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0017B - 头戴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0017B
CN111240017B CN202010102655.5A CN202010102655A CN111240017B CN 111240017 B CN111240017 B CN 111240017B CN 202010102655 A CN202010102655 A CN 202010102655A CN 111240017 B CN111240017 B CN 111240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light
image
receiv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26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0017A (zh
Inventor
杜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026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0017B/zh
Priority to CN202210551277.8A priority patent/CN1150161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0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001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41996 priority patent/WO202116443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0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0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设备,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该头戴式设备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佩戴主体和用于佩戴的折叠部。折叠部与佩戴主体枢接,以使折叠部可转动贴近佩戴主体。佩戴主体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光学显示件及光学显示件上设置的光转向件,光转向件用于接收图像的光信号并转向、导入光学显示件;折叠部的与佩戴主体枢接的一端设置光机。光机与光转向件相对设置,以向光转向件发射图像的光信号。本申请通过将光机设置在折叠部,使得光机随着折叠部可转动贴近佩戴主体,以完成折叠收纳,以通过折叠减少头戴式设备所占用的空间;另外通过光转向件对图像的光信号进行转向,使得图像的光信号传输无障碍。

Description

头戴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头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AR眼镜由于光机结构、摄像头排布等原因,大多数产品都是头盔方式,占用的空间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头戴式设备,旨在改变头戴式设备的结构排布,以便于折叠收纳,减少其所占用的空间体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头戴式设备,其包括:
佩戴主体,包括:
光学显示件,用于显示图像;
光转向件,设置于所述光学显示件上,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将所述图像的光信号进行转向并导入所述光学显示件;以及
折叠部,与所述佩戴主体枢接,以使所述折叠部可转动贴近所述佩戴主体,所述折叠部的与所述佩戴主体枢接的一端设置光机,所述光机与所述光转向件相对设置,以向所述光转向件发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头戴式设备,其包括:
第一及第二光学显示件,对称设置并用于显示图像;
第一及第二光转向件,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上设置所述第一光转向件,用于将所述图像的光信号进行转向并导入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所述第二光学显示件上设置所述第二光转向件,用于将所述图像的光信号进行转向并导入所述第二光学显示件;以及
第一及第二支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腿与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枢接,以使所述第一支腿可转动贴近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所述第一支腿的与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枢接的一端设置第一光机,所述第一光机与所述第一光转向件相对设置,以向所述第一光转向件发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所述第二支腿与所述第二光学显示件枢接,以使所述第二支腿可转动贴近所述第二光学显示件,所述第二支腿的与所述第二光学显示件枢接的一端设置第二光机,所述第二光机与所述第二光转向件相对设置,以向所述第二光转向件发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
采用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通过将光机设置在折叠部,使得光机随着折叠部可转动贴近佩戴主体,以完成折叠收纳,以通过折叠减少头戴式设备所占用的空间;另外光机设置位置的改变所引起的图像的光信号无法传输的问题,可通过光转向件对图像的光信号进行转向,使得图像的光信号传输无障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与图1相似,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与图1相似,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与图1相似,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光转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光转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光转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与图1相似,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光转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光转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光转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头戴式设备100可以为虚拟现实设备或者增强现实设备,例如虚拟现实眼镜或者增强现实眼镜。