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7737A - 一种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7737A
CN111487737A CN202010468124.8A CN202010468124A CN111487737A CN 111487737 A CN111487737 A CN 111487737A CN 202010468124 A CN202010468124 A CN 202010468124A CN 111487737 A CN111487737 A CN 111487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liquid
optical cable
wheel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81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87737B (zh
Inventor
刘合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fly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fly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fly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kfly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812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877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87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7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87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77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7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 G02B6/4486Protective cover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7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其包括降温机构,降温机构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降温轮以及一个安装台,两个降温轮分别转动设置在安装台上,两个降温轮的轴线平行,光缆从两个降温轮之间经过,并且光缆表面分别与两个降温轮轴侧表面相互靠近的一端抵接;降温轮的内部设置有空腔,空腔用于承装冷却光缆的冷却液体;降温轮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一端与空腔连通;降温轮的另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一端也与空腔连通;进液管与所述降温轮的连接处以及出液管与所述降温轮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组件。本发明能够让光缆在进行水冷的同时不与水接触,有效的避免了冷却水附着在光缆表面,便于光缆冷却定形后继续加工。

Description

一种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缆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
背景技术
光缆是一种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
现有的光缆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以多根光纤组成的光缆为例,首先需要将多根光纤拧合成一根,然后该根合成的光纤再经过挤塑机在表面包裹上一层橡胶护套,形成完整光缆,完整光缆从挤塑机中出来后需要经过冷却定形;一般的冷却定形方式主要是采用水冷,即从挤塑机中出来的光缆需要经过一个承装有冷却水的水槽,经过水冷后,光缆才能完成最终的定形。
