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6103A - 送风系统及包括该送风系统的空调 - Google Patents

送风系统及包括该送风系统的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6103A
CN111306103A CN202010225410.1A CN202010225410A CN111306103A CN 111306103 A CN111306103 A CN 111306103A CN 202010225410 A CN202010225410 A CN 202010225410A CN 111306103 A CN111306103 A CN 111306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volute
supply system
straigh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54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千千
鞠翔宇
冯青龙
何振健
潘龙腾
林金煌
刘德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02254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61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6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610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0236 priority patent/WO202118980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Discharge tong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04D29/4246Fan casings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送风系统及包括该送风系统的空调,送风系统包括风机和蜗壳,蜗壳设有至少两个出风方向不同的第一蜗壳出口和第二蜗壳出口,蜗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曲线段和第二曲线段、以形成蜗壳型腔。第一曲线段长度L1大于或等于第二曲线段长度L2,且第一蜗壳出口宽度W1大于或等于第二蜗壳出口宽度W2,可使第一蜗壳出口出风风量大于或等于第二蜗壳出口出风风量;反之可使第二蜗壳出口出风风量大于或等于第一蜗壳出口出风风量。这样实现了一个风机多个风口出风的分布式送风效果,降低了传统分布式送风空调的风机数量,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通过对不同风口的风道型线的调节,实现不同风口的出风比例,灵活性更高,大大提高了市场普及率。

Description

送风系统及包括该送风系统的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送风系统及包括该送风系统的空调。
背景技术
由于热空气上浮和冷空气下沉的物理特性,往往要求分布式送风空调在“制热/制冷”模式下,实现“地毯式制热/沐浴式制冷”的功能,以提高人体舒适度。在现有技术中,有的空调是通过多个离心风机组合实现上下分布式送风,但是其风机数量多,使得产品成本过高,生产效率低,只能应用在高端机型中,难以在市场上广泛普及。有的空调虽然减少了风机使用数量,但是在制冷、制热模式下,上下出风口的出风风量相同,出风效果一样,无法提供不同的风量配比,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出风场景的需求。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分布式送风空调风机数量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以及上下出风风量相同,无法提供不同风量配比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系统及包括该送风系统的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分布式送风空调风机数量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以及上下出风风量相同,无法提供不同风量配比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送风系统,包括一个风机和用于放置所述风机的蜗壳,所述蜗壳设有至少两个出风方向不同的第一蜗壳出口和第二蜗壳出口,所述蜗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曲线段和第二曲线段、以形成能够容纳所述风机的蜗壳型腔;所述第一曲线段的长度L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曲线段的长度L2,且所述第一蜗壳出口的宽度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蜗壳出口的宽度W2,以使所述第一蜗壳出口的出风风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蜗壳出口的出风风量;或者,所述第二曲线段的长度L2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曲线段的长度L1,且所述第二蜗壳出口的宽度W2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蜗壳出口的宽度W1,以使所述第二蜗壳出口的出风风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蜗壳出口的出风风量。
优选地,所述蜗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出口的第一扩压腔体,所述第一扩压腔体包括与所述第一曲线段的第一端相连接的第一直线段和与所述第二曲线段的第一端相连接的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蜗壳出口相连通的第一风道,且沿所述第一蜗壳出口的出风方向、所述第一风道的宽度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蜗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出口的第二扩压腔体,所述第二扩压腔体包括与所述第一曲线段的第二端相连接的第三直线段和与所述第二曲线段的第二端相连接的第四直线段,所述第三直线段与所述第四直线段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蜗壳出口相连通的第二风道,且沿所述第二蜗壳出口的出风方向、所述第二风道的宽度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第二直线段与所述第二曲线段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蜗舌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直线段与所述第一曲线段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蜗舌