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6624B -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6624B
CN111276624B CN202010076168.6A CN202010076168A CN111276624B CN 111276624 B CN111276624 B CN 111276624B CN 202010076168 A CN202010076168 A CN 202010076168A CN 111276624 B CN111276624 B CN 1112766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point
pattern
substrate
light
materi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61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6624A (zh
Inventor
李庚益
陈文泰
刘品妙
孙铭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276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6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6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6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621Providing a shape to conductive layers, e.g. patterning or selective de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其中该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一发光材料层、一第一电极材料层以及一第二电极材料层。第一电极材料层的第一电极图案具有一第一边缘点以及一第二边缘点,第一边缘点与基板相隔一第一距离,第二边缘点与基板相隔一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第一电极材料层的第一电极图案、第二电极材料层的第二电极图案以及发光材料层的第一发光图案沿基板的一法线方向于基板上的一第一投影轮廓、一第二投影轮廓以及一第三投影轮廓具有一重叠区域,且第一边缘点以及第二边缘点与该重叠区域沿法线方向于基板上的投影位置重叠。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有机电致发光层可通过液态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例如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溶液)的喷涂制作工艺而形成。喷涂制作工艺虽成本低而适于量产并有利于大尺寸显示面板的实现,然而液态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干膜收干后容易形成不均匀的薄膜,因而导致发光单元发光时亮度不均或产生云纹(mura)缺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其架构有助于提升液态的发光材料的流动性,且避免显示面板发光时亮度不均或产生云纹(mura)缺陷的问题,而能确保显示品质。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一发光材料层、一第一电极材料层以及一第二电极材料层。该基板具有一法线方向。该发光材料层包括一第一发光图案。该第一电极材料层包括一第一电极图案,其中该第一电极图案具有一第一边缘点以及一第二边缘点,该第一边缘点与该基板相隔一第一距离,该第二边缘点与该基板相隔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该第二电极材料层包括一第二电极图案,其中该第一电极图案、该第二电极图案以及该第一发光图案沿该法线方向于该基板上的一第一投影轮廓、一第二投影轮廓以及一第三投影轮廓具有一重叠区域,且该第一边缘点以及该第二边缘点与该重叠区域沿该法线方向于该基板上的投影位置重叠。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包括形成一第一电极材料层于一基板上、形成一发光材料层于该第一电极材料层上、形成一第二电极材料层于该发光材料层上。其中该基板具有一法线方向,该第一电极材料层包括一第一电极图案,该第一电极图案具有一第一边缘点以及一第二边缘点,该第一边缘点与该基板相隔一第一距离,该第二边缘点与该基板相隔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其中该发光材料层包括一第一发光图案。其中该第二电极材料层包括一第二电极图案,该第一电极图案、该第二电极图案以及该第一发光图案沿该法线方向于该基板上的一第一投影轮廓、一第二投影轮廓以及一第三投影轮廓具有一重叠区域,且该第一边缘点以及该第二边缘点与该重叠区域沿该法线方向于该基板上的投影位置重叠。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由于电极图案相对基板倾斜,因此当发光图案形成于倾斜的电极图案上时,可降低毛细现象所造成的发光时亮度差异,并且,可提高液态的发光材料的流动性,而可缩短制作工艺时间。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
图1B是沿图1A的剖线I-I’绘制的剖面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
图2B是沿图2A的剖线II-II’绘制的剖面示意图;
图3A至图3C是图2A及图2B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区域的制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
图6B是沿图6A的剖线III-III’绘制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20、40、50、60、70、80:显示面板
100:基板
120、220、620:绝缘层
