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8545A - 气体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8545A
CN111278545A CN201880062344.1A CN201880062344A CN111278545A CN 111278545 A CN111278545 A CN 111278545A CN 201880062344 A CN201880062344 A CN 201880062344A CN 111278545 A CN111278545 A CN 111278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group
openings
center
gas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23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8545B (zh
Inventor
山本纮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orp filed Critical Daicel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130435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036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78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85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85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85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other than bag structure to diffuse or guide inflation fl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7/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3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a variable source, e.g. plural stage or controlled outp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7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to vent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e.g. in case of over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1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a filter through which the inflation gas pa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29Ign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7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characterised by ca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ir Bag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壳体内收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器,所述壳体的俯视形状为圆形,所述壳体具有顶板、在轴向上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和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周壁部,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所述气体排出口由封堵部件封堵,所述气体排出口是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的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所述破裂压力(P1)高的多个第2开口部组合而成的气体排出口,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在所述周壁部和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一方隔开间隔地形成在同一圆的圆周上,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1开口部和所述第2开口部配置为,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所述第1开口部的中心的第1中心线与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所述第2开口部的中心的第2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1)为15°~65°的范围。

Description

气体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作为搭载于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用的气体发生器来使用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在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气体发生器,通常具有在壳体的周向上以均等间隔配置的多个气体排出口,在气体发生器工作时,气体从所述多个气体排出口呈放射状排出,使安全气囊膨胀。但已知有如下的发明:考虑车辆内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安装位置、周围的温度环境的变化等,而对气体发生器中气体排出口的位置、大小等进行了调整。
在JP2008-201243A的发明中公开了如下的方案:在气体发生器的周壁部形成有6个开口面积相同的大径气体排出口15a、15b,在与这些大径气体排出口正交的部分形成有一个小径气体排出口16a、16b,上述大径气体排出口和小径气体排出口用相同厚度的密封带封堵。在工作时,从大径气体排出口15a、15b排出更多气体,使安全气囊优先向特定的方向展开。
在JPH06-183310A的发明中公开了一种在壳体的周壁部形成有3种类型直径的节流孔的气体发生器。其形成为,第1节流孔26具有比第2节流孔28大的面积,两节流孔26和28在壳体上相互错开。另外,第3节流孔34形成于壳体的端部,其开口面积介于第1节流孔26的开口面积与第2节流孔28的开口面积的中间。另外,覆盖第3节流孔的箔36比覆盖第1节流孔和第2节流孔的箔32厚。
这些节流孔用于对因工作时的环境温度的差异而产生的壳体内压、由此产生的输出的不同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方案(以下称为“第1方案”)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壳体内收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器,其中,
所述壳体的俯视形状为圆形,所述壳体具有顶板、在轴向上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和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周壁部,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
所述气体排出口由封堵部件封堵,所述气体排出口是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组合而成的气体排出口,所述第1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所述第2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所述破裂压力(P1)高,
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在所述周壁部和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一方隔开间隔地形成在同一圆的圆周上,
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1开口部和所述第2开口部被配置为: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所述第1开口部的中心的第1中心线与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所述第2开口部的中心的第2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1)为15°~65°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2方案(以下称为“第2方案”)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壳体内收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器,其中,
所述壳体的俯视形状为圆形,所述壳体具有顶板、在轴向上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和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周壁部,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
所述气体排出口由封堵部件封堵,所述气体排出口是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组合而成的气体排出口,所述第1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所述第2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所述破裂压力(P1)高,
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在所述周壁部和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一方隔开间隔地形成在同一圆的圆周上,
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的配置形态为从下述(a)~(f)中选择的任意配置形态:
(a)具有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以相互隔开间隔地成为一群的方式配置而成的多个第1开口部群,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中的一个第2开口部配置于所述第1开口部群之间,
(b)具有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以相互隔开间隔地成为一群的方式配置而成的多个第2开口部群,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中的一个第1开口部配置于所述第2开口部群之间,
(c)具有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以相互隔开间隔地成为一群的方式配置而成的多个第1开口部群,并具有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以相互隔开间隔地成为一群的方式配置而成的多个第2开口部群,所述第1开口部群和所述第2开口部群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d)在所述(c)的配置形态中,所述第1开口部群与所述第2开口部群之间、所述第1开口部群彼此之间、或者所述第2开口部群彼此之间单独配置有第1开口部或第2开口部,
(e)在所述(c)的配置形态中,包含在所述第1开口部群中单独配置有第2开口部、或者在所述第2开口部群中单独配置有第1开口部的配置,
(f)包含选自所述(a)~(e)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形态的一部分,
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1开口部和所述第2开口部被配置为: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所述第1开口部的中心的第1中心线与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所述第2开口部的中心的第2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1)为15°~65°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3方案(以下称为“第3方案”)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壳体内收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器,其中,
所述壳体的俯视形状为圆形,所述壳体具有顶板、在轴向上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和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周壁部,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
所述点火器收纳于罩构件内部,该罩构件固定于所述底板、开口部侧抵接于所述底板且在周壁部具有多个导火孔,
所述多个导火孔偏置于所述罩构件的周壁部的半圆侧(第1半圆侧),所述罩构件的俯视形状为圆形并位于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中心部偏离的位置,所述罩构件以其第1半圆侧成为远离所述壳体的周壁部的位置的方式配置于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的燃烧室,