但是,光缆经过水冷后,从水槽中出来时表面会带上水槽中的水,不利于后续工艺对光缆继续加工,因而为了解决光缆表面带水的问题,在一篇授权公告号为CN105070419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线缆合成、护套生产、护套冷却、护套风干的生产线,该种生产线上就采用线缆吹风机对从水槽中出来的光缆进行吹干,使得光缆表面不易有水的残留,以便后续加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光缆的生产速度是比较块的,所以光缆在经过线缆吹风机时很难被快速的风干,这就容易出现光缆表面即使经过线缆吹风机后还会有水的残留,不利于后续对光缆的继续加工,故而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其能够让光缆在进行水冷的同时不与水接触,有效的避免了冷却水附着在光缆表面,便于光缆冷却定形后继续加工。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包括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设置在挤塑机的后端,降温机构用于对从挤塑机中出来的光缆进行降温定形;所述降温机构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降温轮以及一个安装台,两个降温轮分别转动设置在安装台上,两个降温轮的轴线平行,光缆从两个降温轮之间经过,并且光缆表面分别与两个降温轮轴侧表面相互靠近的一端抵接;所述降温轮的内部设置有空腔,空腔用于承装冷却光缆的冷却液体;所述降温轮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一端与空腔连通;所述降温轮的另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一端也与空腔连通;所述进液管与所述降温轮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出液管与所述降温轮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缆从两个降温轮之间穿过,并且光缆表面分别与两个降温轮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抵接,使得光缆表面得到冷却,从而达到光缆表面橡胶护套冷却定形的效果,同时,因为冷却液体处于降温轮内部的空腔中,使得光缆在进行冷却降温时不会与冷却液体直接接触,所以冷却液体也就不会附着在光缆的表面上,此时光缆也就不需要使用线缆吹风机来进行风干,也就不会存在风干不彻底的情况,使得光缆既达到了冷却定形的目的,又方便后续使用;空腔的设置,为冷却液体提供了承装的位置,使得降温轮内部可以充满冷却液体,以便降温轮对光缆进行降温;进液管与出液管的设置,则使得处于空腔中的冷却液体可以持续的更新,在冷却液体吸收了来自光缆上的热量后可以从出液管中流出,然后新的冷却液体就可以从进液管中继续进入到空腔中吸收来自光缆的热量,此种设计方式,使得降温轮对光缆的冷却定形效果会更强,有助于光缆快速冷却定形;密封组件的设置,则使得降温轮与出液管以及进液管的连接处不易出现漏出冷却液体的情况,一方面减少了冷却液体的浪费,另一方面还使得冷却液体不易沾染到光缆上。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软环、连接管、第二密封软环、挤压环以及弹性挤压件,第一密封软环固定套设在所述进液管和或所述出液管靠近所述降温轮一端处;连接管一端与降温轮一侧表面固定连接,并且连接管的轴线与降温轮的轴线重合;第二密封软环固定设置在连接管内侧表面远离降温轮一端处,并且在进液管和或出液管与连接管连接好之后,第一密封软环远离降温轮一侧表面与第二密封软环靠近降温轮一侧表面抵接;挤压环活动设置在连接管的侧部,并且在进液管和或出液管与连接管连接好之后,挤压环远离降温轮一侧表面与第一密封软环靠近降温轮一侧表面抵接;弹性挤压件设置在连接管中,并且弹性挤压件靠近降温轮一端与连接管固定连接,弹性挤压件远离降温轮一端与挤压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密封软环与第二密封软环的设置,起到了密封进液管与连接管连接处、出液管与连接管连接处的作用,使得进液管与连接管的连接处、出液管与连接管的连接处不易出现漏出冷却液体的情况;连接管的设置,为第二密封软环、挤压环以及弹性挤压件提供了充足的安装位置,以便第二密封软环、挤压环以及弹性挤压件的安装;挤压环以及弹性挤压件的设置,使得第一密封软环能够更加有力的挤紧第二密封软环,此时第一密封软环与第二密封软环相互抵接处就更加不易出现漏出冷却液体的情况,大大提升第一密封软环与第二密封软环的密封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密封软环靠近所述降温轮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倾斜面,第一倾斜面从第一密封软环的边缘向第一密封软环的中心处倾斜;所述第二密封软环远离降温轮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倾斜面,第二倾斜面从第二密封软环的边缘向第二密封软环的中心处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的设置,使得第一密封软环在进入到连接管中时,能够更加容易越过第二密封软环,以便第一密封软环远离降温轮一侧表面与第二密封软环靠近降温轮一侧表面相互抵接,达到密封的效果,使得冷却液体不易从该处漏出。