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曲线段和/或所述第二曲线段为对数螺旋曲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直线段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α1为0度-20度,和/或,所述第二直线段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α2为20度-6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三直线段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β1为20度-60度,和/或,所述第四直线段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β2为0度-2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曲线段的长度L1为200毫米-600毫米,和/或,所述第二曲线段的长度L2为200毫米-600毫米,和/或,所述第一蜗壳出口的宽度W1为50毫米-200毫米,和/或,所述第二蜗壳出口的宽度W2为50毫米-200毫米。
优选地,所述第一蜗舌为圆弧形且半径R1为5毫米-20毫米。
优选地,所述第二蜗舌为圆弧形且半径R2为5毫米-20毫米。
优选地,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能够遮挡或打开所述第一蜗壳出口的第一挡风板,和/或,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内、能够遮挡或打开所述第二蜗壳出口的第二挡风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风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靠近所述第一蜗壳出口的一端,或所述第一风道远离所述第一蜗壳出口的一端,或所述第一风道的中部位置;和/或,所述第二挡风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靠近所述第二蜗壳出口的一端,或所述第二风道远离所述第二蜗壳出口的一端,或所述第二风道的中部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送风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送风系统包括一个风机和用于放置风机的蜗壳,蜗壳设有至少两个出风方向不同的第一蜗壳出口和第二蜗壳出口,蜗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曲线段和第二曲线段、以形成能够容纳风机的蜗壳型腔;第一曲线段的长度L1大于或等于第二曲线段的长度L2,且第一蜗壳出口的宽度W1大于或等于第二蜗壳出口的宽度W2,以使第一蜗壳出口的出风风量大于或等于第二蜗壳出口的出风风量;或者,第二曲线段的长度L2大于或等于第一曲线段的长度L1,且第二蜗壳出口的宽度W2大于或等于第一蜗壳出口的宽度W1,以使第二蜗壳出口的出风风量大于或等于第一蜗壳出口的出风风量。如此设置,实现了一个风机多个风口出风的分布式送风效果,降低了传统分布式送风空调的风机数量,由多个风机减少到一个风机,风机数量少,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通过对不同风口出风做功的风道型线的设计,调配不同风口的出风比例,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出风场景下,满足各行业在双出风口出风及不同出风配比模式下的需求,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各种出风模式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分布式送风技术在市场上的普及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分布式送风空调风机数量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以及上下出风风量相同,无法提供不同风量配比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送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送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送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送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5中:
1-风机;2-第一蜗壳出口;3-第二蜗壳出口;4-第一曲线段;5-第二曲线段;6-蜗壳型腔;7-第一直线段;8-第二直线段;9-第一风道;10-第三直线段;11-第四直线段;12-第二风道;13-第一蜗舌;14-第二蜗舌;15-第二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考附图1-5,本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系统包括一个风机1和用于放置风机1的蜗壳,蜗壳设有至少两个出风方向不同的第一蜗壳出口2和第二蜗壳出口3。其中,风机1可采用离心风机,为整个送风系统提供动力源,空气经过风叶做功后汇入蜗壳中,蜗壳将气体的一部分动压转化为静压并将离开风叶的气体导向两个出风口。第一蜗壳出口2向上送风,第二蜗壳出口3向下送风,图1中各箭头分别标示出两个蜗壳出口的出风方向,这样可实现上下分布式送风。如图1所示,蜗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曲线段4和第二曲线段5,以形成能够容纳风机1的双开口蜗壳型腔6。第一曲线段4的长度L1大于或等于第二曲线段5的长度L2,且第一蜗壳出口2的宽度W1大于或等于第二蜗壳出口3的宽度W2,即L1≥L2且W1≥W2,使得第一蜗壳出口2的出风风量大于或等于第二蜗壳出口3的出风风量,此时可应用于对制冷及整机的冷暖效果要求较高的场景。或者,第二曲线段5的长度L2大于或等于第一曲线段4的长度L1,且第二蜗壳出口3的宽度W2大于或等于第一蜗壳出口2的宽度W1,即L2≥L1且W2≥W1,使得第二蜗壳出口3的出风风量大于或等于第一蜗壳出口2的出风风量,此时可应用于对制热要求较高或者有其他特定需求所致的场景。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文中提到的蜗壳出口的宽度W是指蜗舌与扩压段之间的最短距离,则第一蜗壳出口2宽度W1是指B2C2与D1E1之间的最短距离,第二蜗壳出口3宽度W2是指B1C1与D2E2之间的最短距离。在送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轮廓线统称为风道型线。
如此设置,实现了一个风机多个风口出风的分布式送风效果,降低了传统分布式送风空调的风机数量,由多个风机减少到一个风机,风机数量少,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通过对不同风口出风做功的风道型线的设计,调节蜗壳各部分的参数值,设计出不同的蜗壳型线,调配不同风口的出风风量比例,灵活性更高,以满足不同的出风场景的需求,提高空调的舒适性,满足各行业在双出风口出风及不同出风配比模式下的需求,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各种出风模式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分布式送风技术在市场上的普及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分布式送风空调风机数量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以及上下出风风量相同,无法提供不同风量配比的问题。
