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3927B - 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3927B
CN111343927B CN201880073126.8A CN201880073126A CN111343927B CN 111343927 B CN111343927 B CN 111343927B CN 201880073126 A CN201880073126 A CN 201880073126A CN 111343927 B CN111343927 B CN 1113439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ognitive dysfunction
unit
viewpoint
su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31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43927A (zh
Inventor
武田朱公
森下龙一
大山茜
中岛恒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saka University NUC
Original Assignee
Osaka University NU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saka University NUC filed Critical Osaka University NUC
Publication of CN111343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3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43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3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0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nervous system
    • A61B5/4076Diagnosing or monitoring particular condition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B5/4088Diagnosing of monitoring cognitive diseases, e.g. Alzheimer, prion diseases or dementia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13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determining or recording eye mov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6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 A61B5/163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by tracking eye movement, gaze, or pupil chan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2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using visual displays
    • A61B5/743Displaying an image simultaneously with additional graphical information, e.g. symbols, charts, function plo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eur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REA)
  • Psychiatry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Psychology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具备:显示部(10),在显示面(11)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用影像;摄像部(21),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检测部(37),根据由摄像部(21)拍摄的图像,以时间序列检测显示面(11)中的被检测者的视点;制作部(38),制作分布图,该分布图示出由检测部(37)检测出的视点的分布;存储部(32),存储病例特征数据(310),该病例特征数据示出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例对应的视点分布的特征;以及诊断部(39),通过判断分布图是否具有病例特征数据的特征,来诊断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Description

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诊断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
背景技术
以往与对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诊断的装置相关的技术,有如下技术。
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对被检测者的头部和视线的动作进行检测,利用能够客观地诊断与脑功能有关的疾病的视线检测的医疗诊断装置。
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为了诊断神经障碍,检测被检测者的眼球运动的系统。
在专利文献4以及专利文献5中提出用于检查视神经障碍的视觉检查用图表,视神经障碍在患眼疾病或颅内疾病等时视网膜以及视神经等出现。
从专利文献6到专利文献9提出了利用至少具备摄像机部的视线检测单元,诊断被检测者的自闭症的自闭症诊断支援系统。
在专利文献10提出了检测被检测者的视线以及瞳孔,判断被检测者的脑疾病的可能性的脑功能疾病诊断支援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708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708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16-52311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456080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411635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5926210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第5912351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第5761048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第5761049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专利第5817582号公报
然而,即使利用所述现有技术,在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中,兼备简便性、低成本、客观性、定量性以及通用性(非语言依赖性)方面存在困难。
在日本65岁以上的7人中有1人是痴呆症(大约440万人),包括预备群(也就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时,将近900万人的老年人患有某种认知功能障碍(例如,厚生劳动省《痴呆症高龄者的现状》(平成22年))。此外预计2050年全世界痴呆症患者将会达到1亿3200万人,成为当前的3倍。
这样当前痴呆症患者剧增,所以希望诊断装置进行的诊断兼备简便性、低成本、客观性、定量性以及通用性。在这里,关于简便性,例如不需要几十分钟到几小时的诊断时间,优选的是几分种就能诊断结束。关于低成本,例如不需要昂贵的专用设备,优选的是不需要诊断装置的维持以及运用成本。关于客观性,优选的是不需要从事诊断的人员的经验以及熟练程度,能够水平均一地进行诊断。关于定量性,优选的是例如痴呆症的程度能够数值化。关于通用性(非语言依赖性),优选的是能够不依赖于语言的种类,此外即使会话能力不充分的高龄者,也能够不依赖语言进行诊断。
即使通过所述现有技术,在诊断装置进行诊断时兼备简便性、低成本、客观性、定量性以及通用性是存在困难的。
此外,作为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的当前一般的诊断方法,痴呆症的早期诊断(screening)是依照MMSE(Mini-Mental State Exam: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等神经心理检查法。MMSE是检测者对被检测者进行的提问形式的认知功能评估方法,该方法存在下面的1至4的问题。1、该方法的实施花时间。具体而言要花30分钟左右。2、正确的评估需要检测者受过训练。3、需要回答的被检测者,精神上的压力大。4、因不同的检测者,结果不同,很多结果缺乏再现性以及客观性。
针对在早期诊断中怀疑痴呆症的患者,之后在专业门诊等进行详细检查。在此主要目的在于对痴呆症进行确诊的同时确定该起因疾病。
痴呆症有各种起因疾病(除了最多的阿尔茨海默病,还有额颞叶痴呆症,路易氏体失智症等),因为各自的治疗方针不同,所以需要准确的鉴别。痴呆症的起因疾病的鉴别,依赖于专业医生的临床症状的评估(特征性病史以及神经学上的观察结果的有无等)、以及特殊的图像评估(头部MRI以及PET图像检查等),在定量性、成本、简便性等存在问题。
如上所述预计痴呆症患者会剧增,所以今后对不需要专业医生以及特殊图像诊断的疾病鉴别法或者其辅助诊断法的开发变得很重要。
进而在今后不仅是日本这样的先进长寿国,发展中国家的高龄人口也会爆发性增加,对于这些人的痴呆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介入变得非常重要。
为此确立一种不经由特定的语言,能够评估认知功能的标准诊断方法变得非常重要。
当前这样的兼备简便性、低成本、客观性、定量性、通用性(非语言依赖性)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尚未开发。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中兼备简便性、低成本、客观性、定量性、通用性(非语言依赖性)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具备:显示部,在显示面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用影像;摄像部,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检测部,根据由所述摄像部拍摄的图像,以时间序列检测所述显示面中的所述被检测者的视点;制作部,制作分布图,该分布图示出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视点的分布;存储部,存储病例特征数据,该病例特征数据示出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例对应的视点分布的特征;以及诊断部,通过判断所述分布图是否具有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的特征,来诊断所述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由计算机来执行所述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所述计算机与具有显示面的显示部、以及摄像部连接,所述计算机具备存储部,用于存储病例特征数据,该病例特征数据示出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例对应的视点分布的特征,所述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下:在所述显示面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用影像,由所述摄像部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根据由所述摄像部拍摄的图像,以时间序列检测所述显示面中的所述被检测者