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4185A - 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4185A
CN111434185A CN201880074886.0A CN201880074886A CN111434185A CN 111434185 A CN111434185 A CN 111434185A CN 201880074886 A CN201880074886 A CN 201880074886A CN 111434185 A CN111434185 A CN 111434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period
transmission
schedule information
sche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48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仓谷泰弘
下地龙二
八木敬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34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41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通信装置。具备用于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包含:控制步骤(S201),在第一期间内,根据时间表信息依次选择多个传送方式所含的一个传送方式,并且以选择出的一个传送方式尝试基于通信接口的与无线终端的通信;判定步骤(S203),判定多个传送方式中的、在第一期间与无线终端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以及调整步骤(S204),以在第一期间后的第二期间,比第一期间的情况早地开始判定为与无线终端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方式,调整时间表信息。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厂等设施内,利用包含在天花板或者地面等行驶的行驶车以及相对于物品实施处理的装置(也称为设备)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所含的设备从控制系统的控制装置接收该设备的控制信息,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进行动作。
控制信息的收发能够使用无线通信。在通信因电波的噪声等失败的情况下进行再发送。
控制装置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与多个设备的每一个之间依次进行通信。因此,与各设备的通信也包含再发送在内,需要在该有限的时间中的规定时间内结束,另外,期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结束。
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通信系统中与通信环境对应地选定最佳的传送速率,通常选定传送方式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5893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按预先决定的顺序(有效速率高到低的顺序)尝试多个传送方式下的通信。因此,存在在选定多个传送方式中的顺序比较早的传送方式(有效速率比较高的传送方式)的情况下,选定在短时间内结束,但在选定顺序比较晚的传送方式(有效速率比较低的传送方式)的情况下,直至选定的结束所花费的时间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等。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是具备用于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包含:控制步骤,在第一期间内,根据时间表信息依次选择多个传送方式所含的一个传送方式,并且以选择出的上述一个传送方式尝试基于上述通信接口的与上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判定步骤,判定上述多个传送方式中的、在上述第一期间与上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以及调整步骤,对于判定为与所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以在所述第一期间后的第二期间,比所述第一期间的情况开始得早的方式调整所述时间表信息。
据此,通信装置以在将来的第二期间,比第一期间的情况早地执行假定为通信成功的可能性比较高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方式,调整时间表。由此,通信装置能够在第二期间,在比第一期间的情况早的时刻使通信成功。这样,通信装置能够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
另外,上述时间表信息也可以包含上述多个传送方式的每一个下的通信的尝试的顺序,在上述调整步骤中,使上述时间表信息中的、判定为与上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顺序提前,由此调整上述时间表信息。
据此,通信装置通过使时间表中的、假定为通信在第二期间成功的可能性比较高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顺序提前的具体的结构,能够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
另外,上述时间表信息也可以包含上述多个传送方式的每一个下的通信的尝试的次数,在上述调整步骤中,使上述时间表信息中的、判定为与上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次数相对地增加,由此调整上述时间表信息。
据此,通信装置通过使时间表中的、假定为通信在第二期间成功的可能性比较高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次数相对地增多的具体的结构,能够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
另外,在上述调整步骤中,也可以进一步对于判定为与所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已失败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以在所述第二期间,比所述第一期间的情况开始得晚的方式调整所述时间表信息。
据此,通信装置使时间表中的、假定为通信在第二期间成功的可能性比较低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顺序变晚。其结果,与使顺序变晚的传送方式不同的传送方式在第二期间,相对早地被尝试,从而能够使通信的尝试成功的时刻尽可能提前。因此,能够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