当然该头戴式设备100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光机和光学波导等元件且可折叠收纳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下面以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眼镜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该头戴式设备100可包括佩戴主体300和折叠部500。折叠部500与佩戴主体300的两端分别连接,折叠部500可以在与佩戴主体300的连接处向佩戴主体300的另一端折叠,以完成收纳。用户佩戴时可以将佩戴主体300架设在用户眼睛前方,折叠部500架设在用户左、右耳朵上以完成佩戴。也可以通过折叠部500与佩戴主体300形成一环状支架,环套在头部周围,以完成佩戴。
请参阅图1,佩戴主体300可以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主体,以用于显示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的图像。其可包括第一光学显示件10、第二光学显示件20和连接件30。其中第一光学显示件10和第二光学显示件20对称设置,连接件30连接第一光学显示件10和第二光学显示件20,以使得第一光学显示件10、第二光学显示件20和连接件30成为一个整体,第一光学显示件10未连接连接件30的一侧与折叠部500的一端连接,第二光学显示件20未连接连接件30的一侧与折叠部500另一端连接。在佩戴时,第一光学显示件10可正对佩戴者左眼,第二光学显示件20可正对佩戴者右眼,以使得佩戴者根据双目视觉成像原理看到三维图像。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以及下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可以理解地,对于名称“第一光学显示件”、“第二光学显示件”与“光学显示件”,本申请并不限于对上述名称的限定,根据实际情况同类结构的名称可以进行互换;例如,“第一光学显示件”也可被称为“第二光学显示件”。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2与图1相似,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与图1相似,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光学显示件10可包括安装框11、第一光学波导12、第一光转向件13和摄像头14。其中,安装框11用于承载第一光学波导12、第一光转向件13和摄像头14,第一光学波导12和第一光转向件13建立光路连接,第一光转向件13用于将光转向至第一光学波导12,第一光学波导12用于成像,以使得佩戴者看到图像,摄像头14可用于获取显示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设备需要的图像。
请参阅2和图3,安装框11可以采用硬性材料例如金属、橡胶、塑料等制成。安装框11可为环状结构例如矩形环状结构。安装框11形成于第一光学波导12的边缘。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框11也可以为半环状结构,以形成在第一光学波导12的边缘,例如第一光学波导12的上边缘。安装框11可通过连接件30与第二光学显示件20连接。安装框11的远离连接件30的一侧设置第一枢接部111,以与折叠部500枢接,便于折叠部500折叠。安装框11在第一枢接部111的附近设置安装部112以安装第一光学波导12和第一光转向件13,安装部112可与第一枢接部111在安装框11的同一侧。安装框11在未设置第一枢接部111的另一侧设置摄像头安装部113以安装摄像头14。摄像头安装部113可位于连接件30与第一枢接部111之间。对于摄像头安装部113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3,第一光学波导12可为平面光栅波导例如衍射光栅波导。第一光学波导12可包括光耦合进口部121和光耦合出口部122。光耦合进口部121和光耦合出口部122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光路,光线从光耦合进口部121被耦合进入第一光学波导12中,在光路内传输,最后光线会在光耦合出口部122处被耦合出第一光学波导12,射入佩戴者眼中并在视网膜上成像。其中,光耦合进口部121可安装在安装部112处,并与第一光转向件13进行光路连接,以接收第一光转向件13转向后的光线。光耦合出口部122设置在安装框11的内部,可在头戴式设备100被用户佩戴时,正对佩戴者的眼睛例如左眼。
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图4与图1相似,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光转向件13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光转向件13可固定在安装部112处,并与第一光学波导12的光耦合进口部121对应,用于接收入射光,以对入射光进行转向并转向至光耦合进口部121,以使光进入第一光学波导12内。具体地,可采用胶粘接等方式将第一光转向件13固定于安装部112上。第一光转向件13与第一枢接部111位于安装框11的同一侧。第一光转向件13可以为平面镜(也可称为反射镜)、棱镜(比如反射棱镜)等能够通过反射的方式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元件。
请参阅图4和图5和图6,图6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光转向件13的结构示意图。以第一光转向件13为反射棱镜为例,第一光转向件13可以为三棱镜,也可以说是一次反射棱镜,该三棱镜可包括入射面131、反射面132及出射面133。具体地,出射面133正对光耦合进口部121,并与反射面132、入射面131顺次连接。其中,入射面131、反射面132和出射面133的截面可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也可以称为全反射棱镜)。具体地,反射面132相对于入射面131和出射面133呈45度倾斜设置,即二者之间的夹角α为45度。进一步地,入射面131和出射面133相互垂直。入射光由入射面131进入,并经反射面132反射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后,进一步由出射面133射出,并进入光耦合进口部121。
