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4572A - 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4572A
CN111244572A CN202010075156.1A CN202010075156A CN111244572A CN 111244572 A CN111244572 A CN 111244572A CN 202010075156 A CN202010075156 A CN 202010075156A CN 111244572 A CN111244572 A CN 1112445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difference
water pump
temperature
battery
current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51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建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da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751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45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4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45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7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chieving uniformity or desire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温控单元;温控单元包括用于安装电池包的水冷板、以及与其连接的用于实现冷却液循环的温控回路,温控回路设有主水泵和均衡水泵,主水泵和均衡水泵转向相反,主控单元用于,获取温度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电池包的每个电芯的温度,且根据电池包的电芯温差,控制主水泵驱动冷却液正向流动、和/或控制均衡水泵驱动冷却液反向流动。本申请的温控回路中主水泵和均衡水泵转向相反,当主水泵转动时,驱动冷却液正向流动,当均衡水泵转动时,驱动冷却液反向流动。通过控制主水泵和均衡水泵的转动和停止,实现了对电池包温差的多级控制,且不影响对电池恶劣温度的调控。

Description

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纯电动车的保有量快速上升,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性能衰减、电池寿命、电池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成为行业及社会范围内广泛关注的话题。纯电动汽车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不均是引起电池性能衰减、电池寿命下降、电池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长时间的过大的包内电池温差将导致电池间性能差异变大,从而导致电池包性能衰减,影响续航里程、寿命及整车能量消耗。
现有的纯电动汽车系统,其对电池包温差的控制,只有单级的控制,在恶劣工况下并不能很好保证在最佳温差范围内,且往往为了顾及恶劣电芯温度限值而牺牲电池温度均衡。现有的系统,在恶劣工况下,保证恶劣电芯温度不超限值和保证最佳电池温差,不能兼顾,导致出于电池安全性考虑不得不牺牲电池温差,长时间的使用后,电池包性能衰减严重、影响电池寿命和充放电能力、缩短续航里程、升高整车能耗,不利于纯电动车的长久发展,和更大范围普及。
申请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对电池包温差只有单级控制且不能兼顾电芯恶劣温度和电芯温度均衡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温控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和所述温控单元均与所述主控单元通信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池包中每个电芯的温度;
所述温控单元包括用于安装电池包的水冷板、以及与所述水冷板的冷却液路连接的温控回路,所述温控回路设有主水泵和均衡水泵,所述主水泵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液路的一端连通,所述主水泵的入水口和所述均衡水泵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均衡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液路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主控单元用于,获取温度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电池包的每个电芯的温度,且根据电池包的电芯温差,控制所述主水泵驱动冷却液正向流动、和/或控制所述均衡水泵驱动冷却液反向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单元还包括交替开关,所述交替开关设有一个公共端和两个控制端;
所述公共端与所述主控单元通信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控制端与所述主水泵通信连接,另一个所述控制端与所述均衡水泵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回路还包括制冷支路和制热支路;
所述制冷支路、所述主水泵、所述均衡水泵、以及所述水冷板的冷却液路首尾相连,构成回路,所述制热支路并联在所述制冷支路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支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具有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的换热器;
所述第一换热管道、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和所述第二换热管道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道与所述水冷板的冷却液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道与所述均衡水泵的出水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制热支路包括并联在所述制冷支路两端的加热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前述的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的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每个电芯的温度,计算电芯最大温差;
获取当前模式,根据当前模式选择与当前模式对应的温差阈值作为当前模式温差阈值;
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主水泵的转动或停转、和/或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均衡水泵的转动或停转。
进一步的,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包括第一当前模式温差阈值和第二当前模式温差阈值,所述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均衡水泵的转动或停转,和/或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主水泵的转动或停转,具体包括: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小于第一当前模式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停转,同时控制所述主水泵转动,并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调整所述主水泵的转速;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一当前模式温差阈值且小于第二当前模式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停转,同时控制所述主水泵以最大转速转动;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二当前模式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和所述主水泵交替运行;
所述第一当前模式温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二当前模式温差阈值。
更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调整所述主水泵的转速,具体为:
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调整所述主水泵的转速R=aT2+bT+c,其中T为所述电芯最大温差,a、b、c为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回路还包括制冷支路和制热支路,所述制冷支路、所述主水泵、所述均衡水泵、以及所述水冷板的冷却液路首尾相连,构成回路,所述制热支路并联在所述制冷支路两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电芯最大温度大于等于温度上限阈值时,控制所述制冷支路接入温控回路,断开所述制热支路;
当电芯最大温度小于温度上限阈值时,控制所述制热支路接入温控回路,断开所述制冷支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如前述的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中的主控单元,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获取每个电芯的温度,计算电芯最大温差;
获取当前模式,根据当前模式选择与当前模式对应的温差阈值作为当前模式温差阈值;
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主水泵的转动或停转,和/或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均衡水泵的转动或停转。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温控回路中主水泵和均衡水泵转向相反,当主水泵转动时,驱动冷却液正向流动,当均衡水泵转动时,驱动冷却液反向流动。通过控制主水泵和均衡水泵的转动和停止,实现了对电池包温差的多级控制,且不影响对电池恶劣温度的调控。
当电芯最大温差小于第一温差阈值时,主水泵根据电芯最大温差调整转速,驱动冷却液正向流动;当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一温差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差阈值时,主水泵以最大转速驱动冷却液正向流动,提高冷却液的流动速度,以均衡电池包的温度;当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二温差阈值时,主水泵和均衡水泵交替运行,驱动冷却液沿正向和反向交替流动,以快速均衡电池包的温度,实现了对电池包温差的多级控制,且不影响对电池恶劣温度的调控。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的温控回路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池包温差控制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申请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申请的全部或视为对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主控单元01、温度检测单元02和温控单元03,所述温度检测单元02和所述温控单元03均与所述主控单元01通信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单元02用于检测电池包中每个电芯的温度;
所述温控单元03包括用于安装电池包的水冷板31、以及与所述水冷板的冷却液路连接的温控回路,如图2所示,所述温控回路设有主水泵32和均衡水泵33,所述主水泵32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液路的一端连通,所述主水泵32的入水口和所述均衡水泵33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均衡水泵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液路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主控单元用于,获取温度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电池包的每个电芯的温度,且根据电池包的电芯温差,控制所述主水泵驱动冷却液正向流动、和/或控制所述均衡水泵驱动冷却液反向流动。
具体的:
当电池包的电芯最大温差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33停转,控制所述主水泵32驱动冷却液正向流动,并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调整所述主水泵32的转速;
当电池包的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一温差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33停转,控制所述主水泵32以最大转速驱动冷却液正向流动;
当电池包的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二温差阈值时,所述均衡水泵33和所述主水泵32交替运行,所述主水泵32驱动冷却液正向流动,所述均衡水泵驱动冷却液反向流动;
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
具体的,如图2所示,温控回路中主水泵32和均衡水泵33反向布置,当主水泵32启动,均衡水泵33停转时,均衡水泵33相当于管道,由主水泵32驱动温控回路中的冷却液正向(图示为顺时针方向)流动;当主水泵32停转,均衡水泵33启动时,主水泵32相当于管道,由均衡水泵驱动温控回路中的冷却液反向(图示为逆时针反向)流动;而当主水泵32和均衡水泵33交替运行时,则温控回路中的冷却液在正向和反向之间交替流动,此时在冷水板31的冷却液路中往复流动的冷却液能够保持在一个几乎恒定的温度,从而使电池包中各个电芯的温度保持均衡。
温度检测单元02用于检测电池包中每个电芯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送给主控单元01,其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每个温度传感器对应检测一个电芯的温度。如图2所示,电池包04中各个电芯41均匀布置水冷板31上,所述温度传感器可采用热电偶传感器,安装在每个电芯41上,可安装在电芯41的表面、极耳或其他位置。
主控单元01获取电池包中各个电芯41的温度后,计算出电池包的电芯最大温差,并根据电芯最大温差的大小控制温控回路中的主水泵32和均衡水泵33,实现多级温差控制,在均衡电池包温度的前提下尽量控制能耗。本申请中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即随着电芯最大温差的增大,控制主水泵32和均衡水泵33工作在不同的模式下。
可选的,主控单元01可采用微型控制器、行车电脑以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单元03还包括交替开关34,所述交替开关34设有一个公共端和两个控制端;
所述公共端与所述主控单元01通信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控制端与所述主水泵32通信连接,另一个所述控制端与所述均衡水泵33通信连接。
主控单元01通过向交替开关34的公共端发送控制信号,操控两个控制端循环接通,进而控制主水泵32和均衡水泵33的交替运行,作为一个例子,交替开关的交替频率可设置为1/200-1/400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回路还包括制冷支路35和制热支路36;
如图2所示,所述制冷支路35、所述主水泵32、所述均衡水泵33、以及所述水冷板31的冷却液路首尾相连,构成回路,所述制热支路36并联在所述制冷支路35两端。
具体的,制冷支路35和制热支路36通过三通电磁阀37连接在温控回路中,其中三通电磁阀37的入口C与水冷板31连通,出口A和出口B分别与制冷支路35和制热支路36连通。主控单元01与三通电磁阀37通信连接,当控制入口C与出口A连通时,制冷支路35接入温控回路,当控制入口C与出口B连通时,制热支路36接入温控回路。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支路35包括压缩机352、冷凝器353、膨胀阀354,以及具有第一换热管道3511和第二换热管道3512的换热器351;
所述第一换热管道3511、所述压缩机352、所述冷凝器353、所述膨胀阀354和所述第二换热管道3512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道3511与所述水冷板31的冷却液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道3512与所述均衡水泵33的出水口连接,并且所述冷凝器353的内侧还设置有冷却风扇355。
其中,换热器351包括制冷剂侧和冷却液侧,制冷剂侧与汽车的空调回路连通,冷却液侧与温控回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道3511和所述第二换热管道3512均为冷却液侧。
并且,换热器351、压缩机352、冷凝器353、膨胀阀354和冷却风扇355均与主控单元01通信连接,由主控单元01控制制冷支路35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制热支路36包括并联在所述制冷支路35两端的加热器361,用于对冷却液进行加热,加热器361可采用过水PTC,其于主控单元01通信连接,由主控单元01控制其加热功率。
本申请的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通过主水泵和均衡水泵实现了对电池温度的均衡调控,并且实现了多级控制,用最低的能耗维持了电芯的温度均衡,有利于降低整车能耗,提高整车续航里程。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前述的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的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301,获取每个电芯的温度,计算电芯最大温差;
