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9849A - 车辆用变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变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9849A
CN111379849A CN201910813871.8A CN201910813871A CN111379849A CN 111379849 A CN111379849 A CN 111379849A CN 201910813871 A CN201910813871 A CN 201910813871A CN 111379849 A CN111379849 A CN 111379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shift
transmission device
vehicular transmission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38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9849B (zh
Inventor
金大亨
裵成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L Corp filed Critical S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79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9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9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9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1/00Levers of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1/02Levers of gearing mechanisms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04Selector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with means for range selection and manual shifting, e.g. range selector with tiptron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7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lever, e.g. grip parts, mounting or manufactu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0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2059/026Detail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casing or lever suppo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2059/081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using knops or discs for rotary range sel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2059/082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with different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变速装置,车辆用变速装置可以包括:旋钮;杠杆,与旋钮结合,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沿上、下的第一方向移动;杠杆结合部,与杠杆结合,当杠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一同移动,并且配备为在所述第一位置被操作为第一变速驱动模式,在所述第二位置被操作为第二变速驱动模式;以及驱动部,为了使杠杆结合部移动而提供驱动力,其中,杠杆结合部包括:插头部;以及多槽部,形成有与插头部接触的第一变速部及第二变速部,插头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在第一变速部得到操作,在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所述第二变速部得到操作。

Description

车辆用变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变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驾驶者能够选择变速挡位的车辆用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变速装置可以根据车辆的速度改变齿轮比以使引擎的旋转保持恒定,并且驾驶者对变速杆进行操作而改变变速器的齿轮比。
这样的变速装置的变速模式包括:手动变速模式,使驾驶者能够转换变速挡位;自动变速模式,在驾驶者选择行驶挡位的情况下,根据车辆速度而自动转换变速挡位。
与此同时,正在使用一种能够在一个变速装置执行手动变速和自动变速的运动模式型变速装置。运动模式型变速装置可以在执行自动变速的变速装置旁边配备有能够执行手动变速的变速装置,以基本上执行自动变速的同时,使驾驶者能够通过增加或降低齿轮的挡位来执行手动变速。
变速杆暴露于车辆内部,使驾驶者能够操作,大部分的变速杆设置于车辆的中控板(center fascia)和储物箱(console box)之间。
通常,变速杆可以分为操纵杆(joystick)模式或旋转(rotary)模式。例如,对于操纵杆模式而言,向车辆的外部凸出而使变速杆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选择变速挡位,因此需要变速杆的移动轨迹所产生的空间而要求设计为防止与周围发生干扰。
对于旋转模式而言,向车辆的外部凸出,但是其高度与操纵杆模式相比微不足道,通过旋转实现变速操作而减小了所需空间,并且提高了车辆的空间充分利用性。
但是,由于每个驾驶者根据车辆行驶状况偏爱的模式互不相同,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供多种模式的方案,使得驾驶者能够根据车辆行驶状况选择偏爱的模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2013/0220055(2013.08.29.公开)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向驾驶者提供多种操作模式而能够根据车辆行驶状况选择偏爱的操作模式的车辆用变速装置。
本发明的课题并不局限于上述提到的课题,未提到的其他课题能够通过下文的记载而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确地理解。
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可以包括:旋钮;杠杆,与所述旋钮结合,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沿上、下的第一方向移动;杠杆结合部,与所述杠杆结合,当所述杠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一同移动,并且配备为在所述第一位置被操作为第一变速驱动模式,在所述第二位置被操作为第二变速驱动模式;以及驱动部,为了使所述杠杆结合部移动而提供驱动力,其中,所述杠杆结合部包括:插头部;以及多槽部,形成有与所述插头部接触的第一变速部及第二变速部,所述插头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在所述第一变速部得到操作,在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所述第二变速部得到操作。
所述多槽部可以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交叉形成的主体。
所述主体可以包括:第一变速主体,向所述第一方向凸出而在内侧形成有所述第一变速部;以及第二变速主体,从所述第一变速主体向所述第二方向凸出而在内侧形成有所述第二变速部。
所述第一变速部可以在所述第一变速主体的内侧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预定的曲率,并且形成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多个阶梯面的第一变速接触面,所述第二变速部可以在所述第二变速主体的内侧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预定的曲率,并且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多个阶梯面并与所述插头部接触的第二变速接触面。
所述第一变速部可以在所述第一变速主体的内侧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V”字形态并形成有所述第一变速接触面,所述第二变速部在所述第二变速主体的内侧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V”字形态并形成有所述第二变速接触面。
