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6137A - 一种保温背心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温背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6137A
CN105686137A CN201610015157.0A CN201610015157A CN105686137A CN 105686137 A CN105686137 A CN 105686137A CN 201610015157 A CN201610015157 A CN 201610015157A CN 105686137 A CN105686137 A CN 1056861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st
heat
holding vessel
valve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51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雨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Pengyue Wu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Pengyue Wu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Pengyue Wu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Pengyue Wu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151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861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86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61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A41D13/0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with controlled temperature
    • A41D13/0051Heated gar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16Materials undergoing chemical reactions when us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400/00Function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garments
    • A41D2400/10Heat retention or warming
    • A41D2400/12Heat retention or warming using temperature-controlled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500/00Materials for gar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护产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保温背心,包括背心本体、储存罐和导流管,所述背心本体设有进口,所述背心本体进口与储存罐出口通过导流管相连,所述储存罐储存化学热源;所述储存罐包括储存室和反应室,所述储存室位于所述储存罐上部,所述储存室通过阀门连通所述反应室,所述反应室通过传热通道与储存罐出口相通。本发明中的储存室与反应室分别储存反应物,打开阀门,储存室中的反应物通过阀门进入反应室与气体反应物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热量经导流管进入背心本体内,进行加热保温。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合以及阀门开合的大小即可控制储存室中反应物的加入和加入量,从而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间接控制放热量。

Description

一种保温背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背心。
背景技术
当人体在严寒环境中停留过久,可导致全身冻伤,人的呼吸、心率均减慢,肌肉僵直,严重导致死亡。尤其在我国北方,冬季严寒,室内通常采用暖气供暖,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外活动及其不适应,甚至导致冻伤。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体加热保温设备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保温加热的方式为电加热,有可以绑缚在身上的发热垫,有各种电热背心,如专利CN202425603U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加热背心,在背心中安装充电电池、加热元件和控制面板由控制开关控制充电电池或DC电源端供电与否,由控制面板控制加热元件工作与否;专利CN202750754U公开了一种发热背心,包括由两相同面料布层缝合构成的背心垫套,背心垫套内套装设置有至少一层由发热线构成的电发热层和至少一层针刺棉层以及至少一层热轧无纺布层,并且背心垫套配置有束腰带;背心垫套后背腰身部的下方一角处固定安装有与发热线电连接的电源连接器,该电源连接器可拆卸插拔式配装有控制电发热层发热温度的多挡温控电源组件。上述加热背心均是采用电加热的方法,,能满足人们冬季御寒取暖的需求,但传统电热背心通常结构简单,舒适度不好,容易因长期使用和反复拉扯造成金属疲劳而折断,维修和更换极不方便,因此使用寿命相对较短;而且电加热的方式需要电源,室外工作者则需要携带移动电源,但移动电源小了储能量不足,大了对于携带者来说是个负担,不便于携带,同时会影响工作上的操作。
