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2541A - 下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下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52541A CN111252541A CN202010234889.5A CN202010234889A CN111252541A CN 111252541 A CN111252541 A CN 111252541A CN 202010234889 A CN202010234889 A CN 202010234889A CN 111252541 A CN111252541 A CN 1112525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opening
- clamping head
- blanking device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02—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rovided with drive systems incorporating rotary and rectilinear mov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下料装置,用于下料工件的废料,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底座;旋转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底座,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气缸;夹持结构,与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夹持头和顶紧块,所述夹持头设有相背离设置的张合口和夹持槽,所述顶紧块与所述夹持头滑动抵接,并滑入或滑出所述张合口,以使所述夹持槽夹紧或释放工件的废料;所述旋转气缸驱动所述夹持结构旋转,以使所述夹持头带动废料相对于所述工件旋转而下料。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自动化的下料装置,该下料装置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且不会发生人员损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缩管下料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冷缩管时,需要在冷缩管内做一个类似于弹簧的条状支撑架,在做支撑架时,需要将支撑架切成一定长度,并将其中一段削去一节,做成一个规则的形状,然后进行热焊接,避免支撑架脱开。目前,一般采用人工将支撑架进行逐个切割以及去除多余废料,再用烙铁头将焊接,导致支撑架的加工效率较低,人工成本高,且不发实现自动化生产。
上述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为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下料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自动化的下料装置,该下料装置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且不会发生人员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下料装置,用于下料工件的废料,所述下料装置包括:
底座;
旋转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底座,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气缸;及
夹持结构,与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夹持头和顶紧块,所述夹持头设有相背离设置的张合口和夹持槽,所述顶紧块与所述夹持头滑动抵接,并滑入或滑出所述张合口,以使所述夹持槽夹紧或释放工件的废料;
所述旋转气缸驱动所述夹持结构旋转,以使所述夹持头带动废料相对于所述工件旋转而下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
安装壳,与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安装壳设有容置腔和连通所述容置腔的通孔,所述夹持头邻近所述张合口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壳连接;
伸缩气缸,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及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顶紧块连接;
所述伸缩气缸驱动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顶紧块移动,以使所述顶紧块滑入或滑出所述张合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头包括:
下夹头,所述下夹头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壳连接,并邻近所述通孔设置;和
上夹头,与所述下夹头转动连接,所述上夹头邻近所述安装壳的一端与所述下夹头邻近所述安装壳的一端配合形成所述张合口,所述上夹头远离所述安装壳的一端与所述下夹头远离所述安装壳的一端配合形成所述夹持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夹头凸设有位于所述张合口和所述夹持槽之间的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设有第一轴孔,所述上夹头凸设有位于所述张合口和所述夹持槽之间的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凸耳设有第二轴孔;
所述夹持头还包括转轴和套设于所述转轴的弹簧,所述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以使所述上夹头与所述下夹头转动连接,所述弹簧与所述上夹头和所述下夹头弹性抵接,所述顶紧块滑出所述张合口时,所述弹簧使夹持槽释放工件的废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夹头远离所述安装壳的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设有防滑纹,所述上夹头对应所述第一夹持面设有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设有防滑纹;
所述顶紧块滑入所述张合口时,所述第二夹持面靠近或抵接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顶紧块滑出所述张合口时,所述第二夹持面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夹头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面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所述顶紧块背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配合面,所述顶紧块滑入所述张合口时,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配合面滑动抵接;