所述气体排出口由封堵部件封堵,所述气体排出口是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组合而成的气体排出口,所述第1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所述第2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所述破裂压力(P1)高,
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在所述周壁部和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一方隔开间隔地形成在同一圆周上,
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的配置形态为第2方案所述的(a)~(f)中的任意的配置形态,
在将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罩构件的周壁部的偏置有所述多个导火孔的第1半圆侧相对应的半圆侧设为第1半圆区域、将剩余的半圆侧设为第2半圆区域时,形成于所述第1半圆区域的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合计开口面积(A1)与形成于所述第2半圆区域的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合计开口面积(A2)之比(A2/A1)为0.25~0.40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4方案(以下称为“第4方案”)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筒状壳体内收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器,其中,
所述筒状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
所述点火器安装于所述筒状壳体的任意一方的端部,
所述气体排出口由封堵部件封堵,所述气体排出口是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组合而成的气体排出口,所述第1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所述第2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所述破裂压力(P1)高,
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在所述筒状壳体的周壁部形成于同一圆的圆周上,
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1开口部和所述第2开口部被配置为: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所述第1开口部的中心的第1中心线与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所述第2开口部的中心的第2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1)为15°~65°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5方案(以下称为“第5方案”)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筒状壳体内收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器,其中,
所述筒状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
所述点火器安装于所述筒状壳体的任意一方的端部,
所述气体排出口由封堵部件封堵,所述气体排出口是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组合而成的气体排出口,所述第1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所述第2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所述破裂压力(P1)高,
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在所述筒状壳体的周壁部形成于同一圆的圆周上,
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的配置形态为:
(a)具有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以相互隔开间隔地成为一群的方式配置而成的多个第1开口部群、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中的一个第2开口部配置于所述第1开口部群之间的配置形态,
(b)具有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以相互隔开间隔地成为一群的方式配置而成的多个第2开口部群、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中的一个第1开口部配置于所述第2开口部群之间的配置形态,
(c)所述(a)的配置形态与所述(b)的配置形态组合而成的配置形态,
(d)在所述(c)的配置形态中,在所述第1开口部群与所述第2开口部群之间、所述第1开口部群彼此之间、或者所述第2开口部群彼此之间单独配置有第1开口部或第2开口部的配置形态,
(e)在所述(c)的配置形态中,在所述第1开口部群中单独配置有第2开口部、或者在所述第2开口部群中单独配置有第1开口部的配置形态,
(f)包含选自所述(a)~(e)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形态的一部分的配置形态,
在轴向上形成有多列选自所述(a)~(f)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形态。
附图说明
本发明能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而更完整地为人所理解,但这些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记载的,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是在气体发生器中使用的壳体的立体图,但仅用于表示气体排出口的位置。
图2是示出在壳体的周壁部形成有气体排出口时的配置形态的俯视图,是表示为能看到俯视图中不应看到的气体排出口的位置的图。
图3是进一步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图。
图4是进一步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图。
图5是进一步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图。
图6是进一步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图。
图7是进一步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图。
图8是进一步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图。
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JP2008-201243A的发明用于使气体的排出优先向特定的方向进行,只有所有的气体排出口开裂的情况的例子([0036]、[0037]段),并不意图通过不同大小的气体排出口来进行密封带的破裂压力控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具有包括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气体排出口时,如设计的那样所述第1开口部先开放而所述第2开口部后开放、或者仅第1开口部开放而其影响不波及第2开口部,所述第1开口部处的封堵气体排出口的开口部的密封带等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所述第2开口部处的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所述破裂压力(P1)高。
第1方案的气体发生器可以适用于使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的点火器为一个的单极型气体发生器、所述点火器为两个的双极型气体发生器这二者。另外,也可以适用于并用气体发生剂和加压气体的混合型的气体发生器。在以下的其他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第1方案的气体发生器的壳体为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的圆盘形状。
气体排出口可以根据气体发生器在车辆中的设置场所等而形成于周壁部、顶板部、或者周壁部与顶板部这二者。
关于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除了形成为多个第1开口部的中心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形态之外,还包括多个第1开口部的中心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上和不位于同一圆周上的情况混合存在的形态(包括多个第1开口部的中心位于第1同一圆周上、多个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于第2同一圆周上,而第1同一圆周和第2同一圆周不同、不是同一圆周的形态)、多个第1开口部的中心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中心不位于同一圆周上但至少这些开口部的一部分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形态。
也可以是,气体排出口出于防潮目的而从内侧用金属制的密封带封堵。
气体排出口由封堵部件封堵,该气体排出口是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的多个第1开口部和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破裂压力(P1)高的多个第2开口部组合而成的气体排出口(P1<P2)。
破裂压力(P1)的第1开口部和破裂压力(P2)的第2开口部可以设为如下形态中的任意形态:
(i)第1开口部的开口直径比第2开口部的开口直径大、且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用同一密封带封堵的形态、
(ii)第1开口部的开口直径与第2开口部的开口直径相同、封堵第1开口部的密封带(第1密封带)与封堵第2开口部的密封带(第2密封带)的拉伸强度为第1密封带的拉伸强度<第2密封带的拉伸强度的形态、以及
(iii)使上述(i)和(ii)的形态组合而成的形态。
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配置形态可根据对气体发生器所要求的功能而适当调整,但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为了解决本发明的课题,优选满足下述的要件。
即,在同一圆的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配置为,在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的中心经过的第1中心线与在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的中心经过的第2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1)为15°~65°的范围。
第1方案的气体发生器可靠地实现在工作时主要是第1开口部先开放而第2开口部后开放、或仅使第1开口部开放的功能。当使用该气体发生器的安全气囊装置工作时,气体发生剂燃烧而产生燃烧气体,能够使安全气囊膨胀。
此时,若第1开口部与第2开口部接近配置,则第1开口部优先开放,因此燃烧气体流集中于所述开放的第1开口部,结果,恐会产生接近的第2开口部受到所述燃烧气体流的影响而一起开放这一问题。所述问题有可能发生在点火器为一个的单极型气体发生器和点火器为两个的双极型气体发生器这二者中,尤其是在两个点火器隔开时间差地工作的双极型气体发生器中成为重要的问题。
但是,在第1方案的气体发生器中,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隔开规定角度(θ1)范围地配置,第2开口部难以受到向开放的第1开口部流动的燃烧气体流的影响,因此能够避免如上述那样第2开口部在不应开放时开放这一问题。
第2方案的气体发生器可以适用于使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的点火器为一个的单极型气体发生器、所述点火器为两个的双极型气体发生器这二者。另外,也可以适用于并用气体发生剂和加压气体的混合型的气体发生器。
第2方案的气体发生器的壳体为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的圆盘形状。
气体排出口可以根据气体发生器的设置场所等而形成于周壁部、顶板部、或者周壁部和顶板部这二者。
关于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除了形成为多个第1开口部的中心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中心在同一圆周上的形态之外,还包括多个第1开口部的中心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上的情况和不位于同一圆周上的情况混合存在的形态(包括多个第1开口部的中心位于第1同一圆周上、多个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于第2同一圆周上,但第1同一圆周与第2同一圆周不同、不是同一圆周的形态)、多个第1开口部的中心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中心不在同一圆周上但至少这些开口部的一部分在同一圆周上的形态。
也可以是,气体排出口出于防潮目的而从内侧用金属制的密封带封堵。
气体排出口由封堵部件封堵,气体排出口是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的多个第1开口部和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破裂压力(P1)高的多个第2开口部组合而成的气体排出口(P1<P2)。
破裂压力(P1)的第1开口部和破裂压力(P2)的第2开口部与第1方案的气体发生器同样地可以设为(i)、(ii)或(iii)中的任意实施方式。
