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8060A - 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 Google Patents

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8060A
CN111348060A CN201811566881.8A CN201811566881A CN111348060A CN 111348060 A CN111348060 A CN 111348060A CN 201811566881 A CN201811566881 A CN 201811566881A CN 111348060 A CN111348060 A CN 111348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cab
end wall
train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668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圆良
许立昆
林琳
于文学
刘晓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668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80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48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80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17/00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e of control gear and control systems
    • B61C17/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driving cabins, footplates or engine rooms; Ventilation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司机室及轨道列车。本发明的司机室由前端墙、后端墙、侧墙、地板和顶板围合而成;司机室设置有隔墙,隔墙将司机室内部分隔成操作室和过道,操作室内安装有座椅以及用于控制列车的操控台,过道用于供乘客穿行;隔墙上设置有供司机进入操作室的入口以及用于锁闭入口的操作室门;前端墙设置有与过道连通的第一过道口以及用于锁闭第一过道口的第一过道门;后端墙设置有与过道口连通的第二过道口。本发明的司机室可使乘客从司机室的过道区域穿行至列车前方的车辆,节省了乘客的时间,提升了列车的运营效率。

Description

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列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背景技术
轨道列车,是指在轨道上行驶的车辆,是现代重要的运输工具之一。
现有轨道列车一般以组为单位,每组列出都包括了司机室以及与司机室连接的多节乘客室。为了提高运力,在某些时候会将两组列车重连运行。
然而,由于现在列车的司机室正前方均为操控台,所以司机室的前方都会设计成封闭式结构,这就导致当多组列车重联运行时,乘客无法从一组列车进入到另一组列车中,必须从站台外绕行。但是,现在的列车,尤其是动车组列车在站台的停留时间都比较短,有时候乘客没有足够的时间从一组列车绕到另一组列车,因而严重影响了列车的通行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司机室及轨道列车,以解决列车重联运行时,乘客无法从一组列车直接进入到另一组列车中,必须从站台外绕行,严重影响列车的通行便利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司机室,司机室主要由前端墙、后端墙、侧墙、地板和顶板围合而成;司机室设置有隔墙,隔墙将司机室内部分隔成操作室和过道,操作室内安装有座椅以及用于控制列车的操控台,过道用于供乘客穿行;隔墙上设置有供司机进入操作室的入口以及用于锁闭入口的操作室门;前端墙设置有与过道连通的第一过道口以及用于锁闭第一过道口的第一过道门;后端墙设置有与过道连通的第二过道口。
可选的,操作室门和第一过道门集成为一个两用门;两用门安装于前端墙或者隔墙上,且两用门可相对于隔墙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两用门位于第一位置时,两用门用于锁闭操作室的入口;当两用门位于第二位置时,两用门用于锁闭第一过道口。
可选的,两用门包括门扇以及转轴,转轴安装在前端墙或者隔墙上,门扇与转轴转动连接,以使门扇能够相对于转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门扇位于第一位置时,门扇用于锁闭操作室的入口;当门扇位于第二位置时,门扇用于锁闭第一过道口。
可选的,两用门还包括合页,合页套接并固定在转轴上,合页的一端与门扇固定,合页的另一端与隔墙或者前端墙固定。
可选的,合页包括两个,两个合页分别设置在转轴的顶端和底端。
可选的,门扇设置有门锁的第一部分,隔墙及前端墙分别设置有门锁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把手、锁体和锁舌;
第二部分包括设置在隔墙上的第一锁挡以及设置在前端墙上的第二锁挡,第一锁挡和第二锁挡用于与锁舌配合,以将门扇锁闭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
可选的,门锁包括三把,三把门锁沿着转轴的轴向均匀设置。