且/或,所述上夹头两端的厚度小于所述上夹头中间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面向所述旋转组件一侧的移动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移动组件驱动所述旋转组件沿所述底座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
安装座,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安装座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转孔;
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可转动地穿设于两个所述转孔内;
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及
滑座,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丝杆;
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丝杆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以使所述滑座沿所述丝杆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凸设有至少一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丝杆并行设置,所述滑座设有至少一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滑座背向所述安装座一侧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呈L型设置,所述旋转气缸固设于所述固定座。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下料装置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旋转组件,并将夹持结构安装在旋转组件的旋转气缸上,利用夹持结构的顶紧块与夹持头的相互滑动,使得顶紧块滑入或滑出张合口,从而使得夹持头的夹持槽夹紧或释放工件的废料,再利用旋转组件的旋转气缸驱动夹持结构旋转,以使夹持头带动废料相对于工件旋转,从而方便将废料从工件上去掉,以达到下料的目的;同时,通过将旋转组件可移动地设在底座,从而方便移动旋转组件,并带动夹持结构的夹持头远离或靠近工件,方便实现调节以及快速实现下料。本发明的下料装置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实现了自动化下料,且不会发生人员损伤,同时增加了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底座和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下料装置 | 42 | 伸缩气缸 |
1 | 底座 | 43 | 连接杆 |
2 | 移动组件 | 44 | 夹持头 |
21 | 安装座 | 441 | 下夹头 |
211 | 转孔 | 442 | 上夹头 |
212 | 滑轨 | 4421 | 第二凸耳 |
22 | 丝杆 | 4422 | 第二轴孔 |
23 | 驱动电机 | 4423 | 第二夹持面 |
24 | 滑座 | 4424 | 防滑纹 |
241 | 滑槽 | 4425 | 导向斜面 |
3 | 旋转组件 | 443 | 张合口 |
31 | 固定座 | 444 | 夹持槽 |
32 | 旋转气缸 | 445 | 转轴 |
4 | 夹持结构 | 45 | 顶紧块 |
41 | 安装壳 | 451 | 配合面 |
411 | 容置腔 | 5 | 工件 |
412 | 通孔 | 51 | 废料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下料装置100。可以理解的,下料装置100用于下料工件5的废料51,以方便工件5用于其他用途使用。如图5所示,工件5可以是用于冷缩管生产的类似于弹簧的条状支撑架。
请结合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下料装置100包括底座1、旋转组件3及夹持结构4,其中,旋转组件3可移动地设于底座1,旋转组件3包括旋转气缸32;夹持结构4与旋转气缸32的输出轴连接,夹持结构4包括夹持头44和顶紧块45,夹持头44设有相背离设置的张合口443和夹持槽444,顶紧块45与夹持头44滑动抵接,并滑入或滑出张合口443,以使夹持槽444夹紧或释放工件5的废料51。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气缸32驱动夹持结构4旋转,以使夹持头44带动废料51相对于工件5旋转而下料。
可以理解的,底座1用于支撑、安装或保护旋转组件3和夹持结构4,底座1可以是安装座、安装平台、安装架、机体或机架等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实现旋转组件3与底座1的可移动连接,也即旋转组件3可相对于底座1发生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手动方式实现旋转组件3相对于底座1移动,例如采用滑轨配合滑槽的结构、采用滑轮等滑动结构等。当然,也可采用自动方式实现旋转组件3相对于底座1移动,例如采用驱动模组或电路配合丝杆的结构等,只要是能够实现旋转组件3与底座1可移动连接的结构均可,在此不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旋转气缸32,并将夹持结构4与旋转气缸32的输出轴连接,从而利用旋转气缸32驱动夹持结构4旋转,以带动夹持头44进行旋转,如此提高下料装置100的自动化旋转。
通过在夹持结构4的夹持头44设置相背离的张合口443和夹持槽444,利用顶紧块45与夹持头44滑动抵接,使得顶紧块45滑入或滑出张合口443,从而控制夹持槽444的夹持工件5的状态,如此可提高下料装置100的精确控制,以保护工件5。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的下料装置100通过顶紧块45滑出张合口443,使得夹持头44的夹持槽444呈张开或释放状态,此时将夹持头44的夹持槽444对准工件5的废料51,然后控制顶紧块45滑入张合口443,使得夹持头44的夹持槽444闭合而夹紧废料51,然后通过控制旋转组件3的旋转气缸32转动,带动夹持结构4的夹持头44和废料51一起转动,使得废料51相对于工件5旋转,从而在废料51与工件5之间扭开一个缺口,此时通过移动旋转组件3,从而将废料51从工件5上落下,如此完成工件5的废料51下料。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下料装置100通过在底座1上设置旋转组件3,并将夹持结构4安装在旋转组件3的旋转气缸32上,利用夹持结构4的顶紧块45与夹持头44的相互滑动,使得顶紧块45滑入或滑出张合口443,从而使得夹持头44的夹持槽444夹紧或释放工件5的废料51,再利用旋转组件3的旋转气缸32驱动夹持结构4旋转,以使夹持头44带动废料51相对于工件5旋转,从而方便将废料51从工件5上去掉,以达到下料的目的;同时,通过将旋转组件3可移动地设在底座1,从而方便移动旋转组件3,并带动夹持结构4的夹持头44远离或靠近工件5,方便实现调节以及快速实现下料。