故需设计一种保温时间持续长的保温背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寒冷环境下的人员提供一种保温时间持续长的个体保温背心,具体发明内容如下:一种保温背心,包括背心本体、储存罐和导流管,所述背心本体设有进口,所述背心本体进口与储存罐出口通过导流管相连,所述储存罐储存化学热源;所述储存罐包括储存室和反应室,所述储存室位于所述储存罐上部,所述储存室通过阀门连通所述反应室,所述反应室通过传热通道与储存罐出口相通。如此设置,储存室与反应室分别储存反应物,当需要加热保温时,打开阀门,储存室中的反应物通过阀门进入反应室与另一种反应物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热量从传热通道经储存罐出口在导流管的引导下进入背心本体内,进行加热保温。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合以及阀门开合的大小即可控制储存室中反应物的加入和加入量,从而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间接控制放热量。
进一步,所述热源包括镁粉、铁粉和水或镁粉、铁粉和水溶液。冷水中,镁粉与其反应速率很慢,但是在混有铁粉的情况下,尤其是含有电解质的水溶液中,镁粉和铁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快速增加,化学反应式如下:正极:2H2O+2e-=2OH-+H2;负极:Mg—2e-=Mg2+;总反应:Mg+2H2O=Mg2++2OH-+H2。通过控制水或水溶液的加入量即可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间接控制放热量。
进一步,所述水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如此设置,氯化钠溶液的水作为反应物,氯化钠作为上述电化学反应电解质;同时氯化钠的加入,可使水的温度一定程度的降低,可避免在外界温度较低时,作为反应物的水溶液凝固。
进一步,所述储存室中存放水或水溶液,所述反应室中存放镁粉和铁粉。如此设置,打开阀门,储存室中的水或水溶液通过阀门进入反应室在铁粉的作用下与镁粉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热量一部分气化水生成水蒸汽,水蒸气以及少量被加热的氢气带着热量从传热通道经储存罐出口在导流管的引导下进入背心本体内,进行加热保温。
进一步,所述背心本体的进口处和/或储存罐外部设有防护物。由于化学反应放热量较大,如此设置,避免加热保温过程中储存罐和背心本体的进气口处过热烫伤人体。
进一步,所述防护物为阻燃纤维。阻燃纤维质量轻并具有较好的隔热作用。
进一步,所述背心本体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或外层上依附有保温蓄热层。保温蓄热层吸收进入背心本体中的热源的热量,迅速降低气体的温度,避免热源直接与人体进行热交换而导致烫伤,且由于保温蓄热层中蓄热材料的比热容较大,另一方面利用保温蓄热层中的蓄热材料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即保温蓄热层的蓄热性,减少背心本体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有效延长保温时间。
进一步,所述保温蓄热层由相变蓄热材料、热化学蓄热材料或吸附蓄热材料构成。
进一步,所述背心本体外层上部设有排气孔。排气孔的设置用于排放氢气。
进一步,所述背心本体外层下部设有排放孔。排放孔的设置用于排放冷却后的水或水溶液。
进一步,所述背心本体设有至少一个导热管,均匀分布在所述背心本体内,所述导热管一端与导流管相连,另一端与排放孔相连。导热管的设置实质是对热源的气体进行导流作用,对气流的流向与分布进行控制,使得气体尽可能的在保温背心内均匀分布,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所述导流管与导热管中间设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一端与导流管相连,另一端分别连有多个导热管。如此设计,可设置多个导热管,尽可能的增加气流的流向,尽快分布到背心本体各处,避免气体入口处局部过热。
进一步,所述导热管交叉分布。如此设计,控制气流流向,尽快分布到背心各处,可使背心本体各处尽快升温,提高换热效率,同时避免气体入口处局部过热。
进一步,所述排放孔出口通过回流管与所述储存室相连。如此设置,冷却后的液体水经排放孔通过回流管返回储存室,这样可有效节省水或水溶液的携带量,同时背心本体内具有一定温度的水或水溶液返回至储存室,可对储存室中的水或水溶液进行预热,一方面可有效节省能量,另一面避免储存室中的水或水溶液凝固。
进一步,所述外层由保温不透气材料制备。如此设置,有效增加保温时间。
进一步,所述内层由舒适不透气材料制备。如此设置,让使用者穿着舒适。
进一步,所述导热管为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组成毛细管网。毛细管网具备相对换热面积大和管壁薄导热性能好,换热高效。
进一步,所述储存罐罐体上设有挂扣。如此设置,使用时,可方便携带储存罐。
进一步,所述背心本体外侧设有储存罐袋。如此设置,使用时,可方便携带储存罐。
进一步,所述储存罐设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与储存罐通过连接螺母连接。
进一步,所述减压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安全阀、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处安装有高压表,所述出气口处安装有低压表;所述阀体上还设有低压表压力调节螺杆;所述出气口与导流管相连。对储存罐内气体的减压和安全阀的设置可保证安全,避免储存罐中大量高温气体进入背心本体内,造成温度过高,局部过热对人体造成损害。低压表压力调节螺杆的设置,可对减压后压力值进行调节,使设定的压力值近于恒定。如此设置,储存罐具有较好的控制精度、安全性能较好,操作使用方便。
