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61822A - 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61822A
CN111361822A CN201811594569.XA CN201811594569A CN111361822A CN 111361822 A CN111361822 A CN 111361822A CN 201811594569 A CN201811594569 A CN 201811594569A CN 111361822 A CN111361822 A CN 111361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mounting plate
fixing plate
rod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945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丘尧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Bijia Packag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Bijia Packag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Bijia Packag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Bijia Packag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9456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618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61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18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02Devices for moving articles, e.g. containers, past labelling station
    • B65C9/04Devices for moving articles, e.g. containers, past labelling station having means for rotating th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3/00Labelling other than flat surfaces
    • B65C3/06Affixing labels to short rigid containers
    • B65C3/08Affixing labels to short rigid containers to container bo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02Devices for moving articles, e.g. containers, past labelling station
    • B65C9/04Devices for moving articles, e.g. containers, past labelling station having means for rotating the articles
    • B65C9/045Devices for moving articles, e.g. containers, past labelling station having means for rotating the articles adapted for accommodating articles of different diameters, e.g. for adapting the program of rotation to the diameter of the art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夹持的角度的贴标机夹持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包括有传送带、第一安装板、贴标部件、支撑部件、夹持部件、固定部件、绕线部件、驱动部件、拉线、第二安装板、第一固定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固定板;传送带位于第一安装板上方;两第一支撑杆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底部,且关于第一安装板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分布;第一固定板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侧部。本发明达到了能够调节夹持角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贴标机是将成卷的不干胶纸标签(纸质或金属箔)粘贴在 PCB、产品或规定 包装上的设备。贴标机是现代包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生产贴标机 的种类正在逐步增加,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已从手动、半自动贴标的 落后局面,转向自动化高速贴标机占据广大市场的格局。贴标机在进行贴标时 需要对罐子进行夹持以便于能够便捷地把标签贴在罐子上,但现有的贴标机的 夹持机构只能够夹持一种型号的罐子,当更换其他型号的罐子时,贴标机的夹 持机构也需要跟着跟换,这样成本就增加了很多,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调节 夹持的角度的贴标机夹持机构。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贴标机的夹持机构只能够夹持一种型号的罐
