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32719A - 一种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32719A
CN111332719A CN202010198728.5A CN202010198728A CN111332719A CN 111332719 A CN111332719 A CN 111332719A CN 202010198728 A CN202010198728 A CN 202010198728A CN 111332719 A CN111332719 A CN 111332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connecting piece
sorting
automatic unloading
univers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87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32719B (zh
Inventor
张龙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ingchua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g Guanhu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g Guanhua filed Critical Weng Guanhua
Priority to CN2020101987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32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32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2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32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2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34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 B65G47/38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by dumping, tripping, or releasing load carriers
    • B65G47/40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by dumping, tripping, or releasing load carriers by tilting conveyor bu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ischarge Of Articles From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分拣车本体、运载轮组及货物卸载机构;所述货物卸载机构包括:基座、翻转式货斗及万向翻转驱动装置;所述万向翻转驱动装置包括三个驱动部及三个翻转方向调整部;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及主动棘轮,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棘轮驱动连接;所述翻转方向调整部包括:从动棘轮、固定连接件及活动连接件;所述从动棘轮与所述主动棘轮啮合;所述固定连接件与所述从动棘轮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连接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式货斗转动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实现任意方向的自动卸货处理,一方面提高场地空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提高货物分拣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递分拣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购物的不断兴盛,快递行业也随之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快递分拣仓库中,需要对不同订单的快递包裹进行分拣,将快递包裹进行分门别类,从而实现整个物流网络的畅通无阻。
为了提高对快递包裹的分拣效率,需要抛弃传统的手工分拣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机械自动化分拣。
快递分拣小车通过机械自动化实现无人化作业,取代传统的手工分拣。由于快递分拣小车可以极大提高分拣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其正受到越来越多快递企业的欢迎。
需要对车上的货物进行卸载,而货物卸载的方式主要通过对货斗进行翻转来实现。传统的分拣车,其货斗只能在一个方向上翻转,这样必然会降低货物分拣的效率。
因此,在快递分拣运输车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快递分拣运输车的货斗可以在多个方向上自动卸货,以节约有限的场地空间,提高货物分拣的效率,这是设计开发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实现三个方向的自动卸货处理,一方面提高场地空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提高货物分拣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分拣车本体、运载轮组及货物卸载机构;所述运载轮组设于所述分拣车本体的底部,所述货物卸载机构设于所述分拣车本体的顶部;
所述货物卸载机构包括:基座、翻转式货斗及万向翻转驱动装置;
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分拣车本体上,所述万向翻转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翻转式货斗与所述万向翻转驱动装置驱动连接;
所述万向翻转驱动装置包括三个驱动部及三个翻转方向调整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三个所述驱动部与三个所述翻转方向调整部一一对应地驱动连接;
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及主动棘轮,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棘轮驱动连接;
所述翻转方向调整部包括:从动棘轮、固定连接件及活动连接件;
所述从动棘轮与所述主动棘轮啮合;所述固定连接件与所述从动棘轮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连接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式货斗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连接件设置有转动连杆,所述翻转式货斗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转动连杆转动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式货斗为圆形盘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以所述翻转式货斗的圆形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三个所述从动棘轮层叠设置,且三个所述从动棘轮的中心轴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三个所述主动棘轮以从动轮的中心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式货斗的边缘环绕设有阻挡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拣车本体为四方形结构,所述运载轮组具有多个车轮,多个车轮分设在所述分拣车本体底部的前、后、左、右四侧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轮为万向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为四方形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实现任意方向的自动卸货处理,一方面提高场地空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提高货物分拣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翻转卸货的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货物卸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万向翻转驱动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万向翻转驱动装置的部分分解图;