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配置形态能从(a)~(f)的配置形态中选择。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配置形态能根据因车辆内的设置场所、车型等而对气体发生器的不同要求事项来调整,(a)~(f)是使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配置状态具体化而成的形态。
(a)的配置形态例如为,以将三个第1开口部作为一个群而合计成为三个群的方式进行配置(第1a群、第2a群、第3a群),在第1a群与第2a群之间、第2a群与第3a群之间、第3a群与第1a群之间分别配置有一个第2开口部。
(b)的配置形态例如为,以将三个第2开口部作为一个群而合计成为三个群的方式进行配置(第1b群、第2b群、第3b群),在第1b群与第2b群之间、第2b群与第3b群之间、第3b群与第1b群之间分别配置有一个第1开口部。
(c)的配置形态例如为,以将两个第1开口部作为一个群而合计成为三个群的方式进行配置(第1a群、第2a群、第3a群),并以将两个第2开口部设为一个群而合计成为三个群的方式进行配置(第1b群、第2b群、第3b群)。上述各群的配置顺序能根据对气体发生器所要求的性能来决定,只要是满足所述性能的范围,既可以是规则性的,也可以是随机的。例如,能够设为以按第1a群、第1b群、第2a群、第2b群、第3a群、第3b群的形式交替且各群彼此的间隔成为等间隔的方式配置于同一圆周上的形态。
(d)的配置形态为,在所述(c)的配置形态中,在相邻的各群之间各配置有一个第1开口部或第2开口部。
(e)的配置形态为,在所述(c)的配置形态中,在构成各群的多个第1开口部或多个第2开口部之间各配置有一个第1开口部或第2开口部。例如,在第1a群包括四个第1开口部时,(e)的配置形态为在四个第1开口部的中间位置配置有一个第2开口部的形态,在第1b群包括四个第2开口部时,(e)的配置形态为在四个第2开口部的中间位置配置有一个第1开口部的形态。
(f)的配置形态例如为,形成于同一圆周上的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一半(1/2圆周)为一个配置形态、而剩余的1/2圆周为另一配置形态。例如,可以将1/2圆周设为(a)的配置形态,将剩余的1/2圆周设为(b)的配置形态。
第2形态的气体发生器的优选形态为,在所述(b)、(c)、(d)和(e)的配置形态中配置为,形成第2开口部群的多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相邻的第2开口部各自的中心的2条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2)为10°~30°的范围、且成为θ1>θ2。
(b)、(c)、(d)和(e)的配置形态均具有第2开口部群。
关于第2开口部群的第2开口部,相邻的第2开口部彼此满足θ2=10°~30°、同时满足(θ1)=15°~65°和θ1>θ2,因此例如在θ2=30°时θ1一定会成为比30°大的角度。
通过这样使θ1和θ2满足上述关系,从而能够与第1方案同样地防止第2开口部受到开放的第1开口部的影响,并且能够使第2开口部彼此的配置自由度增大而任意地调整气体的排出方向。
第2方案的气体发生器的优选的另一形态为,在所述(a)的配置形态中,形成第1开口部群的多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1),
所述L1与所述第1开口部和与之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2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1<L3的关系。
(a)的配置形态例如为,以将三个第1开口部作为一个群而合计成为三个群的方式进行配置(第1a群、第2a群、第3a群),并在第1a群与第2a群之间、第2a群与第3a群之间、第3a群与第1a群之间分别配置有一个第2开口部。
第1a群、第2a群、第3a群各自的三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1)。在第1a群与第2a群之间有一个第2开口部时,所述第2开口部和与之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1a群的第1开口部的间隔(L3)、或者所述第2开口部和与之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2a群的第1开口部的间隔(L3)满足L1<L3的关系。
当这样使L1与L3满足L1<L3的关系时,与第1方案同样地,能防止第2开口部受到从开放的第1开口部排出的燃烧气体流的影响。
第2方案的优选的另一形态的气体发生器为,在所述(b)的配置形态中,形成第2开口部群的多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2),
所述L2与所述第2开口部和与之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1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3>L2的关系。
(b)的配置形态例如为,以将三个第2开口部作为一个群而成为三个群的方式进行配置(第1b群、第2b群、第3b群),并在第1b群与第2b群之间、第2b群与第3b群之间、第3b群与第1b群之间分别配置有一个第1开口部。
第1b群、第2b群、第3b群各自的三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2)。在第1b群与第2b群之间有一个第1开口部时,所述第1开口部和在圆周方向上与之相邻的第1b群的第2开口部的间隔(L3)、或者所述第1开口部和在圆周方向上与之相邻的第2b群的第2开口部的间隔(L3)满足L2<L3的关系。
当这样使L2与L3满足L2<L3的关系时,与第1方案同样地,能防止第2开口部受到从开放的第1开口部排出的燃烧气体流的影响。
第2方案的优选的另一形态的气体发生器为,在所述(c)的配置形态中,形成第1开口部群的多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1),形成第2开口部群的多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2),
所述L1、所述L2、与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1开口部与第2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3>L1、L3>L2的关系。
(c)的配置形态例如为,以将两个第1开口部作为一个群而成为三个群的方式进行配置(第1a群、第2a群、第3a群),并以将两个第2开口部作为一个群而成为三个群的方式进行配置(第1b群、第2b群、第3b群),上述各群以按第1a群、第1b群、第2a群、第2b群、第3a群、第3b群的形式交替、且各群彼此的间隔成为等间隔的方式配置于同一圆周上。
第1开口部群(第1a群、第2a群、第3a群)中的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L1。第2开口部群(第1b群、第2b群、第3b群)中的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L2。在圆周方向上第1a群与第1b群相邻,第1a群的最边端的第1开口部(端部第1开口部)与第1b群的第2开口部中的位于最接近所述端部第1开口部的位置的第2开口部的间隔为L3。
L1、L2、L3具有L3>L1、L3>L2的关系。这样具有L3>L1、L3>L2的关系,因此与第1方案同样地、能防止第2开口部受到从开放的第1开口部排出的燃烧气体流的影响。
第2方案的优选的另一形态的气体发生器为,在所述(d)的配置形态中,形成第1开口部群的多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1),形成第2开口部群的多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2),
L1、L2、及单独配置于所述第1开口部群与所述第2开口部群之间的第1开口部与同所述单独配置的第1开口部相邻的所述第2开口群的第2开口部(相邻第2开口部)的间隔(L3)、或者
单独配置于所述第1开口部群与所述第2开口部群之间的第2开口部与同所述单独配置的第2开口部相邻的所述第1开口群的第1开口部(相邻第1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3>L1、L3>L2的关系。
(d)的配置形态为,在所述(c)的配置形态中,在第1a群与第1b群之间、第1b群与第2a群之间、第2a群与第2b群之间、第2b群与第3a群之间、第3a群与第3b群之间、第3b群与第1a群之间各配置有一个第1开口部或第2开口部。
第1开口部群(第1a群、第2a群、第3a群)中的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L1。第2开口部群(第1b群、第2b群、第3b群)中的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L2。单独配置于第1a群与第1b群之间的第1开口部与同该单独配置的第1开口部相邻的第1b群的第2开口部的间隔、或者单独配置于第1a群与第1b群之间的第2开口部与同该单独配置的第2开口部相邻的第1a群的第1开口部的间隔为L3。
L1、L2、L3具有L3>L1、L3>L2的关系。这样具有L3>L1、L3>L2的关系,因此与第1方案同样地,能防止第2开口部受到从开放的第1开口部排出的燃烧气体流的影响。
第2方案的优选的另一形态的气体发生器为,在所述(e)的配置形态中,
形成第1开口部群的多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1),所述L1与所述第1开口部和在圆周方向上与之相邻的第2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3>L1的关系,
形成第2开口部群的多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2),所述L2与所述第2开口部和在圆周方向上与之相邻的第1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3>L2的关系。
(e)的配置形态为,在所述(c)的配置形态中,在第1开口部群(例如第1a群)由四个第1开口部构成时,在四个第1开口部的中间位置配置有一个第2开口部;或者在第2开口部群(例如第1b群)由四个第2开口部构成时,在四个第2开口部的中间位置配置有一个第1开口部。
第1开口部群(第1a群、第2a群、第3a群)中的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L1。第2开口部群(第1b群、第2b群、第3b群)中的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L2。在四个第1开口部的中间位置有一个第2开口部时、所述第2开口部与在所述第2开口部的两侧相邻的第1开口部的间隔为L3,或者在四个第2开口部的中间位置有一个第1开口部时、所述第1开口部与在所述第1开口部的两侧相邻的第2开口部的间隔为L3。
L1、L2、L3具有L3>L1、L3>L2的关系。这样具有L3>L1、L3>L2的关系,因此与第1方案同样地,能防止第2开口部受到从开放的第1开口部排出的燃烧气体流的影响。
另外,(e)的配置形态也可以是,四个第1开口部构成两个群、每个群包括两个第1开口部的情况下,在所述两个群的中间位置有一个第2开口部。
同样地,(e)的配置形态也可以是,在四个第2开口部构成两个群、每个群包括两个第2开口部的情况下,在所述两个群的中间位置有一个第1开口部。
第1方案、第2方案和上述其他方案的优选气体发生器为,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
在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形成于周壁部时,它们在所述周壁部的不同高度位置各自的同一圆周上形成有多列,
在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形成于顶板时,它们在所述顶板以成为多层圆的方式形成有多列。
气体排出口在形成于壳体的周壁部时,形成在不同高度的多列。例如为如下这样的形态:在相同高度的圆周上形成有第一列气体排出口(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组合),相对于第一列气体排出口在高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在相同高度的圆周上形成有第二列气体排出口(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组合),进而同样地形成有第三列以上的气体排出口。
气体排出口在形成于壳体的顶板时,以成为多层圆的方式形成有多列。例如为如下这样的形态:在顶板在一个同一圆的圆周上形成有第一列气体排出口(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组合)、在相对于第一列气体排出口隔开间隔的内侧形成有第二列气体排出口(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组合),进而同样地形成有第三列以上的气体排出口。
第3方案的气体发生器的壳体为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的圆盘形状。
气体排出口可以根据气体发生器的设置场所等而形成于周壁部、顶板部或者周壁部与顶板部这二者。
关于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除了形成为多个第1开口部的中心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中心在同一圆周上的形态之外,还包括多个第1开口部的中心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上的情况和不位于同一圆周上的情况混合存在的形态(包括多个第1开口部的中心位于第1同一圆周上、多个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于第2同一圆周上,但第1同一圆周与第2同一圆周不同、不是同一圆周的形态)、多个第1开口部的中心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中心不在同一圆周上但至少这些开口部的一部分在同一圆周上的形态。
也可以是,气体排出口出于防潮目的而从内侧用金属制的密封带封堵。
气体排出口由封堵部件封堵,气体排出口是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的多个第1开口部和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破裂压力(P1)高的多个第2开口部组合而成的气体排出口。
关于破裂压力(P1)的第1开口部和破裂压力(P2)的第2开口部,与第1方案的气体发生器同样地,可以设为(i)、(ii)或(iii)中的任意形态。
点火器收纳于在周壁部具备多个导火孔的罩构件内部。
