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2333A - 提拉涂膜夹具、提拉涂膜设备及提拉涂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拉涂膜夹具、提拉涂膜设备及提拉涂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2333A
CN111482333A CN202010422036.4A CN202010422036A CN111482333A CN 111482333 A CN111482333 A CN 111482333A CN 202010422036 A CN202010422036 A CN 202010422036A CN 111482333 A CN111482333 A CN 111482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coated
coating
film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220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82333B (zh
Inventor
惠浩浩
雷向阳
杨伟
邓雪然
王天宇
袁志刚
张帅
马红菊
张剑锋
苏文虎
高睿
张利平
朱玉洁
张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ser Fusion Research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Original Assignee
Laser Fusion Research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ser Fusion Research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filed Critical Laser Fusion Research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Priority to CN2020104220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823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82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2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82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23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3/00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 B05C13/02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3/00Apparatus in which the work is brought into contact with a bulk quantity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C3/02Apparatus in which the work is brought into contact with a bulk quantity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he work being immersed in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C3/09Apparatus in which the work is brought into contact with a bulk quantity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he work being immersed in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for treating separate articles
    • B05C3/10Apparatus in which the work is brought into contact with a bulk quantity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he work being immersed in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for treating separate articles the articles being moved through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18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dipping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提拉涂膜夹具、提拉涂膜设备及提拉涂膜方法,涉及化学膜制备技术领域。一种提拉涂膜夹具,包括主体、密封圈和两个压杆。主体具有凹槽和围设于凹槽四周的平台,平台用于放置待涂膜元件。密封圈围设于凹槽的四周且与平台密封连接。两个压杆能够分别与凹槽两侧的平台可拆卸连接,以将放置于平台上的待涂膜元件紧贴与密封圈。该提拉涂膜夹具对元件采用两侧夹持,不在元件顶部和底部有任何高出元件表面的夹持,避免影响元件表面膜层的均匀性。采用凹槽和密封圈的配合,实现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的单面密封,能够实现对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的两个不同表面制备不同的化学膜。

