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1434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1434A
CN111221434A CN201911154681.6A CN201911154681A CN111221434A CN 111221434 A CN111221434 A CN 111221434A CN 201911154681 A CN201911154681 A CN 201911154681A CN 111221434 A CN111221434 A CN 111221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opening
pattern
electrod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546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柱炫
金兑俊
赵炫昱
崔在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21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14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电子面板,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感测组;以及电子模块,在平面图中与电子面板叠置。感测组中的每个包括:第一感测电极,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二感测电极,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与第一感测电极位于同一层上,并且在第一方向上面对第一感测电极。与电子模块叠置并穿透感测组中的第一感测组的开口限定在电子面板中,并且从第一感测组的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中选择的至少一个沿着开口的边缘延伸。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1月23日提交的第10-2018-0146521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在这里涉及一种电子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贯穿开口并且能够感测外部输入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被电信号激活。电子装置可以包括诸如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单元和/或用于感测外部输入的感测单元的各种电子组件。电子组件可以通过各种布置的信号线彼此电连接。
显示单元可以包括用于产生图像的发光元件。感测单元可以包括用于感测外部输入的感测电极。感测电极可以设置在有效区域中。感测单元可以被设计为在整个有效区域中(例如,在全部有效区域中)提供均匀的灵敏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面涉及一种能够在整个有效区域中提供对外部输入的均匀的灵敏度的电子装置。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包括:电子面板,包括彼此间隔开并沿着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布置的多个感测组以及连接到所述多个感测组并包括第一感测线和与第一感测线不同的第二感测线的感测线;以及电子模块,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与电子面板叠置。所述多个感测组中的每个包括:第一感测电极,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连接到第一感测线;以及第二感测电极,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与第一感测电极位于同一层上,在第一方向上面对第一感测电极,并且分别连接到第二感测线。电子面板具有与电子模块叠置的开口,开口被限定为穿透所述多个感测组中的第一感测组,并且从第一感测组的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中选择的至少一个沿着开口的边缘延伸。
在实施例中,从第一感测组的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中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主图案,与开口间隔开;以及开口图案,位于主图案与开口之间,沿着开口的边缘延伸,并且具有与主图案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开口图案和主图案可以被构造为接收基本上相同的电信号。
在实施例中,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开口图案可以具有围绕开口的闭环形状。
在实施例中,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开口图案可以具有沿着开口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并包括至少一条弯曲边的多边形形状。
在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组的第二感测电极可以包括: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二感测线中的第一条;第二电极,连接到第二感测线中的第二条,并且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电极间隔开且使开口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以及第三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沿着开口的边缘延伸,并且具有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形状不同的形状。
在实施例中,第三电极可以连接到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选择的一个。
在实施例中,第三电极可以包括:第一图案,连接到第一电极;以及第二图案,连接到第二电极。第一图案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图案连接到第一电极,并且第二图案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图案连接到第二电极。
在实施例中,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第三电极可以具有围绕开口的闭环形状。
在实施例中,第三电极可以连接到第二感测线中的不同于第二感测线的第一条和第二条的第三条。
在实施例中,主图案和开口图案可以位于同一层上。
在实施例中,开口可以穿透第一感测组和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感测组相邻的第二感测组,并且第一感测组的第二感测电极中的一个和第二感测组的第一感测电极的一部分可以都沿着开口的边缘延伸。
在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组的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所述一个可以包括面对开口的第一开口图案,第二感测组的第一感测电极可以包括面对开口的第二开口图案。第一开口图案和第二开口图案可以彼此间隔开并且使开口置于第一开口图案与第二开口图案之间。
在实施例中,开口可以穿透第一感测组和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感测组相邻的第二感测组,并且第一感测组的第一感测电极的一部分和第二感测组的第一感测电极的一部分可以沿着开口的边缘延伸。
在实施例中,从第一感测组的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中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还包括:连接图案,位于主图案与开口图案之间,并且连接主图案和开口图案。
在实施例中,连接图案和主图案位于同一层上。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公开的主题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组装透视图;
图1B是示出图1A的电子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A的电子装置的框图;
图3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
图3B是示出图3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面板的剖视图;
图5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
图5B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
图5C是示出图5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6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
图6B是示出图6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7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
图7B是示出图7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8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
图8B是示出图8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9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
图9B是示出图9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0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
图10B是示出图10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1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
图11B是示出图11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2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
图12B是示出图12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3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
图13B是示出图13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4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4B是示出图14A的一些组件的平面图;
图15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5B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5A的电子面板的平面图;以及
图16A和图16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面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其中示出了各种实施例的附图在下文中更充分地描述本公开的主题。然而,本公开的主题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为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且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员充分地传达本公开的范围。同样的附图标号始终表示同样的元件。
将理解的是,当诸如层、区域或基底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术语“直接(地)”表示不存在中间元件。如在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限制。如在这里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意图包括包含“至少一个(种/者)”的复数形式。“或(或者)”表示“和/或”。如在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和“并且/或者”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还将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和/或其变型用在本说明书中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为了易于描述,可在这里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下”、“在……上方”、“上”等的空间相对术语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外的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意图包括除了在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翻转附图中的设备,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于是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设备可以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在其他方位处),并且在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应被相应地解释。
将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外的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来。因此,在不脱离这里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如在这里使用的术语“大约”、“基本上”和“近似地”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并且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和与特定数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意图包括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的所述值和平均值。此外,术语“省略”指元件或特征没有被包括在设备结构中,包括在设备结构中的元件或特征没有在附图中示出,或者设备结构中的元件或特征的描述没有在本公开中重复。
这里参照作为理想化的示例性图示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将预料到由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图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示例性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将包括例如由制造导致的形状的偏差。例如,示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将典型地具有倒圆的或弯曲的特征。因此,在附图中示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形状不意图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且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组装透视图。图1B是示出图1A的电子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A的电子装置的框图。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A、图1B和图2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电子装置EA可以被电信号激活。电子装置EA可以实现为各种实施例。例如,电子装置EA可以是(例如,可以实现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个人计算机、智能电视和/或智能电话。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电话被示出为电子装置EA的示例。
