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4338A - 一种弯折电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弯折电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4338A
CN111244338A CN202010341421.6A CN202010341421A CN111244338A CN 111244338 A CN111244338 A CN 111244338A CN 202010341421 A CN202010341421 A CN 202010341421A CN 111244338 A CN111244338 A CN 111244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heet
shaped
mobile phone
flexible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14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4338B (zh
Inventor
高锃
魏学文
王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414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43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4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4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4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4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7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electr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H01M10/6572Peltier elements or thermoelectr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弯折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包括:若干电芯,所述电芯上均连接有极耳;所述极耳包括:柔性线缆体和柔性线缆体一端连接的片状体,所述片状体连接在一个电芯内部,所述柔性线缆体远离片状体的一端位于所述一个电芯外部,且用于连接相邻电芯。本发明中,由于采用了柔性线缆型的弯折结构,所以其弯折性能大大提升,可以满足弯折次数的要求,线缆型的弯折次数是FPC结构的数倍。由此,本发明能够解决目前电池无法长期弯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弯折电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包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弯折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软包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结构关系,通常硬度较大,外形都是固定的,无法满足不同形态的整机的需求。随着手机形态的不断变化,也需要电池在这个过程中满足折叠和弯曲的要求。
在目前的解决方案中,由于折叠屏以及各种新的电池形式的进行,对于电池的异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希望电池呈现可以弯折、弯曲等外观状态。
目前的常规方案中,需要电池进行弯折的场景,通常会采用如下的两种形式:1、采用异形电池的方案,例如L形的电芯或者弧形的弯折电芯,这样的方案中电池尺寸外形是固定,无法灵活改变,这样的缺点注定了这样的电池只能满足固定的尺寸,无法实现弯折的目的;2、采用软板的方式,通过软板连接两块电池的硬板,这两块电池可以相对移动(弯折),但是电池上的缺点是只有两个电池可以相对移动(弯折),但是无法在电芯和保护板之间实现移动(弯折);且软板如FPC板(柔性电路板),由于FPC本身强度较低,弯折性能较差,所以无法实现长时间的弯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弯折电池结构,用以解决目前电池无法长期弯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弯折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包括:
若干电芯,所述电芯上均连接有极耳;
所述极耳包括:柔性线缆体和柔性线缆体一端连接的片状体,所述片状体连接在一个电芯内部,所述柔性线缆体远离片状体的一端位于所述一个电芯外部,且用于连接相邻电芯。
优选的,所述极耳与电芯之间采用极耳胶进行封装。
优选的,所述片状体焊接在电芯的集流体上。
优选的,相邻电芯之间还设置极耳连接件,所述柔性线缆体远离片状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极耳连接件上。
优选的,所述极耳连接件包括:
热封胶壳;
保护板,位于热封胶壳内,所述保护板与所述柔性线缆体远离片状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柔性线缆体与热封胶壳之间通过极耳胶封装。
优选的,所述保护板与所述柔性线缆体远离片状体的一端焊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本体非折弯处相对两侧还设置有手机连接组件,所述电池本体通过手机连接组件与手机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手机连接组件包括:
U形块,所述相对两侧的U形块开口端相互远离设置,所述U形块的非开口端与手机本体固定连接;
定位块,设置在手机的电池槽内,所述定位块用于插入所述U形块的U形槽内;
固定件,所述U形块和定位块通过固定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所述U形槽两侧内壁及底部内壁设置的永磁体,所述定位块对应设置有与永磁体位置匹配的电磁体;
或所述固定件包括:螺丝,所述U形槽两侧内壁及定位块对应设置螺纹通孔,所述螺丝连接在所述螺纹通孔内。
优选的,所述手机连接组件包括:
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本体非折弯处;