图7为图2中翻转式货斗的主视图;
图8为图7中翻转式货斗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包括:分拣车本体20、运载轮组30及货物卸载机构40。运载轮组30设于分拣车本体20的底部。货物卸载机构40设于分拣车本体20的顶部。
运载轮组30用于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整体的移动行走,使得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可以由一个位置到达另一个位置。在本发明中,分拣车本体为四方形结构。如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运载轮组30具有多个车轮310,多个车轮310分设在分拣车本体20底部的前、后、左、右四侧边缘。多个车轮310用于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整体移动行走的同时为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提供均匀的支撑,使得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移动行走过程中更加平稳,整体稳定性更好。
还需要说明的是,运载轮组30还具有与车轮310驱动连接的车轮驱动部(图中未示出),车轮驱动部为马达驱动结构。车轮驱动部为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移动行走提供动力。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运载轮组30的车轮310为万向轮,万向轮与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万向自动卸货配合使用,使得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行走移动灵活,卸货灵活,且整体上适应性好,场地空间利用率高,货物分拣效率高。比如,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在运输货物过程中,在需要改变前进方向时,只需要调整万向轮的方向即可,不需要通过转动整个车身,也不需要大片空间进行转向掉头。此外,当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到达卸货地点时,不需要适应卸货地点而进行转向、掉头,根据卸货地点选择相应的一个卸货方向进行卸货即可,节省卸货时间和空间;而且对卸货地点的限制少,因而场地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
以下对货物卸载机构40的结构及其连接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货物卸载机构40包括:基座410、翻转式货斗420及万向翻转驱动装置430。基座410设置在分拣车本体20上,基座410为四方形结构,四方形结构的基座410与四方形结构的分拣车本体20配合。万向翻转驱动装置430设置在基座410上。翻转式货斗420与万向翻转驱动装置430驱动连接。
如图3、图4所示,万向翻转驱动装置430包括三个驱动部100及三个翻转方向调整部200。驱动部100设置在基座410上。三个驱动部100与三个翻转方向调整部200一一对应驱动连接。驱动部100包括驱动电机及主动棘轮。驱动电机与主动棘轮驱动连接。如图5所示,翻转方向调整部200包括:从动棘轮400、固定连接件500及活动连接件600。从动棘轮400与主动棘轮啮合。固定连接件500与从动棘轮400连接。活动连接件600的一端与固定连接件50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翻转式货斗420转动连接。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中,活动连接件600设置有转动连杆700。翻转式货斗420开设有连接孔。转动连杆700转动穿设于连接孔中。如图2及图4所示,翻转式货斗420为圆形盘体结构,连接孔以翻转式货斗420的圆形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如图5所示,具体的,三个从动棘轮400层叠设置,且三个从动棘轮400的中心轴重叠。这样,货物卸载机构40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5所示,具体的,三个主动棘轮以从动棘轮400的中心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从而使得三个从动棘轮400分别与三个主动棘轮啮合且相互不影响。
以下对货物卸载机构4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为了更好地进行说明,现对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进行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三个方向的指定(同时也是翻转式货斗420的三个方向的指定);当然,对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方向指定并不是唯一的,此处仅以其中一种方向指定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货物卸载机构40的工作原理,下面将三个驱动部100分别命名为第一驱动部110、第二驱动部120及第三驱动部130;将三个翻转方向调整部200分别命名为第一翻转方向调整部140、第二翻转方向调整部150及第三翻转方向调整部160;
如图5所示,第一驱动部11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图未示)和第一主动棘轮111,第二驱动部12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图未示)和第二主动棘轮112,第三驱动部130包括第三驱动电机(图未示)和第三主动棘轮113;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主动棘轮111驱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主动棘轮112驱动连接,第三驱动电机与第三主动棘轮113驱动连接;
如图6所示,第一翻转方向调整部140包括:第一从动棘轮141、第一固定连接件142及第一活动连接件143,第二翻转方向调整部150包括:第二从动棘轮151、第二固定连接件152及第二活动连接件153,第三翻转方向调整部160包括:第三从动棘轮161、第三固定连接件162及第三活动连接件163;第一活动连接件143设置有第一转动连杆144,第二活动连接件153设置有第二转动连杆154,第三活动连接件163设置有第三转动连杆164;
如图7所示,翻转式货斗420开设有三个连接孔,三个连接孔分别命名为第一连接孔423、第二连接孔(图未示)及第三连接孔(图未示)。
如图2、图5及图6所示,第一从动棘轮141与第一主动棘轮111啮合;第一固定连接件142与第一从动棘轮141连接;第一活动连接件14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连接件142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连杆144转动穿设于翻转式货斗420的第一连接孔423。第二从动棘轮151与第二主动棘轮112啮合;第二固定连接件152与第二从动棘轮151连接;第二活动连接件153的一端与第二固定连接件152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连杆154转动穿设于翻转式货斗420的第二连接孔。第三从动棘轮161与第三主动棘轮113啮合;第三固定连接件162与第三从动棘轮161连接;第三活动连接件163的一端与第三固定连接件162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转动连杆164转动穿设于翻转式货斗420的第三连接孔。
