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7812B - 一种丁炔二酸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丁炔二酸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7812B
CN111377812B CN201811652307.4A CN201811652307A CN111377812B CN 111377812 B CN111377812 B CN 111377812B CN 201811652307 A CN201811652307 A CN 201811652307A CN 111377812 B CN111377812 B CN 1113778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reaction kettle
calcium carbide
mixture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523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7812A (zh
Inventor
张志智
王陶
孙潇磊
尹泽群
刘全杰
方向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Dalian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6523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778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77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7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7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7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15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by reac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with carbon dioxide, e.g. Kolbe-Schmitt synthe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02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from salts of carboxylic ac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丁炔二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1)首先对密闭反应釜进行无水无氧处理;(2)将碳化钙、溶剂、催化剂以及助剂装入反应釜中,在反应釜中充入二氧化碳,加热加压进行反应;(3)步骤(2)所得反应后混合物经分离得到液体混合物,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KOH溶液;搅拌,析出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热水中溶解,然后用浓硫酸酸化,冷却,析出白色沉淀,经过滤,获得产物。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对环境相对友好,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丁炔二酸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丁炔二酸的合成方法,具体的说是电石与二氧化碳羧化反应制备丁炔二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丁炔二酸一般以二水合物形式存在,为无色结晶。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生产丁炔二醇、丁烯二酸和丁二醇,丁炔二酸。还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用于生产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钠。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和新用途的开发,对丁炔二酸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丁炔二酸的工业合成方法是顺丁烯二酸溴化法。以顺丁烯二酸为原料,与溴水反应生产二溴丁二酸,二溴丁二酸在碱溶液中脱除HBr得丁炔二酸钠,再用硫酸酸化而得丁炔二酸。制备过程:将顺丁烯二酸加入水中,加热使之溶解,在搅拌下滴加溴水,冷却过滤得到白色的α,β-二溴丁二酸。配制氢氧化钾溶液,冷却,逐次加入二溴丁二酸。加毕,升温至40℃保温3h。冷却结晶至10℃以下,过滤,结晶干燥,得丁炔二酸钾。丁炔二酸钾经过硫酸酸化获得丁炔二酸。专利CN201310647146.0提供了相似的合成工艺,合成了丁炔二酸二甲酯。
反应方程式如下:
HOOCCH=CHCOOH + Br2→HOOCCHBrCHBrCOOH    (1)
HOOCCHBrCHBrCOOH + 4KOH KOOCC≡CCOOK + 4H2O + 2KBr (2)
KOOCC≡CCOOK + H2SO4→HOOCC≡CCOOK + KHSO4 (3)
HOOCC≡CCOOK+ H2SO4→HOOCC≡CCOOH + KHSO4    (4)
反应经过了反复的碱化和酸化,使用了大量的碱和酸,工艺过程是环境不友好的。因此急需开发新的工艺,以减轻丁炔二酸合成过程的环境压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催化合成丁炔二酸的新工艺。
本发明的一种丁炔二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首先对密闭反应釜进行无水无氧处理;
(2)将碳化钙、溶剂、催化剂以及助剂装入反应釜中,在反应釜中充入二氧化碳,加热加压进行反应;
