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53322B - 一种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53322B
CN111453322B CN201910052245.1A CN201910052245A CN111453322B CN 111453322 B CN111453322 B CN 111453322B CN 201910052245 A CN201910052245 A CN 201910052245A CN 111453322 B CN111453322 B CN 1114533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device
lifting
conveyor
stop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522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53322A (zh
Inventor
闫泰成
张震
王亚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MW Brilliance Automotiv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MW Brilliance Automotiv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MW Brilliance Automotive Ltd filed Critical BMW Brilliance Automotive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5224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533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53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3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53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33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转运装置,其包括:车轮,所述转运装置通过所述车轮能够进行整体移动;主框架;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用于将零件转移到转运装置上;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能够将所述传送装置相对于所述主框架提升和降低,在升高位置处,所述传送装置位于所述主框架上方,在降低位置处,所述传送装置位于所述主框架上。

Description

一种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转运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升降功能和传送功能的拖车。
背景技术
在例如车辆生产车间的生产线中,需要对车辆的各部分(例如车身)进行转运以进行不同的处理和加工,此外,当在生产线上某些工序发生故障时,也需要及时对车身等进行转运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当前,在工厂等内使用的拖车类型的转运装置是众所周知的,其结构通常较为简单,一般仅包括承重结构、车轮和控制把手,在需要将车身转运到拖车上时,由于车身较重,通常需要使用叉车、吊车或者人力等将车身首先从生产线调离,而后布置在拖车上,费时费力。同时,当前使用的拖车一般仅用于运输功能,当需要从下方对位于拖车上的车身进行例如滚动轮等的一些附属零件的安装时,由于拖车本身不具备提升功能,仍然需要使用吊车等来辅助安装。此外,由于拖车的转运过程仅仅依靠叉车、吊车或人力等,无法实现车身转运到拖车上之后的准确定位,且转运过程中没有任何安全保障措施,可能会对车身以及操作人员造成损伤。因此,现有的例如拖车类型的转运装置具有费时费力、安全性欠佳等缺点,需要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以及其他技术问题,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或多种。
本公开涉及一种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用于转移零件,所述转运装置包括:车轮;主框架;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装置框架和传送单元,所述传送单元被支撑在所述传送装置框架上,所述传送装置框架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方,所述传送装置能够将所述零件转运到所述转运装置上;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单元,所述提升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提升单元将传送装置相对于主框架提升和降低,在升高位置处,所述传送装置位于所述主框架上方,在降低位置处,所述传送装置搁置在所述主框架上。
优选地,所述传送装置能够实现零件的自动传送(即,当零件从生产线被转移到转运装置时,传送装置能够通过例如传送带自动将零件转移到位,无需人力推动),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调节单元和传送单元,所述调节单元能够调节所述传送单元的张紧程度。通过本公开的传送装置,能够实现零件的快速自动传送,提升操作效率,减少人力物力。
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为两个调节轮,通过调节两个调节轮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节传送单元的张紧程度。
优选地,通过调节两个调节轮之间的横向相对位置能够调节传送单元的张紧程度。
优选地,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装置框架,所述传送装置框架可以为一端敞开的中空长方体,调节单元能够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框架的内部使得能够节省空间,使传送装置更为紧凑。
