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61503A - 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61503A
CN111361503A CN202010193555.8A CN202010193555A CN111361503A CN 111361503 A CN111361503 A CN 111361503A CN 202010193555 A CN202010193555 A CN 202010193555A CN 111361503 A CN111361503 A CN 111361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r
standard
mirror
eyepoint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35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映呈
徐晗
周松涛
刘仁龙
吴楚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1935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615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61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150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1140 priority patent/WO2021184604A1/en
Priority to US17/012,857 priority patent/US11130095B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4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insid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系统,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该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记录当前待测车辆的座椅方位为座椅基准方位;根据驾驶员身高以及座椅基准方位,确定与所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根据与驾驶员对应的第一数据组以及与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生成与驾驶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其中,第一数据组包括驾驶员身高、标准眼点方位以及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本申请以驾驶员身高以及座椅基准方位为基础,获得合适的调整角度,以便驾驶员获得较佳的视野,为其驾驶工作提供帮助。

Description

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车辆驾驶过程中,将车内后视镜调节至合适位置,保证驾驶员正常驾驶时的视野范围,是驾驶员上车后的一步重要操作,不合适的车内后视镜方位在正常行驶或车辆变道过程中会增加后视野盲区,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及驾驶便利性。
在车内后视镜调节时,由于驾驶员身高比例差异,对应的合适座椅位置及眼睛位置不同,导致车内后视镜的合适位置区别较大。
现阶段,车内后视镜的调节手段多为驾驶员人工调试,通过主观判断选择合适的车内后视镜方位,但往往并未调整至合适方位。
因此,为了满足功能需求,解决技术问题,急需一种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系统,以驾驶员身高以及座椅基准方位为基础,获得合适的调整角度,以便驾驶员获得较佳的视野,为其驾驶工作提供帮助。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记录当前待测车辆的座椅方位为座椅基准方位;
根据驾驶员身高以及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确定与所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
根据与所述驾驶员对应的第一数据组以及与所述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生成与所述驾驶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组包括所述驾驶员身高、所述标准眼点方位以及所述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
具体的,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坐标为(0,±Δy,z标准);
其中,所述Δy为与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高度差值;
所述z标准为符合所述待测车辆标准的座椅R点相对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的高度差值。
具体的,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坐标为(x+Δx,z+Δz+aMH);
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所述标准眼点方位对应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为(Δx,z标准-Δz-aMH);其中,
所述aMH为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驾驶员眼点到座椅R点在Z方向上的高度差;
Δx为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沿X方向偏移的第一距离;
Δz为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沿Z方向偏移的第二距离;其中,
所述视镜基准方位为当前车内后视镜的方位。
具体的,所述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为:
当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沿X 方向偏移所述第一距离时,所述车内后视镜绕Z轴旋转第一角度转动量;
当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沿Z 方向偏移所述第二距离时,所述车内后视镜绕Y轴旋转第二角度转动量。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多种所述驾驶员身高;
根据与各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组以及与所述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生成与各所述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
存储各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驾驶员身高;
根据所述驾驶员身高,调用对应的所述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
根据所述后视镜调整模式调整所述待测车辆的车内后视镜。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方位记录单元,其用于记录记录当前待测车辆的座椅方位为座椅基准方位;
方位确定单元,其用于根据驾驶员身高以及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确定与所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
调整数据确定单元,其用于根据与所述驾驶员对应的第一数据组以及与所述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生成与所述驾驶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组包括所述驾驶员身高、所述标准眼点方位以及所述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
具体的,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坐标为(0,±Δy,z标准);
其中,所述Δy为与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高度差值;
所述z标准为符合所述待测车辆标准的座椅R点相对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的高度差值。
具体的,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坐标为(x+Δx,z+Δz+aMH);
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所述标准眼点方位对应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为(Δx,z标准-Δz-aMH);其中,
所述aMH为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驾驶员眼点到座椅R点在Z方向上的高度差;
Δx为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沿X方向偏移的第一距离;
Δz为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沿Z方向偏移的第二距离;其中,
所述视镜基准方位为当前车内后视镜的方位。
具体地,所述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为:
