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19276U - 储液式气液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储液式气液分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19276U
CN203719276U CN201420097171.6U CN201420097171U CN203719276U CN 203719276 U CN203719276 U CN 203719276U CN 201420097171 U CN201420097171 U CN 201420097171U CN 203719276 U CN203719276 U CN 203719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gas
pipe
outer end
storag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971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劭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 Ju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0971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19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19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192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液式气液分离器。所述储液式气液分离器,包括封闭壳体、进气管、出气管、进液管和出液管,封闭壳体内部设有一个隔板,将封闭壳体分隔成位于隔板上方的气液分离腔、以及位于隔板下方的储液腔;进气管的外端和出气管的外端均位于封闭壳体外,进气管的内端和出气管的内端延伸到气液分离腔中,并与气液分离腔连通,出气管在气液分离腔中的管体部分为U型管,在U型管的凹形底部设置回油孔;进液管的外端和出液管的外端均位于封闭壳体外,进液管的内端和出液端的内端延伸到储液腔中。本实用新型兼具有储液和气液分离的功能,保证迁移到的储液式气液分离器中的制冷剂不会回流到压缩机中。

Description

储液式气液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液式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制冷机组和热泵机组广泛应用于冰柜、空调等产品上。常见的制冷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蒸发器、节流装置、气液分离器和控制系统等。通常情况下,气液分离器安装在压缩机的进气口端,储液器安装在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干燥过滤器之间。气液分离器的作用是防止压缩机的进气口吸进液态制冷剂。储液器贮存制冷剂并为蒸发器不间断供应制冷剂、让没有被完全冷却的制冷剂再次冷却完全达到液态。然而,如果制冷机组/热泵机组停机时间长,制冷剂会迁移到气液分离器的内部,气液分离器内部温度低,无法提供制冷剂蒸发时需要的热量,导致气液分离器内部液体制冷剂增多甚至是全满的状态,初始开机一段时间,制冷剂回流到压缩机,容易产生液击和压缩机跑油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储液式气液分离器,兼具有储液和气液分离的功能,保证迁移到的储液式气液分离器中的制冷剂不会回流到压缩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储液式气液分离器,包括封闭壳体、进气管、出气管、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封闭壳体内部设有一个隔板,将封闭壳体分隔成位于隔板上方的气液分离腔、以及位于隔板下方的储液腔;进气管的外端和出气管的外端均位于封闭壳体外,进气管的内端和出气管的内端延伸到气液分离腔中,并与气液分离腔连通,出气管在气液分离腔中的管体部分为U形管,在U形管的凹形底部设置回油孔;进液管的外端和出液管的外端均位于封闭壳体外,进液管的内端和出液端的内端延伸到储液腔中。
进一步,上述气液分离腔的内部设有第一电加热部件。
进一步,上述电加热部件为一根恒温加热棒,该恒温加热棒置于U形管的两根竖管之间或气液分离腔底部。
进一步,上述封闭壳体的外侧设有环绕封闭壳体侧壁一周的第二电加热部件,第二电加热部件的高度高于隔板的高度。
进一步,上述出液管的内端位于储液腔的底部位置。
进一步,上述进液管的外端和出液管的外端位于封闭壳体的上方,进液管的内端和出液管的内端依次穿过封闭壳体顶壁和隔板后延伸到储液腔中。