120B、220B、620B:突起部
120G1、220G2:凹槽
130、230、530:第一电极材料层
140、240、740:发光材料层
150、250、450:第二电极材料层
240CP、250CP、740CP、840CPr、840CPg、840CPb:连接图案
290:光掩模
290Q、290G:光掩模图案
SL、DL、TL:传输线
LU1、LU2、LU7R、LU7L:发光单元
EP1a、EP1c:第一电极图案
SCT1、SCT2、SCT3、SCT4:区块
EP1b:第二电极图案
EP2a、EP2c:第三电极图案
EP2b:第四电极图案
LP1、LP2、LP7R、LP7L、LP1r、LP2r、LP1g、LP2g、LP1b、LP2b、LP3b、LP4b:发光图案
SX1、SX2、SX5、SX6:对称轴
SP1:子像素
BCR1、BCR2、BCR5、BCR6:底部轮廓
TCR1:顶部轮廓
P1、P2、P3、P4、P5、P6、P7:边缘点
DIS1、DIS2、DIS3、DIS4、DIS5、DIS6、D1、D2、DD1、DD2:距离
T1、T2:厚度
Z、Y、X:方向
DN1、DN2、DN3:延伸方向
VT1、VT2:顶点
GP:几何中心
LL1、LL2:长度
θ1: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在附图中,各附图绘示的是特定示范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结构及/或材料的通常性特征。然而,这些附图不应被解释为界定或限制由这些示范实施例所涵盖的范围或性质。举例来说,为了清楚起见,各膜层、区域及/或结构的相对尺寸、厚度及位置可能缩小或放大。
在实施方式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且将省略其赘述。此外,不同示范实施例中的特征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可相互组合,且依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分立(discrete)的元件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也并非用以限定元件的制造顺序或设置顺序。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图1B是沿图1A的剖线I-I’绘制的剖面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1A及图1B,显示面板10可包括基板100、绝缘层120、第一电极材料层130、发光材料层140以及第二电极材料层150以及传输线SL、DL。第一电极材料层130、第二电极材料层150以及发光材料层140分别包括一个连续的区块,当从投影于基板100的方向观看时,这些连续的区块可具有不同的形状,然而这些连续的区块的交集部分具有一个特定形状。第一电极材料层130包括的第一电极图案EP1a、第二电极材料层150包括的第二电极图案EP1b以及发光材料层140包括的发光图案LP1(也可称作第一发光图案)分别对应该交集部分,并且,第一电极图案EP1a、第二电极图案EP1b以及发光图案LP1构成发光单元LU1。
由上述可知,当从投影于基板100的方向观看时,第一电极图案EP1a、第二电极图案EP1b以及发光图案LP1均具有该特定形状。也就是说,当第一电极图案EP1a、第二电极图案EP1b以及发光图案LP1沿方向Z于基板100投影时,第一电极图案EP1a、第二电极图案EP1b以及发光图案LP1的外轮廓可分别投影出第一投影轮廓、第二投影轮廓以及第三投影轮廓(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三投影轮廓分别具有该特定形状,例如可为椭圆形。并且,第一至第三投影轮廓具有完全重叠的区域,换言之,即使大小形状不同但第一至第三投影轮廓具有重叠且对齐的区域以作为显示发光的范围,如此一来,可界定出子像素SP1的发光单元LU1的范围,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基板100适于承载其他元件,其可具有平行于方向Z的法线方向。基板100可以是刚性基板,例如玻璃基板、石英基板或硅基板,或可以是可挠性基板,例如聚合物基板或塑胶基板。
传输线SL可作为扫描线,传输线DL可作为数据线。传输线SL、DL配置于基板100上,并分别沿彼此不平行的延伸方向DN1、DN2延伸,而使传输线SL、DL彼此交错地设置。相邻两条传输线DL以及相邻两条传输线SL围绕并界定出一个子像素,如子像素SP1,而使子像素呈阵列排列。并且,相邻两条传输线DL以及相邻两条传输线SL界定出一个子像素的面积。一个像素可由多个子像素组成,其中,每一个子像素包括一个发光单元,如发光单元LU1,而不同的子像素可分别输出不同颜色的光束。
绝缘层120覆盖传输线SL、DL,在一些变化实施例中,其中绝缘层120和传输线SL、DL之间可能也会因设计需求而设置其他绝缘层或导电层(为简化图示及方便理解,其他绝缘层或导电层未绘示),对应传输线SL、DL的位置,绝缘层120具有突起部120B。另一方面,对应发光单元LU1的位置,绝缘层120具有多个凹槽120G1。当从投影于基板100的方向观看时,凹槽120G1的形状为该特定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可为椭圆形,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120G1可与突起部120B错开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120G1可与传输线SL、DL错开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120G1可选择性地与接触洞(via hole)或主动(有源)元件错开设置;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第一电极材料层130的第一电极图案EP1a以及发光材料层140的发光图案LP1设置于绝缘层120的凹槽120G1中。第二电极材料层150的第二电极图案EP1b则配置于发光材料层140上。发光材料层140的发光图案LP1可由发光材料所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材料层140可为电致发光或有机电致发光。