的视点,制作分布图,该分布图示出检测出的视点的分布,通过判断所述分布图是否具有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的特征,来诊断所述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中兼备简便性、低成本、客观性、定量性、通用性(非语言依赖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的构成例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的外观例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病例特征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的诊断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图5的诊断处理例所需要的时间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图5的第一诊断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图5的第二诊断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图5的第三诊断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图5的第四诊断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图5的第五诊断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图6的第六诊断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A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影像的显示例的图。
图13B是示出在图13A的第一影像叠加第一分布图的显示例的图。
图14A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影像的显示例的图。
图14B是示出在图14A的第二影像中的第一图像叠加第二分布图中的第一部分图的显示例的图。
图14C是示出图14A的第二影像中的第二图像叠加健康人的第二分布图中的第二部分图的显示例的图。
图14D是示出在图14A的第二影像中的第二图像叠加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症患者的第二分布图中的第二部分图的显示例的图。
图15A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第三影像的第一例的图。
图15B是示出在图15A的第三影像叠加皮质基底节变性(Corticobasaldegeneration)患者的第三分布图的显示例的图。
图15C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第三影像的第二例的图。
图15D是示出在图15C的第三影像叠加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的第三分布图的显示例的图。
图15E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第三影像的第三例的图。
图15F是示出在图15E的第三影像叠加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的第三分布图的显示例的图。
图16A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第四影像的例子的图。
图16B是示出在图16A的第四影像叠加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症患者的第四分布图的显示例的图。
图16C是示出在图16A的第四影像叠加路易氏体失智症患者的第四分布图的显示例的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第五影像的例子的图。
图18是对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诊断处理进行的认知功能得分与以往的MMSE法的认知功能得分进行对比的图。
图19是示出被检测者的按年龄的视点获得率的图。
图20是示出被检测者的按病例的视点获得率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实施方式等,参考附图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都是示出本申请的概括或者具体的例子。以下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式、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个例子,主旨并非限定技术方案。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示出最上位概念的技术方案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此外,各图是示意图,并非是严谨的图示。此外在各图中,关于同样的构成部件赋予同样的符号。
(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实施方式中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参考附图进行说明。
[1.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的构成]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的构成例的方框图。此外,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的外观例的图。
如图1所示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具备显示部10、摄像装置20以及PC(PersonalComputer,个人电脑)30。该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示出将市场上销售的一般的PC30作为主要的控制装置,进而在PC30附加了显示部10以及摄像装置20的构成例。
显示部10是具有显示面11的平板型的显示器,在显示面11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用影像。如图2所示,为了将诊断用影像显示给被检测者,显示部10是老年人也容易看的大型液晶显示器、或者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另外,显示部10可以是个人电脑用的显示器,也可以是市场销售的大型电视机的显示器。此外,显示部10,可以由作为显示面11的屏幕以及投影仪来构成,以代替平板型的显示器。
摄像装置20是能够安装到显示部10的模块,至少具备用于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的摄像部21以及光源部24。
摄像部21是具有摄像机22以及摄像机23的立体摄影机。摄像机22以及摄像机23,例如可以分别为红外线摄像机。在其他的例子中,摄像机22以及摄像机23,可以分别为可见光摄像机。此外,摄像部21,可以不是立体摄影机,可以是单体的摄像机,也可以是3个以上的摄像机。
光源部24,具备光源25以及光源26,以红外线为照明光,照射被检测者。光源25以及光源26,例如可以分别为具有1个或多个红外线LED(Light Emitting Diode)的构成。其他的例子中,光源25以及光源26可以分别是1个或多个白色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另外,被检测者的照明环境充分明亮的情况下,摄像装置20可以不具备光源部24。此外,摄像装置20,可以安装在显示部10的上部,也可以分开安装在左右。
PC30具备处理器31、存储部32、输入部33、输出部34、显示部35、接口部36、检测部37、制作部38以及诊断部39。在图1示出的功能中,处理器31、存储部32、输入部33、输出部34、显示部35以及接口部36由市场上销售的计算机的一般的硬件以及软件来构成。其他的功能块,换言之检测部37、制作部38以及诊断部39,示出主要由处理器31执行本实施方式中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来实现的构成要素。
处理器31是执行存储部32中存储的程序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存储部32,存储由处理器31执行的程序以及由处理器31进行处理的数据。在存储部32中存储的程序,包括各种固件、OS(Operating System)、驱动软件等软件,还包括本实施方式中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此外,在存储部32中存储的数据,包括诊断用影像数据、病例特征数据、视点数据、分布图数据等。诊断用影像数据,是用于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而制作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病例特征数据是示出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例子对应的视点分布的特征的数据。视点数据是示出由检测部37检测出的视点的位置与时刻的时间序列的数据。分布图由制作部38而被制作,分布图是按照视点数据在二维平面依次实时地绘制时间序列的视点的图,示出视点的二维的分布。
另外,存储部32包括由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等构成的主存储器或一次存储器、由HDD(Hard Disc Drive)装置以及SSD(Solid State Drive)装置构成的辅助存储器或二次存储器、以及高速缓冲存储器。换言之,在本说明书中存储部32,作为具有存储程序以及数据的功能的构成要素的总称来使用。
输入部33例如包括键盘、鼠标、跟踪板等,接受操作者的操作。
输出部34,例如是扬声器,输出音频。
显示部35,例如是液晶显示器,为了用户(在此是进行检查的人)进行监视而显示叠加了分布图的诊断用影像等。
接口部36,具有经由电缆与显示部10以及摄像装置20连接并通信的功能。接口部36,具有例如HDMI(注册商标)(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端口以及USB(Universal Serial Bus)端口。在这个情况下,接口部36,经由HDMI(注册商标)电缆与显示部10连接,经由USB电缆与摄像部21以及光源部24连接。
检测部37,根据由摄像部21拍摄的图像,对显示面11的被检测者的视点,按时间序列进行检测。例如,检测部37,从摄像部21拍摄的图像中检测被检测者的视线,将视线在显示面11交叉的点的坐标,作为显示面11中的被检测者的视点的位置来检测。对视点的位置的检测,是周期地进行的。周期只要规定为几十mS到几百mS之间就可以,例如是100mS。检测部37,例如将包括时刻的坐标数据(x,y,t)的集合,作为表示时间序列的视点的位置的视点数据来实时地生成。在这里x、y是平面(例如显示面11或诊断用影像)的坐标,t是时刻。
制作部38制作分布图,分布图示出由检测部37检测出的视点的分布。分布图,例如是在二维平面上绘制与所述坐标数据(x,y,t)对应的标志(例如带颜色的点)的图,实时地叠加在PC30的显示部35显示的诊断用影像上。所述标志,可以例如将越是最新的视点越明亮地显示。
诊断部39,通过判断分布图是否具有病例特征数据的特征,从而诊断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
如上所述,图1示出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具备:显示部10,在显示面11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用影像;摄像部21,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检测部37,根据由所述摄像部21拍摄的图像,以时间序列检测所述显示面11中的所述被检测者的视点;制作部38,制作分布图,该分布图示出由所述检测部37检测出的视点的分布;存储部32,存储病例特征数据310,该病例特征数据示出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例对应的视点分布的特征;以及诊断部39,通过判断所述分布图是否具有所述病例特征数据310的特征,来诊断所述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通过该构成,能够使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进行的认知功能的诊断兼备简便性、低成本、客观性、定量性、通用性(非语言依赖性)。
