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9700A - 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9700A
CN111379700A CN201911355264.8A CN201911355264A CN111379700A CN 111379700 A CN111379700 A CN 111379700A CN 201911355264 A CN201911355264 A CN 201911355264A CN 111379700 A CN111379700 A CN 111379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ody
axial direction
rotor
compressor
compress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552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裕之
榊原健吾
本田和也
并木谦
山本真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79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970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42Driving elements, brak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umps
    • F04C29/005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from the prime mover to driven parts of the pump, e.g. clutch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10/00Fluid
    • F04C2210/26Refrigerants with particular properties, e.g. HFC-134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20R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50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60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10/00Working fluid
    • F05B2210/10Kind or type
    • F05B2210/14Refrigerants with particular properties, e.g. HFC-134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40/00Components
    • F05B2240/20R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40/00Components
    • F05B2240/50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40/00Components
    • F05B2240/60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伴随于旋转轴的倾斜的旋转体的倾斜的压缩机。旋转体包括供旋转轴插通的筒部、和从筒部朝向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环部。固定体具有供旋转轴插入的固定体插入孔、和与旋转体面协作来划分压缩室的固定体面。旋转体轴承在筒部进入到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壁面与旋转轴之间、且旋转体面与固定体面互相在轴向上相对向的状态下,将旋转体以能够相对于固定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固定体。在旋转体轴承配置于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壁面与筒部之间、且在旋转轴与筒部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的状态下,旋转体轴承将筒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Description

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5-14250号公报中记载了具备旋转轴和形成有多个作为叶片槽的缝隙槽的作为旋转体的转子的轴向叶片型压缩机。该压缩机还具备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嵌入到缝隙槽中的多个叶片、和形成有作为固定体面的凸轮面的作为固定体的侧板。
在本轴向叶片型压缩机中,通过转子及叶片伴随于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叶片在旋转轴的轴向上移位,由此进行流体的压缩。
在此,对旋转轴施加用于使其旋转的驱动力。由于该驱动力的影响,存在对旋转轴施加偏载荷,旋转轴倾斜,伴随于此旋转体倾斜的情况。在旋转体倾斜时,有可能旋转体与固定体发生干涉而对旋转体的旋转产生障碍,或者,在叶片与固定体面之间产生间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伴随于旋转轴的倾斜的旋转体的倾斜的压缩机。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压缩机具备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旋转轴、将所述旋转轴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的轴轴承、以及伴随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所述旋转体包括筒部和从所述筒部朝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环部,所述旋转轴插通于所述筒部,且所述筒部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上与所述旋转轴相对向的筒部内周面。所述环部具有环状的旋转体面。所述压缩机还具备由所述壳体支承的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具有供所述旋转轴插入的固定体插入孔、和用于与所述旋转体面协作来划分压缩室的固定体面。所述压缩机还具备叶片。在所述叶片插入到形成于所述环部的叶片槽的状态下,所述叶片伴随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一边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移动一边旋转。通过所述旋转体旋转,从而利用所述叶片在所述压缩室中产生容积变化,由此在所述压缩机中进行流体的吸入及压缩。所述压缩机还具备旋转体轴承。在所述筒部进入到所述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壁面与所述旋转轴之间、且所述旋转体面与所述固定体面互相在所述轴向上相对向的状态下,所述旋转体轴承将所述旋转体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固定体。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壁面与所述筒部之间配置有所述旋转体轴承、且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筒部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的状态下,所述旋转体轴承将所述筒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根据该结构,在旋转轴与筒部内周面之间形成有(划分出)缓冲空间。由此,即使旋转轴倾斜,旋转轴也会在缓冲空间内倾斜,因此旋转轴的倾斜难以向旋转体传递。由此,能够抑制旋转体伴随于旋转轴的倾斜而倾斜。
特别是,根据本结构,通过旋转体轴承,旋转体不是被支承于旋转轴,而是被支承于固定体。固定体固定于壳体,且不伴随于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因此,伴随于旋转轴的旋转,固定体不易发生倾斜。因此,能够使旋转体的姿势稳定。
可以构成为,上述压缩机还具备在所述压缩机形成有所述缓冲空间的状态下将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体连结的连结构件,所述连结构件与所述旋转体及所述旋转轴分体设置,所述连结构件在具有游隙的状态下将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体连结。
根据该结构,在压缩机形成有缓冲空间的状态下,旋转轴与旋转体通过连结构件连结。由此,旋转轴的转矩经由连结构件向旋转体传递。因此,能够伴随于旋转轴的旋转而使旋转体旋转。
另外,连结构件与旋转体及旋转轴分体设置,在具有游隙的状态下将旋转轴与旋转体连结。因此,假设在旋转轴在缓冲空间内倾斜了的情况下,旋转轴或连结构件在游隙的范围内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旋转轴的倾斜向旋转体传递。由此,能够抑制旋转体伴随于旋转轴倾斜而倾斜。
关于上述压缩机,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形成有在所述轴向上延伸的轴凹部,在所述筒部内周面中的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轴凹部相对向的位置形成有在所述轴向上延伸的旋转体凹部,所述连结构件经由所述缓冲空间插入到所述轴凹部及所述旋转体凹部这双方。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连结构件插入到所述轴凹部及所述旋转体凹部这双方的状态下,在所述轴凹部内及所述旋转体凹部内的至少一方产生间隙。
根据该结构,通过产生间隙,连结构件能够在轴凹部及旋转体凹部的两凹部内移动。由此,连结构件根据旋转轴的倾斜在两凹部内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因旋转轴的倾斜产生的力向旋转体传递,因此能够抑制旋转体因旋转轴的倾斜而倾斜。
关于上述压缩机,可以构成为,作为所述叶片槽的内周端面的槽内周端面与所述旋转体轴承的外周面连续,所述叶片伴随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一边跨所述旋转体轴承的外周面和所述槽内周端面地在所述轴向上滑动一边旋转。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叶片与旋转体轴承发生干涉,因此能够抑制叶片的移动由旋转体轴承阻碍。另外,由于槽内周端面与旋转体轴承的外周面连续,因此不易发生在槽内周端面与旋转体轴承的外周面之间产生间隙、或叶片卡挂于槽内周端面与旋转体轴承的外周面之间的台阶(日文:段差)这样的不良情况。因此,在设置有旋转体轴承的结构中,能够合适地进行叶片的移动。
关于上述压缩机,可以构成为,所述旋转体轴承的外周面以朝向所述径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所述槽内周端面以朝向所述径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与所述槽内周端面抵接的所述叶片的内周端面以朝向所述径向外侧凹陷的方式弯曲。
根据该结构,与旋转体轴承的外周面以朝向径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的情况对应地,槽内周端面以朝向径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并且,叶片的内周端面以朝向径向外侧凹陷的方式弯曲。由此,叶片的内周端面能够一边跨旋转体轴承的外周面及槽内周端面一边在轴向上顺畅地移动。
可以构成为,上述压缩机还具备在所述旋转体能够旋转的状态下支承所述筒部的所述轴向的端面的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由所述壳体支承。
根据该结构,通过由壳体支承的推力轴承来支承筒部的轴向的端面。由此,能够抑制旋转体的轴向的移动、倾斜,因此能够使旋转体的姿势更稳定。
可以是,上述压缩机还具备收容所述旋转体及所述固定体的缸,所述缸在不伴随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的状态下由所述壳体支承。可以构成为,所述叶片槽向所述径向外侧开口,另一方面,不向所述径向内侧开口,所述叶片由配置于所述叶片的所述径向外侧的所述缸的内周面、和所述叶片槽的内周端面从所述径向夹持。
根据该结构,叶片的径向的错位被限制。因此,能够抑制在叶片的径向的两侧形成大的间隙。特别是,在本结构中,叶片槽朝向径向外侧开口,在叶片的径向外侧配置有缸的内周面。缸由壳体支承。因此,不易发生例如缸伴随于旋转体的倾斜而倾斜这样的情况。另外,缸不伴随于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因此不对缸施加离心力。由此,在伴随于叶片的旋转而对叶片施加有离心力的情况下,缸的内周面能够承受该离心力。因此,能够合适地支承叶片。
可以是,上述压缩机还具备具有第1固定体插入孔及第1固定体面的第1固定体和具有第2固定体插入孔及第2固定体面的第2固定体作为具有所述固定体插入孔及所述固定体面的所述固定体,并且具备第1压缩室及第2压缩室作为所述压缩室。可以是,所述筒部进入到所述第1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壁面与所述旋转轴之间及所述第2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周面与所述旋转轴之间这双方,所述环部具有第1旋转体面和第2旋转体面作为所述旋转体面,所述第1旋转体面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1固定体面相对向,并用于通过与所述第1固定体面协作来划分所述第1压缩室,所述第2旋转体面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2固定体面相对向,并用于通过与所述第2固定体面协作来划分所述第2压缩室,所述叶片配置于所述第1固定体面与所述第2固定体面之间。可以构成为,所述压缩机具备第1旋转体轴承和第2旋转体轴承作为所述旋转体轴承,所述第1旋转体轴承配置于所述第1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壁面与所述筒部之间,并在形成有所述缓冲空间的状态下,将所述筒部的所述轴向的两端部中的第1端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固定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1固定体,所述第2旋转体轴承配置于所述第2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壁面与所述筒部之间,并在形成有所述缓冲空间的状态下,将所述筒部的所述轴向的两端部中的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固定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2固定体。