滑槽,设置在固定板远离电池本体的一侧;
第一L形固定块,第一L形固定块的水平段的端头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
第二L形固定块,所述第二L形固定块的水平段与第一L形固定块的水平段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L形固定块的竖直段与第一L形固定块的竖直段相互远离,手机的电池槽上设有与第一L形固定块和第二L形固定块匹配的卡槽;
滑块,设置在第二L形固定块的水平段的端头,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
优选的,还包括与电池本体连接的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保护模块,连接电池本体与外接电源接口,通过外接电源接口连接外接电源;第二保护模块,用于连接手机本体与负载;
所述第一保护模块包括:
第五三极管,漏极连接连接外接电源接口,源极连接电池本体正极;
第二二极管,负极连接外接电源接口;
第六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二二极管正极,发射极接地;
第五电阻,一端连接第六三极管基极,另一端连接第六三极管发射极;
第二电容,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正极及第六三极管基极,另一端连接接地;
第一电阻,一端连接外接电源接口及第五三极管漏极;
第一二极管,为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第一电阻另一端及第五三极管栅极,负极接地;
第三电阻,一端连接第五三极管栅极及第一二极管正极,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负极;
第四三极管,发射极连接五三极管栅极;
第二电阻,第一端连接第四三极管集电极,第二端连接第五三极管源极;
第四电阻,第一端连接第四三极管基极,第二端连接第四三极管集电极;
第一电容,与第四电阻并联连接;
第三二极管,正极连接第四电阻第一端,负极连接电池本体正极及第二电阻第二端;
所述第二保护模块包括:
集成芯片,正输入端连接电池本体正极,负输入端连接电池本体负极;
第六电阻,一端连接集成芯片的充电引脚;
第三三极管,栅极连接第六电阻另一端,源极连接负载负极,负载正极连接电池本体正极;
第七电阻,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栅极,另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漏极;
第二三极管,栅极连接集成芯片的放电引脚;
第八电阻,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漏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源极;
第九电阻,一端连接集成芯片的取样引脚及第二三极管源极;
第一三极管,源极连接第九电阻另一端,漏极连接第三三极管漏极;
第十电阻,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栅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栅极。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目前普通的电池本体中电芯与极耳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池本体中电芯与极耳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池本体中一个电芯与极耳、极耳连接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池本体中两个电芯通过极耳、极耳连接件连接为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电池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电池本体与手机连接组件连接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电池本体与手机连接组件连接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图中:1、电池本体;11、电芯;12、极耳;121、柔性线缆体;122、片状体;13、极耳胶;14、极耳连接件;141、热封胶壳;142、保护板;2、手机连接组件;21、U形块;22、定位块;23、固定件;231、螺纹通孔;232、螺丝;24、固定板;241、滑槽;25、第一L形固定块;251、第一L形固定块的水平段;252、第一L形固定块的竖直段;26、第二L形固定块;261、第二L形固定块的水平段;262、第二L形固定块的竖直段;263、滑块;2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如图1,锂电池中常规的极耳方案都采用的是镍片或者铝片的,直接焊接在集流体上面,片材的优势是在焊接中不会占用额外的厚度,但是缺点是在弯折过程中容易出现断裂,片材本身的形态无法满足弯折的要求。线缆型的弯折性能优异,但是封装过程中会占用比较大的厚度。为了综合以上两个优势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弯折电池结构,如图2-6所示,包括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包括:
两个电芯11,所述两个电芯11上均连接有极耳12;
所述极耳12包括:柔性线缆体121和柔性线缆体121一端连接的片状体122,所述片状体122连接在一个电芯11内部,所述柔性线缆体121远离片状体122的一端位于所述一个电芯11外部,且用于连接另一个电芯11。
其中,优选的,所述片状体122焊接在电芯11的集流体上,所述极耳12与电芯11之间采用极耳胶13进行封装,采用此种封装方式,具有不会增加电芯单体厚度的优点。
其中,优选的,两个电芯11之间还设置极耳连接件14,两个电芯的所述柔性线缆体121的远离片状体122的一端均连接在所述极耳连接件14上,两个电芯11通过极耳12和极耳连接件14连接为一体。优选的,两个电芯和其连接的极耳、极耳连接件均对称设置,使得整体形成的电池本体为左右对等的结构,可弯折为左右对等的蝶形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发明中,极耳12包括:柔性线缆体121和柔性线缆体121一端连接的片状体122;两个电芯11对应的极耳12的片状体122连接在电芯11内部,两个电芯11对应的极耳12的柔性线缆体121远离片状体122的一端位于电芯11外部,且均连接在极耳连接件14上,两个电芯11通过极耳12和极耳连接件14连接为一体,两个电芯11之间的柔性线缆体121可以弯折,最终可以得到可弯折的电池本体(如图8,可实现电池本体的蝶形弯折),辅助手机实现部分弯折的方案;