可选的,锁舌为圆柱状或者半圆柱状;并且,
第一锁挡包括用于容纳锁舌的凹槽,第二锁挡包括凸起挡板;或者,第一锁挡包括凸起挡板,第二锁挡包括用于容纳锁舌的凹槽。
可选的,后端墙还设置有用于锁闭第二过道口的第二过道门;或者,列车的纵轴线穿过过道。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包括车厢和如前所述的司机室,车厢与司机室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司机室由前端墙、后端墙、侧墙、地板和顶板围合而成;司机室设置有隔墙,隔墙将司机室内部分隔成操作室和过道,操作室内安装有座椅以及用于控制列车的操控台,过道用于供乘客穿行;隔墙上设置有供司机进入操作室的入口以及用于锁闭入口的操作室门;前端墙设置有与过道连通的第一过道口以及用于锁闭第一过道口的第一过道门;后端墙设置有与过道口连通的第二过道口。通过设置隔墙将司机室分隔为供司机使用的操作室和供乘客穿行的过道,并且过道区域的前端墙和后端墙设置第一过道口和第二过道口,对于多组列车重联运行的情况,在不影响操作室内司机对列车的控制的前提下,乘客可以通过第二过道口经由过道再通过第一过道口进入另一组列车,使乘客不必再从站外绕行,大大提高了列车的通行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现有司机室门的布置图;
图2为另一种现有司机室门的布置图;
图3为第三种现有司机室门的布置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列车的平面布置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两用门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两用门安装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门锁的第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锁舌和第一锁挡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锁舌和第二锁挡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两用门的工作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两用门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司机室;2—司机室门;100—司机室;110—隔墙;111—入口;112—操作室门;113—第一位置;120—前端墙;121—第一过道口;122—第一过道门;123—第二位置;130—后端墙;131—第二过道口;140—操作室;150—过道;160—两用门;161—门扇;162—转轴;163—合页;164—第一部分;1641—把手;1642—锁体;1643—锁舌;165—第二部分;1651—第一锁挡;1652—第二锁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轨道列车的司机室是为司机控制列车提供的封闭区域,司机室门是为司机进入司机室提供的通道门,现有的司机室门的布置位置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布置于司机室两侧,另一种是布置于司机室后端墙,第三种是司机室两侧和后端墙均布置。图1为一种现有司机室门的布置图,图2为另一种现有司机室门的布置图,图3为第三种现有司机室门的布置图。
如图1所示,图中示出了一种动车组司机室1和司机室门2,动车组的司机室门2布置于司机室1后端墙,司机室门2关闭后,司机室1会形成一个封闭区域,司机室1完全是司机的活动空间,当动车组和其他动车组重联运行时,乘客不能通过司机室1进入前方的车辆。此种设置,司机室1只能作为司机控制列车的单一功能区域,司机室门2只能锁闭于司机室1后端墙,司机室门2仅为隔离司机室1与乘客室的单一功能车门。
如图2所示,图中示出了一种城轨列车司机室1和司机室门2,有些城轨列车只在司机室1两侧设置了司机室门2,司机室门2关闭后,司机室1会形成一个封闭区域,司机室1不仅没有通过功能,而且在列车行驶过程中,乘客不能进入司机室1,司机也不能进入乘客室。此种设置,司机室1只能作为司机控制列车的单一功能区域,司机室门2只能锁闭于司机室1侧墙,司机室门2仅为隔离司机室1与车辆外部的单一功能车门。
如图3所示,图中示出了一种地铁及部分城轨列车的司机室1和司机室门2,地铁和大多数城轨列车在司机室1的两侧和后端墙上均设置了司机室门2,所有司机室门2均关闭后,司机室1会形成一个封闭区域,司机室1没有通过功能,当列车和其他列车重联运行时,乘客不能通过司机室1进入前方的车辆。此种设置,司机室1只能作为司机控制列车的单一功能区域,布置于两侧的司机室门2只能锁闭于司机室侧墙,布置于后端墙的司机室门2只能锁闭于后端墙,司机室门2仅为隔离司机室1与车辆外部、司机室1与乘客室的单一功能车门。
由于现有列车的司机室门均为只能实现司机室与车辆外部和司机室与乘客室隔离的单一功能车门,在多组列车重联运行时,乘客无法通过司机室而进入前方的车辆,只能选择从站台外绕行,这一方面对乘客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列车的运行效率。
有鉴于此,下述实施例提供了经过改进的司机室及列车,该司机室为可以供乘客通行的司机室,从而乘客可以方便的从一个列车进入另一个列车。
实施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列车的平面布置图。如图4所示,列车的司机室100,司机室100主要由前端墙120、后端墙130、侧墙、地板和顶板围合而成。
