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1468A - 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与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与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1468A
CN111371468A CN202010215814.2A CN202010215814A CN111371468A CN 111371468 A CN111371468 A CN 111371468A CN 202010215814 A CN202010215814 A CN 202010215814A CN 111371468 A CN111371468 A CN 111371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signal
transmitter
frequency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58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1468B (zh
Inventor
王怡心
刘恒生
陈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ewei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ewe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ewei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ewe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158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714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71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1468A/zh
Priority to US17/209,274 priority patent/US1131655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1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14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30Reducing interference caused by unbalanced currents in a normally balanced li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8Modification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Modifications for reducing effects due to line faults ; Receiver end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overcoming line faults
    • H04L25/085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by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0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between fixed stations via two-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与电子设备,其中的信号发送电路,包括控制模块、第一发送器、第二发送器、第一差分引脚、第二差分引脚;其中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经所述第一差分引脚输出第一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经所述第二差分引脚输出第二信号,以利用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差分后的目标信号记载目标信息;其中,若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数据信息与即时信息,则所述目标信号中以第一频率的信号记载所述数据信息,同时,以第二频率的信号记载所述即时信息,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为不同的频率。

Description

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与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串行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需通信的电子设备,可视作系统中的两个通信节点,通信节点间所传输的信息,除了数据信息,还可能包括其他即时信息(例如过压信息,欠压信息,数据错误信息,时钟错误信息等告警信息)。
为了传输即时信息,现有的方案中,一般需要增加额外的引脚和通信线。若需采用同样的引脚和通信线进行传输,需先中断数据信息的传输,再在中断时传输即时信息,此时,数据信息需等待即时信息传输完成后才能继续传输,可见,其会造成数据通信效率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与电子设备,以解决数据通信效率下降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包括控制模块、第一发送器、第二发送器、第一差分引脚与第二差分引脚;所述第一发送器与所述第二发送器均受控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发送器连接所述第一差分引脚,所述第一差分用于对外连接第一通信线,所述第二发送器连接所述第二差分引脚,所述第二差分引脚用于对外连接第二通信线;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经所述第一差分引脚输出第一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经所述第二差分引脚输出第二信号,以利用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差分后的目标信号记载目标信息;其中,若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数据信息与预设的即时信息,则所述目标信号中以第一频率的信号记载所述数据信息,同时,以第二频率的信号记载所述即时信息,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为不同的频率。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若产生了需传输的即时信息,则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和/或所述第二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两个不同的电压之间变化,以形成所述目标信号中记载所述即时信息的信号;所述变化包括在两个不同的电压之间渐变或切换;
在需传输所述数据信息的任意时刻,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或所述第二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该时刻处于第一电压,以形成所述目标信号中记载所述数据信息的信号。
可选的,所述变化还包括在渐变或切换至两个不同的电压中较高的电压后保持预设的时长。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和/或所述第二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两个不同的电压之间变化时,具体用于实施以下至少之一:
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之间变化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的电压保持处于第二电压;
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之间变化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的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与第四电压之间变化;
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四电压变化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的电压保持处于第二电压;
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的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之间变化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的电压保持处于所述第二电压;
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的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四电压之间变化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的电压保持处于所述第二电压;
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之间变化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四电压之间变化。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器与所述第二发送器均包括:第一线路、n个第二线路与至少一个线路单元,每个线路单元均包括n个第三线路,所述第一线路串联有第一电阻与第一开关,每个第二线路中均设有第二开关,所述n个第二线路互相并联,每个第三线路均设有第三开关,所述n个第三线路互相并联;其中的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均受控于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线路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压源,所述n个第二线路并联后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压源,所述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线路并联后的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第三电压源;所述n个第二线路并联后的另一端、所述n个第三线路并联后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线路的另一端均直接或间接连接至对应的差分引脚;