进一步,所述储存罐设有储存罐开关,所述储存罐开关为控制开关,所述阀门为电磁阀;所述保温背心设有自动控制模块,所述自动控制模块包括中央控制单元、移动电源模块、温度传感器和计量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器、储存罐开关和计量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和移动电源模块电连;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背心本体内的温度信号,并将检测的温度信号输入到中央控制单元;所述计量单元设置于所述储存室上,并用于计量储存室中的水或水溶液的重量,并将重量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接收的温度信号和重量信号与预设的温度值和重量值进行比较,控制所述储存罐开关的开关状态以及电磁阀的开合和电磁阀的开合度。如此设置,当人体感到寒冷时,即背心本体温度较低时,温度传感器将低温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将接收的温度信号与预设的低温值进行比较,当接收的温度信号温度值等于或低于低温值时,中央控制单元控制阀门和储存罐开关打开,水或水溶液进入反应室进行化学反应释放热量,热量经传热通道通过导流管进入背心本体内;计量单元计量储存室中的水或水溶液的重量,并及时将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当储存室中的水或水溶液的重量差达到设定值后,中央控制单元控制阀门关闭;热量进入背心本体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不断的将感应的温度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将接收的温度信号与预设的高温值进行比较,当接收的温度信号温度值等于高温值时,中央控制单元控制储存罐开关关闭。移动电源还为自动控制模块提供电能;由于单位反应物中化学反应的放热量是确定的,中央控制单元将接收来自温度感应器检测的温度与设定的最高温度值,确定温度差,计算背心本体所需的热量来确定所需参与反应的水或水溶液的质量,以及计算放出的热量需要气化多少液态水的质量,当计量单元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的重量信号的重量差达到中央控制单元计算的所需参与反应的水或水溶液和需气化的水的质量和时,控制阀门关闭。计量单元的设置,可严格控制水或水溶液的加入量,即通过控制参与反应物量进而化学反应的进程,严格控制放热量,避免一次性太多反应物参与反应导致放热量过多,避免过热损伤人体。中央控制单元还能控制阀门的开合度以控制升温速度,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人体感觉较为寒冷时,即温度感应器感受的温度比设定的最低温度值低较多时,中央控制单元控制阀门的开合度会相应的增大,使用者也可根据自身和环境情况通过中央控制单元手动控制阀门的开合度来控制升温速度。自动控制模块的设置避免某些特殊工作不方便打开开关等相关操作时,通过中央控制单元的控制实现保温背心的加热保温的自动化。
进一步,所述排放孔和排气孔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开关,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开关与中央控制单元和移动电源模块电连。如此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用来检测排放孔和排气孔处的水压和气压,并将压力信号传递给中央出来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将接收的压力信号与预设的压力值进行比较,控制所述排放孔和排气孔上的控制开关的开合,实现对冷却后的水和背心本体内的氢气的排放实现自动化控制。
进一步,所述保温背心还设有生命特征采集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生命特征采集模块和报警模块与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所述生命特征采集模块包括心率检测与血压检测,并将检测的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接收的信号与预储存的人体正常心率和血压进行比较,当中央控制单元从生命特征采集模块接收的信号异常时,这里的信号包括温度信号和生命特征信号,控制报警模块发出相应的指示对使用者给予警告提示。如此设计,能方便测量背心使用者的心率和血压,便于使用者随时掌握自身身体状态,判断在工作环境下是否还适合继续工作。同时当中央控制单元接收的温度信号持续低于预设的最低温度值或高于预设的最高温度值时,中央控制单元控制报警模块发出相应的指示对使用者给予警告提示,指示使用者进行相关的手动操作。
进一步,还设有GPS定位装置。发生危险事故时,搜救人员及时定位找到使用者并进行救援。
进一步,所述泄压装置包括弹性装置和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与罐体开孔处孔壁密封连接;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弹性体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储存罐罐体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体一端与连接座相连,一端与密封装置相连。如此设置,当压力高于弹性体的拉力时,密封装置在气压的作用下沿罐壁向外移动,直至最后完全脱离罐壁,释放气体进行泄压,避免爆炸。当密封装置与罐体开孔处完全脱离时弹簧的拉力小于且接近于罐体爆炸的极限压力。
进一步,所述泄压装置包括套体、弹性装置和密封装置;所述套体为腔体结构,所述弹性装置和密封装置安装于套体内,所述密封装置与套体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弹性体、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套体上;所述弹性体一端与连接座相连,一端与密封装置相连;所述套体与储存罐通过可拆卸、密封连接。弹性体会由于长期受低温的影响而使弹力发生变化,弹性体的性能变差则意味着储存罐不能再使用。如此设置,便可增加储存罐的使用寿命,更换时,仅需更换弹性体和密封装置,最多更换泄压装置。如上所述,此时泄压时弹性体的拉力小于且接近于罐体爆炸的极限压力。