请参阅图5、图6和图7,图7揭露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第一光转向件13的结构示意图。在实际应用当中,由于入射光线的需要,反射面132往往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且在光线经反射面132的反射方向上第一光转向件13为非对称结构,因而反射面132的远离入射面131的一侧相对于靠近入射面131的一侧的实际光学面积较小,从而使得远离入射面131的部分反射面132仅能够较少反射甚至无法反射光线,也就是说,该部分对于光线的反射所作的贡献非常小,甚至没有贡献。切除了第一光转向件13的远离入射面131的棱角,以形成如图7所示的第一光转向件13,从而能够在不影响第一光转向件13对入射光的转向效果的同时,减小第一光转向件13在垂直于入射面131方向上的厚度,从而有利于头戴式设备100的轻薄化、小型化;
请参阅图7,第一光转向件13为四棱镜,该四棱镜除了包括上述三棱镜的入射面131、反射面132及出射面133之外,还进一步包括连接设置于反射面132和出射面133之间并与入射面131平行相背设置的背光面134。背光面134与入射面131之间的距离范围可以为4.8-5.0mm,具体如4.8mm、4.85mm、4.9mm、4.95mm、5.0mm等。根据该距离范围设置的入射面131与背光面134所形成的第一光转向件13体积适中,可形成更紧凑与小型化的头戴式设备100,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描述并非用于限制第一光转向件13的结构,例如,反射面132也可以相对于入射面131呈其它度数倾斜设置,例如30度、60度等;且入射面131与出射面133之间也可以不垂直设置,如呈80度倾斜、90度倾斜等;背光面134可不与入射面131平行等,只要满足经过第一光转向件13转向的光线能够被光耦合进口部121接收即可;同时,第一光转向件13也可以为其他反射棱镜,比如两次反射棱镜、三次反射棱镜、四次反射棱镜等。
进一步地,上述反射棱镜可以采用玻璃、塑料等透光性比较好的材料制成,还可以在反射棱镜的反射面132的表面涂布银等反光材料以增强对入射光的反射。进一步地,由于当反射棱镜的材质为玻璃等较脆的材质时,可通过对反射棱镜进行硬化处理而在入射面131、反射面132、出射面133和背光面134等的表面形成硬化层,从而提高第一光转向件13的强度。其中,硬化处理可以为渗入锂离子,或者在不影响第一光转向件13转换光线的前提下对反射棱镜的各个表面贴膜等方式。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第一光转向件13的数量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光转向件13外可以设置一外壳,以便包裹第一光转向件13,对第一光转向件13进行保护,还可避免外界光线对第一光转向件13内的光线产生影响。
摄像头14可包括TOF(Time of flight,即飞行时间,简称TOF)摄像头、RGB摄像头和两个鱼眼摄像头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摄像头14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摄像头,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第二光学显示件20和第一光学显示件10相似,所以在此就不对第二光学显示件20进行详细赘述,仅列举第二光学显示件20的结构构成,至于第二光学显示件20具体地结构构造以及功能配合关系可具体参考第一光学显示件10。第二光学显示件20可包括安装框21、第二光学波导22、第二光转向件23和摄像头24。安装框21的远离连接件30的一侧设置第一枢接部211,以与折叠部500枢接。安装框21在第一枢接部211的附近设置安装部212以安装第二光学波导22和第二光转向件23,安装部212可与第一枢接部211在安装框21的同一侧。安装框21在未设置第一枢接部111的另一侧设置摄像头安装部213以安装摄像头24。第二光学波导22可包括光耦合进口部221和光耦合出口部222。光耦合进口部221可安装在安装部212处,并与第二光转向件23进行光路连接,以接收第二光转向件23转向后的光线。光耦合出口部222设置在安装框21的内部,可在头戴式设备100被用户佩戴时,正对佩戴者的眼睛例如右眼。
可以理解地,对于名称“第一光转向件”、“第二光转向件”与“光转向件”,本申请并不限于对上述名称的限定,根据实际情况同类结构的名称可以进行互换;例如,“第一光转向件”也可被称为“第二光转向件”,也可被称为“光转向件”。
可以理解地,对于名称“第一光学波导”、“第二光学波导”与“光学波导”,本申请并不限于对上述名称的限定,根据实际情况同类结构的名称可以进行互换;例如,“第一光学波导”也可被称为“第二光学波导”。
请参阅图2、图3、图8和图9,图8与图1相似,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光转向件23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光转向件23可固定在安装部212处,并与第二光学波导22的光耦合进口部221对应,用于接收入射光,以对入射光进行转向并转向至光耦合进口部221,以使光进入第二光学波导22内。
请参阅图8和图9和图10,图10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光转向件23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光转向件23可以为三棱镜,第二光转向件23可包括入射面231、反射面232及出射面233。请同时参阅图11,图11揭露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第二光转向件23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光转向件23可为四棱镜,该四棱镜除了包括上述三棱镜的入射面231、反射面232及出射面233之外,还进一步包括连接设置于反射面232和出射面233之间并与入射面231平行相背设置的背光面234。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光转向件23外可以设置一外壳,以便包裹第二光转向件23,对第二光转向件23进行保护,还可避免外界光线对第二光转向件23内的光线产生影响。
摄像头24可包括TOF(Time of flight,即飞行时间,简称TOF)摄像头、RGB摄像头和两个鱼眼摄像头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摄像头24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摄像头,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可以省略第一光学显示件10或第二光学显示件20,也可以用其他结构来代替第一光学显示件10或第二光学显示件20。
