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0411A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80411A
CN117580411A CN202311595717.0A CN202311595717A CN117580411A CN 117580411 A CN117580411 A CN 117580411A CN 202311595717 A CN202311595717 A CN 202311595717A CN 117580411 A CN117580411 A CN 117580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oundary
lenses
display substrate
colum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957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相泽
李永谦
袁粲
刘秀婷
丁录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Zhuoy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Zhuoy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Zhuoy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957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804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80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04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显示装置在采用MLA技术时,存在的透镜填充率低,光取出率不理想,以及会出现彩虹纹问题。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像素开口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位于对应的像素开口区内,所述透镜单元包括多个透镜,所述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弧形的第一边界,以及与所述第一边界连接的第二边界,所述第二边界与所述第一边界之间形成钝角。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产品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相应的人们对显示产品的显示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一般在显示产品中采用MLA(英文:Micro LensArray)技术,来提高屏幕亮度和可视角度,但是目前所设置的透镜的形状结构和排列方式存在填充率低,光取出率不理想,以及会出现彩虹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用于解决显示装置在采用MLA技术时,存在的透镜填充率低,光取出率不理想,以及会出现彩虹纹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像素开口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位于对应的像素开口区内,所述透镜单元包括多个透镜,所述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弧形的第一边界,以及与所述第一边界连接的第二边界,所述第二边界与所述第一边界之间形成钝角。
可选的,所述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两个第二边界,所述第一边界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二边界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边界的第二端与另一个第二边界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边界朝向所述透镜的中心弯曲。
可选的,所述第二边界包括弧形边界,所述第二边界背向所述透镜的中心弯曲,所述两个第二边界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两个第二边界之间形成钝角。
可选的,所述第二边界包括弧形边界,所述第二边界背向所述透镜的中心弯曲,所述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还具有第三边界,所述第三边界包括直线边界,所述两个第二边界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边界相连,所述第三边界与所述第二边界之间形成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边界包括折线边界,所述折线边界包括依次连接的多段直线线段,相邻的直线线段之间形成钝角,所述两个第二边界的第二端相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二边界的第二端的连接处形成钝角。
可选的,所述多个透镜划分为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行透镜行,所述透镜行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透镜,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每一行所述透镜行中,各所述透镜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均朝向该所述透镜行的同一侧,相邻的所述透镜之间具有第一间隔区域;
相邻的所述透镜行中,一行透镜行中的所述透镜与另一行透镜行中的所述第二间隔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可选的,相邻的所述透镜行中,一行透镜行中的所述透镜的至少部分,伸入另一行透镜行中的所述第一间隔区域内。
可选的,所述多个透镜划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列透镜列,所述透镜列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透镜,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每一列所述透镜列中,各所述透镜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均朝向该所述透镜列的同一侧,相邻的所述透镜之间具有第二间隔区域;相邻的所述透镜列中,一列透镜列包括的各所述透镜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均朝向该所述透镜列的第一侧,另一列透镜列包括的各所述透镜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均朝向该所述透镜列的第二侧,每一列所述透镜列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相邻的所述透镜列中,一列透镜列中的所述透镜与另一列透镜列中的所述第二间隔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可选的,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透镜列中,一列透镜列中的所述透镜的至少部分,伸入另一列透镜列中的所述第二间隔区域内。