前端墙120位于司机室100的正前方,前端墙120上一般设置有玻璃,用于司机观察列车周围的环境和道路情况。后端墙130和乘客室连接,在前端墙120和后端墙130两侧均设置有侧墙,两侧的侧墙连接前端墙120和后端墙130的两端。此外,司机室100还包括地板和顶板,通过前端墙120、后端墙130、侧墙、地板和顶板的围合,使司机室100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司机室100设置有隔墙110,隔墙110将司机室100内部分隔成操作室140和过道150,操作室140内安装有座椅以及用于控制列车的操控台,过道150用于供乘客穿行。
隔墙110沿着列车纵向将列车分隔为两个区间,一个区间为操作室140,操作室140为司机操控列车的区间,操作室140内可安装有控制列车的操控台和供司机使用的座椅;另一个区间为过道150,过道150内可以不设置和控制列车相关的操作部件,可以允许乘客进入过道150。
隔墙110上设置有供司机进入操作室140的入口111以及用于锁闭入口111的操作室门112;前端墙120设置有与过道150连通的第一过道口121以及用于锁闭第一过道口121的第一过道门122;后端墙130设置有与过道150连通的第二过道口131。隔墙110上设置的入口111用于供司机进出操作室140,入口111设置有操作室门112,操作室门112可以锁闭操作室140,使操作室140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在前端墙120上设置有第一过道口121,第一过道口121和过道150连通,第一过道口121设置有第一过道门122;后端墙130设置第二过道口131,第二过道口131与过道150连通,使乘客能够通过后端墙130设置的第二过道口131进入司机室100的过道150区域。
具体的,在多组列车重联运行时,若本组列车作为头车(布置于列车行驶方向上的第一辆车)来控制整列车辆时,前端墙120上的第一过道门122锁闭,乘客不能打开第一过道门122,使乘客不能通过前端墙120上设置的第一过道口121进入列车外部;若本组列车作为中间车(除列车第一辆和最后一辆以外的其他车辆)来使用时,前端墙120上的第一过道门122可以被乘客打开,从而可以使乘客通过第二过道口131经由过道150,再从第一过道口121进入前方的车辆,从而使乘客可以直接从司机室100穿过进入另一车辆,而不必从站台外绕行,使乘客从此列车到另外的列车的路径更加便利,节省了乘客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操作室140和过道150的分隔,使乘客在通过列车的司机室100进入别的列车时不会影响司机对列车的操控,同时能够使设置的锁闭操作室140和第一过道口121的操作室门112和第一过道门122更加灵活、便捷性更好,本实施例的操作室门112和第一过道门122可以集成为一个两用门160。即是说,操作室门112和第一过道门122可以为一个门,两用门160既可以实现对操作室140的入口111的锁闭,也可以实现对前端墙120的第一过道口121的锁闭。
两用门160安装于前端墙120或者隔墙110上,且两用门160可相对于隔墙110在第一位置113和第二位置123之间转动;当两用门160位于第一位置113时,两用门160用于锁闭操作室140的入口111;当两用门160位于第二位置123时,两用门160用于锁闭第一过道口121。两用门160可以安装在前端墙120或者隔墙110上,两用门160可以相对于隔墙110或前端墙120转动。具体的,两用门160可在第一位置113和第二位置123之间转动,第一位置113可以为隔墙110上设置的操作室140的入口111,当两用门160转动至第一位置113时,可锁闭操作室140的入口111,此时,两用门160相当于如前所述的操作室门112;第二位置123可以为前端墙120上设置的第一过道口121,当两用门160转动至第二位置123时,可锁闭前端墙120的第一过道口121,此时,两用门160相当于如前所述的第一过道门122。
具体的,两用门160可以包括门扇161以及转轴162,转轴162安装在前端墙120或者隔墙110上,门扇161与转轴162转动连接,以使门扇161能够相对于转轴162在第一位置113和第二位置123之间转动;当门扇161位于第一位置113时,门扇161用于锁闭操作室140的入口111;当门扇161位于第二位置123时,门扇161用于锁闭第一过道口121。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两用门的安装示意图。如图5所示,两用门160的主体为门扇161,门扇161用于覆盖在操作室140的入口111处或者前端墙120的第一过道口121处,而转轴162则用于使门扇161能够转动,门扇161的一侧可以通过转轴162安装于前端墙120或者隔墙110上的相应位置处,门扇161的安装位置应当确保门扇161在转动时,当转动至第一位置113时正好位于操作室140的入口111处,门扇161可以锁闭操作室140的入口111;当转动至第二位置123时正好位于前端墙120的第一过道口121处,门扇161可以锁闭前端墙120的第一过道口121。
进一步的,两用门160还可以包括合页163,合页163套接并固定在转轴162上,合页163的一端与门扇161固定,合页163的另一端与隔墙110或者前端墙120固定。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两用门安装的局部示意图。如图6所示,门扇161上还设置有合页163,合页163用以将门扇161的一侧固定在隔墙110或者前端墙120上,并且,通过合页163还可以实现门扇161相对于转轴162在第一位置113和第二位置123之间转动,也就是说,设置有合页163的门扇161,其一侧固定,而另一侧可相对于隔墙110或者前端墙120转动,另一侧转动至第一位置113或第二位置123时即可锁闭操作室140的入口111或者前端墙120的第一过道口121。