电子装置EA可以沿着第三方向DR3在与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平行的显示表面上显示图像IM。也就是说,电子装置EA可以在与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平行并与第三方向DR3交叉的显示表面上显示图像IM。在其上显示图像IM的显示表面可以与电子装置EA的前表面对应,并且可以与窗100的前表面FS对应。在下文中,将通过同一附图标记(即,“FS”)表示显示表面、电子装置EA的前表面和窗100的前表面。图像IM可以包括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在图1A中,作为图像IM的示例示出了时钟图像和多个图标。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显示图像IM所沿的方向(例如,第三方向DR3)限定每个构件的前表面(或顶表面)和后表面(或底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可以沿着第三方向DR3彼此背对,并且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每个的法线方向可以与第三方向DR3平行。然而,由第一方向DR、第二方向DR2和第三方向DR3指示的方向可以是相对概念,并且可以变为其他方向。在下文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是分别由图1中示出的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和第三方向DR3指示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EA可以感测从外侧施加的外部输入TC。例如,外部输入TC可以包括诸如用户的身体的部位(例如,手指)、光、热和压力的各种外部输入中的至少一种。在图1A中,施加到前表面的用户的手被示出为外部输入TC的示例。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换言之,外部输入TC可以以如上所述的各种合适的形式提供。在特定实施例中,基于电子装置EA的结构,电子装置EA也可以感测施加到电子装置EA的侧表面和/或后表面的外部输入TC。
电子装置EA可以包括窗100、电子面板200、电子模块300和壳体单元400。在本实施例中,窗100和壳体单元400可以彼此结合以形成电子装置EA的外部。
窗100可以包括绝缘面板。例如,窗100可以包括玻璃、塑料或它们的组合。窗100可以包括暴露于外侧的前表面FS。显示在电子面板200中的图像IM可以通过前表面FS对外侧可见。窗100的前表面FS可以形成电子装置EA前表面。窗100的前表面FS可以在平面图中观看时被划分为透射区域TA和边框区域BZA。
透射区域TA可以透射入射到其的光。透射区域TA可以具有与有效区域AA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例如,透射区域TA可以与有效区域AA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叠置。在电子面板200的有效区域AA中显示的图像IM可以通过透射区域TA对外侧可见。
边框区域BZA的透光率可以比透射区域TA的透光率小。边框区域BZA可以限定透射区域TA的形状。边框区域BZA可以与透射区域TA相邻并且在平面图中可以围绕透射区域TA。
边框区域BZA可以具有设定的或预定的颜色。边框区域BZA可以覆盖电子面板200的外围区域NAA,以避免或防止外围区域NAA对外侧可见。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在窗100中可以省略(例如,可以不包括)边框区域BZA。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区域HA可以限定在透射区域TA中。开口区域HA可以与穿透电子面板200的开口MH叠置并且可以与电子模块300叠置。电子装置EA可以通过开口区域HA接收电子模块300所需的外部信号并且/或者可以通过开口区域HA将从电子模块300输出的信号提供到外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因为开口区域HA与透射区域TA叠置,所以可以省略除了透射区域TA之外的用于提供开口区域HA的附加区域。因此,可以减小边框区域BZA的面积(或尺寸)。
电子面板200可以显示图像IM并且可以感测外部输入TC。电子面板200可以包括包含有效区域AA和外围区域NAA的前表面IS。有效区域AA可以是被电信号激活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有效区域AA可以是在其中显示图像IM的区域,并且也可以是在其中感测外部输入TC的区域。透射区域TA可以至少与有效区域AA叠置。例如,透射区域TA可以与有效区域AA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叠置。因此,用户可以通过透射区域TA观看图像IM并且/或者可以通过透射区域TA提供外部输入TC。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用于显示图像IM的区域和用于感测外部输入TC的区域可以在有效区域AA彼此分开。
外围区域NAA可以被边框区域BZA覆盖。外围区域NAA可以与有效区域AA相邻。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外围区域NAA可以围绕有效区域AA。用于驱动有效区域AA的驱动电路和/或驱动线可以设置在外围区域NAA中。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面板200可以在其中有效区域AA和外围区域NAA面对窗100的平坦状态下组装。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子面板200的外围区域NAA的一部分可以是弯曲的。在这种情况下,外围区域NAA的一部分可以面对电子装置EA的后表面,因此可以减小电子装置EA的前表面中的边框区域BZA(例如,边框区域BZA的尺寸)。在又一实施例中,电子面板200可以在其中有效区域AA的一部分也被弯曲的状态下组装。在再一实施例中,可以在电子面板200中省略外围区域NAA。
电子面板20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210、感测单元220和驱动电路230。
显示单元210可以是基本上产生图像IM的组件。由显示单元210产生的图像IM可以通过透射区域TA显示在显示表面FS上,从而可以对用户是可见的(例如,被用户观看)。
感测单元220可以感测从外侧施加的外部输入TC。如上所述,感测单元220可以感测提供到窗100的外部输入TC。
感测单元220可以包括多个感测组SG。感测组SG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R1和/或第二方向DR2布置。感测单元220可以通过感测组SG感测外部输入TC。
每个感测组SG可以包括具有相同布置的感测电极。每个感测组SG可以是具有规则性的电极阵列的最小单元。也就是说,每个感测组SG可以是电极阵列的最小重复单元。这将在稍后更详细地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感测组SG设置在有效区域AA中。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感测组SG可以设置在用于感测外部输入TC的其他各种合适的区域中。
驱动电路230可以电连接到显示单元210和感测单元220。驱动电路230可以包括主电路板MB、第一电路板CF1和第二电路板CF2。
第一电路板CF1可以电连接到显示单元210。第一电路板CF1可以连接到显示单元210和主电路板M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CF1可以是柔性电路膜。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CF1可以不连接到主电路板MB,并且/或者第一电路板CF1可以是刚性板。
第一电路板CF1可以连接到显示单元210的设置在外围区域NAA中的垫(显示垫)。第一电路板CF1可以将用于驱动显示单元210的电信号提供给显示单元210。电信号可以在第一电路板CF1中产生或者可以在主电路板MB中产生。
第二电路板CF2可以电连接到感测单元220。第二电路板CF2可以连接感测单元220和主电路板MB。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CF2可以是柔性电路膜。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CF2可以连接到主电路板MB,并且/或者第二电路板CF2可以是刚性板。
第二电路板CF2可以连接到感测单元220的设置在外围区域NAA中的垫(感测垫)。第二电路板CF2可以将用于驱动感测单元220的电信号提供给感测单元220。电信号可以在第二电路板CF2中产生或者可以在主电路板MB中产生。
主电路板MB可以包括用于驱动电子面板200的各种合适类型的驱动电路和/或用于提供电力的连接器。第一电路板CF1和第二电路板CF2可以连接到电路板MB。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一个主电路板MB控制(例如,容易地控制)电子面板200。
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单元210和感测单元220可以连接到不同的主电路板,第一电路板CF1和第二电路板CF2中的一个可以不连接到主电路板MB,并且/或者可以省略第一电路板CF1和第二电路板CF2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本公开的电子面板200的结构可以被各种适当地修改或改变,并且可以不限于一个实施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穿透电子面板200的贯穿开口MH(在下文中,称为开口MH)可以限定在电子面板200中。开口MH可以穿透显示单元210和感测单元220。
开口MH可以限定在有效区域AA中并且可以穿透电子面板200。因为开口MH限定在有效区域AA中,所以开口区域HA可以设置在透射区域TA中。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开口区域HA的边缘可以围绕开口MH的边缘。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区域HA的平面面积可以等于或大于开口MH的平面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MH可以穿透感测组SG中的至少一个。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开口区域HA可以与感测组SG中的至少一个叠置。感测组SG的感测电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因(例如,由于)开口MH而被去除。这将在稍后更详细地描述。
电子模块300可以设置在窗100之下。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电子模块300可以与开口MH和开口区域HA叠置。电子模块300可以包括用于操作电子装置EA的各种功能模块。电子模块300可以通过连接器电连接到电子面板200。例如,电子模块300可以包括照相机、扬声器和/或用于感测光或热的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模块3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容纳在开口MH中。可选地,电子模块300可以设置在电子面板200的后表面上并且可以在平面图中观看时与开口MH叠置。电子模块300可以接收通过开口MH传递的外部输入,并且/或者可以通过开口MH提供输出信号。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因为电子模块300与有效区域AA叠置,所以可以防止或避免边框区域BZA的增大。
参照图2,电子装置EA可以包括电子面板200、电源模块PM、第一电子模块EM1和第二电子模块EM2。电子面板200、电源模块PM、第一电子模块EM1和第二电子模块EM2可以彼此电连接。图2中示出了电子面板200(的组件)的显示单元210和感测单元220。
电源模块PM可以供应用于电子装置EA的全部操作(例如,所必需)的电力。电源模块PM可以包括电池模块。
第一电子模块EM1和第二电子模块EM2可以包括用于操作电子装置EA的各种合适的功能模块。第一电子模块EM1可以直接地安装在电连接到电子面板200的母板上。可选地,第一电子模块EM1可以安装在附加板上,以便通过连接器电连接到母板。
第一电子模块EM1可以包括控制模块CM、无线通信模块TM、图像输入模块IIM、声音输入模块AIM、存储器MM和外部接口IF。在实施例中,一些组件(即,模块)可以不安装在母板上,而是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到母板。
控制模块CM可以控制电子装置EA的全部操作。控制模块CM可以包括微处理器。例如,控制模块CM可以激活或停用电子面板200。控制模块CM可以基于(例如,根据)从电子面板200接收的触摸信号来控制其他模块(例如,图像输入模块IIM、声音输入模块AIM等)。
无线通信模块TM可以通过使用蓝牙或Wi-Fi将无线信号发送到其他终端/从其他终端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模块TM可以通过使用通用通信线发送/接收语音信号。无线通信模块TM可以包括被配置为调制将要发送的信号并且发送调制后的信号的发送器TM1和被配置为解调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器TM2。
图像输入模块IIM可以处理图像信号,以将图像信号转换为在电子面板200中可用的图像数据。声音输入模块AIM可以在记录模式或语音识别模式下通过麦克风接收外部声音信号,并且可以将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声音数据。
外部接口IF可以连接到外部充电器、电缆/无线数据端口和/或卡插槽(例如,存储卡或SIM/UIM卡),并且可以与外部充电器、电缆/无线数据端口和/或卡插槽交互。
第二电子模块EM2可以包括声音输出模块AOM、发光模块LM、光接收模块LRM和照相机模块CMM。第二电子模块EM2的组件可以直接地安装在母板上,或者可以安装在附加板上以便通过连接器电连接到电子面板200和/或第一电子模块EM1。
声音输出模块AOM可以对从无线通信模块TM接收的声音数据和/或存储在存储器MM中的声音数据进行转换,并且可以将转换后的声音数据输出到外侧。
发光模块LM可以产生光并且可以输出所产生的光。发光模块LM可以输出红外光。发光模块LM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元件。光接收模块LRM可以感测红外光(例如,检测或测量红外光的强度)。光接收模块LRM可以在感测到设定水平或预定水平的红外光或者更高水平的红外光时被激活。光接收模块LRM可以包括CMOS传感器。在发光模块LM中产生的红外光输出之后,红外光可以被外部物体(例如,用户的手指或面部)反射,然后反射的红外光可以入射到光接收模块LRM。照相机模块CMM可以获取(例如,捕获)外部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模块300可以包括第一电子模块EM1和第二电子模块EM的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电子模块300可以包括照相机、扬声器、光感测传感器和热感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电子模块300可以通过开口区域HA感测外部物体,并且/或者可以通过开口区域HA将声音信号(例如,语音)提供到外侧。在特定实施例中,电子模块300可以包括多个组件。然而,本公开的主题不限于任何具体实施例。
再次参照图1A和图1B,壳体单元400可以结合到窗100。壳体单元400和窗100可以彼此结合来提供内部空间。电子面板200和电子模块300可以被容纳在(例如,位于)内部空间中。
壳体单元400可以由具有相对高的刚性的材料形成。例如,壳体单元400可以包括玻璃、塑料和/或金属;或者可以包括由玻璃、塑料、金属或它们的组合形成的多个框架和/或板。壳体单元400可以稳定地保护电子装置EA的被容纳在内部空间中的组件免受外部冲击。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电子模块300的开口MH可以设置在电子面板200中。结果,可以减小边框区域BZA的面积(或尺寸),从而可以改善电子装置EA的美观性。
图3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平面图,图3B是示出图3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4A和图4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面板的剖视图。
在图3B中示例性地示出了其中设置有开口MH的区域。图4A示出了图1B的电子面板200的剖视图,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面板200-1的剖视图。图4A和图4B是示出电子面板200和200-1的其中限定有开口MH的区域的剖视图。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A至图4B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显示单元210可以包括基体基底BS、多个像素PX、多条信号线GL、DL和PL以及多个显示垫PDD。有效区域AA和外围区域NAA可以是由基体基底BS提供的区域。基体基底BS可以包括绝缘基底。例如,基体基底BS可以包括玻璃基底、塑料基底或它们的组合。