根据该结构,与形成有多个固定体及多个压缩室的情况对应地,筒部进入到第1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壁面与旋转轴之间及第2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壁面与旋转轴之间这双方。该筒部的两端部由两旋转体轴承支承于两固定体。由此,能够稳定地支承筒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伴随于旋转轴的倾斜的旋转体的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压缩机中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与图2相反的一侧观察到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4的5-5线剖视图。
图6是图4的6-6线剖视图。
图7是图4的7-7线剖视图。
图8是示出在图1的压缩机中某相位下的两固定体及叶片的情形的展开图。
图9是示出与图8不同的相位下的两固定体及叶片的情形的展开图。
图10是示出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示意地示出在图10的压缩机中多个叶片与前固定体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12是示意地示出在图10的压缩机中多个叶片与后固定体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13是示意地示出在图10的压缩机中两固定体、旋转体以及叶片的展开图。
图14是示意地示出在图10的压缩机中与图13不同的相位下的两固定体、旋转体以及叶片的展开图。
图15是示意地示出另一例的压缩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9对压缩机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例如是车辆用,详细而言,搭载于车辆而使用。压缩机例如用于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该压缩机的压缩对象的流体是包括油的制冷剂。另外,为了便于图示,在图1中以侧视图示出旋转轴12。
如图1所示,压缩机10具备壳体11、旋转轴12、电动马达13、变换器14、作为缸的前缸30、后板40、作为第1固定体的前固定体60、作为第2固定体的后固定体80、以及旋转体100。
壳体11例如整体为筒状,具有吸入来自外部的吸入流体的吸入口11a和排出压缩流体的排出口11b。旋转轴12、电动马达13、变换器14、前缸30、后板40、两固定体60、80以及旋转体100被收容于壳体11内。
壳体11具备前壳体21、后壳体22以及变换器罩25。
前壳体21为有底筒状且朝向后壳体22开口。吸入口11a例如设置于前壳体21的侧壁部中的、比开口端部靠底部侧的位置。但是,吸入口11a的位置是任意的。
后壳体22为有底筒状,具有后壳体底部23和从后壳体底部23朝向前壳体21立起的后壳体侧壁部24。后壳体22朝向前壳体21开口。排出口11b设置于后壳体侧壁部24。但是,排出口11b的位置是任意的。
前壳体21和后壳体22以开口部彼此互相相对向的状态被单元化。
变换器罩25相对于前壳体21配置于与后壳体22侧相反的一侧。变换器罩25以与前壳体21的底部对接的状态固定于前壳体21。
在变换器罩25内收容有变换器14。变换器14使电动马达13驱动。
如图1~图4所示,前缸30与后板40协作来收容两固定体60、80以及旋转体100。前缸30为形成得比后壳体22小的有底筒状,朝向后壳体底部23开口。
前缸30具有前缸底部31和从前缸底部31朝向后壳体底部23立起的前缸侧壁部32。
如图1及图2所示,前缸底部31在轴向Z上为台阶状,具有配置于中央侧的第1底部31a、和配置于相对于第1底部31a靠旋转轴12的径向R外侧且比第1底部31a靠后壳体底部23侧的位置的第2底部31b。在第1底部31a形成有能够供旋转轴12插通的前插通孔31c,旋转轴12插通于前插通孔31c。
如图1所示,前缸侧壁部32进入到后壳体22的内侧。前缸侧壁部32具有作为内周面的前缸内周面33、和配置于与前缸内周面33相反的一侧的作为外周面的前缸外周面34。
前缸内周面33及前缸外周面34例如为在轴向Z上延伸的圆筒面。前缸外周面34在径向R上与后壳体侧壁部24的内周面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缸外周面34形成有用于划分排出室A1的排出凹部35。排出凹部35形成于前缸外周面34中的轴向Z的两端部彼此之间,朝向径向R内侧凹陷。由排出凹部35和后壳体侧壁部24划分出供压缩流体导入的排出室A1。本实施方式中的排出室A1形成为以轴向Z为轴线方向的圆筒状。排出室A1与排出口11b连通。排出室A1内的压缩流体从排出口11b排出。
在前缸30设置有向旋转轴12的径向R外侧伸出的鼓出部36。鼓出部36设置于跨前缸底部31、和前缸侧壁部32中的基端侧(前缸底部31侧)这双方的位置。鼓出部36从前缸外周面34向径向R外侧鼓出。前壳体21和后壳体22以夹着鼓出部36的状态被单元化。通过两壳体21、22来限制前缸30的轴向Z的错位。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鼓出部36被两壳体21、22夹持、前缸外周面34与后壳体侧壁部24的内周面抵接,从而前缸30由壳体11支承。但是,将前缸30支承于壳体11的具体结构是任意的。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前壳体21及前缸底部31划分出马达室A2,在马达室A2收容有电动马达13。电动马达13通过被从变换器14供给驱动电力,从而使旋转轴12向由箭头M所示的方向旋转、详细而言向从电动马达13观察两固定体60、80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电动马达13向旋转轴12施加驱动力。
顺便说一下,吸入口11a设置于划分马达室A2的前壳体21,因此从吸入口11a吸入的吸入流体被吸入到壳体11内的马达室A2。也就是说,在马达室A2内存在吸入流体。换言之,马达室A2可以说是吸入流体被吸入的吸入室。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中,变换器14、电动马达13、前固定体60、旋转体100以及后固定体80沿轴向Z依次排列。但是,这些各构件的位置是任意的,例如变换器14也可以相对于电动马达13配置于旋转轴12的径向R外侧。
如图1所示,后板40为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板状),以其板厚方向与轴向Z一致的方式收容于后壳体22内。后板40的外径例如与前缸外周面34(或后壳体侧壁部24的内周面)的直径相同。后板40嵌入于后壳体22。
在后板40的中央部形成有供旋转轴12插通的后板插通孔41。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板插通孔41比旋转轴12大。
前缸30和后板40以前缸侧壁部32的顶端部与后板40对接的方式组装,前缸30的开口部分由后板40堵塞。
详细而言,在后板40中的在轴向Z上与前缸侧壁部32的顶端部相对向的部位形成有凹部42。凹部42遍及整周地形成。前缸30和后板40以前缸侧壁部32的顶端部与凹部42嵌合的状态互相安装。
顺便说一下,后板40由被壳体11支承的前缸30和作为壳体11的一部分的后壳体底部23夹持。由此,后板40由壳体11支承。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说前缸30作为支承后板40的构件发挥功能。此外,后板40只要由壳体11支承即可,其具体的支承方式是任意的。
后板40具有第1板面43及第2板面44作为与轴向Z正交的板面。第1板面43配置于前缸底部31侧。第2板面44配置于后壳体底部23侧,在轴向Z上与后壳体底部23相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有凹部42的关系上,第1板面43比第2板面44小。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相对向”(A与B相对向)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包括A与B隔着间隙互相相对向的方式、和两者抵接的方式。例如,第2板面44与后壳体底部23可以分离,也可以抵接。另外,“相对向”(C面与D面相对向)包括在2个面中一部分抵接且其他部分分离的方式。
如图1所示,压缩机10具备将旋转轴12以能够相对于壳体11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11的、作为轴轴承的2个径向轴承51、53。
两径向轴承51、53中的前径向轴承51安装于在前壳体21的底部设置的凸起(英文:boss)部52。凸起部52为从前壳体21的底部突出的环形状。前径向轴承51相对于凸起部52配置于旋转轴12的径向R内侧,并将作为旋转轴12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的第1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两径向轴承51、53中的后径向轴承53安装于在后板40形成的径向收容凹部54。径向收容凹部54形成于后板插通孔41的内壁面中的与第1板面43相比靠第2板面44侧的部分且第2板面44上的后板插通孔41的周缘部分。径向收容凹部54朝向径向R内侧及后壳体底部23侧这双方开放。后径向轴承53配置于径向收容凹部54内,并将旋转轴12的两端部中的与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此,前径向轴承51由形成有凸起部52的前壳体21支承。并且,后径向轴承53由后板40支承。由于后板40由壳体11支承,因此可以说后径向轴承53由壳体11支承。根据以上内容,可以说旋转轴12由两径向轴承51、53以能够相对于壳体11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11。
顺便说一下,两径向轴承51、53及旋转轴12为同轴。另外,两径向轴承51、53的种类是球轴承或滚子轴承等任意轴承。
如图1所示,利用前缸30和后板40形成空间,在该空间内收容有两固定体60、80及旋转体100。详细而言,两固定体60、80在轴向Z上分离地相对向配置,在两固定体60、80之间、及两固定体60、80与旋转轴12之间配置有旋转体10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两固定体60、80为同一形状。
对两固定体60、80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两固定体60、80中的、配置于电动马达13侧的前固定体60例如为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环状),具有供旋转轴12插入的前固定体插入孔61。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固定体插入孔61是在轴向Z上贯通的贯通孔。前固定体60以旋转轴12插入到前固定体插入孔61的状态配置于前缸3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固定体插入孔61与“第1固定体插入孔”对应。
如图1所示,前固定体60由前缸30支承。详细而言,前固定体60具有在径向R上与前缸内周面33抵接的前固定体外周面62。前固定体60通过前固定体外周面62与前缸内周面33的抵接而由前缸30支承。换言之,也可以说前固定体60通过嵌合于前缸30内而由前缸30支承。
此外,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前缸30由壳体11支承。如果着眼于这一点,则可以说前固定体60经由前缸30由壳体11支承(换言之固定)。
顺便说一下,前固定体60具备在轴向Z上与前缸底部31相对向的前背面63。前背面63与前缸底部31可以分离,也可以抵接。在两者抵接的情况下,前固定体60进一步向前缸底部31侧移动被限制。另外,通过该抵接,从而前固定体60也由前缸30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固定体插入孔61形成得比旋转轴12大,在前固定体插入孔61的内壁面即前内壁面61a与旋转轴12(详细而言为旋转轴1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筒状的前区域64。
前固定体60具有作为固定体面的前固定体面70。前固定体面70是前背面63的相反侧的板面。前固定体面70为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环状。
如图3所示,前固定体面70具备双方均与轴向Z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第1前平坦面71及第2前平坦面72、和作为将两前平坦面71、72相连的弯曲面的一对前弯曲面73。
如图4所示,两前平坦面71、72在轴向Z上错开。详细而言,第2前平坦面72配置于比第1前平坦面71靠近后固定体80(换言之,前旋转体面102a)的位置。换言之,第2前平坦面72与前旋转体面102a之间的距离比第1前平坦面71与前旋转体面102a之间的距离小。此外,将在后面叙述前旋转体面102a。
两前平坦面71、72在前固定体60的周向上分离配置,例如两者错开180°。在本实施方式中,两前平坦面71、72为扇状。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也将两固定体60、80的周向位置称为角度位置。
一对前弯曲面73分别为扇状。如图3所示,一对前弯曲面73在与轴向Z和两前平坦面71、72的相对向方向这双方正交的方向上相对向配置。详细而言,一对前弯曲面73的内周缘彼此以隔着旋转轴12的方式相对向。两前弯曲面73为同一形状。
