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5078A - 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5078A
CN111485078A CN202010356710.3A CN202010356710A CN111485078A CN 111485078 A CN111485078 A CN 111485078A CN 202010356710 A CN202010356710 A CN 202010356710A CN 111485078 A CN111485078 A CN 1114850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enching
tank
water
lifting
sti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67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翔
池寅生
孙庆东
孔纪兰
赵倩
孙健
王邦国
周鑫
胡国召
王海彭
程成
董洪康
沈伟
徐梦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3567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850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85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50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62Quenching devices
    • C21D1/63Quenching devices for bath quenching
    • C21D1/64Quenching devices for bath quenching with circulating liqu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包括壳体、淬火油槽、淬火水槽、总控制箱、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第一淬火工件提篮和第二淬火工件提篮;淬火油槽外侧设有加热水槽;淬火水槽和加热水槽内安装加热棒;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安在壳体上;第一搅拌机构与第一升降机构相连,第二搅拌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相连;第一淬火工件提篮与第一搅拌机构连接,第二淬火工件提篮与第二搅拌机构连接;总控制箱与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加热棒电性连接。本发明实现水淬、油淬和双液淬火,通过外槽的水将热量传导给内槽的油,避免了淬火油直接加热导致的安全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件淬火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
背景技术
机械设备中的一些工件需要承受较大的动载荷,其中除了拉伸、剪切、扭矩等作用力之外,工件表面还会产生摩擦力,因此对其耐磨性能有一定的要求,往往在机械加工之前需要对工件进行热处理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淬火是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将工件预热到合适温度,经保温后快速冷却可获得马氏体等组织,从而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以及耐磨性。目前的淬火油槽大多采用淬火油进行加热,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可实现水淬、油淬和双液淬火,通过外槽的水将热量传导给内槽的油,避免了淬火油直接加热导致的安全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包括:壳体、淬火油槽、淬火水槽、总控制箱、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第一淬火工件提篮和第二淬火工件提篮;其中,所述淬火油槽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且所述淬火油槽外侧设置有加热水槽;所述淬火水槽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另一侧,且所述淬火水槽和所述加热水槽内均安装有加热棒;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均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搅拌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相连,所述第二搅拌机构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相连;所述第一淬火工件提篮位于所述淬火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淬火工件提篮位于所述淬火水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搅拌机构连接;所述总控制箱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