(3)步骤(2)所得反应后混合物经分离得到液体混合物,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KOH溶液;搅拌,析出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热水中溶解,然后用浓硫酸酸化,冷却,析出(白色)沉淀,经过滤,获得产物。
本发明中,所述工艺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CaC2 + CO2 + NaX NaOOCC≡CCOONa +CaX2
NaOOCC≡CCOONa + H2SO4→HOOCC≡CCOOH + 2Na2SO4  
其中,在步骤(1)中,无氧无水处理可以采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如,可以通过对反应釜进行多次的抽真空、充氮气操作进行除氧。所述的无水处理可以采用高温氮气吹扫反应釜的方式进行。
步骤(2)中,所述碳化钙与溶剂的摩尔比一般为1:6~1:12。所述碳化钙与助剂的摩尔比为1:1~1:3。催化剂的用量一般为碳化钙的10~40 wt%。步骤(2)的反应温度一般为30~80°C,反应压力一般为1~6MPa。反应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
步骤(2)中,所述的溶剂为乙腈、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以及碳酸乙烯酯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溶剂在使用前需要进行除水处理,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一有机溶剂的除水处理方法,如可以采用除水试剂对原料进行处理。采用溶剂除水过程中所使用的除水试剂为无水Na2CO3、P2O5或无水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P2O
所述的催化剂为银盐与有机磷的组合物,其摩尔比例为3:(1~4)。银盐包括硝酸银、溴化银和碘化银,有机磷包括三甲基膦、三苯基磷、双二苯基膦丙烷、双二苯基膦甲烷、双二苯基膦乙烷等。
所使用的助剂主要是各种碱金属盐,包括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铯、磷酸锂、磷酸钠、磷酸钾、磷酸铯等。同样,所述的助剂在使用前亦需进行除水处理,可以采用常规的一般技术即可。如可以将助剂在氮气气氛下进行低温焙烧脱水。
步骤(3)中,KOH溶液的浓度为0.1~1 mol/L。KOH溶液与分离所得液体混合物的体积比为1:10~1:30。搅拌的温度一般为室温~50 °C,优选为室温。
步骤(3)中,所述热水的温度为60~90 ℃,白色沉淀与热水的固液比为1:4 g/mL~1:8g/mL。
步骤(3)中,所述分离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液固分离手段,如可以采用过滤、离心等方式进行分离。
与现有的顺丁烯二酸溴化法比较,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原有的氧化工艺使用的原料相对环境不友好,溴对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严重者可能致死。本发明工艺使用的原料碳化钙和CO2没有明显的环境危害。
2、原有的生产工艺中使用了大量的强碱和强酸,例如在脱溴步骤中加入了急剧过量的碱,使反应能够完全进行。本发明工艺仅仅使用了较少的碱进行产物中间体的分离。本发明工艺显著减少了碱液废物的处置量,环境相对友好。
3、现有氧化工艺使用的丁烯二酸和溴成本很高,尤其是丁烯二酸经过了石油炼制生成苯,苯经过氧化而成,成本很高。本发明工艺使用了电石和二氧化碳,原料成本很低,本发明工艺过程不需要高温高压,工艺的生产成本低,本发明工艺过程产生的废物很少,废物处置的成本很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二氧化碳纯度为99.999%,购买自大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
三苯基膦等有机磷配体,分析纯,购买自百灵威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碳化钙,分析纯,购买自北京瑞福伟达化工有限公司;
其他化学试剂都是分析纯,主要购买自天津光复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实施例1
溶剂的无水处理:乙腈除水过程分别采用无水Na2SO4干燥过夜,然后在P2O5存在下,40℃回流2h后蒸出溶剂。将处理好的溶剂移到手套箱中备用。
助剂的无水处理:碳酸钠、磷酸钠在氮气气氛下300℃下焙烧8小时。
实施例2
在手套箱中将160mL(3mol)乙腈和 32g(0.5mol)碳化钙和 53g(0.5mol)碳酸钠混合,然后将6.4g三苯基磷和 4.2g硝酸银(1:1,34%)加入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密闭混合液。
对密闭反应釜进行无水无氧处理,对反应釜进行三次抽真空、充氮气。最后将反应釜内用真空泵抽至负压状态。
利用釜内的负压采用加料管将碳化钙、溶剂、催化剂以及助剂的混合物移入反应釜中,在反应釜中充入二氧化碳。加热加压反应。反应温度为60°C,反应压力为2MPa。反应时间为24小时。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分离液体,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16mL浓度为1 mol/L的KOH溶液,室温搅拌30分,析出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380ml温度为70℃的热水中溶解,然后用浓硫酸酸化,冷却,析出白色沉淀,过滤,获得产物。丁炔二酸的收率为96%。
实施例3
在手套箱中将160mL(3mol)乙腈和 32g(0.5mol)碳化钙和 53g(0.5mol)碳酸钠混合,然后将3.9g三苯基磷和 2.6g硝酸银(1:1,20%)加入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密闭混合液。
对密闭反应釜进行无水无氧处理,对反应釜进行三次抽真空、充氮气。最后将反应釜内用真空泵抽至负压状态。
利用釜内的负压采用加料管将碳化钙、溶剂、催化剂以及助剂的混合物移入反应釜中,在反应釜中充入二氧化碳。加热加压反应。反应温度为60°C,反应压力为2MPa。反应时间为24小时。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分离液体,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16mL浓度为0.6mol/L的KOH溶液,室温搅拌30分,析出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760ml温度为90℃的热水中溶解,然后用浓硫酸酸化,析出白色沉淀,过滤,获得产物。丁炔二酸的收率为87%。
