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3617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03617B
CN111403617B CN202010129106.7A CN202010129106A CN111403617B CN 111403617 B CN111403617 B CN 111403617B CN 202010129106 A CN202010129106 A CN 202010129106A CN 111403617 B CN111403617 B CN 1114036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wall
light
substrate
layer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91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03617A (zh
Inventor
王俊强
张国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91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036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03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3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03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3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挡光区和透光区,挡光区围绕透光区,显示区围绕挡光区;显示面板还包括:基板;发光功能层,位于基板的一侧;第一封装结构,包括薄膜封装层和挡墙,薄膜封装层位于发光功能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并且覆盖发光功能层,挡墙位于挡光区,并且与薄膜封装层接触;第二封装结构,位于挡光区,并且位于挡墙的靠近透光区的一侧;发光功能层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由挡墙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并且在挡墙与第二封装结构的接触面发生折射,挡墙的折射率为n1,第二封装结构的折射率为n2,其中,n1>n2。本发明挡墙的折射率大于第二封装结构的折射率,降低了从挡光区的侧面发生漏光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装置较之当前主流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短、清晰度与对比度高、使用温度范围宽等诸多优点,被视为具有潜力的显示装置。
OLED通常包括阳极、设于阳极上的有机发光层以及设于有机发光层上的阴极。由于形成有机发光层的材料对水和氧极其敏感,容易因水和氧的入侵而失效。为了防止水氧气进入显示面板的内部对OLED产生影响,在包含OLED的显示面板中,会利用薄膜封装层实现对OLED的封装,薄膜封装层采用无机层和有机层交替叠加的结构。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视觉体验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全面屏技术得到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商直接在显示面板上开孔来放置摄像头等物理器件,这个开孔一般通过采用激光切割的方式形成。在使用该显示装置时,显示区内发出的可见光会有一部分经过该开孔区域的侧面漏出,发生开口区域漏光现象,从大视角观察显示面板时很容易从侧面看见漏光,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显示面板中的放置摄像头等物理器件的开孔处发生侧面漏光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挡光区和透光区,所述挡光区围绕所述透光区,所述显示区围绕所述挡光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基板;
发光功能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
第一封装结构,包括薄膜封装层和挡墙,所述薄膜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并且覆盖所述发光功能层,所述挡墙位于所述挡光区,并且与所述薄膜封装层接触;
第二封装结构,位于所述挡光区,并且位于所述挡墙的靠近所述透光区的一侧;
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由所述挡墙传输至所述第二封装结构,并且在所述挡墙与所述第二封装结构的接触面发生折射,所述挡墙的折射率为n1,所述第二封装结构的折射率为n2,其中,n1>n2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和物理器件,所述物理器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交叠,所述物理器件包括摄像头、闪光灯、指纹识别和红外点阵中的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挡墙的折射率n1大于第二封装结构的折射率n2,使得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可见光经过挡墙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后,在挡墙与第二封装结构的接触面发生折射,使得折射后的光线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朝向第二封装结构的靠近基板的一侧偏转,或者朝向第二封装结构的远离基板的一侧偏转,从而降低了从挡光区的侧面发生漏光的可能性。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4是图1中B-B’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5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6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7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8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9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0是图9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采用薄膜封装层对有机发光二极管起到封装作用,薄膜封装层通过由无机层和有机层交替层叠构成,当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穿过薄膜封装层出射时,斜方向的光会因全反射作用而滞留在薄膜封装层,并在薄膜封装层中传播,而这一部分光容易从设置摄像头部件的过孔处漏出,使显示装置出现漏光问题。