当任意之一发送器的n个第二开关均闭合,所有第三开关均断开,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时,该发送器的输出电压为所述第二电压源的电压;
当任意之一发送器的任意之一当前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开关均闭合,n个第二开关均断开,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时,该发送器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当前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第三电压源的电压;
当任意之一发送器的n个第二开关均断开,n个第三开关均断开,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时,该发送器的输出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源的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源的电压低于所述第二电压源与所述第三电压源的电压,或者:所述第一电压源的电压高于所述第二电压源与所述第三电压源的电压。
可选的,每个第二线路中均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关串联的第二电阻,每个第三线路均设有与所述第三开关串联的第三电阻,或者:
每个线路单元中的每个第三线路均与一个第二线路并联后连接一共用电阻,并经对应的共用电阻连接所述差分引脚。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对应的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两个不同的电压之间渐变时,具体用于:
在对应的发送器的所有n个第三开关均闭合,n个第二开关均断开时,控制对应的发送器中的n个第二开关逐一断开,且断开一个第二开关的同时,控制所述当前线路单元中与该第二开关呈对的一个第三开关闭合;以及:
在对应的发送器的n个第二开关均闭合,n个第三开关均断开时,控制对应的发送器中所述当前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开关逐一断开,且断开一个第三开关的同时,控制与该第三开关呈对的一个第二开关闭合;
其中,针对于任意一对呈对的第二开关与第三开关,其所串联的第二电阻与第三电阻的阻值是相同的。
可选的,若每个第二线路中均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关串联的第二电阻,每个第三线路均设有与所述第三开关串联的第三电阻,则:针对于任意一对呈对的第二开关与第三开关,其所串联的第二电阻与第三电阻的阻值是相同的。
可选的,若所述渐变为线性变化的渐变,则:各第二电阻的阻值是相同的,且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n个第二开关或所述n个第三开关逐一断开时的间隔时间是相同的;
若所述渐变为正弦变化的渐变,且各第二电阻的阻值是相同的,则: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n个第二开关逐一断开或控制所述n个第三开关逐一断开时的间隔时间是不同的;
若所述渐变为正弦变化的渐变,且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n个第二开关逐一断开或控制所述n个第三开关逐一断开时的间隔时间是相同的,则:各第二电阻的阻值是不同的。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器中的第一电压源的电压与所述第二发送器中第一电压源的电压为相同的第一电压,所述第一发送器中的第二电压源的电压与所述第二发送器中第二电压源的电压均为相同的第二电压。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器中的第三电压源包括:所述第三电压的第三电压源,和/或所述第四电压的第三电压源;
所述第二发送器中的第三电压源包括:所述第三电压的第三电压源,和/或所述第四电压的第三电压源。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发送器与所述第二发送器均包括第三电压的第三电压源与第四电压的第三电压源,则:
当所述线路单元的数量为一个时,该线路单元为所述目标线路单元,该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线路能够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择一接入所述第三电压的第三电压源或第四电压的第三电压源;
当所述线路单元的数量为两个时,其中一个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线路连接所述第三电压的第三电压源,另一个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线路连接所述第四电压的第三电压源。
可选的,所述目标信号中所述第二频率的信号的波形呈以下任意之一:三角波、正弦波与梯形波;
所述目标信号中所述第一频率的信号的波形呈矩形波。
可选的,所述第一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
可选的,所述即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复位指令,使能指令,启动指令、告警信息;
其中的告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过压信息,欠压信息,数据错误信息,时钟错误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
可选的,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串行通信的信号接收电路,所述信号接收电路包括:差分处理模块与信号获取模块;
所述差分处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差分引脚、所述第二差分引脚与所述信号获取模块;所述差分处理模块用于:
对所述第一通信线与所述第二通信线传输而来的其他电子设备发出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进行差分,得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并将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获取模块;
所述信号获取模块用于:
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中获取其中第一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数据信息的信号;
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中获取其中第二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即时信息的信号。
可选的,所述信号获取模块包括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所述低通滤波器与所述高通滤波器均连接所述差分处理模块;
若所述第一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则:所述高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一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数据信息的信号,所述低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二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即时信息的信号;
若所述第二频率高于所述第一频率,则:所述低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一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数据信息的信号,所述高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二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即时信息的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串行通信的信号接收电路,用于接收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发出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
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第三差分引脚、第四差分引脚、差分处理模块与信号获取模块;所述第三差分引脚用于对外连接所述第一通信线,所述第四差分引脚通用于对外连接所述第二通信线;所述差分处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差分引脚、所述第四差分引脚与所述信号获取模块;
所述差分处理模块用于:
对所述第一通信线与所述第二通信线传输而来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进行差分,得到所述目标信号,并将所述目标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获取模块;
所述信号获取模块用于:
自所述目标信号中获取所述第一频率的记载所述数据信息的信号;
自所述目标信号中获取所述第二频率的记载所述即时信息的信号。
可选的,所述信号获取模块包括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所述低通滤波器与所述高通滤波器均连接所述差分处理模块;
若所述第一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则:所述高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一频率的记载所述数据信息的信号,所述低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二频率的记载所述即时信息的信号;
若所述第二频率高于所述第一频率,则:所述低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一频率的记载所述数据信息的信号,所述高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二频率的记载所述即时信息的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三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串行通信的信号接收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以及第四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与电子设备中,复用同一对差分引脚来传输数据信息与即时信息,可节约引脚与通信线(若应用于串行隔离通信,还可节约引脚对应的隔离器件),有利于节约成本,同时,由于本发明中数据信息与即时信息是同时传输的,且能够基于频率被区分,本发明中无需中断数据信息的传输,可保障较高的传输效率,还可有效避免不同信息的信号之间的干扰与影响,保障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目标信号的部分波形示意图一;
