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865C - 供暖服 - Google Patents

供暖服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865C
CN1112865C CN96192234.6A CN96192234A CN1112865C CN 1112865 C CN1112865 C CN 1112865C CN 96192234 A CN96192234 A CN 96192234A CN 1112865 C CN1112865 C CN 111286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source
heat
heated garment
clothes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922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579A (zh
Inventor
中本充庆
中岛信市
松本俊成
日下贵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81260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68463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81261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912642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72923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913136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6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8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6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A41D13/0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with controlled temperature
    • A41D13/0051Heated gar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Outerwear In General, And Traditional Japanes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由设在衣服背面的热源和形成于衣服背面的将热源加热的热气自上述热源引向衣服背面上方的导热路径构成的供暖服。据此,可提供重量轻结构紧凑且便于携带的供暖服,并且,可利用该燃烧装置向整个衣服供暖,而且能够对燃料的补充和供给的热量进行调整,使衣服内形成舒适的温度环境。另外,还能得到重量轻、穿着无不舒适感且能很快变暖的供暖服。

Description

供暖服
所属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在动力、能源气体供应困难的高原、海洋、高寒等地区使用的便携式燃烧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供暖服。
现有技术
作为便携式燃烧装置,以石油类燃料作能源的煤气炉和怀炉等得到广泛普及。但是,煤气炉因是明火具有危险性,另外,大部分的热能散失在大气中而供暖效率低。而怀炉只能向人体的局部供暖。
为此,有人想到装备有电池的、将电阻体分布在内部的供暖服和垫子等。但是,目前电池的单位重量的能量密度较低,不能长时间向供暖服和供暖垫供给所需要的热量。若要长时间供给所需热量,电池的体积将很大而且非常重,不便于携带。
故此,利用能量密度远大于电池等的石油系列燃料的催化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将水等液体加热成温度适宜的液体、使其在衣服中循环而使衣服整体变暖的供暖服曾公开于特开平4-347450号(美国专利第5282740号)中。
另外,利用燃烧热向衣服内供暖的,还有使用酒精和木炭等燃料的怀炉和利用铁等金属与氧化性材料的化学反应热的一次性怀炉。此外,作为装有燃料的燃烧装置,有装有丁烷卡式气罐的烹饪用卡式炉。卡式炉因无外接电线,故被称作无线设备,作为烹饪用热源设备而得到利用。
现有的便携式燃烧装置存在着重量重体积大等问题。其中,采用燃烧装置、使用水等液体作为导热介质,将被加热介质与热源二者以管路连接起来而构成的供暖服存在着重量大、柔软性差等问题。
还有,现有的怀炉等只能温暖局部,不能向衣服内的大范围内供暖。而且,在补充酒精和木炭等燃料时,必须暂时将怀炉从衣服上取下来,使用不方便。因一次性怀炉不能进行再利用,而且作为怀炉,在供暖过程中难以对热量进行控制,故不能以所希望的温度采暖。
此外,作为另一种燃烧装置的烹饪用卡式炉,由于操作部、燃料罐和燃烧器是成为一体的,即使将其装在衣服内也不能用来向衣服供暖,而且因操作部与燃烧器为一体,既不能从衣服外控制燃烧量,也不能穿着衣服对热量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重量轻、结构紧凑且便于携带的燃烧装置的同时,使用该燃烧装置向衣服整体供暖,而且可进行燃料的补充和调整供给热量,在衣服内创造一个舒适的温度环境。
再有,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重量轻、穿着舒适、且能很快变暖的供暖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提供具有如下结构的供暖服便可实现,即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供暖服,包括设在衣服内部的催化燃烧装置和用于将由催化燃烧装置加热的热气从所述催化燃烧装置引向衣服反背面上方的导热路径;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装置包括:一利用燃烧热作为热源的热源部;一贮存供给该热源部燃料的燃料罐;一用于对所述热源部的燃烧热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以及,一用于向该控制部指示以对热源部的燃烧进行控制的操作部。
较理想的是在上述第1及第2布料之间装入多孔性挠性薄片,并由上述多孔性挠性薄片的无数个孔形成前述导热路径,以便通过对流作用对上述热气进行引导。在这种场合,作为多孔性挠性薄片,最好为无数个孔的连续中空结构的骨架式结构或网眼结构或者棉芯结构,此时,可将其缝在面料的内面。
更具体地说,供暖服由相互缝合的第1布料和第2布料所制成的成衣,装在上述第1及第2布料之间的既定部位上的包括依靠燃料的燃烧而被加热的发热部的燃烧装置、设置在第1及第2布料之间的并与上述发热部通过热连接的靠对流作用将上述发热部的热量分配给上述第1及第2布料之间的导热体所构成。上述发热部也可设置多个散热片。
作为燃烧装置的结构,较理想的可选择如下形式:由上述发热部构成且具有燃烧室的主体外壳、与燃料供给源相连接并朝向上述燃烧室的燃料喷嘴、靠近上述燃烧室并点燃提供给该燃烧室的燃料的点火装置、将空气从外部引入上述喷嘴附近使其与从上述喷嘴喷出的燃料混合成混合气的吸气管、以及将燃料燃烧后生成的废气从燃烧室向外部排放的排气管所构成。也可在沿着从上述喷嘴喷射的燃料的流动方向上的上述喷嘴下游侧之上述燃烧室的部分中设置催化剂。