另外,图1以及图2示出的PC30,可以是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是台式计算机。
[1.1存储部32的程序以及数据]
接着说明存储部32中存储的程序以及数据。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存储部32的存储内容的一例的图。该图中的存储部32存储诊断用影像数据300、病例特征数据310、程序320、视点数据322、分布图数据323。程序320,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321。
诊断用影像数据300是包括从第一影像数据301到第五影像数据305的多个影像数据的集合。多个影像数据分别是为了诊断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无或者程度而制作的影像,或者是为了鉴别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例而制作的影像。
病例特征数据310是示出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例对应的视点分布的特征的数据,是包括从第一特征数据311到第五特征数据315的多个特征数据的集合。从第一特征数据311到第五特征数据315,分别与第一影像数据301到第五影像数据305的各自对应。
程序320包括各种固件、OS(Operating System)、驱动软件等软件、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321。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321是由计算机换言之PC30执行的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下,将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用影像显示在显示面11,由摄像部21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根据由摄像部21拍摄的图像,按时间序列检测显示面11中的被检测者的视点,制作示出被检测出的视点的分布的分布图,判断分布图是否具有病例特征数据的特征,从而对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诊断。其中,PC30根据由摄像部21拍摄的图像,按时间序列检测所述显示面11中的被检测者的视点,这是检测部37的功能。PC30制作示出被检测的视点的分布的分布图,这是所述制作部38的功能。PC30通过判断分布图是否具有病例特征数据的特征,从而诊断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这是诊断部39的功能。
视点数据322是时间序列的数据,示出由检测部37检测出的视点的位置与时刻,例如是包括已经说明的时刻的坐标数据(x,y,t)的集合。
分布图数据323是示出已经说明的分布图的数据。
另外,存储部32,除了图3示出的程序以及数据以外,还存储示出被检测者的诊断结果的诊断数据,并且存储将每个被检测者的视点数据322、分布图数据323以及诊断数据建立关联的数据。
接着说明病例特征数据310的具体例子。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病例特征数据310的一例的图。该图的病例特征数据310,包括从第一特征数据311到第六特征数据316。在该图中记述了与从第一特征数据311到第六特征数据316的特征分别对应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例。
在第一特征数据311中,第一特征与额颞叶痴呆症建立对应。额颞叶痴呆症,略记为FTD(Fronto-Temporal Dementia)。第一特征是被称为额颞叶痴呆症的病例的患者呈现出的典型的特征。具体而言,第一特征示出视点连续地集中在以一点为中心的局部的部分这一特征。该第一特征也称为一点注视模式。第一特征的前提为,将基于第一影像数据301的诊断用影像即第一影像,显示给被检测者。在这个情况下,第一影像例如可以是示出人物、物体、风景以及图形中的至少1个的图像。
在第二特征数据312中,第二特征与认知功能的低下建立对应。也就是,第二特征是认知功能低下的患者呈现出的典型的特征。具体而言,第二特征示出,在分布图中被检测者的视点位于正确答案图形的显示区域的比率越小,认知功能越低这一特征。该第二特征的前提为,将基于第二影像数据302的诊断用影像即第二影像,显示给被检测者。在这个情况下,第二影像可以是包括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影像,该第一图像包括正确答案图形且不包括正确答案图形以外的图形,第二图像包括正确答案图形以及多个类似图形。关于第二图像,在结束第一图像的显示之后紧接着显示该第二图像。所述分布图是被检测者看第二图像时的视点的分布。
在第三特征数据313中,第三特征与皮质基底节变性(Corticobasaldegeneration)建立对应。也就是,第三特征是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呈现出的典型的特征。具体而言,第三特征示出图像的左半侧没有视点这一特征,换句话说,忽略左半侧空间这样的特征。该第三特征的前提是,将基于第三影像数据303的诊断用影像即第三影像显示给被检测者。在这个情况下,第三影像,例如可以是示出人物、物体、风景以及图形中的至少1个的静止图像。
在第四特征数据314中,第四特征与路易氏体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bodies)建立对应。即第四特征是路易氏体失智症的患者呈现出的典型的特征。具体而言,第四特征示出,视点集中在诱发人脸的幻视的诱发图像中这一特征。该第四特征的前提是,将基于第四影像数据304的诊断用影像即第四影像显示给被检测者。在这个情况下,第四影像可以是包括诱发图像、以及不诱发人脸的幻视的多个非诱发图像的双方的静止图像。
在第五特征数据315中,第五特征与认知功能的低下建立对应。即第五特征是认知功能低下的患者呈现出的典型的特征。具体而言,第五特征示出追视影像中的移动的物体存在困难的这一特征。该第五特征的前提是,将基于第五影像数据305的诊断用影像即第五影像显示给被检测者。在这个情况下,第五影像,例如是在显示面11显示的移动的物体的运动图像。
在第六特征数据316中,第六特征与额颞叶痴呆症建立对应。即第六特征是额颞叶痴呆症的患者呈现出的典型的特征。具体而言,第六特征示出视点获得率为规定值(该规定值称为第二阈值th2)以下这样的特征。在这里,视点获得率是在分布图中视点位于显示面11内的比率。该第六特征的前提是,将任意的诊断用影像显示给被检测者。该诊断用影像,可以与第一影像到第五影像的全部或一部分兼用。
所述视点获得率是示出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进行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的有效性的指标。也就是,在分布图中视点从显示面11偏离的比率越大时,越不能保证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进行的、即根据第六特征数据316以外的特征数据进行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结果的有效性。于是,在视点获得率为规定值(规定值称为第一阈值th1)以下的情况下,将基于第六特征数据316以外的特征数据进行的诊断结果无效化,在视点获得率比第一阈值大的情况下,将痴呆症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进行的诊断结果视为有效。视点获得率用0到1的值来表示的情况下,第一阈值th1例如是0.8。此外,第二阈值th2可以是与第一阈值th1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1.2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的动作]
关于如上所述构成的实施方式中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说明其动作。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进行的诊断处理例的流程图。此外,图6是示出图5的诊断处理例所需要的时间的一例的图。
图5以及图6所示,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依次执行从第一诊断处理(S10)到第五诊断处理(S50),即第一诊断处理、第二诊断处理、第三诊断处理、第四诊断处理、第五诊断处理。但是第六诊断处理,如图6一样与第一诊断处理到第五诊断处理并列执行。图5以及图6的诊断处理例是,主要由PC30执行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321来实现的处理。此外,图6的横轴的时刻t0~t5示出,各个诊断处理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在图6中,时刻t0~t5均等地间隔0.5分(30秒)。
第一诊断处理是利用第一影像数据301以及第一特征数据311的诊断处理。第二诊断处理是利用第二影像数据302以及第二特征数据312的诊断处理。第三诊断处理是利用第三影像数据303以及第三特征数据313的诊断处理。第四诊断处理是利用第四影像数据304以及第四特征数据314的诊断处理。第五诊断处理是利用第五影像数据305以及第五特征数据315的诊断处理。第六诊断处理是利用第六特征数据316的诊断处理。此外,分布图数据323包括与第一影像到第五影像对应的第一分布图到第五分布图。
在图6中从第一诊断处理到第五诊断处理的各个处理的时间分别是0.5分。第六诊断处理的时间,因为与第一诊断处理到第五诊断处理并行地进行,所以是2分30秒。在该图中,从第一诊断处理到第六诊断处理的6个诊断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2分30秒。与当前通常使用的MMSE提问形式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方法需要花大约30分钟相比较时,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大幅度缩短了多个诊断处理的时间。
另外,从第一诊断处理到第五诊断处理的时间,可以不是分别为0.5分(30秒),也可以规定为大约10秒到几十秒之间。此外,从第一诊断处理到第六诊断处理为止的全体的处理时间,可以规定为几分钟以下,例如3分钟以下。
此外,从第一诊断处理到第五诊断处理的各处理中完全没有出现认知功能的低下,被判断为健康的情况下,可以在中途结束处理。
另外,从第一诊断处理到第五诊断处理的顺序,可以是与图5以及图6不同的顺序。例如,可以在执行诊断认知功能的低下的第二诊断处理以及第五诊断处理之后,执行能够鉴别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例的第一诊断处理、第三诊断处理、第四诊断处理。
此外,在图5以及图6中可以选择并执行第一诊断处理到第六诊断处理中的至少1个。作为一例,可以选择并执行诊断认知功能低下的第二诊断处理以及第五诊断处理。作为其他的例,可以选择并执行能够鉴别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例的第一诊断处理、第三诊断处理、第四诊断处理。进而作为其他的例子,可以选择并执行从第一诊断处理到第六诊断处理中的任一个。进而作为另外的例,可以执行诊断认知功能的低下的第二诊断处理以及第五诊断处理、以及判断诊断处理的有效性的第六诊断处理,并且在诊断为认知功能低下的情况下,执行其他的第一诊断处理、第三诊断处理以及第四诊断处理。
另外,在图5以及图6的诊断处理例的开始之前,可以进行视点检测的校准处理。
[1.2.1第一诊断处理]
接着详细说明第一诊断处理。第一诊断处理,利用所述第一特征。换言之,在第一诊断处理中,利用额颞叶痴呆症患者会出现持续凝视一点的一点注视模式这样的特征。
图7是示出图5的第一诊断处理(S10)的一例的流程图。如图7的PC30,首先从存储部32读出第一影像数据301,在显示部10开始显示第一影像数据301示出的第一影像(S11)。
图13A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影像的显示例的图。在图13A的显示面11显示了图像V11,这是拍摄了进行高空跳伞的从空中降落的多个人和地上的图像。图像V11,在图13A中为了方便说明用线条图来显示,但是实际上可以是全彩色图像。
PC30,在图6的时刻t0到t1为止,显示图13A这样的图像V11。或者,可以在显示图13A这样的图像V11之后,显示其他的图像。
进而,PC30使摄像部21开始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或者在摄像中的情况下继续拍摄(S12),开始检测被检测者的视点、或者在检测中的情况下继续检测(S13)。进而,PC30从第一影像的显示开始时到结束时为止,从检测部37获得视点数据,实时地制作与第一影像对应的第一分布图(S14),在显示部35显示第一影像,在显示部35的第一影像叠加第一分布图。显示部10以及显示部35进行的第一影像的显示,摄像部21进行的拍摄、PC30(更详细为图1的检测部37)进行的视点的检测、以及PC30(更详细为图1的制作部38)制作第一图是并行执行的。
