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5230A - 一种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5230A
CN111345230A CN202010359588.5A CN202010359588A CN111345230A CN 111345230 A CN111345230 A CN 111345230A CN 202010359588 A CN202010359588 A CN 202010359588A CN 111345230 A CN111345230 A CN 111345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tissue culture
iris
seedlings
humi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95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菊
铁英
刘洋
李瑞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Hesh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Mengshu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Hesh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Mengshu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Hesh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Mengshu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Hesh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958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52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45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52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1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 A01G24/1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soil minerals
    • A01G24/15Calcined rock, e.g. perlite, vermiculite or clay aggreg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31/02Special apparatu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生根的鸢尾组培苗的根部清洗,杀菌后移栽至炼苗基质中,然后在10‑13℃,湿度为55‑85%的条件下进行炼苗;所述鸢尾组培苗为德国鸢尾组培苗。本发明提供的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通过同时限定温度为10‑13℃,湿度为55‑85%,可显著提高德国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成活率,并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背景技术
德国鸢尾(学名:Iris germanica L.)是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它拥有粗大的根状茎,一般花期是在每年的五到六月,也有两季花及多季花品种,如二次开花德国鸢尾每年可开两次花,花期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具有宜人的香味,而且花型很大,花色艳丽,目前已发现的有红、橙、蓝、紫、白、黑等多种颜色,是一种名贵的观赏性花卉;除此之外,其根部含有大量的具有消炎作用的鸢尾黄酮甙,可用来治疗咽喉肿痛,风疼痛和疟疾等疾病;而且鸢尾中的鸢尾黄酮,鸢尾苷以及鸢尾黄素等有效成分还可广泛地用于食品、化妆品、饲料、燃料、造纸和纺织等领域。
然而,大多数德国鸢尾引入中国后,存在雄蕊败育,不能自然结实,也就不能利用种子进行繁殖;虽然可以利用分株的方式进行繁殖,但由于种苗量有限,导致其繁殖速度慢;于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运而生;所述植物组织培养广义上又叫离体培养,是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由于其用材量少、增殖倍数高、不受季节限制等原因,可以实现苗木批量化和工厂化生产。因此,目前德国鸢尾主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式来进行大量繁殖。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239805A公开了一种鸢尾的组培快繁方法,具体是将健壮鸢尾植株的幼嫩地下芽,剪除基部以上叶片及根系作为外植体,然后依次进行芽诱导培养、芽增殖培养、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得到生根的组培苗,之后将长高至10-15cm、长根≥5根的组培苗带瓶移至普通大棚内,放置1-3天后打开瓶盖,在25-28℃,湿度70-80%,光强7000-8000Lx条件下炼苗3-5天;再进行移栽培养,得到鸢尾种苗。该方法虽然增加外植体的接种成活率、芽诱导率和丛生芽的增殖系数,但是其炼苗成活率低,而炼苗成活率是决定组培成败和降低组培成本的关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德国鸢尾在进行组织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炼苗成活率低,导致组培效果差、成本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生根的鸢尾组培苗的根部清洗,杀菌后移栽至炼苗基质中,然后在10-13℃,湿度为55-85%的条件下进行炼苗;