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挤压环远离所述降温轮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倾斜面,第三倾斜面从挤压环的边缘向挤压环的中心处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第一倾斜面的存在,第三倾斜面的设置,使得挤压环远离降温轮一侧表面与第一倾斜面能够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挤压环在对第一密封软环施力时也就会有更大的施力面积,进而使得第一密封软环受力更加的均匀,以便抵紧第二密封软环,同时第三倾斜面在抵紧第一倾斜面时,也不易发生相互错动的情况,提升了挤压环抵紧第一密封软环的稳定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空腔中固定设置有导液盘,导液盘与所述降温轮同轴设置;导液盘一侧表面上设置有一个支架,支架用于固定导液盘在空腔中,导液盘边缘与空腔的侧壁之间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液盘的设置,使得从进液管中进入空腔中的冷却液体不易马上从出液管与降温轮的连接处流入到出液管中,此时冷却液体在进入空腔中后会沿着导液盘的直径方向扩散,以便冷却液体带走降温轮上更多的热量,提升冷却降温的效果,而且因为冷却液体会沿导液盘喷洒在空腔中与降温轮轴线平行的侧壁上,而该侧壁的外表面是直接与光缆表面接触的,所以冷却液体喷洒在该侧壁上,有助于冷却液体及时带走该处的热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液盘靠近所述进液管一侧表面的中心处向靠近进液管的方向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冷却液体喷洒在导液盘表面上时,能够更加容易向导液盘的边缘流动,冷却液体不易因为反弹而影响自身进入空腔中的效果,以便冷却液体顺畅的进入到空腔中,而且因为凸起的位置位于导液盘靠近进液管一侧表面的中心,使得冷却液体可以比较均匀的向导液盘边缘喷洒,提升了整体的降温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液盘靠近所述出液管一侧表面的中心处向靠近出液管的方向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冷却液体越过导液盘后能够更加容易向出液管与降温轮的连接处进行汇集,以便冷却液体从出液管处向外排出。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降温轮的轴侧表面上环绕自身轴线设置有定形槽,上下两个降温轮上的两个定形槽在相互靠近一端处形成一个定形孔,定形孔的孔壁与所述光缆的轴侧表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形槽的设置,增加了降温轮与光缆的接触面积,使得降温轮的冷却降温效果更佳,同时也有助于定形孔的成型;定形孔的设置,使得光缆在冷却定形时不易出现随意变形的情况,有助于提升光缆的生产质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液管远离所述降温轮一端连接有一个降温箱,降温箱还与所述进液管远离降温轮一端连接;降温箱中设置有用于对液体进行加压的加压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温箱的设置,使得从出液管中流出的带有比较多热量的冷却液体可以在降温箱中将热量释放出来,之后再从进液管中进入到空腔中继续使用,实现了冷却液体的循环利用;加压件的设置,使得冷却液体有更快的流速,一方面方便冷却液体循环流动,另一方面也使得冷却液体能够更加快速的带走热量,有助于提升冷却液体的降温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降温箱包括降温槽和加液槽,降温槽和加液槽相邻且间隔设置,降温槽与加液槽通过管道连通;降温槽与出液管连通,加液槽与进液管连通;所述加压件处于加液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温槽的设置,方便对从出液管中流出的带有较多热量的冷却液体进行降温,以便后续对冷却液体继续使用;加液槽的设置,方便将已经冷却下来的冷却液体重新加入到进液管中,同时因为加液槽与降温槽相邻且间隔设置,使得刚进入到降温槽中的冷却液体不易立马被充入到进液管中,而且降温槽中的热量也不易快速传递到加液槽中,影响加液槽中冷却液体的温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降温轮的设置,使得光缆既能够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又不需要直接与冷却液体接触,此时光缆也就不需要使用线缆吹风机进行风干,光缆表面也不易存在液体,以便光缆后续使用,进液管与出液管的设置,使得冷却液体可以持续不断的进行更新,以便冷却液体带走降温轮上的热量,提升降温轮的降温效果;
