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2471A -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2471A
CN111442471A CN202010280938.9A CN202010280938A CN111442471A CN 111442471 A CN111442471 A CN 111442471A CN 202010280938 A CN202010280938 A CN 202010280938A CN 111442471 A CN111442471 A CN 111442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ir conditioner
way valve
pipe
tub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09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大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8093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424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42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24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8Failure diagnos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空调器包括:第一测温件,适于检测内管温度;第二测温件,适于检测外管温度;处理器和用于储存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以下步骤:响应于指令控制空调器制热开机;判断是否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若判定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则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本方案提供的空调器,对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反映精准度和效率高,使得空调器程序运行更高效,且提升了空调器运行的精度。

Description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四通阀的换向故障不能被准确检测到,然而,四通阀如果无法换向或者换向失败时,会导致空调器一直处于防冷风阶段,长时间开机还可能导致内机结冰和漏水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控制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控制上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测温件,适于检测内管温度;第二测温件,适于检测外管温度;处理器和用于储存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以下步骤:响应于指令控制所述空调器制热开机;判断是否满足:所述内管温度降低,所述外管温度升高,且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若判定所述内管温度降低,所述外管温度升高,且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则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空调器制热开机后,基于内管温度和外管温度对四通阀换向失败与否进行判断。具体地,当检测到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时,基于该条件可以准确地反映出空调器在当下有别于制热模式,而实际上处于制冷或近似制冷的模式,由此可反映在空调器制热开机时四通阀并未相应实现换向,从而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该控制方式逻辑简单,对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反映精准度和效率高,使得空调器程序运行更高效,且提升了空调器运行的精度,较好地解决由于对四通阀换向准确与否的检测不精确不及时导致的空调器一直处于防冷风阶段或长时间开机导致内机结冰、漏水等问题,提升空调器的运行精度和使用体验。且该控制方式通过基于内管温度、外管温度进行控制,工况参数组成形式简单,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也具有获取容易、检测方便、检测干扰小等优点,如此,对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别精度相应更高,从而降低了误判率。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控制所述空调器关机重启,并记录判断结果为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以及根据所述判断次数判断是否发出警示。
在本方案中,当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使空调器关机重启,并基于判断结果为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来判断是否发出警示,可以防止四通阀单次换向异常而导致空调器异常报警的问题,降低误判误报风险,使空调器可以更精准地运行。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所述空调器关机重启,并记录判断结果为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以及根据所述判断次数判断是否发出警示的步骤,具体包括:响应于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结果,记录判断结果为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控制所述空调器关闭后重新制热开机;再次根据是否满足所述内管温度降低,所述外管温度升高,且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的条件,判断四通阀换向是否失败;若再次判断的结果为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更新所述判断次数,循环控制所述空调器关机重启的步骤,至所述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后,发出警示。
在本方案中,空调器关机重启后,再次基于内管温度和外管温度对四通阀换向失败与否进行判断,也即空调器关机重启后,若当检测到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时,再次判断为四通阀换向失败,解决四通阀单次换向异常而导致空调器异常报警的问题的同时,空调器控制逻辑简单,极大地提升控制程序的响应精度和效率,从而使得空调器对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反映精准度和效率高,提升空调器程序整体运算效率和精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预设次数大于等于2次;和/或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还实现步骤:当所述判断次数达到所述预设次数,停止对控制所述空调器关机重启的步骤的循环。
在本方案中,设置预设次数大于等于2次,防止四通阀单次换向异常而导致空调器异常报警的问题,降低误判误报风险,使空调器可以更精准地运行。例如,预设次数为2次、3次、4次、5次等。
