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53981A - 薄玻璃钢化的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玻璃钢化的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53981A
CN111453981A CN201910054147.1A CN201910054147A CN111453981A CN 111453981 A CN111453981 A CN 111453981A CN 201910054147 A CN201910054147 A CN 201910054147A CN 111453981 A CN111453981 A CN 111453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enching
air grid
thin glass
section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541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伟东
王川申
张红明
韩德刚
潘海
屠智革
高新刚
鲁文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riumph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riumph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riumph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riumph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5414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539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53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3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7/00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7/04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 C03B27/044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for flat or bent glass sheets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7/00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7/04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 C03B27/0404Nozzles, blow heads, blowing units or thei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lat or bent glass shee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玻璃钢化的方法及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加热后薄玻璃在向急冷装置传送的过程中,压缩空气对薄玻璃的表面进行冷却,经过压缩空气冷却后的薄玻璃进入急冷装置,急冷装置对所述薄玻璃进行进一步地冷却。采用本发明,使得加热后的薄玻璃,先采用压缩空气对其进行制冷,则该薄玻璃的表面能够被迅速冷却;然后薄玻璃再进入急冷装置中,得到进一步的冷却;由于压缩空气对薄玻璃的冷却是在薄玻璃传送到急冷装置之前,这就能够避免未被冷却的薄玻璃在传送到急冷装置上时,所导致的薄玻璃的变形;由于薄玻璃能够经过压缩空气和急冷装置后实现两次冷却,这样就能够使得薄玻璃在加热装置中能够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则薄玻璃的钢化强度更高。

Description

薄玻璃钢化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玻璃钢化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汽车、家电、电气照明等领域对钢化玻璃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玻璃的轻量化 已经成为市场大趋势,因此玻璃需要做的越来越薄,而玻璃越薄钢化越困难,厚度小于等于 2.5mm的薄玻璃的物理钢化一直是玻璃行业的技术难点,玻璃在物理钢化过程中需将其加热 到接近软化的温度,再通过急冷将玻璃冷却形成钢化应力。
现有的薄玻璃钢化的装置一般包括:加热装置和急冷装置。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钢 化炉及玻璃钢化方法》申请号:201210223396.7中,玻璃钢化炉玻璃使用时具有原片的切裁、 磨边、开缺、打孔、清洗、加热、风栅等步骤,在将玻璃加热至钢化所需的670℃~695℃ 温度后,钢化急冷区高压风机启动,待风量正常后,将玻璃从加热区通过辊道传送到钢化急 冷区,在钢化急冷区高压风机工作时,制动切换关闭加热区加热元件电源,加热区加热元件 暂停工作,在急冷区高压风机停止工作后,制动切换加热区加热元件恢复电源,加热区加热 元件恢复工作。