进一步,上述进液管的外端和出液管的外端位于封闭壳体的侧方,进液管的内端和出液管的内端穿过封闭壳体侧壁后延伸到储液腔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兼具有储液和气液分离的功能,在作为制冷机组/热泵机组的部件时,一方面可以减少制冷机组/热泵机组的组成部件,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节省安装空间。另外,储液腔内的温度较高的制冷剂能加热气液分离腔中温度较低的制冷剂,减小气液分离腔内部的制冷剂含液量,降低液击的可能性,同时,气液分离腔中温度较低的制冷剂可以冷却储液腔中温度较高的制冷剂,尽可能使制冷剂过冷,提高制冷量。第一电加热部件和/或第二电加热部件,能够加速气液分离腔内部制冷剂的蒸发,进而降低气液分离腔内部的制冷剂含液量,从而保证迁移到气液分离腔内部的制冷剂不会回流到压缩机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储液式气液分离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横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储液式气液分离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4所示,储液式气液分离器,包括封闭壳体101、进气管102、出气管103、进液管104和出液管105。封闭壳体101为圆柱形状。在封闭壳体101的内部设有一个隔板106,该隔板106将封闭壳体分隔成位于隔板上方的气液分离腔107、以及位于隔板下方的储液腔108。气液分离腔107用于实现气液分离,储液腔108用于储存液体。进气管102的外端和出气管103的外端均位于封闭壳体101外,进气管102的内端和出气管103的内端延伸到气液分离腔107中,并与气液分离腔连通,出气管103在气液分离腔中的管体部分为U形管,在U形管的凹形底部设置回油孔109;进液管104的外端和出液管105的外端均位于封闭壳体101外,进液管104的内端和出液端105的内端延伸到储液腔108中。出液管105的内端位于储液腔108的底部位置。另外,进液管104的内端可以位于储液腔108的底部位置,优选设置在储液腔108的上部位置,利于增大进液管104的内端和出液管105的内端距离,可以起到气液分离的作用。
隔板106是采用具有较好导热性能的材料制成的,位于储液腔108内的温度较高的制冷剂能加热气液分离腔107中温度较低的制冷剂,减小气液分离腔107内部的制冷剂含液量,降低液击的可能性,同时,气液分离腔107中温度较低的制冷剂可以冷却储液腔108中温度较高的制冷剂,尽可能使制冷剂过冷,提高制冷量。
图1和图3分别示出了进液管和出液管的两种不同安装方式。
图1中,进液管104的外端和出液管105的外端位于封闭壳体101的上方,进液管104的内端和出液管105的内端依次穿过封闭壳体101顶壁和隔板106后延伸到储液腔中。进液管104和出液管105呈直条状。其中,进液管104和封闭壳体101顶壁、以及隔板106的连接处可以采用焊接连接,出液管105和封闭壳体101顶壁、以及隔板106的连接处也可以采用焊接连接。
图3中,进液管104的外端和出液管105的外端位于封闭壳体101的侧方,进液管104的内端和出液管105的内端穿过封闭壳体101侧壁后延伸到储液腔中。进液管104和出液管105可以采用L形结构。采用此种安装方式,能够简化安装工艺,并且可以适应特定安装环境的要求。
然而,仅仅依靠储液腔108内的温度较高的制冷剂能加热气液分离腔107中温度较低的制冷剂,以达到蒸发的目的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气液分离腔107的内部设置第一电加热部件110,通过第一加热部件110能够加速气液分离腔107内部制冷剂的蒸发,进而降低气液分离腔内部的制冷剂含液量。
具体的,该第一电加热部件110可以是一根恒温加热棒,该恒温加热棒置于U形管的两根竖管之间或气液分离腔底部。恒温加热棒穿过封闭壳体101侧壁伸出到封闭壳体101外并接入到电路中。
当然,还可以在封闭壳体101的外侧设有环绕封闭壳体101侧壁一周的第二电加热部件(图中未示出),第二电加热部件也接入到电路中,第二电加热部件的高度高于隔板的高度,第二电加热部件所起到的作用与第一电加热部件110相同,此处不详细赘述。可以仅仅设置第一电加热部件110,也可以仅仅设置第二电加热部件,当然,也可以同时设置第一电加热部件110和第二电加热部件。
下面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储液式气液分离器在制冷机组/热泵机组中的安装方式。
制冷机组/热泵机组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电磁阀、节流装置、蒸发器、储液式气液分离器和一系列管路。压缩机出口与冷凝器进口相连,冷凝器出口与储液式气液分离器的进液管104相连,储液式气液分离器的出液管105与电磁阀的入口相连,电磁阀的出口与节流装置的入口相连,节流装置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相连,蒸发器的出口与储液式气液分离器的进气管102相连,储液式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管103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构成制冷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以减少制冷机组/热泵机组的组成部件,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节省安装空间。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Claims (7)

