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1114A - 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方法和纺纱机以及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方法和纺纱机以及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1114A
CN111441114A CN202010045884.8A CN202010045884A CN111441114A CN 111441114 A CN111441114 A CN 111441114A CN 202010045884 A CN202010045884 A CN 202010045884A CN 111441114 A CN111441114 A CN 111441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roller
thread
false twist
spi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458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41114B (zh
Inventor
G·斯塔莱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Original Assignee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iled Critical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ublication of CN111441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11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41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11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7/00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 D01H7/92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ransient twist, i.e. false twist
    • D01H7/923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ransient twist, i.e. false twist by means of rot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对于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7)中的方法以及纺纱机来说,通过纱线(7)的、在俯视图中在很大程度上直接的、穿过牵伸装置(3)直至纺纱机构的走向来构成纱线运行平面(20)并且所述纱线(7)在由上辊(4)和/或下辊(5)构成的输出夹紧位(6)处离开所述牵伸装置(3)。所述纱线(7)在所述输出夹紧位(6)与纺纱位之间通过围绕着斜向于纱线运行平面(20)的旋转轴(15)旋转的辊筒(8)来运行。所述纱线(7)在此同时围绕着其纵轴线旋转并且在此将第一假捻加入到所述纱线(7)中。通过所述辊筒(8)使所述纱线(7)侧向地从所述纱线运行平面(20)中运动出来,并且所述纱线(7)在此在所述输出夹紧位(6)之后如此与所述上辊(4)和/或所述下辊(5)相接触,使得所述上辊(4)和/或下辊(5)将第二假捻加入到所述纱线(7)中。用于在纺纱机上将假捻导入到纱线(7)中的装置具有装置支座(21),以用于将辊筒固定在纺纱机的结构上。

Description

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方法和纺纱机以及用于将假捻导 入到纱线中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方法,其中通过纱线的、在俯视图中在很大程度上直接的、穿过牵伸装置直至纺纱机构的走向来构成纱线运行平面并且所述纱线在由上辊和/或下辊构成的输出夹紧位处离开所述牵伸装置,其中所述纱线在所述输出夹紧位与纺纱位之间通过围绕着斜向于纱线运行平面的旋转轴旋转的辊筒来运行,所述纱线在此同时围绕着其纵轴线旋转并且在此将第一假捻加入到所述纱线中。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和一种用于实施所述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用于将假捻加入到纱线中的假捻机构基于用旋转的假捻元件使纱线从最初被牵伸的位置中偏移出来这个方面。将捻度施加到纱线上,所述捻度在纱线中产生假捻。假捻在纱线中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受到了限制。在两个固定的夹紧位之间、比如在牵伸装置的输出辊筒对与假捻机构的旋转的辊筒之间在假捻导入点的上方产生假捻。按假捻的旋转方向(Z捻度或者S捻度),在所述两个夹紧位之间将所存在的真正的捻度提高或者降低了假捻的捻度。纺纱过程通过假捻变得更加稳定,因为能够减少断纱。