由于在急冷时玻璃表面和中心的温度差越大所形成的钢化应力值越高,但玻璃越薄越不 容易使表面和中心形成大的温差,只能通过增加急冷的冷却强度来使薄玻璃表面和中心形成 大的温差,急冷段的冷却强度越大所需风机能耗越大,巨大的能耗让很多厂商望而却步,因 此很有必要提供一种能耗低又能对薄玻璃进行物理钢化的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玻璃钢化的方法及其装 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玻璃钢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加热后薄玻璃在向急冷装置传送的过程中,压缩空气对所述薄玻璃的表面进行冷却,经过压 缩空气冷却后的所述薄玻璃进入所述急冷装置,所述急冷装置对所述薄玻璃进行进一步地冷 却。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薄玻璃钢化的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加热装置和急冷装置,在所述 加热装置与所述急冷装置之间设置有压缩空气制冷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上设有加热段玻璃传 送部件,所述急冷装置上设有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所述加热段玻璃传送部件的加热段传送 出口与所述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的急冷段传送进口相对,所述压缩空气制冷装置处于所述加 热段传送出口与所述急冷段传送进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急冷装置包括急冷部上风栅和急冷部下风栅,所述急冷部上风栅和所述急 冷部下风栅的内部均为空腔;所述急冷部上风栅的底部设有急冷上风栅底板,所述急冷部下 风栅的上部设有急冷下风栅顶板,所述急冷上风栅底板和所述急冷下风栅顶板相对设置,所 述急冷上风栅底板与所述急冷下风栅顶板之间具有间隔;所述急冷上风栅底板上设有多个均 匀分布的急冷上风栅出气孔,所述急冷下风栅顶板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急冷下风栅出气孔; 所述加热段玻璃传送部件处于所述急冷上风栅底板与所述急冷下风栅顶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急冷段玻璃传送辊;沿着从所 述急冷段传送进口向着急冷段传送出口的方向,相邻的两个急冷段玻璃传送辊之间的距离依 次减小。
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急冷段玻璃传送辊包括急冷段辊体,所述急冷段辊体上包覆有石 棉绳。
进一步地,所述急冷上风栅出气孔和所述急冷下风栅出气孔均以矩形阵列排布。
优选地,所述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与一升降部件连接,所述升降部件可驱动所述急冷段 玻璃传送部件沿着竖直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压缩空气制冷装置包括压缩部上风栅和压缩部下风栅,所述压缩部上风栅 设置于所述急冷部上风栅靠近所述加热装置的一侧,所述压缩部下风栅设置于所述急冷部下 风栅靠近所述加热装置的一侧;所述压缩部上风栅和所述压缩部下风栅的内部均为空腔;所 述压缩部上风栅的底部设有压缩上风栅底板,所述压缩部下风栅的上部设有压缩下风栅顶板, 所述压缩上风栅底板和所述压缩下风栅顶板相对设置,所述压缩上风栅底板和所述压缩下风 栅顶板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压缩上风栅底板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压缩上风栅出气孔,所述 压缩下风栅顶板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压缩下风栅出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上风栅出气孔和所述压缩下风栅出气孔均以矩形阵列排布。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薄玻璃钢化的方法及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使得加热后的薄玻璃先采用压缩空气对其进行制冷,则该薄玻璃的表面能 够被迅速冷却;然后薄玻璃再进入急冷装置中,得到进一步的冷却;由于压缩空气对薄玻璃 的冷却是在薄玻璃传送到急冷装置之前,这就能够避免未被冷却的薄玻璃在传送到急冷装置 上时,所导致的薄玻璃的变形;由于薄玻璃能够经过压缩空气和急冷装置后实现两次冷却, 这样就能够使得薄玻璃在加热装置中能够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则薄玻璃的钢化强度更高;由 于压缩空气制冷的制冷效率要远大于急冷装置的制冷效率,这就使得采用本发明的两次冷却 所需的能耗相对于只采用急冷装置冷却所需的能耗能够明显减少;本发明使得薄玻璃钢化能 耗少、薄玻璃表面钢化应力值高且平整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薄玻璃钢化的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薄玻璃钢化的装置在未设置急冷部上风栅和压缩部上风栅时的俯 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薄玻璃钢化的装置的升降部件与急冷段辊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薄玻璃钢化的装置的急冷段辊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薄玻璃
100 加热装置
200 急冷装置
210 急冷部上风栅
211 急冷上风栅底板
220 急冷部下风栅
221 急冷下风栅顶板
222 急冷下风栅出气孔
300 压缩空气制冷装置
310 压缩部上风栅
311 压缩上风栅底板
320 压缩部下风栅
321 压缩下风栅顶板
322 压缩下风栅出气孔
400 加热段玻璃传送部件
401 加热段传送出口
500 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
501 急冷段传送进口
502 急冷段传送出口
510 急冷段玻璃传送辊
511 急冷段辊体
512 石棉绳
600 升降部件
610 丝杆
620 电机
