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43C - 具有一体化的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的减振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一体化的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的减振结构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43C
CN1113143C CN99802413.9A CN99802413A CN1113143C CN 1113143 C CN1113143 C CN 1113143C CN 99802413 A CN99802413 A CN 99802413A CN 1113143 C CN1113143 C CN 111314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ending resistance
resistance element
axial force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024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0338A (zh
Inventor
佐伯英一郎
渡边厚
铃木一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orp
Nippon Stee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08/868,78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5998701A/en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00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0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4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10Transferases (2.)
    • C12N9/1048Glycosyltransferases (2.4)
    • C12N9/1051Hexosyltransferases (2.4.1)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2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plant cells, e.g. plant artificial chromosomes (PACs)
    • C12N15/8241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 C12N15/8242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non-agronomic quality (output) traits, e.g. for industrial processing; Value added, non-agronomic traits
    • C12N15/8243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non-agronomic quality (output) traits, e.g. for industrial processing; Value added, non-agronomic traits involving biosynthetic or metabolic pathways, i.e. metabolic engineering, e.g. nicotine, caffeine
    • C12N15/8245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non-agronomic quality (output) traits, e.g. for industrial processing; Value added, non-agronomic traits involving biosynthetic or metabolic pathways, i.e. metabolic engineering, e.g. nicotine, caffeine involving modified carbohydrate or sugar alcohol metabolism, e.g. starch biosynthes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 Thereof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 Prepar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减振结构,其中一弹塑性阻尼器与一粘弹性阻尼器结合成一体,从而可用于一抗震建筑物的一拉杆和一支柱。该减振结构的特征在于:一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被一减振元件3覆盖;减振元件3的一外侧被一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覆盖;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被减振元件3覆盖;减振元件3的一外侧被一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覆盖;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的一端和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一端被相互固定;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的一端和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另一端被相互固定;并且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与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与减振元件3粘弹性地结合成一体。这样,可以提供一减振结构,其制造成本低并且其相对于一大型、一中等和一小型地震的减振效果高。

Description

具有一体化的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的减振结构
发明的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一体化的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的一减振(阻尼)结构,其应用于一拉杆或支柱,主要用作一建筑物的一抗震和抗风部件。就此而论,在本说明书中,下面将用于一建筑物的抗震和抗风部件称作一抗震部件。
现有技术的描述
用于一建筑物的一拉杆或支柱的一抗震部件的结构大致可分为下面的类型(I)和(II)。
(I)第一类是一弹塑性阻尼器结构,其中当例如组合到一拉杆或支柱内的钢或铅的金属弹塑性地动作时,就吸收能量。所吸收的能量由图12(a)中的一面积表示。
(II)第二类是一粘弹性阻尼器结构,其中由与一拉杆或支柱组合在一起的高阻尼橡胶、聚合物、硅树脂或石油的粘弹性吸收能量。所吸收的能量由图12(b)中的一面积表示。
作为上述类型(I)的第一类结构的优点在于制造成本低。但是,所述类型(I)结构的缺点在于在一弹性范围内不能吸收能量,从而在一中等或小规模地震的情况下,该结构不能发挥(减振)效果。此外,所述类型(I)的结构的缺点还在于在强风的作用下会出现低周疲劳趋势的问题。作为上述类型(II)的第二类结构的优点在于在一较大的、一中等的和一小规模的地震情况下能均匀地发挥一减振效果,并且当用在一强风中时,可提供一高的减振效果。但是,上述类型(II)的第二类结构的缺点在于制造成本高。如上所述,上述类型(I)和(II)的结构各有优点和缺点。
