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7178B - 致动器、叶片驱动装置、摄像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致动器、叶片驱动装置、摄像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7178B
CN111357178B CN201880074745.9A CN201880074745A CN111357178B CN 111357178 B CN111357178 B CN 111357178B CN 201880074745 A CN201880074745 A CN 201880074745A CN 111357178 B CN111357178 B CN 1113571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actuator
magnet
position detection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47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7178A (zh
Inventor
松久治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p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p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p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pal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8/03876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102752A1/ja
Publication of CN111357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7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7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7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致动器具有:第1线圈,其在轴向的一端形成第1平面;第2线圈,其在轴向的一端形成与第1平面平行的第2平面,隔着绝缘层与第1线圈相邻地配置;以及可动子,其具有与第1平面和第2平面对置配置的磁铁,沿着驱动方向移动。在从轴向俯视时,第1线圈的沿驱动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的一部分形成为与第2线圈的沿驱动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重叠,第1线圈的沿与驱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形成于与第2线圈的沿与驱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不同的区域。

Description

致动器、叶片驱动装置、摄像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搭载于叶片驱动装置、摄像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等的致动器等。
背景技术
以移动电话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具有各种致动器,致动器根据使用者的指示和接收到的信息来进行动作。特别是,针对具有摄像装置的电子设备,在摄像装置中,致动器使用于快门机构、ND(Neutral Density:中性灰度)滤镜、透镜挡板、自动光圈机构等。
专利文献1公开了振动致动器,该振动致动器具有:绕线管,其供线圈卷绕并在内侧具有沿着单轴方向的振动空间;外框架体,其覆盖线圈并沿单轴方向延长振动空间;可动子,其具有在绕线管内振动的磁铁和与磁铁的单轴方向一端侧连结并在外框架体内振动的锤体;以及弹性部件,其将可动子弹性支承为可以在单轴方向上振动,在与外框架体的内表面相对的锤体的外周面固定有树脂层,在树脂层与外框架体的内表面之间夹有油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88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致动器中,如果要增大致动器的驱动行程,则需要根据驱动行程来增加线圈的匝数。如果增加匝数,则在与线圈的轴向垂直的面上,线圈的大小不仅在驱动行程方向上变大,还有可能在与驱动行程垂直的方向上变大。特别是在组装于电子设备的致动器中,即使是动作行程比较长的致动器,也要求更小型的致动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如下手段。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发明,在括号中标注附图中的标号等,但本发明的各构成要素不限定于这些标注的标号,应该广泛地解释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技术上理解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个手段是致动器,其具有:
第1线圈(31),其形成第1平面;
第2线圈(32),其形成与所述第1平面平行的第2平面,隔着绝缘层与所述第1线圈相邻地配置;以及
可动子(5),其具有与所述第1平面和所述第2平面对置配置的磁铁(53),该可动子沿着驱动方向移动,
在从各线圈的卷绕轴向的俯视时,所述第1线圈的沿所述驱动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形成为与所述第2线圈的沿所述驱动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重叠,所述第1线圈的沿垂直于所述驱动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形成于与所述第2线圈的沿垂直于所述驱动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不同的区域。