另外,在上述判定步骤中,也可以进一步取得表示用于与一个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多个上述第一期间中的通信的尝试的成功与否的成功与否信息,基于取得的上述成功与否信息,判定通过一个传送方式在多个上述第一期间中的阈值以上的第一期间与上述一个无线终端的通信是否成功,在上述调整步骤中,仅当在上述判定步骤中判定为通过上述一个传送方式在上述阈值以上的第一期间与上述一个无线终端的通信已成功的情况下,调整上述时间表信息。
据此,通信装置仅在一个传送方式下的第一期间内的通信已成功产生了多次中的阈值以上的次数的情况下变更时间表。假设,若根据比较少的次数的通信的成功而变更时间表,则会根据暂时或者瞬间的电波的状况的变化而进行时间表变更,其结果,时间表变更的频率上升,从而通信装置的动作可能变得不稳定。因此,抑制根据比较少的次数的通信的成功来变更时间表的操作,由此能够实现通信装置的动作的稳定化。
另外,上述第一期间以及上述第二期间分别也可以是作为无线通信环境的调查用的专用的期间而被预先决定的期间。
据此,通信装置不对控制系统所含的设备的控制用的控制数据的通信给予影响地进行通信的尝试,从而能够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
另外,上述第一期间以及上述第二期间分别也可以是作为上述通信装置与上述无线终端的通信用的专用的期间而被预先决定的期间。
据此,通信装置与控制系统所含的设备的控制用的控制数据的通信同时并行地进行无线通信环境的调查,从而能够选定适当的传送方式。由此,能够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
另外,上述通信装置也可以存储作为在上述调整步骤中进行调整前的上述时间表信息的初始时间表,在上述调整步骤中,进一步在进行了上述时间表信息的调整后,根据调整后的上述时间表信息,将上述第二期间以后的多个连续的期间的每一个作为上述第一期间,而执行上述控制步骤、上述判定步骤以及上述调整步骤,在即使经过规定次数的上述第一期间也未进行上述调整步骤中的上述时间表信息的调整的情况下,作为上述时间表信息的调整,设定上述初始时间表。
据此,通信装置能够获得尝试传送速度比较高的传送方式的机会,在传送速度比较高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已成功的情况下,之后,能够使用初始时间表进行通信的尝试。这样,存在传送速度比较高的传送方式在时间表内向更早的时间被分配的优点。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装置是具备用于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的通信装置,具备:控制部,其在第一期间内,根据时间表信息依次选择多个传送方式所含的一个传送方式,并且以选择出的上述一个传送方式尝试基于上述通信接口的与上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判定部,其判定上述多个传送方式中的、在上述第一期间与上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以及调整部,对于判定为与所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以在所述第一期间后的第二期间,比所述第一期间的情况开始得早的方式调整所述时间表信息。
由此,起到与上述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装置而实现,也能够作为将构成该装置的处理机构设为步骤的方法而实现、作为使计算机执行这些步骤的程序而实现、作为记录该程序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CD-ROM等记录介质而实现、作为表示该程序的信息、数据或者信号而实现。而且,这些程序、信息、数据以及信号也可以经由网络等通信网络进行投放。
通过本发明,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示意的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的通信的时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基站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通信期间内使用于通信的尝试的传送方式的时间表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根据图4的时间表而进行的通信的尝试的时机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中的通信的一个例子的顺序图。
图7是表示图6的通信的成功与否信息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基于实施方式的被调整的时间表的通信的尝试的时机的第一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基于实施方式的被调整的时间表的通信的尝试的时机的第二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基于实施方式的被调整的时间表的通信的尝试的时机的第三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基站进行的帧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基站进行的时间表的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说明。
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具体例。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个例子,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主旨。另外,针对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未记载于表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构成更加优选的方式的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进行说明。
此外,存在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的情况。
(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的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等进行说明。这里,对上述通信装置作为基站装置而实现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1的结构的示意的框图。图1一并示意性地示出了俯视观察配备有控制系统1的设施的图与网络构成图。