信号线GL、DL和PL可以连接到像素PX,并且可以将电信号传输到像素PX。作为示例示出了包括在显示单元210中的信号线中的扫描线GL、数据线DL和电力线PL。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信号线GL、DL和PL还可以包括初始化电压线和发射控制线中的至少一种。
像素PX可以设置在有效区域AA中。在本实施例中,在图3A中作为示例示出了像素PX中的一个的放大电路图。像素PX可以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R1、电容器CP、第二薄膜晶体管TR2和发光元件OD。第一薄膜晶体管TR1可以是被构造为控制像素PX的接通/断开的开关元件。第一薄膜晶体管TR1可以响应于通过扫描线GL提供的扫描信号来传输或阻止通过数据线DL提供的数据信号。
电容器CP可以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TR1和电力线PL。电容器CP可以被充以与从第一薄膜晶体管TR1传输的数据信号与通过电力线PL提供的第一电源信号之间的差对应的电荷。
第二薄膜晶体管TR2可以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TR1、电容器CP和发光元件OD。第二薄膜晶体管TR2可以响应于存储在电容器CP中的电荷量来控制流过发光元件OD的驱动电流。可以根据存储在电容器CP中的电荷量来确定第二薄膜晶体管TR2的导通时间。第二薄膜晶体管TR2可以在导通时间内将通过电力线PL传输的第一电源信号提供给发光元件OD。
发光元件OD可以连接到电源端子VSS,并且可以接收与从电力线PL提供的第一电源信号不同的电源信号(在下文中,称为第二电源信号)。对应于第二电源信号与从第二薄膜晶体管TR2提供的电信号之间的差的驱动电流可以流过发光元件OD,然后发光元件OD可以产生与驱动电流对应的光。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像素PX的组件可以被各种适当地修改或改变,并且可以被各种适当地布置。
开口MH可以限定在有效区域AA中。因此,一些像素PX可以被设置为与开口MH相邻。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一些像素PX可以围绕开口MH。
参照图3B和图4A,为了易于描述和便于描述的目的,示出了开口区域HA。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B和图4A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开口区域HA的面积(或尺寸)可以比开口MH的面积(或尺寸)大。因此,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开口区域HA的边缘(由虚线指示)可以围绕开口MH的边缘。
开口区域HA的在开口MH外侧的区域可以被限定为线区域LA。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区域HA可以与包括开口MH和线区域LA的区域对应。
如图4A中所示,电子面板200可以包括基体基底BS、辅助层BL、像素PX、多个绝缘层10、20、30和40、封装基底ECG以及感测单元220。基体基底BS可以包括绝缘材料。例如,基体基底BS可以包括玻璃、树脂膜或者其中有机层和无机层交替堆叠的堆叠膜(例如,多层膜)。
辅助层BL可以包括无机材料。辅助层BL可以包括阻挡层和/或缓冲层。因此,辅助层BL可以防止或基本上防止通过基体基底BS提供(例如,渗透)的氧和/或湿气渗透到像素PX中,并且/或者可以提供比基体基底BS的表面能低的表面能以使像素PX稳定地形成。
此外,基体基底BS和辅助层BL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以多个设置,并且基体基底BS和辅助层BL可以交替地堆叠。在一些实施例中,从辅助层BL的阻挡层和缓冲层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可以以多个设置或者可以被省略。
连接到像素PX的多条信号线SL1和SL2可以设置在开口区域HA中。信号线SL1和SL2可以经由开口区域HA连接到像素PX。为了易于描述和便于描述的目的,在图3B中作为示例示出了连接到像素PX的多条信号线中的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
像素PX可以连接到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像素PX可以另外连接到其他各种合适的信号线中的至少一种。在下文中,将主要描述一个像素PX作为像素PX的代表。
第一信号线SL1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第一信号线SL1可以连接到沿着第一方向DR1布置的像素PX,以构成同一行(例如,以形成像素行)。例如,第一信号线SL1可以与扫描线GL对应。
连接到第一信号线SL1的一些像素PX可以设置在开口MH的左侧处,而连接到第一信号线SL1的其他像素PX可以设置在开口MH的右侧处。因此,即使由于开口MH使得在同一行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像素被省略(例如,被替代),在同一行中连接到第一信号线SL1的像素也可以基本上被同一扫描信号接通/断开。
第二信号线SL2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第二信号线SL2可以连接到沿着第二方向DR2布置的像素PX以构成同一列(例如,以形成像素列)。例如,第二信号线SL2可以与数据线DL对应。
连接到第二信号线SL2的一些像素PX可以设置在开口MH的顶侧处,连接到第二信号线SL2的其他像素PX可以设置在开口MH的底侧处。因此,即使由于开口MH使得在同一列中的一个或更多像素被省略(例如,被替代),在同一列中连接到第二信号线SL2的像素PX可以通过同一线接收数据信号。
此外,在特定实施例中,电子面板2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开口区域HA中的连接图案。在这种情况下,与开口区域HA叠置的第一信号线SL1可以被切割(例如,去除)。第一信号线SL1的被切割的部分可以通过连接图案彼此连接。同样地,与开口区域HA叠置的第二信号线SL2可以被切割(例如,去除),并且第二信号线SL2的被切割的部分可以通过连接图案彼此连接。
像素PX可以设置在有效区域AA中。在本实施例中,在图4A中示出了像素PX的(组件的)第二薄膜晶体管(在下文中,称为薄膜晶体管TR)和发光元件OD作为示例。第一绝缘层10、第二绝缘层20、第三绝缘层30和第四绝缘层40中的每个可以包括有机材料和/或无机材料,并且可以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
薄膜晶体管TR可以包括半导体图案SP、控制电极CE、输入电极IE和输出电极OE。半导体图案SP可以设置在辅助层BL上。半导体图案SP可以包括半导体材料。控制电极CE可以与半导体图案SP间隔开,并且使第一绝缘层10置于控制电极CE与半导体图案SP之间。控制电极CE可以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TR1(见图3A)和电容器CP的一个电极(见图3A)。
输入电极IE和输出电极OE可以与控制电极CE间隔开,并且使第二绝缘层20置于输入电极IE和输出电极OE与控制电极CE之间。薄膜晶体管TR的输入电极IE和输出电极OE可以穿透第一绝缘层10和第二绝缘层20,以便分别连接到半导体图案SP的一侧部分和另一侧部分。
第三绝缘层30可以设置在第二绝缘层20以覆盖输入电极IE和输出电极OE。在另一实施例中,半导体图案SP可以在薄膜晶体管TR中设置在控制电极CE上。在又一实施例中,半导体图案SP可以设置在输入电极IE和输出电极OE上。在再一实施例中,输入电极IE和输出电极OE可以与半导体图案SP设置在同一层上,并且可以直接连接到半导体图案SP。根据本公开的薄膜晶体管TR可以具有各种合适的结构中的任何一种并且不限于具体实施例。
发光元件OD可以设置在第三绝缘层30上。发光元件OD可以包括第一电极E1、发射图案EP、控制层EL和第二电极E2。
第一电极E1可以穿透(例如,可以延伸穿过)第三绝缘层30,以便连接到薄膜晶体管TR。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面板2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极E1与薄膜晶体管TR之间的连接电极。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极E1可以通过连接电极电连接到薄膜晶体管TR。
第四绝缘层40可以设置在第三绝缘层30上。第四绝缘层40可以包括有机材料和/或无机材料,并且可以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开口可以限定在第四绝缘层40中。开口可以使第一电极E1的至少一部分暴露。第四绝缘层40可以是像素限定层。
发射图案EP可以设置在开口中,并且可以设置在由开口暴露的第一电极E1上。发射图案EP可以包括发光材料。例如,发射图案EP可以包括能够发射红光、绿光和/或蓝光的至少一种材料。在实施例中,发射图案EP可以包括荧光材料和/或磷光材料。发射图案EP可以包括有机发光材料和/或无机发光材料。发射图案EP可以响应于第一电极E1与第二电极E2之间的电势差而发光。
控制层EL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E1与第二电极E2之间。控制层EL可以设置为与发射图案EP相邻。控制层EL可以控制电荷的移动以改善发光元件OD的发光效率和寿命。控制层EL可以包括空穴传递(例如,空穴传输)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电子传递(例如,电子传输)材料和电子注入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层EL设置在发射图案EP与第二电极E2之间。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层EL可以设置在发射图案EP与第一电极E1之间,或者控制层EL可以包括在第三方向DR3上堆叠的多个层并且使发射图案EP置于所述多个层之间。
控制层EL可以具有从有效区域AA延伸至外围区域NAA中的单个整体形状。控制层EL可以公共地设置在多个像素PX中。
第二电极E2可以设置在发射图案EP上。第二电极E2可以与第一电极E1相对。第二电极E2可以具有从有效区域AA延伸至外围区域NAA中的单个整体形状。第二电极E2可以公共地设置在多个像素PX中。每个像素PX的发光元件OD可以通过第二电极E2接收共电源信号(即,第二电源信号)。
第二电极E2可以包括透明导电材料或半透明导电材料。因此,从发射图案EP产生的光可以(例如,容易地)通过第二电极E2在第三方向DR3上出射。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E1可以包括透明的或半透明的导电材料,并且发光元件OD可以以后表面发光型被驱动(例如,以通过后表面发光)。在又一实施例中,发光元件OD可以以双表面发光型(例如,种类)被驱动,在双表面发光型中,光通过前表面和后表面两者出射(例如,被发射)。
封装基底ECG可以包括绝缘材料。例如,封装基底ECG可以包括玻璃基底和/或塑料基底。光学构件可以设置在封装基底ECG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因为电子面板200包括封装基底ECG,所以电子面板200可以具有改善了的对抗外部冲击的可靠性。
封装基底ECG可以在第三方向DR3上与第二电极E2间隔开。在封装基底ECG与第二电极E2之间的空间GP可以用空气和/或惰性气体填充。
封装基底ECG可以通过密封构件PSL结合到基体基底BS以密封像素PX。密封构件PSL可以使基体基底BS与设置在基体基底BS之上的封装基底ECG之间保持设定的或预定的距离。
密封构件PSL可以是限定开口MH的内表面的组件。密封构件PSL可以包括有机材料(诸如光固化树脂和/或光塑性树脂)并且/或者可以包括无机材料(诸如玻璃密封料)。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感测单元220可以设置在封装基底ECG上。感测单元220可以包括感测电极SE和感测绝缘层ISL。
感测电极SE可以设置在封装基底ECG上。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绝缘层可以额外地设置在感测电极SE与封装基底ECG之间。
感测电极SE可以设置在有效区域AA中。感测电极SE可以被包括在上述的每个感测组SG中。感测电极SE可以包括导电材料。
感测电极SE可以包括主图案MP、开口图案HP和连接图案BP。主图案MP可以与开口区域HA间隔开。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主图案MP可以与发光元件OD叠置。
主图案MP可以是光学透明的。例如,感测电极SE可以包括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可选地,主图案MP可以具有金属网格结构,该金属网格结构具有与发光元件OD叠置的开口。因此,可以使主图案MP对从发光元件OD发射的光的发光效率的影响减小或最小化。
开口图案HP可以设置在开口区域HA中。开口图案HP可以与主图案MP间隔开。开口图案HP可以设置在线区域LA中,并且可以与开口MH相邻。
连接图案BP可以连接到开口图案HP。连接图案BP可以通过开口区域HA(具体地,线区域LA)将设置在开口区域HA中的开口图案HP电连接到设置在开口区域HA外侧的主图案MP。可选地,当开口图案HP以多个设置时,连接图案BP可以在开口区域HA中使彼此相邻的开口图案HP连接。这将在稍后更详细地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图案HP和主图案MP可以设置在同一层上。在实施例中,开口图案HP可以与主图案MP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另外,连接图案BP可以与开口图案HP和主图案MP设置在同一层上,并且可以与开口图案HP和主图案MP由相同的材料形成。结果,开口图案HP、连接图案BP和主图案MP可以在同一时间(例如,同时地)使用一个掩模形成,因此,可以简化工艺并且可以降低工艺成本。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图案BP可以设置在与其上设置有开口图案HP的层不同的层上,并且/或者开口图案HP可以由与主图案MP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
感测绝缘层ISL可以设置在封装基底ECG上以覆盖感测电极SE。感测绝缘层ISL可以包括绝缘材料。感测绝缘层ISL可以包括有机材料和/或无机材料,并且可以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
参照图4B,在电子面板200-1中,封装基底ECG可以被封装层ECL代替。封装层ECL可以设置在发光元件OD上以封装发光元件OD。封装层ECL可以公共地设置在多个像素PX上。在一个实施例中,覆盖第二电极E2的盖层可以设置在第二电极E2与封装层ECL之间。
封装层ECL可以包括在第三方向DR3上顺序堆叠的第一无机层IOL1、有机层OL和第二无机层IOL2。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封装层ECL还可以包括多个无机层和/或有机层。
第一无机层IOL1可以覆盖第二电极E2。第一无机层IOL1可以防止或基本上防止外部湿气和/或氧渗透到发光元件OD中。例如,第一无机层IOL1可以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或它们的组合。第一无机层IOL1可以通过沉积工艺形成。
有机层OL可以设置在第一无机层IOL1上,并且可以与第一无机层IOL1接触。有机层OL可以在第一无机层IOL1上提供平坦表面。有机层OL可以覆盖第一无机层IOL1的顶表面的弯曲部分(例如,不平坦的部分)和/或存在于第一无机层IOL1上的颗粒,因此能够阻止或减小第一无机层IOL1的顶表面的状态对形成在有机层OL上的组件的影响。另外,有机层OL可以缓解或释放与有机层OL接触的层之间的应力。有机层OL可以包括有机材料并且可以通过诸如旋涂工艺、狭缝涂覆工艺和/或喷墨工艺的溶液工艺形成。
第二无机层IOL2可以设置在有机层OL上以覆盖有机层OL。第二无机层IOL2可以稳定地形成在有机层OL的与第一无机层IOL1的顶表面相比相对平坦的顶表面上。第二无机层IOL2可以封装从有机层OL排出的湿气,从而防止或基本上防止湿气被提供到外侧。例如,第二无机层IOL2可以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或它们的组合。第二无机层IOL2可以通过沉积工艺形成。
电子面板200-1还可以包括覆盖层PTL。覆盖层PTL可以设置在封装层ECL上。覆盖层PTL可以覆盖封装层ECL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层PTL可以用作提供平坦顶表面的平坦化层,并且/或者可以用作保护封装层ECL的保护层。
感测单元220可以设置在覆盖层PTL上。在本实施例中,开口MH的内表面MHE1可以通过切割基体基底BS、辅助层BL、第一绝缘层10、第二绝缘层20、第一无机层IOL1、第二无机层IOL2、覆盖层PTL和感测绝缘层ISL的端表面(或侧表面)来限定。
此外,凹槽图案GV可以限定在开口区域HA中。凹槽图案GV可以阻挡通过开口MH渗透到像素PX的湿气和/或氧的路径。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凹槽图案GV可以沿着开口MH的边缘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B中所示,以围绕开口MH的圆环形状示出了凹槽图案GV。
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图案GV可以具有与开口MH的形状不同的形状,或者凹槽图案GV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椭圆形形状或闭环形状,并且凹槽图案GV的至少一部分是弯曲的。可选地,凹槽图案GV可以具有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图案的形状。