根据上述结构的致动器,通过使第1线圈和第2线圈形成于不同的层,能够重叠配置第1线圈和第2线圈,能够实质上扩大沿驱动方向延伸的线圈的布线区域。由此,能够确保线圈在驱动方向上的布线区域,并且能够减小由第1线圈和第2线圈构成的线圈整体的尺寸,从而能够比具有相同动作行程的现有的致动器更小型化。
在上述致动器中,优选为,
所述第1线圈(31)的芯部和所述第2线圈(32)的芯部具有在俯视时局部重叠的共用芯部(34)。
根据上述结构的致动器,使第1线圈的电流的方向与第2线圈的电流的朝向相同,从而能够形成进行使可动子向一个方向移动的控制的结构。
在上述致动器中,优选为,
所述共用芯部(34)的所述驱动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磁铁(53)的所述驱动方向的长度小。
根据上述结构的致动器,即使在可动子的磁铁移动到基板线圈的中央附近的情况下,磁铁也与沿垂直于驱动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至少局部重叠,成为在磁铁与线圈之间产生洛伦兹力的结构。由此,即使在磁铁位于基板线圈的中央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可动子产生驱动力而成为能够适当动作的结构。
在上述致动器中,优选为,
所述第1线圈(31)和所述第2线圈(32)分别呈螺旋状卷绕在绝缘基板上。
根据上述结构的致动器,能够采用将布线有第1线圈的绝缘基板和布线有第2线圈的绝缘基板层叠而成的结构,因此能够形成薄型化的平板状的基板线圈。
在上述致动器中,优选为,
所述致动器还具有对所述可动子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传感器。
根据上述结构的致动器,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可动子的位置。由此,在搭载有该致动器的设备中,能够进行精密的位置调整等控制。
在上述致动器中,优选为,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根据检测到的磁来确定所述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的致动器,能够利用从致动器所包含的磁铁或线圈等发出的磁来检测可动子的位置。
在上述致动器中,优选为,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通过对来自所述磁铁的磁进行检测来确定所述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的致动器,通过将在致动器内产生驱动力的磁铁用作位置检测用的要素,不追加磁铁等要素,能够以比较简单并且廉价的结构进行高精度的位置检测。
在上述致动器中,优选为,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配置于所述第1线圈的芯部或所述第2线圈的芯部。
根据上述结构的致动器,能够抑制从第1线圈和第2线圈发出的磁的影响,能够使主要基于从磁铁发出的磁的位置检测成为可能。由此,能够抑制磁的重叠,从而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位置检测。另外,通过有效利用线圈的芯部的空间,能够将致动器构成为比较小型。
在上述致动器中,优选为,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配置于所述第1线圈的芯部和所述第2线圈的芯部的轴向的延长线上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的致动器,能够抑制从第1线圈和第2线圈发出的磁的影响,能够使主要基于从磁铁发出的磁的位置检测成为可能。由此,能够抑制磁的重叠,从而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位置检测。另外,与将位置检测传感器配置于线圈的芯部的结构相比,能够与位置检测传感器的大小无关地任意决定线圈的大小,因此能够采用提高了关于空间的设计的自由度的结构。
在上述致动器中,优选为,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配置有2个以上。
根据上述结构的致动器,能够采用即使是移动距离比较长的本发明那样的致动器也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位置的结构。
在上述致动器中,优选为,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光学的方式确定所述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的致动器,不受磁铁和线圈的配置影响而能够在任意的场所配置位置检测传感器,因此能够采用提高了关于空间的设计的自由度的结构。
本发明的一个手段是叶片驱动装置,其具有:
上述任意的致动器;以及
光量调整叶片,其根据所述可动子的动作而进行动作。
根据上述结构的叶片驱动装置,使用比现有结构小型的致动器,因此能够采用更小型化的结构。
本发明的一个手段包含具有上述致动器中的任意致动器的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根据上述结构的摄像装置或电子设备,使用比现有结构小型的致动器,因此能够采用更小型化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叶片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包含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叶片驱动装置的快门叶片打开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包含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叶片驱动装置的快门叶片打开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包含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叶片驱动装置的快门叶片关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包含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叶片驱动装置的快门叶片关闭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沿图2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Y方向视野的基板线圈和磁铁的配置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Z方向视野的基板线圈和磁铁的配置的图。
