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1754U - 压缩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1754U
CN219711754U CN202320570280.4U CN202320570280U CN219711754U CN 219711754 U CN219711754 U CN 219711754U CN 202320570280 U CN202320570280 U CN 202320570280U CN 219711754 U CN219711754 U CN 219711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cylinder
air
air suction
suc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702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吕超
田永林
冼志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702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1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1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1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以及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气缸,气缸具有进气口;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以及设置于筒体内的吸气管,吸气管的一端具有吸气口,吸气管的另一端伸出筒体并与气缸的进气口连通;其中,吸气管沿气流流动方向上依次具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上设有回油孔,回油孔用于供筒体内的液体流入气缸内,第二弯折部上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的高度高于吸气口的高度。本申请提供的压缩机通过将回油孔设置在第一弯折部处,并在第二弯折部处设置通气孔,使得进入气缸的制冷剂为气液混合态,从而有效避免较多液体进入气缸内造成压缩机液击,进而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压缩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压缩机通常带有气液分离器,在气液分离器分离制冷剂液体过程中,冷冻油也会被分离出来并积存在气液分离器底部,所以在气液分离器的吸气管底部设有回油孔,以保证冷冻油可以回到气缸内,从而避免压缩机缺油。
在压缩机停止运行时,液体会从回气管回流至气液分离器内,此时气液分离器内的液位较高,当压缩机再次启动后,冷冻油和制冷剂液体会同时通过回油孔进入气缸内,而气缸狭窄的排气口无法快速排出制冷剂液体,将会导致压缩机出现液击,从而损坏压缩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以解决压缩机在启动时气液分离器内的制冷剂液体从回油孔进入气缸而导致压缩机出现液击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以及气液分离器,所述压缩机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气缸,所述气缸具有进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筒体内的吸气管,所述吸气管的一端具有吸气口,所述吸气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筒体并与所述气缸的进气口连通;其中,所述吸气管沿气流流动方向上依次具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上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用于供所述筒体内的液体流入所述气缸内,所述第二弯折部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高度高于所述吸气口的高度。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气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所述第一弯管为U型管,所述U型管的开口朝上设置,所述第二弯管远离所述第一弯管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的进气口连通。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过滤组件以及回气管,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并将所述筒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筒体具有相对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回气管从所述顶端伸入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吸气管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并从所述底端伸出。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沿所述筒体的底端到顶端依次设置的分流器和过滤网,所述分流器在其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开口。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气口正对所述分流器的中部设置。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油孔的直径在1-3mm之间;和/或,所述通气孔的直径在1-3mm之间。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油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回油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周壁上。。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本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固定。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所述吸气管。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以上所述的压缩机。