当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沿X 方向偏移所述第一距离时,所述车内后视镜绕Z轴旋转第一角度转动量;
当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沿Z 方向偏移所述第二距离时,所述车内后视镜绕Y轴旋转第二角度转动量。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后视镜调整技术,以驾驶员身高以及座椅基准方位为基础,确定标准眼点方位,根据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对后视镜进行调整,通过数据化的计算,获得合适的调整角度,以便驾驶员获得较佳的视野,为其驾驶工作提供帮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的步骤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中的视野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中的目标区域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中的眼点及HH 点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车内后视镜调节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
1、方位记录单元;2、方位确定单元;3、调整数据确定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系统,以驾驶员身高以及座椅基准方位为基础,确定标准眼点方位,根据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对后视镜进行调整,获得合适的调整角度,满足驾驶员的视野需求。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申请的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该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记录当前待测车辆的座椅方位为座椅基准方位;
S2、根据驾驶员身高以及座椅基准方位,确定与所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
S3、根据与驾驶员对应的第一数据组以及与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生成与驾驶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其中,
第一数据组包括驾驶员身高、标准眼点方位以及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该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记录当前待测车辆的座椅方位为座椅基准方位;
S2、根据驾驶员身高以及座椅基准方位,确定与所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
S3、根据与驾驶员对应的第一数据组以及与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生成与驾驶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其中,
第一数据组包括驾驶员身高、标准眼点方位以及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
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会获得当前待测车辆的座椅方位,将该座椅方位作为座椅基准方位,不同型号的车辆的座机基准方位存在一定差异;
进而,获取驾驶员身高,结合座椅基准方位,能够获得与该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该眼点方位即驾驶员在驾驶时,最合适的眼点位置;
而后,则根据与驾驶员对应的第一数据组以及与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从而得知车内后视镜应当具体如何调整以满足驾驶员的驾驶视野需求,即生成与驾驶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同样,根据不同的车型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一数据组包括驾驶员身高、标准眼点方位以及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
本发明实施例,以驾驶员身高以及座椅基准方位为基础,确定标准眼点方位,根据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对后视镜进行调整,通过数据化的计算,获得合适的调整角度,以便驾驶员获得较佳的视野,为其驾驶工作提供帮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座椅基准方位的坐标为(0,±Δy,z标准);
其中,Δy为与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座椅基准方位的高度差值;
z标准为符合待测车辆标准的座椅R点相对标准眼点方位的高度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汽车在总布置设计之初,先根据总布置要求确定一个座椅调至最后、最下位置时的“跨点”,并称该点为座椅R点。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座椅基准方位的坐标为(x+Δx,z+Δz+aMH);
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对应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为(Δx,z标准-Δz-aMH);其中,
aMH为驾驶员身高对应的驾驶员眼点到座椅R点在Z方向上的高度差;
Δx为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沿X方向偏移的第一距离;
Δz为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视镜基准方位沿Z方向偏移的第二距离;其中,
视镜基准方位为当前车内后视镜的方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为:
当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沿X方向偏移第一距离时,车内后视镜绕Z轴旋转第一角度转动量;
当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沿Z方向偏移第二距离时,车内后视镜绕Y轴旋转第二角度转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多种驾驶员身高;
根据与各驾驶员身高对应的第一数据组以及与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生成与各驾驶员身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
存储各驾驶员身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
该流程主要用于将待测车辆内不同身高的驾驶员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调整情况进行统计,后续不同驾驶员在驾驶与待测车辆属于同款车型时,可根据同样的情况选择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进而进行调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驾驶员身高;
根据驾驶员身高,调用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
根据后视镜调整模式调整待测车辆的车内后视镜
以下具体给出一种实施方式,具体操作时,驾驶员身高参数可设定为一定身高范围而不是具体的身高数值,即该驾驶员的身高属于哪个身高范围,依据该身高范围的标准身高参数进行计算;
首先确定将座椅及内后视镜调节至合适位置,即座椅基准方位以及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当座椅符合座椅基准方位且车内后视镜处于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看到的视野需要满足图2所示的视野区域;
具体的,此时以95%(身高186cm左右)男性人体对应的H点位置为座椅基准位置作为例子,眼点相对于H点的坐标为(0,±32.5,635),将车内后视镜调至对应此眼点的合适位置,如图3所示,将此位置标定为位置0,记录座椅及对应的车内后视镜位置信息;
进而,获得与待测车辆对应的根据眼点位置变化导致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以某车型为例,眼点相对0位置沿X方向移动-10mm,内后视镜需绕Z轴旋转0.35°,眼点相对0位置沿Z方向移动-10mm,内后视镜需绕Y轴旋转0.55°,如图4所示;
根据上述95%(身高186cm左右)男性人体对应的H点位置及H 点与眼点的高度差a,按照如上所示的内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计算H点位置对应的镜片位置,进而确定在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的基础上后视镜的调整量,即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进而将不同身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进程存储。
