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6144A - 控制阀和换向阀 - Google Patents

控制阀和换向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6144A
CN111486144A CN202010069772.6A CN202010069772A CN111486144A CN 111486144 A CN111486144 A CN 111486144A CN 202010069772 A CN202010069772 A CN 202010069772A CN 111486144 A CN111486144 A CN 111486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spool
passage
control valv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97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崎仁
正谷龙马
冈田泰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btesc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86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61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6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 F16K11/0708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comprising means to avoid jamming of the slide or means to modify the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1/00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 F15B11/08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with only one servo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6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 F16K11/071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with fluid passages through the valve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Slid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阀和换向阀。控制阀(3a)具备:阀主体(40);阀柱(30),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于阀主体(40)的阀柱孔(41)内;以及弹性构件(62),其对阀柱(30)赋予弹性力,其弹性常数在阀柱(30)处于不同位置的情况下不同。

Description

控制阀和换向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阀和换向阀。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公知有控制工作流体相对于液压挖掘机等施工机械的致动器的供排的换向阀。换向阀这样的控制阀具有:阀主体;和阀柱,其收容于在阀主体形成的阀柱孔。
在阀主体设置有与主泵连通的供给端口以及与罐连通的罐端口。另外,致动器具有收容工作流体的流体室,在阀主体设置有与该流体室连通的致动器端口。另外,在阀主体设置有与各端口连通的通路。这些通路向阀柱孔开口,经由阀柱孔连接,并与阀柱孔一起形成工作流体的流路。即,各端口由上述流路连接。阀柱孔的内壁中的上述流路所开口的开口部之间的部分构成环状台肩部。
阀柱具有:多个台肩部,其能够与环状台肩部嵌合;和缺口部,其配置于台肩部之间。通过使阀柱在阀柱孔内移动而变更台肩部和缺口部相对于上述环状台肩部的位置,从而能够使连接上述端口的流路开闭,能够控制工作流体相对于致动器的供排。
例如,通过使阀柱的台肩部与环状台肩部(以下,称为“罐侧环状台肩部”。)嵌合而使该环状台肩部的内部空间封闭,能够使连接致动器端口和罐端口的流路封闭,该环状台肩部位于同致动器端口连通的致动器通路的开口部与同罐端口连通的罐通路的开口部之间。由此,能够防止工作流体从致动器的排出。另一方面,通过使台肩部脱离罐侧环状台肩部而在罐侧环状台肩部的内部空间配置缺口部,能够使该内部空间开放。由此,能够使连接致动器端口和罐端口的流路开放,而能够从致动器排出工作流体。
如上述那样,通过使连接致动器端口和罐端口的流路、以及连接致动器端口和供给端口的流路开闭,能够控制工作流体相对于致动器的供排,而能够使致动器如所期望那样动作。此外,在阀柱位于所谓的“中立位置”的情况下,阀柱的台肩部使致动器端口与罐端口之间的流路以及致动器端口与供给端口之间的流路封闭而使工作流体相对于致动器的供排停止。其结果,致动器不动作,其姿势被维持。
对于这样的控制阀,若例如台肩部脱离罐侧环状台肩部才从致动器排出工作流体,则致动器急剧地动作而产生冲击和振动。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态,公知有如下方法:通过在阀柱的台肩部的外周面设置凹口而产生工作流体的所谓的“预先流动(日文:前流れ)”产生,从而防止由致动器导致的冲击和振动的产生。例如,对于防止在台肩部脱离罐侧环状台肩部之际的由致动器导致的冲击和振动的产生的情况,在台肩部的外周面设置从该台肩部的致动器通路侧的端部向罐通路侧延伸到该台肩部的中间程度的凹口。并且,在阀柱从中立位置向罐通路侧移动而使台肩部脱离罐侧环状台肩部之前,经由凹口使致动器通路和罐通路连通,而使工作流体从致动器少量地排出。由此,能够在台肩部脱离罐侧环状台肩部之前使致动器的动作开始,而能够防止由致动器急剧地动作导致的振动和冲击的产生。
不过,一般而言,这样的凹口具有充分的长度,以便能够在台肩部脱离环状台肩部之前使致动器稳定地动作。
另一方面,若凹口具有上述充分的长度,则有时会在控制阀内产生出乎意料的工作流体的泄漏。例如,对于在与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嵌合的台肩部设置有上述这样的凹口的情况,台肩部仅在比凹口靠罐通路侧的部分能够使连接致动器端口和罐端口的流路封闭。该部分与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重叠的区域的、沿着上述阀柱的移动方向的长度称为重叠量。若该重叠量不足够大,则工作流体从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的一侧向另一侧,具体而言从致动器通路那一侧向罐通路那一侧漏出。因此,致动器的流体室内的工作流体减少而无法维持致动器的姿势。