本发明的下料装置100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实现了自动化下料,且不会发生人员损伤,同时增加了使用便利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夹持结构4还包括安装壳41、伸缩气缸42及连接杆43,其中,安装壳41与旋转气缸32的输出轴连接,安装壳41设有容置腔411和连通容置腔411的通孔412,夹持头44邻近张合口443的一端与安装壳41连接;伸缩气缸42设于容置腔411内;连接杆43的一端与伸缩气缸42的输出轴连接,连接杆43的另一端穿过通孔412,并与顶紧块4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气缸42驱动连接杆43带动顶紧块45移动,以使顶紧块45滑入或滑出张合口443。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壳41用于支撑、安装或保护伸缩气缸42和连接杆43,安装壳41可以是壳体、盒体、支架或机架等结构,在此不做限定。伸缩气缸42装设于安装壳41的容置腔411内。可以理解的,伸缩气缸42可固设于容置腔411内,例如采用焊接或过盈配合等方式;当然,伸缩气缸42也可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装设于容置腔411内,例如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伸缩气缸42具有缸体和伸缩杆,缸体可驱动伸缩杆实现伸缩运动,如此顶紧块45也可直接设置在伸缩杆远离缸体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杆43,将连接杆43的一端与伸缩杆远离缸体的一端,连接杆43的另一端与顶紧块45连接,如此可方便实现伸缩气缸42与顶紧块45的拆装,从而在顶紧块45发生损坏时,实现及时更换。同时,也增加了伸缩杆的长度,方便顶紧块45能够滑入或滑出夹持头44的张合口443。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夹持头44包括下夹头441和上夹头442,其中,下夹头441的一端与安装壳41连接,并邻近通孔412设置;上夹头442与下夹头441转动连接,上夹头442邻近安装壳41的一端与下夹头441邻近安装壳41的一端配合形成张合口443,上夹头442远离安装壳41的一端与下夹头441远离安装壳41的一端配合形成夹持槽44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夹持头44设置为下夹头441与上夹头442转动连接组成,如此可方便利用下夹头441的两端与上夹头442的两端配合形成张合口443和夹持槽444。可以理解的,为了方便夹持头44夹持工件5的废料51,下夹头441与上夹头442的转动连接处位于下夹头441和上夹头442的中部,如此可使得张合口443和夹持槽444分别位于夹持头44的两端并呈相互背离设置,也即张合口443的开口方向与夹持槽444的开口方向呈相背离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下夹头441凸设有位于张合口443和夹持槽444之间的第一凸耳,第一凸耳设有第一轴孔,上夹头442凸设有位于张合口443和夹持槽444之间的第二凸耳4421,第二凸耳4421设有第二轴孔4422;夹持头44还包括转轴445和套设于转轴445的弹簧,转轴445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4422,以使上夹头442与下夹头441转动连接,弹簧与上夹头442和下夹头441弹性抵接,顶紧块45滑出张合口443时,弹簧使夹持槽444释放工件5的废料51。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下夹头441的中部凸设第一凸耳,在上夹头442的中部凸设第二凸耳4421,使得第一凸耳与第二凸耳4421对应,从而利用转轴445依次穿过下夹头441第一凸耳的第一轴孔和上夹头442第二凸耳4421的第二轴孔4422,实现上夹头442与下夹头441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转轴445上套设弹簧,利用弹簧与上夹头442和下夹头441弹性抵接,也即弹簧包括套设于转轴445的套接部以及连接于套接部的两个弹性部,两个弹性部分别与上夹头442和下夹头441位于夹持槽444的部分弹性抵接,如此使得夹持头44的夹持槽444在弹簧的两个弹性部的作用下实现张合。
可以理解的,当顶紧块45滑入张合口443内时,也即顶紧块45推动上夹头442和下夹头441位于张合口443的两端相互远离,此时通过转轴445的作用,使得上夹头442和下夹头441位于夹持槽444的两端相互靠近并压缩弹簧的两个弹性部,此时夹持槽444夹紧工件5的废料51;当顶紧块45滑出张合口443内时,此时弹簧的两个弹性部因被压缩储备的弹性势能,复位而推动上夹头442和下夹头441位于夹持槽444的两端相互远离,在通过转轴445的作用,使得上夹头442和下夹头441位于张合口443的两端相互靠近,此时夹持槽444释放工件5的废料51。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头44也可以是夹持气缸、夹爪或其他能实现夹持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下夹头441远离安装壳41的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面,第一夹持面设有防滑纹4424,上夹头442对应第一夹持面设有第二夹持面4423,第二夹持面4423设有防滑纹4424。在本实施例中,顶紧块45滑入张合口443时,第二夹持面4423靠近或抵接第一夹持面,顶紧块45滑出张合口443时,第二夹持面4423远离第一夹持面。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4423分别设置防滑纹4424,如此可利用防滑纹4424与工件5的废料51之间增大摩擦力,从而确保废料51被夹持头44的夹持槽444稳固夹持。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上夹头442远离第二夹持面4423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4425,顶紧块45背向连接杆43的一端设有配合面451,顶紧块45滑入张合口443时,导向斜面4425与配合面451滑动抵接。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上夹头442设置导向斜面4425,并在顶紧块45设置配合面451,从而方便顶紧块45在配合面451和导向斜面4425的导向配合下,方便滑入或滑出张合口44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上夹头442两端的厚度小于上夹头442中间的厚度。如此使得上夹头442利用中部的厚度,从而增大转动空间,进而方便夹持头44的夹持槽444的张合开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下料装置100还包括设于底座1面向旋转组件3一侧的移动组件2,旋转组件3与移动组件2连接,移动组件2驱动旋转组件3沿底座1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底座1上设置移动组件2,从而方便利用移动组件2驱动旋转组件3在底座1上移动,实现下料装置100的自动化。可以理解的,移动组件2可以是移动模组或驱动机构,例如驱动气缸、驱动模组或电机配合丝杆等机构,只要是能够实现驱动旋转组件3在底座1上移动的结构均可,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移动组件2包括安装座21、丝杆22、驱动电机23及滑座24,其中,安装座21设于底座1,安装座21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转孔211;丝杆22的两端可转动地穿设于两个转孔211内;驱动电机23设于安装座21,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与丝杆22的一端连接;滑座24可移动地套设于丝杆,旋转组件3设于滑座24背向丝杆2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3驱动丝杆22相对安装座21转动,以使滑座24沿丝杆22移动。
