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1903A - 气液分离器、制冷或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器、制冷或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1903A
CN111271903A CN202010262985.0A CN202010262985A CN111271903A CN 111271903 A CN111271903 A CN 111271903A CN 202010262985 A CN202010262985 A CN 202010262985A CN 111271903 A CN111271903 A CN 111271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cavity
gas
pressure
liqui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629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1903B (zh
Inventor
赵增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629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19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71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1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1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19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制冷或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其中,气液分离器包括主体,主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管,穿设于出气口,出气管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出气管上设置有回液孔,回液孔位于第一容纳腔内部;回液管,连通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回液管的一端连接于回液孔,回液管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容纳腔内;压力调节组件,设置于主体上,压力调节组件连通于第二容纳腔,压力调节组件被配置为适于调节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以供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排出或回流,从而在实现气液分离的同时满足介质的补充需求,提升系统的能效和可靠性,而且能够有效防止介质补充过程中漏出。

Description

气液分离器、制冷或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或热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空调多联机能效调试中,较少的冷冻油量有利于系统能效提升,但能效测试中有部分测试工况需要压缩机高频运行,在此高频工况下,冷冻油量对系统能效影响较小,但冷冻油量的减少会对系统可靠性造成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气液分离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主体,主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管,穿设于出气口,出气管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出气管上设置有回液孔,回液孔位于第一容纳腔内部;回液管,连通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回液管的一端连接于回液孔,回液管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容纳腔内;压力调节组件,设置于主体上,压力调节组件连通于第二容纳腔,压力调节组件被配置为适于调节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
本发明提供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设置有能够安装进气管和出气管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待分离的气液混合物通过进气口进入第一容纳腔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纯净的气体通过出气口排出,分离后的液体被收集在第一容纳腔底部,同时通过压力调节组件控制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上升或下降,从而在需要补充介质时,将第二容纳腔内预存的介质通过回液管从回液孔顶入出气管,使得介质与分离后的气体一同排出,在不需要补充介质时,回液管和/或出气管内的介质能够及时回流至第二容纳腔内继续保存,进而在实现气液分离的同时满足介质的补充需求,提升系统的能效和可靠性,另外,气液分离器结构更为简单,占用空间更小,有效防止介质在补充过程中漏入其他元器件导致系统异常。
具体地,回液孔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一个,且回液孔上设置有滤网,以避免回液孔堵塞。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气液分离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压力调节组件包括:排气管路,设置于主体上,排气管路连通于第二容纳腔;第一电磁阀,设置于排气管路上;回气管路,设置于主体上,回气管路连通于第二容纳腔;第二电磁阀,设置于回气管路上;其中,第一电磁阀开启且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上升;第一电磁阀关闭且第二电磁阀开启,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下降。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力调节组件包括排气管路和回气管路,排气管路连接于排气高压侧,回气管路连接于回气低压侧,排气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排气管路的第一电磁阀,回气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关闭回气管路的第二电磁阀,其中,第一电磁阀开启且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上升,使得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通过回液管顶入回液孔,从而实现介质补充,第一电磁阀关闭且第二电磁阀开启,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下降,回液管和/或出气管内的介质会回流至第二容纳腔内,以避免介质漏出,并且减少介质排出量。