设置当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停止对控制空调器关机重启的步骤的循环,也即,当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使空调器停止自动恢复,防止空调器过于频繁启动。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具有压缩机,其中,判断是否满足所述内管温度降低,所述外管温度升高,且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所述内管温度和所述外管温度,并相应记录为初始内管温度和初始外管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启动运行预设时长;获取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和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比较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与所述初始内管温度的大小关系,比较当前的所述外管温度与所述初始外管温度的大小关系,且比较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与当前的所述外管温度的大小关系;基于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小于所述初始内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内管温度降低,基于当前的所述外管温度大于所述初始外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外管温度升高,且基于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低于当前的所述外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
在本方案中,空调器制热开机后,先检测内管温度和外管温度相应作为初始内管温度和初始外管温度,并以该初始内管温度和初始外管温度作为基准,来判断压缩机运行预设时长之后内管温度和外管温度各自的升降变化。这样,当同时满足当前的内管温度小于初始内管温度,当前的外管温度大于初始外管温度,且当前的内管温度低于当前的外管温度,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该控制逻辑简单,对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反映精准度和效率高,使得空调器程序运行更高效,且提升了空调器运行的精度,较好地解决由于对四通阀换向准确与否的检测不精确不及时导致的空调器一直处于防冷风阶段或长时间开机导致内机结冰、漏水等问题,提升空调器的运行精度和使用体验。且该控制方式通过基于内管温度、外管温度进行控制,工况参数组成形式简单,且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也具有获取容易、检测方便、检测干扰小等优点,如此,对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别精度相应更高,从而降低了误判率。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空调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指令控制所述空调器制热开机;判断是否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若判定所述内管温度降低,所述外管温度升高,且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则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制热开机后,基于内管温度和外管温度对四通阀换向失败与否进行判断。具体地,当检测到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时,基于该条件可以准确地反映出空调器在当下有别于制热模式,而实际上处于制冷或近似制冷的模式,由此可反映在空调器制热开机时四通阀并未相应实现换向,从而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该控制方式逻辑简单,对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反映精准度和效率高,使得空调器程序运行更高效,且提升了空调器运行的精度,较好地解决由于对四通阀换向准确与否的检测不精确不及时导致的空调器一直处于防冷风阶段或长时间开机导致内机结冰、漏水等问题,提升空调器的运行精度和使用体验。且该控制方式通过基于内管温度、外管温度进行控制,工况参数组成形式简单,且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也具有获取容易、检测方便、检测干扰小等优点,如此,对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别精度相应更高,从而降低了误判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控制所述空调器关机重启,并记录判断结果为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以及根据所述判断次数判断是否发出警示。
在本方案中,当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使空调器关机重启,并基于判断结果为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来判断是否发出警示,可以防止四通阀单次换向异常而导致空调器异常报警的问题,降低误判误报风险,使空调器可以更精准地运行。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所述空调器关机重启,并记录判断结果为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以及根据所述判断次数判断是否发出警示的步骤,具体包括:响应于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结果,记录判断结果为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并控制所述空调器关闭后重新制热开机;再次根据是否满足所述内管温度降低,所述外管温度升高,且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的条件,判断四通阀换向是否失败;若再次判断的结果为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更新所述判断次数,循环控制所述空调器关机重启的步骤,至所述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后,发出警示。
在本方案中,空调器关机重启后,再次基于内管温度和外管温度对四通阀换向失败与否进行判断,也即空调器关机重启后,若当检测到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时,再次判断为四通阀换向失败,解决四通阀单次换向异常而导致空调器异常报警的问题的同时,空调器控制逻辑简单,极大地提升控制程序的响应精度和效率,从而使得空调器对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反映精准度和效率高,提升空调器程序整体运算高效性和精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预设次数大于等于2次;和/或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判断次数达到所述预设次数,停止对控制所述空调器关机重启的步骤的循环。
在本方案中,设置预设次数大于等于2次,防止四通阀单次换向异常而导致空调器异常报警的问题,降低误判误报风险,使空调器可以更精准地运行。例如,预设次数为2次、3次、4次、5次等。