图9是示出具有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摄像装置的图。
图10是示出具有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电子设备的图。
图11是包含变形例1的致动器的叶片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包含变形例1的致动器的叶片驱动装置的快门叶片打开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沿图12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变形例1的致动器中,Y方向视野的基板线圈和磁铁的配置的图。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变形例1的致动器中,Z方向视野的基板线圈和磁铁的配置的图。
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变形例2的致动器中,Y方向视野的基板线圈和磁铁的配置的图。
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变形例2的致动器中,Z方向视野的基板线圈和磁铁的配置的图。
图18是包含变形例3的致动器的叶片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变形例3的致动器中,Y方向视野的基板线圈和磁铁的配置的图。
图20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变形例3的致动器中,Z方向视野的基板线圈和磁铁的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以下的结构,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但是,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一例,并非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在各附图中,有时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1.实施方式
2.变形例
(1)变形例1
(2)变形例2
(3)变形例3
(4)总结
3.补充事项
<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通过具有夹着绝缘层并且呈层状配置的第1线圈和第2线圈,与使用由一层构成的线圈的致动器相比,成为更小型化的结构。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包含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叶片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图3分别是包含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叶片驱动装置的快门叶片打开的状态的俯视图和主视图。图4和图5分别是包含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叶片驱动装置的快门叶片关闭的状态的俯视图和主视图。图6是沿图2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Y方向视野的基板线圈3和磁铁53的配置的图。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Z方向视野的基板线圈3和磁铁53的配置的图。
<整体结构>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100具有致动器1、基座部件2、分隔板6、作为光量调整叶片的快门叶片7以及罩部件8。致动器1具有基板线圈3和可动子5。
以摄像装置的快门机构为例对本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100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快门叶片7是对曝光用开口进行开闭来调整未图示的摄像元件暴露于外部光的曝光时间的光量调整叶片。
<基板线圈3>
基板线圈3具有第1线圈31和第2线圈32。第1线圈31在一个平面上卷绕,形成第1平面。第2线圈32在与第1平面不同的平面上卷绕,形成与第1平面平行的第2平面,隔着由绝缘体形成为层状的绝缘层与第1线圈31相邻配置。第1线圈31和第2线圈32也可以由印刷布线形成,该印刷布线是分别将金属布线通过印刷呈螺旋状卷绕在绝缘基板上而成的。另外,基板线圈3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连接部33。连接部33包含向第1线圈31和第2线圈32提供电力的布线,布线的周围被绝缘体覆盖。另外,第1平面和第2平面并不是指没有厚度的平面,而是指分别具有一定的厚度并且呈平面状地配置有线圈的布线的结构。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从线圈的轴向(Y方向)俯视时,第1线圈31的沿驱动方向(X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的一部分形成为与第2线圈32的沿驱动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重叠。即,第1线圈31的沿驱动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与第2线圈32的沿驱动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在Y方向上局部重叠。第1线圈31的沿垂直于驱动方向的方向(Z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形成于与第2线圈32的沿垂直于驱动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不同的区域。这里,“布线区域”是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区域,在该情况下,是形成有卷绕线圈而成的布线的区域。“重叠”是指隔着绝缘层而重叠。“形成于不同的区域”不仅包含在俯视时沿Z方向延伸的第1线圈31的布线区域和第2线圈32的布线区域不重叠而全部形成于不同的区域的情况,还包含形成为局部重叠而一部分不同的情况。在形成为一部分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布线区域只要具有扩大后述的可动子5的移动范围的效果即可。