Description

提拉涂膜夹具、提拉涂膜设备及提拉涂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化学膜制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提拉涂膜夹具、提拉涂膜设备及提拉涂膜方法。
背景技术
溶胶-凝胶技术制备薄膜的方法通常有旋涂法、弯月面法、提拉法等。旋转法工艺复杂,影响膜层均匀性因素复杂,并且要求待涂膜元件可承受高速旋转振动,同时对非涂膜表面易造成污染或破坏。弯月面法虽然可以实现低速膜层制备,但其工艺对设备要求高,制备的膜层均匀性较差。提拉法是将整个元件浸入预先制备好的溶胶之中,然后以精确控制的速度将元件平稳地从溶胶中提拉出来,在粘度和重力作用下基板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液膜,随着溶胶中溶剂迅速蒸发,在被溶胶浸润过的元件全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而对于单面的涂膜需求,目前的提拉装置很难实现。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提拉涂膜夹具、提拉涂膜设备及提拉涂膜方法,以解决不易对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进行单面均匀涂膜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拉涂膜夹具,包括主体、密封圈和两个压杆。主体具有凹槽和围设于凹槽四周的平台,平台用于放置待涂膜元件。密封圈围设于凹槽的四周且与平台密封连接。两个压杆能够分别与凹槽两侧的平台可拆卸连接,两个压杆被配置为作用于待涂膜元件的两个侧边且与平台连接,以将放置于平台上的待涂膜元件紧贴与密封圈。
该提拉涂膜夹具对元件采用两侧夹持,不在元件顶部和底部有任何高出元件表面的夹持,避免影响元件表面膜层的均匀性。采用凹槽和密封圈的配合,实现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的单面密封,同时保护不涂膜的表面,避免该表面与任何部件接触,能够实现对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的两个不同表面制备不同的化学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平台的台面平整度不大于130μm。
由于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结构较薄,若平台平整度不够,待涂膜元件的两侧在受到相同的外力时,会使得待涂膜元件部分位置产生弯曲等形变而导致破裂,因此平台的台面平整度较为重要。当平台的台面平整度不大于130μm时,该结构能够较大程度避免待涂膜元件的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平台包括沿凹槽的周边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台面、第二台面、第三台面和第四台面,第一台面和第三台面均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压杆可拆卸连接的凸台,凸台位于密封圈的外围。
凸台相对平台的台面要高出一定高度,该结构能够提高平台与压杆连接处的厚度,进而提高压杆与平台连接的稳固性。第一台面和第三台面均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压杆连接的凸台能够提高对压杆位置的限定,进而提高对元件固定的稳固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台面设有至少一个保护台,保护台位于密封圈的外围,以限制待涂膜元件从提拉涂膜夹具滑脱。
保护台的作用是在底部保护元件,避免提拉过程中元件从平台脱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挂架,第四台面设有柱台,柱台位于密封圈的外围,挂架与柱台固定连接。
提拉涂膜夹具通过挂架挂设于涂膜装置,方便提拉涂膜夹具的使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杆包括紧固部和固定部,紧固部用于与平台可拆卸地连接,固定部用于与密封圈配合夹持固定放置于平台上的待涂膜元件。
该结构对压杆的不同部位的功能进行限定,以对元件进行更稳固的固定。
第二方面,提供了提拉涂膜设备,包括机械臂和上述提拉涂膜夹具,提拉涂膜夹具挂设于机械臂,机械臂能够带动提拉涂膜夹具运动。
该提拉涂膜设备能够实现对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的单面密封,能够对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的两个不同表面制备不同的化学膜。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提拉涂膜方法,采用上述提拉涂膜夹具,包括:将密封圈固定在平台上,将待涂膜元件放置在平台上使待涂膜元件与密封圈完全接触,将两个压杆分别压在待涂膜元件的相对的两个侧边,并将两个压杆与平台连接,以将待涂膜元件固定在压杆与平台之间。将提拉涂膜夹具提起使压杆垂直于涂膜液的液面,将提拉涂膜夹具沿压杆的长度方向浸入涂膜液中,再拉出,静置至待涂膜元件表面形成膜层。