第一密封软环与第二密封软环的设置,对进液管与连接管的连接处、出液管与连接管的连接处起到了初步密封的作用,而挤压环与弹性挤压件的设置,则使得第一密封软环能够挤紧第二密封软环,此时该处也就不易出现漏出冷却液体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降温机构的竖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降温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降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降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成缆机;2、挤塑机;3、降温机构;31、降温轮;311、空腔;312、定形槽;32、安装台;321、驱动件;3211、小齿轮;4、线缆收卷机;5、进液管;51、集液槽;6、出液管;7、密封组件;71、第一密封软环;711、第一倾斜面;72、连接管;721、大齿轮;73、第二密封软环;731、第二倾斜面;74、挤压环;741、第三倾斜面;75、弹性挤压件;8、支撑环;81、阶梯槽;9、导液盘;91、支架;10、降温箱;101、降温槽;102、加液槽;1021、加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其能够在降温定形的同时还不需要与冷却液体接触,省去了对光缆进行风干的步骤,光缆表面不易出现残留的液体,该生产线包括:成缆机1、挤塑机2、降温机构3以及线缆收卷机4,成缆机1用于将多根光纤拧合成一根合成光缆;挤塑机2用于在合成光缆表面套上一个橡胶护套,从而形成完整的光缆;降温机构3设置在挤塑机2的后端,降温机构3用于对从挤塑机2中出来的光缆进行降温定形;线缆收卷机4用于收卷定形后的光缆;在该生产线生产光缆时,多根光纤通过成缆机1后形成一根合成光缆,然后该合成光缆再经过挤塑机2被套上橡胶护套,从而形成完整光缆,完整光缆从挤塑机2中出来后再经过降温机构3,降温机构3对完整光缆进行冷却定形,使得完整光缆固定形态,被固定形态的完整光缆最后再被收卷在线缆收卷机4上,从而最终完成光缆的制作。
参照图2与图3,其中降温机构3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降温轮31以及一个安装台32,降温轮31为铝制材料制成,并且在制作时是由两个呈圆盘状的铝盘焊接而成,并且两个铝盘同轴设置,两个降温轮31分别转动设置在安装台32一竖向侧表面上,两个降温轮31的轴线平行,光缆从两个降温轮31之间经过,并且光缆表面分别与两个降温轮31轴侧表面相互靠近的一端抵接;降温轮3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311,空腔311呈圆盘形,并且空腔311的轴线与降温轮31的轴线重合,空腔311用于承装冷却光缆的冷却液体,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体是水,在其它实施例中,冷却液体还可以是冷却液;降温轮31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进液管5,进液管5呈圆管形且为不锈钢材质,进液管5一端与空腔311连通且与降温轮31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安装台32靠近降温轮31一侧表面,并且进液管5与安装台32固定连接,使得降温轮31通过进液管5稳定安装在安装台32上;降温轮31的另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出液管6,出液管6也呈圆管形且为不锈钢材质,出液管6一端也与空腔311连通,并且出液管6与降温轮31转动连接。
参照图2与图3,在套上橡胶护套的光缆从挤塑机2(参照图1)上出来后,该光缆从上下两个降温轮31之间穿过,此时降温轮31因为内部冷却液体的存在,使得降温轮31轴侧表面的温度很低,光缆表面与降温轮31轴侧表面接触就能够起到对光缆降温定形的作用,而且因为冷却液体从进液管5进入空腔311中吸收热量后还可以从出液管6中流出,使得降温轮31表面的温度可以一直保持一个很低的状态,此时降温轮31也就可以持续对光缆进行降温,并且降温效果不易受到影响,同时因为降温轮31是转动设置在安装台32上的,在光缆一直向前运动时,降温轮31也就会被带着持续转动,使得降温轮31与光缆的接触位置一直在变化,有助于提升降温轮31降温的效果。
参照图2与图3,为了防止冷却液体从进液管5与降温轮31的连接处以及出液管6与降温轮31的连接处漏出,在进液管5与降温轮31的连接处以及出液管6与降温轮3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组件7,使得降温轮31即使一直在转动也不易在这两个位置上发生漏出冷却液体的情况,一方面减少了冷却液体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使得冷却液体不易流出落到光缆表面上去。
参照图2与图3,具体的,密封组件7包括:第一密封软环71、连接管72、第二密封软环73、挤压环74以及弹性挤压件75,第一密封软环71呈圆环形且为软质橡胶材质,第一密封软环71固定套设在进液管5和或出液管6靠近降温轮31一端处,并且第一密封软环71与进液管5和或出液管6粘连;连接管72呈圆管形且为不锈钢材质,连接管72一端与降温轮31一侧表面焊接且与空腔311连通,并且连接管72的轴线与降温轮31的轴线重合;第二密封软环73呈圆环形且为软质橡胶材质,第二密封软环73固定粘连在连接管72内侧表面远离降温轮31一端处,第二密封软环73与连接管72同轴设置,并且在进液管5和或出液管6与连接管72连接好之后,第一密封软环71远离降温轮31一侧表面与第二密封软环73靠近降温轮31一侧表面抵接;挤压环74呈圆环形且为不锈钢材质,挤压环74活动设置在连接管72的侧部,挤压环74与连接管72同轴设置,并且在进液管5和或出液管6与连接管72连接好之后,挤压环74远离降温轮31一侧表面与第一密封软环71靠近降温轮31一侧表面抵接;弹性挤压件75设置在连接管72中,并且弹性挤压件75靠近降温轮31一端与连接管72焊接,弹性挤压件75远离降温轮31一端与挤压环74焊接,在进液管5和或出液管6与连接管72连接好之后,弹性挤压件75处于弹性挤压挤压环74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挤压件75为不锈钢材质的弹簧。