一对前弯曲面73分别将两前平坦面71、72相连。详细而言,一对前弯曲面73中的一方将两前平坦面71、72的周向的一端部彼此相连,一对前弯曲面73中的另一方将两前平坦面71、72的周向的与上述一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部彼此相连。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将前弯曲面73与第1前平坦面71的分界部分的角度位置设为第1角度位置θ1,将前弯曲面73与第2前平坦面72的分界部分的角度位置设为第2角度位置θ2。此外,为了便于图示,在图3中,用虚线表示各角度位置θ1、θ2,但实际上分界部分平滑地连续。换言之,前弯曲面73与第1前平坦面71在第1角度位置θ1处互相平滑地连续,前弯曲面73与第2前平坦面72在第2角度位置θ2处互相平滑地连续。
前弯曲面73是根据周向(根据前固定体60的角度位置)在轴向Z上移位的弯曲面。详细而言,前弯曲面73以随着从第1角度位置θ1朝向第2角度位置θ2而逐渐接近后固定体80的方式(换言之,接近前旋转体面102a的方式)沿轴向Z弯曲。此外,“根据周向”包括“根据周向位置”这样的意思。即,前弯曲面73的各部位的轴向Z位置根据该部位的周向位置而不同。同样地,“根据径向R”包括“根据径向R位置”这样的意思。
但是,前弯曲面73不限于第1角度位置θ1及第2角度位置θ2,只要以在周向上互相分离的任意2个角度位置之间、逐渐接近(或远离)前旋转体面102a的方式沿轴向Z弯曲即可。换言之,也可以说一对前弯曲面73相对于第2前平坦面72设置于周向的两侧,该一对前弯曲面73以随着从第2前平坦面72沿周向离开而逐渐从前旋转体面102a离开的方式沿轴向Z弯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弯曲面73具有以相对于前旋转体面102a凹陷的方式沿轴向Z弯曲的前凹面73a、和以朝向前旋转体面102a凸出的方式沿轴向Z弯曲的前凸面73b。
前凹面73a配置于与第2前平坦面72相比靠第1前平坦面71侧的位置,前凸面73b配置于与第1前平坦面71相比靠第2前平坦面72侧的位置。前凹面73a和前凸面73b相连。也就是说,前弯曲面73是在前凹面73a与前凸面73b之间具有拐点的弯曲面。
此外,在前弯曲面73中前凸面73b所占的角度范围与前凹面73a所占的角度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拐点的位置是任意的。另外,前弯曲面73也可以说是呈波状弯曲的弯曲面,因此,如果着眼于这一点,则前固定体面70也可以说是包括呈波状弯曲的部分的波面。
在此,在前固定体面70为波面的关系上,前固定体60的厚度(轴向Z的长度)根据其角度位置而不同。详细而言,前固定体60的厚度形成为,第1前平坦面71的部分最薄,且第2前平坦面72的部分的厚度最厚。并且,前固定体插入孔61中的前固定体面70侧的开口端以根据角度位置在轴向Z上移位的方式形成为波状。
如图2~图4所示,两固定体60、80中的配置于后板40侧的后固定体80与前固定体60同样地为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环状),具有供旋转轴12插入的后固定体插入孔81。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固定体插入孔81是在轴向Z上贯通的贯通孔。后固定体80以旋转轴12插入到后固定体插入孔81的状态配置于前缸3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固定体插入孔81与“第2固定体插入孔”对应。
后固定体80由前缸30支承。详细而言,后固定体80具有在径向R上与前缸内周面33抵接的后固定体外周面82。后固定体80通过后固定体外周面82与前缸内周面33的抵接而由前缸30支承。换言之,也可以说后固定体80通过嵌合于前缸30内而由前缸30支承。
此外,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前缸30由壳体11支承。如果着眼于这一点,则可以说后固定体80经由前缸30由壳体11支承(换言之固定)。
顺便说一下,后固定体80具备在轴向Z上与后板40的第1板面43相对向的后背面83。后背面83与第1板面43可以分离,也可以抵接。在两者抵接的情况下,后固定体80进一步向后板40侧移动被限制。另外,也可以说,通过该抵接,后固定体80由后板40支承。换言之,也可以说后固定体80经由后板40由壳体11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固定体插入孔81形成得比旋转轴12大,在后固定体插入孔81的内壁面即后内壁面81a与旋转轴12(详细而言为旋转轴1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筒状的后区域84。
后固定体80具有作为固定体面的后固定体面90。后固定体面90是后背面83的相反侧的板面。后固定体面90为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环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固定体面90与前固定体面70为同一形状。如图2所示,后固定体面90具备与轴向Z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第1后平坦面91及第2后平坦面92、和作为将两后平坦面91、92相连的弯曲面的一对后弯曲面93。
如图4所示,两后平坦面91、92在轴向Z上错开。详细而言,第2后平坦面92配置于比第1后平坦面91靠近前固定体60(换言之,后旋转体面102b)的位置。另外,两后平坦面91、92在后固定体80的周向上分离配置,例如两者错开180°。在本实施方式中,两后平坦面91、92为扇状。
一对后弯曲面93分别为扇状。一对后弯曲面93在与轴向Z及两后平坦面91、92的相对向方向这双方正交的方向上相对向配置。详细而言,一对后弯曲面93的内周缘彼此以隔着旋转轴12的方式相对向。
一对后弯曲面93中的一方将两后平坦面91、92的周向的一端部彼此相连,一对后弯曲面93中的另一方将两后平坦面91、92的周向的与上述一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部彼此相连。
两固定体面70、90隔着旋转体100以角度位置互相错开180°的状态在轴向Z上分离地相对向。
两固定体面70、90的相对向距离不管两固定体面70、90的角度位置(换言之,周向位置)如何均为恒定。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第1前平坦面71与第2后平坦面92在轴向Z上相对向,第2前平坦面72与第1后平坦面91在轴向Z上相对向。并且,两前平坦面71、72之间的轴向Z的错位量与两后平坦面91、92之间的错位量相同。以后,将两前平坦面71、72之间的轴向Z的错位量、及两后平坦面91、92之间的错位量分别仅称为“错位量”。
另外,前弯曲面73的弯曲情况与后弯曲面93的弯曲情况相同。即,前弯曲面73和后弯曲面93以相对向距离不根据其角度位置发生变动的方式沿同一方向弯曲。由此,两固定体面70、90之间的相对向距离无论是哪个角度位置都是恒定的。
此外,关于第1后平坦面91、第2后平坦面92、后弯曲面93的具体形状,由于与第1前平坦面71、第2前平坦面72、前弯曲面73是同样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与前弯曲面73同样地,后弯曲面93也可以说是呈波状弯曲的弯曲面,因此,如果着眼于这一点,则后固定体面90也可以说是包括呈波状弯曲的部分的波面。
在此,在后固定体面90为波面的关系上,后固定体80的厚度(轴向Z的长度)根据其角度位置而不同。详细而言,后固定体80形成为,第1后平坦面91的部分最薄,且第2后平坦面92的部分的厚度最厚。并且,后固定体插入孔81中的后固定体面90侧的开口端以根据角度位置在轴向Z上移位的方式形成为波状。
旋转体100伴随于旋转轴12的旋转而旋转。旋转体100以其旋转中心轴与旋转轴12的中心轴相同的方式配置于壳体11内。也就是说,旋转体100以与旋转轴12同轴的方式配置。因此,本压缩机10为不是偏芯运动而是轴心运动的构造。
在此,旋转体100的周向与旋转轴12的周向一致,旋转体100的径向与旋转轴12的径向R一致,旋转体100的轴向与旋转轴12的轴向Z一致。因此,旋转轴12的周向、径向R以及轴向Z可以适当地替换为旋转体100的周向、径向以及轴向。
如图2~图4所示,旋转体100具备供旋转轴12插通的筒部101、和从筒部101朝向径向R外侧突出的环部102。
筒部101例如为以轴向Z为轴线方向的圆筒状。筒部101具有直径比旋转轴12大的筒部内周面101a、和直径比两固定体插入孔61、81小的筒部外周面101b。
筒部101的轴向Z的长度与两背面63、83之间的距离相同或比其长。筒部101跨两固定体60、80地配置。详细而言,筒部101进入到两区域64、84。在本实施方式中,筒部101的轴向Z的两端部中的第1端部配置于前内壁面61a与旋转轴12之间,与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配置于后内壁面81a与旋转轴12之间。筒部外周面101b在径向R上相对于两固定体插入孔61、81的内壁面61a、81a分离,且与这些内壁面61a、81a相对向。
另外,筒部内周面101a与旋转轴12(详细而言为旋转轴12的外周面)在径向R上分离地相对向,在筒部内周面101a(换言之,筒部101)与旋转轴12之间形成有用于缓和旋转体100伴随于旋转轴12的倾斜而倾斜的缓冲空间A3。缓冲空间A3例如是以轴向Z为轴线方向的筒状(详细而言为圆筒状)的空间。缓冲空间A3遍及旋转轴12的整周而形成。
环部102设置于筒部101的轴向Z的两端部之间的预定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中央部附近),配置于两固定体60、80之间。换言之,两固定体60、80隔着环部102在轴向Z上相对向配置。
环部102是以轴向Z为板厚方向的圆环板状,具有环状的前旋转体面102a及后旋转体面102b作为轴向Z的两端面。两旋转体面102a、102b例如是与轴向Z交叉的平坦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与轴向Z正交的平坦面。此外,前旋转体面102a及后旋转体面102b也可以说是第1旋转体面及第2旋转体面。
如图4所示,前旋转体面102a在轴向Z上与前固定体面70相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旋转体面102a与第2前平坦面72抵接,前固定体面70中的第2前平坦面72以外的面与前旋转体面102a分离。即,第2前平坦面72是与前旋转体面102a抵接的前固定体抵接面,且是第2前固定体平坦面。另外,第1前平坦面71是设置于在轴向上相对于前旋转体面102a分离的位置的第1前固定体平坦面。
后旋转体面102b在轴向Z上与后固定体面90相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旋转体面102b与第2后平坦面92抵接,后固定体面90中的第2后平坦面92以外的面与后旋转体面102b分离。即,第2后平坦面92是与后旋转体面102b抵接的后固定体抵接面,且是第2后固定体平坦面。另外,第1后平坦面91是设置于在轴向上相对于后旋转体面102b分离的位置的第1后固定体平坦面。
作为环部102的外周面的环外周面102c在径向R上与前缸内周面33相对向。环外周面102c与前缸内周面33可以抵接,也可以隔着微小的间隙而分离。
如图4所示,压缩机10具备将筒部101以能够相对于两固定体60、80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两固定体60、80的旋转体轴承111、112。旋转体轴承111、112为以轴向Z为轴线方向的圆筒状,在轴向Z上延伸。两旋转体轴承111、112例如以在内部不流流体的方式具有密封性。两旋转体轴承111、112的、作为轴承的具体的种类是任意的。此外,在图2及图3中,将两旋转体轴承111、112省略图示。
旋转体轴承111、112在筒部101进入到两区域64、84且旋转体面102a、102b与固定体面70、90在轴向Z上相对向的状态下,将筒部101支承于固定体60、80。
详细而言,作为第1旋转体轴承的前旋转体轴承111配置于前区域64内的筒部101与前内壁面61a之间。前旋转体轴承111安装于前内壁面61a,将作为筒部101中的进入到前区域64的部分的前支承部101c支承为能够旋转。前支承部101c包括筒部101的轴向Z的两端部中的第1端部。
作为第2旋转体轴承的后旋转体轴承112设置于后区域84内的筒部101与后内壁面81a之间。后旋转体轴承112安装于后内壁面81a,将作为筒部101中的进入到后区域84的部分的后支承部101d支承为能够旋转。后支承部101d包括筒部101的轴向Z的两端部中的与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体100由两旋转体轴承111、112支承于两固定体60、80。由此,保持旋转体100的姿势。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两旋转体轴承111、112支承旋转体100的两端部。由此,旋转体100被稳定地保持。
另外,在由两旋转体轴承111、112支承旋转体100的状况下,在筒部内周面101a与旋转轴12(详细而言为旋转轴1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A3。也就是说,两旋转体轴承111、112在形成有缓冲空间A3的状态下将旋转体100支承于固定体60、80。
顺便说一下,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以朝向径向R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与固定体插入孔61、81的内壁面61a、81a抵接,对应的两者的曲率相同。
在此,如图3及图4所示,固定体插入孔61、81的内壁面61a、81a具有圆筒状的基面61aa、81aa、和从基面61aa、81aa朝向旋转体面102a、102b突出且突出尺寸根据角度位置而不同的突出面61ab、81ab。基面61aa、81aa的轴向Z的长度不管角度位置如何均为恒定,与固定体60、80的最小厚度相同。突出面61ab、81ab不设置于周向的整体,而是局部地设置。也就是说,固定体插入孔61、81具有由基面61aa、81aa包围的周向上完全封闭的部分、和由突出面61ab、81ab包围且周向的一部分开放的部分。在图8及图9中,如内壁面61a、81a的概略的展开图所示那样,基面61aa、81aa的展开图为大致矩形,突出面61ab、81ab的展开图为从基面61aa、81aa的大致矩形如平缓的山那样鼓出的大致三角形形状。
在这样的固定体插入孔61、81中,旋转体轴承111、112跨基面61aa、81aa及突出面61ab、81ab地配置。详细而言,旋转体轴承111、112的轴向Z的长度被设定为与固定体插入孔61、81的最大长度相同,旋转体轴承111、112设置于内壁面61a、81a的整体。固定体插入孔61、81的最大长度是指固定体60、80的最大厚度、即第2平坦面72、92的部分的厚度。