从US2718111A中已知这样的假捻机构。摩擦圆盘与牵伸装置的输出辊筒与环锭纺纱机构之间的纱线相接触。摩擦圆盘的旋转轴线斜向于纱线运行轨迹来布置。由此产生一种力,该力切向地作用于纱线并且使其围绕着其纵轴线旋转。由此,在输出辊筒与导纱器之间产生假捻。纱线基本上继续在纱线运行平面中运行。仅仅旋转的摩擦圆盘的力引起纱线的小的偏移,所述偏移在作废时在摩擦圆盘不旋转时又使纱线返回运动到其运行平面中。所述摩擦圆盘没有使纱线从其纱线运行平面中持续偏移出来。所加入的假捻也很小。
从DE161971C中也已知一种用在环锭纺纱机上的类似的假捻机构。在这里也公开了不同的摩擦圆盘,所述摩擦圆盘与纱线接触并且将假捻加入在两个夹紧位之间。但是,在使用不同种类的摩擦圆盘时,纺纱稳定性也没有明显地得到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方法和一种装置,所述方法和装置允许明显地改进纺纱机的纺纱质量,而纱线质量没有受到损害。
所述任务用按照独立权利要求的一种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方法和一种纺纱机以及一种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装置得到解决。
所述按本发明的方法用于将假捻加入到纱线中并且因此用于提高纺纱质量。按照本发明,纱线通过旋转的辊筒、尤其是通过旋转的圆柱体、锥体或者抛物面——下面统称为辊筒来运行,所述辊筒用作加捻元件。通过斜置的辊筒,纱线在此同时围绕着其纵轴线旋转。由此,能够按所述装置的尤其在辊筒相对于纱线的布置方面的设计方案将假捻加入到纱线中。所述方法适合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所述假捻导入在纺纱时改进纱线的强度并且因此也预防断纱。
如果在纱线中在通过旋转的辊筒运行时产生假捻,则也能够将相应的装置用于使纱线得到稳定。有待加入到纱线中的假捻通过纱线的、通过辊筒进行的斜运行来产生,在所述斜运行中力沿着纱线的纵向及横向方向而出现并且在纱线中产生假捻。
在无纱线的偏移的情况下,纱线会通过由纱线的、在俯视图中在很大程度上直接的、穿过牵伸装置直到纺纱机构的走向来形成的纱线运行平面从牵伸装置运行到纺纱机构。纱线在由上辊和/或下辊构成的输出夹紧位处离开牵伸装置,其中按照本发明纱线在输出夹紧位与纺纱位之间通过围绕着斜向于所述纱线运行平面的旋转轴来运行。纱线在此同时围绕着其纵轴线旋转并且在此将第一假捻加入到纱线中。按照本发明,通过辊道使纱线侧向地从纱线运行平面中运动出来并且纱线在此在所述输出夹紧位之后如此与所述上辊或者下辊相接触,使得所述上辊或下辊将第二假捻加入到纱线中。纱线和辊筒以及纱线和上辊或下辊因此相互交叉,使得纱线在偏移的期间紧贴到所述辊筒的外侧面或者所述上辊或者下辊的外侧面上。不仅在辊筒上而且在上辊或者下辊上都将假捻加入到纱线中。通过所述两个将假捻加入到纱线中的位置,能够明显地提高纺纱质量,而所制造的纱线的质量则没有因加入太高的持续的捻度而受到损害。
优选第一假捻与第二假捻相向或者反向。因此,按纱线的偏移,将第二假捻加入到纱线中的上辊或者下辊不仅能够促进辊筒的假捻而且能够在纱线反向于假捻时降低辊筒的假捻。
为了能够特别低摩擦地承受作用到辊筒上的轴向力,有利的是,辊筒用尤其被动的、磁性轴向轴承得到了支承。磁性轴向轴承的维护少并且其尤其对于不同强度地出现的轴向力来说非常合适。在径向上作用到辊筒上的驱动力或者制动力因此能够非常有针对性地被施加到辊筒上,而所述轴向力则不会剧烈地影响到辊筒的驱动装置。原则上,也能够考虑主动的磁性轴向轴承,不过在此技术上的开销通常太大。
辊筒能够通过纱线运行轨迹本身被置于旋转运动之中。但是,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用马达来驱动辊筒。辊筒的转速在此能够要么相应于纱线的供应速度要么也稍快或者稍慢地运行,以用于对纱线的稳定性有影响或者必要时能够将假捻加入到纱线中。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用传感器来检测辊筒的转速并且因此产生电信号。辊筒的这种转速比如能够用作表示纺织机有缺陷地工作或者纱线有缺陷的特征。
如果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纱线的、在没有辊筒的情况下的运行附加于侧向偏移来提升或者降低纱线,那么不仅通过操作人员或者也通过机器人对纺纱位进行的操作能够得到简化。此外,如果借助于辊筒将纱线压入到纺纱机中、也就是将其降低,则尤其能够避免机器人与纱线的碰撞。
优选在侧向上在辊筒的侧沿上导引纱线。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纱线在纺纱的期间从辊筒上滑落或者导致纺纱过程中的故障。
特别有利的是,纱线通过辊筒的侧沿获得第三假捻以及可选第四假捻。也就是说,如果如此围绕着辊筒来导引纱线,使得其不仅仅与辊筒的圆周相接触并且通过辊筒的圆周获得其假捻,而且其也还与辊筒的一个或者两个侧沿相接触,那么通过所述侧沿分别将另外的捻度加入到纱线中。这另外的捻度能够要么沿着纱线的真捻的方向来进行要么沿着假捻的方向来进行。
按本发明的纺纱机具有牵伸装置、纺纱机构和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假捻机构。纱线运行平面通过纱线的、在俯视图中在很大程度上直接的、穿过牵伸装置直到纺纱机构的走向来构成。牵伸装置具有一拥有上辊和/或下辊的输出夹紧位,在所述输出夹紧位处纱线离开牵伸装置。在输出夹紧位与纺纱机构之间布置了拥有斜向于纱线运行平面定向的旋转轴的辊筒,其中运行的纱线在经过辊筒时围绕着其纵轴线旋转并且在此获得第一假捻。辊筒尤其是圆柱体、锥体或者抛物面并且拥有外侧面,运行的纱线紧贴到所述外侧面上。按照本发明,辊筒如此布置,使得纱线通过辊筒在侧向上从纱线运行平面中偏移出来并且纱线在此在输出夹紧位之后如此与上辊或者下辊相接触,使得其将第二假捻加入到纱线中。所述装置尤其用于实施前面所描述的方法。