630 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 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 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 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 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 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 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 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薄玻璃钢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加热后薄玻璃1在 向急冷装置200传送的过程中,压缩空气对薄玻璃1的表面进行冷却,经过压缩空气冷却后 的所薄玻璃1进入所述急冷装置200,急冷装置200对薄玻璃1进行进一步地冷却。
采用本实施例的薄玻璃钢化的方法,使得加热后的薄玻璃1,先采用压缩空气对其进行 制冷,则该薄玻璃1的表面能够被迅速冷却;然后薄玻璃1再进入急冷装置200中,得到进 一步的冷却;由于压缩空气对薄玻璃1的冷却是在薄玻璃1传送到急冷装置200之前,这就 能够避免未被冷却的薄玻璃1在传送到急冷装置200上时,所导致的薄玻璃1的变形;由于 薄玻璃1能够经过压缩空气和急冷装置200后实现两次冷却,这样就能够使得薄玻璃1在加 热装置中能够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则薄玻璃1的钢化强度更高;由于压缩空气制冷的制冷效 率要远大于急冷装置200的制冷效率,这就使得采用本发明的两次冷却所需的能耗相对于只 采用急冷装置200冷却所需的能耗能够明显减少。
本发明通过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和急冷装置200对薄玻璃1进行两次强冷,使得薄玻 璃1钢化能耗少、薄玻璃1表面钢化应力值高且平整度高。
本实施例的薄玻璃钢化的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加热装置100和急冷装置200,在加 热装置100与急冷装置200之间设置有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加热装置100上设有加热段 玻璃传送部件400,急冷装置200上设有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500;加热段玻璃传送部件400 的加热段传送出口401与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500的急冷段传送进口501相对,压缩空气制 冷装置300处于加热段传送出口401与急冷段传送进口501之间。
本发明在使用时,加热段玻璃传送部件400将薄玻璃1向加热段传送出口401输送,加 热段传送出口401送出的薄玻璃1由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500的急冷段传送进口501承接, 加热装置100与急冷装置200之间设置有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就使得从加热装置100中 输送的薄玻璃1,经过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时,该薄玻璃1的表面能够被迅速冷却,然后薄玻璃1再进入急冷装置200中,得到进一步的冷却;
现有的钢化装置中,热的薄玻璃1在未被冷却的情况下,直接被传送到急冷段玻璃传送 部件500上后,该薄玻璃1的表面会出现变形,严重影响了薄玻璃1表面平整度;而本申请 中,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上并未设置传送部件,这就使得从加热段传送出口401被送出的 薄玻璃1在经过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对其冷却后,该薄玻璃1才会与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 500接触,这就能够避免薄玻璃1的表面出现变形的情况;
由于薄玻璃1能够经过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和急冷装置200后完成两次冷却,实现了 对薄玻璃1的钢化;这样就使得薄玻璃1在加热装置100中能够加热到更高的温度,也就是 能够提高薄玻璃1输出加热装置100时的温度,通过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的强冷作用使薄 玻璃1的表面和中心更容易形成较大的温度差,然后再由急冷装置200进行再次强冷,这样 使薄玻璃1获得更好的钢化应力值,则薄玻璃1的钢化强度更高;薄玻璃1表面硬化使玻璃 表面强度及整体强度加大;
由于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的制冷效率要远大于急冷装置200的制冷效率,这就能够降 低急冷装置200的风量,急冷装置200的风量由风机输送,所以,风机的能耗得以减少;这 就使得采用本发明的两次冷却所需的能耗相对于只采用急冷装置200冷却所需的能耗能够明 显减少。
急冷装置200主要用于薄玻璃1的再次强冷,在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对薄玻璃1表面 进行强冷后,薄玻璃1的中心温度相对于表面温度还是很高,如果不能给予进一步高冷却强 度的冷却的话,薄玻璃1表面温度会由薄玻璃1中心往外热传导而温度升高,使得薄玻璃1 的表面与中心温差减少从而影响钢化应力值;急冷装置200再次强冷使薄玻璃1的表面和中 心温差大并且能维持一定的时间,这样才能使薄玻璃1钢化后钢化应力值较大。
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00为加热炉。
急冷装置200包括急冷部上风栅210和急冷部下风栅220,急冷部上风栅210和急冷部 下风栅220的内部均为空腔;急冷部上风栅210的底部设有急冷上风栅底板211,急冷部下 风栅220的上部设有急冷下风栅顶板221,急冷上风栅底板211和急冷下风栅顶板221相对 设置,急冷上风栅底板211与急冷下风栅顶板221之间具有间隔;急冷上风栅底板211上设 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急冷上风栅出气孔,急冷下风栅顶板221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急冷下风 栅出气孔222;加热段玻璃传送部件400处于急冷上风栅底板211与急冷下风栅顶板221之 间。
