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25990B - 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25990B CN111425990B CN202010144094.5A CN202010144094A CN111425990B CN 111425990 B CN111425990 B CN 111425990B CN 202010144094 A CN202010144094 A CN 202010144094A CN 111425990 B CN111425990 B CN 1114259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frosting
- temperature
- split
- acquiring
- stand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9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77 unit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2—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out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本发明旨在解决多联机系统在瞬时开启或关闭的室内机数量较多会导致除霜参数异常进而降低融霜时机的判断准确性的问题。本发明的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能够通过室内机运行数量的变化率来确定当前的除霜参数是否异常,以便确保判断除霜时机时不会代入异常的除霜参数,同时对内盘管温度、外盘管温度、外风机电流和系统压力来对除霜时机进行多维度地分次判断。不仅有效地避免了多联机系统因运行参数不稳定而错误进入除霜阶段,还在提升了除霜时机的判断准确程度的同时避免大幅度增加多联机系统的数据运算量,保证了多联机系统的运算效率,增加了多联机系统的反应灵活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鉴于空调器都在秋冬季运行制热模式,因此,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形下,空调器制热运行时室外机侧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凝霜,降低空调器的换热效率。为了避免空调器制热效果变差,在室外机侧凝结的霜层较厚时空调器通常会自动执行融霜程序。
在此情形下,为了准确把握空调器的融霜时机,大多空调器会实时获取除霜参数,以便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判断出每一次的融霜时机。但是在多联机形式的空调器运行时,同时或短时间内运行的室内机的大量开启或关闭会降低空调器的大部分运行参数的稳定性、导致空调系统的除霜参数异常,进而导致空调器由异常的除霜参数误判融霜时机,使得空调器不必要的执行融霜程序。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多联机系统在瞬时开启或关闭的室内机数量较多会导致除霜参数异常进而降低融霜时机的判断准确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所述除霜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当前的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如果所述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小于等于设定变化率,则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除霜参数;根据所述除霜参数,使所述多联机系统选择性地执行除霜程序。
在上述除霜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当前的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的步骤包括:累计设定时间内启动/关闭的室内机的总变化量;计算所述总变化量与所有室内机总数量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
在上述除霜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除霜参数”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内盘管温度;获取室内温度;计算所述内盘管温度与所述室内温度的温差;根据所述室内温度,确定标准温差;“根据所述除霜参数,使所述多联机系统选择性地执行除霜程序”的步骤包括:如果所述内盘管温度与所述室内温度的温差小于所述标准温差,则使所述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在上述除霜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内盘管温度”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风机电流;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标准电流;计算所述外风机电流与所述标准电流的比值;获取室外温度;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除霜区间;如果所述外风机电流与所述标准电流的比值处于所述除霜区间内,则获取所述内盘管温度。
在上述除霜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风机电流”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排气压力/吸气压力;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标准压力;计算所述排气压力/吸气压力与所述标准压力的比值;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标准比值;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所述排气压力/吸气压力与所述标准压力的比值始终小于等于所述标准比值,则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风机电流。
在上述除霜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排气压力/吸气压力”的步骤包括: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盘管温度;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预设温度;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外盘管温度始终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温度,则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排气压力/吸气压力。
在上述除霜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盘管温度”步骤的之前、同时或之后,所述除霜控制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温度传感器是否处于故障状态;如果所述温度传感器处于故障状态,则不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盘管温度,同时直接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如果所述温度传感器未处于故障状态,则确定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盘管温度。