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在满足上述相应比例关系的基础上,第一曲线段4的长度L1为200毫米-600毫米,和/或,第二曲线段5的长度L2为200毫米-600毫米,和/或,第一蜗壳出口2的宽度W1为50毫米-200毫米,和/或,第二蜗壳出口3的宽度W2为50毫米-200毫米。这样设置,蜗壳的大小形状设计合理,满足了不同类型的空调特性。
如图5所示,第一曲线段4和/或第二曲线段5为对数螺旋曲线。图5中C1D1为第一曲线段4,C2D2为第二曲线段5,C1D1和C2D2之间的腔体为蜗壳型腔6。C1D1是由直径d1为基准绘制的对数螺旋线的一部分,螺旋线的起始位置为F1。C2D2是由直径d2为基准绘制的对数螺旋线的一部分,螺旋线的起始位置为F2。直径为d1和d2的两个基圆的圆心分别为O1和O2,O1和O2可以为相同点、也可以为不同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曲线段4和第二曲线段5也可以为除对数螺旋线以外的相似型线,即指风机行业内认知范围的蜗壳型线,如用正方形法绘制的型线,或不等距方形绘制的型线。
在本实施例中,蜗壳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蜗壳出口2的第一扩压腔体,第一扩压腔体包括与第一曲线段4的第一端相连接的第一直线段7和与第二曲线段5的第一端相连接的第二直线段8,第一直线段7与第二直线段8之间形成与第一蜗壳出口2相连通的第一风道9,且沿第一蜗壳出口2的出风方向、第一风道9的宽度逐渐增大。如图5所示,D1E1为第一直线段7,A2B2为第二直线段8,D1E1和A2B2之间形成第一风道9。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提到的第一风道的“宽度”是指如图1所示的送风系统的摆放状态时之所指,图中左右方向即为所指宽度方向,即D1E1和A2B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风道的宽度。这样设计,第一扩压腔体形成上扩压段腔,将从双开口蜗壳腔体流出的气体的动压进一步转化为静压并进行整流,减少内部气流涡流损失。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直线段7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α1为0度-20度,和/或,第二直线段8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α2为20度-60度,这样可保证第一风道9的宽度逐渐增大,所形成的风道有利于提高空调性能。
如图5所示,第二直线段8与第二曲线段5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蜗舌13相连接,蜗舌可用来防止少部分气体在蜗壳内循环流动,降低气流噪声。图中B2C2为第一蜗舌13,第一蜗舌13为圆弧形,且其半径R1为5毫米-20毫米,此时形成的蜗舌形状有利于降低空调产生的噪音。
在本实施例中,蜗壳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蜗壳出口3的第二扩压腔体,第二扩压腔体包括与第一曲线段4的第二端相连接的第三直线段10和与第二曲线段5的第二端相连接的第四直线段11,第三直线段10与第四直线段11之间形成与第二蜗壳出口3相连通的第二风道12,且沿第二蜗壳出口3的出风方向、第二风道12的宽度逐渐增大。如图5所示,A1B1为第三直线段10,D2E2为第四直线段11,A1B1和D2E2之间形成第二风道12。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提到的第二风道的“宽度”是指如图1所示的送风系统的摆放状态时之所指,图中左右方向即为所指宽度方向,即A1B1和D2E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风道的宽度。这样设置,第二扩压腔体形成下扩压段腔,主要用于整流,减少内部气流涡流损失。风道内部气流走向与扩压段密切相关,其形状对整机风量和噪音都有较大影响。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三直线段10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β1为20度-60度,和/或,第四直线段11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β2为0度-20度,这样可保证第二风道12的宽度逐渐增大,所形成的风道有利于提高空调整体性能,降低噪声。
如图5所示,第三直线段10与第一曲线段4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蜗舌14相连接。图中B1C1为第二蜗舌14,第二蜗舌14为圆弧形,且其半径R2为5毫米-20毫米。蜗舌的设置用于防止少部分气体在蜗壳内循环流动。蜗舌尖端半径的大小对空调噪声的影响不能忽视,理论上,蜗舌半径大小的变化对最大噪声量的影响大约相差6dB。
在本实施例中,送风系统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风道9内、能够遮挡或打开第一蜗壳出口2的第一挡风板,和/或,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风道12内、能够遮挡或打开第二蜗壳出口3的第二挡风板15。也就是说,在如图1所示的送风系统中,可单独设置第一挡风板,或者单独设置第二挡风板15,用于堵住其中一个出口,此时可实现双出风口出风模式和单出风口出风模式的切换。或者,同时设置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15,此时可实现双出风口出风模式、单上出风口出风模式和单下出风口出风模式的切换。挡风板结构的设计形式多样,此处不作具体限定,满足上述使用要求即可。图1所示挡风板为打开状态,图2-4中所示挡风板为闭合状态。如此设计,通过挡风板的设置可以实现上下两个风口同时出风的出风模式,也可以实现单个风口出风的出风模式,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各种出风模式的需求。
当单独设置第二挡风板15,如图2所示,第二挡风板15处于闭合状态,空气从进风侧吸入经过风叶做功后汇入蜗壳型腔6,再通过第一风道9将空气导至空调整机的上出风口,此时空调处于单出风口出风模式即单上出风模式,该模式较适用于空调制冷模式下。如图1所示,第二挡风板15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第二挡风板15位于第四直线段11即D2E2侧,空气从进风侧吸入经过风叶做功后汇入蜗壳型腔6,再通过第一风道9、第二风道12将空气分别导至空调整机的上、下出风口,此时空调处于双出风口出风模式,该模式在空调制冷、制热时均可使用。
当单独设置第一挡风板,第一挡风板处于闭合状态,此时空调处于单出风口出风模式即单下出风模式,该模式较适用于空调制热模式下。当第一挡风板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空调处于双出风口出风模式,该模式在空调制冷、制热时均可使用。