急冷部上风栅210和急冷部下风栅220的内部均为空腔使得急冷部上风栅210和急冷部 下风栅220中能够聚集冷空气,则聚集的冷空气能够通过急冷上风栅出气孔和急冷下风栅出 气孔222喷出,对薄玻璃1进行再次强冷,这就使得冷空气能够均匀地喷出,使薄玻璃1的 表面受到均匀地冷却,从而使薄玻璃1钢化后的钢化应力值均匀。急冷上风栅出气孔是急冷 部上风栅210的出风处,急冷下风栅出气孔222是急冷部下风栅220的出风处。本实施例中, 急冷部上风栅210和急冷部下风栅220均为静压腔体。
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500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急冷段玻璃传送辊510,薄玻璃1进入急 冷装置200后,由于急冷段玻璃传送辊510是设置在急冷部上风栅210和急冷部下风栅220 之间的,急冷段玻璃传送辊510对急冷部上风栅210和急冷部下风栅220的出风处是有遮挡 的;当急冷部上风栅210和急冷部下风栅220的出风未被急冷段玻璃传送辊510遮挡时,急 冷部上风栅210和急冷部下风栅220对薄玻璃1的冷却强度高;当急冷部上风栅210和急冷 部下风栅220的出风处被急冷段玻璃传送辊510遮挡时,急冷部上风栅210和急冷部下风栅 220对薄玻璃1的冷却强度低,所以薄玻璃1在急冷装置200中运行时,急冷装置200对薄 玻璃1是进行冷却强度高低循环的冷却过程;
由于两个急冷段玻璃传送辊510之间的间距越大,能够使得薄玻璃1的表面冷却时间越 长,实现更好的钢化效果,但两个急冷段玻璃传送辊510之间的间距过大又容易使薄玻璃1 变形;当薄玻璃1刚进入急冷装置200时,需要相对较长的冷却时间及较高的冷却强度来进 行冷却,但当薄玻璃1冷却到一定温度时,所需要的强冷时间可以减少,且并不影响薄玻璃1表面的钢化应力值;所以,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500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急冷段玻璃传送 辊510,沿着从急冷段传送进口501向着急冷段传送出口502的方向,相邻的两个急冷段玻 璃传送辊510之间的距离依次减小。这种急冷部下风栅220上的两个急冷段玻璃传送辊510 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的结构,能够减少急冷装置200的风量,从而减少风机能耗。
本实施例中,急冷上风栅出气孔和急冷下风栅出气孔222均以矩形阵列排布。矩形阵列 排布的急冷上风栅出气孔和急冷下风栅出气孔222,便于加工且能够在急冷装置200处实现 均匀、稳定地出风效果;急冷上风栅出气孔和急冷下风栅出气孔222为一一对应。该结构使 得薄玻璃1的两个相对的表面的对应区域同时被冷却,则急冷装置200对整个薄玻璃1的冷 却效果更好。
每个急冷段玻璃传送辊510包括急冷段辊体511,急冷段辊体511上包覆有石棉绳512。 石棉绳512的设置能够提高传送薄玻璃1时候的摩擦力;由于从加热段传送出口401被送出 的薄玻璃1在经过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对其冷却后,该薄玻璃1才会与急冷段玻璃传送部 件500接触,这就能够避免薄玻璃1在未经过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而直接与急冷段辊体 511上的石棉绳512接触时,所造成的薄玻璃1表面的绳印,这就提高了薄玻璃1表面的质 量。
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500与一升降部件600连接,升降部件600可驱动急冷段玻璃传送 部件500沿着竖直方向移动。该结构使得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500在竖直方向上所处的位置 是能够进行调整的,这就能够避免薄玻璃1与急冷上风栅出气孔的距离较大,而造成的急冷 下风栅出气孔222释放的风量使薄玻璃1上浮的问题,也能够避免薄玻璃1与急冷风栅出气 孔的距离较小,而造成的急冷上风栅出气孔的释放风量对薄玻璃1压力过大的问题。因此升 降部件600驱动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500沿着竖直方向移动,能够实现对冷却强度的调整且 安装方便。本实施例中,升降部件600包括多个丝杆610,每个丝杆610是竖直设置,每个 丝杆610与一急冷段辊体511连接,每个丝杆610和一齿轮630啮合,每个齿轮630与电机 620的输出端连接。电机620驱动齿轮630转动,齿轮630带动丝杆610,沿着竖直方向移动。 该结构简单,便于控制。
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包括压缩部上风栅310和压缩部下风栅320,压缩部上风栅310 设置于急冷部上风栅210靠近加热装置100的一侧,压缩部下风栅320设置于急冷部下风栅 220靠近加热装置100的一侧;压缩部上风栅310和压缩部下风栅320的内部均为空腔;压 缩部上风栅310的底部设有压缩上风栅底板311,压缩部下风栅320的上部设有压缩下风栅 顶板321,压缩上风栅底板311和压缩下风栅顶板321相对设置,压缩上风栅底板311和压缩下风栅顶板321之间具有间隔;压缩上风栅底板311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压缩上风栅出气孔,压缩下风栅顶板321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压缩下风栅出气孔322。
压缩部上风栅310和压缩部下风栅320的内部均为空腔,使得压缩部上风栅310和压缩 部下风栅320中能够聚集冷空气,则聚集的冷空气能够通过压缩上风栅出气孔和压缩下风栅 出气孔322喷出,对薄玻璃1进行初次强冷,这就使得冷空气能够均匀地喷出,使薄玻璃1 的表面受到均匀地冷却,从而使薄玻璃1钢化后的钢化应力值均匀。本实施例中,急冷部上 风栅210和急冷部下风栅220均为静压腔体。
压缩上风栅出气孔和压缩下风栅出气孔322均以矩形阵列排布。矩形阵列排布的压缩上 风栅出气孔和压缩下风栅出气孔322,便于加工且能够在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处实现均匀、 稳定地出风效果;压缩上风栅出气孔和压缩下风栅出气孔322为一一对应。该结构使得薄玻 璃1的两个相对的表面的对应区域同时被冷却,则急冷装置200对整个薄玻璃1的冷却效果 更好。