所述加热棒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和所述第二搅拌机构结构相同,包括升降托架、电机、减速机、搅拌杆、轴套、轴承、耐温密封圈、压板和搅拌桨,所述升降托架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升降托架上,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相连;所述搅拌杆顶端与所述减速机相连;所述轴套为阶梯结构,套设在搅拌杆的外壁上,所述轴套的顶端与所述升降托架的底面连接,底端通过所述压板固定所述轴承;所述耐温密封圈密封所述轴承的两端;所述搅拌杆穿过所述轴承与所述搅拌桨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结构相同,包括电动伸缩推杆、上固定卡座、下固定机座、上限位开关、下限位开关、控制器和电源;所述电动伸缩推杆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背面;所述电动伸缩推杆顶部与所述升降托架相连;所述上限位开关安装在所述电动伸缩推杆内部的行程最大处,所述下限位开关安装在所述电动伸缩推杆内部的行程最小处;所述上固定卡座和所述下固定机座均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背面,用于固定所述电动伸缩杆;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动伸缩杆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源与所述总控制箱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淬火工件提篮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的轴套相连,所述第二淬火工件提篮与所述第二搅拌机构的轴套相连,所述第一淬火工件提篮、所述第二淬火工件提篮分别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第二搅拌机构同步升降。
优选的,所述第一淬火工件提篮和所述第二淬火工件提篮均包括金属网状提篮、活动吊环、活动吊钩和可拆卸吊架;所述可拆卸吊架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与所述轴套的外螺纹相连,所述金属网状提篮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所述活动吊环,所述活动吊环通过所述活动吊钩与所述可拆卸吊架相连;所述可拆卸吊架下方设置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螺纹连接轴套上,并紧固所述可拆卸吊架。
优选的,所述淬火油槽、淬火水槽的开口处均设有槽盖,所述槽盖包括前页和后页两部分,分别嵌入所述壳体顶端的凹槽内;所述后页包括左后页和右后页两个部分;所述左后页和右后页的靠近所述前页的一端以及所述前页靠近所述后页的一端均开设有U型缺口,所述U型缺口宽度略大于所述轴套的直径;当所述升降机构下降到底时,所述升降托架覆盖在该U型缺口正上方;所述前页与后页重合,后页的重合部位翻边,覆盖在前页上,所述前页和后页完全覆盖淬火油槽、淬火水槽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淬火油槽和所述淬火水槽底端均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底端安装有堵头,且所述导管上安装有阀。
优选的,所述淬火油槽和所述淬火水槽的内壁上均安装有导流筋。
优选的,所述总控制箱包括箱体、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所述第一温控器和所述第二温控器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触摸屏、电源开关、第一搅拌电机开关和第二搅拌电机开关。
优选的,所述加热水槽和所述淬火水槽之间设置有补水箱,所述补水箱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加热水槽和所述淬火水槽相连通,所述管路上设置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通过触摸屏控制;所述壳体正面的与所述补水箱位置的对应处设置有透明玻璃,通过透明玻璃上的刻度线观察所述补水箱的水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淬火油槽与淬火水槽,集成了水淬和油淬功能,可进行水淬、油淬和双液淬火,能够满足水淬、油淬热处理实验的需求;通过加热水槽的水将热量传导给淬火油槽的油,避免了淬火油直接加热导致的安全问题;通过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能够实现对淬火油与水的搅拌,从而提高淬火的均匀度,使用安全简便,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4附图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附图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6附图为本发明第一淬火工件提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附图为本发明第二淬火工件提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