参照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1和图2中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挡光区1和透光区2,挡光区1围绕透光区2,显示区AA围绕挡光区1。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透光区2可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侧边,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侧边设置缺口,此时挡光区1半包围该透光区2;当然挡光区1也可以环绕透光区2设置,如图2所示,图2中挡光区为环绕透光区2设置。当然,图1和图2中挡光区1的形状仅为示意性说明,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当然对于透光区2的位置也不做具体限定,这里的透光区2仅用于光线通过而不做具体图像显示。
参照图3,图3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基板3;发光功能层4,位于基板3的一侧;第一封装结构5,包括薄膜封装层6和挡墙7,薄膜封装层6位于发光功能层4远离基板3的一侧并且覆盖发光功能层4,挡墙7位于挡光区1并且与薄膜封装层6接触。
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二封装结构8,位于挡光区1,并且位于挡墙7的靠近透光区2的一侧。
发光功能层4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由挡墙7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8,并且在挡墙7与第二封装结构8的接触面发生折射,挡墙7的折射率为n1,第二封装结构8的折射率为n2,其中,n1>n2
当然图3中的剖面图同样适用于图2,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非显示区BB,非显示区BB围绕显示区AA。
可选的,参考图4,图4是图1中B-B’向的一种剖面图,显示面板100的发光功能层4包括依次层叠在阵列层10上的阳极17、有机发光层18、以及阴极19。像素定义层20位于平坦化层15上以覆盖阳极17的边缘。显示面板(显示区AA)内还包括位于所述基板3一侧的阵列层10,阵列层10位于基板3靠近发光功能层4的一侧,阵列层包括缓冲层11、栅极绝缘层12、层间绝缘层13、钝化层14、平坦化层15、薄膜晶体管TFT 16;
基板3可以是柔性基底或者非柔性基底。当为柔性基底时,柔性基底可以由具有柔性的任意合适的绝缘材料形成。例如,柔性基底可以由诸如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醚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均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多芳基化合物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聚合物材料形成。柔性基底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
缓冲层11位于基板3上,缓冲层11覆盖基板3的整个上表面。缓冲层11可以包括无机层或者有机层。例如,缓冲层11可以由诸如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或者氧化铝等的无机材料或者诸如亚克力、聚酰亚胺或聚酯等的有机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形成。缓冲层11可以包括单层或多个层。缓冲层阻挡氧气和湿气,防止湿气或杂质通过基板3扩散,并且在基板3上表面上提供平坦的表面。
薄膜晶体管TFT 16位于缓冲层11上,包括位于缓冲层11上的半导体有源层,半导体有源层包括通过掺杂N型杂质离子或P型杂质离子而形成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在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之间的区域是其中不掺杂杂质的沟道区域。
栅极绝缘层12包括诸如氧化硅、氮化硅或金属氧化物的无机层,并且可以包括单层或多个层。栅电极位于栅极绝缘层12上的特定区域中,栅电极可以包括金、银、铜、镍、铂、钯、铝、钼或铬的单层或多层。
层间绝缘层13位于栅电极上。层间绝缘层13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的绝缘无机层形成。
源极和漏极位于层间绝缘层13上。
钝化层14位于源极和漏极上,钝化层14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的无机层形成或由有机层形成。
平坦化层15位于钝化层14上。平坦化层15包括亚克力、聚酯亚胺或苯并环丁烯等的有机层。
图4中示出了有机发光器件OLED形成在薄膜晶体管TFT 16上。为了形成有机发光器件OLED,阳极17通过接触孔电连接到源极或漏极。阳极17可以由各种导电材料行。例如,阳极17可以根据他的用途形成为透明电极或反射电极。当阳极17形成为透明电极时,阳极17可以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或氧化铟等,当阳极17形成为反射电极时,反射层可以由银、镁、铝、铂、金、镍铬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形成。有机发光层18位于阳极17上,阳极17的其上设置有有机发光层18的这部分没有被像素定义层20覆盖并暴露出来。有机发光层18可以通过气相沉积工艺形成,有机发光层18被图案化为每个子像素对应,及与图案化阳极17对应。有机发光层18可以由低分子量有机材料或者高分子量的有机材料形成。阴极19位于有机发光层18上。与阳极17相似,阴极19可以形成为透明电极或反射电极。可以理解的是,有机发光层4可选的包括设于基板上的空穴注入层、设于空穴注入层上的空穴传输层、设于空穴传输层上的发光层、设于发光层上的电子传输层、以及设于电子传输层上的电子注入层等膜层(图中未示出),这些膜层可以是通过蒸镀的方式形成的。OLED显示器件的发光原理为有机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具体的,OLED显示器件通常采用氧化铟锡(ITO)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有机发光层,并在有机发光层中相遇,形成激子并使发光分子激发,后者经过辐射弛豫而发出可见光。
可以理解的是薄膜封装层6是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无机封装层的层叠结构,在制作本发明的显示面板时,先进行制作挡墙7用以限定薄膜封装层6的界限,然后再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制作薄膜封装层6,最后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制作第二封装结构8,在制作层叠结构的薄膜封装层6时最外层的无机封装层会有薄薄的一层无机封装层(图中未示出)覆盖在挡墙7上,本实施例中将覆盖在挡墙7上的一薄层无机封装层也作为了挡墙7的一部分。
