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0178B - 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0178B
CN111380178B CN201811654414.0A CN201811654414A CN111380178B CN 111380178 B CN111380178 B CN 111380178B CN 201811654414 A CN201811654414 A CN 201811654414A CN 111380178 B CN111380178 B CN 1113801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ode
odor
conditioned space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544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80178A (zh
Inventor
徐荣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544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801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80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0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80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0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5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odor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66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包括空气调节装置(110),用于调节空气调节空间的空气质量,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具有多种运转模式(171);气味发生组件(120),用于释放气味;环境检测单元(160),用于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的环境参数(161);控制单元(140),连接所述空气调节装置、气味发生组件以及环境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运转模式和所述环境参数控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所述运行状态包括开启和停止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运行参数包括流量。本发明根据空气调节装置当前的运转模式来决定气味发生组件的运作,可以提升空气调节装置和气味发生组件的协调程度,从而减少浪费且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用户长时间处于同一环境中,随着空气质量劣化,用户容易感到不舒适,需要空气处理系统对室内空气环境进行改善。例如,可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净化、引入新风、向室内释放气味,如香味等。
以释放香味为例,传统的香薰设备通常放置在室内的固定位置,其释放香味时,香味聚集在香薰设备周边,不容易扩散到较远的位置,导致室内的香味分布非常不均匀;为了能让较远的位置也能扩散到香味,通常会选择持续放香,这样就导致用户嗅觉麻痹;而且香薰设备的释放浓度高,如果用户长时间位于香薰设备周围,则用户会不舒适。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目前存在一种搭载香氛组件的空气处理设备,但是香氛组件单纯随空气处理设备的启停释放香味或停止释放香味,这种方案也不能真正满足用户对于空气品质的需求;因此香味释放功能与空气处理设备原有的空气调节功能(例如净化、新风)的配合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提高空气调节功能与气味释放功能的协调程度。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了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包括:空气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空气调节空间的空气质量,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具有多种运转模式;气味发生组件,用于释放气味;环境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的环境参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空气调节装置、气味发生组件以及环境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运转模式和所述环境参数控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所述运行状态包括开启、停止的至少一个,所述运行参数包括流量。本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可以根据空气调节装置当前的运转模式来决定气味发生组件的运作,可以提升空气调节装置和气味发生组件的协调程度,从而减少浪费且节约能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种运转模式是选自如下模式:新风模式、内循环模式、换气模式和排气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处于所述换气模式或排气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停止。本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在换气和排气模式中关闭气味发生组件,避免释放的气味外泄,造成浪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境参数包括二氧化碳浓度、颗粒物浓度、环境气味浓度、空气调节空间大小或其任意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环境参数位于预设范围内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开启。本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只在环境空气清新时释放气味,提高人体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环境参数在所述预设范围外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停止。本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在环境空气污浊时不释放气味,避免恶化环境空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用户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在场信息,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用户检测单元且根据所述运转模式和所述用户在场信息决定所述气味发生组件是否运行。本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在用户在场时才释放气味,更有针对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用户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数量,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用户检测单元且根据所述用户数量和所述环境参数决定所述气味发生组件的流量。本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针对用户数量决定释放气味量,提升用户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境检测单元间隔预定时间检测所述环境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用户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位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适于对所述空气调节空间的不同区域进行空气调节,且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用户位置决定对应区域的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本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可以对空气调节空间的多个区域独立进行气味释放,通过检测用户位置来决定要释放气味的气味发生组件,提高了气味释放的针对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用户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位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适于对所述空气调节空间的不同区域进行空气调节,且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用户位置调节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在对应区域的送风口开闭。本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可以对空气调节空间的多个区域独立进行送风,从而节约能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检测单元实体上独立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且无线连接至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上的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本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可以利用空气调节装置之外的设备来检测用户,提供了系统配置的灵活性。