之后,PC30判断第一分布图是否包括病例特征数据的第一特征(S15),在包括的情况下(S16中的“是”),诊断为有可能是额颞叶痴呆症(S17)。第一特征是一点注视模式,额颞叶痴呆症患者的特征是持续凝视某一点,换句话说,视点集中在以一点为中心的局部的部分。
图13B是示出在图13A的第一影像叠加第一分布图的显示例的图。图13B是PC30的显示部35中的显示例,示出在被检测者是额颞叶痴呆症的患者的情况下,在第一影像中包含的图像V11上叠加第一分布图的显示例。在图13B,1个黑圆点表示检测出的1个视点。在虚线框A11有少量的视点,虚线框A12集中了绝对大量的视点。该第一分布图,在虚线框A12中,包括一点注视模式这样的特征。
如上所述,在第一诊断处理中,所述诊断用影像包含图像,该图像表示人物、物体、风景以及图形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病例特征数据310示出,视点连续集中在以一点为中心的局部的部分的一点注视模式这一特征,所述诊断部39,在所述分布图具有所述特征的情况下,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中的额颞叶痴呆症。
从而,第一诊断处理,能够简单地鉴别认知功能障碍中的额颞叶痴呆症。而且,第一诊断处理,能够以几十秒的短时间来执行,能够兼备简便性、低成本、客观性、定量性、通用性(非语言依赖性)。
[1.2.2第二诊断处理]
接着详细说明第二诊断处理。第二诊断处理是利用所述第二特征的图形样式匹配,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处理。即在第二诊断处理中,提示特定的图形,之后与多个不同的图形一同提示正确答案图形(换言之一开始提示的特定的图形),通过评估被检测者注视正确答案图形的程度,来诊断认知功能的低下。
图8是示出图5的第二诊断处理(S20)的一例的流程图。图8的PC30,首先从存储部32读出第二影像数据302,使显示部10开始显示第二影像数据302示出的第二影像(S21)。第二影像是包含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影像,所述第一图像包含正确答案图形且不包含正确答案图形以外的图形,所述第二图像包含所述正确答案图形以及多个类似图形。第二图像在结束第一图像的显示之后紧接着显示。
图14A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影像的显示例的图。图14A的上端是在显示面11显示的第一图像V21的显示例。第一图像V21,包含正确答案图形P20,不包含其他的图形。另外,正确答案图形是指向被检测者最开始提示的1个图形,在第二诊断处理的最开始显示的第一图像中的1个图形。该第一图像V21的显示时间,例如可以是5~20秒钟。另外,第一图像可以包含督促记住正确答案图形的报文图像,例如“请牢记这个图形”等。此外,PC30可以在显示第一图像的同时,向被检测者反复传达“请牢记这个图形”的报文音频。进而PC30,可以使用报文图像和报文音频的双方。
进而,PC30使摄像部21开始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或者在摄像中的情况下继续拍摄(S22),开始检测被检测者的视点、或者在检测中的情况下继续检测(S23)。进而,PC30在从开始显示第二影像时到结束时为止,从检测部37获得视点数据,实时地制作与第二影像对应的第二分布图(S24),在显示部35显示第二影像,在显示部35的第二影像叠加第二分布图。此时,PC30作为第二分布图,分别实时地生成第一部分图和第二部分图,第一部分图示出显示第一图像的期间的视点的分布,第二部分图示出显示第二图像的期间的视点的分布。换言之,第二分布图由第一部分图和第二部分图的2个构成。另外,显示部10以及显示部35进行的第二影像的显示、摄像部21的摄像、PC30(详细而言是图1的检测部37)进行的视点的检测、以及PC30(详细而言是图1的制作部38)进行的第二分布图的制作,并行执行。
图14A的下端是在显示面11显示的第二图像V22的显示例。第二图像V22,除了正确答案图形P20之外,还包含类似图形P21、P22、P23。类似图形P21、P22、P23分别是与正确答案图形类似的图形,具有与正确答案图形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该第二图像V22的显示时间,例如可以是5秒~15秒。另外,第二图像可以包含“请注视与前一个图形相同的图形”等督促注视正确答案图形的报文图像。此外,PC30可以在显示第二图像中,向被检测者反复传达“请注视与前一个图形相同的图形”等督促注视正确答案图形的报文音频。进而PC30,可以使用报文图像和报文音频的双方。
之后,PC30判断第二分布图是否包括病例特征数据的第二特征。具体而言,PC30算出在第二部分图中视点位于正确答案图形的显示区域的比率,判断算出的比率是否为阈值以下(S25)。进而,PC30在比率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S26中的“是”),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的低下(S27)。该阈值可以是例如0.5(换言之50%)。此外,PC30对视点位于所述正确答案图形的显示区域的比率进行正规化,从而进行分数化(S28),在显示部35显示分数。例如,PC30在所述比率为0%~20%时是1分,20%~40%时是2分,40%~60%时是3分,60%~80%时是4分,80%~100%时是5分,进行5分满分的分数化。这样的分数化中分数的意义如下,例如5分表示健康人。4分表示几乎看不到认知功能的低下,换言之表示健康人。3分表示有一些认知功能的低下,认知功能的轻微低下,换言之在健康与痴呆症的境界线上。2分表示有认知功能的轻微低下,换言之表示不是很严重的初期痴呆症患者。1分表示认知功能的低下很大,换言之是严重的痴呆症。
图14B是示出在图14A的第二影像中的第一图像V21,叠加第二分布图中的第一部分图的显示例的图。图14B是PC30的显示部35中的显示例。图中的1个黑圆点表示检测出的1个视点。图14B的第一图像V21,督促被检测者记住正确答案图形P20。在该图中,如虚线框A20所示,大量的视点集中在正确答案图形P20的显示区域,所以能够知道被检测者注视正确答案图形P20,努力记住正确答案图形P20。
图14C是示出图14A的第二影像中的第二图像V22叠加健康人的第二分布图中的第二部分图的显示例的图。该图示出显示部35中的显示例。如该图的虚线框A21所示,在正确答案图形P20的显示区域,存在比类似图形P21~P23的显示区域更多的视点。在这个例子中,视点位于正确答案图形的显示区域的比率为阈值(例如50%)以上,从而PC30在步骤S26判断为“否”,不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低下,在步骤S28的分数化中,算出5分满分中的5分或4分。
图14D是示出在图14A的第二影像中的第二图像V22叠加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症患者的第二部分图的显示例的图。该图示出显示部35中的显示例子。图14D,比起图14C,视点没有集中在正确答案图形P20的显示区域,视点在正确答案图形P20以及类似图形P21~P23的显示区域中随机地存在。在图14D的例子中,通过视点位于正确答案图形P20的显示区域的比率比阈值(例如50%)小,从而PC30在步骤S26判断为“是”,在步骤S27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低下,在步骤S28的分数化中,算出5分满分中的1分或2分。
接着说明第二诊断处理的分数化中的分数与一般的MMSE中的分数的比较。
图18是对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诊断处理进行的认知功能得分与以往的MMSE法的认知功能得分进行对比的图。该图的纵轴是基于第二诊断处理的认知功能得分,示出步骤S28的分数化中的所述5分满分的分数。横轴示出基于以往的MMSE的认知功能得分。基于MMSE的认知功能得分是30分满分,30分是健康人,分数越低则示出认知功能越低下。
在该图中示出,由预先知道有无痴呆症以及病型(起因疾病)的大约20名被检测者,接受第二诊断处理和MMSE的诊断双方的结果。在该图中,打叉的符号示出阿尔茨海默病或MC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被检测者。白圆点的符号示出健康人或者有生理性健忘的被检测者。黑圆点的符号示出路易氏体失智症的被检测者。朝上凸出的三角符号示出额颞叶痴呆症的被检测者。朝下凸出的三角形符号示出可疑皮质基底节变性的被检测者。菱形符号示出可疑血管性痴呆症的被检测者。方形符号示出词义性痴呆症的被检测者。
在图18中第二诊断处理进行的认知功能得分与以往的MMSE法的认知功能得分大致彼此相关。也就是,第二诊断处理,可以如以往的MMSE一样地评估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
进而,在第二诊断处理中,如虚线框A18所示,能够检测出在MMSE中是高分数被评估为健康人,但是已经开始痴呆症的初期的患者。虚线框A18内的被检测者,通过脑脊髓液检查被诊断为初期痴呆症。这样,第二诊断处理,比起以往的MMSE能够以高灵敏度来诊断认知功能障碍。
如上所述,在第二诊断处理中,所述诊断用影像是包含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影像,所述第一图像包含正确答案图形P20且不包含正确答案图形P20以外的图形,所述第二图像包含所述正确答案图形以及多个类似图形P21~P23,所述显示部10,为了使所述被检测者记住所述正确答案图形,显示所述第一图像,为了诊断所述被检测者的记忆力,在结束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之后紧接着显示所述第二图像,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示出在所述第二图像中,被检测者的视点位于所述正确答案图形的显示区域的比率越小,则认知功能越低这样的特征,所述诊断部39,算出在所述分布图中视点位于所述正确答案图形的显示区域的比率,在算出的比率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低下。
通过上述,第二诊断处理,能够简便地诊断认知功能的低下。此外,第二诊断处理,能够以几十秒的短时间来执行,能够兼备简便性、低成本、客观性、定量性、通用性(非语言依赖性)。
在此,所述诊断部39,可以进一步对视点位于所述正确答案图形的显示区域的比率进行正规化,从而进行分数化。
通过上述,能够对认知功能的低下程度进行定量化。第二诊断处理,能够获得与以往MMSE同样的诊断结果,进而还能够检测出以往的MMSE中检测不到的初期痴呆症。
另外,在图8中也可以将步骤S28在步骤S25与S26之间执行,将步骤S26的阈值作为规定的分数(例如5分满分中的2分)。换句话说,PC30在图8的步骤S25之后,对算出的比率进行正规化从而进行分数化之后,该分数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低下。
此外,所述的正确答案图形不限于图形,可以是文字或图像,也可以是图形、文字以及图像等的任意组合。同样,类似图形不限于图形,可以是文字或图像,也可以是图形、文字以及图像等任意组合。
[1.2.3第三诊断处理]
接着详细说明第三诊断处理。第三诊断处理利用所述第三特征。换言之,第三诊断处理利用皮质基底节变性的患者,忽略左半侧空间这一特征。
图9是示出图5的第三诊断处理(S30)的一例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PC30,首先从存储部32读出第三影像数据303,在显示部10开始显示第三影像数据303示出的第三影像(S31)。
图15A、图15C、图15E分别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第三影像的第一例、第二例、第三例的图。
在图15A的显示面11中作为第三影像显示鱼群的图像V31。在图15C的显示面11中作为第三影像,显示人行横道、信号灯、孩子以及汽车的图像V32。在图15E的显示面11中作为第三影像显示超市货架以及客人的图像V33。图像V31~图像V33,为了方便说明用线条画来显示,但是实际上可以是全彩色图像。
PC30在第三诊断处理的期间中(在图6中从时刻t2到t3的期间中),可以显示图像V31~图像V33中的1个,也可以依次切换显示图像V31~图像V33中的多个。
进而,PC30使摄像部21开始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或者在摄像中的情况下继续拍摄(S32),开始检测被检测者的视点、或者在检测中的情况下继续检测(S33)。进而,PC30从第三影像的显示开始时到结束时为止,从检测部37获得视点数据,实时地制作与第三影像对应的第三分布图(S34),在显示部35显示第三影像,在显示部35的第三影像叠加第三分布图。上述的显示部10以及显示部35进行的第三影像的显示、摄像部21的摄像、PC30(详细而言是图1的检测部37)的视点的检测、以及PC30(详细而言是图1的制作部38)的第三分布图的制作,并行执行。
之后,PC30判断第三分布图是否包括病例特征数据的第三特征(S35),在包括的情况下(S36中的“是”),诊断为有可能是皮质基底节变性(S37)。第三特征示出忽略左半侧空间的特征,视点不存在于图像的左半侧的特征。