具体的,合页163可以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固定在门扇161上,而根据两用门160的具体安装位置,合页163的另一部分可以固定在隔墙110或者前端墙120上,合页163可以套接并固定在转轴162上,合页163的两部分可以为活动连接,具体的,合页163的固定在门扇161上的一部分可以是套接在转轴162的外壁上,其能够以转轴162为中心旋转,而固定在隔墙110或者前端墙120上的合页163的另一部分可以相对于转轴162固定,以此使门扇161相对于隔墙110或前端墙120转动。
其中,合页163可以包括两个,两个合页163可以分别设置在转轴162的顶端和底端。两用门160可以在转轴162的顶端及底端设置两个合页163,转轴162的顶端一般和门扇161的顶端平齐,底端一般和门扇161的底端平齐,也就是说,两个合页163可以分别设置在门扇161的顶端和底端,如此设置,可以实现两用门160的一侧固定在隔墙110或前端墙120上,另一侧可相对于固定的一侧转动。当然,合页163也可以包括三个,三个合页163可以分别设置在转轴162的顶端、中间和底端,合页163还可以包括四个,只要能够满足两用门160的一侧可以固定在隔墙110或前端墙120上,另一侧可相对转动即可,本实施例对合页163的数量及安装位置不作具体限制。
要能够实现门扇161转动至第一位置113或第二位置123时能够锁闭操作室140或第一过道口121,还应当使门扇161可相对转动的一侧能够相对固定在操作室140的入口111处或前端墙120的第一过道口121处。对此,本实施例的门扇161可以设置有门锁的第一部分164,隔墙110及前端墙120分别设置有门锁的第二部分165。门扇161上的门锁的第一部分164和隔墙110或前端墙120上的门锁的第二部分165相对应,通过第一部分164和第二部分165的相互配合,可使两用门160锁闭于操作室140的入口111处,使两用门160发挥操作室门112的作用,或者使两用门160锁闭于前端墙120的第一过道口121处,使两用门160发挥第一过道门122的作用。
具体的,第一部分164可以包括把手1641、锁体1642和锁舌1643。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门锁的第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门锁主要由把手1641、锁体1642和锁舌1643构成,把手1641和锁舌1643均设置在锁体1642上,门锁通过锁体1642固定在门扇161上,锁舌1643用于和门锁的第二部分165配合,以实现门扇161锁闭在第一位置113或第二位置123,而把手1641则是供司机或乘客握持,可通过转动把手1641来使锁舌1643从门锁的第二部分165脱出,以解除门扇161在操作室140入口111处或前端墙120的第一过道口121处的锁闭状态。
第二部分165包括设置在隔墙110上的第一锁挡1651以及设置在前端墙120上的第二锁挡1652,第一锁挡1651和第二锁挡1652用于与锁舌1643配合,以将门扇161锁闭在第一位置113或者第二位置123。如图5所示,在隔墙110上与门锁的第一部分164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锁挡1651,前端墙120上与门锁的第一部分164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锁挡1652,当门扇161转动至第一位置113时,依靠锁舌1643与第一锁挡1651的配合,实现两用门160对操作室140的入口111的锁闭,此时,两用门160相当于操作室门112;当门扇161转动至第二位置123时,依靠锁舌1643与第二锁挡1652的配合,实现两用门160对第一过道门122的锁闭,此时,两用门160相当于第一过道门122。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门扇161在第一位置113和第二位置123时,门扇161相对于隔墙110的相对位置和门扇161相对于前端墙120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具体的,以门扇161在第一位置113时门扇161面向过道150的一面为门扇161的正面为例,那么,当门扇161转动至第二位置123是,门扇161的正面便会朝向前端墙120的背离过道150的一侧,在第二位置123时是门扇161的背面朝向过道150。因此,如图7所示的门锁的锁体1642位于门扇161一侧的情况,若门扇161在第一位置113时,锁体1642位于门扇161背离过道150的一侧,那么设置于锁体1642上的锁舌1643也必然是位于门扇161背离过道150的一侧,则隔墙110上的第一锁挡1651的位置也应与锁舌1643的位置相对应,方可实现第一锁挡1651与锁舌1643的配合;门扇161在第二位置123时,锁体1642则位于门扇161面向过道150的一侧,此时,也应使前端墙120的第二锁挡1652位于面向过道150的一侧,使第二锁挡1652的位置和锁舌1643相对应,以实现第二锁挡1652与锁舌1643的配合。
另外,由于门扇161在第一位置113和第二位置123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在第一位置113和第二位置123的门扇161朝向过道150的一面为门扇161的不同的两面,并且,不论是在操作室140内还是操作室140外,前端墙120的一侧还是前端墙120的另一侧,都需要能够打开两用门160,因此,如图7所示,两用门160的两侧均应当设置有能够相对于锁体1642转动把手1641,以确保从两用门160的任意一侧均可打开两用门160。
具体的,锁舌1643可以为圆柱状或者半圆柱状。相应的,第一锁挡1651和第二锁挡1652应该是能够和锁舌1643的圆柱状或半圆柱状配合的形状,使门扇161通过锁舌1643和第一锁挡1651、第二锁挡1652锁闭于第一位置113或第二位置123。当然,只要锁舌1643能够和第一锁挡1651、第二锁挡1652相互配合,锁舌1643也可以是其他可能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制。