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空气调节装置调节空气调节空间的空气质量,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具有多种运转模式;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的环境参数;根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和所述环境参数控制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所述运行状态包括开启、停止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运行参数包括流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种运转模式是选自如下模式:新风模式、内循环模式、换气模式和排气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处于所述换气模式或排气模式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停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环境参数位于预设范围内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开启,当所述环境参数在所述预设范围外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停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在场信息,且根据所述运转模式和所述用户在场信息决定所述气味发生组件是否运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数量,且根据所述用户数量和所述环境参数决定所述气味发生组件的流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间隔预定时间检测所述环境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适于对所述空气调节空间的不同区域进行空气调节,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位置,且根据所述用户位置决定对应区域的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适于对所述空气调节空间的不同区域进行空气调节,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位置,且根据所述用户位置调节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在对应区域的送风口开闭。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1、根据空气调节装置当前的运转模式来决定气味发生组件的运作,可以提升空气调节装置和气味发生组件的协调程度,从而减少浪费且节约能源;
2、通过检测环境参数来决定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可以提高气味释放的控制精度;
3、通过检测用户在场信息、用户数量等信息来决定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可以提升用户舒适度。
4、可以对空气调节空间的多个区域独立进行气味释放,通过检测用户位置来决定要释放气味的气味发生组件,提高了气味释放的针对性。
5、通过检测环境参数来同时决定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和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提高了这两个组件的协调性。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系统的第一运转模式(新风运转)时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系统的第二运转模式(室内循环运转)时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系统的第三运转模式(换气运转)时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系统的第四运转模式(排气运转)时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7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气味发生组件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且表示维修盖板打开的状态。
图8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气味发生组件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且表示气味发生模块的一部分从壳体抽出的状态。
图9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气味发生组件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且表示电气模块的一部分从壳体抽出的状态。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空气处理系统的电路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空气处理系统的电路框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总体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实现示例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实现示例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总体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实现示例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实现示例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量控制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应当理解,当一个部件被称为“在另一个部件上”、“连接到另一个部件”、“耦合于另一个部件”或“接触另一个部件”时,它可以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之上、连接于或耦合于、或接触该另一个部件,或者可以存在插入部件。相比之下,当一个部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直接连接于”、“直接耦合于”或“直接接触”另一个部件时,不存在插入部件。同样的,当第一个部件被称为“电接触”或“电耦合于”第二个部件,在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之间存在允许电流流动的电路径。该电路径可以包括电容器、耦合的电感器和/或允许电流流动的其它部件,甚至在导电部件之间没有直接接触。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系统100的示意图。在图1中,以一个第一空间Sa(作为目标处理区域的室内空间,例如一个办公室、会议室)、一个第二空间Sb(作为换气区域的空间,例如一处走廊或者室外)为例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系统100能够适用于同时处理多个第一空间和多个第二空间Sb的情况。
如图1所示,上述空气处理系统100包括:空气调节装置110,在上述空气调节装置110内对进入该空气调节装置110的空气的质量进行品质改善;通向第一空间Sa的回风管路120a-1及送风管路120a-2连接;以及通向第二空间Sb的进风管路120b-2及排风管路120b-1。
更具体地,上述回风管路120a-1的一端与空气调节装置110的回风口111a-1连接,并且具有一个回风管路进口端(另一端)或是分岔出多个回风管路进口端,各回风管路进口端向第一空间Sa开口,由此能使第一空间Sa的空气经由回风管路120a-1进入空气调节装置110。另外,上述送风管路120a-2的一端与空气调节装置110的送风口111a-2连接,并且具有一个送风管路出口端(另一端)或是分岔出多个送风管路出口端,各送风管路出口端向第一空间Sa开口,由此能将经空气调节装置110改善品质后的空气送至第一空间Sa。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送风管路120a-2的一端侧(靠空气调节装置110一侧)设置有气味发生组件121a-2,由此能够使送至第一空间Sa的改善品质后的空气带有香味。
另一方面,上述进风管路120b-2的一端与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进风口111b-2连接,并且具有一个进风管路进口端(另一端)或是分岔出多个进风管路进口端,各进风管路进口端向第二空间Sb开口,由此能使第二空间Sb的空气经由进风管路120b-2进入空气调节装置110。另外,上述排风管路120b-1的一端与空气调节装置110的排风口111b-1连接,并且具有一个排风管路出口端(另一端)或是分岔出多个排风管路出口端,各排风管路出口端向第二空间Sb开口,由此能将进入空气调节装置110的空气(浊气)在内部沿着第一空气通路P1,最终排出至第二空间Sb。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示意图。参考图2所示,空气调节装置110包括主机壳体111和设置于主机壳体111内的各构成部件。在主机壳体111上形成有回风口111a-1和排风口111b-1,另外,在主机壳体111上还形成有进风口111b-2和送风口111a-2。回风口111a-1和送风口111a-2设置在主机壳体111的靠室内第一空间Sa(图1中的右侧)一侧,并分别与通向室内第一空间Sa的回风管路120a-1(参见图1)及送风管路120a-2(参见图1)连接。进风口111b-2和排风口111b-1设置在主机壳体111的靠室内第二空间Sb(图1中的左侧)一侧,并分别与通向室内第二空间Sb的进风管路120b-2(参见图1)及排风管路120b-1(参见图1)连接。
在主机壳体111内部,例如图2所示出的靠室内第一空间一侧(图2中的内部右侧)处,通过分隔板112区划为第一部分(图2中的右上部)和第二部分(图2中的右下部)。另外,在主机壳体111内部的适当位置处设置有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切换的内循环阀113。在主机壳体111的内部,通过分隔板112和内循环阀113,区划出两条内-外间空气流通路径和一条内-内间空气流通路径。两条内-外间空气流通路径是从回风口111a-1经由内循环阀113而向上述排风口111b-1排气的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排气路径)以及从上述进风口111b-2向上述送风口111a-2送风的第二空气流通路径P2(进气路径)。一条内-内间空气流通路径是从上述回风口111a-1经由上述内循环阀113而向上述送风口111a-2送风的第三空气流通路径P3(内循环路径)。
