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6727A - 均温板 - Google Patents

均温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6727A
CN111486727A CN201911183359.6A CN201911183359A CN111486727A CN 111486727 A CN111486727 A CN 111486727A CN 201911183359 A CN201911183359 A CN 201911183359A CN 111486727 A CN111486727 A CN 111486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older
upper plate
hole
low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833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天曜
郭哲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ras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ras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ras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ras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Kunsh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86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67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33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the conduit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e.g.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ann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83Means for filling or sealing heat pi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一上板、一下板、一贯孔、一注液管、一第一焊料以及一第二焊料。上板具有一第一接合面,下板具有一第二接合面。贯孔,由上板的部分结构与下板的部分结构共同定义而成,包括由一形成于上板的第一槽道以及一形成于下板的第二槽道夹设而成,由上板以及形成于下板上的第二槽道夹设而成,或由下板以及形成于上板上的第一槽道夹设而成。注液管设置于贯孔之内。第一焊料形成于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之间,第二焊料形成于贯孔与注液管之间。本发明均温板易于封边而维持内部气密性同时结构稳定。

Description

均温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均温板。
背景技术
均温板此种散热装置,上板与下板的接合范围较大,且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液管来进行注水与抽真空,因此要如何成功地封边而维持均温板内部的气密性,同时也让均温板维持结构上的稳定,一直是业界重视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易于封边而维持内部气密性同时结构稳定的均温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一上板、一下板、一贯孔、一注液管、一第一焊料以及一第二焊料。上板具有一第一接合面,下板具有一第二接合面。贯孔,由上板的部分结构与下板的部分结构共同定义而成,包括由一形成于上板的第一槽道以及一形成于下板的第二槽道夹设而成,由上板以及形成于下板上的第二槽道夹设而成,或由下板以及形成于上板上的第一槽道夹设而成。注液管设置于贯孔之内。第一焊料形成于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之间,第二焊料形成于贯孔与注液管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焊料与第二焊料,在结构上是相互连接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焊料与第二焊料,在结构上组成一完整且无断裂的回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焊料与第二焊料的组成成分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焊料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与上板或下板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焊料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与上板、下板或注液管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上板的热传导系数低于下板的热传导系数。