子,当更换其他型号的罐子时,贴标机的夹持机构也需要跟着跟换,生产成本 高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夹持的角度的贴标机 夹持机构。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包括有传送带、第一安装板、贴标部件、支撑部件、夹持部件、固定部件、绕线 部件、驱动部件、拉线、第二安装板、第一固定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固定板; 传送带位于第一安装板上方;两第一支撑杆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底部,且关于第一安装板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分布;第一固定板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 一安装板侧部,第二固定板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侧 部,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 与第二凹槽关于第一安装板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分布,贴标部件固接于第二固 定板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侧部;支撑部件固接于第二固定板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侧部,且紧靠贴标部件;驱动部件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底部,第二安装板沿竖直方 向固接于驱动部件输出端,第二安装板侧部上方开设有第一通孔,绕线部件固 接于第二安装板靠近驱动部件的侧部,固定部件固接于第二安装板远离驱动部 件的侧部,夹持部件固接于第二安装板远离驱动部件的侧部;拉线一端固接于 夹持部件,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部件、第一通孔,绕在绕线部件上。
优选地,贴标部件包括有第一转筒、第一转轴、第三安装板、第一固定杆、 第四安装板、第二支撑杆、第一电机、第三支撑杆、软轴、第一轴承座和第二 轴承座;第二支撑杆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四安装板底部,两第三支撑杆沿竖直 方向固接于第一电机底部,第四安装板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二固定板远离第一 安装板侧部,第一固定杆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四安装板顶部,第三安装板沿水 平方向固接于第一固定杆顶部,第二轴承座嵌于第三安装板,第一轴承座嵌于 第四安装板;第一转轴一端与第二轴承座枢接,另一端与第一轴承座枢接并贯 穿第一轴承座;软轴一端与第一电机输出端固接,另一端与第一转轴底部固接; 第一转筒固接于第一转轴,且位于第三安装板、第四安装板之间。
优选地,支撑部件包括有第二转轴、第一 U 形杆、第二转筒、第一 L 形杆、 第一滑块、第一转纽、第一螺母、第一滑轨、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二螺母、 第二滑块、第二 L形杆、第三转筒、第二 U 形杆和第三转轴;第一滑轨固接于 第二固定板侧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第一 L 形杆固接于第一滑块端部,第二 L 形杆固接于第二滑块端部,第一 U 形杆固接于第一 L形杆顶部;第二转轴一端与第一 U 形杆内顶部转动式连接,另一端与第一 U 形 杆内底部转动式连接;第二转筒固接于第二转轴,第二 U 形杆固接于第二 L 形 杆顶部;第三转轴一端与第二 U 形杆内顶部转动式连接,另一端与第二 U 形杆 内底部转动式连接;第三转筒固接于第三转轴,第一螺母固接于第一 L 形杆底部,第二螺母固接于第二 L 形杆底部;第一丝杆沿水平方向与第二丝杆靠近第 一丝杆的端部固接,且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的旋向相反;第一转纽固接于第一 丝杆远离第二丝杆的端部,第一螺母与第一丝杆螺接,第二螺母与第二丝杆螺 接。
优选地,夹持部件包括有第三固定板、第四转轴、第四固定板、第四转筒、 第五固定板、第六固定板、第一弹性件、第二固定杆、第七固定板、第八固定 板、第五转筒、第九固定板和第五转轴;两第二固定杆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二 安装板侧部,且关于第二安装板的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分布;第六固定板铰接 于两第二固定杆之间,第七固定板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六固定板顶部,拉线固 接于第七固定板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侧部,第三固定板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六固 定板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侧部,第四固定板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三固定板顶部, 第九固定板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三固定板顶部,第四固定板、第九固定板关于第三固定板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分布,第五固定板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三固定 板底部,第八固定板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三固定板底部,第五固定板、第八固 定板关于第三固定板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分布;第四转轴一端与第四固定板底 部转动式连接,另一端与第五固定板顶部转动式连接;第四转筒固接于第四转 轴;第五转轴一端与第九固定板底部转动式连接,另一端与第八固定板顶部转 动式连接;第五转筒固接于第五转轴;第一弹性件一端固接于第六固定板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侧部,另一端固接于第二安装板靠近第五固定板的侧部。