请参阅图2,连接件30位于第一光学显示件10和第二光学显示件20之间,用于连接第一光学显示件10和第二光学显示件20,以使得第一光学显示件10和第二光学显示件20成为一个整体。其可以采用与安装框11、21一样的材质制成,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硬性材料制成。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30可包括连接件主体31和摄像头32。在佩戴时连接件主体31可用于与佩戴者鼻梁接触以支撑佩戴主体300,因此连接件主体31可以在朝向鼻梁的一侧设置鼻托结构,以与鼻梁接触。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主体31上可以设置摄像头安装部311以安装摄像头32。
摄像头32可包括TOF(Time of flight,即飞行时间,简称TOF)摄像头、RGB摄像头和两个鱼眼摄像头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摄像头32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摄像头,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在佩戴主体300上的摄像头可包括TOF(Time of flight,即飞行时间,简称TOF)摄像头、RGB摄像头和两个鱼眼摄像头。该TOF摄像头可包括光发射模块和感光接收模块。该TOF摄像头可安装在摄像头安装部311处。该TOF摄像头工作时,光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经过调制的光束,该光束经目标物体反射后被感光接收模块接收,感光接收模块通过解调可以获得光束在空间中的飞行时间,进而计算出对应的目标物体的距离。因此,通过TOF摄像头,当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100在例如房间的环境中走一圈,就可以把房间的形状和模型建模出来;也就是说,通过测量每个点到用户佩戴的头戴式设备100的距离就可以判断用户所在房间的形状和模型,从而构建出场景。该RGB摄像头可用于采集二维彩色图像、拍摄图像的色差等,其可与TOF摄像头相连且可安装于摄像头安装部311处。两个鱼眼摄像头可分别固定于摄像头安装部113、213。
两个鱼眼摄像头主要可用于配合成像。当然这些摄像头的位置排布并不限制与此,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另外,摄像头的种类也不限于此,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取不同类别的摄像头。
采用不同的摄像头,不同的布置位置,使得成像原理和效果都会不同。例如,TOF摄像头、RGB摄像头和两个鱼眼摄像头这四个摄像头可进行相互补充;其中,鱼眼摄像头拍摄角度较大,可为广角摄像头,但是其分辨率可比较低。RGB摄像头的分辨率可比较高,但是其拍摄角度可比较小,通过结合RGB摄像头与鱼眼摄像头,可形成拍摄角度较大,又比较清晰的图像。
在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可以省略摄像头14、24、32中的部分或全部。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框11、安装框21以及连接件主体31可以为一体结构,并被称为“安装框”。
请参阅图1、图3、图4和图8,折叠部500可包括第一支腿40和第二支腿50。其中,第一支腿40与第一光学显示件10的连接,第二支腿50与第二光学显示件20连接。通过第一支腿40和第二支腿50的配合完成头戴式设备100的佩戴。
可以理解地,对于名称“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与“支腿”,本申请并不限于对上述名称的限定,根据实际情况同类结构的名称可以进行互换;例如,“第一支腿”也可被称为“第二支腿”。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第一支腿40可包括支腿主体41、第二枢接部42、第一光机43、处理器44和电池45。支腿主体41为条状结构,可采用与安装框11、21一样的材质制成,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硬性材料制成。其用于架设在佩戴者的耳朵例如左耳朵上以完成头戴式设备100的佩戴。所以支腿主体41远离安装框11的一端可向耳朵一侧弯折,以便于可稳定架设在耳朵上,增加用户的可佩戴性。
第二枢接部42形成于支腿主体41朝向安装框11的端部,以用于与第一枢接部111连接,实现支腿主体41绕第二枢接部42旋转,并向安装框21一侧折叠。
第一光机43用于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设备中图像的投影,其可安装于支腿主体41靠近第二枢接部42的位置处,可随支腿主体41进行折叠收纳。在支腿主体41展开时,其投影口朝向第一光转向件13的入射面131,以便于第一光机43与第一光转向件13形成光路,以进行光线的传输。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光机43可以位于支腿主体41靠近第二支腿50的一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光机43投射的光线传播方向可与第一光学显示件10和第二光学显示件20所在方向呈垂直设置,以避免第一光机43在光线传播方向的长度影响第一支腿40折叠。
处理器44可用于运行头戴式设备100内的程序数据。具体地,处理器44控制头戴式设备100的操作,比如,该处理器44可用于控制第一光机43投射图像,可用于对摄像头14、24、32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比如对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例如图片质量的调整、渲染处理、特效处理等,以形成自己需要的图像。
该处理器44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也可以是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处理器44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图形的处理能力。处理器44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电池45可以为处理器44、摄像头14、24、32、第一光机43提供电能。其可设置于支腿主体41内部。在一实施例中,电池45为可充电式锂电池,其可通过USB接口进行充电。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外接电源来代替电池45。