如图4及图5所示,压缩机10具备以旋转轴12与旋转体100一体旋转的方式、在形成有缓冲空间A3的状态下将旋转轴12与筒部101连结的连结构件120。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构件120是与旋转体100及旋转轴12分体的构件。此外,在图2及图3中,将连结构件120省略图示。
连结构件120例如在具有游隙的状态下将旋转轴12与旋转体100连结,以使得旋转轴12的倾斜难以向旋转体100传递。换言之,连结构件120在容许旋转轴12在缓冲空间A3内的错位的状态下将旋转轴12与旋转体100连结。旋转轴12的错位包括旋转轴12倾斜或平行地错开。
连结构件120例如为在轴向Z及径向R上延伸的板状。详细而言,连结构件120为以轴向Z为长边方向且以径向R为短边方向的矩形板状。即,连结构件的厚度方向成为压缩机10的周向。如图5所示,连结构件120的径向R的长度rc比缓冲空间A3的径向R的长度r1长。
在旋转轴12的外周面形成有在轴向Z上延伸的轴凹部121。与轴凹部121对应地,在筒部内周面101a中的隔着缓冲空间A3与轴凹部121在径向R上相对向的位置形成有在轴向Z上延伸的旋转体凹部122。
连结构件120经由缓冲空间A3插入到轴凹部121及旋转体凹部122这双方。详细而言,作为连结构件120的径向R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的第1连结端部120a插入到轴凹部121,作为另一方的端部的第2连结端部120b插入到旋转体凹部122。
如图5所示,在轴凹部121内和旋转体凹部122内的至少一方产生间隙。即,在连结构件120的第1连结端部120a与轴凹部121的内表面之间、及第2连结端部120b与旋转体凹部122的内表面之间中的至少一方产生间隙的状态下,连结构件120插入到两凹部121、122。
例如,以在连结构件120的一方的连结端部与两凹部121、122的一方的凹部的底面抵接的状态下,在另一方的连结端部与另一方的凹部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方式,两凹部121、122构成得深。此外,两凹部121、122的深度是指两凹部121、122的径向R的长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两凹部121、122的宽度(周向尺寸)比连结构件120的厚度(板厚方向的长度)宽,连结端部120a、120b能够在两凹部121、122的宽度方向(压缩机10的周向)上移动。两凹部121、122的宽度方向是指与两凹部121、122的深度方向及轴向Z这双方正交的方向(周向)。
顺便说一下,可以是,不管两凹部121、122内的连结构件120的位置变动如何,均维持第1连结端部120a与轴凹部121的侧面(相对于周向交叉(正交)的面)的抵接、及第2连结端部120b与旋转体凹部122的侧面的抵接。
根据该结构,在旋转轴12旋转时,轴凹部121的侧面与第1连结端部120a抵接,通过该抵接,从旋转轴12向连结构件120传递转矩。由此,连结构件120旋转,第2连结端部120b与旋转体凹部122的侧面抵接,通过该抵接,从连结构件120向旋转体100传递转矩。也就是说,旋转轴12的转矩经由连结构件120向旋转体100传递。因此,旋转体100伴随于旋转轴12的旋转而旋转。
在此,连结构件120在设置有游隙的状态下将旋转轴12与旋转体100连结,因此,假设在旋转轴12倾斜了的情况下,连结构件120在游隙的范围内移动。由此,由于旋转轴12的倾斜而难以从连结构件120对旋转体100施加使旋转体100倾斜那样的应力。因此,难以发生旋转体100伴随于旋转轴12的倾斜而倾斜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说,通过存在于两凹部121、122内的间隙,从而缓冲空间A3内的旋转轴12的错位被吸收,因此难以产生旋转体100的错位。如果着眼于这一点,则也可以说连结构件120在具有能够吸收缓冲空间A3内的旋转轴12的错位的游隙的状态下将旋转轴12与旋转体100连结。
游隙优选设置于径向R及周向(宽度方向)这双方,但也可以是仅设置于任意一方向的结构。另外,游隙的大小可以在能够维持连结构件120与两凹部121、122的侧面的抵接的范围内较大,例如也可以比缓冲空间A3的径向R的长度r1大,也可以比缓冲空间A3的径向R的长度r1的2倍大。但是,如果着眼于游隙越大则由连结构件120实现的连结越容易脱离的情况,则游隙的大小也可以比缓冲空间A3的径向R的长度r1小。
此外,径向R上的游隙的大小能够通过调整相对于连结构件120的径向R的长度的、两凹部121、122的深度(径向R的尺寸)来调整。周向上的游隙的大小能够通过调整相对于连结构件120的厚度(周向尺寸)的、两凹部121、122的宽度(周向尺寸)来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凹部121形成得比旋转体凹部122大(参照图5),但不限于此,两凹部121、122的大小也可以相同,也可以是旋转体凹部122比轴凹部121大。也可以是两凹部121、122的深度及宽度中的至少一方在两凹部121、122彼此中不同的结构。
如图1及图4所示,连结构件120的轴向Z的两端部从环部102在轴向Z上伸出,该连结构件120的两端部也插入到两凹部121、122。因此,与例如连结构件120收容于环部102内的结构相比,连结构件120与两凹部121、122的抵接面积变大。
如图4所示,压缩机10具备从轴向Z支承旋转体100的推力轴承131、132。两推力轴承131、132配置于筒部101的轴向Z的两侧,从轴向Z夹持筒部101。
前推力轴承131配置于由于前缸底部31形成为台阶状而产生的空间。前推力轴承131在由前缸底部31支承的状态下支承筒部101(前支承部101c)的轴向Z的端面。
后推力轴承132配置于形成于后板40的推力收容凹部133内。
推力收容凹部133形成于后板插通孔41的内壁面中的与第2板面44相比靠第1板面43侧的部分且第1板面43上的后板插通孔41的周缘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力收容凹部133与径向收容凹部54分开设置,后板40介于两者之间。
后推力轴承132配置于推力收容凹部133内,在后推力轴承132由后板40支承的状态下支承筒部101(后支承部101d)的轴向Z的端面。
即,本实施方式的两推力轴承131、132在旋转体100能够旋转的状态下在轴向Z上夹持旋转体100。由此,限制旋转体100的轴向Z的错位。另外,若旋转体100欲相对于轴向Z倾斜,则筒部101的轴向Z的端面与推力轴承131、132抵接,因此旋转体100的倾斜被限制。
如已经说明的那样,鉴于前缸30及后板40由壳体11支承的情况,也可以说两推力轴承131、132由壳体11支承。
两推力轴承131、132为圆筒状,在两推力轴承131、132插通有旋转轴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两推力轴承131、132的内周面与旋转轴12的外周面分离,旋转轴12没有由两推力轴承131、132支承。并且,在旋转轴12与两推力轴承131、132之间形成有与缓冲空间A3同样大小的空间。
如图4、图6、图7所示,压缩机10具备进行流体的吸入及压缩的压缩室A4、A5。两压缩室A4、A5配置于旋转体100的轴向Z的两侧。
前压缩室A4由前固定体面70、前旋转体面102a、前旋转体轴承111的外周面、以及前缸内周面33划分出。在该情况下,可以说前固定体面70及前旋转体面102a用于协作来划分前压缩室A4。
后压缩室A5由后固定体面90、后旋转体面102b、后旋转体轴承112的外周面、以及前缸内周面33划分出。在该情况下,可以说后固定体面90及后旋转体面102b用于协作来划分后压缩室A5。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压缩室A4和后压缩室A5为相同大小。即,前压缩室A4的最大容积与后压缩室A5的最大容积相同。
此外,如已经说明的那样,两旋转体轴承111、112具有密封性,因此,两压缩室A4、A5的流体难以通过旋转体轴承111、112泄漏。由此,能够抑制因设置有旋转体轴承111、112而可能产生的不良情况、即流体经由旋转体轴承111、112的泄漏。
如图2~图5所示,压缩机10具备叶片140和供叶片140插入的叶片槽145。
叶片140例如为矩形板状。叶片140例如以叶片140的板面相对于旋转轴12的周向正交的方式配置于两固定体60、80(换言之为两固定体面70、90)之间。也就是说,叶片140为以与轴向Z及径向R这双方正交的方向(压缩机10的周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
叶片140具有第1叶片端部141及第2叶片端部142作为轴向Z的两端部,并且具有叶片外周端面143及叶片内周端面144作为径向R的两端面。
如图4所示,第1叶片端部141与前固定体面70抵接,第2叶片端部142与后固定体面90抵接。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叶片140与两固定体面70、90抵接。此外,两叶片端部141、142的具体形状是任意的,但例如可以以朝向两固定体面70、90各自的相对向的部分凸出的方式弯曲。
如图2~图4所示,叶片槽145形成于旋转体100(详细而言为环部102)。叶片槽145设置于环部102中的、相对于设置有连结构件120的部位在周向上错开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槽145与旋转体凹部122(轴凹部121)错开180°。
叶片槽145在轴向Z上贯通(环部102),并在两旋转体面102a、102b开口。本实施方式的叶片槽145朝向径向R外侧开口。另一方面,叶片槽145不向径向R内侧开口。
此外,叶片槽145例如使用立铣刀形成。作为一例,叶片槽145通过在形成没有形成有叶片槽145的旋转体100之后使立铣刀从径向R外侧朝向内侧移动而形成。但是,作为叶片槽145的形成方法,不限于此,是任意的。
叶片槽145具有在周向上互相相对向的两侧面。叶片槽145的两侧面与叶片140的两板面互相相对向。叶片槽145的宽度(换言之,叶片槽145的两侧面的相对向距离。周向距离)可以与叶片140的板厚相同或比其稍宽。插入到叶片槽145的叶片140由叶片槽145的两侧面夹持。容许叶片140沿着叶片槽145在轴向Z上移动。
根据该结构,叶片140伴随于旋转体100旋转而旋转。在该情况下,由于两固定体面70、90弯曲,因此叶片140沿着两固定体面70、90在轴向Z上移动。也就是说,叶片140一边在轴向Z上移动一边旋转。由此,叶片140的第1叶片端部141进入到前压缩室A4,第2叶片端部142进入到后压缩室A5。即,叶片槽145一边伴随于旋转体100的旋转而使叶片140旋转,一边使叶片140跨两压缩室A4、A5地配置。
并且,在两压缩室A4、A5中,分别通过伴随于旋转轴12的旋转而利用叶片140产生周期性的容积变化,从而进行流体的吸入/压缩。也就是说,叶片140也可以说是在两压缩室A4、A5中使容积变化产生的构件。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叙述。
叶片140的移动距离(换言之,摆动距离)是两前平坦面71、72之间(或两后平坦面91、92之间)的轴向Z的移位量(错位量)。另外,叶片140在旋转体100的旋转中维持着与两固定体面70、90抵接的状态。即,叶片140在旋转体100的旋转中,与两固定体面70、90持续抵接,不会发生断续的抵接、详细而言是定期地分离或抵接的情况。
例如,两弯曲面73、93也可以在与两叶片端部141、142抵接的范围内,以随着从径向R外侧朝向径向R内侧而稍微凹陷的方式倾斜。在该情况下,两叶片端部141、142相对于两弯曲面73、93抵接部位在周向上稍微错开,并且从内周端遍及外周端地抵接。
但是,不限于此,两弯曲面73、93也可以是以不产生同一角度位置处的径向R的移位的方式在与轴向Z正交的方向上笔直地延伸的结构。也就是说,两弯曲面73、93只要在同一半径的角度位置处相对向距离为恒定,则相对向距离可以根据径向R稍微变动,相对向距离也可以不管径向R如何均为恒定。
在此,叶片外周端面143不管叶片140的移动如何均与前缸内周面33抵接。换言之,可以说前缸内周面33以不管叶片140的移动如何均与叶片外周端面143抵接的方式比叶片140的轴向Z的长度长地在轴向Z上延伸。
此外,叶片外周端面143的形状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以与环外周面102c在周向上连续的方式朝向径向R外侧凸出地弯曲,叶片外周端面143的曲率与前缸内周面33的曲率相同。
压缩机10具备与叶片内周端面144抵接的抵接构件150。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构件150与旋转体100为分体,安装于旋转体100。以下对抵接构件150及叶片内周端面144进行说明。此外,在图2及图3中,抵接构件150隐藏在其他构件的后面等而未图示。
如图4及图5所示,在筒部101的筒部外周面101b形成有在轴向Z上延伸的凹条151。凹条151贯通环部102,跨环部102的两侧而形成。凹条151朝向径向R外侧开放,并与叶片槽145连通。
抵接构件150是在轴向Z上延伸的棒状(换言之为柱状),其截面形状以抵接构件150与凹条151嵌合的方式与凹条15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地形成。抵接构件150通过嵌入于凹条151而安装于旋转体100。特别是,抵接构件150设置于凹条151中的与叶片槽145连通的部位。抵接构件150的一部分从叶片槽145向径向R外侧突出,由两旋转体轴承111、112从轴向Z夹持。
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构件150的轴向Z的长度被设定得比凹条151短,被设定为与两旋转体轴承111、112之间的轴向Z的距离相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体轴承111、112遍及固定体插入孔61、81的整体而形成,因此两旋转体轴承111、112之间的距离与环部102的轴向Z的长度相同。
抵接构件150具备在径向R上与叶片内周端面144抵接的抵接面152。抵接面152与两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连续。抵接面152例如与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同样地以朝向径向R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与两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共面。详细而言,抵接面152的曲率被设定为与两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的曲率(换言之,两内壁面61a、81a的曲率)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面152构成叶片槽145的内周端面,与“槽内周端面”对应。如果着眼于这一点,则也可以说叶片槽145具有作为内周端面的抵接面152。