优选地,固定部件包括有第十固定板、第三固定杆、第二弹性件、第三滑 块、圆环、第二滑轨、插杆、第四固定杆、第三弹性件、第四滑块和第三滑轨; 第十固定板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安装板侧部,且紧靠第一通孔;第十固定板 顶部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二滑轨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安装板靠近第四固定板 侧部,第三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三固定杆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三滑块 端部;第二弹性件一端固接于第三滑块底部,另一端固接于第二滑轨;第三固 定杆与第三凹槽插接配合,圆环固接于第三固定杆顶部,第三滑轨沿着水平方 向固接于第二安装板顶部,第四滑块与第三滑轨滑动连接,插杆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四滑块顶部;第三弹性件一端固接于第三滑轨,另一端固接于第四滑块 侧部;第四固定杆沿竖直方向固接于插杆顶部。
优选地,绕线部件包括有第一连接杆、第二转纽、第三轴承座、绕线轮、 第六转轴、第四轴承座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二安装 板侧部,且位于第一通孔上方;第三轴承座固接于第一连接杆端部,第二连接 杆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二安装板的侧部,且位于第一通孔下方;第四轴承座固 接于第二连接杆端部;第六转轴一端与第四轴承座枢接,另一端与第三轴承座 枢接,并贯穿第三轴承座与第二转纽底部固接;绕线轮固接于第六转轴,且位 于第三轴承座与第四轴承座之间;拉线绕在绕线轮上。
优选地,驱动部件包括有第三 L 形杆、第五安装板、第一导向杆、第三丝 杆、安装块、第二电机和第四支撑杆;第五安装板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 板底部,第四支撑杆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电机底部,第一导向杆沿水平方向 固接于第五安装板靠近第二电机的侧部,第二导向杆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五安 装板靠近第二电机的侧部,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关于安装块竖直中轴线成 轴对称分布,第三丝杆沿水平方向与第二电机输出端固接,安装块与第三丝杆螺接,安装块侧部开设有供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穿过的第一导向孔、第二 导向孔;第三 L 形杆一端固接于安装块顶部,另一端固接于第二安装板侧部。
优选地,第一转筒、第二转筒、第三转筒、第四转筒、第五转筒外部套有 防滑橡胶。
(3)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贴标部件能够便捷地把标签贴在罐子上;通过支撑部件能
够便捷地调节第二转筒与第三转筒之间的距离,以便于能够支撑不同型号的罐 子;通过夹持部件能够便捷地调节夹持部件的角度,进而能够更好地夹持住罐 子;通过固定部件能够便捷地固定或松开拉线,进而固定住夹持部件;通过绕 线部件能够便捷地控制夹持部件转动的角度,以便于能够更好地夹持罐子;通 过驱动部件能够便捷地控制夹持部件移动,以便于能够夹持或松开罐子;本发 明能够便捷地调节夹持的角度,进而能够便捷地夹持或松开罐子,从而达到了 加快贴标速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发明贴标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 3 为本发明贴标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 4 为本发明支撑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 5 为本发明支撑部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 6 为本发明夹持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 7 为本发明夹持部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 8 为本发明固定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 9 为本发明绕线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 10 为本发明驱动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 11 为本发明驱动部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传送带,2-第一安装板,3-第一凹槽,4-贴标部件, 41-第一转筒,42-第一转轴,43-第三安装板,44-第一固定杆,45-第四安装板,46-第二支撑杆,47-第一电机,48-第三支撑杆,49-软轴,410-第一轴承座,411-第二轴承座,5-支撑部件,51-第二转轴,52-第一 U 形杆,53-第二转筒,54-第一 L 形杆,55-第一滑块,56-第一转纽,57-第一螺母,58-第一滑轨,59- 第一丝杆,510-第二丝杆,511-第二螺母,512-第二滑块,513-第二 L 形杆, 514-第三转筒,515-第二 U 形杆,516-第三转轴,6-夹持部件,61-第三固定板,62-第四转轴,63-第四固定板,64-第四转筒,65-第五固定板,66-第六固定板,67-第一弹性件,68-第二固定杆,69-第七固定板,610-第八固定板,611-第五 转筒,612-第九固定板,613-第五转轴,7-固定部件,71-第十固定板,72-第 三凹槽,73-第三固定杆,74-第二弹性件,75-第三滑块,76-圆环,77-第二滑 轨,78-插杆,79-第四固定杆,710-第三弹性件,711-第四滑块,712-第三滑 轨,8-绕线部件,81-第一连接杆,82-第二转纽,83-第三轴承座,84-绕线轮, 85-第六转轴,86-第四轴承座,87-第二连接杆,9-驱动部件,91-第三 L 形杆,92-第五安装板,93-第一导向杆,94-第三丝杆,95-安装块,96-第二电机,97- 第四支撑杆,98-第一导向孔,99-第二导向孔,910-第二导向杆,10-第一通孔, 11-拉线,12-第二安装板,13-第二凹槽,14-第一固定板,15-第一支撑杆,16- 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1