步骤S302,获取当前模式,根据当前模式选择与当前模式对应的温差阈值作为当前模式温差阈值;
步骤S303,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主水泵的转动或停转、和/或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均衡水泵的转动或停转。
其中,获取每个电芯的温度,将最高的电芯温度减去最低的电芯温度,即可获得所述电芯最大温差。
本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能够根据获取的电芯最大温差实时调整主水泵和均衡水泵的工作状态,能够自动切换均衡模式,保持以最小的能耗均衡电池包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包括第一当前模式温差阈值和第二当前模式温差阈值,所述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均衡水泵的转动或停转,和/或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主水泵的转动或停转,具体包括: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小于第一当前模式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停转,同时控制所述主水泵转动,并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调整所述主水泵的转速;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一当前模式温差阈值且小于第二当前模式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停转,同时控制所述主水泵以最大转速转动;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二当前模式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和所述主水泵交替运行;
所述第一当前模式温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二当前模式温差阈值。
本实施例能够根据获取的电芯最大温差实时调整主水泵和均衡水泵的工作状态,分级设置了三种均衡模式,能够自动切换均衡模式,保持以最小的能耗均衡电池包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包括常规模式,常规模式下的第一当前模式温差阈值为第一温差阈值,常规模式下的第二当前模式温差阈值为第二温差阈值;
所述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均衡水泵的转动或停转,和/或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主水泵的转动或停转,具体包括: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小于第一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停转,同时控制所述主水泵转动,并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调整所述主水泵的转速,此为一级均衡模式;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一温差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停转,同时控制所述主水泵以最大转速转动,此为二级均衡模式;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二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和所述主水泵交替运行,此为三级均衡模式;
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
具体的,预设第一温差阈值和第二温差阈值,作为一个例子,第一温差阈值可设置为5℃,第二温差阈值可设置为7℃,具体可根据电池包的性能进行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还包括长寿命模式,长寿命模式下的第一当前模式温差阈值为第三温差阈值,长寿命模式下的第二当前模式温差阈值为第四温差阈值;
所述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均衡水泵的转动或停转,和/或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主水泵的转动或停转,具体包括: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小于第三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停转,同时控制所述主水泵转动,并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调整所述主水泵的转速,此为一级均衡模式;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三温差阈值且小于第四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停转,同时控制所述主水泵以最大转速转动,此为二级均衡模式;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四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和所述主水泵交替运行,此为三级均衡模式;
其中,所述第三温差阈值低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2~3℃,所述第四温差阈值低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2~3℃,并且所述第四温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三温差阈值。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电池包温差控制包括常规模式和长寿命模式,用户可自行选择启动其中一种模式执行电池包温差控制。常规模式和长寿命模式中均设置了三级均衡模式对温差进行调控,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在长寿命模式下,各级均衡模式的温差阈值均低于对应常规模式下的温差阈值2-3℃。
作为一个例子,在常规模式下,电芯最大温差T<5℃时,启动一级均衡模式;电芯最大温差5℃≤T<7℃时,启动二级均衡模式;电芯最大温差T≥7℃时,启动三级均衡模式。而在常规模式下,电芯最大温差T<3℃时,启动一级均衡模式;电芯最大温差3℃≤T<5℃时,启动二级均衡模式;电芯最大温差T≥5℃时,启动三级均衡模式。
可见,在长寿命模式下所设置的温差阈值较低,温差控制系统对电芯最大温差的反应更加灵敏,对应启动均衡效果更强的均衡模式,保持电池包的电芯最大温差较低,以降低电芯温差对电池包性能的影响,延长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调整所述主水泵的转速,具体为:
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调整所述主水泵的转速R=aT2+bT+c,其中T为所述电芯最大温差,a、b、c为系数,具体根据实车电池包温控标准进行设定。
在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小于第一温差阈值时,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升高,主水泵的转速则随之增大,自然,当根据上式计算出主水泵的转速大于主水泵的额定最高转速时,则主水泵以所述额定最高转速运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中的所述温控回路还包括制冷支路和制热支路,,所述制冷支路、所述主水泵、所述均衡水泵、以及所述水冷板的冷却液路首尾相连,构成回路,所述制热支路并联在所述制冷支路两端。其中制冷支路用于冷却温控回路中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液降低电池包的整体温度,制冷支路用于加热温控回路中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液提高电池包的整体温度。
基于上述温控回路的结构,所述的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电芯最大温度大于等于温度上限阈值时,控制所述制冷支路接入温控回路,断开所述制热支路,以使电芯最大温度降低至正常温度水平;
当电芯最大温度小于温度上限阈值时,控制所述制热支路接入温控回路,断开所述制冷支路,以使电芯最大温度提高至正常温度水平。
本实施例还能根据电芯最大温度控制温控回路启动制冷功能或制热功能,以使电池包的温度保持在正常温度水平,在实现电池包温差控制的同时兼顾了电池包整体温度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401:选择温控模式为常规模式或长寿命模式,若选择常规模式,执行步骤S402,若选择长寿命模式,执行步骤S403;
步骤S402:获取每个电芯的温度,计算电芯最大温差,若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小于第一温差阈值,执行步骤S404;若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一温差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差阈值,执行步骤S405;若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二温差阈值,执行步骤S406;