图15B、图15D、图15F是在图15A、图15C、图15E的第三影像叠加第三分布图的显示例的图。在图15B、图15D以及图15F中叠加了皮质基底节变性的被检测者的第三分布图。在这些图中,图像的右半侧的虚线框A31、A32以及A33内均有视点,但是在左半侧没有视点。换言之,叠加在这些图上的第三分布图,包括第三特征(换言之忽略左半侧空间这样的特征)。
在图15B、图15D以及图15F的例子中,PC30在步骤S35判断为第三分布图包括第三特征,在步骤S37诊断为有可能是皮质基底节变性。
如上所述,在第三诊断处理中,所述诊断用影像包含静止图像,该静止图像示出人物、物体、风景以及图形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示出忽略左侧的空间这样的特征,并且示出该特征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皮质基底节变性相对应,所述诊断部39,在所述分布图符合所述特征的情况下,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皮质基底节变性。
通过上述,第三诊断处理,能够简便地鉴别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皮质基底节变性。此外,第三诊断处理,能够以几十秒的短时间来执行,能够兼备简便性、低成本、客观性、定量性、通用性(非语言依赖性)。
[1.2.4第四诊断处理]
接着详细说明第四诊断处理。第四诊断处理利用所述第四特征。换言之,第四诊断处理利用了路易氏体失智症的患者的特征,即视点集中在诱发人脸的幻视的诱发图像这一特征。
图10是示出图5的第四诊断处理(S40)的一例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PC30,首先从存储部32读出第四影像数据304,使显示部10开始显示第四影像数据304示出的第四影像(S41)。
图16A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第四影像的例子的图。在图16A的显示面11,作为第四影像显示了静止图像V41。静止图像V41包含诱发人脸的幻视的诱发图像P40、不诱发幻视的多个非诱发图像P41、P42。诱发图像P40、非诱发图像P41、P42均为花的图像。另外,在图16A中第四影像是线条画,但是也可以是全彩色图像。
PC30在第四诊断处理的期间中(图6中的时刻t3到t4的期间中),可以显示1个静止图像V41,也可以依次切换显示诱发图像与包括多个非诱发图像的多个静止图像。另外,第四影像可以包括“请注视好奇的事物”等督促注视的报文图像。此外,PC30在第四影像的显示中,向被检测者反复传达“请注视好奇的事物”等督促注视的报文音频。进而PC30,可以使用报文图像和报文音频的双方。
进而,PC30使摄像部21开始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或者在摄像中的情况下继续拍摄(S42),开始检测被检测者的视点、或者在检测中的情况下继续检测(S43)。进而,PC30从第四影像的显示开始时到结束时为止,从检测部37获得视点数据,实时地制作与第四影像对应的第四分布图(S44),在显示部35显示第四影像,在显示部35的第四影像叠加第四分布图。上述的显示部10以及显示部35进行的第四影像的显示、摄像部21的摄像、PC30(详细而言是图1的检测部37)的视点的检测、以及PC30(详细图1的制作部38)的第四分布图的制作,并行执行。
之后,PC30判断第四分布图是否包括病例特征数据的第四特征(S45),在包括的情况下(S46中的“是”),诊断为有可能是路易氏体失智症(S47)。
图16B是示出在图16A的第四影像叠加了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症患者的第四分布图的显示例的图。图16C是示出在图16A的第四影像叠加了路易氏体失智症患者的第四分布图的显示例的图。
在图16B的第四分布图中,视点大致均等地位于诱发图像P40、非诱发图像P41以及P42。对于此,在图16C的第四分布图中,视点集中在诱发图像P40,在非诱发图像P41以及P42没有视点。换言之,图16B的第四分布图不包括第四特征,图16C的第四分布图包括第四特征。
在图16B的例子中,PC30,在步骤S45判断为第四分布图不包括第四特征,所以不诊断为有可能是路易氏体失智症。
在图16C的例子中,PC30,在步骤S45判断为第四分布图包括第四特征,在步骤S47诊断为有可能是路易氏体失智症。
如上所述,在第四诊断处理中,所述诊断用影像包含静止图像,该静止图像包含诱发幻视的诱发图像、以及不诱发幻视的多个非诱发图像,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示出视点集中在所述诱发图像,所述诊断部39,在所述分布图中视点集中在所述诱发图像的情况下,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中的路易氏体失智症。
从而,第四诊断处理,能够简便地鉴别认知功能障碍中的路易氏体失智症。而且,第四诊断处理,能够在几十秒的短时间内执行,能够兼备简便性、低成本、客观性、定量性、通用性(非语言依赖性)。
[1.2.5第五诊断处理]
接着详细说明第五诊断处理。第五诊断处理,利用所述第五特征。换言之,第五诊断处理,利用这样的特征,即认知功能低下的患者,对于追视影像中移动的物体存在困难这一特征。
图11是示出图5的第五诊断处理(S50)的一例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PC30,首先从存储部32读出第五影像数据305,使显示部10开始显示第五影像数据305示出的第五影像(S51)。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第五影像的例子的图。在图17的上端、中端、下端,作为第五影像在显示面11显示呈现出随着时间的经过而移动的物体(该图中的硬币C1)的运动图像V51。该图的硬币C1的图像,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在显示面11上以上下左右的方向移动。另外,图17的第五影像是线条画,但是也可以是全彩色运动图像。
PC30,在第五诊断处理的期间中(图6中的时刻t4到t5的期间中),可以显示1个运动图像V51,也可以依次切换显示物体移动的多个运动图像。另外,第五影像可以包含“请注视硬币”等督促注视的报文图像。此外,PC30在第五影像的显示中,可以向被检测者反复传达“请注视硬币”等督促注视的报文音频。进而PC30可以使用报文图像和报文音频的双方。
进而,PC30使摄像部21开始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或者在摄像中的情况下继续拍摄(S52),开始检测被检测者的视点、或者在检测中的情况下继续检测(S53)。进而,PC30从第五影像的显示开始时到结束时为止,从检测部37获得视点数据,实时地制作与第五影像对应的第五分布图(S54),在显示部35显示第五影像,在显示部35的第五影像叠加第五分布图。上述的显示部10以及显示部35进行的第五影像的显示、摄像部21的摄像、PC30(详细而言是图1的检测部37)的视点的检测、以及PC30(详细而言是图1的制作部38)的第五分布图的制作,并行执行。
之后,PC30判断第五分布图是否包括病例特征数据的第五特征(S55),在包括的情况下(S56中的“是”),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低下(S57)。
如上所述,在第五诊断处理中,所述诊断用影像包含呈现出在所述显示面移动的物体的影像(V51),所述病例特征数据表示视点没有追踪所述移动的物体,所述诊断部39,在所述分布图中视点没有追踪所述物体的移动的情况下,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低下。
根据上述,第五诊断处理,能够简便地诊断认知功能的低下。此外,第五诊断处理,能够以几十秒的短时间来执行,能够兼备简便性、低成本、客观性、定量性、通用性(非语言依赖性)。
[1.2.6第六诊断处理]
接着,详细说明第六诊断处理。第六诊断处理利用所述第六特征。换言之,第六诊断处理利用如下特征,即额颞叶痴呆症患者比起其他病例的痴呆症患者,视点获得率低这样的特征。视点获得率,示出视点位于显示面11内的时间上的比率。视点从显示面11越偏离,则视点获得率越小。
图12是示出图6的第六诊断处理(S60)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图的第六诊断处理,如图6一样示出与从第一诊断处理到第五诊断处理并行执行的例子。循环1(S61~S69)由与第一诊断处理到第五诊断处理同步地执行的5次循环来构成。
在i=1(换言之第一次循环)的时候,在显示部10显示第一影像。PC30在显示第一影像的期间(图6中的从时刻t=0到t=t1的期间),从检测部37获得视点数据(S62,S63)。PC30在第一影像的显示结束时(图6中的时刻t1),算出在显示第一影像的期间中的视点获得率P1(S64),在算出的视点获得率P1比第一阈值th1小的时候(S65中的“是”),使第一诊断处理无效化(S66),算出的视点获得率P1比第二阈值th2小的时候(S67中的“是”),诊断为有可能是额颞叶痴呆症(S68)。在这里,第一阈值th1是一个指标,该指标示出是否满足第一诊断处理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换句话说,通过视点检测进行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处理的前提条件是,被检测者看所显示的诊断用影像。第一阈值th1是视点获得率P1从0到1的范围的情况下,例如可以是0.8。此外,第二阈值th2是判断有无所述第六特征的指标。第二阈值th2,在视点获得率P1是从0到1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例如是0.8。另外,第一阈值th1和第二阈值th2,可以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在i=2~5(换言之第二次~第五次循环)的时候,与i=1(换言之第一次循环)大致相同。
另外,在图12的5次循环中,步骤S65的5次判断结果不一定相同,可以将5次的判断结果原样显示在显示部35。同样,在图12的5次循环中,步骤S67的5次判断结果不一定相同,可以将5次的判断结果原样显示在显示部35。
此外,在图12中,作为第六诊断处理,示出了重复5次的循环处理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第六诊断处理,通过第一诊断处理到第五诊断处理为止的期间(图6中的t=0到t=t5的期间),可以进行相当于1次循环的处理(换言之图12的S62~S68)。此外,作为其他的例子,第六诊断处理,可以仅在第一诊断处理到第五诊断处理为止的任一个诊断处理的期间,进行相当于1次循环的处理(换言之图12的S62~S68)。
进而,第六诊断处理可以不是并行地执行,可以是单体地执行。例如,作为第六影像,显示第一影像到第五影像、或者显示其他的影像,执行图12的S64~S68。
接着介绍以多个被检测者为对象,本发明者们收集的与视点获得率有关的数据。
图19是示出被检测者的按年龄的视点获得率的图。该图的横轴示出被检测者的年龄。纵轴示出大约30名被检测者为对象的诊断处理中的视点获得率。在该图中,除了虚线框A19内的被检测者3名以外,能够得到0.8以上的高视点获得率。即能够知道视点获得率不关乎年龄,即使是90岁以上的超高龄者也能得到高视点获得率。
图20是示出被检测者的按病例的视点获得率的图。图20的横轴示出与图19相同的被检测者的按病例的分类。纵轴示出视点获得率。各柱形图示出平均(mean)与标准误差(SEM:Standard Error of Mean)。
如横轴所示,被检测者被分类为A~H的病例。A示出健康成人即19~53岁的多个被检测者。B示出健康高龄者即64~83岁的多个被检测者。C示出超高龄者即92岁的被检测者。D示出生理性健忘、或MCI(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多个被检测者。E示出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症的多个被检测者。F示出额颞叶痴呆症的多个被检测者。G示出路易氏体失智症的多个被检测者。H示出其他痴呆症的被检测者。
在该图中,除了附加虚线框A20的F(额颞叶痴呆症)以外,得到高视点获得率。附加了虚线框A20的F的额颞叶痴呆症的被检测者,与图19的虚线框A19的3名被检测者相同。通过上述,额颞叶痴呆症的被检测者,在视点获得率的平均值、以及加上标准误差的视点获得率,都比其他的病例低(图20中比0.8小),能够知道存在有意义的差。换句话说,图20成为上述说明的第六特征的证据。通过图20的数据例,能够知道所述第二阈值可以是0.8。
另外,可以考虑视点获得率受到显示面11的大小、显示面11与被检测者的距离等环境条件的影响。第一阈值th1与第二阈值th2可以不是所述0.8,可以按照环境条件等来规定。
如上所述,在第六诊断处理中,所述诊断部39,进一步算出视点获得率,该视点获得率示出在所述分布图中视点位于所述显示面内的比率,在所述视点获得率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中的额颞叶痴呆症。