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如图 1-11 所示,包括有传送带 1、第一安装板 2、 贴标部件4、支撑部件 5、夹持部件 6、固定部件 7、绕线部件 8、驱动部件 9、 拉线 11、第二安装板12、第一固定板 14、第一支撑杆 15 和第二固定板 16;传 送带 1 位于第一安装板 2 上方;两第一支撑杆 15 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2 底部,且关于第一安装板 2 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分布;第一固定板 14 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 2 侧部,第二固定板16 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 2远离第一固定板 14 的侧部,第一固定板 14 上开设有第二凹槽 13,第二固定板16 上开设有第一凹槽 3,第一凹槽 3 与第二凹槽 13 关于第一安装板 2 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分布,贴标部件 4 固接于第二固定板 16 远离第一安装板 2 的侧部;支撑部件 5 固接于第二固定板 16 远离第一安装板 2 的侧部,且紧靠贴标部件 4;驱动部件 9 固接于第一安装板 2 底部,第二安装板 12 沿竖直方向固接于驱动部件 9 输出端,第二安装板 12 侧部上方开设有第一通孔 10,绕线部件 8 固接于第二安装板 12 靠近驱动部件 9 的侧部,固定部件 7 固接于第二安装板 12 远离驱动部件 9的侧部,夹持部件 6 固接于第二安装板 12 远离驱动部件 9 的侧部;拉 线 11 一端固接于夹持部件 6,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部件 7、第一通孔 10,绕在 绕线部件 8 上。
当需要对罐子进行贴标时,首先控制固定部件 7 运转不再固定拉线 11,接 着控制绕线部件 8 运转,绕线部件 8 运转进而绕起拉线 11,拉线 11 被绕起进而调节夹持部件 6 的角度以便于能够更好地夹持住罐子,夹持部件 6 的角度调节完毕后,控制固定部件 7 再次运转固定住拉线 11,拉线 11 被固定住进而固定住夹持部件 6,再控制绕线部件 8 停止运转,如此能够便捷地调节夹持部件 6 的角度,然后控制支撑部件 5 运转,支撑部件 5 运转能够调节支撑罐子的位置,调节完毕后,控制支撑部件 5 停止运转,当罐子通过传送带 1 传送到指定位置后,控制驱动部件 9 运转,驱动部件 9 运转进而带动第二安装板 12 往左移动,第二安装板 12 往左移动带动夹持部件 6 往左移动,夹持部件 6往左移动把罐子顶到 支撑部件 5 上,然后控制驱动部件 9 停止运转,接着控制贴标部件4 运转,贴
标部件 4 运转对罐子进行贴标,贴标完毕后,控制驱动部件 9 反向运转,驱动部件9 反向运转进而带动第二安装板 12 往右移动,第二安装板 12 往右移动带动夹持部件 6往右移动,进而不再顶住罐子,罐子被传送走,下一个罐子被传送过来,接着再控制驱动部件 9 运转,如此反复能够便捷地对罐子进行贴标, 贴标全部完成后,控制贴标部件 4、驱动部件 9 停止运转。
进一步,贴标部件 4 包括有第一转筒 41、第一转轴 42、第三安装板 43、第 一固定杆 44、第四安装板 45、第二支撑杆 46、第一电机 47、第三支撑杆 48、 软轴 49、第一轴承座 410 和第二轴承座 411;第二支撑杆 46 沿竖直方向固接于 第四安装板 45 底部,两第三支撑杆 48 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电机 47 底部,第四安装板 45 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二固定板 16 远离第一安装板 2 侧部,第一固 定杆 44 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四安装板 45 顶部,第三安装板 43 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一固定杆 44 顶部,第二轴承座 411 嵌于第三安装板 43,第一轴承座 410 嵌于第四安装板 45;第一转轴 42 一端与第二轴承座411 枢接,另一端与第一轴承座 410 枢接,并贯穿第一轴承座 410;软轴 49 一端与第一电机 47 输出端固接,另一端与第一转轴 42 底部固接;第一转筒 41 固接于第一转轴42,且位于第三 安装板 43、第四安装板 45 之间;所以当需要进行贴标时,罐子紧贴第一转筒 41,接着控制第一电机 47 运转,第一电机 47 运转带动软轴 49 转动,软轴 49转动带动第一转轴 42 转动,第一转轴 42 转动带动第一转筒 41 转动,第一转筒 41 转动带动罐子转动,如此能够便捷地把标签贴在罐子上。
进一步,支撑部件 5 包括有第二转轴 51、第一 U 形杆 52、第二转筒 53、第一 L形杆 54、第一滑块 55、第一转纽 56、第一螺母 57、第一滑轨 58、第一丝 杆 59、第二丝杆510、第二螺母 511、第二滑块 512、第二 L 形杆 513、第三转 筒 514、第二 U 形杆 515和第三转轴 516;第一滑轨 58 固接于第二固定板 16 侧 部,第一滑块 55、第二滑块 512与第一滑轨 58 滑动连接,第一 L 形杆 54 固接 于第一滑块 55 端部,第二 L 形杆 513固接于第二滑块 512 端部,第一 U 形杆 52 固接于第一 L 形杆 54 顶部;第二转轴 51一端与第一 U 形杆 52 内顶部转动式连 接,另一端与第一 U 形杆 52 内底部转动式连接;第二转筒 53 固接于第二转轴 51,第二 U 形杆 515 固接于第二 L 形杆 513 顶部;第三转轴 516 一端与第二 U 形杆 515 内顶部转动式连接,另一端与第二 U 形杆 515内底部转动式连接;第 三转筒 514 固接于第三转轴 516,第一螺母 57 固接于第一 L 形杆 54 底部,第二 螺母 511 固接于第二 L 形杆 513 底部;第一丝杆 59 沿水平方向与第二丝杆 510靠近第一丝杆 59 的端部固接,且第一丝杆 59 与第二丝杆 510 的旋向相反;第一转纽 56 固接于第一丝杆 59 远离第二丝杆 510 的端部,第一螺母 57 与第一丝
杆 59 螺接,第二螺母 511 与第二丝杆 510 螺接;所以当需要调节第二转筒 53与第三转筒 514 的位置时,转动第一转纽 56,第一转纽 56 转动带动第一丝杆59 及第二丝杆510 转动,第一丝杆 59、第二丝杆 510 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母 57 与第二螺母 511 相互靠拢,第一螺母 57 与第二螺母 511 相互靠拢进而带动第一L 形杆 54 与第二 L 形杆513 沿着第一滑轨 58 的轨迹相互靠拢,第一 L 形杆 54 与第二 L 形杆 513 相互靠拢进而带动第一 U 形杆 52 与第二 U 形杆 515 相互靠拢, 第一 U 形杆 52 与第二 U 形杆 515 相互靠拢进而带动第二转筒 53 与第三转筒 514相互靠拢,反向转动第一转纽56,第一转纽 56 反向转动带动第一丝杆 59 及第 二丝杆 510 反向转动,第一丝杆 59、第二丝杆 510 反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母57 与第二螺母 511 相互远离,第一螺母 57与第二螺母 511 相互远离进而带动第 一 L 形杆 54 与第二 L 形杆 513 沿着第一滑轨58 的轨迹相互远离,第一 L 形杆 54 与第二 L 形杆 513 相互远离进而带动第一 U 形杆 52 与第二 U 形杆 515 相互远 离,第一 U 形杆 52 与第二 U 形杆 515 相互远离进而带动第二转筒 53 与第三转 筒 514 相互远离,如此反复能够便捷地调节第二转筒 53与第三转筒 514 之间的 距离,以便于能够支撑不同型号的罐子。