步骤S403:获取每个电芯的温度,计算电芯最大温差,若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小于第三温差阈值,执行步骤S404;若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三温差阈值且小于第四温差阈值,执行步骤S405;若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四温差阈值,执行步骤S406;
步骤S404: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停转,同时控制所述主水泵转动,并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调整所述主水泵的转速;
步骤S405: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停转,同时控制所述主水泵以最大转速转动;
步骤S406: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和所述主水泵交替运行;
步骤S407:获取每个电芯的温度,若电芯最大温度大于等于温度上限阈值,则执行步骤S408,若电芯最大温度小于温度上限阈值,则执行步骤S409;
步骤S408:控制制冷支路接入温控回路,断开制热支路;
步骤S409:控制制热支路接入温控回路,断开制冷支路。
其中,步骤S401-S406和步骤S407-S407同时执行。
在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具备如下优点:
在恶劣工况下,也能同时保证电芯温度不超限值和保证全过程最佳电池温差,有利于减缓电池性能衰减,延长电池寿命,减缓电池充电倍率衰减;
用户可依据需求设定工作模式,整车控制器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匹配满足需求的最佳控制方式;
采用多级均衡模式,控制系统选择最佳匹配的系统工作状态,有利于降低整车能耗,提高整车续航里程;
在电池加热或制冷极端工况下,电池温度均衡无需以降低电池加热或电池制冷功率为措施,且能达到比现有系统更小的温差,在保证电池包温差最佳时同时提升电池加热或制冷效率,缩短电池低温加热时间及高温降温时间,缩短电池低温充电及高温充电时间,减少客户续航里程焦虑,有利于纯电动汽车更大范围的普及发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前述的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的电池包温差控制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501;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5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502;其中,
所述存储器502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50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501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501能够:
获取每个电芯的温度,计算电芯最大温差;
获取当前模式,根据当前模式选择与当前模式对应的温差阈值作为当前模式温差阈值;
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主水泵的转动或停转,和/或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均衡水泵的转动或停转。
图5中以一个电子设备为例。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503和输出装置504。
处理器501、存储器502、输入装置503及显示装置5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5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图3、图4所示的方法流程。处理器5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
存储器5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5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执行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的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503可接收输入的用户点击,以及产生与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显示装置5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0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501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
本申请能够根据获取的电芯最大温差实时调整主水泵和均衡水泵的工作状态,能够自动切换均衡模式,保持以最小的能耗均衡电池包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调整所述主水泵的转速,具体为:
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调整所述主水泵的转速R=aT2+bT+c,其中T为所述电芯最大温差,a、b、c为系数。
本实施例给出了主水泵的转速计算方法,定义了主水泵转速的控制标准。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还包括长寿命模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能够:在长寿命模式下,获取每个电芯的温度,计算电芯最大温差;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小于第三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停转,同时控制所述主水泵转动,并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调整所述主水泵的转速;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三温差阈值且小于第四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停转,同时控制所述主水泵以最大转速转动;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四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和所述主水泵交替运行;
其中,所述第三温差阈值低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2~3℃,所述第四温差阈值低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2~3℃。
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种温控模式供用户选择,在长寿命模式对电池包的寿命影响相较于常规模式的影响更小,但能耗较大,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其中一种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回路还包括制冷支路和制热支路,所述制冷支路、所述主水泵、所述均衡水泵、以及所述水冷板的冷却液路首尾相连,构成回路,所述制热支路并联在所述制冷支路两端;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能够:
当电芯最大温度大于等于温度上限阈值时,控制所述制冷支路接入温控回路,断开所述制热支路;
当电芯最大温度小于温度上限阈值时,控制所述制热支路接入温控回路,断开所述制冷支路。
本实施例还能根据电芯最大温度控制温控回路启动制冷功能或制热功能,以使电池包的温度保持在正常温度水平,在实现电池包温差控制的同时兼顾了电池包整体温度控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申请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申请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温控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和所述温控单元均与所述主控单元通信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池包中每个电芯的温度;
所述温控单元包括用于安装电池包的水冷板、以及与所述水冷板的冷却液路连接的温控回路,所述温控回路设有主水泵和均衡水泵,所述主水泵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液路的一端连通,所述主水泵的入水口和所述均衡水泵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均衡水泵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液路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主控单元用于,获取温度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电池包的每个电芯的温度,且根据电池包的电芯温差,控制所述主水泵驱动冷却液正向流动、和/或控制所述均衡水泵驱动冷却液反向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单元还包括交替开关,所述交替开关设有一个公共端和两个控制端;
