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1254A -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路拓扑、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路拓扑、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1254A
CN111431254A CN201910582146.4A CN201910582146A CN111431254A CN 111431254 A CN111431254 A CN 111431254A CN 201910582146 A CN201910582146 A CN 201910582146A CN 111431254 A CN111431254 A CN 111431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signal
current
bridge arm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21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鲁辉
万家伟
杜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821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3125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6852 priority patent/WO202100074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431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12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6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路拓扑、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在本申请中,本申请通过根据依次相差预相位的三相控制信号中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以及第三控制信号分别对应控制桥臂变换器中的三相桥臂中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以实现减小直流侧纹波,并提高充电功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路拓扑、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路拓扑、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和快速普及,电动汽车电池充电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现有的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时,采用的是并相同步控制的方式控制电机的三相绕组,如此将不能充分利用电机的三相绕组电感,进而增大了直流侧纹波,并且降低了充电功率。
综上所述,现有的电池充电方法存在充电时直流侧纹波大且充电功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路拓扑、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电池充电方法存在充电时直流侧纹波大且充电功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其包括:
获取三相控制信号,所述三相控制信号包括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二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三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其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三相控制信号,所述三相控制信号包括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二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三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其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充电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拓扑,其包括电机线圈,和与所述电机线圈连接的桥臂变换器,所述桥臂变换器外接电池和充电口,所述电机线圈与所述充电口连接,所述桥臂变换器包括第一相桥臂、所述第二相桥臂和第三相桥臂,接收到包括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的三相控制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三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其包括上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和上述的电路拓扑,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用于获取包括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的三相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路拓扑的桥臂变换器的第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二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三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的一种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上述的充电控制装置、电机以及电机控制模块;其中,电机包括电机线圈,所述电机线圈与外部的充电口连接;
电机控制模块,包括桥臂变换器,所述桥臂变换器外接电池和充电口,所述桥臂变换器包括第一相桥臂、所述第二相桥臂和第三相桥臂;以及,
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用于获取三相控制信号,所述三相控制信号包括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二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三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六方面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根据依次相差预相位的三相控制信号中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以及第三控制信号分别对应控制桥臂变换器中的三相桥臂中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以实现减小直流侧纹波,并提高充电功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电路拓扑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所提供的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时序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所提供的电路拓扑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见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获取三相控制信号,所述三相控制信号包括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车辆在充电时需要接收到充电指令,并且此时车辆的状态信息为静止状态两个条件,因此在对电池进行充电之前,需要确认车辆的状态信息以及确认是否接收到上位机发送的充电指令,当车辆的状态信息为静止状态,且接收到充电指令时,则进入充电模式。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的状态信息是车辆上可表征车辆状态的器件反馈的,例如电机反馈的电机转速,并且该车辆状态信息包括非静止状态信息和静止状态信息,而该静止状态信息则指的是当整车停止后,车辆处于锁止状态,即车辆的电机转速小于某一预设转速时车辆的状态;同样的,动力电池的充电指令是由电池管理器BMS反馈的,电池管理器BMS实时监控动力电池的电量状态,并根据监测到的结果反馈充电指令。
当接收到车辆的状态信息和电池管理器反馈的充电需求后,若该车辆的状态信息为非静止状态,则进入电机驱动模式,该电机驱动模式与现有的电机驱动原理相同,具体可参考现有技术,此次不再赘述;当车辆的状态信息为静止状态,且电池管理器反馈的充电需求为充电时,则表明此时需要向车辆的电池充电,故将进入充电模式,并且该充电模式包括直流充电模式和交流充电模式,并且该交流充电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单相交流充电和三相交流充电。
当进入充电模式后,此时便可获取三相控制信号,并根据获取的三相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中的每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状态,以实现对电池的充电;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相位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步骤S11具体为:
获取电机在充电模式下的转子角度信号、三相充电电流、预设交轴电流、预设直轴电流、前馈电压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
根据所述转子角度信号、所述三相充电电流、预设交轴电流、预设直轴电流、前馈电压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三相调制信号;
获取预设的载波信号,根据所述载波信号和所述三相调制信号获取相差预设相位的三相控制信号。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进入充电模式后,则需要在该充电模式下获取相应的参数信息,以对充电过程中的充电功率进行控制。其中,充电模式下的参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电机在充电模式下的转子角度信号、三相充电电流、预设交轴电流、预设直轴电流、前馈电压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
具体的,转子角度信号是充电模式下电机的转子磁场与定子A相轴线的夹角,其可以是角度传感器获取之后反馈的,也可以由三相交流电机的电流计算得出的,此处不做具体限制;此外,三相充电电流则指的是在充电时电机的三相电流,而预设交轴电流和预设直轴电流则是根据需要预先进行设置的交轴电流和直轴电流。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根据所述转子角度信号、所述三相充电电流、预设交轴电流、预设直轴电流、前馈电压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三相调制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转子角度信号、所述三相充电电流、所述预设交轴电流、所述预设直轴电流以及所述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第一调制信号;
根据所述三相充电电流和所述前馈电压获取第二调制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调制信号与所述第二调制信号获取所述三相调制信号。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动力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充电功率,当获取到充电模式下的电机的转子角度信号、三相充电电流、所述预设交轴电流、所述预设直轴电流以及所述母线侧直流电压后,便可根据以上参数获取第一调制信号,该第一调制信号是对电机绕组中的差模电流部分进行控制后的脉宽调制信号,并且该脉宽调制信号为三相脉宽调制信号。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动力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充电功率,除了获取上述的第一调制信号外,还需要根据三相充电电流和前馈电压获取第二调制信号,该第二调制信号是对电机的三相充电电流进行零序电流提取后,对该部分共模电流进行控制后的脉冲调制信号。
当获取到上述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后,便可对该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进行相应的运算,以获取到三相调制信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调制信号是三相脉宽调制信号,因此当该第一调制信号与第二调制信号进行运算后得到的三相调制信号同样是三相脉宽调调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通过根据转子角度信号、三相充电电流、预设交轴电流、预设直轴电流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第一调制信号,以及根据三相充电电流和前馈电压获取第二调制信号,进而在得到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后,根据该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获取三相调制信号,以便于利用该三相调制信号得到最终控制桥臂变换器的三相脉宽调制信号,从而对动力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充电功率进行调节,以达到提高充电功率的目的。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转子角度信号、所述三相充电电流、所述预设交轴电流、所述预设直轴电流以及所述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第一调制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转子角度信号对所述三相充电电流进行坐标变换,以获取两相充电电流;
将所述两相充电电流与所述预设交轴电流以及所述预设直轴电流做差后,通过电流调节获取交轴电压与直轴电压;
根据所述转子角度信号、所述交轴电压、所述直轴电压以及所述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所述第一调制信号。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转子角度信号对三相充电电流进行坐标变换,以获取两相充电电流的具体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具体可参考现有技术,此次不再赘述。
当获取到两相充电电流后,便可将该两相充电电流与预设交轴电流以及预设直轴电流进行做差处理,并通过电流调节获取交轴电压和直轴电压,此处的电流调节可以采用比例积分调节方法实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实现,例如模糊调节或者智能调节,此处不做具体限制。当获取到交轴电压和直轴电压后,便可根据转子角度信号、交轴电压、直轴电压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第一调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电机输出扭矩,可以通过设置预设交轴电流和预设直轴电流的值,以使得电机输出扭矩为零。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单独设置预设交轴电流为零,即只要满足预设交轴电流为零是,电机则不输出扭矩;优选的,可以同时设置预设直轴电流和预设交轴电流同时为零,以使得电机输出扭矩为零,进而达到抑制电机输出扭矩的目的。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三相充电电流根据电机转子角度信号将静止坐标系下的当前三相交流充电电流变换为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两相充电电流,即直轴电流与交轴电流,使得在将获取的两相充电电流于预设交轴电流和预设直轴电流做差时,可基于同一坐标系下的标准,进而提高了充电功率调节过程中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三相充电电流和所述前馈电压获取第二调制信号包括:
从所述三相充电电流中提取零序电流;
将所述零序电流与给定充电电流进行做差后,通过电流调节获取调制电压;其中,所述给定充电电流解析充电指令而得;
对所述调制电压和所述前馈电压求和后,通过电压调制获取所述第二调制信号。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零序电流是流经电机绕组的共模电流,为达到控制电机绕组的充电电流的目的,当充电开始前该电流为零,而当接收到充电功率指令或者充电电流指令,则该电流将逐渐增大,直至达到目标电流值,因此当进入充电模式后,为了提高充电功率,需要从充电模式下电机的三相充电电流中提取零序电流,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提取出的零序电流不为零。
当提取到该零序电流后,便根据该零序电流和给定充电电流进行做差处理,进而通过电流调节获取调制电压,以便于根据该调制电压和前馈电压得到第二调制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给定充电电流是根据电池管理器BMS反馈的充电指令得到的,即当接收到电池管理器BMS反馈的动力电池的充电指令后,便可对该充电指令进行解析,以获取需要的充电电流或者充电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从三相充电电流中提取零序电流,进而根据该零序电流获取调制电压,从而根据该调制电压得到第二调制信号,以使得根据该第二调制信号得到最终控制桥臂变换器三相桥臂的三相控制信号时,可根据得到的三相控制信号有效调节充电过程中的电流值大小。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调制信号与所述第二调制信号获取所述三相调制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二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调制信号的占空比进行相加,以获取所述三相调制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调制信号是对电机绕组中的差模电流部分进行控制后的三相脉宽调制信号,而第二调制信号是对电机绕组中的共模电流部分进行控制后的调制信号,因此将该第二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与第一调制信号的占空比进行相加后获取得到的三相调制信号则是对电机绕组中的差模电流和共模电流进行控制后的调制信号,采用三相调制信号得到最终的三相控制信号,以对桥臂变换器进行控制时,完成充电功率的调节的同时,还可抑制电机的转动,防止充电过程中发生车辆非预期抖动。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根据载波信号和三相调制信号得到相差预设相位的三相控制信号时,可选择载波错相,也可以选择调制波错相,即可通过载波信号对三相调制信号进行错相调整,也可以是三相调制信号本身为错相信号,下面将对该过程进行具体说明,详述如下:
当采用载波错相的方法时,所述载波信号包括第一相载波信号、第二相载波信号以及第三相载波信号,并且所述第一相载波信号的相位、第二相载波信号的相位以及第三相载波信号的相位之间均相差预设角度,所述三相调制信号包括第一相调制信号、第二相调制信号以及第三相调制信号,所述根据所述载波信号和所述三相调制信号获取相差预设相位的三相控制信号具体为:
将所述第一相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一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并将所述第二相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二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以及将所述第三相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三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以获取所述三相控制信号。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载波信号优选为三角载波信号,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载波信号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可产生预期脉宽序列的载波信号,例如锯齿形载波信号,此处不做具体限制;此外,预设角度的取值优选为120度,该取值可最大程度减少直流母线侧和N线上的纹波电流,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预设角度的取值也可以为其他值,例如60度,本申请中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将三相载波信号分别与三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时,为了叠加差模电流控制与共模电流控制,则叠加后得到的三相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为此二者的共同占空比之和,即得到的相差预设相位的三相控制信号是将共模电流输出所需占空比同时加到三相差模电流控制所需占空比之上,如此得到的三相控制信号在分别控制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时,可实现对三相桥臂进行三相交错控制,如此将减少直流侧纹波的同时,可有效提高充电功率。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当采用调制波错相的方法时,所述载波信号包括第一相载波信号、第二相载波信号以及第三相载波信号,所述三相调制信号包括第一相调制信号、第二相调制信号以及第三相调制信号,并且所述第一相调制信号的相位、第二相调制信号的相位以及第三相调制信号的相位之间均相差预设角度;根据所述载波信号和所述三相调制信号获取相差预设相位的三相控制信号具体为:
将所述第一相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一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并将所述第二相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二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以及将所述第三相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三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以获取所述三相控制信号。
其中,在本实方式,该采用调制波错相的方法与采用载波错相的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相同,因此采用调制波错相的方法的具体原理可参考采用载波错相的方法的相关描述,此次不再赘述。
步骤S12: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二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三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12的具体控制过程可参考后续图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通过根据依次相差预相位的三相控制信号中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以及第三控制信号分别对应控制桥臂变换器中的三相桥臂中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以实现减小直流侧纹波,并提高充电功率的目的。
参见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2的示意性框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2包括的各模块用于执行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各步骤,具体请参阅图1,以及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2包括获取模块21和控制模块22。
其中,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三相控制信号,三相控制信号包括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
控制模块22,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二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三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获取模块21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二获取单元以及第三获取单元。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机在充电模式下的转子角度信号、三相充电电流、预设交轴电流、预设直轴电流、前馈电压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转子角度信号、三相充电电流、预设交轴电流、预设直轴电流、前馈电压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三相调制信号;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的载波信号,根据载波信号和三相调制信号获取相差预设相位的三相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转子角度信号、三相充电电流、预设交轴电流、预设直轴电流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第一调制信号;根据三相充电电流和前馈电压获取第二调制信号;根据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获取三相调制信号。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转子角度信号对三相充电电流进行坐标变换,以获取两相充电电流;将两相充电电流与预设交轴电流以及预设直轴电流做差后,通过电流调节获取交轴电压与直轴电压;根据转子角度信号、交轴电压、直轴电压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第一调制信号。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获取模块21还包括设置单元,设置单元具体用于设置预设交轴电流和预设直轴电流使输出扭矩为零。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从三相充电电流中提取零序电流;将零序电流与给定充电电流进行做差后,通过电流调节获取调制电压;其中,给定充电电流解析充电指令而得;对调制电压和前馈电压求和后,通过电压调制获取第二调制信号。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获取单元体用于将第二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与第一调制信号的占空比进行相加,以获取三相调制信号。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载波信号包括第一相载波信号、第二相载波信号以及第三相载波信号,三相调制信号包括第一相调制信号、第二相调制信号以及第三相调制信号,第一相载波信号的相位、第二相载波信号的相位以及第三相载波信号的相位依次相差预设角度;或第一相调制信号的相位、第二相调制信号的相位以及第三相调制信号的相位依次相差预设角度,第三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将第一相载波信号与第一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并将第二相载波信号与第二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以及将第三相载波信号与第三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以获取三相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装置2通过根据依次相差预相位的三相控制信号中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以及第三控制信号分别对应控制桥臂变换器中的三相桥臂中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以实现减小直流侧纹波,并提高充电功率的目的。