在一实施例中,部分注液管的管身位于贯孔内,并且位于贯孔内的注液管管身是被压合封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一上板、一下板、一贯孔、一注液管以及一焊料。上板具有一第一接合面,下板具有一第二接合面。贯孔由上板的部分结构与下板的部分结构共同定义而成,包括由一形成于上板的第一槽道以及一形成于下板的第二槽道夹设而成,由上板以及形成于下板上的第二槽道夹设而成,或由下板以及形成于上板上的第一槽道夹设而成。注液管设置于贯孔之内。焊料形成于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之间以及贯孔与注液管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上板具有一第一空间、下板具有一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共同定义出一作用空间,并且作用空间内设置有毛细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上板具有一空间,下板与空间共同定义出一作用空间,并且作用空间内设置有毛细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下板具有一空间,上板与空间共同定义出一作用空间,并且作用空间内设置有毛细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形成于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之间的焊料,与形成于贯孔与注液管之间的焊料,在结构上是相互连接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焊料在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之间以及贯孔与注液管之间,在结构上组成一完整且无断裂的回路。
在一实施例中,焊料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与上板、下板或注液管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上板的热传导系数低于下板的热传导系数。
在一实施例中,均温板借由注液管而让作用空间与外界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部分注液管的管身位于贯孔内,且位于贯孔内的注液管管身是被压合封闭,使得作用空间与外界隔离。
在一实施例中,部分注液管的管身位于贯孔内,并且位于贯孔内的注液管管身是被压合封闭,而部分注液管的管身则位于贯孔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一上板、一下板、一贯孔、一注液管以及一第一焊料。贯孔,由上板的部分结构与下板的部分结构共同定义而成,包括由一形成于上板的第一槽道以及一形成于下板的第二槽道夹设而成,由上板以及形成于下板上的第二槽道夹设而成,或由下板以及形成于上板上的第一槽道夹设而成。注液管设置于贯孔之内。第一焊料形成于贯孔与注液管之间,焊料被加热后扩散至贯孔与注液管之间的缝隙。
在一实施例中,上板具有一第一接合面,下板具有一第二接合面,均温板还包括一第二焊料,该第二焊料形成于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焊料与第二焊料,在结构上是相互连接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焊料与第二焊料,在结构上组成一完整且无断裂的回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焊料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与上板、下板或注液管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焊料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与上板或下板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上板的热传导系数低于下板的热传导系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焊料被加热后扩散至贯孔与注液管之间的缝隙,并且外溢至位于贯孔以外的注液管管身上,而位于贯孔与注液管之间的第一焊料的量,大于外溢至位于贯孔以外的注液管管身上第一焊料的量。
本发明的均温板通过于贯孔与注液管之间及/或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之间形成焊料,使得均温板易于封边从而维持内部气密性,且确保均温板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B是本发明一第一实施例所提供一压合前的均温板半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在完成注液与抽真空步骤后,进行一压合步骤而将注液管予以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1D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在完成注液与抽真空步骤后,进行一压合步骤而将注液管予以封闭后,均温板内的焊料与焊圈的相对分布示意图。
图2A至图2C是本发明一第二实施例所提供一压合前的均温板半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D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完成注液与抽真空步骤后,进行一压合步骤而将注液管予以封闭后的均温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E是沿图2D中2E-2E线的均温板在压合部位的剖面示意图。
图2F是图2D中的均温板内的焊料分布示意图。
图3A至图3C是本发明一第三实施例所提供一压合前的均温板半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3D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在完成注液与抽真空步骤后,进行一压合步骤而将注液管予以封闭后的均温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E是沿图3D中3E-3E线的均温板在压合部位的剖面示意图。
图3F是图3D中的均温板内的焊料分布示意图。
图4A至图4C是本发明一第四实施例所提供一压合前的均温板半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4D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在完成注液与抽真空步骤后,进行一压合步骤而将注液管予以封闭后的均温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E是沿图4D中4E-4E线的均温板在压合部位的剖面示意图。