发光功能层4发出的可见光至少有一部分光经过挡墙7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8,图3中,光线L1为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光经过挡墙7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8,挡墙7与第二封装结构8的材料不同,折射率也不同,光线L1在挡墙7与第二封装结构8的接触面发生折射,由于本实施例中挡墙7的折射率为n1大于第二封装结构8的折射率为n2,所以发生折射后的光L2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朝向第二封装结构8的靠近基板3的一侧偏转,如图3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发生折射后的光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朝向第二封装结构8的远离基板3的一侧偏转,如此,因全反射作用而在薄膜封装层中传播的光,经过在挡墙与第二封装结构之间的接触面处的折射,可以整体朝向第二封装结构8的靠近基板3的一侧偏转,或者,朝向第二封装结构8的远离基板3的一侧偏转,从而降低了从挡光区1发生漏光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一侧的发光功能层,第一封装结构,第一封装结构包括薄膜封装层和挡墙,薄膜封装层位于发光功能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并且覆盖发光功能层,挡墙位于挡光区并且与薄膜封装层接触,第二封装结构位于挡光区,并且位于挡墙的靠近透光区的一侧,发光功能层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由挡墙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并且在挡墙与第二封装结构的接触面发生折射,挡墙的折射率为n1,第二封装结构的折射率为n2。本发明通过挡墙的折射率n1大于第二封装结构的折射率n2,使得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可见光经过挡墙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后,在挡墙与第二封装结构的接触面发生折射,使得折射后的光线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朝向第二封装结构的靠近基板的一侧偏转,或者朝向第二封装结构的远离基板的一侧偏转,从而降低了从挡光区的侧面发生漏光的可能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挡墙7的远离基板3的表面与基板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1,第二封装结构8的远离基板3的表面与基板3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h2,第一距离h1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距离h2
参照图3和图5,图5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3中挡墙7的远离基板3的表面与基板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1,第二封装结构8的远离基板3的表面与基板3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h2,第一距离h1大于第二距离h2。图5中挡墙7的远离基板3的表面与基板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1,第二封装结构8的远离基板3的表面与基板3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h2,第一距离h1等于第二距离h2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距离h1小于第二距离h2时,发光功能层4发出的一部分光线会经过挡墙7的上方(挡墙7远离基板3的一侧)而直接进入第二封装结构8,如此,由于光线没有发生折射的过程,也就不能使光线朝向第二封装结构的靠近基板的一侧偏转,或者朝向第二封装结构的远离基板的一侧偏转,起不到阻止漏光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中从发光功能层4发出的可见光至少有一部分向挡光区的一侧传播,由挡墙7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8,当第一距离h1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距离h2时,能够保证进入挡光区的光线是由挡墙7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8的,在挡墙的折射率n1大于第二封装结构的折射率n2,使得发光功能层4发出的至少部分可见光经过挡墙7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8过程中,在挡墙7与第二封装结构8的接触面发生折射,折射后的光线朝向第二封装结构的靠近基板的一侧偏转,或者朝向第二封装结构的远离基板的一侧偏转,从而降低了从挡光区的侧面发生漏光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挡墙7与基板3可以直接触,此时,第一距离h1表示挡墙的厚度,或者,挡墙7与基板3之间还可以包括其他膜层。类似地,第二封装结构8与基板3可以直接接触,此时,第二距离h2表示第二封装结构8的厚度,或者,第二封装结构8与基板3之间还可以包括其他膜层。在上述情况中,对于挡墙7与第二封装结构8两者的厚度关系,可以设置挡墙7的厚度大于第二封装结构8的厚度,从而,确保从发光功能层4发出的可见光中传播至第二封装结构8的光必先经过挡墙7,从而通过光在挡墙7与第二封装结构8的接触面发生的折射,降低漏光的可能性。
参照图6,图6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在垂直于基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挡墙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71和第二面72,第一面71为挡墙7靠近基板3的一面,第二面72为挡墙7远离基板3的一面;
挡墙还包括第三面73和第四面74,第三面73分别与第一面71和第二面72连接,第四面74分别与第一面71和第二面72连接,第三面73为挡墙靠近第二封装结构8的一面,第四面74为挡墙7远离第二封装结构8的一面;第三面73与第一面71具有第一夹角α,第一夹角α为锐角。
从图6中可以看出,挡墙7的截面是一个正梯形,第二面72在基板所在平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面71在基板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内,第三面73是斜面,其中第三面73与第一面7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从图6中光线的传播路径可知,从发光功能层4发出的可见光由挡墙7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8,在挡墙的折射率n1大于第二封装结构的折射率n2,使得发光功能层4发出的可见光经过挡墙7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8的过程中,由于第三面73与第一面71的夹角为锐角,光在挡墙7与第二封装结构8的接触面发生折射时,入射角为θ,出射角为φ,由光的折射定理可知,