可选的,所述多个透镜划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列透镜列,所述透镜列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透镜,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每一列所述透镜列中,相邻的所述透镜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朝向该所述透镜列的不同侧,相邻的所述透镜之间具有第二间隔区域;相邻的所述透镜列中,一列透镜列中的所述透镜与另一列透镜列中的所述第二间隔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可选的,所述透镜单元中的所述多个透镜划分为多组透镜组,每组透镜组均包括围绕该透镜单元中心排列的多个所述透镜,所述多组透镜组沿远离该透镜单元中心的方向依次嵌套设置,每组透镜组中的各透镜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均朝向该透镜单元中心弯曲;
所述透镜单元还包括中心透镜,所述中心透镜位于该透镜单元中心。
基于上述显示基板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位于对应的像素开口区内,所述透镜单元包括多个透镜,所述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弧形的第一边界,以及与所述第一边界连接的第二边界,所述第二边界与所述第一边界之间形成钝角。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设置所述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弧形的第一边界,使得所述透镜与所述第一边界对应的部分边缘圆滑,这样在布局所述透镜时有利于提升所述像素开口区内透镜的填充率,降低高填充率情况下透镜的布局难度。同时设置所述透镜的至少部分边缘圆滑,使得透镜能够更好的改善光线射入透镜产生的入射角与透镜折射率之间的不匹配,更有利于光线在经透镜折射后向显示基板出光侧的方向出射,从而有效提升了显示基板的光取出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设置所述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二边界,所述第二边界与所述第一边界之间形成钝角,使得所述透镜的边缘部分比较饱满,更有利于光线在经透镜折射后向显示基板出光侧的方向出射,从而有效提升了显示基板的光取出率。而且,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在形成所述透镜中与所述第一边界和所述第二边界对应的部分时,采用的曝光工艺能够在曝光区域曝光完全,避免了锐角区域曝光残留的风险,能够形成完整的具有预定形貌的透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设置所述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弧形的第一边界,以及与所述第一边界连接的第二边界,所述第二边界与所述第一边界之间形成钝角,使得所述透镜能够形成为不规则形状,这样有利于避免出现彩虹纹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阳极和发光功能层形成在所述透镜单元上,使得所述阳极和所述发光功能层能够延续所述透镜单元的形貌,增加了阳极与所述发光功能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发光元件的效率,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结构的透镜的布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2结构的透镜的布局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6结构的透镜的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8为图6结构的透镜的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9为图6结构的透镜的一种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0和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像素开口区20;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透镜单元30,所述透镜单元30位于对应的像素开口区20内,所述透镜单元30包括多个透镜301,所述透镜30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具有弧形的第一边界L1,以及与所述第一边界L1连接的第二边界L2,所述第二边界L2与所述第一边界L1之间形成钝角。
示例性的,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子像素驱动电路和发光元件。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耦接,用于为发光元件提供驱动信号,驱动发光元件发光。所述子像素包括像素开口区20,所述发光元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像素开口区20内。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限定出各所述子像素包括的像素开口区20。
示例性的,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透镜单元30,所述多个透镜单元30与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的多个像素开口区20一一对应,所述透镜单元30位于对应的像素开口区20内。
示例性的,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功能层用于实现发光元件的发光功能,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像素开口区20内,所述发光功能层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透镜单元30中的所述透镜30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示例性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有机层,所述透镜301可以形成在所述有机层背向所述衬底基板10的表面,但不仅限于此。在所述有机层背向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阳极,发光功能层和阴极依次层叠设置。所述阳极,所述发光功能层和所述阴极与所述透镜301交叠的部分均能够延续所述透镜301的形貌。示例性的,所述透镜301可以形成为凸透镜301,所述透镜301能够折射透镜301表面向显示产品外部发射的光线。