实施例4
在手套箱中将160mL(3mol)乙腈和 32g(0.5mol)碳化钙和 106g(1mol)碳酸钠混合,然后将6.4g三苯基磷和 4.2g硝酸银(1:1,34%)加入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密闭混合液。
对密闭反应釜进行无水无氧处理,对反应釜进行三次抽真空、充氮气。最后将反应釜内用真空泵抽至负压状态。
利用釜内的负压采用加料管将碳化钙、溶剂、催化剂以及助剂的混合物移入反应釜中,在反应釜中充入二氧化碳。加热加压反应。反应温度为60°C,反应压力为2MPa。反应时间为20小时。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分离液体,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16mL浓度为0.3 mol/L的KOH溶液,室温搅拌30分,析出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640ml温度为60℃的热水中溶解,然后用浓硫酸酸化,析出白色沉淀,过滤,获得产物。丁炔二酸的收率为98%。
实施例5
在手套箱中将160mL(3mol)乙腈和 32g(0.5mol)碳化钙和 150g(0.5mol)磷酸铯混合,然后将6.4g三苯基磷和 4.2g硝酸银(1:1,34%)加入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密闭混合液。
对密闭反应釜进行无水无氧处理,对反应釜进行三次抽真空、充氮气。最后将反应釜内用真空泵抽至负压状态。
利用釜内的负压采用加料管将碳化钙、溶剂、催化剂以及助剂的混合物移入反应釜中,在反应釜中充入二氧化碳。加热加压反应。反应温度为30°C,反应压力为1MPa。反应时间为24小时。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分离液体,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16mL浓度为0.3 mol/L的KOH溶液,室温搅拌30分,析出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560ml温度为60℃的热水中溶解,然后用浓硫酸酸化,析出白色沉淀,过滤,获得产物。丁炔二酸的收率为86%。
实施例6
在手套箱中将160mL(3mol)乙腈和32g(0.5mol)碳化钙和82g(0.5mol)磷酸钠混合,然后将6.4g三苯基磷和 4.2g硝酸银(1:1,34%)加入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密闭混合液。
对密闭反应釜进行无水无氧处理,对反应釜进行三次抽真空、充氮气。最后将反应釜内用真空泵抽至负压状态。
利用釜内的负压采用加料管将碳化钙、溶剂、催化剂以及助剂的混合物移入反应釜中,在反应釜中充入二氧化碳。加热加压反应。反应温度为30°C,反应压力为1MPa。反应时间为12小时。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分离液体,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16mL浓度为0.3 mol/L的KOH溶液,室温搅拌30分,析出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460ml温度为90℃的热水中溶解,然后用浓硫酸酸化,析出白色沉淀,过滤,获得产物。丁炔二酸的收率为81%。
实施例7
在手套箱中将160mL(3mol)乙腈和 32g(0.5mol)碳化钙和 53g(0.5mol)碳酸钠混合,然后将6.4g三苯基磷和 4.2g硝酸银(1:1,34%)加入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密闭混合液。
对密闭反应釜进行无水无氧处理,对反应釜进行三次抽真空、充氮气。最后将反应釜内用真空泵抽至负压状态。
利用釜内的负压采用加料管将碳化钙、溶剂、催化剂以及助剂的混合物移入反应釜中,在反应釜中充入二氧化碳。加热加压反应。反应温度为60°C,反应压力为2MPa。反应时间为24小时。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分离液体,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16 mL浓度为0.3 mol/L的KOH溶液,室温搅拌30分,析出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590ml温度为80℃的热水中溶解,然后用浓硫酸酸化,析出白色沉淀,过滤,获得产物。丁炔二酸的收率为96%。
实施例8
在手套箱中将160mL(3mol)乙腈和 32g(0.5mol)碳化钙和 53g(0.5mol)碳酸钠混合,然后将1.9g三苯基磷和 1.3g硝酸银(1:1,10%)加入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密闭混合液。
对密闭反应釜进行无水无氧处理,对反应釜进行三次抽真空、充氮气。最后将反应釜内用真空泵抽至负压状态。
利用釜内的负压采用加料管将碳化钙、溶剂、催化剂以及助剂的混合物移入反应釜中,在反应釜中充入二氧化碳。加热加压反应。反应温度为60°C,反应压力为6MPa。反应时间为24小时。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分离液体,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16 mL浓度为0.3 mol/L的KOH溶液,室温搅拌30分,析出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660ml温度为80℃的热水中溶解,然后用浓硫酸酸化,析出白色沉淀,过滤,获得产物。丁炔二酸的收率为96%。
实施例9
在手套箱中将242mL(3mol)四氢呋喃和 32g(0.5mol)碳化钙和 69g(0.5mol)碳酸钾混合,然后将6.4g三苯基磷和 4.2g硝酸银(1:1,34%)加入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密闭混合液。
对密闭反应釜进行无水无氧处理,对反应釜进行三次抽真空、充氮气。最后将反应釜内用真空泵抽至负压状态。