凹槽图案GV可以从显示单元210的前表面凹陷,并且可以通过去除显示单元210的一些组件的部分形成。此外,不同于开口MH,凹槽图案GV可以不穿透显示单元210。因此,基体基底BS的与凹槽图案GV叠置的后表面不会因凹槽图案GV而是敞开的。也就是说,凹槽图案GV不会穿透基体基底BS的后表面。
如图4A中所示,凹槽图案GV可以在电子面板200中限定在基体基底BS上。凹槽图案GV可以通过形成在第二绝缘层20中的贯穿区域而形成以暴露第一绝缘层10。这里,形成底切的尖端部TP可以设置在第二绝缘层20上,并且从形成在第二绝缘层20中的贯穿区域的内表面横向突出。凹槽图案GV的内表面可以由覆盖尖端部TP和形成在第二绝缘层20中的贯穿区域的内表面的控制层EL和第二电极E2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凹槽图案GV的内表面可以由第二电极E2提供。
这里,有机图案EL-P可以与凹槽图案GV叠置。有机图案EL-P可以设置在形成在第二绝缘层20中的贯穿区域中,并且可以被控制层EL和第二电极E2中的至少一个覆盖。有机图案EL-P可以包括与控制层EL相同的材料。可选地,有机图案EL-P可以包括与第二电极E2或盖层相同的材料。有机图案EL-P可以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
如图4B中所示,凹槽图案GV也可以在电子面板200-1中限定在基体基底BS中。凹槽图案GV可以穿透设置在封装层ECL之下并且与开口MH相邻的组件,同时留下(未接触)基体基底BS的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凹槽图案GV可以通过形成在辅助层BL中的贯穿区域和形成在基体基底BS中的凹槽区域形成。贯穿区域和凹槽区域可以彼此连接。凹槽图案GV的内表面可以通过第一无机层IOL1和第二无机层IOL2形成,第一无机层IOL1和第二无机层IOL覆盖形成在辅助层BL中的贯穿区域的内表面和形成在基体基底BS中的凹槽区域的内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凹槽图案GV的内表面可以由第二无机层IOL2提供。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层BL的一部分可以从形成在基体基底BS中的凹槽区域的内表面横向地突出,从而形成尖端部TP。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面板200-1可以具有在凹槽图案GV处形成尖端部TP的其他各种合适的层结构。
根据本实施例,有机图案EL-P可以与控制层EL和第二电极E2间隔开,并且可以设置在形成在基体基底BS中的凹槽区域中。有机图案EL-P可以被第一无机层IOL1覆盖,因此不会暴露于外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凹槽图案GV可以阻挡(例如,中断)控制层EL的从开口MH的侧表面至有效区域AA的连续性。控制层EL可以在与凹槽图案GV叠置的区域中被切割(例如,去除)。控制层EL可以是外部污染物(例如,湿气和/或空气)移动所通过的路径。凹槽图案GV可以阻挡其中湿气和/或空气通过开口区域HA从被开口MH暴露的层(例如,控制层EL)流入到像素PX中的路径。因此,可以改善具有开口MH的电子面板200和200-1的可靠性。
在实施例中,凹槽图案GV可以以多个设置在电子面板200或200-1的线区域LA中。多个凹槽图案GV可以布置在线区域LA中并且在线区域LA中彼此间隔开。在实施例中,凹槽图案GV可以填充有有机层OL的一部分。在实施例中,可以在显示单元210中省略凹槽图案GV。然而,本公开的主题不限于具体实施例。
再次参照图3A,电力图案VDD可以设置在外围区域NAA中。在本实施例中,电力图案VDD可以连接到多条电力线PL。因为显示单元210包括电力图案VDD,所以相同的第一电源信号可以被提供给多个像素PX。
显示垫PDD可以包括第一垫D1和第二垫D2。第一垫D1可以以多个设置,并且多个第一垫D1可以分别连接到数据线DL。第二垫D2可以连接到电力图案VDD,因此可以电连接到电力线PL。显示单元210可以将从外部提供的电信号通过显示垫PDD提供给像素PX。在实施例中,除了包括第一垫D1和第二垫D2之外,显示垫PDD还可以包括用于接收其他电信号的垫。然而,本公开的主题不限于一个实施例。
图5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图5B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图5C是示出图5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5B示意性地示出了图5A的感测组SG,图5C示出了其中设置有开口MH的区域。为了易于且便于描述和图示的目的,在图5C中省略了(例如,未示出)一些组件。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5A至图5C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此外,与参照图1A至图4B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将通过相同的附图标号或标记指示,并且为了易于且便于描述的目的,将省略(将不重复)对它们的描述。
感测单元220可以包括多个感测组SG和多条感测线TL1、TL21、TL22、TL23和TL2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易于且便于描述的目的,示出了显示单元210的其上设置有感测组SG的顶表面(即,前表面)。
感测组SG可以在第一方向DR1和/或第二方向DR2上布置。在本实施例中,感测组SG可以以矩阵形式布置。感测线TL1、TL21、TL22、TL23和TL24可以包括第一感测线TL1以及第二感测线TL21、TL22、TL23和TL24。第一感测线TL1以及第二感测线TL21、TL22、TL23和TL24可以彼此隔离。
感测单元220可以包括n个第一感测电极和k个第二感测电极。可以适当地选择n和k的值。如图5A和图5B中所示,每个感测组SG可以具有一个第一感测电极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
感测单元220可以包括16个第一感测电极RP1至RP16以及64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至TP164,并且可以包括16个感测组SG。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某些实施例中,包括在每个感测组SG中的感测电极的数量可以进行各种适当地设计。
在图5A中,为了易于且便于描述和图示的目的,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相邻的第一感测组SG1和第二感测组SG2由虚线指示,并且省略了(例如,未示出)开口MH。第一感测组SG1可以包括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1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TP12、TP13和TP14。将在下文中描述的第一感测组SG1的连接关系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感测组。
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第一感测电极RP1可以与第二感测电极TP11、TP12、TP13和TP14间隔开。第一感测电极RP1可以具有沿着第二方向DR2延伸的条形形状。感测组SG的第一感测电极RP1至RP16可以彼此电隔离。换言之,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一感测电极RP1和第二感测组SG2的第一感测电极RP2可以连接到彼此隔离的第一感测线,并且可以发送/接收彼此独立的电信号。
第二感测电极TP11、TP12、TP13和TP14可以在第二方向DR2上布置。第二感测电极TP11、TP12、TP13和TP14中的每个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面对第一感测电极RP1。
第二感测电极TP11、TP12、TP13和TP14中的一个与第一感测电极RP1的一部分(第二感测电极TP11、TP12、TP13和TP14中的所述一个与第一感测电极RP1的所述一部分彼此面对)可以形成一个传感器SS。传感器SS可以是形成电容的最小(例如,最小的)单元,并且感测单元220可以通过利用(例如,基于)传感器SS的电容的改变来感测关于外部输入TC(见图1A)的位置和/或强度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RP1的在第二方向DR2上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二感测电极TP11、TP12、TP13和TP14的在第二方向DR2上的长度的和。此外,第一感测电极RP1与第二感测电极TP11、TP12、TP13和TP14之间的布置关系可以被适当地修改或改变。
第二感测电极TP11、TP12、TP13和TP14可以彼此电隔离(即,绝缘)。第二感测电极TP11、TP12、TP13和TP14可以分别连接到第二感测线TL21、TL22、TL23和TL24。因此,第二感测电极TP11、TP12、TP13和TP14可以发送/接收彼此独立的信号。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感测电极TP11至TP164中的设置在同一列中的第二感测电极可以基于设定的或预定的规则彼此连接。例如,设置在同一列中的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二感测电极TP11、TP12、TP13和TP14中的每个、第五感测组的第二感测电极TP51、TP52、TP53和TP54中的每个、第九感测组的第二感测电极TP91、TP92、TP93和TP94中的每个、第十三感测组的第二感测电极TP131、TP132、TP133和TP134中的每个可以连接到同一列中的对应的第二感测电极。
例如,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二感测电极TP11、TP12、TP13和TP14可以通过第二感测线TL21、TL22、TL23和TL24分别连接到第五感测组的第二感测电极TP51、TP52、TP53和TP54。这里,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二感测电极TP11、TP12、TP13和TP14(在下文中,称为第一感测组的第一行感测电极至第四行感测电极)与第五感测组的第二感测电极TP51、TP52、TP53和TP54(在下文中,称为第五感测组的第一行感测电极至第四行感测电极)可以以各种合适的方式连接。例如,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和第四行感测电极TP14可以分别连接到第五感测组的第四行感测电极TP54、第三行感测电极TP53、第二行感测电极TP52和第一行感测电极TP51。
同样地,第五感测组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51、第二行感测电极TP52、第三行感测电极TP53和第四行感测电极TP54可以连接到第九感测组的第二感测电极TP91、TP92、TP93和TP94(在下文中,称为第九感测组的第一行感测电极至第四行感测电极)。例如,第五感测组的第四行感测电极TP54、第三行感测电极TP53、第二行感测电极TP52和第一行感测电极TP51可以分别连接到第九感测组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91、第二行感测电极TP92、第三行感测电极TP93和第四行感测电极TP94。
同样地,第九感测组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91、第二行感测电极TP92、第三行感测电极TP93和第四行感测电极TP94可以连接到第十三感测组的第二感测电极TP131、TP132、TP133和TP134(在下文中,称为第十三感测组的第一行感测电极至第四行感测电极)。例如,第九感测组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91、第二行感测电极TP92、第三行感测电极TP93和第四行感测电极TP94可以分别连接到第十三感测组的第四行感测电极TP134、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3、第二行感测电极TP132和第一行感测电极TP131。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列方向(即,第二方向DR2)上布置的两个相邻的感测组中,第n行感测电极可以电连接到第5-n行感测电极。因此,在不增加感测线或垫的情况下,感测组SG和传感器SS可以被彼此独立地控制。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感测组SG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被各种适当地修改或改变。
感测单元220可以包括感测垫PDT。感测垫PDT可以分别连接到第一感测线TL1和第二感测线TL21至TL24。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感测垫PDT可以同心地设置在感测单元220的右底部中。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可以根据上述的第二电路板CF2(见图1B)的宽度和/或位置对感测垫PDT的位置和/或宽度进行各种适当地修改。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220中,开口区域HA可以与有效区域AA叠置。其中限定(例如,定位)有开口MH的开口区域HA可以被限定在有效区域AA中的各种合适的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处,并且可以与感测组SG中的至少一个叠置。
参照图5B和图5C,开口区域HA可以与第一感测组SG1和第二感测组SG2叠置。更详细地,开口区域HA可以与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一感测电极RP1、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和第二感测组SG2的第一感测电极RP2叠置。因此,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一感测电极RP1、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和第二感测组SG2的第一感测电极RP2中的每个的一部分可以因(例如,由于)开口MH而被去除。
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一感测电极RP1可以在开口MH的左侧处与开口区域HA叠置。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一感测电极RP1可以包括主图案RM(在下文中,称为第一感测电极的主图案)、开口图案RH(在下文中,称为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和连接图案RB(在下文中,称为第一感测电极的连接图案)。
第一感测电极的主图案RM可以与开口MH间隔开,并且可以与开口区域HA间隔开。第一感测电极的主图案RM可以是图4A中示出的主图案MP的实施例。
第一感测电极的主图案RM的形状可以同去除了第一感测电极RP的与开口区域HA叠置的部分的形状对应。第一感测电极的主图案RM的面积可以比不与开口区域HA叠置的另一第一感测电极RP的面积小。
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RH可以与第一感测电极的主图案RM间隔开,并且可以设置在开口区域HA中。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RH可以是图4A中示出的开口图案HP的实施例。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RH可以面对开口MH。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RH可以具有沿着开口MH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延伸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RH可以具有弧形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RH可以呈具有至少一条弯曲边的多边形形状。
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RH可以与第一感测电极的主图案RM设置在同一层上。另外,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RH可以与第一感测电极的主图案RM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因此,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RH可以与第一感测电极的主图案RM通过相一工艺形成,从而简化了工艺并且降低了工艺成本。
第一感测电极的连接图案RB可以经由开口区域HA连接第一感测电极的主图案RM和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RH。第一感测电极的连接图案RB可以是图4A中示出的连接图案BP的实施例。