上述导热性纤维最好选择以聚酯线和铜丝中的一种作纬线,另一种作经线而织成的步。
附图简介
图1是依据本发明之第1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的纵剖视图。
图3表示将图1所示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应用于衣物中时的应用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和图5是分别表示图1所示加热器之各种变形例子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之第2实施例提供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所示内藏加热器的垫子的纵剖视图。
图8是可适用于本发明之第1及第2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之垫子中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图9表示局部剖开后的本发明之第3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之垫子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内藏加热器的垫子的示意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之第4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之衣服的示意立体分解图。
图12是经局部剖开后的本发明之第5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内藏加热器的垫子之变形例的局部剖开后的主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之第6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之衣服的示意立体图。
图15是图14所示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中所采用的加热器的示意剖面图。
图16是图14所示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中所采用的管子的示意剖面图。
图17(a)和图17(b),表示将图14所示的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中的加热器装到衣服上之前的状态和装上之后的状态下的安装装置的示意剖面图。
图18是本发明之第7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之示意立体图。
图19表示图18所示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中所采用的加热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0是展示本发明之第8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之衣服的加热器之局部的示意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之第8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之第9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之局部示意剖视图。
图23与图24分别是本发明之第10与第11实施例的加热器的局部示意剖视图。
图25是本发明之第12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之示意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图25所示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中的加热器之局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27是本发明之第13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中的加热器和对其进行支承的绝热带的示意主视图。
图28表示图27所示的加热器之外观的示意主视图。
图29是图27所示加热器的示意剖视图。
最佳实施例
(实施例1-图1至图5)
下面,结合图1与图2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与图2所式的是便携式内藏加热器的垫子,它由加热片1和发热部4组成。加热片1由导热纤维组成,作为该导热纤维,可以采用如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以镀铝玻璃丝编织成的纤维织物、编入有碳素纤维等的纤维织物、在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等的线的周围形成分散在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粘合剂中的金属粒子层而构成的纤维织物、金属纤维所构成的纤维织物或者是由金属纤维与金属纤维之外的纤维合织而成的纤维织物。加热片1的反面上接合有纤维绝热材2。该纤维绝热材2由作为绝热材料而使用的纤维等高绝热性纤维所构成。加热片1之一端上接合着发热部4。这种接合是通过接合螺钉3将加热片1牢固地夹在发热部4内并通过将发热部4压接在加热片1上来实现的。该发热部4采用的是具有燃烧用催化剂13及点火装置14的气体催化燃烧装置17。
气体催化燃烧装置17具有如下结构。气瓶6具有通过开关手柄8可进行开关的、平时靠弹簧9的作用趋于打开方向的气体开关阀7。当对开关手柄8进行开的操作时,出自气瓶6的气体从气体喷嘴10喷出,随着利用喷出时气流的吸引效应而从空气入口11吸入的空气一起在喷射器12内流动。喷射器12的壁上形成有向燃烧用催化剂13供给混合气体的多个喷出口15,该喷射器12与燃烧用催化剂13、点火装置14被收容于保护燃烧用催化剂13的保护筒16内。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当操纵开关手柄8将气体开关阀7打开时,气体从气瓶6经气体喷嘴10喷出,与从空气入口11吸入的空气相混合而成为可燃混合气。在该状态下使点火装置14动作时,混合气体开始起火燃烧,使燃烧用催化剂13瞬时升温至可使催化剂燃烧的温度。这样,催化燃烧的热量通过保护筒16均匀地散热而加热整个发热部4。由于发热部4是压接在加热片1上的,故由发热部4所产生的热量将切实传导到加热片1上。此外,由于加热片1是由导热纤维构成,故发热部4所产生的热量将高效地传导到整个加热片1上。加热片1的反面为以纤维等的纤维所构成的高绝热性的纤维2,其热量从反面散逸的量很少。
因此,为使加热片1整体温度保持在适当的温度上,可作为保温垫加以使用。由于该保温垫富有柔软性,故例如也可以绕在身体上使用。
若将加热片1按图3所示制成用在衣服上的结构,既可构成供暖服,也可以在动力和燃料气体供给困难的高原、海洋及寒冷地区使用。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与将水等液体用于被加热介质的加热和热源二者之间以管子进行连接的现有技术相比,结构非常简单,实现了重量轻且富于柔软性而且便于携带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