采用线缆型(上述柔性线缆体121)和片型(片状体122)复合的极耳结构,片型在电芯内部用于与电芯的集流体焊接,线缆型在电芯外部用于连接另一个电芯,通过设置在电芯外部的线缆型增加弯折性能;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由于采用了柔性线缆型的弯折结构,所以其弯折性能大大提升,可以满足弯折次数的要求,线缆型的弯折次数是FPC结构的数倍。由此,本发明能够解决目前电池无法长期弯折的技术问题。
2、整体的蝶形结构设计,可以满足电池的弯折需求。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4-6所示,所述极耳连接件14包括:
热封胶壳141;
保护板142,位于热封胶壳141内,所述保护板142与所述柔性线缆体121远离片状体122的一端焊接,所述柔性线缆体与热封胶壳141之间通过极耳胶13封装。
如图5,两个电芯与极耳连接件的连接方式相同,两个电芯和其连接的极耳、极耳连接件均对称设置,使得整体形成的电池本体为左右对等的结构,可弯折为左右对等的蝶形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不仅两个电芯可以相对移动(弯折),电芯和保护板之间也可实现移动(弯折);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柔性线缆体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在保护板上的,焊点的位置通常无法承受反复的弯折,设置可通过热闭合的热封胶壳用于保护柔性线缆体和保护板连接部位(焊点)。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置可通过热闭合的热封胶壳用于保护柔性线缆体和保护板连接部位,可以固定和保护弯折点,确认弯折在柔性线缆体的位置进行,而非柔性线缆体与保护板的焊点处。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所述电池本体1非折弯处相对两侧(如长度方向相对两侧,优选的,也可同时在电池本体两端设置)还设置有手机连接组件2,所述电池本体1通过手机连接组件2与手机可拆卸连接。
所述手机连接组件2包括:
U形块21,所述相对两侧的U形块21开口端相互远离设置,所述U形块21的非开口端与电池本体1固定连接;
定位块22,设置在手机的电池槽上(可为电池槽内,也可为电池槽顶端),所述定位块22用于插入所述U形块21的U形槽内;
固定件23,所述U形块21和定位块22通过固定件23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安装电池本体时,首先将U形块放置手机的电池槽处,使得定位块插入U形块的U形槽内,然后通过固定件将U形块21和定位块22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所述电池本体1非折弯处相对两侧还设置有手机连接组件2,所述电池本体1通过手机连接组件2与手机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卸下电池本体进行更换或维修。
上述U形块和定位块的设置,将定位块限位在U形块的U形槽内,进行上下限位;相对的两个U形块以及固定件的设置可实现水平限位及固定;且U形块的U形槽中插入定位块,U形形状可增大定位块接触面积,便于可靠连接电池本体及电池槽。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固定件23包括:所述U形槽两侧内壁及底部内壁设置的永磁体,所述定位块22对应设置有与永磁体位置匹配的电磁体。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U形槽两侧内壁及底部内壁设置的永磁体,所述定位块22对应设置有与永磁体位置匹配的电磁体,通过在上述三处吸附配合的结构便于可靠连接U形块及定位块。
实施例5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固定件23包括:螺丝232,所述U形槽两侧内壁及定位块22对应设置螺纹通孔231,所述螺丝232连接在所述螺纹通孔231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通过螺丝固定具有固定可靠的优点,从而便于电池本体与电池槽的可靠固定,且上述结构通过拧下螺丝即可拆卸 ,拆卸方便。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电池本体1非折弯处相对两侧(优选的,为电池本体长度方向相对两侧,优选的,同时也可在电池本体长度方向两端设置)还设置有手机连接组件2,所述电池本体1通过手机连接组件2与手机可拆卸连接。
所述手机连接组件2包括:
固定板24,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本体1非折弯处;
滑槽241,设置在固定板24远离电池本体1的一侧;
第一L形固定块25,第一L形固定块的水平段251的端头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24上;
第二L形固定块26,所述第二L形固定块的水平段261与第一L形固定块的水平段251通过弹簧2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L形固定块的竖直段262与第一L形固定块的竖直段251相互远离,手机的电池槽上设有与第一L形固定块和第二L形固定块匹配的卡槽。优选的,所述第一L形固定块和第二L形固定块的水平段端头均设置球形卡块,所述卡槽设有与球形卡块匹配的球形凹槽,便于可靠定位。
滑块263,设置在第二L形固定块的水平段261的端头,所述滑块263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241内。
优选的,第一L形固定块和第二L形固定块可在电池本体上上下相对设置(上下相对时,图8为主视图)或者水平相对设置(水平相对时,图8为俯视图)。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安装电池本体时,手压下第二L形固定块压缩弹簧使得其与第一L形固定块相互靠近,然后将第一L形固定块和第二L形固定块分别插入对应的卡槽中,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第一L形固定块和第二L形固定块分别贴合固定在对应的卡槽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所述电池本体1非折弯处相对两侧还设置有手机连接组件2,所述电池本体1通过手机连接组件2与手机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卸下电池本体进行更换或维修。