可以理解的,安装座21用于支撑和安装丝杆22、驱动电机23及滑座24,安装座21可以是安装座、安装平台、安装架、机体或机架等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当然,丝杆22、驱动电机23及滑座24也可直接设置在底座1上,如此可省去安装座21,从而简化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丝杆22、驱动电机23及滑座24单独设置在安装座21上,从而方便利用安装座21与底座1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实现移动组件2与底座1的可拆卸连接,如此可提高下料装置100的拆装、维修或更换等,提高下料装置100的使用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机23驱动丝杆22正转或反转,使得滑座24带动旋转组件3沿丝杆22往复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座21凸设有至少一滑轨212,滑轨212与丝杆22并行设置,滑座24设有至少一滑槽241,滑槽241与滑轨212滑动配合。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安装座21设置滑轨212,使得滑轨212与丝杆22并行设置,并在滑座24上设置滑槽241,使得滑轨212的部分可滑动地容纳在滑槽241内,从而利用滑槽241与滑轨212滑动配合,如此可对滑座24实现导向,提高滑座24移动的平稳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旋转组件3还包括设于滑座24背向安装座21一侧的固定座31,固定座31呈L型设置,旋转气缸32固设于固定座31。
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固定座31,利用固定座31将旋转气缸32装设于移动组件2的滑座24上,如此可利用固定座31一方面提高旋转气缸32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可利用固定座31实现对旋转气缸32的保护;同时,方便旋转组件3实现可拆卸安装,提高了下料装置100的安装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下料装置100在对工件5的废料51实现自动下料时,先利用底座1上移动组件2的驱动电机23驱动丝杆22正向转动,使得滑座24带动旋转组件3和夹持结构4靠近工件5,使得工件5的废料51进入夹持头44的夹持槽444内,再利用夹持结构4的伸缩气缸42驱动连接杆43带动顶紧块45朝向夹持头44的张合口443滑动,并经由配合面451和导向斜面4425的配合滑入张合口443,使得夹持头44的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4423夹紧废料51,此时利用旋转组件3的旋转气缸32驱动夹持结构4旋转,使得夹持头44带动废料51相对于工件5转动,从而在废料51和工件5之间产生缺口,此时利用底座1上移动组件2的驱动电机23驱动丝杆22反向转动,使得滑座24带动旋转组件3和夹持结构4远离工件5,方便夹持头44将废料51从工件5上去掉,从而完成自动下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下料装置,用于下料工件的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包括:
底座;
旋转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底座,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气缸;及
夹持结构,与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夹持头和顶紧块,所述夹持头设有相背离设置的张合口和夹持槽,所述顶紧块与所述夹持头滑动抵接,并滑入或滑出所述张合口,以使所述夹持槽夹紧或释放工件的废料;
所述旋转气缸驱动所述夹持结构旋转,以使所述夹持头带动废料相对于所述工件旋转而下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
安装壳,与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安装壳设有容置腔和连通所述容置腔的通孔,所述夹持头邻近所述张合口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壳连接;
伸缩气缸,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及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顶紧块连接;
所述伸缩气缸驱动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顶紧块移动,以使所述顶紧块滑入或滑出所述张合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头包括:
下夹头,所述下夹头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壳连接,并邻近所述通孔设置;和
上夹头,与所述下夹头转动连接,所述上夹头邻近所述安装壳的一端与所述下夹头邻近所述安装壳的一端配合形成所述张合口,所述上夹头远离所述安装壳的一端与所述下夹头远离所述安装壳的一端配合形成所述夹持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头凸设有位于所述张合口和所述夹持槽之间的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设有第一轴孔,所述上夹头凸设有位于所述张合口和所述夹持槽之间的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凸耳设有第二轴孔;
所述夹持头还包括转轴和套设于所述转轴的弹簧,所述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以使所述上夹头与所述下夹头转动连接,所述弹簧与所述上夹头和所述下夹头弹性抵接,所述顶紧块滑出所述张合口时,所述弹簧使夹持槽释放工件的废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头远离所述安装壳的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设有防滑纹,所述上夹头对应所述第一夹持面设有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设有防滑纹;