如图1所示,控制系统1具备基站10、终端20A、20B以及20C、网络30、控制装置40。此外,将终端20A、20B以及20C也称为“终端20A等”。
控制系统1是使作为通过控制装置40的计算机控制而行驶的行驶车的终端20A等在作为预先设置于设施内的天花板或者地面等的行驶路径的轨道5行驶的、有轨道式的控制系统。终端20A根据控制装置40的控制,向被指示的地点移动、进行物品的搬运。此外,控制系统1也能够相同地应用于无轨道式的控制系统。
基站10是作为与终端20A等分别确立无线通信连接而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的基站装置(通常,也称为访问点)。基站10例如通过适合于IEEE802.11a、b、g、n规格等的无线LAN等的通信接口进行无线通信。基站10具有覆盖轨道5的无线通信区域。基站10在与终端20A等的每一个之间依次通过电波进行帧的收发。另外,基站10与控制装置40被连接为能够通过网络30进行通信。基站10若从控制装置40接收包含相对于终端20A等的控制的控制数据的帧,则通过无线通信将该帧向作为控制的对象的终端20A等进行发送。
终端20A、20B以及20C是基于控制装置40的控制进行行驶的行驶车。终端20A等基于控制装置40的控制在轨道5上自如地行驶,而进行物品的搬运等。另外,终端20A在与基站1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由此接收包含来自控制装置40的控制数据的帧,另外,在接收成功的情况下,发送ACK(Acknowledgement)帧。终端20A等相当于在与基站1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终端(通常,也称为站)。
终端20B以及20C是具有与终端20A相同的功能的行驶车。终端20B以及20C分别从控制装置40接收与终端20A独立的控制数据,而独立地进行动作。此外,终端20A等的台数不限定于3台,也可以是1台以上的任意的台数。另外,终端20A等也可以是接收相同的控制数据,仅执行从该控制数据给予自己的命令的结构。
终端20A等的每一个被控制为在相互不同的时刻进行与基站10的无线通信。控制装置40相对于终端20A等的每一个隔开时间依次发送控制数据。控制装置40发送的对终端20A等的每一个的控制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从基站10对终端20A等的每一个进行发送。将如上述那样隔开的时间也称为通信期间。这样,设置用于与终端20A等的每一个的通信的通信期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终端20A、20B以及20C与行驶车构成为一体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例如,终端20A、20B以及20C也可以是与行驶车分体的通信装置。
控制装置40是通过计算机控制终端20A等的动作的控制装置。具体而言,控制装置40进行使终端20A等向规定的位置移动、使终端20A进行物品的搬运的控制。控制装置40将包含上述控制的内容在内的控制数据经由基站10向作为控制对象的终端20A等进行发送。
网络30是连接基站10以及控制装置40的局域网。网络30例如是适合于IEEE802.3规格等的有线LAN或者适合于IEEE802.11a、b、g、n规格等的无线LAN等。
接下来,对控制系统1中的通信时机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1中的通信的时机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2以横轴为时间,示出了作为基站10与终端20A等进行无线通信的期间的通信期间。
如图2所示,通信期间设置为基站10与终端20A、终端20B以及终端20C的每一个能够依次进行通信。另外,若基站10与全部的终端的通信用的通信期间结束,则再次以能够与各终端依次进行通信的方式反复地设置通信期间。这样的通信期间通过控制装置40依次发送包含向各终端的控制数据的帧而被实现。此外,在被发送的帧未被终端正常地接收的情况下,基站10改变传送方式并进行帧的再发送。该再发送也在该通信期间内进行。
例如,通信期间T1是基站10与终端20A进行通信用的通信期间。在通信期间T1内,基站10向终端20A发送包含从控制装置40向终端20A的控制数据的帧。终端20A在来自基站10的帧的接收已成功的情况下,发送ACK帧。基站10在未接收到ACK帧的情况下,在通信期间T1内的范围内进行上述帧的再发送,在接收到ACK帧的情况下,结束该帧的通信。
相同地,通信期间T2以及T3分别是基站10与终端20B的通信期间,以及基站10与终端20C的通信期间。另外,在通信期间T1~T3后,设置通信期间T4~T6。通信期间T4~T6是与通信期间T1~T3相同的通信期间。在通信期间T6后相同的通信期间也反复地设置。
此外,终端20A等的台数不限定于3台,在存在4台以上的情况下,与其台数对应地在上述通信时机依次设置通信期间。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如图3所示,基站10具备:通信IF(接口)11、控制部12、判定部13、调整部14。
通信IF11是与终端20A等确立通信连接,通过通信连接与终端20A等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接口装置。通信IF11构成为具备天线、电波的收发电路、调制与解调部、MAC(Media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协议处理部等。无线通信的通信规格例如是适合于IEEE802.11a、b、g、n规格等的无线LAN等。
控制部12是进行与通信IF11进行通信的尝试的控制的处理部。控制部12具有作为与通信IF11的通信的尝试有关的被预先决定的信息的时间表12A。而且,控制部12在第一期间内,根据时间表12A依次选择多个传送方式所含的一个传送方式,并且以选择出的上述一个传送方式尝试基于通信IF11的与终端20A的通信。此外,将时间表12A也称为时间表信息。
这里,通信是指在基站10发送帧,而未接收到相对于该帧的ACK帧的情况下,再发送该帧,来接收ACK帧。另外,通信的尝试是指进行帧的发送以及再发送。而且,将在进行帧的发送或者再发送后接收到相对于该帧的ACK帧的情况也称为通信的成功。与此相对,将在进行帧的发送或者再发送后未接收到相对于该帧的ACK帧的情况也称为通信的失败。
这里,传送方式由传送速率、编码方式、编码率等决定,例如相当于IEEE802.11n中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另外,时间表12A是规定通信的尝试中的、传送方式的种类与该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次数的信息。控制部12通过处理器执行程序而能够实现。另外,第一期间是通信期间之一。
判定部13是判定基于通信IF11的通信的成功与否的处理部。具体而言,判定部13判定上述多个传送方式中的、在第一期间与终端20A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例如,判定部13取得表示通信IF11在控制部12的控制下进行的多个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成功与否的成功与否信息。然后,基于取得的成功与否信息,判定在第一期间与终端20A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判定部13通过处理器执行程序而能够实现。
