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44A - 成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244A CN1112244A CN94107837A CN94107837A CN1112244A CN 1112244 A CN1112244 A CN 1112244A CN 94107837 A CN94107837 A CN 94107837A CN 94107837 A CN94107837 A CN 94107837A CN 1112244 A CN1112244 A CN 11122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dth
- transfer
- transfer member
- charging
- he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个成象装置,包括一个电子照相光敏
部件;一个对光敏部件充电以在该光敏部件上形成静
电潜象的充电器;一个以调色剂对潜象显象的显象装
置;一个可在转印位置与光敏部件接触的转印部件,
该转印部件由导电基体、高电阻表面层以及介于导电
基体和表面层之间的低电阻或中等电阻导电层组成;
以及对转印部件施加转印电压的转印电压施加装
置。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彩色成象装置,在这种装置中,带有电子照相光敏部件的图象承载部件上形成的各个彩色调色剂图象被依次转印到转印材料上,从而提供出彩色图象。
在一个彩色成象装置的实例中是将多个彩色调色剂图象重叠在转印材料上来形成彩色图象的。通过充电、曝光和显影在图象承载部件上形成一个调色剂图象,并在每个彩色调色剂图象形成之后将这个调色剂图象转印到转印材料上,对每个色彩重复这一过程,从而在转印材料上形成重叠的彩色图象。德国专利2607727号和日本未决专利申请50-50935号等曾披露了这类彩色成象装置的实例。图4是这种彩色成象装置实例的纵向截面图。如图所示,该装置具有一个电子照象光敏鼓1作为图象承载部件。在光敏鼓1周围提供了一个轧辊电极形式的主充电器3、具有多个显象单元的显象装置4、转印装置10A以及清洁装置26。在光敏鼓上有一个构成曝光装置的激光二极管11、一个由高速马达12转动的多角镜13、以及透镜14和反射镜15。
光敏鼓1由一个铝制圆筒构成,其直径为40毫米,在上面有有机光导体(OPC)层。光导体可以是非晶硅、CdS、Se或类似物。光敏鼓1由一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驱动,以100毫米/秒的边周速度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转动。
显象装置4有一个支持部件9围绕轴9a转动,支持部件9支持黄色显象装置4、深红色显象装置4nb、深兰色显象装置4和黑色显象装置4d。这些显象装置4a、4b、4c和4d各包含单色显象剂,更具体地说,分别为黄、深红、深兰和黑色调色剂。
如图6所示,在每个显象装置4a、4b、4c和4d中各有显象套筒8a、8b、8c和8d作为开口5a、5b、5c和5d中的显象剂承载部件。在每个显象装置4a、4b、4c和4d中各有加料辊6a、6b、6c和6d以及调色剂调色部件7a、7b、7c和7d。随着显象套筒8a、8b、8c和8d的转动,由加料辊6a、6b、6c和6d将调色剂加到显象套筒8a、8b、8c和8d上。调色剂调节部件7a、7b、7c和7d调节调色剂并向调色剂施加摩擦电荷以便在显象套筒8a、8b、8c和8d上提供一个调色剂薄层。调色剂调节部件7a-7d最好由带电极性与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材料制成。当调色剂被带电成为负极性时,调节部件的材料可以是尼龙之类的材料;而当调色剂被带电成为正极性时,最好采用硅橡胶之类的材料。
每个显象装置4a-4d的显象套筒8a-8d的边周速度最好定为光敏鼓1边周速度的1.0-2.0倍。当显象装置4a-4d中的每一个面对光敏鼓时,开口5a-5d总是面对光敏鼓1。在日本未决专利申请93437/1975号中披露了这样驱动显象装置4a-4d的方法。
转印装置10a有一个转印鼓10作为转印材料承载部件。在转印鼓10周围,有吸引辊23、去除电荷用的放电器2、分离钩(seperation claw)、清洁器27和放电辊28。转印鼓10在其外围位置上有夹具22用于夹住转印材料。转印鼓10由图中示示出的驱动装置驱动,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转动,其边周速度与光敏鼓转动时的边周速度基本相同。
另一方面,由拾取辊18将转印材料从转印材料盒17馈送给转印装置10a的转印鼓10,这一过程与光敏鼓1上的成象是同步的。
通过沿箭头所示方向转动,同时由夹具22保持住转印材料,转印鼓10将转印材料馈送到图象转印器。通过由电压源(未画出)加在转印鼓10和光敏鼓1之间的转印电压,使在转印器中的转印张接收来自光敏鼓1的每种色彩的调色剂图象。
成象方法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常显象法,其中光敏部件的未曝光区域接收调色剂;另一类是反显象法,其中的曝光区域接收调色剂图象。在正常显象的情况下,电充电装置3使其均匀带电的光敏鼓1曝露于图象光线,调色剂沉淀于带电区中的未曝光部分,所以调色剂的带电极性是与充电装置3提供的电荷极性相反。在转印操作中,向转印鼓10提供的转印电压与光敏部件的电荷极性相同,而其电压电平的绝对值大于初级充电电压,从而使调色剂从光敏鼓1转印到转印张上。