所述公共端与所述主控单元通信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控制端与所述主水泵通信连接,另一个所述控制端与所述均衡水泵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回路还包括制冷支路和制热支路;
所述制冷支路、所述主水泵、所述均衡水泵、以及所述水冷板的冷却液路首尾相连,构成回路,所述制热支路并联在所述制冷支路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支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具有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的换热器;
所述第一换热管道、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和所述第二换热管道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道与所述水冷板的冷却液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道与所述均衡水泵的出水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支路包括并联在所述制冷支路两端的加热器。
6.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的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每个电芯的温度,计算电芯最大温差;
获取当前模式,根据当前模式选择与当前模式对应的温差阈值作为当前模式温差阈值;
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主水泵的转动或停转、和/或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均衡水泵的转动或停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包括第一当前模式温差阈值和第二当前模式温差阈值,所述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均衡水泵的转动或停转,和/或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主水泵的转动或停转,具体包括: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小于第一当前模式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停转,同时控制所述主水泵转动,并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调整所述主水泵的转速;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一当前模式温差阈值且小于第二当前模式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停转,同时控制所述主水泵以最大转速转动;
当所述电芯最大温差大于等于第二当前模式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均衡水泵和所述主水泵交替运行;
所述第一当前模式温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二当前模式温差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调整所述主水泵的转速,具体为:
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调整所述主水泵的转速R=aT2+bT+c,其中T为所述电芯最大温差,a、b、c为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温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回路还包括制冷支路和制热支路,所述制冷支路、所述主水泵、所述均衡水泵、以及所述水冷板的冷却液路首尾相连,构成回路,所述制热支路并联在所述制冷支路两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电芯最大温度大于等于温度上限阈值时,控制所述制冷支路接入温控回路,断开所述制热支路;
当电芯最大温度小于温度上限阈值时,控制所述制热支路接入温控回路,断开所述制冷支路。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中的主控单元,应用于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获取每个电芯的温度,计算电芯最大温差;
获取当前模式,根据当前模式选择与当前模式对应的温差阈值作为当前模式温差阈值;
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主水泵的转动或停转,和/或根据所述电芯最大温差与所述当前模式温差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均衡水泵的转动或停转。
CN202010075156.1A 2020-01-22 2020-01-22 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12445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5156.1A CN111244572A (zh) 2020-01-22 2020-01-22 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5156.1A CN111244572A (zh) 2020-01-22 2020-01-22 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4572A true CN111244572A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79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5156.1A Pending CN111244572A (zh) 2020-01-22 2020-01-22 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4572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6057A (zh) * 2020-06-16 2020-10-16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车辆的电池温度均衡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895315A (zh) * 2021-09-29 2022-01-07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加热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04023A (zh) * 2021-09-10 2022-01-07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包、电池包的温度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动汽车
CN113895311A (zh) * 2021-09-29 2022-01-07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制冷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24861A1 (zh) * 2021-08-26 2023-03-02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电容包或电池包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4066315A1 (zh) * 2022-09-27 2024-04-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车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39894A1 (en) * 2001-12-12 2010-09-2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battery, vehicle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for
CN105048023A (zh) * 2015-07-20 2015-11-1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双向热交换系统