用于一拉杆的上述类型(II)的一传统的抗弯结构表示在图13的概念性视图中,并且传统的抗弯结构的一布置例子表示在图14中。该抗弯拉杆10以这样的一方式组成:一减振元件3被填充在一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外侧,并且一钢制抗弯元件2被附结在减振元件3的外侧。这样构成的抗弯拉杆10被连结到建筑物7的梁5和6上,如图14(a)和14(b)所示,其中在图14(a)中抗弯拉杆10被布置成一V形,而在图14(b)中抗弯拉杆10被倾斜地布置。
当地震中对图13(a)中所示的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施加一张力时,钢制抗弯元件2就如图13(c)所示地延伸。在此情形中,钢制抗弯元件2的轴向刚度远高于减振元件3的。因此,很少造成钢制抗弯元件2的轴向变形。结果,被附结到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两侧的减振元件3如图13(b)所示剪切变形。减振元件3中央的剪切变形量为零,而在减振元件3的每一端部的剪切变形量为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延伸量的一半。因此,剪切变形的总量较小。结果,由减振元件3产生的减振效果低于由后面所述的本发明所提供的。
发明的概述
本发明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目的是实现一种减振元件,其制造成本低,对于一较大的、中等的和较小的地震和一强风都能提供一高的减振效果。根据本发明,作为上述类型(I)的传统的弹塑性阻尼器和作为上述类型(II)的传统的粘弹性阻尼器在功能上相互组合,以最大地发挥两种阻尼器的优点和克服两者的缺点。根据本发明,当抗弯元件和作为类型(I)所述的隔离元件也用作如类型(II)所述的粘弹性阻尼器时,则与其中抗弯元件和隔离元件由粘弹性阻尼器分别地制造的减振结构相比,可以降低减振结构的制造成本。此外,可以显著地提供抗震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和获得极好的抗震性能,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提供具有一体化的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的一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一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被一减振元件3覆盖;减振元件3的一外侧被一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覆盖;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被减振元件3覆盖;减振元件3的一外侧被一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覆盖;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的一端和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一端被相互固定;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的一端和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另一端被相互固定;并且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与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经减振元件3粘弹性地结合成一体。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是提供这样的一减振结构,其中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和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的横断面是扁平的,并且减振元件3被填充在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之间的一空间内,也被填充在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之间的一空间内,所填充的方式是填充的减振元件3也形成扁平状。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是提供抑制减振结构,其中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的横断面是扁平的,并且其横断面为矩形的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被布置在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之间的一空间内,并且减振元件3也被填充在该空间内。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是提供一减振结构,其中其横断面为十字的钢制元件被固定到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两端部位上。
本发明的第五特征是提供一减振结构,其中钢板被分别固定到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的端部、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另一端部和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上。
本发明的第六特征是提供一减振结构,其中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被减振元件3覆盖,并且减振元件3的一外侧被第三钢制抗弯元件3c覆盖。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a)和1(b)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减振结构概念的示意图;而图1(c)是表示用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一减振元件的应变分布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减振结构概念的示意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减振结构的一透视图。图3(b)是表示使用该减振结构的一布置的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减振结构的一侧视和平面图。
图5是沿图4的C-C线截取的一剖视图。
图6(a)沿图4的B-B线截取的一剖视图,而图6(b)是沿图4的D-D线截取的一剖视图。
图7是沿图4的A-A线截取的一剖视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减振结构的一侧视图。图8(b)、8(c)和8(d)是分布沿图8(a)的D-D、E-E和F-F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9(a)、9(b)、9(c)和9(d)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减振结构的一布置的示意图。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减振结构的一透视图。图10(b)是表示使用该减振结构的一布置的一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减振结构的减振效果与现有技术的减振结构的减振效果之间的比较的一视图。