所述鸢尾组培苗为德国鸢尾组培苗。
德国鸢尾(学名:Iris germanica L.)是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鸢尾科鸢尾属,德国鸢尾种植物。
清洗时可用温水,其温度为30-35℃;通过控制水温可有效提高鸢尾组培苗根部的培养基的清洗效果,以防移栽至炼苗基质后残存的培养基滋生微生物,影响组培苗的发育和生长。
进一步地,炼苗的过程包括将移栽后的生根组培苗在15000-20000lx光照条件下,第一次控温控湿培养14-15天后;再第二次控温控湿培养10-11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次控温控湿培养的第1-2天炼苗基质的湿度为55-60%,第1-2天之后湿度为75-85%。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次控温控湿培养的第1-2天,炼苗基质的湿度为70-75%;第1-2天之后湿度为80-85%。
进一步地,杀菌是指将清洗后的生根的鸢尾组培苗的根部放置杀菌液中浸泡2-4min。
进一步地,所述杀菌液为多菌灵溶液或百菌清溶液,其浓度均为0.4-0.6mg/L。
进一步地,生根的鸢尾组培苗的高度为6-9cm。
进一步地,在将生根的鸢尾组培苗移栽至炼苗基质时,炼苗基质的湿度为50-60%。
进一步地,所述炼苗基质为纯蛭石基质。
进一步地,炼苗所用容器为鸢尾苗移栽的穴盘和与之匹配的育苗盖,且育苗盖上带有2-3个排气孔。
炼苗的时间可参照德国鸢尾的开花时间来决定,例如二次开花的德国鸢尾一年开花两次,花期一般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为了保证第二年春季能够及时将苗子种植进大田,以及其二次开花特性,炼苗时间选为10月至次年2月为佳,而且还可节约成本和精力。
本发明提供的炼苗方法不受地域的限制;但是,如果在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第二次控温控湿培养时可利用自然条件,进一步减少成本。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生根的鸢尾组培苗的根部清洗,杀菌后移栽至炼苗基质中,然后在10-13℃,湿度为55-85%的条件下进行炼苗;所述鸢尾组培苗为德国鸢尾组培苗。
现有的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都存在炼苗成活率低的问题,发明人经过实验研究发现,炼苗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德国鸢尾炼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如果炼苗的温度过低会导致德国鸢尾组培苗生根缓慢,叶片会受冻死亡;温度过高,超出了德国鸢尾组培苗耐受范围,叶片蒸腾急速增加,根系吸水能力与蒸腾速度不匹配,造成蒸腾大于吸水的失衡状,从而导致萎蔫死亡。而炼苗的湿度如果过低,使得德国鸢尾苗生长水分不足,叶片脱水严重,直接导致德国鸢尾组培苗的萎焉乃至死亡;湿度过高,导致叶片和根茎腐烂,直接影响炼苗成活率。本发明通过同时限定温度为10-13℃,湿度为55-85%,可显著提高德国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成活率,并降低成本。
2.本发明提供的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通过对炼苗的时间和光照强度进行限定,可进一步提高德国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成活率。
3.本发明提供的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通过对控温控湿培养的湿度进行限定,可进一步提高德国鸢尾组培苗的抗逆性和炼苗成活率。
4.本发明提供的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通过限定清洗后的生根的鸢尾组培苗的根部在杀菌液中浸泡时间为2-4min;可进一步地加强德国鸢尾炼苗过程中对细菌性软腐病的控制,进而提高炼苗存活率。
5.本发明提供的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通过对杀菌液的种类及浓度进行限定,可进一步提高杀菌效果,提高德国鸢尾炼苗过程中对细菌性软腐病的控制以及炼苗存活率。
6.本发明提供的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通过限定移栽的生根的德国鸢尾组培苗的高度为6-9cm,可进一步提高炼苗存活率,并有效缩短组培苗在组培瓶的培养时间,加快成苗速度,节约成本。
7.本发明提供的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生根的德国鸢尾组培苗移栽至炼苗基质时,由于环境的改变,很容易导致生根的鸢尾组培苗生长缓慢,本发明通过限定在生根的鸢尾组培苗移栽至炼苗基质时炼苗基质的湿度为50-60%,可促进生根的鸢尾组培苗的生长速度,进一步提高德国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成活率。
8.本发明提供的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通过采用蛭石基质,其能够有效地促进生根的鸢尾组培苗根系的生长和小苗的稳定发育,并长时间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及营养,促进植物较快生长,进一步提高德国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成活率。
9.本发明提供的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通过采用鸢尾苗移栽的穴盘和与之匹配的育苗盖作为炼苗容器,易于控制炼苗的温度和湿度,简单方便,而且炼苗成活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最佳实施方式,不对本发明的内容和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或是将本发明与其他现有技术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任何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步骤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常规实验步骤的操作或条件即可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试剂产品。