上述技术方案无需附加工具即可将电池本体和手机连接及拆卸,更便于使用;且设置相对两侧均设置相对的第一L形固定块和第二L形固定块及弹簧便于实现水平限位及竖直限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4-6中任一项的基础上,还包括弹性连接片,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池槽长度方向一侧,另一端与电池槽长度方向另一侧卡扣连接,所述弹性连接片上固定连接有微型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微型半导体制冷片与手机的控制模块电连接。手机盖上还设置温度传感器,手机的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工作。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公式(1)计算电池本体的产热量
Figure 151665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8762DEST_PATH_IMAGE002
为电池本体的产热量,
Figure 139267DEST_PATH_IMAGE003
为电池本体的放电电流,
Figure 790828DEST_PATH_IMAGE004
为电池本体的内阻,
Figure 773828DEST_PATH_IMAGE005
为热力学温度;
步骤2:根据公式(2)计算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量
Figure 169037DEST_PATH_IMAGE006
其中,
Figure 655513DEST_PATH_IMAGE007
为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量,
Figure 743555DEST_PATH_IMAGE008
为半导体制冷片中不同导体材料的温差电系数 的差值,
Figure 948271DEST_PATH_IMAGE009
为半导体制冷片靠近电池本体一端的温度,
Figure 147171DEST_PATH_IMAGE010
为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电流,
Figure 989619DEST_PATH_IMAGE011
为半导体制冷片的内阻,
Figure 248562DEST_PATH_IMAGE012
为半导体制冷片的热传导系数,
Figure 2891DEST_PATH_IMAGE013
为半导体远离电池本体一端 的温度 ;
步骤3:根据公式(3)计算半导体制冷片远离电池本体一端的手机壳体散热量
Figure 677586DEST_PATH_IMAGE014
其中,
Figure 200972DEST_PATH_IMAGE015
为半导体制冷片远离电池本体一端的手机壳体散热量,
Figure 568499DEST_PATH_IMAGE016
为手机壳体的导 热系数 ,
Figure 544545DEST_PATH_IMAGE017
为半导体制冷片远离电池本体一端的手机壳体面积,
Figure 22931DEST_PATH_IMAGE018
为手机盖上的温度传感 器检测手机外部的温度值。
步骤4:根据公式(4)计算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电流范围值,并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电流在根据公式(4)计算的工作电流范围值内。
Figure 666402DEST_PATH_IMAGE019
其中,
Figure 437787DEST_PATH_IMAGE020
为预设的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量与电池发热量最小比率,
Figure 166708DEST_PATH_IMAGE021
为预设的手机壳 散热量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量的最小比率。
该实施例中,上述弹性连接片的连接方式不影响电池拆卸,也能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实现快速给电池散热,便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且根据电池本体手机盖温度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工作,综合考虑电池发热,手机壳散热能力,便于可靠给电池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还包括与电池本体连接的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保护模块,连接电池本体与外接电源接口,通过外接电源接口连接外接电源VCC;第二保护模块,用于连接手机本体与负载;
所述第一保护模块包括:
第五三极管Q5,漏极连接连接外接电源接口,源极连接电池本体正极;
第二二极管D2,负极连接外接电源接口;
第六三极管Q6,基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正极,发射极接地;
第五电阻R5,一端连接第六三极管Q6基极,另一端连接第六三极管Q6发射极;
第二电容C2,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正极及第六三极管Q6基极,另一端连接接地;
第一电阻R1,一端连接外接电源接口及第五三极管Q5漏极;
第一二极管D1,为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第一电阻R1另一端及第五三极管Q5栅极,负极接地;
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5栅极及第一二极管D1正极,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负极;
第四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五三极管栅极;
第二电阻R2,第一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集电极,第二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5源极;
第四电阻R4,第一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基极,第二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集电极;
第一电容C1,与第四电阻R4并联连接;
第三二极管D3,正极连接第四电阻R4第一端,负极连接电池本体正极及第二电阻R2第二端;