图4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送器的电路示意图一;
图4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送器的电路示意图二;
图4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送器的电路示意图三;
图4d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送器的电路示意图四;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形成正弦变化的渐变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目标信号的部分波形示意图二;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示意图二;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设备;
101-控制模块;
102-第一发送器;
103-第二发送器;
104-第一差分引脚;
105-第二差分引脚;
106-第一隔离器件;
107-第二隔离器件;
108-差分处理模块;
109-信号获取模块;
1091-低通滤波器;
1092-高通滤波器;
2-电子设备;
201-控制模块;
202-第三发送器;
203-第四发送器;
204-第三差分引脚;
205-第四差分引脚;
206-第三隔离器件;
207-第四隔离器件;
208-差分处理模块;
209-信号获取模块;
2091-低通滤波器;
2092-高通滤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构造示意图一;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示意图一。
电子设备1中可具有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其中的串行通信可以是配置有隔离器件的串行隔离通信,也可以是未配置有隔离器件的,可见,该信号发送电路可以如图1所示是电子设备1的一部分,不论应用于何种电子设备,只要采用了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信号发送电路,就不脱离本实施例的描述。此外,本实施例也不排除该信号发送电路或其部分电路独立于电子设备的方案,例如,信号发送电路可以是能够自电子设备分离出来的构造。
请参考图1,串行隔离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可以包括控制模块101、第一发送器102、第二发送器103、第一差分引脚104、第二差分引脚105,同时,若应用于串行隔离通信,以图1为例,还可包括第一隔离器件106与第二隔离器件107。
所述第一发送器102与所述第二发送器103均受控于所述控制模块101,进而,可以在控制模块101的控制下发出所需的信号。所述第一发送器102连接所述第一差分引脚104,所述第一差分引脚104用于对外连接第一通信线,所述第二发送器103连接所述第二差分引脚105,所述第二差分引脚105用于对外连接第二通信线。具体实施过程中,若应用于串行隔离通信,即所述串行通信为串行隔离通信,则所述第一差分引脚104可通过第一隔离器件106连接第一通信线,所述第二差分引脚105可通过第二隔离器件107连接第二通信线。
其中的第一差分引脚与第二差分引脚,可理解为其所传输的信号可用于被做差分(或称差分运算)的任意引脚。图1所示的第一差分引脚104也可表征为如图2所示的ISO+引脚,图1所示的第二差分引脚105也可表征为如图2所示的ISO-引脚。
对应的,连接差分引脚的通信线可被表征为差分通信线,具体举例中,其可用于传输高频信号,该高频信号可以传到被电气隔离的另一端。
其中的隔离器件,可以是任意能够实现电气隔离的器件,根据隔离的方式不同,可以适应性选择匹配的隔离器件,以图2为例,对于电子设备1来说,若采用电容来实现隔离,则隔离器件可以采用隔离电容,其可例如图2所示的连接于电子设备1的ISO+引脚的隔离电容C1,也可例如图2所示的连接于电子设备1的ISO-引脚的隔离电容C2,与之对应的,与电子设备1通信的电子设备2中,其ISO+引脚也可采用隔离电容C3来隔离,ISO-引脚也可采用隔离电容C4来隔离。其他举例中,除了以上的电容隔离,还可采用电磁隔离、光电隔离(光耦合)等隔离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101用于:
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102经所述第一差分引脚104输出第一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103经所述第二差分引脚105输出第二信号,以利用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差分后的目标信号记载目标信息。
其中,若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数据信息与预设的即时信息,则所述目标信号中以第一频率的信号记载所述数据信息,同时,以第二频率的信号记载所述即时信息,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为不同的频率。
其中的数据信息,可理解为电子设备之间交互所指向的需从一个电子设备传输至另一电子设备,从而被其存储或缓存的数据本身。
与之相对应的,即时信息,可理解为在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中响应于特定事件的发生而即时产生的信息。
一种举例中,若发生了需告警的事件,则对应的即时信息可例如告警信息,该告警信息可例如过压信息,欠压信息,数据错误信息,时钟错误信息等等,其分别可用于表征电子设备(具体指发出即时信息的电子设备)中的芯片发生了过压,欠压,数据错误,时钟错误等等。
另一种举例中,即时信息还可例如包括复位指令、使能指令,启动指令等等,分别用于使得电子设备(具体指接收到即时信息的电子设备)中芯片或电路、器件被复位、使能、启动,该些指令可以是电子设备(具体指发出即时信息的电子设备)响应于人为的操控或外部的输入而产生的,也可以是自动因某些条件(例如到达预设的时间、传感器检测到预设的信息等等)的达成而产生的,同时,接收到该操控、接收到外部输入、以及某些条件的达成可视作发生了操控事件、外部输入事件、条件达成事件,故而,该些指令均可理解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即时信息。同时,可作为即时信息的指令并不限于以上的列举。
通过以上方案所涉及的硬件与控制模块的功能可知:
本实施例中,复用了同一对差分引脚来传输数据信息与即时信息,进而,可节约引脚,以及引脚对应的隔离器件,有利于节约成本。
同时,由于本实施例中数据信息与即时信息是同时传输的,且能够基于频率被区分,本实施例及其可选方案中,在传输即时信息时,可以无需中断数据信息的传输,进而,保障了较高的传输效率,还可有效避免不同信息的信号之间的干扰与影响,保障了信息传输的准确性。
其中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实际是指发送器的输出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进而,通过对输出电压的控制,可形成以上所涉及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后文将针对于如何对输出电压进行控制进行阐述。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目标信号的部分波形示意图一;图4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送器的电路示意图一;图4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送器的电路示意图二;图4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送器的电路示意图三;图4d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送器的电路示意图四;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形成正弦变化的渐变的原理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目标信号的部分波形示意图二。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101具体用于:
若产生了需传输的即时信息,则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和/或所述第二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两个不同的电压之间变化,以形成所述目标信号中记载所述即时信息的信号。
其中的变化,包括在两个不同的电压之间渐变或切换;再进一步举例中,所述变化还可包括在渐变或切换至两个不同的电压中较高的电压后保持预设的时长,不论是否保持,均属于以上所描述的“在两个不同的电压之间变化”的范围。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101还具体用于:
在需传输所述数据信息的任意时刻,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或所述第二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该时刻处于第一电压,以形成所述目标信号中记载所述数据信息的信号。
可见,针对于记载所述数据信息的第一频率的信号,其通常是不包含电压渐变的过程的,针对于记载所述即时信息的第二频率的信号,其通常是包含电压渐变的过程的。在此基础上,请参考图3,第一频率的信号(即记载数据信息的信号)可例如图3中所示的矩形波,第二频率的信号(即记载即时信息的信号)可例如图3中所示的梯形波的波形。
在图3所示方案中,以上所涉及的第一频率是高于第二频率的,其可理解为针对于频率的较佳的选择。
同时,从图3的举例也可看出,控制输出电压处于第一电压可发生于任意时刻的,其可以发生于该发送器或另一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两个不同的电压之间变化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未变化时。
一种举例中,所述目标信号中所述第二频率的信号的波形可以如图3所示呈梯形波,在其他举例中,第二频率的信号的波形还可以是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类似于方波、三角波、正弦波、梯形波的波形,又或者未被明确定义的任意波形,只要在波形中发生了渐变,且其频率与第一频率不同,就不脱离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
一种举例中,所述目标信号中所述第一频率的信号的波形呈矩形波,其实际的波形可能是呈标准矩形的波形,也可能呈类似矩形的波形,只要其是发送器的输出电压直接拉到第一电压形成的,而非受控渐变为第一电压的,不论其是因第一发送器的输出电压拉到第一电压而形成的,还是因第二发送器的输出电压拉到第一电压而形成的,均不脱离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