优选地,所述提升单元在竖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主框架和所述传送装置框架之间。所述提升单元能够整体地提升传送装置框架并且此种布置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优选地,所述提升装置在侧向方向上大体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框架之间或所述传送装置框架内部,所述传送装置的驱动单元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提升装置前方。通过此种布置,能够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优选地,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传送装置框架下方的配合提升单元,所述提升装置通过所述配合提升单元来将作用力施加到所述传送装置,并且在所述降低位置处,所述传送装置通过所述配合提升单元被支撑在所述主框架上。
优选地,所述配合提升单元设置成具有内部部分的中空框架结构,所述提升单元设置在所述内部部分中使得所述提升单元能够在所述内部部分中相对于所述配合提升单元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移。
优选地,所述提升单元为偏心提升机构。相较于其他提升机构,偏心结构使得本公开的转运装置整体上能够更为紧凑,同时满足所需的提升力。
优选地,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成对的引导和限位装置,所述引导和限位装置用于在所述传送装置升降过程中限制所述传送装置沿水平方向和侧向方向的位移,同时引导所述传送装置沿竖向方向的位移。
优选地,所述引导和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引导和限位构件、第二引导和限位构件以及移动构件,所述第一引导和限位构件固定在传送装置框架之间的横梁上,所述第二引导和限位构件固定在主框架的横梁上,所述移动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引导和限位构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和限位构件和第二引导和限位构件为V形板。通过配合提升单元的中空框架结构、偏心提升机构以及引导和限位装置的单独的或组合的作用,本公开以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方式实现了传送装置在升降过程中水平方向和侧向方向位移的限制以及竖向方向位移的引导。
优选地,所述提升装置在水平方向上大体设置在成对的引导和限位装置之间。通过此种布置,能够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优选地,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止档装置,所述止档装置能够在释放位置和止挡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止挡位置处,所述止挡装置用于限制位于所述传送装置上的零件的水平移动,在所述释放位置处,所述止挡装置不能够限制位于所述传送装置上的零件的水平移动。
优选地,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止档装置,所述止挡装置能够在限位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限位位置处,所述止挡装置能够限制所述传送装置的升高,在所述第三位置处,所述止挡装置不能够限制所述传送装置的升高。
优选地,所述止挡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为大体竖向位置。
优选地,所述止档装置包括设置在传送装置框架上的枢转止档件和设置在主框架上的移动引导件,所述枢转止档件在所述传送装置升降时能够通过与所述移动引导件相互配合而围绕枢转轴线进行枢转。
优选地,所述提升装置用于提升较重的零件,例如汽车车身等。
通过以上各部件的具体位置规划和设置,本公开的转运装置非常紧凑,节省空间和材料。
优选地,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导向装置和闭锁装置,所述导向装置用于在转移零件时使得转移过程更为平稳,所述闭锁装置用于在转移零件时提供转运装置已经处于合适位置可以开始转移的指示。
附图说明
将参照附图和以下详细描述来对本公开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运装置1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运装置1的传送装置11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图2的传送装置11的部分分解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运装置1的提升装置12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运装置1的引导和限位装置17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运装置1的止档装置16的第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运装置1的止档装置16’的第二示例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运装置1的从后方观察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运装置1的操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其中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局限于下文描述的实施例;事实上,下文描述的实施例旨在使本公开的公开更为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说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更多额外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某些特征的尺寸可以进行变形。
应当理解的是,说明书中的用辞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公开。说明书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除非另外定义,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为简明和/或清楚起见,公知的功能或结构可以不再详细说明。