若为了使这样的工作流体的泄漏减少而缩短凹口的长度并增大重叠量,则致动器的控制性变化。例如,从开始控制阀的操作到致动器开始动作的时间长度变化。另外,无法在台肩部脱离环状台肩部之前使致动器充分地动作。因此,使操作者产生不协调感。另外,为了防止工作流体的泄漏,也想到如JPH01-269705A所记载的控制阀那样在致动器端口设置止回提升阀来防止工作流体从致动器流出,但在该情况下,控制阀复杂化且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点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控制阀,该控制阀是能够防止由于致动器的急剧的动作而产生振动和冲击的控制阀,其中,不使控制阀大型化就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使控制阀处的工作流体的泄漏减少,并且,能够维持致动器的控制性。另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这样的控制阀并用于切换液压致动器的动作方向的换向阀。
本发明的控制阀具备:
阀主体;
阀柱,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阀主体的阀柱孔内;以及
弹性构件,其以根据所述阀柱的位置而变化的弹性常数推压所述阀柱。
或者,本发明的控制阀具备:
阀主体,其具有阀柱孔和致动器通路;
阀柱,其在所述阀柱孔内移动,能够通过向与所述致动器通路连接起来的致动器供给来自泵的工作流体来控制所述致动器;以及
弹性构件,其对所述阀柱赋予弹性力,其弹性常数在所述阀柱处于不同位置的情况下不同。
例如,也可以是,在由所述阀柱导致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压缩距离最长的情况下,所述弹性常数最大。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若由所述阀柱导致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压缩距离较短,则所述弹性常数较小,若由所述阀柱导致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压缩距离较长,则所述弹性常数较大。
具体而言,也可以是,所述弹性构件包括非线性弹簧。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具备两个以上的部分的弹簧,该两个以上的部分具有不同的弹簧常数并串联地配置。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具有不同的弹簧常数并串联地配置的两个以上的弹簧。
或者,本发明的控制阀具备:
阀主体,其具有阀柱孔和致动器通路;
阀柱,其在所述阀主体的阀柱孔内移动,能够通过向与所述致动器通路连接起来的致动器供给来自泵的工作流体来控制所述致动器;以及
非线性弹簧,若由所述阀柱导致的该非线性弹簧的压缩距离较短,则该非线性弹簧以所述弹性常数较小的方式对所述阀柱赋予弹性力,若由所述阀柱导致的该非线性弹簧的压缩距离较长,则该非线性弹簧以所述弹性常数较大的方式对所述阀柱赋予弹性力。
或者,本发明的换向阀包括上述控制阀,该换向阀用于切换液压致动器的动作方向。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控制阀,该控制阀是能够防止由于致动器的急剧的动作而产生振动和冲击的控制阀,其中,不使控制阀大型化就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使控制阀内的工作流体的泄漏减少,并且,能够维持致动器的控制性。另外,能够提供包括这样的控制阀并用于切换液压致动器的动作方向的换向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换向阀的工作流体回路的一个例子的工作流体回路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换向阀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换向阀的一侧端部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作为图2所示的换向阀所使用的弹性构件的一个例子的非线性弹簧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弹簧的、施加于弹簧的负载与弹簧的压缩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换向阀的一侧端部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换向阀的一侧端部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换向阀的一侧端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件说明书所附的附图被简化,例如有各部件的尺寸、各部件间的尺寸比以及各部件的具体的形状相对于实物的各部件的尺寸、各部件间的尺寸比以及各部件的具体的形状不同的部分包含于附图的情况。不过,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从这样的简化后的附图充分地理解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和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在图1中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换向阀的工作流体回路的一个例子。
图1所示的工作流体回路1具有:致动器2;换向阀3,其用于控制工作流体(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压力油)相对于致动器2的供排;以及主泵5,其经由换向阀3向致动器2供给工作流体。另外,工作流体回路1具有:用于控制换向阀3的动作的先导控制阀(以下,称为“遥控阀”)4、先导泵6、以及罐7。
在图示的例子中,致动器2是液压致动器。更具体而言,液压致动器2是具有活塞杆2r的液压缸,并具有缸盖侧流体室2a和杆侧流体室2b。
换向阀3用于切换液压致动器2的动作方向,其包括控制阀3a。换向阀3也可以包括除了控制阀3a以外的其他功能部。
换向阀3,即控制阀3a与主泵5以及罐7连接。控制阀3a具有阀柱30,通过使阀柱30在第1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D1上移动,能够变更主泵5以及罐7与致动器2的缸盖侧流体室2a以及杆侧流体室2b之间的连接状态。
如图1所示,控制阀3a在第1方向D1上的两端包括先导压力作用部51、52。先导压力作用部51、52是用于以阀柱30的驱动为目的而使先导压力施加于阀柱30的端部的部件。通过使先导压力施加于位于第1方向D1的另一侧(图1的左侧)的先导压力作用部51,能够使阀柱30从图1所示的中立位置向对着第1方向D1的一侧(图1的右方向)移动后的第1工作位置移动。另外,通过使先导压力施加于位于第1方向D1的一侧(图1的右侧)的先导压力作用部52,能够使阀柱30从图1所示的中立位置向对着第1方向D1的另一侧(图1的左方向)移动后的第2工作位置移动。
控制阀3a还具有在第1方向D1上对阀柱30施加弹性力的弹性构件61、62。对于在先导压力作用部51、52中的任一者均未产生先导压力的情况,由于弹性构件61、62,阀柱30被保持在图1所示的中立位置。
此外,在阀柱30位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主泵5以及罐7均未与致动器2的缸盖侧流体室2a以及杆侧流体室2b中的任一者连接(参照图1),工作流体不会相对于致动器2供排。另一方面,在阀柱30位于第1工作位置的情况下,主泵5与致动器2的杆侧流体室2b、罐7与缸盖侧流体室2a分别连接。其结果,工作流体向杆侧流体室2b供给,同时工作流体被从缸盖侧流体室2a排出,而活塞杆2r向退回的方向移动。另外,在阀柱30位于第2工作位置的情况下,主泵5与致动器2的缸盖侧流体室2a、罐7与杆侧流体室2b分别连接。其结果,工作流体向缸盖侧流体室2a供给,同时工作流体被从杆侧流体室2b排出,而活塞杆2r向伸出的方向移动。通过如此使控制阀3a的阀柱30移动而变更主泵5以及罐7与致动器2的缸盖侧流体室2a以及杆侧流体室2b之间的连接状态,能够使致动器2如所期望那样动作。