进一步,所述储存罐罐体开孔处设置挡板或保护罩。
进一步,所述连接座与罐体壁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座与套体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
进一步,所述套体与储存罐开孔处采用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储存罐罐体开孔处利用加强筋和/或补强圈补强。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温背心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减压阀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导流管与背心本体连接示意图;
图4~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泄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和图6中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背心本体2储存罐3导流管4内层
5外层6空腔7排放孔8排放孔开关
9储存罐开关910减压阀11连接螺母12阀体
13安全阀14进气口15出气口16高压表
17低压表18低压表压力调节杆19导热管20转接头
21中央控制单元22移动电源23温度传感器24压力传感器
25生命特征采集模块26报警模块27GPS定位装置28防护物
29排气孔30储存室31反应室32阀门
33传热通道34导热管进口35法兰36泄压板
37法兰盘38罐体壁39环形衬垫40螺柱
41螺母42密封装置43弹簧44连接座
45环形架46圆盘47连接杆48套体
49计量单元50回流管51排气孔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如下,请参见图1,一种保温背心,包括背心本体1、储存罐2和导流管3,所述背心本体1设有进口,所述背心本体1进口与储存罐2出口通过导流管3相连,所述储存罐2储存化学热源;所述储存罐2包括储存室30和反应室31,所述储存室30位于所述储存罐31上部,所述储存室30通过阀门32连通所述反应室31,所述反应室31通过传热通道33与储存罐2出口相通。如此设置,储存室30与反应室31分别储存反应物,当需要加热保温时,打开阀门32,储存室30中的反应物通过阀门32进入反应室31与另一种反应物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热量从传热通道33经储存罐2出口在导流管3的引导下进入背心本体1内,进行加热保温。通过控制阀门32的开合以及阀门32开合的大小即可控制储存室30中反应物的加入和加入量,从而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间接控制放热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热源包括镁粉、铁粉和水或镁粉、铁粉和水溶液。冷水中,镁粉与其反应速率很慢,但是在混有铁粉的情况下,尤其是含有电解质的水溶液中,镁粉和铁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快速增加,化学反应式如下:正极:2H2O+2e-=2OH-+H2;负极:Mg—2e-=Mg2+;总反应:Mg+2H2O=Mg2++2OH-+H2。通过控制水或水溶液的加入量即可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间接控制放热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其他可按照本实施方式进行的化学热源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水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如此设置,氯化钠溶液的水作为反应物,氯化钠作为上述电化学反应电解质;同时氯化钠的加入,可使水的温度一定程度的降低,可避免在外界温度较低时,作为反应物的水溶液凝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储存室30中存放水或水溶液,所述反应室31中存放镁粉和铁粉。如此设置,打开阀门32,储存室30中的水或水溶液通过阀门32进入反应室31在铁粉的作用下与镁粉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热量一部分气化水生成水蒸汽,水蒸气以及少量被加热的氢气带着热量从传热通道33经储存罐2出口在导流管3的引导下进入背心本体1内,进行加热保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背心本体1的进口处和/或储存罐2外部设有防护物28。由于化学反应放热量较大,如此设置,避免加热保温过程中储存罐2和背心本体1的进口处过热烫伤人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物28为阻燃纤维。阻燃纤维质量轻并具有较好的隔热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心本体包括内层4和外层5,所述内层4和/或外层5上依附有保温蓄热层。保温蓄热层吸收进入背心本体1中的热源的热量,迅速降低气体的温度,避免热源直接与人体进行热交换而导致烫伤,且由于保温蓄热层中蓄热材料的比热容较大,另一方面利用保温蓄热层中的蓄热材料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即保温蓄热层的蓄热性,减少背心本体1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有效延长保温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温蓄热层由相变蓄热材料、热化学蓄热材料或吸附蓄热材料构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背心本体1包括内层4和外层5,所述内层4和外层5构成一个密封空腔6;所述背心本体1外层5上部设有排气孔29,所述背心本体外层底部设有排放孔7。