本申请提供的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以及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本体包括气缸,气液分离器的吸气管沿气流流动方向上依次具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本申请通过将回油孔设置在第一弯折部处,并在第二弯折部处设置通气孔,由于第二弯折部的位置较高,当压缩机关闭后从回油孔进入的制冷剂液体和冷冻油不会直接进入到气缸内,而是需要等压缩机再次启动后流经第二弯折部后再流入气缸内,同时通气孔能够进入气态制冷剂,此时进入气缸的制冷剂则为气液混合态,而不是现有压缩机的气缸吸入的全是液态制冷剂和冷冻油,从而有效避免较多液体制冷剂和冷冻油进入气缸内造成压缩机液击,进而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吸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吸气管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气液分离器 211 第一弯折部 311 开口
10 筒体 212 回油孔 40 回气管
11 第一腔室 22 第二弯管 50 支架
12 第二腔室 221 第二弯折部 200 压缩机本体
13 顶端 222 通气孔 210 壳体
14 底端 23 吸气口 220 气缸
20 吸气管 30 过滤组件 230 进气口
21 第一弯管 31 分流器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以解决压缩机在启动时气液分离器内的制冷剂液体从回油孔进入气缸而导致压缩机出现液击的技术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此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200以及气液分离器100,所述压缩机本体200包括壳体210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210内的气缸220,所述气缸220具有进气口230;所述气液分离器100包括筒体10以及设置于所述筒体10内的吸气管20,所述吸气管20的一端具有吸气口23,所述吸气管20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筒体10并与所述气缸220的进气口230连通;其中,所述吸气管20沿气流流动方向上依次具有第一弯折部211和第二弯折部221,所述第一弯折部211上设有回油孔212,所述回油孔212用于供所述筒体10内的液体流入所述气缸220内,所述第二弯折部221上设有通气孔222,所述通气孔222的高度高于所述吸气口23的高度。
具体的,压缩机本体200能够将吸入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一般而言,当室外温度较低时,液态制冷剂在室外蒸发器中蒸发不完全,导致进入气液分离器100内的制冷剂为气液混合态,气液分离器100能够将气液混合态的制冷剂分离为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以防止液态制冷剂直接进入气缸220对压缩机造成液击,通常液态制冷剂位于筒体10内的底部,气态制冷剂位于筒体10内的顶部,故吸气管20的一端需要伸入到筒体10内的顶部,从而将气态制冷剂吸入至气缸220内,实现压缩机对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
吸气管20上通常开设有回油孔212,通过回油孔212的设置能够将筒体10内的冷冻油通过吸气管20输送至气缸220内,从而调节气缸220中润滑油的油量,提高压缩机泵体的润滑性能,防止气缸220内出现干摩擦现象。
然而,当压缩机停止运行时,如达到设定温度需要停机、临时关机或开启除霜模式等,此时系统内部存在压力差,部分液态制冷剂从高压侧流至低压侧,导致筒体10内液位较高,由于液态制冷剂与冷冻油几乎是互溶的,液态制冷剂就会通过回油孔212沿吸气管20流入气缸220中;当再次启动压缩机后,由于气缸220处以及吸气管20处均具有较多液态制冷剂,而气缸220狭窄的排气口无法快速排出制冷剂,将形成壅塞现象,导致压缩机出现液击。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中吸气管20沿气流流动方向上依次具有第一弯折部211和第二弯折部221,通过将回油孔212设置在第一弯折部211处,并在第二弯折部221处设置通气孔222,由于第二弯折部221的位置较高,当压缩机关闭后从回油孔212进入的制冷剂液体和冷冻油不会直接进入到气缸220内,而是需要等压缩机再次启动后流经第二弯折部221后再流入气缸220内,同时通气孔222能够进入气态制冷剂,此时进入气缸220的制冷剂则为气液混合态,而不是现有压缩机的气缸220吸入的全是液态制冷剂和冷冻油,从而有效避免较多液体制冷剂和冷冻油进入气缸220内造成压缩机液击,进而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
具体的,本申请中吸气管20可以是由一根铜管经多次弯折而形成第一弯折部211和第二弯折部221,也可以是多根铜管焊接而成,在此不作限定。第一弯折部211位于筒体10内的底部并呈朝向上弯折的姿态,第二弯折部221位于筒体10内的顶部并呈朝下弯折的姿态,即第一弯折部211与第二弯折部221相对设置,从而保证吸气管20的吸气口23与第二弯折部221同时位于筒体10内的顶部。
进一步地,通气孔222的高度只需略高于吸气口23的高度即可,例如通气孔222比吸气口23高5-20mm,另外,本申请所指的高度差为压缩机正常工作时的竖直高度。由于通气孔222的位置比吸气口23高,压缩机停机后从高压侧流往低压侧的液态制冷剂就只能储存在气液分离器100中,而不会直接流入气缸220内,从而改善液态制冷剂对压缩机的冲击。
另外,本申请中压缩机可以是高频启动的压缩机,例如,一般压缩机启动时为0赫兹逐渐增大,而高频启动的压缩机大多为60赫兹左右直接增大,由于本申请中进入气缸220中的制冷剂为气液混合态,当压缩机高频启动时不会造成压缩机出现液击现象,同时高频启动能够有效提升空调器制冷制热的效率,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所述吸气管2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弯管21和第二弯管22,所述第一弯管21为U型管,所述U型管的开口311朝上设置,所述第二弯管22远离所述第一弯管21的一端与所述气缸220的进气口230连通。