图4F是图4D中的均温板内的焊料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A至图1B,其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在被压合前仍是半成品时的结构示意图。均温板包括一上板11、一下板12、一焊料13、一注液管16以及一焊圈17。上板11具有一第一槽道111、一第一接合面112以及一第一空间113,而下板12具有一第二槽道121、一第二接合面122以及一第二空间123,其中第一槽道111与第二槽道121共同形成一贯孔14,第一空间113与第二空间123共同形成一作用空间15。焊料13设置于上板11的第一接合面112以及下板12的第二接合面122上。注液管16具有一内开口161与一外开口162,并且在上板11与下板12固定完成后才插入贯孔14内,此时注液管16的外缘分别上下与第一槽道111跟第二槽道121贴合,内开口161连通作用空间15,外开口162则与外部连通。此外,焊圈17套设在注液管16的外缘,可被高周波加热后将注液管16与贯孔14的接合处予以封闭。此第一实施例所提供借由焊圈17来封闭注液管16跟贯孔14接合处的设计,在结构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被加热后的焊圈17,大部分仍然集中在位于贯孔14以外的注液管16管身上,因此必须精密的控制才能顺利向内渗入贯孔14与注液管16之间的缝隙,否则焊圈17与焊料13在结构上就不会连接在一起。
请参考图1C至图1D,其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在完成注液与抽真空步骤后,进行一压合步骤而将注液管予以封闭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均温板内的焊料与焊圈的相对分布示意图。由于套设在注液管16管身上的焊圈17,会直接承受外力的压合,因此不排除在压合后产生碎裂或变形的情况,而一旦焊圈17与注液管16之间无法紧密贴合而产生缝隙,而焊圈17与焊料13在结构上也无法连结在一起的话,就会影响到均温板1的密闭程度。因此,本发明也试着继续提供其他可行的均温板制程与结构。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均温板半成品以及一均温板。请参考图2A至图2C,其是压合前的均温板仍是半成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C是沿图2B中2C-2C线的剖面示意图。
均温板的半成品包括一上板21、一下板22、一第一焊料23A、一第二焊料23B以及一注液管26。上板21具有一第一槽道211、一第一接合面212以及一第一空间213,而下板22具有一第二槽道221、一第二接合面222以及一第二空间223,其中第一槽道211与第二槽道221共同形成一贯孔24,第一空间213与第二空间223共同形成一作用空间25,并且第一空间213、第二空间223或是作用空间25内可设置有毛细结构(图中未示)。注液管26具有一内开口261与一外开口262,管身可先与上板21的第一槽道211固定后,再与下板22的的第二槽道221固定,或者反之,注液管26的管身先与下板22的第二槽道221固定后,再与上板21的第一槽道211固定,最后管身会被第一槽道211与第二槽道221上下贴合,并且部分管身置入于贯孔24内,另一部分的管身则外露于贯孔24之外。此时,注液管26的内开口261连通作用空间25,外开口262则与外部连通。而在材质上,上板21、下板22可选择一金属板,而注液管26则可选自一金属管,但三者在材质上并没有限定一定要相同,举例来说,可让上板21的热传导系数低于下板22的热传导系数,避免冷凝面的温度过高,此时,上板21与下板22的材质就可选择是不同的。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焊料23A并将其设置于上板21的第一接合面212与下板22的第二接合面222之间,也提供了第二焊料23B并将其设置在贯孔24与注液管26之间,例如将第二焊料23B设置在上板21的第一槽道211与注液管26之间,或是将第二焊料23B设置在下板22的第二槽道221与注液管26之间。形成在第一槽道211与注液管26之间或是形成在第二槽道221与注液管26之间的焊料23B,由于上下有上板21与下板22的保护,将来被压合时也比较不会因为外力的直接压迫而导致剧烈的变形或碎裂。
此外,在结构上,焊料23B与焊料23A在被加热而扩散后可在结构上相互连接在一起,两者可共同组成一完整且无断裂的回路。而焊料23A与23B在组成的成分上可选择是相同的,并且应上板21、下板22以及注液管26的材质而对应采用铜膏、不锈钢膏、铝合金膏、钛合金膏、铜银膏或其他适当的焊膏。举例来说,焊料23A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可与上板21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相同或是与下板22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相同。而焊料23B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可与上板21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相同,与下板22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相同,或者与注液管26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相同。当然,若是上板21、下板22或注液管26在材质不同时,也可选择一同时与上板21及下板22的材质均可顺利接合的焊料23A,或是选择一同时与上板21及注液管26的材质均可顺利接合的焊料23B,或是同时与下板22及注液管26的材质均可顺利接合的焊料23B。此时,焊料23A与23B就有可能采用不同的组成成分,仍然能依据本发明而具体实施。
此外,上板21的第一槽道211与下板22的第二槽道221,其截面在被压合之前为一接近半圆形的外形,而注液管26则是采用圆管或是其他圆弧形的管身,以对应第一槽道211与第二槽道221的外形(或是对应贯孔24的外形)。
此外,形成在贯孔24与注液管26之间的焊料23B,被加热后会扩散至贯孔24与注液管26之间的缝隙,利用毛细力而将该缝隙尽可能地填满,当然也可控制焊料23B的量让焊料23B稍微外溢至位于贯孔24以外的注液管26管身上,更确保两者之后不会产生缝隙,此时,位于贯孔24与注液管26之间的焊料23B的量,势必还是要控制大于外溢至位于贯孔24以外的注液管26管身上的焊料23B的量,避免日后经过压合程序后外溢太多的焊料23B产生破裂的问题。
请参考图2D至图2F,其中,图2D是完成注液与抽真空步骤后,进行一压合步骤而将注液管予以封闭后的均温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E则是沿图2D中2E-2E线的均温板在压合部位的剖面示意图,图2F则是图2D中的均温板内的焊料分布示意图。由上述图式可以发现,注液管26已被封闭,而上板21、下板22以及注液管26之间的缝隙也都被扩散的焊料23A与23B稳固地封填,位于贯孔24内的注液管26管身也已被压合封闭,因而能确保均温板2的气密性,而且设置在上板21的第一接合面212与下板22的第二接合面222之间的焊料23A,与形成在第一槽道211与注液管26之间或是形成在第二槽道221与注液管26之间的焊料23B,上下均有上板21与下板22的保护,因此被压合时结构上比较不会受到破坏。