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3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充电控制装置3包括:处理器30、存储器3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3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32,例如充电控制方法程序。所述处理器3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32时实现上述各个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1至12。或者,所述处理器3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3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2所示模块21至22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3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3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32在所述充电控制装置3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32可以被分割为获取模块和控制模块(装置中的虚拟模块),各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三相控制信号,三相控制信号包括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二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三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获取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二获取单元以及第三获取单元。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机在充电模式下的转子角度信号、三相充电电流、预设交轴电流、预设直轴电流、前馈电压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转子角度信号、三相充电电流、预设交轴电流、预设直轴电流、前馈电压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三相调制信号;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的载波信号,根据载波信号和三相调制信号获取相差预设相位的三相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转子角度信号、三相充电电流、预设交轴电流、预设直轴电流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第一调制信号;根据三相充电电流和前馈电压获取第二调制信号;根据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获取三相调制信号。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转子角度信号对三相充电电流进行坐标变换,以获取两相充电电流;将两相充电电流与预设交轴电流以及预设直轴电流做差后,通过电流调节获取交轴电压与直轴电压;根据转子角度信号、交轴电压、直轴电压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第一调制信号。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获取模块还包括设置单元,设置单元具体用于设置预设交轴电流和预设直轴电流使输出扭矩为零。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从三相充电电流中提取零序电流;将零序电流与给定充电电流进行做差后,通过电流调节获取调制电压;其中,给定充电电流解析充电指令而得;对调制电压和前馈电压求和后,通过电压调制获取第二调制信号。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获取单元体用于将第二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与第一调制信号的占空比进行相加,以获取三相调制信号。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载波信号包括第一相载波信号、第二相载波信号以及第三相载波信号,三相调制信号包括第一相调制信号、第二相调制信号以及第三相调制信号,第一相载波信号的相位、第二相载波信号的相位以及第三相载波信号的相位依次相差预设角度;或第一相调制信号的相位、第二相调制信号的相位以及第三相调制信号的相位依次相差预设角度,第三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将第一相载波信号与第一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并将第二相载波信号与第二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以及将第三相载波信号与第三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以获取三相控制信号。
所述充电控制装置3可以是各种处理器,也可以是处理器内部的一个模块。所述充电控制装置3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30、存储器3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仅仅是充电控制装置3的示例,并不构成对充电控制装置3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充电控制装置3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30可以是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ler Unit,MC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31可以是所述充电控制装置3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充电控制装置3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31也可以是所述充电控制装置3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充电控制装置3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3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充电控制装置3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3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充电控制装置3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3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图2或图3中所示出的充电控制装置2或3是基于软件实现的,而在具体实施时,该充电控制装置也可以采用硬件电路实现,关于该硬件电路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将在之后进行具体描述,详述如下:
如图4所示,该充电控制装置4包括第一电流调节模块P1、第一调制模块P2、坐标变换模块P3、第一差值模块P10、第一求和模块P6、第二电流调节模块P4、第二调制模块P5、第二差值模块P11、第二求和模块P12、第三求和模块P13、第四求和模块P14、第五求和模块P15、第一错相模块P7、第二错相模块P8以及第三错相模块P9。
其中,坐标变换模块P3接收充电模式下的电机三相充电电流Ia、Ib、Ic和转子角度信号θ,并且该坐标变换模块P3和第一差值模块P10连接;第一差值模块P10接收预设交轴电流Iq-ref和预设直轴电流Id-ref,并且第一差值模块P10与第一电流调节模块P1连接;第一电流调节模块P1与第一调制模块P2连接,该第一调制模块P2接收转子角度信号θ、母线侧直流电压Udc以及第一电流调节模块P1输出的直轴电压Ud和交轴电压Uq。
此外,第一求和模块P6接收充电模式下的电机三相充电电流Ia、Ib、Ic,并且第一求和模块P6与第二差值模块P11连接,第二差值模块P11接收给定充电电流I0,并且该第二差值模块P11与第二电流调节模块P4连接;第二电流调节模块P4与第二求和模块P12连接,该第二求和模块P12接收前馈电压Uff,并且该第二求和模块P12与第二调制模块P5连接;该第二调制模块P5与第三求和模块P13、第四求和模块P14、第五求和模块P15连接,同时该第三求和模块P13、第四求和模块P14、第五求和模块P15与第一调制模块P2连接;第三求和模块P13、第四求和模块P14、第五求和模块P15分别与第一错相模块P7、第二错相模块P8以及第三错相模块P9一一对应连接,并且第一错相模块P7、第二错相模块P8以及第三错相模块P9分别接受载波信号Ta、Tb以及Tc。
具体实施时,如图4所示,第一差值模块P10和第二差值模块P11可以采用差值运算器实现,第一求和模块P6可以采用求和器实现,而第二求和模块P12、第三求和模块P13、第四求和模块P14、第五求和模块P15均可以采用求和运算器实现,第一电流调节模块P1和第二电流调节模块P4可以采用电流调节器,例如比例积分调节(PI调节)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流调节模块P1和第二电流调节模块P4的实现方式也可以为其他模糊调节或智能调节模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此外,第一调制模块P2可以采用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Modulation,SPWM)模块实现,该SPWM模块将根据输入的转子角度信号θ、母线侧直流电压Udc、直轴电压Ud以及交轴电压Uq得到第一调制PWM1、PWM2以及PWM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SPWM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做具体描述,另外第一调制模块P2也可采用其他脉宽调制技术的器件或者模块实现,例如SVPWM、特定谐波消除脉宽调制(Selective Harmonic Elimination Pulse Width Modulation,SHEPWM)、DPWM模块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制;另外,第二调制模块P5也可以采用现有的电压调制模块实现,具体参见图4。