图12(a)是表示由一弹塑性阻尼器所吸收的地震能量的一视图,而图12(b)是表示由一粘弹性阻尼器所吸收的地震能量的一视图,其中能量由一面积表示。
图13(a)是一传统的抗弯拉杆在施加张力前的一概念视图,而图13(b)是表示在施加张力后一粘弹性体的应变分布的一视图。图13(c)是表示在施加一张力后的状态的一概念视图。
图14(a)和14(b)是表示使用传统的抗弯拉杆的一例子的示意图。
最佳实施例
参照附图,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a)和1(b)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减振结构8的概念视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该减振结构8的组成如下。该减振结构的特征在于:一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被一减振元件3的一第一减振元件3a覆盖;减振元件3a的一外侧被一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覆盖;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被一第二减振元件3b覆盖;减振元件3b的一外侧被一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覆盖;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的一端和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一端被相互固定;并且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与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经第二减振元件3b粘弹性地结合成一体。诸如高阻尼橡胶、丙烯酸聚合体、橡胶沥青和硅橡胶的各种粘弹性材料可用于减振元件3,只要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变成一椭圆即可。前述钢制抗弯元件2a、2b可以是产生剪切应变的元件。
当图1(a)所示的减振结构8的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两个端部施加由地震造成的一张力时,该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就延伸(伸长)。此时,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的延伸量与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的轴向刚度远高于第一减振元件3a和第二减振元件3b的。因此,在第一和第二减振元件3a、3b内产生剪切变形。第一和第二减振元件3a、3b的总的剪切变形量,即由第一和第二减振元件3a、3b产生的减振效果是由图13所示减振结构所提供的效果的2~4倍高。因此,可以理解第一和第二减振元件3a、3b可以在图1所示的机构中有效地变形。在此情形中,与中央轴向力元件1接触的第一减振元件3a的应变在一端(根部侧)为零,而在另一端的应变等于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应变量。另一方面,第二减振元件3b在所有区域内的应变等于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应变。
参照图1(a)和1(b)所述的减振效果与在给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施加一压缩力的情形中的相同。也就是说,即使当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被施加一压缩力时,也不会产生弯曲,因为可以由第一和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a、2b提供抗弯效果。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减振结构8a的一概念视图。第二实施例的该减振结构8a与第一实施例的减振结构8的不同点如下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减振结构8中的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被一第三减振元件3c覆盖,并且该第三减振元件3c的一外侧被一第三钢制抗弯元件2c覆盖。第二实施例的减振结构的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的减振结构8的相同。
在图2所示的减振结构8a中,当由地震向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施加张力并且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延伸时,第一、第二和第三减振元件3a、3b和3c就以与图1所示的减振结构8同样的规律有效地变形。因此,即使在该实施例的减振结构上作用一较高强度的地震,也可由弹塑性和粘弹性阻尼器的作用可靠地吸收地震力。
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3~10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表示于图3中。如图3所示,减振结构8的组成如下。提供一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其主要由钢制成。而且,提供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其主要由钢制成。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被彼此平行地布置,在它们之间留下预定的间隔。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一端与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的一端通过第一钢制连接元件4a相互连接起来。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另一端与由钢制成的第二钢制抗弯元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钢制连接元件4b相互连接起来。此外,在形成于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一和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a、2b之间的平行的间隙内填充第一和第二减振元件3a、3b。用此方法组成减振结构8。如图3(b)所示,将这样组成的减振结构8连接到由梁5与柱6组成的一建筑物7上,即,减振结构8被连接到一建筑物7上,形成一V形拉杆。
当在地震的情况下在上述建筑物内造成一水平变形时,就在减振结构8内产生拉伸/压缩屈服,从而在第一和第二减振元件3a、3b内造成剪切变形。结果,第一和第二减振元件3a、3b如图12(b)所示吸收能量。当该拉伸/压缩力的强度高时,就在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内产生拉伸/压缩屈服,从而可以如图12(a)所示吸收能量。即使向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施加一压缩力,也不会造成弯曲,因为可以由第一和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a、2b提供一抗弯效果。
图4~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视图。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图5是沿图4的C-C线截取的一剖视图,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一中间部分是扁平的。如图6(a)、6(b)和7所示,这些图分别是沿图4的A-A、B-B和D-D线截取的剖视图,一加强的中央轴向力元件11被连结到板元件上并且其构造是形成一十字状断面。