如图7所示,第1线圈31的芯部和第2线圈32的芯部具有在从Y方向的俯视时局部重叠的共用芯部3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1线圈31和第2线圈32的中央附近配置共用芯部34,使在第1线圈31和第2线圈32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相同,能够进行使可动子5向一个方向移动的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共用芯部34的驱动方向的长度比磁铁53的驱动方向的长度小。由此,即使在可动子5的磁铁53在俯视时移动到基板线圈3的中央附近的情况下,磁铁53的至少一部分也与沿垂直于驱动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重叠,因此在磁铁53与基板3之间产生洛伦兹力。即,即使在俯视时可动子5的磁铁53移动到基板线圈3的中央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可动子5进行驱动。
<可动子5>
可动子5具有磁铁保持架51和磁铁53。磁铁保持架收纳磁铁53,并且具有用于使快门叶片7工作的工作销52。磁铁53是永久磁铁,与第1线圈31的第1平面和第2线圈32的第2平面对置配置,沿着驱动方向(X方向)与磁铁保持架51一起移动。
如图7和图8所示,磁铁53具有沿X方向排列的第1磁铁531和第2磁铁532。如图7和图8所示,磁铁53相对于基板线圈3的配置是如下配置:第2磁铁532与沿垂直于驱动方向(X方向)的方向(Z方向)延伸的基板线圈3(第1线圈31和第2线圈32)的布线区域重叠。因此,当基板线圈3通电时,在第2磁铁532产生流过布线区域的电流所引起的洛伦兹力。另外,磁铁53的X方向的长度比共用芯部34的X方向的长度大。因此,即使在磁铁53位于基板线圈3的中央附近的情况下,磁铁53的至少一部分与沿垂直于驱动方向的方向(Z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重叠,因此能够在磁铁53的至少一部分产生洛伦兹力。
<基座部件2>
基座部件2具有:收纳部23,其收纳基板线圈3和可动子5;以及支承面21,其具有用于使未图示的摄像元件曝光的基座部件开口22。在基座部件2的四角配置有后述的基座侧间隔件26。基座侧间隔件26是划定基座部件2与罩部件8之间的间隙的突起。在支承面21上配置有固定销24,该固定销24作为快门叶片7的中心轴而发挥功能,该快门叶片7通过工作销52的往复移动而进行旋转动作。
<分隔板6>
分隔板6配置在基座部件2上(与基座部件2在Z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分隔板6具有分隔板开口61、分隔板销孔62、分隔板引导孔63以及间隔孔64。与基座部件开口22相同,分隔板开口61是用于曝光的开口。分隔板销孔62是供固定销24贯穿插入的孔。分隔板引导孔63以与工作销52的移动范围对应的方式开口,供工作销52贯穿插入。间隔孔64供基座侧间隔件26贯穿插入,并且划定分隔板6的配置位置。
<快门叶片7>
快门叶片7是光量调整叶片,在分隔板6上配置于分隔板6与罩部件8之间。快门叶片7具有快门叶片销孔71和快门叶片引导孔72。快门叶片销孔71开设在快门叶片7的旋转轴部分,供固定销24贯穿插入。快门叶片引导孔72是供工作销52贯穿插入的孔,通过工作销52的移动使快门叶片7以固定销24为中心进行旋转。快门叶片7利用与可动子5一起移动的工作销52切换图2和图3所示的快门关闭的状态以及图4和图5所示的快门打开的状态。
<罩部件8>
罩部件8隔着快门叶片7配置在分隔板6上。罩部件8具有罩部件开口81、罩部件销孔82、罩部件引导孔83、止动件85以及罩侧间隔件86。与基座部件开口22相同,罩部件开口81是用于曝光的开口。罩部件销孔82是供固定销24贯穿插入的孔。罩部件引导孔83以与工作销52的移动范围对应的方式开口,供工作销52贯穿插入。止动件85将罩部件8固定于基座部件2。罩侧间隔件86是划定罩部件8与分隔板6之间的间隙的突起。罩部件8通过罩侧间隔件86和基座侧间隔件26来确保配置快门叶片7的间隙。
在致动器1中,当未图示的驱动电路使电流向基板线圈3的第1线圈31和第2线圈32流过时,在第1线圈31和第2线圈32与磁铁53之间产生洛伦兹力,可动子5与磁铁53一起进行移动。另外,在叶片驱动装置100中,移动的可动子5经由工作销52使快门叶片7动作,切换快门的开状态和闭状态。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中,通过将第1线圈31和第2线圈32形成于不同的层,能够使沿驱动方向延伸的线圈的布线区域重叠。由此,能够减小由第1线圈31和第2线圈32构成的线圈整体的尺寸,从而能够比具有相同动作行程的现有的致动器更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100通过具有致动器1,能够比具有现有的致动器的结构更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线圈3具有共用芯部34,因此使第1线圈31的电流的方向和第2线圈32的电流的方向相同,从而能够进行使可动子5向一个方向移动的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可动子5的磁铁53移动到基板线圈3的中央附近的情况下,磁铁53也与沿垂直于驱动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至少局部重叠,产生洛伦兹力,因此能够使可动子5动作。
另外,第1线圈31和第2线圈32采用将布线有第1线圈31的绝缘基板和布线有第2线圈32的绝缘基板层叠而成的结构,从而能够形成薄型化的平板状的基板线圈3。