在该实施例的场合,若如图4所示,通过导热性复合物或导热膏等导热性材料18将发热部4接合在加热片1的局部上时,则可实现具有更高热效率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即,经导热性材料18可有效地进行发热部4与加热片1之间的热传导,故发热部4的热量将更切实地传导到加热片1上。此时,燃料的消耗量减少,可提供能使用更长时间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如图5所示,在发热部4的与加热片1之间的接触面上设有多个突起20,当导热纤维包络在该突起20上时,发热部4与加热片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从而使发热部4的热量以更高的效率传导到加热片1中。
(实施例2-图6至图8)
下面结合图6与图7对本发明之第2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进行说明。发热部4的支承台21是以铝和铜等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构成,在该支承台21上以接合螺钉3将加热片1的局部压接。而发热部4通过固定螺钉22安装在该支承台21上。
该第2实施例内藏加热器的垫子的工作原理与前述第1实施例内藏加热器的垫子大致相同,但由于加热片1的一部分经接合螺钉3安装在支承台21上,所以因燃烧而由发热部4发出的热量均匀地加热的保护筒16所放出的热量将切实传导到加热片1上。此外,加热片1由导热纤维构成,如图7所示,加热片1的反面安装有纤维等高绝热性能的纤维2。因此,通过第2实施例提供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与第1实施例的垫子一样,实现了重量轻、富于柔软性而且便于携带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
此外,据第2实施例,由于采用将发热部4固定于支承台21上的结构,因而实现了便于拆装发热部4及便于维修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
再有,如图7中的23所示,若将发热部4与支承台21二者各自的接触面均镜面加工,则能提高发热部4与支承台21间的密接度,从而实现一种热效率进一步提高的供暖保温器。
另外,前述第1及第2实施例中使用的发热部4也可做成如图8所示的被加热片1的一端包起来的结构。这种场合下,发热部4产生的热量几乎全部传导到加热片1上而不会向外部散热,从而可实现热效率极高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
(实施例3-图9、图10)
表示第3实施例的图9中,25是对人体进行加温的加热片,由导热性良好的金属箔或金属网、导热纤维等导热性材料构成。作为导热纤维,可以是诸如散热性良好的镀铝玻璃丝编织成的纤维织物、编织入碳素纤维等的纤维织物、在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等的周围形成有由分散于挠性合成树脂粘合剂中的金属粒子层而构成的纤维织物、由金属纤维所构成的纤维织物或者是由金属纤维与非金属纤维合织而成的纤维织物。此外,该加热片25的局部上接合有燃烧装置26的发热部27。
该燃烧装置26的结构如下。气瓶28具有可通过开关手柄29实现开闭的气体开关阀30。操作开关手柄29后,自气瓶28中出来的气体从喷气嘴7喷出,随着与由该气流的吸引效应而从空气入口32吸入的空气一起在喷射器33内流动。34是混合气喷出口。而35为通过点火装置36的操作而产生火花的发火针。
此外,如图10所示,加热片25的两个面上装有将整个表面覆盖住的绝热材料层37a和37b。特别是,绝热材料层37b还将发热部27覆盖住。该绝热材料层37a与37b通过阻止自发热部27及加热片25散失热量,起到将发热部27的热量高效地传给整个加热片25的作用。
下面,对该第3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图9中,当操作开关手柄29将气体开关阀30打开时,自气瓶28经喷气嘴31喷出气体。该气体与自空气入口32吸入的空气一起在喷射器33内流动,并成为可燃混合气自喷出口34喷出。若在该状态下使点火装置36动作,由发火针35产生火花,混合气体开始燃烧。该燃烧热对发热部27加热。由于该发热部27是设在加热片1的局部上的,故发热部27的热量传给热片1。此时,由于加热片25是由导热性材料构成,并如图12所示被绝热材料37所覆盖,故发热部27的热量将高效率地传导给整个加热片25。
如上所述,该第3实施例与使用水导液体用于被加热物的加热并将被加热物与热源二者以管子相连接而构成的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结构非常简单、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
(实施例4-图11)
图11所示为第4实施例。该第4实施例中,利用参照图9与图10进行了说明的第3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而构成内藏加热器的衣服。为了能够将内藏加热器的垫子内置于衣服38中,选择了在加热片25上设置拆装装置39,并选择可将其自如拆装地装到衣服38内面局部之上的结构。作为拆装装置39作用的是片状钩扣、钩扣或钮扣等。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与第3实施例时所说明的工作原理一样,气瓶28中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并燃烧而将发热部27加热,发热部27的热量通过导热性材料高效率地传给整个加热片1。该燃烧装置设在衣服38内面上,因向衣服38内供暖,可使在寒冷地区的使用者有感到舒适的温暖感。此外,由于在该燃烧装置上设置了具有可自如拆装结构的拆装装置39,故在周围气温不特别低的场合当使用者为进行运动不需要特别供暖的场合可随意将加热片25从衣服38上拆下。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实现了可根据需要拆装加热片25的、使用方便、随意的内藏加热器的衣服。
另外,第4实施例中,在将设置在加热片25两面上的绝热材料层中的绝热材料层37b设置于靠衣服一侧的同时,使靠近该衣服一侧的绝热材料层37b的绝热性比另一绝热材料层即靠人体一侧设置的绝热材料层37a的绝热性更高。作为其方法,采用的是衣服侧绝热材料37b以比人体侧绝热材料37a绝热性能更高的材料构成或者采用同种材料但使衣服侧绝热材料37b的厚度厚于人体侧绝热材料37a这一类方法。当使绝热材料的绝热性如上所述存在差值时,由于衣服侧绝热材料37b的绝热性高于身体侧绝热材料37a的绝热性,故加热片25的热量不易向外部散发而易于向使用者人体散热,从而高效率地向人体供暖。
如上所述,第4实施例实现了使加热片25的温度分布均匀的同时使向人体散发的热量大于向衣服外部散失的热量而使热效率提高的内藏加热器的衣服。
(实施例5-图12)
该第5实施例中,除了在前述各实施例中所说明的燃烧装置的喷出口34的附近设置燃烧用催化剂42而作为催化燃烧装置43发挥作用这一点之外,其它与前述各实施例中所说明的燃烧装置相同,故不予详细说明。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当操纵开关手柄29将气体开关阀30打开时,气体便自气瓶28经喷气嘴31喷出。该气体与自空气取入口32吸入的空气一起在喷射器33内流动,并成为可燃混合气自喷出口34喷出。该状态下若使点火装置36工作,发火针35将产生火花,混合气体开始起火燃烧,瞬时使燃烧用催化剂42升温至可使催化剂燃烧的温度。这样,催化燃烧热将发热部27加热。由于该发热部27设置在加热片25的局部上,故发热部27的热量向加热片25传导。因此,由于此时加热片25是由导热性材料构成,发热部27的热量将高效率地传给整个加热片25。