一摩擦降低元件26被附结在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外侧,并且两个平行的第三钢制抗弯元件2c被设置在摩擦降低元件26的外侧,从而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2b可以设置于两个平行的第三钢制抗弯元件2c之间。如图6(a)所示,该图是沿B-B线截取的一剖视图,第三钢制抗弯元件2c通过在一端安装螺栓而被固定到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上。
其厚度是预定的减振元件3被布置在第三钢制抗弯元件2c的外侧,并且两个平行的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被布置在钢制抗弯元件2c的外侧,从而钢制抗弯元件2c可以设置于所述两个平行的第二抗弯元件2b之间。在不同于钢制抗弯元件2c被固定到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上的那一端部的另一个端部,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钢制抗弯元件2b用螺栓19、20经一填料板(垫板)24被相互固定在一起。该减振结构以这样的方式组成,即当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沿轴向拉伸或收缩时,减振元件3因剪切而变形。在钢制抗弯元件2b中,提供了一C形开口,该开口在钢制抗弯元件2b的在其两端部分与加强的中央轴向力元件11相干涉的一部分内。
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被布置在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的两侧,并且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与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通过安装螺栓而相互连接起来。根据前述,如图5所示,该图是断面(剖面)C-C的一剖视图,可形成一封闭的断面,从而可以显著地提高防止发生弯曲的效果。
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的同样的方式,当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在一建筑物内造成一水平变形时,就在减振结构8内产生拉伸/压缩屈服,从而在第一和第二减振元件3a、3b内造成剪切变形。结果,第一和第二减振元件3a、3b如图12(b)所示吸收能量。当该拉伸/压缩力的强度高度时,就在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内产生拉伸/压缩屈服,从而可以如图12(a)所示地吸收能量。即使向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施加一压缩力,也不会产生弯曲,因为可以由第一和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a、2b提供一抗弯效果。
图8(a)~8(b)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视图。在该第三实施例中,如图8(b)、8(c)和8(d)所示,这些图分别是沿图8(a)的D-D、E-E和F-F线截取的横剖视图,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一断面被形成为相对于整个长度的一大致十字形。
在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外侧,其中该元件1的断面被形成一十字形,设置有一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和一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一第一减振元件3a和一第二减振元件(粘弹性材料)3b以及一钢制连接元件18,其布置结构由图8(b)、8(c)和8(d)的横剖视图所示。
更具体地说,其描述如下。在图8(a)的左端部分,如图8(b)所示,4个钢制元件18用于连接,其断面被形成为一L形,这4个钢制元件18布置在具有一十字形断面的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外侧。在用于连接的该钢制元件18的外侧,设有4个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其断面被形成为一L形,中间隔着一分隔件18a。在其翼部,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通过螺栓19与螺母20相互连接起来,其中螺栓穿过每一元件并经钢制元件18,以便连接。
如图8(d)所示,在图8(a)的中间部分,在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外侧,其中该元件1的横断面被形成为一十字形,设有一薄的第一减振元件3a,其断面为一L形,还设有一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一第二减振元件3b和一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这些元件从内侧起按此顺序叠层。内层与外层元件被连接到第一减振元件3a和第二减振元件3b上。
如图8(d)所示,在图8(a)的右端部分,在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外层,其中该元件1的断面为一十字,经一填料板24提供了一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在其翼部,这两个元件通过安装螺栓19与螺母20相互连接起来,其中螺栓穿过每一元件。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的从图8(a)的左端向右延伸出来的一前端21停止于靠近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的基端的台阶部分23的一位置。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的从图8(b)的右端向左延伸出来的一前端22停止于靠近钢制元件18的一位置,以便连接。
在第三实施例中,采用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同样的方式,当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在一建筑物内造成一水平变形时,就在减振结构8内产生拉伸/压缩屈服,从而在第一和第二减振元件3a、3b内造成剪切变形。结果,第一和第二减振元件3a、3b吸收能量。当该拉伸/压缩力的强度高度时,就在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内产生拉伸/压缩屈服,从而可以吸收能量。即使向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施加一压缩力,也不会产生弯曲,因为可以由第一和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a、2b提供一抗弯效果。