图9是示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的摄像装置200的图。摄像装置200例如是搭载于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终端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的摄像装置200。摄像装置200的致动器1例如能够应用于快门机构、ND滤镜、透镜挡板以及自动光圈机构等。
摄像装置200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从而能够比具有现有的致动器的结构更小型化。
图10是示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的电子设备300的图。电子设备300是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终端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的一例。电子设备300的致动器1例如能够应用于搭载于电子设备300的照相机的驱动部分。
电子设备300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从而能够比具有现有的致动器的结构更小型化。
<2.变形例>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变形例中,针对用于对可动子5相对于磁铁53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传感器,在采用还具有霍尔传感器91、或者霍尔传感器93a和93b或者光学传感器的结构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不同。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各变形例,对与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具体说明。
<(1)变形例1>
图11~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结构的图。图11是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与实施方式的图1对应。图12是在致动器中,快门叶片打开的状态的俯视图,与实施方式的图2对应。图13是沿图12的VII-VII线的剖视图,与实施方式的图6对应。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Y方向视野的致动器的基板线圈3和磁铁53的配置的俯视图,与实施方式的图7对应。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Z方向视野的致动器的基板线圈3和磁铁53的配置的俯视图,与实施方式的图8对应。
与实施方式相同,本变形例的叶片驱动装置100具有致动器1、基座部件2、分隔板6、作为光量调整叶片的快门叶片7以及罩部件8,还具有霍尔传感器91。霍尔传感器91是本发明的“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一个具体例。
霍尔传感器91通过检测磁场并输出检测到的磁场,来对配置在周围的磁铁的位置进行检测。霍尔传感器91有时通过与其他的半导体装置或比较器等一起使用来作为位置传感器而发挥功能,但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的包含其他半导体装置或比较器等要素的结构称为霍尔传感器。
在基座部件2的Y轴+方向的端面形成有凹部92(参照图11)。在基座部件2的凹部92中收纳有霍尔传感器91,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基板线圈3。收纳有霍尔传感器91的凹部92配置为与磁铁53一起夹着基板线圈3(主要参照图13~图15)。凹部92配置于第1线圈31的芯部和第2线圈32的芯部的Y轴方向(轴向)的延长线上的位置。霍尔传感器91通过主要对从磁铁53发出的磁场的强度进行检测来对磁铁53相对于基座部件2的位置进行检测。由于磁铁53固定于可动子5,因此由此能够对可动子5相对于基座部件2的位置进行检测。
另外,霍尔传感器91也可以代替固定于基座部件2而固定于致动器1的基板线圈3。另外,也可以采用经由霍尔传感器91而使基座部件2与基板线圈3固定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霍尔传感器91于基座部件2和基板线圈3双方固定。即使采用这样的结构,也能够检测可动子5相对于基板线圈3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基座部件2具有用于向霍尔传感器91提供电力的引线框,经由该引线框向安装于基座部件2的霍尔传感器91提供电力。
<(2)变形例2>
图16和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结构的图。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Y方向视野的致动器的基板线圈3和磁铁53的配置的俯视图,与实施方式的图7对应。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Z方向视野的致动器的基板线圈3和磁铁53的配置的俯视图,与实施方式的图8对应。
与实施方式相同,本变形例的叶片驱动装置100具有致动器1、基座部件2、分隔板6、作为光量调整叶片的快门叶片7以及罩部件8,还具有2个霍尔传感器93a和93b。与变形例1相同,霍尔传感器93a和93b配置于基座部件2的凹部92,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基板线圈3。霍尔传感器93a和93b在可动子5的移动方向即X方向上排列配置。更具体而言,霍尔传感器93a和93b在X方向上分别配置于第2线圈32的芯部的端部附近。霍尔传感器93a和93b是本发明的“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一个具体例。
<(3)变形例3>
图18~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结构的图。图18是本变形例的叶片驱动装置100的剖视图,与实施方式的图6对应。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Y方向视野的致动器的基板线圈3和磁铁53的配置的俯视图,与实施方式的图7对应。图20是示意性地示出Z方向视野的致动器的基板线圈3和磁铁53的配置的俯视图,与实施方式的图8对应。