在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下,所述杠杆可以在所述第一位置以所述第二方向为中心旋转,在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下,所述杠杆在所述第二位置以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心旋转。
在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下,所述插头部可以接触于所述第一变速接触面而沿所述第一变速接触面移动,在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下,所述插头部接触于所述第二变速接触面而沿所述第二变速接触面移动。
所述车辆用变速装置还可以包括:旋转限制部件,当所述杠杆结合部置于所述第一位置而以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操作时,使所述杠杆结合部以所述第二方向为中心旋转,并限制所述杠杆结合部以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心旋转。
所述旋转限制部件可以包括:杆部,从所述杠杆与所述插头部交叉的点向所述第二方向凸出,在侧端部配备有结合部件;以及辊部,在一面形成有安置所述结合部件的结合槽,从而配备为将所述杆部作为中心并以所述第二方向为中心旋转且限制以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心旋转。
所述结合部件可以包括:圆形的头部;以及安置凸起部,以所述头部的直径为中心凸出而与所述结合槽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面接触。
所述车辆用变速装置还可以包括:感测部,根据所述杠杆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和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感测所述杠杆的变化。
所述感测部可以包括:磁体,结合于在所述头部的一面所形成的安装槽;以及第一感测传感器,在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下感测所述磁体的磁力变化。
所述感测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感测根据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的所述杠杆的位置及所述杠杆的旋转变化,并且可以包括:磁体,结合于在所述头部的一面所形成的安装槽;以及第二感测传感器,在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磁体相向,并且感测所述磁体的磁力变化。
所述杠杆结合部还可以包括:移动主体,结合于所述杠杆而当所述杠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一同移动,并且在一面安装有所述插头部及所述多槽部,另一面连接于所述驱动部。
在所述移动主体的一面可以配备有安置部,该安置部形成有安置所述插头部及所述多槽部,并且用于使所述插头部以所述第二方向为轴旋转或者以所述第一方向为轴旋转的空间。
所述安置部可以包括:安置槽,在所述移动主体的中央向所述第三方向形成而安置所述插头部;以及结合槽,在所述安置槽的两端部形成于所述移动主体的端部,并且安置固定所述多槽部。
所述安置槽可以形成有作为使所述插头部能够以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二方向为旋转轴移动的空间的第一旋转空间以及作为使所述插头部能够以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一方向为旋转轴移动的空间的第二旋转空间。
所述驱动部可以包括:致动器;导螺杆,与所述杠杆结合部啮合;以及至少一个传递齿轮部,将从所述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导螺杆。
在所述移动主体的另一面可以配备有移动凸起,所述移动凸起从所述安置部的下表面凸出,在其内侧形成有啮合于所述导螺杆的齿轮形成部,并且根据所述导螺杆的旋转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上、下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其他具体的事项包含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中。
有益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具有如下效果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可以提供多种操作模式而使驾驶者能够根据车辆行驶状况选择偏好的操作模式而使用,因此具有能够提高驾驶者的方便的效果。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能够利用一个多槽部件实现操纵杆模式及旋转模式,从而能够实现部件的简化,进而能够实现降低部件成本,并且能够提供组装的容易性。
本发明的效果并不局限于以上提到的效果,未提到的其他效果将能够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确地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的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的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暴露的外观部的立体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的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的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暴露的外观部的立体图。
图5a和图5b是分别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的内部的一方向及另一方向进行示意性图示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的内部构成要素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的内部构成要素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的另一方向分解立体图。
图10a和图10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的一部分构成要素的一方向及另一方向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杠杆结合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杠杆结合部的另一方向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杠杆、杠杆结合部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杠杆、杠杆结合部的结合状态的平面图。
图1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多槽部的立体图。
图1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的杠杆结合部的结合驱动状态的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的杠杆结合部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的驱动状态的侧视图。
图19a和图19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的多槽部与插头部的结合状态的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的多槽部和插头部的驱动状态的部分立体图。
图2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杠杆结合部的结合驱动状态的图。
图2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驱动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驱动状态的另一方向立体图。
图24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驱动状态的侧视图。
图25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驱动状态的剖视图。
图26a和图2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多槽部与插头部的结合状态的图。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中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多槽部与插头部的驱动状态的图。
符号说明
1:车辆用变速装置 100:旋钮
200:杠杆 300:杠杆结合部
310:插头部 320:多槽部