具体地,高压侧和低压侧的压力可根据使用需求,相对于第二容纳腔的常压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隔板,设置于主体的内部,隔板将主体分隔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隔板上设置有通孔,回液管穿设于通孔;和/或进气管,穿设于进气口,进气管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进气管的进气端位于主体的外部,进气管的出气端位于第一容纳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隔板将主体分隔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隔板上设置有通孔,回液管穿设于通孔,从而将第一容纳腔分离出的液体与第二容纳腔内保存的介质完全隔离,提升气液分离器的可靠性,另外,进气管通过进气口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进气管的出气端位于第一容纳腔内或进气口处,以便于导入待分离的气液混合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出气管被构造成U形管结构,出气管的进气端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出气管的出气端位于主体的外部;沿第一容纳腔的高度方向,回液孔所在位置低于出气管的进气端;和/或进气管的出气端和出气管的进气端沿水平方向错开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气管被构造成U形管结构,沿第一容纳腔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回液孔所在位置低于出气管的进气端,即回液孔的水平位置低于进气管出气端的水平位置,使得进入U形管结构中未被完全分离的液体能够通过管壁经回液孔进入第一容纳腔底部,另外,进气管的出气端和出气管的进气端沿水平方向错开设置,从而避免进气管流入的气液混合物直接进入出气管,提升气液分离效果。其中,回液孔的孔径大小和数量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
具体地,为了进一步防止进入的气液混合物直接进入出气管,可设置出气管的进气端沿第一容纳腔的高度方向高于进气管的出气端的位置,而且出气管的进气端可设置成斜切口,以便于气体进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换热器,换热器与压缩机相连通;以及上述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的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被配置为适于连通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被配置为适于连通压缩机的回气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或热泵系统包括换热器、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连通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连通压缩机的回气口,从而将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蒸汽引入气液分离器内的进气管,利用气体和液体密度的不同,制冷剂蒸汽中的气态制冷剂会直接从出气管回流至压缩机内,制冷剂蒸汽中的液态制冷剂受力沉降,并被收集于第一容纳腔底部,从而防止过多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导致压缩机液击。同时,通过压力调节组件控制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上升或下降,从而在需要补充介质时,将第二容纳腔内预存的介质通过回液管从回液孔顶入出气管,使得介质与分离后的气体一同排出,在不需要补充介质时,回液管和/或出气管内的介质能够及时回流至第二容纳腔内继续保存,进而在实现气液分离的同时满足介质的补充需求,提升系统的能效和可靠性,另外,气液分离器结构更为简单,占用空间更小,有效防止介质补充过程中漏入其他元器件导致系统异常。
具体地,可在第一容纳腔底部设置加热装置,从而将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气化后的制冷剂继续从出气管进入压缩机,同时溶于液态制冷剂的介质由于未被气化,继续被收集,直至能够通过回液孔回流至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适用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中的制冷或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根据运行频率控制气液分离器的压力调节组件调节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以供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排出或回流。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控制气液分离器的压力调节组件调节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从而在高频运行情况下,将第二容纳腔内预存的介质通过回液管从回液孔顶入出气管,使得介质与分离后的气体一同排出,满足压缩机的介质需求,保证高频运行系统可靠性;在低频运行情况下,回液管和/或出气管内的介质能够及时回流至第二容纳腔内继续保存,减少压缩机的介质进入量,保证低频下系统能效提升。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运行频率控制压力调节组件调节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运行频率大于或等于运行频率阈值的情况,则控制压力调节组件进行蓄压处理,以使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通过气液分离器的回液管进入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管;基于运行频率小于运行频率阈值的情况,则控制压力调节组件进行泄压处理,回液管内的介质回流至第二容纳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若运行频率大于或等于运行频率阈值,说明压缩机正在高频运行,此时控制压力调节组件进行蓄压处理,以提升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使得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通过气液分离器的回液管进入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管,满足压缩机的介质需求,保证高频运行系统可靠性;若运行频率小于运行频率阈值,说明压缩机正在低频运行,无需大量介质,此时,控制压力调节组件进行泄压处理,以降低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使得回液管和/或出气管内的介质回流至第二容纳腔,避免介质漏入出气管,并且减少介质进入压缩机,保证低频下系统能效提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压力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控制压力调节组件进行蓄压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且控制第二电磁阀关闭;控制压力调节组件进行泄压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且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力调节组件包括排气管路和回气管路,排气管路连接于高压侧,回气管路连接于低压侧,排气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排气管路的第一电磁阀,回气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关闭回气管路的第二电磁阀。蓄压处理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且控制第二电磁阀关闭,高压气进入第二容纳腔,以提升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介质被挤出;泄压处理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且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部分介质流入回气管路或者排出高压气,以降低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既有效保证低频下提升系统能效,又可以保证高频运行系统可靠性。