本实施例中,箭头A是压缩部上风栅310的出风方向,箭头B是压缩部下风栅320的出 风方向;箭头D是急冷部上风栅210的出风方向,箭头E是急冷部下风栅220的出风方向;箭头C是急冷段传送进口501向着急冷段传送出口502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加热段玻璃传送部件400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加热段辊体。
综上,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 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 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 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薄玻璃钢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加热后薄玻璃在向急冷装置(200)传送的过程中,压缩空气对所述薄玻璃的表面进行冷却,经过压缩空气冷却后的所述薄玻璃进入所述急冷装置(200),所述急冷装置(200)对所述薄玻璃进行进一步地冷却。
2.一种薄玻璃钢化的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加热装置(100)和急冷装置(2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装置(100)与所述急冷装置(200)之间设置有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所述加热装置(100)上设有加热段玻璃传送部件(400),所述急冷装置(200)上设有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500);所述加热段玻璃传送部件(400)的加热段传送出口(401)与所述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500)的急冷段传送进口(501)相对,所述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处于所述加热段传送出口(401)与所述急冷段传送进口(50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玻璃钢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急冷装置(200)包括急冷部上风栅(210)和急冷部下风栅(220),所述急冷部上风栅(210)和所述急冷部下风栅(220)的内部均为空腔;
所述急冷部上风栅(210)的底部设有急冷上风栅底板(211),所述急冷部下风栅(220)的上部设有急冷下风栅顶板(221),所述急冷上风栅底板(211)和所述急冷下风栅顶板(221)相对设置,所述急冷上风栅底板(211)与所述急冷下风栅顶板(221)之间具有间隔;
所述急冷上风栅底板(211)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急冷上风栅出气孔,所述急冷下风栅顶板(221)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急冷下风栅出气孔(222);
所述加热段玻璃传送部件(400)处于所述急冷上风栅底板(211)与所述急冷下风栅顶板(22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玻璃钢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500)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急冷段玻璃传送辊(510);沿着从所述急冷段传送进口(501)向着急冷段传送出口(502)的方向,相邻的两个急冷段玻璃传送辊(510)之间的距离依次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玻璃钢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急冷段玻璃传送辊(510)包括急冷段辊体(511),所述急冷段辊体(511)上包覆有石棉绳(51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玻璃钢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急冷上风栅出气孔和所述急冷下风栅出气孔(222)均以矩形阵列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玻璃钢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500)与一升降部件(600)连接,所述升降部件(600)可驱动所述急冷段玻璃传送部件(500)沿着竖直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玻璃钢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空气制冷装置(300)包括压缩部上风栅(310)和压缩部下风栅(320),所述压缩部上风栅(310)设置于所述急冷部上风栅(210)靠近所述加热装置(100)的一侧,所述压缩部下风栅(320)设置于所述急冷部下风栅(220)靠近所述加热装置(100)的一侧;所述压缩部上风栅(310)和所述压缩部下风栅(320)的内部均为空腔;
所述压缩部上风栅(310)的底部设有压缩上风栅底板(311),所述压缩部下风栅(320)的上部设有压缩下风栅顶板(321),所述压缩上风栅底板(311)和所述压缩下风栅顶板(321)相对设置,所述压缩上风栅底板(311)和所述压缩下风栅顶板(321)之间具有间隔;
所述压缩上风栅底板(311)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压缩上风栅出气孔,所述压缩下风栅顶板(321)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压缩下风栅出气孔(3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玻璃钢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上风栅出气孔和所述压缩下风栅出气孔(322)均以矩形阵列排布。
