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0747A - 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微生态制剂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微生态制剂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0747A
CN111440747A CN202010381192.0A CN202010381192A CN111440747A CN 111440747 A CN111440747 A CN 111440747A CN 202010381192 A CN202010381192 A CN 202010381192A CN 111440747 A CN111440747 A CN 111440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application
odorous water
sewage
wat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811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40747B (zh
Inventor
池昌桥
吴子君
吴小中
李卫乐
屈曼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n Huanchuang Bio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n Huanchuang Bio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n Huanchuang Bio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n Huanchuang Bio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811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40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40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0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40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0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污水处理的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微生态制剂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它的活性成分由纤维微菌属细菌(Cellulosimicrobium sp.)和卓贝尔氏菌属细菌(Zobellella sp.)组成。本发明所提供的微生态制剂,它的活性成分是用培养基培养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得到的培养物。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和上述微生态制剂具有全面的脱氮除磷方面效果,尤其能使黑臭水体的透明度明显增加,显著降低黑臭水体的恶臭强度,可用于污水处理,尤其是能用于黑臭水体的治理修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微生态制剂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微生态制剂与应用。
背景技术
城市内湖泊、河道等景观水体是城市人居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其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很容易成为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溶解氧的大量消耗,造成了水体缺氧而呈黑臭状态,使整个生态系统出现危机。城市河流出现黑臭,变成黑臭水体,已成为许多大、中城市共同存在的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在黑臭水体评价中常用的指标主要有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
目前,对黑臭水体的治理大概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组合工艺等修复方法。而生物修复在国内外黑臭河流治理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是利用特定的生物(包括微生物以及植物等)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消除或富集环境污染物,从而达到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恢复的生物过程。由于生物修复具有环境友好、生态节能的优点,是一种低投资、高效益、运行操作方便灵活的污染治理技术。同时由于微生物因为个体小、分解效率高,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富集大量的微生物个体,每个个体都相当于一个净化装置,将这些作用加成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净化效果,这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生物或者设备无法代替的,又常常在生物修复中具有主导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治理污水,特别是如何治理黑臭水体。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它的活性成分由纤维微菌属细菌
(Cellulosimicrobiumsp.)和卓贝尔氏菌属细菌(Zobellellasp.)组成。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所述纤维微菌属细菌为芬氏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 funkei),具体为芬氏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 funkei)DSM16025。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所述卓贝尔氏菌属细菌为反硝化卓贝尔氏菌(Zobellella denitrificans),具体为反硝化卓贝尔氏菌(Zobellella denitrificans)DSM 19707。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纤维微菌属细菌和卓贝尔氏菌属细菌的菌落形成单位比可为1:(1-100),具体可为1:1。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纤维微菌属细菌的含量为1×108-1010cfu/ml,卓贝尔氏菌属细菌的含量为1×108-1010cfu/ml。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可用于治理污水,特别是用于治理黑臭水体。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或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的所述纤维微菌属细菌和卓贝尔氏菌属细菌的下述任一种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在污水和/或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2)在污水除臭和/或垃圾渗滤液除臭中的应用;