为了与锁舌1643相互配合,并且根据锁体1642与门扇161的相对位置的不同,第一锁挡1651可以包括用于容纳锁舌1643的凹槽,第二锁挡1652包括凸起挡板。具体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锁舌和第一锁挡的配合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门扇161位于第一位置113,也就是门扇161锁闭于操作室140的入口111处时,锁体1642位于门扇161的背离过道150的一侧,锁体1642上的锁舌1643也位于门扇161的背离过道150的一侧,依据锁舌1643和设置于隔墙110上的第一锁挡1651的位置关系,第一锁挡1651可以是能够容纳锁舌1643的凹槽。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锁舌和第二锁挡的配合示意图。如图9所示,对于门扇161在第一位置113时锁舌1643位于门扇161背离过道150的一侧的情况,当门扇161转动至第二位置123时,锁舌1643则位于门扇161朝向过道150的一侧,因此,第二锁挡1652可以是设置于前端墙120朝向过道150的一侧上的凸起挡板,利用凸起挡板限制并固定锁舌1643的位置,以将门扇161锁闭于第一过道口121处。
当然,在门扇161位于第一位置113时,锁体1642上的锁舌1643也可以位于门扇161的朝向过道150的一侧,那么,在门扇161位于第二位置123时,锁舌1643便位于门扇161的背离过道150的一侧。对于此种情况,第一锁挡1651可以包括凸起挡板,第二锁挡1652可以包括用于容纳锁舌1643的凹槽,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门锁可以包括三把,三把门锁沿着转轴162的轴向均匀设置。如图5所示,可以设置三把门锁,以使两用门160对操作室140的入口111和前端墙120的第一过道口121的锁闭更牢固。具体的,门扇161的可相对转动的一侧上,沿着转轴162的轴向均匀设置有三个门锁的第二部分165,与此相对应的,在操作室140的入口111处和前端墙120的第一过道口121处设置有三个门锁的第二部分165。另外,也可以将三把门锁其中的至少一把设置成由列车上的工作人员控制的门锁,即是说,由工作人员控制门锁的开启与关闭,在工作人员将门锁设置为锁闭状态时,即便乘客转动把手1641也不能够开启两用门160,此种方式,可避免乘客对两用门160的误操作,可以进一步提升列车运营的安全性。
第二过道口131用于乘客从乘客室穿行至司机室100的过道150区域,为了能够将过道150区域与乘客室分隔,后端墙130可以设置有用于锁闭第二过道口131的第二过道门。列车在正常行驶途中,可以将第二过道门锁闭,以使乘客不能够进入司机室100,以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营。
具体的,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两用门的工作示意图。如图10所示,对于多组列车重联运行的情况,当本司机室车作为列车的头车来控制整列车辆时,或者在列车正常运行不允许乘客在司机室100穿行时,可以使第二过道门锁闭,乘客不能进入司机室100,可以将两用门160锁闭在前端墙120的第一过道口121处,使两用门160充当第一过道门122,这样,操作室140和过道150为连通状态,将整个司机室100与乘客室隔绝。当然,也可以将两用门160锁闭于隔墙110的入口111处,使两用门160充当司机室100门,由于第二过道门锁闭,乘客仍然不能进入司机室100,不会对列车的运行造成影响。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两用门的工作示意图。如图11所示,对于多组列车重联运行的情况,当本司机室车作为列车的中间车来使用时,并且当乘客需要通过司机室100从本列车穿行至前方的列车时,可以将两用门160锁闭于隔墙110的入口111处,使两用门160充当操作室门112,前端墙120的第一过道口121为开启状态,此时,打开后端墙130的第二过道口131处的第二过道门,乘客可以从第二过道口131穿过过道150再经由第一过道口121进入前方的练车。并且,隔墙110上的充当操作室门112的两用门160处于锁闭状态,司机室100被分为操作室140和过道150两个区域,操作室140被锁闭不允许乘客进入,以此确保司机对列车的正常操控。如此设置,在方便乘客直接穿过本列车的司机室100到达前方的车辆,节省了乘客的时间,也提升了列车的运营效率,同时,又能保证列车的正常、安全行驶。
另外,如图4所示,列车的轴线可以穿过过道150。列车的轴线为沿列车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列车的轴线穿过过道150,也就是说,过道150所占的空间相对大于司机室100所占的空间。对于一般的列车,沿列车的纵向,乘客室的两侧均设置座位,而两侧的座位中间是乘客室走廊,列车的轴线一般也穿过乘客室走廊,在后端墙130上与乘客室走廊相邻的部位设置第二过道口131和第二过道门,使乘客能够穿过第二过道口131进入司机室100的过道150区域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列车,轨道列车包括车厢和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司机室,车厢与司机室连接。车厢即为乘客室,乘客室和司机室连接,司机室主要由前端墙、后端墙、侧墙、地板和顶板围合而成;司机室设置有隔墙,隔墙将司机室内部分隔成操作室和过道,操作室内安装有座椅以及用于控制列车的操控台,过道用于供乘客穿行;隔墙上设置有供司机进入操作室的入口以及用于锁闭入口的操作室门;前端墙设置有与过道连通的第一过道口以及用于锁闭第一过道口的第一过道门;后端墙设置有与过道连通的第二过道口。
