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2149B - 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2149B
CN111322149B CN202010125153.4A CN202010125153A CN111322149B CN 111322149 B CN111322149 B CN 111322149B CN 202010125153 A CN202010125153 A CN 202010125153A CN 111322149 B CN111322149 B CN 1113221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heat dissipation
metal conductor
shell
insulating cera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51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22149A (zh
Inventor
黄叶明
孙成兵
孙晶晶
周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51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221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22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2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22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2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9/00Cooling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7/00
    • F01P9/06Cooling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7/00 by use of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e.g. of compressor or absorber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4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包括外壳、安装壳、热电制冷片、散热片、风扇、固定接头、第一接线柱、连接转座、第二接线柱和旋转连接臂,所述外壳内部底侧安装有热电制冷片;本发明当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温度升高,此时通过安装板上的伺服电机工作带动转臂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滑座在半圆环上沿着环槽移动,直至转臂一侧连接的旋转连接臂旋转卡入一端的固定接头内,此时热电制冷片与电源正向连接,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处吸收的热量传递到第一绝缘陶瓷片和第一金属导体处,同时通过顶部的散热片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过风扇工作将热量快速散出。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温度调控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发动机最佳工作温度区间为95度,如果不及时对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进行调节的话,容易造成发动机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发动机温控散热系统在使用时,其仅仅具有散热的功能,且传统的散热方式为水冷和风冷,无法在对发动机散热过程中对发动机进行有效的温度调节,进而在发动机工作情况下对发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难以维持其在最佳工作温度区间进行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发动机温控散热系统在使用时,其仅仅具有散热的功能,且传统的散热方式为水冷和风冷,无法在对发动机散热过程中对发动机进行有效的温度调节,进而在发动机工作情况下对发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难以维持其在最佳工作温度区间进行工作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包括外壳、安装壳、热电制冷片、散热片、风扇、固定接头、第一接线柱、连接转座、第二接线柱和旋转连接臂,所述外壳内部底侧安装有热电制冷片,所述热电制冷片顶部安装有散热片,所述外壳内部且位于散热片上方安装有若干个风扇;
所述外壳顶侧安装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侧底部安装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两端上方均安装有固定接头,所述固定接头一侧均安装有第一接线柱,所述绝缘板顶部中心处安装有连接转座,所述连接转座一侧安装有第二接线柱,所述绝缘板两端外侧均安装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顶侧分别与半圆环两端连接,所述半圆环顶部滑动安装有滑座,所述连接转座内侧转动安装有旋转连接臂,且旋转连接臂上方一侧与滑座一侧连接,所述连接转座一侧对称侧且位于绝缘板上方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且位于安装板另一侧安装有转臂,所述转臂顶端一侧与滑座另一侧连接,所述旋转连接臂顶端安装有缓冲柱;