3)在污水和/或垃圾渗滤液脱氮和/或脱磷中的应用;
4)在黑臭水体脱氮和/或脱磷中的应用;
5)在增加黑臭水体透明度中的应用;
6)在黑臭水体除臭中的应用;
7)在制备污水和/或垃圾渗滤液和/或黑臭水体治理药剂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微生态制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生态制剂,它的活性成分是用培养基培养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得到的培养物(培养容器内的产物)。
上述微生态制剂中,纤维微菌属细菌和卓贝尔氏菌属细菌的菌落形成单位比可为1:(1-100),具体可为1:1。
上述微生态制剂中,纤维微菌属细菌的含量为1×108-1010cfu/ml,卓贝尔氏菌属细菌的含量为1×108-1010cfu/ml。
上述微生态制剂中,所述培养基可为液体LB培养基。
上述微生态制剂中,所述用培养基培养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采用的培养温度可为30℃。
上述微生态制剂可用于治理污水,特别是用于治理黑臭水体。
上述微生态制剂的下述任一种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在污水和/或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2)在污水除臭和/或垃圾渗滤液除臭中的应用;
3)在污水和/或垃圾渗滤液脱氮和/或脱磷中的应用;
4)在黑臭水体脱氮和/或脱磷中的应用;
5)在增加黑臭水体透明度中的应用;
6)在黑臭水体除臭中的应用;
7)在制备污水和/或垃圾渗滤液和/或黑臭水体治理药剂中的应用。
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和上述微生态制剂还可包括载体,优选环保领域常用的且在生物学上是惰性的载体。所述载体可为固体载体或液体载体。所述固体载体为矿物材料、植物材料或高分子化合物;所述矿物材料为粘土、滑石、高岭土、蒙脱石、白碳、沸石、硅石和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物材料为玉米粉、豆粉和淀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化合物为聚乙烯醇和/或聚二醇。所述液体载体为有机溶剂、植物油、矿物油或水;所述有机溶剂为癸烷和/或十二烷。所述菌剂中,所述活性成分可以以被培养的活细胞、活细胞的发酵液、细胞培养物的滤液或细胞与滤液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所述活细胞可为分生孢子、厚垣孢子、菌丝或含有分生孢子和菌丝的菌丝体的形式,优选为分生孢子或厚垣孢子的形式。所述组合物的剂型可为多种剂型,如液剂、乳剂、悬浮剂、粉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根据需要,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和上述微生态制剂中还可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20、吐温80等)、粘合剂、稳定剂(如抗氧化剂)、pH调节剂等。
实验证明,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全面地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尤其能使黑臭水体的透明度明显增加,显著降低黑臭水体的恶臭强度,可用于污水,特别是黑臭水体的治理修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3中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与不接菌的对照的透明度对比照片。图1中左起第1-2瓶为接有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实验组、3-4瓶为接有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实验组、5-6瓶为接有复合菌剂实验组、7-8瓶为不接菌的对照组,所用瓶子为白色塑料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的纤维微菌DSM 16025为芬氏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funkei),为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产品。
下述实施例中的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为反硝化卓贝尔氏菌(Zobellelladenitrificans),为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产品。
实施例1、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与脱氮除磷功能检测
1单菌剂及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1.1纤维微菌DSM 16025单菌剂的制备
将纤维微菌DSM 16025接种在液体LB培养基中,30℃、150rpm振荡培养24h,得到纤维微菌DSM 16025菌液,该纤维微菌DSM 16025菌液中的纤维微菌DSM 16025的含量为2×108cfu/ml,该纤维微菌DSM 16025菌液即为纤维微菌DSM 16025单菌剂。
1.2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 19707单菌剂的制备
将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 19707接种在液体LB培养基中,30℃、150rpm振荡培养24h,得到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 19707菌液,该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 19707菌液中的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 19707的含量为2×108cfu/ml,该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 19707菌液即为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 19707单菌剂。
1.3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将上述纤维微菌DSM 16025菌液和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 19707菌液按照等体积混合得到复合微生物菌剂。该复合微生物菌剂中纤维微菌DSM 16025和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 19707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比为1:1,纤维微菌DSM 16025的含量为1×108cfu/ml,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 19707的含量为1×108cfu/ml。
将不接菌的LB培养基在30℃、150rpm振荡培养24h得到空白液体LB培养基作为不接菌的对照。
液体LB培养基是由氯化钠、蛋白胨、酵母粉和水制成的无菌培养基,氯化钠、蛋白胨、酵母粉的含量如下:10g/L氯化钠、10g/L蛋白胨、5g/L酵母粉,液体LB培养基的pH值为7-8。
2、污水处理
2.1模拟废水