该提拉涂膜方法操作简便,能够对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的两个不同表面制备不同的化学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平台具有顶部、底部以及两侧,两个压杆分别与平台的两侧连接。平台的底部具有用于保护待涂膜元件的保护台的提拉涂膜夹具,且保护台的高度小于待涂膜元件的厚度,使待涂膜元件放置在平台上时,保护台未凸出于待涂膜元件的表面。
该步骤是为了避免在提拉涂膜过程中,涂膜液受重力作用向下流动时受到保护台的阻挡,进而在元件的下部形成涡流,导致元件表面形成的涂膜液不均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平台的顶部具有用于与挂架连接的柱台的提拉涂膜夹具,且柱台的高度小于待涂膜元件的厚度,使待涂膜元件放置在平台上时,柱台未凸出于待涂膜元件的表面。
该步骤是为了避免在提拉涂膜过程中柱台上沾有涂膜液,该部分涂膜液受重力作用向下流动时会流至元件表面,影响元件表面膜层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拉涂膜夹具和待涂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杆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杆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待涂膜元件;100-提拉涂膜夹具;110-主体;111-凹槽;113-平台;1131-第一台面;1132-第二台面;1133-第三台面;1134-第四台面;115-卡槽;117-凸台;118-保护台;119-柱台;120-密封圈;130-压杆;131-紧固部;133-固定部;140-硅胶垫片;150-挂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目前的化学薄膜的制备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常用于元件的提拉法适用于全表面涂膜,若仅需单面涂膜或不同面涂不同的膜时,需要对不涂膜的面采取保护措施,而在保护膜面的过程中难免会对膜面造成损伤,进而影响元件的膜层质量。并且,对于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由于其表面积大,但厚度薄,因此在进行膜面保护的过程中,容易损伤元件,使得该结构的元件的单面涂膜较为困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提拉涂膜夹具100,通过结构上的设计,在不影响涂膜质量的同时,实现对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的单面均匀涂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主体110的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拉涂膜夹具100和待涂膜元件10的结构示意图。提拉涂膜夹具100包括主体110、密封圈120和两个压杆130。主体110、密封圈120和两个压杆130共同配合对待涂膜元件10进行保护和定位。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体110为类平板结构,主体110的一个平面上具有凹槽111和围设于凹槽111四周的平台113,平台113用于放置待涂膜元件10。一般的,待涂膜元件10的尺寸与凹槽111、平台113的尺寸相匹配,使得待涂膜元件10放置于平台113上时,待涂膜元件10的四边搭设在平台113上,待涂膜元件10的中间部分位于凹槽111的上方,且与凹槽111底部具有一定空隙,使得该部分元件表面不与主体110接触,达到保护待涂膜元件10表面的目的。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主体110为方形结构,凹槽111也方形凹槽111。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凹槽111可以为圆形、多边形等结构,凹槽111的形状可以根据待涂膜元件10的形状进行调整,以与其相匹配。主体110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涂膜要求。
本申请采用两个压杆130对待涂膜元件10进行固定。本申请的两个压杆130作用于待涂膜元件10的两个侧边,即作用于搭设在平台113上的待涂膜元件10的两侧,使得待涂膜元件10加持在本体与压杆130之间。压杆130再通过连接件与平台113可拆卸连接以达到固定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压杆130作用在待涂膜元件10的左右两侧,而非上下两侧。该方位是相对于待涂膜元件10在提拉过程中的位置而言。这是由于元件在从涂膜液中提拉出来的过程中,涂覆在元件表面的涂膜液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向下流,若元件的顶部具有不规则的结构,会影响涂膜液的形成,使得提拉过程中的涂层产生气泡,影响膜层的质量。
若平台113平整度不够,待涂膜元件10的两侧在受到相同的外力时,会使得待涂膜元件10部分位置产生弯曲等形变。由于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结构较薄,当受到不均匀外力时很容易破裂,因此平台113的台面平整度较为重要。经过本申请发明人的研究得出,平台113的台面平整度不大于130μm。该结构能够较大程度避免待涂膜元件10的损坏。