此外,抵接构件150可以由与旋转体100相同的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与旋转体100不同的材料构成。例如,抵接构件150也可以由比旋转体100硬的材料构成。
与抵接面152对应地,叶片140的径向R内侧的端面即叶片内周端面144以朝向径向R外侧凹陷的方式弯曲,其曲率与抵接面152的曲率相同或接近。
根据该结构,在叶片140在轴向Z上移动时,叶片内周端面144一边跨抵接面152和两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一边移动。由此,叶片140的轴向Z的移动顺畅地进行。另外,能够抑制在叶片140的径向R内侧形成间隙。换言之,也可以说由两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及抵接面152构成供叶片140滑动的1个滑动面。
另外,叶片140由前缸内周面33和抵接构件150的抵接面152从径向R夹持。因此,能够抑制叶片140的径向R的错位。
如图4、图6、图7所示,压缩机10具备向前压缩室A4导入吸入流体的前吸入通道(英文:port)161、和排出在前压缩室A4中被压缩后的压缩流体的前排出通道162。
如图4及图6所示,前吸入通道161例如形成于前缸30,详细而言,跨前缸底部31及前缸侧壁部32这双方而形成。前吸入通道161向马达室A2开口并且在轴向Z上延伸,并向前压缩室A4开口。通过前吸入通道161,马达室A2与前压缩室A4连通。
特别是,前吸入通道161开口于在前压缩室A4的容积变大的相位下与前压缩室A4连通、另一方面在前压缩室A4的容积变小的相位下不与前压缩室A4连通的位置。例如,前吸入通道161在前缸内周面33的划分前压缩室A4的部分中的、相对于第2前平坦面72靠旋转方向M的前侧处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吸入通道161的截面为椭圆(oval)形状,与圆形形状相比,前吸入通道161的流路截面积变大。
如图4及图6所示,前排出通道162例如形成于前缸侧壁部32。前排出通道162配置于在前压缩室A4的容积变小的相位下与前压缩室A4连通、另一方面在前压缩室A4的容积变大的相位下不与前压缩室A4连通的位置。例如,前排出通道162设置于前缸内周面33的划分前压缩室A4的部分中的、相对于第2前平坦面72靠与旋转方向M相反的一侧处。在从轴向Z观察时,前吸入通道161及前排出通道162配置于第2前平坦面72的周向的两侧。
如图4所示,排出室A1以跨前压缩室A4的径向R外侧的区域及后压缩室A5的径向R外侧的区域这双方的方式在轴向Z上延伸。因此,排出室A1的一部分配置于前压缩室A4的径向R外侧。如图6所示,前排出通道162在径向R上延伸,将前压缩室A4与排出室A1连通。由此,由前压缩室A4压缩后的压缩流体经由前排出通道162导入到排出室A1。
如图4及图7所示,压缩机10具备向后压缩室A5导入吸入流体的后吸入通道163、和排出在后压缩室A5中被压缩后的压缩流体的后排出通道164。
后吸入通道163例如形成于前缸30,详细而言,跨前缸底部31及前缸侧壁部32这双方而形成。前吸入通道161向马达室A2开口,并且相对于后压缩室A5在轴向Z上延伸至径向R外侧的位置,并向后压缩室A5开口。通过后吸入通道163,马达室A2与后压缩室A5连通。
特别是,后吸入通道163开口于在后压缩室A5的容积变大的相位下与后压缩室A5连通、另一方面在后压缩室A5的容积变小的相位下不与后压缩室A5连通的位置。例如,后吸入通道163在前缸内周面33的划分后压缩室A5的部分中的、相对于第2后平坦面92靠旋转方向M的前侧处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吸入通道163的截面为椭圆形状,与圆形形状相比,后吸入通道163的流路截面积变大。
如图4及图7所示,后排出通道164例如形成于前缸侧壁部32。后排出通道164配置于在后压缩室A5的容积变小的相位下与后压缩室A5连通、另一方面在后压缩室A5的容积变大的相位下不与后压缩室A5连通的位置。例如,后排出通道164设置于前缸内周面33的划分后压缩室A5的部分中的、相对于第2后平坦面92靠与旋转方向M相反的一侧处。在从轴向Z观察时,后吸入通道163及后排出通道164配置于第2后平坦面92的周向的两侧。
排出室A1的一部分配置于后压缩室A5的径向R外侧。后排出通道164在径向R上延伸,将后压缩室A5与排出室A1连通。由此,由后压缩室A5压缩后的压缩流体经由后排出通道164导入到排出室A1。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在两排出通道162、164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堵塞排出通道且基于被施加了规定压力而使排出通道开放的排出阀。不过,排出阀不是必需的,也可以省略。另外,也可以设置调整排出阀的开度的保持器(英文:retainer)。
接着,使用图8及图9,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各通道161~164的位置关系、和压缩室A4、A5中的利用叶片140引起的容积变化进行详细说明。
图8及图9是示出固定体60、80、旋转体100以及叶片140的情形的展开图,图8及图9两者相位不同。在图8及图9中,示意地示出了各通道161~164。
如图8所示,叶片140跨两压缩室A4、A5地配置。在该情况下,叶片140的第1叶片端部141侧的一部分进入到前压缩室A4。由此,前压缩室A4以叶片140为界被分隔成2个。为了便于说明,将一方的前压缩室A4称为第1前压缩室A4a,将另一方的前压缩室A4称为第2前压缩室A4b。第1前压缩室A4a和第2前压缩室A4b由第2前平坦面72与前旋转体面102a的抵接部位、和叶片140分隔,并在周向上相邻。
在叶片140从前吸入通道161移动至前排出通道162的期间,第1前压缩室A4a与前吸入通道161连通,另一方面,不与前排出通道162连通。第2前压缩室A4b与前排出通道162连通,另一方面,不与前吸入通道161连通。
也就是说,在旋转体100的旋转相位的大部分中,也可以说叶片140以前吸入通道161与前排出通道162互相不连通的方式分隔出与前吸入通道161连通的第1前压缩室A4a和与前排出通道162连通的第2前压缩室A4b。通过旋转体100向旋转方向M侧旋转,从而在叶片140经过第2前平坦面72时,此前为第1前压缩室A4a的室成为第2前压缩室A4b。另外,重新生成第1前压缩室A4a。即,被吸入到第1前压缩室A4a的流体在第2前压缩室A4b中被压缩,并从第2前压缩室A4b排出。
同样地,叶片140的第2叶片端部142侧的一部分进入到后压缩室A5,因此后压缩室A5以叶片140为界被分隔成2个。为了便于说明,将一方的后压缩室A5称为第1后压缩室A5a,将另一方的后压缩室A5称为第2后压缩室A5b。第1后压缩室A5a和第2后压缩室A5b由第2后平坦面92与后旋转体面102b的抵接部位、和叶片140分隔,并在周向上相邻。
在叶片140从后吸入通道163移动至后排出通道164的期间,第1后压缩室A5a与后吸入通道163连通,另一方面,不与后排出通道164连通。第2后压缩室A5b与后排出通道164连通,另一方面,不与后吸入通道163连通。
也就是说,在旋转体100的旋转相位的大部分中,也可以说叶片140以后吸入通道163与后排出通道164互相不连通的方式分隔出与后吸入通道163连通的第1后压缩室A5a和与后排出通道164连通的第2后压缩室A5b。
然后,在旋转轴12通过电动马达13而旋转时,伴随于此,旋转体100及叶片140旋转。此外,在图8中,旋转体100及叶片140向纸面下方向移动。
由此,如图9所示,叶片140在轴向Z(纸面左右方向)上移动,而在两压缩室A4、A5中产生容积变化。详细而言,在第1前压缩室A4a中,通过容积增加从而从前吸入通道161进行吸入流体的吸入,另一方面,在第2前压缩室A4b中,通过容积减少从而进行吸入流体的压缩。在第2前压缩室A4b中被压缩后的压缩流体从前排出通道162向排出室A1流动。
同样地,在第1后压缩室A5a中,通过容积增加从而进行从后吸入通道163的吸入流体的吸入,另一方面,在第2后压缩室A5b中,通过容积减少从而进行吸入流体的压缩。在第2后压缩室A5b中被压缩后的压缩流体从后排出通道164向排出室A1流动。
如以上所述,通过旋转体100及叶片140旋转,从而在两压缩室A4、A5中反复进行以720°(旋转体100的旋转2周的量)为1周期的吸入及压缩的循环动作。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对两前压缩室A4a、A4b区别开地来进行说明,但如果着眼于在前压缩室A4中进行以720°为1周期的循环动作这一点,则第1前压缩室A4a可以说是相位为0°~360°的前压缩室A1,第2前压缩室A4b可以说是相位为360°~720°的前压缩室A4。也就是说,由前固定体面70、前旋转体面102a、前旋转体轴承111的外周面以及前缸内周面33划分出的空间也可以说由叶片140分隔成相位为0°~360°的前压缩室A4和相位为360°~720°的前压缩室A4。换言之,可以说叶片140是在将上述空间分隔成流体被吸入的第1室和流体被压缩的第2室的状态下,伴随于旋转体100及叶片140的旋转而使第1室及第2室的容积变化(详细而言,对于第1室而言为容积增加,对于第2室而言为容积减少)产生的构件。关于第1后压缩室A5a及第2后压缩室A5b也同样如此。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对旋转轴12施加用于使旋转轴12旋转的驱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马达13对旋转轴12施加驱动力。尝试研究:在因该驱动力的影响而对旋转轴12施加偏载荷时,旋转轴12倾斜,伴随于此旋转体100倾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可能存在旋转体100与固定体60、80(详细而言为第2平坦面72、92)干涉而对旋转体100的旋转产生障碍的情况。
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叶片140伴随于旋转体100的旋转而旋转的结构中,叶片140也有可能伴随于旋转体100的倾斜而倾斜。若叶片140倾斜,则有可能在叶片140(详细而言为叶片端部141、142)与固定体面70、90之间产生间隙,或者由于叶片140卡挂而阻碍旋转体100的旋转。
另外,在由径向轴承51、53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旋转轴12,由于径向轴承51、53的错位等,可能产生旋转轴12以倾斜的状态由壳体11支承的情况。
此外,该情况即使是由1个径向轴承支承旋转轴12的结构也可能产生,即使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由2个径向轴承51、53支承旋转轴12的情况下,也可能由于两径向轴承51、53的同轴错位等而产生。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轴12与筒部内周面101a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A3。因此,旋转轴12能够在缓冲空间A3内倾斜,因此,由旋转轴12的倾斜引起的应力难以施加于旋转体100。换言之,通过缓冲空间A3减弱因旋转轴12的倾斜而产生的欲使旋转体100倾斜的应力。由此,旋转轴12与旋转体100难以一体地倾斜。即,缓冲空间A3具有抑制旋转体100伴随于旋转轴12的倾斜而一体地倾斜的缓冲作用。
根据以上详述的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效果。
(1-1)压缩机10具备壳体11、设置于壳体11内的旋转轴12、将旋转轴12以能够相对于壳体11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11的径向轴承51、53、伴随于旋转轴12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100、以及由壳体11支承的固定体60、80。
旋转体100包括供旋转轴12插通的筒部101、和从筒部101朝向径向R外侧突出的环部102。筒部101具有在径向R上与旋转轴12相对向的筒部内周面101a。环部102具有环状的旋转体面102a、102b。
固定体60、80具有供旋转轴12插入的固定体插入孔61、81、和用于与旋转体面102a、102b协作来划分压缩室A4、A5的固定体面70、90。
压缩机10具备叶片140,该叶片140在叶片140插入到形成于环部102的叶片槽145的状态下伴随于旋转体100的旋转而一边在轴向Z上移动一边旋转。通过旋转体100旋转,从而利用叶片140在压缩室A4、A5中产生容积变化,由此进行流体的吸入及压缩。
在该结构中,压缩机10具备旋转体轴承111、112。在筒部101进入到旋转轴12与固定体插入孔61、81的内壁面61a、81a之间的区域64、84、且旋转体面102a、102b与固定体面70、90在轴向Z上相对向的状态下,旋转体轴承111、112将旋转体100以能够相对于固定体60、80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固定体60、80。旋转体轴承111、112配置于固定体插入孔61、81的内壁面61a、81a与筒部101(支承部101c、101d)之间,在旋转轴12与旋转体100(筒部内周面101a)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A3的状态下,旋转体轴承111、112将筒部101支承为能够旋转。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旋转轴12倾斜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形成于旋转轴12与旋转体100之间的缓冲空间A3来抑制旋转体100伴随于旋转轴12倾斜而倾斜的情况。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旋转体轴承111、112,旋转体100不是被支承于旋转轴12而是被支承于固定体60、80。固定体60、80由壳体11支承,不伴随于旋转轴12的旋转而旋转。因此,难以产生固定体60、80伴随于旋转轴12的旋转、倾斜而倾斜的这样的情况。因此,本实施方式能够在旋转体100的姿势稳定的状态下支承旋转体100。
(1-2)压缩机10具备在形成有缓冲空间A3的状态下将旋转轴12与旋转体100连结的连结构件120。连结构件120与旋转体100及旋转轴12分体设置,在具有游隙的状态下将旋转轴12与旋转体100连结。
根据该结构,通过连结构件120,在形成有缓冲空间A3的状态下将旋转轴12与旋转体100连结。由此,旋转轴12的转矩经由连结构件120向旋转体100传递。因此,旋转轴12与旋转体100一体旋转。
另外,连结构件120与旋转体100及旋转轴12分体设置,具有游隙。因此,假设在旋转轴12倾斜了的情况下,旋转轴12或连结构件120在游隙的范围内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旋转轴12的倾斜向旋转体100传递。由此,能够抑制旋转体100伴随于旋转轴12倾斜而倾斜。