具体实施过程中,请参考图4a与图4b,所述第一发送器与所述第二发送器均包括:第一线路、n个第二线路与至少一个线路单元,每个线路单元均包括n个第三线路,所述第一线路串联有第一电阻R1与第一开关S1,每个第二线路中均设有第二开关S2,所述n个第二线路互相并联,每个第三线路均串联有第三电阻R3与第三开关S3,所述n个第三线路互相并联,其中的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开关S1、所述第二开关S2与所述第三开关S3均受控于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线路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压源,所述n个第二线路并联后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压源,所述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线路并联后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压源;所述n个第二线路并联后的另一端、所述n个第三线路并联后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线路的另一端均连接至对应的差分引脚;
当任意之一发送器的n个第二开关S2均闭合,n个第三开关S3均断开,所述第一开关S1断开时,该发送器的输出电压为所述第二电压源的电压;
当任意之一发送器的任意之一当前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开关S3均闭合(此时,若线路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则其他线路单元的第三开关S3均是断开的),n个第二开关S2均断开,所述第一开关S1断开时,该发送器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当前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第三电压源的电压;
当任意之一发送器的n个第二开关S2均断开,n个第三开关S3均断开,所述第一开关S1闭合时,该发送器的输出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源的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源的电压低于所述第二电压源与所述第三电压源的电压,或者:所述第一电压源的电压高于所述第二电压源与所述第三电压源的电压。
其中的当前线路单元,可理解为是当前需参与到电压变化的线路单元,例如可以是连接至第三电压的第三电压源的线路单元,也可以是连接至第四电压的第三电压源的线路单元。若线路单元数量为至少两个,则当前线路单元之外的其他线路单元可保持断开。
其中的电压源可以是能够提供稳定电压的任意电路构造,一种举例中,各电压源可例如包括电容,通过将电容接至相应电位的节点与地之间,可使得电容两端的电压保持在某电压,进而,将该电容接入图4a至图4d所示的电路,可作为电压源提供所需的电压。另一种举例中,若某电压源所提供的电压是0伏,则该电压源也可理解为是地,进而,连接该电压源可理解为是接地。
此外,各电压源的电压通常是固定的,本实施例也不排除电压源的电压可被调节变化的可能性。
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第三电阻的阻值与一个第二电阻的阻值相同;
所述控制模块101在控制对应的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两个不同的电压之间渐变时,具体用于:
在对应的发送器的n个第三开关均闭合,n个第二开关均断开时,控制对应的发送器中的n个第二开关逐一断开,且断开一个第二开关的同时,控制所述当前线路单元中与该第二开关呈对的一个第三开关闭合;以及:
在对应的发送器的n个第二开关均闭合,n个第三开关均断开时,控制对应的发送器中所述当前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开关逐一断开,且断开一个第三开关的同时,控制呈对的一个第二开关闭合;
其中,针对于任意一对呈对的第二开关与第三开关,其所串联的第二电阻与第三电阻的阻值是相同的。
以图4为例,某发送器的n个第二开关S2均闭合,n个第三开关均断开时,若第一开关未闭合,此时输出电压为第二电压源的电压,每次断开一个第二开关并闭合一个第三开关之后,输出电压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种举例中,若所述渐变为线性变化的渐变,则:各第二电阻的阻值是相同的,且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n个第二开关或所述n个第三开关逐一断开时的间隔时间是相同的。
在该举例中,某发送器(假定其为ISO+引脚对应的发送器)的第二电压源的电压为第二电压V2,第三电压源的电压为第三电压V3,各第二电阻与第三电阻的阻值均为R,则:
n个第二开关S2均闭合,n个第三开关S3均断开,且第一开关S1断开时:
V(ISO+)=V2;
n个第二开关S2均断开,n个第三开关S3均闭合,且第一开关S1断开时:
V(ISO+)=V3;
n个第二开关S2中的一个第二开关S2断开,其余的第二开关S2保持闭合,一个第三开关S3闭合,其余的第三开关S3保持断开,且第一开关S1断开时:
Figure BDA0002422819030000111
n个第二开关S2中的两个第二开关S2断开,其余的第二开关S2保持闭合,两个第三开关S3闭合,其余的第三开关S3保持断开,且第一开关S1断开时:
Figure BDA0002422819030000112
依次类推,可知,每次切换一个第二开关与第三开关时,输出电压的变化量为:
Figure BDA0002422819030000113
可见,每次切换的变化量是相同的,进而,可带来线性变化的渐变。
另一种举例中,若所述渐变为正弦变化的渐变,且各第二电阻的阻值是相同的(例如均为R),则: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n个第二开关逐一断开或控制所述n个第三开关逐一断开时的间隔时间可以是不同的;
再一种举例中,若所述渐变为正弦变化的渐变,且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n个第二开关逐一断开或控制所述n个第三开关逐一断开时的间隔时间是相同的,则:各第二电阻的阻值可以是不同的,因每个第三电阻的阻值与一个第二电阻的阻值相同,故而,各第三电阻的阻值也可以是不同的。
请参考图5,假定以上的n=8,且各第二电阻的阻值是不同的,图5中的每一个台阶对应于开关的一次切换(例如断开一个第二开关,同时闭合一个第三开关)其中每个台阶的△t是相同的,即以上所涉及的间隔时间是相同的,对应的,只要配置了合适的电阻阻值,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台阶高度(即对应间隔时间内的△V),从而可以得到正弦波。随着n的取值增大,根据微积分原理,可以实现一个更光滑的正弦波。
在以上方案中,可区分第二电阻与第三电阻形成如图4a所示的电路,因呈对的第二电阻与第三电阻的阻值是相同的,在另一方案中,也可将对应的第二线路与第三线路配置为共用同一共用电阻,以图4b为例,每个线路单元中的每个第三线路均与一个第二线路并联后连接一共用电阻Rp,并经对应的共用电阻Rp连接所述差分引脚,其中,若线路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则第二线路可同时与多个线路单元中的第三线路并联。同时,图4b所示电路中对第二开关与第三开关的控制方式与图4a所示电路是相类似的。
以图3至图6的举例中,所述第一发送器中的第一电压源的电压与所述第二发送器中第一电压源的电压为相同的第一电压V1,所述第一发送器中的第二电压源的电压与所述第二发送器中第二电压源的电压均为相同的第二电压V2;在所述第一发送器中,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器中,所述第二电压源的电压可能低于所述第三电压源的电压,也可能高于所述第三电压源的电压。
以图4a与图b为例,若第三电压源仅有一种,例如,一个发送器中仅具有第三电压V3的第三电压源,或仅具有第四电压V4的第三电压源,则:
一种举例中,所述第一发送器中的第三电压源的电压与所述第二发送器中第三电压源的电压可以均为相同的第三电压V3。
另一种举例中,所述第一发送器中的第三电压源的电压为第三电压V3,所述第二发送器中第三电压源的电压可以为第四电压V4,或者:所述第二发送器中的第三电压源的电压为第三电压V3,所述第一发送器中第三电压源的电压可以为第四电压V4;其中的第三电压V3与第四电压V4是不同的电压。
以图4c与图4d为例,若第三电压源不止一种,例如所述第一发送器与所述第二发送器均包括第三电压V3的第三电压源与第四电压V4的第三电压源,则:
当所述线路单元的数量为两个时,以图4c为例,其中一个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线路(例如其中第三开关S31所在的第三线路)连接所述第三电压V3的第三电压源,另一个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线路(例如其中第三开关S32所在的第三线路)连接所述第四电压的第三电压源;进而,在需使用第三开关S31所在的线路单元时,可保持各第三开关S32断开,反之,在需使用第三开关S32所在的线路单元时,可保持各第三开关S31断开,同时,控制各第三开关S31实现渐变或切换的过程,以及控制各第三开关S32实现渐变或切换的过程,均满足前文针对于第三开关S3的相关描述。
当所述线路单元的数量为一个时,以图4c为例,该线路单元即为所述目标线路单元,该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线路能够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择一接入所述第三电压V3的第三电压源或第四电压V4的第三电压源;具体的,可在该线路单元与第三电压V3的第三电压源之间设置切换开关Sw1,在该线路单元与第四电压V4的第三电压源之间设置切换开关Sw2,通过控制两个切换开关的通断,可实现相应电压源的接入。
以上电路构造的举例,均是为了配合控制模块实现输出电压的变化,当其中第二开关的数量为一个时,可实现输出电压在两个不同的电压之间切换,当第二开关的数量为不止一个时,可实现输出电压在两个不同的电压之间渐变。
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和/或所述第二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两个不同的电压之间变化时,具体用于实施以下至少之一种控制方式:
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102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V2与所述第三电压V3之间渐变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103的电压保持处于所述第二电压;
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102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V2与所述第三电压V3之间变化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103的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V2与所述第四电压V4之间变化;具体可例如:第一发送器102的输出电压自第二电压V2变化至第三电压V3时,第二发送器103的输出电压同步自第二电压V2变化至第四电压V4,第一发送器102的输出电压自第三电压V3变回至第二电压V2时,第二发送器103的输出电压同步自第四电压V4变化回第二电压V2;