通过将纱线斜着从输出夹紧位中抽出这种方式,使得输出夹紧位的辊——按辊筒的布置上辊或者下辊——部分地被纱线所缠绕。缠绕不是垂直于上辊或者下辊的旋转轴线来进行,因而有切向力作用到纱线上。这种切向力使纱线横向于其纵轴线旋转并且产生自身的作用于纱线的捻转。这种捻转又能够按照辊筒相对于纱线或者上辊或下辊的布置来相对于辊筒的第一假捻同向或者反向。由此要么扩大要么缩小假捻。由此能够个性化地调节纺纱稳定性以及纱线的质量。
优选旋转的辊筒的旋转轴线在沿着纱线运行平面看时以尤其处于30°与60°之间的角度斜向于纱线运行轨迹来布置并且如此插入到直线的纱线运行轨迹中,使得纱线在此同时围绕着其纵轴线旋转。由此将力不仅施加到纱线上而且施加到辊筒上。通过这个力,将纱线置于围绕着其纵轴线的旋转之中并且在纱线中产生假捻。这有助于纱线的纺纱稳定性。
旋转的辊筒的旋转轴线有利地在朝纱线运行平面看时以处于30°与60°之间的角度斜向于纱线运行轨迹来布置。由此,纱线一方面得到可靠的假捻并且另一方面辊筒也能够较好地支撑着纱线并且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
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辊筒用马达来驱动。所述马达将辊筒置于与纱线的供应速度相对应的旋转运动之中。与这个纱线供应速度的偏差可能是有利的并且能够相应地改变作用于纱线的力。因此,能够将力施加到纱线上,所述力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
如果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旋转的辊筒沿着纱线运行轨迹来布置,其中旋转的辊筒的旋转轴线以不同的角度斜向于纱线运行轨迹来布置,因此能够小心翼翼地并且以较大的强度来加入假捻。
优选所述辊筒如此布置在纺纱机上,使得纱线与纱线的、在无辊筒的情况下在纱线运行平面中的运行相比附加于侧向偏移来得到提高或者降低。纱线因此在正常的纱线运行轨迹的上方或下方运行,就像其没有按本发明的假捻机构一样。如果提升纱线运行轨迹,那么尤其在缝接纱线时简化了对于纺纱位的操作。而如果降低纱线运行轨迹、也就是说比正常的纱线运行轨迹更靠近纺纱机,那么,沿着纺纱机巡查(patrouillieren)的机器人就从纺纱位的旁边经过,而不存在与纱线碰撞的危险。
如果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辊筒具有至少一个、优选两个侧沿,则能够很好地并且很可靠地在侧面导引纱线。因此,如果如此导引纱线,使得其与所述侧沿相接触,则能够将额外的捻度加入到纱线中。此外,由此能够可靠地避免的是,纱线从辊筒上滑落并且必须中断纺纱过程或者在纱线中产生缺陷。
为了保证可靠地导引线纱并且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有利的是,所述辊筒具有至少20mm的长度和至少10mm的直径。
特别有利的是,为所述辊筒分配了至少一个导纱元件,以用于防止纱线从辊筒上滑落。尤其在纺纱位的停止状态中或者在纺纱张力太低或者缺失时,由此能够保证,纱线不会从辊筒上掉落。不过,在纺纱的期间所述导纱元件不应该接触到纱线,以用于不会干扰纺纱过程。除此以外,所述导纱元件也能够在初纺时、在纱线被放到辊筒上但是还没有形成纺纱张力时是有利的,以用于支撑着纱线。
所述装置在此在纺织机上布置在未偏移的纱线运行轨迹的侧面。所述装置具有支架或者装置支座,所述装置能够用所述支架或者装置支座被固定在纺纱机上并且所述辊筒有利地在其相对于所述支架或者在纺纱机中的固定或者纱线运行轨迹的倾斜度方面能够改变。
所述标准组件有利地用旋转的辊筒的轴被安置在机械的装置支座上。所述标准组件由此能够非常容易地布置在纺织机上。也能够给既有的纺纱机加装按本发明的装置。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在以下实施例中得到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环锭纺纱机的纺纱位的侧视图,
图2是按照现有技术的环锭纺纱机的纺纱位的正视图,
图3是具有向右偏移的纱线的正视图,
图4是具有向左偏移的纱线的正视图,
图5是具有被挤压到纺纱位中的纱线连同辊筒的第一倾斜度的侧视图,
图6是具有被挤压到纺纱位中的纱线连同辊筒的第二倾斜度的侧视图,
图7是具有转向的纱线的辊筒,
图8a和8b是具有转向的纱线的下辊,
图9a到9e是辊筒的不同构造,以及
图10是具有磁性支承机构的辊筒。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对作为替代方案的实施例所作的描述中,为与其它实施例相比在其设计方案和/或作用方式方面相同的并且/或者至少相类似的特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没有再次详细对这些特征进行解释,那么其设计方案和/或作用方式就相应于前面已经描述的特征的设计方案和作用方式。所提到的辊筒能够具有不同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尤其特别是圆柱体、锥体或者抛物面,即使在单个情况下仅仅提到了圆柱体。