所述罩构件的俯视形状为圆形,所述多个导火孔偏置于所述罩构件的周壁部的半圆侧(第1半圆侧)。多个导火孔的整体数量中的超过2/3的数量形成于第1半圆侧,剩余的形成于另一半圆侧(第2半圆侧)。所有的导火孔的大小相同,因此在工作时、从导火孔多的第1半圆侧释放更多包含火焰的燃烧生成物。
另外,所述罩构件(即点火器)配置于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中心部偏离的位置,从而所述罩构件的第1半圆侧成为远离所述壳体的周壁部的位置,第2半圆侧成为接近所述壳体的周壁部的位置。
因此,面向罩构件的远离壳体周壁部的第1半圆侧的燃烧室的容积比面向接近壳体周壁部的第2半圆侧的燃烧室的容积大,在第1半圆侧一方存在更多气体发生剂。
在将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罩构件的所述多个导火孔偏置存在的周壁部的半圆侧(第1半圆侧)相对应的半圆侧设为第1半圆区域、并将剩余的第2半圆侧设为第2半圆区域时,在第1半圆区域形成的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合计开口面积(A1)与在第2半圆区域形成的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合计开口面积(A2)之比(A2/A1)为0.25~0.40的范围。
如上所述,罩构件的远离壳体的第1半圆侧的燃烧室容积(即、第1半圆区域的容积)>接近壳体的第2半圆侧的燃烧室容积(即、第2半圆区域的容积),在第1半圆区域一方存在更多气体发生剂。
因此,朝向燃烧表面积大的第1半圆区域的气体发生剂,形成有更多导火孔,因此能促进第1半圆区域的气体发生剂的燃烧。
另外,与第1半圆区域和第2半圆区域各自的燃烧室中的气体发生剂的燃烧表面积相对应地设置有导火孔的开口部,因此在第1半圆区域和第2半圆区域的气体发生剂的燃烧性几乎没有差别。
第4方案的气体发生器的壳体为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的圆柱形状。
气体排出口形成于周壁部,可以根据气体发生器的设置场所等来调整形成位置。
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形成为各自的中心在同一圆的圆周上。
也可以是,气体排出口出于防潮目的而从内侧用金属制的密封带封堵。
在以下的其他实施方式形态中也是同样的。
气体排出口由封堵部件封堵,该气体排出口是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的多个第1开口部和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破裂压力(P1)高的多个第2开口部组合而成的气体排出口(P1<P2)。
关于破裂压力(P1)的第1开口部和破裂压力(P2)的第2开口部,与第1方案的气体发生器同样地,可以设为(i)、(ii)或(iii)中的任意形态。在以下的其他方案中也是同样的。
在同一圆的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配置为,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的中心的第1中心线与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的中心的第2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1)为15°~65°的范围。
第4方案的气体发生器也同样地可靠实现在工作时主要是第1开口部先开放而第2开口部后开放、或仅使第1开口部开放的功能,当使用该气体发生器的安全气囊装置工作时,气体发生剂燃烧而产生燃烧气体,能够使安全气囊膨胀。
此时,若第1开口部与第2开口部接近配置,则在被封堵的第1开口部优先开放时,燃烧气体流集中于所述开放的第1开口部,结果,恐会产生接近的第2开口部受到所述燃烧气体流的影响而一起开放这一问题。所述问题是有可能发生在点火器为一个的单极型气体发生器和点火器为两个的双极型气体发生器这二者中的问题,尤其是在两个点火器隔开时间差地工作的双极型气体发生器中成为重要的问题。
但是,在第4方案的气体发生器中,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隔开规定的角度范围(θ1)地配置,第2开口部难以受到向开放的第1开口部流动的燃烧气体流的影响,因此能够避免如上述那样第2开口部在不应开放时开放这一问题。
第5方案的气体发生器的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配置形态成为第2方案的发明中的(a)~(f)的配置形态。
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也可以在圆柱状壳体的轴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列,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按每列设为选自(a)~(f)的不同的配置形态。(a)~(f)的配置形态是与第2方案的发明的(a)~(f)相同的配置形态。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在具有包括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气体排出口时,第2开口部难以受到向开放的第1开口部流动的燃烧气体流的影响,因此不会产生第2开口部在不应开裂时开裂这一问题,所述第1开口部处的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所述第2开口部处的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所述破裂压力(P1)高。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可以作为搭载于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用的气体发生器来利用。
发明的实施方式
(1)具有图2所示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的气体发生器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除了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之外,与在壳体内收纳有气体发生剂、点火器、过滤器等的已知的气体发生器相同。点火器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图1是具有壳体101的气体发生器100的立体图。
壳体101包括顶板102、在轴向上与顶板102相对的底板103、和顶板102与底板103之间的周壁部104,还具有为了安装于组件外壳而使用的凸缘部105。
壳体101为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的圆盘形状。
在图1中,以仅在周壁部104形成有第1气体排出口(第1开口部)11、12等和第2气体排出口(第2开口部)31、32等的形态进行了表示,但也可以是仅在顶板102形成有气体排出口的形态、和在顶板102和周壁部104这二者形成有气体排出口的形态。
另外在图1中,气体排出口在圆周方向上仅形成为一列,但也可以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为多列。
图2以使得在壳体1的周壁部104形成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表示。
以下的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形成气体排出口配置于壳体的周壁部104的形态来进行说明。
在图2所示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中,封堵气体排出口的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的多个第1开口部11~14与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破裂压力(P1)高的多个第2开口部31~34组合。
第1开口部11~14的开口直径比第2开口部31~34的开口直径大,第1开口部11~14和第2开口部31~34全部用相同的金属制的密封带在内侧封堵。因此,第1开口部11~14的破裂压力(P1)比第2开口部31~34的破裂压力(P2)低(p1<P2)。
第1开口部11~14和第2开口部31~34以在同一圆周上交替的方式配置。在此所谓同一圆周上意味着第1开口部11~14和第2开口部31~34的所有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上。在以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是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所有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上(周壁面)的形态。
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1开口部11和第2开口部31以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11的中心的第1中心线1与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31的中心的第2中心线2所成的角度(θ1)成为15°~65°范围的方式配置。
同样地,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2开口部31和第1开口部12、第2开口部12和第1开口部32、第2开口部32和第1开口部13、第1开口部13和第2开口部33、第2开口部33和第1开口部14、第1开口部14和第2开口部3也以满足上述角度(θ1)的范围的方式配置。
在使用具有图2所示的配置形态的气体排出口的气体发生器100的安全气囊装置工作、气体发生剂燃烧而产生了燃烧气体时,破裂压力低的第1开口部11~14先开放、破裂压力高的第2开口部31~34后开放,能够隔开时间差地排出气体使安全气囊膨胀。另外根据情况,有时仅第1开口部11~14开口。
此时,若第1开口部11~14与第2开口部31~34接近配置,则在被封堵了的第1开口部11~14开放时,燃烧气体流会集中于所述开放的第1开口部11~14,结果,接近的第2开口部31~34会受到所述燃烧气体流的影响,恐会产生比设计的开放时间早开放或者在不应开放的状况下开放这一问题。
所述问题有可能在点火器为一个的单极型气体发生器和点火器为两个的双极型气体发生器这二者中产生,尤其是在两个点火器隔开时间差地工作的双极型气体发生器中成为重要的问题。
但是,在具有图2所示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的气体发生器中,第1开口部11~14和第2开口部31~34隔开规定角度(θ1)地配置,第2开口部31~34难以受到向开放的第1开口部11~14流动的燃烧气体流的影响,因此不会如上述那样产生第2开口部31~34比设计的开放时间早开放这一问题。
(2)具有图3所示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的气体发生器
图3是气体排出口为上述(a)的配置形态的图。
第1开口部11、12形成了第1群51,第1开口部13、14形成了第2群52,第1开口部15、16形成了第3群53,第1开口部17、18形成了第4群54,第1群51~第4群54彼此隔开等间隔地配置。
在第1群51与第2群52的中间位置配置有第2开口部31,在第2群52与第3群53的中间位置配置有第2开口部32,在第3群53与第4群54的中间位置配置有第2开口部33,在第4群54与第1群51的中间位置配置有第2开口部34。
关于与第1群51的第1开口部12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2开口部31,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第1开口部12的中心线与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31的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1)为15°~65°的范围。
与上述第1开口部12和第2开口部31同样地,相邻的第2开口部31与第1开口部13、第1开口部14与第2开口部32、第2开口部32与第1开口部15、第1开口部16与第2开口部33、第2开口部33与第1开口部17、第1开口部18与第2开口部34、第2开口部34与第1开口部11各自之间的角度(θ1)也为15°~65°的范围。
通过这样设为如图3所示、θ1=15°~65°的范围的配置形态,从而能得到与图2所示的配置形态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图3所示的(a)配置形态中,形成第1开口部群51~54的各两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全部为等间隔(L1)。在此,两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例如为第1开口部11和第1开口部12各自的圆弧(为圆周的一部分、两个第1开口部彼此最接近的部分的圆弧)之间的距离。在以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形成第1开口部群51~54的第1开口部与在圆周方向上同所述第1开口部相邻的第2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1<L3的关系。
在图3中,例如,第1群51的第1开口部11与第1开口部12的间隔成为L1,第1开口部12与第2开口部31的间隔成为L3。
L3/L1优选为1~27的范围。
这样通过使L1与L3的间隔相关联,也能得到与设为θ1=15°~65°的范围的情况下同样的效果。
此外,例如,即使在第1开口部12的开口直径和第2开口部31的开口直径有增减的情况下θ1也固定,但L3会有增减。尤其是,在第1开口部12的开口直径和第2开口部31的开口直径变大时,即使θ1固定,第1开口部12与第2开口部31也会接近,因此,优选的是,对于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除了θ1之外,也对L1与L3的关系进行调整。
不过,第1开口部12的开口直径和第2开口部31的开口直径由于与壳体的强度的关系当然也受到限制,事实上,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可以仅通过θ1来控制。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中也是同样的。
(3)具有图4所示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的气体发生器
图4是气体排出口为上述(b)的配置形态的图。