1-壳体;2-淬火油槽;3-淬火水槽;4-总控制箱;5-第一搅拌机构;6-第二搅拌机构;7-加热水槽;8-加热棒;9-加热圈;10-支撑柱;11-油槽支架;12-第一升降机构;13-第二升降机构;14-电动伸缩推杆;15-上固定卡座;16-下固定机座;17-升降托架;18-电机;19-减速机;20-搅拌杆;21-轴套;22-轴承;23-耐温密封圈;24-压板;25-搅拌桨;26-导管;27-堵头;28-阀;29-导流筋;30-补水箱;31-电磁阀;32-透明玻璃;33-刻度线;34-金属网状提篮;35-活动吊环;36-活动吊钩;37-可拆卸吊架;38-固定螺母;39-前页;40-左后页;41-右后页;42-把手;43-保温层;44-箱体;45-触摸屏;46-电源开关;47-第一搅拌电机开关;48-第二搅拌电机开关;49-柜门;50-支撑架;51-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附图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包括:壳体1、淬火油槽2、淬火水槽3、总控制箱4、第一升降机构12和第二升降机构13、第一搅拌机构5和第二搅拌机构6、第一淬火工件提篮和第二淬火工件提篮;其中,淬火油槽2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一侧,且淬火油槽2外侧设置有加热水槽7;淬火水槽3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另一侧,且淬火水槽3和加热水槽7内均安装有加热棒8;第一升降机构12和第二升降机构13均安装在壳体1上;第一搅拌机构5与第一升降机构12相连,第二搅拌机构6与第二升降机构13相连;第一淬火工件提篮位于淬火油槽2内,并与第一搅拌机构5连接,第二淬火工件提篮位于淬火水槽3内,并与第二搅拌机构6连接;总控制箱4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且分别与第一升降机构12和第二升降机构13、第一搅拌机构5和第二搅拌机构6、加热棒8电性连接。在淬火油槽2外设置加热水槽7,不直接加热淬火油,采用水传导间接加热淬火油,保证了安全。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淬火油槽2外壁上环绕设置有加热圈9,加热圈9与总控制箱4电性连接,有利于提高淬火油槽2内淬火油的加热速率。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加热水槽7内部的底端连接有支撑柱10,通过支撑柱10实现了对淬火油槽2底部的支撑;壳体1内壁安装有油槽支架11,通过油槽支架11实现了对淬火油槽2顶部的支撑。
第一搅拌机构5和第二搅拌机构6结构相同,包括升降托架17、电机18、减速机19、搅拌杆20、轴套21、轴承22、耐温密封圈23、压板24和搅拌桨25,升降托架17连接在第一升降机构12和第二升降机构13的输出端,电机18安装在升降托架17上,输出端与减速机19相连;搅拌杆20顶端与减速机19相连;轴套21为阶梯结构,套设在搅拌杆20的外壁上,轴套21的顶端与升降托架17的底面连接,底端通过压板24固定轴承22;耐温密封圈23密封轴承22的两端;搅拌杆20穿过轴承22与搅拌桨25相连。在电机18的作用下,搅拌杆20带动搅拌桨25旋转,对淬火油和水进行搅拌,能够有效防止气泡的生成,还能够避免局部过热。耐温密封圈23的设置能够避免水或淬火油进入轴套21与搅拌杆20的间隙内。
第一升降机构12和第二升降机构13的结构相同,包括电动伸缩推杆14、上固定卡座15、下固定机座16、上限位开关、下限位开关、控制器和电源;电动伸缩推杆14安装在壳体1的背面;电动伸缩推杆14顶部与升降托架17相连;上限位开关安装在电动伸缩推杆14内部的行程最大处,下限位开关安装在电动伸缩推杆14内部的行程最小处;上固定卡座15和下固定机座16均安装在壳体1的背面,用于固定电动伸缩推杆14;控制器与电动伸缩推杆14电性连接,且控制器和电源与总控制箱4电性连接。在电动伸缩推杆14的作用下,第一搅拌机构5和第二搅拌机构6可上下移动,在淬火时,带动第一搅拌机构5的搅拌杆20进入淬火油槽2内,带动第二搅拌机构6的搅拌杆20进入淬火水槽3内;淬火完成后,推动第一搅拌机构5的搅拌杆20离开淬火油槽2,推动第二搅拌机构6的搅拌杆20离开淬火水槽3。
参阅附图6和附图7,第一淬火工件提篮与第一搅拌机构5的轴套21相连,第二淬火工件提篮与第二搅拌机构6的轴套21相连,第一淬火工件提篮、第二淬火工件提篮分别与第一搅拌机构5、第二搅拌机构6同步升降。
第一淬火工件提篮和第二淬火工件提篮均包括金属网状提篮34、活动吊环35、活动吊钩36和可拆卸吊架37;可拆卸吊架37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与轴套21的外螺纹相连,金属网状提篮34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活动吊环35,活动吊环35通过活动吊钩36与可拆卸吊架37相连;可拆卸吊架37下方设置有固定螺母38,固定螺母38螺纹连接轴套21上,并紧固可拆卸吊架37。从而实现第一淬火工件提篮与第一搅拌机构5以及第二淬火工件提篮与第二搅拌机构6的连接,且方便之间的拆卸。第一淬火工件提篮的金属网状提篮34为筒状;第二淬火工件提篮的金属网状提篮34为长方体形状。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淬火油槽2、淬火水槽3的开口处均设有槽盖,槽盖包括前页39和后页两部分,分别嵌入壳体1顶端的凹槽内;后页包括左后页40和右后页41两个部分,左后页40、右后页41和前页39上均设有把手42,方便抓取;左后页40和右后页41的靠近前页39的一端以及前页39靠近后页的一端均开设有U型缺口,U型缺口宽度略大于轴套21的直径;当升降机构下降到底时,升降托架17覆盖在该U型缺口正上方;前页39与后页重合,后页的重合部位翻边,覆盖在前页39上,前页39和后页完全覆盖淬火油槽2、淬火水槽3的开口。在淬火油加热时,将槽盖上,能够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加热速度;淬火油槽2在淬火过程中若出现起火现象,盖上槽盖,即可起到灭火作用。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淬火油槽2和淬火水槽3底端均连接有导管26,导管26底端安装有堵头27,且导管26上安装有阀28。淬火油槽2和淬火水槽3内的氧化皮、油渣等沉积物可落入至导管26底部,关闭阀28后,打开堵头27排出。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淬火油槽2和淬火水槽3的内壁上均安装有导流筋29,能够让淬火油槽2与淬火水槽3内的温度更加均匀,保证淬火质量。