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施加电压至第一电极图案EP1a及第二电极图案EP1b,两者间具有电流产生时,可使第一电极图案EP1a及第二电极图案EP1b之间的发光图案LP1中的发光材料发出光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材料层140还可包括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ML)、电子传输层(ETL)以及电子注入层(EIL),而具有多层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材料层130以及第二电极材料层150可为透明或不透明的导电层。基于导电性与透光性的考虑,第一电极材料层130以及第二电极材料层150的材质一般是透明金属氧化物导电材料,例如包括(但不限于)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或铟锗锌氧化物。然而,第一电极材料层130以及第二电极材料层150的材质也可为金属材料或合金、金属材料的氮化物、金属材料的氧化物、金属材料的氮氧化物等的其他导电材料。
由于凹槽120G1的底面为斜面,第一电极图案EP1a相对于基板100倾斜。更具体地,第一电极图案EP1a可具有边缘点P1(也可称作第一边缘点)以及边缘点P2(也可称作第二边缘点),边缘点P1与基板100相隔距离DIS1(也可称作第一距离),边缘点P2与基板100相隔距离DIS2(也可称作第二距离),距离DIS1大于距离DIS2。在一些实施例中,0.5≤DIS1-DIS2≤2,换言之,距离DIS1与距离DIS2的差值介于0.5微米至2微米之间,如此一来,在形成发光图案LP1的过程中,如发光材料以液体方式喷涂时,可提高液态的发光材料的流动性,而优化液态的发光材料的流动效果。此外,当液态的发光材料因毛细现象而往第一电极图案EP1a的边缘点P1分布的同时,也因倾斜而往第一电极图案EP1a的边缘点P2分布,因此倾斜的第一电极图案EP1a可降低毛细现象所造成的边缘点P1及边缘点P2两者和两者之间的中间区(图末标示)在发光时的亮度差异,此外,倘若仍有些微中间区域与边缘点P1及边缘点P2的毛细现象差异时,也可利用发光图案LP1中各区域的发光材料厚度的不同,最佳发光效率点不同,各区域发光材料表现出的亮度会不同,形成域边缘点P1及边缘点P2两者和两者之间的中间区的亮度变化乱度较大且不规则,进而视觉效果便可较佳。
边缘点P1、P2定义为位于边缘(edge)的点。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缘点P1、P2位于第一电极图案EP1a的底部轮廓BCR1上。底部轮廓(contour)是指第一电极图案EP1a的底表面的外轮廓,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极图案EP1a为片状,底部轮廓BCR1即为第一电极图案EP1a的底表面的边缘,其呈椭圆形。
类似地,发光图案LP1可具有边缘点P5(也可称作第五边缘点)以及边缘点P6(也可称作第六边缘点),边缘点P5、P6可位于发光材料层140的顶部轮廓TCR1上。边缘点P1、P5沿方向Z于基板100上的投影重叠,且发光图案LP1在边缘点P5处具有厚度T1。边缘点P2、P6沿方向Z于基板100上的投影重叠,且发光图案LP1在边缘点P6处具有厚度T2。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图案LP1边缘处的厚度(如厚度T1、T2)不是均匀的,因此可增加发光时亮度的乱度,以补偿发光时亮度的不均匀性。如此一来,当发光材料发光时,可避免发光图案LP1的边缘形成锐利的边缘亮线或边缘暗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T1+DIS1≥T2+DIS2,换言之,考虑材料特性与电流分布,厚度T1与距离DIS1的总和大于等于厚度T2与距离DIS2的总和,如此一来,可提升发光单元LU1的发光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图案LP1边缘处的厚度(如厚度T1、T2)不是均匀的,且第一电极图案EP1a边缘处相对基板100的高度不是相同的,因此可增加发光时亮度的乱度,以补偿发光时亮度的不均匀性。一些实施例中,边缘点P5与基板100相隔距离DIS5(也可称作第五距离),边缘点P6与基板100相隔距离DIS6(也可称作第六距离),距离DIS5大于等于距离DIS6。
为了提高发光单元LU1在子像素SP1中所占面积,子像素SP1的形状可对应发光单元LU1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图案EP1a的第一投影轮廓具有对称轴SX1,其可为第一投影轮廓的长轴。传输线SL、DL沿方向Z于基板100上的第一投影以及第二投影与第一电极图案EP1a的第一投影轮廓的对称轴SX1的延伸线相交于一个交点,如此一来,第一电极图案EP1a可占据子像素SP1大部分的面积,而可提高分辨率,即像素密度(PixelsPer Inch,PPI)。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投影以及第二投影分别与对称轴SX1之间形成锐角。
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光单元LU1在子像素中所占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方向DN1、DN2之间形成的夹角θ1可为钝角,因此,传输线SL(也可称作第一传输线或扫描线)沿方向Z于基板100上的第一投影以及传输线DL(也可称作第二传输线或数据线)沿方向Z于基板100上的第二投影相交出的夹角θ1可为钝角。如此一来,第一电极图案EP1a可占据子像素SP1大部分的面积,而可提高分辨率的设计弹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之间的夹角θ1介于75度与105度之间。
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光单元LU1在子像素中所占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称轴SX1与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所相交出的钝角对向设置,如此一来,第一电极图案EP1a可占据子像素SP1大部分的面积,而可提高分辨率的设计弹性。举例来说,第一投影轮廓的面积与子像素SP1的面积的比值可落在π/4至π/2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投影轮廓的长轴的长度可介于20微米(Micrometer,μm)至100微米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投影轮廓可另具有对称轴SX2,其可为第一投影轮廓的短轴,且短轴的长度也可介于20微米至100微米之间。如此一来,可避免发光图案LP1底部的不平整而影响亮度均匀性,并且,可提高分辨率的设计弹性。