图1示出了环锭纺纱机的纺纱位1的侧视图。纤维须条2穿经牵伸装置3并且在此被抽伸。纤维须条在由上辊4和下辊5构成的辊对处离开所述牵伸装置3。上辊4和下辊5形成输出夹紧位6,在该输出夹紧位中所述纤维须条2被夹住。在进行所谓的压缩纺纱时,也能够取代上辊4或者下辊5而存在吸管,所述吸管被筛网小皮带所缠绕并且产生负压。上辊4或者下辊5挤压到筛网小皮带上并且将纤维须条2同样夹在相应的输出夹紧位6上。自输出夹紧位6起,由纤维须条2形成设有捻度的纱线7。所述纱线7缠绕着斜向于纱线运行轨迹来设置的辊筒7,随后穿过导纱器9并且经过导轮10到达纱管11上,纱线7被卷绕到所述纱管11上。在导纱器9与导轮10之间,纱线7形成纱线气圈12。所述纱筒11以对其进行支承的主轴的转速围绕着主轴轴线14旋转,而导轮10则以稍小一些的速度被卷绕的纱线7沿着纺纱钢领13被拖带。
在所述输出夹紧位6与导纱器9之间,纱线7通过辊筒8来运行,所述辊筒以能够围绕着旋转轴15旋转的方式得到了支承。所述辊筒8使纱线7从其用虚线勾画出来的正常的运行轨迹16中引开并且将其从这条纱线运行轨迹16中提升出来。所述辊筒8在此在这个侧视图中以处于30°与60°之间的角度β相对于正常的纱线运行轨迹16回转的方式来布置。纱线7由此不是在垂直于辊筒8的旋转轴线15的情况下而是以一定角度与辊筒8相接触,因而有切向力作用到纱线7上。切向力引起纱线7的捻度,所述捻度在输出夹紧位6与导纱器9之间产生假捻。
图2示出了按照现有技术的环锭纺纱机的纺纱位的正视图。在该图示中可以看到如从现有技术中以已知的方式布置在纺纱位1上一样的辊筒8。辊筒处于纱线运行平面20的区域中。纱线运行平面20通过纤维须条2的穿过牵伸装置3的路径来定义并且在这条线条的进一步的进程中通过主轴轴线14来定义。如可以从该图示中看出的一样,纱线7留在其从牵伸装置3直到这个纱线运行平面20中的导纱器9的路径上。由于纱线7紧贴到辊筒8上或者由于导纱器9的旋转而引起的相对于此的较小偏差在此不予考虑。纱线运行平面20因此基本上相当于图1的图纸平面。
从图2的这张图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辊筒8以角度α倾斜于纱线运行平面20来布置。纱线7倾斜地通过辊筒8来运行,由此产生作用于纱线7的切向力,所述切向力将假捻加入到纱线7中。
图3示出了与图2相类似的图示,其中在这里可以看出辊筒8的按本发明的布置。在按照图2的传统的布置中辊筒8将纱线7基本上保持在纱线运行平面20之内,而按照按本发明的图3则使纱线从纱线运行平面20中运动出来。由此,纱线在接触辊筒8时不仅获得切向力,而且也在上辊4的区域中获得切向力。上辊4的区域中的这些切向力通过以下方式来产生,即:纱线7斜着被从输出夹紧位6中抽出并且在此同样在上辊4的圆周上与其接触并且在这里获得另外的切向力。由此,不仅将通过辊筒8引起的捻度而且也将通过上辊4引起的捻度加入到纱线7中。按辊筒8的布置和朝哪一侧将纱线7从输出夹紧位6中抽出来,而在纱线7中产生Z捻度或者S捻度,所述Z捻度或者S捻度促进纱线7的真捻度或者反向于这种真捻度。因此,能够产生较高的假捻或者降低辊筒的假捻。
在按照图3的图示中辊筒8布置在纱线运行平面20的右边并且与此相对应地使纱线7向右偏移,而按照图4的图示辊筒8布置在纱线导引平面20的左边并且与此相对应地使纱线7向左偏移。此外,按照图4的辊筒也以其角度相对于纱线运行平面20或者与按照图3的实施方式相比扭转地布置。按照图3的辊筒8的捻转导入因此与按照图4的朝纱线7中的捻转导入相反。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在输出夹紧位6之后在上辊4上进行的捻转导入。在将纱线7朝其它方向抽出之后,上辊4的切向力也朝与图3的实施方式相反的方向起作用,因而在这里也朝纱线7中进行相反的捻转导入。
在前述实施例中辊筒8将纱线7从正常的纱线运行轨迹16中提升出来,而在图5和6的实施例中辊筒8则将纱线7压入到纺纱位1的里面。纱线7因此在正常的纱线运行轨迹16的下方运行。这一点比如能够是有利的,如果机器人沿着纱线机巡查并且布置在正常的纱线运行轨迹16上面的辊筒会阻碍机器人的道路。在图5和6的实施例中,又通过辊筒8产生第一捻转,所述辊筒引起作用于纱线7的切向力。作用于纱线7的第二捻转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下辊5所引起,所述下辊同样斜着由纱线7来接触并且因此引起作用于纱线7的切向力。其原因是,辊筒8就像在图3和4中一样使纱线7侧向地从纱线运行平面20中运动出来并且因此引起斜着从输出夹紧位6中并且通过下辊5的圆周面来抽出纱线7的结果。就像在图3和4中一样,辊筒8的倾斜度在图5和6中相反。由此,能够影响所加入的假捻的方向。此外,就像在图3和4中一样,可能的是,纱线7不仅在纱线运行平面20的左边而且在其右边运行。
在图7中示出了作用到纱线7和辊筒8上的力。所述辊筒8在这种实施例中由于通过其来抽拉的纱线7而旋转。所述纱线7从辊筒8上偏移出来。纱线拉力F分成沿着轴向方向的分量FA和沿着径向方向的分量FR。用径向的力分量FR来驱动辊筒8。由于轴向的分量FA,所述纱线7沿着辊筒8的侧表面来运动。所述轴向的分量FA又能够被分成沿着纱线运行轨迹的方向定向的分量FL和垂直于纱线轴线的分量FT-WIRK。垂直于纱线运行轨迹的分量FT-WIRK相当于以下力,所述力作用到纱线7的外直径上并且用所述力来加入用于假捻的扭转力矩。
假捻输入取决于辊筒8的直径、辊筒8的外侧面的摩擦系数、纱线7的偏移及其围绕着辊筒8的缠绕角、辊筒8的相对于未偏移的纱线7的倾斜位置、所使用的辊筒8的数目、辊筒8的操纵轻便性或者在辊筒8上产生的正的或负的驱动力矩,如果所述辊筒通过未示出的马达来驱动。辊筒8的转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用传感器来检测并且因此能够产生用于对马达进行控制的电信号。
辊筒8的对于假捻输入来说最佳的倾斜位置相对于未偏移的纱线7的纱线运行轨迹16的线条处于30°至60°的范围内(参见图1、2)。
辊筒8的表面能够由陶瓷、拥有粗糙的硬涂层的钢体构成或者不过由诸如橡胶或者合成材料、比如弹性体、比如丁腈橡胶(NBR、上辊的覆盖层)的材料构成。