说明书使用的单数形式“一”、“所述”和“该”除非清楚指明,均包含复数形式。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包括”、“包含”和“含有”表示存在所声称的特征,但并不排斥存在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在X和Y之间”和“在大约X和Y之间”应当解释为包括X和Y。本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在大约X和Y之间”的意思是“在大约X和大约Y之间”,并且本说明书使用的用辞“从大约X至Y”的意思是“从大约X至大约Y”。
在说明书中,称一个元件位于另一元件“上”、“附接”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耦合”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等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附接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联接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对照的是,称一个元件“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直接附接”至另一元件、“直接连接”至另一元件、“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或、或“直接接触”另一元件时,将不存在中间元件。在说明书中,一个特征布置成与另一特征“相邻”,可以指一个特征具有与相邻特征重叠的部分或者位于相邻特征上方或下方的部分。
在说明书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等的空间关系用辞可以说明一个特征与另一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关系用辞除了包含附图所示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在附图中的装置倒转时,原先描述为在其它特征“下方”的特征,此时可以描述为在其它特征的“上方”。装置还可以以其它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在其它方位),此时将相应地解释相对空间关系。
本文中仅描述转运装置的主要部件,对于其他部件不再进行详细描述以免模糊本公开,并且本公开中的部件多数为对称布置,在本文的介绍中多数情况下仅就单侧布置的部件进行介绍,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知道哪些部件需要进行对称设置。
图1中示出了描述本公开的转运装置的坐标,其中X为水平方向、Y为侧向方向、Z为竖向方向,沿X方向将转运装置的把手所在一侧称为前端,与把手相对的闭锁装置所在一侧称为后端。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运装置1的整体装配图,其中转运装置1处于降低位置。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转运装置1具体地为拖车,其用于在汽车生产中移动车身,但本公开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使用本公开的转运装置1移动任何合适的零件。由图1可以看出,转运装置1主要包括把手、车轮、主框架10、传送装置11、提升装置12、导向装置13、控制部14、闭锁装置15、止档装置16、引导和限位装置17。下面将详细描述转运装置1的各个部件及其作用。
图2示出了转运装置1的传送装置11的装配图,其中为了清楚地示出传送装置11的结构而省去了转运装置1的其他结构,并且传送装置11自身在一侧处的一些部件也被隐藏以更清楚地示出其内部各个部件的配合关系,传送装置11设置成大体对称的结构。图3是根据图2的传送装置11的部分分解视图,其更清楚地示出了传送装置11的相应部件的结构和配合关系。
传送装置11设置在主框架10之上,并且能够通过提升装置12而相对于主框架10升高和降低。所述传送装置11包括驱动单元111、传送单元112、换向单元113、传送装置框架114、配合提升单元115和调节单元116。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传送装置框架114可以为大体一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其形成有通向外部的内部空间(图3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在传送装置框架114的侧壁上形成有凹槽以方便转运装置1的相应部件(例如止档装置、导向装置、传送装置的调节单元等)附接到传送装置框架114。在本公开中,传送装置框架成对地设置,并且中间通过横梁相连接,可替代地,传送装置框架也能够设置成单件式的长方形结构或其他合适的形状。
成对的换向单元113安装在传送装置框架114的两个相应的端部处并且通过螺栓等附接于传送装置框架11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换向单元113包括两个对称的板,在对称的板之间设置有换向引导件1131,所述换向引导件1131围绕位于两个对称的板之间的轴旋转,以便在传送装置11运行时引导传送单元112的移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传送单元112包括第一传送件1121和第二传送件1122。电机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输到第二传送件1122,第二传送件1122通过与第一传送件1121的相互作用将动力继而传递到第一传送件1121使得第一传送件1121能够移动以自动传送各种相应的零件。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换向引导件1131和第二传送件1122可以为链轮,并且第一传送件1121可以为链条,通过链轮与链条的啮合来传递动力。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换向引导件1131、第二传送件1122和第一传送件1121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换向引导1131件和第二传送件1122可以为带轮,第一传送件1121可以为带,只要两者之间能够进行动力传输即可。例如,在本公开中,成对设置的链条设置在传送装置框架上,在传送装置框架设置成单件式结构时,链条能够替换为覆盖整个传送装置框架的单件式传送带。