此外在结构上,焊料23B与焊料23A之间,因为受压条件很接近,因此受压后两者仍可相互连接在一起,让完成封闭的均温板2在气密性上得以保持。
此外,当经过压合步骤后,上板21的第一槽道211与下板22的第二槽道221,由于厚度已经缩小,因此其截面为一圆弧的外形,而原本是圆管或接近圆管外形的注液管26,其截面则变成类似椭圆形这种具有长轴与短轴的圆弧外形,以对应第一槽道211与第二槽道221的外形(或是对应贯孔24的外形)。
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均温板半成品以及一均温板。请参考图3A至图3C,其是压合前的均温板仍是半成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C是沿图3B中3C-3C线的剖面示意图。
均温板的半成品包括一上板31、一下板32、一第一焊料33A、一第二焊料33B以及一注液管36。上板31具有一第一槽道311、一第一接合面312以及一第一空间313,而下板32具有一第二槽道321、一第二接合面322以及一第二空间323,其中第一槽道311与第二槽道321共同形成一贯孔34,第一空间313与第二空间323共同形成一作用空间35,并且第一空间313、第二空间323或是作用空间35内可设置有毛细结构(图中未示)。注液管36具有一内开口361与一外开口362,管身可先与上板31的第一槽道311固定后,再与下板32的第二槽道321固定,或者反之,注液管36的管身先与下板32的第二槽道321固定后,再与上板31的第一槽道311固定,最后管身会被第一槽道311与第二槽道321上下贴合,并且部分管身置入于贯孔34内,另一部分的管身则外露于贯孔34之外。此时,注液管36的内开口361连通作用空间35,外开口362则与外部连通。而在材质上,上板31、下板32可选择一金属板,而注液管36则可选自一金属管,但三者在材质上并没有限定一定要相同,举例来说,可让上板31的热传导系数低于下板32的热传导系数,避免冷凝面的温度过高,此时,上板31与下板32的材质就可选择是不同的。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焊料33A并将其设置于上板31的第一接合面312与下板32的第二接合面322之间,也提供了第二焊料33B并将其设置在贯孔34与注液管36之间,包括将第二焊料33B设置在上板31的第一槽道311与注液管36之间,以及将第二焊料33B设置在下板32的第二槽道321与注液管36之间。形成在第一槽道311与注液管36之间或是形成在第二槽道321与注液管36之间的焊料33B,由于上下有上板31与下板32的保护,将来被压合时也比较不会因为外力的直接压迫而导致剧烈的变形或碎裂。
此外,在结构上,焊料33B与焊料33A在被加热而扩散后可在结构上相互连接在一起,两者可共同组成一完整且无断裂的回路。而焊料33A与33B在组成的成分上可选择是相同的,并且应上板31、下板32以及注液管36的材质而对应采用铜膏、不锈钢膏、铝合金膏、钛合金膏、铜银膏或其他适当的焊膏。举例来说,焊料33A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可与上板31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相同或是与下板32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相同。而焊料33B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可与上板31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相同,与下板32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相同,或者与注液管36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相同。当然,若是上板31、下板32或注液管36在材质不同时,也可选择一同时与上板31及下板32的材质均可顺利接合的焊料33A,或是选择一同时与上板31及注液管36的材质均可顺利接合的焊料33B,或是同时与下板32及注液管36的材质均可顺利接合的焊料33B。此时,焊料33A与33B就有可能采用不同的组成成分,仍然能依据本发明而具体实施。
此外,上板31的第一槽道311与下板32的第二槽道321,其截面在被压合之前为一接近矩形凹槽的外形,而注液管36则是采用方管或是矩形管,以对应第一槽道311与第二槽道321的外形(或是对应贯孔34的外形)。
此外,形成于贯孔34与注液管36之间的焊料33B,被加热后会扩散至贯孔34与注液管36之间的缝隙,利用毛细力而将该缝隙尽可能地填满,当然也可控制焊料33B的量让焊料33B稍微外溢至位于贯孔34以外的注液管36管身上,更确保两者之后不会产生缝隙,此时,位于贯孔34与注液管36之间的焊料33B的量,势必还是要控制大于外溢至位于贯孔34以外的注液管36管身上的焊料33B的量,避免日后经过压合程序后外溢太多的焊料33B产生破裂的问题。
请参考图3D至图3F,其中,图3D是完成注液与抽真空步骤后,进行一压合步骤而将注液管予以封闭后的均温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E则是沿图3D中3E-3E线的均温板在压合部位的剖面示意图,图3F则是图3D中的均温板内的焊料分布示意图。由上述图式可以发现,注液管36已被封闭,而上板31、下板32以及注液管36之间的缝隙也都被扩散的焊料33A与33B稳固地封填,位于贯孔34内的注液管36管身也已被压合封闭,因而能确保均温板3的气密性,这是因为设置在上板31的第一接合面312与下板32的第二接合面322之间的焊料33A,与形成在第一槽道311与注液管36之间或是形成在第二槽道321与注液管36之间的焊料33B,上下均有上板31与下板32的保护,因此被压合时结构上比较不会受到破坏。
此外在结构上,焊料33B与焊料33A之间,因为受压条件很接近,因此受压后两者仍可相互连接在一起,让完成封闭的均温板3在气密性上得以保持。
此外,当经过压合步骤后,上板31的第一槽道311与下板32的第二槽道321,由于厚度已经缩小,因此其截面已不会是矩形,变成略呈圆弧状的外形,甚至于不规则的外形,而原本是方管或矩形管的注液管36,其截面也会跟随着第一槽道311与第二槽道321而一起变形,但彼此之间仍会紧迫地贴紧在一起。