通过切换内循环阀113,能使空气在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和/或第三空气流通路径P3中流动。在内循环阀113被切换至第一位置时,内循环阀113与分隔板112抵接,从而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排气路径)为通路,空气能够在其中流动。在内循环阀113被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内循环阀113与分隔板112完全分开,从而第三空气流通路径P3(内循环路径)为通路,空气能够在其中流动。在内循环阀113被切换至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内循环阀113与分隔板112部分分开,从而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排气通路)和第三空气流通路径P3(内循环路径)均为通路,空气能够在其中流动。
换言之,从回风口111a-1进入主机壳体111内部的空气能够通过内循环阀113的切换而沿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向室内第二空间Sb排出和/或沿第三空气流通路径P3向室内第一空间Sa送风。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分隔板112不局限于设置在图1所示的主机壳体111内部的靠室内第一空间一侧(图1中的内部右侧)的位置,其能够根据主体壳体111内部的结构合理地布局和设置,以使得在主体壳体111内能够单独地或是和主体壳体111内部的其他部件共同地划分出上述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和上述第二空气流通路径P2。
设置于主机壳体111内的各构成部件例如包括风机组件114、回风传感器(未图示)、净化组件(未图示)、电装品箱(未图示)、新风传感器(未图示)。风机组件114在主机壳体111内例如设置两个。更具体地,风机组件114包括第一风机组件114-1和第二风机组件114-2,其中,第一风机组件114-1设置在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中的靠室内第二空间Sb一侧的位置处,而第二风机组件114-2设置在主机壳体111内部的第二部分(第二空气流通路径P2和第三空气流通路径P3的共用路径)中的靠室内第一空间Sa一侧的位置处。
通过第一风机组件114-1,能将室内第一空间Sa内的空气(浊风)从回风口111a-1抽入主机壳体111内部,并在内循环阀113被切换至第一位置时将空气(浊气)沿着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从排风口111b-1排出至室内第二空间Sb。另外,通过第二风机组件114-2,能将室内第二空间Sb内的空气(新风)从进风口111b-2抽入主机壳体111内部并沿着第二空气流通路径P2从送风口111a-2送入室内第一空间Sa,或是在内循环阀113被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将从室内第一空间Sa经由回风口111a-1抽入主机壳体111内部的空气沿着第三空气流通路径P3从送风口111a-2送回至室内第一空间Sa。
回风传感器(未图示)设置在主机壳体111内部的第一部分中(即,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和第三空气流通路径P3的共用路径)的靠近回风口111a-1的位置处,用于对室内第一空间Sa的空气的质量(例如,CO2、PM2.5、VOC、异味、湿度等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检测。此处所指的“回风传感器的检测”既可以是实时检测,也可以是间隔规定时间检测。在实时检测的情况下,对测定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进行判断。在间隔规定时间检测的情况下,对两次检测的测定值的变化量是否在设定范围内进行判断。
另一方面,新风传感器(未图示)设置在主机壳体111内部的第二空气流通路径P2的靠近进风口111b-2的位置处,用于对室内第二空间Sb的空气的质量(例如,CO2、PM2.5、VOC、异味等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检测。此处所指的“新风传感器的检测”是实时检测,即对测定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进行判断。
净化组件(未图示)设置在主机壳体111内部的第二部分(第二空气流通路径P2和第三空气流通路径P3的共用路径)中的、比上述第二风机组件114-2更位于空气流动上游侧(图2中的左侧)的位置处,由此,从进风口111b-2进入主机壳体111内部的新风(沿着第二空气流通路径P2流动的空气)、或是从回风口111a-1经由内循环阀113的空气(沿着第三空气流通路径P3流动的空气)在经过净化组件的净化后,从送风口111a-2被送入或送回室内第一空间Sa。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各构成部件还可以包括热交换器119-1、排水泵119-2等,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即使不包括热交换器119-1和排水泵119-2,同样也能解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
在空气调节装置110的主机壳体111内部具有热交换器119-1的情况下,上述空气处理系统100还包括与空气调节装置110连接的室外机130,由此,使得制冷剂能够在室外机130与空气调节装置110间流动,以使空气调节装置110内部的热交换器119-1发挥除湿的作用。
另外,在图1及后述的图3-图6中,以一个回风管路进口端、一个送风管路出口端、一个进风管路进口端、一个排风管路出口端为例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各进口端和出口端的个数可根据待处理的空间的面积恰当地确定,并不局限于图示的具体个数。
另外,附带一提的是,在具有多个进口端(回风管路进口端和/或进风管路进口端)的情况下,设置于空气调节装置110的主机壳体111内部的回风传感器115和新风传感器118对经由各个进口端进入的空气的品质进行综合检测。
图3至图6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系统100的不同运转模式进行说明的图。下面,对各运转模式进行逐一说明。
(新风运转(第一运转模式))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系统100的第一运转模式(新风运转)时的空气流动示意图。在空气处理系统100执行新风运转(第一运转模式)时,空气处理系统100被控制成经由进风管路120b-2从第二空间Sb抽气,并在装置主机110的主机壳体111内部沿着第二空气流通路径P2流动,经由送风管路120a-2送风至室内第一空间Sa。
由此,能够利用空气处理系统100,实现第一空间Sa的新风引入。
(室内循环运转(第二运转模式))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系统100的第二运转模式(室内循环运转)时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在空气处理系统100执行室内循环运转(第二运转模式)时,空气处理系统100被控制成经由回风管路120a-1从第一空间Sa抽气,并在空气调节装置110的主机壳体111内部(通过切换内循环阀113切换成)沿着第三空气流通路径P3流动,经由送风管路120a-2送回至第一空间Sa。
由此,能够利用空气处理系统100,实现空气在第一空间Sa的内循环。
(换气运转(第三运转模式))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系统100的第三运转模式(换气运转)时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在空气处理系统100执行换气运转(第三运转模式)时,空气处理系统100被控制成(1)经由回风管路120a-1从第一空间Sa抽气,并在空气调节装置110的主机壳体111内部(通过切换内循环阀113切换成)沿着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流动,经由排风管路120b-1排出至第二空间Sb,同时(2)空气处理系统100被控制成经由进风管路120b-2从第二空间Sb抽气,并在空气调节装置110的主机壳体111内部沿着第二空气流通路径P2流动,经由送风管路120a-2送风至第一空间Sa。
由此,能够利用空气处理系统100,实现第一空间Sa与第二空间Sb的换气。
(排气运转(第四运转模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系统100的第四运转模式(排气运转)时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在空气处理系统100执行排气运转(第四运转模式)时,空气处理系统100被控制成经由回风管路120a-1从第一空间Sa抽气,并在装置主机110的主机壳体111内部沿着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流动,经由送风管路120a-2送风至第二空间Sb。
由此,能够利用空气处理系统100,实现排气。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空气处理系统的电路框图。如图10所示,本发明一种空气处理系统的实施例一主要包括空气调节装置110、气味发生组件120、接收单元170、控制单元140和环境检测单元160。空气调节装置110空气处理系统的功能如前文所描述。
参考图1所示,气味发生组件120设置在空气处理系统100中,其进风口2111与空气处理系统100的送风口连通。图7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气味发生组件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且表示维修盖板打开的状态,图8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气味发生组件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且表示气味发生模块的一部分从壳体抽出的状态,图9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气味发生组件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且表示电气模块的一部分从壳体抽出的状态。此处,为方便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且将X方向的一侧设为X1,将X方向的另一侧设为X2,将Y方向的一侧设为Y1,将Y方向的另一侧设为Y2,将Z方向的一侧设为Z1,将Z方向的另一侧设为Z2。如图7所示,气味发生组件120包括壳体210,该壳体210具有两个端板211和将这两个端板211连接的连接板212,两个端板211在与Z方向(上下方向)垂直的X方向上相对,且分别设置有进风口2111和出风口2112(参照图1);并且,在壳体210内,以主体避开进风口2111和出风口2112的方式设置有电气模块220(参照图9)和气味发生模块230,其中,气味发生模块230具有发送气味功能,电气模块220对气味发生模块230进行控制,且设置于气味发生模块230的上方。在此,气味可以是各种香味,也可以是各种中性气味。这些中性气味能对人体或环境产生积极影响,比如一些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产生的气味。