传送装置11还包括调节单元116,调节单元116能够用于调节传送单元112的张紧程度。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单元116可以包括两个调节轮1161(图3中更清晰地示出)。两个调节轮1161设置在第一传送件1121的外部,第二传送件1122设置在第一传送件1121的内部。三者均通过调节单元定位件1162进行定位。调节单元定位件1162包括设置在传送装置框架114两侧的两个板,例如,两个板通过螺栓等固定在传送装置框架114的凹槽中。在两个板上还设置有两个细长通孔,调节轮1161的旋转轴分别穿过所述细长通孔内,通过将两个调节轮1161在相应的细长通孔内移动来横向调节其间的距离,能够改变位于两个调节轮1161之间的第一传送件1121的长度,从而能够调节第一传送件1121的张紧程度。传送装置框架114设置成一端开口向下的中空长方体,由于传送装置框架114的内部空间的开口向下(参见图3),使得在设计时调节轮1161、第二传送件1122可以部分地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内使得转运装置更为紧凑。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想到调节轮可以进行上下移动,例如在相应的板上设置上下方向的细长通孔,通过调节轮在细长通孔内沿上下方向的移动来调节第一传送件的张紧程度。
传送装置11还包括配合提升单元115,所述配合提升单元115与提升装置12相配合能够实现传送装置11的升高和降低,下文中将结合提升装置12的描述来详细描述配合提升单元115。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提升装置12的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地示出提升装置12的结构而省去了转运装置1的其他结构。从图1中可以看出,提升装置12在侧向方向Y上大体位于传送装置11的传送装置框架114之间或传送装置框架114内(在传送装置框架为单件式的情况下),在水平方向X上大体位于引导和限位装置17之间,并且也具有大体对称的结构。
提升装置12包括驱动单元121、传动单元122和提升单元123。升降的动力通过传动单元122从驱动单元121传递到提升单元123。驱动单元121包括电机和动力输出部1211。传动单元122包括位于动力输出部1211两侧的大体相对称的第一传动单元1221和第二传动单元1222。提升单元123包括大体对称的第一提升单元1231和第二提升单元1232。提升单元123设置在主框架和传送装置框架之间。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21的动力输出部1211包括两个并列布置的齿轮,但也能够想到其他合适的结构。第一传动单元1221包括第一传动件1221’和第二传动件1221”,第一传动件1221’可以为齿形皮带轮,第二传动件1221”可以为齿轮,通过动力输出部1211、第一传动件1221’和第二传动件1221”之间的配合,能够将动力传递到第二传动件1221”。如图所示,第二传动单元1222和第一传动单元1221相似地进行设置,并且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提升单元1231可以为偏心结构,通过传动单元122的传递的动力使得偏心结构旋转来实现传送装置的升降,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能够节省空间,并且能够提升相对较重的零件。第一提升单元1231包括第一提升件1231’。第一提升件1231’与第二传动件1221”固定地连接并且偏离第二传送件1221”的旋转中心,所述第一提升件1231’与传送装置的配合提升单元115相互接触来升降传送装置。配合提升单元115固定到传送装置11的底部并且定位在传送装置框架114和主框架10之间,其起到用于支撑传送装置11的作用。在传送装置11处于升高位置时,提升装置12通过配合提升单元115支撑所述传送装置11。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配合提升单元115设置成具有内部部分的中空的框状结构,使得提升单元123能够设置在所述内部部分中,所述提升单元123在偏心旋转时能够在所述内部部分中发生相对于配合提升单元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其与下文的引导和限位装置17相配合使得在传送装置的沿水平方向的位移被限制时,中空的内部部分为提升单元提供了相对于传送装置水平位移的空间,使得提升单元能够进行偏心运动。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引导和限位装置17。
具体地,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配合提升单元115包括第一配合提升件1151和第二配合提升件1152,所述第一配合提升件1151可以为平板,所述第二配合提升件1152可以为弯折板,两者相互配合形成长方形形状,并且一起固定到传送装置框架114。当提升装置12提升或者降低传送装置11时,第一提升件1231’和第一配合提升件1151相互接触。配合提升单元115还可以起到在传送装置处于降低位置时将传送装置支撑在主框架上的作用。
第二提升单元1232与第一提升单元1231基本相似但略有不同。图4左上方示出了沿A方向观察的第二提升单元1232的结构。第二提升单元1232包括基部和第二提升件,其与第一提升单元1231同轴地旋转。如图所示,基部与旋转轴卡合以便一起旋转,第二提升件偏离旋转中心地固定在基部上并且与配合提升单元相互接触以在旋转的同时升降传送装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基部可以为长方体的结构,第一提升件和第二提升件可以为形成相应地从第二传动件和基部的表面突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更具体地为螺栓和轴承的组装件,并且基部与旋转轴可以键槽卡合,但是也能够想到其他合适的形式。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引导和限位装置17的示意图。由于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使用偏心结构来进行提升,而偏心结构在旋转时除为传送装置提供了竖向提升力的同时,还为其提供了水平方向X上的力,此力可能导致传送装置沿水平方向X位移,除了水平方向X和竖向方向Z的位移外,在传送零件或提升零件的过程中也可能由于一些其他原因例如地面的不平坦等导致传送装置产生垂直于水平方向和竖向方向的侧向方向Y上的位移。所述引导和限位装置17用于在传送装置11升降过程中沿竖向方向Z进行引导,并且限制传送装置11在升降过程中沿水平方向X和侧向方向Y的位移。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引导和限位装置17包括第一引导和限位构件171、第二引导和限位构件172、以及移动构件173,所述第一引导和限位构件171固定在位于两个传送装置框架114之间的横梁上,所述第二引导和限位构件172固定在主框架10的横梁上,所述移动构件173固定在所述第一引导和限位构件171上。