遥控阀4是用于控制上述的先导压力的阀。在此,在控制阀3a的先导压力作用部51、52分别连接有先导管线11、12。遥控阀4使对应于其操作杆4a的操作方向的那一侧的先导管线11、12与先导泵6连通而向该先导管线11、12供给工作流体。其结果,在与该先导管线11、12连接起来的先导压力作用部51、52产生先导压力。此外,遥控阀4在使一个先导管线11、12与先导泵6连通时使另一个先导管线12、11与罐7连通。另外,在操作杆4a未操作的情况下,遥控阀4使先导管线11、12这两者与罐7连通。
接着,参照图2和图3而进一步详细论述控制阀3a。图2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阀3a的沿着阀柱30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控制阀3a的一侧端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2所示的控制阀3a具有如下各部作为主要的构成部件:细长状的阀柱30,其沿着第1方向D1延伸;阀主体40,其设置有收容阀柱30的阀柱孔41;以及阀盖53、54,其安装在阀主体40的两侧。
阀盖53、54是具备其第1方向D1上的一端与先导管线11、12连接的连接部的筒状的构件。阀盖53、54分别收容阀柱30的另一侧端部和一侧端部。阀盖53、54的内部分别与先导管线11、12连接,若向先导管线11、12供给工作流体,则在阀盖53、54的内部产生先导压力,先导压力作用于阀柱30的另一侧端面31和一侧端面32。即,阀盖53、54的内部构成上述的先导压力作用部51、52。另外,阀柱30的另一侧端面31和一侧端面32构成在阀盖53、54的内部产生的先导压力所作用的受压面。
在阀盖53、54的内部分别配置有对阀柱30朝向第1方向D1的一侧和另一侧赋予弹性力的弹性构件61、62。在图示的例子中,弹性构件61、62是弹簧。
在阀主体40形成有在第1方向D1上延伸的阀柱孔41。在阀柱孔41内阀柱30配置为能够移动。另外,在阀主体40形成有包括供给通路44、致动器通路45以及罐通路46的各种通路。另外,虽未图示,但在阀主体40形成有要与主泵5连接的供给端口、要与致动器2的缸盖侧流体室2a连接的缸盖侧致动器端口、要与致动器2的杆侧流体室2b连接的杆侧致动器端口、以及要与罐7连接的罐端口。
供给通路44与供给端口连通。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供给通路44在中途分支,一个构成第1供给通路44a,另一个构成第2供给通路44b。第1供给通路44a、第2供给通路44b向阀柱孔41开口。
致动器通路45具有第1致动器通路45a和第2致动器通路45b。第1致动器通路45a~第2致动器通路45b分别与缸盖侧致动器端口和杆侧致动器端口连通。因而,第1致动器通路45a经由缸盖侧致动器端口与致动器2的缸盖侧流体室2a连接。另外,第2致动器通路45b经由杆侧致动器端口与致动器2的杆侧流体室2b连接。并且,第1致动器通路45a、第2致动器通路45b向阀柱孔41开口。
罐通路46与罐端口连通。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罐通路46在中途分支,一个构成第1罐通路46a,另一个构成第2罐通路46b。第1罐通路46a、第2罐通路46b分别向阀柱孔41开口。
在阀柱孔41的内壁41a,从阀盖54那一侧依次形成有第1罐通路46a的开口部、第1致动器通路45a的开口部、第1供给通路44a的开口部、第2供给通路44b的开口部、第2致动器通路45b的开口部以及第2罐通路46b的开口部。阀柱孔41的内壁41a的各开口部之间的区域构成环状台肩部RL。
此外,以下,将环状台肩部RL的位于第1罐通路46a的开口部与第1致动器通路45a的开口部之间的部分称为“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另外,将环状台肩部RL的位于第1致动器通路45a的开口部与第1供给通路44a的开口部之间的部分称为“第1供给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2”。另外,将环状台肩部RL的位于第2供给通路44b的开口部与第2致动器通路45b的开口部之间的部分称为“第2供给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3”。另外,将环状台肩部RL的位于第2致动器通路45b的开口部与第2罐通路46b的开口部之间的部分称为“第2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4”。
阀柱30是整体上呈圆柱状的构件,具有在第1方向D1上相互分离开地配置的多个台肩部L和设置于台肩部L之间的多个缺口部M。各台肩部L的外径与阀柱孔41的环状台肩部RL的内径大致一致。各缺口部M的外径比环状台肩部RL的内径小。
在各台肩部L与相对应的环状台肩部RL嵌合着的情况下,该环状台肩部RL的内部空间被封闭。由此,与在该台肩部L的两侧开口的两个通路连接的两个端口间的流路被阻断。另一方面,在台肩部L脱离相对应的环状台肩部RL而使缺口部M配置于该环状台肩部RL的内部空间的情况下,在该环状台肩部RL的两侧开口的两个通路间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被容许。即,与上述两个通路连接的两个端口间的流路被开放。如此,阀柱30利用缺口部M连接两个端口、或利用台肩部L阻断两个端口而能够改变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
此外,以下,将台肩部L的与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相对应的部分称为“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另外,将台肩部L的与第1供给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2相对应的部分称为“第1供给通路侧台肩部L2”。另外,将台肩部L的与第2供给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3相对应的部分称为“第2供给通路侧台肩部L3”。另外,将台肩部L的与第2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4相对应的部分称为“第2罐通路侧台肩部L4”。并且,将缺口部M的位于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与第1供给通路侧台肩部L2之间的部分称为“第1缺口部M1”。另外,将缺口部M的位于第2供给通路侧台肩部L3与第2罐通路侧台肩部L4之间的部分称为“第2缺口部M2”。
具体而言,在阀柱30配置于图2所示的中立位置的情况下,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与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嵌合而将第1致动器通路45a与第1罐通路46a之间阻断。由此,连接缸盖侧致动器端口和罐端口之间的流路被封闭。另外,第1供给通路侧台肩部L2与第1供给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2嵌合而将第1致动器通路45a与第1供给通路44a之间阻断。由此,连接缸盖侧致动器端口和供给端口之间的流路被封闭。另外,第2罐通路侧台肩部L4与第2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4嵌合而将第2致动器通路45b与第2罐通路46b之间阻断。由此,连接杆侧致动器端口和罐端口之间的流路被封闭。另外,第2供给通路侧台肩部L3与第2供给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3嵌合而将第2致动器通路45b与第2供给通路44b之间阻断。由此,连接杆侧致动器端口和供给端口之间的流路被封闭。根据以上内容,来自与供给端口连接起来的主泵5的工作流体也未向致动器2的任一流体室2a、2b供给。另外,致动器2的任一流体室2a、2b的工作流体也未向与罐端口连接起来的罐7排出。因此,致动器2不动作,其姿势被维持。