请参阅图1、图4、图8和图12,图1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支腿50和第一支腿40相似,仅在于第二支腿50未设置处理器44和电池45。所以在此就不对第二支腿50进行详细赘述,仅列举第二支腿50的结构构成,至于第二支腿50具体地结构构造以及功能配合关系可具体参考第一支腿40。第二支腿50可包括支腿主体51、第二枢接部52和第二光机53。第二枢接部52形成于支腿主体51朝向安装框21的端部,以用于与第一枢接部211连接,实现支腿主体51绕第二枢接部52旋转,并向安装框11一侧折叠。第二光机53用于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设备中图像的投影,其可安装于支腿主体51靠近第二枢接部52的位置处,可随支腿主体51进行折叠收纳。在支腿主体51展开时,其投影口朝向第二光转向件23的入射面231,以便于第二光机53与第二光转向件23形成光路,以进行光线的传输。第二光机53可与电池45、处理器44连接。
可以理解地,对于名称“第一光机”、“第二光机”与“光机”,本申请并不限于对上述名称的限定,根据实际情况同类结构的名称可以进行互换;例如,“第一光机”也可被称为“第二光机”。
在一实施例中,支腿主体51内部也可以设置电池45、处理器44等电子器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支腿50也可以省略掉第二光机53。
请参阅图1,第一支腿40和第二支腿50处于展开状态,此时可以通过第一支腿40和第二支腿50架设在佩戴者耳朵上,佩戴主体300架设在用户眼睛前方,以使得第一光学显示件10正对佩戴者的左眼,以使得第二光学显示件20正对佩戴者的右眼,就可以进行使用: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光机43向第一光转向件13投射光线,光线经第一光转向件13转向,从光耦合进口部121耦合进入第一光学波导12中,从光耦合出口部122导出第一光学波导12,并射入佩戴者眼中并在视网膜上成像。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二光机53向第二光转向件23投射光线,光线经第二光转向件23转向,从光耦合进口部221耦合进入第二光学波导22中,从光耦合出口部222导出第二光学波导22,并射入佩戴者眼中并在视网膜上成像。
在进行收纳时,可以对折叠部500进行折叠。
请参阅图12,可以将第一支腿40绕第一枢接部111、第二枢接部42,向第二支腿50一侧旋转,可使得支腿主体41贴近安装框11,此时,第一光机43也会随着第一支腿40进行移动,由于第一光机43的投射口正对第一光转向件13,所以第一光机43在第一支腿40旋转所在面上的厚度以及宽度都会很小,而第一光机43在光线投射方向上的长度并不在第一支腿40旋转所在面上,所以第一光机43不会影响第一支腿40旋转并贴近安装框11,如此就可以完成第一支腿40的折叠收纳。
同样,第二支腿50也可绕第一枢接部211、第二枢接部52,向第一支腿40一侧旋转,可使得支腿主体51贴近第一支腿40,此时,第二光机53也会随着第二支腿50进行移动,由于第二光机53的投射口正对第二光转向件23,所以第二光机53在第二支腿50旋转所在面上的厚度以及宽度都会很小,而第二光机53在光线投射方向上的长度并不在第二支腿50旋转所在面上,所以第二光机53不会影响第二支腿50旋转并贴近第一支腿40,如此就可以完成第二支腿50的折叠收纳。
可以理解地是,第一支腿40和第二支腿50的折叠顺序不分先后。
在去除折叠收纳好的头戴式设备100进行佩戴时,可以直接安装上述流程逆向操作,就可以展开第一支腿40和第二支腿50,佩戴头戴式设备100并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佩戴主体,包括:
第一光学显示件,用于显示图像;
第二光学显示件;和
光转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上,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所述光转向件用于将所述图像的光信号进行转向并导入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以及
折叠部,与所述佩戴主体枢接,以使所述折叠部可转动贴近所述佩戴主体,所述折叠部的与所述佩戴主体枢接的一端设置光机,并位于所述光转向件设置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的一侧,所述光机与所述光转向件的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相对设置,以向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发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在所述折叠部相对于所述佩戴主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光机均位于所述光转向件设置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的一侧,所述光机投射的光线传播方向与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和所述第二光学显示件所在方向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包括:
光学波导,用于显示所述图像,与所述光转向件光路连接,以接收经过所述光转向件转向后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以及
安装框,固定在所述光学波导的边缘,与所述折叠部枢接,所述光转向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波导包括:
光耦合进口部,与所述光转向件相对设置,以接收所述光转向件导出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以及
光耦合出口部,与所述光耦合进口部为一体结构,用于导出所述图像的光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在与所述折叠部枢接的位置附近设置安装部,以安装所述光耦合进口部和所述光转向件,所述安装框与所述折叠部枢接的部位位于所述光转向件设置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向件包括反射棱镜,所述反射棱镜固定在所述安装框上,所述反射棱镜包括:
入射面,为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并用于使所述光机发射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进入所述反射棱镜内;
反射面,用于对进入所述反射棱镜内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进行反射;以及
出射面,用于使所述反射面反射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经过并导入至所述光耦合进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向件包括反射镜,所述反射镜固定在所述安装框上,所述反射镜包括:
反射面,为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并用于对所述光机发射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进行反射,以使所述图像的光信号导入至所述光耦合进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包括支腿,用于佩戴,所述支腿与所述安装框枢接,以使所述支腿可转动贴近所述安装框,所述支腿的与所述安装框枢接的一端设置所述光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内设置电池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光机电性连接,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处理器、所述光机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摄像头,以用于获取所述图像;所述摄像头分别与所述电池、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
10.一种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及第二光学显示件,对称设置并用于显示图像;
第一及第二光转向件,每一所述第一及第二光转向件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上设置所述第一光转向件,所述第一光转向件用于将所述图像的光信号进行转向并导入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所述第二光学显示件上设置所述第二光转向件,所述第二光转向件用于将所述图像的光信号进行转向并导入所述第二光学显示件;以及
第一及第二支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腿与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枢接,以使所述第一支腿可转动贴近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所述第一支腿的与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枢接的一端设置第一光机,并位于所述第一光转向件设置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机与所述第一光转向件的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相对设置,以向所述第一光转向件的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发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所述第二支腿与所述第二光学显示件枢接,以使所述第二支腿可转动贴近所述第二光学显示件,所述第二支腿的与所述第二光学显示件枢接的一端设置第二光机,并位于所述第二光转向件设置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光机与所述第二光转向件的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相对设置,以向所述第二光转向件的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发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在所述第一支腿相对于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光机均位于所述第一光转向件设置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机投射的光线传播方向与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和所述第二光学显示件所在方向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腿相对于所述第二光学显示件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光机均位于所述第二光转向件设置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光机投射的光线传播方向与所述第一光学显示件和所述第二光学显示件所在方向垂直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支腿、所述第一及第二光转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光学显示件的同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机设置于所第一及第二支腿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光学显示件包括:
安装框,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支腿枢接,所述第一及第二光转向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框上,所述安装框与所述第一支腿枢接的部位位于所述第一光转向件设置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的一侧,所述安装框与所述第二支腿枢接的部位位于所述第二光转向件设置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的一侧;以及
第一及第二光学波导,对称安装在所述安装框上,所述第一光学波导与所述第一光转向件光路连接,所述第一光学波导用于接收经过所述第一光转向件转向后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并显示所述图像,所述第二光学波导与所述第二光转向件光路连接,所述第二光学波导用于接收经过所述第二光转向件转向后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并显示所述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波导包括:
光耦合进口部,与所述第一光转向件相对设置,以接收所述第一光转向件导出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以及
光耦合出口部,与所述光耦合进口部为一体结构,用于导出所述图像的光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转向件包括反射棱镜,所述反射棱镜固定在所述安装框上,所述反射棱镜包括:
入射面,为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并用于使所述第一光机发射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进入所述反射棱镜内;
反射面,用于对进入所述反射棱镜内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进行反射;以及
出射面,用于使所述反射面反射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经过并导入至所述光耦合进口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转向件包括反射镜,所述反射镜固定在所述安装框上,所述反射镜包括:
反射面,为所述用于接收所述图像的光信号的表面,并用于对所述第一光机发射的所述图像的光信号进行反射,以使所述图像的光信号导入至所述光耦合进口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内设置电池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光机、所述第二光机电性连接,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处理器、所述第一光机、所述第二光机电性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光学显示件上设置摄像头,以用于获取所述图像;所述摄像头分别与所述电池、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
CN202010102655.5A 2020-02-19 2020-02-19 头戴式设备 Active CN1112400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2655.5A CN111240017B (zh) 2020-02-19 2020-02-19 头戴式设备
CN202210551277.8A CN115016122A (zh) 2020-02-19 2020-02-19 头戴式设备
PCT/CN2020/141996 WO2021164437A1 (zh) 2020-02-19 2020-12-31 头戴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2655.5A CN111240017B (zh) 2020-02-19 2020-02-19 头戴式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51277.8A Division CN115016122A (zh) 2020-02-19 2020-02-19 头戴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0017A CN111240017A (zh) 2020-06-05
CN111240017B true CN111240017B (zh) 2022-06-07

Family

ID=708651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2655.5A Active CN111240017B (zh) 2020-02-19 2020-02-19 头戴式设备
CN202210551277.8A Pending CN115016122A (zh) 2020-02-19 2020-02-19 头戴式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51277.8A Pending CN115016122A (zh) 2020-02-19 2020-02-19 头戴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1240017B (zh)
WO (1) WO20211644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0017B (zh) * 2020-02-19 2022-06-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65178B1 (en) * 2012-03-01 2014-03-04 Google, Inc. Partially-reflective waveguide stack and heads-up display us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6340C (zh) * 2003-04-25 2008-09-03 微型光学公司 双目镜观察系统
IL163361A (en) * 2004-08-05 2011-06-30 Lumus Ltd Optical device for light coupling into a guiding substrate
JP4760582B2 (ja) * 2006-07-13 2011-08-3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イグラスディスプレイ
JP5678460B2 (ja) * 2010-04-06 2015-03-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頭部装着型ディスプレイ
KR102127928B1 (ko) * 2013-10-15 2020-06-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입체적 입력장치를 갖는 글래스형 단말기 및 그의 화면 제어방법
KR102321362B1 (ko) * 2014-07-29 2021-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가 영상을 디스플레이하는 방법 및 그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9703119B2 (en) * 2014-08-13 2017-07-11 Google Inc. Compact folding architecture for head mounted device
US9529198B2 (en) * 2014-08-29 2016-12-27 Google Inc. Opto-mechanical system for head-mounted device
US20170227779A1 (en) * 2014-09-30 2017-08-10 Konica Minolta, Inc. Head Mounted Display And Wearable Computer
WO2016112130A1 (en) * 2015-01-06 2016-07-14 Vuzix Corporation Head mounted imaging apparatus with optical coupling
JP6528498B2 (ja) * 2015-03-25 2019-06-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頭部搭載型ディスプレイ