待涂膜元件10一般为刚性材质,本体一般也为刚性材质。压杆130为了提供足够的压力材质一般为刚性,这使得三个相互接触的结构均为刚性。而待涂膜元件10为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时,不适宜对元件施加较大的作用力,以避免元件出现开裂等情况。这就导致元件与本体之间会留有缝隙,使得涂膜液进入元件与凹槽111之间,破坏对不涂膜的元件表面的保护。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申请在平台113的台面设有围设于凹槽111四周的密封圈120,密封圈120与平台113密封连接。通过密封圈120对待涂膜元件10不需要进行涂膜的表面进行密封。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平台113的台面设有围设于凹槽111四周的环形卡槽115,卡槽115与密封圈120相匹配。该卡槽115靠近凹槽111,使得待涂膜元件10放置在平台113上时,元件的四边覆盖在设置于卡槽115内的密封圈120上,实现对元件不需要进行涂膜的表面的密封。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环形卡槽115机密封圈120的形状与凹槽111的形状相匹配。在可能实现的实例中,密封圈120的厚度大于卡槽115的深度,即密封圈120露出卡槽115。由于本申请采用的密封圈120为橡胶等易形变的材质,当压杆130压设在元件上时,密封圈120受到挤压产生形变。密封圈120的厚度大于卡槽115的深度能够保证密封圈120与元件的紧密接触,较大程度保证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在压杆130与待涂膜元件10之间放置硅胶垫片140,避免在紧固过程中,由于元件与铝合金等刚性材质的压杆130直接接触,造成元件破裂。
按照上述描述,压杆130在压设元件的同时还与平台113可拆卸连接。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压杆130与平台113的台面连接。该结构使得压杆130与台面之间产生作用力,该作用力作为压杆130与台面的连接力的同时,还能够夹持住位于压杆130与平台113之间的元件。使得元件受到稳固的作用力,在提拉涂膜过程中不易松动或滑动。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压杆130可以与平台113的侧面连接。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平台113包括沿凹槽111的周边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台面1131、第二台面1132、第三台面1133和第四台面,其中,第一台面1131和第三台面1133分别为位于元件两侧的平台113,第二台面1132为位于元件下方的平台113,第四台面1134为位于元件上方的平台113。
第一台面1131和第三台面1133均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压杆130连接的凸台117,凸台117相对平台113的台面要高出一定高度,该结构能够提高平台113与压杆130连接处的厚度,进而提高压杆130与平台113连接的稳固性。至少两个凸台117相比一个凸台117能够提高对压杆130位置的限定,进而提高对元件固定的稳固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台面1131和第三台面1133的凸台117个数均为四个,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台面1131和第三台面1133设置的凸台117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如三个、四个等。在本实施例中,压杆130与凸台117通过螺栓连接,即压杆130与凸台117上均设有相对应的螺孔或通孔,本申请对压杆130与凸台117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第二台面1132设有至少一个保护台118,保护台118用于在底部保护元件,避免提拉过程中元件从平台113脱落。需要说明的是,保护台118相对于平台113的高度小于待涂膜元件10的厚度。即当元件放置于平台113上时,保护台118不能凸出元件的表面。若保护台118凸出元件,在提拉涂膜过程中,涂膜液受重力作用向下流动时受到保护台118的阻挡,易在元件下部形成涡流,导致元件表面形成的涂膜液不均匀。本实施例中,第二台面1132设有一个保护台118。该保护台118的个数、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本申请对其不做限定。
第四台面根据需要设有柱台119。本实施例中,第四台面设有一个柱台119,且该柱台119相对于平台113的高度小于待涂膜元件10的厚度。即当元件放置于平台113上时,柱台119不能凸出待涂膜元件10的表面。若柱台119凸出元件,在提拉涂膜过程中该柱台119上沾有涂膜液,该部分涂膜液受重力作用向下流动时会流至元件表面,影响元件表面膜层的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卡槽115外围的凸台117、保护台118以及柱台119限定的尺寸不小于元件的尺寸,以便于将待涂膜元件10放置在平台113上。根据上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平台113的台面可以分为内台面和外台面,该内和外表示该台面上的位置关系。卡槽115设置于内台面,凸台117、保护台118以及柱台119设置于外台面。
请参照图4和图5,图4和图5分别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杆130的两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压杆130包括紧固部131和固定部133,紧固部131用于与平台113可拆卸连接,固定部133用于与密封圈120配合夹持固定放置于平台113上的待涂膜元件10。请参照图3,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压杆130的断面为L型结构。紧固部131的宽度与外台面的宽度相匹配,固定部133的宽度与内台面的宽度相匹配。紧固部131的厚度大于固定部133的厚度。这是由于当待涂膜元件10放置在平台113上时,元件的表面高出凸台117,使得紧固部131与固定部133的厚度不一致。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压杆130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可以为长条形等结构,本申请对其结构不做限定。