具体的,为了便于吸气管20的成型,吸气管20可以由第一弯管21和第二弯管22连接而成,第一弯管21可以是U型管,U型管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直管段以及用于连接两个直管段的折弯段,该折弯段即为第一弯折部211,U型管与第二弯管22的连接处即为第二弯折部221。第一弯管21与第二弯管22可以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另外,为了便于第二弯管22与气缸220的进气口230连接,还可以对第二弯管22实现弯折,弯折的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便于吸气管20成型,吸气管20可以由两根以上的铜管相互焊接而成,吸气管20和气缸220的进气口230之间还可以另外设置连接管实现连接,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过滤组件30以及回气管40,所述过滤组件30设置于所述筒体10内并将所述筒体10分隔为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所述筒体10具有相对的顶端13和底端14,所述回气管40从所述顶端13伸入所述第一腔室11,所述吸气管20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2内并从所述底端14伸出。
具体的,筒体10为长筒状罐体结构,从蒸发器返回的制冷剂通过回气管40进入气液分离器100内,当蒸发器蒸发不完全时,制冷剂通常为气液混合态,并且制冷剂中可能还会掺杂杂质,过滤组件30能够对进入第一腔室11内的液体进行过滤,使得第二腔室12内的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中不含杂质,而吸气口23位于第二腔室12内的顶部,能够将第二腔室12内不含杂质的气态制冷剂吸入气缸220内。通过设置过滤组件30使得杂质不会进入循环系统,而是沉淀于过滤组件30处,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循环效率,并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过滤组件30包括沿所述筒体10的底端14到顶端13依次设置的分流器31和过滤网,所述分流器31在其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开口311。
过滤组件30还包括滤网支架50,滤网支架50固定在筒体10的内壁,滤网支架50与筒体10可采用卡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滤网固定在滤网支架50上,分流器31能够对经过滤的液态冷媒进行分流,使得液态冷媒从分流器31的多个开口311处流向第二腔室12内。为实现较好的分流效果,多个开口311可以呈圆周阵列分布在分流器31外周,分流器31的中部朝筒体10的顶端13凸出,从而避免液体向分流器31的中部聚集。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吸气口23正对所述分流器31的中部设置。
吸气管20具有吸气口23的一端朝筒体10的中心轴线处弯折,以使吸气口23正对筒体10的中心轴线设置,由于分流器31的多个开口311位于其外周上,经过滤分流的工质不会直接从吸气口23进入到气缸220内,而是直接流入筒体10内的底部,使工质在筒体10内的底部自然蒸发分离开来,从而增强气液分流效果,并且有效防止液体制冷剂通过吸气口23进入吸气管20内,造成压缩机液击。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油孔212的直径在1-3mm之间;和/或,所述通气孔222的直径在1-3mm之间。
当回油孔212的直径较大时,回油孔212处可能会进入较多的液态制冷剂,导致气缸220内进入的液体较多而引起压缩机液击,因此将回油孔212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保证气缸220内回油正常的同时吸入较少的液态制冷剂,另外,当压缩机排量较大时,回油孔212的直径可相应的增大。
回油孔212与筒体10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0mm-30mm,优选为20mm,当筒体10内液面升高到回油孔212的位置时,冷冻油从回油孔212进入气缸220内。
当过滤组件30使用较长时间后,其过滤效果可能有所下降,导致对液体的过滤效果较差,会有部分杂质进入筒体10的底部,当回油孔212与筒体10之间的距离小于10mm时,杂质会从回油孔212进入气缸220内,对压缩机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而当回油孔212距离筒体10底部较高时,当筒体10内液体较少时,压缩机不能正常回油,会造成压缩机干摩擦,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当通气孔222位于1-3mm时即可实现正常进入气态制冷剂,保证进入气缸220内的制冷剂为气液混合态,有效避免压缩机出现液击现象,另外,当压缩机排量较大时,通气孔222的直径可相应的增大。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油孔2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回油孔212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部211的周壁上。。
当一个回油孔212不能保证压缩机回油正常时,还可以将回油孔21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三个等等,多个回油孔212可以沿高度方向上排列设置,回油孔212的孔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由于本申请通过对吸气管20进行改进,压缩机停机后筒体10内的液体并不会因为压力差而流入到气缸220内,因此将回油孔212设置为多个能够在保证压缩机不会出现液击的情况下进行较多的回油,以此满足较大排量的压缩机。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器100与所述压缩机本体200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固定。通过卡扣连接固定便于取下气液分离器100,当压缩机本体200或气液分离器100其中一个需要更换时,可直接取下气液分离器100进行更换,大大节约维修效率。
进一步地,当压缩机振动幅度较大时,为保持气液分离器100内液面水平,还可以在压缩机本体200上设置吊耳,通过螺钉以及卡环等方式对气液分离器100进行固定。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筒体10内设有支架50,所述支架50用于固定所述吸气管20。
为防止支架50松动,支架50可以是焊接在筒体10内部,支架50上设置有多个小孔,多个小孔用于供第一弯管21和第二弯管22穿过,当第一弯管21和第二弯管22穿过后还可以对过孔处进行焊接,以此保证吸气管20不会在筒体10内发生松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压缩机,该压缩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缩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气缸,所述气缸具有进气口;