330:移动主体 400:驱动部
410:致动器 420:传递齿轮部
430:导螺杆 500:旋转限制部件
510:杆部 520:结合部件
530:辊部 600:感测部
700:盖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结合附图详细后述的实施例,就会明确了解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用于实现这些的方法。然而,本发明并非局限于以下披露的实施例,其可以由互不相同的多样的形态实现,提供本实施例仅仅旨在使本发明的披露得以完整并用于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告知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备基本知识的人员,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书定义。贯穿整个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
因此,在若干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本发明被模糊地解释,对公知的工艺步骤、公知的结构及公知的技术不予具体描述。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说明实施例而非旨在限定本发明。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在语句中特别说明,否则单数型也包括复数型。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comprises)”和/或“包含于(comprising)”意味着不排除除了所提及的构成要素、步骤和/或操作之外的一个以上的其他构成要素、步骤和/或操作的存在或附加。另外,“和/或”包括所提及的项目中的各者及其一个以上的所有组合。
并且,将会参阅作为理想化的示例图的立体图、剖视图、侧视图和/或概略图而对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因此,根据制造技术和/或允许误差等,示例图的形态有可能变形。于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限定为图示的特定形态,根据制造工艺而生成的形态的变化也包含在内。而且,在本发明中图示的各个附图中,可能考虑到说明的方便性而将各个构成要素多少有些放大或缩小而图示。
以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用于说明车辆用变速装置的附图而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的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的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暴露的外观部的立体图。图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的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的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暴露的外观部的立体图。图5a和图5b是分别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的内部的一方向及另一方向进行示意性图示的立体图。图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的内部构成要素的立体图。图7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的内部构成要素的侧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的另一方向分解立体图。图10a图10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的一部分构成要素的一方向及另一方向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至图10b,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可以配备为当控制变速时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至少以互不相同的两种方式变更变速挡位。例如,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可以配备为使如下的方式能够彼此转换:配备为以操纵杆模式变更变速挡位的方式(对应于后述的“第一变速驱动模式”);配备为以旋转模式变更变速挡位的方式(对应于后述的“第二变速驱动模式”)。
同上所述,本发明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可以包括旋钮100、杠杆200、杠杆结合部300、驱动部400,从而变更至少互不相同的两种方式的变速挡位,所述本发明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的构成要素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收容于壳体10内而使其免受外部冲击的影响或者设置为固定于壳体10。在所述壳体10的上表面还可以安装有当所述车辆用变速装置1位于车辆的室内时能够被暴露的盖部700。
在所述盖部700的上侧面,根据后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的变速驱动模式,可以暴露有旋钮100和结合于所述旋钮100的杠杆200的一部分或者仅暴露有旋钮100。
在所述盖部700可以配备有模式转换钮710,从而能够根据后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的变速驱动模式转换模式。例如,图2是所述旋钮100及所述杠杆200的一部分暴露于所述盖部700的上表面而所述杠杆200移动至后述的第一位置的状态,车辆用变速装置1为操纵杆模式(对应于后述的“第一变速驱动模式”,以下称为“第一变速驱动模式”)状态。图4是仅有旋钮100暴露于所述盖部700的上表面而所述杠杆200移动至后述的第二位置的状态,车辆用变速装置1为旋转模式(对应于后述的“第二变速驱动模式”,以下称为“第二变速驱动模式”)状态。
如上所述,驾驶者可以通过按压配备于所述盖部700的所述模式转换钮610来选择第一变速驱动模式及第二变速驱动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所述模式转换钮610的操作信号通过控制器传递至后述的所述驱动部400,所述杠杆结合部300根据所述驱动部400的驱动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选择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及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中的任意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以在盖部700配备有模式转换钮710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在盖还可以配备有诸如对应于P挡的停车钮720等能够控制车辆变速所需的各种功能的多样的钮。并且,虽然图示了停车钮720及模式转换钮710形成于盖的一侧的情形,但是钮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此。
所述旋钮100可以暴露于壳体10的外侧,并且可以结合于所述杠杆200的一端而起到把手的作用,驾驶者能够抓持并移动所述旋钮100而操作所述杠杆200来选择变速挡位。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通过所述杠杆200的操作可选择的变速挡位包括R(倒车)挡、N(空)挡、D(行驶)挡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然而这仅仅是用于帮助本发明的理解的一个示例,并不局限于此,通过杠杆200的操作可选择的变速挡位可以进行多样的变更。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所述旋钮100起到把手的作用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在旋钮100可以配备有诸如用于解除换挡锁定的解除钮(未图示)等变速操作所需的各种构成要素。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所述旋钮100而言,所述旋钮100的运动可以根据后述的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和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而发生变化。例如,后述的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的所述旋钮100为操纵杆模式,所述旋钮100为以后述的垂直于杠杆200的长度方向的旋转轴线Ax1(以下,称为“第一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的驱动模式。当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驾驶者可以抓持所述旋钮100,通过沿前后方向移动来选择变速挡位。与此不同,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所述旋钮100为旋转模式,所述旋钮100为以后述的平行于所述杠杆200的长度方向的旋转轴线Ax2(以下,称为“第二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的驱动模式。当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驾驶者可以抓持所述旋钮100,根据旋转所述旋钮100来选择变速挡位。