设置当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停止对控制空调器关机重启的步骤的循环,也即,当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使空调器停止自动恢复,防止空调器过于频繁启动。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判断是否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所述内管温度和所述外管温度,并相应记录为初始内管温度和初始外管温度;控制压缩机启动运行预设时长;获取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和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比较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与所述初始内管温度的大小关系,比较当前的所述外管温度与所述初始外管温度的大小关系,且比较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与当前的所述外管温度的大小关系;基于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小于所述初始内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内管温度降低,基于当前的所述外管温度大于所述初始外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外管温度升高,且基于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低于当前的所述外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
在本方案中,空调器制热开机后,先检测内管温度和外管温度相应作为初始内管温度和初始外管温度,并以该初始内管温度和初始外管温度作为基准,来判断压缩机运行预设时长之后内管温度和外管温度各自的升降变化。这样,当同时满足当前的内管温度小于初始内管温度,当前的外管温度大于初始外管温度,且当前的内管温度低于当前的外管温度,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该控制逻辑简单,对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反映精准度和效率高,使得空调器程序运行更高效,且提升了空调器运行的精度,较好地解决由于对四通阀换向准确与否的检测不精确不及时导致的空调器一直处于防冷风阶段或长时间开机导致内机结冰、漏水等问题,提升空调器的运行精度和使用体验。且该控制方式通过基于内管温度、外管温度进行控制,工况参数组成形式简单,且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也具有获取容易、检测方便、检测干扰小等优点,如此,对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别精度相应更高,从而降低了误判率。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储存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0压缩机,120四通阀,131第一换热器,1311内管,132第二换热器,1321外管,141第一风机,142第二风机,143第三风机,151第一过滤器,152第二过滤器,161制热节流件,162制冷节流件,170气液分离器,181第一测温件,182第二测温件,183第三测温件,200控制装置,210处理器,220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如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空调器,具有电路结构,空调器的电路结构包括:第一测温件181、第二测温件182、处理器210和存储器220。
具体地,第一测温件181(具体例如为温度传感器,例如热电阻、红外测温计等)适于检测内管温度;第二测温件182(具体例如为温度传感器,例如热电阻、红外测温计等)适于检测外管温度;存储器220用于储存处理器210可执行指令,其中,处理器210用于执行存储器220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指令控制空调器制热开机;
判断是否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
若判定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则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
可以理解,若判定不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则判断四通阀120换向未失败,也即,不做出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结果。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空调器制热开机后,基于内管温度和外管温度对四通阀120换向失败与否进行判断。具体地,当检测到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时,基于该条件可以准确地反映出空调器在当下有别于制热模式,而实际上处于制冷或近似制冷的模式,由此可反映在空调器制热开机时四通阀120并未相应实现换向,从而判断四通阀120换向失败。该控制方式逻辑简单,对四通阀120换向失败的反映精准度和效率高,使得空调器程序运行更高效,且提升了空调器运行的精度,较好地解决由于对四通阀120换向准确与否的检测不精确不及时导致的空调器一直处于防冷风阶段或长时间开机导致内机结冰、漏水等问题,提升空调器的运行精度和使用体验。且该控制方式通过基于内管温度、外管温度进行控制,工况参数组成形式简单,且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也具有获取容易、检测方便、检测干扰小等优点,如此,对四通阀120换向失败的判别精度相应更高,从而降低了误判率。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器至少包括:压缩机110、四通阀120、第一换热器131、第二换热器132、制热节流件161(具体如节流阀,具体如膨胀阀、毛细管等)、制冷节流件162(具体如节流阀,具体如膨胀阀、毛细管等)、第一测温件181、第二测温件182、处理器210和存储器220。
空调器形成有介质回路,其中,压缩机110、四通阀120、第一换热器131、第二换热器132、制热节流件161、制冷节流件162形成该介质回路的至少一部分。
更具体地,压缩机110与四通阀120连接,且四通阀120与第一换热器131及第二换热器132相连。第一换热器131在领域内也可称之为室内换热器或室内侧换热器。第二换热器132在领域内也可称之为室外换热器或室外侧换热器。
空调器还具有第一风机141、第二风机142和第三风机143,第一风机141和第二风机142适于驱动气流与第二换热器132换热,第三风机143适于驱动气流与第一换热器131换热。
通过四通阀120切换可以实现:在制热模式中,压缩机110的排气口沿四通阀120与第一换热器131连通,压缩机110的回气口沿四通阀120与第二换热器132连通。在制冷模式中,压缩机110的回气口沿四通阀120与第一换热器131连通,压缩机110的排气口沿四通阀120与第二换热器132连通。
制热节流件161和制冷节流件162连接于第一换热器131与第二换热器132之间,制热节流件161适于在制热模式对流经制热节流件161的冷媒节流(在空调器制冷时,制热节流件161不起节流作用,即单向节流,反向不节流),制冷节流件162适于在制冷模式对流经制冷节流件162的冷媒节流(空调器制热时,制冷节流件162不起节流作用,即单向节流,反向不节流)。
更具体地,内管1311(具体如为铜管,适合于供冷媒流通)为第一换热器131的一部分,第一测温件181(具体例如为温度传感器,例如热电阻、红外测温计等)为内管1311测温以获得内管温度。外管1321为第二换热器132的一部分,第二测温件182(具体例如为温度传感器,例如热电阻、红外测温计等)为外管1321测温以获得外管温度。
更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具有第一过滤器151,第一过滤器151连接于第二换热器132与制热节流件161之间,第二过滤器152连接于第一换热器131与制冷节流件162之间。第一过滤器151和/或第二过滤器152的设置,可以避免杂质进入节流部件,从而保障了空调器的节流效果。
更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具有气液分离器170,气液分离器170设置于四通阀120与压缩机110之间,用于进行气液分离,防止压缩机110进液。
更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具有第三测温件183(具体例如为温度传感器,例如热电阻、红外测温计等),第三测温件183适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空调器的运行过程包括如下:
空调器制冷时,压缩机1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媒流经四通阀120,进入到冷凝器(也即第二换热器132)侧进行散热后,经过第一过滤器151,之后经过制冷节流件162节流,形成低温低压冷媒,冷媒再进入到室内侧蒸发器(也即第一换热器131)进行吸热蒸发,再流入汽液分离器中进行汽液分离,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10中进行循环,液体冷媒储存在气液分离器170中。
空调器制热时,压缩机1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媒流经四通阀120,进入到蒸发器(也即第一换热器131)侧进行散热后,经过第二过滤器152,之后经过制热节流件161节流,形成低温低压冷媒,冷媒再进入到室外侧冷凝器(也即第二换热器132)进行吸热蒸发,再流入气液分离器170中进行汽液分离后,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10中进行循环,液体冷媒储存在气液分离器170中。
其中,空调器的处理器210与存储器220、第一测温件181及第二测温件182电连接。处理器210用于执行存储器220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指令控制空调器制热开机;举例地,响应于的指令具体可具体为制热指令、防冷风模式指令、制热开机指令、开机指令等。
判断是否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
若判定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则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
可以理解,若判定不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则判断四通阀换向未失败。
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用于执行存储器220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判断四通阀120换向失败,控制空调器关机重启,并记录判断结果为四通阀120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以及根据判断次数判断是否发出警示。
这样可以防止四通阀120单次换向异常而导致空调器异常报警的问题,降低误判误报风险,使空调器可以更精准地运行。
进一步举例而言,空调器设置有蜂鸣器,处理器210通过发出信号,使信号触发蜂鸣器发出警报进行警示。当然,蜂鸣器也可以为喇叭、显示屏等,利用信号触发喇叭或显示屏进行语音播报警示或显示警示。或者,也可以设计为处理器210通过发出信号,使信号触发与处理器210进行交互的移动终端等装置,使与处理器210进行交互的移动终端等装置发出提醒进行警示。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空调器关机重启,并记录判断结果为四通阀120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以及根据判断次数判断是否发出警示的步骤,具体包括:响应于四通阀120换向失败的判断结果,记录判断结果为四通阀120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控制空调器关闭后重新制热开机;再次根据是否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的条件,判断四通阀120换向是否失败;若再次判断的结果为四通阀120换向失败,更新判断次数,循环控制空调器关机重启的步骤,至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后,发出警示。
这样,在解决四通阀120单次换向异常而导致空调器异常报警的问题的同时,空调器控制逻辑简单,极大地提升控制程序的响应精度和效率,从而使得空调器对四通阀120换向失败的反映精准度和效率高,提升空调器程序整体运算高效性和精度。
以下以预设次数为3次进行举例说明,处理器210用于执行存储器220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指令控制空调器制热开机;
判断是否满足:内管温度T2降低,外管温度T3升高,且内管温度T2低于外管温度T3;
若内管温度T2降低,外管温度T3升高,且T2<T3,则判断四通阀120换向失败;
响应于四通阀120换向失败的判断结果,记录判断结果为四通阀120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n(例如,此次记录的n=1),控制空调器关闭后重新制热开机;
再次根据是否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的条件,判断四通阀120换向是否失败;
若再次判断的结果为四通阀120换向失败,更新判断次数(例如,此次更新判断次数为n=2),控制空调器关闭后重新制热开机;
再次根据是否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的条件,判断四通阀120换向是否失败;
若再次判断的结果为四通阀120换向失败,更新判断次数(例如,此次更新判断次数为n=3);
由于n=3使得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3,处理器210发出警示。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次数并不局限于3,在其他实施例中,预设次数也可以设计为2,这样,当空调器第一次关机重启后,以再次检测到四通阀120换向失败时,处理器210发出警示。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预设次数也可以大于3,具体例如为4次、5次、6次等。
在某些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处理器210用于执行存储器220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还实现步骤:
当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停止对控制空调器关机重启的步骤的循环(也即,当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结束控制空调器关机重启的循环步骤)。这样,当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整机不再自动恢复,可防止空调器过于频繁启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判断是否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内管温度和外管温度,并相应记录为初始内管温度和初始外管温度;控制压缩机110启动运行预设时长;获取当前的内管温度和当前的内管温度;比较当前的内管温度与初始内管温度的大小关系,比较当前的外管温度与初始外管温度的大小关系,且比较当前的内管温度与当前的外管温度的大小关系;基于当前的内管温度小于初始内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内管温度降低,基于当前的外管温度大于初始外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外管温度升高,且基于当前的内管温度低于当前的外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
通过设计当同时满足当前的内管温度小于初始内管温度,当前的外管温度大于初始外管温度,且当前的内管温度低于当前的外管温度时,判断四通阀120换向失败,该控制逻辑简单,对四通阀120换向失败的反映精准度和效率高,使得空调器程序运行更高效,且提升了空调器运行的精度,较好地解决由于对四通阀120换向准确与否的检测不精确不及时导致的空调器一直处于防冷风阶段或长时间开机导致内机结冰、漏水等问题,提升空调器的运行精度和使用体验。且该控制方式通过基于内管温度、外管温度进行控制,工况参数组成形式简单,且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也具有获取容易、检测方便、检测干扰小等优点,如此,对四通阀120换向失败的判别精度相应更高,从而降低了误判率。