第一感测电极的连接图案RB可以与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RH和/或第一感测电极的主图案RM设置在同一层上。因此,第一感测电极的连接图案RB可以直接连接到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RH和/或第一感测电极的主图案RM,而不需要附加的接触开口。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的连接图案RB可以设置在与其上设置有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RH和/或主图案RM的层不同的层上。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感测电极的主图案RM可以通过第一感测电极的连接图案RB连接到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RH,因此,能够补偿第一感测电极的主图案RM的因(例如,由于)开口而被MH减小的面积。
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可以在开口MH的顶侧处与开口区域HA叠置。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可以包括主图案TM(在下文中,称为第二感测电极的主图案)、开口图案TH(在下文中,称为第二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和连接图案TB(在下文中,称为第二感测电极的连接图案)。第二感测电极的主图案TM可以与第一感测电极的主图案RM对应,第二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TH可以与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RH对应,第二感测电极的连接图案TB可以与第一感测电极的连接图案RB对应。
因此,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可以包括第二感测电极的设置在开口区域HA中并沿着开口MH的边缘延伸的开口图案TH。结果,可以补偿第二感测电极的主图案TM的通过开口MH减小的面积。
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可以在开口MH的底侧处与开口区域HA叠置。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可以具有与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的形状对应的(例如,相似的)形状。换言之,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可以包括第二感测电极的与开口区域HA间隔开的主图案TM、第二感测电极的设置在开口区域HA中并沿着开口MH的边缘延伸的开口图案TH以及第二感测电极的连接第二感测电极的主图案TM和第二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TH的连接图案TB。
第二感测组SG2的第一感测电极RP2可以在开口MH的右侧处与开口区域HA叠置。第二感测组SG2的第一感测电极RP2可以具有与第一感测组SG1的第一感测电极RP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换言之,第二感测组SG2的第一感测电极RP2可以包括第一感测电极的与开口区域HA间隔开的主图案RM、第一感测电极的设置在开口区域HA中并沿着开口MH的边缘延伸的开口图案RH以及第一感测电极的连接第一感测电极的主图案RM和第一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RH的连接图案RB。
因为根据本实施例的感测单元220包括与开口区域HA叠置并沿着开口MH的边缘延伸的开口图案RH和TH,所以能够补偿第一感测电极RP1和RP2以及第二感测电极TP11和TP12的因开口MH而被减小的面积(或尺寸)。因此,即使开口MH设置在有效区域AA中,也能够减小或防止在开口区域HA中对外部输入的灵敏度的降低。结果,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220可以在整个有效区域AA(例如,整个有效区域AA)中提供基本上均匀的灵敏度。
感测单元22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开口区域HA中的挡光图案。挡光图案使开口MH暴露,并且具有围绕开口MH(例如,在开口MH周围)延伸的圆环的形状。挡光图案可以包括黑矩阵或不透明金属。开口图案RH由于被挡光图案覆盖(例如,由于被挡光图案的覆盖)而不会被从感测单元220的外部看见。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开口区域HA中省略挡光图案。
图6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图6B是示出图6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6A示出了与图5B对应的示意图。图6B示出了其中设置有图6A的开口区域HA_1的局部区域,并且在图6B中省略了一些组件。在下文中,将参照图6A和图6B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另外,与参照图1A至图5C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号或标记指示,并且为了易于且便于描述和图示的目的,将省略对与参照图1A至图5C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的描述。
如图6A中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220_1可以包括16个第一感测电极RP1_1至RP16_1和64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_1至TP164_1。第一感测电极RP1_1至RP16_1和第二感测电极TP11_1至TP164_1可以与
图5B的第一感测电极RP1至RP16和第二感测电极TP11至TP164对应,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区域HA_1可以与单个感测组叠置。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区域HA_1可以与第一感测组SG1_1叠置,开口MH_1可以穿透第一感测组SG1_1并且可以与第二感测组SG2_1间隔开。
图6B示出了构成第一感测组SG1_1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1_1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_1、TP12_1、TP13_1和TP14_1以及构成第二感测组SG2_1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2_1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21_1、TP22_1、TP23_1和TP24_1。在下文中,第一感测组SG1_1的第二感测电极TP11_1、TP12_1、TP13_1和TP14_1可以称为第一感测组的第一行感测电极至第四行感测电极。
如图6B中所示,开口区域HA_1可以仅与第一感测组的来自构成第一感测组SG1_1的感测电极之中的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1叠置。根据本实施例的开口区域HA_1的尺寸可以比图5C中示出的开口区域HA的尺寸小。可选地,开口区域HA_1可以具有与图5C中示出的开口区域HA相同的尺寸,并且第一感测组SG1_1和第二感测组SG2_1的尺寸可以比图5C中示出的第一感测组SG1和第二感测组SG2的尺寸大。感测单元220_1的形状可以被各种适当地修改,并且本公开的主题不限于一个实施例。
第一感测组SG1_1的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1可以在开口MH_1的右侧处与开口区域HA_1叠置。第一感测组SG1_1的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1可以包括主图案TM1、开口图案TH1和连接图案TB1。
主图案TM1可以与开口区域HA_1间隔开。主图案TM1的形状可以与去除了第二感测电极(例如,第一行感测电极T12_1)的与开口区域HA_1叠置的部分的形状对应。主图案TM1可以面对开口区域HA_1的边缘。主图案TM1可以与图5C中示出的第二感测电极的主图案TM对应。
开口图案TH1可以与主图案TM1间隔开,并且可以设置在开口区域HA_1中。开口图案TH1可以面对开口MH_1。开口图案TH1可以沿着开口MH_1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开口图案TH1可以相对于开口MH_1的中心具有半圆弧形形状。开口图案TH1可以与图5C中示出的第二感测电极的开口图案TH对应。
连接图案TB1可以经由开口区域HA_1连接主图案TM1和开口图案TH1。主图案TM1和开口图案TH1可以通过连接图案TB1彼此电连接,并且可以通过一条感测线TL2发送/接收同一电信号。
根据本实施例,感测单元220_1可以包括与开口区域HA_1叠置并沿着开口MH_1的边缘延伸的开口图案TH1,因此能够补偿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1的因开口MH_1而被减小的面积(或尺寸)。结果,能够减小或防止在开口区域HA_1中对外部输入的灵敏度的降低,并且可以在感测单元220_1的整个有效区域中提供基本上均匀的灵敏度。
图7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图7B是示出图7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7A示出了与图5B对应的示意图。图7B示出了其中设置有图7A的开口区域HA_2的局部区域,并且在图7B中省略了一些组件。在下文中,将参照图7A和图7B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参照图1A至图6B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号或标记指示,并且为了易于且便于描述的目的,将省略对与参照图1A至图6B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的描述。
如图7A中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220_2可以包括16个第一感测电极RP1_2至RP16_2和64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_2至TP164_2。第一感测电极RP1_2至RP16_2和第二感测电极TP11_2至TP164_2可以与图5B的第一感测电极RP1至RP16和第二感测电极TP11至TP164对应,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区域HA_2可以与单个感测组叠置。在本实施例中,开口MH_2可以穿透第一感测组SG1_2并与第二感测组SG2_2间隔开。此外,开口区域HA_2可以与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叠置。
图7B示出了构成第一感测组SG1_2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1_2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_2、TP12_2、TP13_2和TP14_2以及构成第二感测组SG2_2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2_2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21_2、TP22_2、TP23_2和TP24_2。在下文中,第一感测组SG1_2的第二感测电极TP11_2、TP12_2、TP13_2和TP14_2可以称为第一感测组的第一行感测电极至第四行感测电极。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区域HA_2可以与第一感测组的来自第一感测组SG1_2的感测电极之中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_2和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2叠置。
第一感测组SG1_2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_2可以在开口MH_2的顶侧处与开口区域HA_2叠置,第一感测组SG1_2的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2可以在开口MH_2的底侧处与开口区域HA_2叠置。
第一感测组SG1_2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_2和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主图案TM2、开口图案TH2和连接图案TB2。主图案TM2、开口图案TH2和连接图案TB2可以分别与图5C的第二感测电极的主图案TM、开口图案TH和连接图案TB对应。因此,省略了重复的描述。
根据本实施例,感测单元220_2可以包括与开口区域HA_2叠置并沿着开口MH_2的边缘延伸的开口图案TH1,因此能够补偿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_2和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2的因开口MH_2而被减小的面积(或尺寸)。结果,能够减小或防止在开口区域HA_2中对外部输入的灵敏度的降低,并且可以在感测单元220_2的整个有效区域中提供基本上均匀的灵敏度。
图8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图8B是示出图8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8A示出了与图5B对应的示意图。图8B示出了其中设置有图8A的开口区域HA_3的局部区域,并且在图8B中省略了一些组件。在下文中,将参照图8A和图8B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另外,与参照图1A至图7B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号或标记指示,并且为了易于且便于描述的目的,将省略对与参照图1A至图7B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的描述。
如图8A中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220_3可以包括16个第一感测电极RP1_3至RP16_3和64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_3至TP164_3。第一感测电极RP1_3至RP16_3和第二感测电极TP11_3至TP164_3可以与图5B的第一感测电极RP1至RP16和第二感测电极TP11至TP164对应,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区域HA_3可以与单个感测组叠置。在本实施例中,开口MH_3可以穿透第一感测组SG1_3并且可以与第二感测组SG2_3间隔开。此外,开口区域HA_3可以与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叠置。
图8B示出了构成第一感测组SG1_3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1_3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_3、TP12_3、TP13_3和TP14_3以及构成第二感测组SG2_3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2_3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21_3、TP22_3、TP23_3和TP24_3。在下文中,第一感测组SG1_3的第二感测电极TP11_3、TP12_3、TP13_3和TP14_3可以称为第一感测组的第一行感测电极至第四行感测电极。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区域HA_3可以与第一感测组的来自第一感测组SG1_3的感测电极之中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_3、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3和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_3叠置。
第一感测组SG1_3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_3可以在开口MH_3的顶侧处与开口区域HA_3叠置,第一感测组SG1_3的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_3可以在开口MH_3的底侧处与开口区域HA_3叠置。