异养硝化模拟废水的制备方法如下:向去离子水中加入NH4Cl、乙酸钠、MgSO4·7H2O、K2HPO4·3H2O、NaCl、MnSO4·4H2O和FeSO4,使它们的含量分别为NH4Cl0.382g/L、乙酸钠2g/L、MgSO4·7H2O0.2g/L、K2HPO4·3H2O0.2g/L、NaCl0.12g/L、MnSO4·4H2O0.01g/L、FeSO40.01g/L,得到异养硝化模拟废水,该异养硝化模拟废水的pH值为7.0-7.2。
聚磷模拟废水的制备方法如下:向去离子水中加入酒石酸钾钠、KNO3、K2HPO4·3H2O、MgSO4·7H2O,使它们的含量分别为酒石酸钾钠20g/L、KNO32g/L、K2HPO4·3H2O0.5g/L、MgSO4·7H2O2g/L,得到聚磷模拟废水,该聚磷模拟废水的pH值为7.2-7.4。
2.2异养硝化功能的检测
同时设置3个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平行实验,实验重复三次,每次实验方法如下:
复合菌剂实验组:取步骤1中制备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按5%(V/V)接种在步骤2.1的异养硝化模拟废水中,30℃、150rpm振荡好氧培养7d,得到复合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
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实验组:取步骤1中制备的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按5%(V/V)接种在步骤2.1的异养硝化模拟废水中,30℃、150rpm振荡好氧培养7d,得到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
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实验组:取步骤1中制备的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按5%(V/V)接种在步骤2.1的异养硝化模拟废水中,30℃、150rpm振荡好氧培养7d,得到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
对照组(不接菌的对照):取步骤1中制备的空白液体LB培养基按5%(V/V)接种在步骤2.1的异养硝化模拟废水中,30℃、150rpm振荡好氧培养7d,得到对照组培养液I。
使用格里斯氏(Griess)试剂和二苯胺试剂检测培养液中是否出现亚硝酸盐氮,具体方法为:在培养液中滴加格里斯氏试剂A液(0.5g对氨基苯磺酸,150ml10%稀醋酸溶液)和格里斯氏试剂B液(0.1gα–萘胺、150ml10%稀醋酸溶液、20ml蒸馏水)后,溶液如变为粉红色、樱红色、橙色、棕色等表示亚硝酸盐的存在,说明发生异养硝化,为异养硝化阳性。如无上述颜色出现,则可加入1-2滴二苯胺试剂(二苯胺0.5g溶于100ml浓硫酸中,用20ml蒸馏水稀释),此时如呈蓝色反应,则表示培养液中存在硝酸盐,也说明发生异养硝化,为异养硝化阳性;如不呈蓝色反应,表示无形成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说明未发生异养硝化,为异养硝化阴性。
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实验组的培养液I在加入格里斯氏试剂A液和格里斯氏试剂B液后,变为樱红色,说明接种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后发生异养硝化。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在加入格里斯氏试剂A液和格里斯氏试剂B液后,变为樱红色,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在加入格里斯氏试剂A液和格里斯氏试剂B液后,变为粉红色,说明接种上述任一种单菌剂后发生异养硝化。对照组的培养液I在加入格里斯氏试剂A液和格里斯氏试剂B液后,溶液没有变为粉红色、樱红色、橙色或棕色,再加入1-2滴二苯胺试剂后,溶液不呈蓝色,对照组没有发生异养硝化。
根据标准HJ535-2009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3个实验组培养液和对照组培养液I(不接菌对照)的氨氮浓度,异养硝化的氨氮降解率根据公式(1)计算:
异养硝化的氨氮降解率=(对照组培养液氨氮浓度-实验组培养液氨氮浓度)/对照组培养液氨氮浓度 (1)。
采用excel软件中的数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表明复合菌剂异养硝化的氨氮降解率显著高于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与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没有显著差异。
表1各菌剂处理的异养硝化的氨氮降解率
Figure BDA0002482051620000051
Figure BDA0002482051620000061
备注:同一列数据中两组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以不同字母标识。
2.3好氧聚磷功能的检测
同时设置3个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平行实验,实验重复三次,每次实验方法如下:
复合菌剂实验组:取步骤1中制备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按5%(V/V)接种在步骤2.1的聚磷模拟废水中,30℃、150rpm振荡好氧培养7d,得到复合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I。
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实验组:取步骤1中制备的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按5%(V/V)接种在步骤2.1的聚磷模拟废水中,30℃、150rpm振荡好氧培养7d,得到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I。
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实验组:取步骤1中制备的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按5%(V/V)接种在步骤2.1的聚磷模拟废水中,30℃、150rpm振荡好氧培养7d,得到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I。
对照组(不接菌的对照):取步骤1中制备的空白液体LB培养基按5%(V/V)接种在步骤2.1的聚磷模拟废水中,30℃、150rpm振荡好氧培养7d,得到对照组培养液II。
按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3个实验组培养液和对照组培养液II(不接菌对照)的总磷浓度,好氧聚磷的总磷降解率根据公式(2)计算:
总磷降解率=(不接菌对照总磷浓度-接菌作用后总磷浓度)/不接菌对照总磷浓度 (2)。
采用excel软件中的数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表明复合菌剂好氧聚磷的总磷降解率显著高于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与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没有显著差异。
表2各菌剂处理的好氧聚磷的总磷降解率
Figure BDA0002482051620000062
备注:同一列数据中两组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以不同字母标识。
2.4厌氧反硝化聚磷功能的检测
同时设置3个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平行实验,实验重复三次,每次实验方法如下:
复合菌剂实验组:取步骤1中制备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按5%(V/V)接种在步骤2.1的聚磷模拟废水中,然后使用凡士林进行油封隔绝空气,30℃静置培养7d,得到复合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II。
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实验组:取步骤1中制备的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按5%(V/V)接种在步骤2.1的聚磷模拟废水中,然后使用凡士林进行油封隔绝空气,30℃静置培养7d,得到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II。
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实验组:取步骤1中制备的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按5%(V/V)接种在步骤2.1的聚磷模拟废水中,然后使用凡士林进行油封隔绝空气,30℃静置培养7d,得到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II。
对照组(不接菌的对照):取步骤1中制备的空白液体LB培养基按5%(V/V)的聚磷模拟废水中,然后使用凡士林进行油封隔绝空气,30℃静置培养7d,得到对照组培养液III。
观察培养液表面,如产生气泡表示有反硝化作用,为厌氧反硝化阳性。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实验组的培养液III、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II、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II的表面均有气泡,接种上述任一种菌剂后均发生厌氧反硝化。对照组的培养液III的表面没有气泡,说明对照组没有发生厌氧反硝化。
由于异染粒是以无机偏磷酸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的一种无机磷的贮备物,通过异染粒染色镜检观察发生厌氧反硝化的复合菌剂实验组的培养液III、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II、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II,观察结果均为异染粒呈黑色,其他部分呈暗绿色或浅绿色。
按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3个实验组培养液和对照组培养液III(不接菌对照)的总磷浓度,厌氧反硝化聚磷的总磷降解率根据公式(2)计算。
采用excel软件中的数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表明复合菌剂厌氧反硝化聚磷的总磷降解率与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没有显著差异。
表3各菌剂处理的厌氧反硝化聚磷的总磷降解率
Figure BDA0002482051620000071
备注:同一列数据中两组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以不同字母标识。
异养硝化的氨氮降解率越高代表异养硝化除氨氮能力越强,好氧聚磷的总磷降解率越高代表好氧聚磷除磷能力越强,厌氧反硝化聚磷的总磷降解率越高代表厌氧反硝化聚磷除磷能力越强。以上测定结果表明,和单菌剂相比,复合微生物菌剂通过互补,在脱氮除磷方面效果更全面。
实施例2、复合微生物菌剂黑臭水体治理功能检测
1单菌剂及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1.1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的制备
将纤维微菌DSM16025接种在液体LB培养基中,30℃、150rpm振荡培养24h,得到纤维微菌DSM16025菌液,该纤维微菌DSM16025菌液中的纤维微菌DSM16025的含量为2×108cfu/ml,该纤维微菌DSM16025菌液即为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
1.2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的制备
将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接种在液体LB培养基中,30℃、150rpm振荡培养24h,得到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菌液,该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菌液中的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的含量为2×108cfu/ml,该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菌液即为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
1.3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将上述纤维微菌DSM16025菌液和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菌液按照等体积混合得到复合微生物菌剂。该复合微生物菌剂中纤维微菌DSM16025和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比为1:1,纤维微菌DSM16025的含量为1×108cfu/ml,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的含量为1×108cfu/ml。
将不接菌的LB培养基在30℃、150rpm振荡培养24h得到空白液体LB培养基作为不接菌的对照。
液体LB培养基是由氯化钠、蛋白胨、酵母粉和水制成的无菌培养基,氯化钠、蛋白胨、酵母粉的含量如下:10g/L氯化钠、10g/L蛋白胨、5g/L酵母粉,液体LB培养基的pH值为7-8。
2、黑臭水体处理
2.1模拟黑臭水体
模拟黑臭水体的制备方式如下:称取2.5g碎肉加热煮沸30min,称取NaCl1.686g、KCl0.293g、CaCl20.22g、MgSO4·7H2O0.22g、乳酸0.5ml、K2HPO4·3H2O8.433g、KH2PO41.1g、磺胺酸0.073g、柠檬酸铁0.073g、尿素0.623g、蛋白胨3.667g,将上述药品溶解于10L水中,得到模拟黑臭水体。
2.2黑臭水体处理能力的检测
复合菌剂实验组:取步骤1中制备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按5%(V/V)接种在步骤2.1的模拟黑臭水体中,密闭静置培养20d后,得到复合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V。
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实验组:取步骤1中制备的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按5%(V/V)接种在步骤2.1的模拟黑臭水体中,密闭静置培养20d后,得到纤维微菌DSM16025单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V。
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实验组:取步骤1中制备的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按5%(V/V)接种在步骤2.1的模拟黑臭水体中,密闭静置培养20d后,得到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19707单菌剂实验组培养液IV。