此处,如图7所示,壳体210大致呈长方体形状。具体而言,壳体210包括作为端板211的第一端板211a和第二端板211b,其中,第一端板211a位于X1方向侧,且与X方向垂直,第二端板211b位于X2方向侧,且与第一端板211a平行相对;在第一端板211a的中央设置有圆形的进风口2111,且设置有以包围进风口2111的方式从第一端板211a朝向X1方向侧突出的第一圆筒部213a;在第二端板211b的中央设置有圆形的出风口2112,且设置有以包围出风口2112的方式从第二端板211b朝向X2方向侧突出的第二圆筒部213b。并且,壳体210包括作为连接板212的第一连接板212a、第二连接板212b、第三连接板212c和第四连接板212d,其中,第一连接板212a位于Z2方向侧,且与Z方向垂直,第三连接板212c位于Z1方向侧,且与第一连接板212a平行相对,第二连接板212b位于Y1方向侧,且与Y方向垂直,且能相对于第一端部211a、第二端部211b、第一连接板212a、第三连接板212c和第四连接板212d装拆,并且,第二连接板212b设有储存单元检修口212b1和能开关该储存单元检修口212b1的盖板212b2(在图示的例子中,盖板212b2通过铰链能转动地与储存单元检修口212b1的边缘连接,但并不局限于此),第四连接板212d位于Y2方向侧,且与第二连接板212b平行相对。并且,在第一端板211a和第二端板211b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件214a和第二安装件214b,以便将气味发生组件120固定于天花板TH等。
此外,电气模块220具有电气模块壳(在图示的例子中大致呈长方体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以及设置在该电气模块壳内的电路板等;并且,气味发生模块230的主体设置于进风口2111和出风口2112的Y1方向侧(侧方)和Z2方向侧(正下方),电气模块220的主体设置于进风口2111和出风口2112的Z1方向侧(正上方)。电气模块220中可具有流量调节单元222。
环境检测单元160用于检测空气处理系统所在空气调节空间的环境参数161,如二氧化碳浓度、颗粒物浓度、气味浓度、空间尺寸或这些参数的任意组合等。环境检测单元160可以是独立于本空气处理系统而存在的一个设备,如环境检测单元160可固定安装在空气处理系统的空气调节空间中。环境检测单元160也可以是安装在本空气处理系统上的一个部件。环境检测单元160将测量得到的环境参数161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发送给空气处理系统的接收单元170,接收单元170再将环境参数161发送给控制单元14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增加了由空气处理系统自身的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171,该运转模式171由控制单元140接收。该运转模式171可包括空气处理系统的新风模式、内循环模式、换气模式和排气模式等。可以理解,这些模式的运转并不一定是排他的,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空气处理系统可以同时运转这些模式中的多个。例如空气处理系统可以同时运转新风模式和内循环模式,也可以同时运转排气模式和内循环模式。控制单元140可以根据运转模式171和环境参数161来控制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
接收单元170的输入端可接收在空气处理系统的空气调节空间的环境参数161,接收单元170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140相连接。控制单元140的输入端与接收单元170的输出端相连接,从接收单元170获取环境参数161。控制单元140的输出端与气味发生组件120相连接,控制单元140根据接收到环境参数151来控制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0还与空气调节装置110相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环境参数161来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运行状态。作为替代,可以通过其他电子控制单元或者机械控制机构来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一中,该环境检测单元160与接收单元170之间可以是通过有线方式连接的,由环境检测单元150测量得到的环境参数161被发送到本空气处理系统的接收单元170中。
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状态包括开启、停止中的至少一个,运行参数包括流量。气味发生组件120包括流量调节单元222(如图10),该流量调节单元222可以针对液体状的物料,可以将液体物料的释放量精确到滴,1滴约等于0.04毫升。流量调节单元222都可以由控制单元140来进行控制。控制单元140根据用户的设定来决定释放出多少量的具有气味的物料。
在本实施例一的运行过程中,控制单元140可以根据环境参数161和运转模式171对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状态/或运行参数进行控制。具体地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在空气处理系统开启之后,空气处理系统得到运转模式171,环境检测单元160对环境参数161进行测量。控制单元140接收到环境参数161和运转模式171并进行分析,根据运转模式171和环境参数161控制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状态/或运行参数。在此,运行状态包括开启、停止中的至少一个,运行参数包括流量。例如当运转模式171为换气模式或排气模式时,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即第一空气流通路径P1(排风路径)为通路时,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当运转模式171为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时,可以进一步判断环境参数161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如果是则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否则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在这一方式中,根据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来决定是否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尤其是只在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时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在这两个模式中,空气是在空气调节空间内循环,因此所释放的气味能够得到保留。相反,在换气模式或者排气模式中,需要在空气调节空间内部和外部交流空气,此时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可以避免释放的气味沿着排气路径排出,造成浪费。在一个示例中,环境参数161可以是环境气味浓度。此处,环境气味浓度可以通过气味传感器进行检测,气味传感器例如VOC传感器、TVOC传感器等。
在此,环境气味既包括环境中原有的气味,也包括由气味发生组件120释放到环境中的气味。可以理解,环境气味可包括多种气味。这一方式中,会在环境气味浓度位于预设范围内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在一个示例中,预设范围可以是大于或等于某个阈值m。当气味浓度低于此预设范围(如小于阈值m)时,说明室内空气清新,可以不需要通过释放气味来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预设范围可以是介于某2个阈值n和m之间(即:大于等于n且小于等于m),n<m。当气味浓度低于此预设范围(如小于m)时,说明室内空气清新,可以不需要通过释放气味来改善用户体验;当气味浓度高于预设范围(如大于n)时,说明室内空气很不清新,通过释放气味也不易改善用户体验。在这些不需要释放气味的情况下,都不需要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进一步,当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时,还可以计算并决定气味释放量,例如可以根据气味浓度来计算气味释放量。在这一方式中,气味发生组件120的释放方式较佳地是间隔释放,从而避免用户长时间处于同一气味浓度下导致嗅觉疲劳。
在此举一个根据具体的环境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10和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的例子。如果检测对象为VOC时,则其Rx值与Ro的比值的阈值m=0.95,n=0.9。当VOC传感器Rx值与Ro的比值小于0.9时,则认为室内环境污浊,空气处理系统100开启换气或排气模式,气味发生组件不开启。当Rx值与Ro的比值在0.9和0.95之间(即:大于等于0.9且小于等于0.95),则认为环境内有气味但气味浓度不高,可以释放香味或者有益的中性气味;当Rx值与Ro的比值大于0.95时,认为环境比较洁净,空气处理系统维持现状。
Ro为VOC传感器在室外基本无气味的空气环境中的电阻值,Rx为VOC传感器在空气调节空间的电阻值,Rx值与Ro的比值用来表征气味浓度。Rx值与Ro的比值越高,气味浓度越低,反之亦然。
第二种,在空气处理系统开启之后,空气处理系统得到运转模式171,环境检测单元160对环境参数161进行测量。控制单元140接收到环境参数161和运转模式171并进行分析,根据环境参数161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运转模式,且根据运转模式171和环境参数161控制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在此,运行状态包括开启、停止中的至少一个,运行参数包括流量。例如当运转模式171为换气模式或排气模式时,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当运转模式171为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时,可以进一步判断环境参数161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如果是则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否则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这一部分的细节可参考前一方式,在此不再展开。与前一方式不同的是,本方式中还可以根据环境参数161来决定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运转模式。例如当环境参数161位于预设范围时,可以维持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运转模式不变(即维持为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且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当环境参数161高于预设范围时,可以切换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运转模式至换气模式或排气模式,且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当环境参数161低于预设范围时,可以维持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运转模式不变(即维持为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且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在此,通过检测环境参数,可以同时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10和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从而实现了二者的协调。