CN106785157A (zh) * 2017-01-23 2017-05-31 威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换向器、电池包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CN208559081U (zh) * 2018-05-21 2019-03-01 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型智能化多回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9860947A (zh) * 2019-01-15 2019-06-07 江苏大学 一种动力电池包可变流道主动热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9418720U (zh) * 2018-09-13 2019-09-20 吉林大学 电池组温度主动均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39894A1 (en) * 2001-12-12 2010-09-2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battery, vehicle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for
CN105048023A (zh) * 2015-07-20 2015-11-1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双向热交换系统
CN106785157A (zh) * 2017-01-23 2017-05-31 威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换向器、电池包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CN208559081U (zh) * 2018-05-21 2019-03-01 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型智能化多回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209418720U (zh) * 2018-09-13 2019-09-20 吉林大学 电池组温度主动均衡系统
CN109860947A (zh) * 2019-01-15 2019-06-07 江苏大学 一种动力电池包可变流道主动热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6057A (zh) * 2020-06-16 2020-10-16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车辆的电池温度均衡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786057B (zh) * 2020-06-16 2022-02-25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车辆的电池温度均衡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24861A1 (zh) * 2021-08-26 2023-03-02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电容包或电池包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904023A (zh) * 2021-09-10 2022-01-07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包、电池包的温度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动汽车
CN113904023B (zh) * 2021-09-10 2024-03-26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包、电池包的温度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动汽车
CN113895315A (zh) * 2021-09-29 2022-01-07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加热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95311A (zh) * 2021-09-29 2022-01-07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制冷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95315B (zh) * 2021-09-29 2024-05-10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加热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95311B (zh) * 2021-09-29 2024-05-28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制冷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66315A1 (zh) * 2022-09-27 2024-04-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44572A (zh) 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029616B (zh) 一种考虑电堆寿命的港口运输车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8376808B (zh) 一种汽车电池温度调节方法
CN108808161B (zh) 一种电动大巴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10600831B (zh) 电池包的温度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8030880B2 (en) Power generation an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CN211125838U (zh) 燃料电池散热控制系统及燃料电池汽车
CN106876822A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193269B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2537180A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02529690A (zh) 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301101B (zh) 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CN112172610A (zh) 电动搅拌车的加热装置和电动搅拌车
CN111993884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热管理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热管理方法
CN113581013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热管理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959253A (zh) 冷却控制方法及系统,电动汽车
CN110854470A (zh) 电动汽车直冷液热式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动汽车
CN110949093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3696715A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系统及温度控制方法
CN111416176A (zh) 一种基于vcu控制的整车散热系统及方法
CN113193260A (zh) 车辆热管理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14497804B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14475360B (zh) 电动汽车电机冷却液回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214028292U (zh) 电动搅拌车的加热装置和电动搅拌车
CN115149150A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3

Address after: Room 1402, basement and building T7, Nansha Jinmao Bay, No.01, jinmaozhong 2nd Street, Huangge Town,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engda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403, basement and building T7, Nansha Jinmao Bay, No.01, Jinmao middle street, Huangge Town,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Evergrand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