另外,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以某车型为例,在根据车辆坐姿及座椅调节行程的基础上,选取50%男性驾驶员,该身高范围的驾驶员的眼点到R点Z向高度差为aM50(高度差差异受不同分位人体尺寸及座椅靠背角等因素影响,以男50人体为例,此处为一常数)根据身高将座椅调到合适的位置,得到50%男性人体的H点位置,如图5所示。基准位置H点位置(x,z),50%男性人体H点位置(x+Δx,z+Δz),计算得到的50%男性眼点位置(x+Δx,z+Δz+aM50),50%男性眼点位置相对基准位置眼点变化量(Δx,635-Δz-aM50),内后视镜相对基位置的旋转角度为:
绕Z轴旋转量为0.55°*Δx/10;
绕Y轴旋转量为0.35°*(635-Δz-aM50)/10,其中,635为当前标准中的不同主机厂公告参数里座椅R点相对眼点的一个高度差,对所有国内主机厂均适用;
根据绕Z轴旋转量以及绕Y轴旋转量,旋转后内后视镜位置即为对应50%男性驾驶员座椅位置的合适位置,实现了内后视镜联动调节功能。
实施例2
参见图5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系统,该车内后视镜调节系统包括:
方位记录单元1,其用于记录记录当前待测车辆的座椅方位为座椅基准方位;
方位确定单元2,其用于根据驾驶员身高以及座椅基准方位,确定与所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
调整数据确定单元3,其用于根据与驾驶员对应的第一数据组以及与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生成与驾驶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其中,
第一数据组包括驾驶员身高、标准眼点方位以及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
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会获得当前待测车辆的座椅方位,将该座椅方位作为座椅基准方位,不同型号的车辆的座机基准方位存在一定差异;
进而,获取驾驶员身高,结合座椅基准方位,能够获得与该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该眼点方位即驾驶员在驾驶时,最合适的眼点位置;
而后,则根据根据与驾驶员对应的第一数据组以及与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从而得知车内后视镜应当具体如何调整以满足驾驶员的驾驶视野需求,即生成与驾驶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同样,根据不同的车型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一数据组包括驾驶员身高、标准眼点方位以及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
本发明实施例,以驾驶员身高以及座椅基准方位为基础,确定标准眼点方位,根据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对后视镜进行调整,通过数据化的计算,获得合适的调整角度,以便驾驶员获得较佳的视野,为其驾驶工作提供帮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座椅基准方位的坐标为(0,±Δy,z标准);
其中,Δy为与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座椅基准方位的高度差值;
z标准为符合待测车辆标准的座椅R点相对标准眼点方位的高度差值。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座椅基准方位的坐标为(x+Δx,z+Δ z+aMH);
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对应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为(Δx,z标准-Δz-aMH);其中,
aMH为驾驶员身高对应的驾驶员眼点到座椅R点在Z方向上的高度差;
Δx为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沿X方向偏移的第一距离;
Δz为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视镜基准方位沿Z方向偏移的第二距离;其中,
视镜基准方位为当前车内后视镜的方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为:
当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沿X方向偏移第一距离时,车内后视镜绕Z轴旋转第一角度转动量;
当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沿Z方向偏移第二距离时,车内后视镜绕Y轴旋转第二角度转动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记录当前待测车辆的座椅方位为座椅基准方位;
根据驾驶员身高以及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确定与所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
根据与所述驾驶员对应的第一数据组以及与所述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生成与所述驾驶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组包括所述驾驶员身高、所述标准眼点方位以及所述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坐标为(0,±Δy,z标准);
其中,所述Δy为与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高度差值;
所述z标准为符合所述待测车辆标准的座椅R点相对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的高度差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坐标为(x+Δx,z+Δz+aMH);
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所述标准眼点方位对应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为(Δx,z标准-Δz-aMH);其中,
所述aMH为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驾驶员眼点到座椅R点在Z方向上的高度差;
Δx为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沿X方向偏移的第一距离;
Δz为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沿Z方向偏移的第二距离;其中,
所述视镜基准方位为当前车内后视镜的方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为:
当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沿X方向偏移所述第一距离时,所述车内后视镜绕Z轴旋转第一角度转动量;
当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沿Z方向偏移所述第二距离时,所述车内后视镜绕Y轴旋转第二角度转动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多种所述驾驶员身高;
根据与各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组以及与所述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生成与各所述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
存储各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驾驶员身高;
根据所述驾驶员身高,调用对应的所述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
根据所述后视镜调整模式调整所述待测车辆的车内后视镜。
7.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方位记录单元,其用于记录记录当前待测车辆的座椅方位为座椅基准方位;
方位确定单元,其用于根据驾驶员身高以及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确定与所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
调整数据确定单元,其用于根据与所述驾驶员对应的第一数据组以及与所述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生成与所述驾驶员对应的后视镜角度调整数据;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组包括所述驾驶员身高、所述标准眼点方位以及所述当前待测车辆对应的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坐标为(0,±Δy,z标准);
其中,所述Δy为与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高度差值;
所述z标准为符合所述待测车辆标准的座椅R点相对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的高度差值。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基准方位的坐标为(x+Δx,z+Δz+aMH);
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所述标准眼点方位对应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为(Δx,z标准-Δz-aMH);其中,
所述aMH为所述驾驶员身高对应的驾驶员眼点到座椅R点在Z方向上的高度差;
Δx为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车内后视镜基准方位沿X方向偏移的第一距离;
Δz为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沿Z方向偏移的第二距离;其中,