在此举一个根据具体的环境参数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10运转模式的例子。例如检测对象为CO2时,CO2浓度预设范围为1000~1500ppm,当空气调节空间的CO2浓度在1000ppm到1500ppm之间时,空气调节装置110保持内循环模式不变,且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当空气调节空间的CO2浓度大于1500ppm时,切换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运转模式至换气模式或排气模式,且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当空气调节空间的CO2浓度小于1000ppm时,空气调节装置110保持内循环模式不变,且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检测和判断过程可以在空气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循环进行。例如,环境检测单元160可以间隔地检测环境参数161并通过接收单元170传输给控制单元140。控制单元140也可以间隔地获得运转模式171。基于此,控制单元140可以间隔地分析环境参数161和运转模式171,从而决定空气调节装置110和/或气味发生组件120如何运作。
实施例一的有益效果在于,1、根据空气调节装置当前的运转模式来决定气味发生组件的运作,可以提升空气调节装置和气味发生组件的协调程度,从而减少浪费且节约能源;
2、通过检测环境参数来决定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可以提高气味释放的控制精度;
3、通过检测环境参数来同时决定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和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提高了这两个组件的协调性。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用户检测单元150。该用户检测单元150用于检测本发明的空气处理系统所在空气调节空间的用户信息151,如用户在场信息、用户人数、用户位置或这些参数的任意组合等。该用户检测单元160可以是实体上独立于本空气处理系统而存在的一个设备,如用户检测单元160可固定安装在空气处理系统的空气调节空间中。该环境检测单元160也可以是安装在本空气处理系统上的一个部件。该用户检测单元150还可以为可穿戴设备,如衣服、手表、手环、项链、腰带等。该用户检测单元150也可以是前述的多种形态的设备的任意组合。该用户检测单元150将测量得到的用户信息151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发送给空气处理系统的接收单元170,接收单元170再将用户信息151发送给控制单元140。当用户检测单元150是实体上独立于空气调节装置110时,它可以无线连接至接收单元170。控制单元140可以根据空气调节装置运转模式171、环境参数161和用户信息151来控制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
接收单元170的输入端可接收在空气处理系统的空气调节空间中活动的用户的用户信息151,接收单元170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140相连接。控制单元140的输入端与接收单元170的输出端相连接,从接收单元170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151。控制单元140的输出端与气味发生组件120相连接,从而控制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0还与空气调节装置110相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环境参数161和用户信息151来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运转模式。
在本实施例二的运行过程中,控制单元140对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的控制除了按照实施例一所述的方式之外,还增加了根据用户信息151对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进行控制。具体地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在空气处理系统开启之后,空气处理系统得到运转模式171,环境检测单元160对环境参数161进行测量,用户检测单元150检测用户信息151。控制单元140接收到运转模式171、环境参数161和用户信息151并进行分析,根据运转模式171、环境参数161和用户信息151控制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在此,运行状态包括开启、停止中的至少一个,运行参数包括流量。例如当运转模式171为换气模式或排气模式时,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当运转模式171为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时,可以进一步通过用户信息151中的用户在场信息判断空气调节空间内是否有用户;如果没有用户则气味发生组件不启动,如果有则继续判断环境参数161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如果是则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否则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在这一方式中,与图10所示实施例的第一种方式的主要差别在于,可以通过判断空气调节空间内是否有用户来决定启动气味发生组件120,因此可以提升气味释放的针对性。
第二种,在空气处理系统开启之后,空气处理系统得到运转模式171,环境检测单元160对环境参数161进行测量,用户检测单元150检测用户信息151。控制单元140接收到运转模式171、环境参数161和用户信息151并进行分析,根据环境参数161和用户信息151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运转模式,且根据运转模式171、环境参数161和用户信息151控制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在此,运行状态包括开启、停止中的至少一个,运行参数包括流量。例如当运转模式171为换气模式或排气模式时,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当运转模式171为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时,可以进一步判断环境参数161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如果是则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否则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这一部分的细节可参考图10所示实施例的第一种方式,在此不再展开。与本实施例的第一种方式不同的是,本方式中还可以根据环境参数161来决定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运转模式。例如当环境参数161位于预设范围时,可以维持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运转模式不变(即维持为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且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当环境参数161高于预设范围时,可以切换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运转模式至换气模式或排气,且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当环境参数161低于预设范围时,可以维持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运转模式不变(即维持为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且不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在此,通过检测环境参数,可以同时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10和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从而实现了二者的协调。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检测和判断过程可以在空气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循环进行。例如,环境检测单元160可以间隔地检测环境参数161并通过接收单元170传输给控制单元140。控制单元140也可以间隔地获得运转模式171。基于此,控制单元140可以间隔地分析环境参数161和运转模式171,从而决定空气调节装置110和/或气味发生组件120如何运作。
上述的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中,用户检测单元150还可以检测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数量。环境检测单元170还可以检测空气调节空间的尺寸,控制单元140可以根据用户数量、气味浓度和空气调节空间的尺寸共同决定气味发生组件的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装置110适于对空气调节空间的不同区域进行空气调节。相应地,可在一些区域中分别配备气味发生组件。用户检测单元150可以检测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位置,控制单元140可根据用户位置决定对应区域的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装置110适于对空气调节空间的不同区域进行空气调节。用户检测单元150可以检测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位置,控制单元140可根据用户位置决定空气调节装置对应区域的送风口开闭。
实施例二除了具有实施例一的有益效果之外,还可以有如下效果:
1、通过检测用户在场信息、用户数量等信息来决定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可以提升用户舒适度。