当同时设置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15,制冷时,开启双出风口出风模式或单上出风口出风模式较优;制热时,开启双出风口出风模式或单下出风口出风模式较优。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第一挡风板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风道9靠近第一蜗壳出口2的一端、或第一风道9远离第一蜗壳出口2的一端、或第一风道9的中部位置。和/或:如图2所示,第二挡风板15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风道12靠近第二蜗壳出口3的一端;或如图3所示,第二挡风板15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风道12远离第二蜗壳出口3的一端;或如图4所示,第二挡风板15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风道12的中部位置。也就是说,挡风板的位置可以处于蜗舌处、各扩压腔体的中段部位、各扩压腔体的底部位置,设置灵活,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位置。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如上描述的送风系统。如此设置,提供了一种单风机多出风口风道系统,有别于传统的多风机组合系统,且可调配不同风口的出风风量比例,以满足不同的出风场景的需求,提高空调的舒适性,满足各行业在双出风口出风及不同出风配比模式下的需求,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各种出风模式的需求,解决了现有分布式送风空调风机数量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以及上下出风风量相同,无法提供不同风量配比的问题。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和上述送风系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致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功能的装置或部件可以进行结合,比如,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送风系统包括一个风机1和用于放置风机1的蜗壳,风机1为离心风机,蜗壳设有至少两个出风方向不同的第一蜗壳出口2和第二蜗壳出口3,第一蜗壳出口2向上送风,第二蜗壳出口3向下送风。蜗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曲线段4和第二曲线段5,以形成能够容纳风机1的双开口蜗壳型腔6,第一曲线段4和第二曲线段5为对数螺旋曲线。蜗壳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蜗壳出口2的第一扩压腔体和设置在第二蜗壳出口3的第二扩压腔体。第一扩压腔体包括与第一曲线段4的第一端相连接的第一直线段7和与第二曲线段5的第一端相连接的第二直线段8,第一直线段7与第二直线段8之间形成与第一蜗壳出口2相连通的第一风道9,且沿第一蜗壳出口2的出风方向、第一风道9的宽度逐渐增大。第一直线段7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α1为0度-20度,第二直线段8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α2为20度-60度。第二直线段8与第二曲线段5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蜗舌13相连接,第一蜗舌13为圆弧形且半径R1为5毫米-20毫米。第二扩压腔体包括与第一曲线段4的第二端相连接的第三直线段10和与第二曲线段5的第二端相连接的第四直线段11,第三直线段10与第四直线段11之间形成与第二蜗壳出口3相连通的第二风道12,且沿第二蜗壳出口3的出风方向、第二风道12的宽度逐渐增大。第三直线段10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β1为20度-60度,第四直线段11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β2为0度-20度。第三直线段10与第一曲线段4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蜗舌14相连接,第二蜗舌14为圆弧形且半径R2为5毫米-20毫米。
为了满足不同空调的舒适性,往往对两个蜗壳出口的风量有相同或不同要求,这就要在设计时可以为两风口提供不同的风量配比。具体地,第一曲线段4的长度为L1,第二曲线段5的长度为L2,第一蜗壳出口2的宽度为W1,第二蜗壳出口3的宽度为W2。L1≥L2且W1≥W2,可使得第一蜗壳出口2的出风风量大于或等于第二蜗壳出口3的出风风量,能够应用于对制冷及整机的冷暖效果要求较高的场景。或者,L2≥L1且W2≥W1,可使得第二蜗壳出口3的出风风量大于或等于第一蜗壳出口2的出风风量,能够应用于对制热要求较高或者有其他特定需求所致的场景。在满足上述比例关系的基础上,第一曲线段4的长度L1和第二曲线段5的长度L2为200毫米-600毫米,第一蜗壳出口2的宽度W1和第二蜗壳出口3的宽度W2为50毫米-200毫米。
在该实施例中,送风系统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风道9内、能够遮挡或打开第一蜗壳出口2的第一挡风板,和/或,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风道12内、能够遮挡或打开第二蜗壳出口3的第二挡风板15。第一挡风板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风道9靠近第一蜗壳出口2的一端,或第一风道9远离第一蜗壳出口2的一端,或第一风道9的中部位置;和/或,第二挡风板15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风道12靠近第二蜗壳出口3的一端,或第二风道12远离第二蜗壳出口3的一端,或第二风道12的中部位置。
如此设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出风口单离心风机送风系统,主要由离心风机系统、双开口蜗壳型腔、第一扩压腔体和第二扩压腔体组成,各组成部分的轮廓线统称为风道型线。该系统有别于传统的多风机组合系统,通过一个双出风口单离心风机送风系统来实现上下两个风口同时出风的出风模式,也可以实现单个风口出风的出风模式,降低了传统分布式送风技术的风机数量,由多个风机减少到一个风机,风机数量少,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由于成本大大降低,可广泛应用于中低端机型中,通过对风道型线的调节,可以实现上下两个风口不同风量的配比,灵活性更高。该技术有效提高了分布式送风技术在市场上的普及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分布式送风空调风机数量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以及上下出风风量相同,无法提供不同风量配比的问题。