为便于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比较,均采用相同的培育方式得到的生根的德国鸢尾组培苗,具体的培育方式如下:
外植体接种:选择二次开花德国鸢尾的花葶作为外植体,在超净工作台中利用0.1%升汞进行消毒灭菌7min并清洗后,将灭菌的花葶剪成3cm带关节的小段接种于初代培养基MS+2.0mg/L 6-BA+1.0mg/L NAA+30g/L蔗糖+7g/L琼脂中培养30天,得外植体。
继代培养:将没染菌且分化了的外植体接种于继代培养基MS+2.0mg/L 6-BA+0.3mg/L IBA+30g/L蔗糖+7g/L琼脂中培养15天,得继代苗。
生根培养:将3cm高继代苗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0.1mg/L IBA+0.5mg/L NAA+30g/L蔗糖+7g/L琼脂中培养15天。
二次开花德国鸢尾苗生根培养15天后,生长旺盛,苗高为6-9cm,叶片翠绿,根系强壮,每株约3-4条根;
其中,二次开花德国鸢尾来自北京林业大学。
炼苗容器均采用鸢尾苗移栽的穴盘和与之匹配的育苗盖,鸢尾苗移栽的穴盘的规格为:每片穴盘上含50个孔,每个孔的上口径为5×5cm、下口径为2×2cm,深度为85mm,同时利用长、宽、高分别为55cm、30cm、15cm且带两个排气孔的育苗盖为炼苗时控制温湿度的工具。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德国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清洗杀菌:将高度为6cm生根的德国鸢尾组培苗的根部用32℃温水轻轻洗去附着在根部的培养基,避免损伤幼苗根及幼苗;然后将根部放在浓度为0.5mg/L多菌灵溶液中浸泡3min;
移栽:于2018年10月2日,将清洗杀菌后的生根的德国鸢尾组培苗移栽至湿度为50%的纯蛭石基质中,而且移栽时,德国鸢尾组培苗的根部要舒展且完全埋在基质中,并压实组培苗周边的基质,并挑选生长高度相近的组培苗移栽至同一片穴盘中;每片穴盘移栽完后,置于苗床上,共移栽14040株;此时德国鸢尾苗幼嫩,生长较弱,移栽完的德国鸢尾苗叶片不挺立。
第一次控温控湿培养:将上述移栽了德国鸢尾组培苗的穴盘用育苗盖盖上,控制炼苗空间的温度为10℃,光照强度20000lx条件下培养15天;其中,第1天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60%,第1天之后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85%。德国鸢尾苗叶片开始挺立。
第二次控温控湿培养:第一次控温控湿培养结束后,揭开育苗盖继续在10℃,光照强度20000lx条件下培养10天,其中,前2天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75%;第2天之后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80%。此时叶片全部挺立。
第二次控温控湿培养结束后,有12439株成活,炼苗的成活率为88.60%;德国鸢尾苗生长健壮,长出新生根和新叶,新生叶叶片翠绿且宽,鸢尾苗高度在8cm以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德国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清洗杀菌:将高度为9cm生根的德国鸢尾组培苗的根部用35℃温水轻轻洗去附着在根部的培养基,避免损伤幼苗根及幼苗;然后将根部放在浓度为0.60mg/L百菌清溶液中浸泡2.0min;
移栽:于2018年12月15日,将清洗杀菌后的生根的德国鸢尾组培苗移栽至湿度为60%的纯蛭石基质中,而且移栽时,组培苗的根部要舒展且完全埋在基质中,并压实组培苗周边的基质,并挑选生长高度相近的组培苗移栽至同一片穴盘中;每片穴盘移栽完后,置于苗床上,共移栽22970株。此时德国鸢尾苗幼嫩,生长较弱,移栽完的鸢尾苗叶片不挺立。
第一次控温控湿培养:将上述移栽了德国鸢尾组培苗的穴盘用育苗盖盖上,控制炼苗空间的温度为11℃,光照强度10000lx条件下培养14天;其中,前2天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55%,第2天之后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75%。德国鸢尾苗叶片开始挺立。
第二次控温控湿培养:第一次控温控湿培养结束后,揭开育苗盖继续在11℃,光照强度10000lx条件下培养10天,其中,第1天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70%;第1天之后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83%。此时叶片全部挺立。
第二次控温控湿培养结束后,有20147株成活,炼苗的成活率为87.71%。植株生长健壮,有新叶和新生根长出,最外侧叶没有生长,内部新生叶叶片翠绿且宽,德国鸢尾苗高度未增加。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德国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清洗杀菌:将高度为8cm生根的德国鸢尾组培苗的根部用30℃温水轻轻洗去附着在根部的培养基,避免损伤幼苗根及幼苗;然后将根部放在浓度为0.40mg/L百菌清溶液中浸泡4min;
移栽:于2019年2月20日,将清洗杀菌后的生根的德国鸢尾组培苗移栽至湿度为55%的纯蛭石基质中,而且移栽时,组培苗的根部要舒展且完全埋在基质中,并压实组培苗周边的基质,并挑选生长高度相近的组培苗移栽至同一片穴盘中;每片穴盘移栽完后,置于苗床上,共移栽12091株;此时德国鸢尾苗幼嫩,生长较弱,移栽完的德国鸢尾苗叶片不挺立。
第一次控温控湿培养:将上述移栽了德国鸢尾组培苗的穴盘用育苗盖盖上,控制炼苗空间的温度为13℃,光照强度为15000lx条件下培养15天;其中,第1天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58%,第1天之后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80%。德国鸢尾苗叶子逐渐挺立。