第2开口部31、32形成第1群61,第2开口部33、34形成第2群62,第2开口部35、36形成第3群63,第1群61~第3群63彼此等间隔地配置。
在第1群61与第2群62的中间位置配置有第1开口部11,在第2群62与第3群63的中间位置配置有第1开口部12,在第3群63与第1群61的中间位置配置有第1开口部13。
关于第1群61的第2开口部32和在圆周方向上与之相邻的第1开口部11,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第2开口部32的中心线与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11的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1)为15°~65°的范围。
与上述第2开口部32和第1开口部11同样地,相邻的第1开口部11与第2开口部33、第2开口部34与第1开口部12、第1开口部12与第2开口部35、第2开口部36与第1开口部13各自之间的角度(θ1)也为15°~65°的范围。
在第1群61~第3群63中配置为,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相邻的第2开口部各自的中心的两条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2)为10°~30°的范围、且成为θ1>θ2。
在图4中,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第2开口部31的中心的线、和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第2开口部32的中心的线彼此所成的角度为10°~30°的范围。
这样通过设为如图4所示、θ1=15°~65°、θ2=10°~30°、θ1>θ2的配置形态,从而能得到与图2所示的配置形态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图4所示的(b)配置形态中,形成第2开口部群61~63的各两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全部为等间隔(L2)。在此,关于两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例如为第2开口部31与第2开口部32之间的圆弧(为圆周的一部分、两个第1开口部彼此接近的圆弧之间)的长度。
形成第2开口部群61~63的第2开口部之间的间隔(L2)、与所述第2开口部和在圆周方向上与之相邻的第1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2<L3的关系。
在图4中,例如,第3群63的第2开口部35与第2开口部36的间隔成为L2,第1开口部36与第1开口部13的间隔成为L3。
L3/L2优选为1~15的范围。
这样通过使L2与L3的间隔相关联,也能得到与设为θ1=15°~65°的范围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4)具有图5所示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的气体发生器
图5是气体排出口为上述(c)的配置形态的图。
第2开口部31、32形成第1b群61,第2开口部33、34形成第2b群62,第1开口部11、12、13形成第1a群51,第1开口部14、15、16形成第2a群52,在同一圆周上,以第1b群61、第1a群51、第2b群62、第2a群52的顺序等间隔配置。
关于第1b群61、第2b群62的第2开口部31~34的各个第2开口部和在圆周方向上与之相邻的第1a群51的第1开口部11、13、第2a群的第1开口部14、16,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相邻的第1开口部与第2开口部各自的中心的两条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1)为15°~65°的范围。
在第1a群51、第2a群52中配置为,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相邻的第1开口部各自的中心的两条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2)为10°~30°的范围、且成为θ1>θ2。
在图5中,经过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15的中心的线、与经过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16的中心的线彼此所成的角度(θ2)为10°~30°的范围。
在第1b群61、第2b群62中配置为,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相邻第2开口部各自的中心的两条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3)为10°~30°的范围、且成为θ1>θ3。
在图5中,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31的中心的线、与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32的中心的线彼此所成的角度(θ3)为10°~30°的范围。
通过这样设为如图5所示、θ1=15°~65°、θ2=10°~30°、θ3=10°~30°、θ1>θ2、θ1>θ3的配置形态,从而能得到与图2所示的配置形态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图5所示的(c)配置形态中,形成第1开口部群的第1a群51、第2a群52的多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1),形成第2开口部群的第1b群61、第2b群62的多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2)。
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1开口部与第2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3>L1、L3>L2的关系。例如,第1a群51的第1开口部11~13的间隔为L1、第1b群61的第2开口部31、32的间隔为L2、第2开口部32与第1开口部11的间隔为L3,具有L3>L1、L3>L2的关系。L3/L1优选为1~27的范围,L3/L2优选为1~15的范围。
通过这样使L1、L2、L3的间隔相关联,也能得到与设为θ1=15°~65°的范围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5)具有图6所示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的气体发生器
图6是气体排出口为上述(d)的配置形态的图。
配置有由第2开口部31、32构成的第1b群61,于在半径方向上与第1b群61相对的位置配置有由第2开口部34、35构成的第2b群62。
在第1b群61与第2b群62之间配置有由第1开口部11~13构成的第1a群51,于在半径方向上与第1a群51相对的位置配置有由第1开口部15~17构成的第2a群52。
在第1b群61与第1a群51之间单独配置有第2开口部33,在第1a群51与第2b群62之间单独配置有第1开口部14,在第2b群62与第2a群52之间单独配置有第2开口部36,在第2a群52与第1b群61之间单独配置有第1开口部18。
关于单独配置的第2开口部33和在圆周方向上与之相邻的第1a群51的第1开口部11,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第2开口部33的中心线与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11的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1)为15°~65°的范围。
与上述第2开口部33和第1开口部11同样地,相邻的第1开口部14与第2开口部34、第2开口部36与第1开口部15、第1开口部18与第2开口部31各自之间的角度(θ1)也为15°~65°的范围。
在第1a群51、第2a群52中配置为,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相邻的第1开口部各自的中心的两条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2)为10°~30°的范围、且成为θ1>θ2。
例如在图6中,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15的中心的线、与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16的中心的线彼此所成的角度(θ2)为10°~30°的范围。
在第1b群61、第2b群62中配置为,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相邻的第2开口部各自的中心的两条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3)为10°~30°的范围、且成为θ1>θ3。
例如,在图6中,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31的中心的线、与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32的中心的线彼此所成的角度(θ3)为10°~30°的范围。
通过这样设为如图6所示、θ1=15°~65°、θ2=10°~30°、θ3=10°~30°、θ1>θ2、θ1>θ3的配置形态,从而能得到与图2所示的配置形态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图6所示的(d)配置形态中,形成第1开口部群的第1a群51、第2a群52的多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1),形成第2开口部群的第1b群61、第2b群62的多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2)。
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1开口部与第2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3>L1、L3>L2的关系。例如,第1a群51的第1开口部11~13的间隔为L1、第1b群62的第2开口部34、35的间隔为L2、第2开口部34与第1开口部14的间隔为L3,具有L3>L1、L3>L2的关系。L3/L1优选为1~27的范围,L3/L2优选为1~15的范围。
通过这样使L1、L2、L3的间隔相关联,也能得到与设为θ1=15°~65°的范围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6)具有图7所示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的气体发生器
图7所示的(d)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配置形态如下这样。
配置有由第2开口部31~33构成的第1b群61,以第1b群61为起点,在圆周方向上依次配置有由第1开口部11、12构成的第1a群51、单独配置的第1开口部13、由第1开口部14、15构成的第2a群52、由第2开口部34~36构成的第2b群62、由第1开口部16、17构成的第3a群53、单独配置的第1开口部18、和由第1开口部19、20构成的第4a群54。
关于第1b群61的第2开口部33和在圆周方向上与之相邻的第1a群51的第1开口部11,经过同一圆的中心(顶板101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33的中心线与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11的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1)为15°~65°的范围。
与上述第2开口部33和第1开口部11同样地,相邻的第1开口部15与第2开口部34、第2开口部36与第1开口部16、第1开口部20与第2开口部31各自之间的角度(θ1)也为15°~65°的范围。
在第1a群51~第4a群54中配置为,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相邻的第1开口部各自的中心的两条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2)为10°~30°的范围、且成为θ1>θ2。
例如,在图7中,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11的中心的线、与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12的中心的线彼此所成的角度(θ2)为10°~30°的范围。
在第1b群61、第2b群62中配置为,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相邻的第2开口部各自的中心的两条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3)为10°~30°的范围、且成为θ1>θ3。
例如,在图7中,经过中心、第2开口部31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32的中心的线彼此所成的角度(θ3)、和经过中心、第2开口部32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33的中心的线彼此所成的角度为10°~30°的范围。
通过这样设为如图7所示、θ1=15°~65°、θ2=10°~30°、θ3=10°~30°、θ1>θ2、θ1>θ3的配置形态,从而能得到与图2所示的配置形态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图7所示的(d)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配置形态中,形成第1开口部群的第1a群51~第4a群54的多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1),形成第2开口部群的第1b群61、第2b群62的多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2)。
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1开口部与第2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3>L1、L3>L2的关系。
例如,第1a群51的第1开口部11、12的间隔为L1,第1b群61的第2开口部31、32的间隔为L2,第2开口部33与第1开口部11的间隔为L3,具有L3>L1、L3>L2的关系。L3/L1优选为1~27的范围,L3/L2优选为1~15的范围。