调整部14是进行控制部12具有的时间表12A的调整的处理部。具体而言,调整部14以在第一期间后的第二期间,比第一期间的情况早地开始通过判定部13判定为与终端20A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方式,调整时间表12A。调整部14通过处理器执行程序而能够实现。另外,第二期间是通信期间之一,且是第一期间之后的通信期间。
此外,调整部14也可以仅在与判定部13取得的成功与否信息有关的规定的条件已成立的情况下,调整时间表12A。决定是否调整时间表12A的上述规定的条件例如能够形成,在第一期间经过多次(第二期间以后的多个连续的期间)后,通过一个传送方式在多个第一期间中的阈值次数以上的第一期间与终端20A的通信已成功的情况。更具体而言,上述规定的条件能够形成,通过一个传送方式在过去100次的第一期间中的70次以上的第一期间与终端20A的通信已成功的情况。此外,阈值虽能够形成多个第一期间中的例如50%左右,或者70%~90%左右,但不限定于此。
图4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期间T1内使用于通信的尝试的传送方式的时间表12A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根据图4所示的时间表12A而进行的通信的尝试的时机的说明图。此外,图4所示的时间表12A是使用于作为通信期间的一个例子的通信期间T1内的通信的时间表,但在其他的通信期间,相同的说明也成立。此外,在图5中,假定IEEE802.11n的通信规格而例示具体的数值等,但即便在其他的通信规格中,通过使用该其他的通信规格中的数值,相同的说明也成立。
这里,如图5所示,对通信期间T1的时间长度为10毫秒,在通信期间T1内依次尝试4个传送方式A、B、C以及D的通信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向4个传送方式A、B、C以及D的每一个分配的时间的比是5:3:1:1。此外,这里,说明了4个传送方式A、B、C以及D分别是IEEE802.11n中的MCS12、MCS11、MCS4、MCS3,但传送方式不限定于这些。
在该情况下,通信期间T1的10毫秒中的、向4个传送方式A、B、C以及D的每一个分配的时间分别是5毫秒、3毫秒、1毫秒以及1毫秒。
另一方面,1次的通信通过从基站10向终端20A的帧的发送与针对发送的帧的基于终端20A的ACK帧的发送而进行。在将帧的数据长度设为512字节时,例如使用传送方式A而进行1次的通信所需的时间作为DIFS时间、退避时间、帧发送时间、SIFS时间以及ACK帧发送时间等的合计,大约为135μ秒。因此,如图5所示,通过传送方式A在5毫秒期间能够进行的通信是37次。相同地,通过传送方式B在3毫秒期间能够进行的通信是18次,通过传送方式C在1毫秒期间能够进行的通信是5次,通过传送方式D在1毫秒期间能够进行的通信是4次。
此外,进行上述的1次的通信所需的时间只要通过依据IEEE802.11规格的发送待机时间的计算求得即可,上述的例子只不过是一个例子。
这样,决定图4所示的时间表12A的尝试次数。具体而言,在时间表12A中,决定在第1次~第37次的尝试中使用传送方式A,在第38次~第55次的尝试中使用传送方式B,在第56次~第60次的尝试中使用传送方式C,在第61次~第64次的尝试中使用传送方式D。
此外,通常,在通信成功的传送方式未知的情况下,从具有相对高的传送速度的传送方式朝向具有相对低的传送速度的传送方式边变更边进行通信的尝试。那个因为若相对高的传送速度下的通信成功,则能够缩短直至通信的成功所需的时间。图4所示的时间表12A表示这样的传送方式的时间表的一个例子,也称为初始时间表。
接下来,对表示通信IF11进行的多个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成功与否的成功与否信息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1中的通信的一个例子的顺序图。图7是表示图6的通信的成功与否信息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6示出了控制系统1中的基站10与终端20A之间的通信的样子。基站10每当尝试通信,便以根据图4所示的时间表12A的传送方式进行帧的发送。
这里,如图6所示,在基站10与终端20A之间进行的通信的尝试的帧由传送方式与尝试次数的数量表示(例如,帧A1等)。
首先,基站10发送作为第1次的通信的尝试的帧的帧A1。在基站10发送帧A1后,终端20A不发送相对于帧A1的ACK帧。基站10基于即使发送帧A1后经过发送待机时间也未接收到ACK帧的情况,判定为帧A1未到达终端20A。
相同地,基站10发送作为第2次~第37次的通信的帧的帧A2~A37。在该例中,终端20A不发送相对于帧A2~A37的ACK帧。
接下来,基站10根据时间表12A,以传送方式B发送作为通信的尝试的帧的帧B38~B40。终端20A在接收到帧B40后发送ACK帧K。基站10接收ACK帧K。
此外,基站10若接收ACK帧K,则结束该帧的发送,这之后,不进行帧的再发送。
如图7所示,成功与否信息包含每当尝试通信的传送方式与表示该通信的尝试的成功与否的信息。在图7中,利用“OK”表示通信的尝试已成功,利用“NG”表示通信的尝试已失败。
在图7中,示出了以传送方式A进行从第1次至第37次的通信的尝试,且全部已失败的情况(成功与否信息的“NG”)。另外,示出了第38次以及第39次的传送方式B下的通信的尝试失败,第40次的传送方式B下的通信的尝试已成功的情况(成功与否信息的OK)。此外,在图7的例子中,若1次的传送方式B下的通信的尝试成功,则停止以后的通信的尝试,但作为其他的例子,也可以在相同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成功连续或者间歇地成功多次时,停止以后的通信的尝试。
接下来,表示调整部14进行的时间表12A的调整的例子。这里,在为图4所示的时间表12A的状态下,表示取得了图7所示的成功与否信息的情况下的调整部14进行的调整的例子。
具体而言,调整部14对于判定部13判定为与终端20A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以在第一期间后的第二期间,比第一期间的情况开始得早的方式调整时间表12A。以下,对该调整方法的2个例子进行说明。
(1)使尝试已成功的传送方式的顺序提前的例子
图8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被调整的时间表12A的通信的尝试的时机的第一例的说明图。
调整部14以使通信的尝试已成功的传送方式的顺序提前的方式调整时间表12A。
如图8所示,基于调整后的时间表12A的4个传送方式的顺序从作为基于调整前的时间表12A的顺序的传送方式A、B、C以及D向传送方式B、A、C以及D变更。根据调整后的时间表12A,以在10毫秒的通信期间内向4个传送方式B、A、C以及D的每一个分配的时间的比成为5:3:1:1的方式,将各传送方式的时间分配为5毫秒、3毫秒、1毫秒以及1毫秒。此时,4个传送方式B、A、C以及D的尝试的次数通过与上述相同的计算,分别为31次、21次、5次以及4次。