进一步,夹持部件 6 包括有第三固定板 61、第四转轴 62、第四固定板 63、 第四转筒 64、第五固定板 65、第六固定板 66、第一弹性件 67、第二固定杆 68、 第七固定板69、第八固定板 610、第五转筒 611、第九固定板 612 和第五转轴 613;两第二固定杆 68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二安装板 12 侧部,且关于第二安装板 12 的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分布;第六固定板 66 铰接于两第二固定杆 68 之间, 第七固定板 69 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六固定板 66 顶部,拉线 11 固接于第七固定板 69 靠近第二安装板 12 的侧部,第三固定板 61 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六固定板 66 远离第二安装板 12 的侧部,第四固定板 63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三固定板 61顶部,第九固定板 612 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三固定板61 顶部,第四固定板 63、第九固定板 612 关于第三固定板 61 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分布,第五固定板 65 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三固定板 61 底部,第八固定板 610 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三 固定板 61 底部,第五固定板 65、第八固定板 610 关于第三固定板 61 竖直中轴 线成轴对称分布;第四转轴 62 一端与第四固定板 63 底部转动式连接,另一端与第五固定板 65 顶部转动式连接;第四转筒 64 固接于第四转轴 62;第五转轴613 一端与第九固定板 612 底部转动式连接,另一端与第八固定板 610 顶部转动 式连接;第五转筒611 固接于第五转轴 613;第一弹性件 67 一端固接于第六固定板 66 靠近第二安装板12 的侧部,另一端固接于第二安装板 12 的侧部;所以当拉线 11 被拉动时,拉线 11 被拉动进而拉动第七固定板 69,第七固定板 69 被拉动进而带动第六固定板 66 绕着与第二固定杆 68 的铰接点转动,进而第一弹性件 67 被拉伸,第六固定板 66 绕着与第二固定杆 68 的铰接点转动进而带动第三固定板 61 绕着第六固定板 66 与第二固定杆 68的铰接点转动,第三固定板 61 绕着第六固定板 66 与第二固定杆 68 的铰接点转动带动第四转筒 64、第五转筒611 绕着第六固定板 66 与第二固定杆 68 的铰接点转动,转动到指定位置后,拉 线 11 不再被拉动,当拉线 11 被松开时,在第一弹性件 67 的弹力作用下,第六 固定板 66 绕着与第二固定杆 68 的铰接点反向转动,第六固定板 66 绕着与第二固定杆 68 的铰接点反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三固定板 61 绕着第六固定板 66 与第二固定杆 68 的铰接点反向转动,第三固定板 61 绕着第六固定板 66 与第二固定杆68 的铰接点反向转动带动第四转筒 64、第五转筒 611 绕着第六固定板 66 与第二固定杆 68 的铰接点反向转动,如此反复能够便捷地调节夹持部件 6 的角度, 进而能够更好地夹持住罐子。
进一步,固定部件 7 包括有第十固定板 71、第三固定杆 73、第二弹性件 74、 第三滑块 75、圆环 76、第二滑轨 77、插杆 78、第四固定杆 79、第三弹性件 710、 第四滑块711 和第三滑轨 712;第十固定板 71 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安装板 12 侧部,且紧靠第一通孔 10;第十固定板 71 顶部开设有第三凹槽 72,第二滑轨 77 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安装板 12 靠近第四固定板 63 侧部,第三滑块 75 与第二滑轨 77 滑动连接,第三固定杆 73 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三滑块 75 端部;第二弹性件 74 一端固接于第三滑块 75底部,另一端固接于第二滑轨 77;第三固定杆 73 与第三凹槽 72 插接配合,圆环 76 固接于第三固定杆 73 顶部,第三滑轨712 沿着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二安装板 12 顶部,第四滑块 711 与第三滑轨 712 滑动连接,插杆 78 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四滑块 711 顶部;第三弹性件 710 一端固接于第三滑轨 712,另一端固接于第四滑块 711 侧部;第四固定杆79 沿竖直方向固接于插杆 78 顶部;所以当不需要固定住拉线 11 时,控制第三固定杆73 往 上移动不再固定拉线 11,第三固定杆 73 往上移动带动圆环 76、第三滑块 75 往上移动,第三滑块 75 往上移动进而第二弹性件 74 被拉伸,接着控制第四固定杆 79 驱动插杆 78 沿着第三滑轨 712 的轨迹移动,进而第三弹性件 710 被拉伸,当第三固定杆73 移动到第二滑轨 77 顶部时,松开第四固定杆 79,在第三弹性件 710 的弹力作用下,插杆 78 沿着第三滑轨 712 的轨迹移动回初始位置插入圆环 76 中,如此固定住第三固定杆 73,当需要固定住拉线 11 时,控制第四固定 杆 79 驱动插杆 78 沿着第三滑轨712 的轨迹移动,进而插杆 78 拔出圆环 76,在第二弹性件 74 的弹力作用下,第三固定杆 73 沿着第二滑轨 77 的轨迹往下移动, 进而插入第三凹槽 72 内,进而固定住拉线11,如此反复能够便捷地固定或松开 拉线 11,进而固定住夹持部件 6。