所述第二保护模块包括:
集成芯片,正输入端连接电池本体正极,负输入端连接电池本体负极;
第六电阻R6,一端连接集成芯片的充电引脚;
第三三极管Q3,栅极连接第六电阻R6另一端,源极连接负载负极,负载正极连接电池本体正极;
第七电阻R7,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栅极,另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漏极;
第二三极管Q2,栅极连接集成芯片的放电引脚;
第八电阻R8,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漏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源极;
第九电阻R9,一端连接集成芯片的取样引脚及第二三极管Q2源极;
第一三极管Q1,源极连接第九电阻R9另一端,漏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漏极;
第十电阻R10,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栅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栅极。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上述第一保护模块中,在外接电源接口连接的外接电源过压时,D2被击穿,Q6导通,使得Q4导通,使得电池本体停止充电;
上述第二保护模块中,通过Q1取样检测电流,产生的电压通过R9分压反馈至集成芯片,集成芯片根据其控制R6输入的电平,根据R6输入的电平Q1、Q2可同时开启或断开。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第一保护模块用于实现电池本体的过充保护;且电池正常充电时,通过D1、D3稳压,通过C1、C2滤波,从而保证可靠充电;通过D1用于显示电池本体的充电状态;上述第二保护模块中,设置集成芯片,控制方便,通过场效应晶体管Q1取样,场效应晶体管具有较宽的安全工作区而不会产生热点,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强的过载能力;且控制Q1、Q2同时关闭和开启,避免负载正极的电压对集成芯片取样引脚的影响,保证本发明电路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本体还连接有用于检测电池本体倾角的倾角检测装置,所述倾角检测装置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倾角检测装置将其检测的倾角信息发送给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预设有倾角范围标准值,当倾角检测装置检测的倾角值超出所述倾角范围标准值时,处理器控制与其连接的报警器进行报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检测电池本体的状态是否异常,如出现极耳连接松动耳导致上述倾角异常,保证本发明电池本体的可靠工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弯折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1),所述电池本体(1)包括:
若干电芯(11),所述电芯(11)上均连接有极耳(12);
所述极耳(12)包括:柔性线缆体(121)和柔性线缆体(121)一端连接的片状体(122),所述片状体(122)连接在一个电芯(11)内部,所述柔性线缆体(121)远离片状体(122)的一端位于所述一个电芯(11)外部,且用于连接相邻电芯(11);
相邻电芯(11)之间还设置极耳连接件(14),所述柔性线缆体(121)远离片状体(1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极耳连接件(14)上;
所述极耳连接件(14)包括:
热封胶壳(141);
保护板(142),位于热封胶壳(141)内,所述保护板(142)与所述柔性线缆体(121)远离片状体(122)的一端连接,所述柔性线缆体(121)与热封胶壳(141)之间通过极耳胶(13)封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折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12)与电芯(11)之间采用极耳胶(13)进行封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折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体(122)焊接在电芯(11)的集流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折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142)与所述柔性线缆体(121)远离片状体(122)的一端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折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本体(1)非折弯处相对两侧还设置有手机连接组件(2),所述电池本体(1)通过手机连接组件(2)与手机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弯折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机连接组件(2)包括:
U形块(21),所述相对两侧的U形块(21)开口端相互远离设置,所述U形块(21)的非开口端与电池本体(1)固定连接;
定位块(22),设置在手机的电池槽上,所述定位块(22)用于插入所述U形块(21)的U形槽内;
固定件(23),所述U形块(21)和定位块(22)通过固定件(23)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弯折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23)包括:所述U形槽两侧内壁及底部内壁设置的永磁体,所述定位块(22)对应设置有与永磁体位置匹配的电磁体;
或所述固定件(23)包括:螺丝(232),所述U形槽两侧内壁及定位块(22)对应设置螺纹通孔(231),所述螺丝(232)连接在所述螺纹通孔(231)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弯折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机连接组件(2)包括:
固定板(24),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本体(1)非折弯处;