所述辊筒8应该操纵轻便。用于辊筒8的合适的支承机构是小型的、油润滑的滚动轴承、拥有小于4mm的轴的滑动轴承或者空气静力的空气轴承。但是,为了对假捻输入进行优化,也能够使用具有所定义的正的或者负的(制动)驱动力矩的辊筒8。
具有辊筒8的假捻装置借助于装置支座21优选被安置纺纱机的结构上。
为了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在现有技术中经常将纱线7牵拉到通过斜向于纱线运行轨迹的隔条上。由于所述隔条的摩擦系数及倾斜位置并且由于纱线7围绕着隔条的缠绕,而出现摩擦力。有待克服的纱线摩擦仅仅小部分地作为相对于假捻导入的扭转力矩作用到纱线7上。假捻捻度的最大可能的导入通过最大可能的纱线拉力受到限制。
作为通过欧拉-艾特尔万(Euler-Eytelweinschen)方程式来描述的物理关联的结果的纱线拉力提高程度能够得到降低,如果倾斜的隔条被容易旋转的辊筒8所取代。纱线7被牵拉到辊筒8上。辊筒8由此而旋转。因此,纱线7沿着轴向方向在旋转的辊筒8上滑动并且/或者滚动。因为操纵轻便的轴承的摩擦比在将纱线7牵拉到固定的隔条上时出现的摩擦小得多,所以能够用旋转的倾斜的辊筒8在纱线拉力降低的情况下将高得多的扭转力矩施加到纱线7上。
在图7中此外示出,为所述辊筒8分配了导纱元件23。所述导纱元件23比如是销钉,所述销钉在纺纱时布置在纱线7的侧旁。在用所规定的纺纱张力纺纱时,所述纱线7没有接触到导纱元件23。只有在纺纱张力变得太小以至于不能将纱线7保持在斜置的辊筒8上时,纱线7才朝所述导纱元件23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导纱元件的方向从辊筒8上滑下并且悬挂在那里。因此,通过导纱元件23防止这一点,即:纱线7从辊筒8上滑下并且又必须麻烦地用将纱线7放到辊筒8上的方式来开始纺纱过程。尤其也在给纱线7初纺时-在初纺时首次必须将纱线7放置到辊筒8上,导纱元件23使操作变得容易。纱线7能够非常容易地被放置到导纱元件23和辊筒8上并且随后能够开始纺纱过程。
在图8a和8b中示出了在下辊5的区域中所出现的作用到纱线7上的力。这一点表现当然与在纱线7的转向不一样定向时相类似,因而其与上辊4相接触。纱线7被压紧到下辊5上,使得法向力FN作用到纱线7上。如可以从图8b看出的那样,斜向于下辊5的轴线抽出纱线7。自输出夹紧位6起斜着抽出纱线7。在此,纱线拉力FL被划分成轴向力和径向力FA和FR以及切向地作用到纱线7上的扭力FT-Wirk。由此产生纱线7的围绕着其纵轴线的扭转,所述扭转在纱线7中产生捻转。
在图9a到9e中示出了辊筒8的不同形状。辊筒9具有长度L和直径D。长度L应该至少为20mm,而直径D应该至少具有10mm。在此重要的是,纱线在其从纱线运行平面20中偏移出来时能够可靠地被导引到辊筒8上。
图9中的辊筒8具有两个锥形的侧沿22。在相应地导引纱线7时,可能的是,纱线7在三个不同的位置上与辊筒8相接触。在这里所示出的情况中,在此纱线7在左侧沿22上获得右捻度,而其在辊筒8的、构造为柱筒形的中心部分上就像在右侧沿22上一样获得左捻度。由此能够另外地、第三次并且第四次将捻转导入到纱线7中。
在辊筒8的按照图9b的实施方式中,仅仅一个侧沿22布置在所述辊筒8的左侧上。这个侧沿22能够用作保护件,以便使纱线7在辊筒8上转向时该纱线不会从所述辊筒上滑落。
在图9c中与在图9b中相类似,仅仅布置了一个侧沿22。在这里这个侧沿22经过倒圆,因而有可能使纱线7平缓地转移到辊筒8的柱筒形的部分上。
如此安排辊筒8的按照图9d的实施方式,使得其凹入地拱起。由此产生的槽用于特别有利地导引纱线7。
在图9e中辊筒8设有两个侧沿22,所述侧沿构造为朝中心的柱筒形的部分拱起的结构。尤其在纱线7通常在辊筒8的中间的柱筒形的部分中运行时,由此能够引起纱线7的保持相同的捻度。
当然辊筒8的其它形状也适合用于引起较好地将捻转导入到纱线7中的结果。
假捻机构能够用在纺纱方法的以下区域内,在所述区域内纱线具有太低的强度并且在所述区域内强度通过假捻度得到提高并且纺纱过程由此能够得到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辊筒8如此定向,使得假捻相对于实际捻度同向。因此,假捻度和实际捻度在假捻机构的上方相加。
在进行环锭纺纱时,断纱主要在牵伸装置出口处出现在纺纱三角(Spinndreieck)中或者纺纱三角之后不远处。因此,在进行环锭纺纱时将假捻机构布置在牵伸装置的下方。处于在假捻机构的上方的纱线7的强度在牵伸装置出口处的区域中通过额外的假捻度来提高并且由此降低纺纱期间的断纱。
在图10中示出了具有被动的轴向的磁性支承机构25的辊筒8。辊筒被固定在旋转轴15上。旋转轴15本身在径向上以能旋转的方式布置在两个向心轴承26中。所述磁性支承机构25用作轴向轴承。为此,所述旋转轴15在其配属于磁性轴承25的端部上设有槽27。所述槽27能够用塑料来填满。在槽26之间有隔条28。用间隔垫片30彼此隔开的磁体29与槽27对置。磁体29被固定在装置支座21中。磁体29在与隔条28的相互作用中提供旋转轴15的轴向刚度。对于这种支承机构来说,有利的是,其在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通过纱线作用到辊筒8上的轴向力。因此,通过线纱或者通过配属于旋转轴15的这里未示出的马达对辊筒8进行的驱动没有受到在驱动辊筒8时可能产生不同阻力的轴向力的影响。因此,能够非常均匀地并且有针对性地驱动所述辊筒8。
本发明不局限于所示出的并且所描述的实施例。处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改动方案就像所述特征的组合一样同样是可能的,即使这些特征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示出并且得到了描述。

Claims (15)