进一步,绕线部件 8 包括有第一连接杆 81、第二转纽 82、第三轴承座 83、 绕线轮 84、第六转轴 85、第四轴承座 86 和第二连接杆 87;第一连接杆 81 沿水 平方向固接于第二安装板 12 侧部,且位于第一通孔 10 上方;第三轴承座 83 固接于第一连接杆 81端部,第二连接杆 87 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二安装板 12 的侧 部,且位于第一通孔 10 下方;第四轴承座 86 固接于第二连接杆 87 端部;第六转轴 85 一端与第四轴承座 86 枢接,另一端与第三轴承座 83 枢接并贯穿第三轴承座 83 与第二转纽 82 底部固接;绕线轮 84 固接于第六转轴 85,且位于第三轴承座 83 与第四轴承座 86 之间;拉线 11 绕在绕线轮 84 上;所以当需要调节夹 持部件 6 的角度时,固定部件 7 不再固定住拉线 11,然后转动第二转纽 82,第 二转纽 82 转动带动第六转轴 85 转动,第六转轴 85 转动带动绕线轮 84 转动, 绕线轮 84 转动进而绕起拉线 11,反向转动第二转纽 82,第二转纽82 反向转动带动第六转轴 85 反向转动,第六转轴 85 反向转动带动绕线轮 84 反向转动,绕线轮 84 反向转动进而松开拉线 11,如此反复能够便捷地控制夹持部件 6 转动的角度,以便于能够更好地夹持罐子。
进一步,驱动部件 9 包括有第三 L 形杆 91、第五安装板 92、第一导向杆 93、第三丝杆 94、安装块 95、第二电机 96 和第四支撑杆 97;第五安装板 92 沿竖直 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 2 底部,第四支撑杆 97 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电机 96底部,第一导向杆 93 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五安装板 92 靠近第二电机 96 的侧部,第二导向杆 910 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五安装板 92 靠近第二电机 96 的侧部,第一导向杆 93、第二导向杆910 关于安装块 95 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分布,第三丝杆 94 沿水平方向与第二电机 96输出端固接,安装块 95 与第三丝杆 94 螺接, 安装块 95 侧部开设有供第一导向杆 93、第二导向杆 910 穿过的第一导向孔 98、 第二导向孔 99;第三 L 形杆 91 一端固接于安装块 95 顶部,另一端固接于第二 安装板 12 侧部;所以当需要进行夹持时,控制第二电机 96 运转,第二电机 96运转带动第三丝杆 94 转动,第三丝杆 94 转动进而安装块 95沿着第一导向杆 93、第二导向杆 910 往左移动,安装块 95 往左移动带动第三 L 形杆91 往左移动,第三 L 形杆 91 往左移动带动第二安装板 12 往左移动,第二安装板 12往左移动
带动夹持部件 6 往左移动,当需要夹持时,控制第二电机 96 反向转动,第二电 机96 反向转动带动第三丝杆 94 反向转动,第三丝杆 94 反向转动进而安装块 95 沿着第一导向杆 93、第二导向杆 910 往右移动,安装块 95 往右移动带动第三 L 形杆 91 往右移动,第三 L 形杆 91 往右移动带动第二安装板 12 往右移动,第二安装板 12 往右移动带动夹持部件 6 往右移动,如此反复能够便捷地控制夹持部件 6 移动,以便于能够夹持或松开罐子。
进一步,第一转筒 41、第二转筒 53、第三转筒 514、第四转筒 64、第五转筒 611外部套有防滑橡胶;所以防滑橡胶能够增加第一转筒 41、第二转筒 53、第三转筒 514、第四转筒 64、第五转筒 611 与罐子的摩擦力,以便于能够便捷 地支撑、夹持罐子,进而能够便捷快速地进行贴标。
本发明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 本发明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发明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 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 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 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传送带(1)、第一安装板(2)、贴标部件(4)、支撑部件(5)、夹持部件(6)、固定部件(7)、绕线部件(8)、 驱动部件(9)、拉线(11)、第二安装板(12)、第一固定板(14)、第一支 撑杆(15)和第二固定板(16);传送带(1)位于第一安装板(2)上方; 两第一支撑杆(15)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2)底部,且关于第一安装板(2)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分布;第一固定板(14)沿竖直方向固接 于第一安装板(2)侧部,第二固定板(16)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
(2)远离第一固定板(14)的侧部,第一固定板(14)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3),第二固定板(16)上开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 槽(13)关于第一安装板(2)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分布,贴标部件(4)固 接于第二固定板(16)远离第一安装板(2)的侧部;支撑部件(5)固接于 第二固定板(16)远离第一安装板(2)的侧部,且紧靠贴标部件(4);驱 动部件(9)固接于第一安装板(2)底部,第二安装板(12)沿竖直方向固 接于驱动部件(9)输出端,第二安装板(12)侧部上方开设有第一通孔(10), 绕线部件(8)固接于第二安装板(12)靠近驱动部件(9)的侧部,固定部 件(7)固接于第二安装板(12)远离驱动部件(9)的侧部,夹持部件(6) 固接于第二安装板(12)远离驱动部件(9)的侧部;拉线(11)一端固接 于夹持部件(6),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部件(7)、第一通孔(10),并绕在 绕线部件(8)上。