第二次控温控湿培养:遮阴培养结束后,揭开育苗盖继续在13℃,光照强度为15000lx条件下培养11天,其中,第1天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72%;第1天之后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85%。此时叶片全部挺立。
第二次控温控湿培养结束后,有10683株成活,炼苗的成活率为88.35%。植株生长健壮,有新叶和新生根长出,最外侧叶没有生长,内部新生叶叶片翠绿且宽,德国鸢尾苗高度未增加。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德国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清洗杀菌:将高度为6cm生根的德国鸢尾组培苗的根部用32℃温水轻轻洗去附着在根部的培养基,避免损伤幼苗根及幼苗;然后将根部放在浓度为0.5mg/L多菌灵溶液中浸泡3min;
移栽:于2018年10月2日,将清洗杀菌后的生根的德国鸢尾组培苗移栽至湿度为50%的纯蛭石基质中,而且移栽时,组培苗的根部要舒展且完全埋在基质中,并压实组培苗周边的基质,并挑选生长高度相近的组培苗移栽至同一片穴盘中;每片穴盘移栽完后,置于苗床上,共移栽5000株;此时德国鸢尾苗幼嫩,生长较弱,移栽完的德国鸢尾苗叶片不挺立。
第一次控温控湿培养:将上述移栽了德国鸢尾组培苗的穴盘用育苗盖盖上,控制炼苗空间的温度为20℃,光照强度为20000lx,培养15天;其中,第1天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60%,第1天之后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85%。此时,叶片开始挺立。
第二次控温控湿培养:控温控湿培养结束后,揭开育苗盖盖继续在20℃,光照强度20000lx条件下培养10天,其中,前2天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75%;第2天之后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80%。此时,个别植株的叶片末端开始变褐色,并开始枯萎。
第二次控温控湿培养结束后,有3516株成活,炼苗的成活率为70.32%。这时德国鸢尾苗平均高度约7cm,德国鸢尾苗瘦弱,新生叶片泛黄且窄。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德国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清洗杀菌:将高度为6cm生根的德国鸢尾组培苗的根部用32℃温水轻轻洗去附着在根部的培养基,避免损伤幼苗根及幼苗;然后将根部放在浓度为0.5mg/L多菌灵溶液中浸泡3min;
移栽:于2018年10月2日,将清洗杀菌后的生根的德国鸢尾组培苗移栽至湿度为50%的纯蛭石基质中,而且移栽时,组培苗的根部要舒展且完全埋在基质中,并压实组培苗周边的基质,并挑选生长高度相近的组培苗移栽至同一片穴盘中;每片穴盘移栽完后,置于苗床上,共移栽5000株;此时德国鸢尾苗幼嫩,生长较弱,移栽完的德国鸢尾苗叶片不挺立。
第一次控温控湿培养:将上述移栽了德国鸢尾组培苗的穴盘用育苗盖盖上,控制炼苗空间的温度为10℃,光照强度为20000lx条件下培养15天;其中,第1天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60%,第1天之后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90%。第2天开始,叶片逐渐挺立,但第7天时,接触蛭石的根和茎部位逐渐变褐色,并开始腐烂,叶片边缘也开始变褐色。15天后,约50%德国鸢尾苗死亡。
第二次控温控湿培养:控温控湿培养结束后,揭开育苗继续在10℃,光照强度为20000lx条件下培养10天,其中,前2天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75%;第2天之后保持炼苗基质的湿度为80%。
第二次控温控湿培养结束后,有2081株成活,炼苗的成活率为41.62%。此时,成活德国鸢尾苗生长弱,外部叶片萎焉,新长叶弱小,苗高度未增加。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生根的鸢尾组培苗的根部清洗,杀菌后移栽至炼苗基质中,然后在10-13℃,湿度为55-85%的条件下进行炼苗;
所述鸢尾组培苗为德国鸢尾组培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苗方法,其特征在于,炼苗的过程包括将移栽后的生根组培苗在15000-20000lx光照条件下,第一次控温控湿培养14-15天后;再第二次控温控湿培养10-11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炼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控温控湿培养的第1-2天炼苗基质的湿度为55-60%,第1-2天之后湿度为75-8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炼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控温控湿培养的第1-2天,炼苗基质的湿度为70-75%;第1-2天之后湿度为80-8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炼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杀菌是指将清洗后的生根的鸢尾组培苗的根部放置杀菌液中浸泡2-4m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炼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液为多菌灵溶液或百菌清溶液,其浓度均为0.4-0.6mg/L。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炼苗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根的鸢尾组培苗的高度为6-9c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炼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生根的鸢尾组培苗移栽至炼苗基质时,炼苗基质的湿度为50-60%。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炼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炼苗基质为纯蛭石基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炼苗方法,其特征在于,炼苗所用容器为鸢尾苗移栽的穴盘和与之匹配的育苗盖,且育苗盖上带有2-3个排气孔。
