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4020A - 一种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4020A
CN111224020A CN202010035269.9A CN202010035269A CN111224020A CN 111224020 A CN111224020 A CN 111224020A CN 202010035269 A CN202010035269 A CN 202010035269A CN 111224020 A CN111224020 A CN 111224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thin film
film electrode
electrode material
photores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352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天
陆璐
沈兆伟
刘建文
闫兴振
王超
赵春雷
迟耀丹
高晓红
朱慧超
杨帆
任伟
王艳杰
岳廷峰
王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Jianzh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Jianzh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0352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240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24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40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3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 H10K71/135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using ink-jet pri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6/00Coat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23C2/00 - C23C24/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包括步骤1:在衬底上均匀旋转涂覆光刻胶并干燥,光刻后,在所述衬底上获得多组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步骤2:通过压电喷涂方法在所述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上喷涂金属粒子墨水,并干燥固化得到金属电极层;其中,喷涂金属粒子墨水时,喷涂的针尖与所述衬底的距离小于等于45~50μm;喷涂电压为200~230V,喷涂速度为0.8~1.3mm/s,喷涂厚度为50~70nm;步骤3:将所述衬底置于有机溶剂中,剥离光刻胶获得边界整齐的薄膜电极。基于喷墨与光刻相结合手段,有效解决了采用喷墨印刷方法沉积薄膜电极材料时电极材料边界不光滑、不整齐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材料沉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电子薄膜电极材料沉积一般采用真空蒸镀(如,电子束蒸发等)的方式,沉积过程对真空度有严格要求,并且沉积过程耗能高,工艺较为复杂。工艺简单、环境友好、高效、可大面积沉积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是电子领域重要的技术需求。
柔性电子是将有机/无机材料电子器件制作在柔性/可延性基板上的新兴电子技术。相对于传统电子,柔性电子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满足设备的形变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针对柔性电子的重大研究计划,如美国FDCASU计划、日本TRADIM计划、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中PolyApply和SHIFT计划等,仅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就投入数十亿欧元的研发经费,重点支持柔性显示器、聚合物电子的材料/设计/制造/可靠性、柔性电子器件批量化制造等方面基础研究。在最近的10年间,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西北大学、剑桥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都先后建立了柔性电子技术专门研究机构,对柔性电子的材料、器件与工艺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柔性电子技术同样引起了我国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在柔性电子有机材料制备、有机电子器件设计与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有机光电(高)分子材料和器件、发光与显示、太阳能电池、场效应管、场发射、柔性电子表征和制备、平板显示技术、半导体器件和微图案加工等方面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研究,但柔性电子与传统电子区别较大,特别是对于温度的要求,其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如在有关薄膜沉积工艺,温度不能过高。
压电喷涂方法利用压电原理,通过在喷头顶部给定合适的电压,与下方放置衬底的基板之间形成电势差,通过电场力的作用将墨水喷涂在衬底上,具有速度快、直接成像、单步步骤、加工面积大和材料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在柔性电子领域得到了非常好的应用。但是在压电喷涂过程中,由于墨水在衬底上扩散程度各异,且压电喷涂的线宽不能做到完全一致,喷涂形成的图案化薄膜电极材料存在边界不整齐问题。
喷墨印刷,也被称为数字书写技术,可以以在基材上形成图案形式直接沉积功能性材料(如银电极等),是目前国内外用于柔性电子产品制备的一种较为普遍的薄膜沉积技术。该技术工艺简单,工艺过程可以在低温条件下完成。但在运用喷墨印刷方法沉积薄膜电极过程中,成膜材料是以墨水形态由设备喷头喷涂到基材表面,喷涂沉积形成薄膜电极。目前,喷墨印刷制备的薄膜电极材料宏观观察边界是规整的,但在微观观测还存在边界不整齐现象,特别是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制备中,电极边界不整齐问题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尤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基于喷墨与光刻相结合手段,有效解决了采用喷墨印刷方法沉积薄膜电极材料时电极材料边界不光滑、不整齐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法为:
一种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衬底上均匀旋转涂覆光刻胶并干燥,光刻后,在所述衬底上获得多组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