(1-3)在旋转轴12的外周面形成有在轴向Z上延伸的轴凹部121。在筒部内周面101a中的在径向R上与轴凹部121相对向的位置,形成有在轴向Z上延伸的旋转体凹部122。连结构件120经由缓冲空间A3插入到轴凹部121及旋转体凹部122这双方,在该状态下,在轴凹部121内及旋转体凹部122内的至少一方产生间隙。
根据该结构,通过产生间隙,从而连结构件120能够在两凹部121、122内移动。由此,连结构件120根据旋转轴12的倾斜在两凹部121、122内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由旋转轴12的倾斜引起的应力向旋转体100传递,因此能够抑制旋转体100因旋转轴12的倾斜而倾斜。
(1-4)压缩机10具备在旋转体100能够旋转的状态下支承筒部101的轴向Z的端面的推力轴承131、132。推力轴承131、132由壳体11支承。
根据该结构,通过由壳体11支承的推力轴承131、132来支承筒部101的轴向Z的端面。由此,能够抑制旋转体100的轴向Z的移动、倾斜,能够使旋转体100的姿势更稳定。
(1-5)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力轴承131、132设置有共计2个,以从轴向Z夹持筒部101的方式支承筒部101的轴向Z的两端面。由此,能够抑制筒部101的轴向Z的错位,由此能够抑制环部102的错位。
(1-6)压缩机10具备收容旋转体100及固定体60、80的前缸30。形成于环部102的叶片槽145向径向R外侧开口,另一方面,不向径向R内侧开口,具有作为槽内周端面的抵接面152。叶片140由前缸30的内周面即前缸内周面33、和抵接面152从径向R夹持。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叶片140的径向R的错位。由此,能够抑制由于叶片140的径向R的错位而在叶片140的径向R的两侧形成大的间隙。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槽145朝向径向R外侧开口,在叶片140的径向R外侧存在前缸内周面33。具有前缸内周面33的前缸30由壳体11支承。因此,难以发生例如前缸30伴随于旋转体100的倾斜而倾斜这样的情况。
另外,由于前缸30不伴随于旋转轴12的旋转而旋转,因此不对前缸30施加离心力。由此,在伴随于旋转体100及叶片140的旋转而对叶片140施加了离心力的情况下,前缸内周面33能够承受该离心力。根据以上内容,能够合适地支承叶片140。
(1-7)固定体插入孔61、81的内壁面61a、81a具有圆筒状的基面61aa、81aa、和从基面61aa、81aa朝向旋转体面102a、102b突出且突出尺寸根据角度位置而不同的突出面61ab、81ab。旋转体轴承111、112跨基面61aa、81aa及突出面61ab、81ab地配置。
根据该结构,与例如旋转体轴承111、112仅配置于基面61aa、81aa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大旋转体100由旋转体轴承111、112支承的区域(支承部101c、101d)。因此,能够使旋转体100的姿势稳定。
(1-8)作为叶片槽145的内周端面(槽内周端面)的抵接面152与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连续。叶片140伴随于旋转体100的旋转,一边跨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和抵接面152地在轴向Z上滑动一边旋转。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叶片140与旋转体轴承111、112干涉,因此能够抑制叶片140的移动由旋转体轴承111、112阻碍。
另外,抵接面152与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连续。因此,难以产生在抵接面152与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之间产生间隙、或叶片140卡挂于抵接面152与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之间的台阶这样的不良情况。因此,在设置有旋转体轴承111、112的结构中,能够合适地进行叶片140的轴向Z的移动。
(1-9)与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以朝向径向R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的情况对应地,抵接面152以朝向径向R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并且,与抵接面152抵接的叶片内周端面144与抵接面152对应地以朝向径向R外侧凹陷的方式弯曲。
根据该结构,叶片内周端面144能够一边跨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及抵接面152,一边在轴向Z上顺畅地移动。此外,抵接面152及叶片内周端面144的曲率例如可以与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相同。
(1-10)压缩机10具备与旋转体100分体地、具有抵接面152的抵接构件150,抵接构件150安装于旋转体100。根据该结构,能够比较容易地使抵接面152以朝向径向R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
详细而言,叶片槽145要求较高的精度。因此,例如可考虑通过使立铣刀从径向R外侧朝向内侧移动而欲形成叶片槽145。在该情况下,在立铣刀的特性上,叶片槽145的内周端面容易朝向径向R内侧凸出,难以以朝向径向R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因此,担心叶片槽145的形成作业变得繁杂或者槽内周端面的形状精度变差这样的不良情况。
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安装预先形成有抵接面152的抵接构件150,能够比较容易地使槽内周端面以朝向径向R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能够抑制上述不良情况。
(1-11)压缩机10具备前固定体60和后固定体80,前固定体60具有作为第1固定体插入孔的前固定体插入孔61及作为第1固定体面的前固定体面70。后固定体80具有作为第2固定体插入孔的后固定体插入孔81及作为第2固定体面的后固定体面90。
筒部101进入到前内壁面61a与旋转轴12之间及后内壁面81a与旋转轴12之间这双方。环部102具有在轴向Z上与前固定体面70相对向的前旋转体面102a和在轴向Z上与后固定体面90相对向的后旋转体面102b。前旋转体面102a及前固定体面70用于划分前压缩室A4,后旋转体面102b和后固定体面90用于划分后压缩室A5。叶片140配置于两固定体面70、90之间。
在该结构中,前旋转体轴承111设置于前内壁面61a与筒部101之间,前旋转体轴承111对包括筒部101的轴向Z的第1端部的前支承部101c进行支承。后旋转体轴承112设置于后内壁面81a与筒部101之间,后旋转体轴承112对包括筒部101的轴向Z的两端部中的与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的后支承部101d进行支承。
根据该结构,与形成有多个固定体60、80及多个压缩室A4、A5对应地,筒部101进入到两固定体插入孔61、81内,该筒部101的两端部经由两旋转体轴承111、112由固定体60、80支承。由此,能够稳定地支承筒部101。
(第2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140的数量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对这一点进行说明。
如图10~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具备多个叶片140及叶片槽145的组,详细而言具备3个(3组)。多个叶片槽145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详细而言,配置于互相错开120°的位置。与此对应地,多个叶片140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另外,与叶片140及叶片槽145设置有多个的情况对应地,抵接构件190及凹条191也设置有多个。抵接构件190及凹条191分别设置于多个叶片140的径向R内侧,并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抵接构件190及凹条191仅设置于与环部102对应的部分,不从两旋转体面102a、102b在轴向Z上伸出。
根据该结构,如图11所示,前压缩室A4由3个叶片140分隔成3个室、即第1前压缩室A4a、第2前压缩室A4b以及第3前压缩室A4c。
各前压缩室A4a~A4c分别遍及120°的角度范围地形成。也就是说,各前压缩室A4a~A4c在周向上延伸,其延伸设置长度(详细而言,周向的长度)为与120°的角度范围对应的长度。
第1前压缩室A4a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第2前平坦面72配置于旋转方向M侧,包括位于前吸入通道201的径向R内侧处的空间的一部分或全部。
第2前压缩室A4b配置于比第1前压缩室A4a靠旋转方向M侧的位置。第2前压缩室A4b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第2前平坦面72配置于旋转方向M侧的相反侧,包括位于前排出通道162的径向R内侧处的空间的一部分或全部。
第3前压缩室A4c配置于周向上的第1前压缩室A4a与第2前压缩室A4b之间。第3前压缩室A4c相对于第1前压缩室A4a配置于旋转方向M侧,且相对于第2前压缩室A4b配置于旋转方向M侧的相反侧。通过旋转体100向旋转方向M侧旋转,从而在第1前压缩室A4a从前吸入通道201的径向R内侧偏离时,此前为第1前压缩室A4a的室成为第3前压缩室A4c。此时,此前为第3前压缩室A4c的室成为第2前压缩室A4b。另外,重新生成第1前压缩室A4a。即,被吸入到第1前压缩室A4a的流体在第3前压缩室A4c及第2前压缩室A4b中被压缩,并从第2前压缩室A4b排出。
本实施方式的前吸入通道201与前缸侧壁部32对应地在周向上延伸,在从轴向Z观察时形成为圆弧状。前吸入通道201具有相对于前压缩室A4开口的前吸入开口部201a。前吸入开口部201a从前缸内周面33的划分前压缩室A4的部分中的、与第2前平坦面72的周向的中央部对应的位置向旋转方向M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吸入通道201的周向的长度(换言之为角度范围)与前吸入开口部201a的周向的长度被设定为相同。
前吸入通道201及前吸入开口部201a的周向的长度例如可以与各前压缩室A4a~A4c的周向的长度大致相同。也就是说,前吸入通道201及前吸入开口部201a也可以从前缸内周面33中的与第2前平坦面72的周向的中央部对应的位置在周向上延伸与各叶片140的间隔大致相同的长度。
另外,若将第2前平坦面72的中央部的角度位置设为0°,则可以说本实施方式的前吸入开口部201a至少遍及从第2前平坦面72的旋转方向M侧的端部到旋转方向M上的120°的角度位置为止的范围地形成。
在多个叶片140中的1个叶片140与第2前平坦面72抵接着的情况下,该叶片140不进入到前压缩室A4。在该情况下,位于与第2前平坦面72抵接着的叶片140的(周向的)两侧处的空间由前旋转体面102a与第2前平坦面72的抵接部位分隔,并由该抵接部位密封。
前吸入通道201和前排出通道162设置于前缸侧壁部32中的隔着第2前平坦面72的径向R外侧的部分在周向上分离的位置。由此,在周向上,在位于前吸入通道201的径向R内侧处的空间与位于前排出通道162的径向R内侧处的空间之间,存在前旋转体面102a与第2前平坦面72的抵接部位。由此,不管多个叶片140的位置如何,上述两空间(位于前吸入通道201的径向R内侧处的空间和位于前排出通道162的径向R内侧处的空间)均由上述抵接部位密封。
即,第1前压缩室A4a构成为,与前吸入通道201连通,另一方面,不与前排出通道162连通。
第2前压缩室A4b是与前排出通道162连通的室。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前压缩室A4b的周向的长度比第2前平坦面72的周向的长度长,因此存在第2前压缩室A4b根据相位而跨前吸入通道201的径向R内侧和前排出通道162的径向R内侧这双方地配置的情况。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前吸入通道201的径向R内侧与前排出通道162的径向R内侧之间由前旋转体面102a与第2前平坦面72的抵接部位密封,因此前吸入通道201与前排出通道162连通的情况也被限制。
第3前压缩室A4c是构成为不与前吸入通道201连通的室,伴随于旋转体100的旋转,从不与前排出通道162连通的状态转变成与前排出通道162连通的状态。
如图12所示,与前压缩室A4同样地,后压缩室A5由3个叶片140分隔成第1后压缩室A5a、配置于比第1后压缩室A5a靠旋转方向M侧的位置的第2后压缩室A5b、以及配置于周向上的第1后压缩室A5a与第2后压缩室A5b之间的第3后压缩室A5c。第1后压缩室A5a、第2后压缩室A5b、第3后压缩室A5c与第1前压缩室A4a、第2前压缩室A4b、第3前压缩室A4c是同样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后吸入通道202与前吸入通道201同样地,形成为在周向上延伸的圆弧状,并与前吸入通道201相对向配置。后吸入通道202具有相对于后压缩室A5开口的后吸入开口部202a。后吸入通道202及后吸入开口部202a与前吸入通道201及前吸入开口部201a是同样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的压缩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3及图14所示,在旋转轴12通过电动马达13而旋转时,伴随于此,旋转体100旋转。由此,多个叶片140在维持着互相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一边沿着两固定体面70、90在轴向Z(纸面左右方向)上移动一边旋转。由此,通过在各前压缩室A4a~A4c及各后压缩室A5a~A5c中产生容积变化,从而进行流体的吸入及压缩。
详细而言,在第1前压缩室A4a中,通过容积增加从而从前吸入通道201进行吸入流体的吸入。在该情况下,前吸入开口部201a从与第2前平坦面72的中央部对应的位置向旋转方向M延伸,因此前吸入开口部201a朝向第1前压缩室A4a开口的面积(以下,也仅称为“开口面积”)逐渐变大。由此,从前吸入通道201向第1前压缩室A4a吸入的吸入量追随于第1前压缩室A4a的容积增加而变大。