如图1所示,更详细地说,显示基板还包括驱动电路层和彩膜层。在制作所述显示基板时,先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形成所述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10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遮光层LS,第一绝缘层71,第二绝缘层72,有源层ACT,第三绝缘层73,栅金属层Gate1,源漏金属层SD,第四绝缘层74。所述驱动电路层用于形成阵列分布的子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晶体管结构的电容结构。然后制作彩膜层CF,所述彩膜层CF位于所述第四绝缘层背向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所述彩膜层CF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开口区20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制作所述彩膜层之后涂覆有机材料层,使用多色调光掩膜版对所述有机材料层进行曝光,并进行显影工艺,实现对所述有机材料层的图案化,形成包括所述透镜301的有机层Resin,以及阳极与子像素驱动电路之间的接触孔。然后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沉积氧化铟锡材料层,然后在氧化铟锡材料层表面涂覆光刻胶,经过对所述光刻胶的曝光和显影过程实现对光刻胶的图案化,然后以图案化后的光刻胶为掩膜,对所述氧化铟锡材料层进行刻蚀,最终形成阳极Ano。在制作阳极Ano后,依次形成像素界定层PDL,发光功能层EL和阴极Cath。
示例性的,所述透镜30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具有弧形的第一边界L1,所述第一边界L1可以为圆弧或者其他弧形。所述透镜30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具有与所述第一边界L1连接的第二边界L2,所述第二边界L2包括弧形边界或直线边界。
经研究发现,显示产品中,当从发光功能层发射的光线穿过多种部件,并发射至显示产品外部时,会损失大量的光,导致发射至显示产品外部的光量仅为从发光功能层发射的光量的20%。为了提升光提取效率,考虑如下改进方式,方式一,由于从发光功能层发射的光量会随着施加至发光功能层的电流量增加而增加,因此可以通过向发光层施加更多的电流来进一步增加显示产品的亮度;然而,在这种方式会增加功耗,而且还会降低显示产品的寿命。方式二,考虑在显示产品中设置微透镜阵列,该微透镜阵列附接至基板的玻璃外表面或者微透镜形成在外涂层(即屏幕表面贴的一层膜)上;然而,这种方式仍然会有大量的光被限制在显示产品内部,提升光提取效率的效果很有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透镜单元30,所述透镜单元30位于对应的像素开口区20内,所述透镜单元30包括多个透镜301,所述透镜30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具有弧形的第一边界L1,以及与所述第一边界L1连接的第二边界L2,所述第二边界L2与所述第一边界L1之间形成钝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设置所述透镜30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具有弧形的第一边界L1,使得所述透镜301与所述第一边界L1对应的部分边缘圆滑,这样在布局所述透镜301时有利于提升所述像素开口区20内透镜301的填充率,降低高填充率情况下透镜301的布局难度。同时设置所述透镜301的至少部分边缘圆滑,使得透镜301能够更好的改善光线射入透镜产生的入射角与透镜折射率之间的不匹配,更有利于光线在经透镜301折射后向显示基板出光侧的方向出射,从而有效提升了显示基板的光取出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设置所述透镜30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二边界L2,所述第二边界L2与所述第一边界L1之间形成钝角,使得所述透镜301的边缘部分比较饱满,更有利于光线在经透镜301折射后向显示基板出光侧的方向出射,从而有效提升了显示基板的光取出率。而且,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在形成所述透镜301中与所述第一边界L1和所述第二边界L2对应的部分时,采用的曝光工艺能够在曝光区域曝光完全,避免了锐角区域曝光残留的风险,能够形成完整的具有预定形貌的透镜30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设置所述透镜30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具有弧形的第一边界L1,以及与所述第一边界L1连接的第二边界L2,所述第二边界L2与所述第一边界L1之间形成钝角,使得所述透镜301能够形成为不规则形状,这样有利于避免出现彩虹纹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将阳极和发光功能层形成在所述透镜单元30上,使得所述阳极和所述发光功能层能够延续所述透镜单元30的形貌,增加了阳极与所述发光功能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发光元件的效率,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30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具有两个第二边界L2,所述第一边界L1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二边界L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边界L1的第二端与另一个第二边界L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边界L1朝向所述透镜301的中心弯曲。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边界L1与其连接的两个第二边界L2之间均形成钝角,但不仅限于此。
上述设置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所述透镜301的边缘部分的饱满度,更有利于光线在经透镜301折射后向显示基板出光侧的方向出射,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显示基板的光取出率。而且,上述设置方式进一步避免了锐角区域曝光残留的风险,能够形成完整的具有预定形貌的透镜301。同时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所述透镜301能够形成为不规则形状,这样有利于避免出现彩虹纹问题。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界L2包括弧形边界,所述第二边界L2背向所述透镜301的中心弯曲,所述两个第二边界L2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两个第二边界L2之间形成钝角。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边界L1朝向所述透镜301的中心弯曲,可以指所述第一边界L1对应的圆心与所述透镜301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边界L1的同一侧。所述第二边界L2背向所述透镜301的中心弯曲,可以指所述第二边界L2对应的圆心与所述透镜301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边界L2的不同侧。
示例性的,上述结构的透镜30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形成为类似鱼鳞形状。
上述结构的透镜301在布局时,相邻透镜301之间间距较小,能够实现小间距的布局,从而有利于实现高密度填充。上述设置所述两个第二边界L2之间形成钝角,进一步降低了对透镜301的曝光难度,避免了锐角区域曝光残留的风险,能够形成完整的具有预定形貌的透镜301。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界L2包括弧形边界,所述第二边界L2背向所述透镜301的中心弯曲,所述透镜30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还具有第三边界L3,所述第三边界L3包括直线边界,所述两个第二边界L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边界L3相连,所述第三边界L3与所述第二边界L2之间形成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