第一感测组SG1_3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_3和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_3中的每个可以包括主图案TM3、开口图案TH3和连接图案TB3。主图案TM3、开口图案TH3和连接图案TB3可以分别与图5C的第二感测电极的主图案TM、开口图案TH和连接图案TB对应。因此,省略了重复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组SG1_3的整个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3可以与开口区域HA_3叠置。这里,第一感测组SG1_3的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3可以包括多个开口图案TH31和TH32以及连接图案TB31。
开口图案TH31和TH32可以设置在开口区域HA_3中。开口图案TH31和TH32可以彼此间隔开并且使开口MH_3置于开口图案TH31和TH3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图案TH31和TH32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R1彼此间隔开,并且可以面对开口MH_3。
开口图案TH31和TH32中的每个可以沿着开口MH_3的边缘的一部分延伸。开口图案TH31和TH32中的每个可以具有弧形形状。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当在平面图中开口MH_3具有多边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时,开口图案TH31和TH32的形状可以被各种适当地修改以与开口MH_3的形状对应。
连接图案TB31可以设置在开口区域HA_3中,以连接开口图案TH31和TH32。连接图案TB31可以沿着开口MH_3的边缘的一部分延伸。彼此间隔开并使开口MH_3置于其间的开口图案TH31和TH32可以通过连接图案TB31彼此电连接。
此外,开口图案TH31和TH32以及连接图案TB31可以与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_3的开口图案TH3和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_3的开口图案TH3间隔开,并且可以与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_3的开口图案TH3和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_3的开口图案TH3电绝缘。因此,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_3、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3和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_3可以发送/接收彼此独立的信号。
根据本实施例,感测单元220_3可以包括与开口区域HA_3叠置并沿着开口MH_3的边缘延伸的开口图案TH3,因此能够补偿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_3和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_3的因开口MH_3而被减小的面积(或尺寸)。另外,感测单元220_3可以包括包含开口图案TH31和TH32以及连接图案TB31的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3,并且能够减小或防止由于因开口MH_3而去除了感测电极中的一个所导致的对外部输入的灵敏度的降低。结果,能够减小或防止在开口区域HA_3中对外部输入的灵敏度的降低,并且可以在感测单元220_3的整个有效区域中提供基本上均匀的灵敏度。
图9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图9B是示出图9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9A示出了与图5B对应的示意图。图9B示出了其中设置有图9A的开口区域HA_4的局部区域,并且在图9B中省略了一些组件。在下文中,将参照图9A和图9B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另外,与参照图1A至图8B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号或标记指示,并且为了易于且便于描述的目的,将省略对与参照图1A至图8B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的描述。
如图9A中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220_4可以包括16个第一感测电极RP1_4至RP16_4和64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_4至TP164_4。第一感测电极RP1_4至RP16_4和第二感测电极TP11_4至TP164_4可以与图5B的第一感测电极RP1至RP16和第二感测电极TP11至TP164对应,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区域HA_4可以与单个感测组叠置。在本实施例中,开口MH_4可以穿透第一感测组SG1_4并且可以与第二感测组SG2_4间隔开。此外,开口区域HA_4可以与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叠置。
图9B示出了构成第一感测组SG1_4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1_4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_4、TP12_4、TP13_4和TP14_4以及构成第二感测组SG2_4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2_4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21_4、TP22_4、TP23_4和TP24_4。在下文中,第一感测组SG1_4的第二感测电极TP11_4、TP12_4、TP13_4和TP14_4可以称为第一感测组的第一行感测电极至第四行感测电极。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区域HA_4可以与第一感测组的来自第一感测组SG1_4的感测电极之中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_4、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4、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_4和第四行感测电极TP14_4叠置。
第一感测组SG1_4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_4可以在开口MH_4的顶侧处与开口区域HA_4叠置,第一感测组SG1_4的第四行感测电极TP14_4可以在开口MH_4的底侧处与开口区域HA_4叠置。
第一感测组SG1_4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11_4和第四行感测电极TP14_4中的每个可以包括主图案TM4、开口图案TH4和连接图案TB4。主图案TM4、开口图案TH4和连接图案TB4可以分别与图5C的第二感测电极的主图案TM、开口图案TH和连接图案TB对应。因此,省略了重复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组SG1_4的整个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4和整个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_4中的每个可以与开口区域HA_4叠置。这里,第一感测组SG1_4的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4和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_4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多个开口图案TH31和TH32以及连接图案TB41或TB42。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4的开口图案TH41和TH42可以在平面图中通过沿着开口MH_4的顶侧延伸的连接图案TB41彼此连接,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_4的开口图案TH41和TH42可以在平面图中通过沿着开口MH_4的底侧延伸的连接图案TB42彼此连接。
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4和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_4中的每个的开口图案TH41和TH42以及连接图案TB41或TB42可以分别与图8B中示出的第一感测组的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3的开口图案TH31和TH32以及连接图案TB31对应,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施例,感测单元220_4可以包括与开口区域HA_4叠置并沿着开口MH_4的边缘延伸的开口图案TH41和TH42,因此能够补偿感测电极的因开口MH_4而被减小的面积(或尺寸)。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即使开口MH_4的尺寸和/或形状被各种适当地修改,仍可以(例如,容易地)减小或防止在开口区域HA_4中对外部输入的灵敏度的降低,并且可以在感测单元220_4的整个有效区域中提供基本上均匀的灵敏度。
图10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图10B是示出图10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10A示出了与图5B对应的示意图。图10B示出了其中设置有图10A的开口区域HA_5的局部区域,并且在图10B中省略了一些组件。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0A和图10B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另外,与参照图1A至图9B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号或标记指示,并且为了易于且便于描述的目的,将省略对与参照图1A至图9B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的描述。
如图10A中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220_5可以包括16个第一感测电极RP1_5至RP16_5和64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_5至TP164_5。第一感测电极RP1_5至RP16_5和第二感测电极TP11_5至TP164_5可以与图5B的第一感测电极RP1至RP16和第二感测电极TP11至TP164对应,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各种适当地改变开口区域HA_5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开口MH_5可以穿透第二感测组SG2_5,并且可以与第一感测组SG1_5间隔开。
图10B示出了构成第一感测组SG1_5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1_5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_5、TP12_5、TP13_5和TP14_5以及构成第二感测组SG2_5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2_5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21_5、TP22_5、TP23_5和TP24_5。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区域HA_5可以与第二感测组SG2_5的感测电极的第一感测电极RP2_5叠置。
开口MH_5可以穿透第二感测组SG2_5的第一感测电极RP2_5的一部分。开口区域HA_5可以与第二感测组SG2_5的第二感测电极TP21_5、TP22_5、TP23_5和TP24_5间隔开,并且可以仅与第二感测组SG2_5的第一感测电极RP2_5叠置。第二感测组SG2_5的第一感测电极RP2_5可以包括多个主图案RM11和RM12、开口图案RH1以及连接图案RB1。
主图案RM11和RM12可以与开口区域HA_5间隔开。主图案RM11和RM12可以沿着第二方向DR2彼此间隔开并且使开口MH_5置于主图案RM11和RM12之间。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主图案RM11和RM12可以分别在开口MH_5的顶侧和底侧处面对开口区域HA_5的边缘。
开口图案RH1可以与主图案RM11和RM12间隔开,并且可以设置在开口区域HA_5中。开口图案RH1可以沿着开口MH_5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在实施例中,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开口图案RH1可以具有围绕开口MH_5的闭环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开口图案RH1具有围绕开口MH_5的呈圆形形状的边缘的环形形状。
连接图案RB1可以经由开口区域HA_5将主图案RM11和RM12中的每个连接到开口图案RH1。连接图案RB1可以以多个设置,并且多个连接图案RB1可以分别设置在开口MH_5的顶侧和底侧处。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感测单元220_5中,可以省略连接图案RB1,并且开口图案RH1可以直接连接到主图案RM11和RM12。
根据本实施例,感测单元220_5可以包括与开口区域HA_5叠置并沿着开口MH_5的边缘延伸的开口图案RH1,因此能够补偿第一感测电极RP2_5的因开口MH_5而被减小的面积(或尺寸)。结果,能够减小或防止在开口区域HA_5中对外部输入的灵敏度的降低,并且可以在感测单元220_5的整个有效区域中提供基本上一致的灵敏度。
图11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图11B是示出图11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11A示出了与图5B对应的示意图。图11B示出了其中设置有图11A的开口区域HA_6的局部区域,并且在图11B中省略了一些组件。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1A和图11B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另外,与参照图1A至图10B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号或标记指示,并且为了易于且便于描述的目的,将省略对与参照图1A至图10B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的描述。
如图11A中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220_6可以包括16个第一感测电极RP1_6至RP16_6和64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_6至TP164_6。第一感测电极RP1_6至RP16_6和第二感测电极TP11_6至TP164_6可以与图5B的第一感测电极RP1至RP16和第二感测电极TP11至TP164对应,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各种适当地改变开口区域HA_6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开口MH_6可以穿透第二感测组SG2_6和第六感测组SG6_6两者。
图11B示出了构成第一感测组SG1_6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1_6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_6、TP12_6、TP13_64和TP14_6以及构成第二感测组SG2_6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2_6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21_6、TP22_6、TP23_6和TP24_6。另外,图11B示出了构成第五感测组SG5_6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5_6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51_6、TP52_6、TP53_6和TP54_6以及构成第六感测组SG6_6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6_6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61_6、TP62_6、TP63_6和TP64_6。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区域HA_6可以与第二感测组SG2_6的第一感测电极RP2_6和第六感测组SG6_6的第一感测电极RP6_6叠置。开口MH_6可以穿透第二感测组SG2_6的第一感测电极RP2_6的一部分和第六感测组SG6_6的第一感测电极RP6_6的一部分。第二感测组SG2_6的第一感测电极RP2_6和第六感测组SG6_6的第一感测电极RP6_6中的每个可以包括主图案RM2、开口图案RH2和连接图案RB2。