如此设置,携带热量的气体直接进入背心本体1的空腔6内,排气孔29的设置用于排放氢气,排放孔7的设置用于排放冷却后的水或水溶液。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背心本体1设有至少一个导热管19,均匀分布在所述空腔6内,所述导热管19一端与导流管3相连,另一端与排放孔7相连。导热管19的设置实质是对热源的气体进行导流作用,对气流的流向与分布进行控制,使得气体尽可能的在背心本体1内均匀分布,提高换热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导流管3与导热管19中间设有转接头20,所述转接头20一端与导流管3相连,另一端分别连有多个导热管19。如此设计,可设置多个导热管19,尽可能的增加气流的流向,尽快分布到背心本体1各处,避免气体入口处局部过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19交叉分布。如此设计,控制气流流向,尽快分布到背心各处,可使背心本体1各处尽快升温,提高换热效率,同时避免气体入口处局部过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19为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组成毛细管网。毛细管网具备相对换热面积大和管壁薄导热性能好,换热高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放孔7通过回流管50与所述储存室30相连。如此设置,冷却后的液体水经排放孔7通过回流管50返回储存室30,这样可有效节省水或水溶液的携带量,同时背心本体1内具有一定温度的水或水溶液返回至储存室30,可对储存室30中的水或水溶液进行预热,一方面可有效节省能量,另一面避免储存室30中的水或水溶液凝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层5由保温材料制备。如此设置,有效增加保温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层4由舒适材料制备。如此设置,让使用者穿着舒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罐体上设有挂扣。如此设置,使用时,使用时仅需经罐体通过挂扣直接挂在背心本体11或使用者携带的其他物件上,可方便携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心本体11外侧设有储存罐袋。如此设置,使用时,仅需将储存罐2放在储存罐袋内,方便携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储存罐2设有减压阀10,所述减压阀10与储存罐2通过连接螺母11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减压阀10包括阀体12,所述阀体12上设有安全阀13、进气口14和出气口15;所述进气口14处安装有高压表16,所述出气口15处安装有低压表17;所述阀体12上还设有低压表压力调节杆18;所述出气口15与导流管3相连。对储存罐2内气体的减压和安全阀13的设置可保证安全,避免储存罐2中大量高温气体进入背心本体1内,造成温度过高,局部过热对人体造成损害。低压表压力调节杆18的设置,可对减压后压力值进行调节,使设定的压力值近于恒定。如此设置,储存罐2具有较好的控制精度、安全性能较好,操作使用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储存罐2设有储存罐开关9,所述储存罐开关9为控制开关,所述阀门32为电磁阀;所述保温背心设有自动控制模块,所述自动控制模块包括中央控制单元21、移动电源22模块、温度传感器23和计量单元49;所述温度传感器23、储存罐开关9和计量单元49与中央控制单元21和移动电源22模块电连;所述温度传感器23用于检测背心本体内的温度信号,并将检测的温度信号输入到中央控制单元21;所述计量单元49设置于所述储存室30上,并用于计量储存室30中的水或水溶液的重量,并将重量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21;所述中央控制单元21将接收的温度信号和重量信号与预设的温度值和重量值进行比较,控制所述储存罐开关9的开关状态以及电磁阀的开合和电磁阀的开合度。如此设置,当人体感到寒冷时,即背心本体1温度较低时,温度传感器23将低温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21,中央控制单元21将接收的温度信号与预设的低温值进行比较,当接收的温度信号温度值等于或低于低温值时,中央控制单元21控制阀门32和储存罐开关9打开,水或水溶液进入反应室31进行化学反应释放热量,热量经传热通道33通过导流管3进入背心本体内;计量单元49计量储存室30中的水或水溶液的重量,并及时将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21,当储存室30中的水或水溶液的重量差达到设定值后,中央控制单元21控制阀门32关闭;热量进入背心本体1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23不断的将感应的温度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21,中央控制单元21将接收的温度信号与预设的高温值进行比较,当接收的温度信号温度值等于或高于高温值时,中央控制单元21控制储存罐开关9关闭。移动电源22还为自动控制模块提供电能;由于单位反应物中化学反应的放热量是确定的,中央控制单元21将接收来自温度感应器检测的温度与设定的最高温度值,确定温度差,计算背心本体所需的热量来确定所需参与反应的水或水溶液的质量,以及计算放出的热量需要气化多少液态水的质量,当计量单元49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21的重量信号的重量差达到中央控制单元21计算的所需参与反应的水或水溶液和需气化的水的质量和时,控制阀门32关闭。计量单元49的设置,可严格控制水或水溶液的加入量,即通过控制参与反应物量进而化学反应的进程,严格控制放热量,避免一次性太多反应物参与反应导致放热量过多,避免过热损伤人体。