然而,本实施例因在燃烧装置上设有燃烧用催化剂42,故无论面向上下左右任何方向均能正常燃烧。此外,因催化燃烧温度低于火焰燃烧温度故温度不会上升过高,本实施例非常适于作为接近人体而使用的加热器使用。
如上所述,因本实施例没有方向性限制、故实现了适于向人体供暖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
图13是第5实施例的变形例,该变形例中,在结合图12所说明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中的加热片25上设有检测温度用的温度传感器44,在燃烧装置26或催化燃烧装置43中设置了调节气体流量的控制阀45和接收来自上述温度传感器44的信号对控制阀45进行控制的控制器46。
因此,当加热片25被发热部27的燃烧热加热时,温度传感器44对此时的加热片25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向控制器46提供温度信号。控制器46根据输入的温度信号调节控制阀45。作为调节方法,采用的是开闭控制阀45以使加热片25的温度保持在向人体供暖的舒适的设定温度上或者采用线性控制的方法。这样,由于能够对加热片25的实际温度由温度传感器44进行检测的同时可以控制燃烧量以达到设定温度,故加热片25的温度能够总是保持在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上。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实现了使加热片的温度可保持在人体舒适的温度的内藏加热器的垫子。
另外,对于上述各实施例其燃烧装置主要是和为内藏加热器的垫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作为可保持一定温度的保温器使用,还能够使之同时具有供暖器与保暖器22重功能进行使用。
(实施例6-图14至图17)
图14表示按照本发明之第6实施例提供的内藏加热器的衣服。用于内藏加热器之衣服的燃烧装置具有:以燃烧热作热源的热源部50、对热源部50的燃烧热进行控制的控制部51、将控制热源部50的燃烧的指令,例如温度设定值等传送给控制部51的操作部52及储存热源部50之燃料的燃料罐53。热源部50与控制部51、操作部52、燃料罐53分别装在衣服55上。热源部50装在放热部57上,放热部57则可自如拆装地装在衣服54的内面。热源部50与控制部51、操作部52、燃料罐53之间以具有可挠性的连通路径56相联通。热源部50与吸气口63和排气口64相连通。
衣服54内设有对温度、湿度等进行检测的衣服内检测手段55,该衣服内检测手段55上连接有信号线以将温度信息等传递给控制部51。
图15详细展示了热源部50。即从燃料罐53经连通路径56送出的燃料自燃料喷嘴57喷出。该喷出的燃料吸引自吸气口63吸进的燃料用空气58而成为混合气,在燃烧部59中燃烧。突出到燃烧部59内的点火器60在燃烧部59内对混合气进行点火。61是燃烧室出口,将燃烧后的废气引向排气口64。经燃烧部59的外壁62加温,如图15所示,该外壁被安装在放热壁上以便向放热部57进行热传导,被外壁62及放热部57供暖的空气在衣服54内对流。虽说靠自然对流也可使热量在某种程度上在衣服54内进行循环,但若以送风机进行循环便可更有效地供暖。点火器60和送风机等的电源可采用电池。
图16表示连通路径56的截面。该连通路径56中形成有燃料通路65和操作通路66。在燃料通路65中燃料以气态流动。操作通路66中设有点火用电线或控制用电线,在二者均设置的场合,以绝缘橡胶将二者分离以保证足够的绝缘。
图17(a)与图17(b)表示热源部50与衣服54的截面,分别表示安装前与安装后的状态。如图17(b)所示,在热源部50的衣服54一侧设有热源安装部69,在衣服54上设有衣服安装部68,通过使热源安装部69与衣服安装部68二者相结合而将热源部50安装在衣服54上。此外,在操作部52与燃料罐53上同样没有安装部。这时,用来安装操作部52或燃料罐53的衣服安装部设于多处,以便可将操作部52或燃料罐53安装在便于操作的部位或易于收放的部位。
当操作操作部52,自燃料罐53供给燃料时,燃料将经过连通路56供向热源部50。燃料为丁烷或丙烷或二者的混合物,在燃料罐53中以液态贮存。燃料罐53小一些虽便于携带,但从燃烧时间考虑大一些好。为此,对于丁烷,容量定为14g左右。
供给燃烧部59的燃料为气态,自燃料喷嘴57喷出的燃料吸引经供气口63引入的空气58变为混合气,将该混合气点火在燃烧部59中进行燃烧而产生燃烧热。产生的热量的大部分在燃烧部的外壁62处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燃后废气的温度降低,自排气口64排放。
燃料在贮存时为液体,当从燃料罐4中出来时气化。此时,因气化热其温度将降低。温度一低,自燃料喷嘴57喷出的速度便低。然而,燃料在通过连通路56时,接收来自连通路56之外部的热量使温度上升,在燃料喷嘴57处变成常温,使得自燃料喷嘴57喷出的速度变大,能够足以将燃烧用空气58吸引过来。
燃烧用空气58自供气口63取入。将该供气口63支承于衣服54的外部即可取入新鲜空气。燃后废气自排气口64排出,而该排气口64设在衣服54的外部。这时,若将供气口63和排气口64均设在衣服54的外部,即使风打在衣服54上,因供气口63与排气口64处的风速大致相同,故不会对燃烧产生影响热能稳定地燃烧。
经燃烧部59的外壁62进行热交换后的热量,其一部分向放热部57传导。放热部57可选择由高导热纤维或金属纤维等导热良好且富于可挠性的物质所构成。为使传导的而不直接接触人体,以纤维或绝热材料等绝热物质覆盖住。而一部分的热量经燃烧部59的外壁62将空气温暖,该空气在衣服54内以自然对流方式流向上部,将整个衣服烘暖。供暖所需热量因衣服54的绝热状况、外部气温、穿着衣服的人的个体差异等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大致以50Kcal/h为标准。这与人所散发的热量相近。但是,在初春可低于这个热量,而在低于-20℃的寒冷季节则需要更多的热量。
即使靠自然对流,热量也能以某种程度在衣服54内循环,但靠送风机进行循环能够更有效地供暖。可将该送风机设在热源部50上。点火器60、送风机等所需的电源使用电池更为方便。
当将热源部50安装在穿着衣服54的人的后背位置处时,此人将感到暖和舒适。当安装在比腰部稍靠上的背部处时,因会形成隆起,故在衣服与人体之间形成一个空间,热量容易在整个衣服中循环。另一方面,若将操作部52及燃料罐53安装在靠手边的地方,则易于操作、便于补充燃料。此外,除了进行操作和确认时之外,操作部52及燃料罐53以置于易于容放的部位为宜。为此,在操作部52及燃料罐53上设置安装部67。并将其在衣服上设置多处,安装在收藏与操作二者均适宜的部位。由此可知,将热源部50离开操作部和燃料部设置为宜。特别进行操作的场合,可将操作部52及燃料罐53设置在衣服的外部或衣袋内;需收藏时可设置于衣袋内或衣服内面。另外,将热源部50设置在衣服内部有利于有效地利用热量。由于操作部52及燃料罐53的位置是会变化的,故连通路56必须具有可挠性。
现在,将热源部50装到衣服54上,随着穿着该衣服54的人的步行和运动等动作,热源部50与操作部52及燃料罐53和衣服内检测部55的位置将变动。为此,连通路56必须具有挠性或具有富余的长度。而且必须具有很强的抗折弯性能。由于燃料通路63中使用的是丁烷或丙烷或二者之混合物,故应采用橡胶等具备耐压性及可挠性的材料。点火用的高压电或控制控制器用的电线延续在操作通路64内。因此,操作通路64采用具有电绝缘性且具有可挠性的橡胶等材料。