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筒体内的吸气管,所述吸气管的一端具有吸气口,所述吸气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筒体并与所述气缸的进气口连通;
其中,所述吸气管沿气流流动方向上依次具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上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用于供所述筒体内的液体流入所述气缸内,所述第二弯折部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高度高于所述吸气口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所述第一弯管为U型管,所述U型管的开口朝上设置,所述第二弯管远离所述第一弯管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的进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过滤组件以及回气管,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并将所述筒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筒体具有相对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回气管从所述顶端伸入所述第一腔室,所述吸气管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并从所述底端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沿所述筒体的底端到顶端依次设置的分流器和过滤网,所述分流器在其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口正对所述分流器的中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孔的直径在1-3mm之间;和/或,所述通气孔的直径在1-3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回油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周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本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所述吸气管。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CN202320570280.4U 2023-03-21 2023-03-21 压缩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9711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0280.4U CN219711754U (zh) 2023-03-21 2023-03-21 压缩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0280.4U CN219711754U (zh) 2023-03-21 2023-03-21 压缩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1754U true CN219711754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8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70280.4U Active CN219711754U (zh) 2023-03-21 2023-03-21 压缩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17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13345U (zh) 双转子两级增焓压缩机、空调器及热泵热水器
CN107314579B (zh) 空调
CN219711754U (zh) 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7873277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6557747U (zh) 压缩机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116294320A (zh) 一种高正落差空调主动回油系统及空调
CN105571215A (zh) 用于热泵机组的经济器及具有其的热泵机组
CN2760282Y (zh) 储液器一体化空调压缩机
CN218972949U (zh) 储液器及压缩机
CN210292453U (zh) 一种储液器
CN109140835B (zh) 一种降膜式蒸发器
CN212481768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和空调器
CN218780499U (zh) 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8936722U (zh) 一种空调系统的回油及储液结构
CN201100799Y (zh) 适用于多压缩机并联连接空调系统的气液分离器
CN219160678U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用气液分离器结构
CN219433545U (zh) 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气液分离器
CN218600053U (zh) 分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CN114234498B (zh) 一种导流板、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CN218376902U (zh) 压缩机
CN115095524B (zh) 一种气液混合装置、转子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9509820U (zh) 电动压缩机及车辆
CN217761266U (zh) 一种带有消除腔体模态噪音的储液器及空调压缩机
CN115898880A (zh) 储液器、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9034988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