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103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V2与所述所述第三电压V3之间变化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102的输出电压保持处于所述第二电压;
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103的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V2与所述第四电压V4之间变化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102的输出电压保持处于所述第二电压;
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103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V2与所述第三电压V3之间变化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102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V2与所述第四电压V4之间变化;具体可例如:第二发送器103的输出电压自第二电压V2变化至第三电压V3时,第一发送器102的输出电压同步自第二电压V2变化至第四电压V4,第二发送器103的输出电压自第三电压V3变回至第二电压V2时,第一发送器102的输出电压同步自第四电压V4变化回第二电压V2。
此外,图4a至图4d为电路构造的多种示例,只要能够实现以上控制方式中的至少之一,即便其电路构造与图4a至图4d有差别,也不脱离以上描述所覆盖的范围。
以下结合图6(其中所举例的这一段中,实现渐变的控制方式为: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102的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V2与所述第三电压V3之间渐变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103的电压保持处于所述第二电压)进行具体的阐述:
其中,第一差分引脚为ISO+引脚,对应的输出电压表征为V(ISO+),第二差分引脚为ISO-引脚,对应的输出电压表征为V(ISO-):差分具体指V(ISO+)-V(ISO-),其可表征图6所示的目标信号中各时间的电压;
在T1时间内:
V(ISO+)=V2,V(ISO-)=V2,此时,V(ISO+)-V(ISO-)=0;
在T2时间内:
V(ISO+)=V1,V(ISO-)=V2,此时,V(ISO+)-V(ISO-)=V1-V2;
在T3时间内:
V(ISO+)=V2,V(ISO-)=V1,此时,V(ISO+)-V(ISO-)=V2-V1;
在T4时间内:
V(ISO+)=V2,V(ISO-)=V2,此时,V(ISO+)-V(ISO-)=0;
在T5时间内:
V(ISO+)=V2+△V,V(ISO-)=V2,此时,V(ISO+)-V(ISO-)=△V;此处的△V指ISO+引脚的输出电压在V2至V3渐变过程中的变化电压;
在T6时间内:
V(ISO+)=V1,V(ISO-)=V2,此时,V(ISO+)-V(ISO-)=V1-V2;
在T7时间内:
V(ISO+)=V2+△V,V(ISO-)=V2,此时,V(ISO+)-V(ISO-)=△V;
在T8时间内:
V(ISO+)=V2+△V,V(ISO-)=V1,此时,V(ISO+)-V(ISO-)=V2+△V-V1;
在T9时间内:
V(ISO+)=V2+△V,V(ISO-)=V2,此时,V(ISO+)-V(ISO-)=△V;
在T10时间内:
V(ISO+)=V3,V(ISO-)=V2,此时,V(ISO+)-V(ISO-)=V3-V2;
在T10时间内:
V(ISO+)=V3,V(ISO-)=V1,此时,V(ISO+)-V(ISO-)=V3-V1;
在T11时间内:
V(ISO+)=V1,V(ISO-)=V2,此时,V(ISO+)-V(ISO-)=V1-V2。
可见,在其中T2、T3、T6、T8、T11与T12中的矩形波可用于记载数据信息,任意需传输数据信息的时刻,不论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如何(例如不论其是否在发生渐变),均需将其中一个发送器将输出电压直接拉到第一电压V1。
在T5至T12中,其仅示意了用于记载即时信息的梯形波的一部分,若采用三角波,则可例如在T10时控制V(ISO+)开始自第三电压V3渐变至第二电压V2。
从中也可看出,目标信号中,用于记载即时信息的信号的差分摆幅为V3-V2,在其他举例中,ISO-引脚的输出电压也可以不维持在第二电压V2,例如,可结合前文所提到的第四电压V4,进而,ISO+引脚的输出电压自第二电压变化值第三电压V3的过程中,ISO-引脚的输出电压也可同时自第二电压V2向第四电压V4变化,此时,用于记载即时信息的信号的差分摆幅就是/V3-V4/。
在一种具体的举例中,前文所涉及的第一电压V1可例如为0V,第二电压V2可例如为3V,第三电压V3可例如为5V,第四电压V4可例如为1V。
还需指出,在部分方案中,当两个通信节点的供电电源需要电气隔离时,通信线不能直接连接,必须隔离。该隔离可以通过电容、电磁或光电隔离等来实现,此时,一个通信节点的信号可以经过电容、电磁或光耦合等隔离器件传到被电气隔离的另一端,被另一个通信节点接收到。其可视作串行隔离通信的应用场景,在该场景中,若不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则:为了同时满足数据信息与即时信息的传输需求,除了需引入相应的引脚、通信线,还需分别针对数据信息与即时信息引入隔离器件及其相应电路构造,其会造成成本的急剧上升,相较而言,本实施例在应用于串行隔离通信时,可避免通过对引脚、隔离器件的复用,可更显著地起到节约成本的技术效果。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构造示意图二。
请参考图7,其中所示的电子设备1,包括以上可选方案所涉及的信号发送电路。
除了信号发送电路,电子设备1也可以还实现信号接收的功能。
故而,请参考图7,电子设备1还包括串行通信的信号接收电路,所述信号接收电路包括:差分处理模块108与信号获取模块109;同时,也可包括第一差分引脚104、第二差分引脚105,还可包括第一隔离器件106、第二隔离器件107,即:信号接收电路与信号发送电路可复用相同的差分引脚与隔离器件。
所述差分处理模块108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差分引脚104、所述第二差分引脚105与所述信号获取模块109。
所述差分处理模块108,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线与所述第二通信线传输而来的其他电子设备发出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进行差分,得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并将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获取模块;
所述信号获取模块109用于:
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中获取其中第一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数据信息的信号;
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中获取其中第二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即时信息的信号。
以上所涉及的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及其相关的数据信息、即时信息等均可参照前文的相关描述理解。
其中的差分处理模块108可理解为任意能够对所接收到的两路信号进行差分的电路。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7,所述信号获取模块109包括低通滤波器1091与高通滤波器1092;所述低通滤波器1091与所述高通滤波器1092均连接所述差分处理模块108。
若所述第一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则:所述高通滤波器1092用于对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一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数据信息的信号,所述低通滤波器1091用于对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二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即时信息的信号;
若所述第二频率高于所述第一频率,则:所述低通滤波器1091用于对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一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数据信息的信号,所述高通滤波器1092用于对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二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即时信息的信号。
其中,滤波器的参数可根据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的需求任意选型与配置。
进一步方案中,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也可将获取到的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从而便于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或转发给其他电路模块进行处理或存储。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示意图二,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示意图三。
图8和图9示意了能够与电子设备1通讯的电子设备2的电路构造,因其需要接收电子设备1发出的信号,所以,其可具有信号接收电路。与前文所涉及的信号发送电路相类似的,信号接收电路可以入图8和图9所示为电子设备的一部分,本实施例也不排除该信号接收电路或其部分电路独立于电子设备2的方案。
请参考图8,信号接收电路,可以包括:第三差分引脚204、第四差分引脚205、差分处理模块208与信号获取模块209;所述第三差分引脚204用于对外连接所述第一通信线,所述第四差分引脚205用于对外连接所述第二通信线,具体地,若应用于串行隔离通信的场景,信号接收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三隔离器件206与第四隔离器件207,所述第三差分引脚204通过所述第三隔离器件206对外连接所述第一通信线(进而间接连接至电子设备1的第一差分引脚104),所述第四差分引脚205通过所述第四隔离器件207对外连接所述第二通信线(进而间接连接至电子设备1的第二差分引脚105);所述差分处理模块208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差分引脚204、所述第四差分引脚205与所述信号获取模块209。