所述杠杆200与所述旋钮100结合,并且在所述壳体10的内侧沿第一方向安装。所述杠杆200可以设计为在至少一个变速驱动模式下被操作而选择变速挡位,如上文所提及,例如可以在操纵杆模式的第一变速驱动模式及旋转模式的第二变速驱动模式下被操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杠杆200中结合于所述旋钮100的端部及其一部分从所述壳体10的上侧(具体而言为所述盖部700)凸出而以与所述杠杆200的长度方向(例: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例:第二方向)的旋转轴线Ax1(以下,称为“第一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随此所述杠杆200可以被驱动为第一变速驱动模式。并且,在杠杆200全部进入所述壳体10内侧的状态下,所述旋钮100在紧贴于所述盖部700的状态下在所述杠杆200的中心以所述杠杆200的长度方向(例:第一方向)的旋转轴线Ax2(以下,称为“第二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随此所述杠杆200可以被驱动为第二变速驱动模式。
如上所述,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可以理解为是随着驾驶者抓持所述旋钮100使其沿前后方向移动而使所述杠杆200以第一旋转轴线Ax1为中心旋转的操纵杆模式,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可以理解为是随着驾驶者旋转所述旋钮100而使所述杠杆200以所述第二旋转轴线Ax2为中心旋转的旋转模式。
所述杠杆结合部300结合于所述杠杆200,并且配备为接收后述的所述驱动部400的驱动力而沿所述第一方向升降,因此所述杠杆200及所述杠杆结合部300可以一同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杠杆结合部300可以在所述壳体10的内侧上升/下降,并且在所述壳体的上部面与配备于所述壳体10内部的固定支架12之间移动。所述固定支架12在其内部可以安装有驱动部400等,当所述杠杆结合部300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杠杆结合部300的移动主体330在所述壳体的上侧面与固定支架12之间移动,所述杠杆结合部300的移动凸起具有咬合于所述固定支架12的内侧的驱动部400而升降的结构。所述杠杆结合部300的构成要素可以被布置成在所述杠杆200向所述盖部700的上侧凸出的位置(参照图2,以下称为“第一位置”)使所述杠杆结合部300以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被操作。并且,所述杠杆结合部300的构成要素可以被布置成在所述杠杆200进入所述盖部700内侧而仅有所述旋钮100紧贴于所述盖部700的位置(参照图4,以下称为“第二位置”)使所述杠杆结合部300以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被操作。可以参照以下的附图对所述杠杆结合部300的构成进行具体说明。
所述驱动部400可以提供用于使所述杠杆结合部300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驱动力。所述杠杆结合部300可以借助从所述驱动部400产生的驱动力沿上下方向(即,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当所述杠杆200以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被操作时,使所述杠杆200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而上升,当所述杠杆200以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被操作时,所述杠杆200下降而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所述驱动部400可以包括致动器410、导螺杆430及传递齿轮部420。
所述致动器410可以产生用于使所述杠杆结合部300移动的驱动力。
所述传递齿轮部420可以配备为在所述致动器410与所述导螺杆430之间啮合至少一个齿轮。所述传递齿轮部420可以配备为将从所述致动器410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导螺杆430。
所述导螺杆430可以与所述传递齿轮部420结合而借助从所述致动器410产生的驱动力以所述第二旋转轴线Ax2为中心旋转。
所述导螺杆430可以固定于在所述壳体10凸出的主轴并插入在接收的所述移动主体330的另一面所形成的移动凸起332的内侧中空。所述导螺杆430咬合于在所述移动凸起332的中空形成的齿轮形成部332a,进而根据所述导螺杆430的旋转方向而使所述杠杆结合部300能够上下移动。
此时,在所述导螺杆430的上侧内侧可以形成有能够安置所述杠杆200端部的插入槽。例如,在所述杠杆结合部300下降而所述杠杆200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杠杆200的另一端可以安置固定于所述插入槽。随着所述杠杆200的另一端插入到所述插入槽,所述杠杆200可以以所述第二旋转轴线Ax2为中心旋转,而不以第一旋转轴线Ax1为中心旋转,从而所述杠杆200处于可以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操作的状态。
以下,可以参照图11至图15具体说明所述杠杆结合部300。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杠杆结合部300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杠杆结合部300的另一方向分解立体图。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杠杆200、杠杆结合部300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杠杆200、杠杆结合部300的结合状态的平面图。图1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多槽部320的立体图。
参照图11至图15,如上所述,所述杠杆结合部300可以配备为接收所述驱动部400的驱动力而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升/下降,并且可以配备为在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根据变速驱动模式变更变速挡位。
并且,当所述杠杆结合部300上升/下降时,结合于所述杠杆结合部300上部的所述杠杆200及所述旋钮100可以随着上升/下降而沿第一方向一同上升/下降。
若所述杠杆200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则如上所述,所述变速驱动模式为第一变速驱动模式,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操纵杆模式下工作。并且,结合于所述杠杆结合部300上部的所述杠杆200及所述旋钮100可以随着升降而沿第一方向一同上升/下降。若所述杠杆200置于所述第二位置,则如上所述,所述变速驱动模式为第二变速驱动模式,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旋转模式下工作。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杠杆结合部300可以具有当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及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保持所述杠杆结合部300的结合状态而仅变速驱动模式发生变更的结构。
根据一实施例的所述杠杆结合部300可以包括移动主体330、插头部310、多槽部320。
所述移动主体330的一侧可以结合于所述杠杆200,所述移动主体330的另一侧可以结合于所述驱动部400,并且可以配备为通过所述驱动部400的驱动力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下移动。所述移动主体330在中央可以形成有用于安置杠杆200以及在所述杠杆200向所述第三方向凸出的插头部310和多槽部320的空间,所述空间的下部形成为与所述驱动部400连接的形态,例如可以形成“T”字形态的截面。
在所述移动主体330的一面可以配备有安置部331,在所述移动主体330的另一面可以配备有移动凸起332在。所述安置部331的一面可以安置所述插头部310及所述多槽部320,并且形成有用于使所述插头部310以所述第二方向为轴旋转或者以所述第一方向为轴旋转的空间。
所述安置部331可以包括安置槽331a及结合槽331b。
所述安置槽331a可以从所述移动主体330的中央向所述第三方向形成而配备为安置所述插头部310。所述安置槽331a可以形成有作为使所述插头部310能够以所述杠杆200的所述第二方向为旋转轴进行移动的空间的第一旋转空间以及作为能够以所述杠杆200的所述第一方向为旋转轴进行移动的空间的第二旋转空间。