2、可以对空气调节空间的多个区域独立进行气味释放,通过检测用户位置来决定要释放气味的气味发生组件,提高了气味释放的针对性。
如图12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0包括第一控制单元141和第二控制单元142。第一控制单元141用于实施对气味发生组件120的控制,第二控制单元142用于实施对空气调节装置110的控制。两个控制单元可以根据环境参数161、空气调节装置运转参数171、用户信息151或其组合来实施控制。
如图1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总体控制方法流程图。为方便理解,本实施例将参考图1和图10所示的空气处理系统说明,但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在图1和图10以外的空气处理系统中实施例。下面参考图13描述本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步骤301:开启空气调节装置。
在此,可通过图1的空气调节装置110调节空气调节空间的空气质量。空气调节装置110具有多种运转模式,例如新风模式、内循环模式、换气模式和排气模式等。
步骤302:检测空气调节空间的环境参数。
例如可以通过环境检测单元160来检测空气调节空间的环境参数。
步骤303:根据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和环境参数控制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在此,运行状态可包括运行、停止中的至少一个,运行参数包括流量。
例如,控制单元140可根据运转模式170和环境参数161来控制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
在完成步骤302之后,环境检测单元160会以一定的频率更新其所测得的环境参数,即本流程会回到步骤302继续进行,直到空气调节装置被关闭为止。
图13所示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根据空气调节装置当前的运转模式来决定气味发生组件的运作,可以提升空气调节装置和气味发生组件的协调程度,从而减少浪费且节约能源;并且通过检测环境参数来决定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可以提高气味释放的控制精度。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实现示例图。为方便理解,本示例将参考图1和图10所示的空气处理系统说明,但可以理解本示例的方法可以在图1和图10以外的空气处理系统中实施例。参考图14所示,此示例的步骤如下:
步骤401:获取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
例如参考图1所示,控制单元140可获取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运转模式。运转模式可为新风模式、内循环模式、换气模式和排气模式等。
步骤402:当判断运转模式是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时,流程进入步骤404;
步骤403:当判断运转模式是换气模式或排气模式时,流程进入步骤405;
步骤402和步骤404可由控制单元140完成。
步骤404:检测空气调节空间的环境参数。
例如可以通过环境检测单元160来检测空气调节空间的环境参数。
步骤406:判断环境参数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如果是则进入步骤407,否则进入步骤405;
在步骤405,气味发生组件不启动;
在步骤407,气味发生组件启动。
在步骤405或步骤407之后,本空气处理系统的环境检测单元160可继续对环境参数161进行测量,同时,空气处理系统也继续测量空气调节装置运转模式171。即本流程会回到步骤404继续进行,直到空气调节装置被关闭为止。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实现示例图。为方便理解,本示例将参考图1和图10所示的空气处理系统说明,但可以理解本示例的方法可以在图1和图10以外的空气处理系统中实施例。参考图15所示,此示例的步骤如下:
步骤501:空气调节装置处于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
在此示例中,默认空气调节装置110已经进入并处于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
步骤502:检测空气调节空间的气味浓度。
例如可以通过环境检测单元160来检测空气调节空间的气味浓度。
步骤503:判断气味浓度是否高于预设范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504,否则进入步骤505;
在步骤504,空气调节装置切换至换气模式或排气模式,气味发生组件不启动;
步骤505:判断气味浓度是否低于预设范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506,否则进入步骤507;
在步骤506,维持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气味发生组件不启动;
在步骤507,维持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气味发生组件启动。
在步骤504、506或步骤507之后,本空气处理系统的环境检测单元160可继续对环境参数161进行测量,同时,空气处理系统也继续测量空气调节装置运转模式171。即本流程会回到步骤502继续进行,直到空气调节装置被关闭为止。
在此示例中,预设范围可以是介于某2个阈值n和m之间。当气味浓度低于此预设范围时,说明室内空气清新,可以不需要通过释放气味来改善用户体验;当气味浓度高于预设范围时,说明室内空气很不清新,通过释放气味也不易改善用户体验。在这些不需要释放气味的情况下,都不需要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
本示例通过检测环境参数来同时决定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和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提高了这两个组件的协调性。
如图16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总体控制方法流程图。为方便理解,本实施例将参考图1和图11所示的空气处理系统说明,但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在图1和图11以外的空气处理系统中实施例。下面参考图16描述本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步骤601:开启空气调节装置。
在此,可通过图1和图10的空气调节装置110调节空气调节空间的空气质量。空气调节装置110具有多种运转模式,例如新风模式、内循环模式、换气模式和排气模式等。
步骤602:检测空气调节空间的环境参数。
例如可以通过环境检测单元160来检测空气调节空间的环境参数。
步骤603:检测用户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用户检测单元150来检测空气调节空间的用户信息。
步骤604:根据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用户信息和环境参数控制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在此,运行状态可包括运行、停止中的至少一个,运行参数包括流量。
例如,控制单元140可根据运转模式170、环境参数161和用户信息151来控制气味发生组件120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
在完成步骤302之后,环境检测单元160会以一定的频率更新其所测得的环境参数,用户检测单元150也是如此,即本流程会回到步骤602继续进行,直到空气调节装置被关闭为止。
图16所示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根据空气调节装置当前的运转模式来决定气味发生组件的运作,可以提升空气调节装置和气味发生组件的协调程度,从而减少浪费且节约能源;并且通过检测环境参数来决定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可以提高气味释放的控制精度。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实现示例图。为方便理解,本示例将参考图1和图11所示的空气处理系统说明,但可以理解本示例的方法可以在图1和图11以外的空气处理系统中实施例。参考图17所示,此示例的步骤如下:
步骤701:获取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
例如参考图11所示,控制单元140可获取空气调节装置110的运转模式。运转模式可为新风模式、内循环模式、换气模式和排气模式等。
步骤702:当判断运转模式是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时,流程进入步骤704;
步骤703:当判断运转模式是换气模式或排气模式时,流程进入步骤705;
步骤702和步骤704可由控制单元140完成。
步骤704:检测空气调节空间的用户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用户检测单元150来检测空气调节空间的环境参数。在此,用户信息可包括用户在场信息,其指示空气调节空间中是否有用户。
步骤705:气味发生组件不启动;
步骤706:判断用户是否在场,如果是则进入步骤707,否则进入步骤705;
步骤707:检测空气调节空间的环境参数。
例如可以通过环境检测单元160来检测空气调节空间的环境参数。
步骤708:判断环境参数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如果是则进入步骤709,否则进入步骤705。
在步骤705或步骤709之后,本空气处理系统的环境检测单元160可继续对环境参数161进行测量,用户检测单元150可继续测量用户信息151,同时,空气处理系统也继续测量空气调节装置运转模式171。即本流程会回到步骤704继续进行,直到空气调节装置被关闭为止。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实现示例图。为方便理解,本示例将参考图1和图11所示的空气处理系统说明,但可以理解本示例的方法可以在图1和图11以外的空气处理系统中实施例。参考图18所示,此示例的步骤如下:
步骤801:空气调节装置处于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且用户在场。
在此示例中,默认空气调节装置110已经进入并处于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
步骤802:检测空气调节空间的气味浓度。
例如可以通过环境检测单元160来检测空气调节空间的气味浓度。
步骤803:判断气味浓度是否高于预设范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804,否则进入步骤805;
在步骤804,空气调节装置切换至换气模式或排气模式,气味发生组件不启动;
步骤805:判断气味浓度是否低于预设范围,如果是则进入步骤806,否则进入步骤807;
在步骤806,维持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气味发生组件不启动;