这样通过使L1、L2、L3的间隔相关联,也能得到与设为θ1=15°~65°的范围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7)具有图8所示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的气体发生器
图8是气体排出口为上述(e)的配置形态的图。
(e)的配置形态是如下实施方式:
在构成第1b群61和第4b群64的四个第2开口部31、32、37、38之间配置有一个第1开口部11,并且,在构成第2b群62和第3b群63的四个第2开口部33~36之间配置有一个第1开口部15。
另外(e)的配置形态也包括如下实施方式:
在第1b群61(第2开口部31、32)与第4b群64(第2开口部37、38)这两个群的中间位置有一个第1开口部11,并且,在第2b群62(第2开口部33、34)与第3b群63(第2开口部35、36)这两个群的中间位置有一个第1开口部15。
第1开口部11单独配置,以第1开口部11为起点在圆周方向上配置有由第2开口部31、32构成的第1b群61、由第1开口部12~14构成的第1a群51、由第2开口部33、34构成的第2b群62、单独配置的第1开口部15、由第2开口部35、36构成的第3b群63、由第1开口部16~18构成的第2a群52、和由第2开口部37、38构成的第4b群。
关于第1开口部11和在圆周方向上与之相邻的第1b群61的第2开口部31,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第1开口部11的中心线与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31的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1)为15°~65°的范围。
与上述第1开口部11和第2开口部31同样地,相邻的第2开口部32与第1开口部12、第1开口部14与第2开口部33、第2开口部34与第1开口部15、第1开口部15与第2开口部35、第2开口部36与第1开口部16、第1开口部18与第2开口部37、和第2开口部38与第1开口部11各自之间的角度(θ1)也为15°~65°的范围。
在第1a群51和第2a群52中配置为,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相邻的第1开口部各自的中心的两条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2)为10°~30°的范围、且成为θ1>θ2。
例如,在图8中,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12的中心的线与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13的中心的线彼此所成的角度(θ2)、以及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13的中心与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14的中心的线彼此所成的角度(θ2)为10°~30°的范围。
在第1b群61~第4b群64中配置为,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相邻的第2开口部各自的中心的两条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3)为10°~30°的范围、且成为θ1>θ3。例如,在图8中,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31的中心的线与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32的中心的线彼此所成的角度(θ3)、以及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33的中心的线与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34的中心的线彼此所成的角度(θ3)为10°~30°的范围。
通过这样设为如图8所示、θ1=15°~65°、θ2=10°~30°、θ3=10°~30°、θ1>θ2、θ1>θ3的配置形态,从而能得到与图2所示的配置形态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图8所示的(e)的配置形态中,形成第1a群51和第2a群52的多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1),形成第1b群61~第4b群64的多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2)。
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1开口部与第2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3>L1、L3>L2的关系。
例如,第1a群51的第1开口部12~14的间隔为L1,第1b群61的第2开口部31、32的间隔为L2,第1开口部11与第2开口部31、第2开口部32与第1开口部12的间隔为L3,具有L3>L1、L3>L2的关系。L3/L1优选为1~27的范围,L3/L2优选为1~15的范围。
通过这样使L1、L2、L3的间隔相关联,也能得到与设为θ1=15°~65°的范围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9)具有局部包含上述(a)~(e)的配置形态的气体发生器
(f)的配置形态是局部包含上述(a)~(e)的配置形态的配置形态。例如,可以设为圆周方向上的1/2为(a)的配置形态而圆周方向上的剩余1/2为(b)的配置形态。
关于具有上述各种各样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的气体发生器,在如图1所示在周壁部104配置有气体排出口时,也可以在高度方向(轴向)上的不同位置配置气体排出口。
另外在图1中在顶板102配置有气体排出口时,也可以是以成为多层圆的方式配置有多列。
(10)具有图9所示的气体排出口的配置形态的气体发生器
图9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壳体101具有与图1所示的壳体相同的外形,点火器110固定于底板103并收纳于罩构件111内。
罩构件111具有底面部、周壁部112和开口部,并配置为,开口部侧抵接于底板103、底面部接近乃至于抵接于顶板102。
在罩构件111内的除了点火器110之外的空间内,收纳有未图示的火药。火药与在已知的气体发生器中使用的火药相同,此外,也可以使用作为火药来发挥功能的气体发生剂。
罩构件111的俯视形状为圆形,并在周壁部112具有多个导火孔113a~113e。
罩构件111的多个导火孔113a~113e中的导火孔113a~113d形成于罩构件111的周壁部的半圆侧(第1半圆侧),剩余的导火孔113e形成于剩余的半圆侧(第2半圆侧)。
罩构件111位于相对于壳体101的中心部偏离的位置,并配置为,第1半圆侧(导火孔113a~113d侧)成为远离壳体101的周壁部104的位置,第2半圆侧(导火孔113e侧)成为接近壳体101的周壁部104的位置。
图9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配置形态相当于(e)的配置形态。
第2开口部31单独配置,以第2开口部31为起点在1/2圆周上配置有由第1开口部11、12构成的第1a群51、单独配置的第2开口部32、由第1开口部13、14构成的第2a群52、单独配置的第2开口部33、由第1开口部15、16的第3a群53、单独配置的第2开口部34、由第1开口部17、18构成的第4a群54、直至单独配置的第2开口部35。
进而,以单独配置的第2开口部35为起点在剩余的1/2圆周上配置有单独配置的第1开口部19、由第2开口部36、37构成的第1b群61、单独配置的第1开口部20、由第2开口部38、39构成的第2b群62、单独配置的第1开口部21、直至单独配置的第2开口部31。
第2开口部31和第2开口部35位于两个半圆周的中间。
关于第1开口部11和在圆周方向上与之相邻的第2开口部31,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第1开口部11的中心线与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2开口部31的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1)为15°~65°的范围。
与上述第1开口部11和第2开口部31同样地,相邻的第2开口部32与第1开口部12、13、第2开口部33与第1开口部14、15、第2开口部34与第1开口部16、17、第1开口部18与第2开口部35、第1开口部19与第2开口部36、第1开口部20与第2开口部37、38、第1开口部21与第2开口部39各自之间的角度(θ1)也为15°~65°的范围。
在第1a群51~第4a群54中配置为,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相邻的第1开口部各自的中心的两条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2)为10°~30°的范围、且成为θ1>θ2。
例如,在图9中,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11的中心的线与经过同一圆的中心和第1开口部12的中心的线彼此所成的角度(θ2)为10°~30°的范围。
在第1b群61~第2b群62中配置为,经过同一圆的中心(与顶板102的中心相同)和相邻的第2开口部各自的中心的两条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3)为10°~30°的范围、且成为θ1>θ3。
例如,在图9中,经过中心和第2开口部36的中心的线与经过中心和第2开口部37的中心的线彼此所成的角度(θ3)(未图示)为10°~30°的范围。
通过这样设为如图9所示、θ1=15°~65°、θ2=10°~30°、θ3=10°~30°、θ1>θ2、θ1>θ3的配置形态,从而能得到与图2所示的配置形态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图9所示的(e)的配置形态中,形成第1a群51~第4a群54的多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1),形成第1b群61~第2b群62的多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2)。
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1开口部与第2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3>L1、L3>L2的关系。
例如,第1a群51的第1开口部11、12的间隔为L1,第1开口部12与第2开口部32的间隔为L3,第1开口部11与第2开口部31的间隔为L3,具有L3>L1的关系。例如,第1b群61的第2开口部36、37的间隔为L2,第1开口部19与第2开口部36的间隔为L3,第1开口部19与第2开口部35的间隔为L3,具有L3>L2的关系。L3/L1优选为1~27的范围,L3/L2优选为1~15的范围。
通过这样使L1、L2、L3的间隔相关联,也能得到与设为θ1=15°~65°的范围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在将壳体101的与罩构件111中形成有导火孔113a~113d的第1半圆侧相对应的半圆侧设为第1半圆区域(从第2开口部31经第1a群51至第2开口部35)、并将壳体101的与形成有导火孔113e的第2半圆侧相对应的半圆侧设为第2半圆区域(从第2开口部35经第1开口部19至第2开口部31)时,在第1半圆区域形成的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合计开口面积(A1)与在所述第2半圆区域形成的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合计开口面积(A2)之比(A2/A1)为0.25~0.40的范围。
在使用具有图9所示的配置形态的气体排出口的气体发生器的安全气囊装置的点火器110工作时,从罩构件111的导火孔113a~113e释放火焰等燃烧生成物。
此时,在导火孔113a~113d和导火孔113e中,从导火孔113a~113d向壳体内部(燃烧室内部)释放更多燃烧生成物,使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而产生燃烧气体。
从导火孔113a~113d至壳体的周壁部104的距离比从导火孔113e至壳体周壁部104的距离远,在第1半圆区域收纳有更多气体发生剂。但是,因为从导火孔113a~113d释放的燃烧生成物的释放量多、并且具有A2/A1=0.25~0.40的关系,所以被填充到该区域的所述气体发生剂的燃烧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从导火孔113e释放的燃烧生成物的释放量少,但从导火孔113e至壳体的周壁部104的距离近,气体发生剂量也少,因此,被填充到第2半圆区域的气体发生剂以与第1半圆区域的气体发生剂同等的时机使燃烧发展。
之后,燃烧气体从先开放的第1开口部11~21排出,然后,从后开放的第2开口部31~39排出。或者,根据状况仅从第1开口部11~21排出。
在这样的动作过程中,如上所述,为θ1=15°~65°、θ2=10°~30°、θ3=10°~30°、θ1>θ2、θ1>θ3且L3>L1、L3>L2的配置形态,因此,第2开口部31~39不会受从第1开口部11~21排出的燃烧气体流的影响而开放。
(11)图10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图10的气体发生器200具有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的筒状壳体201。
关于筒状壳体201,在第1端部202固定有点火器205,第2端部203被封堵,在周壁部204形成有气体排出口。在筒状壳体201的内部空间(燃烧室)收纳有气体发生剂。
可以在图10的气体发生器的筒状壳体201形成包括上述(a)~(f)中任意的配置形态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的组合的气体排出口。在图10中,示出了(a)的配置形态(图3)。
包括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的组合的气体排出口满足θ1=15°~65°、θ2=10°~30°、θ3=10°~30°、θ1>θ2、θ1>θ3、L3>L1、L3>L2这样的要件的一部分或全部,因此第2开口部不会受在工作时开放的第1开口部的影响而开放。
如以上那样记载了本发明。当然,本发明在其范围内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这些变形并未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明显视为本发明的变形的所有变形皆被涵盖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壳体内收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器,其中,