所述差分处理模块208用于:
对所述第一通信线与所述第二通信线传输而来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进行差分,得到所述目标信号,并将所述目标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获取模块;
所述信号获取模块209用于:
自所述目标信号中获取所述第一频率的记载所述数据信息的信号;
自所述目标信号中获取所述第二频率的记载所述即时信息的信号。
可选的,所述信号获取模块209包括低通滤波器2091与高通滤波器2092;所述低通滤波器2091与所述高通滤波器2092均连接所述差分处理模块208;
若所述第一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则:所述高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一频率的记载所述数据信息的信号,所述低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二频率的记载所述即时信息的信号;
若所述第二频率高于所述第一频率,则:所述低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一频率的记载所述数据信息的信号,所述高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二频率的记载所述即时信息的信号。
在电子设备2内部,第三差分引脚204、第四差分引脚205、第三隔离器件206、第四隔离器件207、差分处理模块208与信号获取模块209的功能可参照前文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内的第一差分引脚104、第二差分引脚105、第一隔离器件106、第二隔离器件107、差分处理模块108与信号获取模块109理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2可仅用于接收,而无需针对于电子设备1发出信号,故而,其可未配置信号发送电路。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9,电子设备2也可用于对电子设备1发出信号,进而,电子设备2也可包括信号发送电路,其与电子设备2的信号接收电路可复用第三差分引脚204、第四差分引脚205,进一步也可复用第三隔离器件206与第四隔离器件207。
请参考图9,电子设备2的信号接收电路除了以上所涉及的差分引脚与隔离器件,还可以包括第三发送器202、第四发送器203与控制模块201。其连接关系、电路构造、功能均可参照电子设备1中的第一发送器102、第二发送器103与控制模块101理解,因其为重复的内容,在此不再累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串行隔离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与电子设备中,复用同一对差分引脚来传输数据信息与即时信息,可节约引脚与通信线(若应用于串行隔离通信,还可节约引脚对应的隔离器件),有利于节约成本,同时,由于本实施例中数据信息与即时信息是同时传输的,且能够基于频率被区分,本实施例中无需中断数据信息的传输,可保障较高的传输效率,还可有效避免不同信息的信号之间的干扰与影响,保障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包括控制模块、第一发送器、第二发送器、第一差分引脚与第二差分引脚;所述第一发送器与所述第二发送器均受控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发送器连接所述第一差分引脚,所述第一差分引脚用于对外连接第一通信线,所述第二发送器连接所述第二差分引脚,所述第二差分引脚用于对外连接第二通信线;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经所述第一差分引脚输出第一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经所述第二差分引脚输出第二信号,以利用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差分后的目标信号记载目标信息;其中,若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数据信息与即时信息,则所述目标信号中以第一频率的信号记载所述数据信息,同时,以第二频率的信号记载所述即时信息,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为不同的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若产生了需传输的即时信息,则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和/或所述第二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两个不同的电压之间变化,以形成所述目标信号中记载所述即时信息的信号;所述变化包括在两个不同的电压之间渐变或切换;
在需传输所述数据信息的任意时刻,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或所述第二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该时刻处于第一电压,以形成所述目标信号中记载所述数据信息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还包括在渐变或切换至两个不同的电压中较高的电压后保持预设的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和/或所述第二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两个不同的电压之间变化时,具体用于实施以下至少之一:
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之间变化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的电压保持处于第二电压;
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之间变化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与第四电压之间变化;
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四电压变化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的电压保持处于第二电压;
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之间变化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的输出电压保持处于所述第二电压;
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四电压之间变化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的输出电压保持处于所述第二电压;
控制所述第二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之间变化时,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四电压之间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器与所述第二发送器均包括:第一线路、n个第二线路与至少一个线路单元,每个线路单元均包括n个第三线路,所述第一线路串联有第一电阻与第一开关,每个第二线路中均设有第二开关,所述n个第二线路互相并联,每个第三线路均设有第三开关,所述n个第三线路互相并联;其中的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三开关均受控于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线路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压源,所述n个第二线路并联后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压源,所述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线路并联后的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第三电压源;所述n个第二线路并联后的另一端、所述n个第三线路并联后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线路的另一端均直接或间接连接至对应的差分引脚;
当任意之一发送器的n个第二开关均闭合,所有第三开关均断开,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时,该发送器的输出电压为所述第二电压源的电压;
当任意之一发送器的任意之一当前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开关均闭合,n个第二开关均断开,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时,该发送器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当前线路单元所连接的第三电压源的电压;
当任意之一发送器的n个第二开关均断开,n个第三开关均断开,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时,该发送器的输出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源的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源的电压低于所述第二电压源与所述第三电压源的电压,或者:所述第一电压源的电压高于所述第二电压源与所述第三电压源的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线路中均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关串联的第二电阻,每个第三线路均设有与所述第三开关串联的第三电阻,或者:
每个线路单元中的每个第三线路均与一个第二线路并联后连接一共用电阻,并经对应的共用电阻连接所述差分引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对应的发送器的输出电压在两个不同的电压之间渐变时,具体用于:
在对应的发送器的所有n个第三开关均闭合,n个第二开关均断开时,控制对应的发送器中的n个第二开关逐一断开,且断开一个第二开关的同时,控制所述当前线路单元中与该第二开关呈对的一个第三开关闭合;以及:
在对应的发送器的n个第二开关均闭合,n个第三开关均断开时,控制对应的发送器中所述当前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开关逐一断开,且断开一个第三开关的同时,控制与该第三开关呈对的一个第二开关闭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若每个第二线路中均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关串联的第二电阻,每个第三线路均设有与所述第三开关串联的第三电阻,则:针对于任意一对呈对的第二开关与第三开关,其所串联的第二电阻与第三电阻的阻值是相同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渐变为线性变化的渐变,则:各第二电阻或共用电阻的阻值是相同的,且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n个第二开关或所述n个第三开关逐一断开时的间隔时间是相同的;
若所述渐变为正弦变化的渐变,且各第二电阻或共用电阻的阻值是相同的,则: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n个第二开关逐一断开或控制所述n个第三开关逐一断开时的间隔时间是不同的;
若所述渐变为正弦变化的渐变,且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n个第二开关逐一断开或控制所述n个第三开关逐一断开时的间隔时间是相同的,则:各第二电阻或共用电阻的阻值是不同的。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器中的第一电压源的电压与所述第二发送器中第一电压源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发送器中的第二电压源的电压与所述第二发送器中第二电压源的电压均为所述第二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器中的第三电压源包括:所述第三电压的第三电压源,和/或所述第四电压的第三电压源;
所述第二发送器中的第三电压源包括:所述第三电压的第三电压源,和/或所述第四电压的第三电压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发送器与所述第二发送器均包括第三电压的第三电压源与第四电压的第三电压源,则:
当所述线路单元的数量为一个时,该线路单元为所述目标线路单元,该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线路能够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择一接入所述第三电压的第三电压源或第四电压的第三电压源;
当所述线路单元的数量为两个时,其中一个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线路连接所述第三电压的第三电压源,另一个线路单元的n个第三线路连接所述第四电压的第三电压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号中所述第二频率的信号的波形呈以下任意之一:三角波、正弦波与梯形波;
所述目标信号中所述第一频率的信号的波形呈矩形波。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复位指令,使能指令,启动指令、告警信息;
其中的告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过压信息,欠压信息,数据错误信息,时钟错误信息。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行通信的信号接收电路,所述信号接收电路包括:差分处理模块与信号获取模块;
所述差分处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差分引脚、所述第二差分引脚与所述信号获取模块;所述差分处理模块用于:
对所述第一通信线与所述第二通信线传输而来的其他电子设备发出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进行差分,得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并将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获取模块;
所述信号获取模块用于:
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中获取其中第一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数据信息的信号;
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中获取其中第二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即时信息的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获取模块包括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所述低通滤波器与所述高通滤波器均连接所述差分处理模块;
若所述第一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则:所述高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一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数据信息的信号,所述低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二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即时信息的信号;
若所述第二频率高于所述第一频率,则:所述低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一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数据信息的信号,所述高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二频率的记载其他电子设备的即时信息的信号。
19.一种串行通信的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发出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
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第三差分引脚、第四差分引脚、差分处理模块与信号获取模块;所述第三差分引脚对外连接所述第一通信线,所述第四差分引脚对外连接所述第二通信线;所述差分处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差分引脚、所述第四差分引脚与所述信号获取模块;
所述差分处理模块用于:
对所述第一通信线与所述第二通信线传输而来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进行差分,得到所述目标信号,并将所述目标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获取模块;
所述信号获取模块用于:
自所述目标信号中获取所述第一频率的记载所述数据信息的信号;
自所述目标信号中获取所述第二频率的记载所述即时信息的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获取模块包括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所述低通滤波器与所述高通滤波器均连接所述差分处理模块;
若所述第一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则:所述高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一频率的记载所述数据信息的信号,所述低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二频率的记载所述即时信息的信号;
若所述第二频率高于所述第一频率,则:所述低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一频率的记载所述数据信息的信号,所述高通滤波器用于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其中第二频率的记载所述即时信息的信号。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串行通信的信号接收电路。
22.一种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以及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设备。
CN202010215814.2A 2020-03-24 2020-03-24 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与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3714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5814.2A CN111371468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与电子设备
US17/209,274 US11316556B2 (en) 2020-03-24 2021-03-23 Signal transmitting circuit and signal receiving circuit for serial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5814.2A CN111371468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与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1468A true CN111371468A (zh) 2020-07-03
CN111371468B CN111371468B (zh) 2021-07-23

Family

ID=71209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5814.2A Active CN111371468B (zh) 2020-03-24 2020-03-24 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与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316556B2 (zh)
CN (1) CN111371468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23197A1 (en) * 2002-12-18 2004-06-24 Sunter Stephen K. Circuit and method for testing high speed data circuits
JP2007251235A (ja) * 2006-03-13 2007-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US20130141258A1 (en) * 2011-12-01 2013-06-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High-frequency semiconductor switch and terminal device