CN202010359588.5A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Pending CN1113452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9588.5A CN111345230A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9588.5A CN111345230A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5230A true CN111345230A (zh) 2020-06-30

Family

ID=71189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9588.5A Pending CN111345230A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4523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1699A (ja) * 1983-09-27 1985-04-23 カネボウ株式会社 精油の製造方法
CN1817110A (zh) * 2006-01-18 2006-08-16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杜鹃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
CN102893872A (zh) * 2012-11-03 2013-01-30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一种香根鸢尾驯化苗的组培方法
CN103004409A (zh) * 2012-12-07 2013-04-03 安徽新津铁皮石斛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野生铁皮石斛的培栽管理方法
CN103460971A (zh) * 2013-09-30 2013-12-25 湖南省农业生物资源利用研究所 一种提高栝楼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1699A (ja) * 1983-09-27 1985-04-23 カネボウ株式会社 精油の製造方法
CN1817110A (zh) * 2006-01-18 2006-08-16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杜鹃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
CN102893872A (zh) * 2012-11-03 2013-01-30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一种香根鸢尾驯化苗的组培方法
CN103004409A (zh) * 2012-12-07 2013-04-03 安徽新津铁皮石斛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野生铁皮石斛的培栽管理方法
CN103460971A (zh) * 2013-09-30 2013-12-25 湖南省农业生物资源利用研究所 一种提高栝楼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秋峰 等: ""鸢尾组织培养过程中根系的诱导与移栽试验"", 《浙江农业科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51121B (zh) 一种白及分化、壮苗培养基
CN104082148B (zh) 蝴蝶兰无菌花梗再生扩繁的方法
CN103125244A (zh) 一种金花茶植株的扦插繁殖方法
CN103651122B (zh) 一种白及原球茎诱导培养基
KR880000940B1 (ko) 백합의 재배방법
CN103098639A (zh) 一种珠芽类魔芋快繁制种的方法
Patil et al. In vitro micropropagation of Lilium candidum bulb by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hormone concentrations using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
CN113243295B (zh) 朱顶红组培繁育方法
CN108739396B (zh) 一种红金银花茎段快速成苗方法
CN107079817A (zh) 兜兰新品种“优优兜兰”组培快繁方法
CN109819892A (zh) 一种草果优良单株的组织培养方法
CN103155869A (zh) 甜樱桃砧木Colt组织培养方法
CN112655553A (zh) 一种猫须草无菌短枝快速繁殖的方法
CN106922397B (zh) 一种培育易分枝性一品红的方法
CN110622716A (zh) 一种番茄嫁接育苗方法
CN115885855A (zh) 一种以紫魁茶树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再生体系的方法
CN111758573B (zh) 一种美味猕猴桃砧木组培快繁方法
KR102624679B1 (ko) 박편배양을 통한 천궁 클론묘의 대량생산 방법
CN114793903A (zh) 一种脱毒草莓种苗的繁育方法
CN103858768A (zh) 一种鸡蛋花的组织培养方法
CN111345230A (zh) 一种鸢尾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CN108064690B (zh) 一种血苋的组织培养方法
CN116616181B (zh) 一种香果树组织培养的方法
CN110506632B (zh) 一种黄果野鸦椿的组织培养方法
CN110692519B (zh) 一种金边假连翘组培快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