与实施方式相同,本变形例的叶片驱动装置100具有致动器1、基座部件2、分隔板6、作为光量调整叶片的快门叶片7以及罩部件8,还具有光反射器94a和位置检测带94b。光反射器94a和位置检测带94b是以光学的方式检测位置的光学传感器,是本发明的“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一个具体例。
如图18~图20所示,光反射器94a配置于基板线圈3的第1线圈31和第2线圈32的芯部。位置检测带94b位于可动子5的磁铁53的表面,例如通过粘接剂粘贴于磁铁53。在位置检测带94b上等间隔地刻有光的反射率不同的2种带状的图案。光反射器94a具有4个端子、发光部94a1以及受光部94a2。光反射器94a从发光部94a1发出光,受光部94a2对被位置检测带94b反射的光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到的光的强度或者强度的变化,以光学的方式检测光反射器94a与位置检测带94b的相对位置。更具体而言,光反射器94a通过对由受光部94a2检测到的反射光的变化进行计数,对位置检测带94b相对于光反射器94a的受光部94a2的位置进行检测。由此,能够对配置有位置检测带94b的磁铁53(可动子5)相对于配置有光反射器94a的基板线圈3的位置进行检测。
<(4)总结>
在本变形例的致动器1中,采用具有对可动子5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传感器的结构,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可动子5的位置。由此,在搭载有致动器1的设备中,能够进行精密的位置调整等控制。具体而言,在叶片驱动装置100中,能够更精密地调整叶片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的变形例中,作为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具有霍尔传感器91、或者霍尔传感器93a和93b、或者光反射器94a和位置检测带94b的结构为具体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位置检测传感器。
另外,在变形例1或2的致动器1中,根据由霍尔传感器91或93a和93b检测到的磁来进行位置检测。由此,能够利用从致动器1所包含的磁铁53或基板线圈3发出的磁来检测可动子5的位置。
另外,在变形例1或2的致动器1中,不追加产生磁的结构,而利用霍尔传感器91或93a和93b检测来自用于产生驱动力的磁铁53的磁,从而检测位置。因此,不追加磁铁等要素而能够以比较简单且廉价的结构进行高精度的位置检测。
另外,在变形例1或2的致动器1中,能够采用将霍尔传感器91或93a和93b配置于第1线圈31的芯部或第2线圈32的芯部的结构。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抑制从第1线圈31和第2线圈32发出的磁的影响,使主要基于从磁铁53发出的磁的位置检测成为可能。由此,能够抑制磁的重叠,从而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位置检测。另外,通过有效利用基板线圈3的芯部的空间,能够将致动器1构成为比较小型。
另外,在变形例1或2的致动器1中,将霍尔传感器91或93a和93b配置在第1线圈31的芯部和第2线圈32的芯部的轴向(Y方向)的延长线上。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抑制从第1线圈31和第2线圈32发出的磁的影响,使主要基于从磁铁53发出的磁的位置检测成为可能。由此,能够抑制磁的重叠,从而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位置检测。另外,与将霍尔传感器91或93a和93b配置于基板线圈3的芯部的结构相比,能够与霍尔传感器的大小无关地任意决定基板线圈3的大小,因此能够采用提高了关于空间的设计的自由度的结构。
另外,在变形例2的致动器1中,由于采用了具有2个霍尔传感器93a和93b的结构,因此即使是像本发明那样的移动距离较长的致动器1,也能够采用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位置的结构。特别是在变形例2中,使霍尔传感器93a和93b沿着移动方向排列,因此能够在较长的移动范围内高精度地检测位置。
另外,在变形例3的致动器1中,采用了具有作为光学传感器的光反射器94a和位置检测带94b的结构,来作为位置检测传感器,因此能够采用不受磁铁53和基板线圈3的配置影响而容易在任意的场所配置位置检测传感器的结构。由此,能够采用提高了关于空间的设计的自由度的结构。
另外,变形例3的光反射器94a和位置检测带94b是作为光学传感器的一例,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光学传感器。作为光学传感器,例如能够采用光学式的编码器、或者光遮断器等各种结构。
<3.补充事项>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上述说明只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一个实施方式,应该广泛地解释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同样的技术思想能够掌握的范围。
在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快门叶片7来作为光量调整叶片的一例,但光量调整叶片不限定于快门叶片,还包含光圈用的叶片等。即,光量调整叶片包含调整向摄像元件照射的光的量(光量)、或者调整摄像元件暴露于光的时间的部件。另外,光量调整叶片包含具有调整透过光量或者调整透过光的波长的功能的均匀浓度的ND滤镜、渐变ND滤镜以及红外线截止滤镜等。在该情况下,光量调整叶片在覆盖曝光开口整体的状态和开放的状态之间切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致动器应用于叶片驱动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致动器能够应用于叶片驱动装置以外的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对本发明的特征的部分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致动器还具有现有的致动器所具有的各种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致动器适合用于叶片驱动装置、摄像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标号说明