所述缓冲柱内部两端均开设有内置槽,所述内置槽内壁均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外侧滑动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一端位于缓冲柱外侧安装有缓冲头,所述导杆外侧且位于滑杆另一端套装有弹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半圆环一侧开设有环槽,所述滑座滑动安装在环槽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外侧四周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若干个安装孔两两平行等距离设置,直角连接片一侧开设有4个腰型孔,螺栓穿过直角连接片的腰型孔与4个安装孔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接头和第一接线柱电性连接,所述连接转座、第二接线柱以及旋转连接臂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分别与热电制冷片以及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电制冷片包括第一绝缘陶瓷片、第一金属导体、空穴型半导体、电子型半导体、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所述第一绝缘陶瓷片底部安装有第一金属导体,所述第一金属导体底部等距离间隔设置有空穴型半导体,所述第一金属导体底部等距离间隔且位于空穴型半导体一侧设置有电子型半导体,所述空穴型半导体和电子型半导体底部安装有第二金属导体,所述第二金属导体底部安装有第二绝缘陶瓷片。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外侧四周均开设有通气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该系统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一:将外壳通过螺栓穿过直角连接片的腰型孔与4个安装孔连接,然后将直角连接片安装在发动机外侧,当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温度升高,此时通过安装板上的伺服电机工作带动转臂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滑座在半圆环上沿着环槽移动,直至转臂一侧连接的旋转连接臂旋转卡入一端的固定接头内,此时热电制冷片与电源正向连接,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处吸收的热量传递到第一绝缘陶瓷片和第一金属导体处,同时通过顶部的散热片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过风扇工作将热量快速散出;
步骤二:当需要对发动机提升温度时,伺服电机工作带动转臂顺时针转动,直至转臂一侧连接的旋转连接臂旋转卡入另一端的固定接头内,实现热电制冷片与电源反向连接,进而第一绝缘陶瓷片和第一金属导体处吸收的热量传递到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处,提高温度;
步骤三:旋转连接臂旋转时,当缓冲柱与连接板接触前,缓冲头首先与连接板接触,带动滑杆沿着导杆移动,且压缩内置槽内的弹簧,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对旋转连接臂限位的同时避免缓冲柱与连接板直接碰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当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温度升高,此时通过安装板上的伺服电机工作带动转臂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滑座在半圆环上沿着环槽移动,直至转臂一侧连接的旋转连接臂旋转卡入一端的固定接头内,此时热电制冷片与电源正向连接,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处吸收的热量传递到第一绝缘陶瓷片和第一金属导体处,同时通过顶部的散热片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过风扇工作将热量快速散出,当需要对发动机提升温度时,伺服电机工作带动转臂顺时针转动,直至转臂一侧连接的旋转连接臂旋转卡入另一端的固定接头内,实现热电制冷片与电源反向连接,进而第一绝缘陶瓷片和第一金属导体处吸收的热量传递到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处,提高温度,能够对发动机的温度进行快速调节,保证其处于最佳工作温度区间;
在对热电制冷片进行与电源的正反向连接过程中需要通过旋转连接臂的旋转,旋转连接臂在旋转过程中,即缓冲柱与连接板接触前,缓冲头首先与连接板接触,带动滑杆沿着导杆移动,且压缩内置槽内的弹簧,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对旋转连接臂限位的同时避免缓冲柱与连接板直接碰撞。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外壳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安装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缓冲柱剖视图。
图中:1、外壳;2、安装壳;3、热电制冷片;4、散热片;5、风扇;6、绝缘板;7、固定接头;8、第一接线柱;9、连接转座;10、第二接线柱;11、连接板;12、半圆环;13、环槽;14、旋转连接臂;15、缓冲柱;16、安装板;17、伺服电机;18、转臂;19、滑座;20、内置槽;21、导杆;22、弹簧;23、滑杆;24、缓冲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包括外壳1、安装壳2、热电制冷片3、散热片4、风扇5、固定接头7、第一接线柱8、连接转座9、第二接线柱10和旋转连接臂14,外壳1内部底侧安装有热电制冷片3,热电制冷片3顶部安装有散热片4,外壳1内部且位于散热片4上方安装有若干个风扇5;