总控制箱4包括箱体44、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位于箱体44内,箱体44上设置有触摸屏45、电源开关46、第一搅拌电机开关47和第二搅拌电机开关48。通过电源开关46可控制总控制箱4的开启与关闭;通过第一温控器能够控制加热棒8与加热圈9的自动加热,实现淬火油的温度调控,温度区间设定为20-80℃,方便淬火油的加热;通过第二温控器能够控制加热棒8的自动加热,实现淬火水槽3内水的温度调控,温度区间设定为10-40℃,方便水的加热;通过第一搅拌电机开关47与第二搅拌电机开关48可自动控制第一搅拌机构5与第二搅拌机构6的电机18的开启与关闭。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加热水槽7和淬火水槽3之间设置有补水箱30,补水箱30通过管路分别与加热水槽7和淬火水槽3相连通,管路上设置电磁阀31,电磁阀31通过触摸屏45控制;壳体1正面的与补水箱30位置的对应处设置有透明玻璃32,通过透明玻璃32上的刻度线33观察补水箱30的水位。当加热水槽7或淬火水槽3里的水位下降后,通过触摸屏45控制电磁阀31打开,补水箱30里的水可以自动补充到加热水槽7或淬火水槽3里,防止由于水量过低导致干烧。壳体1上设置有透明玻璃32,通过刻度线33可以观察补水箱30内的水位。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加热水槽7和淬火水槽3的外壁上均设置有保温层43,能够减少热量的损失,节省能源的消耗。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壳体1正面的底部安装有柜门49,可方便壳体1内部器件的维修、更换以及对壳体1内部进行清理。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壳体1两侧壁上均安装有支撑架50,方便放置或悬挂一些实验用具等。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壳体1底端安装有滚轮51,方便淬火槽的移动。
本发明体型小,节省空间,采用淬火油槽2与淬火水槽3,集成了水淬和油淬功能,可进行水淬、油淬和双液淬火,能够满足水淬、油淬热处理实验的需求;通过加热水槽7的水将热量传导给淬火油槽2的油,避免了淬火油直接加热导致的安全问题;通过第一搅拌机构5和第二搅拌机构6能够实现对淬火油与水的搅拌,从而提高淬火的均匀度,使用安全简便,可靠性强。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1)打开电源开关46;
2)通过触摸屏45打开对应淬火油槽2的第一温控器或对应淬火水槽3的第二温控器,设定加热温度,开始加热。淬火油槽2或淬火水槽3加热时可以将槽盖的前页39与后页均盖上,防止热量散发;通过触摸屏45关闭电磁阀31,停止自动补水,可以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加热速度;
3)当淬火油槽2或淬火水槽3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值时,第一温控器或第二温控器自动切断电源,加热棒8停止加热;
4)准备淬火时,先打开槽盖的前页39,通过触摸屏45控制上升第一升降机构12或者第二升降机构13,第一淬火工件提篮或者第二淬火工件提篮随着第一升降机构12或者第二升降机构13上升到上限位,用专用钳子将加热好的淬火工件放入第一淬火工件提篮或者第二淬火工件提篮内,盖上槽盖的前页39。
5)通过触摸屏45控制下降第一升降机构12或者第二升降机构13,同时将对应的第一搅拌电机开关47或第二搅拌电机开关48打开,对应的搅拌桨25开始搅拌,当第一升降机构12或者第二升降机构13下降到下限位时,升降托架17覆盖在槽盖U型缺口正上方,隔绝空气,完成灭火。淬火油槽2或淬火水槽3内壁都设有导流筋29,让淬火油槽2或淬火水槽3内的温度更加均匀,保证淬火质量;
6)淬火完成后,关闭对应的第一搅拌电机开关47或第二搅拌电机开关48;通过触摸屏45控制上升第一升降机构12或者第二升降机构13至上限位。打开槽盖的前页39,用专用钳子取出工件。
7)专用钳子用完以后悬挂在侧面的支撑架50上。
8)关闭电源开关46。
淬火槽的维护和清理:
(1)当淬火槽使用一段时间后槽内有沉积物需要清理时,打开柜门49,在淬火油槽2和淬火水槽3下方放置接纳盒,将阀28关闭,取下堵头27,沉积物即可流到接纳盒里;
(2)沉积物清理完成以后,再塞好堵头27,打开阀28即可;
(3)当金属网状提篮34需要清理时,通过触摸屏45控制上升第一升降机构12或者第二升降机构13至上限位,打开槽盖的前页39和后页,取下与可拆卸吊架37连接的四个活动吊钩36,即可将金属网状提篮34取出。
(4)将壳体1中间的补水箱30和自来水龙头相连接,当加热水槽7或淬火水槽3里的水位下降后,通过触摸屏45控制电磁阀31打开,补水箱30里的水可以自动补充到加热水槽7或淬火水槽3里,防止由于水量过低导致干烧。通过刻度线33可以观察补水箱30的水位,当达到最低水位刻度时,人工控制自来水龙头对补水箱30进行补水。