另一方面,在反显象的情况中,由充电装置3使其均匀带电的光敏鼓1只在光敏鼓1的带电区的曝光部分接收调色剂。所以调色剂的电性与充电装置3所提供的电荷的极性相同,这与正常显象的情况相反。在转印操作中,向转印鼓10提供的转印电压与光敏鼓1的电荷极性相反,从而使调色剂从光敏鼓1转印到转印材料上。
不论是正常显象法还是反显象法,其转印操作都是由显象装置4a、4b、4c和4d重复进行,于是四种彩色调色剂图象被重叠于转印材料上,从而给出彩色图象。
在这时,在转印操作中由转印电压将电荷注入转印材料,转印材料被静电吸引而保持在转印鼓的表面上。为增强转印材料被静电吸引到转印鼓10上,在转印材料印张向转印鼓10的馈送部分附近放置了一个吸引辊23用以提供吸引电压,这样使转印材料在被夹具夹住之前就被静电吸引住了。
转印印张在经过转印操作接受了四种彩色调色剂图象后被置于转印鼓10附近的放电器2放电,然后由下游的分离钩24将其从转印鼓10上分离下来送到图象定影装置25。在那里,四种彩色调色剂图象被热和压力定影,将转印材料上的混合调色剂图象固定成永久性的全彩色图象,然后将排放到图象装置以外的地方。在将转印材料从转印鼓上拿走之后,最好用带有清洁部件(如毛刷或织物之类)的清洁器27进行清洁,从而除掉其表面残留的调色剂。
实质上,与分离钩24将转印材料从转印鼓10上分离的同时,放电辊28与转印鼓10接触,从而由加在放电辊28上的交流电压(带有直流偏压的交流电压)使转印鼓表面放电。
在传统的电子照相装置中,考虑到小的图象偏差之类情况,将调色剂图象转印到转印材料的整个区域上是困难的。为了避免转印装置的污染或转印材料在固定材料周围的缠绕,往往在转印材料末端留下一段空白。此外,在制作设计原版(master of design)时,可能会使用大于正常尺寸的印张(例如,对于信纸尺寸的blead尺寸,在其垂直向和水平向分别大约大1英寸和1/2英寸)。在这种情况下,在印张周围形成了空白。没有空白的部分叫做有效图象区。当有效图象区在光敏鼓轴线方向的宽度(在反显象情况下的曝光宽度)为Wl,显象装置的显象宽度为Wd,以及充电装置的充电宽度为Wc时,通常满足
Wl≤Wd≤Wc …(A)或
Wl≤Wc≤Wd …(B)
这样做的结果是所生成的图象不会有丢失部分。
在正常显象法中,上述(A)和(B)都是可以满意的。然而,在反显象法中,上述(B)会在转印张的空白区造成黑色条带,或者转印装置和馈送装置可能会被污染。所以,例如在日本实用模型应用出版物44213/1986号中曾提出上述(A)是可以满意的。
对于转印材料本身沿光敏鼓长度方向测量出的宽度Wp,有Wd≤Wp和Wd<Wp两种情况,因为会有意地使用较大尺寸的印张,还因为在空白部分不会发生丢失图象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转印装置10a,显然转印区大于有效图象宽度Wl。然而,没有对转印材料宽度Wp、显象宽度Wd、或者充电宽度Wc施加限制。
对于转印鼓型转印装置,有两种类型:一种情况是将一个介电薄层置于空筒中(中空转印鼓);另一种情况是在介电薄层10c后面提供一个导电弹性材料10b之类,并将电压加在导电基10a上(实心转印鼓)。在前一种情况,即中空转印鼓的情况中,由电晕放电之类方法使在鼓的前后侧产生充电效应,以满足吸引、转印、和分离各站的需要。所以,该装置变得复杂了。然而这种放电作用没有在各站之间造成干扰,所以这种类型被广泛采用。
在实心转印鼓的情况中,偏压被加到导电基体10ah,所以结构简单。但各站不是彼此电独立的。转印、吸引、分离或其他处理操作是通过在转印鼓、吸引辊、放电辊28、介电层10c、及转印材料之间由弹性材料传送电荷来实现的。所以,与中空结构相比,电压状态和加电压时间要比在中空类型中受更多的限制。
特别是,当转印材料被吸引到转印鼓10上时,由吸引辊28产生的辅助吸引力不象中空转印鼓的是晕放电所产生的吸引力那样强。主要是,电荷被放到处于光敏鼓1和转印鼓10表面上的转印材料的表面,其吸引作用是由该电荷和在介电层10c背面感应出的电荷产生的。在全彩色转印操作中鼓至少转动四圈要使转印材料保持在转印鼓10的表面。
因此,为了吸引的目的,需要使作为电荷供给源的光敏鼓1和起反电极作用的导电层10b在转印材料的整个纵方向上彼此重叠。
作为本发明者的研究结果,得到了如下发现:如果充电宽度Wc不大于转印材料宽度Wb,在正常显象的情况下不会产生什么不便。然而,如果是这样的话,在上述条件满足时,对于反显象的情况,在转印材料的一端其吸引力是弱的。如果转印材料的一部分从转印鼓上抬起,则在转印步骤过程中各彩色调色剂图象依次重叠在转印材料上时,在转印鼓10和转印材料之间会发生偏离,甚至会使转印材料从鼓上分离开。在实心鼓的情况中,背侧电荷通过导电层横向移动,印张逐渐从抬起部分剥离。在正常显象情况下,在转印材料相反两端附近的光敏鼓的电位是非带电电位。实际上这个电位接近于零伏。这个电位与图象区背影中的亮(light)电位基本相同,在端部的吸引可以是强的(可能由转印鼓产生同极性电荷,视具体情况而定)。
更具体地说,在正常显象情况下,在带有绝对值大于充电电位而极性与其相同的偏移电压的导电层10b之间形成了与有调色剂部分的暗区电位比为强电场的电场,所以,相应的足够的电荷被加到或者说感应到转印材料和介电层10c上,所以转印层周边被强烈吸引。