通过前端墙、后端墙、侧墙、地板和顶板的围合,使司机室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司机室设置的隔墙可将司机室分隔为供司机控制列车所用的操作室和供乘客穿行所用的过道。隔墙上设置的入口用于供司机进出操作室,入口设置有操作室门,操作室门可以锁闭操作室,使操作室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在前端墙上设置有第一过道口,第一过道口和过道连通,第一过道口设置有第一过道门;后端墙设置第二过道口,第二过道口与过道连通,使乘客能够通过后端墙设置的第二过道口进入司机室的过道区域。
具体的,在多组列车重联运行时,若本组列车作为头车(布置于列车行驶方向上的第一辆车)来控制整列车辆时,前端墙上的第一过道门锁闭,乘客不能打开第一过道门,使乘客不能通过前端墙上设置的第一过道口进入列车外部;若本组列车作为中间车(除列车第一辆和最后一辆以外的其他车辆)来使用时,前端墙上的第一过道门可以被乘客打开,从而可以使乘客通过第二过道口经由过道,再从第一过道口进入前方的车辆,从而使乘客可以直接从司机室穿过进入另一车辆,而不必从站台外绕行,使乘客从此列车到另外的列车的路径更加便利,节省了乘客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司机室由前端墙、后端墙、侧墙、地板和顶板围合而成;司机室设置有隔墙,隔墙将司机室内部分隔成操作室和过道,操作室内安装有座椅以及用于控制列车的操控台,过道用于供乘客穿行;隔墙上设置有供司机进入操作室的入口以及用于锁闭入口的操作室门;前端墙设置有与过道连通的第一过道口以及用于锁闭第一过道口的第一过道门;后端墙设置有与过道口连通的第二过道口。通过设置隔墙将司机室分隔为供司机使用的操作室和供乘客穿行的过道,并且过道区域的前端墙和后端墙设置第一过道口和第二过道口,对于多组列车重联运行的情况,在不影响操作室内司机对列车的控制的前提下,乘客可以通过第二过道口经由过道再通过第一过道口进入另一组列车,使乘客不必再从站外绕行,大大提高了列车的通行便利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室主要由前端墙、后端墙、侧墙、地板和顶板围合而成;所述司机室设置有隔墙,所述隔墙将所述司机室内部分隔成操作室和过道,所述操作室内安装有座椅以及用于控制列车的操控台,所述过道用于供乘客穿行;所述隔墙上设置有供司机进入所述操作室的入口以及用于锁闭所述入口的操作室门;所述前端墙设置有与所述过道连通的第一过道口以及用于锁闭所述第一过道口的第一过道门;所述后端墙设置有与所述过道连通的第二过道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室门和所述第一过道门集成为一个两用门;所述两用门安装于所述前端墙或者隔墙上,且所述两用门可相对于所述隔墙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两用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两用门用于锁闭所述操作室的入口;当所述两用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两用门用于锁闭所述第一过道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用门包括门扇以及转轴,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前端墙或者隔墙上,所述门扇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以使所述门扇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门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门扇用于锁闭所述操作室的入口;当所述门扇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门扇用于锁闭所述第一过道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用门还包括合页,所述合页套接并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合页的一端与所述门扇固定,所述合页的另一端与所述隔墙或者前端墙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页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合页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轴的顶端和底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设置有门锁的第一部分,所述隔墙及所述前端墙分别设置有门锁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把手、锁体和锁舌;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设置在所述隔墙上的第一锁挡以及设置在所述前端墙上的第二锁挡,所述第一锁挡和第二锁挡用于与所述锁舌配合,以将所述门扇锁闭在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包括三把,三把所述门锁沿着所述转轴的轴向均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为圆柱状或者半圆柱状;并且,
所述第一锁挡包括用于容纳锁舌的凹槽,所述第二锁挡包括凸起挡板;或者,所述第一锁挡包括凸起挡板,所述第二锁挡包括用于容纳锁舌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司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墙还设置有用于锁闭所述第二过道口的第二过道门;或者,所述列车的纵轴线穿过所述过道。