示例性的,上述结构的透镜30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形成为类似鱼鳞形状。
示例性的,上述结构的透镜301中,第一边界L1可行成为半圆,两个所述第二边界L2可形成为两个圆弧状切角。为保证在曝光形成透镜301时透镜301拥有完整的预定形貌,可设置透镜30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中相邻边界之间形成的角度均为直角或钝角。
上述结构的透镜301在布局时,能够实现较好的填充效果,有利于实现低密度填充。上述设置所述两个第二边界L2之间形成钝角,进一步降低了对透镜301的曝光难度,避免了锐角区域曝光残留的风险,能够形成完整的具有预定形貌的透镜301。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界L2包括折线边界,所述折线边界包括依次连接的多段直线线段L20,相邻的直线线段L20之间形成钝角,所述两个第二边界L2的第二端相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二边界L2的第二端的连接处形成钝角。
上述结构的透镜301为“雨滴形”衍生,上述结构的透镜301具有填充率高,边缘圆滑,无锐角曝光残留风险等优点。上述结构的透镜301能够形成完整的具有预定形貌的透镜301,同时使所述透镜301能够形成为不规则形状,这样有利于避免出现彩虹纹问题。
上述结构的透镜301进一步提升了所述透镜301的边缘部分的饱满度,更有利于光线在经透镜301折射后向显示基板出光侧的方向出射,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显示基板的光取出率。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透镜301划分为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行透镜行40,所述透镜行40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透镜301,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每一行所述透镜行40中,各所述透镜301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L1均朝向该所述透镜行40的同一侧,相邻的所述透镜301之间具有第一间隔区域Q1;相邻的所述透镜行40中,一行透镜行40中的所述透镜301与另一行透镜行40中的所述第二间隔区域Q2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示例性的,相邻的所述透镜行40中,一行透镜行40中的所述透镜301的至少部分,伸入另一行透镜行40中的所述第一间隔区域Q1内。
按照上述方式布局所述透镜单元30中的多个透镜301,使得相邻的透镜301之间布局紧凑,有利于实现高密度布局,实现较好的填充效果,从而更好的提升了显示基板的光取出率。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透镜301划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列透镜列50,所述透镜列50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透镜301,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每一列所述透镜列50中,各所述透镜301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L1均朝向该所述透镜列50的同一侧,相邻的所述透镜301之间具有第二间隔区域Q2;相邻的所述透镜列50中,一列透镜列50包括的各所述透镜301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L1均朝向该所述透镜列50的第一侧,另一列透镜列50包括的各所述透镜301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L1均朝向该所述透镜列50的第二侧,每一列所述透镜列5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相邻的所述透镜列50中,一列透镜列50中的所述透镜301与另一列透镜列50中的所述第二间隔区域Q2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示例性的,所述透镜301的大小在微米级,相邻的透镜301之间的间距小于1微米,但不仅限于此。
示例性的,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透镜列50中,一列透镜列50中的所述透镜301的至少部分,伸入另一列透镜列50中的所述第二间隔区域Q2内。
按照上述方式布局所述透镜单元30中的多个透镜301,使得相邻的透镜301之间布局紧凑,有利于实现高密度布局,实现较好的填充效果,从而更好的提升了显示基板的光取出率。而且,上述布局方式避免了将属于一个透镜单元30中的全部透镜301按照一种相同的方式布局,能够有效消除彩虹纹效果。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透镜301划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列透镜列50,所述透镜列50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透镜301,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每一列所述透镜列50中,相邻的所述透镜301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L1朝向该所述透镜列50的不同侧,相邻的所述透镜301之间具有第二间隔区域Q2;相邻的所述透镜列50中,一列透镜列50中的所述透镜301与另一列透镜列50中的所述第二间隔区域Q2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示例性的,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透镜列50中,一列透镜列50中的所述透镜301的至少部分,伸入另一列透镜列50中的所述第二间隔区域Q2内。
按照上述方式布局所述透镜单元30中的多个透镜301,使得相邻的透镜301之间布局紧凑,有利于实现高密度布局,实现较好的填充效果,从而更好的提升了显示基板的光取出率。而且,上述布局方式避免了将属于一个透镜单元30中的全部透镜301按照一种相同的方式布局,能够有效消除彩虹纹效果。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单元30中的所述多个透镜301划分为多组透镜组60,每组透镜组60均包括围绕该透镜单元30中心排列的多个所述透镜301,所述多组透镜组60沿远离该透镜单元30中心的方向依次嵌套设置,每组透镜组60中的各透镜301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L1均朝向该透镜单元30中心弯曲;所述透镜单元30还包括中心透镜301z,所述中心透镜301z位于该透镜单元30中心。
示例性的,所述中心透镜301z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包括圆形或椭圆形,但不仅限于此。
示例性的,在一个透镜单元30中,每个透镜301与所述第二边界L2的第二端对应的部分靠近所述单元中心,但不仅限于此。
示例性的,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和白色子像素W,RGBW四种子像素形成一个像素单元,每个子像素中透镜单元30可以以不规则多边形图形旋转固定角度为一个条件(split),能够实现n种不同设计,因此,每个像素单元对应的透镜单元30的布局方式有n4种组合。