US10095034B1 (en) * 2015-07-23 2018-10-09 Snap Inc. Eyewear with integrated heads-up display
CN205080328U (zh) * 2015-09-26 2016-03-09 王傲立 镜片可转动的增强现实智能眼镜
CN105404005A (zh) * 2015-12-10 2016-03-16 合肥虔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现实的头戴显示器
JP6686504B2 (ja) * 2016-02-15 2020-04-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頭部装着型画像表示装置
US10725301B2 (en) * 2016-12-08 2020-07-28 Darwin Hu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optical images
US20190129184A1 (en) * 2016-12-08 2019-05-02 Snail Innovation Institute Laser-based display engine in wearable display devices
CN108873328A (zh) * 2017-05-16 2018-11-23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装置
CN207067535U (zh) * 2017-06-27 2018-03-02 苏州耐德佳天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架
CN107272831A (zh) * 2017-06-30 2017-10-20 福州贝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人机交互装置
CN107703632A (zh) * 2017-10-23 2018-02-16 南京理湃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棱镜耦合的光折叠波导显示器件
EP3511767A1 (en) * 2018-01-16 2019-07-17 BAE SYSTEMS plc Wearable devices
EP3518024A1 (en) * 2018-01-26 2019-07-3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CN207752245U (zh) * 2018-02-07 2018-08-21 成都链和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型ar智能眼镜
KR102587025B1 (ko) * 2018-02-26 2023-10-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웨어러블 글래스 장치
CN115268082A (zh) * 2018-05-31 2022-11-01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装置
US10969586B2 (en) * 2018-07-10 2021-04-06 Darwin Hu Ultra light-weight see-through display glasses
CN110068929A (zh) * 2019-05-14 2019-07-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设备
CN110579878B (zh) * 2019-07-05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ar眼镜
CN210072211U (zh) * 2019-08-06 2020-02-14 三极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头戴式ar投影智能眼镜
CN111240017B (zh) * 2020-02-19 2022-06-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65178B1 (en) * 2012-03-01 2014-03-04 Google, Inc. Partially-reflective waveguide stack and heads-up display us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6122A (zh) 2022-09-06
WO2021164437A1 (zh) 2021-08-26
CN111240017A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2415B2 (en) Substrate-guide optical device
US10649214B2 (en) Substrate-guide optical device
US6474809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4727034B2 (ja) 観察光学系および撮像光学系
CN102628994B (zh) 虚像显示装置
JP4583569B2 (ja) 観察光学系および撮像光学系
CN108646413A (zh) 一种含多层自由曲面光波导的眼球追踪装置的头戴式设备
TWM596873U (zh) 微型頭戴式顯示器之光學系統
US20230418147A1 (en) Lens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WO2022199580A1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40017B (zh) 头戴式设备
CN113391447A (zh) 微型头戴显示器的光学系统
CN211826725U (zh) 微型头戴显示器的光学系统
WO2022111601A1 (zh) 眼动追踪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681400A (zh) 一种基于多层自由曲面光波导的眼球追踪装置
CN207557586U (zh) 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
CN107908006A (zh) 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
CN219960670U (zh) 近眼显示设备
CN209784658U (zh) 一种光学眼镜
JP2982214B2 (ja) 眼鏡型映像表示装置
US10254549B2 (en) Head-mounted display
WO2023196380A1 (en) Passive world-referenced smartglasses display alig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