(5)淬火油槽2在淬火过程中万一出现起火现象,将槽盖的前页39和后页闭合覆盖在槽口,由于升降托架17正好覆盖在槽盖的前页39和后页的U型缺口正上方,隔绝空气,即可起到灭火作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淬火油槽、淬火水槽、总控制箱、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第一淬火工件提篮和第二淬火工件提篮;其中,所述淬火油槽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且所述淬火油槽外侧设置有加热水槽;所述淬火水槽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另一侧,且所述淬火水槽和所述加热水槽内均安装有加热棒;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均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搅拌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相连,所述第二搅拌机构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相连;所述第一淬火工件提篮位于所述淬火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淬火工件提篮位于所述淬火水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搅拌机构连接;所述总控制箱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所述加热棒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和所述第二搅拌机构结构相同,包括升降托架、电机、减速机、搅拌杆、轴套、轴承、耐温密封圈、压板和搅拌桨,所述升降托架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升降托架上,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相连;所述搅拌杆顶端与所述减速机相连;所述轴套为阶梯结构,套设在搅拌杆的外壁上,所述轴套的顶端与所述升降托架的底面连接,底端通过所述压板固定所述轴承;所述耐温密封圈密封所述轴承的两端;所述搅拌杆穿过所述轴承与所述搅拌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结构相同,包括电动伸缩推杆、上固定卡座、下固定机座、上限位开关、下限位开关、控制器和电源;所述电动伸缩推杆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背面;所述电动伸缩推杆顶部与所述升降托架相连;所述上限位开关安装在所述电动伸缩推杆内部的行程最大处,所述下限位开关安装在所述电动伸缩推杆内部的行程最小处;所述上固定卡座和所述下固定机座均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背面,用于固定所述电动伸缩杆;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动伸缩杆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源与所述总控制箱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淬火工件提篮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的轴套相连,所述第二淬火工件提篮与所述第二搅拌机构的轴套相连,所述第一淬火工件提篮、所述第二淬火工件提篮分别与所述第一搅拌机构、第二搅拌机构同步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淬火工件提篮和所述第二淬火工件提篮均包括金属网状提篮、活动吊环、活动吊钩和可拆卸吊架;所述可拆卸吊架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与所述轴套的外螺纹相连,所述金属网状提篮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所述活动吊环,所述活动吊环通过所述活动吊钩与所述可拆卸吊架相连;所述可拆卸吊架下方设置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螺纹连接轴套上,并紧固所述可拆卸吊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油槽、淬火水槽的开口处均设有槽盖,所述槽盖包括前页和后页两部分,分别嵌入所述壳体顶端的凹槽内;所述后页包括左后页和右后页两个部分;所述左后页和右后页的靠近所述前页的一端以及所述前页靠近所述后页的一端均开设有U型缺口,所述U型缺口宽度略大于所述轴套的直径;当所述升降机构下降到底时,所述升降托架覆盖在该U型缺口正上方;所述前页与后页重合,后页的重合部位翻边,覆盖在前页上,所述前页和后页完全覆盖淬火油槽、淬火水槽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油槽和所述淬火水槽底端均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底端安装有堵头,且所述导管上安装有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油槽和所述淬火水槽的内壁上均安装有导流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制箱包括箱体、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所述第一温控器和所述第二温控器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触摸屏、电源开关、第一搅拌电机开关和第二搅拌电机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水槽和所述淬火水槽之间设置有补水箱,所述补水箱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加热水槽和所述淬火水槽相连通,所述管路上设置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通过触摸屏控制;所述壳体正面的与所述补水箱位置的对应处设置有透明玻璃,通过透明玻璃上的刻度线观察所述补水箱的水位。