所述结合槽331b可以在所述安置槽331a的两端部形成于所述移动主体330的端部,并且配备为安置固定所述多槽部320。
所述移动凸起332可以配备为从所述安置部331的下表面凸出。在所述移动凸起332可以形成有中空,在所述中空的内侧面可以形成有与所述驱动部400的所述导螺杆430啮合的齿轮形成部332a。在所述移动凸起332与所述导螺杆430啮合的状态下,所述导螺杆430通过所述致动器410的驱动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移动凸起332可根据所述导螺杆430的旋转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上、下方向移动。因此,所述移动主体330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安装于所述移动主体330的构成要素,具体而言为所述插头部310及所述多槽部320可以具有与所述移动主体330一同移动的结构。
所述插头部310可以配备于所述杠杆200,并且配备为从所述杠杆200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凸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头部310可以从所述杠杆200向第三方向凸出,并且安装为分别从所述杠杆200的两侧面凸出。在所述插头部310的端部分别布置有多槽部320,所述插头部310的端部可以安装为与所述多槽部320的内侧面(接触面3211a、3212a)弹性接触。所述插头部310可以通过弹簧等弹性体可摇动地被弹性支撑,若所述插头部310以第一旋转轴线或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则可以沿所述多槽部320的接触面3211a、3212a移动并产生操作感。
所述多槽部320可以以咬合于所述插头部310端部的方式固定安装于所述结合槽331b,并且可以分别配备于所述安置部331的两端部。所述多槽部320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多个第一变速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多个第二变速部。
所述多槽部320可以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而形成为如同“+”形状的主体321。
所述主体321可以包括:第一变速主体3211,从中心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向上、下凸出,并且在其内侧形成所述第一变速部;以及第二变速主体3212,与所述第一变速主体3211形成一体型,沿所述第二方向向左、右凸出,并且在其内侧形成所述第二变速部。
形成于所述第一移动主体330内侧面的所述第一变速部可以在所述第一变速主体3211的内侧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预定曲率而形成“V”字形态。“V”字形状的所述第一变速部可以在所述第一变速主体3211的内侧形成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多个阶梯面的第一变速接触面3211a。所述第一变速接触面3211a可以与所述插头部310的端部接触,并且配备为使所述插头部310以弹性接触的状态从所述第一变速接触面3211a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
形成于所述第二移动主体330内侧面的所述第二变速部可以在所述第二变速主体3212的内侧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预定曲率而形成“V”字形态。“V”字形状的所述第二变速部可以在所述第二变速主体3212的内侧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多个阶梯面的第二变速接触面3212a。所述第二变速接触面3212a可以与所述插头部310的端部接触,并且配备为使所述插头部310以弹性接触的状态从所述第二变速接触面3212a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
根据所述多槽部320的形状,所述多槽部320的中央为初始位置(home position)HP,所述插头部310可以具有在操作所述变速挡位后恢复至初始位置的结构。从所述多槽部320向所述初始位置HP的上侧形成的阶梯部可以分别变速为N挡和R挡,向所述初始位置HP的下侧形成的阶梯部可以变速为D挡。并且,从所述多槽部320向所述初始位置HP的左侧方向形成的阶梯部可以变速为N挡和R挡,向所述初始位置HP的右侧方向形成的阶梯部可以变速为D挡。
可以配备有如下的旋转限制部件500:当所述杠杆结合部300在所述壳体10的内侧布置于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移动主体330相向而限制所述杠杆结合部300的上升,并且限制所述杠杆结合部300以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心旋转,即,限制所述杠杆结合部300以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旋转限制部件500可以具有根据所述杠杆结合部300的位置而与所述杠杆结合部300结合或者解除结合的结构,例如,在所述杠杆结合部300沿第一方向上升的所述第一位置可以与所述杠杆结合部300结合,在所述第二位置可以解除与所述杠杆结合部300的结合。并且,若所述杠杆结合部300与所述旋转限制部件500结合,则所述杠杆结合部300以第二旋转轴线为中心进行的旋转可以受到限制,若所述杠杆结合部300与所述旋转限制部件500的结合被解除,则所述杠杆结合部300以第一旋转轴线Ax1为中心进行的旋转可以受到限制。
所述旋转限制部件500可以包括杆部510和辊部530。
所述杆部510从所述杠杆200与所述插头部310交叉的点向所述第二方向凸出,在一侧端部可以配备有结合部件520。所述结合部件520可以包括圆形的头部521以及安置凸起部522,所述安置凸起部522从所述头部521凸出,并且沿所述头部521的第一方向以直径为中心凸出,从而与下述的结合槽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面接触。
所述辊部530可以安装于所述壳体10,并且配备为以第二方向为旋转轴可旋转预定角度。在所述辊部530的一面形成有用于向其一面安置所述结合部件520的结合槽531b,所述结合槽531b可以形成有使所述头部521插入的第一槽和使所述安置凸起部522插入的第二槽。所述辊部530配备为以第二方向为旋转轴可旋转预定角度,从而可以配备为根据在所述辊部530安置所述杆部510,具体而言安置所述结合部件520,使以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心进行的旋转受到限制,同时以所述杆部510为中心以所述第二方向为中心能够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还可以包括:感测部600,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或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分别感测所述杠杆200的变化。
即,所述感测部600可以在所述第一位置感测根据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的所述杠杆200的位置及所述杠杆200的旋转变化,在所述第二位置感测根据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的所述杠杆200的位置及所述杠杆200的旋转变化。
所述感测部600可以包括磁体610、第一感测传感器620及第二感测传感器630。
所述磁体610可以结合于在所述头部521的一面形成的安装槽。
所述第一感测传感器620配备于所述辊部530,从而配备为当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与所述磁体610邻近布置,进而感测所述磁体610的磁力变化。
所述第二感测传感器630可以配备为在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磁体610相向。所述第二感测传感器630可以配备为在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磁体610邻近布置而感测所述磁体610的磁力变化。
如上文所提及,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配备为可以在至少两种变速驱动模式下工作,具体而言为在第一变速驱动模式和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下工作,且配备为驱动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和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能够通过所述杠杆结合部300的位置变化而简单地进行转换。
以下,可以参照图16至图20,对车辆用变速装置1为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所述车辆用变速装置1的构成要素的位置、结合状态、操作等进行说明。