参照图2与图3,在进液管5和或出液管6插入到连接管72远离降温轮31一端端口中时,第一密封软环71首先挤压第二密封软环73,因为第一密封软环71与第二密封软环73材质较软,随着进液管5和或出液管6向连接管72中用力插入,第一密封软环71也就可以越过第二密封软环73,而第一密封软环71越过第二密封软环73后,第一密封软环71远离降温轮31一侧表面就会与第二密封软环73靠近降温轮31一侧表面抵接;同时在第一密封软环71越过第二密封软环73时,第一密封软环71还会挤压挤压环74,使得挤压环74向靠近降温轮31的方向滑动,此时挤压环74就会挤压弹性挤压件75,使得弹性挤压件75发生弹性形变,待第一密封软环71远离降温轮31一侧表面与第二密封软环73靠近降温轮31一侧表面抵接时,挤压环74就会在弹性挤压件75的挤压下将第一密封软环71向靠近第二密封软环73的方向挤压,此时连接管72与进液管5和或出液管6的连接处就不易出现漏出冷却液体的情况,同时,降温轮31还可以转动。
参照图3,为了方便第一密封软环71越过第二密封软环73,在第一密封软环71靠近降温轮31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倾斜面711,第一倾斜面711从第一密封软环71的边缘向第一密封软环71的中心处倾斜,并且第一密封软环71远离自身轴线一端的厚度小于靠近自身轴线一端的厚度;第二密封软环73远离降温轮31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倾斜面731,第二倾斜面731从第二密封软环73的边缘向第二密封软环73的中心处倾斜,并且第二密封软环73远离自身轴线一端的厚度大于靠近自身轴线一端的厚度;此时在第一密封软环71越过第二密封软环73时,第一倾斜面711就会沿着第二倾斜面731进行滑动,以便第一密封软环71越过第二密封软环73。
参照图3,为了使得挤压环74在挤压第一密封软环71时,第一密封软环71受力更加的均匀,在挤压环74远离降温轮31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倾斜面741,第三倾斜面741从挤压环74的边缘向挤压环74的中心处倾斜,第三倾斜面741的倾斜角度以及倾斜方向均与第一密封软环71相同,使得挤压环74与第一密封软环71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以便第一密封软环71受力更加的均匀,从而使得第一密封软环71与第二密封软环73之间更加不易存在缝隙,冷却液体也更加不易从该处漏出。
参照图3,因降温轮31是靠进液管5进行支撑的,所以为了增强进液管5对降温轮31的支撑强度,在进液管5上套设有一个支撑环8,支撑环8呈圆环形且为不锈钢材质,支撑环8与进液管5转动连接,支撑环8的内侧壁与进液管5的外侧表面抵接;支撑环8的内侧壁靠近降温轮31一端还开设有阶梯槽81,进液管5与连接管72连接好之后,支撑环8一部分处于进液管5上,另一部分处于连接管72上,并且连接管72远离降温轮31一端的端部处于阶梯槽81中,连接管72外侧表面远离降温轮31一端还与阶梯槽81的槽底螺纹连接,此时连接环上的作用力就可以通过支撑环8传递到进液管5上,使得进液管5对降温轮31有更大的支撑强度。
参照图3,在空腔311中还固定设置有导液盘9,导液盘9呈圆盘形且为不锈钢材质,导液盘9与降温轮31同轴设置;导液盘9一侧表面上设置有一个支架91,支架91用于固定导液盘9在空腔311中,具体的,支架91包括两根直杆,直杆为不锈钢材质,两根直杆相对于导液盘9的轴线对称,直杆一端与导液盘9靠近进液管5一侧表面焊接,另一端与空腔311靠近进液管5一侧表面焊接,使得导液盘9被固定在空腔311中,不易发生位置上的变化,而且导液盘9边缘与空腔311的轴侧壁之间还有间隙;在冷却液体从进液管5进入到空腔311中后,首先喷射在导液盘9靠近进液管5一侧表面上,然后沿着导液盘9的直径方向向导液盘9的边缘喷洒,使得冷却液体喷洒在空腔311的轴侧壁上,然后再反弹越过导液盘9至导液盘9远离进液管5一侧表面上,然后再沿着与出液管6连接的连接管72流入到出液管6中,此时冷却液体从进液管5进入空腔311中后也就不易马上从出液管6中离开,增加了冷却液体与空腔311轴侧壁的接触面积,以便冷却液体带走更多的热量,提升了降温轮31的降温效果。
参照图3,为了使得导液盘9能够更加方便引导冷却液体喷洒在空腔311轴侧壁上,导液盘9靠近进液管5一侧表面的中心处向靠近进液管5的方向凸起,使得冷却液体喷射在导液盘9上靠近进液管5一侧表面上之后,能够更加容易沿着导液盘9靠近进液管5一侧表面滑动,不易出现直接被反弹回来的情况,使得冷却液体进入空腔311中也能够更加的顺畅。
参照图3,同时为了导液盘9远离进液管5一侧表面能够更加方便引导冷却液体进入到出液管6中,导液盘9靠近出液管6一侧表面的中心处向靠近出液管6的方向凸起,使得冷却液体能够更加方便向出液管6中聚集,以便流入出液管6中。
参照图3,为了使得光缆能够稳定的从上下两个降温轮31之间经过,同时光缆还能够保持与上下两个降温轮31接触,在降温轮31的轴侧表面上环绕自身轴线开设有一个定形槽312,上下两个降温轮31上的两个定形槽312在相互靠近一端处形成一个定形孔,定形孔的孔壁完全与光缆的轴侧表面抵接,使得光缆不易脱离与降温轮31的接触,同时光缆还能够与降温轮31有更大的接触面积。