对照组(不接菌的对照):取步骤1中制备的空白液体LB培养基按5%(V/V)接种在步骤2.1的模拟黑臭水体中,密闭静置培养20d后,得到对照组培养液IV。
2.2.1透明度的分级
按“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的“城市黑臭水体分级标准”的透明度(水深不足25cm时,该指标按水深的40%取值)进行分级,分级标准见表4。
表4城市黑臭水体透明度分级标准
特征指标(单位) 轻度黑臭 重度黑臭
透明度(cm) 25~10 <10
溶解度(mg/L) 0.2~2.0 <0.2
氧化还原电位(mV) -200~50 <-200
氨氮(mg/L) 8.0~15 >15
分级结果见表5,结果照片见图1,左起第1-2瓶为接有纤维微菌DSM 16025单菌剂实验组、3-4瓶为接有反硝化卓贝尔氏菌DSM 19707单菌剂实验组、5-6瓶为接有复合菌剂实验组、7-8瓶为不接菌的对照组。图1显示不接菌的对照组中水已变黑,透明度已属于重度,而接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实验组仍是清澈。
表5各菌剂处理的透明度分级
Figure BDA0002482051620000091
2.2.2臭气强度的分级
根据文献“耿静,韩萌,王亘,翟增秀,鲁富蕾.臭气强度与臭气浓度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第27卷4期,2014年8月,27-30”中的恶臭强度6级表示法测定恶臭强度,具体恶臭强度分级标准见表6:
表6恶臭强度6级表示法的指标标准
强度 指标
0 无臭
1 能稍微感觉出极微弱的臭味
2 能勉强辨别出臭味
3 可明显感觉到有臭味
4 强烈的臭味
5 让人无法忍受的强烈臭味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气体味道进行评价的结果见表7,具体为:不接菌的对照组为4,有强烈的臭味;接有单菌的实验组均为3,均能闻到明显的臭味;而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实验组为0,没有臭味。
表7各菌剂处理的气味分级结果
Figure BDA0002482051620000101
实验证明,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具有全面的脱氮除磷方面效果,能使黑臭水体的透明度明显增加,显著降低黑臭水体的恶臭强度,可用于黑臭水体的治理修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以及无需进行不必要的实验情况下,可在等同参数、浓度和条件下,在较宽范围内实施本发明。虽然本发明给出了特殊的实施例,应该理解为,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改进。总之,按本发明的原理,本申请欲包括任何变更、用途或对本发明的改进,包括脱离了本申请中已公开范围,而用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技术进行的改变。按以下附带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特征的应用。

Claims (8)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由纤维微菌属细菌和卓贝尔氏菌属细菌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微菌属细菌为芬氏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funkei),所述卓贝尔氏菌属细菌为反硝化卓贝尔氏菌(Zobellella denitrifican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微菌属细菌为芬氏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funkei)DSM 16025,所述卓贝尔氏菌属细菌为反硝化卓贝尔氏菌(Zobellella denitrificans)DSM 1970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所述纤维微菌属细菌和所述卓贝尔氏菌属细菌的菌落形成单位比为1:
(1-100)。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或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的所述纤维微菌属细菌或所述卓贝尔氏菌属细菌的下述任一种应用:
1)在污水和/或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2)在污水除臭和/或垃圾渗滤液除臭中的应用;
3)在污水和/或垃圾渗滤液脱氮和/或脱磷中的应用;
4)在黑臭水体脱氮和/或脱磷中的应用;
5)在增加黑臭水体透明度中的应用;
6)在黑臭水体除臭中的应用;
7)在制备污水和/或垃圾渗滤液和/或黑臭水体治理药剂中的应用。
6.一种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用培养基培养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得到的培养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态制剂中,所述纤维微菌属细菌和卓贝尔氏菌属细菌的菌落形成单位比为1:(1-100)。
8.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微生态制剂的下述任一种应用:
1)在污水和/或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2)在污水除臭和/或垃圾渗滤液除臭中的应用;
3)在污水和/或垃圾渗滤液脱氮和/或脱磷中的应用;
4)在黑臭水体脱氮和/或脱磷中的应用;
5)在增加黑臭水体透明度中的应用;
6)在黑臭水体除臭中的应用;
7)在制备污水和/或垃圾渗滤液和/或黑臭水体治理药剂中的应用。
CN202010381192.0A 2020-05-08 2020-05-08 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微生态制剂与应用 Active CN111440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1192.0A CN111440747B (zh) 2020-05-08 2020-05-08 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微生态制剂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1192.0A CN111440747B (zh) 2020-05-08 2020-05-08 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微生态制剂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0747A true CN111440747A (zh) 2020-07-24
CN111440747B CN111440747B (zh) 2020-12-01

Family

ID=71655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81192.0A Active CN111440747B (zh) 2020-05-08 2020-05-08 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微生态制剂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4074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8904A (zh) * 2021-04-12 2021-06-18 微米环创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理水污染的生物填料的制备方法