利用釜内的负压采用加料管将碳化钙、溶剂、催化剂以及助剂的混合物移入反应釜中,在反应釜中充入二氧化碳。加热加压反应。反应温度为60°C,反应压力为2MPa。反应时间为24小时。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分离液体,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8 mL浓度为0.8 mol/L的KOH溶液,室温搅拌30分,析出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760ml温度为90℃的热水中溶解,然后用浓硫酸酸化,析出白色沉淀,过滤,获得产物。丁炔二酸的收率为76%。
实施例10
在手套箱中将230mL(3mol)二甲基甲酰胺和 32g(0.5mol)碳化钙和 69g(0.5mol)碳酸钾混合,然后将4.2g双二苯基磷丙烷和 3.8g溴化银(1:1,25%)加入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密闭混合液。
对密闭反应釜进行无水无氧处理,对反应釜进行三次抽真空、充氮气。最后将反应釜内用真空泵抽至负压状态。
利用釜内的负压采用加料管将碳化钙、溶剂、催化剂以及助剂的混合物移入反应釜中,在反应釜中充入二氧化碳。加热加压反应。反应温度为60°C,反应压力为2MPa。反应时间为24小时。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分离液体,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12mL浓度为0.5 mol/L的KOH溶液,室温搅拌30分,析出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490ml温度为90℃的热水中溶解,然后用浓硫酸酸化,析出白色沉淀,过滤,获得产物。丁炔二酸的收率为83%。
比较例1
将0.25mol丁烯二酸和25g水在60℃下加热混合,向混合溶液中滴加0.25mol溴,在60℃下搅拌2小时,冷却至0℃获得沉淀。过滤后得到50g二溴代丁二酸。
将1.1mol氢氧化钾溶于350ml甲醇中混合,然后加入50g二溴代丁二酸,水浴加热至90℃,冷却至0℃获得沉淀。过滤后得到白色固体。将白色固体溶解到135ml水中,然后加入190ml 浓度为32%的硫酸,丁炔二酸单钾盐析出,放置过夜。过滤分离丁炔二酸单钾盐,将丁炔二酸单钾盐溶于240mL热水中,然后加入60mL浓硫酸,析出白色沉淀,过滤,获得丁炔二酸水合物,产率为87%。

Claims (12)

1.一种丁炔二酸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首先对密闭反应釜进行无水无氧处理;
(2)将碳化钙、溶剂、催化剂以及助剂装入反应釜中,在反应釜中充入二氧化碳,加热加压进行反应;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碳化钙加入量的10~40 wt%,碳化钙与助剂的摩尔比为1:1~1:3;所述反应的温度为30~80 °C,反应压力为1~6 MPa,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
(3)步骤(2)所得反应后混合物经分离得到液体混合物,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KOH溶液;搅拌,析出沉淀;将沉淀加入热水中溶解,然后用浓酸酸化,冷却,析出沉淀,经过滤,获得产物;
所述催化剂为银盐与有机磷的组合物,其中银盐与有机磷的摩尔比为3:(1~4);所述银盐选自硝酸银、溴化银和碘化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磷选自三甲基膦、三苯基磷、双二苯基膦丙烷、双二苯基膦甲烷、双二苯基膦乙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助剂选自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铯、磷酸锂、磷酸钠、磷酸钾、磷酸铯中的至少一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反应釜进行多次抽真空、充氮气操作进行无氧处理,采用高温氮气吹扫反应釜的方式进行无水处理。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钙与溶剂的摩尔比为1:6~1:12。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乙腈、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以及碳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在使用前进行除水处理。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水处理采用除水试剂进行,除水试剂为无水Na2CO3、P2O5或无水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在使用前进行除水处理。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KOH溶液的浓度为0.1~1mol/L,KOH溶液与分离所得液体混合物的体积比为1:10~1:30。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搅拌的温度为室温~50°C。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热水的温度为60~90℃。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与热水的固液比为1:(4~8) g/mL。
12.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水试剂为P2O
CN201811652307.4A 2018-12-31 2018-12-31 一种丁炔二酸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377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52307.4A CN111377812B (zh) 2018-12-31 2018-12-31 一种丁炔二酸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52307.4A CN111377812B (zh) 2018-12-31 2018-12-31 一种丁炔二酸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7812A CN111377812A (zh) 2020-07-07