Figure BDA0002395311950000091
由于n1>n2,所以折射后出射角φ大于入射角θ,光线向第二封装结构8的靠近基板3的一侧偏折,从而降低了从挡光区的侧面发生漏光的可能性。
继续参照图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夹角α在50°-60°之间。
设挡墙7的远离基板3的表面与基板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由上文可知第三面73与第一面71的夹角为α,光在挡墙7与第二封装结构8的接触面发生折射时、第三面73距离透光区2的边界的垂直距离为d,从发光功能层4进入到挡墙7的入射光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δ,光在挡墙7与第二封装结构8的接触面发生折射后的出射光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β,则有,
Figure BDA0002395311950000092
当δ=0,
Figure BDA0002395311950000093
时,此时认为光强以δ=0为基准对称分布,
则有
Figure BDA0002395311950000094
从上述公式中可知,当n1、n2、h和d一定时即可确定第一夹角α的范围。在制作挡墙7和第二封装结构8时已经选择了材料,材料选定后其折射率就是确定的,挡墙7要制作的位置也决定了d的大小。根据上述能够确定的n1、n2、h、d,则能够得出第一夹角的范围。
当第一夹角α在50°-60°之间时,能够使得光线全部向第二封装结构8的靠近基板3的一侧偏折,确保光不会从挡光区的侧面漏出。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提到的挡光区的侧面可以理解为第二封装结构8的朝向透光区2的表面,比如图6的呈倒梯形的第二封装结构8的右侧竖线对应的表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四面74与第一面71之间的夹角也为锐角。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7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7中挡墙7包括第一挡墙7a,在垂直于基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挡墙7a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面75和第六面76,第五面75为第一挡墙7a靠近基板3的一面,第六面76为第一挡墙7a远离基板3的一面;第一挡墙7a还包括第七面77和第八面78,第七面77分别与第五面75和第六面76连接,第八面78分别与第五面75和第六面76连接,第七面77为第一挡墙7a靠近第二封装结构8的一面,第八面78为第一挡墙7a远离第二封装结构8的一面;第七面77与第五面75具有第二夹角ε,第二夹角ε为钝角。
结合图7,图7中从发光功能层4发出的可见光由第一挡墙7a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8,在第一挡墙7a的折射率n1大于第二封装结构的折射率n2,使得发光功能层4发出的可见光L3经过第一挡墙7a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8后,由于第七面77与第五面75的第二夹角ε为钝角,在第一挡墙7a与第二封装结构8的接触面发生折射时,折射后出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L4向第二封装结构8的远离基板3的一侧偏折,此时在第二封装结构8远离基板3的一侧设置一反射层21,使向第二封装结构8的远离基板3的一侧偏折的光再反射回第二封装结构8的靠近基板3的一侧即可(图7中L5),有利于降低从挡光区的侧面发生漏光的可能性。
对于顶发射的显示面板,第二封装结构8的远离基板3的一侧为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一侧,通过在第二封装结构8的远离基板3的一侧设置一反射层21,可以将光反射回显示面板的内部,避免光从显示画面一侧出射,从而可以降低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夹角ε在120°-130°之间为优选实施例,原理同图6,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例中,挡墙7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挡墙7a,至少两个第一挡墙7a在垂直于基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层叠设置。
参照图8,图8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8中在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层叠设置了两个第一挡墙7a,图8中光线路径同图7,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仅示意性的说明了层叠的第一挡墙7a的数量为2个,当然也可以为3个或3个以上。
由于第一挡墙7a的截面是倒梯形,第五面75在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六面76在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内,所以第七面77与第八面78受力不均,当第二夹角ε过大时存在第七面77与第八面78坍塌的风险,而至少两个第一挡墙7a在垂直于基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层叠设置,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减小第二夹角的角度,由此有效的防止第七面77与第八面78坍塌。另外,也可以减小挡墙的宽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7和图8,图7和图8中显示面板的反射层21可以包括触控金属层22,触控金属层22位于第二封装结构8远离基板3的一侧,且触控金属层22与第二封装结构8具有交叠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该触控金属层22为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中需要制作的,此时只要在制作触控区域的触控金属层22时,将其也制作在第二封装结构8上即可,需要说明的是该触控金属层22是非透光的金属。