1.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7)中的方法,其中纱线运行平面(20)通过在俯视中在很大程度上直接的、穿过牵伸装置(3)直至纺纱机构的所述纱线(7)的走向来构成,并且所述纱线(7)在由上辊(4)和/或下辊(5)构成的输出夹紧位(6)处离开所述牵伸装置(3),其中所述纱线(7)在所述输出夹紧位(6)与纺纱位之间通过围绕着斜向于纱线运行平面(20)的旋转轴(15)旋转的辊筒(8)来运行,所述纱线(7)此时同时围绕着其纵轴线旋转并且在此将第一假捻加入到所述纱线(7)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7)通过所述辊筒(8)侧向地从所述纱线运行平面(20)中运动出来,并且所述纱线(7)在所述输出夹紧位(6)之后与所述上辊(4)和/或所述下辊(5)相接触,如此使得所述上辊(4)和/或所述下辊(5)将第二假捻加入到所述纱线(7)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假捻与所述第二假捻同向或者反向。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马达且/或通过所述纱线(7)来驱动所述旋转的辊筒(8)。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传感器来检测所述辊筒(8)的转速并且因此产生电信号。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纱线(7)的在无辊筒(8)的情况下的运行附加于侧向偏移来提升或者降低所述纱线(7)。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筒(8)的侧沿(22)上在侧面导引所述纱线(7)并且/或者所述纱线(7)通过所述辊筒(8)的侧沿(22)获得第三假捻以及可选的第四假捻。
7.一种纺纱机,具有牵伸装置(3)、纺纱机构和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7)中的假捻机构,其中纱线运行平面(20)通过在俯视中在很大程度上直接的、穿过牵伸装置(3)直至纺纱机构的所述纱线(7)的走向来构成,并且所述牵伸装置(3)具有带有上辊(4)和/或下辊(5)的输出夹紧位(6),在所述输出夹紧位处所述纱线(7)离开所述牵伸装置(3),并且在所述输出夹紧位(6)与所述纺纱机构之间布置了拥有斜向于纱线运行平面(20)定向的旋转轴(15)的辊筒(8),其中所述运行的纱线(7)在经过所述辊筒(8)时围绕着其纵轴线旋转并且在此获得第一假捻,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辊筒(8)为布置使得所述纱线(7)通过所述辊筒(8)侧向地从所述纱线运行平面(20)中偏移出来、且所述纱线(7)在所述输出夹紧位(6)之后与所述上辊(4)或者下辊(5)相接触,如此使得所述上辊(4)或者下辊(5)将第二假捻加入到所述纱线(7)中。
8.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的辊筒(8)的旋转轴(15)在沿着所述纱线运行平面(20)看时,且/或在朝所述纱线运行平面(20)看时,以处于30°与60°之间的角度(α、β)斜向于所述纱线运行轨迹来布置。
9.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8)用尤其被动的磁性轴向轴承(25)得到了支承。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8)用马达且/或用所述纱线(7)来驱动。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旋转的辊筒(8)沿着所述纱线运行轨迹来布置,其中所述旋转的辊筒(8)的旋转轴(15)以不同的角度斜向于所述纱线运行轨迹来布置。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8)如此布置,使得所述纱线(7)相对于所述纱线(7)的在无辊筒(8)的情况下的运行附加于侧向偏移被提升或者被降低。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8)具有至少一个侧沿(22),以用于侧向地导引所述纱线(7),且/或为所述辊筒(8)分配了至少一个导纱元件(23),以用于防止所述纱线(7)从所述辊筒(8)上滑落。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8)具有至少20mm的长度(L)和至少10mm的直径(D)。
15.用于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纺纱机上将假捻导入到纱线(7)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具有装置支座(21),以用于将所述辊筒(8)固定在所述纺纱机的结构上。
CN202010045884.8A 2019-01-17 2020-01-16 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方法和纺纱机以及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装置 Active CN1114411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01144.2A DE102019101144A1 (de) 2019-01-17 2019-01-17 Verfahren zur Falschdrahteinleitung in einen Faden und Spinnmaschine sowie Vorrichtung zur Falschdrahteinleitung in einen Faden