在图9中,示出了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减振结构8、8a的布置的例子,其中减振结构8、8a以这样的方式被布置在建筑物7内,以至于它们被连结到柱6和梁5上。在图9(a)中,以与一普通拉杆同样的方式,减振结构被布置成形成一V形。在图9(b)中,减振结构被布置成形成一夹角形。在图9(c)中,减振结构被布置成形成一对角线形,其中右部向上升起。在图9(d)中,减振结构被布置成形成一对角线形,其中左部向上升起。减振结构8、8a以与普通拉杆同样的方式固定到柱6与梁5上。结合于减振结构8、8a内的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到柱6与梁5上。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视图。如图10所示,该减振结构8如下地组成。提供一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一钢制抗弯元件(或剪切应变产生元件)2a,它们相互平行地布置,留下一预定的间隔。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通过矩形的第一钢制连接元件17a相互连接起来,该矩形的第一钢制连接元件具有多个螺栓孔16。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另一端部与第二钢制抗弯元件(或剪切应变产生元件)2b的另一端部通过矩形的第二钢制连接元件17b相互连接起来,该矩形的第二钢制连接元件17b以与上述同样的方式具有多个螺栓孔16。形成与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及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之间的平行的间隙被填充有第一减振元件3a与第二减振元件3b,所述的减振元件3a、3b是由粘弹性材料制成。用此方法组成减振结构8。
第三实施例的减振结构8的上端与下端用安装螺栓固定到建筑物7的上、下梁5上,其中在建筑物7内结合有柱6与梁5。
在发生地震时,在图10所示的减振结构8的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内产生剪切变形。由于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受到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与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以及第一减振元件3a和第二减振元件3b的限制,因此此时不会产生弯曲。当施加给减振结构8的一负荷超过一定的值时,就造成剪切屈服并且呈现如图12(a)所示的一恢复力特性和吸收能量。由于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与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的剪切刚度高,因此这些元件几乎不变形。因此,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在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以及也在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与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因此,第一和第二减振元件3a、3b因剪切而变形。结果,减振结果呈现如图12(b)所示的恢复力特性并吸收能量。在此方面,在第三实施例中,可以省去薄的减振层3a。
在表1中,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减振结构与现有技术的减振结构的制造成本之间的比较。而且,还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减振结构与现有技术的减振结构之间对一大型、中等和小型地震降低震动特性的比较。
表1
小型地震 中等地震 大型地震 强风 成本
本发明 弹塑性+粘弹性 有效 有效 有效 有效 不贵
对比例子 弹塑性阻尼器 有效 有一定效果 有效 无效 不贵
粘弹性阻尼器 有效 有效 有效 无效 昂贵
在图11中,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减振结构与现有技术的减振结构的特性之间的比较。如图所示,弹塑性阻尼器在一强风或一中等和小型地震下呈现一线性特性。因此,吸收的能量小。但是,在大型地震的情况下,大量的地震能量被吸收。另一方面,粘弹性阻尼器在一强风、一中等和小型以及大型地震下,一直可以稳定地吸收能量。但是,粘弹性阻尼器由于制造成本高而带来不利。本发明的每一实施例弥补了上述弹塑性阻尼器与粘弹性阻尼器的缺点,并且将弹塑性阻尼器与粘弹性阻尼器结合起来。因此,本发明的每一实施例的阻尼器结构的制造成本被抑制了,并且相对于一强风、一中等和小型以及大型地震,可以稳定地呈现能量吸收特性。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当弹塑性阻尼器与粘弹性阻尼器在功能上相互组合起来时,可以最大地利用两者的优点可克服两者的缺点。因此,本发明的减振结构可以提供对于一大型、一中等和一小型地震以及一强风的一减震效果,并且还可以降低减振结构的制造成本。总体说来,当设计一建筑物时,减振结构(抗震结构)的位置与数量受到限制。当粘弹性阻尼器与弹塑性阻尼器呈一体化的减振结构用于上述受限制的位置时,与粘弹性阻尼器和弹塑性阻尼器彼此独立地布置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可提供较高的效果。

Claims (6)

1.一一种减振结构,具有一体化的一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一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被一减振元件(3)覆盖;减振元件(3)的一外侧被一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覆盖;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被减振元件(3)覆盖;减振元件(3)的一外侧被一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覆盖;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的一端和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一端被相互固定;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的一端和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另一端被相互固定;并且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与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经减振元件(3)粘弹性地相互接触。
2.如权利要求1的具有一体化的一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的一减振结构,其特征是: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和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的横断面是扁平的,并且减振元件3被填充在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之间的一空间内,也被填充在铜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之间的一空间内,所填充的方式是填充的减振元件(3)也形成扁平状。
3.如权利要求1的具有一体化的一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的一减振结构,其特征是: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的横断面是扁平的,并且其横断面为矩形的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被布置在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之间的一空间内,并且减振元件(3)也被填充在该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2或3的具有一体化的一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的一减振结构,其特征是:其横断面为十字的钢制元件被固定到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两端部位上。