从发光功能层4发出的可见光由第一挡墙7a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8,使得发光功能层4发出的可见光经过第一挡墙7a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8后,由于第七面77与第五面75的第二夹角ε为钝角,在第一挡墙7a与第二封装结构8的接触面发生折射时,折射后出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向显示面板(远离基板3的一侧)的外部偏折,此时在第二封装结构8远离基板3的一侧由于设置了触控金属层22,所以能够使向外部偏折的光再反射回显示面板的内部,从而降低了从挡光区的侧面发生漏光的可能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n1在1.6-2.0之间,n2在1.3-1.6之间。
本发明中为了使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可见光经过挡墙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后,在挡墙与第二封装结构的接触面发生折射后的光线向显示面板的内部偏折,所以设置了n1大于n2,而根据制作挡墙和第二封装结构8的可选材料来看,当n1在1.6-2.0之间,n2在1.3-1.6之间时,光线能够更好的向显示面板内部偏折,有利于降低从挡光区的侧面发生漏光的可能性。
参照图9,图9是图1中A-A’向的又一种剖面图。薄膜封装层6包括依次层叠在发光功能层4上的第一无机封装层61、第一有机封装层6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63;挡墙7包括第二挡墙7b;挡墙7还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6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63延伸至挡光区1的且覆盖在第二挡墙7b的部分,或者,挡墙7还包括第二无机封装层63延伸至挡光区1的且覆盖在第二挡墙7b的部分。图9中仅示出了第二无机封装层63延伸至挡光区1的情况,当然第一无机封装层61也可以延伸至挡光区1。
图9中的挡墙7的结构同样适用于图1和图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的挡墙7还可以同图7或图8中的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挡墙7b会先于薄膜封装层6制作,而无机封装层具有阻挡水氧的作用,而有机封装层的阻挡水氧的作用较弱,如果第一有机封装层延伸至挡光区,则会导致水氧气沿着第一有机封装层进入显示区AA,所以使挡墙7还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6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63延伸至挡光区1的且覆盖在第二挡墙7b的部分,或者,挡墙7还包括第二无机封装层63延伸至挡光区1的且覆盖在第二挡墙7b的部分,还能够有效的防止水氧气进入显示区AA,挡墙不但起到了防止漏光的作用还能够阻止水氧气进入显示区AA。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挡墙的远离基板的表面与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有机封装层远离基板的表面与基板之间的距离。
继续参照图9,图9中仅示出了第二挡墙7b远离基板的表面与基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有机封装层62远离基板3的表面与基板3之间的距离的情况,当然也可以第二挡墙7b远离基板的表面与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有机封装层62远离基板3的表面与基板3之间的距离。第二挡墙7b远离基板的表面与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有机封装层62远离基板3的表面与基板3之间的距离,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阻止水氧气进入显示区AA,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当然上图6中的公式原理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参照图10,图10是图9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同样设第二挡墙7b的远离基板3的表面与基板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由上文可知第三面73与第一面71的夹角为α,进入第二挡墙7b的光线依次在与第二无机封装层63、第二封装结构8的位置处发生折射,设第二无机封装层63的折射率为n3,第三面73距离透光区2的边界的垂直距离为d,从发光功能层4进入到第二挡墙7b的入射光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δ,光线在第二挡墙7b入射到第二无机封装层63时的入射角为θ、出射角为γ,则有,
光由第二挡墙入射到第二无机封装层63时:
Figure BDA0002395311950000131
光由第二无机封装层63入射到第二封装结构8时,
Figure BDA0002395311950000132
由上面两式可知,
Figure BDA0002395311950000133
当δ=0,
Figure BDA0002395311950000134
时,此时认为光强以δ=0为基准对称分布,
则有
Figure BDA0002395311950000135
从上述公式中可知,当n1、n2、h和d一定时即可确定第一夹角α的范围。在制作挡墙7和第二封装结构8时已经选择了材料,材料一定后其折射率就是确定的,挡墙7要制作的位置也决定了d的大小。根据上述能够确定的n1、n2、h、d,则能够得出第一夹角的范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图5、图6、图7、图8、和图9,第二封装结构8的材料为有机材料。
可以理解的是在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还需要制作触控等膜层,所以需要对挡墙7与透光区2之间进行填充再制作其它膜层,而无机材料不能够做的太厚,而有机材料可以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制作的相对厚些,填补基板3上挡墙7与透光区2之间的空间。