然而,在反显象的情况中,在转印材料相对两端附近的光敏鼓1上的电位几乎为零伏(非充电电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它可以被充电为与暗电位相反的极性)。另一方面,在图象区的白背影部分有暗电位。所以,在转印操作过程,当把与暗电位极性相反的转印偏移电压(即转印电位)加到导电层10b时,光敏部件1和导电层10b之间的电场在转印材料两端部分要比图象区域的电场弱。由于这一理由,不能被加上或感应上足够的电荷,造成在转印材料周边的弱吸引。所以,在进行重叠转印操作时,转印材料会抬起或从转印鼓上脱离。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种消除了上述问题的成象装置和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提供的成象装置的组成是:电子照相光敏部件;用于对光敏部件充电以在光敏部件上形成静电潜象的充电装置;用于将光敏部件对图象光曝光的曝光装置;以调色剂使潜象显象的显象装置;在转印位置上可与光敏部件接触的转印部件,该转印部件由导电基、高电组表面层以及位于导电基和表面层之间的低电阻或中等电阻导电层组成;以及将转印电压加到转印部件上的转印电压施加装置。这里Ws>Wt>Wp>Wl是适用的,这里Ws是沿着垂直于光敏部件运动方向的方向测量光敏层宽度,Wl是曝光装置的图象曝光宽度,Wp是该成象装置中可以使用的转印材料的宽度,Wt是充电装置的充电宽度与所述转印部年的导电层宽度之间的重叠宽度。
考虑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所作的下述描述,将使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标、特点和优点更加显然。
图1是一顶视平面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构成的装置中各部件之间的空间关系。
图2是在根据第二实施例构成的装置中的类似图示。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构成的装置的类似图示。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构成的装置的类似图示。
图5是适用于本发明的成象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显示出图5所示装置中使用的转动显象装置。
实施例1
图1显示出实施例1,给出图5所示装置的宽度方向(扫描方向)的关系。下面将针对使用具有负电荷充电性质的OPC光敏部件31作为光敏鼓1的情况进行描述。
光敏部件31被与光敏部件31转动接触的辊电极型充电辊3充以负极性电荷。充电辊3可以由带有尿脘人造橡胶或尼龙表面层的EPDM之类导电弹性层组成。它的总电阻大约为105-107。当光敏层31有宽度Ws,充电辊3的接触长度为Wc时,Ws>Wc是适宜的,以防止光敏鼓1的基片与电辊3之间放电。
为了用充电辊3对光敏鼓1充电,对充电辊3施以带有直流(DC)偏压的交流(AC)电压。在本例中,是将720伏直流电压和1800伏峰-峰电压的交流电压叠加来提供偏压的。这样,光敏鼓1被均匀充电到-700伏左右。
如对传统装置实例所描述的那样,曝光装置32由一激光二极管11或多角镜13(图5)或其他类似手段产生一个扫描光束16,并沿主扫描方向以图象宽度Wl扫描光敏鼓1。在此时,曝露于光束的部分的表面电位衰减到-100伏左右,而衰减区接收带负电的调色剂。在显象之后调色剂通过转印鼓被转印到转印材料30上,此时的转印材料是已经被保持在转印鼓上的。转印鼓10的组成是:由铝元素材料制成的导电基体10a、由EPDM泡沫橡胶制成的导电弹性层10b(宽度为Wf,厚度为5毫米,硬度为80(Asker F),体电阻不大于106欧姆·厘米)置于导电基体10a上,以及尿脘介电层(体电阻1014-1015欧姆·厘米,厚度约40微米)。光敏鼓1和转印鼓10之间的接触是由转印鼓10两端的绝缘凸缘接合部分10d来实现的。它被总压力1000g挤压,使弹性材料10b相对于光敏鼓1的压入量约为0.3毫米。在转印操作过程中,转印电压VT逐渐增加,对于第一种色彩为+750伏,对第二种和其后的色彩,依次增加250伏。
结果,彼此相对的光敏鼓1充电部分表面(有调色剂的曝光部分除外)和导电层10b充电部分表面受到一个强电场,其电压为每种色彩的转印电压VT加上暗电位的绝对值。在充电部分的外部,光敏鼓1的电位基本上是零伏,所以光敏鼓1和导电层10b的相对表面受到只由转印电压VT提供的弱电场作用。当光敏鼓1和导电弹性层10b的充电部分彼此面对面的部分的宽度为Wt(Wt=Wf,本例中因为Wc>Wf),各部件的状况选择为满足如下条件:
Ws>Wt>Wp>We …(1)
这里Ws是光敏层的宽度,Wp是转印材料的最大宽度,We是图象曝光宽度。
更具体地说,最大转印材料宽度Wp是210毫米(A4纸尺寸),图象曝光宽度Wl=200毫米,充电宽度Wc(=Wt)=220毫米,导电弹性层宽度Wf为224毫米,光敏层宽度Ws是248毫米。它们的排列是使各自的中心成一线。