图1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的杠杆结合部300的结合驱动状态的图。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的杠杆结合部300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图18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的驱动状态的侧视图。图19a和图19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的多槽部320与插头部310的结合状态的部分立体图。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时的多槽部320和插头部310的驱动状态的图。
参照图14至图20,如上文所提及,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可以通过配备于所述盖部700的模式转换钮710等选择变速驱动模式。例如,若通过所述模式转换钮710等选择第一变速驱动模式,则所述旋钮100、所述杠杆200、所述杠杆结合部300根据所述驱动部400的驱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升而安装于第一位置。
具体而言,若所述致动器410被驱动,则所述致动器410的驱动力可以通过所述传递齿轮部420使所述导螺杆430旋转。所述导螺杆430咬合于所述移动凸起332的齿轮形成部332a而根据所述导螺杆430的转动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移动凸起332沿第一方向上升,进而所述移动主体330、安装于所述移动主体330的所述插头部310以及所述多槽部320可以上升。
若所述移动主体330上升,则从所述杠杆结合部300向所述第二方向凸出的所述杆部510可以一同上升,形成于所述杆部510一端的所述结合部件520插入到布置于第一位置的所述辊部530的结合槽531b。若所述杆部510插入所述辊部530,则所述插头部310能够以所述第二方向为中心旋转,并且以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心的旋转受到限制。即,所述插头部310可以以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x1为中心旋转,并且以所述第二旋转轴线Ax2为中心的旋转受到限制。
若所述插头部310以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x1为中心旋转,则所述旋钮100及所述杠杆200也以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x1为中心旋转而不以所述第二旋转轴线Ax2为中心旋转。即,所述旋钮100可以配备为能够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的同时变更变速挡位。若所述插头部310以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x1为中心旋转,则所述插头部310可以在所述移动主体330的所述第一旋转空间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并旋转,所述插头部310的端部沿着所述多槽部320的第一变速主体3211的第一变速接触面3211a沿上、下方向接触移动。在所述第一变速接触面3211a沿第二方向形成有多个阶梯面,从而每当所述插头部310移动于所述阶梯面时借助对应于变速区间的所述插头部310的弹性力而发生力的变化,从而能够产生操作感。即,若从所述多槽部320的初始位置HP向上侧方向移动,则可以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的阶梯面移动而变速为N挡和R挡,与此相反,若从所述多槽部320的初始位置HP向下侧方向移动,则可以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的阶梯面移动而变速为D挡。
并且,所述杆部510的所述结合部件520结合于所述辊部530的结合槽531b,所述辊部530可以以所述杆部510为中心旋转。若所述杆部510安置于所述辊部530,则形成于所述头部521一面的所述磁体610与布置于所述辊部530的第一感测传感器620可以彼此邻近地布置。若发生所述变速挡位的操作,则所述磁体610的位置由于所述辊部530的旋转而发生变化,从而所述第一感测传感器620可以感测所述磁体610的磁力变化,并且所述感测传感器的检出值施加于未图示的控制部,进而可以向变速器传递控制信号,以能够变速为选择的变速挡位。
以下,可以参照图21至图27,对车辆用变速装置1为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所述车辆用变速装置1的构成要素的位置、结合状态、操作等进行说明。
图2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杠杆结合部300的结合驱动状态的图。图2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驱动状态的立体图。图2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驱动状态的另一方向立体图。图24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驱动状态的侧视图。图25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驱动状态的剖视图。图26a和图2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多槽部320与插头部310的结合状态的部分立体图。图2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中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时的多槽部320与插头部310的驱动状态的图。
参照图20至图25,如上文所提及,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装置1可以通过配备于所述盖部700的模式转换钮710等选择变速驱动模式。例如,若通过所述模式转换钮710等选择第二变速驱动模式,则所述旋钮100、所述杠杆200、所述杠杆结合部300根据所述驱动部400的驱动沿所述第一方向下降而安装于第二位置。
具体而言,若所述致动器410被驱动,则所述致动器410的驱动力可以通过所述传递齿轮部420使所述导螺杆430旋转。所述导螺杆430咬合于所述移动凸起332的齿轮形成部332a而根据所述导螺杆430的转动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移动凸起332沿第一方向下降,进而所述移动主体330、安装于所述移动主体330的所述插头部310以及所述多槽部320可以一同下降。
若所述移动主体330下降,则从所述杠杆结合部300向所述第二方向凸出的所述杆部510可以一同下降,形成于所述杆部510一端的所述结合部件520从插入在布置于第一位置的所述辊部530的结合槽531b的状态下脱离,进而解除结合。并且,所述杆部510从所述辊部530脱离而置于第二位置,所述杠杆200的另一端可以安置固定于所述导螺杆430上部的所述插入槽。因此,与上文的第一变速驱动模式不同,所述插头部310能够以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心旋转,并且以所述第二方向为中心的旋转受到限制。即,所述插头部310可以以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以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为中心的旋转受到限制。
若所述插头部310以所述第二旋转轴线Ax2为中心旋转,则所述旋钮100及所述杠杆200也以所述第二旋转轴线Ax2为中心旋转而不以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x1为中心旋转。即,所述旋钮100可以配备为能够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变更变速挡位。若所述插头部310以所述第二旋转轴线Ax2为中心旋转,则所述插头部310可以在所述移动主体330的所述第二旋转空间沿水平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插头部3100的端部沿着所述多槽部320的第二变速主体3212的第二变速接触面3212a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接触移动。在所述第二变速接触面3212a沿第一方向形成有多个阶梯面,从而每当所述插头部310移动于所述阶梯面时借助对应于变速区间的所述插头部310的弹性力而发生力的变化,从而能够产生操作感。即,若从所述多槽部320的初始位置HP向左侧方向移动,则可以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阶梯面移动而变速为N挡和R挡,与此相反,若从所述多槽部320的初始位置HP向右侧方向移动,则可以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阶梯面移动而变速为D挡。
并且,形成于所述头部521一面的所述磁体610可以与在第二位置安装于所述壳体10的第二感测传感器630邻近地布置。若发生所述变速挡位的操作,则所述磁体610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移动,从而第二感测传感器630可以感测所述磁体610的磁力变化,并且所述感测传感器的检出值施加于未图示的控制部,进而可以向变速器传递控制信号,以能够变速为选择的变速挡位。