上述方式结合了雨滴形状的透镜301和花瓣形状的布局,将中心透镜301z作为圆形“花蕊”,以此为中心扩展开,由于花瓣形状无特别重复规律,可使其在保证填充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彩虹纹影响。
而且,按照上述方式布局所述透镜单元30中的多个透镜301,使得相邻的透镜301之间布局紧凑,有利于实现高密度布局,实现较好的填充效果,从而更好的提升了显示基板的光取出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曝光、显影形成所述透镜301后,可以继续采用干刻工艺修饰所述透镜301的形貌,以保证透镜301的精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
示例性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但不仅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电视、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和背板等。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设置所述透镜30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具有弧形的第一边界L1,使得所述透镜301与所述第一边界L1对应的部分边缘圆滑,这样在布局所述透镜301时有利于提升所述像素开口区20内透镜301的填充率,降低高填充率情况下透镜301的布局难度。同时设置所述透镜301的至少部分边缘圆滑,使得透镜301能够更好的改善光线射入透镜产生的入射角与透镜折射率之间的不匹配,更有利于光线在经透镜301折射后向显示基板出光侧的方向出射,从而有效提升了显示基板的光取出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设置所述透镜30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二边界L2,所述第二边界L2与所述第一边界L1之间形成钝角,使得所述透镜301的边缘部分比较饱满,更有利于光线在经透镜301折射后向显示基板出光侧的方向出射,从而有效提升了显示基板的光取出率。而且,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在形成所述透镜301中与所述第一边界L1和所述第二边界L2对应的部分时,采用的曝光工艺能够在曝光区域曝光完全,避免了锐角区域曝光残留的风险,能够形成完整的具有预定形貌的透镜301。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设置所述透镜30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具有弧形的第一边界L1,以及与所述第一边界L1连接的第二边界L2,所述第二边界L2与所述第一边界L1之间形成钝角,使得所述透镜301能够形成为不规则形状,这样有利于避免出现彩虹纹问题。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将阳极和发光功能层形成在所述透镜单元30上,使得所述阳极和所述发光功能层能够延续所述透镜单元30的形貌,增加了阳极与所述发光功能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发光元件的效率,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包括上述显示基板时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同层”可以指的是处于相同结构层上的膜层。或者例如,处于同层的膜层可以是采用同一成膜工艺形成用于形成特定图形的膜层,然后利用同一掩模板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对该膜层图案化所形成的层结构。根据特定图形的不同,一次构图工艺可能包括多次曝光、显影或刻蚀工艺,而形成的层结构中的特定图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这些特定图形还可能处于不同的高度或者具有不同的厚度。
在本发明各方法实施例中,所述各步骤的序号并不能用于限定各步骤的先后顺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对各步骤的先后变化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产品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产品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耦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像素开口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位于对应的像素开口区内,所述透镜单元包括多个透镜,所述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弧形的第一边界,以及与所述第一边界连接的第二边界,所述第二边界与所述第一边界之间形成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两个第二边界,所述第一边界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二边界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边界的第二端与另一个第二边界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边界朝向所述透镜的中心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界包括弧形边界,所述第二边界背向所述透镜的中心弯曲,所述两个第二边界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两个第二边界之间形成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界包括弧形边界,所述第二边界背向所述透镜的中心弯曲,所述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还具有第三边界,所述第三边界包括直线边界,所述两个第二边界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边界相连,所述第三边界与所述第二边界之间形成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界包括折线边界,所述折线边界包括依次连接的多段直线线段,相邻的直线线段之间形成钝角,所述两个第二边界的第二端相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二边界的第二端的连接处形成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透镜划分为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行透镜行,所述透镜行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透镜,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每一行所述透镜行中,各所述透镜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均朝向该所述透镜行的同一侧,相邻的所述透镜之间具有第一间隔区域;