滑槽(241),设置在固定板(24)远离电池本体(1)的一侧;
第一L形固定块(25),第一L形固定块的水平段(251)的端头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24)上;
第二L形固定块(26),所述第二L形固定块的水平段(261)与第一L形固定块的水平段(251)通过弹簧(2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L形固定块的竖直段(262)与第一L形固定块的竖直段(252)相互远离,手机的电池槽上设有与第一L形固定块(25)和第二L形固定块(26)匹配的卡槽;
滑块(263),设置在第二L形固定块的水平段(261)的端头,所述滑块(263)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241)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折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连接片,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池槽长度方向一侧,另一端与电池槽长度方向另一侧卡扣连接,所述弹性连接片上固定连接有微型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微型半导体制冷片与手机的控制模块电连接,手机盖上还设置温度传感器,手机的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工作;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公式(1)计算电池本体的产热量
Figure 167367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307755DEST_PATH_IMAGE002
为电池本体的产热量,
Figure 751506DEST_PATH_IMAGE003
为电池本体的放电电流,
Figure 967723DEST_PATH_IMAGE004
为电池本体的内阻,
Figure 53491DEST_PATH_IMAGE005
为 热力学温度;
步骤2:根据公式(2)计算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量
Figure 405975DEST_PATH_IMAGE006
其中,
Figure 614102DEST_PATH_IMAGE007
为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量,
Figure 989720DEST_PATH_IMAGE008
为半导体制冷片中不同导体材料的温差电系数的差 值,
Figure 410337DEST_PATH_IMAGE009
为半导体制冷片靠近电池本体一端的温度,
Figure 584704DEST_PATH_IMAGE010
为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电流,
Figure 432575DEST_PATH_IMAGE011
为半导 体制冷片的内阻,
Figure 498751DEST_PATH_IMAGE012
为半导体制冷片的热传导系数,
Figure 723059DEST_PATH_IMAGE013
为半导体远离电池本体一端的温度 ;
步骤3:根据公式(3)计算半导体制冷片远离电池本体一端的手机壳体散热量
Figure 987818DEST_PATH_IMAGE014
其中,
Figure 475431DEST_PATH_IMAGE015
为半导体制冷片远离电池本体一端的手机壳体散热量,
Figure 887958DEST_PATH_IMAGE016
为手机壳体的导热 系数 ,
Figure 915957DEST_PATH_IMAGE017
为半导体制冷片远离电池本体一端的手机壳体面积,
Figure 524969DEST_PATH_IMAGE018
为手机盖上的温度传感器 检测手机外部的温度值;
步骤4:根据公式(4)计算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电流范围值,并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电流在根据公式(4)计算的工作电流范围值内;
Figure 980221DEST_PATH_IMAGE019
其中,
Figure 83306DEST_PATH_IMAGE020
为预设的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量与电池发热量最小比率,
Figure 649416DEST_PATH_IMAGE021
为预设的手机壳 散热量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量的最小比率。
CN202010341421.6A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弯折电池结构 Active CN111244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1421.6A CN111244338B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弯折电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1421.6A CN111244338B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弯折电池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4338A true CN111244338A (zh) 2020-06-05
CN111244338B CN111244338B (zh) 2020-08-14

Family

ID=70866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1421.6A Active CN111244338B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弯折电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43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4623A (zh) * 2021-12-30 2022-04-05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电池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057878A (ko) * 2017-11-21 2019-05-29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전극 탭 벤딩 장치