第二感测组SG2_6的第一感测电极RP2_6的主图案RM2和第六感测组SG6_6的第一感测电极RP6_6的主图案RM2可以沿着第二方向DR2彼此间隔开并且使开口MH_6置于其间。第二感测组SG2_6的第一感测电极RP2_6的开口图案RH2和第六感测组SG6_6的第一感测电极RP6_6的开口图案RH2可以设置在开口区域HA_6中,并且可以沿着第二方向DR2彼此间隔开并且使开口MH_6置于其间。第二感测组SG2_6的第一感测电极RP2_6的开口图案RH2和第六感测组SG6_6的第一感测电极RP6_6的开口图案RH2可以具有沿着开口MH_6的边缘延伸的形状,并且可以彼此电绝缘。
根据本实施例,感测单元220_6可以包括与开口区域HA_6并沿着开口MH_6的边缘延伸的开口图案RH2,因此能够够补偿感测电极的因开口MH_6而被减小的面积(或尺寸)。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开口MH_6穿透多个感测组,仍可以(例如,容易地)减小或防止在开口区域HA_4中对外部输入的灵敏度的降低,并且可以在感测单元220_6的整个有效区域中提供基本上均匀的灵敏度。
图12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图12B是示出图12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12A示出了与图5B对应的示意图。图12B示出了其中设置有图12A的开口区域HA_7的局部区域,并且在图12B中省略了一些组件。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2A和图12B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另外,与参照图1A至图11B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号或标记指示,并且为了易于且便于描述的目的,将省略对与参照图1A至图11B的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的描述。
如图12A中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220_7可以包括16个第一感测电极RP1_7至RP16_7和64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_7至TP164_7。第一感测电极RP1_7至RP16_7和第二感测电极TP11_7至TP164_7可以与图5B的第一感测电极RP1至RP16和第二感测电极TP11至TP164对应,因此省略对了其的详细描述。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各种适当地改变开口区域HA_7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开口MH_7可以穿透第一感测组SG1_7和第二感测组SG2_7两者。例如,开口区域HA_7可以与第一感测组SG1_7的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7和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_7以及第二感测组SG2_7的第一感测电极RP2_7叠置。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感测组SG1_7的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7和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_7中的每个可以包括主图案TM7、开口图案TH7和连接图案TB7,第二感测组SG2_7的第一感测电极RP2_7可以包括主图案RM3、开口图案RH3和连接图案RB3。
第一感测组SG1_7的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7和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_7的开口图案TH7以及第二感测组SG2_7的第一感测电极RP2_7的开口图案RH3可以补偿第二行感测电极TP12_7、第三行感测电极TP13_7和第二感测组SG2_7的第一感测电极RP2_7的因开口MH_7而被减小的面积(或尺寸)。因此,可以在感测单元220_7的整个有效区域中提供基本上均匀的灵敏度。
图13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平面图。图13B是示出图13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13A示出了与图5B对应的示意图。图13B示出了其中设置有图13A的开口区域HA_8的局部区域,并且在图13B中省略了一些组件。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3A和图13B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另外,与参照图1A至图12B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标号指示,并且为了易于且便于描述的目的,将省略对与参照图1A至图12B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的描述。
如图13A中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220_8可以包括16个第一感测电极RP1_8至RP16_8和64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_8至TP164_8。第一感测电极RP1_8至RP16_8和第二感测电极TP11_8至TP164_8可以与图5B的第一感测电极RP1至RP16和第二感测电极TP11至TP164对应,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各种适当地改变开口区域HA_8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开口MH_8可以穿过四个感测组。例如,开口区域HA_8可以与第一感测组SG1_8的第四行感测电极TP14_8、第二感测组SG2_8的第一感测电极RP2_8、第五感测组SG5_8的第一行感测电极TP51_8和第六感测组SG6_8的第一感测电极RP6_8叠置。
根据本实施例,四个感测组SG1_8、G2_8、SG5_8和SG6_8可以分别包括开口图案TH8和RH4,因此能够补偿感测电极的因开口MH_8而被减小的面积(或尺寸)。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无论开口区域HA_8的位置如何,都可以在感测单元220_8的整个有效区域中提供基本上均匀的灵敏度。
图14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4B是示出图14A的一些组件的平面图。为了易于且便于描述和图示的目的,图14B示出了图14A的YY′区域,并且在图14B中省略了一些组件。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4A和图14B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另外,与参照图1A至图13B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号或标记指示,并且将省略对与参照图1A至图13B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的描述。
如图14A中所示,电子装置EA-P可以包括其中限定有多个开口MH1和MH2的电子面板200-P。开口MH1和MH2可以包括第一开口MH1和第二开口MH2。第一开口MH1和第二开口MH2可以在第一方向DR1彼此间隔开。
电子模块300-P可以包括第一模块310和第二模块320。第一模块310可以与第一开口MH1叠置,第二模块320可以与第二开口MH2叠置。即使第一模块310与有效区域AA叠置,第一模块310仍可以通过第一开口MH1暴露,因此第一模块310可以通过第一开口区域HA1接收外部信号,并且/或者可以通过第一开口区域HA1向外部提供处理过的信号。另外,即使第二模块320与有效区域AA叠置,第二模块320仍可以通过第二开口MH2暴露,因此第二模块320可以通过第二开口区域HA2接收外部信号,并且/或者可以通过第二开口区域HA2向外部提供处理过的信号。
图14B示出了感测单元220-P的一些组件。图14B示出了构成第一感测组SG1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1-P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11-P、TP12-P、TP13-P和TP14-P、构成第二感测组SG2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2-P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21-P、TP22-P、TP23-P和TP24-P以及构成第三感测组SG3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RP3-P和四个第二感测电极TP31、TP32、TP33和TP34。
在图14B中示出的组件可以基本上与在图5C中示出的其中在第一感测组SG1和第二感测组SG2中限定有多个开口MH1和MH2以及多个开口区域HA1和HA2的实施例对应。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开口MH1和第一开口区域HA1可以与图5C的开口MH和开口区域HA对应,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第二开口MH2还可以穿透第二感测组SG2。换言之,第二感测组SG2可以与第一开口区域HA1和第二开口区域HA2两者叠置。
因此,第二感测组SG2的第一感测电极RP2-P可以包括在主图案RM的左侧处面对第一开口MH1并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HA1中的开口图案RH以及在主图案RM的右侧处面对第二开口MH2并设置在第二开口区域HA2中的开口图案RH。第一感测电极RP2-P的开口图案RH可以通过连接图案RB连接到第一感测电极RP2-P的一个主图案RM。
根据本实施例,其中限定有多个开口MH1和MH2的电子面板200-P可以包括与开口区域HA1和HA2中的每个对应的开口图案,因此可以减小或防止开口区域HA1和HA2中的灵敏度的降低,并且可以在整个有效区域AA中提供基本上均匀的灵敏度。
图15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5B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5A的电子面板的平面图。图16A和图16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面板的剖视图。图15B示出了与图3B对应的区域,图16A和图16B示出了与图4B对应的区域。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5A至图16B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另外,与参照图1A至图14B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号或标记指示,并且为了易于且便于描述的目的,将省略对与参照图1A至图14B的描述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的描述。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EA中,电子面板200可以包括与电子模块300叠置的模块区域MA。在本实施例中,模块区域MA可以限定在有效区域AA中。模块区域MA可以与上述的窗100的开口区域HA叠置。
上述的线区域LA可以沿着模块区域MA的边缘来限定。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线区域LA可以围绕模块区域MA的边缘。开口区域HA可以与包括模块区域MA和线区域LA的区域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模块区域MA可以具有与上述的开口MH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例如,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模块区域MA可以具有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多边形形状或其至少一条边是弯曲的多边形形状。
模块区域MA的透射率(亦称为透光率)可以比有效区域AA的其中设置有像素PX的区域的透射率大。电子模块300可以通过模块区域MA感测外部物体,并且/或者可以通过模块区域MA向外部(例如,容易地)提供输出的光学信号。
根据本实施例,至少一个非发光像素NPX可设置在模块区域MA中。在图15B中,为了易于且便于描述和图示的目的,示出了两个非发光像素NPX和两个像素PX。非发光像素NPX的透光率可以比像素PX的透光率高。非发光像素NPX可以通过去除像素PX的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来形成。
例如,非发光像素NPX可以通过去除像素PX的薄膜晶体管TR和发射图案EP来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非发光像素NPX可以通过仅去除像素PX的(组件的)发射图案EP、通过去除薄膜晶体管TR的一个或更多个组件、或者通过仅去除像素PX的(组件的)第一电极E1来形成。在又一实施例中,非发光像素NPX可以通过去除像素PX的全部组件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非发光像素NPX可以被限定为其中(例如,仅)堆叠有绝缘层的部分。
可以在非发光像素NPX的透射率比像素PX的透射率高的条件下对非发光像素NPX进行各种适当地修改。另外,只要模块区域MA的透射率比其周围区域的透射率高,模块区域MA就可以具有多个像素PX和一个非发光像素NPX,或者可以仅具有多个非发光像素NPX。
例如,如图16A中所示,模块区域MA可以通过去除像素PX的薄膜晶体管TR、第一电极E1和发射图案EP来形成。绝缘层可以在模块区域MA中连续地延伸。在开口区域HA中,基体基底BS、辅助层BL、第一绝缘层10、第二绝缘层20、第三绝缘层30、第四绝缘层40、控制层EL、封装层ECL和感测绝缘层ISL可以不被切割,并且可以与模块区域MA叠置。基体基底BS、辅助层BL、第一绝缘层10、第二绝缘层20、第三绝缘层30、第四绝缘层40、控制层EL、封装层ECL和感测绝缘层ISL可以经过模块区域MA(例如,包括形成在模块区域MA中)而完全形成在有效区域AA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E2也可以与模块区域MA叠置。当第二电极E2形成为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时,即使第二电极E2与模块区域MA叠置,仍可以形成具有比其中设置有像素PX的区域的透射率高的透射率的模块区域MA。
如上所述,感测单元220可以包括设置在开口区域HA中的开口图案HP和与模块区域MA间隔开的主图案MP。连接图案BP可以与开口图案HP设置在同一层上,并且可以连接开口图案HP和主图案MP。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图案HP可以具有沿着模块区域MA的边缘延伸的形状。因为根据本实施例的开口图案HP沿着模块区域MA的边缘延伸,所以可以提高模块区域MA的透射率。
此外,如图16B中所示,模块区域MA可以通过进一步去除像素PX的(组件的)第二电极E2来形成。限定与模块区域MA叠置的开口的端部E2E可以形成在第二电极E2处。
因此,即使第二电极E2形成为非透明电极,仍可以提供具有提高的透射率的模块区域MA。另外,即使第二电极E2形成为半透明电极,仍可以提供具有相对高的透射率的模块区域MA。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无需高透射率的电子模块(例如,利用红外光的电子模块)可以通过因去除不透明组件而形成的模块区域MA(例如,容易地)向外部传输信号/从外部接收信号。即使电子模块300与电子面板200叠置,仍可以稳定地执行与外部的信号输入/输出。另外,电子模块300可以被电子面板200覆盖,因此可以稳定地保护电子模块300免受外部冲击和/或外部污染物的影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通过在其中限定有开口的有效区域中的开口来减小或防止感测单元对外部输入的灵敏度的降低。另外,包括开口的整个有效区域可以具有基本上均匀的灵敏度。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应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不是限制性的,而是说明性的。因此,本公开的范围将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的最广泛的允许的解释来确定,而不是将由前文的描述约束或限制。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电子面板,包括:多个感测组,彼此间隔开并沿着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布置;感测线,连接到所述多个感测组并包括第一感测线和与所述第一感测线不同的第二感测线;以及