参照图2与图3,在出液管6远离降温轮31一端连接有一个降温箱10,降温箱10呈长方体形状且为不锈钢材质,降温箱10还与进液管5远离降温轮31一端连接,使得冷却液体从出液管6中出来后,经过降温还能够再次从进液管5中进入到空腔311中再次被利用,从而形成冷却液体的循环利用;降温箱10中还设置有用于对液体进行加压的加压件1021,使得冷却液体在流动时能够更加的快速,以便冷却液体快速的带走降温轮31上的热量,提升冷却效率。
参照图2,具体的,降温箱10包括降温槽101和加液槽102,降温槽101和加液槽102相邻且间隔设置,降温槽101与加液槽102之间通过管道连通;降温槽101与出液管6连通,加液槽102与进液管5连通;加压件1021处于加液槽102中,在本实施例中加压件1021为水泵,出液管6中的液体进入到降温箱10中后首先进入到降温槽101中,经过降温之后再通过管道进入到加液槽102中,然后经过加压从加液槽102中流入到进液管5中。
参照图1与图2,一组降温机构3中上下两个降温轮31中的进液管5可以首先连通在一起,然后再一起与降温箱10连通,同时上下两个降温轮31中的出液管6也可以首先连通在一起,然后再一起与降温箱10连通,使得降温箱10可以同时向上下两个降温轮31提供冷却液体,并且同时接收来自于上下两个降温轮31中的冷却液体。
参照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降温的效果,降温机构3平行设置有多个,使得光缆可以经过多组降温机构3,从而提升降温效果,而且相邻两组降温机构3上降温槽101中冷却液体的温度可以呈阶梯式下降,使得光缆不易一次下降太多的温度,有利于光缆定形,而降温槽101中可以通过设置电热丝加热的方式来控制冷却液体的温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光缆从挤塑机2冲出来后,就会从上下两个降温轮31之间的定形孔中经过,此时因为光缆表面与上下两个降温轮31接触,而降温轮31因为内部存在冷却液体的原因,使得降温轮31表面温度很低,在光缆经过降温轮31时,光缆表面的热量也就会被降温轮31吸收,并传递给冷却液体,而冷却液体在吸收了光缆的热量之后,就会通过出液管6流入到降温槽101中,跟降温槽101中的冷却液体混合,从而恢复到进入空腔311之前的温度,然后再流入到加液槽102中,通过加液泵再从进液管5中进入空腔311中吸收热量;因相邻两组降温机构3上降温槽101中冷却液体的温度呈阶梯式下降,在光缆走完全部的降温机构3后,就会完成冷却定形的工作,最后再被线缆收卷机4收卷起来。
实施例二,参照图4,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进液管5和或出液管6与连接管72的连接处下方设置有一个集液槽51,集液槽51呈长方体形状且为不锈钢材质,集液槽51上端开口,并且集液槽51与进液管5和或出液管6轴侧下表面焊接,集液槽51的设置,使得进液管5和或出液管6的连接处万一有冷却液体渗出时,冷却液体也不易直接掉落在地上。
实施例三,参照图1与图5,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安装台32上还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驱动件321,该驱动件321为伺服电机,每根进液管5的下方均设置有一个驱动件321,驱动件321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一个小齿轮3211,小齿轮3211与驱动件321的输出轴键连接,在与进液管5连接的每根连接管72的外侧表面上均套设有一个大齿轮721,大齿轮721与连接管72键连接,一个大齿轮721对应与一个小齿轮3211啮合,使得一个驱动件321的输出轴转动时,可以对应驱动一根连接管72转动,进而驱动一个降温轮31转动,在一个降温机构3中,上下两个降温轮31的转向相反,并且两个降温轮31转动时,不会对光缆的运动产生阻碍,同时降温轮31转动的速度与光缆运动的速度相适配,使得降温轮31既不会阻碍光缆向前运动,又不会拉动光缆向前运动。
参照图5,此种设计方式,使得降温轮31的转动不需要靠光缆来拉动,光缆经过降温轮31时,直接进行降温工作即可,光缆不会与降温轮31发生相对运动,自然光缆也就不易损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温机构(3),所述降温机构(3)设置在挤塑机(2)的后端,降温机构(3)用于对从挤塑机(2)中出来的光缆进行降温定形;所述降温机构(3)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降温轮(31)以及一个安装台(32),两个降温轮(31)分别转动设置在安装台(32)上,两个降温轮(31)的轴线平行,光缆从两个降温轮(31)之间经过,并且光缆表面分别与两个降温轮(31)轴侧表面相互靠近的一端抵接;所述降温轮(3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311),空腔(311)用于承装冷却光缆的冷却液体;所述降温轮(31)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进液管(5),进液管(5)一端与空腔(311)连通;所述降温轮(31)的另