根据上述,第六诊断处理,能够简便地诊断额颞叶痴呆症。此外,第六诊断处理,能够以几十秒的短时间来执行,能够兼备简便性、低成本、客观性、定量性、通用性(非语言依赖性)。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案涉及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显示部10,在显示面11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用影像;摄像部21,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检测部37,根据由所述摄像部21拍摄的图像,以时间序列检测所述显示面11中的所述被检测者的视点;制作部38,制作分布图,该分布图示出由所述检测部37检测出的视点的分布;存储部32,存储病例特征数据310,该病例特征数据310示出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例对应的视点分布的特征;以及诊断部39,通过判断所述分布图是否具有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的特征,来诊断所述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通过该构成,在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进行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中兼备简便性、低成本、客观性、定量性、通用性(非语言依赖性)。
在这里,所述诊断用影像,可以包含第一影像到第五影像。所述第一影像可以包含示出人物、物体、风景以及图形中的至少一个的图像。所述第二影像是包含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影像,所述第一图像不包含正确答案图形以外的图形,所述第二图像包含所述正确答案图形以及多个类似图形。所述第三影像包含静止图像,该静止图像示出人物、物体、风景以及图形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影像包含静止图像,该静止图像包含诱发幻视的诱发图形、以及不诱发幻视的多个非诱发图形。所述第五影像包含呈现出在所述显示面移动的物体的影像。所述显示部10,针对所述第一影像到第五影像,分别显示10秒至30秒的期间,所述诊断部39,根据与所述第一影像到第五影像的每一个影像的显示期间对应的分布图,诊断是否有可能是认知功能的低下、额颞叶痴呆症、皮质基底节变性以及路易氏体失智症。
通过这个构成,使用从第一影像到第五影像的诊断,可以在仅仅几分种的期间,能够诊断有无认知功能低下以及低下的程度、在认知功能低下的情况下还能够鉴别病例。例如,能够实现诊查时间的大幅度缩短,集体诊察效率的提高,从而能够对应高龄者人口的爆增。
在此,所述诊断部39,可以进一步算出在与所述第一影像到第五影像的每一个影像对应的分布图中,示出视点位于所述显示面11内的比率的视点获得率,在所述视点获得率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使对应的诊断结果无效化,并且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中的额颞叶痴呆症。
通过上述,根据视点获得率,能够鉴别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进行的诊断的有效性、并且鉴别额颞叶痴呆症。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案涉及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由计算机来执行所述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所述计算机与具有显示面11的显示部10、以及摄像部21连接,所述计算机具备存储部32,用于存储病例特征数据310,该病例特征数据示出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例对应的视点分布的特征,所述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下:在所述显示面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用影像,由所述摄像部21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根据由所述摄像部21拍摄的图像,以时间序列检测所述显示面11中的所述被检测者的视点,制作分布图,该分布图示出检测出的视点的分布,通过判断所述分布图是否具有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的特征,来诊断所述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另外,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可以同时将多个被检测者作为对象。在这个情况下,可以是摄像部21拍摄多个被检测者,检测部37按每个被检测者检测视点,制作部38按每个被检测者制作分布图,诊断部39按每个被检测者进行诊断。此外,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同时将多个被检测者作为对象的情况下,可以具备多个摄像装置20。在这个情况下,摄像装置20与被检测者,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从而,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1,能够进一步提高集体诊察的效率。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作为例示记载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所述的内容的宗旨并非限定本申请涉及的发明的技术范围。本申请涉及的发明的技术范围包括说明书、附图以及技术方案,而且还包括与这些相等的范围内施加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变更、调换、附加、省略等的内容。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诊断认知功能障碍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
符号说明
1 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
10 显示部
11 显示面
20 摄像装置
21 摄像部
22,23 摄像机
24 光源部
25,26 光源
30 PC
31 处理器
32 存储部
33 输入部
34 输出部
35 显示部
36 接口部
37 检测部
38 制作部
39 诊断部
300 诊断用影像数据
301 第一影像数据
302 第二影像数据
303 第三影像数据
304 第四影像数据
305 第五影像数据
310 病例特征数据
311 第一特征数据
312 第二特征数据
313 第三特征数据
314 第四特征数据
315 第五特征数据
320 程序
321 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
322 视点数据
323 分布图数据

Claims (10)

1.一种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具备:
显示部,在显示面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用影像;
摄像部,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
检测部,根据由所述摄像部拍摄的图像,以时间序列检测所述显示面中的所述被检测者的视点;
制作部,制作分布图,该分布图示出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视点的分布;
存储部,存储病例特征数据,该病例特征数据示出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例对应的视点分布的特征;以及
诊断部,通过判断所述分布图是否具有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的特征,来诊断所述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所述诊断用影像包含图像,该图像示出人物、物体、风景以及图形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示出一点注视模式这一特征,所述一点注视模式是指视点连续集中在以一点为中心的局部的部分,
所述诊断部,在所述分布图具有所述一点注视模式这一特征的情况下,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中的额颞叶痴呆症。
2.一种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具备:
显示部,在显示面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用影像;
摄像部,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
检测部,根据由所述摄像部拍摄的图像,以时间序列检测所述显示面中的所述被检测者的视点;
制作部,制作分布图,该分布图示出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视点的分布;
存储部,存储病例特征数据,该病例特征数据示出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例对应的视点分布的特征;以及
诊断部,通过判断所述分布图是否具有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的特征,来诊断所述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所述诊断用影像是包含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影像,所述第一图像包含正确答案图形且不包含正确答案图形以外的图形,所述第二图像包含所述正确答案图形以及多个类似图形,
所述显示部,为了使所述被检测者记住所述正确答案图形,显示所述第一图像,为了诊断所述被检测者的记忆力,在结束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之后紧接着显示所述第二图像,
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示出以下特征:在所述第二图像中,被检测者的视点位于所述正确答案图形的显示区域的比率越小,则认知功能越低,
所述诊断部,算出在所述分布图中视点位于所述正确答案图形的显示区域的比率,在算出的比率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低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
所述诊断部,进一步对视点位于所述正确答案图形的显示区域的比率进行正规化,从而进行分数化。
4.一种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具备:
显示部,在显示面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用影像;
摄像部,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
检测部,根据由所述摄像部拍摄的图像,以时间序列检测所述显示面中的所述被检测者的视点;
制作部,制作分布图,该分布图示出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视点的分布;
存储部,存储病例特征数据,该病例特征数据示出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例对应的视点分布的特征;以及
诊断部,通过判断所述分布图是否具有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的特征,来诊断所述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所述诊断用影像包含静止图像,该静止图像示出人物、物体、风景以及图形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示出忽略左侧的空间这一特征,并且示出该特征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皮质基底节变性相对应,
所述诊断部,在所述分布图符合所述特征的情况下,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皮质基底节变性。
5.一种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具备:
显示部,在显示面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用影像;