电子模块,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与所述电子面板叠置,
其中,所述多个感测组中的每个包括:第一感测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连接到所述第一感测线;以及第二感测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位于同一层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面对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感测线,
其中,所述电子面板具有与所述电子模块叠置的开口,所述开口被限定为穿透所述多个感测组中的第一感测组,并且
其中,从所述第一感测组的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中选择的至少一个沿着所述开口的边缘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从所述第一感测组的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中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包括:
主图案,与所述开口间隔开;以及
开口图案,位于所述主图案与所述开口之间,沿着所述开口的所述边缘延伸,并且具有与所述主图案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并且
其中,所述开口图案和所述主图案被构造为接收相同的电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所述开口图案具有围绕所述开口的闭环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所述开口图案具有沿着所述开口的所述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并具有至少一条弯曲边的多边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主图案和所述开口图案位于同一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组的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包括:
第一电极,连接到所述第二感测线中的第一第二感测线;
第二电极,连接到所述第二感测线中的第二第二感测线,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电极间隔开且使所述开口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
第三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沿着所述开口的所述边缘延伸,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形状不同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电极连接到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选择的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包括:
第一图案,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以及
第二图案,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图案通过第一连接图案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并且所述第二图案通过第二连接图案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所述第三电极具有围绕所述开口的闭环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电极连接到所述第二感测线中的与所述第二感测线的所述第一第二感测线和所述第二第二感测线的不同的第三第二感测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开口穿透所述第一感测组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感测组相邻的第二感测组,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组的所述第二感测电极中的一个和所述第二感测组的所述第一感测电极的一部分均沿着所述开口的所述边缘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组的所述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所述一个包括面对所述开口的第一开口图案,
其中,所述第二感测组的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包括面对所述开口的第二开口图案,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图案和所述第二开口图案彼此间隔开并且使所述开口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图案与所述第二开口图案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开口穿透所述第一感测组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感测组相邻的第二感测组,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组的所述第一感测电极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感测组的所述第一感测电极的一部分沿着所述开口的所述边缘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从所述第一感测组的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中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还包括:
连接图案,位于所述主图案与所述开口图案之间,并且连接所述主图案和所述开口图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图案和所述主图案位于同一层上。
CN201911154681.6A 2018-11-23 2019-11-22 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12214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46521A KR102562807B1 (ko) 2018-11-23 2018-11-23 전자 장치
KR10-2018-0146521 2018-11-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1434A true CN111221434A (zh) 2020-06-02

Family

ID=68653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4681.6A Pending CN111221434A (zh) 2018-11-23 2019-11-22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1520449B2 (zh)
EP (1) EP3660643B1 (zh)
KR (2) KR102562807B1 (zh)
CN (1) CN11122143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28266B1 (ko) 2018-11-16 2023-05-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KR102562807B1 (ko) * 2018-11-23 2023-08-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TWI710937B (zh) * 2019-06-14 2020-1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WO2022056783A1 (zh) * 2020-09-17 2022-03-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KR20220051901A (ko) * 2020-10-19 2022-04-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91551A1 (en) * 2007-10-04 2009-04-09 Apple Inc. Single-layer touch-sensitive display
US20150091859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Sensel, Inc.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System and Method
US20160216838A1 (en) * 2015-01-23 2016-07-28 Apple Inc. Touch panel with non-uniform touch node layout
US20170287992A1 (en) * 2016-03-29 2017-10-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and camera
US20180315357A1 (en) * 2017-05-01 2018-11-0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Displays With Optical Window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23364A (zh) 2013-12-10 2015-06-16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具網格狀合金觸控電極的觸控面板
CN106462280A (zh) * 2014-05-28 2017-02-22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装置
KR102381121B1 (ko) 2015-02-02 2022-04-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2339300B1 (ko) 2015-04-06 2021-12-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표시장치
KR102563736B1 (ko) 2016-04-08 2023-08-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5930012B (zh) 2016-05-26 2019-04-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其触摸定位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1964934B1 (ko) * 2016-07-29 2019-04-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I656461B (zh) 2016-07-31 2019-04-11 矽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KR102600289B1 (ko) 2016-09-21 2023-11-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92857B1 (ko) 2016-12-16 2023-10-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180078859A (ko) 2016-12-30 2018-07-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1966241B (zh) 2017-01-11 2023-05-30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KR101976735B1 (ko) 2017-09-14 2019-05-09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0442274B (zh) * 2018-05-03 2023-04-28 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窄边框的触控面板
KR102528266B1 (ko) * 2018-11-16 2023-05-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KR102562807B1 (ko) * 2018-11-23 2023-08-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US11366558B2 (en) * 2019-07-26 2022-06-21 Apple Inc. Metal mesh touch electrodes with visibility mitigat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91551A1 (en) * 2007-10-04 2009-04-09 Apple Inc. Single-layer touch-sensitive display
US20150091859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Sensel, Inc.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System and Method
US20160216838A1 (en) * 2015-01-23 2016-07-28 Apple Inc. Touch panel with non-uniform touch node layout
US20170287992A1 (en) * 2016-03-29 2017-10-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and camera
US20180315357A1 (en) * 2017-05-01 2018-11-0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Displays With Optical Window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42021B2 (en) 2023-12-12
KR20200061467A (ko) 2020-06-03
US20200167041A1 (en) 2020-05-28
US11520449B2 (en) 2022-12-06
KR102562807B1 (ko) 2023-08-03
US20230100476A1 (en) 2023-03-30
EP3660643A1 (en) 2020-06-03
US20240126396A1 (en) 2024-04-18
EP3660643B1 (en) 2024-05-08
KR20230119077A (ko) 2023-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5352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EP3660643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258444B (zh) 电子面板和包括该电子面板的电子装置
CN111240409A (zh) 电子装置
KR20200066473A (ko) 표시 장치
KR20200121400A (ko) 전자 장치
KR20200145976A (ko) 전자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2840300B (zh) 电子设备
US11348989B2 (en) Electronic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00097374A (ko) 전자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2310167A (zh) 电子设备
US20230292572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186008A (zh) 电子设备及制造电子设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