热源部50、操作部52及燃料罐53通过设置安装部69而可自如拆装。这使得不需供暖时可将它们拆下。而且便于对衣服进行洗涤。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设置了操作部与控制部以便于对热源部的燃烧进行控制,但若例如能够以操作部对从燃料罐向热源部供给的燃料的量进行调整,则可控制热源部的燃烧,而若在操作部中设置高电压发生装置,可使热源部的点火器动作而进行引火。此外,还可以在操作部中设置对热源部的点火状态进行确认的显示部,此时,若可便于在衣服外面进行操作的操作部时,则可在穿着衣服的状态下既能简单地确认其点火状态,也能在由操作部点火之后,通过显示部确认其点燃状态。
(实施例7-图18、图19)
对本发明之第7实施例结合图18、图19进行说明。图18、图19表示内藏加热器的衣服的总体结构和热源部的剖视图。图中,71是衣服。72是衣服71的内部的背面,由常有对流通路73的绝热罩74所罩住的热源75经安装部76接合于该背面72上。为使热源75的热量容易散出,安装部76可采用铜纤维等高导热纤维。此外,热源75可以是怀炉或化学供热材料,也可以采用下述的催化燃烧器。绝热罩74采用尼龙等耐热性合成树脂,可防止穿着衣服71时人体背部77与热源75接触。因绝热罩74是突出的,故在人体背部77与衣服内部的背面72之间形成间隙。当热源75将绝热罩74内的空气加热时,产生上升气流,热气自对流通路73放出并沿上述间隙上升。此时,热气向人休背部77供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形成对空气进行加热而供暖的结构,通过采用散热性良好的材料作安装部可发挥显著的供暖效果。热源75中可设置用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以增加散热量的散热片。
(实施例8-图20、图21)
以图20对第9实施例进行说明。图20只示出热源的结构。图中,78是催化燃烧器、79是燃烧用催化剂、80是喷气嘴、81是放电点火装置。82是燃料罐,经电磁阀83向喷气嘴80供给燃料气体。84是采用热敏电阻等感温元件的测温传感器。测温传感器84安装在催化燃烧器78上。靠测温传感器84的信号来开关电磁阀83的控制器85这样设定,即当催化燃烧器78的温度达到180℃以上时将电磁阀83关闭。86是针阀等开关阀。
当打开开关阀86,使燃料气体自喷气嘴80喷出一经点火装置81点火将燃烧而产生火焰。当燃烧用催化剂79被燃烧热加热使燃烧用催化剂79的温度达到一般催化燃烧所需要的200℃以上时催化燃烧即开始。由于催化燃烧的开始,用于燃烧的燃料气体将减少,火焰消失。催化燃烧器78升温。绝热罩74内的空气被加热而产生上升气流。热气经对流通路73散出,沿人体背部77与衣服内部的背面72之间的间隙上升。此时,热气向人体背部77供暖。当催化燃烧器78的温度达到180℃以上时关闭电磁阀83、燃料气体的供给停止,以防止异常的温度上升。
此外,图20所示实施例中,测温传感器84是装在催化燃烧器78上对其温度进行检测的,但也可以如图21中的编号87所示的那样,将测温传感器装到衣服内部的背面72上测知衣服内的温度并将测知结果传递给控制器85。此时,进入对流通路73内的热气将向人体背部77供暖,这时,若检测温传感器87检测出37℃以上的温度,控制器85靠测温传感器87的信号将电磁阀83关闭、停止供给燃料气体,当测温传感器87测知的温度处于27℃以下时,控制器85打开电磁阀83、再度供给燃料气体,使得衣服内部的背面72的温度保持在舒适的温度32℃。
(实施例9-图22)
图22所示第9实施例与图20的实施例大致相同,只是在使用测温传感器88这一点上有所不同。该测温传感器88由热敏电阻等感温元件构成,安装在绝热罩74与人体背部77之间的靠绝热罩74一侧。控制器85被设定在测温传感器88的温度为31℃~33℃之间对电磁阀83进行开闭,以使人体背部77的温度保持在人体感觉舒适的32℃附近的状态。
图22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图20所示者大体相同,热气向人体背部77供暖。当测温传感器88的温度达到33℃以上时,控制器85将电磁阀83关闭、停止供给燃料气体,当测温传感器88的温度达到31℃以下时,打开电磁阀83、再度供给燃料气体。这样,便成为使人体背部77附近的温度保持在舒适温度32℃的结构。
(实施例10-图23)
第10实施例示于图23。图23中,71是衣服。72是衣服71内部的背面,由设有对流通路73的绝热罩74所覆盖的热源75通过安装部76接合在衣服背面72上。为使热源75易于散热,安装部76也可使用铜纤维等高导热纤维。热源75也可以是怀炉或化学供热材料。绝热罩74采用尼龙等耐热性合成树脂。在穿着衣服71时绝热罩74可避免人体背部77接触热源75。此外,绝热罩74使人体背部77与衣服内部的背面71之间形成间隙。89是设在热源75之下部的送风机。送风机89将空气通过下部的对流通路73送入绝热罩74的内部。被送进来的空气自热源75吸取热量成为热空气而从上部的对流通路73散出并沿上述间隙上升。此时,热空气向人体背部77供暖。这样,便构成了可强制地使热空气移动并进行供暖的结构。
(实施例11-图24)
第11实施例示于图24。图中,71是衣服。72是衣服71内部的背面,被设有对流通路73的绝热罩74所覆盖的热源75通过安装部76接合在该背面72上。为使热源75易于散热,安装部76可采用铜纤维等高导热纤维。热源75可以是怀炉或化学供暖材料。绝热罩74采用尼龙等耐热性合成树脂。在穿着衣服71时绝热罩74可防止人体背部77接触热源75。此外,绝热罩74可使人体背部77与衣服内部的背面72之间形成间隙。89是设在热源75下部的送风机。采用热敏电阻等感温元件的测温传感器90装在绝热罩74与人体背部77之间的靠绝热罩74一侧。91是靠测温传感器90的信号对送风机89的风量进行控制的控制器。送风机89通过下部的对流通路73将空气送入绝热罩74的内部。被送进来的空气吸收热源75的热量而成为热空气自上部的对流通路73放出并沿上述间隙中上升。此时,热空气向人体背部77供暖。供暖开始时,因衣服内的温度较低故减小送风量以使热空气升温。随着供暖的进行,衣服71内的温度上升,当测温传感器90的温度达到33℃以上时,加大送风量将热空气的温度降下来,使得衣服71内部的温度保持在舒适的温度状态下。
(实施例12-图25、图26)
对第12实施例结合图25、图26进行说明。图28、图29示出供暖服的整体结构和热源部的剖面。图中,71是衣服。72是衣服71内部的背面,被设有对流通路73的绝热罩74所罩住的热源75经散热部92接合在该背面72上。为使热量易于从热源75传导出去,散热部92也可以采用铜纤维等高导热纤维。散热部92设在衣服的正面。绝热罩74采用尼龙等耐热性合成树脂。绝热罩74可防止穿着衣服71时人体背部77接触热源75。此外,绝热罩74是突出的,使人体背部77与衣服内部的背面72之间形成间隙。通过热源75绝热罩74内的空气被加热并产生上升气流。热空气自对流通路73出来而沿上述间隙中上升。此时,热气向人体背部77供暖。另一方面,散热部92使热源75的热量传导到衣服的正面93,还向人体正面供暖。这样,便构成了以对流和传导向整个人体供暖的结构。
(实施例13-图27至图29)
将按照本发明之第13实施例的内藏加热器的衣服示于图27至图29中。图示实施例中提供的衣服是与图25所示者相同的。本实施例正如图25所示那样在衣服71的内侧,装有图27至图29所示的催化燃烧式加热器101。