基于同一发明思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100。参考图11,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图11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和物理器件(图中未示出),物理器件与显示面板100的透光区2交叠,物理器件包括摄像头、闪光灯、指纹识别和红外点阵中的至少一种。对于物理器件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是物理器件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一侧,且物理器件未嵌入显示面板的设置透光区的开孔内,或者,也可以是物理器件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一侧,且物理器件至少部分嵌入显示面板的设置透光区的开孔内。图11实施例仅以手机为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可以是电脑、电视、平板电脑、电纸书、车载显示装置等其它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一侧的发光功能层,第一封装结构,第一封装结构包括薄膜封装层和挡墙,薄膜封装层位于发光功能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并且覆盖发光功能层,挡墙位于挡光区并且与薄膜封装层接触,第二封装结构位于挡光区,并且位于挡墙的靠近透光区的一侧,发光功能层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由挡墙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并且在挡墙与第二封装结构的接触面发生折射,挡墙的折射率为n1,第二封装结构的折射率为n2。本发明通过设置挡墙的折射率n1大于第二封装结构的折射率n2,使得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可见光经过挡墙传输至第二封装结构后,在挡墙与第二封装结构的接触面发生折射,使得折射后的光线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朝向第二封装结构的靠近基板的一侧偏转,或者朝向第二封装结构的远离基板的一侧偏转,从而降低了从挡光区的侧面发生漏光的可能性。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挡光区和透光区,所述挡光区围绕所述透光区,所述显示区围绕所述挡光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基板;
发光功能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
第一封装结构,包括薄膜封装层和挡墙,所述薄膜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并且覆盖所述发光功能层,所述挡墙位于所述挡光区,并且与所述薄膜封装层接触;
第二封装结构,位于所述挡光区,并且位于所述挡墙的靠近所述透光区的一侧;
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由所述挡墙传输至所述第二封装结构,并且在所述挡墙与所述第二封装结构的接触面发生折射,所述挡墙的折射率为n1,所述第二封装结构的折射率为n2,其中,n1>n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的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封装结构的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挡墙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为所述挡墙靠近所述基板的一面,所述第二面为所述挡墙远离所述基板的一面;
所述挡墙还包括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分别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连接,所述第四面分别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连接,所述第三面为所述挡墙靠近所述第二封装结构的一面,所述第四面为所述挡墙远离所述第二封装结构的一面;
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在50°-6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包括第一挡墙,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挡墙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第五面为所述第一挡墙靠近所述基板的一面,所述第六面为所述第一挡墙远离所述基板的一面;
所述第一挡墙还包括第七面和第八面,所述第七面分别与所述第五面和所述第六面连接,所述第八面分别与所述第五面和所述第六面连接,所述第七面为所述第一挡墙靠近所述第二封装结构的一面,所述第八面为所述第一挡墙远离所述第二封装结构的一面;
所述第七面与所述第五面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挡墙,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挡墙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层叠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控金属层,所述触控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封装结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触控金属层与所述第二封装结构具有交叠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n1在1.6-2.0之间,所述n2在1.3-1.6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封装层包括依次层叠在所述发光功能层上的第一无机封装层、第一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
所述挡墙包括第二挡墙;
所述挡墙还包括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延伸至所述挡光区的且覆盖在所述第二挡墙的部分,或者,所述挡墙还包括第二无机封装层延伸至所述挡光区的且覆盖在所述第二挡墙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挡墙的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有机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封装结构的材料为有机材料。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和物理器件,所述物理器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交叠,所述物理器件包括摄像头、闪光灯、指纹识别和红外点阵中的至少一种。
CN202010129106.7A 2020-02-28 2020-02-2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403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9106.7A CN111403617B (zh) 2020-02-28 2020-02-2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9106.7A CN111403617B (zh) 2020-02-28 2020-02-2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3617A CN111403617A (zh) 2020-07-10
CN111403617B true CN111403617B (zh) 2022-07-01