当传送装置11相对于主框架10升降时,第一引导和限位构件171和移动构件173也相对于第二引导和限位构件172上下移动。通过移动构件173在第二引导和限位构件172上的移动来引导传送装置11的升降。通过第二引导和限位构件172对移动构件173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来限制传送装置11升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沿水平方向X和侧向方向Y的位移。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引导和限位装置17沿转运装置1的水平方向X成对布置(如图1所示),并且相对于两者之间的中轴线基本成镜像。第一引导和限位构件171和第二引导和限位构件172均可以为V形板,移动构件173可以为滚动轮。单个V形板的结构足够限制滚动轮沿Y方向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移,而镜像布置的引导和限位装置17使得分别能够限制滚动轮沿X方向上的前后位移。使用V形板形式的引导和限位结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节省空间并且引导平稳。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止档装置16的第一示例的示意图。在所述第一示例中,止档装置16位于转运装置1前部的位置处,具体地,止档装置16所处的位置位于被转运装置移动到合适位置后的零件所处的位置正前方,以用于能够起到止档所述零件进一步移动的作用。具体地,在所述第一示例中,所述止档装置16主要用于在传送装置11被提升之后止档所述零件的进一步移动。
在第一示例中,止档装置16包括枢转止档件161和移动引导件162。枢转止档件161固定在传送装置框架114上,而移动引导件162固定在主框架10上。枢转止档件161具有枢转轴线,并且具有位于枢转轴线两侧的止档部1611和引导部1612。移动引导件162具有倾斜部。引导部1612设置在倾斜部上方。移动引导件162用于通过在传送装置11的升降期间与引导部1612的相互作用来引起枢转止档件161的枢转。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枢转止档件可以为大体板状,其一端的引导部可以设置成滚动件使得其更易于在倾斜部上移动,减小阻力。
止挡装置16能够在止挡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枢转。当传送装置11处于降低位置时,枢转止档件161处于第一倾斜位置(图6所示位置),引导部1612位于倾斜部上的较低位置处,止档部1611位于零件下方的位置处使得其不能够阻挡零件的移动,此时止档装置16处于释放位置。当传送装置11被升高时,由于移动引导件162固定不动,并且与其正上方处的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增加,使得由于枢转止档件161自身的重力作用导致其向大体竖向位置偏转,此时引导部1612在倾斜部上向上移动到较高的位置,当枢转止档件161处于大体竖向位置时,止档装置16处于止档位置。而当传送装置11被降低时,由于移动引导件162与其正上方处的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缩短使得倾斜部与引导部1612相互作用,将枢转止档件161偏转到释放位置(第一倾斜位置)。此外,止档装置16也可以可选地包括复位装置,例如卷簧等。在传送装置11升高时,枢转止档件161通过复位装置由倾斜位置移动到竖向位置,而非通过重力。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止档装置16’的第二示例的示意图。第二示例的止档装置16’与第一示例的止档装置16结构大体类似,下面仅描述不同之处。
在所述第二示例中,与第一示例不同之处在于,止档装置16’处于倾斜位置时与止档装置16的倾斜方向相反,止档部1611’与止档部1611的长度不同,并且引导部1612’并非位于倾斜部上方而是位于其下方。此外,第二示例中的止档装置16’主要用于在传送装置11升高时能起到限位作用,而在第一示例中,止档装置16用于在传送装置11升高时起到止档零件进一步移动的作用。
止挡装置16’能够在限位位置和大体竖向位置(第三位置)之间枢转,图7中示出的第二示例的止挡装置16’处于限位位置,限位位置对应于传送装置11的升高位置,而大体竖向位置对应于传送装置11的降低位置。当传送装置11由降低位置被提升时,由于枢转止挡件161’的枢转轴线与其正下方的移动引导件162’之间的距离增加,导致枢转止挡件161’偏转。随着传送装置11进一步升高,枢转止挡件161’逐渐偏转到第二倾斜位置,在第二倾斜位置处,止挡部1611’与传送装置框架114(未示出)相抵接以阻止枢转止挡件161’的进一步偏转,从而限制传送装置11进一步升高,起到限位作用。而当传送装置11由升高位置降低到降低位置时,枢转止档件161’由于重力或例如复位装置的作用而移动到大体竖向位置。此外,通过选择枢转止挡件161’的合适的尺寸,除了能够起到限位作用之外,还能在降低位置处起到止挡零件进一步移动的作用。
此外,取决于止挡装置的具体尺寸,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中的枢转止档件均并非必须能够偏转到大体竖向位置,而是能够偏转到比第一倾斜位置和第二倾斜位置的倾斜角度小的位置并且能够实现其基本功能即可。并且能够针对特定的需求来选择止挡装置的具体示例,例如,能够将第一示例的止挡装置和第二示例的止挡装置相对地设置在转运装置上,以同时起到升高位置处限制零件的进一步移动以及限制传送装置进一步升高的作用。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运装置1从后方观察的示意图。其更清楚地示出了导向装置13和闭锁装置15。
所述导向装置13用于在零件转移到转运装置上时提供引导作用使得转移过程更平稳顺利。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导向装置13可以为固定在传送装置框架114两侧的多个引导轮。闭锁装置15位于主框架10下方并且沿水平方向位于转运装置1的后端,以便与例如生产线进行对接。当需要对零件进行转移时,操作人员控制转运装置前进到合适位置,在此位置处闭锁装置与生产线上的相应结构卡合,将转运装置和生产线相互固定,使得能够开始平稳转移。闭锁装置的成功卡合可以通过传感器等将警报、铃声等信号发送给操作人员。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运装置1还可以包括限位开关18,所述限位开关用于在转运装置工作过程中提供进一步的控制和保护作用。限位开关18包括第一限位开关181、第二限位开关182、第三限位开关183和第四限位开关184。所述第一限位开关181用于在传送装置即将将零件传送到位之前提供减速作用,所述第二限位开关182用于在零件传送到位时提供停止作用以便能够自动地控制零件的传送过程防止零件传送过于靠前而造成意外的损坏。所述第三限位开关183和第四限位开关184分别用于在提升装置将传送装置提升和降低时提供高位处和低位处的限位作用,以防止传送装置提升过高或降低过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开关通过传感器来感测转运装置1的相应部件的位置。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运装置1的操作的示意图。图9中左侧为转运装置1,右侧为位于生产线上的车身,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将转运装置1的降低位置处的高度设置为与生产线的高度相一致。下面将描述转运装置1对车身进行转运时的具体操作,应当理解,如下步骤的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并且必要时可以省略某些步骤。