具体工作时,当进入充电模式后,为了提高充电过程中的充电功率,同时消除直流侧纹波,需要对电机绕组的差模电流进行控制,此时坐标变换模块P3将获取到的电机充电模式下的三相充电电流Ia、Ib、Ic变换成两相电流,并将变换后的两相电流输出给第一差值模块P10;第一差值模块P10在接收到该两相充电电流后,将其与给定的预设交轴电流值Iq-rdf和给定的预设直轴电流值Id-ref进行做差,进而通过PI调节环节P1调节后,输出交直轴电压Uq和Ud,第一调制模块P2在根据接收的交直轴电压Uq和Ud、母线侧直流电压Udc以及转子角度信号θ,获取第一调制信号pwm1、pwm2、pwm3。
由于电机工作在动力充电模式时,对其充电功率具有影响的不仅仅是差模电流,还有共模电流,因此在对差模电流进行控制后,还需要对电机绕组的共模电流进行控制。具体的,求和模块P6将电机充电模式下的三相充电电流Ia、Ib、Ic进行求和运算后,将三相电流中的零序电流提取出来,并将提取出的零序电流与给定充电电流值I0进行做差,进而通过PI调节环节P4,输出调制电压U0至第二求和模块P12,第二求和模块P12将调制电压U0与前馈电压Uff进行求和输出值第二调制模块P5,以便于第二调制模块P5输出第二调制信号pwm0。
当获取到第一调制信号pwm1、pwm2、pwm3以及第二调制信号pwm0之后,第三求和模块P13、第四求和模块P14、第五求和模块P15分别将两者的的占空比相加获得三相调制信号PWMa、PWMb、PWMc,具体的:PWMa=pwm1+pwm0;PWMb=pwm2+pwm0;PWMc=pwm3+pwm0。
在得到上述三相调制信号PWMa、PWMb、PWMc后,本申请通过采用载波错相的方法对上述三相调制信号PWMa、PWMb、PWMc进行错相处理,即第一错相模块P7将三相调制信号PWMa的占空比与载波Ta的占空比相加后输出a相调制脉冲序列、第二错相模块P8将三相调制信号PWMb的占空比与载波Tb的占空比相加后输出b相调制脉冲序列,以及第三错相模块P9将三相调制信号PWMc的占空比与载波Tc的占空比相加后输出c相调制脉冲序列,而该a、b、c三相脉冲序列分别控制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从而完成电机绕组充电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通过采用简单的求和器、差值器、电压调制、电流调节器等获取三相交错控制信号,以使得在动力电池的充电过程中可根据三相交错控制信号对桥臂变换器中的三相桥臂进行三相交错控制,以此实现减少直流侧纹波的同时,可有效提高充电功率,并且电路结构简单,易实现且成本低。
进一步地,参见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电路拓扑5的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实施例中电路拓扑5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如图5所示,该电路拓扑5包括电机线圈11和与该电机线圈11连接的桥臂变换器12。其中,桥臂变换器12外接电池200和充电口10,电机线圈11和充电口10连接,桥臂变换器12包括第一相桥臂A、第二相桥臂B以及第三相桥臂C。
具体的,该第一相桥臂A、第二相桥臂B以及第三相桥臂C分别接收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的三相控制信号,并在接收到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的三相控制信号时,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相桥臂A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相桥臂B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第三控制信号控制第三相桥臂C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考图5,如图5所示,桥臂变换器12包括第一功率开关单元、第二功率开关单元、第三功率开关单元、第四功率开关单元、第五功率开关以及第六功率开关。其中,第一功率开关单元、第三功率开关单元以及第五功率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共接,第二功率开关单元、第四功率开关单元以及第六功率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共接,电机线圈11的第一相线圈连接第一功率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和第二功率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机线圈11的第二相线圈连接第三功率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和第四功率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机线圈11的第三相线圈连接第五功率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和第六功率开关单元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桥臂变换器12中第一功率开关单元和第二功率开关单元构成第一相桥臂(A相桥臂),第三功率开关单元和第四功率开关单元构成第二相桥臂(B相桥臂),第五功率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第六功率开关单元构成第三相桥臂(C相桥臂)。第一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一上桥臂VT1和第一上桥二极管VD1,第二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二下桥臂VT2和第二下桥二极管VD2,第三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三上桥臂VT3和第三上桥二极管VD3,第四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四下桥臂VT4和第四下桥二极管VD4,第五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五上桥臂VT5和第五上桥二极管VD5,第六功率开关单元包括第六下桥臂VT6和第六下桥二极管VD6,电机三相线圈分别和三相逆变器中的A、B、C上下桥臂之间连接。
此外,如图5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桥臂变换器12中包括的多个开关单元可采用能执行开关动作的器件实现,例如功率三极管、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等开关器件。
具体工作时,当车辆的状态信息为静止状态且接收到电池管理器BMS反馈的充电指令时,该电路拓扑5工作于充电模式,此时充电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请参考图2至图4)将根据得到的a、b、c三相交错脉冲序列控制桥臂变换器12的三相桥臂中的功率开关工作,进而使得该桥臂变换器12和电机线圈11中的三相电感根据外部供电设备例如充电桩输出的电压对动力电池200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装置将根据得到的a、b、c三相交错脉冲序列控制桥臂变换器12的三相桥臂工作在三相交错模式,以此刻对充电功率进行控制,并有效抑制直流侧谐波。
具体的,当充电控制装置获取到三相交错的a、b、c脉冲序列后,充电控制装置将采用如图6所示的三相交错工作时序控制桥臂变换器12的三相桥臂的功率开关单元工作,以达到对充电功率进行控制的目的,即桥臂变换器12工作时,结合图6所示出的工作时序图可知,控制信号a控制桥臂变换器12中的第一相桥臂中的第一功率开关单元VT1和第二功率开关单元VT2的通断,并且在控制信号a的高电平时控制第一功率开关单元VT1导通,控制第二功率开关单元VT2断开,以及在控制信号a的低电平时,控制第二功率开关单元VT2导通,而控制第一功率开关单元VT1断开;而在与该控制信号a的预设相位差之后,控制信号b控制桥臂变换器12中的第二相桥臂中的第三功率开关单元VT3和第四功率开关单元VT4的通断,并且在控制信号b的高电平时控制第三功率开关单元VT3导通,控制第四功率开关单元VT4断开,以及在控制信号b的低电平时,控制第四功率开关单元VT4导通,而控制第三功率开关单元VT3断开;以及与该控制信号b的预设相位差之后,控制信号c控制桥臂变换器12中的第三相桥臂中的第五功率开关单元VT5和第六功率开关单元VT6的通断,并且在控制信号c的高电平时控制第五功率开关单元VT5导通,控制第六功率开关单元VT6断开,以及在控制信号c的低电平时,控制第六功率开关单元VT6导通,而控制第五功率开关单元VT5断开,以此实现桥臂控制器120的三相交错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装置获取a、b、c三相交错脉冲序列的具体过程可参考图2至图4所示出的充电控制装置2、3以及4的具体工作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路拓扑5通过错相使用桥臂变换器的三相桥臂,从而将充分利用电机绕组的电感,并且通过控制流过电机中的电流,并将预设的交直轴电流设置为零,使得在完成相应的充电功率的同时抑制电机的转动;此外,通过对电机交直轴电流和零序电流的控制,可有效完成电机绕组复用充电的功能,并且充分利用电机绕组电感,完成向电动汽车充电功能的同时抑制电机的旋转扭矩的输出,其相比传统的同步控制三相桥臂而言,可以充分应用电机绕组的电感值,同时有效抑制直流侧谐波,并且无需在充电口和电机线圈之间增加额外的电感,使得电路更加简单,并且成本更低。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该电路拓扑5还包括双向桥臂13,该双向桥臂13与桥臂变换器12并联,并且该双向桥臂13的中点与充电口10连接。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双桥桥臂13包括第七功率单元和第八功率单元。其中,第七功率开关单元包括上桥臂VT7和上桥二极管VD7,第八功率开关单元包括下桥臂VT8和下桥二极管VT8,并且上桥臂VT7的第一端和桥臂VT1、VT3以及VT5的第一端共接,第二端和下桥臂VT8的第二端连接形成双向桥臂13的中点,下桥臂VT8的第二端和桥臂VT2、VT4以及VT6的第二端共接。