10.一种轨道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司机室,所述车厢与所述司机室连接。
CN201811566881.8A 2018-12-20 2018-12-20 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Pending CN1113480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6881.8A CN111348060A (zh) 2018-12-20 2018-12-20 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6881.8A CN111348060A (zh) 2018-12-20 2018-12-20 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8060A true CN111348060A (zh) 2020-06-30

Family

ID=71190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6881.8A Pending CN111348060A (zh) 2018-12-20 2018-12-20 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4806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8388A (zh) * 2020-12-15 2021-03-16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车辆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
CN112849174A (zh) * 2021-03-12 2021-05-2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厢及轨道车辆
CN113799817A (zh) * 2021-03-12 2021-12-17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司机室、车厢及轨道车辆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203693A1 (en) * 2003-04-15 2004-11-04 Downer Edi Limited Improved driver's cabin for railway vehicle
CN100374335C (zh) * 2002-09-12 2008-03-12 西门子运输系统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一个设置在正面上的紧急出口的有轨车辆
JP2010254010A (ja) * 2009-04-22 2010-11-11 West Japan Railway Co 鉄道車両のドア開閉装置
CN102303619A (zh) * 2011-08-29 2012-01-04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可贯通式司机室应急门
CN102381324A (zh) * 2011-08-29 2012-03-21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半开放式新型司机室
CN202952984U (zh) * 2012-12-07 2013-05-29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司机室侧门
CN203543974U (zh) * 2013-10-23 2014-04-16 惟思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司机门
US20160101789A1 (en) * 2015-12-17 2016-04-14 Progress Rail Services Corporation Entrance system for short nose of locomotive
CN206385943U (zh) * 2016-11-24 2017-08-08 北京京唐德信轨道设备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司机室门锁
JP2018030567A (ja) * 2016-06-09 2018-03-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連結列車への貫通路を備えた鉄道車両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4335C (zh) * 2002-09-12 2008-03-12 西门子运输系统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一个设置在正面上的紧急出口的有轨车辆
AU2003203693A1 (en) * 2003-04-15 2004-11-04 Downer Edi Limited Improved driver's cabin for railway vehicle
JP2010254010A (ja) * 2009-04-22 2010-11-11 West Japan Railway Co 鉄道車両のドア開閉装置
CN102303619A (zh) * 2011-08-29 2012-01-04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可贯通式司机室应急门