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备基本知识的人员想必理解可在不改变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前提下以其他具体形态实施本发明。因此,以上记载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均为示例性的,应当理解其并非为限定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是由前述详细描述来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可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含义、范围及其等同概念中推导得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均应解释为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中。

Claims (19)

1.一种车辆用变速装置,包括:
旋钮;
杠杆,与所述旋钮结合,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沿上、下的第一方向移动;
杠杆结合部,与所述杠杆结合,当所述杠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一同移动,并且配备为在所述第一位置被操作为第一变速驱动模式,在所述第二位置被操作为第二变速驱动模式;以及
驱动部,为了使所述杠杆结合部移动而提供驱动力,
其中,所述杠杆结合部包括:
插头部;以及
多槽部,形成有与所述插头部接触的第一变速部及第二变速部,
所述插头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在所述第一变速部得到操作,在所述第二位置时在所述第二变速部得到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多槽部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交叉形成的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包括:
第一变速主体,向所述第一方向凸出而在内侧形成有所述第一变速部;以及
第二变速主体,从所述第一变速主体向所述第二方向凸出而在内侧形成有所述第二变速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变速部在所述第一变速主体的内侧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预定的曲率,并且形成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多个阶梯面的第一变速接触面,
所述第二变速部在所述第二变速主体的内侧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预定的曲率,并且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多个阶梯面并与所述插头部接触的第二变速接触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变速部在所述第一变速主体的内侧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V”字形态并形成有所述第一变速接触面,
所述第二变速部在所述第二变速主体的内侧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V”字形态并形成有所述第二变速接触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下,所述杠杆在所述第一位置以所述第二方向为中心旋转,
在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下,所述杠杆在所述第二位置以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心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下,所述插头部接触于所述第一变速接触面而沿所述第一变速接触面移动,
在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下,所述插头部接触于所述第二变速接触面而沿所述第二变速接触面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还包括:
旋转限制部件,当所述杠杆结合部置于所述第一位置而以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操作时,使所述杠杆结合部以所述第二方向为中心旋转,并限制所述杠杆结合部以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心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限制部件包括:
杆部,从所述杠杆与所述插头部交叉的点向所述第二方向凸出,在端部配备有结合部件;以及
辊部,在一面形成有安置所述结合部件的结合槽,从而配备为将所述杆部作为中心并以所述第二方向为中心旋转且限制以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心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结合部件包括:
圆形的头部;以及
安置凸起部,以所述头部的直径为中心凸出而与所述结合槽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面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还包括:
感测部,根据所述杠杆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和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感测所述杠杆的变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感测部包括:
磁体,结合于在所述头部的一面所形成的安装槽;以及
第一感测传感器,在所述第一变速驱动模式下感测所述磁体的磁力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感测部包括:
磁体,结合于在所述头部的一面所形成的安装槽;以及
第二感测传感器,在所述第二变速驱动模式下感测所述磁体的磁力变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杠杆结合部还包括:移动主体,结合于所述杠杆而当所述杠杆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一同移动,并且在一面安装有所述插头部及所述多槽部,另一面连接于所述驱动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
在所述移动主体的一面配备有安置部,该安置部安置所述插头部及所述多槽部,并且形成有用于使所述插头部以所述第二方向为轴旋转或者以所述第一方向为轴旋转的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安置部包括:
安置槽,在所述移动主体的中央向所述第三方向形成而安置所述插头部;以及
结合槽,在所述安置槽的两端部形成于所述移动主体的端部,并且安置固定所述多槽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安置槽形成有作为使所述插头部能够以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二方向为旋转轴移动的空间的第一旋转空间以及作为使所述插头部能够以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一方向为旋转轴移动的空间的第二旋转空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部包括:
致动器;
导螺杆,与所述杠杆结合部啮合;以及
至少一个传递齿轮部,将从所述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导螺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用变速装置,其中,
在所述移动主体的另一面配备有移动凸起,所述移动凸起从所述安置部的下表面凸出,在其内侧形成有啮合于所述导螺杆的齿轮形成部,并且根据所述导螺杆的旋转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上、下方向移动。
CN201910813871.8A 2018-12-28 2019-08-30 车辆用变速装置 Active CN1113798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71612 2018-12-28
KR1020180171612A KR102584386B1 (ko) 2018-12-28 2018-12-28 차량용 변속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9849A true CN111379849A (zh) 2020-07-07
CN111379849B CN111379849B (zh) 2022-07-05

Family