所述壳体的俯视形状为圆形,所述壳体具有顶板、在轴向上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和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周壁部,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
所述气体排出口由封堵部件封堵,所述气体排出口是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组合而成的气体排出口,所述第1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所述第2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所述破裂压力(P1)高,
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在所述周壁部和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一方隔开间隔地形成在同一圆的圆周上,
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1开口部和所述第2开口部被配置为: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所述第1开口部的中心的第1中心线与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所述第2开口部的中心的第2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1)为15°~65°的范围。
2.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壳体内收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器,其中,
所述壳体的俯视形状为圆形,所述壳体具有顶板、在轴向上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和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周壁部,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
所述气体排出口由封堵部件封堵,所述气体排出口是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组合而成的气体排出口,所述第1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所述第2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所述破裂压力(P1)高,
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在所述周壁部和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一方隔开间隔地形成在同一圆的圆周上,
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的配置形态为从下述(a)~(f)中选择的任意配置形态:
(a)具有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以相互隔开间隔地成为一群的方式配置而成的多个第1开口部群,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中的一个第2开口部配置于所述第1开口部群之间,
(b)具有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以相互隔开间隔地成为一群的方式配置而成的多个第2开口部群,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中的一个第1开口部配置于所述第2开口部群之间,
(c)具有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以相互隔开间隔地成为一群的方式配置而成的多个第1开口部群,并具有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以相互隔开间隔地成为一群的方式配置而成的多个第2开口部群,所述第1开口部群和所述第2开口部群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d)在所述(c)的配置形态中,所述第1开口部群与所述第2开口部群之间、所述第1开口部群彼此之间、或者所述第2开口部群彼此之间单独配置有第1开口部或第2开口部,
(e)在所述(c)的配置形态中,包含在所述第1开口部群中单独配置有第2开口部、或者在所述第2开口部群中单独配置有第1开口部的配置,
(f)包含选自所述(a)~(e)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形态的一部分,
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1开口部和所述第2开口部被配置为: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所述第1开口部的中心的第1中心线与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所述第2开口部的中心的第2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1)为15°~65°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在所述(b)、(c)、(d)和(e)的配置形态中配置为:形成第2开口部群的多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相邻的第2开口部各自的中心的2条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2)为10°~30°的范围、且成为θ1>θ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在所述(a)的配置形态中,形成第1开口部群的多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1),
所述L1与所述第1开口部和在圆周方向上与之相邻的第2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1<L3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在所述(b)的配置形态中,形成第2开口部群的多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2),
所述L2与所述第2开口部和在圆周方向上与之相邻的第1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3>L2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在所述(c)的配置形态中,形成第1开口部群的多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1),形成第2开口部群的多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2),
所述L1、所述L2、及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1开口部与第2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3>L1、L3>L2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在所述(d)的配置形态中,形成第1开口部群的多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1),形成第2开口部群的多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2),
L1、L2、及单独配置于所述第1开口部群与所述第2开口部群之间的第1开口部与同所述单独配置的第1开口部相邻的所述第2开口群的第2开口部(相邻第2开口部)的间隔(L3)、或者单独配置于所述第1开口部群与所述第2开口部群之间的第2开口部与同所述单独配置的第2开口部相邻的所述第1开口群的第1开口部(相邻1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3>L1、L3>L2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在所述(e)的配置形态中,
形成第1开口部群的多个第1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1),所述L1与所述第1开口部和在圆周方向上与之相邻的第2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3>L1的关系,
形成第2开口部群的多个第2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为等间隔(L2),所述L2与所述第2开口部和在圆周方向上与之相邻的第1开口部的间隔(L3)具有L3>L2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关于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
在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形成于周壁部时,它们在所述周壁部的不同高度位置各自的同一圆周上形成有多列,
在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形成于顶板时,它们在所述顶板以成为多层圆的方式形成有多列。
10.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壳体内收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器,其中,
所述壳体的俯视形状为圆形,所述壳体具有顶板、在轴向上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和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周壁部,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
所述点火器收纳于罩构件内部,所述罩构件固定于所述底板、开口部侧抵接于所述底板且在周壁部具有多个导火孔,所述多个导火孔偏置于所述罩构件的周壁部的半圆侧(第1半圆侧),所述罩构件的俯视形状为圆形并位于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中心部偏离的位置,所述罩构件以第1半圆侧成为远离所述壳体的周壁部的位置的方式配置于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的燃烧室,所述气体排出口由封堵部件封堵,所述气体排出口是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组合而成的气体排出口,所述第1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所述第2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所述破裂压力(P1)高,
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在所述周壁部和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一方隔开间隔地形成在同一圆周上,
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的配置形态为权利要求2所述的(a)~(e)中的任意的配置形态,
在将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罩构件的周壁部的偏置有所述多个导火孔的半圆侧相对应的半圆侧设为第1半圆区域、将剩余的半圆侧设为第2半圆区域时,形成于所述第1半圆区域的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合计开口面积(A1)与形成于所述第2半圆区域的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的合计开口面积(A2)之比(A2/A1)为0.25~0.40的范围。
11.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筒状壳体内收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器,其中,
所述筒状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
所述点火器安装于所述筒状壳体的任意一方的端部,
所述气体排出口由封堵部件封堵,所述气体排出口是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组合而成的气体排出口,所述第1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所述第2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所述破裂压力(P1)高,
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在所述筒状壳体的周壁部形成于同一圆的圆周上,
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1开口部和所述第2开口部被配置为: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所述第1开口部的中心的第1中心线与经过所述同一圆的中心和所述第2开口部的中心的第2中心线所成的角度(θ1)为15°~65°的范围。
12.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筒状壳体内收纳有气体发生剂和点火器,其中,
所述筒状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外径D与轴向上的长度L之比为L/D>1.1,
所述点火器安装于所述筒状壳体的任意一方的端部,
所述气体排出口由封堵部件封堵,所述气体排出口是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组合而成的气体排出口,所述第1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1)低,所述第2开口部处的所述封堵部件的破裂压力(P2)比所述破裂压力(P1)高,