在阀柱30于阀柱孔41中从图2所示的中立位置向第1方向的一侧(在图2中是右侧)移动到第1工作位置的情况下,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脱离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第1缺口部M1配置于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的内部空间。由此,第1致动器通路45a与第1罐通路46a之间经由第1缺口部M1与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之间的空间而连通。因而,连接缸盖侧致动器端口和罐端口之间的流路被开放。此外,此时,第1供给通路侧台肩部L2保持与第1供给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2嵌合着的状态,第1供给通路44a与第1致动器通路45a之间保持阻断了的状态。因而,连接缸盖侧致动器端口和供给端口之间的流路保持封闭着的状态。另外,第2供给通路侧台肩部L3脱离第2供给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3,第2缺口部M2配置于第2供给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3的内部空间。由此,第2致动器通路45b和第2供给通路44b之间经由第2缺口部M2与第2供给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3之间的空间而连通。因而,连接杆侧致动器端口和供给端口之间的流路被开放。此外,此时,第2罐通路侧台肩部L4保持与第2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4嵌合着的状态,第2致动器通路45b与第2罐通路46b之间保持阻断了的状态。因而,连接杆侧致动器端口和罐端口之间的流路保持封闭着的状态。根据以上内容,来自与供给端口连接起来的主泵5的工作流体经由第2供给通路44b、第2供给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3的内部空间以及第2致动器通路45b而向杆侧流体室2b流入。另外,缸盖侧流体室2a内的工作流体经由第1致动器通路45a、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的内部空间以及第1罐通路46a而流入罐7。其结果,致动器2的活塞杆2r向退回的方向移动。
在阀柱30于阀柱孔41中从图2所示的中立位置向第1方向D1的另一侧(在图2中是左侧)移动到第2工作位置的情况下,第1供给通路侧台肩部L2脱离第1供给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2,第1缺口部M1配置于第1供给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2的内部空间。由此,第1致动器通路45a和第1供给通路44a之间经由第1缺口部M1与第1供给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2之间的空间而连通。因而,连接缸盖侧致动器端口和供给端口之间的流路被开放。此外,此时,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保持与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嵌合着的状态,第1致动器通路45a与第1罐通路46a之间保持阻断了的状态。因而,连接缸盖侧致动器端口和罐端口之间的流路保持封闭着的状态。另外,第2罐通路侧台肩部L4脱离第2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4,第2缺口部M2配置于第2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4的内部空间。由此,第2致动器通路45b与第2罐通路46b之间经由第2缺口部M2与第2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4之间的空间而连通。因而,连接杆侧致动器端口和罐端口之间的流路被开放。此外,此时,第2供给通路侧台肩部L3保持与第2供给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3嵌合的状态,第2致动器通路45b与第2供给通路44b之间保持阻断了的状态。因而,连接杆侧致动器端口和供给端口之间的流路保持封闭着的状态。根据以上内容,来自与供给端口连接起来的主泵5的工作流体经由第1供给通路44a、第1供给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2的内部空间以及第1致动器通路45a而向缸盖侧流体室2a流入。另外,杆侧流体室2b的工作流体经由第2致动器通路45b、第2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4的内部空间以及第2罐通路46b而流入罐7。其结果,致动器2的活塞杆2r向伸出的方向移动。
如此,阀柱30在阀柱孔41内移动而能够向与致动器通路45连接起来的致动器2供给来自泵5的工作流体。另外,控制阀3a切换阀柱30的移动方向,从而能够切换致动器2的动作方向。
对于这样的控制阀3a,例如,在为了使杆2r缩回而从致动器2的缸盖侧流体室2a排出工作流体之际,若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脱离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才开放连接缸盖侧致动器端口和罐端口之间的流路,则致动器2急剧地动作而有可能产生冲击和振动。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态,公知有在台肩部的外周面设置在阀柱的移动方向上延伸的凹口的方案。即,在使阀柱移动之际,在台肩部脱离环状台肩部之前,使在该环状台肩部的两侧开口的通路经由凹口连通,从一个通路向另一个通路产生所谓的工作流体的预先流动。由此,致动器能够在台肩部脱离环状台肩部之前开始动作,而能够防止由致动器急剧地动作导致的振动和冲击的产生。