外壳1顶侧安装有安装壳2,安装壳2内侧底部安装有绝缘板6,绝缘板6两端上方均安装有固定接头7,固定接头7一侧均安装有第一接线柱8,绝缘板6顶部中心处安装有连接转座9,连接转座9一侧安装有第二接线柱10,绝缘板6两端外侧均安装有连接板11,两个连接板11顶侧分别与半圆环12两端连接,半圆环12顶部滑动安装有滑座19,连接转座9内侧转动安装有旋转连接臂14,且旋转连接臂14上方一侧与滑座19一侧连接,连接转座9一侧对称侧且位于绝缘板6上方安装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17,伺服电机17输出端且位于安装板16另一侧安装有转臂18,转臂18顶端一侧与滑座19另一侧连接,旋转连接臂14顶端安装有缓冲柱15;
缓冲柱15内部两端均开设有内置槽20,内置槽20内壁均安装有导杆21,导杆21外侧滑动安装有滑杆23,滑杆23一端位于缓冲柱15外侧安装有缓冲头24,导杆21外侧且位于滑杆23另一端套装有弹簧22。
半圆环12一侧开设有环槽13,滑座19滑动安装在环槽13内,保证滑座19在半圆环12上沿着环槽13移动,通过环槽13起到限位的作用。
外壳1外侧四周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若干个安装孔两两平行等距离设置,直角连接片一侧开设有4个腰型孔,螺栓穿过直角连接片的腰型孔与4个安装孔连接,实现外壳1的位置调节安装。
固定接头7和第一接线柱8电性连接,连接转座9、第二接线柱10以及旋转连接臂14电性连接,第一接线柱8和第二接线柱10分别与热电制冷片3以及电源电性连接,保证各组件电性连接。
热电制冷片3包括第一绝缘陶瓷片、第一金属导体、空穴型半导体、电子型半导体、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第一绝缘陶瓷片底部安装有第一金属导体,第一金属导体底部等距离间隔设置有空穴型半导体,第一金属导体底部等距离间隔且位于空穴型半导体一侧设置有电子型半导体,空穴型半导体和电子型半导体底部安装有第二金属导体,第二金属导体底部安装有第二绝缘陶瓷片,便于对热量进行转移,实现发动机的温度调节。
外壳1外侧四周均开设有通气槽,便于内部空气流通。
该系统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一:将外壳1通过螺栓穿过直角连接片的腰型孔与4个安装孔连接,然后将直角连接片安装在发动机外侧,当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温度升高,此时通过安装板16上的伺服电机17工作带动转臂18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滑座19在半圆环12上沿着环槽13移动,直至转臂18一侧连接的旋转连接臂14旋转卡入一端的固定接头7内,此时热电制冷片3与电源正向连接,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处吸收的热量传递到第一绝缘陶瓷片和第一金属导体处,同时通过顶部的散热片4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过风扇5工作将热量快速散出;
步骤二:当需要对发动机提升温度时,伺服电机17工作带动转臂18顺时针转动,直至转臂18一侧连接的旋转连接臂14旋转卡入另一端的固定接头7内,实现热电制冷片3与电源反向连接,进而第一绝缘陶瓷片和第一金属导体处吸收的热量传递到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处,提高温度;
步骤三:旋转连接臂14旋转时,当缓冲柱15与连接板11接触前,缓冲头24首先与连接板11接触,带动滑杆23沿着导杆21移动,且压缩内置槽20内的弹簧22,通过弹簧22的弹性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对旋转连接臂14限位的同时避免缓冲柱15与连接板11直接碰撞。
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当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温度升高,此时通过安装板16上的伺服电机17工作带动转臂18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滑座19在半圆环12上沿着环槽13移动,直至转臂18一侧连接的旋转连接臂14旋转卡入一端的固定接头7内,此时热电制冷片3与电源正向连接,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处吸收的热量传递到第一绝缘陶瓷片和第一金属导体处,同时通过顶部的散热片4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过风扇5工作将热量快速散出,当需要对发动机提升温度时,伺服电机17工作带动转臂18顺时针转动,直至转臂18一侧连接的旋转连接臂14旋转卡入另一端的固定接头7内,实现热电制冷片3与电源反向连接,进而第一绝缘陶瓷片和第一金属导体处吸收的热量传递到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处,提高温度,能够对发动机的温度进行快速调节,保证其处于最佳工作温度区间;在对热电制冷片3进行与电源的正反向连接过程中需要通过旋转连接臂14的旋转,旋转连接臂14在旋转过程中,即缓冲柱15与连接板11接触前,缓冲头24首先与连接板11接触,带动滑杆23沿着导杆21移动,且压缩内置槽20内的弹簧22,通过弹簧22的弹性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对旋转连接臂14限位的同时避免缓冲柱15与连接板11直接碰撞。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包括外壳(1)、热电制冷片(3)、散热片(4)、风扇(5),所述外壳(1)内部底侧安装有热电制冷片(3),所述热电制冷片(3)顶部安装有散热片(4),所述外壳(1)内部且位于散热片(4)上方安装有若干个风扇(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壳(2)、固定接头(7)、第一接线柱(8)、连接转座(9)、第二接线柱(10)和旋转连接臂(14);