通过这样,即使对于最大尺寸的转印材料进行转印操作,转印材料两端的领域也处在宽度Wt之内,有足够的负电荷从光敏层31加到转印材料表面,同时在介电层10c背侧感应出足够的正电荷,所以即使依次进行四种色彩的转印操作,转印材料也不会偏移或抬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电弹性层宽度Wf大于充电宽度Wc。通过这样做,弹性层10b的端部面对光敏层31的非充电部分,所以弹性层端部和光敏层之间的电场减小,所以能防止弹性层端部和光敏层之间发生火花放电。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在EPDM泡沫橡胶弹性层10b的上面提供了尿脘树脂介电层10c。然而,也可以由PVdF或聚酰亚胺柔性薄片材料代替尿脘材料。
在这种情况下,设置Wi≥Wf是可能的,这里Wi是介电层10f的宽度,所以能够容易地防止弹性层10b和光敏层31二者的端部之间发生放电。
在这类情况下,最好采用图2所示的结构,即满足下列条件(2)和(3)的结构:
Ws>Wc≥Wf>Wp …(2)
Wi≥Wf …(3)
关于(2),如果满足放电宽度Wc≥弹性层宽度Wf,那么除了具有图1所示的转印材料吸引作用外,还能使光敏层的表面电位在面向弹性层10b端部的表面处均匀地等于暗电位。更具体地说,由于作为转印电极的弹性层10b的作用以及邻近光敏层31的弹性层10b端部的充电辊3的作用,使光敏层31交替受到正、负电荷的作用。于是能够避免当只面对转印电极时发生充电到正极性的情况。由于这一原因,对于有负充电极性的OPC光敏层31,能够避免如电荷存储(charge memory)之类的损害。
面向弹性层10b端部外侧的光敏层31只受到充电辊3对其负充电。然而,由于光敏部件的极性和充电辊3的电位聚集作用,故不会产生问题。
在一个实际例中,表面层10f是厚度为70微米的PVdF薄片;最大转印材料宽度是210毫米;导电弹性层宽度Wf是220毫米;充电宽Wc是226毫米;PVdF介电表面层的宽度Wi是246毫米;光敏层宽度Ws是246毫米。它们的放置位置使其各自的中心基本上排成一条直线。于是,已经证实,这能够避免邻近导电弹性层10b端部的光敏层被正极性充电,而同时又保持了转印材料30的良好的吸引性能。此外,还能避免从导线基体10a的端部或导电弹性10b的端部向光敏层31放电。
在图2中,导电弹性片10a的宽度大于弹性层10b的宽度,但图1所示的安排是可用的。在这种情况中,即使没有介电层10c,导电基体10a向光敏鼓1放电也不是一个问题。在本例中,光敏层宽度Ws>介电层宽度Wi,但Ws≤Wi也是可用的。
在上文中已经结合实施例1和2描述3在反显象情况下对吸引性能的改善。然而,在正常显象的情况中,不等式(1)中的Wt>Wp是不必要的,而Wt≤Wp是可用的,正如对先有技术所描述过的那样。
在正常显象的情况中,主电部件3的充电和在转印操作时的充电具有相同的极性,所以即使不等式(2)中采用Wc<Wf,光敏部件31也不会造成电荷存储问题。
实施例3
图3示出实施例3。在图3中把对于先有技术描述过的用于使转印鼓10的介电层10c(或10f)放电的放电辊28(见图5)结合到本发明中。
在图3中,充电辊28是金属柱状辊的形式。作为替代物,这个放电辊也可以是由导电的橡胶或塑料制成。当充电辊28和转印鼓10之间的接触长度为Wr时,最好满足
Wr≥Wf (4)
如果不等式(4)和不等式(1)满足,在转印操作后的“预转动”期间或“后转动”期间放电辊28与转印接触并把适当的不同电压(交流,峰值电压为3千伏左右)加到转印鼓上,从而使介电层10c背面(以及通过转印材料到达其前面)上积累的电荷能通过导电弹性层10b在整个宽度Wf上被放掉。
由于这一原因,在下一个印制操作期间能够防止不稳定的电荷存在于介电层10c上,从而保持住转印印张30的端部,所以在转印操作中进一步稳定了转印材料30吸引到转印鼓10上面。
“预转动”和“后转动”是指原原始成象步骤开始之前转动一周或几周以使光敏部件消除污染,或在成象之后转动一周或几周以使光敏部件表面电位放电。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已对包含放电辊28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也适用于吸引辊23(见图5),它在前面描述的传统装置实例中是一种辅助吸引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满足下列条件(5):
Wa≥Wf …(5)
这里Wa是吸引辊23和转印鼓10之间的接触长度。作为一侧,使用导电氯丁橡胶辊作为吸引辊23,在第一次转动之前转印材料30被吸引辊23吸引接触到转印鼓10的背侧。对吸引辊23提供了一个相对于转印鼓基体10a为-1000伏的偏压,以此偏压辅助转印材料30被吸引到转印鼓的介电层10c上。
结果,由于吸引辊23和导电弹性层10b之间形成的电场,使得在转印材料30表面和介电层10c背表面之感应出电荷。当Wa和Wf的关系Wa为230毫米和Wf=220毫米时,能够形成令人满意的辅助吸引。其后,在转印站上述条件(1)得到满足,以此使转印材料被更强地吸引到转印鼓10上。
特别是在使用弹性层10b的结构中,转印材料和转印鼓之间的接触性能在转印操作之前和转印操作之后是不同的。例如,在不充分吸引的第一色彩转印与具有充分吸引的第二及其后续的转印之间可能会发生位置偏差。通过使用满足不等式(5)的吸引辊23,可以避免第一色彩转印的配准不良(misregistration)。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由导电EPDM橡胶制成的导电层10b是作为光敏层31的对立电极的,并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吸引和转印操作。然而,使用导电弹性层并非是不可避免的。在弹性层和介电高电阻表面层10c(或10f)之间放置一个低或中等导电层是可能的,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它被用作为光敏层31的对立电极。