另一方面,第2前压缩室A4b、详细而言第2前压缩室A4b中的比第2前平坦面72靠旋转方向M侧的相反侧的部分、和第3前压缩室A4c是容积减少的室。因此,在第3前压缩室A4c、和第2前压缩室A4b中的比第2前平坦面72靠旋转方向M侧的相反侧的部分中,进行吸入流体的压缩。详细而言,在第3前压缩室A4c中吸入流体被压缩,在第3前压缩室A4c中被压缩后的流体在第2前压缩室A4b中的比第2前平坦面72靠旋转方向M侧的相反侧的部分被进一步压缩,并经由前排出通道162向排出室A1流动。关于后压缩室A5也同样如此。
如以上所述,通过旋转体100及叶片140旋转,从而在两压缩室A4、A5中,反复进行以480°为1周期的吸入及压缩的循环动作。详细而言,在两压缩室A4、A5中,遍及0°~240°的相位地进行吸入流体的吸入,遍及240°~480°的相位地进行吸入流体的压缩。
例如,在将第2前平坦面72的中央部的角度位置设为0°且在该中央部配置有第1叶片140时,在第1叶片140从0°的角度位置到达240°的角度位置之前,在相对于第1叶片140靠旋转方向M侧的相反侧的前压缩室A4中进行吸入流体的吸入。
特别是,前吸入开口部201a至少遍及从第2前平坦面72的旋转方向M侧的端部到旋转方向M上的120°的角度位置为止的范围地形成。因此,在第1叶片140到达240°的角度位置之前,进行吸入流体的吸入。由此,能够避免在前压缩室A4中进行流体的膨胀,能够实现效率的提高。关于后吸入开口部202a也同样如此。
并且,在位于比上述第1叶片140靠旋转方向M侧的相反侧处的第2叶片140从120°的角度位置到达360°的角度位置之前,在相对于第2叶片140靠旋转方向M侧的前压缩室A4中,进行吸入流体的压缩。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将各前压缩室A4a~A4c区别开地来进行说明,但各前压缩室A4a~A4c可以说是相位互相不同的多个前压缩室A4。也就是说,也可以说使用前旋转体面102a及前固定体面70而划分出的空间由多个叶片140分隔成相位互相不同的多个前压缩室A4。
根据以上详细叙述的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2-1)叶片140及叶片槽145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3个。压缩室A4、A5由多个叶片140分隔成与吸入通道201、202连通的第1压缩室A4a、A5a、与排出通道162、164连通的第2压缩室A4b、A5b、以及配置于周向上的第1压缩室A4a、A5a与第2压缩室A4b、A5b之间的第3压缩室A4c、A5c。在第1压缩室A4a、A5a中,伴随于旋转体100的旋转而进行吸入流体的吸入。另一方面,在第3压缩室A4c、A5c中,伴随于旋转体100的旋转而进行吸入流体的压缩,在第2压缩室A4b、A5b中,进行在第3压缩室A4c、A5c中被压缩后的流体的进一步的压缩。
根据该结构,在由多个叶片140分隔成3个室的状态下,进行流体的吸入及压缩。由此,每1个室的容积减少,另一方面,作为压缩机10整体,能够确保该容积减少了的室的3倍的容积,因此能够实现压缩机10的整体的容积提高。
另外,与例如叶片140为1个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因从与第2压缩室A4b、A5b连通的排出通道162、164的倒流(日文:吹き戻し)而引起的损失。
详细而言,在第2压缩室A4b、A5b中,在前次的压缩结束之后开始下一次的压缩的情况下,通过前次的压缩而产生了的压缩流体经由排出通道162、164被倒流到压缩的初期阶段的第2压缩室A4b、A5b。由此,产生损失。第2压缩室A4b、A5b中的压缩的初期阶段与末期阶段的压力差越大,则该损失越容易变大。另外,从排出通道162、164倒流的压缩流体的流入目的地成为供吸入流体存在且被开放的空间,因此因循环的流量减少而产生损失。
在此,在假设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没有设置第3压缩室A4c、A5c的情况下,初期阶段的第2压缩室A4b、A5b的压力与吸入流体的压力大致相同,因此第2压缩室A4b、A5b的压力变化也大。因此,损失容易变大。
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在第2压缩室A4b、A5b之前预先进行压缩的第3压缩室A4c、A5c。因此,第2压缩室A4b、A5b的初期阶段的压力不成为吸入流体的压力,而是成为在第3压缩室A4c、A5c中被压缩后的流体的压力。由此,能够减小第2压缩室A4b、A5b中的初期阶段与末期阶段的压力差,能够减少上述损失。另外,从排出通道162、164倒流的压缩流体的流入目的地成为不与吸入通道201、202连通的第2压缩室A4b、A5b。因此,能够抑制因循环的流量减少而引起的损失。
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进行变更。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各其他例也可以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互相组合。
ο作为轴轴承的径向轴承51、53的数量不限于2个,也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
ο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两固定体60、80及旋转体100的收容室由前缸30及后板40划分,但不限于此。例如,压缩机10也可以是具备板状的前板来代替前缸30且具备有底筒状的后缸来代替后板40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后缸与前板对接,从而划分出收容两固定体60、80及旋转体100的收容室。
另外,压缩机10也可以是具备筒状的2个缸且利用两者划分出收容两固定体60、80及旋转体100的收容室的结构。即,划分出收容两固定体60、80及旋转体100的收容室的具体结构是任意的。
ο压缩室A4、A5至少由旋转体面102a、102b和固定体面70、90划分即可,用于划分压缩室A4、A5的其他面是任意的。例如,压缩室A4、A5也可以由后壳体的内周面划分来代替由前缸内周面33划分,也可以由筒部外周面101b划分来代替由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划分。
ο两固定体60、80为同一形状,但不限于此,例如前固定体60也可以直径比后固定体80的直径大,也可以与此相反。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与两固定体60、80的形状相匹配地使前缸内周面33为台阶状,也可以分别设置收容前固定体60的前缸和收容后固定体80的后缸。也就是说,两压缩室A4、A5的容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ο连结构件120的数量、形状是任意的。
ο压缩机10构成为旋转轴12与旋转体100一体旋转即可,其具体的结构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是在旋转轴12及旋转体100中的一方设置凹部且在另一方设置凸部并将凸部插入到凹部的结构。也就是说,也可以省略连结构件120。在该情况下,为了能够应对旋转轴12的错位,凹部可以形成得比凸部大。
ο抵接构件150及凹条151的轴向Z的长度是任意的。
ο也可以是,省略抵接构件150及凹条151,筒部外周面101b与叶片140抵接。在该情况下,筒部外周面101b构成“槽内周端面”。
ο抵接面152及叶片内周端面144的曲率是任意的,例如可以与旋转轴12的外周面的曲率相同,也可以与筒部外周面101b的曲率相同。
ο也可以是,叶片内周端面144以朝向径向R内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叶片内周端面144所抵接的抵接面152以朝向径向R内侧凹陷的方式弯曲。
ο旋转体轴承111、112的轴向Z的长度也可以比固定体60、80的最大厚度短。在该情况下,可以以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与抵接面152连续的方式延长抵接面152(抵接构件150)。
ο旋转体轴承111、112的轴向Z的长度也可以被设定为固定体60、80的最小厚度以下。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旋转体轴承111、112所占的空间,并且能够遍及整周地支承旋转体100。
特别是,在旋转体轴承111、112的轴向Z的长度比固定体60、80的最小厚度长的情况下,在旋转体轴承111、112中产生不与固定体60、80抵接的部分、即没有由固定体60、80支承的旋转体轴承111、112的部分。若对旋转体轴承111、112中的该部分施加过度的力,则担心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变形等这样的不良情况。
关于这一点,在本其他例中,由于能够使旋转体轴承111、112的整体与固定体60、80抵接,因此难以产生没有由固定体60、80支承的旋转体轴承111、112的部分。由此,能够抑制上述不良情况。
ο槽内周端面(抵接面152)与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也可以不连续。
ο槽内周端面与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也可以不共面。例如,也可以是,槽内周端面配置于比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靠径向R内侧的位置,叶片内周端面144与槽内周端面抵接。在该情况下,叶片140例如可以一边跨槽内周端面及筒部外周面101b这双方一边在轴向Z上滑动。
在该结构中,旋转体轴承111、112可以设置于与叶片140的移动范围偏离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叶片140与旋转体轴承111、112干涉。此外,叶片140的移动范围例如是指两第1平坦面71、91之间。
另外,作为在与叶片140的移动范围偏离的位置设置有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具体结构,例如,可以以旋转体轴承111、112不向突出面61ab、81ab伸出的方式,将旋转体轴承111、112仅设置于基面61aa、81aa的范围内。在该情况下,压缩室A4、A5不是由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划分,而是由筒部外周面101b划分。
ο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是设置有2个压缩室A4、A5的单级2缸,但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15所示,压缩机10也可以为1缸。详细而言,也可以在维持与前压缩室A4有关的结构的同时,省略后固定体80、后旋转体轴承112、后压缩室A5、后吸入通道163以及后排出通道164。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前固定体面70中省略第1前平坦面71。
在该结构中,例如可以设置对叶片140朝向前固定体60施力的施力部300。施力部300可以以能够伴随于旋转体100的旋转而旋转的方式,例如由设置于筒部101的施力支承部301支承。施力支承部301例如设置于筒部101的后侧的端部,为从筒部101向径向R外侧突出的板状。由此,伴随于旋转体100的旋转,维持第1叶片端部141与前固定体面70抵接的状态,同时叶片140一边在轴向Z上移动一边旋转。此外,在本其他例中,如图15所示,也可以使抵接构件150向后推力轴承132侧延伸。
另外,例如也可以在维持与后压缩室A5有关的结构的同时,省略前固定体60、前旋转体轴承111以及前压缩室A4。也就是说,固定体及旋转体轴承的数量也可以是1个。另外,固定体及旋转体轴承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以上。
ο前固定体60和前缸30也可以一体形成,后固定体80和后板40也可以一体形成。
ο压缩机10也可以是进行2级压缩的结构。例如,压缩机10也可以是将在前压缩室A4中被压缩后的压缩流体导入后压缩室A5并在后压缩室A5中进一步压缩的结构。
ο也可以省略两径向轴承51、53中的任一方。不过,如果着眼于能够在抑制了旋转轴12的倾斜的状态下支承旋转轴12这一点,则优选设置有两径向轴承51、53这双方的结构。
ο固定体插入孔61、81只要可供旋转轴12插入,则不需要是贯通孔,也可以是非贯通的。
ο吸入通道161、163及排出通道162、164的位置、形状是任意的。总之,用于使吸入流体导入两压缩室A4、A5的结构及使在两压缩室A4、A5中被压缩后的压缩流体从排出口11b排出的结构是任意的。
ο旋转轴12也可以是由两推力轴承131、132支承的结构。即,也可以是两推力轴承131、132的内周面与旋转轴12的外周面抵接的结构。
ο在具有两固定体60、80的结构中,也可以省略两推力轴承131、132中的至少一方。即,推力轴承131、132不是必需的。
ο压缩机10的搭载对象不限于车辆,是任意的。
ο第1叶片端部141和前固定体面70不限于遍及从内周端到外周端为止的全部而抵接的结构,也可以是遍及一部分的径向R范围而抵接的结构。另外,第1叶片端部141和前固定体面70不限于遍及整周而抵接的结构,也可以是遍及一部分的角度范围而抵接的结构。关于第2叶片端部142和后固定体面90也同样如此。
ο排出室A1的位置及形状是任意的,例如可以设置于由前缸30和后板40划分出的室内,也可以设置于后壳体底部23。
ο叶片140的数量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是多个。另外,叶片140的周向位置是任意的。
ο叶片140及叶片槽145的形状只要能够使叶片140一边在轴向Z上移动一边旋转,则不限于各实施方式,是任意的。例如叶片也可以为扇状。另外,叶片也可以是以预定部位为中心如振子那样一边在轴向Z上移动一边旋转的结构。
ο也可以另外设置限制经由旋转体轴承111、112从压缩室A4、A5泄漏的流体的密封构造。作为该密封构造,例如可考虑设置筒部101与固定体60、80之间中的、没有配置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区域,在该区域设置密封构件。由此,能够抑制流体经由旋转体轴承111、112的泄漏。
ο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具体结构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是由形成于固定体插入孔61、81的内壁面处的涂敷层(日文:コーティング層)构成的涂敷轴承(日文:コーティング軸受)。在该情况下,作为涂敷轴承的旋转体轴承111、112可以通过由固定体插入孔61、81的内壁面支承筒部101,从而由固定体60、80支承旋转体100。
顺便说一下,在旋转体轴承111、112为涂敷轴承的情况下,压缩室A4、A5不是由旋转体轴承111、112的外周面划分,而是由筒部外周面101b划分。此外,旋转体轴承111、112可以形成于固定体插入孔61、81的内壁面整体,也可以形成于一部分。