在步骤807,维持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气味发生组件启动。
在步骤804、806或步骤807之后,本空气处理系统的环境检测单元160可继续对环境参数161进行测量,同时,空气处理系统也继续测量空气调节装置运转模式171。即本流程会回到步骤802继续进行,直到空气调节装置被关闭为止。
在此示例中,预设范围可以是介于某2个阈值n和m之间。当气味浓度低于此预设范围时,说明室内空气清新,可以不需要通过释放气味来改善用户体验;当气味浓度高于预设范围时,说明室内空气很不清新,通过释放气味也不易改善用户体验。在这些不需要释放气味的情况下,都不需要开启气味发生组件120。
本示例通过检测环境参数来同时决定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和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和/或运行参数,提高了这两个组件的协调性。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量控制示例。参考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气味浓度、用户人数、空气调节空间尺寸等参数来决定流量。在步骤901-903分别检测气味浓度、用户人数、空气调节空间尺寸,在步骤904根据这些参数来计算气味释放量并控制气味发生组件120的流量。
在一个示例中,气味释放量可以按照费希纳定律确定:
Y=K LogX。
其中Y是人对气味的感受评分;K是气味常量;X是气味释放量。
以精油释放为例,人对气味的感受评分与人的个体差异、空间内的用户人数、空气调节空间尺寸、精油的特性以及空气调节空间的温度、湿度等有关系,根据人对气味的感受评分,可以计算出最适宜的精油释放量。
上述方法的一些细节可参考前文描述装置的内容,在此不再展开。
除非权利要求中明确说明,本申请所述处理元素和序列的顺序、数字字母的使用、或其他名称的使用,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流程和方法的顺序。尽管上述披露中通过各种示例讨论了一些目前认为有用的发明实施例,但应当理解的是,该类细节仅起到说明的目的,附加的权利要求并不仅限于披露的实施例,相反,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符合本申请实施例实质和范围的修正和等价组合。
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申请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包括:
空气调节装置(110),用于调节空气调节空间的空气质量,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具有多种运转模式(171),所述多种运转模式包括换气模式和排气模式;
气味发生组件(120),用于释放气味;
环境检测单元(160),用于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的环境参数(161);
控制单元(140),连接所述空气调节装置、气味发生组件以及环境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运转模式和所述环境参数控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所述运行状态包括开启、停止的至少一个,当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处于所述换气模式或排气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停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运转模式还包括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参数包括二氧化碳浓度、颗粒物浓度、环境气味浓度、空气调节空间大小或其任意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境参数位于预设范围内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开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境参数在所述预设范围外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停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户检测单元(150),用于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在场信息,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用户检测单元且根据所述运转模式和所述用户在场信息决定所述气味发生组件是否运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检测单元实体上独立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且无线连接至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上的接收单元(170),所述接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户检测单元(150),用于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位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适于对所述空气调节空间的不同区域进行空气调节,且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用户位置决定对应区域的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检测单元间隔预定时间检测所述环境参数。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140)还用于根据所述运转模式和所述环境参数控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参数,所述运行参数包括流量。
12.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户检测单元(150),用于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数量,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用户检测单元且根据所述用户数量和所述环境参数决定所述气味发生组件的流量。
13.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户检测单元(150),用于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位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适于对所述空气调节空间的不同区域进行空气调节,且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用户位置决定对应区域的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参数或调节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在对应区域的送风口开闭。
14.一种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空气调节装置调节空气调节空间的空气质量,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具有多种运转模式,所述多种运转模式包括换气模式和排气模式;
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的环境参数;
根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和所述环境参数控制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所述运行状态包括开启、停止中的至少一个,当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处于所述换气模式或排气模式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停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运转模式还包括新风模式或内循环模式。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境参数位于预设范围内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开启,当所述环境参数在所述预设范围外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停止。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模式。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在场信息,且根据所述运转模式和所述用户在场信息决定所述气味发生组件是否运行。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适于对所述空气调节空间的不同区域进行空气调节,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位置,且根据所述用户位置决定对应区域的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状态。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间隔预定时间检测所述环境参数。
21.如权利要求14-20任一项所述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运转模式和所述环境参数控制所述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参数,所述运行参数包括流量。
22.如权利要求14-20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数量,且根据所述用户数量和所述环境参数决定所述气味发生组件的流量。
23.如权利要求14-20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适于对所述空气调节空间的不同区域进行空气调节,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空气调节空间中的用户位置,且根据所述用户位置决定对应区域的气味发生组件的运行参数或调节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在对应区域的送风口开闭。
CN201811654414.0A 2018-12-29 2018-12-29 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3801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54414.0A CN111380178B (zh) 2018-12-29 2018-12-29 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54414.0A CN111380178B (zh) 2018-12-29 2018-12-29 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0178A CN111380178A (zh) 2020-07-07