当然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送风系统不仅限于应用在空调、通风机等行业,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内。该技术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出风场景下,甚至可以满足各行业在双出风口出风及各种出风配比模式下的需求,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各种出风模式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分布式送风技术的普及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风机(1)和用于放置所述风机(1)的蜗壳,所述蜗壳设有至少两个出风方向不同的第一蜗壳出口(2)和第二蜗壳出口(3),所述蜗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曲线段(4)和第二曲线段(5)、以形成能够容纳所述风机(1)的蜗壳型腔(6);所述第一曲线段(4)的长度L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曲线段(5)的长度L2,且所述第一蜗壳出口(2)的宽度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蜗壳出口(3)的宽度W2,以使所述第一蜗壳出口(2)的出风风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蜗壳出口(3)的出风风量;或者,所述第二曲线段(5)的长度L2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曲线段(4)的长度L1,且所述第二蜗壳出口(3)的宽度W2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蜗壳出口(2)的宽度W1,以使所述第二蜗壳出口(3)的出风风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蜗壳出口(2)的出风风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出口(2)的第一扩压腔体,所述第一扩压腔体包括与所述第一曲线段(4)的第一端相连接的第一直线段(7)和与所述第二曲线段(5)的第一端相连接的第二直线段(8),所述第一直线段(7)与所述第二直线段(8)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蜗壳出口(2)相连通的第一风道(9),且沿所述第一蜗壳出口(2)的出风方向、所述第一风道(9)的宽度逐渐增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出口(3)的第二扩压腔体,所述第二扩压腔体包括与所述第一曲线段(4)的第二端相连接的第三直线段(10)和与所述第二曲线段(5)的第二端相连接的第四直线段(11),所述第三直线段(10)与所述第四直线段(11)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蜗壳出口(3)相连通的第二风道(12),且沿所述第二蜗壳出口(3)的出风方向、所述第二风道(12)的宽度逐渐增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段(8)与所述第二曲线段(5)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蜗舌(13)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直线段(10)与所述第一曲线段(4)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蜗舌(14)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段(4)和/或所述第二曲线段(5)为对数螺旋曲线。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段(7)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α1为0度-20度,和/或,所述第二直线段(8)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α2为20度-60度。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直线段(10)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β1为20度-60度,和/或,所述第四直线段(11)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β2为0度-20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段(4)的长度L1为200毫米-600毫米,和/或,所述第二曲线段(5)的长度L2为200毫米-600毫米,和/或,所述第一蜗壳出口(2)的宽度W1为50毫米-200毫米,和/或,所述第二蜗壳出口(3)的宽度W2为50毫米-200毫米。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舌(13)为圆弧形且半径R1为5毫米-20毫米。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舌(14)为圆弧形且半径R2为5毫米-20毫米。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9)内、能够遮挡或打开所述第一蜗壳出口(2)的第一挡风板,和/或,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12)内、能够遮挡或打开所述第二蜗壳出口(3)的第二挡风板(15)。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风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9)靠近所述第一蜗壳出口(2)的一端,或所述第一风道(9)远离所述第一蜗壳出口(2)的一端,或所述第一风道(9)的中部位置;和/或,所述第二挡风板(15)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12)靠近所述第二蜗壳出口(3)的一端,或所述第二风道(12)远离所述第二蜗壳出口(3)的一端,或所述第二风道(12)的中部位置。
14.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送风系统。
CN202010225410.1A 2020-03-26 2020-03-26 送风系统及包括该送风系统的空调 Pending CN1113061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5410.1A CN111306103A (zh) 2020-03-26 2020-03-26 送风系统及包括该送风系统的空调
PCT/CN2020/120236 WO2021189809A1 (zh) 2020-03-26 2020-10-10 送风系统、蜗壳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5410.1A CN111306103A (zh) 2020-03-26 2020-03-26 送风系统及包括该送风系统的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6103A true CN111306103A (zh) 2020-06-19

Family