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均温板半成品以及一均温板。请参考图4A至图4C,其是压合前的均温板仍是半成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C是沿图4B中4C-4C线的剖面示意图。
均温板的半成品包括一上板41、一下板42、一第一焊料43A、一第二焊料43B以及一注液管46。上板41具有一第一接合面412,而下板42具有一槽道421、一第二接合面422以及一空间423,其中上板41与下板42的槽道421共同形成一贯孔44,上板41也与空间423共同形成一作用空间45,并且上板41内侧、空间423或是作用空间45内可设置有毛细结构(图中未示)。注液管46具有一内开口461与一外开口462,管身可先与上板41固定后,再与下板42的槽道421固定,或者反之,注液管46的管身先与下板42的槽道421固定后,再与上板41固定,最后管身会被上板41与下板42的槽道421上下贴合,并且部分管身置入于贯孔44内,另一部分的管身则外露于贯孔44之外。此时,注液管46的内开口461连通作用空间45,外开口462则与外部连通。而在材质上,上板41、下板42可选择一金属板,而注液管46则可选自一金属管,但三者在材质上并没有限定一定要相同,举例来说,可让上板41的热传导系数低于下板42的热传导系数,避免冷凝面的温度过高,此时,上板41与下板42的材质就可选择是不同的。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焊料43A并将其设置于上板41的第一接合面412与下板42的第二接合面422之间,也提供了第二焊料43B并将其设置在贯孔44与注液管46之间,包括将第二焊料43B设置在上板41与注液管46之间,以及将第二焊料43B设置在下板42的槽道421与注液管46之间。形成在上板41与注液管46之间或是形成在槽道421与注液管46之间的焊料43B,由于上下有上板41与下板42的保护,将来被压合时也比较不会因为外力的直接压迫而导致剧烈的变形或碎裂。
此外,在结构上,焊料43B与焊料43A在被加热而扩散后可在结构上相互连接在一起,两者可共同组成一完整且无断裂的回路。而焊料43A与43B在组成的成分上可选择是相同的,并且应上板41、下板42以及注液管46的材质而对应采用铜膏、不锈钢膏、铝合金膏、钛合金膏、铜银膏或其他适当的焊膏。举例来说,焊料43A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可与上板41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相同或是与下板42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相同。而焊料43B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可与上板41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相同,与下板42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相同,或者与注液管46内含的一金属组成成分相同。当然,若是上板41、下板42或注液管46在材质不同时,也可选择一同时与上板41及下板42的材质均可顺利接合的焊料43A,或是选择一同时与上板41及注液管46的材质均可顺利接合的焊料43B,或是同时与下板42及注液管46的材质均可顺利接合的焊料43B。此时,焊料43A与43B就有可能采用不同的组成成分,仍然能依据本发明而具体实施。
此外,下板42的槽道421,其截面在被压合之前为一接近矩形凹槽的外形,而注液管46则是采用方管或是矩形管,以对应槽道421的外形(或是对应贯孔44的外形)。
此外,形成于贯孔44与注液管46之间的焊料43B,被加热后会扩散至贯孔44与注液管46之间的缝隙,利用毛细力而将该缝隙尽可能地填满,当然也可控制焊料43B的量让焊料43B稍微外溢至位于贯孔44以外的注液管46管身上,更确保两者之后不会产生缝隙,此时,位于贯孔44与注液管46之间的焊料23B的量,势必还是要控制大于外溢至位于贯孔44以外的注液管46管身上的焊料43B的量,避免日后经过压合程序后外溢太多的焊料43B产生破裂的问题。
请参考图4D至图4F,其中,图4D是完成注液与抽真空步骤后,进行一压合步骤而将注液管予以封闭后的均温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E则是沿图4D中4E-4E线的均温板在压合部位的剖面示意图,图4F则是图4D中的均温板内的焊料分布示意图。由上述图式可以发现,注液管46已被封闭,而上板41、下板42以及注液管46之间的缝隙也都被扩散的焊料43A与43B稳固地封填,位于贯孔44内的注液管46管身也已被压合封闭,因而能确保均温板4的气密性,这是因为设置在上板41的第一接合面412与下板42的第二接合面422之间的焊料43A,与形成在上板41与注液管46之间或是形成在槽道421与注液管46之间的焊料43B,上下均有上板41与下板42的保护,因此被压合时结构上比较不会受到破坏。
此外在结构上,焊料43B与焊料43A之间,因为受压条件很接近,因此受压后两者仍可相互连接在一起,让完成封闭的均温板4在气密性上得以保持。
此外,当经过压合步骤后,上板41与下板42的槽道421,由于厚度已经缩小,因此其截面已不会是矩形,变成略呈圆弧状的外形,甚至于不规则的外形,而原本是方管或矩形管的注液管46,其截面也会跟随着上板41与槽道421而一起变形,但彼此之间仍会紧迫地贴紧在一起。
以上概述了依据本发明的数个实施例的内容,使得本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所揭露的发明技术。本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他们可以容易地使用本揭露作为基础,来设计或修改用于实施与在此所介绍实施例相同的目的及/或达到相同优点的其他制程与结构。

Claims (27)

1.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上板,具有一第一接合面;
一下板,具有一第二接合面;
一贯孔,由该上板的部分结构与该下板的部分结构共同定义而成,包括由一形成于该上板的第一槽道以及一形成于该下板的第二槽道夹设而成,由该上板以及形成于该下板上的该第二槽道夹设而成,或由该下板以及形成于该上板上的该第一槽道夹设而成;
一注液管,设置于该贯孔之内;
一第一焊料,形成于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接合面之间;以及