中央控制单元21还能控制阀门32的开合度以控制升温速度,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人体感觉较为寒冷时,即温度感应器感受的温度比设定的最低温度值低较多时,中央控制单元21控制阀门32的开合度会相应的增大,使用者也可根据自身和环境情况通过中央控制单元21手动控制阀门32的开合度来控制升温速度。自动控制模块的设置避免某些特殊工作不方便打开开关等相关操作时,通过中央控制单元21的控制实现保温背心的加热保温的自动化。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排放孔7和排气孔29上设有压力传感器24和控制开关,所述压力传感器24和控制开关与中央控制单元21和移动电源22模块电连。如此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24分别用来检测排放孔7和排气孔29处的水压和气压,并将压力信号传递给中央出来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将接收的压力信号与预设的压力值进行比较,控制所述排放孔7和排气孔29上的控制开关的开合,实现对冷却后的水和背心本体1内的氢气的排放实现自动化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保温背心还设有生命特征采集模块25和报警模块26,所述生命特征采集模块25和报警模块26与中央控制单元21电连;所述生命特征采集模块25优选设置在背心本体1内侧左胸处,包括心率检测与血压检测,并将检测的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21,所述中央控制单元21将接收的信号与预储存的人体正常心率和血压进行比较,当中央控制单元21从生命特征采集模块25接收的信号异常时,这里的信号包括温度信号和生命特征信号,控制报警模块26发出相应的指示对使用者给予警告提示。如此设计,能方便测量背心使用者的心率和血压,便于使用者随时掌握自身身体状态,判断在工作环境下是否还适合继续工作。同时当中央控制单元21接收的温度信号持续低于预设的最低温度值或高于预设的最高温度值时,中央控制单元21控制报警模块26发出相应的指示对使用者给予警告提示,指示使用者进行相关的手动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保温背心还设有GPS定位装置27。发生危险事故时,搜救人员及时定位找到使用者并进行救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出于使附图简洁明了的目的,所述温度传感器23、阀门32、生命特征采集模块25、报警模块26、计量单元49、控制开关与中央控制单元21和移动电源22在附图中并没有体现电连,但并不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传感器23、阀门32、生命特征采集模块25、报警模块26、计量单元49、控制开关与中央控制单元21和移动电源22没有电连,即实际上是电连的,附图上的上述温度传感器23、阀门32、生命特征采集模块25、报警模块26、计量单元49、各控制开关、中央控制单元21和移动电源22的位置也并不是对其在背心本体上具体位置的限定,附图上述的温度传感器23、阀门32、生命特征采集模块25、报警模块26、计量单元49、控制开关、中央控制单元2121和移动电源22仅仅其标识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储存罐2的罐体开孔,所述开孔处设有泄压装置。泄压装置的设置,可避免化学反应放热剧烈,出现储存罐2内压力过大导致罐体爆炸的危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泄压装置为泄压阀。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泄压装置包括泄压板36和法兰35;所述法兰35的一个法兰盘37焊接在罐体开口处的罐体壁38上;所述泄压板36安装在两个法兰盘37中间,泄压板36与法兰盘37之间设有环形衬垫39,法兰盘37之间通过螺柱40和螺母41紧固。所述泄压板36的材料和厚度可根据罐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设计,具体本实施例中,通过选择泄压板36的材料与厚度,使泄压板36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小于且接近于罐体爆炸的极限压力。如此设置,可避免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出现罐体内压力过大导致罐体爆炸的危险。当压力高于泄压板36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时,泄压板36破碎,释放气体进行泄压,避免爆炸。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法兰盘37上通过螺纹连接有保护罩。当压力过高,泄压板36破碎时,保护罩可有效避免泄压板36飞溅对使用者或他人造成损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泄压装置包括弹性装置和密封装置42;所述密封装置42与罐体开孔处孔壁密封连接;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弹簧43和连接座44,所述连接座44与储存罐2罐体壁38内层4或者开孔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43一端与连接座44相连,一端与密封装置42相连。所述密封装置42为耐低温和高压的高强度橡胶材料制备,密封装置42的直径略大于罐体开孔处的直径,以保证密封装置42与罐体开孔处孔壁密封接触,同时在密封装置42与罐体开孔处孔壁处涂上密封胶;本实施例中,密封装置42与罐体开孔处完全脱离时弹簧43的拉力小于且接近于罐体爆炸的极限压力。所述连接座44不完全将开孔处堵住,以保证气体与密封装置42接触,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连接座44的具体结构,如图7,所述连接座44由环形架45、圆盘46连接杆47组成,所述圆盘46位于环形架45中间,圆盘46与环形架45通过连接杆47连接,所述圆盘46连接弹簧43。