为了减少待涂膜元件10与平台113的接触面积,增大待涂膜元件10的保护面积,元件与内台面的接触面积尽量小。但是若元件与内台面的接触面积太小,会导致元件的两边受到较大的压强,易引起元件开裂等损伤。经过本申请发明人的研究得出,橡胶圈的宽度与凹槽111的最长边的长度比值为(1-1.5):90。该结构能够在尽量增大元件保护面积的同时,避免元件出现破裂的情况。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主体110的尺寸为450mm(长)×450mm(宽)×20mm(厚),凹槽111的尺寸为420mm(长)×420mm(宽)×10mm(厚),卡槽115的宽度为2-3mm,深度为1.5-2.8mm。凸台117的高度为8mm。
为了方便提拉涂膜夹具100的使用,提拉涂膜夹具100还包括挂架150,挂架150与柱台119固定连接,提拉涂膜夹具100通过挂架150挂设于涂膜装置。由于第四台面1134上未设置压杆130,在使用时,提拉涂膜夹具100以垂挂的方式浸液。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元件为精密零部件,为了避免提拉涂膜夹具100在加工过程中部件之间的连接如焊接不精细,使得主体110表面存在瑕疵而影响涂膜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体110为一体成型。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尺寸大小合适的板材中心铣出凹槽111,以凹槽111的四条边为参照,向外铣出平台113,在平台113上再铣出卡槽115。在卡槽115的外周铣出凸台117,在凹槽111两侧的凸台117开设螺孔,以与压杆130配合。
工作原理:将密封圈120卡入卡槽115内,确保密封圈120与卡槽115紧密接触。将待涂膜元件10放置在平台113上,使待涂膜元件10与密封圈120完全接触,确保需要单面涂膜的元件表面朝上。将硅胶垫片140分别放置于待涂膜元件10表面的两个侧边边缘,然后将两个压杆130分别压在两侧的硅胶垫片140上,同时确保压杆130的紧固部131落在主体110侧边的凸台117上,将主体110与压杆130连接紧固。
该提拉涂膜夹具100采用两侧夹持,不在元件顶部和底部有任何高出元件表面的夹持,避免影响元件表面膜层的均匀性。采用凹槽111和密封圈120的配合,实现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的单面密封。通过提拉涂膜工艺,可在该类元件的两个不同表面制备不同的化学膜,元件通光口径几乎可达到全口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提拉涂膜设备(图未示),包括机械臂和提拉涂膜夹具100,提拉涂膜夹具100挂设于机械臂,机械臂能够带动提拉涂膜夹具100运动。该提拉涂膜设备能够实现对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的单面密封,能够对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的两个不同表面制备不同的化学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提拉涂膜方法,采用上述提拉涂膜设备,包括:
选择合适的提拉涂膜夹具100使得保护台118的高度小于待涂膜元件10的厚度,使得柱台119的高度小于待涂膜元件10的厚度。即待涂膜元件10放置在平台113上时,保护台118和柱台119均未凸出于待涂膜元件10的表面。
将提拉涂膜夹具100的各个部件进行彻底清洁。
将密封圈120卡入卡槽115内,确保密封圈120与卡槽115紧密接触,露出卡槽115的密封圈120表面平整。
将主体110水平放置在操作台上,将待涂膜元件10放置在平台113上,使待涂膜元件10与密封圈120完全接触,确保需要单面涂膜的元件表面朝上。元件放好后,检查卡槽115中的密封圈120有无被挤出卡槽115,若被挤出,则重新安装密封圈120,并重新放置元件。
将两个硅胶垫片140分别放置于待涂膜元件10表面的两个侧边边缘,然后将两个压杆130压在硅胶垫片140上,同时确保压杆130的紧固部131落在主体110侧边的凸台117上。检查压杆130的通孔与主体110上凸台117的螺孔是否对齐,用螺丝将主体110与压杆130连接紧固。注意拧螺丝过程中,需用扭力扳手对称、缓慢地拧固螺丝,完成元件装夹。
将装夹完成的元件连同提拉涂膜夹具100通过挂架150悬挂在提拉涂膜设备的机械臂上,通过控制机械臂运动方向和速度,将提拉涂膜夹具100和夹具浸入涂膜液中,再以一定的速度拉出,静置至待涂膜元件10表面的涂膜液中的溶剂挥发后,在元件表面形成膜层,完成单面化学膜的制备。
该提拉涂膜方法操作简便,能够对大口径高径厚比元件的两个不同表面制备不同的化学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提拉涂膜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凹槽和围设于所述凹槽四周的平台,所述平台用于放置待涂膜元件;
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围设于所述凹槽的四周且与所述平台密封连接;以及