所述外壳(1)顶侧安装有安装壳(2),所述安装壳(2)内侧底部安装有绝缘板(6),所述绝缘板(6)两端上方均安装有固定接头(7),所述固定接头(7)一侧安装有第一接线柱(8),所述绝缘板(6)顶部中心处安装有连接转座(9),所述连接转座(9)一侧安装有第二接线柱(10),所述绝缘板(6)两端外侧均安装有连接板(11),两个所述连接板(11)顶侧分别与半圆环(12)两端连接,所述半圆环(12)顶部滑动安装有滑座(19),所述连接转座(9)内侧转动安装有旋转连接臂(14),且旋转连接臂(14)上方一侧与滑座(19)一侧连接,所述连接转座(9)一侧对称侧且位于绝缘板(6)上方安装有安装板(16),所述安装板(16)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17),所述伺服电机(17)输出端且位于安装板(16)另一侧安装有转臂(18),所述转臂(18)顶端一侧与滑座(19)另一侧连接,所述旋转连接臂(14)顶端安装有缓冲柱(15);
所述缓冲柱(15)内部两端均开设有内置槽(20),所述内置槽(20)内壁均安装有导杆(21),所述导杆(21)外侧滑动安装有滑杆(23),所述滑杆(23)一端且位于缓冲柱(15)外侧安装有缓冲头(24),所述导杆(21)外侧且位于滑杆(23)另一端套装有弹簧(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环(12)一侧开设有环槽(13),所述滑座(19)滑动安装在环槽(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外侧四周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若干个安装孔轴心线两两平行等距离设置,直角连接片一侧开设有4个腰型孔,螺栓穿过直角连接片的腰型孔与4个安装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头(7)和第一接线柱(8)电性连接,所述连接转座(9)、第二接线柱(10)以及旋转连接臂(14)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柱(8)和第二接线柱(10)分别与热电制冷片(3)以及电源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制冷片(3)包括第一绝缘陶瓷片、第一金属导体、空穴型半导体、电子型半导体、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所述第一绝缘陶瓷片底部安装有第一金属导体,所述第一金属导体底部等距离间隔设置有空穴型半导体,所述第一金属导体底部等距离间隔且位于空穴型半导体一侧设置有电子型半导体,所述空穴型半导体和电子型半导体底部安装有第二金属导体,所述第二金属导体底部安装有第二绝缘陶瓷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外侧四周均开设有通气槽。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一:将外壳(1)通过螺栓穿过直角连接片的腰型孔与4个安装孔连接,然后将直角连接片安装在发动机外侧,当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温度升高,此时通过安装板(16)上的伺服电机(17)工作带动转臂(18)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滑座(19)在半圆环(12)上沿着环槽(13)移动,直至转臂(18)一侧连接的旋转连接臂(14)旋转卡入一端的固定接头(7)内,此时热电制冷片(3)与电源正向连接,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处吸收的热量传递到第一绝缘陶瓷片和第一金属导体处,同时通过顶部的散热片(4)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过风扇(5)工作将热量快速散出;
步骤二:当需要对发动机提升温度时,伺服电机(17)工作带动转臂(18)顺时针转动,直至转臂(18)一侧连接的旋转连接臂(14)旋转卡入另一端的固定接头(7)内,实现热电制冷片(3)与电源反向连接,进而第一绝缘陶瓷片和第一金属导体处吸收的热量传递到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处,提高温度;
步骤三:旋转连接臂(14)旋转时,当缓冲柱(15)与连接板(11)接触前,缓冲头(24)首先与连接板(11)接触,带动滑杆(23)沿着导杆(21)移动,且压缩内置槽(20)内的弹簧(22),通过弹簧(22)的弹性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对旋转连接臂(14)限位的同时避免缓冲柱(15)与连接板(11)直接碰撞。
CN202010125153.4A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 Active CN111322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5153.4A CN111322149B (zh)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5153.4A CN111322149B (zh)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2149A CN111322149A (zh) 2020-06-23
CN111322149B true CN111322149B (zh) 2021-03-16

Family

ID=71163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5153.4A Active CN111322149B (zh)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2214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69297A (en) * 1926-03-09 1927-04-21 Frederick Foy Improvements in fans or air propellers for use with radiators and coolers and the like for application with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and other purposes
DE2700409A1 (de) * 1977-01-07 1978-07-13 Walter Holzer Kuehlsystem, insbesondere fuer kraftfahrzeuge