步骤2:通过压电喷涂方法在所述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上喷涂金属粒子墨水,并干燥固化得到金属电极层;
其中,喷涂金属粒子墨水时,喷涂的针尖与所述衬底的距离小于等于45~50μm;喷涂电压为200~230V,喷涂速度为0.8~1.3mm/s,喷涂厚度为50~70nm;
步骤3:将所述衬底置于有机溶剂中,剥离光刻胶获得边界整齐的薄膜电极。
优选的是,所述衬底包括硬质衬底和柔性衬底;所述硬质衬底包括玻璃衬底或者硅片衬底;所述柔性衬底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或者聚酰亚胺衬底。
优选的是,当所述衬底为硬质衬底时,在衬底上旋转涂覆光刻胶,控制转速为290~320r/min,旋转涂覆15~25s,转速升至1800~2200r/min,旋转涂覆25~35s,完成衬底上光刻胶的涂覆。
优选的是,在衬底上完成光刻胶涂覆后,在60~70℃下烘干28~32min。
优选的是,当所述衬底为柔性衬底时,在衬底上旋转涂覆光刻胶,控制转速为290~320r/min,旋转涂覆15~25s,转速升至2300~2600r/min,旋转涂覆28~40s,完成衬底上光刻胶的涂覆。
优选的是,在衬底上完成光刻胶涂覆后,在85~95℃下烘干4~8min。
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1中,在所述衬底上获得多组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包括:
在均匀旋转涂覆光刻胶的衬底上遮盖掩膜版,曝光15~20s,置于显影液中显影8~10s,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多组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
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金属粒子墨水为金属银纳米粒子墨水或者金属铜纳米粒子墨水。
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3中,将所述衬底置于有机溶剂中,超声剥离30~35s,获得边界整齐的薄膜电极。
优选的是,所述有机溶剂为丙酮溶液。
本发明所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基于喷墨与光刻相结合手段,减少传统真空蒸镀电极能耗的同时有效解决了采用喷墨印刷方法沉积薄膜电极材料时电极材料边界不光滑、不整齐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滴胶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滴胶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旋涂光刻胶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旋涂光刻胶的剖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曝光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曝光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显影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喷涂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喷涂完电极墨水后衬底的前视剖面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去胶后衬底的前视剖面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去胶后衬底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传统压电喷涂方法直接喷涂电极图案的ZEISS显微镜图像。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光刻胶固化到衬底片上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用掩膜版的示意图。
图11a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在衬底上获得多组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的前视剖面示意图。
图11b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在衬底上获得多组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获得的最终电极图案的ZEISS显微镜图像。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光刻胶固化到衬底片上的示意图。
图14a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在衬底上获得多组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的前视剖面示意图。
图14b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在衬底上获得多组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2获得的最终电极图案的ZEISS显微镜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衬底100上均匀旋转涂覆光刻胶110并干燥,光刻后,在衬底上获得多组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如图1-图4所示。
所述衬底包括硬质衬底和柔性衬底;所述硬质衬底包括玻璃衬底或者硅片衬底等;所述柔性衬底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或者聚酰亚胺衬底等。
(1)当衬底为玻璃衬底101时,在衬底上旋转涂覆光刻胶110,控制转速为290~320r/min,旋转涂覆15~25s,转速升至1800~2200r/min,旋转涂覆25~35s,完成衬底上光刻胶的涂覆,并在60~70℃下烘干28~32min。
(2)当衬底为聚酰亚胺衬底102时,在衬底上旋转涂覆光刻胶110,控制转速为290~320r/min,旋转涂覆15~25s,转速升至2300~2600r/min,旋转涂覆28~40s,完成衬底上光刻胶的涂覆,并在85~95℃下烘干4~8min。
在衬底上获得多组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包括:
在均匀旋转涂覆光刻胶的衬底上遮盖掩膜版120,曝光15~20s,置于显影液中显影8~10s,在衬底上形成多组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150。
步骤2:通过压电喷涂方法在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上喷涂金属粒子墨水130,所述的金属粒子墨水130为金属银纳米粒子墨水或者金属铜纳米粒子墨水,并干燥固化得到金属电极层,喷涂过程示意图如附图5所示,喷涂完电极墨水后衬底的前视剖面示意图如附图6所示;
其中,喷涂金属粒子墨水时,喷涂的针尖与衬底的距离小于等于45~50μm;喷涂电压为200~230V,喷涂速度为0.8~1.3mm/s,喷涂厚度为50~70nm;