CN201910054147.1A 2019-01-21 2019-01-21 薄玻璃钢化的方法及其装置 Pending CN1114539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54147.1A CN111453981A (zh) 2019-01-21 2019-01-21 薄玻璃钢化的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54147.1A CN111453981A (zh) 2019-01-21 2019-01-21 薄玻璃钢化的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3981A true CN111453981A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74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54147.1A Pending CN111453981A (zh) 2019-01-21 2019-01-21 薄玻璃钢化的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539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9172A (zh) * 2023-05-10 2023-08-15 荆州能耀新材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光伏玻璃的钢化装置及钢化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16921A1 (en) * 2008-03-31 2011-01-27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Air-cooling/tempering apparatus and air-cooling/tempering method for a glass sheet
CN105293880A (zh) * 2014-06-18 2016-02-03 洛阳兰迪玻璃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线
CN205774080U (zh) * 2016-07-11 2016-12-07 四川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钢化炉风栅石棉绳缠绕设备
CN209872775U (zh) * 2019-01-21 2019-12-31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薄玻璃钢化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16921A1 (en) * 2008-03-31 2011-01-27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Air-cooling/tempering apparatus and air-cooling/tempering method for a glass sheet
CN105293880A (zh) * 2014-06-18 2016-02-03 洛阳兰迪玻璃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化玻璃生产线
CN205774080U (zh) * 2016-07-11 2016-12-07 四川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钢化炉风栅石棉绳缠绕设备
CN209872775U (zh) * 2019-01-21 2019-12-31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薄玻璃钢化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9172A (zh) * 2023-05-10 2023-08-15 荆州能耀新材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光伏玻璃的钢化装置及钢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65964B (zh) 等温、等压多用途超薄玻璃物理钢化设备
CN100436354C (zh) 一种风钢化玻璃的制备方法
CN206736310U (zh) 一种辊轴式高效节能回火炉
EP247175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atterned tempered glass
KR101218224B1 (ko) 강화유리 제조장치
CN201495170U (zh) 一种高压空气对流循环加热装置
CN110981174A (zh) 一种2mm物理全钢化抗PID玻璃的生产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N209872775U (zh) 薄玻璃钢化的装置
CN108218208A (zh) 一种超薄光伏玻璃用高温快速成型退火窑
CN111453981A (zh) 薄玻璃钢化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1410410A (zh) 一种新型节能高硼硅防火钢化玻璃生产线
CN116447846A (zh) 一种特氟龙胶带加工用烘干装置以及烘干方法
CN111233310A (zh) 一种可钢化超白玻璃的钢化装置及工艺
CN112939434B (zh) 一种玻璃生产的钢化炉
CN116202304A (zh) 玻璃面板高温热风烘烤方法及高温热风烘烤炉
CN216998168U (zh) 一种钢化炉的控温装置
CN212174798U (zh) 一种玻璃钢化生产线用淬冷装置
CN202717703U (zh) 一种玻璃钢化炉
CN106219957B (zh) 一种高温风夹持立式传输玻璃钢化炉
CN212152075U (zh) 一种新型节能高硼硅防火钢化玻璃生产线
CN210959303U (zh) 一种退火炉压力报警的控制装置
CN2518858Y (zh) 双炉玻璃钢化设备
CN206014667U (zh) 一种节能型钢化炉
CN113772936A (zh) 一种可提高品质的钢化玻璃生产系统
CN113292235A (zh) 一种对流钢化炉风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