1.储液式气液分离器,包括封闭壳体、进气管、出气管、进液管和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壳体内部设有一个隔板,将封闭壳体分隔成位于隔板上方的气液分离腔、以及位于隔板下方的储液腔;进气管的外端和出气管的外端均位于封闭壳体外,进气管的内端和出气管的内端延伸到气液分离腔中,并与气液分离腔连通,出气管在气液分离腔中的管体部分为U形管,在U形管的凹形底部设置回油孔;进液管的外端和出液管的外端均位于封闭壳体外,进液管的内端和出液端的内端延伸到储液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式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内部设有第一电加热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式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部件为一根恒温加热棒,该恒温加热棒置于U形管的两根竖管之间或气液分离腔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式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壳体的外侧设有环绕封闭壳体侧壁一周的第二电加热部件,第二电加热部件的高度高于隔板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式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的内端位于储液腔的底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液式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的外端和出液管的外端位于封闭壳体的上方,进液管的内端和出液管的内端依次穿过封闭壳体顶壁和隔板后延伸到储液腔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液式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的外端和出液管的外端位于封闭壳体的侧方,进液管的内端和出液管的内端穿过封闭壳体侧壁后延伸到储液腔中。
CN201420097171.6U 2014-03-05 2014-03-05 储液式气液分离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19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97171.6U CN203719276U (zh) 2014-03-05 2014-03-05 储液式气液分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97171.6U CN203719276U (zh) 2014-03-05 2014-03-05 储液式气液分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19276U true CN203719276U (zh) 2014-07-16

Family

ID=51158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97171.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19276U (zh) 2014-03-05 2014-03-05 储液式气液分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1927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1903A (zh) * 2020-04-07 2020-06-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制冷或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2050506A (zh) * 2020-09-23 2020-12-08 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 带水平隔板的气液分离器
CN115127265A (zh) * 2022-07-13 2022-09-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汽液分离器、空调及冷媒补充控制方法
CN115127265B (zh) * 2022-07-13 2024-06-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汽液分离器、空调及冷媒补充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1903A (zh) * 2020-04-07 2020-06-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制冷或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2050506A (zh) * 2020-09-23 2020-12-08 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 带水平隔板的气液分离器
CN115127265A (zh) * 2022-07-13 2022-09-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汽液分离器、空调及冷媒补充控制方法
CN115127265B (zh) * 2022-07-13 2024-06-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汽液分离器、空调及冷媒补充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73964U (zh) 一种具有气液分离功能的立式蒸发器
CN204313545U (zh) 一种具有气液分离和冷却功能的贮液器
CN103799860A (zh) 饮水机及饮水机的制冷控制方法
CN203848560U (zh) 蒸发式冷凝器
CN207252135U (zh) 一种用于电气装置的热保护装置
CN203719276U (zh) 储液式气液分离器
CN204176743U (zh) 空调系统
CN204176983U (zh) 空调的储液罐和空调
CN203980733U (zh) 空调系统
CN104236147A (zh) 冷水机组
CN102759227B (zh) 一种制冷回路用降膜式蒸发器
CN102878625A (zh) 一种水制冷空调的改进设置
CN203980699U (zh) 空调系统
CN203964462U (zh) 一种冷凝器内置油分离器的冷水热泵机组
CN203454440U (zh) 冷水机组
CN207146962U (zh) 一种具有两路冷凝器的制冷系统
CN204263413U (zh) 铝塑包装机pvc泡成型模板循环水冷却装置
CN202919930U (zh) 饮水机
CN205505468U (zh) 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
CN204987466U (zh) 一种圆形热泵空气能热水器
CN103486773A (zh) 基于管壳式换热器的回油控制系统
CN203980702U (zh) 空调系统
CN208238318U (zh) 一体的节能制冷辅助设备及其空调制冷系统
CN204806736U (zh) 一种电脑控制的余热节能供热水系统
CN202562148U (zh) 一种过冷过热型储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an Jun

Inventor before: Han Shaof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123

Address after: 266400 Dongfeng Road, Huangdao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after: Han Jun

Address before: 266400 Huangdao City, Qingdao Province Dongfeng Road No. 3, building 2, unit, 401, 136

Patentee before: Han Shaofang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