下面对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如图2至图6所示):
当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处于装货、移动或闲置状态时(此时为初始状态),此时翻转式货斗420处于水平状态,即此时第一固定连接件142、第二固定连接件152及第三固定连接件162以三个从动棘轮400的中心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从而第一活动连接件143、第二活动连接件153及第三活动连接件163也以三个从动棘轮400的中心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进而使得第一转动连杆144、第二转动连杆154及第三转动连杆164处于等高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110和第一翻转方向调整部140对应控制翻转式货斗420的第一翻转方向;第二驱动部120和第二翻转方向调整150部对应控制翻转式货斗420的第二翻转方向;第三驱动部130和第三翻转方向调整部160对应控制翻转式货斗420的第三翻转方向;
当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需要进行翻转卸货时,例如需要向第一方向翻转卸货时,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主动棘轮111转动,第一主动棘轮111带动第一从动棘轮141转动,第一从动棘轮141带动第一固定连接件142转动;由于第一活动连接件14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连接件142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连杆144转动穿设于翻转式货斗420的第一连接孔423;故,第一固定连接件142转动时,带动第一活动连接件143的一端转动的同时还使得第一活动连接件143的另一端下移,从而带动翻转式货斗420向第一方向翻转;需要说明的是,在翻转式货斗420向第一方向翻转的过程中,第二活动连接件153和第三活动连接件163也相应地进行了适应性转动;
同理的,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向其第二方向翻转卸货或向其第三方向翻转卸货的原理与向其第一方向翻转卸货的原理相同,故不再赘述。
如图2及图5所示,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及第三驱动电机分别沿同一方向驱动其对应的第一主动棘轮111、第二主动棘轮112及第三主动棘轮113时,翻转式货斗沿水平方向转动,这样就使得翻转式货斗420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也沿水平方向发生改变;这样就使得翻转式货斗420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向任意一个方向发生翻转,从而使得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可以向任意一个方向翻转卸货,即实现了万向翻转卸货。这样,就使得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使用更加地灵活,这样接货的箱子的摆放方向就可以更加灵活,场地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得到提高,且货物的分拣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中,翻转式货斗420的边缘环绕设有阻挡边401。通过设置阻挡边401,可以防止翻转式货斗420上的货物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掉落,提高了对货物运输的稳定性。然而,在翻转式货斗420对货物进行翻转式卸货的过程中,阻挡边401又会对货物起到阻碍,受制于阻挡边的阻碍,便不能顺畅的对货物进行卸载。可见,阻挡边401的设置具有两面性。为此,需要对翻转式货斗420的结构作进一步优化设计,使得货物不会受制于阻挡边而难以卸载。
如图8所示,翻转式货斗420包括货斗本体421和翻转随动板422。翻转随动板422设置在货斗本体421上。作为优选方式,翻转随动板422通过复位弹簧427与货斗本体421连接。货斗本体421的底部开设有三个以货斗本体421的中心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避让槽424、第二避让槽425及第三避让槽426。如图3、图4及图6所示,第一固定连接件142上设置有第一顶升块145,第二固定连接件152上设置有第二顶升块155,第三固定连接件162上设置有第三顶升块165。第一顶升块145贯穿第一避让槽424后与翻转随动板422抵持或分离;第二顶升块155贯穿第二避让槽425后与翻转随动板422抵持或分离;第三顶升块165贯穿第三避让槽426后与翻转随动板422抵持或分离。
以下对翻转式货斗42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请一并参考图2、图3及图8):
当翻转式货斗420向其第一方向翻转的过程中,第一顶升块145穿过第一避让槽424后压持于翻转随动板422上,这样,翻转随动板422受到第一顶升块145的顶升作用力,翻转随动板422绕货斗本体421转动一个角度,于是,发生转动的翻转随动板422填补了货斗本体421与阻挡边401之间的高度差,这样,货斗本体421上的货物可以通过翻转随动板422而不受阻挡边阻碍地进行卸载,从而提高了货物卸载的顺畅性;当货物卸载完毕,翻转式货斗420进行复位时,翻转随动板422与第一顶升块145分离,第一顶升块145不再对翻转随动板422施力;此时,翻转随动板422在复位弹簧427及其自身重力做作用下进行精确复位;翻转随动板422回复至与货斗本体421的底部平行且紧贴于货斗本体421底部的状态,确保翻转随动板421不影响翻转式货斗420装载货物;还需要说明的是,复位弹簧427不仅为翻转随动板422的复位提供弹性力,而且还在货斗本体421发生翻转时与第一顶升块145、第二顶升块155或第三顶升块165相互配合,使得翻转随动板422不会过分转动、也不会与货斗本体421分离而影响货物卸载,从而提高了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系统稳定性。
同理的,当翻转式货斗420向其第二方向翻转的过程中,翻转随动板422也同样填补了货斗本体421与阻挡边401之间的高度差,使得货物可以顺畅的进行卸载;当货物卸载完毕,翻转式货斗420进行复位时,翻转随动板422在复位弹簧427的弹性回复力和其自身重力做作用下自行复位;
同理的,当翻转式货斗420向其第三方向翻转的过程中,翻转随动板422也同样填补了货斗本体421与阻挡边401之间的高度差,使得货物可以顺畅的进行卸载;当货物卸载完毕,翻转式货斗420进行复位时,翻转随动板422在复位弹簧427的弹性回复力和其自身重力做作用下自行复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分拣车本体、运载轮组及货物卸载机构;所述运载轮组设于所述分拣车本体的底部,所述货物卸载机构设于所述分拣车本体的顶部;
所述货物卸载机构包括:基座、翻转式货斗及万向翻转驱动装置;
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分拣车本体上,所述万向翻转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翻转式货斗与所述万向翻转驱动装置驱动连接;
所述万向翻转驱动装置包括三个驱动部及三个翻转方向调整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三个所述驱动部与三个所述翻转方向调整部一一对应地驱动连接;
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及主动棘轮,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棘轮驱动连接;
所述翻转方向调整部包括:从动棘轮、固定连接件及活动连接件;