催化燃烧式加热器101由如下部分构成,即:具有燃烧室102的主体外壳103,与燃料供给源相连接的临近上述燃烧室102的燃料喷嘴104,包括临近上述燃烧室102的点火端子105的、点燃提供给将供给该燃烧室102燃料的点火装置,用来使之与自上述喷嘴104喷射的燃料混合而生成混合气的、将空气从外部吸入的位于上述喷嘴附近的挠性吸气管106,以及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从燃烧室102向外部排出的挠性排气管107。作为燃料供给源,是由如图9所示的具有开关阀30和操作手柄29的气瓶承载盒组成,通过将充有例如液态丁烷的加压气瓶插入该气瓶承载盒中,并操作操作手柄29,燃料便通过挠性供给管提供给上述喷嘴。
该催化燃烧式加热器101这样地构成,即当如上所述地将燃料提供给喷嘴104时,将经吸气管106吸入的空气引入而在喷射器109内制成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由点火端子105所产生的火花点燃而燃烧。燃烧室102与喷嘴104之间装有催化剂110,因此混合气体在催化剂的促燃作用下易于进行燃烧。经燃烧后生成的废气经挠性排气管107排到外部。
主体外壳103由于燃烧室102内的燃烧而被加热,为了促使被加热的主体外壳103的散热,主体外壳103由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构成,与此同时,将多个散热片111以向外延伸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使其构成为一体。
此外,因尽量应将本实施例中的催化燃烧式加热器101安装在衣服71的脊梁骨的下部附近与其相对应的部位,所以,通向喷嘴104的燃料供给管、吸气管106、排气管107还有连至点火端子103的点火装置的电线等最好的富于挠性的材料构成,以避免妨碍身着衣服71的人的行动。此外,将包括气瓶的燃料源和作为点火装置电源的电池放置在衣服71的衣袋中。而吸气管106的吸入端和排气管107的排气端,是在衣服71的面料的适当位置缝上网眼以便通过该网眼与外部连通的。
此外,112是温度传感器,与图20所示温度传感器84的作用相同。该温度传感器112以采用热敏电阻为宜。
如图27所示,上述催化燃烧式加热器101牢固地装在由诸如毛毡布构成的绝热带113上。较理想的是应尽量按如前所述的那样,使得自主体外壳103传导到散热片111上的热量大致沿着装者的整个后背均匀地供暖,也希望在加热器101与绝热带113之间中介地装入带状导热体114。作为该导热体114的原材料,与前述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加热片一样,可以是散热性良好的镀铝玻璃丝编织成的纤维织物、编入了碳素纤维等的纤维织物、在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等的线的周围形成分散于挠性合成树脂粘合剂中的金属粒子层所构成的纤维织物、由金属纤维构成的纤维织物或者是将金属纤维与金属纤维之外的纤维合织而成的纤维织物等。最好是将聚酯线与铜丝中的某一种作为纬线另一种作为经线而织成的布。
如前所述,装有加热器101的绝热带113,可自由拆装地装在衣服71之内侧的背面上。作为为此而设置的安装装置,可在与装有加热器101的正面相反的绝热带113的正面上设置尼龙搭扣,或者,也可沿绝热带113的侧缘缝上拉锁。作为另一种方法,可将绝热带113缝在衣服上,但也可以做成只能将加热器101自由拆下的形式。
很明显,图27至图29所示的第13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样也可获得舒适的供暖效果。
此外,作为第13实施例,能够用在作为衣服的夹克衫、外套和大衣中这一点自不待言。此外,不仅能够按照从开始就将加热器内置于衣服中的方式进行制造,而且也能够将绝热带上安装了加热器的成品以自由拆装的方式装在现成的衣服上,这种情况下,可利用衣服的衬里来收藏加热器,平时可利用拉锁或尼龙搭扣作成封口的收容口形式。

Claims (23)

1.一种供暖服,包括设在衣服内部的催化燃烧装置和用于将由催化燃烧装置加热的热气从所述催化燃烧装置引向衣服反背面上方的导热路径;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装置包括:一利用燃烧热作为热源的热源部;一贮存供给该热源部燃料的燃料罐;一用于对所述热源部的燃烧热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以及,一用于向该控制部指示以对热源部的燃烧进行控制的操作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燃烧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热源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来调节供应给热源部的燃烧气体流量的控制阀;和根据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对所述控制阀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或燃料罐与所述热源部分离并通过具有挠性的连通路与所述热源部相联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装置还包括:一限定在所述发热部内的燃烧室;一用于将燃料气喷入所述燃烧室的燃料喷嘴;一用于将空气引入使之与从所述喷嘴喷射出来的燃料进行混合的吸气管;以及一用于将燃料燃烧后生成的废气进行排放的排气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在相对于从所述喷嘴喷射出来的燃料的流动方向的所述喷嘴之下游侧中,设置有催化剂。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装置还包括:一限定在热源部中的燃烧室;一设在燃烧室内的燃烧用催化剂;及一用于将供给所述燃烧室的燃料点燃的点火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路径与所述燃烧装置的发热部热连接,并可被操作以将由所述发热部加热的空气靠对流作用自衣服的下方向上方分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设有多个散热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路径沿着穿有所述供暖服的使用者的脊梁骨延伸。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个上部开口和至少一个下部开口的盒体,而所述导热路径包含连通所述上部开口和所述下部开口二者的连通路径。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热路径的上部形成有较该导热路径的其他部分要宽大的扩展空间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与所述催化燃烧装置热连接的导热体,在与穿着该供暖服的使用者的脊梁骨大体垂直的方向上横向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由石墨构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装在所述衣服的背面,在所述导热体与穿着该供暖服的人体之间装有绝热材料。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由导热性纤维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性纤维由将聚酯线与铜丝的一种作为纬线另一种作为经线而织成的布所构成。