一第二焊料,形成于该贯孔与该注液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焊料与该第二焊料,在结构上是相互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焊料与该第二焊料,在结构上组成一完整且无断裂的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焊料与该第二焊料的组成成分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焊料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与该上板或该下板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焊料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与该上板、该下板或该注液管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上板的热传导系数低于该下板的热传导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部分该注液管的管身位于该贯孔内,并且位于该贯孔内的该注液管管身是被压合封闭。
9.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上板,具有一第一接合面;
一下板,具有一第二接合面;
一贯孔,由该上板的部分结构与该下板的部分结构共同定义而成,包括由一形成于该上板的第一槽道以及一形成于该下板的第二槽道夹设而成,由该上板以及形成于该下板上的该第二槽道夹设而成,或由该下板以及形成于该上板上的该第一槽道夹设而成;
一注液管,设置于该贯孔之内;以及
一焊料,形成于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接合面之间以及该贯孔与该注液管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上板具有一第一空间、该下板具有一第二空间,该第一空间与该第二空间共同定义出一作用空间,并且该作用空间内设置有毛细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上板具有一空间,该下板与该空间共同定义出一作用空间,并且该作用空间内设置有毛细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下板具有一空间,该上板与该空间共同定义出一作用空间,并且该作用空间内设置有毛细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形成于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接合面之间的该焊料,与形成于该贯孔与该注液管之间的该焊料,在结构上是相互连接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焊料在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接合面之间以及该贯孔与该注液管之间,在结构上组成一完整且无断裂的回路。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焊料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与该上板、该下板或该注液管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上板的热传导系数低于该下板的热传导系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0、11或12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均温板借由该注液管而让该作用空间与外界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0、11或12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部分该注液管的管身位于该贯孔内,且位于该贯孔内的该注液管管身是被压合封闭,使得该作用空间与外界隔离。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部分该注液管的管身位于该贯孔内,并且位于该贯孔内的该注液管管身是被压合封闭,而部分该注液管的管身则位于该贯孔外。
20.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上板;
一下板;
一贯孔,由该上板的部分结构与该下板的部分结构共同定义而成,包括由一形成于该上板的第一槽道以及一形成于该下板的第二槽道夹设而成,由该上板以及形成于该下板上的该第二槽道夹设而成,或由该下板以及形成于该上板上的该第一槽道夹设而成;
一注液管,设置于该贯孔之内;以及
一第一焊料,形成于该贯孔与该注液管之间,该焊料被加热后扩散至该贯孔与该注液管之间的缝隙。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上板具有一第一接合面,该下板具有一第二接合面,该均温板还包括一第二焊料,该第二焊料形成于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接合面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焊料与该第二焊料,在结构上是相互连接在一起。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焊料与该第二焊料,在结构上组成一完整且无断裂的回路。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焊料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与该上板、该下板或该注液管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相同。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焊料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与该上板或该下板内含的金属组成成分相同。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上板的热传导系数低于该下板的热传导系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焊料被加热后扩散至该贯孔与该注液管之间的缝隙,并且外溢至位于该贯孔以外的该注液管管身上,而位于该贯孔与该注液管之间的该第一焊料的量,大于外溢至位于该贯孔以外的该注液管管身上的该第一焊料的量。
CN201911183359.6A 2019-01-25 2019-11-27 均温板 Pending CN1114867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2933A TWI763967B (zh) 2019-01-25 2019-01-25 均溫板