为提高制作工艺效率,显示面板可进一步调整。请参照图2A及图2B,图2A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20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图2B是沿图2A的剖线II-II’绘制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0与图1A所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两者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显示面板20中的绝缘层220具有多个凹槽120G1、220G2。第一电极材料层230包括第一电极图案EP1a以及第三电极图案EP2a。发光材料层240包括发光图案LP1、发光图案LP2(也可称作第二发光图案)以及连接图案240CP连接于发光图案LP1、LP2之间。第二电极材料层250包括第二电极图案EP1b、第四电极图案EP2b以及连接图案250CP连接于第二电极图案EP1b与第四电极图案EP2b之间。为便于说明,图2A中省略图2B中的连接图案250CP。
类似于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20的第一电极图案EP1a、第二电极图案EP1b以及发光图案LP1构成发光单元LU1。并且,类似于发光单元LU1,显示面板20的第三电极图案EP2a、第四电极图案EP2b以及发光图案LP2构成发光单元LU2。第三电极图案EP2a、第四电极图案EP2b以及发光图案LP2的外轮廓沿方向Z于基板100可分别投影出第四投影轮廓、第五投影轮廓以及第六投影轮廓(图未示),第四至第六投影轮廓具有完全重叠的区域,换言之,即使大小形状不同但第四至第六投影轮廓具有重叠且对齐的区域以作为显示发光的范围。如此一来,可界定出发光单元LU2的范围。
类似于第一电极图案EP1a,第三电极图案EP2a的底部轮廓BCR2具有边缘点P3(也可称作第三边缘点)以及边缘点P4(也可称作第四边缘点),边缘点P3相邻边缘点P1且远离边缘点P2设置,边缘点P4远离边缘点P1、P2设置。边缘点P3与基板100相隔距离DIS3(也可称作第三距离),边缘点P4与基板100相隔距离DIS4(也可称作第四距离),距离DIS3大于距离DIS4。在一些实施例中,0.5≤DIS3-DIS4≤2。
第一电极材料层230的第一电极图案EP1a、第三电极图案EP2a以及发光材料层240的发光图案LP1、LP2分别设置于绝缘层220的凹槽120G1、220G2中,且与传输线SL、DL错开设置。传输线SL或传输线DL可设置于第一电极图案EP1a的边缘点P1与第三电极图案EP2a的边缘点P3之间。发光材料层240的连接图案240CP以及第二电极材料层250的连接图案250CP可与传输线SL或传输线DL重叠。由于凹槽120G1、220G2的底面为斜面,第一电极图案EP1a以及第三电极图案EP2a分别相对于基板100倾斜,并且,第一电极图案EP1a以及第三电极图案EP2a自连接图案240CP设置处向外对基板100倾斜,形成中间向上凸出的结构。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0的技术内容,以下更搭配图3A至图3C来说明显示面板20的制造方法。图3A至图3C是图2A及图2B所示的显示面板20的局部区域的制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图,图3A至图3C的剖面位置分为对应至图2A的剖线II-II’的位置。
请参照图3A,首先形成多条传输线SL(及图2A中的传输线DL)于基板100上。接着于基板100上全面性地形成绝缘层220,而覆盖传输线SL(及图2A中的传输线DL)。绝缘层220的突起部220B大致对应传输线SL(及图2A中的传输线DL)设置。
接着,请一并参照图3A以及图3B,通过光掩模290进行曝光显影制作工艺,以图案化绝缘层220,而于绝缘层220形成凹槽120G1、220G2。其中,绝缘层220上可另设置图案化的光致抗蚀剂材料层(图未示)来作为掩模以进行曝光显影制作工艺,或者,绝缘层220由光致抗蚀剂材料构成,因此可直接对绝缘层220进行曝光显影制作工艺。光掩模290具有不透光的光掩模图案290Q以及半透光的光掩模图案290G,以达成半曝光的效果。换言之,光掩模290可为相转移光掩模(phase shift mask)、半调式光掩模(half tonemask)或灰度光掩模(gray tone mask),据此,一道曝光制作工艺后即可形成曝光部分、半曝光部分以及未曝光部分的不同曝光层次,而显影制作工艺后则可形成厚度不同的光致抗蚀剂材料层或绝缘层220。经由适当设计光掩模图案290G,可于绝缘层220中形成底部平整而倾斜的凹槽120G1、220G2。
接着,请参照图3C,形成第一电极材料层230于基板100上,并设置于绝缘层220的凹槽120G1、220G2中。第一电极材料层230的形成方法可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vapor deposition,PVD)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
接着,请一并参照图3C以及图2B,形成发光材料层240于第一电极材料层23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将液态的发光材料收干后来形成发光材料层240;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态的发光材料的涂布方法可包括喷墨印刷(ink-jet printing,IJP)法。
在制作发光材料层240的过程中,可将液态的发光材料一并注入凹槽120G1、220G2以形成发光图案LP1、LP2。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可将液态的发光材料自凹槽120G1、220G2之间的突起部220B处注入,而形成发光材料层240的连接图案240CP,且使液态的发光材料分别填入凹槽120G1、220G2而形成发光材料层240的发光图案LP1、LP2。由此可知,绝缘层220相对传输线SL、DL的设置位置具有突出的突起部220B,本发明利用高度相对基板100较高的突起部220B作为液态发光材料的注入点,并且一个突起部220B作为两个发光图案LP1、LP2的注入点,而能提高注入液态发光材料的效率。在此情况下,连接图案240CP设置于传输线SL或传输线DL上,而相较发光图案LP1、LP2位于较高位置,且发光图案LP1、LP2与传输线SL、DL错开设置。