ID=71079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3871.8A Active CN111379849B (zh) 2018-12-28 2019-08-30 车辆用变速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4914B2 (zh)
KR (1) KR102584386B1 (zh)
CN (1) CN111379849B (zh)
DE (1) DE10201900897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7356A (zh) * 2021-07-15 2021-09-07 重庆睿格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双霍尔式换挡把手组件升起或卧倒的电子换档器总成
CN114110153A (zh) * 2021-11-16 2022-03-0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换挡器及其应用的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8043B2 (ja) * 2017-03-14 2020-05-2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JP1702009S (ja) * 2021-01-08 2021-12-13 自動車用シフトスイッチ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310882U1 (de) * 2002-07-16 2003-10-09 Dura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Schaltknauf
CN105650265A (zh) * 2014-11-18 2016-06-0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变速器
CN105934609A (zh) * 2013-12-13 2016-09-07 Ghsp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机动化旋钮的旋转式换挡装置
CN106065940A (zh) * 2015-04-22 2016-11-02 Sl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变速箱
CN108253136A (zh) * 2016-12-28 2018-07-06 Sl株式会社 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
CN108708970A (zh) * 2018-05-18 2018-10-26 芜湖奇峰操控索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式旋钮电子换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38085B2 (ja) 2003-07-25 2009-03-1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多方向スイッチ
KR20070005054A (ko) * 2005-07-05 2007-01-10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시프트 바이 와이어용 변속레버장치
US20130220055A1 (en) 2012-02-28 2013-08-29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ed shifter
KR102418379B1 (ko) * 2016-03-31 2022-07-08 에스엘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변속 장치
KR101955358B1 (ko) * 2016-11-17 2019-03-06 에스엘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변속 장치
KR20190063348A (ko) * 2017-11-29 2019-06-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변속조작 장치
KR102457120B1 (ko) * 2017-12-22 2022-10-20 에스엘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변속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310882U1 (de) * 2002-07-16 2003-10-09 Dura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Schaltknauf
CN105934609A (zh) * 2013-12-13 2016-09-07 Ghsp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机动化旋钮的旋转式换挡装置
CN105650265A (zh) * 2014-11-18 2016-06-0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变速器
CN106065940A (zh) * 2015-04-22 2016-11-02 Sl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变速箱
CN108253136A (zh) * 2016-12-28 2018-07-06 Sl株式会社 车辆用变速器控制装置
CN108708970A (zh) * 2018-05-18 2018-10-26 芜湖奇峰操控索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式旋钮电子换挡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7356A (zh) * 2021-07-15 2021-09-07 重庆睿格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双霍尔式换挡把手组件升起或卧倒的电子换档器总成
CN113357356B (zh) * 2021-07-15 2022-06-21 重庆睿格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双霍尔式换挡把手组件升起或卧倒的电子换档器总成
CN114110153A (zh) * 2021-11-16 2022-03-0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换挡器及其应用的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08725A1 (en) 2020-07-02
DE102019008978A1 (de) 2020-07-02
CN111379849B (zh) 2022-07-05
KR102584386B1 (ko) 2023-10-04
US10774914B2 (en) 2020-09-15
KR20200081764A (ko) 2020-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9849B (zh) 车辆用变速装置
CN109958762B (zh) 车辆用变速装置
US6857335B2 (en) Shift device
US5509322A (en) Shift control mechanism to manually shift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6848332B2 (en) Shift device and switch device thereof for vehicle
CN101688596B (zh) 具有锁止机构的操纵装置
US20110132122A1 (en) Electronic shif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EP1314916A2 (en) Shift lock device
KR101755854B1 (ko) 전자식 변속시스템
US20180172140A1 (en) Vehicle shift lever assembly
EP0784766A4 (en) SPEED CHANGE CONTROL MECHANISM FOR MANUALLY CONTROLLING AN AUTOMATIC GEARBOX
US10890251B2 (en) Transmission shifter assembly with removable feedback
KR102360997B1 (ko) 전자식 변속 시스템
KR100939792B1 (ko) 전자식 변속 장치
JP6003785B2 (ja) 車両のシフト装置
CN110886837B (zh) 车辆用变速装置
EP3680747B1 (en) Operating device
KR102484919B1 (ko) 차량용 변속 장치
CN210830416U (zh) 车辆用变速装置
KR102392555B1 (ko) 차량용 변속 장치
KR101724959B1 (ko) 전자식 변속시스템
KR102498154B1 (ko) 차량용 변속 장치
JP7359644B2 (ja) レンジ選択機構
JP6708977B2 (ja)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KR20230086055A (ko) 차량용 변속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