另外,抵接构件150也可以形成为与凹条151相同的长度,并嵌于凹条151。在该情况下,叶片140也可以是一边叶片内周端面144与抵接面152滑动一边在轴向Z上移动的结构。
ο前固定体面70中的与前旋转体面102a抵接的抵接面不限于平坦面,也可以是弯曲面。总之,前固定体面70只要具有与前旋转体面102a抵接的抵接面即可。关于后固定体面90也同样如此。
ο旋转体100也可以相对于轴向Z倾斜。在该情况下,两旋转体面102a、102b也可以相对于轴向Z正交,也可以相对于轴向Z倾斜。
ο前缸30的具体形状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省略鼓出部36。
ο同样地,两壳体21、22的具体形状也是任意的。
ο也可以省略电动马达13及变换器14。也就是说,电动马达13及变换器14在压缩机10中不是必需的。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带驱动等使旋转轴12旋转。
在该结构中,由带对旋转轴12施加偏载荷,旋转轴12有可能倾斜。对此,通过如上述那样在形成有缓冲空间A3的状态下支承旋转体100,能够抑制旋转轴12的倾斜传递到旋转体100。
ο压缩机10也可以用于空气调节装置以外的装置。例如,压缩机10也可以用于对搭载于燃料电池车辆的燃料电池供给压缩空气。
ο压缩机10的压缩对象的流体不限于包括油的制冷剂,是任意的。
接着,以下记载能够从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他例掌握的优选的一例。
(a)可以构成为,所述压缩机还具备形成于所述筒部的外周面且在所述轴向上延伸的凹条、和嵌于所述凹条并具有与所述叶片的内周端面抵接的抵接面的抵接构件,所述抵接面构成所述叶片槽的内周端面。
(b)可以构成为,所述旋转体面是与所述轴向正交的平坦面,所述固定体面包括固定体抵接面和一对弯曲面,所述固定体抵接面与所述旋转体面抵接,所述一对弯曲面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抵接面设置于周向的两侧,并以随着所述弯曲面从所述固定体抵接面沿周向离开而所述弯曲面逐渐从所述旋转体面离开的方式沿所述轴向弯曲。
(c)可以构成为,所述旋转体面是与所述轴向正交的平坦面,所述固定体面包括第1固定体平坦面、第2固定体平坦面以及弯曲面,所述第1固定体平坦面设置于在所述轴向上相对于所述旋转体面分离的位置,所述第2固定体平坦面设置于在周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固定体平坦面错开的位置,并与所述旋转体面抵接,所述弯曲面将所述第1固定体平坦面与所述第2固定体平坦面相连,并以随着从所述第1固定体平坦面朝向所述第2固定体平坦面而所述弯曲面逐渐接近所述旋转体面的方式沿所述轴向弯曲。

Claims (11)

1.一种压缩机,具备:
壳体;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轴轴承,所述轴轴承将所述旋转轴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壳体;
旋转体,所述旋转体伴随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所述旋转体包括供所述旋转轴插通的筒部、和从所述筒部朝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环部,所述筒部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上与所述旋转轴相对向的筒部内周面,所述环部具有环状的旋转体面;
固定体,所述固定体由所述壳体支承,所述固定体具有供所述旋转轴插入的固定体插入孔、和用于与所述旋转体面协作来划分压缩室的固定体面;以及
叶片,所述叶片插入到形成于所述环部的叶片槽,所述叶片在插入所述叶片槽的状态下,伴随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一边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移动一边旋转,
所述压缩机的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旋转体旋转,从而利用所述叶片在所述压缩室中产生容积变化,由此进行流体的吸入及压缩,
所述压缩机具备旋转体轴承,在所述筒部进入到所述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壁面与所述旋转轴之间、且所述旋转体面与所述固定体面互相在所述轴向上相对向的状态下,所述旋转体轴承将所述旋转体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固定体,
在所述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壁面与所述筒部之间配置有所述旋转体轴承且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筒部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的状态下,所述旋转体轴承将所述筒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还具备在所述压缩机形成有所述缓冲空间的状态下将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体连结的连结构件,
所述连结构件与所述旋转体及所述旋转轴分体设置,所述连结构件在具有游隙的状态下将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体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形成有在所述轴向上延伸的轴凹部,
在所述筒部内周面中的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轴凹部相对向的位置形成有在所述轴向上延伸的旋转体凹部,
所述连结构件经由所述缓冲空间插入到所述轴凹部及所述旋转体凹部这双方,
在所述连结构件插入到所述轴凹部及所述旋转体凹部这双方的状态下,在所述轴凹部内及所述旋转体凹部内的至少一方产生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叶片槽的内周端面的槽内周端面与所述旋转体轴承的外周面连续,
所述叶片伴随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一边跨所述旋转体轴承的外周面和所述槽内周端面地在所述轴向上滑动一边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轴承的外周面以朝向所述径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
所述槽内周端面以朝向所述径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
与所述槽内周端面抵接的所述叶片的内周端面以朝向所述径向外侧凹陷的方式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还具备在所述旋转体能够旋转的状态下支承所述筒部的所述轴向的端面的推力轴承,
所述推力轴承由所述壳体支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还具备收容所述旋转体及所述固定体的缸,所述缸在不伴随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的状态下由所述壳体支承,
所述叶片槽向所述径向外侧开口,另一方面,不向所述径向内侧开口,
所述叶片由配置于所述叶片的所述径向外侧的所述缸的内周面、和所述叶片槽的内周端面从所述径向夹持。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还具备具有第1固定体插入孔及第1固定体面的第1固定体、和具有第2固定体插入孔及第2固定体面的第2固定体作为具有所述固定体插入孔及所述固定体面的所述固定体,
具备第1压缩室及第2压缩室作为所述压缩室,
所述筒部进入到所述第1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壁面与所述旋转轴之间及所述第2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周面与所述旋转轴之间这双方,
所述环部具有第1旋转体面和第2旋转体面作为所述旋转体面,
所述第1旋转体面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1固定体面相对向,并用于通过与所述第1固定体面协作来划分所述第1压缩室,
所述第2旋转体面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2固定体面相对向,并用于通过与所述第2固定体面协作来划分所述第2压缩室,
所述叶片配置于所述第1固定体面与第2固定体面之间,
所述压缩机具备第1旋转体轴承和第2旋转体轴承作为所述旋转体轴承,
所述第1旋转体轴承配置于所述第1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壁面与所述筒部之间,在形成有所述缓冲空间的状态下,将所述筒部的所述轴向的两端部中的第1端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固定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1固定体,
所述第2旋转体轴承配置于所述第2固定体插入孔的内壁面与所述筒部之间,在形成有所述缓冲空间的状态下,将所述筒部的所述轴向的两端部中的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固定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2固定体。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还具备:
凹条,所述凹条形成于所述筒部的外周面且在所述轴向上延伸;和
抵接构件,所述抵接构件嵌于所述凹条并具有与所述叶片的内周端面抵接的抵接面,
所述抵接面构成所述叶片槽的内周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面是与所述轴向正交的平坦面,
所述固定体面包括:
固定体抵接面,所述固定体抵接面与所述旋转体面抵接;和
一对弯曲面,所述一对弯曲面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抵接面设置于周向的两侧,并以随着所述弯曲面从所述固定体抵接面沿周向离开而所述弯曲面逐渐从所述旋转体面离开的方式沿所述轴向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面是与所述轴向正交的平坦面,
所述固定体面包括:
第1固定体平坦面,所述第1固定体平坦面设置于在所述轴向上相对于所述旋转体面分离的位置;
第2固定体平坦面,所述第2固定体平坦面设置于在周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固定体平坦面错开的位置,并与所述旋转体面抵接;以及
弯曲面,所述弯曲面将所述第1固定体平坦面与所述第2固定体平坦面相连,并以随着从所述第1固定体平坦面朝向所述第2固定体平坦面而所述弯曲面逐渐接近所述旋转体面的方式沿所述轴向弯曲。
CN201911355264.8A 2018-12-27 2019-12-25 压缩机 Withdrawn CN1113797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5840A JP2020105982A (ja) 2018-12-27 2018-12-27 圧縮機
JP2018-245840 2018-12-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9700A true CN111379700A (zh) 2020-07-07

Family

ID=71216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55264.8A Withdrawn CN111379700A (zh) 2018-12-27 2019-12-25 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05982A (zh)
KR (1) KR20200081271A (zh)
CN (1) CN11137970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164471A1 (en) * 2018-03-30 2021-06-03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Compress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14250A (ja) 2013-07-05 2015-01-22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アキシャルベーン型圧縮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05982A (ja) 2020-07-09
KR20200081271A (ko)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9700A (zh) 压缩机
CN211819923U (zh) 回转式压缩机
CN111379699A (zh) 压缩机
CN212055120U (zh) 叶片旋转式压缩机
CN111536038A (zh) 压缩机
KR101964957B1 (ko) 미세홈이 구비되는 압축기
CN111379701A (zh) 压缩机
JP7047792B2 (ja) 圧縮機
KR20190114735A (ko) 압축기
JP7092061B2 (ja) 圧縮機
EP4170129A1 (en) Rotary compressor
EP4290078A1 (en) Rotary compressor
JP7272310B2 (ja) ベーン型圧縮機
WO2020179652A1 (ja) 圧縮機
EP4177469A1 (en) Rotary compressor
JP2020122451A (ja) 圧縮機
JP2588911Y2 (ja) 回転式圧縮機
JP3212674B2 (ja) 流体圧縮機
JP2021161959A (ja) 圧縮機
WO2020175415A1 (ja) 圧縮機
JP2021161953A (ja) 圧縮機
JP2021161960A (ja) 圧縮機
JP2804053B2 (ja) 圧縮機
JP2020084784A (ja) 圧縮機
JP2020066999A (ja) 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