具体地,压缩机关闭状态下,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均关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变化量,和/或获取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的液面高度;基于压力变化量大于或等于压力变化阈值,和/或液面高度小于液面高度阈值的情况,则控制压力调节组件停止调节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并发出提示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记录完成第二容纳腔压力提升时的第一压力值,在补充介质过程中,随着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逐渐排出,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也随之下降,以第一压力为参考量,当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变化量大于或等于压力变化阈值时,说明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不足,无法维持长时间的介质补充,此时控制压力调节组件停止调节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即停止向压缩机补充介质,避免无效运转,同时发出补充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及时为第二容纳腔补充新的介质,当然也可以通过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的液面高度,判断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是否排空。
进一步地,在第二容纳腔进入高压后,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在指定时间内并未变化,则可能是回液管堵塞导致介质无法排出,此时发出故障提示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上述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的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备上述任一项的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具体一个实施例的冷冻油量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主体,110隔板,120第一容纳腔,122进气管,124出气管,1242回液孔,130第二容纳腔,132排气管路,134回气管路,1322第一电磁阀,1342第二电磁阀,140回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和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主体100、出气管124、回液管140和压力调节组件。
具体地,主体100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20和第二容纳腔130,第一容纳腔120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管124穿设于出气口,出气管124与第一容纳腔120相连通,出气管124上设置有回液孔1242,回液孔1242位于第一容纳腔120内部,回液管140连通于第一容纳腔120和第二容纳腔130,回液管140的一端连接于回液孔1242,回液管140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容纳腔130内,压力调节组件设置于主体100上,压力调节组件连通于第二容纳腔130,压力调节组件被配置为适于调节第二容纳腔130内的压力。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120设置有能够安装进气管122和出气管124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待分离的气液混合物通过进气口进入第一容纳腔120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纯净的气体通过出气口排出,分离后的液体被收集于第一容纳腔120底部,同时通过压力调节组件控制第二容纳腔130内的压力上升或下降,从而在需要补充介质时,将第二容纳腔130内预存的介质通过回液管140从回液孔1242顶入出气管124,使得介质与分离后的气体一同排出,在不需要补充介质时,回液管140和/或出气管124内的介质能够及时回流至第二容纳腔130内继续保存,进而在实现气液分离的同时满足介质的补充需求,提升系统的能效和可靠性,另外,气液分离器的结构更为简单,占用空间更小,有效防止介质在补充过程中漏入其他元器件导致系统异常。
进一步地,压力调节组件包括:排气管路132和回气管路134,排气管路132设置于主体100上,排气管路132连通于第二容纳腔130,第一电磁阀1322设置于排气管路132上,回气管路134设置于主体100上,回气管路134连通于第二容纳腔130,第二电磁阀1342设置于回气管路134上;其中,排气管路132连接于排气高压侧,回气管路134连接于回气低压侧,第一电磁阀1322开启且第二电磁阀1342关闭,第二容纳腔130内的压力上升,使得第二容纳腔130内的介质通过回液管140顶入回液孔1242,从而实现介质补充,第一电磁阀1322关闭且第二电磁阀1342开启,第二容纳腔130内的压力下降,回液管140和/或出气管124内的介质会回流至第二容纳腔130内,以避免介质漏出,并且减少介质排出量。
具体地,排气管路132和回气管路134由毛细管构成,降低制造成本。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还包括:隔板110和进气管122。
具体地,隔板110设置于主体100的内部,隔板110将主体100分隔成第一容纳腔120和第二容纳腔130,隔板110上设置有通孔,回液管140穿设于通孔,进气管122穿设于进气口,进气管122与第一容纳腔120相连通,进气管122的进气端位于主体100的外部,进气管122的出气端位于第一容纳腔120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隔板110将主体100分隔成第一容纳腔120和第二容纳腔130,隔板110上设置有通孔,回液管140穿设于通孔,从而将第一容纳腔120分离出的液体与第二容纳腔130内保存的介质完全隔离,提升气液分离器的可靠性,另外,进气管122通过进气口与第一容纳腔120相连通,进气管122的出气端位于第一容纳腔120内或进气口处,以便于导入待分离的气液混合物。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出气管124被构造成U形管结构,出气管124的进气端位于第一容纳腔120内,出气管124的出气端位于主体100的外部,沿第一容纳腔120的高度方向,回液孔1242所在位置低于出气管124的进气端,和/或进气管122的出气端和出气管124的进气端沿水平方向错开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出气管124被构造成U形管结构,沿第一容纳腔120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回液孔1242所在位置低于出气管124的进气端,即回液孔1242的水平位置低于进气管122出气端的水平位置,使得进入U形管结构中未被完全分离的液体能够通过管壁经回液孔1242进入第一容纳腔120底部,另外,进气管122的出气端和出气管124的进气端沿水平方向错开设置,从而避免进气管122流入的气液混合物直接进入出气管124,提升气液分离效果。
具体地,回液孔1242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一个,且回液孔1242上设置有滤网,以避免回液孔1242堵塞,而且为了进一步防止进入的气液混合物直接进入出气管124,可设置出气管124的进气端沿第一容纳腔120的高度方向高于进气管122的出气端的位置,而且出气管124的进气端可设置成斜切口,以便于气体进入。