在图2和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的外周面设置有第1凹口N1。如在图3中清楚地表示的那样,第1凹口N1在阀柱30的移动方向D1上细长地从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的靠第1致动器通路45a侧的端部向第1罐通路46a那一侧延伸。通过在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的外周面设置有第1凹口N1,从而能够在阀柱30向第1方向D1的一侧(在图3中是右侧)移动而使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脱离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之前使第1致动器通路45a与第1罐通路46a经由第1凹口N1连通,而从第1致动器通路45a向第1罐通路46a产生工作流体经由第1凹口N1的预先流动。即,能够将工作流体从第1致动器通路45a向第1罐通路46a经由第1凹口N1一点一点地排出。此外,以下,将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中的、比第1凹口N1靠前方侧(在图3中是右侧)的部分称为第1凹口非形成部L1a,该前方侧是在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的(阀柱30的)从封闭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的内部空间的位置向开放的位置的移动方向(在图3中是右方向)上的前方侧。
在此,如图3所示,在阀柱30位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的内部空间被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的第1凹口非形成部L1a封闭。因而,在阀柱30位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不产生工作流体经由第1凹口N1的预先流动。若阀柱30向第1方向D1的一侧(在图3中是右侧)移动而使第1凹口N1的一侧端部面对第1罐通路46a,则工作流体经由第1凹口N1的预先流动开始。由此,致动器2开始动作。此外,工作流体经由第1凹口N1的预先流动持续到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脱离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为止。
不过,一般而言,这样的凹口具有充分的长度,以便在台肩部脱离环状台肩部之前能够使致动器充分地动作。因此,产生了如下那样的问题。首先,凹口N1的长度越长,阀柱30位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的、台肩部L1的凹口非形成部L1a与环状台肩部RL1重叠的区域L1b的、沿着阀柱30的移动方向D1的长度(以下,称为“重叠量W1”)越短。若重叠量W1较短,则即使将阀柱30配置于中立位置而想要维持致动器2的姿势,工作流体也会从环状台肩部RL1的一侧(通路45a那一侧)向另一侧(通路46a那一侧)漏出,而无法维持致动器2的姿势。
考虑这样的点,在图示的例子中,使第1凹口N1的长度比以往短而将阀柱30位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的重叠量W1设定得比以往大。
不过,一般而言,若变更重叠量、凹口的长度,则致动器的控制性也被变更。例如,即使与以往同样地操作遥控阀的操作杆,从开始操作杆的操作到工作流体的预先流动开始为止的时间长度成为与以往不同的时间长度,因此,从开始操作杆的操作到致动器开始动作为止的时间长度也成为与以往不同的时间长度。另外,在缩短了凹口的长度的情况下,工作流体的预先流动所持续的时间长度比以往变短,因此,无法在台肩部脱离环状台肩部之前使致动器充分地动作。这使操作杆的操作者产生不协调感。
考虑这样的状况,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阀3a进行了用于将处于中立位置下的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与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之间的重叠量W1设定得足够大、并且维持致动器2的控制性的研究。
具体而言,作为弹性构件62,使用了其弹性常数在阀柱30处于不同位置的情况下不同的弹性构件。换言之,使用了以根据阀柱30的位置而变化的弹性常数按压阀柱30的弹性构件。在此,在将施加于弹性构件62的负载设为F,将由阀柱30导致的弹性构件62的压缩距离(在图示的例子中,阀柱30从中立位置朝向弹性构件62的移动距离)设为x的情况下,弹性常数是满足k=F/x这样的关系的常数。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由阀柱30导致的弹性构件62的压缩距离x最短的情况下,弹性构件62的弹性常数k变得最小。换言之,在由阀柱30导致的弹性构件62的压缩距离x最长的情况下,弹性构件62的弹性常数k最大。
进一步具体而言,弹性构件62包括图4所示那样的非线性弹簧。在此,“非线性弹簧”是指施加于弹簧的负载F与弹簧的压缩距离(弹簧的收缩量)x之间的关系不以一次式表示的弹簧。更具体而言,是如下的弹簧:施加于弹簧的负载F与弹簧的压缩距离x具有例如图5所示那样的关系,上述弹性常数k根据弹簧的压缩距离x而变化。此外,如上述那样,在图示的例子中,弹性构件62是弹簧,因此,以下,也将弹性常数称为“弹簧常数”。
在图示的例子中,弹性构件62包括弹簧常数互不相同的第1弹簧要素62a和第2弹簧要素62b。第1弹簧要素62a和第2弹簧要素62b在第1方向D1上排列,而构成了一串弹簧。并且,对于弹性构件62的压缩距离x是0~x1的区间,弹性构件62的弹簧常数k是弹簧常数ka,对于弹簧的压缩距离x是比0~x1大的x1~x2的区间,弹性构件62的弹簧常数k是比弹簧常数ka大的弹簧常数kb。这样的弹性构件62在弹簧的压缩距离x是0~x1的区间易于变形,在x1~x2的区间难以变形。由此,对于由阀柱30导致的弹性构件62的压缩距离x处于0~x1的范围,能够使阀柱30较快地移动,对于压缩距离x处于x1~x2的范围,能够使阀柱30较慢地移动。
此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弹性构件62形成为连续的弹簧,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弹性构件62也可以包括具有不同的弹簧常数并串联地配置的两个以上的部分。另外,弹性构件62也可以包括具有互不相同的弹簧常数并串联地配置的两个以上的单独的弹簧。
另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弹性构件62的弹性常数k阶段性地变化,但弹性常数k也可以连续地变化。在该情况下,若由阀柱30导致的弹性构件62的压缩距离x较短,则弹性构件62的弹性常数k变小。换言之,若由阀柱30导致的弹性构件62的压缩距离较长,则弹性构件62的弹性常数k变大。
通过使用这样的弹性常数根据阀柱30的位置而变化的弹性构件62,即使使第1凹口N1的长度比以往短而使处于中立位置下的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与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之间的重叠量W1比以往长,也能够抑制致动器2的控制性改变。具体而言,即使使第1凹口N1的长度比以往短而使上述重叠量W1比以往大,通过适当决定上述压缩距离x与弹簧常数k之间的关系,也能够使阀柱30从中立位置到第1凹口N1的一侧端部面对第1罐通路46a为止比以往快地移动,而且,在第1凹口N1的一侧端部面对第1罐通路46a而开始了工作流体的预先流动之后,能够使阀柱30比以往慢地移动。由此,能够将从开始杆4a的操作到工作流体的预先流动开始为止的时间长度(也就是说,直到致动器2开始动作为止的时间长度)、以及从工作流体的预先流动开始到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脱离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为止的时间长度(也就是说,工作流体的预先流动所持续的时间长度)维持在与以往相同的时间长度。由此,能够与以往同样地维持使阀柱30从中立位置向第1工作位置移动之际的致动器2的控制性。