具体工作时,当外部的供电设备为交流供电装置时,且该电路拓扑5工作在充电模式,此时该交流供电设备输出的交流电一部分经过电机线圈11、充电口10输出至桥臂变换器12,一部分经过充电口10输出至双向桥臂13,并在电机线圈11、桥臂变换器12以及双向桥臂13的共同作用下对动力电池200进行充电;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桥臂变换器12的具体工作过程可参考图5所述的电路拓扑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路拓扑5中设置双向桥臂13,使得该电路拓扑5不但可以实现直流充电,也可以实现交流充电,丰富了充电方式,提高了适用性,并且可以充分应用电机绕组的电感值,同时有效抑制直流侧谐波。
进一步地,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能量转换装置,该能量转换装置前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和电路拓扑。具体的,充电装置用于获取包括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的三相控制信号,并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电路拓扑的桥臂变换器的第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二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三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装置的相关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参考前述图2至图4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同样,电路拓扑的相关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参考前述图5至图7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系统,该动力系包括充电控制装置、电机和电机控制模块。其中,电机包括电机线圈,电机线圈与外部的充电口连接;电机控制包括包括桥臂变换器,该桥臂变换器外接电池和充电口,所述桥臂变换器包括第一相桥臂、所述第二相桥臂和第三相桥臂;以及,
充电控制装置用于获取三相控制信号,三相控制信号包括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以及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二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三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控制装置的相关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参考前述图2至图4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同样,电机和电机控制模块的相关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参考前述图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动力系统;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中的动力系统和前述的动力系统相同,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中的动力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可参考前述关于动力系统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公开还提供了另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该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六相电机线圈和六相桥臂变换器的能量转换装置中。本公开提供的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电机线圈,和与所述电机线圈连接的桥臂变换器,所述桥臂变换器外接电池和充电口,所述电机线圈与所述充电口连接,所述桥臂变换器包括第一相桥臂、所述第二相桥臂、第三相桥臂、第四相桥臂、第五相桥臂和第六相桥臂,接收到包括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第四控制信号、第五控制信号和第六控制信号的六相控制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三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四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五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五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六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六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具有其他多相电机和多相桥臂变换器的能量装换装置的充电控制方法与上述的实施例方案类似,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中,通过在车辆中采用由充电控制装置和包括电机和电机控制模块的动力系统,使得该动力系统可以根据获取的、且包括依次相差预相位的三相控制信号中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以及第三控制信号分别对应控制电机控制模块的桥臂变换器中的三相桥臂中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以实现减小直流侧纹波,并提高充电功率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获取三相控制信号,所述三相控制信号包括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二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三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三相控制信号包括:
获取电机在充电模式下的转子角度信号、三相充电电流、预设交轴电流、预设直轴电流、前馈电压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
根据所述转子角度信号、所述三相充电电流、预设交轴电流、预设直轴电流、前馈电压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三相调制信号;
获取预设的载波信号,根据所述载波信号和所述三相调制信号获取相差预设相位的三相控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转子角度信号、所述三相充电电流、预设交轴电流、预设直轴电流、前馈电压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三相调制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转子角度信号、所述三相充电电流、所述预设交轴电流、所述预设直轴电流以及所述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第一调制信号;
根据所述三相充电电流和所述前馈电压获取第二调制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和所述第二调制信号获取所述三相调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转子角度信号、所述三相充电电流、所述预设交轴电流、所述预设直轴电流以及所述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第一调制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转子角度信号对所述三相充电电流进行坐标变换,以获取两相充电电流;
将所述两相充电电流与所述预设交轴电流以及所述预设直轴电流做差后,通过电流调节获取交轴电压与直轴电压;
根据所述转子角度信号、所述交轴电压、所述直轴电压以及所述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所述第一调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所述预设交轴电流和所述预设直轴电流使输出扭矩为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交轴电流和所述预设直轴电流均为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相充电电流和所述前馈电压获取第二调制信号包括:
从所述三相充电电流中提取零序电流;
将所述零序电流与给定充电电流进行做差后,通过电流调节获取调制电压;其中,所述给定充电电流解析充电指令而得;