摄像部,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
检测部,根据由所述摄像部拍摄的图像,以时间序列检测所述显示面中的所述被检测者的视点;
制作部,制作分布图,该分布图示出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视点的分布;
存储部,存储病例特征数据,该病例特征数据示出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例对应的视点分布的特征;以及
诊断部,通过判断所述分布图是否具有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的特征,来诊断所述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所述诊断用影像包含静止图像,该静止图像包含诱发幻视的诱发图像、以及不诱发幻视的多个非诱发图像,
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示出视点集中在所述诱发图像,
所述诊断部,在所述分布图中视点集中在所述诱发图像的情况下,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中的路易氏体失智症。
6.一种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具备:
显示部,在显示面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用影像;
摄像部,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
检测部,根据由所述摄像部拍摄的图像,以时间序列检测所述显示面中的所述被检测者的视点;
制作部,制作分布图,该分布图示出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视点的分布;
存储部,存储病例特征数据,该病例特征数据示出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例对应的视点分布的特征;以及
诊断部,通过判断所述分布图是否具有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的特征,来诊断所述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所述诊断用影像包含呈现出在所述显示面移动的物体的影像,
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示出视点没有追踪所述移动的物体,
所述诊断部,在所述分布图中视点没有追踪所述物体的移动的情况下,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低下。
7.一种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具备:
显示部,在显示面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用影像;
摄像部,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
检测部,根据由所述摄像部拍摄的图像,以时间序列检测所述显示面中的所述被检测者的视点;
制作部,制作分布图,该分布图示出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视点的分布;
存储部,存储病例特征数据,该病例特征数据示出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例对应的视点分布的特征;以及
诊断部,通过判断所述分布图是否具有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的特征,来诊断所述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所述诊断部,进一步算出视点获得率,该视点获得率示出在所述分布图中视点位于所述显示面内的比率,在所述视点获得率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中的额颞叶痴呆症。
8.一种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具备:
显示部,在显示面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用影像;
摄像部,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
检测部,根据由所述摄像部拍摄的图像,以时间序列检测所述显示面中的所述被检测者的视点;
制作部,制作分布图,该分布图示出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视点的分布;
存储部,存储病例特征数据,该病例特征数据示出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例对应的视点分布的特征;以及
诊断部,通过判断所述分布图是否具有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的特征,来诊断所述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所述诊断用影像包括第一影像、第二影像、第三影像、第四影像以及第五影像,
所述第一影像包含示出人物、物体、风景以及图形中的至少一个的图像,
所述第二影像是包含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影像,所述第一图像不包含正确答案图形以外的图形,所述第二图像包含所述正确答案图形以及多个类似图形,
所述第三影像包含静止图像,该静止图像示出人物、物体、风景以及图形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四影像包含静止图像,该静止图像包含诱发幻视的诱发图形、以及不诱发幻视的多个非诱发图形,
所述第五影像包含呈现出在所述显示面移动的物体的影像,
所述显示部,针对所述第一影像到第五影像,分别显示10秒至30秒的期间,
所述诊断部,根据与所述第一影像到第五影像的每一个影像的显示期间对应的分布图,诊断是否有可能是认知功能的低下、额颞叶痴呆症、皮质基底节变性以及路易氏体失智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
所述诊断部,进一步算出在与所述第一影像到第五影像的每一个影像对应的分布图中,示出视点位于所述显示面内的比率的视点获得率,在所述视点获得率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使对应的诊断结果无效化,并且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中的额颞叶痴呆症。
10.一种记录有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的程序记录介质,由计算机来执行所述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所述计算机与具有显示面的显示部、以及摄像部连接,所述计算机具备存储部,用于存储病例特征数据,该病例特征数据示出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例对应的视点分布的特征,所述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下:
在所述显示面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用影像,
由所述摄像部拍摄被检测者的眼睛,
根据由所述摄像部拍摄的图像,以时间序列检测所述显示面中的所述被检测者的视点,
制作分布图,该分布图示出检测出的视点的分布,
通过判断所述分布图是否具有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的特征,来诊断所述被检测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所述诊断用影像包含图像,该图像示出人物、物体、风景以及图形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病例特征数据示出一点注视模式这一特征,所述一点注视模式是指视点连续集中在以一点为中心的局部的部分,
在所述分布图具有所述一点注视模式这一特征的情况下,诊断为有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中的额颞叶痴呆症。
CN201880073126.8A 2017-11-14 2018-11-13 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记录介质 Active CN1113439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9321 2017-11-14
JP2017-219321 2017-11-14
PCT/JP2018/041932 WO2019098173A1 (ja) 2017-11-14 2018-11-13 認知機能障害診断装置および認知機能障害診断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3927A CN111343927A (zh) 2020-06-26
CN111343927B true CN111343927B (zh) 2023-10-13

Family

ID=66539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3126.8A Active CN111343927B (zh) 2017-11-14 2018-11-13 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583221B2 (zh)
EP (1) EP3711680A4 (zh)
JP (1) JP6867715B2 (zh)
KR (1) KR102581657B1 (zh)
CN (1) CN111343927B (zh)
AU (1) AU2018366644B2 (zh)
CA (1) CA3081199A1 (zh)
PH (1) PH12020550625A1 (zh)
SG (1) SG11202004441XA (zh)
WO (1) WO20190981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31471A1 (ja) * 2018-08-08 2020-02-13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評価装置、評価方法、及び評価プログラム
JP7047676B2 (ja) * 2018-08-31 2022-04-05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評価装置、評価方法、及び評価プログラム
JP6958540B2 (ja) * 2018-12-28 2021-11-02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評価装置、評価方法、及び評価プログラム
JP7056550B2 (ja) * 2018-12-28 2022-04-19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評価装置、評価方法、及び評価プログラム
JP7115424B2 (ja) * 2019-06-20 2022-08-09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評価装置、評価方法、及び評価プログラム
JP7318380B2 (ja) * 2019-07-17 2023-08-01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評価装置、評価方法、及び評価プログラム
WO2021192704A1 (ja) 2020-03-27 2021-09-30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認知機能障害診断装置および認知機能障害診断プログラム
JP6868258B1 (ja) * 2020-05-08 2021-05-12 日本テクト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認知機能検査システム
JPWO2021255632A1 (zh) * 2020-06-15 2021-12-23
KR102488969B1 (ko) 2020-12-28 2023-01-13 한국로봇융합연구원 학습모델 기반의 발달 장애 조기 선별을 위한 데이터에 대한 레이블링을 위한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방법
TWI813329B (zh) * 2021-06-11 2023-08-21 見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認知評估系統