所述顶紧块滑入所述张合口时,所述第二夹持面靠近或抵接所述第一夹持面,所述顶紧块滑出所述张合口时,所述第二夹持面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头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面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所述顶紧块背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配合面,所述顶紧块滑入所述张合口时,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配合面滑动抵接;
且/或,所述上夹头两端的厚度小于所述上夹头中间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面向所述旋转组件一侧的移动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移动组件驱动所述旋转组件沿所述底座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
安装座,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安装座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转孔;
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可转动地穿设于两个所述转孔内;
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及
滑座,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丝杆;
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丝杆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以使所述滑座沿所述丝杆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凸设有至少一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丝杆并行设置,所述滑座设有至少一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滑座背向所述安装座一侧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呈L型设置,所述旋转气缸固设于所述固定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34889.5A CN111252541A (zh) | 2020-03-27 | 2020-03-27 | 下料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34889.5A CN111252541A (zh) | 2020-03-27 | 2020-03-27 | 下料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52541A true CN111252541A (zh) | 2020-06-09 |
Family
ID=70953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34889.5A Pending CN111252541A (zh) | 2020-03-27 | 2020-03-27 | 下料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25254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12298A (zh) * | 2022-05-26 | 2022-07-29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一种夹持设备 |
-
2020
- 2020-03-27 CN CN202010234889.5A patent/CN11125254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12298A (zh) * | 2022-05-26 | 2022-07-29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一种夹持设备 |
CN114812298B (zh) * | 2022-05-26 | 2024-05-07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一种夹持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48292B (zh) | 一种销轴装配设备 | |
CN111655436B (zh) | 用于在不同位置之间传送夹紧装置的卡接定位装置 | |
CN207325791U (zh) | 工件保持工具的装卸支承装置 | |
CN213223833U (zh) | 一种杯带自动安装设备 | |
CN111252541A (zh) | 下料装置 | |
US20210008644A1 (en) | Hand for exchanging claws of a chuck,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exchanging claws of a chuck,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exchanging claws | |
CN114406508A (zh) | 锂电池自动焊接装置 | |
CN110142705A (zh) | 一种自动取出产品的生产夹具 | |
CN212245249U (zh) | 下料装置 | |
CN111571204B (zh) | 一种全自动锁芯装配机 | |
CN219112913U (zh) | 一种精准对接换向机构 | |
CN215092111U (zh) | 一种多向固定夹具 | |
CN217142769U (zh) | 锂电池自动焊接装置 | |
CN113664496A (zh) | 一种磁性编码器全自动智能装配设备 | |
CN211709306U (zh) | 一种夹料机构 | |
CN111438402A (zh) | 支撑管加工设备 | |
CN110459434B (zh) | 一种小型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自动加工设备 | |
CN209050291U (zh) | 一种用于焊接预埋螺栓的工装 | |
CN211438899U (zh) | 自动螺钉铆压机 | |
CN110202387A (zh) | 一种传动轴的加工装置 | |
CN212384754U (zh) | 支撑管加工设备 | |
CN220093531U (zh) | 焊接辅助治具 | |
CN211867151U (zh) |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通用固定托架 | |
CN212705219U (zh) | 焊接夹具自锁装置 | |
CN219684580U (zh) | 一种用于导向板间距调节的滑移导轨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