作为一例,如图4所示,表面层是象在实施例2中那样由PVdF薄膜制成。通过铝蒸发淀积方法在导电层10e的背侧形成厚度1000埃的薄膜,作为光敏层31的对立电极。至于弹性层,使用了高电阻EPDM橡胶。对于导电层10e和导电基体10a,在其纵向端部或不支持转印材料的周边提供了一个电极(未画出),从而建立起电连接。
利用转印部件的这种三层结构,通过形成弹性层、电极层和介电层实现功能分离是可能的。例如,为了增大弹性层10g的导电性,如果掺入碳之类物质就会增大其硬度。通过功能分离便能够避免这类问题。
在这个实施例中,弹性层10g不必进行导电性处理,这样其硬度能降低到60-70度(Asker F)。于是,光敏鼓1和转印鼓10之间的接触压力能降到不大于400G(总压力)。这样便能够避免转印中空(central void)(一个字符或类似图象的中心部分没有被转印,只是边缘部分被转印了)。
在这个实施例中,沿轴向测量的导电层10e(中间层)宽度Wu、光敏鼓1充电部分和导电层10e之间的重叠宽度Wz、以及光敏鼓1充电部分和导电层10e之间的重叠宽度Wz的选取满足如下不等式(6):
Ws>Wz>Wp>Wl …(6)
在实际例子中,最大转印材料宽度Wp为210毫米(A4纸尺寸),图象曝光宽度Wl为200毫米;充电宽度Wc为226毫米;导电层宽度Wu是222毫米;光敏层宽度Wu为240毫米,Wz是222毫米,与Wu相同。
结果,对于吸引性能,提供了如结合实施例1所描述的同样的优越效果。
在这个实例中,介电层10f(表面层)的宽度Wi是246毫米,所以同时满足下列不等式(7)和(8):
Ws>Wc≥Wu>Wp …(7)
Wi≥Wf …(8)
这些相应于实施例2中的不等式(2)和(3)。不难理解,通过在本实施例中满足不等式(7)和(8)能够提供如实施例2中同样优越的效果。
在图4中,弹性层10g的宽度Wf满足Wf<Wu。当弹性层10g的电阻高时,即使Wf≥Wu、Wf≥Wc、Wf≥Wi或其他类似条件成立,光敏层31的电荷存储或在端部的放电都是不可靠的。
将Wf改为Wu,可将实施例3和4中的不等式(4)或(5)变成下列不等式(9)和(10):
Wr≥Wu …(9)
Wa≥Wu …(10)
这里Wr是上述充电装置的放电宽度,Wa是辅助吸引装置的作用宽度。通过满足这些条件能提供与实施例3和4相同的优越效果。
在上述每个实施例中的成象过程中,电子照相光敏部件被均匀充电,然后施加光信息以形成静电潜象,而且它是反显象的。然而,本发明对于另一种电子照相过程也是有效的,在这种过程中光信息的施加是与充电同时进行的,或与光投射同时进行的。
关于转印部件的导电性,导电层本身并非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如果导电层没有弹性,可以对绝缘层(介电层)之类或其他部件赋予导电性。
如前所述,根据各实施例,转印材料30能被稳定地吸引到转印部件上。除了改善吸引性能外,还能避免光敏部件的光敏层的(电荷)存储以及从导电层放电。
在使用弹性层的实施例中,增大了通过调节配方以减小弹性层硬度的活动余地,从而可以减小转印中空的问题,而且使转印材料能被适当地吸引到转印部件上。
根据各实施例,在转印材料被吸引在转印部件上的时候实现了将调色剂图象向转印鼓的转印。然而,在介电部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可能被转印到转印材料上。为了实现这一点,使用图5所示电晕放电器2或施加电压装置(如辊电极28)作为转印装置。就是说,通过使转印材料与调色剂图象接触并由转印装置施加转印偏移电压来把介电材料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转印到转印材料上。
尽管已经参考这里所揭示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它不限于所提出的各个细节。本申请拟复盖出于改进目的或在下述权利要求范围内可能出现的那些修正或改变。
Claims (19)
1、一种成象装置,其组成是:
一个电子照相光敏部件;
充电装置,用于对所述光敏部件充电以在所述光敏部件上形成静电潜象;
曝光装置,用于将所述光敏部件对图象光曝光;
显象装置,用于以彩色调色剂对潜象图象显象;
在转印位置可与所述光敏部件接触的转印部件,所述转印部件由导电基体、高电阻表面层、以及介于所述导电基体和所述表面层之间的低电阻或中等电阻导电层组成;以及
施加转印电压装置,用于对所述转印部件加以转印电压;
其中满足Ws>Wt>Wp>Wl条件,这里Ws是沿着垂直于所述光敏部件运动方向的方向测量的光敏层宽度;Wl是所述曝光装置的图象曝光宽度;Wp是可用于所述成象装置的转印材料的宽度;Wt是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宽度与所述转印部件的导电层宽度之间的重叠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装置,这里满足Ws>Wc>Wf>Wp以及Wi≥Wf,
这里Wf是所述转印部件导电层的宽度,Wi是所述转印部件表面层的宽度,Wc是所述充电部件的充电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装置,这里所述显象装置是反显象装置。
4、一种成象装置,其组成是:
一个电子照相光敏部件;
充电装置,用于对所述光敏部件充电以在所述光敏部件上形成静电潜象;
曝光装置,用于将所述光敏部件对图象光曝光;
显象装置,用于以彩色调色剂对潜象图象显象;
在转印位置可与所述光敏部件接触的用于承载转印材料的转印部件,所述转印部件由导电基体、高电阻表面层、以及介于所述导电基体和所述表面层之间的低电阻或中等电阻导电层组成;以及
施加转印电压装置,用于对所述转印部件加以转印电压,以转印彩色调色剂图象;
这里满足Ws>Wt>Wp>Wl条件,这里Ws是沿着垂直于所述光敏部件运动方向的方向测量的光敏层宽度;Wl是所述曝光装置的图象曝光宽度;Wp是可用于所述成象装置的转印材料的宽度;Wt是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宽度与所述转印部件的导电层宽度之间的重叠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装置,这里满足Ws>Wc≥Wf>Wp以及Wi≥Wf,
这里Wf是所述转印部件层的宽度,Wi是所述转印部件表面层的宽度,Wc是所述充电部件的充电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转印部件相对的放电部件用于使所述转印部件放电,这里满足Wr≥Wf,
这里Wr是所述放电装置的放电宽度,Wf是所述转印部件导电层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装置,还包括与转印部件相对的吸引装置,用于将转印材料电吸引到所述转印部件上,这里所述吸引充电装置有充电宽度Wa,所述转印部件的导电弹性层宽度为Wf,满足关系Wa≥Wf。
8、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装置,这里所述转印部件的导电层具有弹性。
9、根据权利要求8的一种装置,这里的导电层具有由泡沫材料提供的弹性,而且该导电层敷以高电阻表面层。
10、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装置,这里所述显象装置是一种反显象装置。
11、一种成象装置,其组成是:
一个可沿无终止路径运动的电子照相光敏部件;
光电装置,用于对所述光敏部件充电以在所述光敏部件上形成静电潜象;
曝光装置,用于将所述光敏部件对图象光曝光;
显象装置,用于以彩色调色剂对潜象图象显象;
在转印位置可与所述光敏部件接触的承载转印材料的转印部件,所述转印部件由导电基体、高电阻表面层、以及介于所述导电基体和所述表面层之间的低电阻或中等电阻导电层组成;以及
施加转印电压装置,用于对所述转印部件加以转印电压以转印彩色调色剂图象;
这里满足Ws>Wt>Wp>Wl,
这里Ws是沿着垂直于所述光敏部件运动方向的方向测量的光敏层宽度;Wl是所述曝光装置的图象曝光宽度;Wz是所述光敏部件宽度、充电部件宽度、以及转印部件导电层宽度之间的重叠宽度;Wt是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宽度与所述转印部电导电层宽度之间的重叠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一种装置,这里满足Ws>Wc≥Wu>Wp以及Wi≥Wu,
这里Wu是所述转印部件导电层宽度,Wi是所述转印部件表面层的宽度,Wc是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一种装置,还包括一个与所述转印部件相对的放电装置,用于使所述转印部件放电,这里满足Wr≥Wu,
这里Wr是所述放电装置的放电宽度,Wu是所述转印部件的导电层宽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一种装置,还包括一个与转印部件相对的吸引装置,用于将转印材料电吸引到所述转印部件上,这里所述吸引充电装置有一充电宽度Wa,所述转印部件的导电弹性层宽度为Wu,满足Wa≥Wu。
15、根据权利要求11的一种装置,这里所述转印部件的导电层宽度大于弹性层的宽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1的一种装置,这里所述转印部件的导电层宽度等于或少于弹性层的宽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1的一种装置,这里所述显象装置是一种反显象装置。
18、一种成象装置,其组成是:
一个电子照象光敏部件;
充电装置,用于对所述光敏部件充电以在所述光敏部件上形成静电潜象;
曝光装置,用于将所述光敏部件对图象光曝光;
显象装置,用于以彩色调色剂对潜象显象;
可以在转印位置与光敏部件接触的转印部件,所述转印部件由导电基体、高电阻表面层、以及介于所述导电基体和所述表面之间的低电阻或中等电阻导电层组成;
转印电压施加装置,用于对转印部件施加转印电压以转印彩色调色剂图象;
从所述转印部件上将全部调色剂图象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装置,
这里Ws>Wt>Wp>Wl,
Ws是沿垂直于所述光敏部件运动方向的方向测量的光敏层宽度;Wl是所述曝光装置的图象曝光宽度;Wp是可用于所述成象装置的转印材料的宽度;Wt是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宽度与所述转印部件导电层宽度之间的重叠宽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一种装置,这里所述显象装置是一种反显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59051/1993 | 1993-06-29 | ||