在上述除霜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除霜参数”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排气压力/吸气压力;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标准压力;计算所述排气压力/吸气压力与所述标准压力的比值;获取室外温度;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标准比值;“根据所述除霜参数,使所述多联机系统选择性地执行除霜程序”的步骤包括: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所述排气压力/吸气压力与所述标准压力的比值始终小于等于所述标准比值,则使所述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在上述除霜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除霜参数”的步骤包括: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盘管温度;获取室外温度;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预设温度;“根据所述除霜参数,使所述多联机系统选择性地执行除霜程序”的步骤包括: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外盘管温度始终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温度,则使所述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在上述除霜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除霜参数”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风机电流;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标准电流;计算所述外风机电流与所述标准电流的比值;获取室外温度;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除霜区间;“根据所述除霜参数,使所述多联机系统选择性地执行除霜程序”的步骤包括:如果所述外风机电流与所述标准电流的比值处于所述除霜区间内,则使所述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能够通过室内机运行数量的变化率来确定当前的除霜参数是否异常,以便确保判断除霜时机时不会代入异常的除霜参数,有效地避免了多联机系统因运行参数不稳定而错误进入除霜阶段,增加了除霜时机的判断准确性。
优选地,本发明的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还通过内盘管温度、外盘管温度、外风机电流和系统压力来对除霜时机进行多维度地分次判断,一方面,多个除霜参数的共同判断极大地增加了除霜时机的判断准确率,另一方面,多个除霜参数的分次判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多联机系统的计算量,使得多联机系统能够分批次地逐步深入判断室外侧结霜的可能,在提升了除霜时机的判断准确程度的同时避免大幅度增加多联机系统的数据运算量,保证了多联机系统的运算效率,增加了多联机系统的反应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发明的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步骤流程图的第一部分;
图3是本发明的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步骤流程图的第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尽管本申请中按照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些顺序并不是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执行所述步骤。
基于背景技术中指出的多联机系统在瞬时开启或关闭的室内机数量较多会导致除霜参数异常进而降低融霜时机的判断准确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旨在避免多联机系统因运行参数不稳定而错误进入除霜阶段,增加除霜时机的判断准确性。
首先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的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多联机系统当前的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
步骤S2:如果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小于等于设定变化率,则获取多联机系统的除霜参数;
步骤S3:根据除霜参数,使多联机系统选择性地执行除霜程序。
在上述步骤S1中,“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具体是指在固定时间内刚开启或关闭的室内机总数与所有室内机数量的比率,即在当前时段内运行状态发生变化的室内机数量相对于整体室内机的占比。
具体地,步骤S1具体包括:
累计设定时间内启动/关闭的室内机的总变化量;
计算总变化量与所有室内机总数量的比值,并将比值作为上述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
例如,如果室内机总数为十个,已稳定运行的室内机数量小于十个,如三个,而在当前时段内同时或分次开启/关闭的室内机数量累计为四个,则此时室内机运行数量的变化率则为4/10=40%。当然,上述示例是发生在同一固定时间内室内机的运行状态发生相同变化的情形下。如果同一时段内多个室内机中既有开启的又有关闭,则取净总变化量,如同一时段内开启三个室内机并关闭一个室内机,则室内机的总变化量为3-1=2个。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固定时间的时长并不是限定的,该时间参数可以根据多联机系统的运行灵敏度来确定,如多联机系统的运行灵敏度越高、反应越快,则该时间参数的时长越短。在多联机系统反应绝对迅速的理想状态下,上述固定时间的时长也可以接近零或取零。此外,上述预设变化率作为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的比对标准,可根据多联机系统的室内机总数、实际运行需求、常规运行状态等进行确定。作为示例,上述固定时间的时长为1min,预设变化率为30%。
在上述步骤S2中,如果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小于等于设定变化率,则说明当前运行环境下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数据的波动较小、比较稳定,此时在运行数据中选择性选取的除霜参数的准确性较高,多联机系统处于有价值获取除霜参数的状态。反之则说明当前运行环境下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数据的不稳定,除霜参数极大几率下为异常值,除霜时机的判断准确性极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多联机系统在短时间内运行状态发生变化的室内机数量较多,则导致多联机系统室内机侧处于流通状态的冷媒流动支路数量变化较大,进而使得冷媒在室内机侧的流动路径瞬间发生极大变化、室内机侧需要对冷媒换热时的耗能发生突变,因此导致了多联机系统的运行状态极度不稳定、运行参数在此时发生异常波动。通过在获取除霜参数前检测室内机侧的运行状态变化情况,杜绝了基于异常的除霜参数判断除霜时机的可能,减少了多联机系统不必要的数据处理工作,降低了除霜时机的误判可能性。
下面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除霜控制方法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如果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小于等于设定变化率,则基于室外侧的外盘管温度来判断何时执行除霜程序。
具体而言,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换热器的盘管位置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上述步骤S2包括:
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外盘管温度;
获取室外温度;
根据室外温度,确定预设温度;
上述步骤S3包括:
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外盘管温度始终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则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在上述步骤中,室外换热器的盘管位置是主要凝霜位置,该处盘管的外盘管温度的明显下降是判断室外换热器凝霜的直接指向条件。鉴于室外温度体现了室外侧的结霜环境、与结霜效率直接相关,因此根据室外温度确定预设温度,并将该预设温度作为当前室外温度环境下外盘管温度的参照基准,该预设温度为当前室外温度环境下室外换热器结霜厚度对多联机系统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时的临界温度。将该预设温度与当前环境下获取的外盘管温度进行比较,如果外盘管温度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则说明室外换热器上已经凝霜且霜层厚度已经开始影响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此时需要多联机系统进入除霜模式、执行除霜程序。
作为示例,上述第二预设时间为5min,在各室外温度下外盘管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实际比较情况如下:
当室外温度≥0℃时,预设温度为-6℃,如果在5min内外盘管温度始终小于等于-6℃,则判定多联机系统需要除霜,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当室外温度<0℃时,预设温度为由下列公式计算:
预设温度=室外温度×0.5-10(℃)
如果在5min内外盘管温度始终小于等于上述公式一计算出的预设温度,则判定多联机系统需要除霜,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实施例2:如果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小于等于设定变化率,则基于室外侧的外风机电流来判断何时执行除霜程序。
具体而言,上述步骤S2包括:
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外风机电流;
获取多联机系统的标准电流;
计算外风机电流与标准电流的比值;
获取室外温度;
根据室外温度,确定除霜区间;
上述步骤S3包括:
如果外风机电流与标准电流的比值处于除霜区间内,则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在上述步骤中,随着室外侧不断凝霜,室外机箱体内与外界之间的气体流通性会逐渐变差。此时,位于室外机箱体内的外风机受到的气流阻力变小,外风机的负载减小,需要做的功减少,因此外风机的工作电流也会随之变化。现以上一次除霜完成后的终止时间为计时零点,当多联机系统从计时零点后的运行时间累计到一定时长(如6min)时,开始依次采集固定时间内(3min内)的多个工作电流并取平均电流值,该平均电流值即为上述预设电流,该预设电流为多联机系统在未凝霜状态下的标准工作电流。获取当前运行状态下的外风机电流,并计算外风机电流与标准电流的比值,则该比值能够体现出外风机电流的变化幅度,进而反应出室外侧的凝霜厚度。
根据具体的室外温度确定适应于各种实际凝霜环境下的电流标准变化幅度值,并将该电流标准变化幅度值作为凝霜厚度刚好达到除霜指标的临界条件、以该电流标准变化幅度值为端点确定凝霜区间(凝霜区间内的所有电流标准变化幅度值均为需要进行除霜时的外风机电流相对于标准电流的变化幅度值)。判断上述外风机电流与标准电流的比值是否被凝霜区间涵盖,进而判断当前条件下是否凝霜过厚需要除霜。
作为示例,m代表外风机电流与标准电流的比值,在各室外温度下具体凝霜区间及除霜时机的判断方式如下:
在室外温度≧7℃时,m如果处于(0,0.9]区间内,则判定多联机系统需要除霜,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在0℃≤室外温度<7℃时,m如果处于[1.05,2)区间内,则判定多联机系统需要除霜,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在-10℃≤室外温度<0℃时,m如果处于[1.05,2)区间内,则判定多联机系统需要除霜,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实施例3:如果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小于等于设定变化率,则基于多联机系统的排气压力或吸气压力来判断何时执行除霜程序。
具体而言,上述步骤S2包括:
获取多联机系统的排气压力(或吸气压力);
获取多联机系统的标准压力;
计算排气压力(或吸气压力)与标准压力的比值;
获取室外温度;
根据室外温度,确定标准比值;
上述步骤S3包括:
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排气压力(或吸气压力)与标准压力的比值始终小于等于标准比值,则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在上述步骤中,如果室外侧结霜,则室外侧的能量交换效率变慢,室外换热器内转化为气态的冷媒量减少,因此多联机系统内的排气压力和吸气压力会随着凝霜厚度的增大而减小。
当多联机系统开启或除霜结束后开始制热运行时,随着压缩机频率等功能参数的逐渐增大,排气压力(或吸气压力)也逐渐增大。但随着霜层厚度的变大,排气压力(或吸气压力)又由上升趋势开始变为衰减趋势,即,在多联机系统的两次除霜动作之间,排气压力(或吸气压力)的整体压力值变化曲线类似于抛物线。现将抛物线顶端的压力值作为压力基准值,则该压力基准值代表了多联机系统开始结霜、排气压力开始受结霜影响而下降时的临界值。将该压力标准值设定为上述标准压力。此时,获取当前运行状态下的排气压力(或吸气压力)(即位于抛物线后半段衰减部分上的压力值)并计算实时获取的排气压力(或吸气压力)与标准压力的比值,则该比值能够体现出排气压力(或吸气压力)的下降幅度,进而反应出室外侧的凝霜厚度。
根据具体的室外温度确定适应于各种实际凝霜环境下的标准比值,并将该标准比值作为凝霜厚度刚好达到除霜指标的临界条件,判断上述排气压力(或吸气压力)与标准压力的比值是否小于等于标准比值,进而判断当前条件下是否凝霜过厚需要除霜。
作为示例,上述第一预设时间为10min或8h,n代表上述排气压力(或吸气压力)与标准压力的比值,则在各室外温度下具体标准比值及除霜时机的判断方式如下:
当室外温度≥0℃时,如果在10min内n始终小于等于0.7,则判定多联机系统需要除霜,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当-5℃≤室外温度≤0℃时,如果在10min内n始终小于等于0.8,则判定多联机系统需要除霜,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当-10℃≤室外温度<-5℃时,如果在10min内n始终小于等于0.9,则判定多联机系统需要除霜,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当室外温度<-10℃时,如果在8h内n始终小于等于0.95,则判定多联机系统需要除霜,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实施例4:如果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小于等于设定变化率,则基于多联机系统的内盘管温度来判断何时执行除霜程序。
具体而言,上述步骤S2包括:
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内盘管温度;
获取室内温度;
计算内盘管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差;
根据室内温度,确定标准温差;
上述步骤S3包括:
如果内盘管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差小于标准温差,则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随着凝霜厚度的不断增加,多联机系统的换热效率下降,室内换热器的能量交换量变少,室内机的放热效果变差,室内换热器的内盘管温度不断降低。而内盘管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差则正好通过室内换热器的温度下降量反映出了结霜厚度。鉴于室内换热器所处的环境与换热器温度下降程度有直接关系,因此基于不同的室内温度设定多个标准差值,并以该标准差值作为多联机系统需要除霜时的临界条件。通过将内盘管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差小于标准温差进而确定多联机系统是否需要除霜。
作为示例,q代表内盘管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差,各室内温度及不同各除霜判断时机的确定方式如下:
在室内温度>27℃时,如果q<5℃,则判定多联机系统需要除霜,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在17℃<室内温度≤27℃时,如果q<15℃,则判定多联机系统需要除霜,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在7℃<室内温度≤17℃时,如果q<23℃,则判定多联机系统需要除霜,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接下来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发明的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即实施例5)的详细步骤流程图的第一部分,图3是本发明的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的实施例5的详细步骤流程图的第二部分。如图2和图3所示:
实施例5:如果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小于等于设定变化率,则基于外盘管温度、外风机电流、吸气压力(或排气压力)和内盘管温度来共同判断何时执行除霜程序。该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累计设定时间内启动关闭的室内机的总变化量;
步骤S101:计算总变化量与所有室内机总数量的比值,并将该比值作为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
步骤S102:判断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是否小于等于设定变化率;
如果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小于等于设定变化率,则执行步骤S103,否则则返回至步骤S100;
步骤S103:判断温度传感器是否处于故障状态;
如果温度传感器处于故障状态,则直接执行步骤S108和步骤S1014,否则则执行步骤S104;
步骤S104: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外盘管温度;
步骤S105:获取室内温度;
步骤S106:根据室内温度,确定预设温度;
步骤S107:判断外盘管温度是否不大于预设温度;
如果外盘管温度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则同时执行步骤S108和步骤S1013,否则则返回至步骤S100;
步骤S108:获取多联机系统的排气压力/吸气压力;
步骤S109:获取多联机系统的标准压力;
步骤S1010:计算排气压力吸气压力与标准压力的比值;
步骤S1011:根据室外温度,确定标准比值;
步骤S1012:判断排气压力吸气压力与标准压力的比值是否不大于标准比值;
在执行步骤S108-步骤S1012的过程中,同时执行步骤S1013-步骤S1017;
步骤S1013: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外风机电流;
步骤S1014:获取多联机系统的标准电流;
步骤S1015:计算外风机电流与标准电流的比值;
步骤S1016:根据室外温度,确定除霜区间;
步骤S1017:判断外风机电流与标准电流的比值是否处于凝霜区间内;
如果排气压力吸气压力与标准压力的比值小于等于标准比值并且外风机电流与标准电流的比值处于凝霜区间内,则执行步骤S1018,否则则返回步骤S100;
步骤S1018: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内盘管温度
步骤S1019:获取室内温度;
步骤S1020:计算内盘管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差;
步骤S1021:根据室内温度,确定标准温差;
步骤S1022:判断内盘管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差是否小于标准温差;
如果内盘管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差小于标准温差,则执行步骤S1023,否则则返回步骤S100;
步骤S1023:使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在上述步骤中,通过先获取外盘管温度来直观地获知室外换热器的温度情况,从而判断室外换热器是否需要除霜。如果外盘管温度判定为不符合执行除霜程序条件,则为了避免误判,再进一步通过外风机电流和系统压力以及内盘管温度进行递进式地除霜判断。在此情形下,为了排除安装于室外侧的温度传感器故障而影响除霜时机的判断,则在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外盘管温度之前(实际应用时也可以在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外盘管温度的同时或之后)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故障检测,如果检测出温度传感器故障,则不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外盘管温度(或者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外盘管温度后弃用),直接进入下一个除霜判断逻辑中,以便避免异常的外盘管温度影响除霜时机的判断准确性。示例性地,温度传感器处于故障状态的具体情形可以是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外盘管温度值异常(比正常的外盘管温度值的最小值小或者比正常的外盘管温度的最大值大),或者设定时间内温度传感器不能将外盘管温度回传至多联机系统的数据处理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考虑数据运算效率,则步骤S108-步骤S1012和步骤S1013-步骤S1017还可以按步骤顺序执行,而不是同时执行。也就是说,上述实施例5中虽然是结合外盘管温度-外风机电流、吸气压力(或排气压力)-内盘管温度的判断顺序来描述的,但这并不是限定的,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多联机系统的实际除霜判断需求来排列上述各除霜参数的判断顺序,如以外盘管温度-外风机电流-吸气压力(或排气压力)-内盘管温度顺序或外盘管温度-内盘管温度-外风机电流、吸气压力(或排气压力)-顺序等进行除霜时机的多维判断。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的除霜控制方法是具体结合外盘管温度、外风机电流、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内盘管温度这些除霜参数进行说明的,但是这并不是限定的,实际上,除霜参数还可以是其余能够用于除霜时机判断的参数,如压缩机频率或室外温度。此外,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各具体数据举例仅为了对除霜控制方法的各部分逻辑进行详细说明,在实际应用时,上述举例数值可根据地域因素、多联机系统具体功能条件以及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能够通过室内机运行数量的变化率来确定当前的除霜参数是否异常,以便确保判断除霜时机时不会代入异常的除霜参数,同时对内盘管温度、外盘管温度、外风机电流和系统压力来对除霜时机进行多维度地分次判断。不仅有效地避免了多联机系统因运行参数不稳定而错误进入除霜阶段,还在提升了除霜时机的判断准确程度的同时避免大幅度增加多联机系统的数据运算量,保证了多联机系统的运算效率,增加了多联机系统的反应灵活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当前的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
“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当前的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的步骤包括:
累计设定时间内启动/关闭的所述室内机的总变化量;
计算所述总变化量与所有所述室内机总数量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
如果所述室内机运行数量变化率小于等于设定变化率,则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除霜参数;
根据所述除霜参数,使所述多联机系统选择性地执行除霜程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除霜参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内盘管温度;