步骤3:将所述衬底置于有机溶剂中,优选丙酮溶液,超声剥离30~35s,剥离光刻胶获得边缘整齐、光滑的图案化薄膜电极160,如图7a、7b所示。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示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示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示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示例。其中附图8为传统压电喷涂方法直接喷涂电极图案的ZEISS显微镜图像,作为对比图,明显可见其边缘不整齐。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示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示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示例1
取20*20mm康宁玻璃片101作衬底,置于匀胶仪,其上滴光刻胶110,旋涂。匀胶仪的转速300r/min,转20s,然后升至2000r/min,转30s。将旋涂完的片子置于65℃干燥箱,30分钟后取出,光刻胶110固化到衬底上,如图9所示。
接着光刻图案化电极区域150。将样品1(固化光刻胶的玻璃衬底)用掩膜版遮盖,所用掩膜版120示意图如图10所示,随后将片子置于光刻机下曝光15s。随后将曝光完的片子放入显影液中显影8s,完成上述步骤后可以在衬底上获得多组图案化电极结构150,如图11所示。
通过调控SIJ压电喷涂设备140(SIJ Technology,Inc.为压电喷涂设备的厂商)载有金属银纳米粒子墨水的针尖与衬底距离小于50um。
接着设置机器喷涂速度为1mm/s,电压为200V,压电喷涂厚度为50nm的银电极金属层,喷涂时金属电极层完全覆盖图案化电极结构制备区域即可,最后将喷涂完金属电极层的衬底在热板上70℃干燥5min。
最后采用丙酮溶剂剥离。将干燥完的衬底放入丙酮溶液中超声剥离30s,除去所述金属电极层多余的光刻胶部分,获得边缘整齐的银电极结构160,如图12所示。
实施示例2
取15*15mm聚酰亚胺作衬底102,置于匀胶仪,其上滴光刻胶110,旋涂。匀胶仪的转速300r/min,转20s,然后升至2500r/min,转30s。将旋涂完的片子置于90℃干燥箱,5分钟后取出,光刻胶固化到衬底上,示意图如附图13所示。
接着光刻出图案化电极区域150。将样品2(固化光刻胶的聚酰亚胺衬底)用掩膜版遮盖,所用掩膜版示意图如附图10所示,随后将片子置于光刻机下曝光15s。随后将曝光完的片子放入显影液中显影8s,完成上述步骤后可以在衬底上获得多组图案化电极结构150,如图14所示。
通过调控SIJ压电喷涂设备140(SIJ Technology,Inc.为压电喷涂设备的厂商)载有金属铜纳米粒子墨水的针尖与衬底距离小于50um。
接着设置机器喷涂速度为1mm/s,电压为230V,压电喷涂厚度为60nm的铜电极金属层,喷涂时金属电极层完全覆盖图案化电极结构制备区域即可,最后将喷涂完金属电极层的衬底在热板上70℃干燥5min。
最后采用丙酮溶剂剥离。将干燥完的衬底放入丙酮溶液中超声剥离30s,除去所述金属电极层多余的光刻胶部分,获得我们想要的边缘整齐的铜电极结构160,如图15所示。
本发明结合光刻手段和喷墨印刷方法制备薄膜电极,提供了一种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可获得边缘整齐的压电喷涂金属电极结构,有效解决传统压电喷涂方法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电极边缘不整齐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衬底上均匀旋转涂覆光刻胶并干燥,光刻后,在所述衬底上获得多组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
步骤2:通过压电喷涂方法在所述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上喷涂金属粒子墨水,并干燥固化得到金属电极层;
其中,喷涂金属粒子墨水时,喷涂的针尖与所述衬底的距离小于等于45~50μm;喷涂电压为200~230V,喷涂速度为0.8~1.3mm/s,喷涂厚度为50~70nm;
步骤3:将所述衬底置于有机溶剂中,剥离光刻胶获得边界整齐的薄膜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包括硬质衬底和柔性衬底;所述硬质衬底包括玻璃衬底或者硅片衬底;所述柔性衬底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或者聚酰亚胺衬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衬底为硬质衬底时,在衬底上旋转涂覆光刻胶,控制转速为290~320r/min,旋转涂覆15~25s,转速升至1800~2200r/min,旋转涂覆25~35s,完成衬底上光刻胶的涂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衬底上完成光刻胶涂覆后,在60~70℃下烘干28~32min。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衬底为柔性衬底时,在衬底上旋转涂覆光刻胶,控制转速为290~320r/min,旋转涂覆15~25s,转速升至2300~2600r/min,旋转涂覆28~40s,完成衬底上光刻胶的涂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衬底上完成光刻胶涂覆后,在85~95℃下烘干4~8min。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在所述衬底上获得多组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包括:
在均匀旋转涂覆光刻胶的衬底上遮盖掩膜版,曝光15~20s,置于显影液中显影8~10s,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多组图案化电极结构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将所述衬底置于有机溶剂中,超声剥离30~35s,获得边界整齐的薄膜电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粒子墨水为金属银纳米粒子墨水或者金属铜纳米粒子墨水。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丙酮溶液。
CN202010035269.9A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 Pending CN1112240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35269.9A CN111224020A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35269.9A CN111224020A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4020A true CN111224020A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28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35269.9A Pending CN111224020A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24020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5427A (ja) * 1995-10-13 1997-05-02 Canon Inc 電子放出素子、電子源、表示パネル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放出素子用電極ならびに導電性薄膜形成用材料