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在所述筒状壳体的周壁部形成于同一圆的圆周上,
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和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的配置形态为:
(a)具有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以相互隔开间隔地成为一群的方式配置而成的多个第1开口部群、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中的一个第2开口部配置于所述第1开口部群之间的配置形态,
(b)具有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以相互隔开间隔地成为一群的方式配置而成的多个第2开口部群、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中的一个第1开口部配置于所述第2开口部群之间的配置形态,
(c)所述(a)的配置形态和所述(b)的配置形态组合而成的配置形态,
(d)在所述(c)的配置形态中,所述第1开口部群与所述第2开口部群之间、所述第1开口部群彼此之间、或者所述第2开口部群彼此之间单独配置有第1开口部或第2开口部的配置形态,
(e)在所述(c)的配置形态中,在所述第1开口部群中单独配置有第2开口部、或者在所述第2开口部群中单独配置有第1开口部的配置形态,
(f)包含选自所述(a)~(e)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形态的一部分的配置形态,
在轴向上形成有多列选自所述(a)~(f)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置形态。
CN201880062344.1A 2017-11-20 2018-11-06 气体发生器 Active CN1112785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4353.1A CN115503647A (zh) 2017-11-20 2018-11-06 气体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2374A JP7030486B2 (ja) 2017-11-20 2017-11-20 ガス発生器
JP2017-222374 2017-11-20
PCT/JP2018/041146 WO2019098089A1 (ja) 2017-11-20 2018-11-06 ガス発生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04353.1A Division CN115503647A (zh) 2017-11-20 2018-11-06 气体发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8545A true CN111278545A (zh) 2020-06-12
CN111278545B CN111278545B (zh) 2022-11-11

Family

ID=665397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2344.1A Active CN111278545B (zh) 2017-11-20 2018-11-06 气体发生器
CN202211304353.1A Pending CN115503647A (zh) 2017-11-20 2018-11-06 气体发生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04353.1A Pending CN115503647A (zh) 2017-11-20 2018-11-06 气体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2519B2 (zh)
JP (1) JP7030486B2 (zh)
KR (1) KR102580603B1 (zh)
CN (2) CN111278545B (zh)
DE (1) DE112018005624T5 (zh)
WO (1) WO20190980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0765B2 (ja) * 2019-06-28 2023-05-24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51071A (ja) * 1999-11-29 2001-06-05 Daicel Chem Ind Ltd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377316A (zh) * 1999-10-04 2002-10-30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以及气囊装置
CN1948059A (zh) * 2005-10-14 2007-04-18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WO2007065709A1 (de) * 2005-12-08 2007-06-14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Gassackmodul
JP2008149873A (ja) * 2006-12-18 2008-07-03 Daicel Chem Ind Ltd ガス発生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人員拘束装置
WO2015163290A1 (ja) * 2014-04-25 2015-10-29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CN106457185A (zh) * 2014-06-23 2017-02-22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WO2017090491A1 (ja) * 2015-11-26 2017-06-0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9561A (en) 1992-07-06 1993-12-14 Morton International, Inc. Vented gas passenger side air bag inflator
US5967551A (en) * 1992-12-18 1999-10-19 Autoliv Asp, Inc. Reduced airbag deployment skewness with non-symmetric gas output inflators
JP2521591Y2 (ja) * 1995-07-26 1996-12-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5636865A (en) * 1995-12-05 1997-06-10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Inflator for an inflatable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US5752715A (en) * 1997-02-14 1998-05-19 Morton International, Inc. Airbag module diffuser
TW527294B (en) 1999-11-29 2003-04-11 Daicel Chem Gas generator for air bag and devices for the same
US7073820B2 (en) * 2003-12-17 2006-07-11 Automotive Systems Laboratory, Inc. Inflator
US7497468B2 (en) * 2005-05-12 2009-03-03 Autoliv Asp, Inc. Airbag inflation deflection module
JP4907931B2 (ja) * 2005-09-15 2012-04-04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JP2007185907A (ja) * 2006-01-16 2007-07-26 Fujifilm Corp 平版印刷版の製版装置
US7722078B2 (en) 2006-12-18 2010-05-25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Gas generator and restraining device using same
JP4916909B2 (ja) 2007-02-20 2012-04-1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JP5009016B2 (ja) * 2007-03-26 2012-08-22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エアバッグ装置
DE202010014286U1 (de) * 2010-10-15 2012-01-30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Gasgenerator und Gassackmodul
JP6310735B2 (ja) * 2014-03-12 2018-04-11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JP2017149228A (ja) * 2016-02-23 2017-08-31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WO2017146158A1 (ja) * 2016-02-23 2017-08-31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7316A (zh) * 1999-10-04 2002-10-30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以及气囊装置
JP2001151071A (ja) * 1999-11-29 2001-06-05 Daicel Chem Ind Ltd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948059A (zh) * 2005-10-14 2007-04-18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WO2007065709A1 (de) * 2005-12-08 2007-06-14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Gassackmodul
JP2008149873A (ja) * 2006-12-18 2008-07-03 Daicel Chem Ind Ltd ガス発生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人員拘束装置
WO2015163290A1 (ja) * 2014-04-25 2015-10-29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CN106457185A (zh) * 2014-06-23 2017-02-22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WO2017090491A1 (ja) * 2015-11-26 2017-06-0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92519B2 (en) 2021-12-07
KR20200087745A (ko) 2020-07-21
JP7030486B2 (ja) 2022-03-07
JP2019093318A (ja) 2019-06-20
DE112018005624T5 (de) 2020-07-16
CN115503647A (zh) 2022-12-23
WO2019098089A1 (ja) 2019-05-23
US20200254962A1 (en) 2020-08-13
KR102580603B1 (ko) 2023-09-20
CN111278545B (zh) 202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27289B2 (en) Gas generator for an air bag
US9353703B2 (en) Gas generator
WO2018088134A1 (ja) ガス発生器
US11077820B2 (en) Propellant cage for an inflator, inflator comprising such propellant cage operating method and method of guiding a shock wave of an inflator
WO2014203723A1 (ja) 人員拘束装置用ガス発生器
US20190126886A1 (en) Gas generator
US8136452B2 (en) Gas generator
CN109641567B (zh) 气体发生器
CN108349457B (zh) 气体发生器
JP2008517245A (ja) 脆弱領域を含む起爆装置
US10814827B2 (en) Gas generator
CN111278545B (zh) 气体发生器
EP1927519B1 (en) Inflator
EP1568548A1 (en) Gas generator for an air bag
JP5009990B2 (ja) 穿孔管状ケースを包囲する火工式ガス発生器
US20080069740A1 (en) Gas generator for restraining device of vehicle
JP7270793B2 (ja) ガス発生器
US20200164327A1 (en) Gas generator
JP2006297988A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US11135994B2 (en) Pyrotechnical gas generator for an airbag
JP2023082825A (ja) ガス発生器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7196977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用ガス発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