发光图案LP1、LP2与传输线SL、DL错开设置也有助提高显示面板20的显示品质。具体而言,在喷涂液态的发光材料以形成发光图案LP1、LP2的过程中,倘若与发光材料接触的表面不平整,会引发发光材料发光时亮度不均的问题。举例来说,当发光材料位于高度相对基板100较高的突起区域,则亮度会较亮。因此,发光图案LP1、LP2可不与传输线SL、DL重叠,以确保与发光材料接触的表面的平整性。类似地,当发光材料位于较低的凹陷区域,则亮度会因为厚度与电流设定的最佳效率点不同而较暗或较亮。因此,发光图案LP1、LP2可选择性地不与接触洞或主动(有源)元件重叠,以确保与发光材料接触的表面的平整性。
为了使液态的发光材料易于自突起部220B向外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部220B的顶表面可具有疏液性,意即突起部120B的顶表面与发光材料之间的表面张力较弱。为了引导液态的发光材料在突起部220B处的流动,在另一些的实施例中,可于图案化绝缘层220时,进一步于凹槽120G1、220G2之间的突起部220B内形成沟槽(图未示),而使液态的发光材料顺着沟槽流入凹槽120G1、220G2内。
由上述可知,发光材料的流动方向是自连接图案240CP分别流向发光图案LP1、LP2。更进一步地,液态的发光材料可顺着倾斜的第一电极图案EP1a以及第三电极图案EP2a填入凹槽120G1、220G2,其中,液态的发光材料自边缘点P1流向边缘点P2,且自边缘点P3流向边缘点P4。也就是说,倾斜的第一电极图案EP1a以及第三电极图案EP2a可提高液态的发光材料的流动性,而可缩短制作工艺时间,且可避免发光材料层240中的发光材料集中分布于特定区域。
除了重力,发光材料的分布也会受到其所接触的表面影响。详细而言,由于边缘点P1、P3与基板100相隔距离DIS1、DIS3大于边缘点P2、P4与基板100相隔距离DIS2、DIS4,因此液态的发光材料倾向流动至边缘点P2、P4。然而受到毛细现象影响,例如发光材料对于突起部220B的侧壁的附着力,因此液态的发光材料也会倾向往边缘点P1、P3分布。由上述可知,通过发光材料与绝缘层220的表面张力以及第一电极图案EP1a、第三电极图案EP2a相对基板100的倾斜程度,可控制发光材料分布的均匀度。
为了避免溢流(overflow),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材料层230以及第二电极材料层250的顶表面可具有亲液性,意即第一电极材料层230或第二电极材料层250与发光材料之间的表面张力较强。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部220B的侧壁具有亲液性,意即突起部120B的侧壁与发光材料之间的表面张力较强。如此一来,可确保发光材料干膜后的能均匀地贴附于凹槽120G1、220G2中。
接着,请参照图2B,形成第二电极材料层250于发光材料层240上。第一电极材料层230的形成方法可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deposition,PVD)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于此,可大致完成显示面板20的制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材料层250全面性地形成于绝缘层220上,因此第二电极材料层250与绝缘层220完全重叠。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二电极材料层250可进一步图案化。举例来说,请参照图4,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40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其中图4的剖面位置对应图2A的剖线II-II’的位置。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40与图2A所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0两者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显示面板40中的第二电极材料层450不包括连接图案250CP。
此外,在第一电极材料层230中,第一电极图案EP1a以及第三电极图案EP2a分别向基板100倾斜,而于第一电极图案EP1a与第三电极图案EP2a之间形成坡顶,第一电极图案EP1a以及第三电极图案EP2a可分别作为坡面。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一电极材料层230可进一步结构化。举例来说,请参照图5,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50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其中图5的剖面位置对应图2A的剖线II-II’的位置。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50与图2A所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0两者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显示面板50中的第一电极材料层530是包括第一电极图案EP1c以及第三电极图案EP2c。第一电极图案EP1c包括区块SCT1(也可称作第一区块)以及区块SCT2(也可称作第二区块)。第三电极图案EP2c包括区块SCT3、SCT4。
如图5所示,由于第一电极图案EP1c可区分为区块SCT1、SCT2,因此第一电极图案EP1c的底部轮廓BCR5由区块SCT1、SCT2底表面的边缘所组成,且底部轮廓BCR5为弯折的封闭曲线,而类似回圈(loop)。边缘点P1、P2、P7位于第一电极图案EP1a的底部轮廓BCR5上,其中,边缘点P1位于区块SCT1上,边缘点P2、P7位于区块SCT2上,边缘点P1、P2、P7不共线。边缘点P1与边缘点P2之间于延伸方向DN2上具有距离D1,边缘点P7与边缘点P2之间于延伸方向DN2上具有距离D2,距离D1与距离D2之间的比例大致介于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间。