对所述调制电压和所述前馈电压求和后,通过电压调制获取所述第二调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调制信号与所述第二调制信号获取所述三相调制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二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调制信号的占空比进行相加,以获取所述三相调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信号包括第一相载波信号、第二相载波信号以及第三相载波信号,所述三相调制信号包括第一相调制信号、第二相调制信号以及第三相调制信号,所述第一相载波信号的相位、第二相载波信号的相位以及第三相载波信号的相位依次相差预设角度;或所述第一相调制信号的相位、第二相调制信号的相位以及第三相调制信号的相位依次相差预设角度;
所述根据所述载波信号和所述三相调制信号获取相差预设相位的三相控制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相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一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并将所述第二相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二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以及将所述第三相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三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以获取所述三相控制信号。
10.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三相控制信号,所述三相控制信号包括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二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三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机在充电模式下的转子角度信号、三相充电电流、预设交轴电流、预设直轴电流、前馈电压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子角度信号、所述三相充电电流、预设交轴电流、预设直轴电流、前馈电压以及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三相调制信号;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的载波信号,根据所述载波信号和所述三相调制信号获取相差预设相位的三相控制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转子角度信号、所述三相充电电流、所述预设交轴电流、所述预设直轴电流以及所述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第一调制信号;
根据所述三相充电电流和所述前馈电压获取第二调制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和所述第二调制信号获取所述三相调制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还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转子角度信号对所述三相充电电流进行坐标变换,以获取两相充电电流;
将所述两相充电电流与所述预设交轴电流以及所述预设直轴电流做差后,通过电流调节获取交轴电压与直轴电压;
根据所述转子角度信号、所述交轴电压、所述直轴电压以及所述母线侧直流电压获取所述第一调制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预设交轴电流和所述预设直轴电流使输出扭矩为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还具体用于:
从所述三相充电电流中提取零序电流;
将所述零序电流与给定充电电流进行做差后,通过电流调节获取调制电压;其中,所述给定充电电流解析充电指令而得;
对所述调制电压和所述前馈电压求和后,通过电压调制获取所述第二调制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还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二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与所述第一调制信号的占空比进行相加,以获取所述三相调制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信号包括第一相载波信号、第二相载波信号以及第三相载波信号,所述三相调制信号包括第一相调制信号、第二相调制信号以及第三相调制信号,所述第一相载波信号的相位、第二相载波信号的相位以及第三相载波信号的相位依次相差预设角度;或所述第一相调制信号的相位、第二相调制信号的相位以及第三相调制信号的相位依次相差预设角度;
所述第三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相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一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并将所述第二相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二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以及将所述第三相载波信号与所述第三相调制信号进行叠加,以获取所述三相控制信号。
18.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步骤。
19.一种电路拓扑,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机线圈,和与所述电机线圈连接的桥臂变换器,所述桥臂变换器外接电池和充电口,所述电机线圈与所述充电口连接,所述桥臂变换器包括第一相桥臂、所述第二相桥臂和第三相桥臂,接收到包括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的三相控制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三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路拓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向桥臂,所述双向桥臂与所述桥臂变换器并联,所述双向桥臂的中点与所述充电口连接。
21.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0至18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和权利要求19至20之一所述的电路拓扑,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用于获取包括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的三相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路拓扑的桥臂变换器的第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二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三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22.一种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0至18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和电机、电机控制模块;
其中,电机包括电机线圈,所述电机线圈与外部的充电口连接;
电机控制模块,包括桥臂变换器,所述桥臂变换器外接电池和充电口,所述桥臂变换器包括第一相桥臂、所述第二相桥臂和第三相桥臂;以及,
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用于获取三相控制信号,所述三相控制信号包括依次相差预设相位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一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二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桥臂变换器的第三相桥臂的两个功率开关的交替导通,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2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动力系统。
CN201910582146.4A 2019-06-30 2019-06-30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路拓扑、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Pending CN1114312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2146.4A CN111431254A (zh) 2019-06-30 2019-06-30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路拓扑、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PCT/CN2020/096852 WO2021000741A1 (zh) 2019-06-30 2020-06-18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路拓扑、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2146.4A CN111431254A (zh) 2019-06-30 2019-06-30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路拓扑、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1254A true CN111431254A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46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2146.4A Pending CN111431254A (zh) 2019-06-30 2019-06-30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路拓扑、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31254A (zh)