1:致动器;2:基座部件;21:支承面;22:基座部件开口;23:收纳部;24:固定销;26:基座侧间隔件;3:基板线圈;31:第1线圈;32:第2线圈;33:连接部;34:共用芯部;5:可动子;51:磁铁保持架;52:工作销;53:磁铁;531:第1磁铁;532:第2磁铁;6:分隔板;61:分隔板开口;62:分隔板销孔;63:分隔板引导孔;64:间隔孔;7:快门叶片(光量调整叶片);71:快门叶片销孔;72:快门叶片引导孔;8:罩部件;81:罩部件开口;82:罩部件销孔;83:罩部件引导孔;85:止动件;86:罩侧间隔件;91、93a、93b:霍尔传感器;92:凹部;94a:光反射器;94b:位置检测带;100:叶片驱动装置;200:摄像装置;300:电子设备。

Claims (13)

1.一种致动器,其具有:
第1线圈,其绕第1轴卷绕,形成相对于所述第1轴处于垂直方向的第1平面;
第2线圈,其绕与所述第1轴平行的第2轴卷绕,形成与所述第1平面平行的第2平面,隔着配置在与所述第1轴和所述第2轴垂直的平面上的绝缘层与所述第1线圈相邻地配置;以及
可动子,其具有与所述第1平面和所述第2平面对置配置的磁铁,该可动子沿着驱动方向移动,
在从各线圈的卷绕轴向观察时,所述第1线圈的沿所述驱动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形成为与所述第2线圈的沿所述驱动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重叠,所述第1线圈的沿垂直于所述驱动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形成于与所述第2线圈的沿垂直于所述驱动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布线区域不同的区域,
所述第1线圈与所述第2线圈为不同的大小,
所述第1线圈的芯部和所述第2线圈的芯部具有在从各线圈的卷绕轴向观察时局部重叠的共用芯部,在所述共用芯部形成有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所述共用芯部的所述驱动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磁铁的所述驱动方向的长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分别呈螺旋状卷绕在绝缘基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所述致动器还具有对所述可动子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根据检测到的磁来确定所述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通过对来自所述磁铁的磁进行检测来确定所述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配置于所述第1线圈的芯部或所述第2线圈的芯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配置于所述第1线圈的芯部和所述第2线圈的芯部的轴向的延长线上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配置有2个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光学的方式确定所述位置。
11.一种叶片驱动装置,其具有:
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致动器;以及
光量调整叶片,其根据所述可动子的动作而进行动作。
12.一种摄像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致动器。
13.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致动器。
CN201880074745.9A 2017-11-24 2018-10-18 致动器、叶片驱动装置、摄像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3571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5834 2017-11-24
JP2017-225834 2017-11-24
JP2018-032189 2018-02-26
JP2018032189A JP7113631B2 (ja) 2017-11-24 2018-02-26 アクチュエータ、羽根駆動装置、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CT/JP2018/038768 WO2019102752A1 (ja) 2017-11-24 2018-10-18 アクチュエータ、羽根駆動装置、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7178A CN111357178A (zh) 2020-06-30
CN111357178B true CN111357178B (zh) 2022-10-28

Family

ID=66973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4745.9A Active CN111357178B (zh) 2017-11-24 2018-10-18 致动器、叶片驱动装置、摄像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13631B2 (zh)
CN (1) CN11135717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99642A (ja) * 2008-09-29 2010-05-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振動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装置
JP2010191130A (ja) * 2009-02-18 2010-09-02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808B2 (ja) * 1973-11-27 1984-02-27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リニアモ−タ−方式電子電動フオカルプレンシヤツタ−機構