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在由导热性材料构成的并接合有高绝热性的纤维的加热片,热源部设在加热片的局部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部经导热性复合物或导热膏等导热性材料接合于加热片的局部上。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在热源部与加热片之间的接触面上设有多个突起,编成的导热性材料纤维包络在该突起上。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片的局部上设置有由铝或铜等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制成的支承台,所述热源部设置在该支承台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热源部和支承台各自的接触面是镜面加工的。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加热片之局部将热源部包住。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供暖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部装在所述加热片上,由所述绝热材料将所述加热片及所述热源部覆盖。
CN96192234.6A 1995-10-30 1996-10-29 供暖服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28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1261/1995 1995-10-30
JP28126095A JP3684637B2 (ja) 1995-10-30 1995-10-30 暖房衣服
JP281260/95 1995-10-30
JP28126195A JPH09126426A (ja) 1995-10-30 1995-10-30 燃焼装置
JP281261/95 1995-10-30
JP281260/1995 1995-10-30
JP292376/95 1995-11-10
JP7292376A JPH09131369A (ja) 1995-11-10 1995-11-10 暖房・保温器
JP292376/1995 1995-1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579A CN1176579A (zh) 1998-03-18
CN1112865C true CN1112865C (zh) 2003-07-02

Family

ID=27336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9223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2865C (zh) 1995-10-30 1996-10-29 供暖服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098612A (zh)
EP (1) EP0803206B1 (zh)
CN (1) CN1112865C (zh)
DE (1) DE69631032T2 (zh)
WO (1) WO19970160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28248B2 (ja) 1998-02-27 2007-06-13 ニプロ株式会社 薬液自己注入用具
US6138664A (en) * 1998-04-06 2000-10-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Warming jacket
US7033663B1 (en) * 2000-06-27 2006-04-25 Eaton Corporation Functionally graded friction material
US20050016981A1 (en) * 2003-07-24 2005-01-27 George Irvin Personal blind heat contain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050149153A1 (en) * 2004-01-07 2005-07-07 Kazuo Nakase Body temperature adjuster
JP2005199920A (ja) * 2004-01-16 2005-07-28 Towa Iryoki Kk 体温調整具を備えた救命具
US20160151199A9 (en) * 2004-07-07 2016-06-02 Brijesh S. Gill Portable body warming device
US7857841B2 (en) * 2005-10-20 2010-12-28 Arizant Healthcare Inc. Multifunction warming device with an upper body convective apparatus
ITVA20060042U1 (it) * 2006-10-18 2008-04-19 Gvp Elettronica Srl Dispositivo riscaldante medicale trasportabile codice dm-emg in filato di carbonio e pvc biocompatibile per il riscaldamento del paziente e prevenzione delll'ipotermia (con posizionamento a contatto diretto del torace) durante gli interventi di emerg
US20090282908A1 (en) * 2008-05-09 2009-11-19 Thermogear, Inc. Electrifiable fabric
US20130037531A1 (en) 2009-11-06 2013-02-14 Rick Gray Electrically heated garment
CA2720339C (en) * 2009-11-06 2017-09-26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Electrically heated garment
CN102754930A (zh) * 2012-06-29 2012-10-31 昆山市周市镇吉盛服装厂 一种发热服装
EP2908786B1 (en) * 2012-10-22 2019-12-04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Compact fluid warmer
USD808616S1 (en) 2014-02-28 2018-01-30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Single control button for an article of clothing
CN103976482A (zh) * 2014-05-18 2014-08-13 李外云 一种小电能量周身保暖安全电暖衣
US11033059B2 (en) 2014-11-06 2021-06-15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Article of clothing with control button