获取室内温度;
计算所述内盘管温度与所述室内温度的温差;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确定标准温差;
“根据所述除霜参数,使所述多联机系统选择性地执行除霜程序”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内盘管温度与所述室内温度的温差小于所述标准温差,则使所述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内盘管温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风机电流;
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标准电流;
计算所述外风机电流与所述标准电流的比值;
获取室外温度;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除霜区间;
如果所述外风机电流与所述标准电流的比值处于所述除霜区间内,则获取所述内盘管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风机电流”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排气压力/吸气压力;
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标准压力;
计算所述排气压力/吸气压力与所述标准压力的比值;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标准比值;
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所述排气压力/吸气压力与所述标准压力的比值始终小于等于所述标准比值,则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风机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排气压力/吸气压力”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盘管温度;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预设温度;
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外盘管温度始终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温度,则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排气压力/吸气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盘管温度”步骤的之前、同时或之后,所述除霜控制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温度传感器是否处于故障状态;
如果所述温度传感器处于故障状态,则不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盘管温度,同时直接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排气压力/吸气压力;
如果所述温度传感器未处于故障状态,则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盘管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除霜参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排气压力/吸气压力;
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标准压力;
计算所述排气压力/吸气压力与所述标准压力的比值;
获取室外温度;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标准比值;
“根据所述除霜参数,使所述多联机系统选择性地执行除霜程序”的步骤包括:
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所述排气压力/吸气压力与所述标准压力的比值始终小于等于所述标准比值,则使所述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
“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除霜参数”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盘管温度;
获取室外温度;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预设温度;
“根据所述除霜参数,使所述多联机系统选择性地执行除霜程序”的步骤包括:
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外盘管温度始终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温度,则使所述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除霜参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外风机电流;
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标准电流;
计算所述外风机电流与所述标准电流的比值;
获取室外温度;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除霜区间;
“根据所述除霜参数,使所述多联机系统选择性地执行除霜程序”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外风机电流与所述标准电流的比值处于所述除霜区间内,则使所述多联机系统执行除霜程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44094.5A CN111425990B (zh) | 2020-03-04 | 2020-03-04 | 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44094.5A CN111425990B (zh) | 2020-03-04 | 2020-03-04 | 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25990A CN111425990A (zh) | 2020-07-17 |
CN111425990B true CN111425990B (zh) | 2023-02-24 |
Family
ID=71546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44094.5A Active CN111425990B (zh) | 2020-03-04 | 2020-03-04 | 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2599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78718B (zh) * | 2022-12-06 | 2024-08-0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除霜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58393A (ja) * | 2005-03-18 | 2006-09-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6322581A (zh) * | 2016-09-08 | 2017-01-1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器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和除霜控制装置 |
CN106765894A (zh) * | 2016-11-29 | 2017-05-3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冷媒量的判定方法 |
CN108361917A (zh) * | 2018-02-14 | 2018-08-0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