两个压杆,所述两个压杆能够分别与所述凹槽两侧的平台可拆卸连接,所述两个压杆被配置为作用于待涂膜元件的两个侧边且与所述平台连接,以将放置于所述平台上的待涂膜元件紧贴于所述密封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拉涂膜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的台面平整度不大于13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拉涂膜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沿所述凹槽的周边依次连接设置的第一台面、第二台面、第三台面和第四台面,所述第一台面和所述第三台面均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所述压杆可拆卸连接的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拉涂膜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面设有至少一个保护台,所述保护台位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围,以限制所述待涂膜元件从所述提拉涂膜夹具滑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拉涂膜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挂架,所述第四台面设有柱台,所述柱台位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围,所述挂架与所述柱台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拉涂膜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包括紧固部和固定部,所述紧固部用于与所述平台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密封圈配合夹持固定放置于所述平台上的待涂膜元件。
7.一种提拉涂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臂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提拉涂膜夹具,所述提拉涂膜夹具挂设于所述机械臂,所述机械臂能够带动所述提拉涂膜夹具运动。
8.一种提拉涂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提拉涂膜夹具,包括:
将所述密封圈固定在所述平台上,将所述待涂膜元件放置在所述平台上使所述待涂膜元件与所述密封圈完全接触,将所述两个压杆分别压在所述待涂膜元件的相对的两个侧边,并将所述两个压杆与所述平台连接,以将所述待涂膜元件固定在所述压杆与所述平台之间;
将所述提拉涂膜夹具提起使所述压杆垂直于涂膜液的液面,将所述提拉涂膜夹具沿所述压杆的长度方向浸入所述涂膜液中,再拉出,静置至所述待涂膜元件表面形成膜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拉涂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具有顶部、底部以及两侧,所述两个压杆分别与所述平台的两侧连接;
所述平台的底部具有用于保护所述待涂膜元件的保护台的提拉涂膜夹具,且所述保护台的高度小于所述待涂膜元件的厚度,使所述待涂膜元件放置在所述平台上时,所述保护台未凸出于所述待涂膜元件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提拉涂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的顶部具有用于与挂架连接的柱台的提拉涂膜夹具,且所述柱台的高度小于所述待涂膜元件的厚度,使所述待涂膜元件放置在所述平台上时,所述柱台未凸出于所述待涂膜元件的表面。
CN202010422036.4A 2020-05-18 2020-05-18 提拉涂膜夹具、提拉涂膜设备及提拉涂膜方法 Active CN1114823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2036.4A CN111482333B (zh) 2020-05-18 2020-05-18 提拉涂膜夹具、提拉涂膜设备及提拉涂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2036.4A CN111482333B (zh) 2020-05-18 2020-05-18 提拉涂膜夹具、提拉涂膜设备及提拉涂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2333A true CN111482333A (zh) 2020-08-04
CN111482333B CN111482333B (zh) 2024-01-19

Family

ID=71790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22036.4A Active CN111482333B (zh) 2020-05-18 2020-05-18 提拉涂膜夹具、提拉涂膜设备及提拉涂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8233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9884A (ja) * 1998-12-25 2000-07-11 Asahi Optical Co Ltd 塗膜の形成方法
CN101380623A (zh) * 2007-09-06 2009-03-11 朗世康科技有限公司 单边处理方法与中空形状的支撑装置
CN201326026Y (zh) * 2008-11-10 2009-10-14 昆山鼎鑫电子有限公司 电镀挂架结构
CN201406478Y (zh) * 2009-05-26 2010-02-17 李建军 大电流电镀专用旋转头
CN201793797U (zh) * 2010-09-28 2011-04-13 金鹏源康(广州)精密电路有限公司 柔性线路板用电金挂架