CN116925944A (zh) * 2022-03-31 2023-10-24 南京农业大学 一株降解粪臭素的菌株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09074A1 (en) * 2010-02-09 2012-12-06 Ho-Yong Park Novel xylanase produced from cellulosimicrobium funkei hy-13
CN105586290A (zh) * 2015-12-24 2016-05-18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具有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功能的菌株及其应用
CN105670962A (zh) * 2016-01-22 2016-06-15 江南大学 一株芳香烃的高效降解菌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09074A1 (en) * 2010-02-09 2012-12-06 Ho-Yong Park Novel xylanase produced from cellulosimicrobium funkei hy-13
CN105586290A (zh) * 2015-12-24 2016-05-18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具有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功能的菌株及其应用
CN105670962A (zh) * 2016-01-22 2016-06-15 江南大学 一株芳香烃的高效降解菌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UIPING FU: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salt-tolerant aerobic denitrifying bacterial strai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al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
JUNE M BROWN: "Characterization of clinical isolates previously identified as Oerskovia turbata: proposal of Cellulosimicrobium funkei sp. nov. and emended description of the genus Cellulosimicrobiu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
李小义: "一株卓贝尔氏菌F13-1好氧反硝化特性", 《应用海洋学学报》 *
李小义: "好氧反硝化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反硝化功能初步研究",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
陈月芳: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技术处理模拟铅锌矿山酸性废水", 《金属矿山》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8904A (zh) * 2021-04-12 2021-06-18 微米环创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理水污染的生物填料的制备方法
CN116925944A (zh) * 2022-03-31 2023-10-24 南京农业大学 一株降解粪臭素的菌株及其应用
CN116925944B (zh) * 2022-03-31 2024-03-22 南京农业大学 一株降解粪臭素的菌株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0747B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Responses of ammonia-oxidizing microorganisms to biochar and compost amendments of heavy metals-polluted soil
CN108165509B (zh) 用于河道黑臭水治理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Morales-Barrera et al. Removal of hexavalent chromium by Trichoderma viride in an airlift bioreactor
CN106745828A (zh)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广谱生物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6754576A (zh) 一株快速降解污水中氮素的菌株及其应用
CN111440747B (zh) 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微生态制剂与应用
CN104694443A (zh) 改进的处理工业污水的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719381A (zh) 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018250A (zh) 一株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CN100355875C (zh) 一种处理炼油废水的微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846254A (zh) 用于脱氮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20240A (zh) Pm-i污泥减量微生物制剂
CN102965322B (zh) 一种锰氧化复合菌系及其应用
CN103896469A (zh) 一种有机污泥降解消减剂的制备方法
CN111647530B (zh) 治理黑臭底泥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Narendran et al. Bioremoval of toxic substances in synthetic wastewater using Trichoderma pubescens (NPK2), isolated from mangrove soil
CN112625945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除臭菌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09407B (zh) 一种用于原位污泥减量的嗜热微生物菌株及其应用
CN115386520B (zh) 一株嗜吡啶红球菌rl-gz01菌株及其应用
CN110975592A (zh) 微生物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11894A (zh) 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4164156B (zh) 恶臭假单胞菌株及微生物菌剂、去除降解环境中苯的方法
CN103381418B (zh) 一种处理烟草废弃物或有机氟废水的方法
RU2502569C1 (ru) Способ очистки почвы от углеводородных загрязнений
CN102021126A (zh) 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水处理的耐盐降解菌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