US20160270457A1 (en) * 2015-03-20 2016-09-22 Chien-Chou Chen Clothes structure with temperature falling device
US20200282154A1 (en) * 2015-04-20 2020-09-10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Compact fluid warmer
USD799161S1 (en) 2015-10-09 2017-10-10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Garment
USD794281S1 (en) 2015-10-09 2017-08-15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Garment
USD808125S1 (en) 2015-10-09 2018-01-23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Garment
USD787160S1 (en) 2015-10-09 2017-05-23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Garment
CN105361275A (zh) * 2015-12-10 2016-03-02 汤忠良 燃料式取暖服
CN105686137A (zh) * 2016-01-08 2016-06-22 长沙鹏跃五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背心
CN106617372A (zh) * 2017-02-20 2017-05-10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智能安全环卫服
CN108814800B (zh) * 2018-10-08 2020-10-23 深圳智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燃脂减肥的智能服饰
CN111520708A (zh) * 2020-04-20 2020-08-11 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催化燃烧供热装置、加热式穿戴物、加热设备以及非供电式高温黑体
US11744298B2 (en) 2020-12-04 2023-09-05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Electrically heated garment with pass-through battery pocket
TWI755336B (zh) * 2021-06-17 2022-02-11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溫控工作服
USD1020226S1 (en) 2021-10-21 2024-04-02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Control button for heated gar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59158A (en) * 1958-06-20 1964-12-01 David S Baker Body temperature tempering device
US3110301A (en) * 1959-09-23 1963-11-12 Lester J Bricker Human body heater
US3315658A (en) * 1965-09-01 1967-04-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Body warmers
US3457908A (en) * 1966-12-29 1969-07-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Body warmer
JPS5395742A (en) * 1977-01-31 1978-08-22 Yuuzou Koo Air filled heater
EP0014300A1 (en) * 1979-02-05 1980-08-20 Wath AG Independent warming apparatus in particular for neuroarticular pathology therapy
JPS61266604A (ja) * 1985-05-18 1986-11-26 占部 明雄 冷暖温熱衣服
FR2636541B1 (fr) * 1988-09-19 1991-03-29 Salomon Sa Chaussure de ski alpin ou de randonnee pourvue d'un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JPH06220705A (ja) * 1993-01-21 1994-08-09 Tomoko Uchiyama 電子冷却加熱機能並びに通気の機能を備えた衣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098612A (en) 2000-08-08
WO1997016083A1 (en) 1997-05-09
EP0803206A4 (en) 1998-05-27
EP0803206B1 (en) 2003-12-10
DE69631032T2 (de) 2004-12-30
EP0803206A1 (en) 1997-10-29
CN1176579A (zh) 1998-03-18
DE69631032D1 (de) 2004-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865C (zh) 供暖服
US4471751A (en) Compact stove for emergency and other uses
JPS6336241B2 (zh)
CN205026735U (zh) 一种便携式发电柴火炉
CN205306774U (zh) 一种伸缩式户外便携可发电炊具
CN109695955A (zh) 燃气热水器
KR100306289B1 (ko) 간이휴식장소용난방장치
KR101167648B1 (ko) 인체온도차 가열방식 침대
KR101139897B1 (ko) 방열 온풍기
KR100211087B1 (ko) 가열복
JPH10183412A (ja) 暖房衣類
JP3684637B2 (ja) 暖房衣服
KR100960593B1 (ko) 휴대용 온풍난로
CN209202187U (zh) 一种供暖服
JPH11158710A (ja) 発熱または冷却用小型熱源内蔵型暖房または冷房衣服
CN209840243U (zh) 一种新型浴室取暖装置
JP3184484B2 (ja) 暖房衣類
CN209512163U (zh) 一种新型燃气取暖器
KR20090006046U (ko) 열풍식 원적외선 전기히터
JP3680360B2 (ja) 携帯用暖房マット
CN107334310A (zh) 一种蓄热枕装置
JPH09131369A (ja) 暖房・保温器
KR20210002095A (ko) 온열장치
KR20200045889A (ko) 온열장치
JPH1150313A (ja) 暖房衣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