据此,能够在第二期间,比第一期间的情况早地执行作为通信在第一期间已成功的传送方式的传送方式B下的通信的尝试。传送方式B下的通信在第一期间已成功,因此即使在第二期间,传送方式B下的通信成功的可能性也较高,因此通过如上述那样变更时间表12A,能够提高通信成功的可能性。其结果,与不变更时间表12A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
此外,此时,也可以进一步以在第二期间内较晚地执行作为通信的尝试全部已失败的传送方式的传送方式A下的通信的尝试的方式,调整时间表12A。图9表示基于这样调整的时间表12A的通信的尝试的时机。
图9是表示基于实施方式的被调整的时间表12A的通信的尝试的时机的第二例的说明图。
调整部14对于判定为通信的尝试已失败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以在第二期间,比第一期间的情况开始得晚的方式调整时间表12A。
在图9所示的通信期间的向各传送方式的时间的分配中,在图8所示的时间的分配后,调整为将传送方式A下的通信的尝试向较晚的时间分配。其结果,调整为将除了传送方式A以及B之外的传送方式C以及D下的通信的尝试向较早的时间分配。
据此,能够使通信的尝试成功的可能性较高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在尽可能早的时刻进行,并且使通信的尝试失败的可能性较高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在尽可能晚的时刻进行。由此,能够使通信的尝试成功的时刻尽可能提前。
(2)使尝试已成功的传送方式的次数相对地增多的例子
图10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被调整的时间表12A的通信的尝试的时机的第三例的说明图。
调整部14使判定为与终端20A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次数相对地增多,由此调整时间表12A。
如图10所示,根据调整后的时间表12A,调整为在10毫秒的通信期间内,向4个传送方式A、B、C以及D的每一个分配的时间的比成为4:4:1:1。更具体而言,向传送方式A下的通信的尝试分配的比率从5减少为4,向传送方式B下的通信的尝试分配的比率从3增加为4。这样,传送方式B下的通信的尝试的次数相对地增加。由此,向4个传送方式A、B、C以及D下的每一个的通信分配的时间被分配为4毫秒、4毫秒、1毫秒以及1毫秒。此时,各传送方式下的尝试的次数通过与上述相同的计算,为29次、24次、5次以及4次。
据此,能够在第二期间,比第一期间的情况早地开始作为通信的尝试在第一期间已成功的传送方式的传送方式B下的通信的尝试,并且能够执行较多的次数。其结果,与上述(1)的情况相同,与不变更时间表12A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
以下,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基站10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进行的帧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101中,基站10开始循环A的反复处理。循环A是每当尝试根据时间表12A而进行的通信,便进行从步骤S102至步骤S104的处理的情况。
在步骤S102中,控制部12根据时间表12A将使用于通信的尝试的传送方式设定于通信IF11。例如,在使用图4所示的时间表12A的情况下,在进行从第1次至第37次的通信的尝试时,将传送方式A设定于通信IF11。相同地,在从第38次至第55次的通信的尝试中设定传送方式B,在从第56次至第60次的通信的尝试中设定传送方式C,在从第61次至第64次的通信的尝试中设定传送方式D。
在步骤S103中,控制部12以在步骤S102中设定的传送方式向通信IF11发送帧。
在步骤S104中,控制部12取得用于通过通信IF11接收相对于在步骤S103中发送的帧的ACK帧的待机状态。当在该待机状态下接收到ACK帧的情况下(在步骤S104中为是),当做该帧的通信已成功则跳开循环A而结束图11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在不是那样的情况下(在步骤S104中为否),当做帧的发送已失败则进入步骤S105。
在步骤S105中,在循环A的反复处理全部结束的情况下,跳过循环A而结束图11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在尚未结束上述处理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2而进行通信的接下来的尝试。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进行的时间表12A的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201中,控制部12在第一期间内,根据时间表12A依次选择多个传送方式所含的一个传送方式,并且以选择出的一个传送方式尝试基于通信IF11的与终端20A等的通信。通信IF11基于该控制部12的控制,尝试与终端20A等的通信。
在步骤S202中,判定部13取得表示在步骤S201中通信IF11进行的多个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成功与否的成功与否信息。
在步骤S203中,判定部13基于在步骤S202中取得的成功与否信息,判定多个传送方式中的、在第一期间与终端20A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
在步骤S204中,调整部14取得在步骤S202中判定部13取得的成功与否信息,以在第二期间较早地开始判定为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方式调整时间表12A。若步骤S203结束,则结束图12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
此外,步骤S203以及S204也可以仅在与成功与否信息有关的规定的条件已成立的情况下进行。与成功与否信息有关的规定的条件的例子如上所述。
此外,若反复进行图12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换句话说,若继续进行调整时间表12A的情况,则通信成功的可能性更高的传送方式在时间表12A内向更早的时间被分配。即,在噪声等妨碍通信的重要因素比较多时,传送速度比较低的传送方式在时间表12A内向更早的时间被分配,传送速度比较高的传送方式在时间表12A内向更晚的时间被分配。之后,在除去上述重要因素的情况下,优选传送速度比较高的传送方式在时间表12A内更加向比较早的时间分配,但仅靠上述的时间表12A的调整处理,无法进行这样的调整。
因此,当在进行了时间表12A的调整后,即使经过规定次数的通信期间也不进行时间表12A的调整的情况下,作为时间表12A的调整,也可以在时间表12A再次设定初始时间表(参照图4)。据此,能够获得尝试传送速度比较高的传送方式的机会,从而在传送速度比较高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已成功的情况下,之后,能够使用初始时间表进行通信的尝试。这样,存在传送速度比较高的传送方式在时间表12A内更加向比较早的时间被分配的优点。此外,规定次数能够采用产生妨碍通信的重要因素的出现或者消失等的时间长度所含的通信期间的次数,例如,能够形成100次左右或者1000次左右等。