JP5159051A JP2925432B2 (ja) | 1993-06-29 | 1993-06-29 | 画像形成装置 |
JP159051/93 | 1993-06-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244A true CN1112244A (zh) | 1995-11-22 |
CN1058792C CN1058792C (zh) | 2000-11-22 |
Family
ID=15685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41078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792C (zh) | 1993-06-29 | 1994-06-29 | 成象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608505A (zh) |
EP (1) | EP0632341B1 (zh) |
JP (1) | JP2925432B2 (zh) |
KR (1) | KR0135248B1 (zh) |
CN (1) | CN1058792C (zh) |
DE (1) | DE69416733T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07305B2 (ja) * | 1996-11-01 | 2004-03-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099003B2 (en) * | 2007-10-31 | 2012-01-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for eliminating image defects by considering a kind of transfer material |
JP6391770B2 (ja) * | 2016-07-29 | 2018-09-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7664940B (zh) | 2016-07-29 | 2020-08-25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JP2021140012A (ja) * | 2020-03-04 | 2021-09-16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20579B2 (zh) * | 1973-09-03 | 1980-06-03 | ||
JPS5925218B2 (ja) * | 1973-12-20 | 1984-06-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多色現像装置 |
DE2607727C3 (de) * | 1975-03-06 | 1979-01-04 | Hitachi, Ltd., Tokio | Mehrfarbenentwicklungsvorrichtung |
JPS6051864A (ja) * | 1983-08-20 | 1985-03-23 | Casio Comput Co Ltd | 複写装置 |
JPS6083068A (ja) * | 1983-10-12 | 1985-05-11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電子写真複写機における残留現像剤の回収装置の構造 |
JPS63214775A (ja) * | 1987-03-04 | 1988-09-07 | Ricoh Co Ltd | カラ−画像形成装置 |
JPH02108091A (ja) * | 1988-10-18 | 1990-04-19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5253022A (en) * | 1989-05-18 | 1993-10-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5166734A (en) * | 1991-02-12 | 1992-11-24 | Spectrum Sciences B.V. | Imaging system including pre-transfer discharge |
US5115277A (en) * | 1991-05-17 | 1992-05-19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Electrostatically assisted transfer roller and method for directly transferring liquid toner to a print medium |