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出液管(6),出液管(6)一端也与空腔(311)连通;所述进液管(5)与所述降温轮(3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出液管(6)与所述降温轮(3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7)包括:第一密封软环(71)、连接管(72)、第二密封软环(73)、挤压环(74)以及弹性挤压件(75),第一密封软环(71)固定套设在所述进液管(5)和或所述出液管(6)靠近所述降温轮(31)一端处;连接管(72)一端与降温轮(31)一侧表面固定连接,并且连接管(72)的轴线与降温轮(31)的轴线重合;第二密封软环(73)固定设置在连接管(72)内侧表面远离降温轮(31)一端处,并且在进液管(5)和或出液管(6)与连接管(72)连接好之后,第一密封软环(71)远离降温轮(31)一侧表面与第二密封软环(73)靠近降温轮(31)一侧表面抵接;挤压环(74)活动设置在连接管(72)的侧部,并且在进液管(5)和或出液管(6)与连接管(72)连接好之后,挤压环(74)远离降温轮(31)一侧表面与第一密封软环(71)靠近降温轮(31)一侧表面抵接;弹性挤压件(75)设置在连接管(72)中,并且弹性挤压件(75)靠近降温轮(31)一端与连接管(72)固定连接,弹性挤压件(75)远离降温轮(31)一端与挤压环(7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软环(71)靠近所述降温轮(31)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倾斜面(711),第一倾斜面(711)从第一密封软环(71)的边缘向第一密封软环(71)的中心处倾斜;所述第二密封软环(73)远离降温轮(31)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倾斜面(731),第二倾斜面(731)从第二密封软环(73)的边缘向第二密封软环(73)的中心处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环(74)远离所述降温轮(31)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倾斜面(741),第三倾斜面(741)从挤压环(74)的边缘向挤压环(74)的中心处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311)中固定设置有导液盘(9),导液盘(9)与所述降温轮(31)同轴设置;导液盘(9)一侧表面上设置有一个支架(91),支架(91)用于固定导液盘(9)在空腔(311)中,导液盘(9)边缘与空腔(311)的侧壁之间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盘(9)靠近所述进液管(5)一侧表面的中心处向靠近进液管(5)的方向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盘(9)靠近所述出液管(6)一侧表面的中心处向靠近出液管(6)的方向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轮(31)的轴侧表面上环绕自身轴线设置有定形槽(312),上下两个降温轮(31)上的两个定形槽(312)在相互靠近一端处形成一个定形孔,定形孔的孔壁与所述光缆的轴侧表面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6)远离所述降温轮(31)一端连接有一个降温箱(10),降温箱(10)还与所述进液管(5)远离降温轮(31)一端连接;降温箱(10)中设置有用于对液体进行加压的加压件(10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箱(10)包括降温槽(101)和加液槽(102),降温槽(101)和加液槽(102)相邻且间隔设置,降温槽(101)与加液槽(102)通过管道连通;降温槽(101)与出液管(6)连通,加液槽(102)与进液管(5)连通;所述加压件(1021)处于加液槽(102)中。
CN202010468124.8A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 Active CN1114877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8124.8A CN111487737B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8124.8A CN111487737B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7737A true CN111487737A (zh) 2020-08-04
CN111487737B CN111487737B (zh) 2021-05-28

Family

ID=71795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8124.8A Active CN111487737B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8773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460198U (zh) * 2017-01-19 2017-09-01 广东宏凯光缆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束状光缆生产线