在某些实施例中,预设时长例如为0.5分钟~5分钟。更进一步地,预设时长为1分钟~2分钟。
在某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开机之后,四通阀120在压缩机110启动运行之前执行切换动作。例如,四通阀120在压缩机110启动运行前5秒左右切换,之后压缩机110启动运行。
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空调器至少包括:压缩机110、四通阀120、第一换热器131、第二换热器132、制热节流件161(具体如节流阀,具体如膨胀阀、毛细管等)、制冷节流件162(具体如节流阀,具体如膨胀阀、毛细管等)、第一测温件181、第二测温件182、处理器210和存储器220。
空调器制冷时,压缩机1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媒流经四通阀120,进入到冷凝器(也即第二换热器132)侧进行散热后,经过第一过滤器151,之后经过制冷节流件162节流,形成低温低压冷媒,冷媒再进入到室内侧蒸发器(也即第一换热器131)进行吸热蒸发,再流入汽液分离器中进行汽液分离,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10中进行循环,液体冷媒储存在气液分离器170中。
空调器制热时,压缩机1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媒流经四通阀120,进入到蒸发器(也即第一换热器131)侧进行散热后,经过第二过滤器152,之后经过制热节流件161节流,形成低温低压冷媒,冷媒再进入到室外侧冷凝器(也即第二换热器132)进行吸热蒸发,再流入气液分离器170中进行汽液分离后,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10中进行循环,液体冷媒储存在气液分离器170中。
空调器的处理器与存储器、第一测温件及第二测温件电连接。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指令控制空调器制热开机;
检测内管温度T2和外管温度T3,并记录为初始内管温度T20和初始外管温度T30;
压缩机启动运行预设时长t(例如,t=1分钟);
检测内管温度T2和外管温度T3,并记录为当前的内管温度T21和当前的外管温度T31;
当T21<T20,T30<T31,并且T21<T31,则判定四通阀换向失败,关机后重新启动;当判断结果为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n(例如,n=3次),则发出警示。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510中,当判断结果为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n,结束控制空调器关机重启的循环。
可以理解,若判定不满足:T21<T20,T30<T31,并且T21<T31;则判断四通阀换向未失败。
通过本具体实施例,可以实现精确高效地检测四通阀换向失败与否,若四通阀换向失败,空调器自动关机后重新启动,并重新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与否,当四通阀连续三次换向失败,处理器控制蜂鸣器等发出警报,空调器整机无法自动恢复,较好地解决由于对四通阀换向准确与否的检测不精确不及时导致的空调器一直处于防冷风阶段或长时间开机导致内机结冰、漏水等问题,提升空调器的运行精度和使用体验。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2,响应于指令控制空调器制热开机;
步骤404,判断是否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
步骤406,若判定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则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
可以理解,若判定不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则判断四通阀换向未失败。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制热开机后,基于内管温度和外管温度对四通阀换向失败与否进行判断。具体地,当检测到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时,基于该条件可以准确地反映出空调器在当下有别于制热模式,而实际上处于制冷或近似制冷的模式,由此可反映在空调器制热开机时四通阀并未相应实现换向,从而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该控制方式逻辑简单,对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反映精准度和效率高,使得空调器程序运行更高效,且提升了空调器运行的精度,较好地解决由于对四通阀换向准确与否的检测不精确不及时导致的空调器一直处于防冷风阶段或长时间开机导致内机结冰、漏水等问题,提升空调器的运行精度和使用体验。且该控制方式通过基于内管温度、外管温度进行控制,工况参数组成形式简单,且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也具有获取容易、检测方便、检测干扰小等优点,如此,对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别精度相应更高,从而降低了误判率。
可以理解,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的空调器具体可以参照如下内容进行理解:
如图1所示,空调器至少包括:压缩机110、四通阀120、第一换热器131、第二换热器132、制热节流件161(具体如节流阀,具体如膨胀阀、毛细管等)、制冷节流件162(具体如节流阀,具体如膨胀阀、毛细管等)、第一测温件181、第二测温件182、处理器210和存储器220。
空调器形成有介质回路,其中,压缩机110、四通阀120、第一换热器131、第二换热器132、制热节流件161、制冷节流件162形成该介质回路的至少一部分。
更具体地,压缩机110与四通阀连接,且四通阀与第一换热器131及第二换热器132相连。以第一换热器131为室内换热器(领域内也称之为蒸发器)为例,第二换热器132为室外换热器(领域内也称之为冷凝器)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四通阀120切换可以实现:在制热模式中,压缩机110的排气口沿四通阀120与第一换热器131连通,压缩机110的回气口沿四通阀120与第二换热器132连通。在制冷模式中,压缩机110的回气口沿四通阀120与第一换热器131连通,压缩机110的排气口沿四通阀120与第二换热器132连通。
制热节流件161和制冷节流件162连接于第一换热器131与第二换热器132之间,制热节流件161适于在制热模式对流经制热节流件161的冷媒节流,制冷节流件162适于在制冷模式对流经制冷节流件162的冷媒节流。
更具体地,内管1311为第一换热器131的一部分,第一测温件181为内管1311测温以获得内管温度。外管1321为第二换热器132的一部分,第二测温件182为外管1321测温以获得外管温度。
空调器还具有第一风机141、第二风机142和第三风机143,第一风机141和第二风机142适于驱动气流与第二换热器132换热,第三风机143适于驱动气流与第一换热器131换热。
更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具有第一过滤器151,第一过滤器151连接于第二换热器132与制热节流件161之间,第二过滤器152连接于第一换热器131与制冷节流件162之间。
更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具有气液分离器170,气液分离器170设置于四通阀120与压缩机110之间,用于进行气液分离,防止压缩机110进液。
更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具有第三测温件183(具体例如为温度传感器,例如热电阻、红外测温计等),第三测温件183适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空调器的运行过程包括如下:
空调器制冷时,压缩机1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媒流经四通阀120,进入到冷凝器(也即第二换热器132)侧进行散热后,经过第一过滤器151,之后经过制冷节流件162节流,形成低温低压冷媒,冷媒再进入到室内侧蒸发器(也即第一换热器131)进行吸热蒸发,再流入汽液分离器中进行汽液分离,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10中进行循环,液体冷媒储存在气液分离器170中。
空调器制热时,压缩机1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媒流经四通阀120,进入到蒸发器(也即第一换热器131)侧进行散热后,经过第二过滤器152,之后经过制热节流件161节流,形成低温低压冷媒,冷媒再进入到室外侧冷凝器(也即第二换热器132)进行吸热蒸发,再流入气液分离器170中进行汽液分离后,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10中进行循环,液体冷媒储存在气液分离器170中。
其中,空调器的处理器210与存储器220、第一测温件181及第二测温件182电连接。处理器210用于执行存储器220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方法步骤的内容(如图4所示)。
在某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控制空调器关机重启,并记录判断结果为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以及根据判断次数判断是否发出警示。
这样可以防止四通阀单次换向异常而导致空调器异常报警的问题,降低误判误报风险,使空调器可以更精准地运行。
在某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控制空调器关机重启,并记录判断结果为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以及根据判断次数判断是否发出警示的步骤,具体包括:响应于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结果,记录判断结果为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并控制空调器关闭后重新制热开机;再次根据是否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的条件,判断四通阀换向是否失败;若再次判断的结果为四通阀换向失败,更新判断次数,循环控制空调器关机重启的步骤,至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后,发出警示。
这样,在解决四通阀单次换向异常而导致空调器异常报警的问题的同时,空调器控制逻辑简单,极大地提升控制程序的响应精度和效率,从而使得空调器对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反映精准度和效率高,提升空调器程序整体运算高效性和精度。
以下以预设次数为3次进行举例说明,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指令控制空调器制热开机;
判断是否满足:内管温度T2降低,外管温度T3升高,且内管温度T2低于外管温度T3;
若内管温度T2降低,外管温度T3升高,且T2<T3,则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
响应于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结果,记录判断结果为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n(例如,此次记录的n=1),控制空调器关闭后重新制热开机;
再次根据是否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的条件,判断四通阀换向是否失败;
若再次判断的结果为四通阀换向失败,更新判断次数(例如,此次更新判断次数为n=2),控制空调器关闭后重新制热开机;
再次根据是否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的条件,判断四通阀换向是否失败;
若再次判断的结果为四通阀换向失败,更新判断次数(例如,此次更新判断次数为n=3);
由于n=3使得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3,处理器发出警示。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次数并不局限于3,在其他实施例中,预设次数也可以设计为2,这样,当空调器第一次关机重启后,以再次检测到四通阀换向失败时,处理器发出警示。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预设次数也可以大于3,具体例如为4次、5次、6次等。
在某些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停止对控制空调器关机重启的步骤的循环。防止空调器过于频繁启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更进一步地,获取内管温度和外管温度,并相应记录为初始内管温度和初始外管温度;控制压缩机启动运行预设时长;获取当前的内管温度和当前的内管温度;比较当前的内管温度与初始内管温度的大小关系,比较当前的外管温度与初始外管温度的大小关系,且比较当前的内管温度与当前的外管温度的大小关系;基于当前的内管温度小于初始内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内管温度降低,基于当前的外管温度大于初始外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外管温度升高,且基于当前的内管温度低于当前的外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内管温度低于外管温度。
通过设计当同时满足当前的内管温度小于初始内管温度,当前的外管温度大于初始外管温度,且当前的内管温度低于当前的外管温度时,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该控制逻辑简单,对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反映精准度和效率高,提升空调器程序整体运算高效性和精度,从而提升空调器运行的精度,较好地解决由于对四通阀换向准确与否的检测不精确不及时导致的空调器一直处于防冷风阶段或长时间开机导致内机结冰、漏水等问题,提升空调器的运行精度和使用体验。且该控制方式通过基于内管温度、外管温度进行控制,工况参数组成形式简单,且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也具有获取容易、检测方便、检测干扰小等优点,如此,对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别精度相应更高,从而降低了误判率。
在某些实施例中,预设时长例如为0.5分钟~5分钟。更进一步地,预设时长为1分钟~2分钟。
具体实施例:
如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2,响应于指令控制空调器制热开机;
步骤504,检测内管温度T2和外管温度T3,并记录为初始内管温度T20和初始外管温度T30;
步骤506,压缩机启动运行预设时长t(例如,t=1分钟);
步骤508,检测内管温度T2和外管温度T3,并记录为当前的内管温度T21和当前的外管温度T31;
步骤510,当T21<T20,T30<T31,并且T21<T31,则判定四通阀换向失败,关机后重新启动;当判断结果为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n(例如,n=3次),则发出警示。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510中,当判断结果为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n,结束控制空调器关机重启的循环。
可以理解,若判定不满足:T21<T20,T30<T31,并且T21<T31;则判断四通阀换向未失败。
通过本具体实施例,可以实现精确高效地检测四通阀换向失败与否,若四通阀换向失败,空调器自动关机后重新启动,并重新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与否,当四通阀连续三次换向失败,处理器控制蜂鸣器等发出警报,空调器整机无法自动恢复,较好地解决由于对四通阀换向准确与否的检测不精确不及时导致的空调器一直处于防冷风阶段或长时间开机导致内机结冰、漏水等问题,提升空调器的运行精度和使用体验。