ID=71158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5410.1A Pending CN111306103A (zh) 2020-03-26 2020-03-26 送风系统及包括该送风系统的空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6103A (zh)
WO (1) WO202118980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2912A (zh) * 2020-07-17 2020-10-3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风机盘管
CN112432355A (zh) * 2020-12-03 2021-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蜗壳组件、送风组件和空调系统
WO2021189809A1 (zh) * 2020-03-26 2021-09-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送风系统、蜗壳及空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0772B (zh) * 2021-11-29 2023-03-24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14909337A (zh) * 2022-05-31 2022-08-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机组件、风管机、空调器及出风控制方法
CN115978769A (zh) * 2022-12-21 2023-04-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6896B (zh) * 2014-12-22 2018-11-13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送风装置及其空调器
CN204716621U (zh) * 2015-05-29 2015-10-21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的蜗壳和风机以及具有该风机的冰箱
CN104930790B (zh) * 2015-06-24 2018-08-28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风冷冰箱的机壳、风冷冰箱和风道设计方法
KR102502550B1 (ko) * 2015-11-16 2023-02-22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송풍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기
KR102452711B1 (ko) * 2017-12-18 2022-10-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이중 스크롤 방식 양방향 블로워
CN111412544B (zh) * 2020-03-09 2021-07-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结构、空调器
CN111396365A (zh) * 2020-03-16 2020-07-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结构、空调器
CN111306103A (zh) * 2020-03-26 2020-06-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送风系统及包括该送风系统的空调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9809A1 (zh) * 2020-03-26 2021-09-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送风系统、蜗壳及空调
CN111852912A (zh) * 2020-07-17 2020-10-3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风机盘管
CN111852912B (zh) * 2020-07-17 2021-12-0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风机盘管
CN112432355A (zh) * 2020-12-03 2021-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蜗壳组件、送风组件和空调系统
CN112432355B (zh) * 2020-12-03 2022-06-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蜗壳组件、送风组件和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89809A1 (zh) 202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6103A (zh) 送风系统及包括该送风系统的空调
CN205783595U (zh) 空调器、风机系统及其风道部件
CN111412544B (zh) 出风结构、空调器
CN106885425A (zh) 风道组件和冰箱
CN212431089U (zh)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2563799U (zh) 送风系统及包括该送风系统的空调
CN110671746A (zh) 风道结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5448209U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11396365A (zh) 出风结构、空调器
CN211782111U (zh) 管式分流器及空调器
CN207420973U (zh) 空调器、轴流风机及其风道
CN215490035U (zh) 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CN112696731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141639U (zh)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213228247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车辆
CN108443978A (zh) 空调设备
CN211233088U (zh) 风道结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292246U (zh) 一种蜗舌结构、底座及空调器
CN210509738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775691B (zh) 出风口混风结构、空调器
CN212508982U (zh) 出风结构、空调器
CN108375125B (zh) 窗式空调设备
CN110160147A (zh)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205448158U (zh) 双通道导风风道及挂壁式圆形空调器
CN109973434B (zh) 一种用于离心风机的蜗壳及离心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