CN206515526U (zh) * 2017-02-13 2017-09-22 德阳汇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光缆冷却水循环水槽
CN207663108U (zh) * 2017-09-28 2018-07-27 汕头高新区奥星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护套吹干装置
CN208035333U (zh) * 2018-04-13 2018-11-02 四川省川胜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高效冷却装置
CN208469313U (zh) * 2018-06-15 2019-02-05 浙江省邮电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折页机的降温设备
CN109876889A (zh) * 2019-03-19 2019-06-14 童泽富 一种三辊研磨机用水循环式冷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460198U (zh) * 2017-01-19 2017-09-01 广东宏凯光缆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束状光缆生产线
CN206515526U (zh) * 2017-02-13 2017-09-22 德阳汇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光缆冷却水循环水槽
CN207663108U (zh) * 2017-09-28 2018-07-27 汕头高新区奥星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护套吹干装置
CN208035333U (zh) * 2018-04-13 2018-11-02 四川省川胜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高效冷却装置
CN208469313U (zh) * 2018-06-15 2019-02-05 浙江省邮电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折页机的降温设备
CN109876889A (zh) * 2019-03-19 2019-06-14 童泽富 一种三辊研磨机用水循环式冷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7737B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33063B1 (ko) 보강섬유 및 열가소성 유기물로된 실 또는 스트립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CN111775427B (zh) 一种通信电缆绝缘护套制造冷却定型设备
CA1062862A (en) Extrusion head for extruding plastomeric or elastomeric material on filaments
CN112951516B (zh) 一种数据电缆集合串联式生产设备
CN111487737B (zh) 一种束状光缆护套挤出生产线
CN104441675B (zh) 一种纤维连续缠绕装置及缠绕方法
JP3398954B2 (ja) 合成樹脂線材の製造方法
CN206379216U (zh) 一种用于固定双绞线电缆绞距的设备
CN201824563U (zh) 多层纤维复合积层型材的立式拉挤成形装置
CN112138910A (zh) 一种管道内壁面自动喷涂设备
CN110923940B (zh) 大直径多层复合管编织成型装备和方法
CN111822532A (zh) 叠层式拉丝机
CN116274757B (zh) 一种钢丝缠绕管高速生产控制系统
CN219670726U (zh) 一种化纤生产用上油装置
CN113838618A (zh)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加工生产系统以及生产工艺
CN112281235A (zh) 一种功能性纤维级聚丙烯的生产工艺
CN108099253A (zh) 一种石墨电极连续均匀冷却装置
CN212764644U (zh) 铁氟龙绝缘挤包机构
CN115070154B (zh) 一种具有喷口自调整功能的激光锡球焊接机
CN201049511Y (zh) 制造钢网增强塑料复合管的配套设备
CN215969988U (zh) 一种挤出机机筒的清洁装置
CN213495410U (zh) 一种大管径钢管表面微尘处理装置
CN212434349U (zh) 一种防止泄露的线缆挤出机
CN212559988U (zh) 一种玻璃纤维多束原丝毡拉排丝装置
CN204278554U (zh) 一种纤维连续缠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