5.如权利要求1的具有一体化的一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的一减振结构,其特征是:钢板被分别固定到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与第一钢制抗弯元件(2a)的端部、钢制中央轴向力元件(1)的另一端部和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上。
6.如权利要求2的具有一体化的一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的一减振结构,其特征是:第二钢制抗弯元件(2b)被减振元件(3)覆盖,并且减振元件(3)的一外侧被第三钢制抗弯元件(3c)覆盖。
CN99802413.9A 1997-02-10 1999-05-19 具有一体化的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的减振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11131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694697P 1997-02-10 1997-02-10
US08/868,786 US5998701A (en) 1997-06-04 1997-06-04 Potatoes having improve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oduc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0338A CN1300338A (zh) 2001-06-20
CN1113143C true CN1113143C (zh) 2003-07-02

Family

ID=267136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802413.6A Pending CN1246894A (zh) 1997-02-10 1998-02-05 具有降低的α葡聚糖L-或H-型块茎磷酸化酶活性水平的低冷甜化转基因马铃薯
CN99802413.9A Expired - Lifetime CN1113143C (zh) 1997-02-10 1999-05-19 具有一体化的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的减振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802413.6A Pending CN1246894A (zh) 1997-02-10 1998-02-05 具有降低的α葡聚糖L-或H-型块茎磷酸化酶活性水平的低冷甜化转基因马铃薯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EP (1) EP1009839A1 (zh)
JP (1) JP2001511007A (zh)
CN (2) CN1246894A (zh)
AR (1) AR011121A1 (zh)
AU (1) AU724942B2 (zh)
BR (1) BR9807214A (zh)
CA (1) CA2275885C (zh)
HU (1) HUP0000542A3 (zh)
NZ (1) NZ336766A (zh)
PL (1) PL334962A1 (zh)
WO (1) WO199803505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9774A (zh) * 2011-09-02 2012-04-1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防屈曲支撑式建筑用黏弹性阻尼器
CN106760834A (zh) * 2016-11-15 2017-05-31 东南大学 一种端部具有变长度双层内凹型诱导单元的屈曲诱导支撑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PO069996A0 (en) 1996-06-27 1996-07-18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The Manipulation of plant cellulose
WO2003069980A2 (en) 2002-02-20 2003-08-28 J.R. Simplot Company Precise breeding
US7534934B2 (en) 2002-02-20 2009-05-19 J.R. Simplot Company Precise breeding
US8250818B2 (en) * 2004-03-03 2012-08-28 Robert Tremblay Self-centering energy dissipative brace apparatus with tensioning elements
FR2868080B1 (fr) * 2004-03-29 2007-11-16 Genoplante Valor Soc Par Actio Procede d'amelioration des plantes
JP4654089B2 (ja) * 2004-12-03 2011-03-16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耐久密着性に優れたクロメートフリー樹脂複合型制振材料
CN100398758C (zh) * 2004-12-13 2008-07-02 东南大学 复合减震器
CN100516394C (zh) * 2005-12-02 2009-07-22 卢锐 叠合钢板消能减震阻尼器
DE102007030883A1 (de) 2007-07-03 2009-01-08 Schaeffler Kg Dichtung für eine hydrostatische Linearführung
CA2753048C (en) * 2009-02-20 2015-11-03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Streptavidin having low immunogenicity and use thereof
KR101296702B1 (ko) * 2009-03-27 2013-08-20 무라다기카이가부시끼가이샤 2축 공작 기계
EP2493286A2 (en) * 2009-10-26 2012-09-05 Agventure B.V. Hybrid seed potato breeding
FR2957998B1 (fr) 2010-03-29 2013-04-26 Eurocopter France Amortisseur d'une pale, et rotor muni d'un tel amortisseur
CN103216017A (zh) * 2012-01-18 2013-07-24 南京丹普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粘弹性阻尼器
CN103276828B (zh) * 2013-05-22 2015-08-19 太原理工大学 短接加劲的曲线拉杆式抗拔器
KR101516421B1 (ko) * 2013-08-22 2015-05-26 김시언 감자의 포도당 함량 속성 측정 방법
CN104314192A (zh) * 2014-10-22 2015-01-28 上海大学 一种带位移放大装置的多层阻尼器
CN104453000A (zh) * 2014-10-24 2015-03-2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填充粘弹性材料的复合型防屈曲支撑
CN104534014B (zh) * 2014-11-11 2016-10-12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具有减振性能的剪切式阻尼管及减振适配器