KR102518690B1 (ko) 2021-08-26 2023-04-05 한국로봇융합연구원 학습 모델 기반의 발달 장애 조기 선별을 위한 데이터를 정제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방법
CN116098587B (zh) * 2023-01-13 2023-10-10 北京中科睿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眼动的认知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0874A (zh) * 2008-08-06 2011-08-31 高思福斯中心(控股)有限公司 治疗精神病学障碍的组合物和方法
JP2017158866A (ja) * 2016-03-10 2017-09-14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診断支援装置、診断支援方法、トレーニング支援装置、及びトレーニング支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94828A (en) 1973-06-07 1976-11-30 Dynapol Corporation Nonabsorbable antioxidant
US3852244A (en) 1973-11-23 1974-12-03 Gen Electric Polyetherquinoxalines
JPS5155346A (ja) 1974-11-11 1976-05-15 Nippon Zeon Co Sukoochiboshiseihorikuroropurengomusoseibutsu
JPS5912351B2 (ja) 1976-06-21 1984-03-22 野田合板株式会社 外装用化粧合板
JPS5926210B2 (ja) 1977-04-12 1984-06-25 株式会社日立ホームテック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S5761048U (zh) 1980-09-27 1982-04-10
JPS5761049U (zh) 1980-09-29 1982-04-10
JPS5817582U (ja) 1981-07-27 1983-02-03 株式会社精工舎 時計
JPS5912351U (ja) 1982-07-15 1984-01-25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廻縁
JPS5926210U (ja) 1982-08-12 1984-02-18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ビ−ズインダクタ
JPH0653107B2 (ja) 1992-07-09 1994-07-20 株式会社エイ・ティ・アール視聴覚機構研究所 視線検出を用いた医療診断装置
JPH0655203B2 (ja) 1992-07-09 1994-07-27 株式会社エイ・ティ・アール視聴覚機構研究所 視線検出を用いた医療診断装置
JPH074345B2 (ja) 1992-08-12 1995-01-25 株式会社エイ・ティ・アール視聴覚機構研究所 注視点マスキングによる医療診断装置
JP4902071B2 (ja) 2001-08-27 2012-03-21 武敏 鈴木 視野検査表
JP4560801B2 (ja) 2007-01-19 2010-10-13 武敏 鈴木 視覚検査用チャート
MX2010010402A (es) 2008-03-27 2010-12-17 Neuroptix Corp Formacion de imagenes oculares.
CN102245085B (zh) 2008-10-14 2015-10-07 俄亥俄大学 利用眼跟踪的认知和语言评估
JP5912351B2 (ja) 2011-09-05 2016-04-27 国立大学法人浜松医科大学 自閉症診断支援システム及び自閉症診断支援装置
JP5761048B2 (ja) 2012-01-24 2015-08-12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自閉症診断支援装置、および自閉症診断支援方法
JP5761049B2 (ja) 2012-01-24 2015-08-12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自閉症診断支援装置、および自閉症診断支援方法
JP5817582B2 (ja) 2012-02-22 2015-11-18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脳機能疾患診断支援装置および脳機能疾患診断支援方法
JP5926210B2 (ja) 2012-03-21 2016-05-25 国立大学法人浜松医科大学 自閉症診断支援システム及び自閉症診断支援装置
US9962119B2 (en) 2013-05-31 2018-05-08 Dignity Health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neurological disease
US11191832B2 (en) 2013-11-19 2021-12-07 Prothena Biosciences Limited Monitoring immunotherapy of Lewy body disease from constipation symptoms
KR101540895B1 (ko) * 2014-12-24 2015-07-30 이기범 히포테라피(Hippotherapy)용 인공지능말을 이용한 재활 시스템 및 그의 운용방법
JP2017140335A (ja) 2016-02-13 2017-08-17 国立大学法人金沢大学 タッチパネル式認知機能検査装置及び検査システム
JP2017176302A (ja) * 2016-03-29 2017-10-05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眼球運動計測装置、眼球運動計測方法および眼球運動計測プログラム
KR101977645B1 (ko) * 2017-08-25 2019-06-12 주식회사 메디웨일 안구영상 분석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0874A (zh) * 2008-08-06 2011-08-31 高思福斯中心(控股)有限公司 治疗精神病学障碍的组合物和方法
JP2017158866A (ja) * 2016-03-10 2017-09-14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診断支援装置、診断支援方法、トレーニング支援装置、及びトレーニング支援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RAWFORD T J.Cognitive processing speed deficits in multiple sclerosis: Dissociating sensorial and motor processing changes from cognitive processing speed.Inhibitory control of saccadic eye movement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lzheimer's disease.2005,第57卷(第57期),1052-1060. *
Dmitry Lagun等.Detecting cognitive impairment by eye movement analysis using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2011,第第201卷卷196–20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11680A1 (en) 2020-09-23
JPWO2019098173A1 (ja) 2020-11-19
KR102581657B1 (ko) 2023-09-22
JP6867715B2 (ja) 2021-05-12
US20200383626A1 (en) 2020-12-10
CN111343927A (zh) 2020-06-26
KR20200085766A (ko) 2020-07-15
US11583221B2 (en) 2023-02-21
PH12020550625A1 (en) 2021-03-01
AU2018366644B2 (en) 2024-05-02
WO2019098173A1 (ja) 2019-05-23
AU2018366644A1 (en) 2020-05-21
CA3081199A1 (en) 2019-05-23
EP3711680A4 (en) 2021-08-18
SG11202004441XA (en) 2020-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3927B (zh) 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装置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程序记录介质
Naber et al. Pupil size signals novelty and predicts later retrieval success for declarative memories of natural scenes
van Boxtel et al.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high-level biological motion tasks correlate with autistic traits
JP6251412B2 (ja) 不注意の測定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9538947B2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assisting diagnosis of autism
US7810928B2 (en) Evaluating pupillary responses to light stimuli
US20180140178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esting Aspects of Vision
KR102155309B1 (ko) 인지 장애 예측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한 서버, 사용자 단말 및 어플리케이션
Stein et al. Privileged access to awareness for faces and objects of expertise.
JP2020500640A (ja) 刺激及び視標追跡システム
WO2023003284A1 (ko) 인공지능에 기반한 심리검사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2890815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孤独症辅助评估系统和方法
EP2976990B1 (en) Pupil detection device and pupil detection method
Murphy et al. Lesions to right 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impair visual depth perception from disparity but not motion cues
KR101984993B1 (ko) 사용자 맞춤형 시표 제어가 가능한 시야검사기
US20230141614A1 (en) Cognitive impairment diagnostic devic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diagnostic program
JP6911034B2 (ja) 触覚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によって眼球運動を判定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JP6003277B2 (ja) 診断支援装置および診断支援方法
Quang et al. Mobil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ssessment system
Miles et al. EM-COGLOAD: An investigation into age and cognitive load detection using eye tracking and deep learning
Leiker Content reinstatement and source confidence during episodic memory retriev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