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贴标部件(4) 包括有第一转筒(41)、第一转轴(42)、第三安装板(43)、第一固定杆(44)、 第四安装板(45)、第二支撑杆(46)、第一电机(47)、第三支撑杆(48)、 软轴(49)、第一轴承座(410)和第二轴承座(411);第二支撑杆(46)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四安装板(45)底部,两第三支撑杆(48)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电机(47)底部,第四安装板(45)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二固定板(16)远离第一安装板(2)侧部,第一固定杆(44)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 四安装板(45)顶部,第三安装板(43)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一固定杆(44) 顶部,第二轴承座(411)嵌于第三安装板(43),第一轴承座(410)嵌于 第四安装板(45);第一转轴(42)一端与第二轴承座(411)枢接,另一端与第一轴承座(410)枢接并贯穿第一轴承座(410);软轴(49)一端与第 一电机(47)输出端固接,另一端与第一转轴(42)底部固接;第一转筒(41) 固接于第一转轴(42),且位于第三安装板(43)、第四安装板(4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部件(5) 包括有第二转轴(51)、第一 U 形杆(52)、第二转筒(53)、第一 L 形杆(54)、 第一滑块(55)、第一转纽(56)、第一螺母(57)、第一滑轨(58)、第一丝 杆(59)、第二丝杆(510)、第二螺母(511)、第二滑块(512)、第二 L 形 杆(513)、第三转筒(514)、第二 U 形杆(515)和第三转轴(516);第一 滑轨(58)固接于第二固定板(16)侧部,第一滑块(55)、第二滑块(512) 均与第一滑轨(58)滑动连接,第一 L 形杆(54)固接于第一滑块(55)端 部,第二 L 形杆(513)固接于第二滑块(512)端部,第一 U 形杆(52)固 接于第一 L 形杆(54)顶部;第二转轴(51)一端与第一 U 形杆(52)内顶 部转动式连接,另一端与第一 U 形杆(52)内底部转动式连接;第二转筒(53) 固接于第二转轴(51),第二 U 形杆(515)固接于第二 L 形杆(513)顶部; 第三转轴(516)一端与第二 U 形杆(515)内顶部转动式连接,另一端与第 二 U 形杆(515)内底部转动式连接;第三转筒(514)固接于第三转轴(516), 第一螺母(57)固接于第一 L 形杆(54)底部,第二螺母(511)固接于第二 L 形杆(513)底部;第一丝杆(59)沿水平方向与第二丝杆(510)靠近第一丝杆(59)的端部固接,且第一丝杆(59)与第二丝杆(510)的旋向 相反;第一转纽(56)固接于第一丝杆(59)远离第二丝杆(510)的端部, 第一螺母(57)与第一丝杆(59)螺接,第二螺母(511)与第二丝杆(510) 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夹持部件(6) 包括有第三固定板(61)、第四转轴(62)、第四固定板(63)、第四转筒(64)、 第五固定板(65)、第六固定板(66)、第一弹性件(67)、第二固定杆(68)、 第七固定板(69)、第八固定板(610)、第五转筒(611)、第九固定板(612) 和第五转轴(613);两第二固定杆(68)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二安装板(12) 侧部,且关于第二安装板(12)的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分布;第六固定板(66)铰接于两第二固定杆(68)之间,第七固定板(69)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六 固定板(66)顶部,拉线(11)固接于第七固定板(69)靠近第二安装板(12) 的侧部,第三固定板(61)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六固定板(66)远离第二安 装板(12)的侧部,第四固定板(63)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三固定板(61) 顶部,第九固定板(612)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三固定板(61)顶部,第四固定板(63)、第九固定板(612)关于第三固定板(61)竖直中轴线成轴对 称分布,第五固定板(65)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三固定板(61)底部,第八 固定板(610)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三固定板(61)底部,第五固定板(65)、 第八固定板(610)关于第三固定板(61)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分布;第四 转轴(62)一端与第四固定板(63)底部转动式连接,另一端与第五固定板(65)顶部转动式连接;第四转筒(64)固接于第四转轴(62);第五转轴(613)一端与第九固定板(612)底部转动式连接,另一端与第八固定板(610)顶部转动式连接;第五转筒(611)固接于第五转轴(613);第一弹性件(67)一端固接于第六固定板(66)靠近第二安装板(12)的侧部,另一端固接于 第二安装板(12)靠近第五固定板(65)的侧部。
5.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固定部件(7) 包括有第十固定板(71)、第三固定杆(73)、第二弹性件(74)、第三滑块(75)、圆环(76)、第二滑轨(77)、插杆(78)、第四固定杆(79)、第三 弹性件(710)、第四滑块(711)和第三滑轨(712);第十固定板(71)沿 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安装板(12)侧部,且紧靠第一通孔(10);第十固定板(71)顶部开设有第三凹槽(72),第二滑轨(77)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 二安装板(12)靠近第四固定板(63)侧部,第三滑块(75)与第二滑轨(77) 滑动连接,第三固定杆(73)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三滑块(75)端部;第二 弹性件(74)一端固接于第三滑块(75)底部,另一端固接于第二滑轨(77); 第三固定杆(73)与第三凹槽(72)插接配合,圆环(76)固接于第三固定杆(73)顶部,第三滑轨(712)沿着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二安装板(12)顶 