CN1653628A (zh) * 2002-03-27 2005-08-10 剑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光电子和电子器件的制备方法以及由此获得的器件
CN1693993A (zh) * 2004-05-07 2005-11-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制作电子功能材料的需求图案的方法
CN1716073A (zh) * 2002-04-24 2006-01-04 希毕克斯影像有限公司 在基板上形成图案化薄膜导电结构的方法
US20070259293A1 (en) * 2006-05-03 2007-11-08 Korea Institute Of Machinery & Materials Method for forming high-resolution pattern having desired thickness or high aspect ratio using dry film resist
KR20090109642A (ko) * 2008-04-16 2009-10-21 한국과학기술원 잉크젯 프린팅 시스템 및 그를 이용한 전극 패턴 막의형성방법
CN101969026A (zh) * 2010-08-27 2011-02-0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喷墨印刷与激光干涉曝光的电极制备方法
JP2012121262A (ja) * 2010-12-09 2012-06-28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CN102593047A (zh) * 2012-02-24 2012-07-18 温州大学 基于油溶性纳米颗粒墨水的导电薄膜图案层制备方法
WO2016038820A1 (ja) * 2014-09-11 2016-03-17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電極配線の形成方法、構造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5427A (ja) * 1995-10-13 1997-05-02 Canon Inc 電子放出素子、電子源、表示パネル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放出素子用電極ならびに導電性薄膜形成用材料
CN1653628A (zh) * 2002-03-27 2005-08-10 剑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光电子和电子器件的制备方法以及由此获得的器件
CN1716073A (zh) * 2002-04-24 2006-01-04 希毕克斯影像有限公司 在基板上形成图案化薄膜导电结构的方法
CN1693993A (zh) * 2004-05-07 2005-11-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制作电子功能材料的需求图案的方法
US20070259293A1 (en) * 2006-05-03 2007-11-08 Korea Institute Of Machinery & Materials Method for forming high-resolution pattern having desired thickness or high aspect ratio using dry film resist
KR20090109642A (ko) * 2008-04-16 2009-10-21 한국과학기술원 잉크젯 프린팅 시스템 및 그를 이용한 전극 패턴 막의형성방법
CN101969026A (zh) * 2010-08-27 2011-02-0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喷墨印刷与激光干涉曝光的电极制备方法
JP2012121262A (ja) * 2010-12-09 2012-06-28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CN102593047A (zh) * 2012-02-24 2012-07-18 温州大学 基于油溶性纳米颗粒墨水的导电薄膜图案层制备方法
WO2016038820A1 (ja) * 2014-09-11 2016-03-17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電極配線の形成方法、構造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318187B4 (de) Verkapselungsverfahren für organische Leuchtdiodenbauelemente
DE10362210B4 (de) Verfahren zum Verkapseln eines organischen Leuchtdiodenbauelements
CN100431196C (zh)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中形成电极图案
CN109802013B (zh) 嵌入式金属网柔性透明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KR101265321B1 (ko) 스탬프 제조 방법, 그를 이용한 박막트랜지스터 및액정표시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6784402B (zh) 一种非光刻像素bank的制备及其印刷显示应用方法
CN103943544A (zh) 制造软性元件的方法
WO2013135053A1 (zh) 发光二极管显示背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9748238B (zh) 一种大面积、均匀的纳米二聚体阵列的制备方法
CN102747319A (zh) 柔性掩模板的制备方法
CN109801739A (zh) 一种高精度图案化可拉伸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87449A (zh) 像素界定层及其制造方法、显示基板
CN111686828B (zh) 电浸润微流控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53108A (zh) 一种大尺寸无拼接微纳模具制造方法
CN109940278A (zh) 采用飞秒激光制作钙钛矿结晶图案化电路微结构的方法
CN100495640C (zh) 自限定边界的薄膜图形制备方法
CN110534641A (zh) 一种基于弹性聚合物作为活性层的可拉伸忆阻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807557B (zh) 一种用于光学曝光的高分辨率柔性复合掩模板及其制备方法
US7507135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ield emitter
CN111224020A (zh) 一种基于喷墨融合的薄膜电极材料沉积方法
CN107689427B (zh) Oled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3156551B (zh) 一种稳定自清洁复眼透镜的制造方法
CN113299541B (zh) 一种集成大面积二维材料器件制备工艺
CN101654217A (zh) 一种制作微元件的方法
KR101964225B1 (ko) 플렉시블 투명전극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