类似地,第三电极图案EP2c可区分为区块SCT3、SCT4。边缘点P3、P4位于第三电极图案EP2c的底部轮廓BCR6上,且是分别位于区块SCT3、SCT4上。区块SCT1、SCT3相对于基板100倾斜,区块SCT2、SCT4则平行于基板100,如此一来,可提升第一电极图案EP1a以及第三电极图案EP2c中发光材料分布的均匀性。具体而言,基于毛细现象,液态的发光材料会倾向往第一电极图案EP1a以及第三电极图案EP2c的边缘点P1、P3分布。此外,由于区块SCT1、SCT3相对于基板100倾斜,液态的发光材料倾向流动至高度相对基板100较低的第一电极图案EP1a的区块SCT2以及第三电极图案EP2c的区块SCT4。由于区块SCT2、SCT4平行于基板100,发光材料不会过度聚集于边缘点P2、P4或边缘点P7。
此外,显示面板10、20、40、50中配置相交的传输线DL、SL,然而显示面板也可视不同设计考虑而包括其他的传输线。举例来说,请参照图6A及图6B,图6A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60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图6B是沿图6A的剖线III-III’绘制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60与图2A所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0两者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显示面板60另包括绝缘层620,其中绝缘层220设置于绝缘层620与基板100之间。并且,显示面板60除传输线SL、DL,另包括传输线TL。传输线TL可作为电源线(power line)、扫描线或数据线。传输线TL沿延伸方向DN3延伸,其中,延伸方向DN1、DN2、DN3均不平行,延伸方向DN3可平行于对称轴SX1。
如图6A及图6B所示,传输线SL沿方向Z于基板100上的第一投影以及传输线TL沿方向Z于基板100上的投影可大致于连接图案240CP处相交。在此情况下,传输线SL、TL于连接图案240CP处均设置于绝缘层620下,且绝缘层620对应传输线SL、TL相交的位置具有突起部620B,而传输线TL实质上进一步垫高突起部620B。本发明利用高度相对基板100较高的突起部620B作为液态发光材料的注入点,而能提高注入液态发光材料的效率。此外,传输线SL、DL、TL均不与发光图案LP1、LP2重叠,以确保发光图案LP1、LP2的发光材料接触的表面的平整性。
此外,发光单元LU1、LU2沿方向Z于基板100的投影轮廓呈椭圆形,然而发光单元的投影轮廓的形状也可视不同设计考虑而适当调整。也就是说,发光单元的投影轮廓可为其他对称图形,并且不同发光单元的投影轮廓可不相同。举例来说,请参照图7,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70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70与图6A所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60两者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显示面板70中的发光单元LU7R、LU7L沿方向Z于基板100的投影轮廓(图未示)呈六角形。换言之,显示面板70中第一电极材料层的第一电极图案、第三电极图案、发光材料层740的发光图案LP7R、LP7L以及第二电极材料层的第二电极图案、第四电极图案沿方向Z于基板100上的投影轮廓均呈六角形。为便于说明,图7中省略绝缘层、第一电极材料层的第一电极图案、第三电极图案以及第二电极材料层的第二电极图案、第四电极图案。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LU7R、LU7L的投影轮廓可具有对称结构,例如发光单元LU7R、LU7L的投影轮廓可分别具有对称轴SX5、SX6。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70的发光材料层740包括连接图案740CP,连接图案740CP具有几何中心GP。几何中心GP与发光单元LU7R投影轮廓的顶点VT1之间于方向Y上具有距离DD1,距离DD1大致介于对称轴SX5长度LL1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几何中心GP与发光单元LU7L投影轮廓的顶点VT2之间于方向Y上具有距离DD2,距离DD2大致介于对称轴SX5长度LL1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此外,连接图案240CP可连接于两个发光图案LP1、LP2之间,然而连接图案所连接发光图案的数目也可视不同设计考虑而适当调整。举例来说,请参照图8,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80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80与图2A所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0两者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显示面板80中的发光材料层包括发光图案LP1r、LP2r、LP1g、LP2g、LP1b、LP2b、LP3b、LP4b以及连接图案840CPr、840CPg、840CPb。为便于说明,图8中省略绝缘层、第一电极材料层以及第二电极材料层。
连接图案840CPr连接于发光图案LP1r、LP2r之间,发光图案LP1r、LP2r可分别构成适于输出红色光束的子像素;连接图案840CPg连接于发光图案LP1g、LP2g之间,发光图案LP1g、LP2g可分别构成适于输出绿色光束的子像素;连接图案840CPb连接于发光图案LP1b、LP2b、发光图案LP3b(也可称作第三发光图案)以及发光图案LP4b(也可称作第四发光图案)之间,发光图案LP1b~LP4b可分别构成适于输出蓝色光束的子像素。换言之,连接图案840CPb可连接至四个发光图案LP1b~LP4b,如此一来,可进一步缩短制作工艺时间。并且,由于输出蓝色光束的发光材料寿命较短,因此显示面板80中可设置较多的蓝色子像素。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图案相对基板倾斜,因此当发光图案形成于倾斜的电极图案上时,可降低毛细现象所造成的发光时亮度差异,并且,可提高液态的发光材料的流动性,而可缩短制作工艺时间。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的连接图案可连接至多个发光图案,因此将发光材料注入连接图案时可一并形成多个发光图案。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一法线方向;