此外,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与第1凹口N1同样的第2凹口N2设置于第2罐通路侧台肩部L4的外周面。第2凹口N2沿着阀柱30的移动方向D1细长地从第2罐通路侧台肩部L4的靠第2致动器通路45b侧的端部朝向第2罐通路46b延伸。在该情况下,在阀柱30从中立位置向第1方向D1的另一方侧(在图2中是左侧)移动到第2工作位置之际,在第2罐通路侧台肩部L4脱离第2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4之前,能够从第2致动器通路45b向第2罐通路46b产生工作流体经由第2凹口N2的预先流动。
第2凹口N2的长度与第1凹口N1同样地比以往短。由此,能够使阀柱30位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的、第2罐通路侧台肩部L4与第2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4之间的重叠量W2(阀柱30位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的、台肩部L4的第2凹口非形成部L4a与环状台肩部RL4重叠的区域的、沿着阀柱30的移动方向D1的长度。在此,“第2凹口非形成部L4a”是指,第2罐通路侧台肩部L4中的、比第2凹口N2靠前方侧(在图2中是左侧)的部分,该前方侧是在第2罐通路侧台肩部L4的(阀柱30的)从封闭第2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4的内部空间的位置向开放的位置的移动方向D1上的前方侧。)比以往大,而能够使工作流体从第2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4的一侧(第2致动器通路45b那一侧)向另一侧(第2罐通路46b那一侧)的泄漏减少。另外,弹性构件61具有与弹性构件62的弹性常数同样的弹性常数。更具体而言,弹性构件61是与弹性构件62同样的非线性弹簧。因此,即使使第2凹口N2的长度比以往短而确保上述重叠量W2比以往大,也能够与以往同样地维持使阀柱30从中立位置向第2工作位置移动之际的致动器2的控制性。
接着,参照图1~3、6~8而对控制阀3a的动作进行说明。以下,对使阀柱从图2和图3所示的中立位置向第1工作位置移动的情况下的、控制阀3a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遥控阀4的操作杆4a未被操作的情况下,先导管线11、12均与罐7连通。因此,不进行工作流体从先导泵6向先导管线11、12的供给,也未在先导压力作用部51、52中的任一者产生先导压力。因此,先导压力不作用于阀柱30,阀柱30被弹性构件61、62的弹性力保持在图1和图2所示的中立位置。此时,如在图3中清楚地表示的那样,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与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嵌合,第2罐通路侧台肩部L4与第2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4嵌合。并且,通过将第1罐通路侧台肩L1与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之间的重叠量W1设定得足够大,从而减少了工作流体从第1致动器通路45a那一侧向第1罐通路46a那一侧的漏出。由此,减少工作流体从致动器2的缸盖侧流体室2a的流出。另外,如图2所示,通过将第2罐通路侧台肩部L4与第2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4之间的重叠量W2设定得足够大,从而减少了工作流体从第2致动器通路45b那一侧向第2罐通路46b那一侧的漏出。由此,减少了工作流体从致动器2的杆侧流体室2b的流出。其结果,致动器2的姿势被维持。
接着,在使阀柱30从中立位置向第1工作位置移动的情况下,操作遥控阀4的操作杆4a而使先导泵6与先导管线11连通,从先导泵6向先导管线11供给工作流体。供给到先导管线11的工作流体流入阀盖53内。由此,在阀盖53内产生与操作杆4a的操作量相应的先导压力。
若在阀盖53内产生先导压力,则阀柱30朝向第1方向D1的一侧(图3的右侧)移动与先导压力相应的距离,并压紧弹性构件62。此时,直到阀柱30从图3所示的中立位置向图6所示的位置移动距离x1为止,即,直到第1凹口N1的一侧端部到达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的第1罐通路46a侧的端部为止,第1致动器通路45a与第1罐通路46a之间不被第1凹口N1连通,而不产生工作流体经由第1凹口N1的预先流动。之后,如图7所示,若阀柱30向第1方向D1的一侧进一步移动而使第1凹口N1的一侧端部面对第1罐通路46a,则第1致动器通路45a与第1罐通路46a之间利用第1凹口N1连通,从而从第1致动器通路45a向第1罐通路46a产生工作流体经由第1凹口N1的预先流动。其结果,致动器2的盖侧流体室2a内的工作流体流出,致动器2开始动作。具体而言,杆2r开始向退回的方向移动。并且,若阀柱30向第1方向D1的一侧(图8的右侧)进一步移动到图8所示的位置,而使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脱离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则第1致动器通路45a与第1罐通路46a之间经由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与第1缺口部M1之间的空间而连通。由此,从第1致动器通路45a向第1罐通路46a流动的工作流体的流量增加,致动器2的动作速度变快。具体而言,杆2r的退回速度变快。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阀柱30从图3所示的中立位置直到移动到图6所示的位置为止(也就是说,直到工作流体的预先流动开始之前为止)以与弹性常数ka相应的较快的速度移动,之后(也就是说,工作流体的预先流动开始了之后),以与弹性常数kb相应的比较慢的速度移动。
通过调整弹性构件62的弹性常数ka、kb、弹性构件62的弹性常数是弹性常数ka之际的弹性构件62的压缩距离x1,能够将从阀柱30开始移动起到第1凹口N1的一侧端部面对第1罐通路46a为止的时间长度、以及工作流体经由第1凹口N1的预先流动所持续的时间长度设为所期望的时间长度。即,能够将致动器2的控制性如所期望那样设为与例如以往同样。此外,通过调整例如构成弹性构件62的弹簧要素62a、62b的长度、弹簧常数,能够进行弹性构件62的弹性常数ka、kb、压缩距离x1的调整。
此外,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第1凹口N1的长度比以往短而将重叠量W1设定得比以往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该情况下,仅将以往的控制阀的阀柱和弹性构件更换成上述的阀柱30和弹性构件62,即,也不对阀主体施加任何变更,就能够简便且廉价地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阀3a和换向阀3。另外,也不会使控制阀3a或者换向阀3大型化。
当然,作为充分地确保重叠量W1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是,通过使第1凹口N1的长度保持以往的状态,并使第1罐通路侧环状台肩部RL1和/或第1罐通路侧台肩部L1的长度比以往长,从而充分地确保重叠量W1。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用与上述的弹性构件62同样的弹性构件,也能够维持致动器2的控制性。