所述视镜基准方位为当前车内后视镜的方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后视镜角度变化规律为:
当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沿X方向偏移所述第一距离时,所述车内后视镜绕Z轴旋转第一角度转动量;
当所述标准眼点方位相对于所述视镜基准方位的眼点变化量,沿Z方向偏移所述第二距离时,所述车内后视镜绕Y轴旋转第二角度转动量。
CN202010193555.8A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13615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3555.8A CN111361503A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系统
PCT/CN2020/101140 WO2021184604A1 (en) 2020-03-18 2020-07-09 Sterilization exhaust gas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ethylene oxide-containing sterilization exhaust gas by using the same
US17/012,857 US11130095B1 (en) 2020-03-18 2020-09-04 Sterilization exhaust gas tre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ethylene oxide-containing sterilization exhaust gas by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3555.8A CN111361503A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61503A true CN111361503A (zh) 2020-07-03

Family

ID=71200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3555.8A Pending CN111361503A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6150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7694A (zh) * 2020-11-24 2021-02-26 长安大学 一种虚拟后视镜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3500965A (zh) * 2021-07-06 2021-10-15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后视镜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N113511143A (zh) * 2021-05-05 2021-10-1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后视镜片智能调节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1536B1 (en) * 1995-01-18 2002-12-31 Ronald J. Fredrick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an occupant of a vehicle
CN108454517A (zh) * 2018-02-27 2018-08-28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后视镜调节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US20190130761A1 (en) * 2013-09-30 2019-05-02 Sackett Solutions & Innovations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9774728A (zh) * 2018-12-26 2019-05-21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不同驾驶员身高的外后视镜自适应位置调节方法
CN110065442A (zh) * 2018-01-24 2019-07-30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外后视镜位置自动调校系统以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1536B1 (en) * 1995-01-18 2002-12-31 Ronald J. Fredrick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an occupant of a vehicle
US20190130761A1 (en) * 2013-09-30 2019-05-02 Sackett Solutions & Innovations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0065442A (zh) * 2018-01-24 2019-07-30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外后视镜位置自动调校系统以及车辆
CN108454517A (zh) * 2018-02-27 2018-08-28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后视镜调节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9774728A (zh) * 2018-12-26 2019-05-21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不同驾驶员身高的外后视镜自适应位置调节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7694A (zh) * 2020-11-24 2021-02-26 长安大学 一种虚拟后视镜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3511143A (zh) * 2021-05-05 2021-10-1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后视镜片智能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3500965A (zh) * 2021-07-06 2021-10-15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后视镜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61503A (zh) 一种车内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1713644B (zh) 使用单个照相机的眼睛检测系统
CN109564501B (zh) 用于控制机动车的显示装置的方法,机动车的显示装置及具有显示装置的机动车
US8087791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vehicle outside mirrors
US20130169679A1 (en) Vehicle image display system and correc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7213933A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CN107054222A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后视系统
JPH10509933A (ja) リアビューミラーの調節を自動化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9774728B (zh) 基于不同驾驶员身高的外后视镜自适应位置调节方法
WO2022062893A1 (zh) Adas标定设备的定位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218516B (zh) 一种外后视镜自适应自动折叠系统及方法
JP2008062805A (ja) 車輌用後視鏡装置
CN113602198A (zh) 车辆后视镜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KR100527466B1 (ko) 운전자 머리 위치 측정방법 및 장치
CN114103807A (zh) 调整车辆外后视镜角度的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81432A (zh) A柱动态可视系统
JP2007336466A (ja) 車両用周辺情報提示装置及び車両用周辺情報提示方法
CN106394408A (zh) 一种后视镜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4475434A (zh) 一种倒车外后视镜控制调节方法及其系统、存储介质
JP2013047019A (ja) 車両用ミラー制御装置
WO2018133364A1 (zh) 汽车后视镜自动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5167743B (zh) 一种车载智能屏幕调节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5649094A (zh) 驾驶位智能控制方法、域控制器及相关装置
JP4026471B2 (ja) 車両用視認機器調整装置
JP3649428B2 (ja) 車両用周辺監視装置及び車両用周辺監視装置のパラメータ調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