实施例四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换热器,换热器与压缩机相连通;以及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被配置为适于连通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被配置为适于连通压缩机的回气口。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或热泵系统包括换热器、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连通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连通压缩机的回气口,从而将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蒸汽引入气液分离器内的进气管,利用气体和液体密度的不同,制冷剂蒸汽中的气态制冷剂会直接从出气管回流至压缩机内,制冷剂蒸汽中的液态制冷剂受力沉降,并被收集于第一容纳腔底部,从而防止过多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导致压缩机液击。同时,通过压力调节组件控制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上升或下降,从而在需要补充介质时,将第二容纳腔内预存的介质通过回液管从回液孔顶入出气管,使得介质与分离后的气体一同排出,在不需要补充介质时,回液管和/或出气管内的介质能够及时回流至第二容纳腔内继续保存,进而在实现气液分离的同时满足介质的补充需求,提升系统的能效和可靠性,另外,气液分离器的结构更为简单,占用空间更小,有效防止介质补充过程中漏入其他元器件导致系统异常。
具体地,可在第一容纳腔底部设置加热装置,从而将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气化后的制冷剂继续从出气管进入压缩机,同时溶于液态制冷剂的介质由于未被气化,继续被收集,直至能够通过回液孔回流至压缩机。
进一步地,制冷或热泵系统还包括检测装置和处理器,其中,检测装置与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压缩机电连接,适于获取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处理器与检测装置、气液分离器电连接,适于根据运行频率控制气液分离器的压力调节组件调节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以供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排出或回流,从而既有效保证低频下提升系统能效,又可以保证高频运行系统的可靠性。
实施例五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202,获取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步骤204,根据运行频率控制气液分离器的压力调节组件调节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控制气液分离器的压力调节组件调节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从而在高频运行情况下,将第二容纳腔内预存的介质通过回液管从回液孔顶入出气管,使得介质与分离后的气体一同排出,满足压缩机的介质需求,保证高频运行系统可靠性;在低频运行情况下,回液管内和/或出气管的介质能够及时回流至第二容纳腔内继续保存,保证低频下系统能效提升。
实施例六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302,获取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步骤304,运行频率是否大于或等于运行频率阈值,若是,进入步骤306,若否,进入步骤308;
步骤306,控制压力调节组件进行蓄压处理;
步骤308,控制压力调节组件进行泄压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若运行频率大于或等于运行频率阈值,说明压缩机正在高频运行,此时控制压力调节组件进行蓄压处理,以提升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使得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通过气液分离器的回液管进入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管,满足压缩机的介质需求,保证高频运行系统可靠性;若运行频率小于运行频率阈值,说明压缩机正在低频运行,无需大量介质,此时,控制压力调节组件进行泄压处理,以降低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使得回液管和/或出气管内的介质回流至第二容纳腔,避免介质漏入出气管,并减少介质进入压缩机,保证低频下系统能效提升。
实施例七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压力调节组件包括排气管路和回气管路,排气管路连接于高压侧,回气管路连接于低压侧,排气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排气管路的第一电磁阀,回气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关闭回气管路的第二电磁阀,该方法包括:
步骤402,获取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步骤404,运行频率是否大于或等于运行频率阈值,若是,进入步骤406,若否,进入步骤408;
步骤406,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且控制第二电磁阀关闭,进入步骤410;
步骤408,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且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
步骤410,获取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变化量;
步骤412,压力变化量是否大于或等于压力变化阈值,若是,进入步骤414,若否,进入步骤410;
步骤414,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蓄压处理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且控制第二电磁阀关闭,高压气进入第二容纳腔,以提升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介质被挤出,随着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逐渐挤出,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也随之下降,当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变化量大于或等于压力变化阈值时,说明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不足,无法维持长时间的介质补充,此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关闭,即停止向压缩机补充介质,避免无效运转,同时发出补充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及时为第二容纳腔补充新的介质;泄压处理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且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部分介质流入回气管路或者排出高压气,以降低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既有效保证低频下提升系统能效,又可以保证高频运行系统可靠性。
实施例八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502,获取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步骤504,根据运行频率控制气液分离器的压力调节组件调节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
步骤506,获取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的液面高度;
步骤508,液面高度是否小于液面高度阈值,若是,进入步骤510,若否,进入步骤506;
步骤510,控制压力调节组件停止调节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并发出提示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随着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逐渐被挤出,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的液面也随之下降,当介质液面高度小于液面高度阈值时,说明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不足,无法维持长时间进行介质补充,此时控制压力调节组件停止调节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即停止向压缩机补充介质,避免无效运转,同时发出补充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及时为第二容纳腔补充新的介质。