1、将转运装置1移动到与生产线相对接的合适位置处,使得闭锁装置成功卡合;
2、确认转运装置处于与生产线高度相对应的降低位置;
3、启动转运装置的传送装置;
4、启动生产线上的传送装置(例如传送带等)开始车身的转运,通过转运装置的具体结构的相互配合将车身自动转运到转运装置上的合适位置处;
5、启动和控制提升装置,将传送装置和车身一起提升至升高位置;
6、在车身下方安装滚动轮以便在从转运装置卸载后能够容易地进行移动;
7、启动和控制提升装置将传送装置降低至降低位置与车身分离,拖出转运装置以用于其他操作。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示范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质上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公开的示范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和改变。因此,所有变化和改变均包含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本公开由附加的权利要求限定,并且这些权利要求的等同物也包含在内。

Claims (12)

1.一种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用于转运零件,所述转运装置包括:
车轮;
主框架;
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装置框架和传送单元,所述传送单元被支撑在所述传送装置框架上,所述传送装置框架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方,所述传送装置能够将所述零件转运到所述转运装置上;
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成对的提升单元,所述提升装置能够通过成对的所述提升单元将传送装置相对于主框架提升和降低,在升高位置处,所述传送装置位于所述主框架上方,在降低位置处,所述传送装置被支撑在所述主框架上,
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传送装置框架下方的配合提升单元,所述提升装置通过所述配合提升单元来将作用力施加到所述传送装置,并且在所述降低位置处,所述传送装置通过所述配合提升单元被支撑在所述主框架上,
所述配合提升单元设置成具有内部部分的中空框架结构,所述提升单元设置在所述内部部分中使得所述提升单元能够在所述内部部分中相对于所述配合提升单元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中,所述提升单元在竖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主框架和所述传送装置框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中,所述提升装置在侧向方向上大体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框架之间或所述传送装置框架内部,所述传送装置的驱动单元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提升装置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运装置,其中,所述提升单元为偏心提升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运装置,其中,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成对的引导和限位装置,所述引导和限位装置用于在所述传送装置升降过程中限制所述传送装置沿水平方向和侧向方向的位移,同时引导所述传送装置沿竖向方向的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运装置,其中,所述引导和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引导和限位构件、第二引导和限位构件以及移动构件,所述第一引导和限位构件固定在传送装置框架之间的横梁上,所述第二引导和限位构件固定在主框架的横梁上,所述移动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引导和限位构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引导和限位构件以及第二引导和限位构件为V形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运装置,其中,所述提升装置在水平方向上大体设置在成对的引导和限位装置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中,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止挡装置,所述止挡装置能够在释放位置和止挡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止挡位置处,所述止挡装置用于限制位于所述传送装置上的零件的水平移动,在所述释放位置处,所述止挡装置不能够限制位于所述传送装置上的零件的水平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中,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止挡装置,所述止挡装置能够在限位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限位位置处,所述止挡装置能够限制所述传送装置的升高,在所述第三位置处,所述止挡装置不能够限制所述传送装置的升高。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转运装置,其中,所述止挡装置包括设置在传送装置框架上的枢转止挡件和设置在主框架上的移动引导件,所述枢转止挡件在所述传送装置升降时能够通过与所述移动引导件相互配合而围绕枢转轴线进行枢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运装置,其中,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导向装置和闭锁装置。