此外,上述的第一期间或者第二期间那样的通信期间也可以是作为无线通信环境的调查用的专用的期间而被预先决定的期间。由此,基站10不对终端20A等的控制用的控制数据的通信给予影响地进行通信的尝试,从而能够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
另一方面,上述的第一期间或者第二期间那样的通信期间也可以是作为通信装置与无线终端的通信用的专用的期间而被预先决定的期间。由此,基站10与终端20A等的控制用的控制数据的通信同时并行地进行无线通信环境的调查,从而能够选定适当的传送方式。由此,能够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
另外,以作为基于控制装置40的控制而行驶的行驶车的终端20A等是用于发挥物品的搬运等的功能的行驶车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终端20A等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用于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的专用的行驶车。据此,能够明确行驶车的功能或者作用,从而防止物品的搬运等与传送方式的选定等的处理相互影响。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通信装置以在将来的第二期间,比第一期间的情况早地执行假定为通信成功的可能性比较高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方式,调整时间表。由此,在第二期间,通信装置能够使通信在比第一期间的情况早的时刻成功。这样,通信装置能够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
另外,通信装置通过使时间表中的、假定为通信在第二期间成功的可能性比较高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顺序提前的具体的结构,能够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
另外,通信装置通过使时间表中的、假定为通信在第二期间成功的可能性比较高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次数相对地增多的具体的结构,能够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
另外,通信装置使时间表中的、假定为通信在第二期间成功的可能性比较低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顺序变晚。其结果,与使顺序变晚的传送方式不同的传送方式在第二期间相对早地被尝试,从而能够使通信的尝试成功的时刻尽可能提前。因此,能够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
另外,通信装置仅在一个传送方式下的第一期间内的通信已成功产生了多次中的阈值以上的次数的情况下变更时间表。假设,若根据比较少的次数的通信的成功而变更时间表,则根据暂时或者瞬间的电波的状况的变化而进行时间表变更,其结果,时间表变更的频率上升,从而通信装置的动作可能变得不稳定。因此,抑制根据比较少的次数的通信的成功而变更时间表,由此能够实现通信装置的动作的稳定化。
另外,通信装置不对控制系统所含的设备的控制用的控制数据的通信给予影响地进行通信的尝试,从而能够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
另外,通信装置与控制系统所含的设备的控制用的控制数据的通信同时并行地进行无线通信环境的调查,从而能够选定适当的传送方式。由此,能够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
另外,通信装置能够获得尝试传送速度比较高的传送方式的机会,从而在传送速度比较高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已成功的情况下,之后,能够使用初始时间表进行通信的尝试。这样,存在传送速度比较高的传送方式在时间表内更加向比较早的时间被分配的优点。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通信装置等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在本实施方式中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预想到的各种变形的方式、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组合而构建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选定能够以更短时间结束通信的传送方式的通信装置。更具体而言,能够利用于控制工业设备的控制系统的基站装置等。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控制系统;5...轨道;10...基站;11...通信IF;12...控制部;12A...时间表;13...判定部;14...调整部;20A、20B、20C...终端;30...网络;40...控制装置;A1、A2、A3、A37、B38、B39、B40...帧;K...ACK帧;T1、T2、T3、T4、T5、T6...通信期间。

Claims (9)

1.一种控制方法,其是具备用于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其包含:
控制步骤,在第一期间内,根据时间表信息依次选择多个传送方式所含的一个传送方式,并且以选择出的所述一个传送方式尝试基于所述通信接口的与所述无线终端的通信;
判定步骤,判定所述多个传送方式中的、在所述第一期间与所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以及
调整步骤,对于判定为与所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以在所述第一期间后的第二期间,比所述第一期间的情况开始得早的方式调整所述时间表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间表信息包含所述多个传送方式的每一个下的通信的尝试的顺序,
在所述调整步骤中,
使所述时间表信息中的、判定为与所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顺序提前,由此调整所述时间表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间表信息包含所述多个传送方式的每一个下的通信的尝试的次数,
在所述调整步骤中,
使所述时间表信息中的、判定为与所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的次数相对地增加,由此调整所述时间表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调整步骤中,进一步