CN103100504A (zh) * 2013-01-29 2013-05-15 石家庄铁道大学 恒温恒湿提拉涂膜机
CN105789106A (zh) * 2014-12-17 2016-07-20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夹持装置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CN206721385U (zh) * 2017-03-28 2017-12-08 江门市高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对bt板导电平衡的电镀挂具
JP2019060484A (ja) * 2017-09-22 2019-04-18 株式会社都築産業 クランプ装置及びシートワーク加工装置
CN212441892U (zh) * 2020-05-18 2021-02-0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提拉涂膜夹具及提拉涂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9884A (ja) * 1998-12-25 2000-07-11 Asahi Optical Co Ltd 塗膜の形成方法
CN101380623A (zh) * 2007-09-06 2009-03-11 朗世康科技有限公司 单边处理方法与中空形状的支撑装置
CN201326026Y (zh) * 2008-11-10 2009-10-14 昆山鼎鑫电子有限公司 电镀挂架结构
CN201406478Y (zh) * 2009-05-26 2010-02-17 李建军 大电流电镀专用旋转头
CN201793797U (zh) * 2010-09-28 2011-04-13 金鹏源康(广州)精密电路有限公司 柔性线路板用电金挂架
CN103100504A (zh) * 2013-01-29 2013-05-15 石家庄铁道大学 恒温恒湿提拉涂膜机
CN105789106A (zh) * 2014-12-17 2016-07-20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夹持装置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CN206721385U (zh) * 2017-03-28 2017-12-08 江门市高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对bt板导电平衡的电镀挂具
JP2019060484A (ja) * 2017-09-22 2019-04-18 株式会社都築産業 クランプ装置及びシートワーク加工装置
CN212441892U (zh) * 2020-05-18 2021-02-0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提拉涂膜夹具及提拉涂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2333B (zh) 2024-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41892U (zh) 提拉涂膜夹具及提拉涂膜设备
US9543253B2 (en) Method for shaping a laminate substrate
CN111482333A (zh) 提拉涂膜夹具、提拉涂膜设备及提拉涂膜方法
US20130323345A1 (en) Fixture for shaping a laminate substrate
CN107946251B (zh) 一种半导体产品的封装方法
KR20190002993U (ko) 코팅을 위한 적재 트레이, 실리콘 웨이퍼 적재 장치 및 실리콘 웨이퍼 전송 시스템
JP4889510B2 (ja) ペリクルフレーム内面への粘着剤の塗布方法
US6026566A (en) Stenci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C board repair
CN105892112A (zh)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的框胶粘合力检测装置
KR20120128870A (ko) 솔더볼 리볼링 장치
CN114230376B (zh) 陶瓷表面均匀涂覆复合钎料的方法、工装块
CN111958082A (zh) 一种微小元器件固定操作装置
CN211980595U (zh) 一种用于晶圆生产的固定装置
KR102011723B1 (ko)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의 제조 장치
JPS63139744A (ja) スクリ−ン印刷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KR102039139B1 (ko) 스텐실 절곡형 마스크 제조장치
TWM355236U (en) Carrier platform structure for vacuum suction apparatus
CN114243414A (zh) 一种smp连接器的自动化去金搪锡工艺方法及使用的工装
CN210720834U (zh) 微应力支撑可调节光学镜架结构
CN216868021U (zh) 平台水平度调节机构及包括其的微组件翻贴转移装置
KR101872375B1 (ko) 파티클 제거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218203028U (zh) 一种用于水平溅射镀膜的夹具
CN217846029U (zh) 胶带剥离力测试治具
CN111451964B (zh) 一种用于规则多面体一炉法镀膜的镀膜设备
CN111390465B (zh) 一种用于倒装焊的液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