Family

ID=71436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9106.7A Active CN111403617B (zh) 2020-02-28 2020-02-2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036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0440B (zh) 2020-04-27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1799394B (zh) * 2020-07-20 2023-08-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1862823B (zh) * 2020-08-26 2022-11-0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2259564A (zh) * 2020-10-30 2021-01-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3062A (ja) * 2001-10-30 2003-05-09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発光装置
CN110021642A (zh) * 2019-03-22 2019-07-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91346A (zh) * 2018-04-20 2019-10-29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459693A (zh) * 2019-07-29 2019-11-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611047A (zh) * 2019-08-29 2019-12-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83482A (zh) * 2019-08-30 2020-02-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07108B1 (ko) * 2013-09-13 2020-05-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518130B1 (ko) * 2016-08-04 2023-04-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10756156B2 (en) * 2017-10-30 2020-08-2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having enhanced UV light blocking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3062A (ja) * 2001-10-30 2003-05-09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発光装置
CN110391346A (zh) * 2018-04-20 2019-10-29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021642A (zh) * 2019-03-22 2019-07-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59693A (zh) * 2019-07-29 2019-11-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611047A (zh) * 2019-08-29 2019-12-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83482A (zh) * 2019-08-30 2020-02-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3617A (zh) 2020-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361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976853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1973163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243173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2001298B1 (ko) 표시 장치
CN109346504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289682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KR102405257B1 (ko) 표시 장치
US10559596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0459693B (zh) 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1117644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표시 장치
KR102476117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11952481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KR20130076400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1103799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2017117594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CN11104868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34662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408471B1 (ko)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WO2023028933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19133821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640618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31126B (zh) 发光装置
US2023015706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240213419A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