CN201910052245.1A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转运装置 Active CN1114533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52245.1A CN111453322B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52245.1A CN111453322B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3322A CN111453322A (zh) 2020-07-28
CN111453322B true CN111453322B (zh) 2022-03-18

Family

ID=71675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52245.1A Active CN111453322B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5332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4925A (ja) * 2004-08-09 2006-02-16 Daifuku Co Ltd 搬送装置
CN201272633Y (zh) * 2008-08-01 2009-07-15 宁波鼎能物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自动升降输送机
CN103738689A (zh) * 2013-12-19 2014-04-23 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带升降机构的转运电瓶车
CN205328536U (zh) * 2015-12-05 2016-06-22 佛山市顺德区友力帮机械有限公司 升降自由式输送车
CN206033134U (zh) * 2016-09-07 2017-03-22 长春艾希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物料器具车的拖车
CN108910371A (zh) * 2018-04-12 2018-11-30 何素圈 一种物流仓储移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4925A (ja) * 2004-08-09 2006-02-16 Daifuku Co Ltd 搬送装置
CN201272633Y (zh) * 2008-08-01 2009-07-15 宁波鼎能物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自动升降输送机
CN103738689A (zh) * 2013-12-19 2014-04-23 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带升降机构的转运电瓶车
CN205328536U (zh) * 2015-12-05 2016-06-22 佛山市顺德区友力帮机械有限公司 升降自由式输送车
CN206033134U (zh) * 2016-09-07 2017-03-22 长春艾希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物料器具车的拖车
CN108910371A (zh) * 2018-04-12 2018-11-30 何素圈 一种物流仓储移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3322A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34626A1 (zh) 电池的拆装推拉装置及电池拆装系统
US20060060106A1 (en) Stacker crane
KR101100331B1 (ko) 포크리프트용 컨베이어 파렛트
US7205730B2 (en) Article transport vehicle
CN110944930B (zh) 具有枢转提升驱动装置的托盘机器人
KR102339966B1 (ko) 공보빈 보관용 자동 매거진 시스템
JP6593287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KR20020062305A (ko) 로드용 가이드 장치를 구비한 리프팅 장치
CN111056501B (zh) 一种剪叉前移式叉车
CN111453322B (zh) 一种转运装置
EP0252273A2 (en) Apparatu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palletized materials into and from isothermal delivery wagons or containers
CN116654826A (zh) 一种用于货运穿梭车上的货叉装置
CN112958933A (zh) 车身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KR101320958B1 (ko) 주행방향이 직각으로 전환되는 수동대차
CN115724371A (zh) 一种无人驾驶叉车
CN210133210U (zh) 翻转机构以及搬运装置
KR20200021990A (ko) 지게차용 클램핑 장치, 및 클램핑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지게차
AU2020418789B2 (en) Vehicle frame, aerial transportation vehicle, and aerial rail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method
JPH07267091A (ja) 荷役車両
IT202100003494A1 (it) Veicolo semovente per la movimentazione di cavalletti porta-lastre
KR20190123701A (ko) 조향 가능한 대형 구조물 부착형 리프터
CN219636409U (zh) 周转箱提升翻转工装
CN113911953B (zh) 传输系统
CN217323241U (zh) 物料传递的多机协同对接装置
CN219193834U (zh) 一种吊装发运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