方靠外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操作构件的上下运动,所述针式触头进行开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部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
该电气部件用插座具有以彼此不同的朝向开闭的多个所述防护件,通过将该多个防护件关闭并抵接于所述环状部来封闭所述收纳空间。
CN201880081888.2A 2017-12-25 2018-12-13 电气部件用插座 Pending CN1114922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8412A JP7120762B2 (ja) 2017-12-25 2017-12-25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JP2017-248412 2017-12-25
PCT/JP2018/045829 WO2019131164A1 (ja) 2017-12-25 2018-12-13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2250A true CN111492250A (zh) 2020-08-04

Family

ID=67067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1888.2A Pending CN111492250A (zh) 2017-12-25 2018-12-13 电气部件用插座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75169A1 (zh)
JP (1) JP7120762B2 (zh)
KR (1) KR102637063B1 (zh)
CN (1) CN111492250A (zh)
WO (1) WO20191311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8569B2 (ja) 2018-07-27 2021-07-07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用icソケット
CN113764947A (zh) * 2020-06-02 2021-12-07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插座、ic封装以及接触片对连接器壳体的安装方法
US11733291B1 (en) * 2022-06-08 2023-08-22 Nany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hip socket for testing semiconductor chip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12382A1 (en) * 2003-04-28 2004-10-28 Cram Daniel P. Test socket for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serviceable nest
CN1771633A (zh) * 2003-01-27 2006-05-10 多米那英国有限公司 对用于电气插座等的安全盖子的改进
CN101233415A (zh) * 2005-07-12 2008-07-30 斯班逊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测试座
JP2012069460A (ja) * 2010-09-27 2012-04-05 Enplas Corp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CN107302153A (zh) * 2017-06-22 2017-10-2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防护的充电插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4392A (en) * 1987-11-10 1989-04-25 Amp Incorporated Burn-in socket for gull wing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JPH0315181A (ja) * 1989-06-13 1991-01-23 Hitachi Commun Syst Inc 電子部品用テストターミナル付ソケット
JPH0629455A (ja) * 1992-07-13 1994-02-0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
JP4172856B2 (ja) * 1998-10-05 2008-10-29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Icソケット
JP2000150092A (ja) * 1998-11-09 2000-05-30 Ueruzu Cti Kk Icソケット
JP2000243523A (ja) * 1999-02-16 2000-09-08 Hitachi Electronics Eng Co Ltd Icソケット
JP4035282B2 (ja) * 2000-08-18 2008-01-16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JP4271406B2 (ja) * 2002-04-09 2009-06-03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JP4464250B2 (ja) 2004-10-29 2010-05-19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JP2007078539A (ja) * 2005-09-14 2007-03-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検査装置、検査方法、および接触端子
CN201054401Y (zh) * 2007-05-07 2008-04-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5197297B2 (ja) * 2008-10-17 2013-05-15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Icソケット
JP5949446B2 (ja) * 2012-10-26 2016-07-06 株式会社ソシオネクスト 電子部品用ソケッ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633A (zh) * 2003-01-27 2006-05-10 多米那英国有限公司 对用于电气插座等的安全盖子的改进
US20040212382A1 (en) * 2003-04-28 2004-10-28 Cram Daniel P. Test socket for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serviceable nest
CN101233415A (zh) * 2005-07-12 2008-07-30 斯班逊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测试座
JP2012069460A (ja) * 2010-09-27 2012-04-05 Enplas Corp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CN107302153A (zh) * 2017-06-22 2017-10-2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防护的充电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637063B1 (ko) 2024-02-14
US20210075169A1 (en) 2021-03-11
JP2019114481A (ja) 2019-07-11
KR20200102430A (ko) 2020-08-31
JP7120762B2 (ja) 2022-08-17
WO2019131164A1 (ja) 2019-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2250A (zh) 电气部件用插座
CN112514176B (zh) 半导体用ic插座
US7393232B2 (en) Socket for electrical parts
US7884630B2 (en) IC carrie, IC socket and method for testing IC device
KR200334763Y1 (ko) 베어 ic 칩 시험용 시스템 및 이러한 칩을 위한 소켓
EP1058493A2 (en) Socket for electrical parts
US20060040540A1 (en) Socket for electric component
JP5836112B2 (ja)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CN101388517B (zh) 测试插座
CN110998991A (zh) 电气零件用插座
JP6062594B1 (ja) 測定用ソケットおよびコンタクト装置
JP5836113B2 (ja)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CN109155496B (zh) 电气部件用插座
US7407401B2 (en) Socket for electrical parts
US7165986B2 (en) Socket for electrical parts
KR100517022B1 (ko) Ic 소켓
JP2001043947A (ja)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US20090130869A1 (en) Contact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the load of mechanically loaded smt soldered joints
JP5487045B2 (ja)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KR19980064022A (ko) 집적회로 패키지용 소켓 장치
CN112272904A (zh) 电气部件用插座
JP2002190361A (ja)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JP4802053B2 (ja)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CN114503371A (zh) 插座及检查用插座
JP2004055358A (ja) Icソケ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