DE102019101144.2 2019-0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1114A true CN111441114A (zh) 2020-07-24
CN111441114B CN111441114B (zh) 2023-05-16

Family

ID=69167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45884.8A Active CN111441114B (zh) 2019-01-17 2020-01-16 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方法和纺纱机以及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683342B1 (zh)
CN (1) CN111441114B (zh)
DE (1) DE1020191011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00422A1 (de) * 2022-01-10 2023-07-1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Falschdrahteinleitung sowie Spinnmaschin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89932A (ja) * 2001-09-18 2003-03-28 Howa Mach Ltd 精紡機における毛羽制御装置
CN101795951A (zh) * 2007-09-03 2010-08-04 西门子公司 往复运动装置
CN101967707A (zh) * 2010-10-15 2011-02-09 朱爱萍 低扭矩集聚纱线的生产方法及其装置
CN102071499A (zh) * 2009-11-23 2011-05-25 宁波德昌精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低扭矩环锭纱线的纺纱装置
CN102656302A (zh) * 2009-12-15 2012-09-05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假捻装置的环锭纺纱机
CN102839453A (zh) * 2012-08-22 2012-12-26 陈子瑜 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的装置
CN203593828U (zh) * 2013-12-06 2014-05-14 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 纱线张力控制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61971C (zh)
US2718111A (en) 1951-06-25 1955-09-20 Clemson Agricultural College O Yarn twister for spinning frames
BE754695A (fr) * 1969-10-27 1971-01-18 Glanzstoff Ag Dispositif servant a donner une fausse torsion aux monofilaments ou auxfiles sans fin
US3782088A (en) * 1971-08-05 1974-01-01 Courtaulds North America Inc False twister
IT1277844B1 (it) * 1995-05-05 1997-11-12 Angelo Baldi Apparecchiatura di stiro e contemporanea falsa torsione per unita' di filatura, in specie per nastro cioe' stoppino di fibre cardate
JP3568144B2 (ja) * 1997-07-09 2004-09-22 日清紡績株式会社 精紡糸の製造方法、精紡機及び精紡機用の毛羽制御装置
DE19815051A1 (de) * 1998-04-03 1999-10-14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Spinnmaschine mit einem einen Saugrotor aufweisenden Streckwerk
CN102011219A (zh) * 2010-09-21 2011-04-13 江南大学 一种改变环锭纺加捻三角区形态的装置
CN103014959A (zh) * 2013-01-22 2013-04-03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导向轮系统定位纺纱方法
CN203546270U (zh) * 2013-07-10 2014-04-16 江南大学 单锭圆盘式环锭纺假捻装置
CN104651991A (zh) * 2013-11-19 2015-05-27 于淼 无刮捋假捻方法和装置