CN111380178B true CN111380178B (zh) 2023-01-06

Family

ID=71221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54414.0A Active CN111380178B (zh) 2018-12-29 2018-12-29 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801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1867A (zh) * 2020-09-07 2022-03-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气味释放系统的控制方法、气味释放系统和空调器
CN112268354B (zh) * 2020-10-15 2022-07-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具有香薰功能的空调器以及环境调节方法
CN115711450A (zh) * 2022-10-31 2023-02-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气香味调节器、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15930414A (zh) * 2022-12-19 2023-04-0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除菌控制方法、出气盒、控制装置、介质及空调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0025A (ja) * 1996-12-12 1998-06-26 Taisei Corp リラクゼーションルーム
JP2002283844A (ja) * 2001-03-26 2002-10-03 Denso Corp 車載ニオイ発生装置
JP2006306369A (ja) * 2005-04-01 2006-11-09 Denso Corp 車両用空気質成分供給装置
KR20140112689A (ko) * 2013-03-14 2014-09-24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및 이의 방향제 제어 방법
CN105531634A (zh) * 2013-07-10 2016-04-27 约翰·瑟斯顿·尚德勒 香味输送系统中的偏置设定
CN106969469A (zh) * 2017-04-07 2017-07-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CN107379913A (zh) * 2017-06-29 2017-11-24 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空气质量智能控制系统
CN107708748A (zh) * 2016-04-27 2018-02-16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以及散发气味的气氛
CN107825933A (zh) * 2017-09-28 2018-03-23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
CN207610327U (zh) * 2017-12-19 2018-07-13 张引强 空气循环系统
CN108800367A (zh) * 2018-08-14 2018-11-13 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净化空气的节能型新风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CN108870686A (zh) * 2018-03-30 2018-11-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8154677U (zh) * 2018-02-09 2018-11-2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处理装置
CN108891225A (zh) * 2018-06-19 2018-1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进风模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3150B2 (ja) * 1989-08-14 1994-07-20 株式会社アルプス技研 香り供給装置
JP3062833B2 (ja) * 1991-04-26 2000-07-12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香り発生装置付き空気調和機
JP4572889B2 (ja) * 2006-11-20 2010-11-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自動車用ユーザーもてなしシステム
US9945573B2 (en) * 2015-01-23 2018-04-17 Samah Mobarak Balkhair Air conditioner system with air treatment integration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0025A (ja) * 1996-12-12 1998-06-26 Taisei Corp リラクゼーションルーム
JP2002283844A (ja) * 2001-03-26 2002-10-03 Denso Corp 車載ニオイ発生装置
JP2006306369A (ja) * 2005-04-01 2006-11-09 Denso Corp 車両用空気質成分供給装置
KR20140112689A (ko) * 2013-03-14 2014-09-24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및 이의 방향제 제어 방법
CN105531634A (zh) * 2013-07-10 2016-04-27 约翰·瑟斯顿·尚德勒 香味输送系统中的偏置设定
CN107708748A (zh) * 2016-04-27 2018-02-16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以及散发气味的气氛
CN106969469A (zh) * 2017-04-07 2017-07-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CN107379913A (zh) * 2017-06-29 2017-11-24 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空气质量智能控制系统
CN107825933A (zh) * 2017-09-28 2018-03-23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
CN207610327U (zh) * 2017-12-19 2018-07-13 张引强 空气循环系统
CN208154677U (zh) * 2018-02-09 2018-11-2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处理装置
CN108870686A (zh) * 2018-03-30 2018-11-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91225A (zh) * 2018-06-19 2018-1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进风模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800367A (zh) * 2018-08-14 2018-11-13 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净化空气的节能型新风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0178A (zh)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0178B (zh) 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CA2918085C (en) An hvac system and an hvac controller configured to operate the hvac system based on air pollutant data and user comfort
EP2033665B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7131567B (zh) 空气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0529565C (zh) 离子产生装置
CN108698487B (zh) 防止车辆中产生气味并从车辆中去除产生的气味的系统
CN111918677A (zh) 空间环境管理系统
CN111076380A (zh) 除湿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1368538Y (zh) 自动干燥防霉空调
WO2021166046A1 (ja) 換気システム
WO2005018689A1 (ja) 空気清浄装置及び空気清浄方法
JP5462517B2 (ja) 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それを採用した空気調和機
CN115046256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243107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20040017470A (ko) 차량 공조장치용 살균탈취장치
JP4520000B2 (ja) 脱臭制御システム
UA124986C2 (uk) Пристрій для забезпечення оздоровчим повітрям та створення оздоровчого мікроклімату "healthy air point"
CN216536306U (zh) 一种浴室净味器
KR101425366B1 (ko) 칸막이를 이용한 공조시스템
EP4238474A1 (en) Shoe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AU2006200626B2 (en) Air refining device and ion generator used for the device
CN111380163B (zh) 空气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86178A (zh) 空调室内机
JP2022042571A (ja) 空気浄化装置
JP2022044108A (ja) 空気浄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