部,第四滑块(711)与第三滑轨(712)滑动连接,插杆(78)沿水平方向 固接于第四滑块(711)顶部;第三弹性件(710)一端固接于第三滑轨(712), 另一端固接于第四滑块(711)侧部;第四固定杆(79)沿竖直方向固接于 插杆(78)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绕线部件(8) 包括有第一连接杆(81)、第二转纽(82)、第三轴承座(83)、绕线轮(84)、 第六转轴(85)、第四轴承座(86)和第二连接杆(87);第一连接杆(81) 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二安装板(12)侧部,且位于第一通孔(10)上方;第 三轴承座(83)固接于第一连接杆(81)端部,第二连接杆(87)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二安装板(12)的侧部,且位于第一通孔(10)下方;第四轴承座(86)固接于第二连接杆(87)端部;第六转轴(85)一端与第四轴承座(86)枢接,另一端与第三轴承座(83)枢接,并贯穿第三轴承座(83)与 第二转纽(82)底部固接;绕线轮(84)固接于第六转轴(85),且位于第 三轴承座(83)与第四轴承座(86)之间;拉线(11)绕在绕线轮(84)上。
7.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驱动部件(9) 包括有第三 L 形杆(91)、第五安装板(92)、第一导向杆(93)、第三丝杆(94)、安装块(95)、第二电机(96)和第四支撑杆(97);第五安装板(92) 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2)底部,第四支撑杆(97)沿竖直方向固 接于第二电机(96)底部,第一导向杆(93)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五安装板(92)靠近第二电机(96)的侧部,第二导向杆(910)沿水平方向固接于 第五安装板(92)靠近第二电机(96)的侧部,第一导向杆(93)、第二导 向杆(910)关于安装块(95)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分布,第三丝杆(94) 沿水平方向与第二电机(96)输出端固接,安装块(95)与第三丝杆(94) 螺接,安装块(95)侧部开设有供第一导向杆(93)、第二导向杆(910)穿 过的第一导向孔(98)、第二导向孔(99);第三 L 形杆(91)一端固接于安 装块(95)顶部,另一端固接于第二安装板(12)侧部。
8.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转筒(41)、 第二转筒(53)、第三转筒(514)、第四转筒(64)、第五转筒(611)外部 套有防滑橡胶。
CN201811594569.XA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 Pending CN1113618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4569.XA CN111361822A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4569.XA CN111361822A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61822A true CN111361822A (zh) 2020-07-03

Family

ID=71202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94569.XA Pending CN111361822A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618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9357A (zh) * 2020-11-12 2021-03-02 江西龙威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溶剂型软膜防锈油生产包装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9357A (zh) * 2020-11-12 2021-03-02 江西龙威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溶剂型软膜防锈油生产包装系统
CN112429357B (zh) * 2020-11-12 2022-05-24 江西龙威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溶剂型软膜防锈油生产包装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4674B (zh) 包装机辅料自动装载系统
CN111361822A (zh) 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
CN215797405U (zh) 一种绝缘硅橡胶自粘带卷取机
CN201376693Y (zh) 打火机贴标机的贴标头装置
CN109436496B (zh) 一种全自动双侧面贴标机
CN214524972U (zh) 一种过滤器自动贴标设备
US3985311A (en) Hand operated taping machine for coils
CN209242391U (zh) 杆体绕线机构
CN110957082B (zh) 一种绝缘电缆保护膜套装设备
CN208134815U (zh) 一种贴标机夹持机构
CN211278617U (zh) 一种塑料模胚的钻孔夹具
CN109570843A (zh) 绑枝焊接设备
CN208619992U (zh) 一种自动式夹持装置及夹持支架
TW201204573A (en) Machine for mounting spokes on wheel rim
CN219257983U (zh) 一种升降转盘机构
CN212767273U (zh) 墨盒面盖贴标机
CN220826738U (zh) 一种纸箱生产用贴标机
CN219949911U (zh) 一种胶带成型复卷机
CN109751495B (zh) 一种大数据一体机的定位装置
CN210763562U (zh) 包装盒丝带贴装用自动放丝带装置
CN212862198U (zh) 一种全自动贴标签机
CN220181313U (zh) 一种贴标机的定位件
CN219408733U (zh) 一种自动长缠机
CN219885223U (zh) 一种用于造纸机的自动收卷定长裁剪装置
CN220362546U (zh) 一种通信设备生产用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