WO (1) WO202100074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3502A (zh) * 2020-09-14 2020-11-27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移相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电机控制器
CN112550009A (zh) * 2020-11-27 2021-03-26 南方科技大学 无线充电异物检测装置及电动车辆停车辅助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8443A (ja) * 1995-02-22 1996-09-03 Nippondenso Co Ltd 充電装置
JPH1127808A (ja) * 1997-07-01 1999-01-29 Aisin Aw Co Ltd 充電制御装置及び充電制御方法
CN102112338A (zh) * 2008-07-28 2011-06-29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电力牵引系
CN104015671A (zh) * 2013-02-28 2014-09-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状态推定装置以及车辆的控制系统
JP2014161142A (ja) * 2013-02-19 2014-09-04 Nissan Motor Co Ltd 充電装置、充電方法及びモータ駆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6415A (zh) * 2017-07-17 2017-10-20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与充电集成功率变换器
US20190031125A1 (en) * 2017-07-25 2019-01-31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Electric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range extended electric vehicles
US10320220B2 (en) * 2017-08-23 2019-06-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nfigurable hybrid drive systems
KR102643490B1 (ko) * 2018-12-04 2024-03-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모터 구동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충전 시스템
CN110971173B (zh) * 2018-12-21 2021-01-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8443A (ja) * 1995-02-22 1996-09-03 Nippondenso Co Ltd 充電装置
JPH1127808A (ja) * 1997-07-01 1999-01-29 Aisin Aw Co Ltd 充電制御装置及び充電制御方法
CN102112338A (zh) * 2008-07-28 2011-06-29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电力牵引系
JP2014161142A (ja) * 2013-02-19 2014-09-04 Nissan Motor Co Ltd 充電装置、充電方法及びモータ駆動方法
CN104015671A (zh) * 2013-02-28 2014-09-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状态推定装置以及车辆的控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IANMARIO PELLEGRINO,ETC.: "An Integral Battery Charger With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for Electric Scooter",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3502A (zh) * 2020-09-14 2020-11-27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移相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电机控制器
CN112550009A (zh) * 2020-11-27 2021-03-26 南方科技大学 无线充电异物检测装置及电动车辆停车辅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00741A1 (zh) 2021-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4512B (zh) 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动力系统及车辆
US8232753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electric motor drive apparatus
JP4429338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電流検出ユニット
US20170294863A1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ac motor
US20110279071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ac motor
US20100013421A1 (en) Drive controller and drive control method for electric motor
US9543868B2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12436772B (zh) 一种五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预测分解控制方法及装置
EP2372894B1 (en) Direct-current to three-phase alternating-current inverter system
JP2010279176A (ja) 電動機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WO2012017766A1 (ja) 制御装置
JP2017192196A (ja) 交流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CN101917158A (zh) 一种用于电压源逆变器的死区补偿方法
EP3522363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power converter
CN112440767B (zh) 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其存储介质
EP2395650B1 (en) Direct-current to three-phase alternating-current inverter system
CN111431254A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路拓扑、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0829926B (zh) 一种用于五相永磁容错电机的svpwm容错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285648A (zh) 驱动充电集成电路、电动汽车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14400945A (zh)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缺相容错运行混合控制方法
Saha et al. An Improved Flux Observer Based Position Sensorless Single Stage BLDC Motor Drive With Regenerative Braking For Solar Powered LEV
Tang et al. A novel current angle control scheme in a current source inverter fed surface-mount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drive
EP4148969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0518849B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电压矢量定向控制方法
JP3318918B2 (ja) 三相倍電圧交直変換回路の定サンプリング型pwm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