CN209344145U (zh) * 2018-08-24 2019-09-03 深圳市铂飞特启动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启动锂电池保护板的密封结构
CN209401729U (zh) * 2019-01-31 2019-09-17 柔电(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优化的柔性电池
CN110429216A (zh) * 2019-07-26 2019-11-08 宁波柔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产品及其柔性电池以及柔性电池的制备方法
CN209607778U (zh) * 2019-03-19 2019-11-08 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引线型储能电池的端极柱密封结构
CN110797565A (zh) * 2018-08-03 2020-0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10272512U (zh) * 2019-07-26 2020-04-07 东莞市金赛尔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圆柱形高能锂电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057878A (ko) * 2017-11-21 2019-05-29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전극 탭 벤딩 장치
CN110797565A (zh) * 2018-08-03 2020-0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9344145U (zh) * 2018-08-24 2019-09-03 深圳市铂飞特启动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启动锂电池保护板的密封结构
CN209401729U (zh) * 2019-01-31 2019-09-17 柔电(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优化的柔性电池
CN209607778U (zh) * 2019-03-19 2019-11-08 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引线型储能电池的端极柱密封结构
CN110429216A (zh) * 2019-07-26 2019-11-08 宁波柔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产品及其柔性电池以及柔性电池的制备方法
CN210272512U (zh) * 2019-07-26 2020-04-07 东莞市金赛尔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圆柱形高能锂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4623A (zh) * 2021-12-30 2022-04-05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电池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4338B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54192B2 (ja) 非突出構造のコネクターを含んでいる二次電池パック
KR101182135B1 (ko) 우수한 구조적 안정성의 내장형 이차전지 팩
JP5947381B2 (ja) 二次電池パック
KR20130016035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이차전지 팩
KR20130018098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이차전지 팩
KR20130018097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이차전지 팩
US8980465B2 (en) Battery pack
KR20130018478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이차전지 팩
BR112014002635B1 (pt) Conjunto de bateria secundária e método de fabricar um conjunto de bateria secundária
JP2015510233A (ja) 新規な構造の二次電池パック
JP7295096B2 (ja) 電池パック
WO2022111052A1 (zh) 电子设备
KR20150037389A (ko) 보호회로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팩
CN111244338B (zh) 一种弯折电池结构
US11417914B2 (en) Battery, electronic device and battery pack
JP2016532247A (ja) 保護回路モジュールケース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KR20150038914A (ko) 후크식 보호회로모듈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JP3987868B2 (ja) 蓄電システム
JP2007110035A (ja) 蓄電システム
KR20140017838A (ko) 배터리 팩
KR20150055790A (ko) 커넥터의 위치 고정을 가능하게 하는 전지 조립용 지그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전지
KR101619926B1 (ko) 보호회로모듈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KR20160021511A (ko) 접속용 만입홈이 형성되어 있는 이차전지 팩
JP3987869B2 (ja) 蓄電システム
JP3609683B2 (ja) パック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