JP3755071B2 (ja) * 1996-10-11 2006-03-15 Tdk株式会社 面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2058232A (ja) * 2000-08-09 2002-02-22 Yaskawa Electric Corp コアレスリニアモータ
JP3952207B2 (ja) * 2004-12-15 2007-08-01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
JP4715342B2 (ja) * 2005-07-06 2011-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磁駆動力を利用したアクチュエータの制御
CN101266386A (zh) * 2007-03-15 2008-09-17 上海乐金广电电子有限公司 小型照相机的光圈快门装置
CN101345467A (zh) * 2008-08-28 2009-01-14 长沙一派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型直线伺服电机
CN102143808A (zh) * 2008-09-05 2011-08-0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电动机及具备线性电动机的携带式设备
JP2010082499A (ja) * 2008-09-29 2010-04-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リニアモータを備えた携帯機器
CN103560643B (zh) * 2013-10-24 2016-01-13 清华大学 一种印刷电路板绕组直线电动机
JP5776867B1 (ja) * 2013-11-28 2015-09-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磁石、カメラ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電磁石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99642A (ja) * 2008-09-29 2010-05-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振動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装置
JP2010191130A (ja) * 2009-02-18 2010-09-02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13631B2 (ja) 2022-08-05
CN111357178A (zh) 2020-06-30
JP2019097372A (ja) 2019-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63411B1 (ko) 회전식 볼-가이드 음성 코일 모터
US9049375B2 (e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ng function
CN108415140B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电磁驱动单元
CN108415138B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电磁驱动单元
US7699542B2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with camera
JP5765361B2 (ja) レンズ保持装置
JP2017037306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8514287B2 (en) Imaging module having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EP1972991A2 (en) Vibration reduction unit, lens barrel and camera
KR101328301B1 (ko) 렌즈 액추에이터
JP2012238029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421782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WO2018051729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前記レンズ駆動装置を用い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5612390B2 (ja) 光学ユニット
KR20170122747A (ko) 날개 구동 장치
CN111357178B (zh) 致动器、叶片驱动装置、摄像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09086139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携帯端末
WO2019102752A1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羽根駆動装置、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0235344B (zh) 电磁促动器
JP2010008946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20060049349A (ko) 경통 구동 장치 및 렌즈 구동 모듈 및 카메라 모듈
JP6278664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3966606B (zh) 相机装置
CN109923473B (zh) 叶片驱动装置
CN116165829A (zh) 一种摄像装置及便携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