对于判定为与所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已失败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以在所述第二期间,比所述第一期间的情况开始得晚的方式调整所述时间表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判定步骤中,进一步
取得表示用于与一个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多个所述第一期间中的通信的尝试的成功与否的成功与否信息,
基于取得的所述成功与否信息,判定通过一个传送方式在多个所述第一期间中的阈值以上的第一期间与所述一个无线终端的通信是否成功,
在所述调整步骤中,仅当在所述判定步骤中判定为通过所述一个传送方式在所述阈值以上的第一期间与所述一个无线终端的通信已成功的情况下,调整所述时间表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期间以及所述第二期间分别是作为无线通信环境的调查用的专用的期间而被预先决定的期间。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期间以及所述第二期间分别是作为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无线终端的通信用的专用的期间而被预先决定的期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存储作为在所述调整步骤中进行调整前的所述时间表信息的初始时间表,
在所述调整步骤中,进一步
在进行了所述时间表信息的调整后,根据调整后的所述时间表信息,将所述第二期间以后的多个连续的期间的每一个作为所述第一期间,而执行所述控制步骤、所述判定步骤以及所述调整步骤,
在即使经过规定次数的所述第一期间也未进行所述调整步骤中的所述时间表信息的调整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时间表信息的调整,设定所述初始时间表。
9.一种通信装置,其是具备用于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的通信装置,其具备:
控制部,其在第一期间内,根据时间表信息依次选择多个传送方式所含的一个传送方式,并且以选择出的所述一个传送方式尝试基于所述通信接口的与所述无线终端的通信;
判定部,其判定所述多个传送方式中的、在所述第一期间与所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以及
调整部,其对于判定为与所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已成功的传送方式下的通信的尝试,以在所述第一期间后的第二期间,比所述第一期间的情况开始得早的方式调整所述时间表信息。
CN201880074886.0A 2017-11-20 2018-10-22 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14341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2970 2017-11-20
JP2017-222970 2017-11-20
PCT/JP2018/039224 WO2019097957A1 (ja) 2017-11-20 2018-10-22 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4185A true CN111434185A (zh) 2020-07-17

Family

ID=66539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4886.0A Pending CN111434185A (zh) 2017-11-20 2018-10-22 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58551A1 (zh)
EP (1) EP3716727B1 (zh)
JP (1) JPWO2019097957A1 (zh)
KR (1) KR102306311B1 (zh)
CN (1) CN111434185A (zh)
SG (1) SG11202004636QA (zh)
TW (1) TWI749274B (zh)
WO (1) WO20190979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51370A1 (ja) * 2020-06-09 2021-12-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62999A (ja) * 2003-08-08 2005-03-10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Icカードリーダの通信方法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icカードリーダならびにその通信プログラム
JP2005339141A (ja) * 2004-05-26 2005-12-0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携帯型情報記憶媒体、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確立方法
US20070190947A1 (en) * 2006-02-15 2007-08-16 Fujitsu Limited Method of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link, and computer product
US20160057647A1 (en) * 2014-08-19 2016-02-25 Cambium Networks Limited Rate adapt algorithm for a wireless connection
US20170170884A1 (en) * 2015-12-14 2017-06-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mimo scheduler transmit mode probing with transmit mode sco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09445A (ja) * 2000-04-26 2001-11-02 Sharp Corp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自動切り替えシステム
JP2003115893A (ja) 2001-10-05 2003-04-18 Toshiba Kyaria Kk マスタ
JP2005072878A (ja) * 2003-08-22 2005-03-1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伝送モード選択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4918935B2 (ja) * 2009-09-24 2012-04-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適応変調方法並びにデータレート制御方法