所述从动棘轮与所述主动棘轮啮合;所述固定连接件与所述从动棘轮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连接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式货斗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件设置有转动连杆,所述翻转式货斗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转动连杆转动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式货斗为圆形盘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以所述翻转式货斗的圆形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从动棘轮层叠设置,且三个所述从动棘轮的中心轴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主动棘轮以从动轮的中心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式货斗的边缘环绕设有阻挡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车本体为四方形结构,所述运载轮组具有多个车轮,多个车轮分设在所述分拣车本体底部的前、后、左、右四侧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为万向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四方形结构。
CN202010198728.5A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 Active CN111332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8728.5A CN111332719B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8728.5A CN111332719B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2719A true CN111332719A (zh) 2020-06-26
CN111332719B CN111332719B (zh) 2021-09-14

Family

ID=71176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8728.5A Active CN111332719B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3271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2223A (zh) * 2021-05-06 2021-07-30 安徽绿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仓储分拣装备
CN113617687A (zh) * 2021-09-06 2021-11-09 马俊楠 基于滚筒传送的翻转式分拣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2223A (zh) * 2021-05-06 2021-07-30 安徽绿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仓储分拣装备
CN113617687A (zh) * 2021-09-06 2021-11-09 马俊楠 基于滚筒传送的翻转式分拣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2719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32719B (zh) 一种实现万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
EP4169858A1 (en) Loading and unloading equipment, and loading and unloading system
CN107352205B (zh) 搬运机器人
CN111332717B (zh) 通过万向翻转驱动装置实现四向卸货的快递分拣小车
EP3660619B1 (en) Two wheel automatic guided vehicles used in combination
CN110901727B (zh) 一种仓储物料搬运装置
CN111332718B (zh) 通过气缸控制翻转方向的四向卸货快递分拣小车
CN213325054U (zh) 一种集仓集配物流仓储运输装置
CN207293218U (zh) 搬运机器人
CN111332716B (zh) 一种实现多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小车
CN111332715B (zh) 一种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
US6340083B1 (en) Transmission wheel and a platform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med by said wheels
CN105883321B (zh) 用于搬运电缆盘的电力轨道车
CN110654788A (zh) 货物承载装置及分拣agv
US5960934A (en) Roller drive unit
CN110102486B (zh) 一种双向侧翻式分拣机
US3526331A (en) Vehicle loading and unloading apparatus
CN217200087U (zh) 一种用于智能物流穿梭小车的货物调节装置
US3035715A (en) Position-changing apparatus for coils
CN210080089U (zh) 一种双向侧翻式分拣机
KR102490492B1 (ko) 자동 화물 운반장치
CN210080088U (zh) 一种顺向分拣机
CN210175709U (zh) 可移动设备及其仓库系统
CN207976767U (zh) 一种货物分拣机器人
CN217455779U (zh) 一种可自动切换转向模式的三轴四轮物料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26

Address after: Room 503, building 2, Xingming building, No. 288, Xingming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area, China (Jiangsu) pilot Free Trade Zone, Suzhou, Jiangsu 215000

Applicant after: Zhongchendian (Suzhou) Intelligent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72 601 Times Square, No. 99, Longcheng Avenue, Shangjing community, Longche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Weng Guanhu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2

Address after: Room B3-208, Building 7, No. 2288, Wuzhong Avenue,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Yingchuang Powe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503, building 2, Xingming building, No. 288, Xingming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area, China (Jiangsu) pilot Free Trade Zone, Suzhou, Jiangsu 215000

Patentee before: Zhongchendian (Suzhou) Intelligent System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