CN203522938U (zh) * 2013-10-28 2014-04-02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长距离传输系统
US20140333350A1 (en) * 2011-03-25 2014-11-13 Skyworks Solutions, Inc. Variable frequency circuit controller
CN204030947U (zh) * 2014-07-17 2014-12-17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电路
CN104242979A (zh) * 2009-08-31 2014-12-24 索尼公司 无线传输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4502835A (zh) * 2014-12-09 2015-04-0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 一种串行链路片内信号质量示波电路及方法
CN106059878A (zh) * 2016-05-11 2016-10-26 成都大学 支持多点远距离通信的rs232通信系统
CN107770102A (zh) * 2016-08-22 2018-03-06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分复用差分传输信号的报警柱
CN107832250A (zh) * 2017-11-02 2018-03-23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spi的主从通讯时序方法及可靠传输方法
CN207896964U (zh) * 2018-03-06 2018-09-21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来宾供电局 一种卫星差分定位数据收发终端
CN109358819A (zh) * 2018-11-28 2019-02-19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Iodelay固件的AD采样自校准系统和方法
CN110233807A (zh) * 2019-05-08 2019-09-13 合肥杰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差分信号发送器以及数据传输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13853B2 (en) * 2003-10-24 2009-11-03 Stmicroelectronics Pvt. Ltd. Output buffer circuit capable of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data buffering using sensing circuit, and method and system of same
KR100870536B1 (ko) * 2005-12-19 2008-1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인터페이스 방식의 반도체 장치, 반도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4113355B (zh) * 2013-04-19 2017-01-11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
US20200256979A1 (en) * 2018-02-27 2020-08-13 Oewaves, Inc. Interferometric radar implemented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transmitting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 signals
CN109660363B (zh) * 2018-12-13 2021-04-13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电池单元级联系统及差分通信接口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23197A1 (en) * 2002-12-18 2004-06-24 Sunter Stephen K. Circuit and method for testing high speed data circuits
JP2007251235A (ja) * 2006-03-13 2007-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CN104242979A (zh) * 2009-08-31 2014-12-24 索尼公司 无线传输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US20140333350A1 (en) * 2011-03-25 2014-11-13 Skyworks Solutions, Inc. Variable frequency circuit controller
US20130141258A1 (en) * 2011-12-01 2013-06-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High-frequency semiconductor switch and terminal device
CN203522938U (zh) * 2013-10-28 2014-04-02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长距离传输系统
CN204030947U (zh) * 2014-07-17 2014-12-17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电路
CN104502835A (zh) * 2014-12-09 2015-04-0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 一种串行链路片内信号质量示波电路及方法
CN106059878A (zh) * 2016-05-11 2016-10-26 成都大学 支持多点远距离通信的rs232通信系统
CN107770102A (zh) * 2016-08-22 2018-03-06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分复用差分传输信号的报警柱
CN107832250A (zh) * 2017-11-02 2018-03-23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spi的主从通讯时序方法及可靠传输方法
CN207896964U (zh) * 2018-03-06 2018-09-21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来宾供电局 一种卫星差分定位数据收发终端
CN109358819A (zh) * 2018-11-28 2019-02-19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Iodelay固件的AD采样自校准系统和方法
CN110233807A (zh) * 2019-05-08 2019-09-13 合肥杰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差分信号发送器以及数据传输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06027A1 (en) 2021-09-30
CN111371468B (zh) 2021-07-23
US11316556B2 (en)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6776B (zh) 具有usb2.0高速模式及自動速度檢測之usb隔離器積體電路
CN107209811B (zh) 用于异步切换i2c数据线的系统和方法
JP2010012293A (ja) 電気装置
Song et al. A 2Mb/s wideband pulse transceiver with direct-coupled interface for human body communications
CN207924656U (zh) Usb接口复用电路
CN102931944A (zh) 数字毛刺滤波器
US9215111B2 (en) Transmission circuit for I/O interface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JP2011010244A (ja) 情報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EP2437268B1 (en) Single-ended to differential buffer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upling at least a single-ended input analog signal to a receiving circuit with differential inputs
CN111371468B (zh) 串行通信的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与电子设备
US8208387B2 (en) Low current method for detecting presence of Ethernet signals
CN110736953A (zh) 一种数字示波器校验装置
US20160313717A1 (en) Field Device for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a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 Variable of a Medium
US20020094098A1 (en) Two-wired hearing aid system utilizing two-way communication for programming
CN106160727B (zh) 一种隔离电路及隔离电路控制方法
WO2021136745A1 (en) Fast digital isolator
CN104298640B (zh) 在终端通信设备初始化中保持输入输出端状态稳定的电路
CN103118143B (zh) 串行接口和以太网接口的复用电路
CN111090070B (zh) 状态控制系统及其状态检测装置
EP1459488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idirektionalen simplex-übertragung von daten
EP339476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ing usb power delivery signals
CN10603397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964717B (zh) 基于单根控制线nrz电流编码电路
CN112152572B (zh) 抗地电位漂移的信号接收电路及信号传输装置
CN116886101A (zh) 信号接收电路、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