实施例九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冷冻油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602,室外机是否开机运行,若是,进入步骤604,若否,进入步骤606;
步骤604,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M;
步骤606,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断电;
步骤608,判断压缩机运行频率M≥阀值N,若是,进入步骤610,若否,进入步骤612;
步骤610,第一电磁阀上电,第二电磁阀断电;
步骤612,第二电磁阀上电,第一电磁阀断电;
步骤614,当检测到压力变化量ΔP≥阈值X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断电。
在该实施例中,基于图1所示的气液分离器,第一电磁阀连接至排气高压侧,第二电磁阀连接至回气低压侧,控制方法引入了压缩机频率M,设定频率M的阀值N,根据阀值N判断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当室外机处于关机状态,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处于关闭状态,室外机运行时,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M,程序中设定M的阀值N,具体地,N的范围在65Hz-75Hz之间,当判断M值大于N时,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预先存储的冷冻油会被顶入出气管,以为压缩机补充冷冻油,当判断M小于N时,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回液管和/或出气管中的冷冻油返回第二容纳腔,并通过压力变化量ΔP和压力变化阈值X,判断冷冻油储存量是否不足,以避免高频情况下冷冻油无法补充至压缩机,既有效保证低频下提升能效,又可以保证高频运行系统可靠性。
实施例十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上述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出气管,穿设于所述出气口,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回液孔,所述回液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部;
回液管,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回液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回液孔,所述回液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压力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被配置为适于调节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包括:
排气管路,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排气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第一电磁阀,设置于所述排气管路上;
回气管路,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回气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第二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回气管路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且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上升;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且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板,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隔板将所述主体分隔成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回液管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或
进气管,穿设于所述进气口,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位于所述主体的外部,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管被构造成U形管结构,所述出气管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出气管的出气端位于所述主体的外部;
沿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高度方向,所述回液孔所在位置低于所述出气管的所述进气端;和/或
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和所述出气管的进气端沿水平方向错开设置。
5.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被配置为适于连通所述换热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被配置为适于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
6.一种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或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根据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压力调节组件调节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以供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排出或回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行频率控制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调节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运行频率大于或等于运行频率阈值的情况,则控制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进行蓄压处理,以使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回液管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管;
基于所述运行频率小于所述运行频率阈值的情况,则控制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进行泄压处理,所述回液管和/或所述出气管内的介质回流至所述第二容纳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所述控制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进行蓄压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且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
所述控制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进行泄压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变化量,和/或
获取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介质的液面高度;