JPH04103824A (ja) * 1990-08-23 1992-04-06 Kubota Corp 強制空冷式縦軸エンジンの空冷装置
JPH1030438A (ja) * 1996-07-16 1998-02-03 Calsonic Corp 発電機用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DE19702183A1 (de) * 1997-01-23 1998-07-30 Laengerer & Reich Gmbh & Co Kühlmodul
CN2739671Y (zh) * 2004-10-22 2005-11-09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数字相机温控装置
CN202105075U (zh) * 2011-05-06 2012-01-11 林有立 一种电热水袋的电路发热装置
CN202402128U (zh) * 2012-01-04 2012-08-29 倍沃得热力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新型多电机发电机组散热器
CN102744880A (zh) * 2012-06-28 2012-10-24 王�琦 电熔焊机以及电熔管件的焊接方法
CN203978588U (zh) * 2014-07-17 2014-12-03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客车散热水箱风扇总成
CN206480730U (zh) * 2017-03-03 2017-09-08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置散热器总成
CN107517570B (zh) * 2017-09-04 2020-05-22 国网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 一种用于通信设备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方法
CN208934788U (zh) * 2018-11-09 2019-06-04 重庆元朔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冷却装置
CN109339935A (zh) * 2018-11-26 2019-02-15 十堰新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更换芯体的汽车散热器
CN109339928B (zh) * 2018-12-04 2023-09-12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
CN109907583A (zh) * 2019-03-14 2019-06-21 深圳市弘楚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温控床垫
CN209823765U (zh) * 2019-05-22 2019-12-20 山东英特力光通信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综合业务收发管理装置
CN110045110A (zh) * 2019-06-03 2019-07-23 思库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用于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的温控仓及温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2149A (zh) 202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73145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防爆电机
CN111322149B (zh) 一种可调式智能温控散热系统
CN202948389U (zh) 半导体cpu散热器
CN215577398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鞋垫机温控显示装置
CN212841336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led汽车大灯用电路板铜基板材
CN207570160U (zh) 一种制冷压缩机中电路板的安装结构
CN112738920A (zh) 一种基于5g传输的基站设备
CN22058607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
CN218675396U (zh) 一种散热式光电模块
CN215571575U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的易拉罐速冷装置
CN221033286U (zh) 一种可以降低138-1000w风机整机温度的机壳组件
CN219143408U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机构
CN219592231U (zh) 高效散热的电机
CN220544664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铜铝合金母线槽
CN220043172U (zh) 一种防爆电机和防爆摇头扇
CN219919607U (zh) 一种具有自动温控散热装置的安全扫描仪
CN218587538U (zh) 一种电控盒的散热结构
CN220253903U (zh) 一种无线智能配电监控仪
CN217882748U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中高电压直流母线槽
CN220022071U (zh) 环网开关设备
CN216532356U (zh) 一种使用ble配网的wifi通信模组
CN212990061U (zh) 一种计算机cpu散热器
CN219717841U (zh) 一种智能化密集型节能母线
CN209842547U (zh) 一种高效节能组合式散热器
CN220606191U (zh) 一种数据采集智能工作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