CN111377812B true CN111377812B (zh) 2023-04-07

Family

ID=71216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52307.4A Active CN111377812B (zh) 2018-12-31 2018-12-31 一种丁炔二酸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778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2414B (zh) * 2021-06-17 2022-08-23 上海立科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丁炔二酸的制备方法
CN115872836A (zh) * 2022-12-30 2023-03-31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以甲醇和碳化钙为原料合成异丁醇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58844A1 (en) * 2011-07-06 2013-04-25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or screening potenti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CN103168022A (zh) * 2010-08-20 2013-06-19 巴斯夫欧洲公司 制备丙炔酸或其衍生物的方法
CN104583170A (zh) * 2012-08-24 2015-04-29 巴斯夫欧洲公司 从乙炔和二氧化碳制备乙炔二羧酸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8022A (zh) * 2010-08-20 2013-06-19 巴斯夫欧洲公司 制备丙炔酸或其衍生物的方法
WO2013058844A1 (en) * 2011-07-06 2013-04-25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or screening potenti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CN104583170A (zh) * 2012-08-24 2015-04-29 巴斯夫欧洲公司 从乙炔和二氧化碳制备乙炔二羧酸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7812A (zh)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73597B2 (ja) アシルペルオキシドの製造方法
JP5214608B2 (ja) 3−(2,2,2−トリメチルヒドラジニウム)プロピオネート・二水和物の製造方法
CN111377812B (zh) 一种丁炔二酸的制备方法
JPH0463060B2 (zh)
JP3204641B2 (ja) オキシジフタル酸無水物の製造方法
JP2021119113A (ja) 四フッ化硫黄の製造方法
TW201125840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divinylarene dioxides
CN107827742B (zh) 一种co2直接羧化法制备芳香酸的方法
JP2023515050A (ja) ジフルオロメチルヨード化合物及び方法
CN103288587A (zh) 一种全氟烷烃的制备方法
CN107188777B (zh) 一种氯代五氟苯的制备方法
CN111004205A (zh) 一种复合碱催化制备胡椒环的合成方法
US2805251A (en) Preparation of aryloxyaliphatic acids and salts thereof
CN107383062B (zh) 头孢布烯母核7-ance的制备方法
JPS58116435A (ja) 4−ヒドロキシ−2,4,6−トリメチルシクロヘキサ−2,5−ジエン−1−オンの製造法
CN105198855B (zh) 一种3,3,3‑三氟丙烯碳酸酯的合成方法
JPS5899436A (ja) 2−ヒドロキシナフタリン−6−カルボン酸の選択的製法
CN104447531B (zh) 一种3,5‑二溴吡啶‑n‑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09678651B (zh) 一种高纯度α,α-二氯乙基环丙烷的制备方法
JPWO2020095915A1 (ja) パーフルオロ(2−メチレン−4−メチル−1,3−ジオキソラン)の製造方法
CN107311990A (zh) 一种奥美沙坦酯的制备方法
CN111100096B (zh) 用于合成二硫代赤藓醇的中间化合物及其应用和二硫代赤藓醇的合成方法
JPS61268641A (ja) 3,3′,5,5′−テトラメチル−4,4′−ジヒドロキシジフエニルの製造法
CN110218169B (zh) 手性4-(n-苄氧羰基)吡咯烷酮的合成方法
US5495034A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α-substituted ω-hydroperfluoroalka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1

Address after: 100728 No. 22 North Mai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aoyangmen

Patentee after: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Patentee after: Sinopec (Dalian)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728 No. 22 North Mai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aoyangmen

Patentee before: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Patentee before: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SINOPEC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