TW108102933 2019-01-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6727A true CN111486727A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9426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0903.6U Active CN211425160U (zh) 2019-01-25 2019-11-27 均温板
CN201911183359.6A Pending CN111486727A (zh) 2019-01-25 2019-11-27 均温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0903.6U Active CN211425160U (zh) 2019-01-25 2019-11-27 均温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11425160U (zh)
TW (1) TWI7639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2989A (zh) * 2020-08-10 2020-11-27 惠州奥诺吉散热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均温板的注液管切断工艺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0996B (zh) * 2022-06-29 2023-08-01 創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均溫板製法及均溫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1769A (zh) * 2016-07-29 2016-11-09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薄型化热传导装置
US11320211B2 (en) * 2017-04-11 2022-05-03 Cooler Master Co., Ltd. Heat transfer device
TW202000333A (zh) * 2018-06-27 2020-01-01 高力熱處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均溫板的製作方法及均溫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2989A (zh) * 2020-08-10 2020-11-27 惠州奥诺吉散热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均温板的注液管切断工艺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3967B (zh) 2022-05-11
CN211425160U (zh) 2020-09-04
TW202028673A (zh) 2020-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78784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sothermal Vapor Chamber And Product Thereof
US11927400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vapor chamber
US20170312871A1 (en) Assembly structure of heat pipe and vapor chamber and assembly method threreof
US8590154B2 (en) Vapor chamber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11425160U (zh) 均温板
US20100108297A1 (en) Heat Pipe and Making Method Thereof
US20170314873A1 (en) Heat conduction modul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20143493A1 (zh) 均温板、散热模块和半导体器件
KR100688728B1 (ko) 판형 열전달 장치의 케이스 접합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제조된 장치
EP2806242B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emperature equalization device without liquid injection tube and temperature equalization device ma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WO2024016408A1 (zh) 一种均温板腔体密封工艺及均温板
CN106825825A (zh) 一种用于微波毫米波器件组装的高焊透率焊接方法
US20110192576A1 (en) Vapor chamber and edge-sealing structure thereof
CN210489604U (zh) 均温板
CN211457778U (zh) 均温板
TWI754124B (zh) 均溫板之製程
CN113727573B (zh) 薄型均温板元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JP4550369B2 (ja) 通気孔を設けた空洞の気密はんだ封止法
CN211120791U (zh) 薄型均温板
CN112665430A (zh) 薄型均温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0384313C (zh) 气密性腔体散热结构
TW201331538A (zh) 無注液管之均溫裝置製造方法及以該製法製成的物
CN111465254B (zh) 超薄型散热板
CN104121795A (zh) 一种多焊口的金属热管及其加工方法
CN111076581A (zh) 均温板无边封口方法及均温板无边封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