CN102381324A (zh) * 2011-08-29 2012-03-21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半开放式新型司机室
CN202952984U (zh) * 2012-12-07 2013-05-29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司机室侧门
CN203543974U (zh) * 2013-10-23 2014-04-16 惟思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司机门
US20160101789A1 (en) * 2015-12-17 2016-04-14 Progress Rail Services Corporation Entrance system for short nose of locomotive
JP2018030567A (ja) * 2016-06-09 2018-03-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連結列車への貫通路を備えた鉄道車両
CN206385943U (zh) * 2016-11-24 2017-08-08 北京京唐德信轨道设备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司机室门锁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8388A (zh) * 2020-12-15 2021-03-16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车辆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
CN112498388B (zh) * 2020-12-15 2022-08-12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车辆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
CN112849174A (zh) * 2021-03-12 2021-05-2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厢及轨道车辆
CN113799817A (zh) * 2021-03-12 2021-12-17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司机室、车厢及轨道车辆
WO2022188464A1 (zh) * 2021-03-12 2022-09-15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厢及轨道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8060A (zh) 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US9481325B1 (en) Control of an access opening in a body of a vehicle
JPS5934922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10350972B2 (en) Mid-gat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US11851016B2 (en) Passenger transport vehicle
WO2015010867A1 (de) Schienenfahrzeugwagen
CN205168369U (zh) 客车驾驶室与乘客区之间的隔断门
CN106042858B (zh) 车辆
CA2498256C (en) Rail vehicle having an emergency exit located at the front
US2548950A (en) Automobile closure structure
US20140224149A1 (en) Rail vehicle having an interior which can be partially shut off
CN215361322U (zh) 用于客运的轨道车辆
CN102381324A (zh) 半开放式新型司机室
EP3656957A1 (en) Sliding door hinge
SU757373A1 (ru) Кабина водителя пассажирск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агонной компоновки 1
DE102007060487B4 (de) Faltbares Dach für einen Personenkraftwagen
CN110576875A (zh) 隔断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驾驶地铁
US11993137B2 (en) Land vehicle with technical hatch
JPS58110366A (ja) 鉄道車両用運転台
SU1025568A1 (ru) Кабина водител городского автобуса
EP2917057B1 (en) Door system
CN213109311U (zh) 一种垂直上下车的轨道小车车厢结构
JPH0517295Y2 (zh)
JPS6245245Y2 (zh)
US6499794B1 (en) Sport utility sliding do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