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0,包括:处理器210和用于储存处理器210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220。其中,处理器210用于执行存储器220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设备(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测温件,适于检测内管温度;
第二测温件,适于检测外管温度;
处理器和用于储存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于指令控制所述空调器制热开机;
判断是否满足:所述内管温度降低,所述外管温度升高,且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
若判定所述内管温度降低,所述外管温度升高,且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则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当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控制所述空调器关机重启,并记录判断结果为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以及根据所述判断次数判断是否发出警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空调器关机重启,并记录判断结果为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以及根据所述判断次数判断是否发出警示的步骤,具体包括:
响应于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结果,记录判断结果为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控制所述空调器关闭后重新制热开机;
再次根据是否满足所述内管温度降低,所述外管温度升高,且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的条件,判断四通阀换向是否失败;
若再次判断的结果为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更新所述判断次数,循环控制所述空调器关机重启的步骤,至所述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后,发出警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次数大于等于2次;和/或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还实现步骤:当所述判断次数达到所述预设次数,停止对控制所述空调器关机重启的步骤的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压缩机,其中,判断是否满足所述内管温度降低,所述外管温度升高,且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内管温度和所述外管温度,并相应记录为初始内管温度和初始外管温度;
控制所述压缩机启动运行预设时长;
获取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和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
比较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与所述初始内管温度的大小关系,比较当前的所述外管温度与所述初始外管温度的大小关系,且比较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与当前的所述外管温度的大小关系;
基于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小于所述初始内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内管温度降低,基于当前的所述外管温度大于所述初始外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外管温度升高,且基于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低于当前的所述外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
6.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指令控制所述空调器制热开机;
判断是否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
若判定所述内管温度降低,所述外管温度升高,且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则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判断四通阀换向失败,控制所述空调器关机重启,并记录判断结果为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以及根据所述判断次数判断是否发出警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空调器关机重启,并记录判断结果为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以及根据所述判断次数判断是否发出警示的步骤,具体包括:
响应于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结果,记录判断结果为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的判断次数,并控制所述空调器关闭后重新制热开机;
再次根据是否满足所述内管温度降低,所述外管温度升高,且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的条件,判断四通阀换向是否失败;
若再次判断的结果为所述四通阀换向失败,更新所述判断次数,循环控制所述空调器关机重启的步骤,至所述判断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后,发出警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次数大于等于2次;和/或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判断次数达到所述预设次数,停止对控制所述空调器关机重启的步骤的循环。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是否满足:内管温度降低,外管温度升高,且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内管温度和所述外管温度,并相应记录为初始内管温度和初始外管温度;
控制压缩机启动运行预设时长;
获取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和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
比较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与所述初始内管温度的大小关系,比较当前的所述外管温度与所述初始外管温度的大小关系,且比较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与当前的所述外管温度的大小关系;
基于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小于所述初始内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内管温度降低,基于当前的所述外管温度大于所述初始外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外管温度升高,且基于当前的所述内管温度低于当前的所述外管温度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内管温度低于所述外管温度。