如此,连接座44留有空隙,罐体内气体与密封装置42接触。或者连接座44为方形块,所述方形块面积小于罐体开孔处孔的面积。与如此设置,可避免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出现罐体内压力过大导致罐体爆炸的危险。当压力高于弹簧43的拉力时,密封装置42在气压的作用下沿罐体壁38向外移动,直至最后完全脱离罐体壁38,释放气体进行泄压,避免爆炸。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44与罐体壁38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如图5,开孔处孔壁还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接座44置于凹槽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述泄压装置包括套体48、弹性装置和密封装置42;所述套体48为腔体结构,所述弹性装置和密封装置42安装于套体48内,所述密封装置42与套体48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弹簧43和连接座44,所述连接座44固定连接在套体48上;所述弹簧43一端与连接座44相连,一端与密封装置42相连;所述套体48与储存罐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密封装置42为耐低温和高压的橡胶材料制备,密封装置42的直径略大于罐体开孔处的直径,以保证密封装置42与罐体开孔处孔壁密封接触,同时在密封装置42与罐体开孔处孔壁处涂上密封胶;当密封装置42与套体48完全脱离时弹簧43的拉力小于且接近于罐体爆炸的极限压力。所述连接座44不完全将开孔处堵住,以保证气体与密封装置42接触,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连接座44的具体结构,如图7,所述连接座44由环形架45、圆盘46和连接杆47组成,所述圆盘46位于环形架45中间,圆盘46与环形架45通过连接杆47连接,所述圆盘46连接弹簧43。如此,连接座44留有空隙,罐体内气体与密封装置42接触。或者连接座44为方形块,所述方形块面积小于罐体开孔处孔的面积。如此设置,可避免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出现罐体内压力过大导致罐体爆炸的危险。弹簧43会由于长期受低温的影响而使弹力发生变化,弹簧43的性能变差则意味着储存罐2不能再使用。如此设置,便可增加储存罐2的使用寿命,更换时,仅需更换弹簧43和密封装置42,最多仅需更换泄压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连接座44与套体48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如图1,套体48内壁处还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连接座44置于凹槽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罐体开孔处进行加强筋和/或补强圈补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罐体开孔处设置挡板或防护罩。如此设置,可有效避免密封装置42飞出对任意造成损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保温背心,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心本体、储存罐和导流管,所述背心本体设有进口,所述背心本体进口与储存罐出口通过导流管相连,所述储存罐储存化学热源;所述储存罐包括储存室和反应室,所述储存室位于所述储存罐上部,所述储存室通过阀门连通所述反应室,所述反应室通过传热通道与储存罐出口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包括镁粉、铁粉和水或镁粉、铁粉和水溶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液为氯化钠溶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室中存放水或水溶液,所述反应室中存放镁粉和铁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本体的进口处和/或储存罐外部设有防护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物为阻燃纤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本体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或外层上依附有保温蓄热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蓄热层由相变蓄热材料、热化学蓄热材料或吸附蓄热材料构成。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保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本体外层上部设有排气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本体外层下部设有排放孔;或所述排放孔出口通过回流管与所述储存室相连;或所述外层由保温材料制备;或所述内层由舒适材料制备;或所述储存罐罐体上设有挂扣;或所述背心本体外侧设有储存罐袋;或所述储存罐设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与储存罐通过连接螺母连接;或所述减压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安全阀、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处安装有高压表,所述出气口处安装有低压表;所述阀体上还设有低压表压力调节螺杆;所述出气口与导流管相连。