以上进行了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阀3a具备:阀主体40;阀柱30,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于阀主体40的阀柱孔41内;以及弹性构件62,其以根据阀柱30的位置而变化的弹性常数k按压阀柱30。
根据这样的控制阀3a,能够根据阀柱30的位置使阀柱的移动速度较快或较慢。因此,例如,即使为了使工作流体在控制阀3a的内部的泄漏减少,而缩短在阀柱30的台肩部L1设置的凹口N1的长度,并将该台肩部L1与所嵌合的环状台肩部RL1之间的重叠量W1设定得较大,也能够维持借助控制阀3a进行的致动器2的控制性。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阀3a具备:阀主体40,其具有阀柱孔41和致动器通路45;阀柱30,其在阀柱孔41内移动,能够通过向与致动器通路45连接起来的致动器2供给来自泵5的工作流体来控制致动器2;以及弹性构件62,其对阀柱30赋予弹性力,其弹性常数k在阀柱30处于不同位置的情况下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阀柱30导致的弹性构件62的压缩距离最长的情况下,弹性常数k最大。在该情况下,在弹性构件62伸得最长的情况下,能够使阀柱30最快地移动。因此,例如,即使设置有凹口N1的台肩部L1与所嵌合的环状台肩部RL1之间的重叠量W1设定得比以往大,也能够将从阀柱30开始移动起到工作流体经由凹口N1的预先流动开始为止的时间长度设为与以往同样。
此外,如上述那样,也可以是,若由阀柱30导致的弹性构件61的压缩距离较短,则弹性常数k变小,若由阀柱30导致的弹性构件62的压缩距离较长,则弹性常数k变大。在该情况下,若弹性构件62较长,则也能够使阀柱30以较快的速度移动。因此,例如,即使设置有凹口N1的台肩部L1与所嵌合的环状台肩部RL1之间的重叠量W1设定得比以往大,也能够将从阀柱30开始移动起到工作流体经由凹口N1的预先流动开始为止的时间长度设为与以往同样。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62包括非线性弹簧。在该情况下,能够廉价且简单地制作上述的弹性构件62。
或者,也可以是,弹性构件62包括具备两个以上的部分的弹簧,该两个以上的部分具有不同的弹簧常数并串联地配置。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廉价且简单地制作上述的弹性构件62。
或者,也可以是,弹性构件62包括具有不同的弹簧常数并串联地配置的两个以上的弹簧。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廉价且简单地制作上述的弹性构件62。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阀3a具备:阀主体40,其具有阀柱孔41和致动器通路45;和阀柱30,其在阀主体40的阀柱孔41内移动,能够通过向与致动器通路45连接起来的致动器2供给来自泵5的工作流体来控制致动器2。另外,控制阀3a具备非线性弹簧,若由阀柱30导致的该非线性弹簧的压缩距离较短,则该非线性弹簧以弹性常数k较小的方式对阀柱30赋予弹性力,若由阀柱30导致的该非线性弹簧的压缩距离较长,则该非线性弹簧以弹性常数k较大的方式对阀柱30赋予弹性力。
根据这样的控制阀3a,能够根据阀柱30的位置使阀柱30的移动速度较快或较慢。因此,例如,即使为了使工作流体在控制阀3a的内部的泄漏减少,而缩短在阀柱30的台肩部L1设置的凹口N1的长度,并将该台肩部L1与所嵌合的环状台肩部RL1之间的重叠量W1设定得较大,也能够维持借助控制阀3a进行的致动器2的控制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换向阀3包括上述的控制阀3a,该换向阀3用于切换液压致动器2的动作方向。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各要素施加各种变形。另外,包括除了上述的构成部件和/或方法以外的构成部件和/或方法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不包括上述的构成部件和/或方法中的一部分要素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由本发明所起到的效果也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效果,也能发挥与各实施方式的具体的结构相应的特有的效果。

Claims (7)

1.一种控制阀,其中,
该控制阀具备:
阀主体,其具有阀柱孔和致动器通路;
阀柱,其在所述阀柱孔内移动,能够通过向与所述致动器通路连接起来的致动器供给来自泵的工作流体来控制所述致动器;以及
弹性构件,其对所述阀柱赋予弹性力,其弹性常数在所述阀柱处于不同位置的情况下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中,
若由所述阀柱导致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压缩距离较短,则所述弹性常数较小,若由所述阀柱导致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压缩距离较长,则所述弹性常数较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中,
在由所述阀柱导致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压缩距离最长的情况下,所述弹性常数最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包括非线性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具备两个以上的部分的弹簧,该两个以上的部分具有不同的弹簧常数并串联地配置。
6.一种控制阀,其中,
该控制阀具备:
阀主体,其具有阀柱孔和致动器通路;
阀柱,其在所述阀主体的阀柱孔内移动,能够通过向与所述致动器通路连接起来的致动器供给来自泵的工作流体来控制所述致动器,以及
非线性弹簧,若由所述阀柱导致的该非线性弹簧的压缩距离较短,则该非线性弹簧以弹性常数较小的方式对所述阀柱赋予弹性力,若由所述阀柱导致的该非线性弹簧的压缩距离较长,则该非线性弹簧以弹性常数较大的方式对所述阀柱赋予弹性力。
7.一种换向阀,其中,
该换向阀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该换向阀用于切换液压致动器的动作方向。
CN202010069772.6A 2019-01-29 2020-01-21 控制阀和换向阀 Pending CN1114861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3333 2019-01-29
JP2019013333A JP2020122495A (ja) 2019-01-29 2019-01-29 制御弁および方向切換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6144A true CN111486144A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94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9772.6A Pending CN111486144A (zh) 2019-01-29 2020-01-21 控制阀和换向阀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22495A (zh)