发光材料层,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包括第一发光图案;
第一电极材料层,包括:
第一电极图案,其中该第一电极图案具有第一边缘点以及第二边缘点,该第一边缘点与该基板相隔第一距离,该第二边缘点与该基板相隔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以及
第三电极图案,该第三电极图案具有第三边缘点以及第四边缘点,该第三边缘点邻近于该第一边缘点,该第三边缘点设置于远离该第二边缘点的一侧,该第三边缘点与该基板相隔第三距离,该第四边缘点远离该第一边缘点以及该第二边缘点设置,该第四边缘点与该基板相隔第四距离,且该第三距离大于该第四距离;
第二电极材料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发光材料层位于该第一电极材料层及该第二电极材料层之间,该第二电极材料层包括第二电极图案,其中该第一电极图案、该第二电极图案以及该第一发光图案沿该法线方向于该基板上的第一投影轮廓、第二投影轮廓以及第三投影轮廓具有重叠区域,且该第一边缘点以及该第二边缘点与该重叠区域沿该法线方向于该基板上的投影位置重叠;
绝缘层,设置于该基板上,具有至少一凹槽,该第一电极材料层设置于该凹槽中,其中该至少一凹槽的底面相对于该基板倾斜;以及
多条传输线,该些传输线中的至少一传输线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图案的该第一边缘点与该第三电极图案的该第三边缘点之间,该些传输线中的第一传输线以及第二传输线沿该法线方向于该基板上的第一投影以及第二投影与该第一投影轮廓的一对称轴相交于一交点,该第一投影以及该第二投影分别与该对称轴形成一锐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投影与该第二投影形成一钝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发光材料层另包括第二发光图案以及连接图案,该连接图案连接于该第一发光图案与该第二发光图案之间,该第三电极图案沿该法线方向于该基板上的第四投影轮廓与该第二发光图案沿该法线方向于该基板上的第五投影轮廓具有另一重叠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发光材料层另包括第三发光图案以及第四发光图案,该连接图案连接于该第一发光图案、该第二发光图案、该第三发光图案与该第四发光图案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电极图案包括第一区块以及第二区块,该第一边缘点位于该第一区块上,该第二边缘点位于该第二区块上,该第一区块相对于该基板倾斜,该第二区块相对于该基板倾斜或平行于该基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发光图案具有第五边缘点以及第六边缘点,该第一边缘点以及该第五边缘点沿该法线方向于该基板上的投影重叠,该第二边缘点以及该第六边缘点沿该法线方向于该基板上的投影重叠,该第一发光图案于该第五边缘点具有第一厚度,该第一发光图案于该第六边缘点具有第二厚度,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一厚度的总和大于等于该第二距离与该第二厚度的总和。
7.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包括:
形成多条传输线于基板上,其中该基板具有一法线方向;
形成绝缘层于该基板上,并通过一半调式光掩模或一灰度光掩模图案化该绝缘层,与该绝缘层中形成至少一凹槽,其中该至少一凹槽的底面相对于该基板倾斜;
形成第一电极材料层于该基板上,该第一电极材料层包括第一电极图案以及第三电极图案,该第一电极图案具有第一边缘点以及第二边缘点,该第一边缘点与该基板相隔第一距离,该第二边缘点与该基板相隔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该第三电极图案具有第三边缘点以及第四边缘点,该第三边缘点相邻该第一边缘点且远离该第二边缘点设置,该第三边缘点与该基板相隔第三距离,该第四边缘点远离该第一边缘点以及该第二边缘点设置,该第四边缘点与该基板相隔第四距离,该第三距离大于该第四距离;
形成发光材料层于该第一电极材料层上,其中该发光材料层包括第一发光图案;以及
形成第二电极材料层于该发光材料层上,其中该第二电极材料层包括第二电极图案,该第一电极图案、该第二电极图案以及该第一发光图案沿该法线方向于该基板上的第一投影轮廓、第二投影轮廓以及第三投影轮廓具有一重叠区域,且该第一边缘点以及该第二边缘点与该重叠区域沿该法线方向于该基板上的投影位置重叠,
其中该些传输线中的至少一传输线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图案的该第一边缘点与该第三电极图案的该第三边缘点之间,该些传输线中的第一传输线以及第二传输线沿该法线方向于该基板上的第一投影以及第二投影与该第一投影轮廓的一对称轴相交于一交点,该第一投影以及该第二投影分别与该对称轴形成一锐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其中形成该发光材料层于该第一电极材料层上的步骤包括一发光材料自该第一边缘点流向该第二边缘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其中该发光材料层另包括第二发光图案以及连接图案,该连接图案连接于该第一发光图案与该第二发光图案之间,该第三电极图案沿该法线方向于该基板上的第四投影轮廓与该第二发光图案沿该法线方向于该基板上的第五投影轮廓具有另一重叠区域,其中形成该发光材料层于该第一电极材料层上的步骤包括该发光材料自该连接图案流向该第一发光图案的该第一边缘点,且该发光材料自该连接图案流向该第二发光图案。