CN201610015157.0A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保温背心 Pending CN1056861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5157.0A CN105686137A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保温背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5157.0A CN105686137A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保温背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6137A true CN105686137A (zh) 2016-06-22

Family

ID=56227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5157.0A Pending CN105686137A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保温背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8613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7799U (zh) * 1991-11-14 1992-06-24 张培仁 蓄热保温服
CN1176579A (zh) * 1995-10-30 1998-03-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供暖服
GB2465802A (en) * 2008-12-01 2010-06-02 Lucy Carpenter-Perkin A garment with a self contained and removable heat source
CN102448336A (zh) * 2009-05-18 2012-05-09 安全仿真模型有限公司 可应用于防水服和作业服的隔绝及加热安全装置
CN203952509U (zh) * 2014-07-21 2014-11-26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便携式空调衣
CN104305583A (zh) * 2014-11-07 2015-01-28 浙江省江山市浙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高温防护装备
DE202015102699U1 (de) * 2015-05-26 2015-06-11 Ta-Chin Su Elektrisch warmhaltende Kleidung
CN204499543U (zh) * 2015-02-12 2015-07-29 唐朋 水暖衣裤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7799U (zh) * 1991-11-14 1992-06-24 张培仁 蓄热保温服
CN1176579A (zh) * 1995-10-30 1998-03-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供暖服
GB2465802A (en) * 2008-12-01 2010-06-02 Lucy Carpenter-Perkin A garment with a self contained and removable heat source
CN102448336A (zh) * 2009-05-18 2012-05-09 安全仿真模型有限公司 可应用于防水服和作业服的隔绝及加热安全装置
CN203952509U (zh) * 2014-07-21 2014-11-26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便携式空调衣
CN104305583A (zh) * 2014-11-07 2015-01-28 浙江省江山市浙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高温防护装备
CN204499543U (zh) * 2015-02-12 2015-07-29 唐朋 水暖衣裤
DE202015102699U1 (de) * 2015-05-26 2015-06-11 Ta-Chin Su Elektrisch warmhaltende Kleidu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9761A (zh) 一种保温背心
CN105615018A (zh) 一种保温背心
CN105455244A (zh) 一种降温背心
US20120305457A1 (en) Water filter and alert assembly for bathroom use
CN205007390U (zh) 一种输液袋加热器
CN105686137A (zh) 一种保温背心
CN105686135A (zh) 一种保温背心
CN105686136A (zh) 一种保温背心
CN105661675A (zh) 一种保温背心
CN105455243A (zh) 一种保温背心
CN105533840A (zh) 一种降温背心
CN114711483B (zh) 一种安全智能防护消防服装
CN107594665A (zh) 一种降温背心
CN105708003A (zh) 一种保温背心
CN212852615U (zh) 一种腰带式体表调温除湿装置
CN107373801A (zh) 一种降温背心
CN214579016U (zh) 带锁闭阀及热量表功能的智能调节户阀
CN105495762A (zh) 一种降温背心
CN105534143A (zh) 一种降温垫
CN105534145A (zh) 一种降温垫
CN105495763A (zh) 一种降温背心
CN216114659U (zh) 一种可智能切换工作模式的燃气热水器
CN105495760A (zh) 一种降温背心
CN105520230A (zh) 一种降温背心
CN105533842A (zh) 一种降温背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