KR (1) KR20200094091A (zh)
CN (1) CN11148614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27523A (zh) * 2024-03-25 2024-04-26 西安华创马科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纯水支架用电液控换向阀阀芯、电液换向阀及液压支架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81698A (en) * 1964-03-16 1968-05-07 Sanders Associates Inc Adjustable pressure gain control servo valve system
US4052929A (en) * 1973-02-07 1977-10-11 Danfoss A/S Hydraulic control means, especially a steering means
JPS58110374A (ja) * 1981-09-14 1983-06-30 デイ−ア・アンド・カンパニ− コントロ−ルバルブ
JPH04253206A (ja) * 1991-01-29 1992-09-09 Toyota Motor Corp スプール式圧力制御弁
JPH10238616A (ja) * 1997-02-25 1998-09-08 Nissan Motor Co Ltd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2000105618A (ja) * 1998-07-28 2000-04-11 Komatsu Ltd レバ―式信号発生装置
US20040089508A1 (en) * 2002-11-07 2004-05-13 Advics Co., Ltd. Negative pressure type brake hydraulic pressure generating device
EP2407355A1 (de) * 2010-07-12 2012-01-18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Relaisventil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Relaisventi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58864A (ja) * 1986-05-02 1987-11-11 Toyoda Mach Works Ltd 動力舵取装置の操舵力制御装置
JPH0312071U (zh) * 1989-06-14 1991-02-07
JP2577208Y2 (ja) * 1991-06-28 1998-07-23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油圧パイロット式操作弁
JP2577401Y2 (ja) * 1992-06-18 1998-07-30 新キャタピラー三菱株式会社 低リークスプール弁
US7631591B2 (en) * 2006-11-21 2009-12-15 Clark Equipment Company Two stage spool centering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81698A (en) * 1964-03-16 1968-05-07 Sanders Associates Inc Adjustable pressure gain control servo valve system
US4052929A (en) * 1973-02-07 1977-10-11 Danfoss A/S Hydraulic control means, especially a steering means
JPS58110374A (ja) * 1981-09-14 1983-06-30 デイ−ア・アンド・カンパニ− コントロ−ルバルブ
JPH04253206A (ja) * 1991-01-29 1992-09-09 Toyota Motor Corp スプール式圧力制御弁
JPH10238616A (ja) * 1997-02-25 1998-09-08 Nissan Motor Co Ltd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2000105618A (ja) * 1998-07-28 2000-04-11 Komatsu Ltd レバ―式信号発生装置
US20040089508A1 (en) * 2002-11-07 2004-05-13 Advics Co., Ltd. Negative pressure type brake hydraulic pressure generating device
EP2407355A1 (de) * 2010-07-12 2012-01-18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Relaisventil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Relaisventi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22495A (ja) 2020-08-13
KR20200094091A (ko) 2020-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81639B2 (en) Low leak boom control check valve
KR20060033265A (ko) 재생기능을 구비한 유압제어밸브
JP7137160B2 (ja) エアシリンダの流体回路
WO2015037433A1 (ja) 流体圧制御装置
US7243493B2 (en) Valve gradually communicating a pressure signal
WO2018020642A1 (ja) 流量制御弁
CN111486144A (zh) 控制阀和换向阀
JPH0716943Y2 (ja) 方向制御弁
JP7139297B2 (ja) 流量制御弁
KR102274208B1 (ko) 유체 제어 밸브
KR100965041B1 (ko) 액츄에이터 제어 장치
JP3776744B2 (ja) パイロット操作制御弁のエア抜き構造
US6158462A (en)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KR102342222B1 (ko) 유량 조정 밸브 및 밸브 구조체
CA2224214A1 (en) Hydraulic valve to maintain control in fluid-loss condition
JP4463028B2 (ja) スプール弁
JP7220520B2 (ja) スプール弁
JP7262200B2 (ja) 方向切換弁
JPH11230106A (ja) 油圧制御装置
KR100494072B1 (ko) 전환밸브장치
JP3627995B2 (ja) シリンダ降下防止弁装置
JP7386764B2 (ja) 制御バルブ
KR102155487B1 (ko) 굴삭기 작업장치 제어용 유압 시스템의 홀딩 밸브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굴삭기 작업장치 제어용 유압 시스템
JP3666975B2 (ja) リリーフバルブ
JPH02248701A (ja) 圧力補償付液圧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