1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储存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2010280938.9A 2020-04-10 2020-04-10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4424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0938.9A CN111442471A (zh) 2020-04-10 2020-04-10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0938.9A CN111442471A (zh) 2020-04-10 2020-04-10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2471A true CN111442471A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51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0938.9A Pending CN111442471A (zh) 2020-04-10 2020-04-10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4247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94312A (ja) * 2013-03-29 2014-10-09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5571044A (zh) * 2014-10-09 2016-05-1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06016877A (zh) * 2016-05-05 2016-10-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中四通阀故障的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107270600A (zh) * 2017-06-07 2017-10-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通阀换向异常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热泵机组
CN109631388A (zh) * 2019-01-09 2019-04-16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制热四通阀换向异常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0131914A (zh) * 2018-02-08 2019-08-16 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四通阀和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94312A (ja) * 2013-03-29 2014-10-09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5571044A (zh) * 2014-10-09 2016-05-1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06016877A (zh) * 2016-05-05 2016-10-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中四通阀故障的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107270600A (zh) * 2017-06-07 2017-10-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通阀换向异常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热泵机组
CN110131914A (zh) * 2018-02-08 2019-08-16 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四通阀和空调系统
CN109631388A (zh) * 2019-01-09 2019-04-16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制热四通阀换向异常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4142B (zh) 空调系统全堵的检测方法
CN107421151B (zh) 空调器及其冷媒泄漏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115111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的感温包检测方法
CN105485856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制热状态下的异常检测方法
CN109282424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控制装置
CN114322200B (zh) 空调器冷媒泄漏的检测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JPH0924313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2000274773A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CN111121223B (zh) 空调器的缺氟保护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1706957B (zh) 一种四通阀换向异常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US20230258350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refrigerant leakage, air conditioner,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617604B (zh) 空调防冷风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空调和存储介质
CN113124541A (zh) 膨胀阀反接的判断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空调
CN111442471A (zh)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12462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95062B (zh) 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热泵系统
JP2000105032A (ja) 冷凍機の冷媒リーク検知システム
JP7174635B2 (ja) 冷却貯蔵庫
CN111720966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JPH1019344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7685632A (zh) 空调器的阀体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空调器
CN113803957B (zh) 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制冷设备
JP402658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H1026429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5823786A (zh) 一种机组防冻控制方法、装置及冷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