US20140010140A1 (en) * 2011-09-12 2014-01-09 Intel Corporation Group media access control message for machine-to-machine devices and method to update a group identifier
JP2015119256A (ja) * 2013-12-17 2015-06-25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142124B1 (ja) * 2016-11-30 2017-06-07 サイレック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62999A (ja) * 2003-08-08 2005-03-10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Icカードリーダの通信方法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icカードリーダならびにその通信プログラム
JP2005339141A (ja) * 2004-05-26 2005-12-0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携帯型情報記憶媒体、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確立方法
US20070190947A1 (en) * 2006-02-15 2007-08-16 Fujitsu Limited Method of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link, and computer product
US20160057647A1 (en) * 2014-08-19 2016-02-25 Cambium Networks Limited Rate adapt algorithm for a wireless connection
US20170170884A1 (en) * 2015-12-14 2017-06-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mimo scheduler transmit mode probing with transmit mode scor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58551A1 (en) 2020-11-12
WO2019097957A1 (ja) 2019-05-23
TWI749274B (zh) 2021-12-11
EP3716727B1 (en) 2023-01-18
EP3716727A1 (en) 2020-09-30
SG11202004636QA (en) 2020-06-29
KR20200051782A (ko) 2020-05-13
JPWO2019097957A1 (ja) 2020-06-18
KR102306311B1 (ko) 2021-09-30
EP3716727A4 (en) 2021-09-08
TW201924450A (zh) 2019-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4286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4358231B2 (ja) 通信の中継を容易に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KR10251327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재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7197528B (zh) 一种资源调度和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67648B (zh) 用于dl半静态调度harq进程分配的方法及相应的系统
KR102261051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자동 재전송 요청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KR100640331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역방향 전송율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7113826A (zh) 用于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传输系统和方法
JP2019050559A (ja) 無線通信方法
JPWO2021038658A5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05451358A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9842954A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1434185A (zh) 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TW202110121A (zh) 通訊控制裝置及方法、無線通訊裝置及方法、以及無線通訊終端
US7693127B2 (en) Time-division synchronous wireless modem device
CN109600856A (zh) 用于具有双工媒体访问控制的多用户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11813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增强随机接入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JPWO2020222276A5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US8615192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10127441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JPH11239088A (ja) 衛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方法および送信予約方法並びに衛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基地局装置
KR20190014944A (ko) 단말장치와, 그 장치의 업링크패킷 송신 방법
KR101828500B1 (ko) 디바이스장치 및 디바이스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02422672B (zh) 终端切换方法、基站以及通信系统
JP653283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