DE102017130516A1 (de) * 2017-12-19 2019-06-19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r Messung der Zugspannung eines Fadens und Vorrichtung zur Auslenkung eines laufenden Faden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89932A (ja) * 2001-09-18 2003-03-28 Howa Mach Ltd 精紡機における毛羽制御装置
CN101795951A (zh) * 2007-09-03 2010-08-04 西门子公司 往复运动装置
CN102071499A (zh) * 2009-11-23 2011-05-25 宁波德昌精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低扭矩环锭纱线的纺纱装置
CN102656302A (zh) * 2009-12-15 2012-09-05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假捻装置的环锭纺纱机
CN101967707A (zh) * 2010-10-15 2011-02-09 朱爱萍 低扭矩集聚纱线的生产方法及其装置
CN102839453A (zh) * 2012-08-22 2012-12-26 陈子瑜 单锭驱动轮盘假捻纺纱的装置
CN203593828U (zh) * 2013-12-06 2014-05-14 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 纱线张力控制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1114B (zh) 2023-05-16
EP3683342A1 (de) 2020-07-22
DE102019101144A1 (de) 2020-07-23
EP3683342B1 (de) 2023-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90192A (en) Process and an arrangement for false-twist spinning
US8707667B2 (en) Textile machine with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CN100360728C (zh) 环锭纺纱机的带有纤维条集束器的牵伸装置及环锭纺纱机
JP2014098225A (ja) ダブルツイスタ紡績装置
US7441395B2 (en) Drafting arrangement for a spinning machine
CN111441114B (zh) 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方法和纺纱机以及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装置
US6336259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densing a drafted fiber strand
US4392341A (en) Twisting machine
EP2937303B1 (en) Winding drum, wind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US7866589B2 (en) Wind-on device for workstations of two-for-one twisters and ply twisters
CN116113733A (zh) 用于引入假捻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纺纱机
US2006016982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nwinding yarn from package
US6052872A (en) Apparatus for condensing a drafted fiber strand
KR20100047818A (ko) 로프 랩의 제조 장치
EP3754063B1 (en) Fine spinning machine
JP3826291B2 (ja) 紡績機械及び紡績方法
TWI631247B (zh) 用於牽引粗紡紗的牽引裝置
US3948032A (en) Anti-friction balloon restrainer in a textile yarn processing machine
CN101492136B (zh) 纱线松弛消除装置
EP2947188B1 (en) Delivery roller, draft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US20190153629A1 (en) Drafting Device of a Textile Machine
CN111527039B (zh) 卷绕机
US4967547A (en) Drafting unit for a spinning machine
US9676588B2 (en) Presser finger for a roving winder, roving winder, and method of winding a roving
CN112093588B (zh) 用于纱线连接装置的摩擦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