相邻的所述透镜行中,一行透镜行中的所述透镜与另一行透镜行中的所述第二间隔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透镜行中,一行透镜行中的所述透镜的至少部分,伸入另一行透镜行中的所述第一间隔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透镜划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列透镜列,所述透镜列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透镜,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每一列所述透镜列中,各所述透镜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均朝向该所述透镜列的同一侧,相邻的所述透镜之间具有第二间隔区域;相邻的所述透镜列中,一列透镜列包括的各所述透镜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均朝向该所述透镜列的第一侧,另一列透镜列包括的各所述透镜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均朝向该所述透镜列的第二侧,每一列所述透镜列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相邻的所述透镜列中,一列透镜列中的所述透镜与另一列透镜列中的所述第二间隔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透镜列中,一列透镜列中的所述透镜的至少部分,伸入另一列透镜列中的所述第二间隔区域内。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透镜划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列透镜列,所述透镜列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透镜,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每一列所述透镜列中,相邻的所述透镜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朝向该所述透镜列的不同侧,相邻的所述透镜之间具有第二间隔区域;相邻的所述透镜列中,一列透镜列中的所述透镜与另一列透镜列中的所述第二间隔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单元中的所述多个透镜划分为多组透镜组,每组透镜组均包括围绕该透镜单元中心排列的多个所述透镜,所述多组透镜组沿远离该透镜单元中心的方向依次嵌套设置,每组透镜组中的各透镜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界均朝向该透镜单元中心弯曲;
所述透镜单元还包括中心透镜,所述中心透镜位于该透镜单元中心。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CN202311595717.0A 2023-11-27 2023-11-27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5804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95717.0A CN117580411A (zh) 2023-11-27 2023-11-27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95717.0A CN117580411A (zh) 2023-11-27 2023-11-27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80411A true CN117580411A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62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95717.0A Pending CN117580411A (zh) 2023-11-27 2023-11-27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8041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29125A1 (en) Light-transmitting display pane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886481B2 (en) Display substrate with angle-adjusting port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1812648B2 (en) Pixel array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16493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707433B2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470287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相关装置
US11233101B2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substrate
US1198585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785760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83560B (zh) 像素排列结构及包含该像素排列结构的显示面板
CN111430445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129098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装置
US20220352259A1 (en) Pixel array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098232A (zh) Oled显示面板
CN11331468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40434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49741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218851230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8158982U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7580411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165098A1 (en)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apparatus
US20210074776A1 (en) Pixel Arrangement Structure,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969018A (zh) 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掩膜版组
CN219087721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RU2779136C1 (ru) Пиксельный масси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