CN202010356710.3A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 Pending CN1114850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6710.3A CN111485078A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6710.3A CN111485078A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5078A true CN111485078A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13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6710.3A Pending CN111485078A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8507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1762A (zh) * 2021-07-29 2021-11-09 陈俊杰 一种高频淬火炉
CN113862455A (zh) * 2021-09-25 2021-12-31 连云港超越重型传动件有限公司 用于轴承座生产的淬火装置及其淬火方法
CN114807531A (zh) * 2020-09-24 2022-07-29 马鞍山市华茂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换水的齿圈淬火设备的操作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7531A (zh) * 2020-09-24 2022-07-29 马鞍山市华茂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换水的齿圈淬火设备的操作方法
CN114807531B (zh) * 2020-09-24 2023-09-29 马鞍山市华茂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换水的齿圈淬火设备的操作方法
CN113621762A (zh) * 2021-07-29 2021-11-09 陈俊杰 一种高频淬火炉
CN113621762B (zh) * 2021-07-29 2023-10-13 洛阳申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淬火炉
CN113862455A (zh) * 2021-09-25 2021-12-31 连云港超越重型传动件有限公司 用于轴承座生产的淬火装置及其淬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85078A (zh) 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
CN209873027U (zh) 一种高频淬火机送料冷却用装置
CN205275684U (zh) 一种沉没式镀锌线锌锅内锌渣的清除设备
CN212293667U (zh) 一种基于水传导的自动式双液淬火槽
CN105081302A (zh) 一种底部拔塞式真空感应熔炼浇注控制装置
CN204298427U (zh) 一种高频淬火机床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04846167A (zh) 淬火炉
CN108456784B (zh) 一种熔炉铜水除杂装置
CN111485077A (zh) 一种基于水传导的半自动式双液淬火槽
CN210765405U (zh) 一种热处理用的盐浴处理装置
CN212152379U (zh) 一种基于水传导的半自动式双液淬火槽
CN216585164U (zh) 一种金属铸件盐浴处理装置
CN113621762B (zh) 一种高频淬火炉
CN205662560U (zh) 铝熔体在线除气机
CN212917992U (zh) 一种火焰切割装置
AU2003275923A1 (e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reatment of molten materials
CN213335508U (zh) 一种自动化无氧铜丝生产装置
CN212025409U (zh) 一种铸铝件的热处理装置
CN210425528U (zh) 一种采暖沐浴两用的电壁挂炉
CN204752797U (zh) 淬火炉
CN215113204U (zh) 具有防溢水功能的壁挂炉
CN203820879U (zh) 一种便于收集工件和打捞锌渣的锌锅
CN216494810U (zh) 烹饪锅具结构以及自动烹饪机
CN218811989U (zh) 一种自动化加渣出锭电渣重熔装置
CN215365857U (zh) 一种用于调质钢管的中频感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