基于所述压力变化量大于或等于压力变化阈值,和/或
所述液面高度小于液面高度阈值的情况,则控制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停止调节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力,并发出提示信息。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了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或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010262985.0A 2020-04-07 2020-04-07 气液分离器、制冷或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2719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2985.0A CN111271903B (zh) 2020-04-07 2020-04-07 气液分离器、制冷或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2985.0A CN111271903B (zh) 2020-04-07 2020-04-07 气液分离器、制冷或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1903A true CN111271903A (zh) 2020-06-12
CN111271903B CN111271903B (zh) 2021-11-19

Family

ID=70998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2985.0A Active CN111271903B (zh) 2020-04-07 2020-04-07 气液分离器、制冷或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719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7265A (zh) * 2022-07-13 2022-09-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汽液分离器、空调及冷媒补充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2724A (zh) * 2009-10-13 2011-05-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控制部件、空调制冷系统及冷媒循环控制方法
CN203719276U (zh) * 2014-03-05 2014-07-16 韩劭芳 储液式气液分离器
CN105241134A (zh) * 2015-10-16 2016-0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CN105716307A (zh) * 2014-12-17 2016-06-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KR20180064622A (ko) * 2016-12-05 2018-06-15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고온증기 생산을 위한 증기 주입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08759149A (zh) * 2015-11-11 2018-11-06 充梦霞 一种空调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0307366A (zh) * 2018-03-25 2019-10-08 肖凯特·宾·阿尤布 用于洗涤入口流体的智能储存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2724A (zh) * 2009-10-13 2011-05-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控制部件、空调制冷系统及冷媒循环控制方法
CN203719276U (zh) * 2014-03-05 2014-07-16 韩劭芳 储液式气液分离器
CN105716307A (zh) * 2014-12-17 2016-06-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CN105241134A (zh) * 2015-10-16 2016-0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CN108759149A (zh) * 2015-11-11 2018-11-06 充梦霞 一种空调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KR20180064622A (ko) * 2016-12-05 2018-06-15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고온증기 생산을 위한 증기 주입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10307366A (zh) * 2018-03-25 2019-10-08 肖凯特·宾·阿尤布 用于洗涤入口流体的智能储存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7265A (zh) * 2022-07-13 2022-09-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汽液分离器、空调及冷媒补充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1903B (zh) 2021-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3558B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07314579B (zh) 空调
CN111271903B (zh) 气液分离器、制冷或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WO2007123085A1 (ja) 冷凍装置
WO2015029204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2005009200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ycling oil in air conditioner
US7246507B2 (en) Air conditioner
CN218442847U (zh) 一种直澎式微动力满液供液制冷装置
CN216554977U (zh) 冷媒输送装置及用于悬浮轴承的供气系统
JP343582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2747511B (zh) 储液分油装置、压缩机组件、热交换系统和电器设备
CN111059801B (zh) 冷凝器组件及其控制方法和回油组件及空调器
CN114427699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回油控制方法
JP3848098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5306674B (zh) 用于静压气浮轴承的供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594792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16343001U (zh) 用于压缩机的轴承供气系统和气悬浮压缩机系统
JP3361000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6204172U (zh) 回油监测装置及空调系统
CN219141179U (zh) 油分离器以及装配有该油分离器的空调机组
CN111947242B (zh) 室外机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
JP3270499B2 (ja) 圧縮機
CN217083002U (zh) 气液分离器、换热组件和电器
CN219711754U (zh) 压缩机及空调器
WO2023020065A1 (zh) 水力中心及具有该水力中心的空调循环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