CN202010076168.6A 2019-05-17 2020-01-23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Active CN111276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7099 2019-05-17
TW108117099A TWI730326B (zh) 2019-05-17 2019-05-17 顯示面板及顯示面板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6624A CN111276624A (zh) 2020-06-12
CN111276624B true CN111276624B (zh) 2023-01-10

Family

ID=70999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6168.6A Active CN111276624B (zh) 2019-05-17 2020-01-23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76624B (zh)
TW (1) TWI73032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2949A (zh) * 2016-11-30 2018-06-0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发光结构的显示设备
CN108242458A (zh) * 2016-12-26 2018-07-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48608A (ko) * 2008-10-31 2010-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096547A (ko) * 2014-02-14 2015-08-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60010708A (ko) * 2014-07-17 2016-01-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2949A (zh) * 2016-11-30 2018-06-0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发光结构的显示设备
CN108242458A (zh) * 2016-12-26 2018-07-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0326B (zh) 2021-06-11
TW202044633A (zh) 2020-12-01
CN111276624A (zh) 2020-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6636B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7393939B (zh) 像素界定层及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10186561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US10886481B2 (en) Display substrate with angle-adjusting port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324432B (zh) 具有倾斜分隔带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涂覆制造技术
US776401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0573842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325577B1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6145965A1 (zh) 像素界定层及其制作方法以及相应的发光显示器
KR100649722B1 (ko)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표시소자의 패터닝장치 및 이를이용한 패터닝방법
US20190123116A1 (en) Substrate,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217830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0546904B2 (en) Pixel defining layer having pixel defining sub-layers
CN113193024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052249A1 (zh) Oled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196166A1 (zh) Oled面板及其制造方法、oled显示器
CN11127662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US7714499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barrier rib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4122295B (zh) 发光装置
US20220045306A1 (en) Oled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147803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080003109A (ko) 유기전계 발광 표시소자의 제조방법
CN106229328B (zh)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7580411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811923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