JP2561400B2 (ja) * | 1991-07-31 | 1996-12-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着脱可能な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1993
- 1993-06-29 JP JP5159051A patent/JP292543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4
- 1994-06-28 DE DE69416733T patent/DE69416733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4-06-28 EP EP94304689A patent/EP063234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4-06-29 CN CN94107837A patent/CN105879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4-06-29 KR KR1019940015132A patent/KR013524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
- 1996-04-30 US US08/640,000 patent/US5608505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0632341A3 (en) | 1995-08-16 |
JP2925432B2 (ja) | 1999-07-28 |
DE69416733T2 (de) | 1999-09-02 |
EP0632341A2 (en) | 1995-01-04 |
EP0632341B1 (en) | 1999-03-03 |
DE69416733D1 (de) | 1999-04-08 |
CN1058792C (zh) | 2000-11-22 |
US5608505A (en) | 1997-03-04 |
KR950001431A (ko) | 1995-01-03 |
KR0135248B1 (ko) | 1998-05-15 |
JPH0744028A (ja) | 1995-0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671C (zh) | 成像设备 | |
US6658227B2 (en) | Development method apparatus, image formation and process cartridge for suppressing variation in toner charge | |
KR930003617B1 (ko) | 영상형성장치 | |
US7941078B2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ransparent toner | |
CN1036463A (zh) | 成象设备 | |
US5819138A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having a device for removing paper dust from the photoreceptor | |
CN1207637C (zh) | 成像设备 | |
CN1148612C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63642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58792C (zh) | 成象装置 | |
CN1621968A (zh) | 双极性静电刷清洁装置 | |
CN1945455A (zh) | 成像装置和用于该成像装置上的处理盒 | |
US5991567A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cleaning | |
JPH1039694A (ja) | トナ−画像形成装置 | |
CN1261829C (zh) | 成像装置 | |
CN1955857A (zh) | 电子照相式成像装置及其显影方法 | |
JPH1024703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362536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09649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53069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63099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78263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395147A (zh) | 显影装置 | |
JPH11202594A (ja)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
JP274426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