CN108444132A (zh) * | 2018-02-14 | 2018-08-2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
CN108469098A (zh) * | 2018-03-06 | 2018-08-3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除霜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489150A (zh) * | 2018-02-02 | 2018-09-04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回油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0006133A (zh) * | 2019-04-16 | 2019-07-12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10268203A (zh) * | 2017-03-24 | 2019-09-20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10332653A (zh) * | 2019-07-10 | 2019-10-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外机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0749072A (zh) * | 2018-07-23 | 2020-02-04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除霜控制方法 |
-
2020
- 2020-03-04 CN CN202010144094.5A patent/CN1114259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58393A (ja) * | 2005-03-18 | 2006-09-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6322581A (zh) * | 2016-09-08 | 2017-01-1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器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和除霜控制装置 |
CN106765894A (zh) * | 2016-11-29 | 2017-05-3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冷媒量的判定方法 |
CN110268203A (zh) * | 2017-03-24 | 2019-09-20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08489150A (zh) * | 2018-02-02 | 2018-09-04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回油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8361917A (zh) * | 2018-02-14 | 2018-08-0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
CN108444132A (zh) * | 2018-02-14 | 2018-08-2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
CN108469098A (zh) * | 2018-03-06 | 2018-08-3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除霜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749072A (zh) * | 2018-07-23 | 2020-02-04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除霜控制方法 |
CN110006133A (zh) * | 2019-04-16 | 2019-07-12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10332653A (zh) * | 2019-07-10 | 2019-10-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外机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25990A (zh) | 2020-07-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51779B (zh) | 热泵空调除霜控制方法 | |
CN110017583B (zh) | 空调器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 |
CN104344502B (zh) |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EP2204621B1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malfunction thereof | |
CN104807113A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除霜判定系统以及方法 | |
CN108317667A (zh) | 一种空调内机结冰检测方法及装置 | |
US20040111239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aults and providing diagnostics in vapor compression cycle equipment | |
CN110057046B (zh) | 空调器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 |
CN110895022B (zh) | 一种空调器冷媒泄漏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
EP2972013A1 (en) | System for refrigerant charge verification | |
WO2022222940A1 (zh) | 空调机组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 |
CN111780382A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111425990B (zh) | 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 | |
CN111306853B (zh) | 一种实现连续制热的空调化霜方法及空调化霜系统 | |
CN110762747A (zh) | 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 | |
CN113970166A (zh) | 用于空调的除霜控制方法和空调 | |
CN113587364A (zh) | 多联机空调机组的除霜控制方法 | |
CN108662730B (zh) | 制冷设备的防护系统和用于压缩机安全运行的保护方法 | |
CN113237203A (zh) | 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2696839B (zh) |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
CN109442792B (zh) | 一种空调器的除霜系统和除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111306854A (zh) | 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处理器和空气源热泵系统 | |
CN115183401B (zh) | 空调器和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 |
CN115031353B (zh) | 空调器和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 |
CN115218346B (zh) | 蓄热化霜控制方法以及空调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