CN104895253B (zh) * 2015-04-20 2017-04-2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阻尼钢筋连接器
CN104879414B (zh) * 2015-04-30 2017-04-05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一种粘弹性阻尼桁架隔振器
CN105507494B (zh) * 2016-01-15 2018-03-27 兰州理工大学 叠合齿形钢板复合阻尼耗能型可更换连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6436951B (zh) * 2016-10-18 2018-08-3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咬合式两阶段摩擦耗能阻尼器
CN106481135B (zh) * 2016-11-15 2019-04-12 东南大学 一种端部具有中部凹陷型诱导单元的屈曲诱导支撑
CN107130831B (zh) * 2017-05-25 2019-03-29 东南大学 一种多维波面厚粘弹性层隔减振/震装置
CN115045947A (zh) * 2022-06-09 2022-09-13 北京金茂人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轴向磁流变阻尼宽频隔振器
LU502613B1 (en) * 2022-08-01 2024-02-01 Plant Bioscience Ltd Methods of altering the starch granule profile in pla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198089D0 (da) * 1989-04-24 1989-04-24 Danske Spritfabrikker Dna-materialer og anvendelse deraf
DE4220758A1 (de) * 1992-06-24 1994-01-05 Inst Genbiologische Forschung DNA-Sequenz und Plasmide zur Herstellung von Pflanzen mit veränderter Saccharose-Konzentration
WO1994028149A1 (en) * 1993-05-28 1994-12-08 Monsanto Company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tored potatoes
DK0812917T3 (da) * 1995-12-27 2005-10-17 Japan Tobacco Inc Kuldeinducerbare promotorsekvense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9774A (zh) * 2011-09-02 2012-04-1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防屈曲支撑式建筑用黏弹性阻尼器
CN102409774B (zh) * 2011-09-02 2013-07-3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防屈曲支撑式建筑用黏弹性阻尼器
CN106760834A (zh) * 2016-11-15 2017-05-31 东南大学 一种端部具有变长度双层内凹型诱导单元的屈曲诱导支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275885A1 (en) 1998-08-13
HUP0000542A3 (en) 2002-02-28
CN1300338A (zh) 2001-06-20
AR011121A1 (es) 2000-08-02
AU5849398A (en) 1998-08-26
HUP0000542A2 (hu) 2000-06-28
WO1998035051A1 (en) 1998-08-13
BR9807214A (pt) 2000-04-25
PL334962A1 (en) 2000-03-27
JP2001511007A (ja) 2001-08-07
CN1246894A (zh) 2000-03-08
CA2275885C (en) 2007-01-09
EP1009839A1 (en) 2000-06-21
NZ336766A (en) 2000-08-25
AU724942B2 (en) 2000-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143C (zh) 具有一体化的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的减振结构
CN1045809C (zh) 一种混凝土填充钢承重墙及其制造方法
KR101263078B1 (ko) 접합 철물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건축물
CN1842631A (zh) 用于稳定支承结构的装置
CN102782227A (zh) 阻尼系统
CN1382241A (zh) 用于混凝土墙体的加强件
JPWO2010103842A1 (ja) 連結金物、制振構造、及び建築構造物
CN1809676A (zh) 通过超塑性合金达成的木结构住宅用的抗震减振器
JPH09279695A (ja) 耐震補強構造および粘弾性ダンパー
CN1480605A (zh) Pssc组合梁
JP2009275473A (ja) 制震デバイス
CN1472412A (zh) 隔震支座
CN1950625A (zh) 具有高阻尼能力的吸收剂覆盖物
US20220381310A1 (en) Wave-shaped steel plate energy dissipation damper, and processing method and mounting method thereof
KR101301143B1 (ko) 필로티 구조물의 내진보강구조
CN2818607Y (zh) 内藏偏心支撑钢桁架混凝土组合筒体
CN2782805Y (zh) 钢板式可调节无屈曲消能支撑
CN1186507C (zh) 工程结构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拉、压、扭阻尼器
JP3828695B2 (ja) 三階建て住宅の制震壁
DE102019115105A1 (de) Ein volumenkompressionsbegrenzer
CN215520104U (zh) 一种混凝土框架柱抗震加固结构
CN1079479C (zh) 用于建筑物底层隔离的稳定性分隔部件
JP2813122B2 (ja) 弾塑性ダンパ
DE102014200671A1 (de) Tragstruktu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Achsträger und Fahrzeug mit einer Tragstruktur
JP4001545B2 (ja) 橋及び橋の主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PPON STEEL ENGINEE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302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IN NIPPON STEEL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IPPON STEEL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20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IPPON STEEL & SUMIKI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70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